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木虫 分离 过柱子经验

小木虫 分离 过柱子经验

柱层析浅谈

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

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

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

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

硅胶柱层析

下面介绍惯用的方法:匀浆法。

1。称量。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 也可以。

2。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海沙是没必要的。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

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8。送谱。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可除去氢谱1.5ppm左右所谓的“硅胶”峰。

1.先根据TLC方法筛选好洗脱剂,使两相邻物质Rf值之差最大化

2.将柱子必须装平整、均匀

3.考虑有限柱填料的吸附量

4.可考虑用剃度法分开并洗脱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

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 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真空液相层析即vacuum liquid chromatography(VLC),即用真空代替压力进行层析,具体方法可见Synthesis,2001,No,16,2431-,and J chem edu,1997,10,1222-

干法上样,一般用于固体或粘度大的液体样品。样品用低沸点易溶溶剂溶解,加入1-3倍的粗硅胶,晾干或旋干,干燥的标准是硅胶成细粉而不粘在瓶壁上。装好的柱子上留一段溶剂,把吸附了样品的硅胶慢慢到进去,震动柱子或再加一些溶剂,把粘在柱壁上的硅胶洗下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

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也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

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schlenk,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的全收集到。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是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G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

【主题】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体会

【实验过程】我做的是某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该中药中主要为黄酮类成分,遵循传统用药原则,我采取水煎煮,之后水提液浓缩至一定体积,过大孔吸附树脂,乙醇水梯度洗脱,梯度:水、20%乙醇、40%乙醇、60%乙醇、80%乙醇。每个梯

度最为一个流分,再进行细分。下一步主要是运用聚酰胺柱色谱,中低压ODS,Sephadex LH20进一步分离,最好制备液相得到单体化合物。

【经验分享】主要和大家分享我使用聚酰胺柱的经验,我一般是聚酰胺薄膜结合聚酰胺柱,类似于硅胶板结合硅胶柱。所用的聚酰胺为30-60目,聚酰胺薄膜一盒50片,规格为8cm x 8cm,70块钱左右,可以根据需要剪成条状使用。聚酰胺薄膜常用的溶剂系统说明书上有,我常用甲醇-水,因为黄酮类化合物有一定的酸性,展开剂要加点酸,甲酸乙酸都可以,抑制其解离,保持游离状态的话,样品成点性好,否则拖尾很严重。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聚酰胺可以用反相溶剂系统,如甲醇水;也可以用正相溶剂系统,如二氯甲烷甲醇。要根据自己样品的极性来定。以我的80%乙醇洗脱物为例,进行详细的叙述。此部分极性较小。我用二氯甲烷溶解,拌样,挥干。洗脱系统为甲醇水,聚酰胺柱起始用水装柱,上样,上面要放一块棉花,然后用玻璃塞子压住(聚酰胺比较轻,防止加溶剂时冲起来),甲醇水梯度洗脱。之前点板显示,50%甲醇水刚刚展开一点,因此起始用50%甲醇水洗脱,然后梯度设为55%、60%、65%、70%、75%、80%、85%、90%、最后甲醇冲柱。过程中每100mL一接,蒸干转移至小瓶。最后用一大块聚酰胺对得到的流分进行合并。得到大概9-10个流分,HPLC-DAD分析,找到合适的液相色谱条件之后,用制备液相进行制备。

【体会和教训】黄酮类化合物用聚酰胺分离效果非常好,但是死吸附较严重,样品比较多时可以使用,少就算了。凝胶Sephadex LH20效果也非常好,建议多使用。黄酮类成分溶解性比较折磨人,但提醒一点在进行制备液相时,样品一定要用流动相溶解,或接近流动相,多加点总会溶解的,然后用0.45μm滤膜过滤。不用流动相溶解很容易把柱子弄裂分。原因在于,进样之后,样品析出,堵了柱

塞板,导致局部流速过快,冲塌固定相。

【主题】一种中药的乙酸乙酯层浸膏的分离心得

【实验过程】课题是某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通过立式真空压力消毒罐用70%乙醇提取三次,回收,萃取,硅胶,凝胶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制备的方法得到单体,到打谱的全流程。

【经验分享】下面我要讲我的经验了。

课题拿来的时候就知道要分离,对于具体怎么分,分哪层没有什么具体概念,这里给大家一个提议,如果想让自己的分离有点价值,建议先把各层(石油醚层,乙酸乙酯层,氯仿层,正丁醇层,水层)先做药理看看哪层有活性,或者取总皂苷,总黄铜,总生物碱,总多糖等各组分做药理,看看哪个组分有活性,再具体的进行分离,不然分出来的东西,很多也不知道有没有活性,可能东西也比较少,不够做药理的,那样分离就没有有目标的分离意义大了。

1 预实验

(1)用少量的药提取,然后分层萃取,计算一下各层的出膏率,我分的乙酸乙酯层出高率就特别低,但是以前不懂也就分了,结果费了好多的药,分得的单体量还特别少,建议可以萃取完事之后进进液相看看,那层的峰多不多,大不大,心里大概有个数,如果峰都特别小,那可能分这层就很费劲,浸膏当然是越多越好分了,这里还要记住一点,就是分离和你以后要做含量测定以及药理的药要都是一批药,我因为用了两批药做分离,结果在第一批药里分得的东西,在以后用

第二批药的样品进高效液相的时候找不到那个峰,所以买药一定要买够,不然影响你以后做含量测定等一系列的东西。

(2)摸薄层条件,将提取好已经萃取的乙酸乙酯层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这里具体用什么试剂溶解你可以自己摸摸,比如丙酮啊,氯仿啊,都行,目的是将浸膏最大程度的溶解,点板看看膏子里的各种成分)。一般乙酸乙酯层用到的展开剂配伍有:石油醚-乙酸乙酯石油醚-丙酮氯仿-丙酮氯仿-甲醇乙酸乙酯-甲醇乙酸乙酯-氯仿一般用3:1大概看看点的分离情况,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就可以用这个展开剂调整比例,如果拖尾很严重,或者点分开的不是很好,那么建议换一个展开剂试试。摸好条件后,把样品中的第一个点降低展开剂的极性往下拉,使第一个点的RF=0.2 这个时候展开剂的比例就是初始溶媒了,也就是你以后要上大柱子的洗脱剂的初始比例。

