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 题目及解析 汇总

形势与政策 题目及解析 汇总

问题3.世界经济总体态势以及对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中国面临的机遇。其—,世界形势的缓和,为中国集中

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2)中国面临的挑战:其一,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二,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军备竞赛的作用相对下降,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了首位。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各国都把科技开发作为综合国力一个关键因素。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第三,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历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第四,正面临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考验。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推行强权政治时减少了前苏联的牵制,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面对以上挑战,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迎接各种挑战,尽快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世界经济形势下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

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出现了复苏,同时国际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中国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带动世界经济回温,促进经济复苏中起着重要而不可否认的作用。同时,在雨过天晴的经济形势下,角色的转变正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对于能否把握住这些机遇,中国不得不先面对能否接受自身缺陷所带来的艰难挑战。经多方搜集相关经济资料,我将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今日经济形势、当今经济形势下的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当今经济形势下的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下。

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今日经济形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过后,世界经济出现了复苏并进入慢速增长阶段,2011年世界经济总体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2010年12月份发布了《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其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不确定因素源于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脆弱的金融系统、主权债务压力,以及主要国际货币兑换汇率的大幅波动,预测今年经济增长更加缓慢,世界生产总值增长从2010年的3.6%下滑到2011年的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也认为,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纷纷削减预算,全球经济增长步伐将大幅放缓。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0年12月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认为,全球总需求低迷、金融部门仍然脆弱、公共债务问题、美欧宏观政策空间缩小等因素将导致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并不乐观,全年增长率约3%,比2010年下降0.2个百分点。由于新兴经济体受危机冲击较小,家庭、企业、银行、政府等各部门资产负债表比较健康,加上经济刺激政策促进内需增长,有效减缓了外部冲击,复苏力度远比发达国家强劲,两者之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在今年仍然非常突出。

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入相对低速增长期,新兴市场国家迎来赶超机遇。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普遍陷入困境,经济低迷,复苏缓慢。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较强,恢复速度

比较快,与主要发达经济体差距有所缩小。新一轮产业革命蓬勃兴起,全球进入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物联网、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大型跨国公司加快调整全球战略和产业布局。国际知名企业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加快剥离淘汰低效资产,优化组织架构,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抢占更大市场份额,争夺未来竞争优势。国际贸易摩擦更加频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国际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和调整,既为中央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良好契机,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当今经济形势下的中国所面临的机遇2011年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一系列重大调整,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可能是实现赶超和跨越式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同时,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的转变趋势,正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历史性机遇。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勾画全球经济形势时预期,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将延续发达经济体增长较慢、发展中经济体增长较快的“南高北低”双速复苏局面,新兴经济体将继续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在国际经济危机期间实现经济政策总体转变,从出口驱动的增长转向加强社会福利和生态平衡的国内经济增长。中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还因为它正日益成为重要的资本来源地。巴克莱资本公司中国经济学家常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的角色正在由商品输出国向资本输出国扩展。

当今经济形势下的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出现复苏,中国经济继续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等突出矛盾和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始终存在,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单纯依靠大量投入能源、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我国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不少产业处在产业链低端,工业附加值不高。二是整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技术储备不足,科技创新投入较低,缺少核心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三是一些领域产能过剩,市场长期处于低水平饱和竞争格局。如果这些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变,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就会长期处于被动地位。

近些年来中央企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但要看到,中央企业发展还主要是依靠扩大规模、增加投入等外延性扩张模式,增长方式还属于粗放型。突出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的效益还不够好。

许多中央企业“大而不强”,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在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等重要指标上还有很大差距;

二是经济发展的质量还不够高。

部分企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主业不够突出、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许多产品还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

三是产业布局还不尽合理。

中央企业大多分布在传统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还比较低,很多企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待大幅提高;

四是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不少核心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

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制约中央企业的科学发展。我们必须在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着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只有面对这些挑战,才能把握住飞腾的机遇。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分析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正发生一些重要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美国走出“新经

济”破灭的阴影,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日本经济受惠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从2000年下半年起复苏;欧盟年货币一体化后,经济也开始快速增长。专家预计2002年2016年世界经济年增长将达到60%以上。

世界经济发展总体趋势

⒈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创新提升技术标准,在新一轮竞争中拥有更大优势。当前由微电子及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的联合,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内部调整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世纪,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作为新技术革命的领导者,通过不断创制和颁布工业产品的最新技术标准,成为其竞争的核心力量和利润的增长源泉,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中获取了超额利润。资料显示,在年美国经济增长中有20%来自科技的贡献,到2000年则达到了60%以上;日本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也达到了40%;欧盟达到了45%;而目前发展中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20%。纵横向的发展数据对比表明,知识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

⒉以推进全球自由贸易和区域经济协作为特征,从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内加深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一是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深入。世纪年代以来,全球贸易规模增长了近倍,2006年达到万亿美元。总体上来看,世界各国传统的贸易保护壁垒正逐步削弱,贸易规则发生新的变化。二是经济一体化范围进一步扩大。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到新澳自由贸易区,全球具有一体化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超过个,所包含和正在申请的国家达多个。三是区域经济合作领域进一步深化。从资金、技术、劳务合作到建立商品和资本共同市场,从联合开采矿产资源到合作开发科学技术等。特别是欧盟,从年代建立煤钢关税同盟到现在货币和金融一体化,区域合作已由经济合作层面开始转向政治合作层面(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

⒊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迅猛增长,相互兼并和投资不断加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由年万多家达到了2008年万家,总共拥有万亿美元的资产。2011年,美国沃尔玛零售集团的销售额达多亿美元,超过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通用汽车公司的销售额要比南非洲地区生产总值还多亿美元。这些跨国公司下属的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地,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经营活动占世界生产的23%,贸易的42%,专利与技术转让的26%,国际直接投资的%。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之间强强联合或联盟的趋势不断增强。年全球跨国企业兼并金额达到万亿美元,近几年虽然放缓,但每年也达到了万亿美元以上。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与扩张,推动了发达国家自身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升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和资源密集性产业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跨国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

⒋国际金融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出现明显波动,酝酿着区域性的金融危机。资本在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流动,促进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股价总市值超过万亿美元,第一次超过世界生产总值;全球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达到万亿美元。世纪年代末,以美元为本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为维持全球霸主地位,放任美元汇率的大幅浮动,致使几十万亿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热钱”在世界各地进行投机,造成了当前国际汇市的大幅波动。不断扩大的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为世界经济、特别是一些运行不太健康的国家经济带来了空前的风险,酝酿着新一轮的地区性金融危机。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概念: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实质是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通俗地讲,是指世界各国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内的经济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和密切,在资源开发、配置以及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应用方面,国际的分工和协作达到高层次水平。国际资本跨国流动越来越大。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致全球经济发展为一个不可分割、分解、分离的整体。这种趋势、进程称之为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第一.贸易自由化的范围迅速扩大。

第二.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时间、地域、国界对资本流动已越来越不成为障碍。目前每年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实现的融资安排已达1万亿美元以上。

第三.生产网络化的体系正逐步形成。作为经济全球化载体的跨国公司目前已有近5万家,其设在境外的分支机构多达30万家左右。这些跨国公司都是“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进行生产。

第四.跨国投资的现象越来越发展。1970年国际间直接投资数额为400亿美元,1997年已达到4万亿美元。

第五.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正加速发展。目前已有16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各种形式的35个区域性经济集团。

二、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

第一.由于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意识形态,超越民族、宗教的国际间合作运动,所以它促进了各国的交流与团结,加强了“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代世界主题,有利于国际大家庭的和睦。

第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发展。由于国际合作的日益紧密,各国之间的相互影响、融合与渗透也越来越多、深、广,不同的国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促进了各国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以及经济结构、体制、观念、生活、消费、行为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总的趋势是:差异越来越小,共同性越来越多,方式、方法越来越一致。

