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牡丹诗词1

牡丹诗词1

牡丹诗词1
牡丹诗词1

牡丹诗词第一关

1.红牡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注】

绿艳:指牡丹绿叶的鲜艳。

红衣:指红牡丹花。

【评】

这首小诗,借咏红牡丹,表达了诗人惜春、借光阴的思想情感。诗以拟人化手法,表面上写花心,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内心。诗的前两句写牡丹的静态,后两句写牡丹花内心的动态,以静衬动,强化了花心不为春色所理解的愁苦,使全诗透出怅惘的意绪。首句“绿艳闲且静”,同样是拟人化手法。特别是其中的“静”字,最能显示王维诗的艺术特色。

2.牡丹

柳浑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作者简介】

柳恽(716—789),唐诗人。初名载,字元舆,后改名浑,字惟深,又字夷旷,汝州梁县(今河南汝州)人。天宝元年(742)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善文,文集已佚。与顾况友善。《全唐诗》存诗1首。

【注】

颗:同“棵”。

戎葵:即蜀葵,别称“蜀季花”等,花型大,花色分白、黄、红、紫多种。

不校多:差不多。

【评】

唐代的牡丹栽培繁盛,京城长安成为全国的牡丹中心,春天观赏牡丹成为时

尚。牡丹成为商品,自然就有人“炒卖”甚至“热炒”,价格一路飙升。这首诗对牡丹价格的昂贵表示了不满、不理解和讥讽:和戎葵差不多的牡丹怎么就能一棵卖到“数十千钱”呢?诗语言质朴,明白如话。

3. 牡丹

李益

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

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

【作者简介】

李益(748—829),唐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间进士。因仕途不顺,曾弃官客游幽燕问,一度从军塞北。后官至礼部尚书。工乐府,长于七绝,以边塞诗最为知名。诗音律和美。有《李益集》。

【注】

紫蕊:指紫色牡丹。

繁华:繁盛的花朵。

【评】

家中的紫牡丹盛开,未及观赏,却让他人“捷足先登”、“先睹为快”,这才开始悟到年轻时目空一切,不知道“花外有花”——“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作者仕途坎坷,借咏牡丹,抒发自己的无限感慨。诗饱含人生体验,富含人生哲理,咀嚼有味。

4.赴东都别牡丹

令狐楚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作者简介】

令狐楚(765—836),唐诗人。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州)人。贞元间进土。元和间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敬宗时官至尚书仆射。诗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2首。

【注】

东都:洛阳。庸代京都有二:东都洛阳、西都长安。此诗是令狐楚由户部尚

书拜东都留守,由长安赴洛阳时作。

紫萼:指紫牡丹。

京华:京城长安。

【评】

令狐楚在其长安开化坊的住宅庭院中种植了牡丹,年年花开繁盛,因居官在外,十年未曾观赏。这次临到牡丹将开,却又要离家赴任了。诗表现了作者渴望见到牡丹却又见不到牡丹,即将见到牡丹花开却又要离开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活画出了一位性喜牡丹而又恪尽职守的诗人官员形象。

5.戏题牡丹

韩愈

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注】

俱:全;都。隐约;不显眼。

倚:靠着。轻盈:身材苗条;体态轻盈。此形容牡丹。

陵晨:凌晨;天快亮的时候。陵,通“凌”。

无机:无机巧之心。拂掠:轻轻擦过。

经营:往来。

是事:凡事;一切事。

暂:暂且;暂时;姑且。

【评】

这首七律,首联、领联描写凌晨时的牡丹,意谓牡丹有幸在同一栏中相互依靠着同时开放,不显眼,不张扬,没有必要比斗谁更轻盈。牡丹对客不语却脉脉含情。颈联写双燕和游蜂都被牡丹所吸引,围着牡丹飞来飞去,以衬托牡丹的美丽。尾联直抒胸臆:万事尽抛,尽情欣赏牡丹。细细品味全诗,觉得明写牡丹,实寓作者对官场明争暗斗的厌倦。此诗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对所咏之物——牡丹、双燕、游蜂,均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6.浑侍中宅牡丹

刘禹锡

径尺千馀朵,人间有此花。

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注】

浑侍中:浑瑊,曾任侍中。其宅在长安大宁坊。有记载说,浑家牡丹名擅长安。

“径尺”句;这基本上是浑家牡丹的实写。这是有旁证的。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九:“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即一棵),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心者,其花面径七八寸。”径尺:形容牡丹花的硕大。

颜色:指牡丹花。

诸家:他家;别处。

【评】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激赏、盛赞了浑家牡丹花的硕大和繁多。此诗还有一定史料价值,说明在刘禹锡所生活的中唐前期,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了。

7.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开花,色态与牡丹花相似。妖无格:美艳而格调不高。

芙蕖:荷花的别称。净少情:清丽而少情韵。

国色:一国之内容貌最美的女子。这里用来形容牡丹花美冠群芳。

京城:指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初唐时牡丹进入国都长安,自此有唐一代,牡丹在长安一直繁盛。武则天登基,把国号改为周,定都洛阳,洛阳牡丹也随之发展起来。

【评】

七绝《赏牡丹》,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

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轰动效应”。诗的前两句,对仗工整。至于以拟人化手法说“芍药妖无格”、“芙蕖净少情”,只不过是一种艺术手段。此诗为咏牡丹的名篇,“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为咏牡丹的名句。

8.白牡丹

白居易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注】

冷澹:不秾艳。

东官白赞善:作者自称。赞善是“左赞善大夫”的省称。元和九、十年间(814—815),作者在长安任左赞善大夫,职责是教导太子。这是个闲官,元实权。东宫为太子居所。

【评】

唐代社会普通喜爱深色的牡丹花,但白居易却对白牡丹情有独钟,有同题的《白牡丹》二首。七绝《白牡丹》,是托物言志,借花自嘲。作者曾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虽是朝官,但是个无实权的闲官冷官,就像白牡丹也叫牡丹一样,不被人欣赏,所以作者借咏白牡丹发发牢骚,吐吐胸中闷气。

9.牡丹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作者简介】

徐凝(生卒年不详),唐诗人。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元和年间有诗名,方干曾从之学诗。大和五年至七年(831—833)间游洛阳,曾与白居易等相唱和。终生末仕,后归隐故里。诗风朴实。

【注】

占断:占尽。物华:美好的景物。

洛川神女:即“洛神”。三国魏曹植作有《洛神赋》。洛川:洛水。作;作态。

破:胜过。

【评】

《牡丹》一诗,从诗中所用“洛神”的典故看,此诗所咏当为洛阳牡丹。诗的前二句,道出了洛阳城中人人爱牡丹的共同感受,三、四句则是具体描绘牡丹之美。第三句以一个“疑”字引起,使诗一大转折,运用“洛川神女”的典故,以拟人化和比喻,形容牡丹的千姿百态、仪态万方,绚烂无比,胜过朝霞。诗构思新颖,语言洗练,流转自然。

