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染科护理常规讲课讲稿

感染科护理常规讲课讲稿

感染科护理常规讲课讲稿
感染科护理常规讲课讲稿

感染科护理常规

感染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一、感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1、病人入院后了解病情,查体,测量生命体征,观察饮食、

睡眠、药物过敏史,协助医师完成各种辅助检查及化验标本的留取。

2、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易消化的

饮食禁吸烟、饮酒。

3、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发热,出疹

的性质特征,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等。、

4、4、遵医嘱正确采集痰标本、血清标本,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

验。

5、5、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做好患者健康指导。

6、6、患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病情危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

期可下床活动。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并经常性通风换

气。

7、7、入院后按病种隔离,根据需要备隔离衣,洗手设备及隔离

用具。

8、8、根据病情做好病人的卫生处置,并更衣、剪指甲,有条件

洗澡,安排单间隔离治疗。

9、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除做好随时消毒外,患者出院,

转科,死亡后均进行终末消毒。

10、10、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做好消毒隔离指导。麻疹

(一).定义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二)症状、体征

1、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

2、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

3、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偶见皮肤荨麻疹。5、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三)护理措施

1.呼吸道隔离:病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室温不可过高,18~20℃,湿度55%~60%,光线不宜过强,白天可拉上窗帘,注意避免光线直接照射眼睛。

2.卧床休息:特别是发热期,患者感疲乏无力,直至疹退咳止。

3.饮食:一般无忌口,高热时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流食及半流食,疹退后要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动物的肝脏和胡萝卜,防止角膜混浊、软化、穿孔。多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以利毒素的排泄。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神志和皮疹的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如肺炎、喉炎、脑炎等,如出疹不透要及时报告医生,加服“五粒回春丹”透疹。

5.高热护理:出疹期高热应以小剂量药物降温或温湿敷,使体温维持在38℃左右,禁用冰枕、冷敷及乙醇擦浴。

6.注意卫生:加强口、鼻、眼的护理,避免继发感染,婴儿多喂白开水,较大患儿用清水漱口。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及鼻痂,保持呼吸通畅。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部的分泌物,保持清洁。日间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夜间入睡时可涂红霉素眼药膏,防止眼睛继发感染。

(三)(三)健康宣教

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

1、1、切断传染途径,患者的衣物在阳光下暴晒,住过的房间充分通风,并用紫外线充分消毒。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2、2、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皮肤清洁。

3、3、提高易感者免疫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

(一)(一)定义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俗称“猪头疯”、“蛤蟆瘟”、“对耳风”等,多发于春季,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

(二)症状、体征

1、首先是腮腺肿大,一般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一般持续7-10天,

2、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另一侧也出现肿大并伴有疼痛和热感。

3、肿痛约一周后消退。腮腺肿大时大部分有3-5天的发烧。(三)护理措施

1、1、给予呼吸道隔离,隔离至腮腺肿胀消退和其他症状消失为

止,一般不少于10天。

2、2、患者卧床休息至腮腺肿胀消退后为止,视病情逐渐恢复活

动。

3、3、饮食宜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不宜给予

酸、辣、甜、硬而干燥的食物。以免加重腮腺的肿痛。

4、4、遵医嘱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5、5、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腮腺肿胀以及疼痛等病情变化。

预防并发症。若发烧、睾丸肿胀以及疼痛,警惕睾丸炎。如高热、剧烈头痛、嗜睡、脑膜刺激征等症状,警惕脑膜炎。

6、6、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7、7、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积极应对和治疗疾病。

(四)(四)健康宣教

1、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勿外出走动,避免到公共场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