第三.经济全球化推动人力、资本、技术、信息、商品、服务进行跨国流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对生产力的增长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仅给世界经济注入活力,改变了原有经济、贸易和投资的格局,也使经济运行模式发生了变化。三.经济全球化的消极意义

第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得国际间贫富差距在扩大。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先进的技术和资金的优势,必然能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且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往往能得到某些特权(甚至霸权),发生贸易纠纷时实行双重标准,动辄以经济手段干涉别国内政和侵犯其主权。

第二.由于国家毕竟没有消亡,国别利益还存在,所以,不同的国家在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着竞争。随着全球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国与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点和磨擦点也在扩大和增多。

第三.发达国家往往借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带上政治色彩。在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走在前面。它们利用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优势,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妄图把别国纳入其势力范围,夺取市场和经济主导权。甚至把西方的价值观、体制、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强加给别的国家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形成产生了严重冲击。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分析

【摘要】:正2011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上继续保持了缓慢复苏的态势,但复苏进程比较脆弱,且很不平衡。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有望保持低速增长,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加,复苏面临的风险增加。因此,应清醒认识世界经济复苏

【关键字】:世界经济增长复苏债务

2012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出现复苏势头,整年形势将好于上一年。但复苏势头前强后弱。美国经济情况远不如人们年初估计的那么乐观。美国商务部公布的第二季度美国GDP的预计增长率,按环比折年率计算仅增1.1%。欧洲增长乏力,估计今年只增1.5%。日本经济已经停止恶化,但经济前景并不明朗。日本政府2012年3月发表经济报告认为,2012年经济将出现零增长。除日本外,东亚经济则在进一步好转。亚洲开发银行于2012年4月和7月分别两次调查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将不包括日本在内的2012年东亚经济的预计增长率由2001年12月公布的4.7%提高到5.8%。中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2012年上半年估计增长7.5%。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思考和研究。21世纪初,世界经济会如何发展,同这些问题有很大关系。

一、全面估计美国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12年初,人们一度认为美国经济在年中将出现比较强劲的增长,从而带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情况发展并不是这样。除增长速度不如人意外,失业率、企业投资等情况也远不如人们预料的那么好。7月12日白宫宣称,2012财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将高达1650亿美元,大大超过不久前估计的1000亿美元大关。2001年,美国贸易逆差达4114亿美元,占GDP4%左右。2012年的贸易逆差可达4980亿美元。问题是,迄今为止,我们常常是,或者说,更多地是从增长的角度,而不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美国无疑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种状况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但美国经济中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也大(注:美国商务部不久前调整了1999年以来的GDP数据。按环比折年率计算,2001年GDP季度数据连续三个季度衰退。商务部将2001年美国GDP增长率由先前的1.2%调整为0.3%,同2000年第二季度5%以上的增长速度成鲜明对照。)。这种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常常带有突发性质,因而使其影响更为巨大,也更难以防范。“9·11”恐怖袭击对美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大致已经过去了,但它对人们心理等的深层次影响是不可能很快消失的。美国许多公众认为,“9·11”事件是在美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现在美国对恐怖袭击作了这么多的防备,如果再发生比较大的袭击事件,它对美国的影响将是非常严重的。令人深思的是,“9·11”事件刚刚过去,安然等大公司假账案又接踵而至,并且其揭露也像任何一件突发的政治、军事事件那样地出人意料。到2012年10月,公司丑闻刚刚略为平息,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可能性又因为美国国会同意对伊动武而日益增长,世界油价随之进一步上升。提前出版的2012年10月21日的《商业周刊》的文章说,据Goldman,美国一家企业经济研究机构的估计,如果有50%的可能战争不会发生,

2 美国经济下一年度预计增长2.4%;如果有30%的可能对伊拉克动武成功,美国经济可能增长2.3%;如果战争使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产油区遭到严重破坏的可能性有15%,美国经济可能只有1%的增长。现在看来,美国经济这个火车头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世界经济带来增长,也给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重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我们既要充分利用美国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机遇,又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应付它带来的各种问题。至少从这两年的情况看,对于这二者,我们应当同样地予以重视。21世纪的世界经济不但需要增长与发展,还需要健康与稳定;不但需要带动增长的火车头,也需要能够促进稳定发展的因素。21世纪的世界经济应当是繁荣和相对稳定的世界经济。这些,都不是美国一个国家能够做到的。

二、欧盟和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200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1432亿美元,占世界GDP的32.7%。目前,世界并无一个经济体能取美国在世界经济中

的作用、地位而代之。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抵消由于美国的不稳定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这决定了今后一个相当时期,不稳定发展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不能把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发展完全归因于美国,但在21世纪世界经济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中,美国是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目前世界上也有一些经济体,他们的发展,相对来讲比较平稳。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和平衡了由于美国的不稳定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在这些经济体中,欧盟和中国的情况最值得注意。目前美、欧的经济规模实际上是大体相当的。起码相差并不大。2001年,美国GDP为101432亿美元,欧盟为78828亿美元。同1996年比较,2001年欧盟的GDP反而少了8672亿美元,但在此期间,欧盟经济是以 1.3%~3.4%的速度增长的,究其原因主要在汇率的变化。如果按1995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001年的美国GDP不应当是101432亿美元,而是90835亿美元;欧盟GDP不是78828亿美元,而是99417亿美元,反而比美国多8579亿美元。欧盟经济增长速度不如美国,但发展比较平衡。最近十来年大致保持2%左右的增速,通胀率一般低于2%,财政赤字占预算的比重控制在3%以内,内债占GDP比重低于“马约”规定的60%,投资收益率一般在3%~4%。2012年头9个月,欧元区的贸易顺差达233亿欧元,和上年同期的62亿欧元比较,有较大幅度增加。失业率虽然较高,但近年内也已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11%降到7%~8%。欧盟经济的总体情况是健康的。今后十年,欧盟经济将继续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速度。21世纪,欧洲是促使世界经济平衡增长的重要因素。认为目前欧洲经济处于“停滞、徘徊”状态,并无充分根据。其次是中国。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种贡献,其程度超过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占有的份额。这种情况引人思考一个问题: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影响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一般说来,这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的份额越大,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越密切,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越大。但“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的份额”和“它与世界其他国家联系的程度”只是决定这个国家国际影响的两个基本因素,但并非全部因素。一个国家如果能在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以一定的经济力量为依托,采取正确的政策,常常能够发挥比其经济所占份额更大的作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对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所起的作用,其重要性超过当时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就是一个例子。

(一)经济信息化趋势

1、主要表现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信息产业迅速发展

这些年来,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3﹪左右,而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2到3倍.

经济信息化的后果

信息化促进了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调整

信息化水平决定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日益表现为“技术差距”“信息差距”

55个信息技术领先国家投入信息技术产业的资金占全球信息技术投资的99﹪,20多个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占全球信息技术市场份额的90﹪以上,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继续处在”信息贫困”之中,特别是世界49个最不发达国家,几乎与信息经济无缘.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提出

由The odre·Levit在1985年的《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次提出,

1990年第一次完整提出“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S·Ostry)提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曾有人如此概括全球化的状态:一个英国王妃乘坐由一名喝多了苏格兰威士忌的比利时司机驾驶的德国汽车,被一群骑着日本摩托车的意大利狗仔队跟踪,在法国隧道里出了车祸,抢救她的是美国医生,而用药来自巴西。

2、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金融自由化(4).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生产全球化

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是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有三千多架飞机的尾巴是在中国生产的。波音公司将要推出的下一种型号的客机,将在华盛顿和日本设计,在西雅图组装,尾部整流器将来自加拿大,机尾部分产于意大利,发动机则由英国制造。因此波音飞机不是美国飞机,而是全世界的飞机.

