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大鼠肾血流量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大鼠肾血流量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大鼠肾血流量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唐富波;郭静;郑金光;白晓东

【摘要】目的研究丁酸钠对50%TBSAⅢ度烫伤大鼠肾血流量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 270 g,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丁酸钠组,每组16只.丁酸钠组和烫伤组分别采用100℃烫伤背部15 s、腹部8s,造成5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伤后立即腹腔注射丁酸钠(400 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假烫组采用37℃温水浸泡.于伤后3h和6h采用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肾脏血流量;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血浆肌酐(Cr);留取肾脏组织检测肾微血管通透性及肾组织含水率.结果烫伤后3h,烫伤组与假烫组比较,血管通透性[(9.53±1.86) μg/ml vs (7.61±0.85)μg/ml]、组织含水率[(78.72±2.07)%vs (61.71±1.86)%]、血

Cr[(50.96±5.15) μmol/L vs (23.62±3.06) μmol/L]均增高,血流量明显降低[(39.18 ±6.28)BPU vs (140.6 ±21.18) BPU](均P<0.05);丁酸钠组与烫伤组比较,组织含水率[(66.95±2.26)%vs (78.72±2.07)%]、血Cr[(33.50±6.82) μmol/L vs (50.96±5.15) μmol/L]均显著降低,血流量明显升高[(47.38±7.59) BPU vs (39.18±6.28)BPU](均P<0.05).烫伤后6h,烫伤组与假烫组比较,血管通透性[(15.63±1.93)μg/ml vs (7.83±0.92) μg/nl]、组织含水率[(84.92±2.19)% vs (62.78±1.94)%]、血Cr[(87.37 ±10.11) μmol/L vs (24.25 ±2.81) μmol/L]均增高,血流量明显降低[(23.89±7.43) BPU vs(142.40±23.73) BPU](均P<0.05);丁酸钠组与烫伤组比较,血管通透性[(11.59±1.77)μg/ml vs (15.63±1.93)μg/ml]、组织含水率[(70.55±1.94)%vs (84.92±2.19)%]、血Cr[(46.00±12.35) μmol/L vs (87.37±10.11) μmol/L]均明显降低,血流量明显升高[(61.80±5.75)BPU vs (23.89±7.43) BPU](均P<0.05).结论丁酸钠能增加严重烫伤后肾血流量,降低肾微血管通透性和组织含水率,对严重烫伤大鼠的肾脏功能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期刊名称】《武警医学》

【年(卷),期】2016(027)001

【总页数】4页(P8-11)

【关键词】丁酸钠;烫伤;肾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作者】唐富波;郭静;郑金光;白晓东

【作者单位】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烧伤整形科;300309 天津,武警后勤学院;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医务部科训科;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烧伤整形科;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烧伤整形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4.1

严重烧伤后常发生肾脏功能损伤,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保护肾脏功能是烧伤早期救治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有关对烧伤后肾脏保护的药物的研究甚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药(histone deaceoylase in hibitors, HDACIs)是近年来缺氧和休克后细胞保护药物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研究证实,HDACIs能够提高机体抵抗炎性反应、缺氧等的能力,保护休克动物模型脏器功能,延长动物存活时间[1-4]。丁酸钠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chistone deacetylase 6, HDAC6)的特异性抑制药,本研究拟利用烫伤大鼠模型研究丁酸钠对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1.1 动物模型及分组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70日龄,体重250~270 g,适应性饲养2周,实验前禁食12 h、禁饮4 h。随机分为3组:假烫组、烫伤组、丁酸钠组,每组16只。戊巴比妥钠

注射液(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行背、腹、颈部备皮。颈静脉置管后,丁酸钠组和烫伤组分别采用100 ℃烫伤背部15 s、腹部8 s,造成5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伤后立即腹腔注射丁酸钠(400 mg/kg,美国sigma公司)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假烫组采用37 ℃温水浸泡相同时间。取烫伤后3 h、6 h作为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各时间点前30 min颈静脉注入FITC标记的葡聚糖(70 ku,美国Sigma公司)2.5 mg,30 min后处死动物,进行相应指标的观察。

