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完整版)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完整版)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完整版)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二、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一)病毒性传染病

1.水痘

(1)病因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疱疹的浆液中。从病人发病日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很强。发病初期,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的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染。此病多在冬春季流行,传染性很强。

(2)症状

发病初期1~2天低烧,以后逐渐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最初的皮疹为红色的小点;1天后转为水疱,水疱奇痒;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并逐渐脱落。干痂脱落后,皮肤上不留疤痕。因此,在病儿皮肤上可见到3种皮疹:红色的丘疹、水疱、结痂三者同时并存。出疹期间,皮肤瘙痒、睡眠不安。

(3)护理

发热时病人要卧床休息,保持空气新鲜。保持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为了防止水疱被抓破,引起继发性感染,要给患儿剪指甲,也可用炉甘石洗剂擦在皮肤上止痒。水疱上可涂龙胆紫,使疱疹尽快干燥、结痂。

(4)预防

早发现、早隔离病人。隔离期限是从发现时起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时止。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3小时。

2.麻疹

(1)病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毒存在于患儿的口、鼻及眼的分泌物中,主要经飞沫传染。病毒在流通的空气或日光下半小时即被杀灭。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

(2)症状

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症状。2~3天后,在口腔内两侧颊粘膜上,出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外周有红晕,此为麻疹粘膜斑,是早期诊断麻诊的重要依据。3~4天开始从耳后、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皮疹。出疹时,热度更高,症状加重,常伴有呕吐、腹泻,时间3~5天。随后皮疹开始消退,体温

逐渐恢复正常,一切症状随之减轻。

(3)护理

病儿的房间要保持空气流通,但要避免风直吹病儿,室温不能忽冷忽热,空气要湿润,空气污浊易并发肺炎。注意眼部、鼻腔、口腔的清洁。出疹时,眼、口、鼻等分泌物增多,要经常用温开水洗净眼屎;用棉棍蘸温开水清除鼻涕;多喝开水清洁口腔。饮食要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但不必过于忌荤油。因麻疹病程较长,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较多。过于忌荤会使体内缺乏优质蛋白质等,不利于疾病的痊愈。出疹发烧时,要多喝温开水,若高烧持续不退,可适当吃些退烧药,否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抽风。但药的剂量应比平时小。出疹期间,喝芦根水,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皮疹出透。如果皮疹刚露出就色泽淡白或发紫,突然消失或疹子出不透,一般是有了并发症,应及时诊治。

(4)预防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2岁以下或有慢性病的小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做好患儿的隔离消毒。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护理过患儿后,要晒太阳后再接触健康孩子。

3.风疹

(1)病因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口、鼻、眼等分泌物中,可直接或通过飞沫传播。多见于5个月到5岁的幼儿。该病传染性较小,多发于冬春季节。

(2)症状

发病初期可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体温多在39℃以下。发烧当天或第二天就出现皮疹,并很快布满全身,但手心、脚心一般无皮疹,以后皮疹很快消退,不留痕迹。出疹期间常伴有耳后及枕部的淋巴结肿大。

(3)护理

风疹病情轻,很少有并发症。发烧时卧床休息,多喝开水,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孕妇在怀孕早期染上风疹,易使婴儿患先天性心脏病。

(4)预防

给易感儿注射风疹减毒活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

4.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儿腮腺肿大期间,唾液中有病毒,可经飞沫传

播。该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极易发生暴发性流行。

(2)症状

发病急,可有发烧、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表现。1~2天后腮腺肿大,可先见一侧,再波及另一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楚,有轻度压痛。张口或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胀痛,吃硬或酸的东西时疼痛加剧。在上颌第二臼齿旁的颊粘膜上,可看到红肿的腮腺管口。4~5天肿胀逐渐消退。幼儿患此病时,可并发脑膜炎、胰腺炎、心肌炎;青春期及成人患者,可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

(3)护理

多用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吃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以减轻咀嚼时的疼痛。腮腺肿痛可用湿毛巾做冷敷,也可外敷清热解毒的中药,还可将马齿苋、蒲公英等捣烂外敷。病人可采用板兰根等中药治疗。

(4)预防

将病儿或可疑病儿隔离。隔离期限到腮腺肿胀完全消肿后三天。可服板兰根冲剂预防。患者食具分开使用,并作好消毒工作。

5.流行性感冒

(1)病因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流感病毒常发生变异,在变异初期,人们对变异的病毒尚无免疫力,再加之此病传染力极强,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因而极易暴发大流行,且常见于冬末春初。

(2)症状

发病急。起初有咽痛、头痛、乏力等症状,继而高烧、寒战。有的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有的出现咳嗽、气促、喘等肺炎症状;还有的病儿出现嗜睡、惊厥等精神症状。婴幼儿常并发中耳炎。

(3)护理

病儿的居室要有阳光,并保证空气流通。高烧时要卧床休息、多喝水,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降温。饮食要有营养、易消化。选用板兰根、紫草、金银花、黄连、连翘、黄苓等药物治疗。

(4)预防

流感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护理患儿后要洗手。可服用板兰根冲剂预防。

6.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人和动物,特别是家畜、家禽均可成为传染源。蚊虫叮咬被感染动物的血则带上乙脑病毒,再叮咬健康人时,就把乙脑病毒注入人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组织发生变化。该病多发生于儿童,流行于夏秋季节。

(2)症状

发病急。病起即有发烧、头痛、嗜唾、喷射性呕吐(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引起的,没有感到恶心即喷吐出来)等症状。1~2天后病情加剧,体温可达40℃以上,出现惊厥、神态不清或昏睡、肢体瘫痪等症状。体温增高5~6天后,即逐渐转为正常,病人也逐渐清醒。若体温持续下降,多于1月内死亡。少数病人可留下不能说话、肢体瘫痪、智力减退等后遗症。