10.寄白司马

徐凝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

争遣江州白司马,五年风景忆长安。

【注】

白司马:即白居易。白居易于元和十年(815)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三条九陌:泛指都城长安的主要街道。骆宾王《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隗,万户千门平旦开。”花时节:牡丹花盛开的时节。

“争遣”二句:怎么样才能排遣江州白司马五年来对长安最亮丽的风景——牡丹的忆念呢? 争:怎。遣:排遣;消除。

【评】

唐代长安,游赏牡丹盛极一时。诗的前两句,就集中概括了这一盛况。通过前两句的渲染,诗接转到三、四句,就形成了强烈对比:离开长安五年的白司马,该是如何排遣见不到牡丹的郁闷呢!从而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思念,感情非常真挚。以“万户千车”之多来反衬独孤一人之少,巨大的反差愈加衬托出了白司马的孤独寂寞,极大地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11.牡丹

司空图

得地牡丹盛,晓添龙麝香。

主人犹自惜,锦幕护春霜。

【作者简介】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

中(今山西永济西)人。咸通末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后归隐中条山王官谷,成为著名的大庄园主。唐亡,不食而卒。其《诗品》二十四则对后世诗论有深远影响。诗作清新自然。有《司空表圣诗集》等。

【注】

得地:得地利。

龙麝香:形容牡丹花的香气

主人:作者自指。

锦幕:用锦制作的护花帷幕。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评】

诗的前二句,流露出作者栽种牡丹的得意,后二句,表达出了作者对牡丹的爱惜。足见作者是一个真心喜欢牡丹的人。

12.杭州开元寺牡丹

张祜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作者简介】

张祜(约785一约847),唐诗人。字承吉,南阳人,一作清河(今属河北)人。初居姑苏,称处士。后至长安,又客游淮南,曾与杜牧、令狐楚等唱和。一生无宫,在丹阳(今属江苏)隐居至终。诗清丽含蓄。有《张处士诗集》。

【注】

浓艳:指牡丹花。药栏:种植花药的园圃。

“人人”句:长安盛产牡丹,凡出长安的人因怕见不到牡丹而惆怅。

钱塘寺:指杭州开元寺。杭州古称钱塘郡。

红尘:佛家称人世间为“红尘”。

【评】

此诗采取“欲扬先抑”之法,写出了在长安之外见到牡丹花的惊喜之情。前二句是“抑”;牡丹初开时节,凡出长安的人因不能观赏牡丹而满怀惆怅。后二句是“扬”:没想到却在杭州的寺院见到了牡丹;那种惊喜溢于言表。把在寺院见到牡丹写成“不踏红尘见牡丹”,也颇新颖别致。

13.僧院牡丹

李商隐

叶薄风才倚,枝轻雾不胜。

开先如避客,色浅为依僧。

粉壁正荡水,缃帏初卷灯。

倾城惟待笑,要裂几多缯。

【注】

不胜:不能承担。

“粉壁”句:花影映照在白墙上如同水荡漾。粉壁:用白粉涂抹的墙壁。

“缃帏”句:风吹淡黄色的帷幔晃动,灯光摇曳。缃:浅黄色。

帏:同“帷”,帐子。

“倾城”句:比喻、形容含苞欲放的牡丹花。倾城:指美女,此喻指牡丹。笑:指牡丹花开。缯:丝织品的总称。

【评】

这首诗也重在状物,描绘僧院牡丹之美,对仗工整。

14.牛尊师宅看牡丹

段成式

洞里仙春日更长,翠丛风剪紫霞芳。

若为萧史通家客,情愿扛壶入醉乡。

【注】

牛尊师:牛姓道士。尊师是对道士的敬称。

洞里仙春:道教称仙人居所为洞天、洞府。此夸赞牛尊师宅牡丹

盛开,犹如神仙洞府之春。

风剪;比喻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紫霞芳:指牡丹花。

若:假若;如果。为:成为。萧史:传说中的得道仙人。此以萧史借指牛尊师。通家客:世代有浓厚交谊的人。此作者自指。通家;世交。

壶、醉乡:后世多以壶天、醉乡指仙人所居的仙境和仙人的生活。

【评】

这是一首咏紫牡丹的诗。此诗前两句直接写牡丹;后两句则陡然一转,意谓假如成为牛尊师的“通家客”,为能观赏牡丹甘愿在此长住下去。作者有如此意愿,可见牛尊师宅的紫牡丹具有何等的魅力、吸引力,作者对牛尊师在“神仙洞府”观赏牡丹又是何等羡慕啊。这种不直接写牡丹之美,而用侧面反衬的艺术手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去充分想象牡丹的美。这正是此诗在艺术构思上的新颖别致之处。

15.夜看牡丹

温庭筠

高低深浅一栏红,把火殷勤绕露丛。

希逸近来成懒病,不能容易向春风。

【注】

红:指牡丹。

把火:持烛;挑灯。把,动词。露丛:指牡丹丛。

希逸;即南朗文学家谢庄。《南史·谢庄列传》:谢庄,字希逸,阳夏人,七岁能文,有才藻。庄与大司马江夏王义恭笺,自陈眼患,五月来不复得夜坐,恒闭帷避风。此诗用这个典故,形容牡丹的娇贵,用帷幕遮护以避风。

【评】

这首诗以患眼疾而闭帷避风的谢希逸,比拟被帷幕保护、“不能容易向春风”的牡丹,虽属僻典,但为诗平添了谐趣。

16.牡丹

李咸用

少见南人识,识来嗟复惊。

始知春有色,不信尔无情。

恐是天地媚,暂随云雨生。

缘何绝尤物,更可比妍明。

【作者简介】

李咸用(生卒年不详),唐末诗人。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久试不第。曾为推官。唐末乱离,仕途不顺,寓居庐山等地。工诗,尤擅乐府、律诗。《全唐诗》存诗3卷。

【注】

南人:南方人。

嗟:叹美。

尔:你。

媚:美好。

缘何:为什么;因何。绝尤物:绝代美女。

妍明:明艳;亮丽。

【评】

诗以北方人的眼光,写出了南方人初见牡丹时的惊喜、惊疑和赞

美,从一个新视角,反衬出牡丹所具有的人所共喜共爱的美艳,从而赞扬了牡丹之美。

17.咏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啼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清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910),晚唐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元年进士,曾官左补阙。后入蜀依附西川节度使王建,为掌书记。唐亡,王建自立为蜀帝,拜为宰相。为花间派领袖。诗风清丽飘逸,词风疏畅秀雅。有《浣花集》。

【注】

闺中;女子的卧室。啼妆:以粉轻轻揩拭眼睛下面,像有泪痕的样子。

陌上;街道上。傅粉郎;指三国时魏人何晏。何晏脸色白如搽粉,故称。傅粉:搽粉;抹粉。

【评】

此诗连用两个比喻“白”的典故,再加上“月明清似水”、“唯觉一庭香”,就把庭院中的白牡丹的色、香写出来了。一、二句用典贴切,且对仗,见出作者的巧思。

18.牡丹

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主。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注】