1.2 观察指标及方法

1.2.1 肾脏血流量的测定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瑞典PERIMED公司)检测肾脏血流量,沿大鼠腹白线无菌操作开腹,红外探头光源移至肾脏表面,监测血流量约45 s,仪器自动计算平均值。血流灌注为单位(BPU),BPU为数码信号。

1.2.2 肾脏血管通透性的测定伤后3~6 h做为时间点,提前30 min向处死动物颈静脉注入FITC标记的葡聚糖2.5 mg,经心脏行全身灌洗生理盐水冲尽血管内血液后,收集肾组织样本,制成组织匀浆,5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通过荧光酶标仪(发射光480 nm,接收光560 nm)测定肾组织内葡聚糖含量。根据提前检测获得的标准曲线,将标本检测数值代入公式,计算葡聚糖含量,所得结果可反映血管通透性的变化。

1.2.3 肾组织含水率的测定干湿重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含水率。取适量肾组织,用滤纸将肾组织表面液体吸干,迅速将其放置于电子天平准确称重,将组织放入电烤箱中80 ℃烘烤72 h,称重烘干后的组织并记录,3次测量确定其恒重。肾组织含水率(%)=(烘干前质量-烘干后质量)/烘干前质量×100%。

1.2.4 血肌酐水平的测定心脏穿刺取血液标本,离心获得上清液,取适量上清液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Cr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多组间比较的方差分析及组间两两比较的SNK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丁酸钠对肾脏血流量的影响烫伤后3 h,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丁酸钠

组肾血流量均降低(P<0.05);丁酸钠组较烫伤组明显升高(P<0.05)。烫伤后6 h,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丁酸钠组肾血流量明显降低(P<0.05);丁酸钠组肾血流

量显著高于烫伤组(P<0.05,表1)。

2.2 丁酸钠对肾脏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烫伤后3 h,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丁

酸钠组葡聚糖含量均增高(P<0.05);丁酸钠组与烫伤组无明显差异。烫伤后6 h,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丁酸钠组葡聚糖含量明显增高(P<0.05);丁酸钠组血管

通透性明显低于烫伤组(P<0.05,表1)。

2.3 丁酸钠对肾组织含水率的影响烫伤后3 h,烫伤组、丁酸钠组较假烫组含

水率均增高(P<0.05),丁酸钠组显著低于烫伤组(P<0.05)。烫伤后6 h,烫伤组、丁酸钠组较假烫组含水率均明显增高(P<0.05),丁酸钠组含水率显著低于烫伤组(P<0.05,表1)。

2.4 丁酸钠对血肌酐的影响烫伤后3 h,烫伤组、丁酸钠组较假烫组血Cr水平增高(P<0.05),丁酸钠组明显低于烫伤组(P<0.05)。烫伤后6 h,烫伤组、丁酸钠组较假烫组血Cr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丁酸钠组血Cr水平明显低于烫伤组(P<0.05,表1)。

严重烧伤后,各种致伤因子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同时烧伤毒素、内毒素、炎性介质、内环境紊乱、免疫损伤、组织的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重要器官灌注不足。肾脏在维持机体内稳态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在创伤后应激反应中对各种致伤因子十分敏感, 肾组织易发生缺血缺氧,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研究保护烧伤后肾功能的药物,减少肾功能早期损害,在烧伤救治中十分重要。

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 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在正常情况下动态调节组蛋白的乙酰化,对于维

持细胞功能十分重要。在机体缺血、缺氧状态下,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被破坏,导致细胞功能紊乱。HDACIs可以抑制HDACs的活性,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增加,从而在转录水平调节基因表达,治疗疾病[5]。以往的研究表明,SAHA、TSA、VPA等HDACIs类药物在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中,可以抑制促炎因子水平,从而