(3)预防

应于流行期前1~2月接种“乙脑”疫苗。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虫孳生地。在流行季节充分做好防蚊、驱蚊工作。

7.传染性肝炎

(1)病因

传染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肝脏,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炎病毒有许多种,其中以甲型、乙型最为常见。

甲型肝炎病毒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粪便污染了食物、饮水,经口造成传染。多数预后良好,在幼儿集体机构中易流行;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于病人的血液、唾液、鼻涕、乳汁中,可通过输血、注射血制品,共用针头等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共用牙刷、食具等传播。

(2)症状

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以后,约经一个月的潜伏期发病,有黄疸型肝炎和无黄疸型肝炎之分;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约经2~6个月的潜伏期发病,多为无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较少。

黄疸型肝炎:发病初期类似感冒。相继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厌油腻食物等症状。精神不好、乏力、好发脾气、烦、爱哭。大约1周左右,巩膜、皮肤出现黄疸,尿色加深,肝功能不正常。黄疸持续时间约2~6周,随后开始消退,食欲、精神也随之好转,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无黄疸型肝炎:病情轻,在病程中始终不出现黄疸。一般可有发烧、乏力、恶心、头晕等症状。

急性肝炎要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有轻微活动,但以不感觉疲劳为宜。饮食上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糖的量,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脂肪。

(4)预防

病儿要隔离。病儿的食具、水杯、牙刷等要专用,并坚持每日煮沸消毒;衣服、被褥常晒(曝晒4~6小时);便盆用消毒液浸泡;玩具用消毒液擦试。讲究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预防接种用一次性注射器。护理患儿后,要用肥皂洗净手。

认真做好产前检查,避免母婴传播。

(二)细菌性传染病

1.猩红热

(1)病因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细菌存在于病人或健康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飞沫或被细菌污染食物、玩具、书等间接传播。病菌在人体外生命力很强。多发生于2~10岁的儿童。此病常见于冬春季节。

(2)症状

发病急,并伴有发热、咽痛等。发病1~2天从耳后、颈部、腋下出现皮疹,并迅速波及躯干、四肢。皮疹密密麻麻,为一片猩红色,抚摸有沙纸感,用手按压红色可暂退。在肘弯、腋窝、大腿根等处皮肤的皱褶处,皮疹十分密集,呈一条条红线。脸部两颊发红,但口唇周围明显苍白。病后2~3天,舌乳头红肿,似成熟的杨梅果,称为“杨梅舌”。1周左右,皮疹消退,逐渐恢复正常。

(3)护理

病儿要卧床休息,吃稀软、清淡的食物。注意口腔清洁,常用盐水漱口。疹退后有皮肤脱屑,不要用手撕剥。因少数病儿可在患猩红热后发生急性肾炎,因此,病后2~3周,应检查尿。

(4)预防

发现症状,尽早隔离病儿。病人住过的房间,用食醋蒸气消毒。

2.百日咳

(1)病因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主

要通过咳嗽时带出的飞沫传播。百日咳杆菌离开人体后生存力不强。

(2)症状

发病初期似感冒,数日后咳嗽加重,尤其是夜间咳嗽重。2周后出现典型的阵发性咳嗽,表现为咳声短促,连咳十多声无吸气间隙,面红耳赤,鼻涕、眼泪流出,最后有一深长的吸气,发出“呜呜”样吼叫,常将食物吐出。往往夜间发作频繁。2~6周后进入恢复期,恢复期约2~3周。

(3)护理

病儿住室要空气新鲜,减少刺激病儿咳嗽的因素。病儿可在户外轻微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减少阵咳的发作。因咳引起呕吐后,要用温开水漱口,并及时补给少量的食物。百日咳病程长,阵咳又使孩子痛苦,家长要有耐心;阵咳时要有专人守候,以免发生阵发性呼吸暂停。

(4)预防

出生后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尽早隔离病人;密切观察接触者,一旦出现咳嗽症状,也应予以隔离、确诊。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病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菌存在于病人的鼻咽部,主要经飞沫传播。冬春季节,室内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流脑的流行。

(2)症状

病初类似感冒,发热、寒战,但流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不明显。在此时期,多数患儿接受磺胺药或抗生素治疗者,感染可终止于此。后发高热,伴恶心、喷射状呕吐、头疼与关节疼痛,颈项强直。病儿神志恍惚。发病后数小时,皮肤上可出现出血性皮疹,压之不退,不高出皮肤。

(3)预防

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苗。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冬春季节,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流脑流行季节,可口服生大蒜,应盐水漱口。

4.细菌性痢疾

(1)病因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菌存在于病儿的粪便中,经口传染。此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2)症状

发病急,发烧(39℃左右)、腹痛、腹泻。每日大便几十次。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觉,即刚拉完了又想拉,总觉得大便没排净。大便中有粘液和脓血。少数病儿高烧,很快抽风、昏迷,为中毒型痢疾。

(3)护理

发烧时要卧床休息,按医嘱给病儿服药,不要刚好一点就把药停了。饮食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忌食多渣、油腻或有刺激性的食物。病情好转后逐步改为软饭,并加强营养。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洗屁股,为防止病儿脱肛,不要让患儿长时间坐在便盆上。

(4)预防

尽早隔离病儿。病儿的用具要单用并消毒。搞好环境、饮食、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在痢疾多发季节,应集体服药预防,如大蒜、马齿苋、黄连等煎剂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急性结膜炎

(1)病因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或火眼,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眼病。细菌病毒存在于病儿的眼泪、眼屎中,病儿用过的毛巾、洗脸水,病人擦眼睛之后的手等,都可带上病毒或细菌。健康人如果与病人共用毛巾、洗脸水或用手拿病人摸过的东西,再用手擦眼睛,都可被传染。

