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20年最新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最新2020年最新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最新2020年最新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最新2020年最新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2020年最新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剪角

有一天,上数学课时候,我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同学们说:同学们看看这张纸有几个角?同学们齐声回答说:“有4个角。”我说:“我给你出一道问题,考考你,要是把正方形的一个角剪去,那还有几个角呢?”杜焰想了一想说:“剪去一个角,就变成了2个角,加上原有的3 个角,就有5个角了。我又问到:“还有别的剪法吗?”杜焰双手捧着小脑袋,认真地思考起来,过了一会儿说:我还有两种剪法,我说:“那你能不能上黑板上来给同学们画一画,杜焰起来走向黑板,拿起粉笔认真地画起来,张正方形的纸来,由于剪的位置不同,共有三种情况。

a b c

虽然是剪去一个角,不同的剪法,结果是不同的。你看学习数学必须深入思考才行啊。

买衣服

作者三(1)李冰蕊

我的妈妈很会买衣服,我家里人的衣服都是妈妈买,爸爸、妈妈和我都穿得很得体。星期天妈妈又要给我买衣服,叫我陪她一块去。

到了商场,我看见一双漂亮的运动鞋,我好喜欢,就叫妈妈给我买。妈妈看了款式,问了价钱是45元,觉得比较合适掏钱给我买了。看见妈妈给而买了我喜欢的运动鞋,我十分高兴。

买了鞋后,我们又上了卖服装的三楼。呀服装真多,各式各样,五颜六色,各种品牌应有尽有,我有点目不暇接了。妈妈问我喜欢什么样的衣服,我和妈妈边走边看,我看中一件白色连衣裙,试穿了一下,

妈妈说有点小不合适我们继续挑选,最后我和妈妈都看中一款粉色的连衣裙,大小合适。标价88元,价格较高。但妈妈见我喜欢,就和营业员商量,最后花80元买下了。

我们又逛了一会,妈妈又花360元为爸爸买了一套漂亮的西服。我们就离开了商场。

今天,妈妈一共花了45+80+360=485元钱买衣服,可她没有为自己买一件,全为了我和爸爸。妈妈爱我和爸爸。我更爱我的妈妈。

剪角

作者三(1)陈珺依

今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发现我家的桌子是正方形的,那一张桌子就有4个角。爸爸说:“我给你出一道问题,考考你,要是把正方形的一个角剪去,那还有几个角呢?”我想剪去一个角,原本一个角变成了2个角,加上原有的3 个角,就有5个角了。爸爸又说:“还有别的剪法吗”这可难住我了,还有别的剪法?我仔细思考了好一会也没想出。爸爸见难住我了,就说拿张正方形的纸来,我们来剪去一个角看看。我拿来一张正方形的纸和剪刀,爸爸指导我剪了,由于剪的位置不同,共有三种情况。

虽然是剪去一个角,不同的剪法,结果是不同的。看来学习数学必须深入思考才行啊。

指导老师周保天

计算周长

作者三(2)段佳丽

不同的解题思路,将得到不同的结果,而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只习惯用一种方法,得到一个结果。在我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妈妈为了巩固和检测我学过的知识,特地出了一道有关的习题,题目是:“把两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

我拿出一张草稿纸,先画出了这样的图形(1):

(1)

(2)

计算到的周长是:4X8=32(厘米) 2X6=12(厘米) 32+12=44(厘米),我马上对妈妈说:“我算出来啦!等于44厘米”。可妈妈说:“还有别的办法吗?”于是我又在草稿上画了起来。哦,原来还可以这样我又画出了图形(2):这样拼的话,周长就不一样了,2×8=16(厘米) 4×6=24(厘米) 16+24=40(厘米).

妈妈对我说:“思考问题一定要认真、全面啊!”是的,我一定要学会用多种思路全面地思考问题,这样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找规律巧计算

作者三(2)班闫闪闪

好多数学题是有规律的,只有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才好解决问题。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让我们计算一道数学题. 题目是这样的:一条马路边种着一排柳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小明从第一棵树跑到第200棵树,一共跑了多少米?

一开始我们好多人都认为是1000米,可老师建议我们自己动手画一画.于是我拿出练习本,在纸上画了三棵树,发现三棵树之间有两个空距,四棵树之间有三个空距,依此推理,200棵树之间就有200-1=199空距,即有199个5米.那么要知道第一棵树到第200棵树之间一共有多少米?只要用199×5=995(米)就对了。

答案出来了,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看来解答问题要深入思考,找到了规律,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指导老师周保天

数学小论文

我爱数学

作者三(2)李子宁

新的学期已经过俩月了,在这学期了我们学习了好多的知识:有除法、乘法,观察物体、年月日、认识千米和吨、平移和旋转……我最喜欢的是年月日这一单元。

在没学这一单元之前,我对年月日了解的很少,仅仅从大人的谈话里听到一点,如一年有12个月,

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学习了年月日之后我知道了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这七个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4、6、9、11这四个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二月的天数不固定,平年2月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2月29天全年有366天。闰年是4年出现一次,即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如果年份是整百、整千的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一年有四个季度,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当然还有别的知识。