贸易全球化

抢占伊拉克市场

资本全球化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年交易值达500万亿美元,每年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实现的融资安排在一千万亿以上,各地区金融中心和金融市场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它们可24小时为世界服务。资金以光的速度在全球流动。在当今世界,资金已经没有国界。哪里增殖最快就奔向哪里。(三)经济多极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单极——两极——多极

1945—1960年美国作为世界唯一中心的单极格局

1960—1991年由美苏两国相互抗衡而形成的两极格局

1991—向多极化过渡的趋势

1.美国力图维持单极格局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然居核心地位。

全球贸易大部分以美元结算。

争夺人才战略

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25%的外国留学生在学成后定居美国,被纳入美国国家人才库;在美国科学院的院士中,外来人士占22%;在美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35%出生在国外。1995年,美国科学工程项目工作人员1200万,72%的人出生在发展中国家。

全球化中的人才竞争

三大工程靠移民研究

“曼哈顿工程”:欧洲科学家爱因斯坦、费米和贝蒂

“计算机之父”:匈牙利著名科学家诺伊曼

“阿波罗”登月:德国科学家布劳恩研究

美国获得的国际专利的数量维持在全球PCT申请量的1/3以上。

加大科技投入

美国在27个关键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在信息和通信领域大大领先,在生物、医药、农业、食品和环保领域占有优势,在工业制造和能源领域与其它国家持平。与日本相比,美国在10个领域大大领先,11个领先占据优势,6个领域大致相当。

2.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力量(国家)或力量中心(国家集团)的多元化

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东亚经济合作加强

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

(1)欧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字,2007年,欧盟27个成员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9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额的22.3%,人均GDP为32862美元。

欧元的影响:

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持续走高,提升了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与欧元建立了货币联系。

据欧盟委员会的统计,欧元纸币在世界的流通量已从2210亿欧元升至6000多亿欧元,按现行的汇率计算,全球流通的欧元相当于8000多亿美元。

在世界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中,欧元已由最初的17.9%上升到26.1%。

2)东亚经济合作出现新亮点

一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超高增长速度。

二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经济出现良好增长势头。

三是亚洲四小龙、东盟各国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小结: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意义。建立一个有序的东亚区域经济组织,从而加速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才能真正形成“世界第三极”。

(3)近几年,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2007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依然保持了6.9%的强劲势头,2008年保持在6.5%左右

西方一些著名的投资机构提出了“金砖四国”、“金钻十一国”、“展望五国”等投资概念,并且预言,在未来50年内“金砖四国”会全面超越西方六大强国。发展中国家中的崛起无疑将加快世界经济多极化进程。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双重影响

在《全球化及其不满》一书中,斯蒂格利茨尖锐地指出,当下的全球化,就是由被市场原教旨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同时又代表着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利益的国际组织所操控的全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实际上成为美国财政部的工具.

罗伯特·萨缪尔森认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技术和提高富国与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犯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过程。

1、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发展中国家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

获得了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

提高了消费者福利,改善了人民生活。

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据统计,发展中国家80%的技术创新和95%的世界技术转让都来自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企业。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1)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附性

(2)开放市场,可能导致外国商品和服务大量涌入,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

(3)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使得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

“新国际分工”论题,认为由于世界范围的资本追逐廉价劳动力,促成一个以全球产品市场为导向的世界范围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无限量供应导致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即经济剩余从外围经济体向输出资本的发达国家转移。而不发达的外围经济体则陷入“低技能/技术,低工资”的发展陷阱。

3、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应该:增强技术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积极主动应对全球化的风险,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引进来”要符合我们的利益,“走出去”要拓展我国的海外利益

例: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外工厂13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达到30%左右;在海外市场,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10家大连锁店的9家。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目标。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对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全球经济治理结构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发展孕育着许多新变化。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十二五”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一、“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主要发展趋势

(一)世界经济将在调整中逐步恢复增长,在全球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政策作用下,国际金融市场逐渐趋于稳定,世界经济也出现企稳迹象,但实现完全复苏尚需时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1.4%,2010年有望增长2.5%。“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仍将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存在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首先,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受损严重,流动性紧缺和偿付能力不足问题依然严重,去杠杆化过程远未结束。在银行金融机构完成坏账处理走出困境之前,其融资功能和市场信心都难以恢复正常,金融市场仍将动荡不定,实体经济复苏还会受到制约。

其次,金融危机实质上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强制性调整,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得不减少消费和增加储蓄,进口需求萎缩;亚洲等发展中国家也要更多地转向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全球经济再平衡调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世界经济难以重现危机前几年的快速增长。

最后,为应对金融经济危机,各国大量增加财政支出和货币供应量,造成财政赤字飙升和政府债务激增,为未来通货膨胀埋下隐患。流动性大增和美元贬22

一张哲人

值,有可能形成新的资产价格泡沫,影响经济金融的稳定运行。此外,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也会干扰世界经济复苏。

我们判断,“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在调整中逐步恢复增长,总体上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首先,从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看,各国在稳定金融形势、刺激经济复苏、改善基础设施、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大规模综合性措施,实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规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同时加强国际政策协调合作。这对恢复当前市场信心、扭转经济下滑、促进经济复苏将发挥积极

作用。

其次,从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长期基本动力看,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仍将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虽然导致各种保护主义抬头,但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科技进步浪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从以往世界经济的增长趋势和波动规律看,金融经济危机不会改变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增长从1991年的1.5%提高到2007年的5.2%,年均增速达到3.5%。其间,虽然受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1“新经济”重程度和波及范围远远超出以往,—2年后又恢复到年均增速之上。泡沫破灭影响而出现下滑,此次金融危机的严但世界经济复苏可能更加曲折缓慢。但根据以往规律,世界经济仍将逐步回升到长期年均增长的水平。

(二)经济全球化将在曲折中继续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和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为稳定本国金融体系和防止金融风险跨境传播,一些国家在对本国银行金融机构进行

救援的同时,限制其对国外贷款,对跨境资本流动采取限制措施,造成资金从新兴市场向发达国家大规模回流,对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构成障碍。

第二,经济衰退增大了各国就业压力,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强化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断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和就业,对能源资源领域和重要产业的跨国并购设置更多的障碍。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倾向增强,给经济全球化带来新阻力。

第三,一些国家强化贸易、投资和金融保护措施,对全球多边经济合作造成不利影响,有可能导致全球多边贸易谈判更加艰难。各国转而更多地寻求双边和区域合作,而双边和区域合作的排他性势必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

但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的大趋势,“十二五”时期经济全球化仍将在曲折中发展。

第一,一些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但遭到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遵守多边经贸规则和寻求国际经济合作仍是国际社会的主流,保护主义倾向不可能无限制地加强,更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大趋势。

第二,经济全球化已经在生产、市场、贸易、投资、金融和科技等领域全面展开,世界各国经济在各个层面上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并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虽然经济全球化不断受到各种

保护主义的干扰,但资本的逐利性、技术进步和市场开放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动力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仍将在曲折中继续发展。

第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从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地受益,随着金融危机的平复和经济的逐步复苏,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建设,以及扩大市场开放和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仍将是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不可逆转。

(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有望引领全球产业转型升级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催生新的技术和新的产业。为应对经济衰退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抢占未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新能源开发和产业化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而节能环保和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会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发全球产业结构新的调整重组,推动形成新一轮经济增长。

发达国家仍将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会计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继续向有成本和市场优势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一般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以及非核心研发环节和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继续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和服务业外包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将不断调整升级,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仍将保持领先优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制造业等领域虽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在国际分工中仍将处于不利地位。我们判断,“十二五”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继续深入发展,贸易投资壁垒会进一步降低,有利于产品、服务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便利化措施还将增多,国际产业转移将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上进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根据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市场需求等发展条件,通过拆分产品价值链进行产业转移或接受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将呈现出多层次、多梯度和多向性,垂直转移与水平转移相互交织,从而形成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分工和产业发展格局,各国经济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更加紧密。