(2)症状

眼结膜充血,使眼球变红,怕光、流泪,眼屎增多,眼痛,并伴有低烧、咽痛。

(3)护理

勿将眼睛包扎,否则会阻碍眼屎排出,并有利于细菌繁殖。为病儿上眼药前后,大人一定要洗手。

(4)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睛,不用衣襟擦眼;要用自己的洗脸毛巾,并经常消毒;用流水洗脸;去游泳池游泳后,一定要点眼药水。

第三节幼儿常见病的预防和护理

幼儿免疫机能尚未发育完善,易患各种疾病。幼儿时期,常患的疾病有:

一、呼吸系统常见病

(一)感冒

1.病因

感冒是由病毒、细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很高,以病毒感染为多见。气候变化、冷热不均、居住拥挤、通风不良、过于疲倦、贪食油腻等常是感冒的诱因。

2.症状

一般症状较轻,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喉咙干痛,或有发烧,疲倦无力。3岁以下的小儿可因高烧而抽风,俗称“抽火风”。感冒大多3~4天即可痊愈。但由于引起感冒的病毒侵袭嗓子时,降低了这一部位的抵抗力,其他病菌便会乘虚而入,引起鼻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严重的还会引起心肌炎、脑膜炎等。

3.护理

病初及时服药。体温在38℃以上者,应退烧。发烧期间要卧床休息,多喝些开水,以补充机体丢失的水分,促使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饮食要有营养、易消化。室内空气新鲜、湿润,温度不可过高、过低。

4.预防

加强锻炼,多组织幼儿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坚持用冷水洗手洗脸;养成幼儿少穿衣的习惯,但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足部受凉,并能根据季节的变换,提醒幼儿增减衣服;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保证营养需要,但不宜过饱或过于油腻,以免消化不良抵抗下降;冬天在室内可洒些水,保持空气湿润;定时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冬春季节,尽量避免与感冒病人的接触,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二)扁桃体炎

1.病因

扁桃体炎是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幼儿在疲劳、着凉以后易患此病。

2.症状

急性扁桃体炎发病急,发烧、畏寒,因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造成吞咽时嗓子痛,并伴有颈部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肿胀。

3.护理

患扁桃体炎应彻底治疗,不能一退烧就中断治疗。由于嗓子痛吞咽困难,饮食以流食及半流食为主,并多喝水。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漱口。

急性扁桃体炎若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会使病儿头痛、乏力、咽部不适;个别人还会影响呼吸;严重的会引起风湿热、肾炎等全身性疾病。因此,可考虑手术切除。

(三)肺炎

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是3岁以下婴幼儿在冬春季节的常见病。该病与小儿腹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佝偻病一起,被列为我国幼儿保健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婴幼儿咽部的淋巴组织不够完善,气管壁上的纤毛运动能力差,管腔狭窄,粘液分泌少,肺部弹性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容易充血,因此患感冒、百日咳、麻疹等,容易引发肺炎。

2.症状

发病可急可缓。发病急的,可突然高烧、呕吐、咳嗽、嗓子有痰、呼吸浅而快、鼻翼有翕动、嘴四周青紫。有的表现烦躁不安、嗜睡,严重者面色青灰、呼吸困难、精神极差,甚至出现心功能不全,造成死亡。

3.护理

病儿房间的空气不仅新鲜,还要有适当的温、湿度,避免干燥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病儿一般可平卧,但要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并防止痰液积存一处,有利于炎症消散。如果有气喘,可将背部垫高,取半坐姿势,以利呼吸。饮食要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多喝水,免得痰液粘稠不好吐出。

4.预防

小儿要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流感、百日咳等传染病的发生,一旦感染,注意肺炎的并发。

二、消化系统常见病

(一)鹅口疮

1.病因

鹅口疮又称“雪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污染乳头、食具等,再通过摄食等侵入口腔后,如遇口腔不清洁,粘膜有损伤,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等情况,就会繁衍起来,使人患鹅口疮。大量使用抗菌素,也会引起鹅口疮。

2.症状

口腔粘膜出现白色点状或片状物,轻微的仅在两侧颊部出现,严重的扩展到舌面、牙龈、上颚,有时还可延伸到咽喉、气管、食道。

3.护理

轻微的鹅口疮,可先用3%的苏打水或双氧水浸泡消毒棉球后洗擦口腔,再用盐水棉球洗干净,最后涂上1%的龙胆紫,每日两次,很快可治愈。严重的病儿可遵医嘱服药,可口服维生素B1、B2、以及维生素C。

注意食具的消毒,喂母乳要注意乳头和手的清洁。

(二)腹泻

1.病因

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造成腹泻的原因较多。

有因喂养不当造成的非感染性腹泻,也叫单纯性腹泻。如进食过多、食物不易消化、腹部受凉、或吃冷食过多而引起的腹泻。

肠道内感染。因食物或食具等被细菌污染,而引起胃肠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肠道外感染。因消化道以外的全身疾病,如感冒、中耳炎、肺炎等,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2.症状

病情轻者,大便一日数次或十余次,呈蛋花汤样,酸臭味,偶尔伴呕吐,精神尚好,无脱水、酸中毒现象。病情重者,除腹泻明显加重,大便水样可达一日十次以上外,常有精神萎靡、眼凹深陷、皮肤弹性差、高热等症状,严重的发生昏迷,而危及生命。

3.护理

腹泻时,小儿的消化能力下降,这时应限制饮食,停止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同时应口服补液。腹泻减轻后,再慢慢恢复平时的饮食。腹泻时,因大便次数增加,大便稀,再加上大便中酸性代谢产物大量增加,能刺激肛门周围的皮肤发红。因此,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洗屁股,洗后用柔软的干毛巾吸净水,涂上一点鞣酸软膏,以防皮肤溃烂。