短短的一个单元,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开阔了视野。使我认识到学习数学的

重要,也使我更爱数学这门功课了。

指导老师周保天

数学小论文

不能粗心

作者三(2) 李梦婷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买东西时发生了一件小事,使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事情是这样的:妈妈和我去商店买东西,买了这样几件东西:一箱优博奶粉200元,一箱八宝粥30元,一箱牛奶25元,一箱方便面30元。妈妈让我算算一共多少钱。我迅速口算起来:200+30+25+30=285(元),马上大声告诉妈妈一共285元。妈妈听后掏出300元钱递给售货员阿姨。同时问我该找回多少钱,我不假思索地说:“300-285=25(元)”!妈妈和售货员阿姨听了哈哈大笑。妈妈说:“找25元,你阿姨要吃亏的,再仔细算算。”我听了心想:如此简单的问题我会算错吗?又仔细地算了一遍,300-285=15(元),果然错了。原来十位上向百位1作十,个位又向十位借去1,这时十位上剩9 ,9-8=1,结果应找回15元钱。我感到很难堪,脸上火辣辣的,都怪我平时太粗心了,以致这次出丑。

这次事件给我很大的感想,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粗细大意,只有认认真真,才能把事情做好。从此以后,

我做作业不再粗心马虎了,成绩也逐渐提高了。

指导老师周保天

数学小论文

象棋格中放米粒

作者三(1) 孙娇

一天晚上睡觉前,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一个国王,非常爱玩。有一次下令在全国张贴

招贤榜:如果谁能替国王找到奇妙的游戏,将给予重赏。

我等得不耐烦了,说:"赶紧出题吧!"爸爸说:"你先别急啊!进入正题啦!一个术士揭了招贤

榜。他发明了一种棋,使国王玩得舍不得放手。国王高兴地问术士:"你想要些什么赏赐呢?"术士赶紧说:"大王,我只请您在那个棋盘的第1格放1粒米,在第2格放两粒米,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米,然后

在后面的每1个格子放下比前1个格子多1倍的米,64格放满了,也就是我要求的奖励。"国王一口答应了。问题来了,国王能不能把这些米奖给术士呢?

这还不容易吗?我偷偷地拿来一台计算机,爸爸却说:"谅你用计算机也算不了。"这我可有点心慌了,因为我爸爸可不开玩笑。

让我们算一算,第1格里有1粒米,第2格有2粒,第3格有4粒……从第1格到第64格,2必须相乘64次,再减去1,经过我一个小时的计算,结果是:18446744073709551615。

为什么这个数字会这么惊人呢?原来是因为这个术士聪明地将2作为基本倍数,棋盘上的格数64作为这个倍数的被乘数,那么这个2就必须不断相乘64次,至于为什么要减去1,那是因为第一个格子只有1粒米。1粒米,2粒米的数量确实很少,可是,如果这个2,不断乘下去,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数目。缺乏数学知识的国王又怎么会知道呢?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充满了数学问题,如果数学水平不高的人确实很容易吃亏。我要

抓紧时间钻研一下奥数题才行。

指导老师周保天

数学小论文

运用假设法巧解题

作者三(1) 闫硕

假设法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运用此法可使解答更快更好。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这样一道思考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初看这题确实有点难,但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反复读了几遍题目,思路渐渐打开。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0÷10=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

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指导老师周保天

数学小论文

用还原法快速解题

作者三(1)滕可欣

还原法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运用此法,可快速解答有关问题。今天我看课外数学书时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甲乙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乙树飞走4只总数就少了4只即30-4=26只,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3-3+4=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学会了运用还原法解答问题,同时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

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的。

指导老师周保天

数学小论文

分数很好用

作者三(1)李冰蕊

我们学习了分数,知道了分数是不同于整数的一种新的数。这种数的不同之处在于,既可以表示实际的数,还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星期天上午,我们一家到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分到1/3,即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老爸的2个鸡腿,妈妈说:“这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分之几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这里的3/4,7/12,5/12就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下午,我们又到超市买东西。我买了1/2千克的栗子,妈妈买了3/4千克的土豆,又买了7/2千克的鸡蛋。最后我们付了钱就回家了。这里的1/2千克,3/4千克,7/2千克表示的就是实际的数。

今天我们一家玩的十分高兴,同时我也感到分数在生活中真的很好用。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我们生活中的数学 龙集九年制房晓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面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它都证明了这是条真理。 暑假期间,我和妈妈一起去苏果超市,妈妈说:"要有计划地把这些购物券用完,所以每买一件东西都要算一算用了多少钱",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我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我让妈妈买些火腿肠,妈妈同意了。可是没走几步,我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我犹豫了。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共是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我爱动脑,我因此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从而生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我家的桌子的面是正方形,钟的面是圆形,我们用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冰箱是长方体,门前的柱子是圆柱体……现在我已经学会了计算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也学了物体的表面积的体积的有关计算,还能灵活地运用,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还是暑假期间,爸爸带我游泳馆,爸爸说:"小语,你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看我们面前的这个游泳池,你知道这个池内贴瓷片的面积是多少吗?和它能容纳多少水吗?"我得意地说:"这个当然没有问题,需要知道它们的长、宽和高。首先,我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求它的5个面的总面积,就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求出来的就是这个游泳池的贴瓷砖面积;第二个问题是求它的容积,但是现在还没学很快就会知道。"我讲得津津有味,似乎有点我们老师的味道,想着想着我就更加得意了。站在一旁的爸爸夸我讲得好,这时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同学们,数学是很奥妙的,也是很灵活的,除了我刚才提到的以外,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种呢!老师常说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怎么样,数学是不是很重要?所以,我要提醒你一定要学好数学哦!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论文之周长与植树问题