“落尽”句:意思是春天里其他花都开过了牡丹花才开。

【评】

在诗中称牡丹为“百花王”、“第一香”,这应该是第一首。这首诗尽夸牡丹的美艳,胜过群芳,表达直露,诗风朴直刚健。

19.牡丹

李山甫

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

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

【作者简介】

李山甫(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晚唐诗人。咸通年间(860一874),屡举进士不第。流寓河朔间。僖宗光启时,依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为判官。后仕途失意。一生落魄,狂放不羁。文笔雄健,尤长于七律。《全唐诗》存诗1卷。

【注】

邀勒:拦逼;强迫。邀,拦住。勒,逼迫。

仙艳;异乎寻常的艳丽。指牡丹花。火:喻牡丹花之红。

异香:奇异的香气。

妖:艳丽;妩媚。

君:指作者。解:明白;知道。轻薄:轻浮;轻佻。

【评】

诗的前二联,侧重描写牡丹的“仙艳”、“异香”,后二联则侧重描写牡丹的“精神”、“情态”。诗以拟人化手法写牡丹,在作者心目中牡丹似乎就是一位敢作敢为、敢爱敢恨的女子。尾联则是她也解风情的表露。这种似花非花,似人非人的写法,给人以不尽的想象。

20.山僧雨中送牡丹

王禹偁

数枝香带雨霏霏,雨里携来叩竹扉。

拟戴却休成怅望,御园曾插满头归。

【注】

霏霏:纷飞。

叩:敲。扉:门扇。

拟:打算。休:停止。怅望:怅然怀想。

御园:御花园;皇家花园。

【评】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官场沉浮的感慨。

21.咏牡丹

夏竦

云罩觚棱斗影寒,一丛香压玉栏干。

东皇用意交裁剪,留待君王驻跸看。

22.已落牡丹

宋祁

世间最有不胜妍,愁对韶华欲暮天。

已被风开又风落,要为人羡即人怜。

【注】

不胜:承受不起。妍:美丽。此代指花。

韶华:美好的时光。此指春光。

羡:羡慕。怜:怜悯。‘

【评】

七绝《已落牡丹》,有感而发,以因形说理的笔法,由牡丹的开放到凋落,总括出结句的理语“要为人羡即人怜”,流转自然。结句饱含人生体悟,富有哲理。

23.白牡丹

梅尧臣

白云堆里紫霞心,不与姚黄色斗深。

闲伴春风有时歇,岂能长在玉阶阴。

【注】

玉阶:玉石砌成的台阶。

【评】

此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有所寓意,表达了作者不甘人后、意欲登堂入室的志向。

24. 新植牡丹

韩琦

去岁栽花遍小栏,只忧芳艳不禁寒。

年来醉赏春风里,无限边人见牡丹。

【注】

花:指牡丹。小栏:指小花圃

不禁;承受不住。

边人:边关人。作者自指。

【评】

七绝《新植牡丹》,言近旨远。诗写牡丹耐寒而开,装点着边关的无限春光,烘托出了边关壮士不怕艰苦、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25. 题牡丹

卢士衡

万叶红绡剪尽春,丹青任写不如真。

风光九十无多日,难惜尊前折赠人。

【作者简介】

卢士衡(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后唐诗人。天成二年(927)进士。《全唐诗》存诗9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注】

红绡:喻指红牡丹花。绢,薄纱。

丹青:指画。中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青色两种颜色,故称画为“丹青”。

也泛指绘画艺术。

风光九十:指春季三个月。

惜:吝惜;舍不得。尊前:宴席前。尊,同“樽”,古代盛酒器具。

【评】

这首七绝,于委婉含蓄中,表达出了对牡丹的珍爱之情。诗的构思很有特点,即在真牡丹与画中牡丹的对比中,显示出真牡丹的珍贵,而且牡丹开日无多,更加显得珍贵,所以作者不愿折来送人。“丹青任写不如真”,也表达出了作者的审美观念。

26、牡丹吟

邵雍

一般颜色一般香,香是天香色异常。

真宰功夫精妙处,非容人意可思量。

[注]

①真宰:指天。古人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

[评]

宋代,洛阳成为全国的牡丹中心。洛阳人也只把牡丹当作花,其他花都不放在眼里。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花品序》中说;“洛阳亦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皆不减他出者,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果子花,曰菜花、某花。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爱重之如此。”邵雍的这首《洛阳春》,则以诗的形式,形象而凝练地集中概括了欧阳修的这段话,盛赞了洛阳人对牡丹的热爱。《牡丹吟》赞叹了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感到大自然所孕育出的牡丹真是不可思议,从而赞美了牡丹色与香的奇异。两诗均清新隽永,饶富情致。

27、看花

司马光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宝元元年(1038)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撰有《资治通鉴》。工诗文。诗风平实。有《司马文正公集入

[注]

①花:指牡丹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花品序》;“洛阳亦有黄芍药绯桃……之类……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果子花.曰某花、某花。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

[评]

此诗亦是咏洛阳牡丹之盛的,诗风平易,明白如话。后两句尤为精彩,熟语翻出了新意,别开生面。

28、宫词

王珪

洛阳新进牡丹丛,种在蓬莱第几峰。

压晓看花传驾入,露苞先拆御袍红。

29、洛花已开报潞公

范纯仁

花开朝夕望车尘,花意殷勤恰似人。

晴日暖风催更急,看看开遍洛阳春。

30、和子由岐下牡丹

苏轼

花好常患稀,花多信佳否。

未有四十枝,枝枝大如斗。

31、雨中赏牡丹

苏轼

霏霏雨露作清妍,烁烁明灯照欲然。

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

[注]

①一题《明庆寺赏牡丹》。明庆寺,在临安(杭州)本子巷北。

②霏霏:纷飞。清研:形容牡丹花的清艳。

③烁烁:光芒闪耀。然:同“燃”。燃烧。

④着酥煎:孟蜀时兵部尚书李昊,每将牡丹数株分送朋友.同时赠

牛酥,且曰“俟花凋谢,即以酥煎食之,无弃秾艳。”

32、谢人惠千叶牡丹

苏辙

东风催趁百花新,不出门庭一老人。

天女要知摩诘病,银瓶满送洛阳春。

可怜最后开千叶,细数馀芳尚一旬。

更待游人归去尽,试将童冠浴湖滨。

[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3),北宋文学家。字子由,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嘉祐间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以散文见长,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诗。有《栾城集》等。

[注]

①惠:赐。

②天女:即散花天女。《维摩经·问疾品》:“会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摩诘病:摩诘是佛教的菩萨名,又称维摩诘,是毗耶离(吠舍离)神通广大的大乘居士,曾称病同释迎牟尼派来问病的文殊师利(智慧第一的菩萨)反复辨论佛法。

③洛阳春:代指牡丹。

①可怜:可爱。

⑤一旬;十天。

⑧“试将”句;《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化用《沦语》这段句意。冠者,成年人,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评】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用事入妙”,即以天女散花的典故,比喻牡丹的无比珍