(四)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将再趋活跃

国际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与世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虽然导致全球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暂时处于下降和低迷状态,但随着世界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影

响重新走向复苏,预计“十二五”时期国际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还将再趋活跃。

首先,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将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进行,基于产品链和产业链细化拆分的产品内分工和产业内分工将进一步深化,推动产品内和产业内贸易扩大,并带动相关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进一步增长,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机会。

其次,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区蓬勃发展,区内贸易和投资有力地推动国际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发展。从发展趋势看,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仍将继续深化,区域内产品、资金、技术、人员等要素流动会更加便捷,区内贸易和投资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世界各国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将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引发新的全球产业调整转移,创造出对绿色产品、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大量新需求,从而带来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成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新的推动力。

但是,“十二五”时期也存在一些制约国际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再平衡调整,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减少消费和增加储蓄,有可能减弱全球需求。二是发达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来自新兴发展中大国的投资和收购兼并活动,有可能设置更多的障碍和采取更多的限制。

我们判断,“十二五”时期,国际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将再趋活跃,重新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预计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速将恢复到5%—7%的正常水平,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24

继续维持在25%—30%之间,全球贸易失衡状况有望缓解;跨国直接投资将逐步回升,年均规模有望重新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跨国直接投资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和绿色产业将成为跨国投资的重点领域。(五)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大

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退化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加之世界各国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发展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制约。“十二五”时期,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大,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的挑战。

首先,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大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本。虽然发达国家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开发以及发展低碳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要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目标,实现向绿色经济转型,仍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发展中国家虽然尚未承担减排义务,但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而且还受到发达国家设置绿色壁垒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限制,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增多,实现工业化要付出比发达国家更大的成本。

其次,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能源资源供求紧张局面暂时有所缓解,价格也从危机前的历史高位大幅回落。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和重新恢复增长,全球能源资源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大,而能源资源的供给增长有限,价格仍有可能再度大幅上涨,加之世界各国对能源资源的争夺不断加剧,未来能源资源供求紧张和价格高位波动都会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最后,随着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约束的不断加大,世界各国必须对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工业文明的负面效果进行深刻反思,转变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并提高其使用效率,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遵循自然规律,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六)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将进一步削弱“十二五”时期,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将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国际货币体系也将面临新的调整和变革。首先,金融危机重创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世界各国对美国恢复金融体系稳定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

信心受到极大打击,对美国依然庞大的贸易赤字和大幅攀升的财政赤字有可能导致美元汇率进一步贬值深感忧虑,纷纷采取措施降低对美元的依赖,以规避美元贬值带来的风险。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金融市场交易和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有可能因此降低,这将削弱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

其次,国际社会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改革以美元为核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也赞同以特别提款权为基础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张。虽然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仍处在学术探讨和探索阶段,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我国“十二五”时期还难以出现根本性改变,但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将不可避免地朝着弱化美元地位的方向发展。

最后,随着新兴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深入发展,美元的独霸地位不仅继续受到欧元不断成长壮大的制约,而且将受到来自人民币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挑战。虽然这种发展进程在我国“十二五”时期尚不至于从根本上动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但不断增强的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趋势将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朝更加均衡和公平的方向发展。

总的看,在我国“十二五”时期,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形成由美、欧、中三大经济体货币共同主导的格局。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为降低主要国际货币之间汇率波动对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世界各国将继续探索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和全球统一货币,彻底打破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主导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运行的不合理格局。

(七)主要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难以仅靠自身力量恢复金融稳定和实现经济复苏,不得不更加借重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更为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主要新兴经济体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十二五”时期,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对比将继续此消彼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增大,主要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将显著增强。

首先,发达国家将继续受到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即使经济复苏也只能维持低速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还会提高。据我们测算,到2015年,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分别为18.9%、13.5%和5.3%,比2008年分别下降1.44、1.39和0.84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达到2008其次,年上升52.2%,比随着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的增加,4.7个百分点。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全球治理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将争取到更多的投票权和话语权,二十国集团有可能取代七国集团成为协商解决重大国际经济金融事务的主要机制,主要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政策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虽然主要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方面领先的优势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阶段不同而造成的南北差距将长期存在,在资源、环境和发展等方面仍有尖锐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发展中国家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维护自身利益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仍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国内市场潜力有待开发,无论是保持经济较快发展还是增加就业,仍需要充分利用外部市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仍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来促进现代化建设;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需要大量进口,进口量还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进一步增大。经济全球化是我国发挥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外市场、资源、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十二五”时期,经济全球化还将在曲折中继续深入发展,仍将为我国加快发展提供诸多机遇。一是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市场规模扩大和进一步开放稳定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二是有利于我国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开发,拓宽能源资源供应渠道,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能源资源供应保障。

2、绿色产业在全球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但农业基础地位不稳、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问题依然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大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对完成我国工业化进程和不断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当前,世界各国都在争相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积极培育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为时期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首先,发展新兴绿色产业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其次,新兴绿色产业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为我国赶上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发展步伐,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改变我国在全球分工格局中处于低端的不利地位,提供了重要契机。最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为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需求提供了重要机遇,发展这些新兴绿色产业也有利于利用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3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改革开放、美元国际地位削弱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机遇

30年来,我国主要依托加工制造业参与经济全球化,对金融全球化参与程度不高,在国际金融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美元汇率波动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和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和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尽早成长为重要的国际货币,有利于降低我国对美元的依赖,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26 国向经济金融强国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削弱,这为我国在“十二五”时期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带来难得的机遇。首先,美元国际地位削弱将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大的空间。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外汇储备规模庞大,具备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和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物质基础,人民币完全有可能最终成长为与美元、欧元等并驾齐驱的国际货币。其次,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调整,中国等新兴大国在推动建立更加均衡和公平公正的国际货币体系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高,这将有助于我国加快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最后,为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许多国家和地区更加重视加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为人民币首先实现区域化带来新机遇。我国也适时同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

点和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为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进行了有益尝试。影响力

4、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对外贸易规模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位居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然而,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仍然不高,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投票权还不能反映我国的经济地位,导致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处于被动,不利于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力量此消彼长,主要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这为我国在“十二五”时期提升国际影响力带来诸多机遇。首先,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升必然要求对国际金融组织进行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这有利于扩大我国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其次,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正逐步取代仅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金融事务中最为重要的对话磋商协调机制,八国集团与新兴大国的“8+5”对话机制也在不断加强,“金砖四国”的对话协商有可能机制化,这为我国广泛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事务提供了更多的国际舞台。最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这有利于我国和发展中国家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实现长远发展目标。(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紧迫性

1、世界经济在调整中复苏加大了我国扩大内需的速增长,2003我国经济也连续保持—2007年,世界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4.6%的速度快

外需持续扩大拉动我国外贸出口更是以高达25%以上的速度增长,2627亿美元;与此同时,外贸顺差从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至255亿美元急剧扩大到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35.5%,固定资本形成率则高达40%。这种情况表明,动,由于投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由出口引致,因此经济增长实质上主要靠外需拉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外需急剧缩减,我国外贸出口连续大幅下滑,并通过外贸关联行业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冲击,导致工业生产大幅回落、经济增长急剧减速和就业形势恶化,充分暴露出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需存在巨大风险。

“十二五”时期,我国增加外贸出口将面临更多外部因素制约,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紧迫性加大。一是世界经济在调整中复苏,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外需难以重现危机前的快速扩张,从而制约我国出口增长;二是一些国家为刺激本国经济复苏和增加就业,有可能加强对国内市场的保护,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限制措施势必增多;三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很可能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为借口,设置诸如碳关税之类的绿色壁垒,严重影响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更高要求

2、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占经济比重超过50%,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工业中占有相当比重,很多工业生产制造环节还在使用落后设备和技术,高污染的小钢铁、小焦炭、小水泥、小电石、小火电和小煤矿等屡禁不止,造成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位居世界前列。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节能减排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随着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到来,“十二五”时期我国