周长与植树问题 (XX小学 XXX XXXXXXXXXX) 我们学习了周长的计算方法,知道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与宽之和的2倍,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的4倍。现在有道题目:一个正方形的公园四周种满了树,每3米种一棵,四个角上也各种一棵,从每一边看去,它都有15棵,公园周围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这个公园的周长是多少? 这是一个典型的植树问题。如果我们这样计算,因为公园是正方形的,每一边15棵树, 15×4=60(棵),得到的结果是公园一共60棵树;然后 60×3 = 180(米),得到的结果是公园的周长为180米。那么,我们就错了! 按这种错误的方法计算的时候,我们把每个拐角的那棵树都多算了一次,这样,就多算了4棵树,其实树的总数为60-4=56(棵);同样,公园的周长也被我们计算多了,公园的每一边有15棵树,其实它们之间只有14个间距,14×3 =42(米),42×4=168(米)。因为公园是一个闭合的正方形,也可以直接用树的总量乘以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即56×3=168(米)。 如果不是一个闭合的图形,它的长度就不能简单地用树的数量乘以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了。如:一条街道的一旁从一头到另一头共安装了30盏路灯,每相邻两盏路灯之间相距20米,这条小街道长多少米? 30盏路灯路灯之间只有29个间距,所以:30-1=29,29×20=580(米)。 同样,下面几个问题你会做吗? 1.学校后边的小河旁种着22棵杨树,每两棵杨树之间相隔6米。同学们在这些杨树间每隔1米种一棵月季花,一共种了多少棵? 2.把五张15米长的彩色纸条贴成一个长长的纸条,每个接头的地方贴15厘米,则贴成的纸条全长多少厘米? 3.立达小学五年级64名同学去郊游。他们排成两条纵队,前后两名同学相距1米。整个队伍长度为多少米? 4.小玲家的“三五”牌时钟在报时时,每隔5秒敲响一下。八点整时,时钟报时一共用了多少秒? (指导老师:XXX)

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看图提问题”的几点做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青岛版数学教材中,非常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设计了大量的“看图提问题”情境。下们介绍一下我在教学这个内容时的做法,与各位同仁商讨。 一、在欣赏中激发想象力 面对“情景图”呈现出的美丽画面,学生在赞叹欣赏的同时,可以自由地发表议论,让想象自由地飞翔。但是极易出现这样的场面:当内容丰富,色彩艳丽的画面出现以后,老师随即提出:“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于观察目的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水平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千奇百怪。有的说“鸟儿在飞”,有的说“花儿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的想象力特别丰富,能给你编成一篇童话。而这些都不能体现出蕴涵的“数学问题”,甚至有许多的问题根本没有价值。 尝试了无数次以后,我发现低年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限,特别容易人云亦云,假如有一个孩子说出了“猴妈妈”,其他孩子们能说出整个“猴子大家族”。如果老师一味放手,那整个课堂就成了一盘散沙。也就是说,他们还没有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不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提问。这就需要老师恰当地点拨、精准地调控、不露声色地引导。如果控制不好,会乱成一团,使下面的教学活动无法进行。即使勉强教下去,学生的心思也象断线的风筝一样满天乱飞。 老师的点拨在这时尤为重要,它是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的魔杖。例如:老师问:仔细看一看,鸟儿的头朝着不同的方向,表示它们飞的方向不同,它们是朝哪个方向飞呢?花儿的颜色一样吗?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鸟儿的只数是多少?花朵的总数量是多少?有了这些提示,就让学生了解到,在数学课上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是数学问题。 二、在阅读中提高概括能力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一课时,“情景图”中呈现了许多内容,显得杂乱无章。我先让学生把所有的对话框都读一遍,大体有所了解,这时候不要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我这棵小树是从沙石风雨中长出来的,你们可以去山上试试,由沙石长出来的小树,要拔去是多么的费力啊!但从石缝里长出来的小树,则更富有生命力. 三年级(3)班数学小论文 有趣的数学题 数学王老师出了一些题给我们做 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 小敏有3件不同的上衣 4条不同的裙子 问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一开始看到这道题目感到有点难 我仔细地把题目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 想出这道题目的两种解答方案 一种是画图: 上衣上衣上衣 裙子裙子裙子裙子 从图中我数出小敏有12种不同的穿法 这种方法一目了然 但是比较麻烦 另一种是列算式:4×3=12(种) 这种列式计算的方法是在画图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的 比较简便 妈妈看到我做对了这道题 而且还用了两种方法 高兴地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南通市城南小学三(3)班陆佳逸指导老师王玉珍)

时刻与经过时间 原来时刻与经过时间是不一样的 今天 我们班上就发生了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故事 上课的时候 我们在做一道关于时间的题目 题目是这样的:一家图书室借书时间是12:00~13:30和15:00~16:30 求每天借书时间有多长?我们先用13:30-12:00=1小时30分 再用16:30-15:00=1小时30分 最后相加等于3小时 可是 老师发现我们写的是1:30+1:30=3小时 不是1小时30分+1小时30分=3小时 然后 老师把这道题目讲了一遍 我们才发现写错了 原来1:30是时刻 1小时30分是经过时间 它要求借书时间有多长 就是求经过时间 我们写成了时刻 所以才错了 啊 看来时刻和经过时间是意义不同的两个概念呀! (南通市城南小学三(3)班李天喆指导老师王玉珍) 打折 星期天