4.预防

合理喂养,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食品、食具的卫生和消毒,保证食品的新鲜,不吃腐败变质、放置过久的食品和不洁净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干净。幼儿集体机构中若发现腹泻病儿,应做好隔离消毒工作,防止腹泻流行。

三、常见皮肤病

(一)湿疹

1.病因

湿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某些食物,如牛奶、鱼、虾、蛋可引起过敏;灰尘、羊毛、化纤等也可引起过敏。

2.症状

湿疹是很小的斑点状红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常流黄水,形成疱疹或水疱,干燥时则结成黄色痂盖。轻者湿疹仅出现在面颊、前额及头皮处;重者除口、鼻周围外,整个头面部、颈部、臀部、肛门周围、外阴部、阴囊等处都出现湿疹。湿疹痒的厉害,孩子常用手抓,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化脓。

3.护理

如怀疑是牛奶过敏,则煮奶时少放糖,多煮一会儿;或早加辅食,减少牛奶量;或试用其他乳类及乳制品。不要用碱性肥皂给长湿疹的孩子洗,可用中性硼酸软皂。可以外用3%的硼酸水、氧化锌油止痒。若因刺痒影响睡眠,临睡前可遵医嘱服点镇静剂。给幼儿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引起感染。有高烧或化脓时,应送医院检查治疗。

4.预防

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品,贴身穿的衣服不选化纤和羊毛织品。房间要实施湿式打扫,避免尘土飞扬。

(二)痱子

1.病因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使表皮浸软,加上皮肤上堆积的污垢,使汗腺口堵塞,造成皮肤上汗腺开口部位轻度的发炎,即是痱子。

2.症状

痱子多发生于头皮、前额、颈部、胸部、腋窝、大腿根等多汗或容易受摩擦的部位。皮肤先出现红斑,继之出现针尖大小的疹子或水疱,刺痒难忍。用手抓感染后可形成痱毒。痱毒起初仅有小米粒大小,渐渐形成玉米粒或杏核大小的脓包。脓包渐渐变软,最后溃烂,流出黄稠的脓液。

3.护理

已长痱子,先用温水洗干净皮肤,再扑上痱子粉或痱子药水。可用马齿苋煮水洗痱子或痱毒。若反复发生痱毒,可遵医嘱服清热解毒中药。

4.预防

夏季注意室内通风、降温。幼儿的衣服要宽大、柔软、吸水性好。讲究皮肤卫生,勤洗澡。

四、五官的常见病

(一)龋齿

1.病因

龋齿指口腔内经常受到口腔内乳酸杆菌的侵袭,使牙釉质受到腐蚀而表面脱钙,溶解,形成龋洞。牙齿钙化不良、排列不整齐,易患龋齿。

2.症状

根据牙齿破坏的程度,将龋齿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浅龋:破坏只在牙釉质内,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表面粗糙,患儿无自觉症状。

中龋:龋蚀已到牙本质,形成龋洞,患儿对冷、甜、酸食物感到酸痛。

深龋:龋蚀已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或已影响到牙髓,冷热等刺激或食物嵌入龋洞均会引起疼痛。并可诱发牙髓炎。

3.预防

我国儿童龋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重点要抓好幼儿口腔保健工作,使幼儿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1)注意口腔卫生。要培养幼儿饭后漱口,睡前刷牙的卫生习惯。教给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顺着牙缝上下刷,里外都要刷。

(2)为幼儿提供充足的钙、磷等物质,维生素和氟、锶等微量元素,加强牙齿的抗酸能力。

(3)药物防龋。饮用含氟的水,或使用含氟的牙膏等。

(4)定期口腔检查,及早发现龋齿,早期进行治疗。

(二)眼

1.弱视

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而戴矫正镜片后视力仍然不能达到正常,称为弱视。

(1)病因

斜视性弱视:因斜视引起复视和视觉紊乱,视觉中枢主动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该眼视功能长期被抑制,形成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的屈光有显著的差异,使双眼所形成物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差别较大,视中枢就抑制屈光不正较严重的那只眼传入的视觉冲动,产生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婴幼儿时期正值视觉功能迅速发展的阶段,若因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上裣下垂或角膜白斑,致使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视网膜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导致弱视。

先天性弱视。

(2)症状

患弱视的幼儿,不能建立双眼平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不能很好分辨物体的远近、

深浅等,难以完成精细活动,

(3)预防

早发现、早治疗。3岁以前,做一次全面的视力检查,以后每半年定期检查视力,及早发现弱视。在4岁以前实施治疗,大多能获得良好的效果,8岁以后,治疗效果大为降低。

2.麦粒肿

(1)病因

麦粒肿也叫急性外睑腺炎,俗称针眼,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眼睑炎症。幼儿有睑缘炎、屈光不正、营养不良、周身抵抗减低等情况时,容易反复发作。

(2)症状

病初眼皮红肿,疼痛厉害,严重时肿胀的连眼也睁不开。几天后针眼处出现脓点,穿破后脓液排出就好了。

(3)护理

不能用手去挤针眼,那样会使炎症扩大,使整个眼组织发炎。不仅如此,还可扩展到颜面部,危险性加大。患病初期可用毛巾热敷,有脓而排不出来,可到医院开刀。

(4)预防

保持眼部清洁。毛巾、手帕要经常洗、晒。

(三)中耳炎

1.病因

幼儿很容易得耳病,尤其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幼儿的咽鼓管短而宽,且接近水平位,咽部的感染、牙齿疾病,以及呕吐物流进中耳等,将病菌带入中耳;掏耳朵,刺破鼓膜,病菌也可进入中耳。病菌的入侵,引起中耳发炎。患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猩红热等疾病也会诱发本病。