2 正式实验

因为是大量提药,所以需要浓缩的浸膏液非常多,不要闲麻烦一定要用旋转蒸发仪,我就是直接在火上浓缩的,最后分出来的东西,跟样品有的对不上,怀疑是不是因为温度过高转化了,这个就不能确定啦。

好的浸膏用水融了之后放入一个貌似广口瓶的大罐子里,倒入跟浸膏液等体积的萃取液进行萃取,这里面要说一嘴,在用乙酸乙酯萃取的时候,禁止剧烈震摇,过于剧烈会让乙酸乙酯层产生非常强烈的乳化层,乳化层就不知道到底是上层的东西还是下层的东西了,轻轻摇的话乳化层会小一点,如果一旦产生乳化层了,可以用热抹布温一温瓶子外面,或者找个盆加热一下,大概50°左右把这个大罐子放里面,一会乳化层就下降了很多,不能说完全都变没了,只能说有好转。萃取好的浸膏液,减压浓缩,备用。

装柱:这里面大家需要知道几个比例:

浸膏量和拌样硅胶量=1:1----1:1.5

浸膏量和柱层析硅胶比例=1:20---1:30

柱层析硅胶和洗脱剂的比例=1:3

在进行大柱子粗分的时候,柱层析硅胶用100---200目的。拌样硅胶用200----300目的。以后细分的时候柱层析硅胶用200---300目的。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装柱子。用三倍量的洗脱剂将柱层析硅胶搅拌均匀,溶胀半小时左右。

这时侯我们剪棉花,棉花的直径要略微比柱子的直径小一点,剪好后用玻璃棒送进柱子底部,玻璃棒按住底部的同时,加少量的洗脱剂,排一排底部的气泡。拍好后,将容账好的硅胶研玻璃棒倒入柱子里,最好一次倒入,一次倒入不了,也尽快将剩下的倒进去,别让它分层了。装柱子的同时记录柱体积,为以后接馏分的时候做准备。装好后,沉降一晚。

拌样:这里要提到的是拌样最好跟上柱子是同一天,因为拌样之后,就开始有死吸附了,所以,越快上样,越减少硅胶对样品的死吸附。

拌样前期准备一个滴管,一个蒸发皿,称取跟浸膏重一样重的硅胶,备用。

取三分之一的硅胶放入蒸发皿中,将浸膏用少量甲醇溶解,然后用滴管吸取溶解的浸膏液,每次加三四滴左右到装好硅胶的蒸发皿中,用药匙或者研棰研磨,直至浸膏完全融进硅胶里面,再继续加浸膏甲醇液,每次滴加必须少量,加多了,硅胶对浸膏的吸附效果就不好了,直至将所有浸膏甲醇液都绊到硅胶里,期间如果硅胶吸附不进去了,可以再加点硅胶,所用硅胶量越少越好,最大不超过浸膏量的1-1.5倍。拌好后,硅胶的颜色应该是均匀的颜色,如果不均匀还得继续研

磨,直至均匀为止,然后在水浴锅上挥掉甲醇至无醇味,就可以上样啦。

上样:将拌好的样品用药勺均匀的撒入柱子里,一手拿药勺,另一手轻轻的磕拿药勺的手使样品坠落,不要用一只手去上样,这样你掌握不好你手的力度。尽量是样品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上好后在样品上加1cm高的硅胶,防止以后加洗脱剂的时候把样品表面砸的不平整了。待样品被洗脱剂冲到柱子的三分之二柱子处时,开始接馏分。一般一个梯度接4-5个柱体积。

样品浓缩:接下来的馏分用圆底烧瓶浓缩,洗脱剂是可以回收的,配第一个梯度的时候用密度计测一下密度,之后用回收的溶剂的时候可以用两者互相勾兑,达到原来的密度,这里要注意的是,回收的时候不要让圆底烧瓶里进水了,进水了回收的就特别慢,对以后配洗脱剂也有影响,极性就改变了。

合瓶:一般合瓶的时候用的用的硅胶板选用GF254的,这样能看到暗斑,选用的条件都是要比你这个馏分所用的洗脱剂的极性要大。比如这个馏分是石油醚:丙酮=8:1下来的,那么点板用的展开剂的比例一般就是石油醚:丙酮=3:1左右,有时候就用氯仿:丙酮=10:1左右,反正就是要比洗脱剂的极性大。合瓶的时候展开剂并不是像洗脱剂那样单一的,可以用很多试剂都试一试,因为有很多东西相对比较纯了,所体现的理化性质就不同,用的显色剂也不同,比如酚酸类,一般展开剂里面要加点甲酸,跑板的效果才好,而且要用三氯化铁显色,跑板摸条件是要有恒心和毅力的,大家坚持住呀,希望就在前方(*^__^*)

分离的各种方法的使用

1 制备薄层如果你的东西不是特别多的话,就不要用了,因为制备薄层很浪费样品,制备出来的纯度也不一定够打谱,如果纯度不够还得通过液相制备。

制备方法:(1)将硅胶板弄的稠一点。

(2)铺20cmX20cm的大薄层板,这样展开效果好,斑点清晰可见。

(3)板跑好后,喷显色剂的时候,用玻璃板盖住已经跑好的板,留下只有一个点的一条,进行喷板,喷好后,通过那个点上面跑出来的颜色,就大概知道刮取的部位在哪了。

(4)将刮取的硅胶,用甲醇超声,将超声好的溶液滤过,滤液为所要成分。

2 SephadexLH一20一般这个凝胶的洗脱剂用甲醇或者氯仿甲醇=1:1到底用哪个可以看看你要上样的东西的极性,如果你的东西用氯仿:甲醇=1:1溶,就用氯仿甲醇上样,洗脱。上样的时候,用最少量的洗脱剂把样品溶了,当样品溶液都下到凝胶里面了,再加洗脱剂,不然就相当于把样品稀释了一样。一般上凝胶有的东西色素太严重了,最好别上,上完之后整个凝胶的污染了,有时候再生也不能回到以前的颜色了,如果东西太混的话,建议上样之前用滤纸过滤一下,不过这样是会有损失的,所以样太少了就别滤了。我以前上过一个东西,色素全挂在凝胶上了,用纯甲醇冲了N次都冲不下来,就只好把凝胶倒出来再生了,不过还好再生之后,凝胶还是很干净的。

