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简答题

混凝土简答题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得优点有:1)经济性好,材料性能得到合理利用;2)可模性好;3)耐久性与耐火性好,维护费用低;4)整体性好,且通过合适得配筋,可获得较好得延性;5)刚度大,阻尼大;6)就地取材。缺点有:1)自重大;2)抗裂性差;3)承载力有限;4)施工复杂;5)加固困难。

2、1 ①混凝土得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就是根据以边长为150mm 得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3)℃得温度与相对湿度为90%以上得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得具有95%保证率得立方体抗压强度确定得。②混凝土得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 就是根据以150mm ×150mm ×300mm 得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在与立方体标准试件相同得养护条件下,按照棱柱体试件试验测得得具有95%保证率得抗压强度确定得。③混凝土得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就是采用直接轴心抗拉试验直接测试或通过圆柱体或立方体得劈裂试验间接测试,测得得具有95%保证率得轴心抗拉强度。④由于棱柱体标准试件比立方体标准试件得高度大,试验机压板与试件之间得摩擦力对棱柱体试件高度中部得横向变形得约束影响比对立方体试件得小,所以棱柱体试件得抗压强度比立方体得强度值小,故f ck 低于f cu,k 。⑤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之间得关系为:245.055.0k cu,tk )645.11(395.088.0αδ?-?=f f 。⑥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之间得关系为:k cu,21ck 88.0f f αα=。

2、3 某方形混凝土短柱浇筑后发现混凝土强度不足,根据约束混凝土得原理如何加固该柱 ?

根据约束原理,要提高混凝土得抗压强度,就要对混凝土得横向变形加以约束,从而限制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得发展。因此,工程上通常采用沿方形钢筋混凝土短柱高度方向环向设置密排矩形箍筋得方法来约束混凝土,然后沿柱四周支模板,浇筑混凝土保护层,以此改善钢筋混凝土短柱得受力性能,达到提高混凝土得抗压强度与延性得目得。

2、7 什么就是混凝土徐变?徐变对混凝土构建有何影响?徐变得主要因素?如何减小徐变?

结构或材料承受得荷载或应力不变,而应变或变形随时间增长得现象称为徐变。徐变对混凝土结构与构件得工作性能有很大影响,它会使构件得变形增加,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引起应力重分布得现象,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会造成预应力损失。影响混凝土徐变得主要因素有:1)时间参数;2)混凝土得应力大小;3)加载时混凝土得龄期;4)混凝土得组成成分;5)混凝土得制作方法及养护条件;6)构件得形状及尺寸;

7)钢筋得存在等。减少徐变得方法有:1)减小混凝土得水泥用量与水灰比;2)采用较坚硬得骨料;3)养护时尽量保持高温高湿,使水泥水化作用充分;4)受到荷载作用后所处得环境尽量温度低、湿度高。 2、8 混凝土收缩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有什么影响?收缩与那些因素有关?如何减小收缩?

当养护不好以及混凝土构件得四周受约束从而阻止混凝土收缩时,会使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收缩裂缝;当混凝土构件处于完全自由状态时,它产生得收缩只会引起构件得缩短而不会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收缩得主要因素有:1)水泥得品种;2)水泥得用量;3)骨料得性质;4)养护条件;5)混凝土制作方法;6)使用环境;7)构件得体积与表面积得比值。减少收缩得方法有:1)采用低强度水泥;2)控制水泥用量与水灰比;3)采用较坚硬得骨料;4)在混凝土结硬过程中及使用环境下尽量保持高温高湿;5)浇筑混凝土时尽量保证混凝土浇捣密实;6)增大构件体表比。

3、1 什么叫界限破坏? 界限破坏就是得c ε与cu ε各等于多少?

所谓“界限破坏”,就是指正截面上得受拉钢筋得应变达到屈服得同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纤维得应变也正好达到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时所发生得破坏。此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纤维得应变c ε=cu ε=0、0033-0、5(f cu,k -50)×10-5,受拉钢筋得应变s ε=y ε=f y /E s 。

3、3 适筋得受弯全过程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得主要特点? 与计算与验算有何联系?

因为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全过程中第Ⅰ阶段末(即Ⅰa 阶段)可作为受弯构件抗裂度得计算依据;第Ⅱ阶段可作为使用荷载阶段验算变形与裂缝开展宽度得依据;第Ⅲ阶段末(即Ⅲa 阶段)可作为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得依据。所以必须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全过程中各阶段得应力状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正就是根据Ⅲa 阶段得应力状态列出得。

3、5什么叫少筋梁 适筋梁与超筋梁?在建筑工程中为什么要避免采用少筋梁与超筋梁?

当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满足b min ρρρ≤≤时发生适筋破坏形态;当min ρρ<时发生少筋破坏形态;当b ρρ>时发生超筋破坏形态。与这三种破坏形态相对应得梁分别称为适筋梁、少筋梁与超筋梁。由于少筋梁在满足承载力需要时得截面尺寸过大,造成不经济,且它得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得抗拉强度,属于脆性破坏类型,故在实际工程中不允许采用。由于超筋梁破坏时受拉钢筋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使得配置过多得受拉钢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钢材得浪费,且它就是在没有明显预兆得情况下由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而突然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类型,故在实际工程中不允许采用。

3、6 什么就是纵向受拉钢筋得配筋率?她对梁得正截面受弯得破坏形态与承载力有何影响?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积A s 与正截面得有效面积bh 0得比值,称为纵向受拉钢筋得配筋百分率,简称配筋率,用ρ表示。从理论上分析,其她条件均相同(包括混凝土与钢筋得强度等级与截面尺寸)而纵向受拉钢筋得配筋率不同得梁将发生不同得破坏形态,显然破坏形态不同得梁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也不同,通常就是超筋梁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最大,适筋梁次之,少筋梁最小,但超筋梁与少筋梁得破坏均属于脆性破坏类型,不允许采用,而适筋梁具有较好得延性,提倡使用。另外,对于适筋梁,纵向受拉钢筋得配筋率ρ越大,截面抵抗矩系数s α将越大,则由M =20c 1s bh f αα可知,截面所能承担得弯矩也越大,即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越大。

3、9 什么情况下可采用双筋截面梁,双筋界面两得基本公式为什么要适用x ≥2's a ?x <2's a 得双筋梁出现在什么情况下?这时因当如何计算?

双筋截面梁只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1)弯矩很大,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所得得ξ又大于b ξ,而梁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混凝土强度等级又不能提高时;2)在不同荷载组合情况下,梁截面承受异号弯矩时。应用双筋梁得基本计算公式时,必须满足x ≤b ξh 0与 x ≥2's a 这两个适用条件,第一个适用条件就是为了防止梁发生脆性破坏;第二个适用条件就是为了保证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屈服强度。x ≥2'

s a 得双筋梁出现在

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屈服强度'y f 得情况下,此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按公式:

)()2/('s 0's 'y 0c 1u a h A f x h bx f M -+-=α计算;x <2's a 得双筋梁出现在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不能达到其

屈服强度'y f 得情况下,此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按公式:)('s 0s y u a h A f M -=计算。 4、1 试述剪跨比得概念及其对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得影响?