2.症状

发病急,并伴有发烧症状。早期有堵塞感,继之出现剧烈搏动性耳痛。婴幼儿常表现哭闹、烦躁、无目的地摇头。后鼓膜穿孔,脓液流出,耳痛减轻了,病愈后鼓膜小穿孔可愈合,听力不受影响。

3.护理

一旦发病应立即治疗,要治疗彻底。若延误未治、处理不当或疗效不好,病程延长,可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仅会造成耳聋,还可能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等危及生命。

4.预防

用正确的方法擤鼻涕,不用发卡等尖锐的东西给幼儿挖耳朵,以免误伤鼓膜。

12.某幼儿园中班发现了一例病人,其初步症状为: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发烧2-3天后发现在口腔两侧的颊结膜上出现灰白的针尖大的小点。该园认为病人患了流行性感冒,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将病儿进行隔离,所有的人都不能跟其接触;对病儿住室打开进行通风;对该病儿采取了降低体温的措施。

请根据以上所述,分析以下问题:

(1)该病儿患了什么病?该园的诊断是否正确?

(2)该园采取的措施哪些是恰当的?哪些不够明确?

(3)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13.某幼儿园幼儿刘兵,男,4岁。寒冬的某天晨检时,老师见这个孩子精神不好,眼泪汪汪,认为他可能与其他幼儿闹了情绪,也就没仔细询问和检查。上午上课时,刘兵的精神明显和以前不同,满脸通红,老师送他回家休息。10点左右,老师和保健医生去看他,发现他咳嗽,体温39.8℃,打了一针退烧针,但没明显退烧,11点多钟,刘兵的脸色苍白,口唇发乌,呼吸增快,立即将他送往医院。通过医院的精心治疗,半月后刘兵病愈出院。要求:

(1)请分析刘兵患的是什么病?

(2)请提出判断的依据?

(3)此病例分析对你有何启示?

幼 儿 园 常 见 传 染 病 知 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

清洁。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春夏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提高年轻父母对幼儿传染病的 认识,保证幼儿健康,减少传染病的得病率,现介绍一些幼儿保健知识。 一、常见传染病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病初,可经飞沫传播,当皮 肤疱疹溃破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播。 症状: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初起 时为红色丘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 存在,皮肤搔痒。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潜伏期约10-21天。 症状: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

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出诊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三)流行性感冒(流感)现在包括甲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常发生流感大流行。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 症状: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头痛、倦怠乏力、关节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 感的全身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儿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 发热3-4天后逐渐退热、症状缓解,法理可持续1-2周。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 强,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潜伏期为14-21天。 症状:一般先于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4-5天消肿。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咀 嚼时疼痛。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出现嗜睡、 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食物等,经手、口传播。 潜伏期为1-3天。 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腹痛、腹泻。一日可泻十到数十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最新】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随着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儿童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1.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时期。 2.幼儿上呼吸道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受到侵害。 3.上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连,正常情况下,咽部有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寄生,当突然受凉、抵抗力低下时,局部组织极易受到细菌的侵害,引起炎症。 4.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较差。 作为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定期用各种空气消毒剂喷酒房间。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温度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多是因为抵抗力弱,耐寒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建议家长从春天起用冷水为孩子洗脸,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 3.注意孩子的衣着,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很多家长把孩子包裹得很严密,误以为这样就不

会得病。其实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动,一活动就汗水淋淋,风一吹就易感冒。平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 4.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多给孩子喝水也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5.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6.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黄花店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预防措施: 1.幼儿园措施。各班活动室、寝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幼儿园也会有计划的实施消毒措施。每日带领幼儿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让幼儿多饮温开水可以有效减少发病率。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生活场所的卫生。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应让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避免过量的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所以家长要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切莫讳疾忌医。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幼儿有发热症状或身上出现各种皮疹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症状及预防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 1、麻疹 麻疹病毒致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发生在学龄前。特点:发热、皮疹、明显卡他症状。 皮疹特点:发热3-4天后出疹,3天出齐暗红色斑丘疹大小不均匀,皮疹、皮粘膜斑,疹间皮肤正常顺向性发疹——从头到脚卡他症状:流泪、流涕、刺激性咳嗽;发热:高热,症状重,病后终身免疫 传染源及隔离期:病人为传染源,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有传染,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接触者隔离3周,病人居住过的屋子开窗通风1小时。 2、风疹 风疹是一种症状较轻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2天的病人均有传染性。患者口、鼻、咽部份泌物,血及大小便中均有病毒存在。出疹前后的病人传染性最强。风疹流行起,人群中的人多为轻型或隐性感染,同样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直接经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婴儿患者排毒时间较长,5~6个月内于唾液、尿、粪便中仍有病毒派出,护理人员与患儿密切接触可间接传染。 易感人群:多见于1~5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在托幼机构易感人群较集中、环境较拥挤的场所,可出现爆发流行,病后又较持久的免疫力。 临床表现:潜伏期12~19天,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有咽痛、清咳和流涕。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情轻。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和躯干部,疹间皮肤正常。皮疹2~3日消退,一般不遗留色素沉着。 临床诊断:风疹常因临床症状轻微而难以诊断,仅在本病有流行时交易做出临床诊断,皮疹特征是细小色淡、出现较早,全身症状轻微,可与麻疹相鉴别。根据皮疹的特点和突出的咽部症状,易于猩红热区分。终身免疫。 3、水痘 水痘是婴幼儿或较大一点的儿童易患的一种轻症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传染源为急性期病人,可通过飞沫、唾液、咳嗽传染给健康儿童,另外也通过接触受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衣物等物品传播。(但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外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