这里给大家讲一下我的凝胶的再生方法:用0.5mol/L NaOH和0.5mol/L NaCl 泡凝胶,一天一宿,在50摄氏度的水浴锅里面泡,泡好后用水洗至中性,(用pH 试纸检测),再用甲醇洗,洗好后用甲醇泡一宿(这个步骤是为了除去凝胶里的水),备用。

一般凝胶过几遍,该纯的东西都纯了,如果不纯的说明凝胶不能分离开,那么就得采取别的方法了。

凝胶下来的东西如果量特别少,可以进高效液相看看,我这里是用二极管阵

列检测器看的,很好用,各个吸收下都一目了然,当然光用甲醇-水或者乙腈-水不一定能看出东西的纯度,我以前分的一个东西,量很大,进了液相就是峰特别小,而且还不纯,反正峰形也不好,那个时候也不懂往里面加算,就知道它在三氯化铁显色下是黄色的,后来往里加了点甲酸,峰形一下就好了,该出的大峰也出来了,纯度也就一目了然了,所以进液相找不到峰的兄弟姐妹们可以试着加加算或者碱,有时你的东西分没分出来就在一瞬之间,不要怕累,分离永远是勤劳人出成果的天堂,是懒人毕不了业的地狱,各种方法只要你能想到的就一定要试,肯定能分出来。

3 高效液相色谱制备一般摸这个条件先在小柱子上摸个大概,主要是两三个东西分不开的,液相有可能分开,但是制备非常费时,得到的东西也非常的少,也许你制备一个礼拜的东西可能只够打谱的,那要看你进一针所用的时间。摸好条件后用10μ的制备柱再摸,因为小柱子和大柱子的分离效果差很多,大柱子分离效果不太好,峰形有时候也相对比较难看,大柱子虽然能进大体积和高浓度的样品,但是也不是多大都可以进,以我的经验进个30微升就差不多了,再多的量液相图上就分不开了,浓度可以浓点,个人建议制备液相以进样体积适中,浓度加大为准,浓度加大一般不会有分不开的现象。还有你接样的时候,要算一下延迟时间的问题。就是你这个东西在液相上虽然出峰了,但是它从检测池出来,到你是不是还得接个管,把你的样引出来,这段时间都是需要计算的,所以峰出来的时候可以晚一点接,峰结束的时候可以多接一会。

中药提取方法汇总

综述中药提取方法 摘要以中药提取方法的本质和影响提取作业的因素为理据,分析国内中药厂提取方法 关键词中药提取方法 1前沿 近年来有关中药提取方法的论述有很多,然而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仍然是现今国内中药制药工业现代化的瓶颈。尽管近年来国内在中药提取生产中推出了一些新工艺,如超声场强化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但当下的主流仍是浸提技术。浸提技术是应用溶剂提取固体原料中某一或某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操作,又称固液萃取。目前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浸提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面对众多中药提取方法如何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到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等许多因素。加上如今中药提取的规模较大,尤其考虑到连续生产,即使在实验中取得成果,在实际情况下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提取新工艺,其提取物往往是化学结构明确的物质,与传统中药生产完全是两回事,所以生产传统中药的厂家下不了决心去尝试新工艺,生产者情愿随大流,以避免风险。 提取方法的不同,提取等量有效成分所需原料和能源

也不尽相同,资源和能源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可持续发展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已经被全世界广泛认同,中国也不例外。在市场竞争激烈异常的今天,生产成本的控制就是企业的生命,而对世界能源价格上涨的现实,生产者应该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中药生产厂家必须努力挑选出最好的中药提取方法,改变目前中药提取效率低、高能耗、高污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选择原则 和所有的工程项目一样,选择中药提取方法必要考虑的条件也是:被处理物料的性质、数量,产品的价值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现实的设备安装场地,生产成本的控制,投资的预算。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最高的投资回报率,最低的能耗,最简单的操作,最理想的提取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舍此不会有 良好的后果。 3中药提取本质 中药提取本质上是一种固液萃取作业,任何化工原理教科书和化工手册对固液萃取的机理都有详尽的阐明。为了便于分析国内中药厂现有提取装置的状况,有必要将其与中药提取有关的结论摘录于此。

柱层析分离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柱层析分离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二:关于柱子的尺寸 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 ×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柱层析知识总结