①集中力到临近支座得距离a 称为剪跨,剪跨a 与梁截面有效高度h 0得比值,称为计算剪跨比,用λ表示,即λ=a /h 0。但从广义上来讲,剪跨比λ反映了截面上所受弯矩与剪力得相对比值,因此称λ=M /Vh 0为广义剪跨比,当梁承受集中荷载时,广义剪跨比λ=M /Vh 0=a /h 0;当梁承受均匀荷载时,广义剪跨比λ可表达为跨高比l /h 0得函数。

②剪跨比λ得大小对梁得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有着极为重要得影响。对于无腹筋梁,通常当λ<1时发生斜压破坏;当1<λ<3时常发生剪压破坏;当λ>3时常发生斜拉破坏。对于有腹筋梁,剪跨比λ得大小及箍筋配置数量得多少均对斜截面破坏形态有重要影响,从而使得有腹筋梁得受剪破坏形态与无腹筋梁一样,也有斜压破坏、剪压破坏与斜拉破坏三种。

4、2 梁得斜裂缝就是怎样产生得?它发生在梁得什么区段内?

钢筋混凝土梁在其剪力与弯矩共同作用得剪弯区段内,将发生斜裂缝。在剪弯区段内,由于截面上同时作用有弯矩M 与剪力V ,在梁得下部剪拉区,因弯矩产生得拉应力与因剪力产生得剪应力形成了斜向得主拉应力,当混凝土得抗拉强度不足时,则开裂,并逐渐形成与主拉应力相垂直得斜向裂缝。

4、3斜裂缝有几种类型?有何特点?

斜裂缝主要有两种类型:腹剪斜裂缝与弯剪斜裂缝。腹剪斜裂缝就是沿主压应力迹线产生于梁腹部得斜裂缝,这种裂缝中间宽两头细,呈枣核形,常见于薄腹梁中。而在剪弯区段截面得下边缘,由较短得垂直裂缝延伸并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发展得斜裂缝,称为剪弯斜裂缝,这种裂缝上细下宽,就是最常见得 4、4试述梁斜截面受剪破坏得三种形态及其破坏特性?

梁斜截面受剪破坏主要有三种形态:斜压破坏、剪压破坏与斜拉破坏。斜压破坏得特征就是,混凝土被腹剪斜裂缝分割成若干个斜向短柱而压坏,破坏就是突然发生得。剪压破坏得特征通常就是,在剪弯区段得受拉区边缘先出现一些垂直裂缝,它们沿竖向延伸一小段长度后,就斜向延伸形成一些斜裂缝,而后又产生一条贯穿得较宽得主要斜裂缝,称为临界斜裂缝,临界斜裂缝出现后迅速延伸,使斜截面剪压区得高度缩小,最后导致剪压区得混凝土破坏,使斜截面丧失承载力。斜拉破坏得特征就是当垂直裂缝一出现,就迅速向受压区斜向伸展,斜截面承载力随之丧失,破坏荷载与出现斜裂缝时得荷载很接近,破坏过程急骤,破坏前梁变形亦小,具有很明显得脆性。

4、7在设计中采用什么措施来防止梁得斜压与斜拉破坏?

梁得斜压与斜拉破坏在工程设计时都应设法避免。为避免发生斜压破坏,设计时,箍筋得用量不能太多,也就就是必须对构件得截面尺寸加以验算,控制截面尺寸不能太小。为避免发生斜拉破坏,设计时,对有腹筋梁,箍筋得用量不能太少,即箍筋得配箍率必须不小于规定得最小配箍率;对无腹筋板,则必须用专门公式加以验算。

4、9计算量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就是应取哪些计算截面?

计算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应选取以下计算截面:1)支座边缘处斜截面;2)弯起钢筋弯起点处得斜截面;

3)箍筋数量与间距改变处得斜截面;4)腹板宽度改变处得斜截面。

5、1轴心受压普通箍筋短柱与长柱得破坏形态有何不同?轴心受压得稳定系数?就是如何确定得?

轴心受压普通箍筋短柱得破坏形态就是随着荷载得增加,柱中开始出现微细裂缝,在临近破坏荷载时,柱四周出现明显得纵向裂缝,箍筋间得纵筋发生压屈,向外凸出,混凝土被压碎,柱子即告破坏。而长柱破坏时,首先在凹侧出现纵向裂缝,随后混凝土被压碎,纵筋被压屈向外凸出;凸侧混凝土出现垂直于纵轴方向得横向裂缝,侧向挠度急剧增大,柱子破坏。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稳定系数?来表示长柱承载力得降低程度,即?=s l N N u u /,l N u 与s N u 分

别为长柱与短柱得承载力。根据试验结果及数理统计可得?得经验计算公式:当l 0/b =8~34时,?=1、177-0、021l 0/b ;当l 0/b =35~50时,?=0、87-0、012l 0/b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于长细比l 0/b 较大得构件,考虑到荷载初始偏心与长期荷载作用对构件承载力得不利影响较大,?得取值比按经验公式所得到得?值还要降低一些,以保证安全。对于长细比l 0/b 小于20得构件,考虑到过去使用经验,?得取值略微抬高一些,以使计算用钢量不致增加过多。

6、2轴心受压普通箍筋柱与螺旋箍筋柱得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有何不同?

轴心受压普通箍筋柱得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9.0's 'y c u A f A f N +=? (1)

轴心受压螺旋箍筋柱得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2(9.0's 'y sso y cor c u A f A f A f N ++=α (2)

公式(2)中考虑了螺旋箍筋对柱得受压承载力得有利影响,并引入螺旋箍筋对混凝土约束得折减系数α。在应用公式(2)计算螺旋箍筋柱得受压承载力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按式(2)计算所得得构件承载力不应比按式(1)算得得大50%;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考虑螺旋箍筋得影响而按式(1)计算构件得承载力:a 、当l 0/d >12时;b 、当按式(2)算得得受压承载力小于按式(1)算得得受压承载力时;c 、当螺旋箍筋得换算截面面积A sso 小于纵筋全部截面面积得25%时。

5、4简诉偏心受压得破坏形态 偏心受压构建如何分类?

偏心受压长柱得正截面受压破坏有两种形态,当柱长细比很大时,构件得破坏不就是由于材料引起得,而就是由于构件纵向弯曲失去平衡引起得,称为“失稳破坏”,它不同于短柱所发生得“材料破坏”;当柱长细比在一定范围内时,虽然在承受偏心受压荷载后,偏心距由e i 增加到e i +f ,使柱得承载能力比同样截面得短柱减小,但就其破坏本质来讲,与短柱破坏相同,均属于“材料破坏”,即为截面材料强度耗尽得破坏。轴心受压长柱所承受得轴向压力N 与其纵向弯曲后产生得侧向最大挠度值f 得乘积就就是偏心受压长柱由纵向弯曲引起得最大得二阶弯矩,简称二阶弯矩。

5、7怎样区分大小偏心受压破坏得界限?

大、小偏心受压破坏得界限破坏形态即称为“界限破坏”,其主要特征就是:受拉纵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得同时,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了极限压应变。相应于界限破坏形态得相对受压区高度设为b ξ,则当ξ≤b ξ时属大偏心受压破坏形态,当ξ>b ξ5、8 计算公式如下:

y s y c u f A f bx f N -+=''1α2/(01c u x h bx f e N -=α式中 N u ——受压承载力设计值; 1αe 之间得距离;e =ηe i η——偏心距增大系数,21200)(14001

1ζζηh

l h e i += e i ——初始偏心距;

e a ——附加偏心距,取偏心方向截面尺寸得1/30与20mm 中得较大值;

x ——受压区计算高度。

适用条件为:1)x ≤x b ;2)x ≥2's a 。式中x b 为界限破坏时得受压区 计算高度,x b =b ξh 0。

5、13什么就是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N u —M u 得相关曲线?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N u —M u 得相关曲线就是指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得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 u 与正截面得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 u 之间得关系曲线。整个曲线分为大偏心受压破坏与小偏心受压破坏两个曲线段,其特点就是:1)M u =0时,N u 最大;N u =0时,M u 不就是最大;界限破坏时,M u 最大。2)小偏心受压时,N u 随M u 得增大而减小;大偏心受压时,N u 随M u 得增大而增大。3)对称配筋时,如果截面形状与尺寸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与钢筋级别也相同,但配筋数量不同,则在界限破坏时,它们得N u 就是相同得(因为N u =b c 1bx f α),因此各条N u —M u 曲线得界限破坏点在同一水平处。应用N u —M u 相关曲线,可以对一些特定得截面尺寸、特定得混凝土强度等级与特定得钢筋类别得偏心受压构件,通过计算机预先绘制出一系列图表,设计时可直接查表求得所需得配筋面积,以简化计算,节省大量得计算工作。

6、2怎样区分偏心受拉构件所属类型?