幼儿疾病防治 传染疾病 1、手足口病 症状描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幼儿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染性强,由飞沫通过呼吸道、不洁净的玩具或手经口进行传播。主要症状为手心、脚心、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伴有发热、咳嗽、流涕、流口水、食欲不振等现象。多数症状较轻可自愈,病症严重者会出现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需及时送院治疗。 基本预防:1、发病期间不去人流量多的地方、不接触发病人群。2、保持室内通风,饭前便后勤洗手。3、饮食应清淡、可口、卫生、易消化。 2、水痘 症状描述: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可发病,尤以冬春季多发,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且传染性极强。多发人群以婴幼儿为主,主要症状为出现发热、周身性皮疹、疱疹、痂疹等。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可自愈,病后可获终身免疫,但如果再次感染复发会出现带状疱疹。同时,此病会伴有水痘脑炎、原发性水痘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需及时送院治疗。 基本预防:1、患者需隔离,居室内保持通风,光线充足。但通风时需注意防止受凉。 2、发热时多喝水,饮食上忌食辛辣食物,应供给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 水果蔬菜等。3、衣被等不易过厚过紧,保持接触物品的清洁卫生。4、保持双手指甲卫生,避免用手接触抓破疱疹,以免化脓感染留下疤痕。 3、腮腺炎 症状描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好发于春季,多见于5—15岁儿童和青少年。通过接触患者或飞沫吸入传染,且传染性极强,接触患者后2—3周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皮肤会灼热触痛。腮腺肿胀后2—3日达到高峰,伴有张口困难、流口水等症状。 其中,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症。如果患者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措施不得当,可能发生化脓性腮腺炎或转化为复发性腮腺炎,严重者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儿童后天性获得性耳聋等严重的并发症。 基本预防:1、患者需隔离,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外出机会,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场所。 出门带口罩。2、饮食上忌食辛辣酸辣,以及甜味、干性食品。应提供富含营养、易消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

南安霞美金阳光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 一、幼儿园常见传染病有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多途径传染病,其中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二、各病种的特征及预防措施 (一)呼吸道传染病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畏寒、全身酸痛、上感症状较轻。需全过程隔离(注:一般情况下,因流感未列入国家法定37种传染病之列,因此好多幼儿园不够重视。但孩子年龄小,极易引起相互感染。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对此也建议家长隔离,明显减少了群发性流感的发生) 2.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部位。传染源为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从症状出现前一个星期到出现症状后9天。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中飞沫传播。 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鼻涕,发病的3-4天后颊粘膜有白色小点,继而从耳后、颈、躯干、四肢陆续出疹。出疹后脱皮。出疹后5天可以解除隔离。对于接触过麻疹的儿童,我园采取从接触后的第7天起隔离观察至21天。如接触麻疹后用于被动免疫制剂的孩子,应延长隔离期到第28天。 4.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低热,依次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泡疹、结痂,皮疹周围充血,成对出现,躯干分布较多。从发现水痘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期间都应该隔离。对密切接触的孩子我们采取隔离观察3周的方式。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流脑、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疫苗。 (2)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包括医院)去。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4)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勤剪指甲、勤洗手(用流水和肥皂洗手)、勤换衣、常抹桌椅、及时清理抽屉,不随地吐痰、不扔纸屑,打喷嚏时主动用手捂住口鼻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5)经常保持家里的空气流通。 (6)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到处正规医院诊治。同时,还要报告学校幼儿园,医院诊断完全病愈后才能返回幼儿园。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方案及预防知识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方案及预防知识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了确保本园能够及时、有序、高效的应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疫情在本园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教育局对于传染病预防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本园实际,特制定应急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组长:李春凤组员:李志平 二、具体分工上级精神的传达、措施的制定、关于突发疾病的联络、预防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园内各班,要高度重视预防工作,责任落实,园长,全面负责。对园内卫生工作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平时加强督责。进一步完善内园卫生防病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黑板报、告家长书等各种形式,广泛工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教职工和家长了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点宣传煮熟煮透;饮用开水;食前便后洗净手;避免参加群体聚餐活动。 3、进一步做好园内环境卫生。为了避免染病的发生流行,我园认真搞好内园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死角,严把晨检和卫生消毒关;加强每日观餐制,食具每餐消毒,专人专用。 4、制定应急预案:本园幼儿或教职工,若有可疑病人,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教育局、防疫部门、当地政府),并进行消毒隔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6小时内报告卫生防疫机构。并同时报出疫情详细情况。 5、疫情报告: 1)、发现疑似病人应即送当地医院救治,同时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监控部门,并按要求消毒处理。要不漏1个疑点,不疏一个环节。一旦发现腹泻、呕吐、发热、疱疹病人,应立即向领导汇报,及时隔离病人,并送指定传染病医院就诊。如疑病人立即消毒处理。 2)与当地卫生部门配合,做好监督防控工作。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 目录 麻疹防治 (2) 腮腺炎的预防 (4) 手足口及预防 (5) 手足口病十问 (7) 水痘与预防 (8) 关于幼儿园传染病家长应知应做 (10)

麻疹防治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俗出庄稼,主要有发热、出疹、咳嗽、流鼻涕及结膜炎等症状,传染性强。 典型症状 接触过麻疹患儿的孩子2~3周后开始出现高热,同时伴有眼睛流泪、流鼻涕甚至咳嗽等貌似感冒的症状。3~4天后在口腔两侧与第二臼齿相对的颊黏膜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白色斑疹,即麻疹特有的口腔黏膜斑。之后全身出现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后增多融合呈暗红色,皮疹间能见到正常皮肤。皮疹从耳后颈部开始,渐头面部、全身,最后到手足心,出疹时体温达最高峰,3~4天出齐,疹齐后体温逐渐下降,皮疹慢慢消退。 其他症状 严重者发热可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儿死亡率高。 诊断依据 1.患儿临床表现:持续性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眼结膜红肿等。 2.在口腔颊黏膜处见到麻疹黏膜斑。 3.在出疹后第一天或第二天检测血清麻疹抗体,若阳性即可确诊。 4.鼻咽分泌物找多核巨细胞及尿中检测包涵体细胞有益早期诊断。