五年级获奖数学小论文集锦

五年级获奖数学小论文 集锦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编号:001 换句话说 *****小学五(1)班指导老师:陈刚 [题目1]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的价钱相等。小明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日记本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把“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1本日记本和2本练习本价钱相等”;再把它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和6本练习本价钱相等”,也就是说“3本日记本可以换成6本练习本”。题目中的第二个条件“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换句话说就是“买6本练习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这样就可以先算出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 4.4÷(6+5)=0.4(元) 从而求出日记本的单价是:0.4×2=0.8(元)。 联系以前做过的一些题目,我又想,有些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解题时,把它换句话来说,可以使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更加直接,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也就方便我们找到解题方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陈老师,陈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还告诉我:“这就是转化的方法,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 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 [题目2]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 我想:把“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个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得到一个新数”。再想把原来的数看作1倍,新数就是100倍,又可以把“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换句话说成“原数的99倍等于53.46”。这样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转化成:“一个数的99倍是53.46,求这个数。” 53.46÷(100-1)=0.54 解题时,把已知条件“换句话说”,还真能化难为易! 最后,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1,余数是3。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相加,它们的和是225。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编号:002 东郭先生再次遇到狼 如东县浒澪小学501班徐优指导老师:李燕 话说那次东郭先生躲过了狼的攻击后,狼便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报复他。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假如单以金钱来算,我在香港第六、七名还排不上,我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但我认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么做.照我现在的做法我为自己内心感到富足,这是肯定的. 三年级(3)班数学小论文 有趣的数学题 数学王老师出了一些题给我们做 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 小敏有3件不同的上衣 4条不同的裙子 问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一开始看到这道题目感到有点难 我仔细地把题目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 想出这道题目的两种解答方案 一种是画图: 上衣上衣上衣 裙子裙子裙子裙子 从图中我数出小敏有12种不同的穿法 这种方法一目了然 但是比较麻烦 另一种是列算式:4×3=12(种) 这种列式计算的方法是在画图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的 比较简便 妈妈看到我做对了这道题 而且还用了两种方法 高兴地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南通市城南小学三(3)班陆佳逸指导老师王玉珍)

时刻与经过时间 原来时刻与经过时间是不一样的 今天 我们班上就发生了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故事 上课的时候 我们在做一道关于时间的题目 题目是这样的:一家图书室借书时间是12:00~13:30和15:00~16:30 求每天借书时间有多长?我们先用13:30-12:00=1小时30分 再用16:30-15:00=1小时30分 最后相加等于3小时 可是 老师发现我们写的是1:30+1:30=3小时 不是1小时30分+1小时30分=3小时 然后 老师把这道题目讲了一遍 我们才发现写错了 原来1:30是时刻 1小时30分是经过时间 它要求借书时间有多长 就是求经过时间 我们写成了时刻 所以才错了 啊 看来时刻和经过时间是意义不同的两个概念呀! (南通市城南小学三(3)班李天喆指导老师王玉珍) 打折 星期天

五年级数学获奖小论文

编号:001 换句话说 马塘镇潮桥小学五0一班任一鸣指导老师:陈志刚 [题目1]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的价钱相等。小明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日记本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把?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1本日记本和2本练习本价钱相等?;再把它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和6本练习本价钱相等?,也就是说?3本日记本可以换成6本练习本?。题目中的第二个条件?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换句话说就是?买6本练习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这样就可以先算出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 4.4÷(6+5)=0.4(元) 从而求出日记本的单价是:0.4×2=0.8(元)。 联系以前做过的一些题目,我又想,有些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解题时,把它换句话来说,可以使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更加直接,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也就方便我们找到解题方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陈老师,陈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还告诉我:?这就是转化的方法,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 [题目2]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 我想:把?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个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得到一个新数?。再想把原来的数看作1倍,新数就是100倍,又可以把?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换句话说成?原数的99倍等于53.46?。这样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转化成:?一个数的99倍是53.46,求这个数。? 53.46÷(100-1)=0.54 解题时,把已知条件?换句话说?,还真能化难为易! 最后,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1,余数是3。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相加,它们的和是225。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编号:003 肉价表里的数学知识 马塘镇潮桥小学五0一班施鹏飞指导老师陈志刚 爷爷是潮桥街上开肉铺伙里有名的?神算?。今天是星期日,我早早起床,想随爷爷一起去肉铺,实地考察考察。 ?施老板,来点儿精肉,做馅儿的,半斤多就行。?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小学三年级 数学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从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 导学生准确的解题步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 活实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生动有味的小学应 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逐渐锻炼他们的抽 象思维能力。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来说,对如何运用立体 引学式教学理念,提升小学生应用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有一定的体会 和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在做题是往往不是对题目进行实 质性综合分析,而是单一的联系代替运算分析,孤立地以题目中一些 表面的个别的外部因素为依据进行解答;遵循机械的联系,按固定的 习惯思路,套用以前熟悉的方法以及所形成的运算定势,思维不能随 题目性质的变化而灵活地转移;思维只能随着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的 发展顺序,由原初条件推向结果,而不能由结果返回到原初条件;思 维缺乏逻辑性,不能对题目进行连贯的分析综合活动,注意力容易被 情节所转移;思维容易受外界的暗示,不能准确审视自己的运算结果 以及依据题目的本质联系来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因此,对小学生进 行数学应用题教学,首先是老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掌 握题目的结构,在让学生依据生活实际来理解题目的具体的数量关系,从中选择准确的运算方法,然后才是计算结果,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学习打下坚 实的基础。具体来讲要做到“三启发三促进”: 一、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篇一】 阅读教学,历来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数学课本内容单调,比较难读,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年级的新生识字不多,阅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有上数学课不让学生看书,怕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数学课本成了习题集或练习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注意利用课本,及早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培养学生自觉喜爱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通过半年多的实践与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热爱课本的感情 刚入学时,采用先讲后看书的方法,也就是在教师讲授时,先看放大的挂图,讲完后,让学生打开书看看,指出老师讲的是哪道题,插图画的是什么,算式是怎样写的等等,使他们看到老师课堂上用的有趣的教具和讲的有用的知识都是来自课本,从而产生寻课本的+热爱之情。 二、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初步形成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时。便采用讲讲看看的办法。教师先讲一个段落,让学生看一个段落,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再讲一个段落,再看一段,思考一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全部内容,也就是按照书上的例题一步下地去看,一边看一边思考,例题是怎么说的,书上的插图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是怎么算的,旁注