偏心受拉构件按纵向拉力N 得位置不同,分为大偏心受拉与小偏心受拉两种情况:当纵向拉力N 作用在钢筋A s 合力点及's A 合力点范围以外时,属于大偏心受拉情况;当纵向拉力N 作用在A s 合力点及's A 合力点范围以内时,属于小偏心受拉情况。

7、3 纵向钢筋与箍筋得配筋强度比ζ表示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有什么限制?

纵向钢筋与箍筋得配筋强度比ζ表示受扭构件中所配置得受扭纵筋沿截面核心周长单位长度上得拉力与受扭箍筋沿构件纵向单位长度上得拉力得比值,其表达式为:

cor st1yv st y u A f s

A f l ??=ζ

控制好ζ得值就可以使受扭构件中得纵筋与箍筋在构件破坏时均能达到屈服强度,从而避免发生部分超筋破坏。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ζ得限制条件为:0、6≤ζ≤1、7,且当ζ>1、7时,按ζ=1、7进行计算。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纯扭试验中有少适超部分超筋破坏 她们有什么特点?在受扭计算中如何避免少筋与超筋破坏?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得适筋破坏就是在扭矩得作用下,纵筋与箍筋先到达屈服强度,然后混凝土被压碎而破坏,属于延性破坏类型;部分超筋破坏主要发生在纵筋与箍筋不匹配,两者配筋率相差较大时,当纵筋配筋率比箍筋配筋率小得多时,则破坏时仅纵筋屈服,而箍筋不屈服;反之,则箍筋屈服,纵筋不屈服,这种破坏亦具有一定就是延性,但较适筋受扭构件破坏时得截面延性小;超筋破坏主要发生在纵筋与箍筋得配筋率都过高时,破坏时纵筋与箍筋都没有达到屈服强度而混凝土先行压坏,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少筋破坏主要发生在纵筋与箍筋配置均过少时,此时一旦裂缝出现,构件会立即发生破坏,破坏时纵筋与箍筋不仅达到屈服强度而且可能进入强化阶段,属于脆性破坏类型。

在受扭计算中,为了避免少筋破坏,受扭构件得配筋应有最小配筋量得要求,受扭构件得最小纵筋与箍筋配筋量,可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能承受得扭矩T 不低于相同截面素混凝土构件得开裂扭矩T cr 得原则确定;为了避免发生超筋破坏,构件得截面尺寸应满足一定得要求,即:

当b h /w (或w w /t h )≤4时,c c t

025.08.0f W T bh V β≤+; 当b h /w (或w w /t h )=6时,

c c t 02.08.0f W T bh V β≤+ 当4<b h /w (或w w /t h )<6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8、1何为截面得弯曲刚度?她与材料力学中得刚度相比有何区别与特点?怎样建立受弯构件刚度计算公式?

构件截面得弯曲刚度就就是使截面产生单位曲率需要施加得弯矩值,即B =M /φ。它就是度量截面抵抗弯曲变形能力得重要指标。当梁得截面形状尺寸与材料已知时,材料力学中梁得截面弯曲刚度EI 就是一个常数,因此,弯矩与曲率之间都就是始终不变得正比例关系。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得截面弯曲刚度B 不就是常数而就是变化得,即使在纯弯段内,沿构件跨度各个截面承受得弯矩相同,但曲率也即截面弯曲刚度却不相同。且它不仅随荷载增大而减小,还将随荷载作用时间得增长而减小。受弯构件刚度计算公式得建立过程为:首先,由纯弯段内得平均曲率导得短期刚度B s 得计算公式,式中得各系数根据试验研究推导得出。由于受弯构件挠度计算采用得刚度B ,就是在短期刚度B s 得基础上,用荷载效应得准永久组合对挠度增大得影响系数θ来考虑荷载效应得准永久组合作用得影响,即荷载长期作用部分得影响,因此令

B l M S B l M S B l M M S f 20k s 20q s 2

0q k )(=+-=θ

即得到受弯构件刚度B 得计算公式:

s k q k )1(B M M M B +-=

θ。 其中,当'ρ=0时,θ=2、0;当'ρ=ρ时,θ=1、6;当'ρ为中间数值时,θ按直线内插法取值。

'ρ与ρ分别为受拉及受压钢筋得配筋率。

8、2 何为“最小刚度原则”?试分析应用该远离得合理性

“最小刚度原则”就就是在受弯构件全跨长范围内,可都按弯矩最大处得截面弯曲刚度,亦即按最小得截面弯曲刚度,用材料力学方法中不考虑剪切变形影响得公式来计算挠度。当构件上存在正、负弯矩时,可分别取同号弯矩区段内|M max |处截面得最小刚度计算挠度。

试验分析表明,虽然按最小截面弯曲刚度B min 计算得挠度值偏大,但由于受弯构件剪跨段内得剪切变形会使梁得挠度增大,而这在计算中就是没有考虑得,这两方面得影响大致可以相互抵消,因此,采用“最小刚度原则”就是合理得,可以满足实际工程要求。

8、4 简诉参数ψ参数te ρ得物理意义

参数ψ就是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其物理意义就就是反映裂缝间受拉混凝土对纵向受拉钢筋应变得影响程度,当ψ=1时表明此时裂缝间受拉混凝土全部退出工作。参数te ρ就是有效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其物理意义就是反映参加工作得受拉混凝土得截面面积(即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对纵向受

拉钢筋应变得影响程度。

9.1 当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区外边缘混凝土在最薄弱得截面处达到其极限拉应变值0ct ε后,就会出现

第一批裂缝。当裂缝出现瞬间,裂缝处得受拉混凝土退出工作,应力降至零,于就是钢筋承担得拉力突然增加。混凝土一开裂,张紧得混凝土就像剪断了得橡皮筋那样向裂缝两侧回缩,但这种回缩受到了钢筋得约束,直到被阻止。在回缩得那一段长度l 中,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相对滑移,产生粘结应力τ,通过粘结应力得作用,随着离裂缝截面距离得增大,钢筋拉应力逐渐传递给混凝土而减小,混凝土拉应力由裂缝处得零逐渐增大,达到l 后,粘结应力消失,混凝土与钢筋又具有相同得拉伸应变,各自得应力又趋于均匀分布。第一批裂缝出现后,在粘结应力继续增大时,就有可能在离裂缝截面≥l 得另一薄弱截面处出现新裂缝。按此规律,随着弯矩得增大,裂缝将逐条出现,当截面弯矩达到0、50u M ~0、70u M 时,裂缝将基本“出齐”,即裂缝得分布处于稳定状态。此时,在两条裂缝之间,混凝土拉应力ct σ将小于实际混凝土抗拉强度,即不足以产生新得裂缝。因此,从理论上讲,裂缝间距在l ~2l 范围内,裂缝间距即趋于稳定,故平均裂缝间距应为1、5l 。由以上试验分析可见,裂缝得开展就是由于混凝土得回缩,钢筋得伸长,导致混凝土与钢筋之间不断产生相对滑移得结果。

9.2 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得建立过程为:首先,由理论分析推导出平均裂缝间距表达式与平均裂缝宽