二、麻疹是怎样传染的? 麻疹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血中,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病毒排到空气中,易感者吸人后即可感染,或接触患儿用物是传染。 三、麻疹病人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 麻疹病毒只感染人,故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病人自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即出疹前后10天)内均有传染性,以前驱期末传染性最强,恢复期患者不携带病毒。 四、哪些人群容易得麻疹? 人对麻疹普遍易感,凡未得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麻疹病人后,均易被感染而发病。 五、麻疹的潜伏期一般多长时间? 麻疹潜伏期7~21天,多为9~14天。 六、预防 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其次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房间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目前预防麻疹的疫苗有麻疹疫苗、麻风二联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如果你的小孩从未接种过麻疹类疫苗,请及时到各疫苗接种点进行接种,不管你是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各疫苗接种点都会根据你小孩的年龄(8月龄-7岁儿童免费)接种以上疫苗中的一种。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和安全知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传染病1、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2、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 3、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4、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肿胀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6、猩红热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全身皮肤潮红,可见呈鲜红色,针头大小皮疹,有些象“鸡皮疙瘩”,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该病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7、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_2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 春冬季是麻疹、流脑等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大多数冬季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为了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师幼健康,幼儿园教学秩序正常开展,结合上级有关的文件要求和我园的实际情况,现将我园有关传染病等相关的防控工作总结如下: 我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检查工作,完善防控预案,并通过加强幼儿的晨午检,体温测查,落实消毒隔高措施、增强师生防护等途径,采取个人预防、幼儿园预防、家庭预防等相结合的办法。沉着、科学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确保师幼健康,保证幼儿园教学秩序正常开展。全员参与,全面实施防控首先,在园门口对幼儿进行体温检测,观察幼儿有无明显症状。值日领导、值班人员、门卫等工作人员每天在园门口对来园的幼儿进行体温检测,对体温超过37.5%的幼儿进行询问观察登记,并及时报告幼儿园园内疫情负责人。 其次,抓好入园幼儿的晨检工作。幼儿一入园,班级两位老师就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对发热、精神状况不佳的幼儿进行密切地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若发现有幼儿出现相同症状时,园里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并根据病情及时上报。 班级老师每天要对缺席幼儿及早查明原因。如因患传染病请假,则要上报,两位老师对园内幼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孩子在家庭里接触传染病人,家长要及时通知幼儿园。坚持信息报告制度实行日报

告和零报告制度,每天上午10:00前,下午16:00前。教师向园内疫情负责人报告班级情况,园内疫情负责人再向上级领导部门报送(疫情信息报告单)。 坚持登记询问制度,园内门卫对来园人员均进行登记询问工作,严格检测体温,严防病源体传。 四、坚持做好宣全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班会、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幼儿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剪指甲、勤换衣服。要求班级开展卫生方面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简单的卫生生活常识。 五、抓好卫生,有效防范 1、班级内每天定时开窗户适度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入室内。早晨来园后,先用有效浓度消毒液擦玩具柜及室内家具、门把锁等处。然后用清水擦试一遍,防止幼儿病从口入。 2、消毒工作是疾病预防工作的关键,幼儿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消毒措施,对孩子的生活、活动空间采用开窗通风和每日紫外线灯消毒,每天用消毒水拖地,幼儿的餐具、餐桌、毛巾、水杯等生活用具每天按要求消毒。定时把幼儿被褥清洗消毒。严把食物的采购、储存、加工、烹调制作关,不购买三无食品和变质的食品,做到生熟分开、每餐有留样。 3、加强日常工作保育,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在膳食方面要加强

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二、幼儿常见得传染病 (一)病毒性传染病 1、水痘 (1)病因 水痘就是由水痘病毒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疱疹得浆液中。从病人发病日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很强.发病初期,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得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染。此病多在冬春季流行,传染性很强。 (2)症状 发病初期1~2天低烧,以后逐渐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最初得皮疹为红色得小点;1天后转为水疱,水疱奇痒;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并逐渐脱落。干痂脱落后,皮肤上不留疤痕。因此,在病儿皮肤上可见到3种皮疹:红色得丘疹、水疱、结痂三者同时并存。出疹期间,皮肤瘙痒、睡眠不安。 (3)护理 发热时病人要卧床休息,保持空气新鲜。保持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为了防止水疱被抓破,引起继发性感染,要给患儿剪指甲,也可用炉甘石洗剂擦在皮肤上止痒。水疱上可涂龙胆紫,使疱疹尽快干燥、结痂. (4)预防 早发现、早隔离病人。隔离期限就是从发现时起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时止。病人停留过得房间应开窗通风3小时。 2、麻疹 (1)病因 麻疹就是由麻疹病毒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毒存在于患儿得口、鼻及眼得分泌物中,主要经飞沫传染。病毒在流通得空气或日光下半小时即被杀灭。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 (2)症状 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症状。2~3天后,在口腔内两侧颊粘膜上,出现灰白色针尖大小得小点,外周有红晕,此为麻疹粘膜斑,就是早期诊断麻诊得重要依据.3~4天开始从耳后、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得顺序出皮疹。出疹时,热度更高,症状加重,常伴有呕吐、腹泻,时间3~5天。随后皮疹开始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一切症状随之减轻。

