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大福”继承人郑志刚:完美男人出炉记

“周大福”继承人郑志刚:完美男人出炉记

作为“周大福”价值600亿家族产业的继承人,“80后”郑志刚进入了而立之年……

长着一张娃娃脸的郑志刚将要接手超过600亿的家族产业。想要客观描述他有些困难,他被太多光环笼罩。

12月份的香港被“周大福”的广告覆盖,报纸、公车、电视、八卦杂志到处都是那个红底白字的Logo,尖沙咀的闹市区每走两步就有一个“周大福”的金店,出现频率比便利店7-11还高。“周大福”不过是郑家人生意的一小部分,他们的投资遍布全球,涉足的领域复杂到要用一本几十页的小书来说明。2000年以后,郑氏家族在香港的富豪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五,人称“鲨胆彤”的郑裕彤用半个世纪创造的财富帝国无人不知,而郑志刚是财富的第三代。

从2006年正式加盟家族生意以来,郑志刚成绩卓越。在投资的多样性上,他依旧保持家族传统:他在2007年帮助“新世界百货”成功上市,集资27亿元;同年成立“新世界策略投资公司”发展私募,第二年在他的带领下,“新世界策略投资公司”帮助“人和商业”上市;同时他还收购了中国老牌“海鸥”手表,将其引进香港;创立LUXBA Group代理意大利顶级品牌MOSCHINO;并且取得法拉利汽车在中国的代理权;由他一手策划的艺术购物中心K11已经在香港开业,而K11的分店也将陆续登陆中国;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周大福高级珠宝定制”业务也在他的推进下整装待发……

第一次见到郑志刚是在去年十二月份“周大福八十周年”庆典的晚宴上。他穿着黑色燕尾服,搀着八十岁的爷爷郑裕彤从T台的一边走向另一边,郑裕彤的身体有些倾斜,每移动一步微微颤动,郑志刚走得笔直和爷爷的身体靠在一起,刚好形成直角三角形。镁光灯下郑志刚显得格外白皙,脸上没有一丝皱纹,他把嘴角扬起,饱满的嘴唇向两边压扁,展现熟练微笑。“这就是我的老板。”工作人员在台下对我耳语:“英俊吗?他看起来实在太年轻。”

能量惊人

毋庸置疑,作为商人,郑志刚能量惊人。他在30岁所获得的,常人可能一生无法超越。财富、气度和俊美的外表,郑志刚具有成为焦点的一切,他被层层光环包裹,完美无瑕。

采访郑志刚并不容易,工作人员试图控制每个不可控的环节:我被要求提前一天到港准备;他们无数遍和我确认采访提纲;并要求尽量不问提纲以外的问题;他们连续否定几个拍摄方案,理由是:他不能在没有保镖的情况下独自站在街面上,他不喜欢像模特一样摆出怪姿势,我们要严格按照时间安排采访,不能有差错,否则他会不高兴……工作人员礼貌却强硬,用蹩脚的普通话重复:“对不起啊

……但真的不可以这样……”这样的谨慎、繁复让我倍感压力。

第二天采访地点定在凯悦酒店二十五层商务会所,助理提前安排所有人的座位和预备茶水。酒店窗外是维多利亚港口,参差林立的楼群挤兑密集的街道,阳光从落地窗玻璃渗进来,照亮窗外的繁忙、精密。十点钟,郑志刚准时到来,一个人踱着方步,出场没有想象隆重,助理连忙踩着高跟鞋迎上去引荐,我打量他的灰西服和黑色Y-3运动鞋递上名片。“时尚先生?”他皮肤光滑、声音细软,让我想起王尔德笔下的道林-格雷,他一边在众人的拥簇下走向座位一边说:“见过,见过,我记得。”

上次“周大福八十周年”庆典,我们确实见过,昏暗的活动场地里,只听见有个兴奋、低沉的声音说:“郑志刚过来了!”和我同桌的媒体同行都兴奋地立起,乱作一团,之后我在人群的推搡中和郑志刚握手两秒钟,并得到一张他的名片,再次站稳时,他已经回到主桌坐在黄晓明身边。我展开对折的名片,发现上面印满头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顾问;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主席;香港青年联会副主席……

香港人的精明表现得也让人喜欢,眼前的郑志刚随和友善,除了表示记得我们在黑暗中的闪电邂逅,他还同意已经被否定过的拍摄方案。“没问题!”他把两只手在桌面上摊开。“谦和、真诚、信任是我们的家族传统”,郑志刚为自己随和的表现寻根:“小时候爷爷常在浅水湾的豪宅召集一家人吃饭,饭桌上教导我们如何做人。”香港电视剧里的豪门饭桌在我眼前展开,米饭外加豉汁蒸排骨的温情脉脉中,老一辈把自己的智慧星火相传。