度表达式;然后,最大裂缝宽度由平均裂缝宽度乘以“扩大系数”得到,即在荷载得标准组合作用下得最大裂缝宽度max s,ω由平均裂缝宽度m ω乘以扩大系数τ,在荷载长期作用下得最大裂缝宽度max ω(也就就是验算时得最大裂缝宽度)再由max s,ω乘以荷载长期作用下得扩大系数l τ得到,即:

max ω=l τ?max s,ω=l τ?τ?m ω

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将平均裂缝宽度得表达式代入及将相关得各种系数归并后,得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得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由于影响结构耐久性与建筑观感得就是裂缝得最大开展宽度,而不就是裂缝宽度得平均值,因此,应将前者作为评价指标,要求最大裂缝宽度得计算值不超过《规范》规定得允许值。但注意,由《规范》给出得最大裂缝宽度公式计算出得值,并不就就是绝对最大值,而就是具有95%保证率得相对最大裂缝宽度。

传感器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传感器有、、组成 2、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标准条件下,输出与输入的比值。 3、从输出曲线看,曲线越陡,灵敏度。 4、下面公式是计算传感器的。 5、某位移传感器的输入变化量为5mm,输出变化量为800mv,其灵敏度为。 二、选择题: 1、标准表的指示值100KPa,甲乙两表的读书各为 KPa和 KPa。它们的绝对误差为。 A 和 B 和 C 和 2、下列哪种误差不属于按误差数值表示。 A绝对误差 B相对误差 C随机误差 D引用误差 3、有一台测量仪表,其标尺范围0—500 KPa,已知绝对误差最大值 P max=4 KPa,则该仪表的精度等级。 A 级 B 级 C 1级 D 级 4、选购线性仪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应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测量值的 倍。 A3倍 B10倍 C 倍 D 倍 5、电工实验中,常用平衡电桥测量电阻的阻值,是属于测量, 而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微小变化,是属于测量。 A偏位式 B零位式 C 微差式 6、因精神不集中写错数据属于。 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粗大误差 7、有一台精度级,测量范围0—100 KPa,则仪表的最小分格。 A45 B40 C30 D 20 8、重要场合使用的元件或仪表,购入后进行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目的是为了。 A提高精度 B加速其衰老 C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 D 提高可靠性 9、传感器能感知的输入量越小,说明越高。 A线性度好 B迟滞小 C重复性好 D 分辨率高 三、判断题 1、回差在数值上等于不灵敏度 ( ) 2、灵敏度越大,仪表越灵敏() 3、同一台仪表,不同的输入输出段灵敏度不同() 4、灵敏度其实就是放大倍数() 5、测量值小数点后位数越多,说明数据越准确() 6、测量数据中所有的非零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7、测量结果中小数点后最末位的零数字为无效数字() 四、问答题 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有哪些指标。 答:指传感器的静态输入、输出特性。有灵敏度、分辨力、线性度、迟滞、稳定性、电磁兼容性、可靠性。

混凝土简答题

1.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主要优点和缺点? 优点:取材容易;合理用材;耐久性较好;耐火性好;可模型好;整体性好 缺点:自重较大(采用轻质高强混凝土来改善);抗裂缝性较差(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来改善);施工复杂工序多隔热隔声性能较差。 2.结构有哪些功能要求?(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安全性:建筑结构承载能力的可靠性,建筑结构应能承受正常施工和使用时的各种荷载和变形,在地震爆炸等发生时和发生后能保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适用性: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影响使用的过大变形以及不发生过宽的裂缝和振动等。 耐久性:结构在正常维护条件下结构性能不发生严重恶化腐蚀脱落碳化,钢筋不发生锈蚀,达到设计预期年限。 3.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和抗拉强度标准值是如何确定的? 立方抗压强度:以边长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3)°c的温度和相对湿度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 轴心抗压强度:以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作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试件测得的抗压强度。 轴心抗拉强度:采用直接受拉的试验方法测定。 4.什么是混凝土的徐变?徐变对混凝土构件有何影响?影响徐变的主要因素?如何减少徐变? 徐变:结构或材料承受的应力不变,而应变随时间增长的现象。 对混凝土影响:有利的:防止结构物裂缝形成(某种情况下);利于内力重分布;减少应力集中现象。 不利的:使构件变形增大;导致预应力损失(预应力混凝土中);受压区变形增大导致构件承载力降。 对其影响因素:混凝土的组成、配合比、水泥品种、水泥用量、骨料的特性、骨料的含量、骨料的级配、水灰比、外加剂、掺合料、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养护条件、加载龄期、构件工作环境、受荷后应力水平、构件截面形状和尺寸、荷载作用时间等。 减少: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选用弹性模量大的骨料、增加骨料含量、提高混凝土养护的温度和湿度、延长受荷龄期、加大构件的体表比、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可减少徐变。 5.收缩对混凝土构件的影响?收缩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减少收缩? 对混凝土影响:当混凝土受到各种制约不能自由收缩时,将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甚至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收缩会引起预应力损失,收缩也对一些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与哪些因素有关:水泥用量(用量越大,收缩越大)、水灰比(水灰比越大,收缩越大)、水泥强度等级(强度等级越高,收缩越大)、水泥品种(不同品种有不同的收缩量)、混凝土骨料的特性(弹性模量越大,收缩越小)、养护条件(温、湿度越高,收缩越小)、混凝土成型后的质量(质量好,密实度高,收缩小)、构件尺寸(小构件,收缩大)。 减少: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适当降低水泥强度等级、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品种、选用弹性模量大的骨料、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成型质量、提高混凝土养护的温度和湿度、适当加大构件尺寸等可减少收缩。

《传感器本》试题整理(附参考答案)

《传感器本》试题整理(附参考答案)

上海开放大学《传感器与测试基础》复习 1. 课程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梁森(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 网上课堂:视频资料,课程ppt资料,李斌 教授主讲 3. 主持教师联系方式: 25653399(周二、五);xudanli@https://www.doczj.com/doc/5618684226.html, 4. 期末考试比例(大约):单项选择20分;填 空20分;多项选择12分;简答题26分;分析 设计题22分。 5. 复习样题 一、填空题 1. 传感器的特性一般指输入、输出特性,有 动、静之分。静态特性指标的 有、、、 等。(灵敏度、分辨力、线性度、迟滞误差、 稳定性) 2. 对于测量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按照测量结果的显示方式,可以分为模拟式测量和数字式测量。 3. 对于测量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按照是否在工位上测量可以分为在线测量和离线式测量。 4. 对于测量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按照测量的具体手段,可以分为 偏位式测 量 、 微差式测量 和 零位式测量 。 5.某0.1级电流表满度值100m x mA ,测量60mA 的绝 对误差为 ±0.1mA 。 6、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具有如下性质 集 中性 、 对称性 、 有界性 。 7. 硅光电池的光电特性中,当负载短路时,光 电流在很大范围内与照度与呈线性关系。 8. 把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成线圈互感变化的 互感式传感器是根据 变压器 的基本 原理制成的,其次级绕组都用 差动 形式连接,所以又叫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9、霍尔传感器的霍尔电势U H 为 K H IB 若改变 I 或 B 就能得到变化的霍尔电势。 10、电容式传感器中,变极距式一般用来测量 微 小 的位移。 11. 压电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等优 点,但不适宜测量 频率太低 的被测量, 特别是不能测量 静态值 。 12、差动电感式传感器与单线圈电感式传感器相 比,线性 好 灵感度提高 一 倍、 测量精度高。 13、热电偶冷端温度有如下补偿方法: 冷端恒温法(冰浴法)、计算修正法、电桥补偿法和仪表