是怎么写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例题的意思,并择

时补充、讲解。 三、培养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的习惯 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以后,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己阅读课本的有关章节。也就是提出明确的要求,简明的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问题或小组讨论,不时让学生从课本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体会阅读成功的乐趣,逐步养成自觉看书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钻研课本的习惯 当学生初步学会看懂课本的内容时,让学生深入探究课本的内容,包括插图、提示语、旁注等,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或插图中除了老师所讲的还包含有哪些内容,或这组题为什么要编排在一起等,通过分析比较来认识某些规律,例如做一做:12-5+4=,12-(5+4)=,14-9-3=,14-(9-3)=,待学生完成后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括号有与没有,计算结果是相等的;但是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有括号与没有括号结果就不一样了,所以人们在计算有括号的题目时,一定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求不宜过高,只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自学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一年级的学生也能阅读并且读懂数学课本。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五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五篇 【导语】“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一 今天,我无意间发现里一个有趣的测试,这是一个由印第安人发明的水晶球心理测试。 我打开页面,看了看规则,是这样的:随便从10—99之间选一个数字,把十位数和 个位数相加,再把原数减去相加的数,最后记住得出数字的图案,点一下水晶球,就会出现那个你记住的图案了(水晶球旁边有10——99的数字,数字旁有一种图案)。如:23 2+3=5 23—5=18。 我看好后,就选了78 7+8=15 78——15=63。我又看了看63旁的图案,便点了点 水晶球,发现出现的图还真的是我记下的图。我又选了一些数字,算了算,水晶球都可以准确的出现我记下的图案。好神奇啊! 我心想:水晶球为什么知道我记下的图案啊? 于是,我做了一个很笨的小实验:从10——99的数字都算一遍。结果发现得出来的 数都是9的倍数:9、18、27、36、45、54、63、72。我又看了看这些数字边的图案,都 是一样的。我说:”哦,所以水晶球会知道我记下的图案啊!哈哈哈!“ 我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数学的海洋将任我们翱翔!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二 数学的知识海洋是无穷尽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也韵味无穷。今天,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叫妈妈来一起思考这道题。 题目如下:某区举行小学生春季运动会,其中某校参加的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十五分之一;若这个学校再去10名运动员,则该校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二十三分之二。问 这次运动会共有运动员多少人?这个学校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 妈妈看到这道题后,二话不说,立马用方程来解。设原来共有运动员X人参加,那么现参赛总人数为(X + 10),根据“原来参赛总人数× 1/15 + 10 = 现在参赛总人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两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两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两篇 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索的机会,才能培养出更多有思维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篇二本人这学期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从开学到现在颇有感受,以下是我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一年级新生进入学校学习,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正脱离幼儿学习的主要活动方式——“游戏”,逐步转向以”学习”为主的主导活动,这种转变不是随着学生跨进小学大门而自然发生的,而是从以游戏为主逐渐过度到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心理特征是: ①无意注意占优势; 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③观察随意性;④意志自觉性较差;⑤学习习惯未形成;⑥思维非逻辑性,操作能力很差。针对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注重唤醒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从游戏活动向学习活动的转变。 (一) 注重直观操作,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具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形式,一年级儿童更多的是具体的形象思维,这时期的学生,不能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行动和直观形象的支撑。例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可以装满十瓶牛奶的盒子,一盒里装了9盒牛

奶,另一盒里装了5盒牛奶,想一想,怎样装牛奶更容易看出牛奶的总瓶数?唤醒学生“凑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想一想,我们怎样操作,能使我们一眼看出这些小棒的总数?由于有了放牛奶的经验,学生很快想到从右边的5根小棒中拿出一根和左边的9根凑成10根。然后和剩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老师这时将学生的想法用算式写在黑板上,把操作活动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从而使操作活动和抽象的算理紧密结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抽象的计算方法。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时,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操作活动,来认识体会这些立体图形的主要特征。边操作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长方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长方体能在桌面上滑动?(因为它有平平的面),摸一摸球,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球能在桌面上滚动?(因为它鼓鼓的,没有平平的面。)把圆柱拿出来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有时会滑动,有时会滚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圆柱上既有平平的面,也有鼓鼓的面。)圆柱可以在桌面上滚,球也可以在桌面上滚,它们的滚动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圆柱只能朝一个方向滚,而球可以到处滚。)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圆柱上有平平的面,而球上没有平平的面。而且圆柱的粗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圆柱的上下两个平平的面是一样大的。)这样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对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领悟。(二)注重经验唤醒,促进学生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建构数学知识。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观点,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