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不仅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硬约束增大,而且发达国家也会从各方面施压,要求我国承担减排责任,这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不应承担强制性定量减排责任。但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既要维护自身的发展权益,也要变压力为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供应安全

3、国际能源资源争夺加剧继续影响我国能源资源人均资源不足、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等主要矿产资源大量依赖进口,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益加剧,不仅增大了我国经济发展成本,而且影响到我国能源资源供应安全。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阶段,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确保能源资源供应安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能源资源供求紧张暂时有所缓解,但供求关系长期偏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十二五”时期,我国能源资源供应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受政治、经济、安全等因素影响,国际上围绕能源资源的争夺还会进一步加剧,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能源资源供应安全;二是出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国家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海外能源资源合作开发设置种种障碍,有可能影响我国建立稳定的海外能源资源供应基地;三是国际能源资源价格仍有可能继续大幅上涨,能否以合理价格稳定地获取能源资源,始终是确保我国能源资源供应安全和降低工业化成本所必须面对的挑战。济发展

4、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措施可能干扰。我国对外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贸易顺差大幅增加,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很高份额,加之主要发达国家仍不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与日俱增。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迅速增加,但也面临投资保护主义措施的干扰,特别是在海外资源合作开发、金融企业设立海外分支机构以及敏感行业和领域的海外收购等方面,遇到的障碍和限制更多。

“十二五”时期,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措施还会继续干扰我国对外经济发展。一是除了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外,诸如碳关税之类的新型保护主义措施还会层出不穷,加之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还会增多,并由此引发更加频繁的贸易摩擦;二是我国正在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会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但也不可避免地与东道国发生利益纠葛,一些国家出于种种考虑,有可能采取各种形式的投资保护主义措施,防范和限制我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三是我国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正处在快速成长期,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将更多地进入到国际金融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但由于金融行业的敏感性,一些金融业务会受到金融保护主义措施的限制而无法开展。

三、“十二五”时期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对外开放,继续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表明,对外开放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也就是我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涉外经济体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同国际接轨,对外经济、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互动日趋紧密。

“十二五”时期,面对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借鉴国外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和领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继续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能力,实现28

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同时也要趋利避害,更加重视防范和有效化解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负面影响,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二)树立全球视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日趋增强,我们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善于从国际经济发展变化中把握改革

发展稳定大局,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国内发展既要考虑国内市场、资源、环境等发展条件,也要考虑国际市场容量和国际资源供给条件。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利用国外市场、资源和技术来促进国内发展,不断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因此,只有树立全球视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才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真正做到趋利避害,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利用外资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石油、铁矿石等能源资源进口逐年增加。虽然扩大出口、继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增加能源资源进口,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技术进步,以及缓解国内资源供应不足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造成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国内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贸易顺差过大和对外贸易摩擦增多。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出发,今后我国经济发展要更多地立足于国内需求,适当降低对外部需求的依赖,把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要立足于自主创新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避免能源资源进口增长过快可能引发的对我国发展的敌意。

(三)坚持互利共赢,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十二五”时期,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对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加快形成双向开放格局。在优化结构、注重质量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更多地鼓励外资投向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节能环保产业和服务业,优化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鼓励和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改善利用外资的地区结构。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引导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经营,更好地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逐步形成双向开放格局。

二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与发达国家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经贸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尽量错开产业竞争层次,进一步扩大进口,逐步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与世界各国共同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企业“走出去”要坚持互利共赢原则,无论是到海外投资办厂、承包海外工程项目和劳务输出,还是参与海外能源资源合作开发,都要立足于扩大与东道国的共同利益,寻求长期共同发展。

三是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要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建立健全国际经济风险预警、防范和应对机制,重点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和能源资源供给安全,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建立以产业安全为基础的外商投资准入审查和监测系统,规范外资在敏感行业的并购行为,切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四)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十二五”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将给我国带来诸多挑战。要在继续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不断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积极应对挑战。

一是加强自主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鼓励技术和管理创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等,使我国经济发展尽快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更多地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顺应全球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风电设备生产制造、新能源与电动汽车研发制造、各类实用节能环保及相关技术设备开发,以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制造业优势与服务业发展相结合,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和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全面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五)坚持和平发展,努力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数国家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一方面,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规模巨大的市场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机遇。而另一方面,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持续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引起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从而又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世界市场供求格局变化和一些国家的既得利益,使得一些国家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能源资源进口的大量增加和出口市场份额的扩大等存有疑虑甚至敌意。因此,坚持和平发展,努力营造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十二五”时期,我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自身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在经济上与世界各国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按照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扩大我国的市场开放和保护合作者的合法权益,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通过协商合作解决经贸摩擦,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我国和世界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

形式与政策试题及答案

2018年形式与政策试题及答案《形式政策》试题及答案 1、为什么说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则是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场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毛泽东同志说:抗日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特别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与侵略者殊死搏斗,激发起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彰显出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这场战争,使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空前觉醒、空前团结,为民族前途和命运而抗争的意识空前增强。这种巨大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民族团结,从根本上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决定了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从1980年战争开始,中国屡遭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蹂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受到侵蚀,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个时候的中国,毫无国际地位可言,没有与诸强平等对话的资格。这种状况到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着抗战的展开和胜利而得以提高。中国政府充分利用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一历史契机和有利的国际环境,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初步废除了各国由对华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许多特权,使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崩溃。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成为联合国的主要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使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大国地位得以初步确立,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显著提高。 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加快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步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复兴而奋斗,最重要的政治前提,就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自觉地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反对专制统治

形势与政策考试试题

形势与政策考试试题 一、思考题 二、1、结合“中国梦”,谈谈怎样实现个人梦想? 中国梦不是一人的梦,新世纪更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这一代注定不平凡。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时刻明白个人的发展与成就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只有个人发展好了,国家才能更近一层楼!学好个人技能,增强个人实力;提升个人思想文化,打造新时代的自己。个人内外兼修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祖国的发展。要实现个人梦想具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明确个人目标,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有明确的梦想目标,有一个未来的蓝图,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自己以后能做什么!想想自己以后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自己以后在社会中是什么样的角色!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自己有什么价值!拥有梦想的人才会有光辉的未来!作为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大学生应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立足于当下,放眼长远,开拓奋进,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相信能将志向和目标变成现实。其次,要不忘初心,永不言弃。拥有梦想的人很多,但是能够把梦想化为现实的人却寥寥无几,原因就是能够不忘初心,永不言弃的人太少!作为高校青年大学生我们要牢记党的的教诲,不忘初心,永不言弃,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与时俱进、开拓创

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收获成功、托起自己的梦、托起中国梦。有梦想有目标,不忘初心,永不言弃的人,终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2.如何应对“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对此,我认为:我们要迎难而上,既要考虑长远利益也要兼顾眼前利益。相信亚投行的建设和金砖银行的建设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开了好头,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去应对各种挑战。首先,要减少和消除其他国家的疑虑。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意图是要促进欧亚大陆一体化发展,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并不是走传统的霸权崛起的路子。要让其他国家意识到一带一路对他们来说是难得发展机遇期。所以中国可以做出示范性工程,让有疑虑的国家看到实处。其次,加强与途径国家、地区的合作,建立安全防范体系。为了更好地规避沿线地区的恐怖活动破坏,极端势力影响,加强沿线地区的安全合作尤为必要。我们要在深入了解沿线的政治情况后倡导建立反恐、反极端的合作机制,保障派遣人员的人身安全,对基础设施的大项目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安全预警机制等。同时为了投资收益的保障,还要完善市场风险评估标准体系,确保收益稳定。既然“一带一路”是个长期的计划工程,那么就要有长期的打算,中国投入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必须要考虑到长期的战略发展,也要考虑到企业参与的经济回报,做到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结合。最后以创造性合作方式推进南海争端解决。坚持“九段线”的同时,淡化争端,把重心转移到双边的共同利益上来。我们完全可以坚持“主权归我,共同开发”的理念达到互利共赢。海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本身存在着很大风险,我们倡导共同开