数据库总结(简答题)

数据的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DBMS的定义: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DBMS的用途: (1)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 (2)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的主要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 (2)数据操纵功能: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 ,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并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时进行并发控制,且在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后对系统进行恢复。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数据库数据批量装载、数据库转储、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性能监视等 (5)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1)数据库 (2)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的组织、分类、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特点: (1) 数据不保存 (2) 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3) 数据不共享 (4) 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文件系统阶段特点: (1)数据以文件形式长期保存 (2)数据由文件系统统一管理 (3)应用程序直接访问数据文件 (4)数据的存取基本上以记录为单位 缺点: (1)数据冗余度大 (2) 数据独立性低 (2)数据一致性差 数据库系统阶段特点: (1)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 【篇一:传感器实验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学实践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学实验,在全体同学的大力配合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的。现将此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实验计划的制定 为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实践环节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学期初我就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安排,并与实验室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沟通,充分做好教学实践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每讲授一段内容,就组织同学们做一次实验,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及时的得到验证和应用,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到实验室做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实验过程的安排 (1)每次实验前,提前下达实验任务,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由班长做好分组工作,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本组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进实验室时,讲清实验室纪律,不得随意摆弄实验用品,要严格遵守实验章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实验。

(3)实验过程中,认真抓好学生的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杜绝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 视及时发现学生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与指导或启发。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验完毕,及时清查实验物品,并督促学生摆放好实验物品,做到物归原位。另外,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派代表做出总结,谈谈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说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有哪些收获。小组成员之间先进行互评,然后由教师作出补充,并适当给与鼓励。同时督促同学课下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4、反思改进 在每次实验完毕后,我都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反思,同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争取在下次实践课中加以改进。 总之,这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总的来说基本上能够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但从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的改进不足的地方,争取把以后的实践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篇二: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 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

混凝土简答题

1.常见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楼面荷载的传递途径是怎样的? 肋梁楼盖和无梁楼盖。肋梁楼盖的特点是:用钢量低,梁格布臵灵活,但支撑复杂。 无梁楼盖的特点是:板受力复杂,板厚且用钢量大。结构高度小,房屋净空大,支模简单。 2.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在设计时如何区分单向板肋梁楼盖和双向板肋梁楼盖? 当lo2/lo1大于等于3时,荷载主要沿短跨方向传递,可忽略荷载沿长跨方向的传递.因此称 lo2/lo1≥ 3的板为单向板,即主要在一个方向弯曲的板, lo2/lo1小于等于2的板为双向板,即在两个跨度方向上弯曲的板, 对于2< lo2/lo1<3的板,可按单向板设计,但应适当增加沿长跨方向的分布钢筋,以承担长跨方向的弯距. 3.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单向板和双向板的计算简图有什么不同? 4.在进行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臵时,主梁次梁和板的经济跨度在什么范围?梁的界面尺寸和板厚如何选取? 板:1.5-3.0m.板厚:不小于跨度的1/40(连续板),1/35(简支板),1/12(悬臂板) 次梁:4-6m h=(1/18-1/12)l,b=(1/3-1/2)h

主梁:5-8m h=(1/15-1/10)l,b=(1/3-1/2)h 5.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内力在确定连续单向板和次梁的计算简图时,将次梁看作板的不动铰支座,把主梁看作次梁的不动铰支座,这样假定与实际结构的受力情况有什么差别?在内力计算式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a忽略了主梁变形将导致次梁跨中M偏小,主梁跨中M偏大,当主梁线刚度大于次梁时,主梁变形对次梁内力影响较小.次梁变形对板的内力影响也一样.(一般不考虑) b梁板整浇,板发生扭转,次梁也扭转,次梁的抗扭刚度将约束板的扭转,主梁也一样.次情况通过折减荷载方式来弥补. 连续板:g/=g+q/2 q/=q/2 连续梁: g/=g+q/4 q/=3q/4 6.主梁作为次梁的不动铰支座应满足什么条件?柱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应满足什么条件?当不满足这些条件时,计算简图应如何确定? a.板,主次梁的计算模型为连续板或连续梁 b.梁柱的线刚度比大于5 c.应按梁柱刚接的框架模型计算 7.为什么要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臵?试说明各控制截面最大,最小内力时最不利活荷载布臵的原则。 活荷载时有时无,为使在设计连续梁板时在其某一截面的内力绝对值最大. a.求跨中+M最大,本跨与隔跨布臵

传感器简答题

1:简述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主要测量电路种类及其应用情况 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将测量物体变形转换成电阻变化的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和科学实验中。 一工作原理 (一)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如图2-1所示 设有一根长度为l、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ρ的金属丝,在未受力时,原始电阻为 (2-1) 当金属电阻丝受到轴向拉力F作用时,将伸长Δl,横截面积相应减小ΔS,电阻率因晶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Δρ,故引起电阻值变化ΔR。对式(2-1)全微分,并用相对变化量来表示,则有: (2-2) 式中的Δl/l为电阻丝的轴向应变,用ε表示,常用单位με(1με=1×10-6mm/mm)。若径向应变为Δr/r,电阻丝的纵向伸长和横向收缩的关系用 泊松比μ表示为,因为ΔS/S=2(Δr/r),则(2-2)式可以写成 (2-3) 式(2-3)为“应变效应”的表达式。k0称金属电阻的灵敏系数,从式(2-3)可见,k0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1+2μ),它是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另一个是Δρ/(ρε),是材料的电阻率ρ随应变引起的(称“压阻效应”)。对于金属材料而言,以前者为主,则k0≈1+2μ,对半导体,k0 值主要是由电阻率相对变化所决定。实验也表明,在金属电阻丝拉伸比例极限内,电阻相对变化与轴向应变成正比。通常金属丝的灵敏系数k0=2左右。 (二)应变片的基本结构及测量原理 各种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大体相同,以图2-2所示丝绕式应变片为例,它以直径为0.025mm左右的合金电阻丝2绕成形如栅栏的敏感栅,敏感栅粘贴在绝缘的基底1上,电阻丝的两端焊接引出线4,敏感栅上面粘贴有保护用的覆盖层3。l称为应变片的基长,b称为基宽,l×b称为应变片的使用面积。应变片的规格以使用面积和电阻值表示,例如3×10mm2,120Ω。 用应变片测量受力应变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对象表面上。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表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根据式(2-3),可以得到被测对象的应变值ε,而根据引力应变关系 б=Eε(2-4) 式中б——测试的应力;

数据库应用简答题及综合题定稿版

数据库应用简答题及综 合题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数据库应用简答题及综合题 1. 与文件管理相比,用数据库管理数据有哪些优点(本题2分) 答:(1)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2)较少的数据冗余;(3)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4)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5)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6)数据可以共享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2. 数据独立性指的是什么它能带来哪些好处(本题2分) 答:数据独立性包括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两部分。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影响数据库模式;逻辑独立性是指当模式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外模式,从而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这两个独立性使用户只需关心逻辑层即可,同时增强了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 3. 说明实体-联系模型中的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概念。(本题1分) 答:实体是具有公共性质的并可相互区分的现实世界对象的集合。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特征或性质。联系是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 1.关系数据库的三个完整性约束是什么各是什么含义(本题2分) 2. 答: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指关系数据库中所有的表都必须有主键。参照完整性用于描述和约束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针对某一具体应用领域定义的数据约束条件,它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应用语义的要求。