贵;以“摩诘病”的典故,既比拟了自己的人老多病,又把对方比拟成智慧第一菩萨,大大地夸赞了对方。用典之精妙贴切,令送牡丹者也会会心微笑。结句又化用了《论语·先进》中的一段句意,表达了作者不服病老的良好愿望。这种写法,既含蓄有味,又洗练简洁,可谓得作诗之法。

33、观洛城花呈尧夫先生

张崏

平生自是爱花人,到处寻芳不遇真。

祗道人间无正色,今朝初见洛阳春。

张崏字子望,宋朝邵雍的门人,邵雍即邵尧夫,北宋哲学家。

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洛阳城赏牡丹时写下的赞美牡丹的诗篇,写完后顺便给他的老师邵尧夫看,诗名‘观洛城花呈尧夫先生

34、牡丹

张耒

天女奇姿云锦囊,故应听法傍禅床。

静中独有维摩觉,触界惟闻净戒香。

[作者简介]

张耒(1054—1114),北宋诗人。字文潜,号柯山,江苏淮阴人。熙宁间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起居舍人等职。两度谪居黄州。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诗朴素自然。有《柯山集》。

[注]

①天女:“天女散花”的省称。云锦:花纹瑰丽如彩云的丝织物。囊:袋子,

②法:佛法。傍;依傍。禅床;佛教徒坐禅用的床。

③维摩:佛教菩萨名,又称维摩诘,他是毗耶离(吠舍离)神通广大

的大乘居士。觉:觉悟,明白。

④净戒:净土的戒规。佛教认为,只要内心觉悟,所居之地即为净

土。戒,即佛家的道德、行为、习惯。

[评]

诗以佛教故事、人物、用语,写牡丹的色香姿,新人耳目,别具一格。

35、牡丹

朱淑真

娇娆万太逞殊芳,花品名中占得王。

莫把倾城比颜色,从来家国为伊亡。

[注]

①妖娆:柔美抚媚。逞:展示;炫耀。

⑦倾城:指美女。颜色:代指牡丹花。

③伊:它。指牡丹花。表面指花,实指美女

[评]

表现出作者对花蕾的观察相当仔细,写出了花蕾的勃勃生机,并认为它将来开放之后,一定会有水月观音和维摩居土那样的神韵风度。《牡丹》,以花和美女互喻,融为一体。“从来家国为伊亡”,揭示出封建帝王因沉湎女色——骄奢淫逸而亡国的历史教训。

36、和彭仲庄对牡丹上酒

杨万里

病深无伴卧空山,石友相从慰眼寒。

呼酒捻花谈旧事,牡丹匹似梦中看。

37、园中偶题之三

陆游

忆向彭州取牡丹,蜡封驰骑露初干。

如今历尽人间事,纵有姚黄亦懒看。

[注]

①彭州:今四川彭州市。古时亦称天彭。陆游《天彭牡丹谱》:“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

②蜡封驰骑:此写传送牡丹花的情形。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风俗记》中曾记述由洛阳向开封传递牡丹花的情形:“乘驿马,一日一夕至京师。……以蜡封花蒂,乃数日不落。”露:花上的露水。

②跳黄:《洛阳牡丹记·花释名》:“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洛阳亦不甚多,一岁不过数朵。”“钱思公尝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

38、戏题牡丹

范成大

主人细意惜芳春,宝帐笼阶护紫云。

风日等闲犹不到,外间蜂蝶莫纷纷。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出使金国.不辱使命而归。曾任中书舍人、四川制置史、参政知事等职。后辞官隐居苏州石湖。工散文,长于诗词,尤以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透逸。有《石湖居土诗集》等。

[注]

①细意;仔细,周密。

②宝帐:护花篷帐的美称。紫云:喻紫牡丹。

③风:此雌雄相诱之意。

39、春日杂兴

马臻

花底飞斛酒浪翻,才迎春至又春残。

日斜客散炉烟尽,自洗窑瓶插牡丹。

[作者简介]

马臻(1254一?),元代诗人。字志道,别号虚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亡后学道,曾隐于西湖之滨。以书画名于世。亦能诗,诗风恬谈清新。有《霞外集》[注]

①花底;花丛。

②窑瓶;瓷瓶。

[评]

作者惜春珍爱牡丹之情,以一个动作表达出来,即结句“自洗窑瓶

插牡丹”。新颖别致,含蓄有味。

40、题画《牡丹》

文徵明

粉香云暖露华新,晓日浓熏富贵春。

好似沉香亭上看,东风依约可怜人。

[作者简介]

文徵明(1470一1559),明代书画家、诗人。初名璧,字微明,后以字为名,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连试不第。嘉靖二年(1523)以岁贡生荐试吏部,官翰林院待诏。三年后以病辞归。学画于沈周。撞画山水、人物、花卉。工书法,能诗文。诗词娟秀流丽。有《甫田集》。

[注]

①富贵春:指牡丹花开。宋代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宋代周敦颁《爱莲说》:“牡丹,花之富员者

②“好似”句:用唐玄宗和杨贵纪在沉香亭赏牡丹命李白作诗的典故。

③“东风”句:化用李《清平调词》中“春风拂槛露华浓”、“解释春风无限恨”、“可怜飞燕倚新妆”句意。依约;仿佛。可怜:可爱。

41、水墨牡丹

徐渭

墨染娇姿浅淡匀,画中亦足赏青春。

长安醉客靴为祟,去踏沉香亭上尘。

[注]

①青春:指春天。此借指牡丹。

②“长安”二句:用李白奉诏作《清平调词》三章咏牡丹的典故。《新唐书·李白列传》:“帝(玄宗)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李)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hui)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牡丹花诗集

牡丹花诗集 清平乐:李白: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

干。 红牡丹: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牡丹:刘灏清: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买花:唐白居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牡丹种曲:唐朝李贺: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属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美人醉语园中烟,晚花已散蝶又阑。梁一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题益公丞相天香堂、宋杨万里:君不见,沉香亭北专东风,谪仙儿词天无功。若不见,君王殿后春第一,领袖众芳捧尧日。此花可令转化钧,一风一雨万物春。十分整顿春光了,收黄拾紫归煤表。天香染就山龙裳,余芬却染水云乡。青原白鹭万松竹,被渠染作天上香。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呼洒抚招野客看,不醉花前为谁醉。 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买花白居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屋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清平调词三首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 牡丹:唐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惜牡丹花二首、唐白居易七绝: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牡丹花:唐罗隐七律: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牡丹花二首:唐徐夤七律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天纵秾华刳鄙吝,春教妖艳毒豪奢。不随寒令同时放,倍种双松与辟邪。万万花中第一流,浅霞轻染嫩银瓯。能狂绮陌千金子,也惑朱门万户侯。朝日照开携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