形势与政策考试题型(含答案)

形势与政策考试题型总分100 单选(26题*2=52分) 1. “十三五”期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要强化:( 2.0分) A.质量引领作用 B.创新引领作用 C.效益引领作用 2. 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和毕业后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1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注册20万元以内的小微企业实际出资额最低是多少?(2.0分) A.零首付 B.5000元 C.3000元 D.1万 3. 当前,使我国经济建设领域中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的动能是:(2.0分) A.巨额投资与量化宽松 B.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 C.需求旺盛与外贸增长 4. 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2020年(2.0分)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达到小康社会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全面形成小康社会 5.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2.0分) A.第一动力 B.核心动力 C.重要动力 D.基础动力 6. 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金额最高限额是?(2.0分) A.6000元 B.5000元 C.3000元 D.8000元 7. 2015年,在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及其成果的支撑下,我国社会生产中的:(2.0分) A.新阶段、新形势、新特点加快孕育并迅速发展 B.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加快孕育并迅速发展 C.新时期、新世纪、新成就加快孕育并迅速发展

8. 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出现的波动说明:(2.0分) A.中国经济出现了崩溃 B.中国经济开始走向衰退 C.中国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 9. 2015年,我国社会生产中能源消费呈现出来的态势是:(2.0分) A.传统能源消费上升,清洁能源消费下降 B.传统能源消费下降,清洁能源消费上升 C.传统能源消费与清洁能源消费同步上升 10. 大学生村官每人每月工作生活补贴(非迪庆藏区)是多少?(2.0分) A.2000元 B.1000元 C.3000元 D.4000元 11. 去年,我国经济从过去长期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6.9%的增长,是:(2.0分) A.我国经济缺乏刺激的结果 B.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结果 C.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结果 12. “十二五”时期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是:(2.0分) A.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C.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D.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 13.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指:(2.0分) A.需求侧结构性改革 B.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消费侧结构性改革 14. 2016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2.0分) A.开局之年 B.收官之年 C.完成之年 15. 下列哪一个方面是决定我们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2.0分) A.当代世界经济中的政府投资不足

形势与政策试题

形势与政策试题 一、简答题。 1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什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简要分析我国南海问题维权策略? 坚持“主权属我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和“多种模式推进区域合作”的原则。 首先要明确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原则。在主权问题上绝不退让,既要珍惜南海的和平, 又要坚定自己的立场,积极回击侵犯我国主权,侵害我国海洋权益的行为。我们要完善关于维 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法律和法规,正式宣示南海主权在我,有限自卫捍卫主权。坚持政治磋商和军事斗争齐头并进,利用外交手段促进南海问题的解决。同时以军事斗争为外交提供支持,既不软弱,又不欺人。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以及在人民的支持下 南海问题一定能够圆满解决。 32013年我国的主要经济任务是什么。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 二、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五、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六、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二、问答题 4简述构建中美之间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点。 其一,寻求新时期利益汇合点,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其二,丰富两国交流渠道,释放人文交流和地方交流的能量,发挥两军交流的独特功效,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源头活水。 其三,在深化双边外交和发展多边外交基础上,推进“中美+ X ”三边外交,破解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难题。

形势与政策试题及答案

海洋学院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形势政策考试试题 答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50分) 1、A、简述三个经济学概念:GDP,CPI,PPI. (15)2010级 B、简述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15分)2009级 2、试述一下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以及外交特点(15分) 、论述中美关系的稳定因素以及中美之间的问题、分歧。(20分) 3 二、论述题(50分) 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相关内容,谈一下自己的专业前景及个人学涯规划。(字数不少于800字,条理清楚,论述充分)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PPI: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简称PPI)是一个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它是统计部门收集和整理的若干个物价指数中的一个。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高时,表明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低时,则表明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后习题答案

目录 第一讲 (1) 一、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1) 二、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的认识? (1) 三、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 四、新世纪大学生应如何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2) 第二讲 (2) 一、举例说明当前按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2) 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有? (2) 三、如何深化改革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 第三讲 (3) 六、为什么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4) 第四讲 (5) 一、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5) 二、当前两岸关系出现哪些积极变化? (5) 三、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工作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5) 第五讲 (6) 一、当前国际形势总的特点有哪些? (6) 二、如何从金融危机看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6) 三、当前国际竞争态势如何? (6) 四、当前国际非传统安全形势如何? (7) 五、谈谈中国外交的机遇和挑战。 (7) 第六讲 (7) 一、当前加快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什么意义? (7) 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8) 三、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时强调要走中国 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该怎样理解走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 (8) 四、大学生如何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9)

第七讲 (9) 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9) 二、当代大学生应怎样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贡献? (9) 第八讲 (9) 一、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9) 二、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10) 三、福建农林大学的“五种品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福建农林大学的“八型校 园”建设体现了那些建校理念?他们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什么作用?.10 四、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10) 第九讲 (11) 一、阐述在大学生中加强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哪些? (11) 三、谈谈大学生如何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11) 第十讲 (11) 一、如何理解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1) 二、大学生消防意识淡薄表现在那些方面? (12) 三、火灾紧急疏散逃生自救十要素具体内容是什么? (12) 四、大学生就业中的试用期陷进主要有哪些? (12) 五、你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哪些建议? (12)