柱层析知识总结 柱层析 利用层析柱将混合物各组分分离开来的操作过程称为柱层析。柱层析是层析技术中的一类,依据其作用原理又可分为吸附柱层析、分配柱层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等。其中以吸附柱层析应用最广。以下只介绍吸附柱层析的相关问题,其操作方法也可作为其他类型柱层析的参考。 1.吸附柱层析的器材 (1)层析柱 实验室中所用的玻璃层析柱有两种形式:一是下部带有活塞的玻璃管,活塞的芯最好是聚四氟乙烯制作的,这样可以不涂真空油脂,以免污染产品。如果使用普通的玻璃活塞,则真空油脂要小心地涂薄涂匀。另一种是将玻璃管下端拉细,套上一段弹性良好的管子。这段管子必须是不能被淋洗剂溶解的,普通橡皮管一般不可充作此用,因为橡皮易被氯仿、苯、THF等溶剂溶胀,而聚乙烯管子对大多数溶剂是惰性的,所以常常使用。用一只螺旋夹控制流速,此外,薄膜塑料柱因使用方便、节省淋洗剂、减少蒸发量等优点,应用日趋广泛。薄膜塑料柱总是以扁平成卷保存的,两侧常有很深的折痕。使用前需将裁取的一段薄膜管一端扎紧,另一端套在一段玻璃管上并用棉线扎紧。将这段玻璃管穿过一个单孔塞。然后将薄膜管放进一根又粗又长,下端拉细了的玻璃管内,使塞子塞紧大玻璃管的口。用水泵自大玻璃管下端抽气,薄膜柱即因内部压强大于外部而自行展圆。待装入吸附剂后在其下部扎几个小孔即可使用。 层析柱的尺寸根据被分离物的量来确定,其直径与高度之比则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分离难易而定,一般在1∶8到1∶50之间。柱身细长,分离效果好,但可分离的量小,且分离所需时间长;柱身短粗,分离效果较差,但一次可以分离较多的样品,且所需时间短。如果待分离物各组分较难分离,宜选用细长的柱子,如果要处理大量的较易分离的或对分离纯度要求较低的混合物,则可选用粗而短的柱子。最常使用的层析柱,直径与长度之比在1∶8 到1∶15 之间。 (2)吸附剂 柱层析中最常使用的吸附剂是氧化铝或硅胶。其用量为被分离样品的30~50倍,对于难以分离的混合物,吸附剂的用量可达100倍或更高。对于吸附剂应综合考虑其种类、酸碱性、粒度及活性等因素,最后用实验方法选择和确定。 市售氧化铝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酸性氧化铝是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到其浸出液的pH值为4,适用于分离酸性物质;碱性氧化铝浸出液的pH值为9~10,用以分离胺类、生物碱及其他有机碱性化合物。中性氧化铝的相应pH值为7.5,适合于醛、酮、醌、酯等类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对酸、碱敏感的其他类型化合物的分离。硅胶没有酸碱性之分,可适用于各类有机物的分离。 柱层析所用氧化铝的粒度一般为100~150目,硅胶为60~100目,如果颗粒太小,淋洗剂在其中流动太慢,甚至流不出来。 氧化铝和硅胶的活性各分五个等级。哪个活性级别分离效果最好,要用实验方法确定,而不是盲目选择高的活性级别,最常使用的是Ⅱ~Ⅲ级。如果吸附剂活性太低,分离效果不好,可通过“活化”来提高其活性。所谓“活化”就是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吸附剂所含的水分,提高其吸附活性的过程。通常是将吸附剂装在瓷盘里放进烘箱中恒温加热。“活化”的温度和时间应根据分离需要而定。氧化铝一般在200℃恒温4h,硅胶在105~110℃恒温0.5~1h。“活化”完毕,切断电源,待温度降至接近室温时,从烘箱中取出放进干燥器中备用。有的样品在活性高的吸附剂中分离效果不好,可将吸附剂放在空气中让其吸收一些水分,分离效果反而好一些。 此外,一些天然产物带有多种官能团,对微弱的酸碱性都很敏感,则可用纤维素、淀粉或糖类作吸附剂。活性碳是

中药提取分离技术

中药提取分离纯化 中草药提取液或提取物仍然是混合物,需进一步除去杂质,分离并进行精制。具体的方法随各中草药的性质不同而异,以后将通过实例加以叙述,此处只作一般原则性的讨论。 一、溶剂分离法: 一般是将上述总提取物,选用三、四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由低极性到高极性分步进行提取分离。水浸膏或乙醇浸膏常常为胶伏物,难以均匀分散在低极性溶剂中,故不能提取完全,可拌人适量惰性填充剂,如硅藻土或纤维粉等,然后低温或自然干燥,粉碎后,再以选用溶剂依次提取,使总提取物中各组成成分,依其在不同极性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得到分离。例如粉防己乙醇浸膏,碱化后可利用乙醚溶出脂溶性生物碱,再以冷苯处理溶出粉防己碱,与其结构类似的防己诺林碱比前者少一甲基而有一酚羟基,不溶于冷苯而得以分离。利用中草药化学成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分离纯化,是最常用的方法。 广而言之,自中草药提取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析出其中某种或某些成分,或析出其杂质,也是一种溶剂分离的方法。中草药的水提液中常含有树胶、粘液质、蛋白质、糊化淀粉等,可以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使这些不溶于乙醇的成分自溶液中沉淀析出,而达到与其它成分分离的目的。例如自中草药提取液中除去这些杂质,或自白及水提取液中获得白及胶,可采用加乙醇沉淀法;自新鲜括楼根汁中制取天花粉素,可滴人丙酮使分次沉淀析出。目前,提取多糖及多肽类化合物,多采用水溶解、浓缩、加乙醇或丙酮析出的办法。 此外,也可利用其某些成分能在酸或碱中溶解,又在加碱或加酸变更溶液的pH 后,成不溶物而析出以达到分离。例如内酯类化合物不溶于水,但遇碱开环生成羧酸盐溶于水,再加酸酸化,又重新形成内酯环从溶液中析出,从而与其它杂质分离;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水,遇酸生成生物碱盐而溶于水,再加碱碱化,又重新生成游离生物碱。这些化合物可以利用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一般中草药总提取物用酸水、碱水先后处理,可以分为三部分:溶于酸水的为碱性成分(如生物碱),溶于碱水的为酸性成分(如有机酸),酸、碱均不溶的为中性成分(如甾醇)。还可利用不同酸、碱度进一步分离,如酸性化台物可以分为强酸性、弱酸性和酷热酚性三种,它们分别溶于碳酸氢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借此可进行分离。有些总生物碱,如长春花生物碱、石蒜生物碱,可利用不同rH值进行分离。但有些特殊情况,如酚性生物碱紫董定碱(corydine)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仍能为乙醚抽出,蝙蝠葛碱(dauricins)在乙醚溶液中能为氢氧化钠溶液抽出,而溶于氯仿溶液中则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抽出;有些生物碱的盐类,如四氢掌叶防己碱盐酸盐在水溶液中仍能为氯仿抽出。这些性质均有助于各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二、两相溶剂萃取法: 1.萃取法:两相溶剂提取又简称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萃取时如果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如果在水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是亲脂性的物质,一般多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或乙醚进行两相萃取,如果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物质,在亲脂性溶剂中难溶解,就需要改用弱亲脂性的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丁醇等。还可以在氯仿、乙醚中加入适量乙醇或甲醇以增大其亲水性。提取黄酮类成分时,多用乙酸乙脂和水的两相萃取。提取亲水性强的皂甙则多选用正丁醇、异戊醇和水作两相萃取。不过,一般有机溶剂亲水性越大,与水作两相萃取的效果就越不好,因为能使较多的亲水性杂质伴随而出,对有效成分进一步精制影响很大。