宋代牡丹诗词节选分析

宋代牡丹诗词选(下) 牡丹(宋·朱长文) 奇姿须待接花工,未必妖华限洛中。 应是春皇偏与色,却教仙女愧乘风。 朱栏共约他年赏,翠幄休嗟数日空。 谁就东吴为品第,清晨仔细阅芳丛。 牡丹五首(宋·黄裳) 一 衮衮群芳已失真,超然奇秀始离伦。 晚得天真独有余,百花荣谢英相须。 二 夜游说与雕栏客,费尽天机老却春。 无穷春思包含尽,但问熏风有也无。 三 香色兼收三月尾,声名都压百花头。 东秦西洛累相望,只候花开是醉乡。 四 天真无处窥神化,栏畔新妆却自羞。 曾见玉香毬最好,樽前何独说姚黄? 五

夜对金莲犹婉,晓窥清照转精神。芳教更共人长久,岂待能言始恼人。 次韵牡丹四绝(宋·李之仪) 一 朝阳烁烁欲争流,已过群红盍日修。交尽妖妍犹未歇,天机终待几时休。 二 云低雨细静无风,似暮精神染异红。驛辇慈恩赏佳句,若论今日定谁工。 三 蓬莱宫阙有神仟,解释春风欲斗妍。不是殊犯曾迁物,肯将飞燕谓当前。 四 我老愈疎合灌园,强来乘障负初暄。多情似识伊川蓓,宛是韩公第一根。 庭下牡丹(宋·李复) 春晚午景迟,气暄因妍姿。 乘酣意纵放,霞裾半给披。 晨起露风情,肃肃争自持。 相对默无语,含羞畏人知。

观牡丹(宋·邹浩) 去年寒食已为客,今年寒食未还家。春前莫负一杯酒,山后聊观三朵花。 对牡丹(宋·邹浩) 轻云笼日雨收尘,天作奇花照眼明。莫道岭边无好况,吾今春在洛阳城。和蒋秀才牡丹次韵(宋·慕容彦)如霞如锦色何鲜,映日欹风特地妍。独占一春疑得势,平欺群卉若当权。自知丽艳能倾国,须放香苞趁禁烟。花市试询桃李价,从今不直半分钱。 打剥牡丹(宋·李新) 大芽如荫肥,小芽瘦如锥。 我今取去无厚薄,不欲气本多支离。绿尘堕地哪复数,存者屹立珊瑚枝。姚黄魏紫各王后,肯许闟冗相追随。姬周祧庙曾祖祢,主父强汉疏宗支。昔人立朝恶党盛,败群杂莠何可知。一母宜男竞衰弱,岂有如许宁馨儿。吾惧生蛇为龙祸,又畏百工无一师。故今披剥信老手,如与造化俱无私。

描写牡丹花的诗词

清平乐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椅栏杆。 红牡丹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白牡丹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语花应恨,直恐明年花不开。 惜牡丹花二首白居易 一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二 寂寞菱红低向南,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赏牡丹一首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吟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牡丹花,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仅苏轼一人,

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总观牡丹诗,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赞美牡丹花的娇艳多姿,富丽堂皇。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唐徐夤)用拟人的手法,写牡丹的艳丽。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用对比的手法写牡丹花的艳美多情。虚生芍药徒劳娘,羞杀玫瑰不敢开。(唐徐凝)也用了鲜明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超群芳的特点。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徐夤),用形象的比喻写牡丹花的洁白、鲜艳。有些诗人更进一步直书牡丹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徐夤)天然国色美无双(清陈确),宋代欧阳修赞美说:天下真花独牡丹。 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开时,桃、梨、杏花都已败落,牡丹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以花喻人,风格高尚。 如唐朝李山甫的牡丹诗: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筹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第二,借花抒情,伸述心志。白居易的诗中有始知无正色,爱憎随人情。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的话。流露出诗人对世道混浊,忠奸不分的不满情绪。他在《白牡丹》诗中说得更明显:白花冷淡无人爱,京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白赞善,自指。元和年间,白居易任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因上表请求严惩刺死宰相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受到冷遇,闷闷不乐。他在《秋题牡丹丛》中写出了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的凄楚心境。在《惜牡丹花二首》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情绪。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两宋之交的诗人陈与义的牡丹诗,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第三,描写了人们爱花、种花、理花、惜花、忆花的情景。欧阳修在古诗《洛阳牡丹图》中,写了洛人爱花的情况: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白居易有《移牡丹栽》诗: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时百处开。陆游的牡丹诗其中也写了他栽牡丹、剪牡丹、赏牡丹的生活乐趣,良辰乐事真当勉,莫道匆匆 一片飞。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老子龙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剪牡丹》) 李商陷有一首牡丹诗是写醉花阴的情景,十分生动、形象: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此外,有的牡丹诗中,还写了冬季温室育花,入朝进贡的事,出窑花枝作态寒,密房烘火暖春看。年年天上春先到,十月中旬进牡丹。

赞美牡丹的经典诗词大全

赞美牡丹的经典诗词大全 【第一首】:《卖残牡丹》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此诗为唐代鱼玄机所作,其中描写赞美洛阳牡丹花的经典诗句为:“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意思是:等到把花移植到皇宫上林苑,王孙贵族才为没有买而遗恨。 此诗感怀了自己向上不能高攀,因清高不被赏识;向下不能低就,因才高不被接纳;最终只能落得独自终老的际遇。然而这却不是鱼玄机一人的命运。在男权社会里,女人始终如同商品,靠提升自己的卖相供掌握着社会话语权的男性世界消费,才能保证自己最最终有一个好的归宿。千百年来这一直是女性存在的模

式。此诗的思想意义就在于作者把这种模式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二首】:《牡丹种曲》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此诗为唐代李贺所作,其中描写赞美洛阳牡丹花的经典诗句为:“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意思是: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都到哪儿去了,楼台上月光明亮,夜空中只有燕子叽叽叫。 此诗前四句写栽种、花开。中间四句既写花期不久,亦写贵族富贵不常在。全句说,老一代的贵族渐渐老死(势力渐微),但是他的下一代仍穿着罗衣,合着音乐赏花玩乐。后四句接上文,

继续借物寓人,以花写人。 【第三首】:《昭君怨·牡丹》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此诗为宋代刘克庄所作,其中描写赞美洛阳牡丹花的经典诗句为:“君莫说中州,怕花愁。”意思是:请不要说起中州的惨境,恐怕花也要哀愁。 此诗构思精妙,对比鲜明,感情深沉,达意委婉。虽是一首小词,却做到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并且结构严谨,层层相扣。借咏牡丹而生发出一个富有积极意义的主题来,是与词人的一腔爱国热情紧紧相连的。感时伤世,寄情于花,充分表现了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时刻关注。

关于赞美牡丹的诗句合集

关于赞美牡丹的诗句合集 1、牡丹盛折春将暮,群芳羞炉。 2、病眼看书痛不胜,洛花千朵焕双明。 3、今日花间天色明,向人艳冶百媚生。 4、擎玉花头取次妍,鞓红从此不论钱。 5、结成幽洞自深沈,荫此芳醪更奇绝。 6、半醉西施晕晓妆,天香一夜染衣裳。 7、浓紫深黄一画图,中间更有玉盘盂。先栽悲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 8、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9、欲持藤榼沽春碧,自傍朱栏翦牡丹。 10、山丹丽质冠年华,复有余容殿百花。 11、侍中宅畔千余朵,兴庆池边四五枝。 12、檀晕吐,玉华滋,不随桃李竟春菲。 13、天下花王都洛京,清明寒食走香軿。 14、天真无处窥神化,栏畔新妆却自羞。 15、晚得天真独有余,百花荣谢英相须。 16、无穷春思包含尽,但问熏风有也无。 17、无数天香国色,枝枝带洛浦嵩山。 18、五花结队香如雾,一朵倾城醉未苏。