学生数学优秀小论文

学生数学优秀小论文 生活中的“奇妙等式”【南通市城西小学六(1)班支敏言】 数学中有许多等式,比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几条数学与我的等式。 生活中,我总结出这一等式:“我+父母=正确数学”。平时,我会经常遇到一些难题,但是,父母的工作十分繁忙,很少有时间陪我,每当我睡下时,他们还没回来,一家人唯一的沟通方法,就是那一本“留言本”。每次留下的题目,父母总会绞尽脑汁地为我解答。父母学习书上的例题,给我解答是最令我感动的。每次看到留言本上,父母给我留下的解题思路,我都会在心中默默地感谢他们。 小时候,父母也为我总结出这一等式:“课本+生活=数学”。那时,父母工作都不是很忙,每次出去买东西,都会带上我。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上中班的时候,妈妈带我买菜的一件事。当时,正值秋季,妈妈见路边有些卖苹果的摊子,便和卖苹果的人讨价还价起来,最终,以一元一斤的价钱买了三斤。当时,妈妈转过头来,亲切地问:“赢赢,一元一斤的苹果,三斤多少钱?”我想了想,说:“是,是三块钱。”惹得周围的人直夸我聪明。回家后,妈妈又问我是怎么会的,我笑着说:“我是用1+1+1=3的。”直到现在,妈妈还经常提那件事,教育我说:“数学不光要学课本上的,还要学习生活中的。” “每晚三题=快乐数学。”这是我小学三年级时所立下的等式。每天晚上做三道思考题不多也不少,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积累许多。现在,我依然坚持每天做三道思考题,有时间还能多做一点,两年多了,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多少了,也不知道自己写满了多少的本子,这种作业方式,使我受益非浅,让我在多次数学竞赛中获奖,品尝胜利的喜悦。“勤动脑+勤动手=成功,”这是我通过实际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题顺序。一般拿到题目,我总要先读懂题目,弄清资料,掌握其中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时,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根据已知数量画出线段图,便于理解题目。至于答完之后,再找几道类似的题目,巩固一下,对学习也有好处。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等式,在等着我们去总结,去探索。 (指导老师晨风晓月) 不规则茶壶能装水多少【南通市城西小学六(6)班李舒敏】 最近,我校开展了“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活动。经过反复思考,我发现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怎样才能算出一个不规则的茶壶能装水多少毫升? 茶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不好直接利用公式来计算它的容积,但我们可以将茶壶中装满水,再将水倒入一个规则的量杯中,这样,茶壶的容积不就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来了吗。首先,我找来一个不规则的茶壶,将其倒满水;再将水滴水不漏地倒入一个规则的长8 cm,宽5cm的长方体量杯中;然后,我再量出量杯中的水高,是16.5cm;最后,利用求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便求出了这个不规则茶壶的容积了:8×5×16.5=660(立方厘米),合660毫升,也就是这个茶壶能装水660毫升。 这个问题,我还想出了另一个解决的方法:我们可以先称出1立方分米的水重多少千克,再称出装满水后的茶壶中水的重量,这样,同样可以算出不规则茶壶能装水多少毫升。我先称出1立方分米的水重1千克,然后我又称出装满水的茶壶重0.895千克,空茶壶重0.238千克;用0.895-0.238=0.657(千克),就是装满水后的茶壶中水的重量。0.657÷1 =0.657(立方分米),合657毫升,也就是这个茶壶能装水657毫升。 没想到这两种方法的误差这么小,我想这两种算法都是可行的吧。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竟这么有意思。让我们在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更多有益的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应用题的教学 小三应用题是整数应用题的总结。在这一阶段把整数应用题中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作了一个全面的汇总。所以小三应用题的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涉及一般应用题到典型应用题,从一步应用题到几步应用题,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从普遍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解答方法,也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地归纳、综合,让学生从已学习到的解题方法中找出规律,把握特点。 在小三数学整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应注意抓住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教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切入点。我们知道解答一般思考应用题的方法是:问题〈--〉已知。解答过程是:1读题,2分析,3解答,[列式],4检查。而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最难的是要教会学生把这个程有机的结合。于是,我就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知道解题过程中各个环节中应达到的目的,使学生有的放矢。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一班栽树40棵,二班栽的比一班多5棵。两个班一共栽树多少棵?” 这道应用题时,我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学生思考:这道题说的什么事?有几个班栽树?拿个班栽得多?“一共”是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什么方法?这一串问题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把解题的方法也有机的结合起来。教会了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教会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从问题〈---〉已知的一般的解题方法。 小三应用题中还涉及到许多典型应用题。如:路程除以速度=时间,总产量除以工效=工作时间,总产量除以单产量=数量,总价除以数量=单价。之所以把它们叫做典型应用题,是因为这类应用题有着极强的规律性。虽然这类应用题也可以用解答一般应用题的方法来解答,但如果学生把握到它的规律性,用它特有的典型关系式来分析、解答就会更加简便。例如:商店有12箱水瓶,每箱5个,每个10元。着些水瓶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92414

数学教学中的几点领悟 七一宝轮小学李德菊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识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儿童最富于想象和

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又如教学“统计”,借助媒体创设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

省获奖(包河区2013数学小论文)