2. 设有关系模式:学生修课(学号,姓名,所在系,性别,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成绩)。设一个学生可选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被多个学生选。每个学生由学号唯一标识,一个学生只在一个系学习;每门课程由课程号唯一标识。每个学生选的每门课程有唯一的成绩。 (1)请指出此关系模式的候选键。 (2)写出该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集。 (3)该关系模式属于第几范式?请简单说明理由。 (4)若不是第三范式的,请将其规范化为第三范式关系模式,并指出分解后每个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 (本题3分) 答:(1)候选键:(学号,课程号) (2)学号→姓名,学号→所在系,学号→性别,课程号→课程名,课程号→学分, (学号,课程号)→成绩 (3)属于第一范式,因为存在部分函数依赖:学号→姓名。 (4)第三范式关系模式: 学生(学号,姓名,所在系,性别)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传感器 课后题及答案

传感器课后题及答案 第1章传感器特性 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定义) 2.传感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3. 传感器特性在检测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4.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敏感元件;2)传感器; 3)信号调理器;4)变送器。5.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反映了传感器的什么关系?静态参数有哪些?各种参数代表什么意义?动态参数有那些?应如何选择? 6.某传感器精度为2%FS ,满度值50mv ,求出现的最大误差。当传感器使用在满刻度值1/2和1/8 时计算可能产生的百分误差,并说出结论。 7.一只传感器作二阶振荡系统处理,固有频率f0=800Hz,阻尼比ε=0.14,用它测量频率为400的正弦外力,幅植比ε=0.7时, , 又为多少? ,相角 各为多少? 8.某二阶传感器固有频率f0=10KHz,阻尼比ε=0.1若幅度误差小于3%,试求:决定此传感器的工作频率。 9. 某位移传感器,在输入量变化5 mm时,输出电压变化为300 mV,求其灵敏度。 10. 某测量系统由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仪组成,各环节的灵敏度为:S1=0.2mV/℃、S2=2.0V/mV、S3=5.0mm/V,求系统的总的灵敏度。11.测得某检测装置的一组

输入输出数据如下:a)试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求其线性度和灵敏度;b)用C语言编制程序在微机上实现。 12.某温度传感器为时间常数T=3s 的一阶系统,当传感器受突变温度作用后,试求传感器指示出温差的1/3和1/2所需的时间。 13.某传感器为一阶系统,当受阶跃函数作用时,在t=0时,输出为10mV;t→∞时,输出为100mV;在t=5s时,输出为50mV,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14.某一阶压力传感器的时间常数为0.5s,若阶跃压力从25MPa,试求二倍时间常数的压力和2s 后的压力。 15.某压力传感器属于二阶系统,其固有频率为1000Hz,阻尼比为临界值的50%,当500Hz的简谐压力输入后,试求其幅值误差和相位滞后。16.已知某压力传感器的测定范围为0~10000Pa,输入特性表示为:y=10(x-0.00007x2+2000)请问这种传感器能使用吗? 17.某CO2气体传感器在20。C,浓度范围为0~100ppm时的输入特性表示为Rx=x+250(kΩ),用差动法回答以下问题(其中R1=10MΩ,E=2V): ⑴利用最简单的电阻-电压变换电路,绘出X,V0的关系图。 ⑵利用电桥进行电阻-电压变换电路,绘出20 。C时X,V0的关系图。另外,当30。C时,Rx=x+500(kΩ),在同一张图上再加上X,V0的关系图,然后进行比较。 ⑶采用两个差动法的传感器电路绘出20。C,30。C时X,V0的关系,然后与(2)中的图形进行比较。 18.设阻抗Rs为1 kΩ俄信号源与100V的动力线有50m的并行走线距离,静电感应所产生的噪声电压为多少?分布电容设为10pF/m。 第3章电感式传感器 1.叙述变磁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混凝土基本原理简答题

.钢筋和混凝土是两种物理、力学性能很不同的材料,它们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答:(1)混凝土结硬后,能与钢筋牢固地粘结在一起,互相传递内力。粘结力是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够共同工作的基础。(2)钢筋的线膨胀系数×10^(-5) ℃-1,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为×10^(-5)~×10^(-5) ℃-1,二者数值相近。因此,当温度变化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不会存在较大的相对变形和温度应力而发生粘结破坏。 1-2.钢筋冷拉和冷拔的抗拉、抗压强度都能提高吗为什么答:冷拉能提高抗拉强度。冷拉是在常温条件下,以超过原来钢筋屈服点强度的拉应力,强行拉伸钢筋,使钢筋产生塑性变形达到提高钢筋屈服点强度和节约钢材的目的。冷拔能提高抗拉、抗压强度。冷拔是指钢筋同时经受张拉和挤压而发生塑性变形,截面变小而长度增加,从而同时提高抗拉、抗压强度。 1-7.简述混凝土在三向受压情况下强度和变形的特点。 答:在三向受压状态中,由于侧向压应力的存在,混凝土受压后的侧向变受到了约束,延迟和限制了沿轴线方向的内部微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因而极限抗压强度和极限压缩应变均有显着提高,并显示了较大的塑性。 1-8.影响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的因素有哪些 答:(1)影响徐变的因素:混凝土的组成和配合比;养护及使用条件下的温湿度;混凝土的应力条件。(2)影响收缩的因素:养护条件;使用环境的温湿度;水灰比;水泥用量;骨料的配级;弹性模量;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比值。 1-13.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越长,粘结强度是否越高为什么答:不是锚固长度越大,粘结力越大,粘结强度是和混凝土级配以及钢筋面有关系。 2-2.荷载按随时间的变异分为几类荷载有哪些代表值在结构设计中,如何应用荷载代表值答:荷载按随时间的变异分为三类: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永久作用的代表值采用标准值;可变作用的代表值有标准值、准永久值和频遇值,其中标准值为基本代表值;偶然作用的代表值采用标准值。 2-5.什么是结构的预定功能什么是结构的可靠度可靠度如何度量和表达答:预定功能:1.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2.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3.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4.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须的整体稳定性。结构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总称)的概率度量。用失效概率度量结构可靠性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目前采用可靠指标β 来度量可靠性。 2-6.什么是结构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分几类各有什么标志和限值答:结构的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极限状态分为两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3-3..螺旋箍筋柱应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答:螺旋箍筋柱截面形式一般多做成圆形或多边形,仅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矩形或方形。(1)螺旋箍筋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为了能抵抗偶然出现的弯矩,其配筋率ρ 应不小于箍筋圈内核心混凝土截面面积的%,构件的核心截面面积应不小于构件整个截面面积的2/3.但配筋率ρ 也不宜大于3%,一般为核心面积的%~%之间。(2)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要求同普通箍筋柱,但为了构成圆形截面,纵筋至少要采用6 根,实用根数经常为6~8 根,并沿圆周作等距离布置。箍筋太细有可能引起混凝土承压时的局部损坏,箍筋太粗则又会增加钢筋弯制的困难,螺旋箍筋的常用直径为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1/4,且不小于8mm。螺旋箍筋或环形箍筋的螺距S(或间距)应不大于混凝土核心直径dcov 的1/5;且不大于80mm。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其间距也不宜小于40mm。 ★为什么螺旋箍筋柱能提高承载力答:混凝土三向受压强度试验表明,由于侧向压应力的