柱层析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柱层析技术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 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 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 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 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 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聚),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 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 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 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 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非凡是在轻易分解 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 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 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假如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 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假如样品层只 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轻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 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 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

中草药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中草药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中草药所含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为了提高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就要尽最大限度从复杂的均相或非均相体系中提取有效成分,然后通过分离和去除杂质以达到提纯和精制的目的。 植物有效成分分离方法很多,其中历史较长,应用较多的是溶剂提取法、水蒸汽蒸馏、萃取、结晶、吸附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中药提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主要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酶法等。 1.2.1溶剂提取法 溶剂的选择:运用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溶剂。溶剂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成分提取出来。选择溶剂要注意以下三点: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 ②溶剂不能与中药的成分起化学变化;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多,其极性大而疏于油;有的亲水性基团少,其极性小而疏于水。这种亲水性、亲脂性及其程度的大小,是和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一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中功能基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功能基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大,亲水性强,而亲脂性就越弱,其分子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键越长,则极性小,亲脂性强,而亲水性就越弱。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也与其分子结构有关。例如甲醇、乙醇是亲水性比较强的溶剂,它们的分子比较小,有羟基存在,与水的结构很近似,所以能够和水任意混合。丁醇和戊醇分子中虽都有羟基,保持和水有相似处,但分子逐渐地加大,与水性质也就逐渐疏远。所以它们能彼此部分互溶,在它们互溶达到饱和状态之后,丁醇或戊醇都能与水分层。氯仿、苯和石油醚是烃类或氯烃衍生物,分子中没有氧,属于亲脂性强的溶剂。 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中草药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溶剂可分为水、亲本性有机溶剂及亲脂性有机溶剂,被溶解物质也有亲水性及亲脂性的不同。 水:水是一种强的极性溶剂。中草药中亲水性的成分,如无机盐、糖类、分子不太大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及甙类等都能被水溶解。为了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作为提取溶剂。酸水提取,可使生物碱与酸生成盐类而溶出,碱水提取可使有机酸、黄酮、蒽醌、内酯、香豆素以及酚类成分溶出。 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等,以乙醇最常用。乙醇的溶解性能比较好,对中草药细胞的穿透能力较强。难溶于水的亲脂性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也较大。还可以根据被提取物质的性质,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提取。用乙醇提取比用水量较少,提取时间短,溶解出的水溶性杂质也少。 亲脂性的有机溶剂: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情形水不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等。这些溶剂的选择性能强。但这类溶剂挥发性大,多易燃,一般有毒,价格贵,设备要求较高,透入植物组织的能力弱,需长时间反复提取,故此法较少用。 1.3.2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中草药成分的提取。此类成分的沸点多在100℃以上,与水不相混溶或仅微溶,且在约100℃时存一定的蒸气压。当与水在一起加热时,其蒸气压和水的蒸汽压总和为一个大气压时,液体就开始沸腾,水蒸气将挥发性物质一起带出。例如中草药中的挥发油,某些小分子生物碱——麻黄碱、萧碱、槟榔碱,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性物质。

详细柱层析技巧

详细柱层析技巧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 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也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

中药提取方法大全

一、概述 (11) 二、各提取方法的适用性 (12) 三、设计中药浸提工艺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13) 四、煎煮法 (14) 五、浸渍法 (18) 六、渗漉法 (19) 七、回流法 (20) 八、水蒸汽蒸馏法 (21) 九、半仿生提取法 (23) 十、超声波提取法 (23) 十一、浸提生产时遇到的问题 (24) 十二、中药浸提设备 (25) 十三、超临界流体萃取 (26) 十四、微波萃取 (30) 一、概述: 浸提技术是应用溶剂提取固体原料中某一或某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操作,又称固液萃取。目前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浸提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汽蒸溜法等。近年来新方法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和广泛应用,如半仿生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提取法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及高速逆流色谱提取技术等。

确定某一组方的浸提工艺时,必须进行工艺条件的优选设计,以将有效成分及辅助成分最大限度地浸提出来,无效成分及药材组织物尽可能地少提出来。常用的方法有正交设计法和均匀设计法。 浸提设备按其操作方式可分为间歇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常用设备有:多能提取罐、球形煎煮罐、连续提取器、渗漉柱、微波萃取罐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器等。 二、各提取方法的适用性: 1、煎煮法:用水作溶剂,将药材加热煮沸一定的时间以提取其所含成分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稳定的药材。 2、浸渍法:用定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将药材浸泡一定的时间,以提取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黏性药物、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膨胀的药材、价格低廉的芳香性药材。不适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 3、渗漉法:是将药材粗粉置于渗漉器内,溶剂连续地从渗漉器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地从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该法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也可用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的提取。 4、回流法:是以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提取药材成分,其中挥发性成分被冷凝,重复回流到浸出器中浸提药材,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回流提取完全时为止。该法适用于热稳定药材的提取。 5、水蒸汽蒸馏法:是应用相互不溶也不起化学反应的液体,遵循混合物的蒸汽总压等天该温度下各组分饱和蒸汽压(即分压)之和的道尔顿定律,以蒸馏的方法提取有效成分,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又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6、超临界流体提前取法:该法是将临界状态下的流体如CO2,以一定温度下通入提取器中,可溶组分溶解在超临界流体中,并且随同该流体一起经过减压阀降压后进入分离器,溶质从气体中分离出来。超临界流体与提取物分离