包河区2013年数学小论文(市一等奖)汇总表 姓名学校班级指导老师排序程馨可科大附中六(3)班冯发祥 1 刘瀚迪屯溪路小学五(5)班华铮 2 尚成彬合肥工大子弟学校五(1)班邱爽 5 汪旭帆合肥实验学校10(3)班顾轻飏 3 姚远卓合肥实验学校08(4)班罗玉蓉 4

程馨可\科大附中\六(3)班\指导老师:冯发祥\序号1 菠萝为何斜着削 一、缘起 今年菠萝大丰收,正值菠萝上市时节,合肥的市面、街头巷尾充斥着这种来自南方价廉物美的热带水果。我发现,削菠萝100%的都是斜着削的。每每嚼着甘甜微酸的菠萝肉,心头总是萦绕着一个疑问——菠萝为何斜着削,而不是竖着削或横着削?正逢周末,有必要进行一番仔细考察和研究。以解开自己的心结。 二、猜测 削菠萝之所以都是斜着削或许有如下理由: 1、斜着削是顾客的要求; 2、斜着削店主师傅便于操作; 3、斜着削,削得快,节省削的时间; 4、斜着削成品美观; 5、斜着削最经济,少浪费,节省果肉; …… 究竟哪种猜测站得住脚,有必要进行一番小考察。 时间:2013年5月5日(星期天),上午10:00——11:00。 地点:科大花园小区门口一固定水果摊点。 记录该时间段来此买菠萝7人次,该时间段此摊主卖菠萝9个。 另外本人亲自挑选了3个形状大小差不多的菠萝,花钱买下,请求摊主师傅,按我的要求,用三种不同削法,且掐好秒表。 菠萝的削法 削完的时间 横 削 3分15秒 竖 削 2分07秒 斜 削 2分50分

考察发现:自始至终7名顾客无一人吩咐要求摊主如何如何削,9个菠萝全部是斜削交货。因此,否定了第一条猜测。 考察发现:摊主竖削时,动作最麻利。当横削时动作最别扭。因此否定了第2条猜测。 考察发现:竖削时间最少,菠萝的斜削,并非为了节省削的时间,因此否定了第3条猜测。 考察发现:我花钱买回的,用三种不同方法削好菠萝成品摆在父母的面前,哪种削法削去的最美观?得到的回答是“很难评说”。看来,第4条猜测也是站不住脚了。 为什么菠萝斜着削?最有可能的答案是——这样削最经济,少浪费,节省果肉。 三、验证 菠萝斜着削最经济,节省果肉的猜测。尚需要数学地验证。事先,有必要进行合理的数学简化:菠萝除皮后当成圆柱体,上下的球面忽略不计。受圆柱侧面展开的启发,选取6列,12行的点状图数学模型(见下图),同列点距1厘米,同行点距1厘米,因交错布点,列间距0.5厘米。 设定削的沟槽宽度、深度为固定值。横、竖、斜三种不同削法,削的总沟槽的长短,成了解决问题的焦点。分别验证如下。 1 、竖着削菠萝:见图A ,每列5.5厘米,共6列。6×5.5=33(厘米) 图A 图B 图C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 生活中的“奇妙等式” 数学中有许多等式,比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几条数学与我的等式。 生活中,我总结出这一等式:“我+父母=正确数学”。平时,我会经常遇到一些难题,但是,父母的工作十分繁忙,很少有时间陪我,每当我睡下时,他们还没回来,一家人唯一的沟通方法,就是那一本“留言本”。每次留下的题目,父母总会绞尽脑汁地为我解答。父母学习书上的例题,给我解答是最令我感动的。每次看到留言本上,父母给我留下的解题思路,我都会在心中默默地感谢他们。 小时候,父母也为我总结出这一等式:“课本+生活=数学”。那时,父母工作都不是很忙,每次出去买东西,都会带上我。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上中班的时候,妈妈带我买菜的一件事。当时,正值秋季,妈妈见路边有些卖苹果的摊子,便和卖苹果的人讨价还价起来,最终,以一元一斤的价钱买了三斤。当时,妈妈转过头来,亲切地问:“赢赢,一元一斤的苹果,三斤多少钱?”我想了想,说:“是,是三块钱。”惹得周围的人直夸我聪明。回家后,妈妈又问我是怎么会的,我笑着说:“我是用1+1+1=3的。”直到现在,妈妈还经常提那件事,教育我说:“数学不光要学课本上的,还要学习生活中的。” “每晚三题=快乐数学。”这是我小学三年级时所立下的等式。每天晚上做三道思考题不多也不少,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积累许多。现在,我依然坚持每天做三道思考题,有时间还能多做一点,两年多了,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多少了,也不知道自己写满了多少的本子,这种作业方式,使我受益非浅,让我在多次数学竞赛中获奖,品尝胜利的喜悦。 “勤动脑+勤动手=成功,”这是我通过实际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题顺序。一般拿到题目,我总要先读懂题目,弄清资料,掌握其中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时,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根据已知数量画出线段图,便于理解题目。至于答完之后,再找几道类似的题目,巩固一下,对学习也有好处。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等式,在等着我们去总结,去探索。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三年级(3)班数学小论文 有趣的数学题 数学王老师出了一些题给我们做,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小敏有3件不同的上衣,4条不同的裙子,问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一开始看到这道题目感到有点难,我仔细地把题目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想出这道题目的两种解答方案。 一种是画图: 上衣上衣上衣 裙子裙子裙子裙子 从图中我数出小敏有12种不同的穿法,这种方法一目了然,但是比较麻烦。 另一种是列算式:4×3=12(种) 这种列式计算的方法是在画图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的,比较简便。 妈妈看到我做对了这道题,而且还用了两种方法,高兴地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南通市城南小学三(3)班陆佳逸指导老师王玉珍) 时刻与经过时间 原来时刻与经过时间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班上就发生了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故事。 上课的时候,我们在做一道关于时间的题目,题目是这样的:一家图书室借书时间是12:00~13:30和15:00~16:30,求每天借书时间有多长?我们先用13:30-12:00=1小时30分,再用16:30-15:00=1小时30分,最后相加等于3小时。可是,老师发现我们写的是1:30+1:30=3小时,不是1小时30分+1小时30分=3小时。然后,老师把这道题目讲了一遍,我们才发现写错了。原来1:30是时刻,1小时30分是经过时间,它要求借书时间有多长,就是求经过时间,我们写成了时刻,所以才错了。 啊,看来时刻和经过时间是意义不同的两个概念呀!