儿童常见传染病

(一)儿童非典型肺炎 1、病因:冠状病毒? 2.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3)易感者 3、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 有密切接触史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2)症状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多为高热;偶畏寒,伴或不伴乏力、精神萎糜或哭闹烦躁不安;或全身酸痛、头痛、关节痛、胸痛、腹泻;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重症可出现呼吸急促,或进展为急性呼吸窘综合症。 肺部体征可不明显,偶有肺实变体征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 (4)胸部X线或CT检查肺部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不对称局灶性浸润性阴影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符合上述1+2+3条或2+3+4条者为疑似病例。 符合上述1+2+3+4条或2+3+4+5条者为临床诊断病例。 4、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 2)对症治疗和器官功能保护 3)抗生素治疗防治细菌感染,如阿奇霉素等大环酯类药 4)早期可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 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儿童慎用)甲基强的松龙80-320mg/天。 6)中药辅助治疗

7)可试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8)重症病例进入ICU AP治疗简易流程图 临床诊断AP病例 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利巴韦林3天好转继续用药甲基强的松龙100mg/天*3 有低氧血症者 甲基强的松龙500mg/天*3 收住ICU 试用恢复期血清或血浆置换 5 、出院参考标准 同时具备下列3个条件: (1)停用退热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体温正常10天以上;(2)呼吸系统症状基本消失; (3)胸部影像学有明显吸收。 6、预防 1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 )认真做好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3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以及个人卫生的管理 4 )加强晨检工作 5 )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及时报告可疑病例。 (二)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传染病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的定义: 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一一体内有病源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2.传播途径一一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空气、飞沫、尘埃传 播,经水、食物、苍蝇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传播,土壤传播)。 3.易感人群一一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易感者,如幼儿、老人。 二、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引起,经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传播。冬春季多见。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获得终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常表现为发热,体温在39 C以下;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发热1-2天出现皮疹,皮疹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期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脱落后不留疤痕。 应隔离至患儿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隔离期注意观察有无皮疹。 预防: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变干后为止。对密切接触儿检疫21天;室内注意通风,可用紫外线消毒;对正在用激素、免疫制剂的患儿进行被动动免疫或接种水痘疫苗。 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经由飞沫传播。13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高。 临床表现, 可有突然发烧(通常为39 °C或以上),干咳,肌肉疼痛,头痛,咽喉痛,极度疲劳,流鼻涕或鼻塞,恶心、呕吐和腹泻(多见于幼儿,主要是来自外部刺激等因素,天气冷暖变化时发生较多。这是由于冷空气对肠胃刺激,再加上生活习惯不正常,不良饮食等) 5.隔离期:自发病后5天内,至流感痊愈后。 6.观察内容:咳嗽、流涕等流感症状。 7.预防:

幼儿园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幼儿园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当春季来临时,人体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行性感冒、H7N9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登革热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

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人感染H7N9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感染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

幼儿常见传染病

幼儿常见传染病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 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 ⑵防止继发感染。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三、水痘 1﹑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急性期病人。 ⑵传播途径: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3.临床表现 ⑴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⑵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有红晕,伴有痒感,1-3天后疱疹变干结痂。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内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4.并发症:继发感染时可引起败血症。也可见脑炎、心肌炎等。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皮疹全部变干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 ⑵注意室内通风。 ⑶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 6.治疗 ⑴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保持皮肤、指甲清洁,避免抓破疱疹,如疱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用1%龙胆紫等。 ⑵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 ⑶按医嘱进行其他相关治疗。 四、猩红热 1.病因:A组溶血性链球菌。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玩具、毛巾、书、衣被等间接传播。冬春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控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控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2、传染性 3、有免疫性 4、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恢复可为四期潜伏期;前驱期; 症状明显期;恢复期。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 病原体已在体内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 传播途径: 病原体侵入其他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3. 易感人群: 对传染病缺乏抵抗力的人群。三、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1、发现传染源: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1)建立卫生消毒制度 ( 2)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 3、保护易感人群:改善营养、锻炼身体、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必须全程、足量和按期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认真做好入托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工作,对因故漏种的儿童及时补种。发生传染病后的管理: 及早向疾控中心报告,及时隔离传染源,对接触者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预防和检疫,对所在班进行有效的消毒隔离。发生传染病后的管理 1、隔离传染源:患者隔离,对疑有传染病的儿童和工作人员实行检疫。 2、彻底消毒切断传染源。 3、接触者的检疫:目的是观察传染病的早期症状,以早期发现病人,缩小传播范围。在检疫期间,托幼机构不能接纳新生,减少班级间接触,各班工作人员要固定,其他生活制度照常进行; 4、保护易感儿。对接触传染病的易感儿采取药物预防和被动免疫,如肌注丙种球蛋白等。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隔离、检疫、观察表病种隔离期接触者的检疫期观察内容流感患儿退热后其他症状消失 7—10天有无发热及咽喉炎症水痘患儿皮疹全部干燥结痂 21天有无发热、皮疹腮腺炎患儿腮肿消失,或起病后7-10天 21天有无发热或单双侧腮腺肿胀手足口病患儿体温正常、疹退 7—10天口腔、手足有无皮疹、疱疹结膜炎眼睛红肿消退 7—14天注意和过敏性结膜炎区别(红眼病) 水痘定义: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岁幼儿,偶尔出现于成人及婴儿,

幼儿园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幼儿园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一、秋冬季易发传染病 一般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甲型肝炎等。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2、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3、虫媒传染病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传播,如蚊子,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二、几种主要传染病症状 1、甲型肝炎(简称甲肝)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肠道传染病。该病以粪便和饮食为主要传播渠道,病人的粪便、尿、呕吐物污染周围环境,食物、食具、水源或人的手染上病毒后未经消毒,很容易传染给他人。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很急,传染性强,容易造

成暴发性流行。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寒、发热,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咳嗽、喷嚏、流涕、鼻塞。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唾液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 4、麻疹 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 5、水痘 潜伏期7~17日前驱期: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上呼吸道症状,1~2日后才出疹。偶可出现前 驱疹。 出疹期: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皮疹有以下特点: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搔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