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组织设计-BIM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BIM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BIM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BIM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第一章 BIM技术应用专项方案 (1)

第一节BIM技术应用概述 (1)

第二节BIM技术应用于本项目已作工作 (3)

第三节BIM现场应用介绍 (15)

第四节BIM应用保障 (26)

附件:

第一章BIM技术应用专项方案

第一节BIM技术应用概述

一、BIM技术概述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即在规划设计、建造施工、运维过程的整个或者某个阶段中,应用3D和4D信息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应用BIM信息技术可以消除各种可能导致工期拖延和造价浪费的设计隐患,利用BIM技术平台强大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撑能力,提高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从而大幅提升项目效益。自2002年提出后,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被誉为建筑业变革的革命性力量。

2011年,住建部发布《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纲要明确指出: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研究基于BIM技术的4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对建筑工程有效的可视化管理等。

二、BIM技术应用价值

海上之花项目,为多层建筑,地下室2层、地上4层,建筑总高度为29.7米,是典型高档的商业项目,建筑物具有独特的造型,建筑施工难度大,设备投资高,建设成本高。建筑结构机电施工管理存在以下难点:

1.工程复杂

项目设计复杂,技术难点多,工序繁杂。依靠传统的作业方式与技术手段,项目实施风险系数很高,必须综合运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技术,特别是高水准的BIM技术、信息系统、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才能保证项目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运行。

2.工期紧

为了早日投入运营,项目工期比较紧张,如何在较短的工期内完成项目建造与交付运营,对项目参与任何一方都是巨大的挑战。有效控制工期的途径是更少的变更、更少的重复工作、更高效的协调、更高的生产效率。

3.专业多,图纸问题多,易造成返工

多层复杂商业项目,专业多,图纸多。如果依据以往的作业方式(二维蓝图交互、

交底、审核),一是工作量巨大,二是图纸错误多且事前不易发现,无直观的资料做审查,易造成返工,成本增加。通过3D虚拟、碰撞检查,提前快速预见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问题,有利于整体的控制项目实施风险。

4.数据协同共享难

对于复杂的项目,专业配合多,实施参与方也多,必然有庞大的信息量,协同共享历来是面临的重大难题。项目参与各方应在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统一的BIM数据库系统、统一的流程框架下进行作业,才能高效协同。

根据以往项目BIM应用成果统计分析表明,海上之花项目应用BIM技术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获得提升:

(1)减少60%左右的现场返工情况;

(2)施工现场协同效率提升30%左右;

(3)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加强;

(4)合理工期进度情况下,5%左右工程进度节省;

(5)详细、准确、结构化的工程竣工档案。

三、BIM建模出图

本项目BIM建模和技术应用拟分为三个阶段:创建、管理和共享。

BIM应用流程

第二节BIM技术应用于本项目已作工作

一、BIM建模

在“创建”阶段,我司已在拿到招标图纸后使用Autodesk Revit完成项目的建筑结构BIM建模以及部分MEP建模,为后续施工阶段BIM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后续实际施工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持续对BIM模型进行更新和完善,并且协同项目各管理岗位,深入应用到能产生BIM附加价值的工程各个方面。

Revit 结构模型

Revit 建筑模型

Revit 部分机电模型

二、BIM出图

1.完成了相应的Revit建筑结构建模以后,通过Revit可以导出楼层平面、剖面和立面。

地下二层结构平面图

地下二层建筑平面图

地下一层结构平面图

地下一层建筑平面图

一层结构平面图

一层建筑平面图

二层结构平面图

二层建筑平面图

三层结构平面图

三层建筑平面图

四层结构平面图

四层建筑平面图

屋面建筑平面图

东立面

北立面

南立面

西立面

三、初步碰撞检查

在建立建筑结构机电模型基础上,我司作了初步机电碰撞检查,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 为以后深化图纸,建立综合优化模型奠定基础。:

架=3400mm 架=3400mm 轴

名称:碰撞二

构件管构件-DN100(H=4000mm)

轴网:位置:碰撞类型:已核准备注: 名称:碰撞构件\BEAM(H=4200mm)

构件-DN100(H=4300mm)

轴网:位置:碰撞类型:已核准备注:第三节 BIM 现场应用介绍

一、提前发现图纸问题

BIM 建模过程同时也是在对图纸进行审核的过程,在施工前提前发现图纸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甚至是返工等情况。本工程图纸存在不少问题,在创建BIM 模型的过程中,记录了的相关问题,为以后深化图纸,建立综合优化模型奠定基础。

机电管线优化例子:

1) 根据BIM 模型及navisworks 做出的碰撞检查报告,解决管线的打架问题。

2) 局部区域提高风管的安装高度,增加车库的净高。

3) 调整部分管道安装位置,以便建立综合支吊架,节省成本。

4) 部分消防管和给水管位于桥架的正上方,不符合《电缆桥架安装》04D701-3规范的要求,需进行局部调整。

某工程机电管道多处有碰撞

部分管道可以调整安装位置,以便建立综合支吊架,节省成本

部分消防管和给水管位于桥架的正上方,不符合规范

二、机电管线综合优化、碰撞检查、净高检查、

机电专业涉及专业多,并且还要考虑结构避让或者预留洞等情况。以往项目经常出现机电各专业之间碰撞以及机电与结构的碰撞,往往需要拆除进行返工,影响施工进度。另外管线排布不合理,也会影响室内净空高度,通过净高检查提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构件,保证施工质量。

如果我司能中标,将结合结构BIM模型(梁、柱、板等)与机电(风管、水管、桥架等)在BIM系统中进行碰撞检查,这样就可以提前预知各种施工问题,并以报告形式进行技术交底,注明碰撞位置以及碰撞的管线规格型号等。

针对碰撞结果对管线进行优化排布工作,可以设定相应管线排布的原则:电气让水管、水管让风管、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施工难度小的让难度大的。管线应宜靠近墙、梁集中合理布设,设备、管线接头应避开大梁位置,同时考虑紧贴吊顶,保证检修空间。桥架和水管多层水平布置时,桥架应位水管上方;高中压在上,低压在下,经常检修在下;桥架布设也应考虑后期电缆敷设。遇到管线并排布置时,应优先考虑共用支架等。

某工程优化综合排布结果

三、模拟施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通过对本工程进行建造阶段的施工模拟,即在实际建造过程在计算机上的虚拟仿真实现,以便能及早的发现工程中存在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该技术采用参数化设计、虚拟现实、结构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硬件等设备及相关软件本身发展的基础上协同工作,对施工中的人、财、物信息流动过程进行全真环境的三维模拟,为各个参与方提供一种可控制、无破坏性、耗费小、低风险并允许多次重复的试验方法,通过BIM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消除施工隐患,防止施工事故,减少施工成本与时间,增强施工过程中决策、控制与优化的能力。

四、现场施工指导

利用BIM模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施工现场指导,帮助施工班组以及工作按规范要求保证保量完成现场施工,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也保证施工进度。

(1)内部漫游:在具体施工之前可以进行内部漫游,给工人直观查看施工完成后的情况以及提醒需要注意的事项。

(2)剖面图:复杂节点可以通过BIM模型提供各专业整合后的平面图和剖面图,施工班组可以根据提供的图纸进行准确施工。

内部虚拟漫游

剖面图指导施工

五、施工进度管理

我司利用建立的BIM模型,模拟施工过程,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本项目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对工程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