中药提取方法大全

第二章中药浸提技术 一、概述 (11) 二、各提取方法的适用性 (12) 三、设计中药浸提工艺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13) 四、煎煮法 (14) 五、浸渍法 (18) 六、渗漉法 (19) 七、回流法 (20) 八、水蒸汽蒸馏法 (21) 九、半仿生提取法 (23) 十、超声波提取法 (23) 十一、浸提生产时遇到的问题 (24) 十二、中药浸提设备 (25) 十三、超临界流体萃取 (26) 十四、微波萃取 (30) 一、概述: 浸提技术是应用溶剂提取固体原料中某一或某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操作,又称固液萃取。目前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浸提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汽蒸溜法等。近年来新方法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和广泛应用,如半仿生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提取法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及高速逆流色谱提取技术等。 确定某一组方的浸提工艺时,必须进行工艺条件的优选设计,以将有效成分及辅助成分最大限度地浸提出来,无效成分及药材组织物尽可能地少提出来。常用的方法有正交设计法和均匀设计法。 浸提设备按其操作方式可分为间歇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常用设备有:多能提取罐、球形煎煮罐、连续提取器、渗漉柱、微波萃取罐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器等。 二、各提取方法的适用性: 1、煎煮法:用水作溶剂,将药材加热煮沸一定的时间以提取其所含成分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稳定的药材。 2、浸渍法:用定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将药材浸泡一定的时间,以提取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黏性药物、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膨胀的药材、价格低廉的芳香性药材。不适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 3、渗漉法:是将药材粗粉置于渗漉器内,溶剂连续地从渗漉器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地从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该法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也可用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的提取。 4、回流法:是以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提取药材成分,其中挥发性成分被冷凝,重复回流到浸出器中浸提药材,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回流提取完全时为止。该法适用于热稳定药材的提取。 5、水蒸汽蒸馏法:是应用相互不溶也不起化学反应的液体,遵循混合物的蒸汽总压等天该温度下各组分饱和蒸汽压(即分压)之和的道尔顿定律,以蒸馏的方法提取有效成分,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又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6、超临界流体提前取法:该法是将临界状态下的流体如CO2,以一定温度下通入提取器中,可溶组分溶解在超临界流体中,并且随同该流体一起经过减压阀降压后进入分离器,溶质从气体中分离出来。超临界流体与提取物分离后,经压缩后可循环再使用。该法主要适用于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提取以及“热敏性”成分的提取。 三、设计中药浸提工艺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取得到起药效作用、能发挥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即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提取物,同时最大限度地除去无效杂质。

101414215胡萝卜素的柱层析法分离

胡萝卜素的柱层析法测定 Determination of carotene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摘要:胡萝卜素存在于辣椒、胡萝卜、菠菜等绿色植物中,由于各种胡萝卜素的化学结构不同,它们被氧化铝吸附的强度以及有机溶剂中溶解度都不相同,同植物其他色素比较,胡萝卜素的吸附最差,故最先被洗脱下来。层析法是近代生物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之一,为了胡萝卜素分离试验的结果较好,生物化学课中也开设了柱层析法分离胡萝卜素的试验。 关键词:胡萝卜素菠菜柱层析法 胡萝卜素存在于辣椒和胡萝卜等黄绿色植物中,因其在动物体内可转变成维生素A,故称为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可用酒精、石油醚和丙酮等有机溶剂从食 物中提取出来,且能被氧化铝(Al 2O 3 )所吸附,先用高温处理氧化铝以除去水分, 提高氧化铝的吸附力。由于胡萝卜素与其它植物色素的化学结构不同,它们被氧化铝吸附的强度以及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都不相同,故将提取液利用氧化铝层析,再用石油醚等冲洗层析柱,即可分离成不同的色带。同植物其它色素比较,胡萝卜素吸附最差,跑在最前面,故最先被洗脱下来. 层析法(Chromatography)是近代生物化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之一。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米哈伊尔·茨维特将此法用于植物色素的分离,故又称色层分析法,最初命名采用Chromatography这一词来描述这一技术(源于希腊文Chromatos,颜色)[1]。该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子结构互不相同,理化性质(溶解度、吸附力、分子大小形状及分子极性等)各异,因而在支持物(吸附剂)上分布于不同的区带,以达到分离的目的。层析法一般利用两个相,一个称固定相,一个称流动相。目前常用的层析法根据分离原理不同而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和亲和层析法等。其中吸附层析法又可根据操作形式的不同分为柱层析法和薄板层析法等。[2]柱层析法是用一根玻璃 柱(1cm×16cm)内装吸附剂粉末(MgO、Al 2O 3 、硅胶等),在柱顶部加入要分离 的样品溶液,再加入一定的有机溶剂(流动相)以洗脱样品中各组分,由于吸附

中药制剂经典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中药制剂经典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一、溶剂法 (一)基本概念 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即“相似者相溶的原理”,通过选择适当溶剂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的亲水性基团多,极性大而亲水性强;有的亲水性基团少,极性小而亲脂性强,这种亲水性和亲脂性的程度大小与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一般来说,基本母核相同的两种成分,其分子中官能团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官能团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就越大,表现亲水性越强,而亲脂性就越弱;其分子中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链越长,则极性越小,亲脂性越强,而亲水性就越弱。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与其分子结构有关。常用的甲醇、乙醇是亲水性比较强的溶剂,它们的分子比较小,并存在羟基,与水分子的结构近似,可和水任意混合。丁醇和戊醇分子中虽亦有羟基,但分子中的碳键逐渐加多,与水性质也就逐渐疏远,所以它们彼此仅能部分互溶,在它们互溶达到饱和状态后,两者都能与水分层。三氯甲烷、苯、石油醚是烃类或氯烃衍生物,属于亲脂性强的溶剂。常见溶剂的极性度强弱顺序可表示如下:石油醚(低沸点—高沸点)<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乙腈<水<吡啶<乙酸。通常按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同类分子或官能团相似的彼此互溶的一般规律来选择,溶剂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成分提取出来。 一般对溶剂的要求是:(1)溶剂对所需成分的溶解度要大,对杂质溶解度要小,或反之。(2)溶剂不能与中药成分产生化学反应,即使反应亦属于可逆性的。(3)溶剂要经济易得,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4)沸点宜适中,便于回收反复使用。 (二)提取方法 用溶剂提取中药成分时,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见图1-1,1-2)及连续回流提取法等。同时,原料的粉碎程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以及设备条件等因素也都能影响提取效率,必须加以综合考虑,所用容器一般为玻璃或搪瓷器皿。