【免费下载】 形势与政策考试试题答案

形势与政策考试试题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对象:2011级全体学生 一、简答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2012年我国经济工作总基调定为“稳中求进”,何谓“稳中求进”? 答:稳中求进既是工作总基调,也是工作总要求。历史地看,稳才能更科学地发展、更持久地前进。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呈现的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越是形势复杂多变,就越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还是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向前,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稳”既为当前攻坚克难提供基础,更为长远乘势而上创造条件。在多种的思潮中,思想无定力,难以凝聚发展力量;在错杂的环境下,心若有旁骛,极易错失发展良机。只有不为困难风险所惧,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传闻谣言所惑,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把智慧力量凝聚到两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才能扎扎实实地稳中求进,取得各项工作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2、马英九为何能在2012年台湾地方选举中获胜? 答:1、民进党的主要支持者是中南部闽南籍市民/农民,其中很多是高龄,低文化,对日本殖民主义有好感的老人。 2、国民党的主要支持者多是中北部市民,中产阶级,知识分子,资本家,军公教人员和解放前大陆去的移民后代。 3、本次选举的最大亮点在于大批企业家和艺人(包括许多原来一向支持台独的人士)主动公开支持国民党候选人,这在历次选举中绝无仅有。 4、民进党的老年支持者不断死去的同时,每次选举还有百万首投族(年满十八,有权投票的年青人)产生。显然他们的政治倾向将深刻影响未来台湾的政治走向。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考试题及答案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卷 答题要求: 第1-3道题, 4-6道, 7- 9道分别选一道,其余中选一道,共回答四道题。回答时对引用部分要加上引号, 对概括的内容要注明出处。用 A4纸打印。b5E2RGbCAP 每道回答 300-600字。 1. 你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有何异同。中国要赶超发达国家做哪些重要工作。 <试举一国家为例对比) 2.结合你的学习情况谈谈你对南昌大学软件学院教育教案改革的想法。 3.假如你是任课教师 <或辅导员),你认为工作重点在哪?你会抓哪些特点工作? 4.请介绍某一国家先进的经济发展方式,并与中国对比。 5.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遇到哪些困难?你认为如何解决? 6. 你所在的乡镇等辖区经济发展方式是什么?假如你是镇长,你认为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如何顺利进行或进一步巩固发展?p1EanqFDPw 7.请预测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将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8.你认为当前美元持续贬值对中美关系的产生什么影响? 9.你认为两年来欧美国家对中国持何关系和态度。 10.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11.你怎么看私人部门的信用危机,正在逐渐转变成了政府的信用危机? 12. 为什么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新生代农民工仍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13.如何认识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发展困境? 14.为什么南海问题更为复杂?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15. 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为什么要确立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16. 你怎样看待租房与买房?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持有怎样的住房消费观? 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考试形式: 适用班级:姓名: 学号: 班级: 学院:专业:软件工程 考试日期: ___ 题号 总分 累分人 题分 20 20 20 20 20 100 签名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 :第 1-3道题, 4-6道, 7- 9道分别选一道,其余中选一道,共回答四道题。 回答时对引用部分要加上引号,对概括的内容要注明出处。 用 A4 纸打印。每道回答 300-800字。 1. 你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有何异同。中国要赶超发达国家做哪些重要工作。<试举一国家为例对比) 答: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的侧重点不一样, 错误 ! 例如美国则以教育促创新,以创新促增长,以增长促就业以就业促和谐,以和谐提升竞争力,而我国则主要依 靠物质资源消耗,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改变,培养出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新 要求的大批人才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研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开拓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领域。 错误 ! 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在面对大学生就业上都要改革,但我国就业难的问题急需深入改革,例美国在让学生 得到均衡培养,具有灵活的教案体制和让学生有不同选择方面和让有特殊才能优异的人有更好的渠道等方面比 中国作的深入全面。 错误 ! 我国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不强缺乏领军人才,高校扩招过快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案质量的下降,同时我国高校存 在中科研轻教案的问题,而美国却一改既往基础课均由研究生承担的做法,鼓励只名教师下课堂,为低年级学 生介绍学校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使更多学生了解个科学的基本内容与研究方法。 错误 ! 我国部分高校应用学科结构体系仍与行业产生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企业高等教育动力不足各级各类教育之间 沟通衔接比较欠缺而美国组鼓励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使理论与时间较 早的结合起来。 我国要超越则必须提高教育质量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 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5.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遇到哪些困难?你认为如何解决? 答 :1: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变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强第三产业比重而目前第三产业 却占整个 GDP 的40%,是就业矛盾突出因此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是第一产业解决吃穿问题,有了特别的效率然后让大量弄出劳动力移出来,让第二产业很多服务性工作化,以知识为内涵的服务业从而来发展第三产业。 2:由于要加快调整国名收入分配结构 ,因此贫富差距大和国家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着产业结构提升,内涵着创新,内涵着分配结构更加合理内涵这几不放弃外需又 特别重视内需,所有这一切都有赖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 3:改革科研体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个方面我们跟在别人后面发展有后发优势但很被动,使产品 附加值不高处于产业链低端,因此我们不要走 “官本外 ”道路,改革科研创新体制切实提高一线科研人员的地位,让他们安安心心的搞科研。 4:不转变政府职能也就很难转变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所以政府应该做好公共服务创造一个好环境,让企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8.你认为当前美元持续贬值对中美关系的产生什么影响? 答 : 当前美元贬值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美国自己,因为对它缩小赤字,对它的出口行业等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美国

形势与政策试题答案

中东盟自由贸易区谷超豪、孙家栋100 玉树县上海世博 嫦娥二号五世界海洋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 《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金融稳定委员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二16 逾33万亿元泰山南京市王曼丽十 二.简答题 1.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a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b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c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e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f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2。当前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是什么? 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含义(略),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在宗教活动场所或教徒家中进行,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的活动。任何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无神论宣传。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也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以外进行宗教活动。 ②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这是为了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更好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这并不是要求教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教徒在政治上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政策和国家利益相一致。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2)依据:符合宗教自身规律;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当前,我国发展中美关系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目前仍在持续。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为2.7%,主要来自居民消费较快增长和库存增加的带动。美国本轮经济复苏的势头快于前两轮,一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经济衰退更为严重,基数较低;二是由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刺激政策力度远超以往。从总需求(消费+设备、住宅投资+出口)角度来看,消费和出口增加是推动美国强劲复苏的两大因素,说明目前的增长是实施国内减税政策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刺激政策效果的体现,符合美国实施所谓“出口倍增计划”的需要。同时也意味着美国今后的经济复苏和增长将更多受到外部市场需求的左右。欧洲经济因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南欧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而受到影响。日本经济保持了4个季度的曾张,第一季度主要是受消费和海外净需求增长的拉动。还有,世界主要经济体还面临着其他一些风险和经济下的压力。目前我国出口的回复性增长将有前高后低的态势。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影响,全球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一般来说,由于国际贸易订单和实际交易之间存在时间差,出口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可能会在下半年有所显现。2009年,中国玉南欧三国的双方贸易相当的突出占全部贸易的比例很高。面对这种世界形势,中国应该妥善处理好进出口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第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将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信心作为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应明确表明维持现有储备资产结构和支持欧元稳定的态度,以稳定市场预期,防止出现欧元大幅度贬值带来资产?s水问题的长期化,实现储备资产增值保值。第三,积极应对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抓住我国外贸发展的新机遇,做好相应的政策。 三.论述题 1.如何看待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针对这种形势你认为中国当务之急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2010年上半年的全球经济形势表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全球实体经济的复苏之路仍然十分曲折和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将继续面临许多困难和挑

形势与政策试题及参考答案

2、简述当前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两岸关系的展望及对策。 答:2008年以来,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深刻变化,国民党在“立委”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相继取得压倒性胜利,“台独”政权被终结,“法理台独”的现实威胁大大降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在必行。 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几个因素: (1)台湾政局的发展岛内政局历来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最直接因素; (2)两岸经济融合能否刺激台湾经济快速走出困局; (3)台湾“主体意识”的发展趋势; (4)美国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态度; 两岸关系发展的对策 军事科学院台海研究中心主任白光炜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两岸关系将从热络的大发展进入到一个相对摩擦多一些、雷区多一些的状态,这是向正常交往的自然过渡。这一历史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其发展必然是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郑剑说:“两岸关系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影响两岸关系顺利前进的各类问题和障碍也有所暴露,各种思想观念出现新的交锋,统一与反统一矛盾上升,‘台独’与反‘台独’斗争犹存,岛内各类政治势力内部围绕两岸关系发展方向、路线、策略的争论、角力也如火如荼。” 两岸关系发展的对策 (1)坚持“九二共识”原则; (2)建立互信,搁置争议 (3)建立制度性协商机制 (4)深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3、2009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09年下半年经济开始回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各项经济数据持续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态势良好。 (1)政府主导型投资虽然可以在弥补短期需求不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良药,政府无法替代市场成为经济增长的保障。 (2)居民住房贷款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更大规模的资金随之流入房地产市场。 (3)银行系统的存款余额大幅增长。股票市场的净流入和信贷资金的流入数据较大。(4)但还是面临诸多困难,外需不足,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通货膨胀有所抬头等

形势与政策考题与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形势与政策考题与答案 形势与政策考试答题考试形式: 开卷考试时间: 100 分钟考试对象: 2010 级全体学生一、简答题(共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我国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为什么要确立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2、为什么说中美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但未来中美关系需要重新平衡?二、论述题(共 2 小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试结合这一论述谈谈为什么说我国既有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2019 年 5 月 9 日上午 10 时左右,台湾渔船广大兴 28 号在屏东县鹅銮鼻东南方约 180 海里处遭菲律宾军舰射击,65 岁船员洪石成中枪死亡。 广大兴 28 号事件发生后,中国外交部和国台办都严厉谴责了菲方的暴行。 台湾媒体民调显示,有 7 成台湾地区受访者认为,假如菲当局对事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交代,那么希望两岸合作起来对付菲律宾。 这样客观上形成了两岸联手维护中华民族共同财产和历史性权利的强势局面。 1 / 9