提高动物生存率[6,7]。在失血性休克大鼠动物模型中,HDACIs类药物VPA和SAHA可以防止细胞凋亡,保护肾脏功能[8]。

丁酸钠是一种短链脂肪酸,它可以抑制细胞生长和细胞自噬[9,10],在多个癌细

胞系中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11,12]。以往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方面应用

广泛,它可部分替代抗生素,起到电解质平衡调节、酸化、诱食、胃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等作用[13],作为抑制神经损伤的药物应用于心理学[14]和抗神经凋亡[15,16]研究。近年来,丁酸钠对各脏器的保护作用研究也在逐渐深入。Xun Liang等[17]在严重烧伤动物实验中证实,丁酸钠可以抑制炎性反应、中性粒细胞浸润、保护肺功能。制作缺血/再灌注(I/R)动物模型后使用丁酸钠治疗,发现丁酸

钠能够抑制炎症介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R)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I/R)损伤[18]。Wang HB等[19]的实验表明,丁酸钠具有促进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转录的作用,从而保护肠屏障。有学者证明,在小鼠腹膜炎模型中,肠道渗透率升高,肠粘膜受到损伤,丁酸钠能够逆转其渗透率升高,部分性保护肠道通透性,对盲肠以上的近端消化道有保护作用[20]。

机体严重烧伤后,肾组织灌注不足,肾脏血流量显著降低,缺血、炎症因子等刺激使肾血管内皮屏障破坏,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液进入肾组织,导致组织含水率升高、肾组织水肿,血Cr水平明显增高。本实验中观察到,丁酸钠治疗组肾脏血流量较单纯烫伤组显著升高,血管通透性降低,渗出至组织间隙的液体减少,肾组织含水率降低,水肿减轻,血Cr水平较单纯烫伤降低明显。本实验研究证明,丁酸钠能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肾微血管通透性和组织含水率,对严重烫伤大鼠的肾脏功

能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具体药物保护机制需要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关文献】

[1] Fessler E B, Chibane F L, Wang Z. Potential roles of HDAC inhibitors in mitigating ischemia-induced brain damage and facilitating endogenous regeneration and recovery[J]. Curr Pharm Des, 2013,19(28):5105-5120.

[2] Granger A, Abdullah I, Huebner F, et al.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ion reduces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J]. FASEB J, 2008, 22(10):3549-3560.

[3] Gonzales E R, Chen H, Munuve R M, et al. Hepatoprotection and lethality rescue by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valproic acid in fatal hemorrhagic shock[J]. J Trauma, 2008, 65(3):554-565.

[4] Cianciolo C C, Skrypnyk N I, Brilli L L, et al.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enhances recovery after AKI[J]. J Am Soc Nephrol, 2013, 24(6):943-953.

[5] 罗红敏,胡森,盛志勇.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休克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感染炎症修复, 2014, 15(01):60-64.

[6] Cao W, Bao C, Padalko E, Lowenstein C J. Acetylat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1 inhibits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J]. J Exp Med, 2008,

205(6):1491-1503.

[7] Zhang L, Wan J, Jiang R,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trichostatin A on liver injury in septic mice[J]. Hepatol Res, 2009, 39(9):931-938.

[8] Zacharias N, Sailhamer E A, Li Y, et al.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prevent apoptosis following lethal hemorrhagic shock in rodent kidney cells[J]. Resuscitation, 2011, 82(1):105-109.

[9] Lee J S, Lee G M. Effect of sodium butyrate on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in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J]. Biotechnol Prog, 2012, 28(2):349-357.

[10] Kato K, Kuhara A, Yoneda T, et al. Sodium butyrate inhibits the self-renewal capacity of endometrial tumor side-population cells by inducing a DNA damage response[J]. Mol Cancer Ther, 2011, 10(8):1430-1439.

[11] Jiang W, Guo Q, Wu J, et al. Dual effects of sodium butyrate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J]. Mol Biol Rep, 2012, 39(5):6235-6242.