19、香色兼收三月尾,声名都压百花头。 20、叶叶鲜明还互照,亭亭丰韵不胜妖。 21、应是春皇偏与色,却教仙女愧乘风。 22、曾见玉香球最好,樽前何独说姚黄? 23、紫玉盘盛紫玉绡,碎绡拥出九娇娆。 24、洛浦风光烂熳时,千金开宴醉为期。 25、几时流落在人间,半间仙露,馨香艳冶,吟看醉赏,叹谁能留住。 26、国艳天然,造物偏锺赋。独占风光三月暮。声名都压花无数。 27、停杯醉折,多情多恨,绝艳真香。只恐去为云雨,梦魂时恼襄王。 28、春晚午景迟,气暄因妍姿。 29、绿烛间红花,绝艳交相照。 30、花姥来时,带天香国艳,羞掩名姝。 31、寒过春光还漏泄,酴醾架上花如雪。 32、衮衮群芳已失真,超然奇秀始离伦。 33、芳丛不遣雪霜封,已是青腰独见容。 34、对立亭亭真妙绝,可将近侍乏雌丹。 35、不奈风吹兼日晒,国貌天香无物赛。 36、龙须初开翠幔长,玉质全看素英缀。 37、聊将芳晋发微殷,岂是冰肌不耐寒。 38、今岁芳菲未尽忙,去年二月牡丹香。

牡丹诗句

题牡丹 五代·捧剑仆 一种芳菲出后庭,却输桃李得佳名。谁能为何无人说,从此移根近太清。清平乐唐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椅栏杆。牡丹 五代·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 五代·孙鲂 意态天生异,转看看转新。 百花休放艳,三月始为春。 蝶死难离槛,莺狂不避人。 其如豪贵地,清醒复何因。 题南平后园牡丹 五代·齐已 暖披烟艳照西园,翠幄朱栏护列仙。玉账笙歌留尽日,瑶台伴侣待归天。香多觉受风光剩,红重知含雨露偏。上客分明记开处,明年开更胜今年。赏牡丹一首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红牡丹唐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牡丹 五代·唐彦谦 真宰多情巧思新,因将能事送残春。 为云为雨徒虚话,倾国倾城不在人。 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 帝娥婺女曾相送,留下鵶黄作蕊尘。 白牡丹唐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看天王院牡丹 五代·王贞白 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 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 牡丹石诗唐李正封 国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看牡丹 五代·殷益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鬓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牡丹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牡丹 五代·裴悦 数朵欲倾城,安同桃李荣。 未尝贫处见,不似地中生。 此物疑无价,当春独有名。 游蜂与蝴蝶,来往自多情。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宋.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语花应恨,直恐明年花不开。题牡丹 五代·卢士衡 万叶红绡翦尽春,丹青任写不如真。风光九十无多日,维惜尊前折赠人。牡丹吟宋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再看光福寺牡丹 五代·刘兼

关于牡丹花的古诗词大全(最新)

关于牡丹花的古诗词【篇一】 1.《牡丹》唐朝·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2.《普天乐·咏世》元朝·张鸣善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3.《思黯南墅赏牡丹》唐朝·刘禹锡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4.《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唐朝·李商隐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 5.《牡丹种曲》唐朝·李贺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6.《裴给事宅白牡丹》唐朝·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7.《惜牡丹花二首》唐朝·白居易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 8.《牡丹芳》唐朝·白居易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9.《赏牡丹》唐朝·王建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教人知个... 10.《题所赁宅牡丹花》唐朝·王建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粉光深紫腻,*退红娇。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燋。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11.《赏牡丹》唐朝·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2.《咏牡丹》宋朝·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13.《红牡丹》唐朝·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14.《虞美人·赋牡丹》宋朝·姜夔 西园曾为梅花醉。叶翦春云细。玉笙凉夜隔帘吹。卧看花梢摇动、一枝枝。娉娉袅袅教谁惜。空压纱巾侧。沈香亭北又青苔。唯有当时蝴蝶、自飞来。 15.《咏牡丹》宋朝·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16.《昭君怨·牡丹》宋朝·刘克庄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17.《牡丹》唐朝·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18.《卖残牡丹》唐朝·鱼玄机

有关描写牡丹的古诗词大全集锦鉴赏

有关描写牡丹的古诗词大全集锦鉴赏 赏牡丹(唐·王建)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稜缕绛苏。 好和熏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牡丹(唐·韩琮)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赴东都别牡丹(唐·令孤楚)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牡丹种曲(唐·李贺)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断春草。 水灌香泥郤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牡丹芳(唐·白居易)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十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臣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秾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

一声春日长。 共悉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去年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无人知,可叹息。 少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卿干爱花心,同似事君忧稼穑。

关于牡丹的经典诗词三首

关于牡丹的经典诗词三首 【第一首】:《牡丹种曲》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此诗为唐代李贺所作,其中描写赞美牡丹的诗句的经典诗句为:“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意思是: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都到哪儿去了,楼台上月光明亮,夜空中只有燕子叽叽叫。 此诗前四句写栽种、花开。中间四句既写花期不久,亦写贵族富贵不常在。后四句接上文,继续借物寓人,以花写人。唐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岁暮,车马若狂,以不耽乐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诗人李贺写下这首诗对此事实行了嘲讽。 【第二首】:《裴给事宅白牡丹》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此诗为唐代卢纶所作,其中描写赞美牡丹的诗句的经典诗句为:“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意思是:长安的富贵人家痛惜春色将残,争相观赏大街以西的紫色牡丹。

此诗通过紫、白牡丹的对比,赞美白牡丹的高洁,以花衬人,相 得益彰。短短的一首七绝可谓含意丰富,旨趣遥深。能够说,在姹紫 嫣红的牡丹诗群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带露的白牡 丹花。 【第三首】:《戏题阶前芍药》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此诗为唐代柳宗元所作,其中描写关于牡丹的经典诗句为:“愿 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意思是:真想像《溱洧》诗中的少男少女 一样,摘一朵牡丹赠给悠悠的南国美人。 此诗一开头就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以突出牡丹不同于普通花卉。“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窃窕留余春。”众花大多 随着春天的到来开放,也随着春天的逝去凋零,而牡丹却把花儿开放 在暮春时节。那鲜艳的花朵,露珠滚动,把枝条压得有些倾斜了,极 像多饮了一杯佳酿而有点微醺的佳人,那美丽的姿态,把春天匆匆的 脚步也换留住了。作者的刻画表现了牡丹超凡脱俗、卓然独立的品性。花如其人,牡丹的形象实则诗人自我品性的物化。