(南通市城南小学三(3)班李天喆指导老师王玉珍) 打折 星期天,我和妈妈去商场购物,超市的海报上写着:购物满200元的返还100元代金券。我心里想:"呵呵,满200元的返还100元,那就是原来价钱的一半,挺划算的。" 我给自己选了一套208元的运动服,获得了100元的代币券。代币券得在今天用完,于是妈妈又给生病的爷爷买了一个288元的榨汁机,我算了算只要再拿出188元就可以买下这个榨汁机。 买完了东西,在回家的路上,我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们买了这些东西是不是都是打了对折啊?"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不是这样的,等回家后,妈妈算给你看,你就知道了。" 回到家,妈妈对我说:"艺儿,今天我们一共花了多少钱?"我说:"运动服208元,榨汁机188元,一共是396元啊。"妈妈接着又问:"那这些商品原价是多少?"我说:"496元啊。"妈妈说:"好,那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用396元的钱买了496元的商品,如果要算打了多少折,就看看实际花的钱占商品价钱多少比例,用396÷496,你拿计算器算算。"我一按计算器,啊原来是79折。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还是妈妈话让我明白。原来商家规定只有满200元才能返券,所以买榨汁机时188元的部分就不能享受到优惠了。因此,我们享受到的优惠程度和商家所说的相比也是打了折扣。 "买家不如卖家精"这话一点也不假。商家心里早已打好了如意算盘,打折背后隐藏着数学问题,以后我一定要注意了。 (南通市城南小学三(3)班高徐雯指导老师王玉珍) 小小算术家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逛超市。 妈妈给了我50元的自由支配权。我选中波力海苔卷和葡萄饼干。波力海苔卷是18元一盒,葡萄饼干是8元一袋。妈妈问我:"拿这50元买两盒波力海苔卷后,再买三袋葡萄饼干够不够?"我算了一下:两盒波力海苔卷就是18×2=36(元),三袋葡萄饼干就是3×8=24(元),加起来就是36+24=60(元),60>50。我说:"不够"。妈妈又问我:"那还能买几袋葡萄饼干呢?"我又算了一下,50-36=14(元),这就是买两盒波力海苔卷剩下的钱,再用14÷8=1(袋)......6(元)。我告诉妈妈:"可以买一袋葡萄饼干哦。"妈妈夸我真是一个小小算术家。 今天,我知道了,原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

论文: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晋 南 年 会 论 文 学校:晋江市深沪镇华海小学论文: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姓名:蔡娅纷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范文三年级怎么写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范文三年级怎么写 新的学期已经过俩月了,在这学期了我们学习了好多的知识:有除法、乘法,观察物体、年月日、认识千米和吨、平移和旋转……我最喜欢的是年月日这一单元。 在没学这一单元之前,我对年月日了解的很少,仅仅从大人的谈话里听到一点,如一 年有12个月,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学习了年月日之后我知道了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这七个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4、6、9、11这 四个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二月的天数不固定,平年2月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2月29天全年有366天。闰年是4年出现一次,即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是闰年,否则 是平年,如果年份是整百、整千的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一年有四个季度,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当然还有别的知识。 短短的一个单元,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开阔了视野。使我认识 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也使我更爱数学这门功课了。 我的妈妈很会买衣服,我家里人的衣服都是妈妈买,爸爸、妈妈和我都穿得很得体。 星期天妈妈又要给我买衣服,叫我陪她一块去。 到了商场,我看见一双漂亮的运动鞋,我好喜欢,就叫妈妈给我买。妈妈看了款式, 问了价钱是45元,觉得比较合适掏钱给我买了。看见妈妈给而买了我喜欢的运动鞋,我 十分高兴。 买了鞋后,我们又上了卖服装的三楼。呀服装真多,各式各样,五颜六色,各种品牌 应有尽有,我有点目不暇接了。妈妈问我喜欢什么样的衣服,我和妈妈边走边看,我看中 一件白色连衣裙,试穿了一下,妈妈说有点小不合适我们继续挑选,最后我和妈妈都看中 一款粉色的连衣裙,大小合适。标价88元,价格较高。但妈妈见我喜欢,就和营业员商量,最后花80元买下了。 我们又逛了一会,妈妈又花360元为爸爸买了一套漂亮的西服。我们就离开了商场。 今天,妈妈一共花了45+80+360=485元钱买衣服,可她没有为自己买一件,全为了我 和爸爸。妈妈爱我和爸爸。我更爱我的妈妈。 假设法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运用此法可使解答更快更好。我在奥林匹克书 中看到这样一道思考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 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 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