[12] Shin H, Lee Y S, Lee Y C. Sodium butyrate-induced DAPK-mediated apoptosi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J]. Oncol Rep, 2012, 27(4):1111-1115.

[13] 夏晨, 张建刚. 丁酸钠在仔猪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广东饲料, 2011, 20(3):26-28.

[14] Gundersen B B, Blendy J A. Effects of the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sodium butyrate in model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J]. Neuropharmacology, 2009, 57(1):67-74.

[15] Chuang D M, Leng Y, Marinova Z, et al. Multiple roles of HDAC inhibition in neurodegenerative conditions[J]. Trends Neurosci, 2009, 32(11):591-601.

[16] Kilgore M, Miller C A, Fass D M, et al. Inhibitors of class 1 histone deacetylases

r everse contextual memory deficits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J].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10, 35(4):870-880.

[17] Liang X, Wang R S, Wang F, et al. Sodium butyrate protects against severe burn-induced remote acute lung injury in rats[J]. Plos one, 2013, 8(7):191-195.

[18] Hu X, Zhang K, Xu C.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sodium butyrate preconditioning during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J]. Exp Ther Med, 2014, 8(1):229-232.

[19] Wang H B, Wang P Y, Wang X. Butyrate enhances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function via up-regulation of tight junction protein Claudin-1 transcription[J]. Dig Dis Sci,2012, 57(12): 3126-3135.

[20] Han X, Song H, Wang Y. Sodium butyrate protects the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in peritonitic mice[J]. Int J Clin Exp Med, 2015, 8(3):4000-4007.

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大鼠肾血流量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大鼠肾血流量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唐富波;郭静;郑金光;白晓东 【摘要】目的研究丁酸钠对50%TBSAⅢ度烫伤大鼠肾血流量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 270 g,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丁酸钠组,每组16只.丁酸钠组和烫伤组分别采用100℃烫伤背部15 s、腹部8s,造成5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伤后立即腹腔注射丁酸钠(400 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假烫组采用37℃温水浸泡.于伤后3h和6h采用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肾脏血流量;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血浆肌酐(Cr);留取肾脏组织检测肾微血管通透性及肾组织含水率.结果烫伤后3h,烫伤组与假烫组比较,血管通透性[(9.53±1.86) μg/ml vs (7.61±0.85)μg/ml]、组织含水率[(78.72±2.07)%vs (61.71±1.86)%]、血 Cr[(50.96±5.15) μmol/L vs (23.62±3.06) μmol/L]均增高,血流量明显降低[(39.18 ±6.28)BPU vs (140.6 ±21.18) BPU](均P<0.05);丁酸钠组与烫伤组比较,组织含水率[(66.95±2.26)%vs (78.72±2.07)%]、血Cr[(33.50±6.82) μmol/L vs (50.96±5.15) μmol/L]均显著降低,血流量明显升高[(47.38±7.59) BPU vs (39.18±6.28)BPU](均P<0.05).烫伤后6h,烫伤组与假烫组比较,血管通透性[(15.63±1.93)μg/ml vs (7.83±0.92) μg/nl]、组织含水率[(84.92±2.19)% vs (62.78±1.94)%]、血Cr[(87.37 ±10.11) μmol/L vs (24.25 ±2.81) μmol/L]均增高,血流量明显降低[(23.89±7.43) BPU vs(142.40±23.73) BPU](均P<0.05);丁酸钠组与烫伤组比较,血管通透性[(11.59±1.77)μg/ml vs (15.63±1.93)μg/ml]、组织含水率[(70.55±1.94)%vs (84.92±2.19)%]、血Cr[(46.00±12.35) μmol/L vs (87.37±10.11) μmol/L]均明显降低,血流量明显升高[(61.80±5.75)BPU vs (23.89±7.43) BPU](均P<0.05).结论丁酸钠能增加严重烫伤后肾血流量,降低肾微血管通透性和组织含水率,对严重烫伤大鼠的肾脏功能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病理学水肿习题