关于牡丹的诗词

关于牡丹的诗词传说文化 诗词 牡丹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赏牡丹一首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清平调李白(唐)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官谁得似,可怜飞燕倚红妆。 题御笔牡丹王国维(清) 摩罗西域竟时妆,东海樱花侈国香。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 白牡丹韦庄(唐)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惜牡丹白居易(唐)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栽牡丹陆游(宋) 携锄庭下苍苔,墨紫红手自栽。老子龙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 牡丹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诗唐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红牡丹唐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赏牡丹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传说 荷包牡丹的传说:古时,在洛阳城东南200来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灵手巧,天生聪慧,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在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

描写牡丹的古诗词精选

描写牡丹的古诗词精选(30首)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古往今来,描写赞颂牡丹的诗歌众多,下精选选录30首供读者朋友共赏: 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

16、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7、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白居易《秦中吟·买花》 18、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白居易《牡丹芳》 19、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20、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舒元舆《牡丹赋》 21、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皮日休《牡丹》 22、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罗隐《牡丹花》 23、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24、牡丹花之艳,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书荔枝谱后》 25、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杜安世《玉楼春》 26、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邵雍《洛阳春吟》 27、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28、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王溥《咏牡丹》 29、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30、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牡丹诗词1

牡丹诗词第一关 1.红牡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注】 绿艳:指牡丹绿叶的鲜艳。 红衣:指红牡丹花。 【评】 这首小诗,借咏红牡丹,表达了诗人惜春、借光阴的思想情感。诗以拟人化手法,表面上写花心,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内心。诗的前两句写牡丹的静态,后两句写牡丹花内心的动态,以静衬动,强化了花心不为春色所理解的愁苦,使全诗透出怅惘的意绪。首句“绿艳闲且静”,同样是拟人化手法。特别是其中的“静”字,最能显示王维诗的艺术特色。 2.牡丹 柳浑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作者简介】 柳恽(716—789),唐诗人。初名载,字元舆,后改名浑,字惟深,又字夷旷,汝州梁县(今河南汝州)人。天宝元年(742)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善文,文集已佚。与顾况友善。《全唐诗》存诗1首。 【注】 颗:同“棵”。 戎葵:即蜀葵,别称“蜀季花”等,花型大,花色分白、黄、红、紫多种。 不校多:差不多。 【评】 唐代的牡丹栽培繁盛,京城长安成为全国的牡丹中心,春天观赏牡丹成为时

尚。牡丹成为商品,自然就有人“炒卖”甚至“热炒”,价格一路飙升。这首诗对牡丹价格的昂贵表示了不满、不理解和讥讽:和戎葵差不多的牡丹怎么就能一棵卖到“数十千钱”呢?诗语言质朴,明白如话。 3. 牡丹 李益 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 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 【作者简介】 李益(748—829),唐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间进士。因仕途不顺,曾弃官客游幽燕问,一度从军塞北。后官至礼部尚书。工乐府,长于七绝,以边塞诗最为知名。诗音律和美。有《李益集》。 【注】 紫蕊:指紫色牡丹。 繁华:繁盛的花朵。 【评】 家中的紫牡丹盛开,未及观赏,却让他人“捷足先登”、“先睹为快”,这才开始悟到年轻时目空一切,不知道“花外有花”——“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作者仕途坎坷,借咏牡丹,抒发自己的无限感慨。诗饱含人生体验,富含人生哲理,咀嚼有味。 4.赴东都别牡丹 令狐楚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作者简介】 令狐楚(765—836),唐诗人。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州)人。贞元间进土。元和间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敬宗时官至尚书仆射。诗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2首。 【注】 东都:洛阳。庸代京都有二:东都洛阳、西都长安。此诗是令狐楚由户部尚

宋词中的牡丹诗句

牡丹诗句 《浣溪沙》 晏殊 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值千金。恼人天气又春阴。 为我转回红脸面,向谁分付紫檀心。有情须殢酒杯深。 《玉楼春(牡丹)》 (宋)范成大 云横水绕芳尘陌。一万重花春拍拍。 蓝桥仙路不崎岖,醉舞狂歌容倦客。 真香解语人倾国。知是紫云谁敢觅。 满蹊桃李不能言,分付仙家君莫惜。 《减字木兰花(雪中赏牡丹)》 (宋)叶梦得 前村夜半。每为江梅肠欲断。 浅紫深红。谁信漫天雪里逢。 醉头扶起。宿酒阑干犹困倚。 便莫催残。明日东风为扫看。 《渔家傲》 (宋)欧阳修 叶重如将青玉亚。花轻疑是红绡挂。颜色清新香脱洒。堪长价。牡丹怎得称王者。雨笔露笺匀彩画。日炉风炭薰兰麝。天与多情丝一把。谁厮惹。千条万缕萦心下。 《鹧鸪天(再赋牡丹)》 (宋)辛弃疾 去岁君家把酒杯。雪中曾见牡丹开。 而今纨扇薰风里,又见疏枝月下梅。

欢几许,醉方回。明朝归路有人催。 低声待向他家道,带得歌声满耳来。 《丑奴儿(春残)》 (宋)赵长卿 牡丹已过酴醿谢,飞尽繁花。 浓翠啼鸦。绿水桥边卖酒家。 年时携手寻春去,满引流霞。 往事堪嗟。犹喜潘郎鬓未华。 《恋绣衾(或送肉色牡丹同赋)》 (宋)刘辰翁 困如宿酒犹未销。满华堂、羞见目招。 忽折向、西邻去,教旁人、看上马娇。 肉色似花难可得,但花如、肉色妖娆。 谁说汉宫飞燕,到而今、犹带脸潮。 《碧牡丹》 (宋)晏几道 翠袖疏纨扇。凉叶催归燕。一夜西风,几处伤高怀远。细菊枝头,开嫩香还遍。月痕依旧庭院。事何限。 恨望秋意晚。离人鬓华将换。静忆天涯,路比此情犹短。试约鸾笺,传素期良愿。南云应有新雁。 《临江仙》 (宋)朱敦儒 西子溪头春到也,大家追趁芳菲。盘雕翦锦换障泥。花添金凿落,风展玉东西。先探谁家梅最早,雪儿桂子同携。别翻舞袖按新词。从今排日醉,醉过牡丹时。