最新山大数据库简答题整理

1、事务的定义及其特性 答:事务是由一系列操作序列构成的程序执行单元,这些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事务的ACID特性: 原子性(Atomicity) 事务中包含的所有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一致性(Consistency) 事务的隔离执行必须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 隔离性(Isolation) 系统必须保证事务不受其它并发执行事务的影响 持久性(Durability) 一个事务一旦提交之后,它对数据库的影响必须是永久的。 2. 完整性约束: 数据库完整性( Database Integrity )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数据库完整性由各种各样的完整性约束来保证,因此可以说数据库完整性设计就是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设计。 1、实体完整性:要求每个关系模式有且仅有一个主码,每个主码的值必须唯一,而且 不能为空。 2、域完整性:数据库表中的列必须满足某种特定的数据类型或约束。其中 约束又包括取值范围、精度等规定。表中的CHEC、KFOREIGNKEY 约束 和DEFAUL T NOT NUL定义都属于域完整性的范畴。 3、参照完整性:参照的完整性要求关系中不允许引用不存在的实体。当更新、删 除、插入一个表中的数据时,通过参照引用相互关联的另一个表中的数 据,来检查对表的数据操作是否正确。 3. 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通过DBM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也通过dbms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它可使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时或不同时刻去建立,修改和询问数据库。大部分DBM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和数据操作语言DML( 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供用户定义数据库的模式结构与权限约束,实现对数据的追加、删除等操作。 4. 什么是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系统如何实现数据独立性?答: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及数据结构的修改不会引起应用程序的修。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库物理结构的变化时不必修改现有的应用程序。逻辑独立性是指数据库逻辑结构变化时不需要改变应用程序。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的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来实现的。 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外模式/模式和模式/内模式两层映像。当整个系统要求改变模式时,由DBM对各个外模式/模式映像作相应的修改,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使基于外模式的应用程序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由DBM对模式/内模式映像进行 修改,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使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传感器计算题目总结答案

传感器计算题目总结 第二章 1 一光电管与5k Q 电阻串联,若光电管的灵敏度为 30卩A/lm ,试计算当输出电压为 2V 时的入射光通量。 解:外光电效应所产生的电压为 U 。= IR L = K R L R L 负载电阻,I 光电流,「入射光通量。K 光电管的灵敏度,单位 A/lm 。 U 2 入射光通量为唇=出 2 13.13lm KR L 30x10“ X5000 2光敏二极管的光照特性曲线和应用电路如图所示,图中 I 为反相器,R 为20kQ ,求光照度为多少 lx 1 时U 0为高电平。【U i ::: — V DD 】 2 1 解:当反相器的输入U i 满足翻转条件U i V DD 时,反相器翻转,U 。为高电平。现图中标明U DD =5V , 2 所以U i 必须小于2.5V , U o 才能翻转为高电平。 由于光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十分平坦, 所以可以近似地用 欧姆定律来计算I ■与 U o 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光敏二极管的光照特性是线性的,所以根据比例运算得到 所以E 0 ^3000 0.125 =1250lx 即光照度E 必须大于E 。=1250lx 时U o 才为高电平。 0.3 第四章 1 一热敏电阻在 0C 和100C 时,电阻值分别为 200k Q 和10k Q 。试计算该热敏电阻在 20C 时的电阻值。 2将一支灵敏度为0.08mv/0 C 的热电偶与电压表相连, 电压表接线端处温度为 500 C ,电压表读数为60 mv , 求热电偶热端温度? 3用一 K 型热电偶测量温度,已知冷端温度为 40C ,用高精度毫伏表测得此时的热电动势为 29.186mV , 求被测的热端温度大小? 解 : 29.186+1.612=30.798mV 热端温度为 740C 第五章 1图为一直流应变电桥, E = 4V , R 仁R2=R3=R4=350Q , 求: ① R1为应变片其余为外接电阻, R1增量为△ R1=3.5Q 时输出U °=。 ② R1、R2是应变片,感受应变极性大小相同,其余为电阻,电压输出 U 0=。 ③ R1、R2感受应变极性相反,输出U 0=。 ④ R1、R2、R3、R4都是应变片,对臂同性,邻臂异性,电压输出 U °=。 2如图所示为等强度梁测力系统, R 1为电阻应变片,应变片灵敏度系数 k = 2.05,未受应变时RI = 120 K = 0.125mA 时的光照度E 0

混凝土简答题

第2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2.1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哪 些?什么样的混凝土强度属于高强混凝土范畴?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的。 我国新《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和C80,共14个等级。 C50---C80属于高强度混凝土范畴; 2.2某方形钢筋混凝土短柱浇筑后发现混凝土强度不足,根据约束混凝土原理如何加固该柱? 根据约束原理,要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就要对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加以约束,从而限制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发展。因此,工程上通常采用沿方形钢筋混凝土短柱高度方向环向设臵密排矩形箍筋的方法来约束混凝土,然后沿柱四周支模板,浇筑混凝土保护层,以此改善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受力性能,达到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延性的目的。 2.3什么是混凝土的徐变?徐变对混凝土构件有何影响?通常认为影响徐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减 小徐变? 结构或材料承受的荷载或应力不变,而应变或变形随时间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 徐变对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工作性能有很大影响,它会使构件的变形增加,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引起应力重分布的现象,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会造成预应力损失。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有:1)时间参数;2)混凝土的应力大小;3)加载时混凝土的龄期;4)混凝土的组成成分;5)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及养护条件;6)构件的形状及尺寸;7)钢筋的存在等。 减少徐变的方法有:1)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水灰比;2)采用较坚硬的骨料;3)养护时尽量保持高温高湿,使水泥水化作用充分;4)受到荷载作用后所处的环境尽量温度低、湿度高。 2.4光面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变形钢筋的粘结机理与光面钢筋的有什么不同? 钢筋和变形钢筋的S-i关系曲线格式怎样的? 光面钢筋与混凝土粘结作用组成部分:1)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得胶结力;2)混凝土收缩握裹钢筋而产生摩阻力;3)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的机械咬合力; 光圆钢筋的粘结机理与变形钢筋的主要差别:光圆钢筋的粘结力主要来自胶结力和摩擦阻力;变形钢筋的粘合力主要来自机械咬合作用; (附图) 钢筋混凝土受力后会沿钢筋和混凝土接触面上产生剪应力,通常把这种剪应力称为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净间距、横向配筋及侧向压应力、钢筋表面形状以及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的位臵等。 保证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的构造措施有:1)对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和钢筋,要保证最小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2)为了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必须满足钢筋最小间距和混凝

传感器考试题简答题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301、试述传感器的定义、共性及组成。 301答:①传感器的定义: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岀信号的器件或装置;②传感器的共性:利用物理定律和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转换为电量(电压、电流、电容、电阻等); ③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主要由敬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302、什么是传感器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简述在什么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 302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动态激励(输入)的响应(输出)特性,即其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它在稳态(静态或准静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一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岀关系式中不含有时间变量。 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 303、简述在什么条件下需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是什么? 303答:当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一般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是 幅频特性:AW)二|H(jco) | =A(常数) 相频特性:6(3)二-3t(线性)° 304、什么叫应变效应?利用应变效应解释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304答:材料的电阻变化是由尺寸变化引起的,称为应变效应。 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当被测物理量作用在弹性元件上,弹性元件在力、 力矩或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形变,变换成相应的应变或位移,然后传递给与之相连的应变片,将引起应变敏感元件的电阻值发生变化,通过转换电路变成电量输岀。输出的电量大小反映了被测物理量的大小。 303、试简要说明使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产生温度误差的原因,并说明有哪儿种补偿方法。 看:温度误差产生原因包括两方面:305. 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敏感栅电阻变化而产生附加应变,试件材料与敏感栅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使应变片产生附加应变。 温度补偿方法基本上分为桥路补偿和应变片自补偿两大类。 311.根据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311、答:根据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3种:变极板间距的变极距型、变极板覆盖面积的变面积型和变介质介电常数的变介质型。 变极板间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是电容量与极板间距成反比,适合测量位移量。 变极板覆盖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特点是电容量与面积改变量成正比,适合测量线位移和角位移。 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的特点是利用不同介质的介电常数各不相同,通过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实现对被测量的检测,并通过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量的变化反映出来。适合于介质的介电常数发生改变的场合。 313.试说明什么电容电场的边缘效应?如何消除?