第六章水肿 【名词解释】 1.水肿 2.积水 3.隐性水肿 4.凹陷性水肿 5.肾小球滤过分数 【填空】 1.常见的全身性水肿有、、 和。 2.正常人体液容量和组织液容量的相对恒定有赖于机体对和的完善调节。 3.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的机制有、 、、。4.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的主要原因是;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5.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常见原因有和 。 6.肾病综合征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由于。 7.慢性消耗性疾病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由于。 8.严重营养不良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由于。 9.淋巴性水肿液蛋白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10.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和。 11.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主要是由于

和。 【单项选择题】 1.水肿是指 A.组织间液或体腔中液体过多 B.体内体液含量过多 C.细胞内液含量过多 D.细胞外液含量过多 E.血管内液体过多 2.属于全身性水肿的是 A.淋巴性水肿 B.炎性水肿 C.营养不良性水肿 D.血管神经性水肿 E.以上均是 3.属于局部性水肿的是 A.心性水肿 B.肾性水肿 C.肝性水肿 D.肺水肿 E.营养不良性水肿 4.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均与下列哪项有关 A.微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B.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C.低蛋白血症 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E.淋巴回流受阻 5.下述哪项不是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的因素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B.微血管壁通透性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血浆晶体渗透压 E.淋巴回流 6.平均有效流体静压是 A.动脉端毛细血管血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差 B.静脉端毛细血管血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差

第三章水肿

第三章水肿 复习提要 一、概念及分类 1.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2.积液体腔内过多液体的积聚称为积水。 3.分类 ①根据波及范围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②根据水肿发生的部位冠以器官或组织的名称来命名:脑水肿、肺水肿、视神经乳头水肿、声门水肿、皮下水肿等。 ③根据原因来命名:肾性水肿、肝性水肿、心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淋巴水肿、炎性水肿等。 二、水肿的发生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 1 .毛细血营流体静压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微血营壁通透性增加 4.淋巴回流受阻 (二)肾脏钠水排出障碍导致体内钠水潴留 1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肾血流重分布 3•近曲小营重吸收钠水增多 ①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②心房利钠因子分泌减少 4 .远曲小营、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 ①醛固酮分泌增多 ②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三、水肿的表现特征及对机体的影响 (_)水肿的表现特征 1.水肿液的性状 漏出液:比重低于1.015、蛋白含量低于25g/L、细胞数少于500个/100ml的水肿液 渗出液:比重高于1.018、蛋白含量达30~50g/L、可见多数白细胞的水肿液 2.水肿组织器官的特点及体重的改变 发生水肿的器官,其重量增加,体枳增人。覆盖于脏器表面的包膜或浆膜因被牵引而绷紧和发亮。 发生水肿时尤其是全身性水肿时,体重的增加能敏感地反映细胞外液容量的变化,它比皮肤凹陷体征的出现要早。 3.水肿的皮肤特点 皮下水肿是全身或躯体局部水肿的重要体征。 显性水肿(凹陷性水肿):当皮下组织有过多体液积聚时,皮肤肿胀、皱纹变浅、平滑而