描绘牡丹的古诗文名句集锦

描绘牡丹的古诗文名句集锦 1.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唐·王维《红牡丹》绿艳:指叶。闲且净:文雅又端丽。红衣:指花瓣。浅复深:由浅到深。花心:指蕊,这里是双关语。牡丹:落叶灌木。初夏开花,朵大色艳,奇丽无比,花香袭人,有“富贵之花”的美称,又有“国色开香”的极誉。唐时盛栽于长安,宋时称洛阳牡丹天下第一。) 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辞三首》清平调:这是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花时,命李白写的新乐章。拂槛:吹拂着栏杆。露华浓:形容沾露水时特别鲜艳。描写杨贵妃穿着霓裳羽衣般的服饰,她那丰美得如牡丹鲜花一样的玉容,在春风吹拂、露水晶莹的境界中多么艳冶。而春风浓露又象征君王对她恩泽。比喻精当,想象丰富。)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唐·刘禹锡《赏牡丹》倾城:与“倾国”一样,是对牡丹美艳之极誉。教:使、让。) 4.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写芍药虽然娇艳,但不够格调,荷花虽然净丽,但缺少风情;只有牡丹象美绝一国的女子,花开时节倾动京城长安。此诗没有直接描绘牡丹,只从侧面着笔,用衬托,用比喻,牡丹之艳丽绝伦,跃然纸上。) 5.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 (唐·白居易《秦中吟·买花》深色花:指牡丹。中人赋:中等人家一年的税赋。诗句是田舍翁在卖花处长叹之语,表现了双重意思:见牡丹价值之昂贵,农民赋税负担之繁重;言外又见得那些不惜重价买花者,都是向农民榨取赋税之人。) 6.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唐·白居易《牡丹芳》造化力:指大自然。稼穑:农事。诗人针对当时社会玩赏牡丹的狂热(“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人心重华不务实”)喊出了“忧稼穑”的呼声。虽美化了君王,但切中时弊。) 7.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唐·白居易《牡丹》) 8.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 (唐·舒元舆《牡丹赋》群类:花群。把牡丹誉为群芳魁首。下文为:“其大盈尺,其香满室。叶如翠羽,拥抱栉比。蕊如金屑,装饰淑质。……焕乎美乎,后土之产物也。”) 9.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唐·皮日休《牡丹》极誉牡丹的艳艳,举世无双。) 10.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唐·罗隐《牡丹花》教:让、使。解语:解语花。原是比喻美人,这里指牡丹。倾国:比喻牡丹象绝色佳人。最后一句很可品味。) 11.天下真花独牡丹。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关于花的诗句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骆宾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菊》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 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牡丹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牡丹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清平调李白(唐)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官谁得似,可怜飞燕倚红妆。题御笔牡丹王国维(清) 摩罗西域竟时妆,东海樱花侈国香。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白牡丹韦庄(五代十国)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惜牡丹白居易(唐)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栽牡丹陆游(宋) 携锄庭下苍苔,墨紫红手自栽。老子龙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 牡丹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红牡丹唐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牡丹花唐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百花丛笑

花瓣柔柔层层爱,芳蕊茸茸灼灼开。百花丛中映日笑,一片春色尽揽怀。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 问君何所欲,问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君亦无所欲,君亦无所求,不让寂寞女,入帐解千愁! 牡丹传说徐书信(当代) 逐出西京贬洛阳,心高丽质压群芳。铲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诗人说武皇。[5]咏牡丹四首戴朝阳 其一 谷雨三朝香气摇,光华尤觉满云霄。雪霜历尽精魂在,一夜春风吐二乔。其二 如酥小雨近阶无,含蕊牡丹容自殊。更待来年春色好,花开香气满新垆。其三 春上牡丹花,迎风吐嫩芽。天香时至起,今日到吾家。 其四 临水天涯望,长空雁又来。春风吹雨绿,先引牡丹开。 卜算子·咏梅 中国·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hehua 菡萏香清扑面来,映红荡绿涨汀台。 不曾道得心中苦,偏许芬芳斗暑开。 二 独立池塘不自哀,莲蓬醉眼向人开。 芬芳吐尽逍遥去,断柄残荷听雨摧。 三 八月池塘发未休,红光依旧闹清秋。 翻风舞影层层碧,别是柔情一种幽。 四 出水娇荷映日红,锦香凝碧翠青葱。 扎根污泥身不染,为有冰心在藕中。 五 十里荷香景色幽,佳人映水犹含羞。 波光染彩斜阳下,醉弄清风一叶舟。

诗词中形容牡丹的诗句

诗词中形容牡丹的诗句 【篇一】 1.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2.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苔》 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4.只恐牡丹留不住,与春约束分明。——辛弃疾《临江仙·诸君亦不果来》 5.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 6.寻花径,梦草池,乳莺啼牡丹开未?——张可久《双调·落梅风·湖上山翁醉》 7.夜合带烟笼晓日,牡丹经雨泣残阳。——元稹《莺莺诗》 8.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白居易《牡丹芳》 9.能歌小妾,轻罗团扇,醉归来牡丹亭院。——乔吉《双调·卖花声》 10.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王建《闲说》 11.小窗对客开新煮。艺罢沈香看牡丹。——刘克庄《寒》 12.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形如雪。——辛弃疾《满江红·折尽荼蘼》 13.压枝金蕊香如扑,逐朵檀心巧胜裁。——秦韬玉《牡丹》 14.燕子来时酒病,牡丹开处诗情,庭院黄昏雨初晴。——张可久《红绣鞋·次韵剑击西》

15.喘吁吁娇滴滴,香馥馥汗浸浸,参露滴牡丹心。——刘庭信《越调·寨儿令·戒嫖荡》 16.不觉愁春去,何曾得日长。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王建《长安春游》 17.莺涩馀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元稹《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 18.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白居易《白牡丹》 19.阿金自调银字管,按霓裳牡丹花畔。——张可久《落梅风·客金陵台城》 20.牡丹昨夜方开遍。毕竟是、今年春晚。——辛弃疾《杏花天·牡丹昨夜方开遍》 【篇二】 1.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2.去年溪上牡丹时,还试长安酒。——吴文英《烛影摇红·麓翁夜宴园堂》 3.世间娶容非娶妇,中庭牡丹胜松树。——王建《斜路行》 4.庭芜生白露,岁候感遐心。——张九龄《在郡秋怀二首》 5.牡丹亭畔秋千,蕊珠宫里神仙。——张可久《越调·寨儿令》 6.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第一。——辛弃疾《杏花天·牡丹比得谁颜色》 7.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白居易《买花》

最有名的牡丹诗句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 16、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7、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白居易《秦中吟·买花》18、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白居易《牡丹芳》 19、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20、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舒元舆《牡丹赋》21、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皮日休《牡丹》 22、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罗隐《牡丹花》 23、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24、牡丹花之艳,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书荔枝谱后》 25、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杜安世《玉楼春》 26、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邵雍《洛阳春吟》 27、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28、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王溥《咏牡丹》 29、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30、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描写牡丹的诗句

描写牡丹的诗句 描写牡丹的诗句梅香玉韵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李正封《咏牡丹》 牡丹坪上眺丹霞----明.杨升庵 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宋.沈括 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唐·徐夤 天下真花独牡丹----宋.欧阳修 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唐.李山甫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唐·卢纶 牡丹娇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唐·王毂 牡丹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清平调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官谁得似,可怜飞燕倚红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题御笔牡丹王国维 摩罗西域竟时妆,东海樱花侈国香。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 白牡丹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惜牡丹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栽牡丹陆游 携锄庭下苍苔,墨紫红手自栽。老子龙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 牡丹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诗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赏牡丹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红牡丹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赏牡丹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花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买花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