中药提取方法综述

综述中药提取方法 近年来有关中药提取方法的论述有很多,然而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仍然是现今国内中药制药工业现代化的瓶颈。尽管近年来国内在中药提取生产中推出了一些新工艺,如超声场强化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但当下的主流仍是浸提技术。浸提技术是应用溶剂提取固体原料中某一或某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操作,又称固液萃取。目前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浸提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面对众多中药提取方法如何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到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等许多因素。加上如今中药提取的规模较大,尤其考虑到连续生产,即使在实验中取得成果,在实际情况下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提取新工艺,其提取物往往是化学结构明确的物质,与传统中药生产完全是两回事,所以生产传统中药的厂家下不了决心去尝试新工艺,生产者情愿随大流,以避免风险。 提取方法的不同,提取等量有效成分所需原料和能源也不尽相同,资源和能源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可持续发展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已经被全世界广泛认同,中国也不例外。在市场竞争激烈异常的今天,生产成本的控制就是企业的生命,而对世界能源价格上涨的现实,生产者应该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中药生产厂家必须努力挑选出最好的中药提取方法,改变目前中药提取效率低、高能耗、高污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选择原则 和所有的工程项目一样,选择中药提取方法必要考虑的条件也是:被处理物料的性质、数量,产品的价值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现实的设备安装场地,生产成本的控制,投资的预算。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最高的投资回报率,最低的能耗,最简单的操作,最理想的提取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舍此不会有 良好的后果。 3中药提取本质 中药提取本质上是一种固液萃取作业,任何化工原理教科书和化工手册对固液萃取的机理都有详尽的阐明。为了便于分析国内中药厂现有提取装置的状况,有必要将其与中药提取有关的结论摘录于此。 (1)固液萃取的速度取决于二相接触介面的面积和吸附力,溶质扩散到介面的距离,溶剂的粘度和扩散系数、对溶质的选择性,萃取的温度、压力。 (2)固液萃取的萃取率取决于萃取时间、级数(同一份固相被萃取的次数)和溶剂的数量。(3)在多级萃取作业中,固液萃取的级效率取决于固相底流的反混量,以及固液二相接触的均匀程度。 (4)萃取率既定时,多级固液萃取的溶剂使用量取决于萃取过程的形式:并流、错流或逆流。(5)所谓并流是指被萃取的固体物料在每一级萃取作业中都被同一份溶剂萃取,液相的移动方向与固相在级间移动的方向相一致的作业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移动的单级萃取作业。为了保证最终的萃取推动力,萃取液成品的浓度必须相当低,所以整 个萃取过程的溶剂需用量相当大。 (6)所谓错流是指被萃取的固体物料在每一级萃取作业中都使用新鲜溶剂进行萃取,每一级都要将固液二相分离。然后把这些浓度逐次降低的各级提取液混合在一起作为成品。 (7)所谓逆流是指被萃取的固体物料在每一级萃取作业中都是被来自下一级的萃取液所萃取,固液二相的移动方向是相逆的。新鲜的液相溶剂萃取最后一级固相渣滓,而最浓的萃取液成品萃取新鲜的固相物料。不仅可用最少的溶剂量维持各级萃取所需的推动力,而且可以获得浓度最高的萃取液成品。 4中药提取方法 回流法 回流法系指用乙醇等挥发性有机溶剂浸提药材成分,浸提液被加热,溶剂馏出后又被冷凝流回浸出器中浸提药材,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提取完全的方法。该法由于浸提液受热时间较长,故不适用于受热易破坏的药材成分的浸出。常用设备为多功能提取罐、索氏提取器。 滤过分离法

中药提取方法-精华版

A.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中草药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溶剂可分为水、亲本性有机溶剂及亲脂性有机溶剂,被溶解物质也有亲水性及亲脂性的不同。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多,其极性大而疏于油;有的亲水性基团少,其。极性小而疏于水。这种亲水性、亲脂性及其程度的大小,是和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一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中功能基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功能基数量越多,

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大,亲水性强,而亲脂性就越弱,其分子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键越长,则极性小,亲脂性强,而亲水性就越弱。 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也与其分子结构有关。例如甲醇、乙醇是亲水性比较强的溶剂,它们的分子比较小,有羟基存在,与水的结构很近似,所以能够和水任意混合。丁醇和戊醇分子中虽都有羟基,保持和水有相似处,但分子逐渐地加大,与水性质也就逐渐疏远。所以它们能彼此部分互溶,在它们互溶达到饱和状态之后,丁醇或戊醇都能与水分层。氯仿、苯和石油醚是烃类或氯烃衍生物,分子中没有氧,属于亲脂性强的溶剂。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时中草药成分结构分析,去估计它们的此类性质和选用的溶剂。例如葡萄糖、蔗糖等分子比较小的多羟基化合物,具有强亲水性,极易溶于水,就是在亲水性比较强的乙醇中也难于溶解。淀粉虽然羟基数目多,但分子大大,所以难溶解于水。蛋白质和氨基酸都是酸碱两性化合物,有一定程度的极性,所以能溶于水,不溶于或难溶子有机溶剂。甙类都比其甙元的亲水性强,特别是皂甙由于它们的分子中往往结合有多数糖分子,羟基数目多,能表现出较强的亲水性,而皂甙元则属于亲脂性强的化合物。多数游离的生物碱是亲脂性化合物,与酸结合成盐后,能够离子化,加强了极性,就变为亲水的注质,这些生物碱可称为半极性化合物。所以,生物碱的盐类易溶于水,不溶或难溶于有机溶剂;而多数游离的生物碱不溶或难

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柱层析分离技术及其实验技巧 一、胶柱层析(正、反相柱层析)——根据物质的极性不同进行分离 根据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极性不同,硅胶柱层析可以分为:正相柱层析、反相柱层析。 通常把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的柱色谱方法称为正相柱层析,常用的流动相为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丙酮、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等。较适宜分离化合物为低级性、中等极性化合物。 而把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的柱色谱方法称为反相柱层析,常用的流动相为甲醇、水等极性溶剂。较适宜分离极性较高的化合物。 二、凝胶层析——根据物质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凝胶层析又称为凝胶过滤、分子筛层析等,是以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颗粒作为固定相,根据物质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常用的凝胶是葡聚糖凝胶(Sephadex),如Sephadex LH-20。 三、柱层析实验操作 3. 1层析柱的选择 这与样品的处理量、分离难度、所用的基质和分离目的有关。以基质是硅胶为例,当样品量较多,分离难度较大(相邻组分的△R较小,相差不到0.1)时,需选用较粗大的柱子以填充较多的硅胶。柱子长,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地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两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