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后大鼠肝脏血流量及水肿的影响

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后大鼠肝脏血流量及水肿的影响 唐富波;何波;张文华;李雨梦;李静远;胡森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6(026)005 【摘要】目的:研究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后大鼠肝脏血流量及水肿的影响。方法雄 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10)g,随机分为正常组、烫伤+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烫伤+丁酸钠组(丁酸钠组)。对照组和丁酸钠组采用沸水烫伤背部15 s、腹部8 s,造成5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丁酸钠(400 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正常组腹腔注射丁酸钠(400 mg/kg)。烫伤后3和6 h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肝脏血流量;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谷丙 转氨酶(ALT);取肝脏组织检测组织含水率及肝脏微血管通透性。结果烫伤后3和6 h,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肝脏血流量均显著减少,微血管通透性、含水率、血浆ALT均明显升高;烫伤后3和6 h,与对照组比较,丁酸钠组微血管通透性、肝脏含水率、血浆ALT均明显降低,血流量均显著增加。结论丁酸钠减轻严重烫 伤后肝脏水肿,增加肝脏血流量,对肝脏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odium butyrate (BTR) on hepatic blood flow (HBF) and tissue edema in rats following severe empyrosis. Methods Forty-eight male SD rats, weighting (250±10)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ormal+BTR (NB) group, empyrosis+normal saline (EN) group and empyrosis +BTR (EB) group. The rats in the EN and EB groups were subjected to 50% TBSA third-degree burns by immersing the back in boiling water for 15 seconds and the abdomen for 8 seconds, and then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试题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知识结构提要】 高渗性脱水/脱水(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特点:失水>失钠、[Na+] > 150mmol/L、渗透压 > 310mmol/ L 原因:饮水不足、失水过多(经肾脏、胃肠道、皮肤、肺)对机体影响:细胞外高渗、细胞内脱水、口渴、脱水热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水分及适量的含钠溶液 特点:失水<失钠、[Na+] v 130mmol/L、渗透压v 280mmol/L 原因:体液(消化液)大量丢失只补水忽略补盐、经肾失Na+ 对机体影响: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易休克、细胞水肿、失水征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高渗液 概念:水与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Na+]和渗透压正常 原因:等渗液大量丢失(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外液减少、可转化为高渗或低渗性脱水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等渗液 原因:肾排水功能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水钠代谢紊乱'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内外容量增多呈低渗状态、血液稀释防治 原则:防治原发病、限制水入量、利尿 分类按分布范围:分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f安原因:分肾性、肝性、心性、营养不良性、淋巴性、炎性水肿按部位:分肺水肿、脑水肿、皮下水肿等 组织液生成〉回流 机制 钠水潴留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淤血 血浆胶体渗压降低:蛋白摄入减少、丢失过多等微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感染、缺氧、中毒等淋巴回 流受阻:丝虫病、肿瘤等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滤过总面积减少、肾血流量减少丿 只弹系统活性增高 '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 血流重新分布 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利钠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球滤 过分数增加

卄氐钾血症《寸机体影响 钾代谢紊乱\ 2. 掌握脱水的类型、原因、对机体的影响。 3. 掌握水肿的发生机制。 4. 熟悉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5. 熟悉脑水肿、心源性水肿的发生机制。 6. 1 •脱水 2•低渗性脱水 3•高渗性脱水 4 •等渗性脱水 5 •水中毒 6 •低钾血症 7 .高钾血症 8 .反常性酸性尿 9 .水肿 10 .积水11.心性水肿 12.肾性水肿 13 .肺水肿 二、填空题 1 •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 减少为主。 2 •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以 为主,临床上易发生 3. 等渗性脱水时,未经及时处理,可转变为 为 ___________ 性脱水。 性脱水,如只给病人补水而未补盐,则可转变 4 •急性低钾血症心肌电生理变化特点:自律性 性 。 兴奋性 、传导性 、心肌收缩 5 •低钾血症时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细胞内 致 中毒。 K + 外移,细胞外 .转入细胞内,从而导 6 .高钾血症时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细胞内 、而细胞外液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 中毒。 H +外移,细胞外 K + 转入细胞内,使尿液的 pH 急剧降低和 心性水肿:由右心衰竭引起的全身性水肿,始发于身体低垂部位 肺水 肿:过多的体液积聚于肺组织内,始发于肺间质 常见类型(盲水肿:脑细胞、间质及脑室液体含量增多使脑容积增大 肾性水肿:见于肾小球肾炎,始发于组织疏松的眼睑 肝性水肿:见于肝硬化晚期,始发于腹腔 概念:血清钾含量低于 3.5mmol/L 原因:钾摄入不足、钾丢失过多、钾在体内分布岀现异常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增加、传导性降低、收缩性先高后低 肾脏:肾浓缩功能降低,多尿、低比重尿 酸碱平衡:代谢性碱中毒 补卜钾原则:多用口服;见尿给钾小量慢速输入;补钾须持续一段时间 概念:血清钾含量高于 5.5mmol/L J 原因:肾排钾减少、细胞内钾释岀、钾摄入过多 I 高钾血症 对机体影响:致死性心律失常;刺痛、感觉异常及肌无力;代酸。 ♦紧急处理原则:对抗高 K +的毒性;促进 K +移入细胞;加速 K +排岀 【目的要求】 掌握脱水、水中毒、水肿、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 了解各型脱水、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防治原则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自测题】 、名词解释 7•水肿发生的两大基本机制是: 8 •引起体内、外体液交换失平衡主要与肾脏的 的重吸收明显增高有关。