耗资1.4亿港币的高调婚礼

传言中郑志刚多次提及含蓄和低调,但是他开始为人所知,正因为他那场刚刚结束,耗资1.4亿港币,高调到不能再高调的婚礼。新娘是小他两岁,香港海产大王的女儿余雅颖。婚礼现场可以满足我们对上流社会的所有想象,全港绅商名流前来贺喜李嘉诚、李泽巨、郭炳江、杨受成及荣智健等鱼贯入场。新娘穿着Vivian Luk婚纱,戴着珍珠镶钻戒指站在郑志刚身边宣誓爱他一生一世。

这场空前盛大奢华的婚礼有什么必要?事实是,2008年出版的《郑裕彤传记》250多页中只有一句提及郑志刚,说他在哈佛大学选修经济学,但实际上他在哈佛选修的是东亚文学,旁边的配图更是荒唐,使用的是汤臣一品新掌门汤子嘉的照片。婚礼是一场公关的胜利战役,对财富几近痴迷的香港人,开始对郑志刚津津乐道。

在美国和日本求学

如果查看

郑志刚的轨迹,你会怀疑他并不被当做继承人来培养。他13岁独自前往美国读高中;大学选读文学,之后在日本取得的日本文化硕士学位。所学的科目和商业无关是郑志刚自己的选择,理由是“那时候不学,此生再也不会有机会学习。”郑志刚表达中最文学的一段描述是关于日本的求学记忆:“我所在的斯坦福大学京都分校是个神奇的地方,上学下学没有铃声,有钟声,每次钟声敲响我就感觉有水在心中流动,钟的余韵在脑中回想,有时还能闻到学校隔壁南禅寺的花香。”之后他把右手在胸前比划一下说:“你没发现我的什么不同?”我只是感觉他的额头比常人宽些,但又不好意思直说,他说:“我从小学美声。说话时我的气息深入肺部,我在用丹田说话。”除了能够气运丹田,他还画抽象油画,这是自我表达的途径。自小培养艺术感知力的最大好处是“记忆中充满无聊又可爱的想法。”我请他举个例子,他却一个也想不起,于是他对旁边的助理说:“记下来,我回去想好再答。”

财富赋予自由,但同样剥夺自由

郑志刚在求学期间历游世界,这是财富赋予的自由,但剥夺自由的同样是财富。家族的非比寻常是不能逃避的命运,每一代的延续都要为家族荣誉而战。郑志刚有自己的方式,他要把艺术溶于商业。

2009年12月拥有100多家商户的K11艺术购物中心在香港商场最密集的尖沙咀闹市开业。这算是郑志刚试验的第一步。他用三年筹备这个庞大项目,为使K11在商业定位上有别于其他购物中心,郑志刚设计了艺术主题:K11内陈列着多件他自己收集,总价高达两千万港币的装置艺术,另外还有若干可供参观和购买的香港艺术家画作,这些画间歇地挂在商户和商户之间的墙壁上,既是装饰品也是商品,偶尔有购物者驻足观看。郑志刚对K11的商业前景十分乐观,首先因为它特别,其次因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是筹备时期,因为正是经济危机爆发,全球商户都表示没钱开新店,我自己发出200封邮件邀请加盟商,并多次去意大利和日本,恳请他们来香港试试。”努力的结果是K11中80%的商户都是外国品牌第一次登陆香港。郑志刚说:“让所有人明白你要做什么,并坚信你能做到真的不容易。但更难的是对人的判断和把控,因为经营的秘诀和商业成功的最终落点都是人。”在对人的判断上,郑志刚的娃娃脸帮了忙。在大家还都不清楚他是谁的时候,他会和下属一起见客户。客户常对着他的下属讲完整个企划,需要作决定的时候下属只能尴尬地问他:“老板,你怎么看?”客户万分慌张,郑志刚得意十分:“他们没有把我看

成关键人,我躲在暗处把一切看清了。”

公开成为“周大福”第三代继承人,意味着所有不带功利色彩的交往到此为止。郑志刚称为朋友的还是他孩提时代的交往。“那时候我是个普通人,他们认识的是真正的我。”现在的交往停留在生意层面,他叫他们“伙伴”。“伙伴们”多有利益诉求,注定无法维持简单的关系,“伙伴们”的数量也常多到让人无法招架。“要就事论事,尽量保持简单。”郑志刚说得一脸真诚。

我问郑志刚:“你有缺点吗?”他想了半天说:“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有时计划做得太大,太少时间在家。”我表示不满意,说这不是缺点,要求重说。郑志刚转过头去问一旁的助理:“我有什么缺点?”助理一下红了脸,想半天才结结巴巴地说:“没缺点,确实挺好!”

人物链接

姓名:郑志刚

生日:1979年11月2日

祖籍:广东顺德

家人:一个妹妹两个弟弟

座驾:奥迪

工资:工资单上我的薪酬是1万

偶像:我爷爷和父亲

最喜欢的书:《宠儿》这是我在美国上学时读的小说,作者是托妮-莫瑞森,故事充满魔幻色彩,也十分动人。

最喜欢的艺术作品:都在K11里面摆着,大家自己去看。

最喜欢的城市:北京、首尔、伦敦

最喜欢的食物:清淡的我都喜欢(《时尚先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