3. 2流动相的选择 在柱层析分离中流动相(淋洗剂)的选择尤为关键,直接影响到柱层析的分离效果,如果选择不当常常导致几十毫克样品,用了几百毫升淋洗剂都还没有完全分离,甚至不能分离。 以硅胶柱为例,具体选择哪种流动相以及流动相的极性,多是通过薄层色谱(TLC)来确定。一般来说流动相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 由于层析柱和薄层板不同,即使两者使用的硅胶都相同,但是在把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用在柱层析时,也显得极性偏大,所以要稀释一倍,但又不能稀释太多,否则成了靠扩散作用来分离,效果也不会好。在用TLC选择流动相时一般先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中植物分离用什么样的流动相,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最好是换溶剂。 此外在采用TLC选择洗脱剂时还应注意: 第一,某种样品在这种展开剂中只显示一个点,并不等于在别的展开剂中也只显示一个点。因此在寻找展开剂时,多尝试几种比例不同,成分不同的展开剂。展开剂的极性太小,点分不开;极性太大,也分不开。 第二,点不能点得太浓,否则容易重叠,不易判断,因为如果两个点相近的话,一浓就变成一个点了。但也不能太淡,否则含量较少的成分可能斑点模糊或不显出斑点。点样时还应避免损伤薄层。 第三,薄层板上点的展开的清晰程度和溶剂的极性和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有关,只有两者比较合适了,才能有一个较好的分离效果。 在选择流动相时还应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环保。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也是一种常用溶剂,但是要注意其毒性较大,所以要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二氯甲烷也有用,但是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的时候经

柱层析

柱层析(原理与装置) 利用层析柱将混合物各组分分离开来的操作过程称为柱层析。柱层析是层析技术中的一类,依据其作用原理又可分为吸附柱层析(原理见第97~100页和第101~102页)、分配柱层析(原理见第91~92及94~95页)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等。其中以吸附柱层析应用最广。以下只介绍吸附柱层析的相关问题,其操作方法也可作为其他类型柱层析的参考。 1.吸附柱层析的器材 (1)层析柱 图3-35 层析柱 实验室中所用的玻璃层析柱有两种形式:一是下部带有活塞的玻璃管,如图3-35a所示,活塞的芯最好是聚四氟乙烯制作的,这样可以不涂真空油脂,以免污染产品。如果使用普通的玻璃活塞,则真空油脂要小心地涂薄涂匀。另一种是将玻璃管下端拉细,套上一段弹性良好的管子。这段管子必须是不能被淋洗剂溶解的,普通橡皮管一般不可充作此用,因为橡皮易被氯仿、苯、THF等溶剂溶胀,而聚乙烯管子对大多数

溶剂是惰性的,所以常常使用。用一只螺旋夹控制流速,如图3-35b所示。此外,薄膜塑料柱如图3-35c,因使用方便、节省淋洗剂、减少蒸发量等优点,应用日趋广泛。薄膜塑料柱总是以扁平成卷保存的,两侧常有很深的折痕。使用前需将裁取的一段薄膜管一端扎紧,另一端套在一段玻璃管上并用棉线扎紧。将这段玻璃管穿过一个单孔塞。然后将薄膜管放进一根又粗又长,下端拉细了的玻璃管内,使塞子塞紧大玻璃管的口。用水泵自大玻璃管下端抽气,薄膜柱即因内部压强大于外部而自行展圆。待装入吸附剂后在其下部扎几个小孔即可使用。 层析柱的尺寸根据被分离物的量来确定,其直径与高度之比则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分离难易而定,一般在1∶8到1∶50之间。柱身细长,分离效果好,但可分离的量小,且分离所需时间长;柱身短粗,分离效果较差,但一次可以分离较多的样品,且所需时间短。如果待分离物各组分较难分离,宜选用细长的柱子,如果要处理大量的较易分离的或对分离纯度要求较低的混合物,则可选用粗而短的柱子。最常使用的层析柱,直径与长度之比在1∶8 到1∶15 之间。 (2)吸附剂 柱层析中最常使用的吸附剂是氧化铝或硅胶。其用量为被分离样品的30~50倍,对于难以分离的混合物,吸附剂的用量可达100倍或更高。对于吸附剂应综合考虑其种类、酸碱性、粒度及活性等因素,最后用实验方法选择和确定。 市售氧化铝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酸性氧化铝是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到其浸出液的pH值为4,适用于分离酸性物质;碱性氧化铝浸出液的pH值为9~10,用以分离胺类、生物碱及其他有机碱性化合物。中性氧化铝的相应pH值为7.5,适合于醛、酮、醌、酯等类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对酸、碱敏感的其他类型化合物的分离。硅胶没有酸碱性之分,可适用于各类有机物的分离。 柱层析所用氧化铝的粒度一般为100~150目,硅胶为60~100目,如果颗粒太小,淋洗剂在其中流动太慢,甚至流不出来。 氧化铝和硅胶的活性各分五个等级(见表2-5)。哪个活性级别分离效果最好,要用实验方法确定,而不是盲目选择高的活性级别,最常使用的是Ⅱ~Ⅲ级。如果吸附剂活性太低,分离效果不好,可通过“活化”来提高其活性。所谓“活化”就是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吸附剂所含的水分,提高其吸附活性的过程。通常是将吸附剂装在瓷盘里放进烘箱

拄层析分离色素实验报告

柱层析分离色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将各组分分离。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 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由于不同化合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度下移,形成色带。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 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 原料: 新鲜的菠菜叶 试剂: 1.无水乙醇或95%乙醇 5.三氧化二铝 2.石英砂 6.饱和氯化钠溶液 3.丙酮7.水硫酸钠 4.石油醚(60-90℃) 8洗脱液:丙酮:石油醚=1:9 器材: 层析柱(1×30cm),研钵,蒸馏装置, 脱脂棉,天平,烧杯,过滤漏斗, 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试管, 铁架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