丙戊酸钠对烧伤休克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通透性的影响

丙戊酸钠对烧伤休克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通透性的影 响 周国勇;胡森;贾赤宇 【摘要】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PA)对大鼠50% TBSA Ⅲ度烧伤休克模型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活化和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烫组,烫伤组(给予50%TBSA Ⅲ度烫伤),烫伤+VPA组及烫伤 +2M2P组(烫伤后即刻皮下注射VPA 300 mg/kg或对照药物2-甲基-2-戊烯酸,即2M2P 300 mg/kg).分别于烫伤后2 h、6 h及12 h,伊文斯蓝(EB)染色法检测肺血管通透性;采血检测红细胞压积(HCT)及脏器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干湿重法检测肺组织含水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E-选择素(E-selecti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凋亡率.结果与烫伤组比较,伤后2 h及6 h烫伤+VPA 组和烫伤+2M2P组血HCT和肺组织含水率降低,肺血管通透性明显降低(P<0.05),肺水肿等病理改变减轻;烫伤+VPA组PMEC凋亡率低于烫伤+2M2P组(P<0.05).烫伤+VPA组VEGF、E-selectin、ICAM-1阳性率均显著低于烫伤组和烫伤 +2M2P组(P<0.05).结论 VPA能抑制烧伤休克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以及凋亡,从而减少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血容量丢失.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3(025)012 【总页数】5页(P11-15) 【关键词】烧伤;休克;丙戊酸;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鼠;Sprague-Dawley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试题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常识布局撮要】 特点:掉水>掉钠、[Na+]>150mmol/L、渗透压>310mmol/ L 高渗性脱水原因:饮水缺乏、掉水过多〔经肾脏、胃肠道、皮肤、肺〕 对机体影响:细胞外高渗、细胞内脱水、口渴、脱水热 防治原那么:防治原发病、补充水分及适量的含钠溶液 特点:掉水<掉钠、[Na+]<130mmol/L、渗透压<280mmol/L 脱水低渗性脱水原因:体液〔消化液〕大量丧掉只补水忽略补盐、经肾掉Na+ 对机体影响: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易休克、细胞水肿、掉水征 防治原那么:防治原发病、补充高渗液 概念:水与钠等比例丧掉、细胞外液[Na+]和渗透压正常 等渗性脱水原因:等渗液大量丧掉〔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外液减少、可转化为高渗或低渗性脱水 防治原那么:防治原发病、补充等渗液 原因:肾排水功能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水钠代谢紊乱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细胞表里容量增多呈低渗状态、血液稀释 防治原那么:防治原发病、限制水入量、利尿 按分布范围:分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分类按原因:分肾性、肝性、心性、营养不良性、淋巴性、炎性水肿 按部位:分肺水肿、脑水肿、皮下水肿等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淤血 组织液生成>回流血浆胶体渗压降低:蛋白摄入减少、丧掉过多等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传染、缺氧、中毒等 机制淋巴回流受阻:丝虫病、肿瘤等 水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滤过总面积减少、肾血流量减少 钠水潴留RAA系统活性增高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 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肾血流从头分布 利钠激素分泌减少 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心性水肿:由右心衰竭引起的全身性水肿,始发于身体低垂部位 肺水肿:过多的体液储蓄积累于肺组织内,始发于肺间质 常见类型脑水肿:脑细胞、间质及脑室液体含量增多使脑容积增大 肾性水肿:见于肾小球肾炎,始发于组织疏松的眼睑 肝性水肿:见于肝硬化晚期,始发于腹腔 概念:血清钾含量低于ol/L 原因:钾摄入缺乏、钾丧掉过多、钾在体内分布呈现异常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低钾血症对机体影响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增加、传导性降低、收缩性先高后低 肾脏:肾浓缩功能降低,多尿、低比重尿 酸碱平衡:代谢性碱中毒 钾代谢紊乱补钾原那么:多用口服;见尿给钾小量慢速输入;补钾须持续一段时间 概念:血清钾含量高于 原因:肾排钾减少、细胞内钾释出、钾摄入过多 高钾血症对机体影响:致死性心律变态;刺痛、感觉异常及肌无力;代酸。 紧急处置原那么:对抗高K+的毒性;促进K+移入细胞;加速K+排出 【目的要求】 1.掌握脱水、水中毒、水肿、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 2.掌握脱水的类型、原因、对机体的影响。 3. 掌握水肿的发朝气制。 4.熟悉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5. 熟悉脑水肿、心源性水肿的发朝气制。 6. 了解各型脱水、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防治原那么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脱水2.低渗性脱水3.高渗性脱水4.等渗性脱水5.水中毒6.低钾血症 7.高钾血症8.反常性酸性尿9.水肿10.积水11.心性水肿12.肾性水肿13.肺水肿 二、填空题 1.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减少为主。 2.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丧掉以为主,临床上易发生。 3.等渗性脱水时,未经及时处置,可转变为性脱水,如只给病人补水而未补盐,那么可转变为性脱水。 4.急性低钾血症心肌电生理变化特点: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心肌收缩性。 5.低钾血症时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细胞内K+外移,细胞外________转入细胞内,从而导致_____________中毒。 6.高钾血症时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细胞内H+外移,细胞外K+转入细胞内,使尿液的pH 呈、而细胞外液呈现中毒。 7.水肿发生的两大底子机制是:和 8.引起体内、外体液交换掉平衡主要与肾脏的急剧降低和对 的重吸收明显增高有关。