试结合这一事件谈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与远景?三、材料分析题(共 1 题 2 小问,第 1 小问 14 分,第 2 小问 6 分,共计 20分)材料一: 2019 年 5 月 30 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就仁爱礁、钓鱼岛问题等答问。 问: 有外电报道称,近日中国渔船、海监和海军舰艇在南沙群岛仁爱礁附近活动频繁,阻止菲船只向在仁爱礁废旧登陆舰上的人员运送补给。 中方此举可能成为南海紧张局势升温的导火索。 中方对此作何反应?答: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999 年,菲律宾一艘军舰以搁浅为借口,在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非法坐滩。 中方多次向菲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菲方拖走该舰。 菲方称未将该舰拖走是因为缺少零部件,并表示没有在礁上建造任何设施的打算,也没有任何挑衅倾向。 然而,菲方罔顾中方严正立场和自己的承诺,企图强化非法存在,企图非法侵占仁爱礁,这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中国政府派公务船前往该海域正常巡航无可非议。 中方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绝不会接受菲方

形式与政策论述题及答案

形式与政策论述题及答案 谈谈对两岸关系的认识 尽管两岸关系复杂、困难,有识之士仍然不断努力,希望营造一个互利双赢的局面。大家认为二十一世纪就是一个追求与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就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两岸关系要能够稳步发展,就要从高处、大处、远处着眼。就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势而言,下列原则与认识似乎就是不可少的: 第一,面对现实,做到平等对待与相互尊重。 第二,认识到两岸纠纷的复杂性与历史深度,所以两岸问题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解决。 第三,要放弃对抗斗争的思维,迈向与人为善、追求最大共识的思维。 第四,双方考虑彼此关系时,少做无谓的政治符号的坚持,多做以人民的价值,人民的福祉未核心考量的事。民众希望两岸安定、繁荣,希望加强交流、增进利益,两岸政府的政策不应违背此一人心与走向。 第五,双方应当尽量避免加深对方的主要疑惧。大陆最担心的就是,台湾从中国永久分离及因此而带来的不利后果;台湾最担心的就是被大陆并吞,并丧失自主性。双方在言行上如能避免加深对方的主要疑惧,则两岸关系自有其开展的空间。尽管两岸情势复杂,只要双方能够掌握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人民、国家与政权的关系摆上正确的位阶,我们相信两岸关系必定可以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一、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 世界博览会就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就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世博会就是各国展示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科技成就、科技实力与智慧成果的盛会,求真、求实、求规律,有利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的探求以及自然规律的揭示。 二、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 举办世博会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加速推动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 三、政治意义: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 世博会就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就是从空间、还就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大限制,参展国家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 四、文化意义: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 世博会系推动与平、友谊、与谐的盛会。世博会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国籍,其发展理念就是“欢迎、沟通、展示、合作”。 当前世界格局发展趋势有何特点,如何清醒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世界格局发展趋势特点: 1、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体系与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2、当前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国际体系变革与调整 3、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发展中国家作用突出 4、美国霸主地位削弱,但谋霸势头未减 5、中东地区总体趋稳,局部动荡 6、国际恐怖活动严峻

汇总山东大学形势与政策考试题目.doc

1、简述我国当代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制度、文化、国民、意识形态等所具有的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及其所释放出来的影响力。从其外延上来说,它主要表现为国家制度模式的优越性、国家的国际形象、历史文化传统和底蕴、国民的文化素质、精神风貌及对外交往能力等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2,正确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各领域的多边合作和磋商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

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 我国文化软实力取得的成绩:第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亮点”。第二,文化价值观逐步得到认同。第三,“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深得人心。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1 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 文化逆差现象严重: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销往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文艺影视也有类似状况。 3 文化人才缺失,竞争力不强。 3,发达国家提升软实力的做法启示我们应该做得 (一)将提高文化软实力纳入本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或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实施。文化软实力攸关一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二)将文化视为一种创造财富增加价值的创造性产业,集聚各方力量大力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增强本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2019知道形势与政策答案

形势与政策考试答案2019 1 【单选题】当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结束之后,应该更多地依靠()。 A、产业的升级和创新的驱动 B、产业的升级和投资的驱动 C、消费的升级和创新的驱动 D、消费的升级和投资的驱动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在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 A、经济 B、文化 C、民生 D、政策 我的答案:C

3 【单选题】当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结束之后,政府应该()。 A、增加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 B、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 C、完善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 D、放弃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 我的答案:B 4 【判断题】就做好政府工作提出的六点要求中指出,要把有限的钱花在保障基本民生上。() 我的答案:× 尔雅《形势与政策》试题答案:如何推进,也就是必要举措是什么已完成1 【单选题】十八届三种全会的《决定》支出,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也就是加强()。 A、宏观指导 B、微观指导

C、理论指导 D、行为指导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三大指向不包括()。 A、进一步解放思想 B、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D、进一步强化和推动社会改革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十八届三种全会建立的两个保障机构分别是()和国家安全委员会。 A、全面改革小组 B、全面深化改革小组 C、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D、全面深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 我的答案:C 4 【判断题】无论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改革创新效果多么好,如果最终不用制度的形式得以固定和推广,那么这种创新都难以为继。() 我的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化的失调 1 【单选题】改革开放以来存在的精神文化失调的问题不包括()。 A、公平和效率 B、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C、先进和落后 D、传统文化和现代化 我的答案:C 2 【判断题】只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我们才能繁荣和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最新形势与政策复习题题目与答案.

2012年6月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 1、请简要谈谈你对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认识。 我国的农业特色:一是针对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紧缺的实际,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方针,大力加强基础建设,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是针对我国农户规模小、数量大、经营分散的实际,必须始终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三是针对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的实际,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四是针对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处于弱势地位的实际,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亿万农民务农种粮、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科技兴粮的积极性。五是针对我国破解城乡二元体制任务艰巨的实际,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坚持不懈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转移就业农民市民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六是针对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融合日益加深的实际,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支持农业“走出去”,提高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努力搞好进出口余缺调剂,既保障国内农产品供给,又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维护农民利益。七是针对我国农村地域广、资源禀赋差异大、农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探索各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多种模式,推动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使一些行业走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前列。一、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建立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当前,要推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科技的力量,必须切实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产业发展需求,遵循农业科技的基本规律,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道路。

智慧树《形势与政策》试题及答案

智慧树网课形势与政策单元检测答案2020 第一章单元测试 1、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2月10日至()。A:13日 B:14日 C:15日 D:12日 答案: 【12日】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A:对 B:错 答案: 【对】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六稳”工作包括:()。 A:稳金融 B:稳外贸 C:稳房价 D:稳就业 答案: 【稳金融;稳外贸;稳就业】 4、世界经济已经度过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A:对 B:错 答案: 【错】 5、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大概是在()多美元。 A:9500 B:9200 C:9300 D:9700 答案: 【9700】 6、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 A:关键之年

B:收官之年 C:核心之年 D:起始之年 答案: 【收官之年】 7、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 A:先导 B:关键 C:先驱 D:核心 答案: 【先导】 8、2018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降至()万人。 A:1660 B:1730 C:1500 D:1840 答案: 【1660】 9、2019年12月20日至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 A:对 B:错 答案: 【错】 10、根据经济日报2019年12月23日报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突破1.5万元大关,实际增长6.5%左右。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单元测试 1、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是从()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的。 A:16 B:14 C:15

形势与政策复习题.doc

一?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什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届全国人人四次会议上作政府T作报告时说,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总的考虑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 引导各方而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 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対性、灵活性、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人的波动。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 亿元,其中屮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氏,切实降低行政成木。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实施全口径监管,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I6%o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综合运用价格和数量工具,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 二.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什么? ()1()年3刀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商工作,第四项就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推进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鼓励试验,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坚持育人为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氏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四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小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准。为农村屮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讣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 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口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T 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不普及和提高教冇,国家不可能强盛。这个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