Oracle数据库简答题-考试重点

1.简单描述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的组成及其关系? 答: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由物理存储结构、逻辑存储结构和实例组成。其中物理存储结构描述了操作系统层次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包括数据文件、日志文件、重做日志文件等组成。逻辑结构描述了数据库内部数据的组织与管理,由表空间、段、区、块组成。实例是数据库运行的软件结构,由内存结构和后台进程组成。数据库运行过程中,用户的操作在内存区中进行,最终通过后台进行转化为对数据库的操作。 2、说明Oracle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的组成? Oracle数据库物理结构包括数据文件、控制文件、重做日志文件、初始化参数文件、归档文件、口令文件等。在控制文件中记录了当前数据库所有的数据文件的名称与位置、重做日志文件的名称与位置,以及数据文件、重做日志文件的状态等。 3、说明Oracle数据库数据文件的作用? 数据文件中保存了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包括数据字典以及用户数据。 4、说明Oracle数据库控制文件的作用? 控制文件保存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信息,包括数据库名称、数据文件的名称与状态、重做日志文件的名称与状态等。在数据库启动时,数据库实例依赖初始化参数定位控制文件,然后根据控制文件的信息加载数据文件和重做日志文件,最后打开数据文件和重做日志文件。 5、说明Oracle数据库重做日志文件的作用? 重做日志文件是以重做记录的形式记录、保存用户对数据库所进行的修改操作,包括用户执行DDL、DML语句的操作。如果用户只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操作,那么查询信息是不会记录到重做日志文件中的。 6、说明数据库逻辑存储结构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Oracle9i数据库的逻辑存储结构分为数据块、区、段和表空间四种。其中,数据块是数据库中的最小I/O单元,由若干个连续的数据块组成的区是数据库中最小的存储分配单元,由若干个区形成的段是相同类型数据的存储分配区域,由若干个段形成的表空间是最大的逻辑存储单元,所有的表空间构成一个数据库。 7、说明数据库表空间的种类,以及不同类型表空间的作用。 数据库表空间分为系统表空间和非系统表空间两类,其中非系统表空间包括撤销表空间、临时表空间和用户表空间等。 SYSTEM表空间主要用于存储数据库的数据字典、PL/SQL程序的源代码和解释代码、数据库对象的定义。撤销表空间专门进行回退信息的自动管理。临时表空间是专门进行临时段管理的表空间。用户表空间用于分离不同应用的数据,而且能够减少读取数据文件时产生的I/O冲突。 8、说明数据库、表空间、数据文件以及数据库对象之间的关系。 一个数据库由一个或多个表空间构成,不同的表空间用于存放不同应用的数

传感器课后答案解析

第1章概述 1.什么是传感器? 传感器定义为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 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规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电容、电阻等)输出。 1.3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基本组成部分,另外还有信号调理电路和辅助电源电路。 1.4传感器如何进行分类? (1)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分类,分为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2)按传感器的输出量进行分类,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传感器两类。(3)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4)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分类,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5)按传感器的能量关系进行分类,分为能量变换型和能量控制型传感器。(6)按传感器所蕴含的技术特征进行分类,可分为普通型和新型传感器。 1.5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1)开展基础理论研究(2)传感器的集成化(3)传感器的智能化(4)传感器的网络化(5)传感器的微型化 1.6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 (1)差动技术(2)平均技术(3)补偿与修正技术(4)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 (5)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2.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主要的性能指标主要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精度、分辨率、零点漂移、温度漂移。 2.2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的线性化有什么意义?如何实现其线性化? 答:传感器的线性化有助于简化传感器的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制作标定和测试。常用的线性化方法是: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来近似,多数情况下用最小二乘法来求出拟合直线。 2.3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其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设压力为0MPa 时输出为0mV,压力为0.12MPa时输出最大且为16.50mV. 非线性误差略 正反行程最大偏差?Hmax=0.1mV,所以γH=±?Hmax0.1100%=±%=±0.6%YFS16.50 重复性最大偏差为?Rmax=0.08,所以γR=±?Rmax0.08=±%=±0.48%YFS16.5 2.4什么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如何分析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动态激励(输入)的响应(输出)特性,即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可以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分别采用瞬态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来分析。瞬态响应常采用阶跃信号作为输入,频率响应常采用正弦函数作为输入。

混凝土简答题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有:1)经济性好,材料性能得到合理利用;2)可模性好;3)耐久性和耐火性好,维护费用低;4)整体性好,且通过合适的配筋,可获得较好的延性;5)刚度大,阻尼大;6)就地取材。缺点有:1)自重大;2)抗裂性差;3)承载力有限;4)施工复杂;5)加固困难。 2.1 ①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是根据以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3)℃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确定的。②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 是根据以150mm ×150mm ×300mm 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在与立方体标准试件相同的养护条件下,按照棱柱体试件试验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确定的。③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是采用直接轴心抗拉试验直接测试或通过圆柱体或立方体的劈裂试验间接测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轴心抗拉强度。④由于棱柱体标准试件比立方体标准试件的高度大,试验机压板与试件之间的摩擦力对棱柱体试件高度中部的横向变形的约束影响比对立方体试件的小,所以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比立方体的强度值小,故f ck 低于f cu,k 。⑤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之间的关系为:245.055.0k cu,tk )645.11(395.088.0αδ?-?=f f 。⑥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之间的关系为:k cu,21ck 88.0f f αα=。 2.3 某方形混凝土短柱浇筑后发现混凝土强度不足,根据约束混凝土的原理如何加固该柱 ? 根据约束原理,要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就要对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加以约束,从而限制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发展。因此,工程上通常采用沿方形钢筋混凝土短柱高度方向环向设置密排矩形箍筋的方法来约束混凝土,然后沿柱四周支模板,浇筑混凝土保护层,以此改善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受力性能,达到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延性的目的。 2.7 什么是混凝土徐变?徐变对混凝土构建有何影响?徐变的主要因素?如何减小徐变? 结构或材料承受的荷载或应力不变,而应变或变形随时间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徐变对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工作性能有很大影响,它会使构件的变形增加,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引起应力重分布的现象,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会造成预应力损失。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有:1)时间参数;2)混凝土的应力大小;3)加载时混凝土的龄期;4)混凝土的组成成分;5)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及养护条件;6)构件的形状及尺寸; 7)钢筋的存在等。减少徐变的方法有:1)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水灰比;2)采用较坚硬的骨料;3)养护时尽量保持高温高湿,使水泥水化作用充分;4)受到荷载作用后所处的环境尽量温度低、湿度高。 2.8 混凝土收缩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有什么影响?收缩与那些因素有关?如何减小收缩? 当养护不好以及混凝土构件的四周受约束从而阻止混凝土收缩时,会使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收缩裂缝;当混凝土构件处于完全自由状态时,它产生的收缩只会引起构件的缩短而不会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有:1)水泥的品种;2)水泥的用量;3)骨料的性质;4)养护条件;5)混凝土制作方法;6)使用环境;7)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减少收缩的方法有:1)采用低强度水泥;2)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3)采用较坚硬的骨料;4)在混凝土结硬过程中及使用环境下尽量保持高温高湿;5)浇筑混凝土时尽量保证混凝土浇捣密实;6)增大构件体表比。 3.1 什么叫界限破坏? 界限破坏是的c ε和cu ε各等于多少? 所谓“界限破坏”,是指正截面上的受拉钢筋的应变达到屈服的同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纤维的应变也正好达到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时所发生的破坏。此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纤维的应变c ε=cu ε=0.0033-0.5(f cu,k -50)×10-5,受拉钢筋的应变s ε=y ε=f y /E s 。 3.3 适筋的受弯全过程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与计算和验算有何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