病理生理学重点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 (部分知识点可能有误、缺失不全,自己看书、总结) 第一章绪论 1、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一,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 的科学。 2、病理生理学的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并着重从机能和代谢 变化的角度研究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研究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3、基本病理过程:在多种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如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炎症、DIC、休克等。 4、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 的完全良好状态。 5、疾病:由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后,因机体稳态破坏而发生的机体代谢、功能、 结构的损伤,以及机体的抗损伤反应与致病因子及损伤作斗争的过程。 6、分子病:由于DNA的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7、衰老:是一种生命表现形式和不可避免的生物学过程。 8、病因:指引起某一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特征的因素。 诱因:指能够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病因的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 条件: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体内因素。 9、疾病发生的外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精 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疾病发生的内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 10、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11、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时自稳调节的紊乱;疾病过程中的病因转化; 疾病时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12、疾病转归的经过:病因侵入(潜伏期)非特异性症状(前驱期)特异 性症状(临床症状明显期)疾病结束(转归期) 13、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 学死亡期。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4、脑死亡:指枕骨大孔以上全脑的功能不可逆行的丧失。 15、植物状态和脑死亡的区别: 植物状态:①自己不能移动;②自己不能进食;③大小便失禁;④眼不能 识物;⑤对指令不能思维;⑥发音无语言意义 脑死亡:①不可逆性深昏迷;②自主呼吸停止,需行人工呼吸;③瞳孔扩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 射、咽喉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⑥脑血液循环完 全停止。 16、及时判断脑死亡的意义:①有利于准确判断死亡;②促进器官捐赠使用; ③预计抢救时限,减少损失。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