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逻辑推理题精选(1-27题)资料讲解

小学数学逻辑推理题精选(1-27题)资料讲解

小学数学逻辑推理题精选(1-27题)资料讲解
小学数学逻辑推理题精选(1-27题)资料讲解

小学数学逻辑推理题精选(1-27题)

1、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

(1)芳芳比阳阳大3岁;(2)燕燕比芳芳小1岁;(3)燕燕比阳阳大2岁。

()最大,()最小。

3、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

(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4、光明幼儿园有三个班。根据下面三句括,请你猜一措,哪一班人数最少?哪一班人数最多?

(1)中班比小班少;(2)中班比大班少;(3)大班比小班多。()人数最少,()人数最多。

5、三个同学比身高。甲说:我比乙高;乙说:我比丙矮;丙:说我比甲高。

()最高,()最矮。

6、四个小朋友比体重。甲比乙重,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

这四个小朋友的体重顺序是:()>()>()>()。

7、小清、小红、小琳、小强四个人比高矮。

小清说我比小红高;小琳说小强比小红矮;小强说:小琳比我还矮。

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名字写出来:()、()、()、()。

8、有四个木盒子。蓝盒子比黄盒子大;蓝盒子比黑盒子小;黑盒子比红盒子小。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度,把盒子排队。

()盒子,()盒子,()盒子,()盒子。

9、张、黄、李分别是三位小朋友的姓。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三位小朋友各姓什么?

(1)甲不姓张;(2)姓黄的不是丙;(3)甲和乙正在听姓李的小朋友唱歌。

甲姓(),乙姓(),丙姓()。

10、张老师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分别送给三位小朋友。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1)小春说:“我分到的不是蓝气球。”

(2)小宇说:“我分到的不是白气球。”

(3)小华说:“我看见张老师把蓝气球和红气球分给上面两位小朋友了。”

小春分到()气球。小宇分到()气球。小华分到()气球。

11、甲、乙、丙三个小朋友赛跑。得第一名的不是甲,得第二名的不是丙,乙看见甲和丙都在自己的前面到达了终点。

甲得了第()名,乙得了第()名,丙得了第()名。

12、A、B、C三名运动员在一次运动会上都得了奖。他们各自参加的项目是篮球、排球和足球。现在我们知道:(1)A的身材比排球运动员高;(2)足球运动员比C和篮球运动员都矮。请你想一想:

A是()运动员,B是()运动员,C是()运动员。

13、爸爸买了3个皮球,两个红的,一个黄的。哥哥和妹妹都想要。爸爸叫他们背对着背坐着,爸爸给哥哥塞了个红的,给妹妹塞了个黄的,把剩下的一个球藏在自己背后。爸爸让他们猜他手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谁猜对了,就把球给谁。那么,谁一定能猜对呢?()。

14、小菲、小南、小阳三个小朋友,分别戴着红、黄、蓝三顶帽子,排着队儿向前走,谁也不回头。小南能看见一顶红帽子和一顶黄帽子,小菲只能看到一顶黄帽子,而小阳一顶帽子也

看不到。你知道走在第一个的是谁?谁又走在第二个?最后一个又是谁呢?他们又各自戴着什么颜色的帽子呢?

()走在第一个,戴着()帽子;()走在第二个,戴着()帽子;()走在最后,戴着()帽子。

15、张明是张海的弟弟,张江是张河的哥哥,张江是张明的父亲,张河是张海的什么人?

16、三个小朋友,小芬、小丽和小壮在谈论谁的个子高

小芬说:“小丽比小壮高”

小丽说:“小芬比小壮高”

小壮说:“小芬比小丽矮”

这个三个小朋友谁的个子最高?谁的个子最矮?

17、同学们站成一排,从左边数华华是第5人,从右边数第4人是华华,这排共有多少人?

18、有三个人,在这个三个人中,一位是工人,一位是战士,一位是运动员,现在知道C的年龄比战士大,A和运动员的年龄不相同,运动员的年龄比B小,问这个三个人各是什么人?

19、第5组4个小朋友在交作业时少交了一人的作业本,老师分别问了他们四人:

甲说:“没叫作业的人在乙、丙、丁三人之中”

乙说:“是丙没有交”

丙说:“在甲和丁中有1个人没交作业”

丁说:“乙说的是真的”

经过证实,四人中有两人说对了,两人说错了,你知道是谁没有交作业吗?

20、三人中只有一人数学测验没有及格

A说:“是C”;B说:“A在说谎”说:“不是我”

如果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对的,那么谁没有及格?

21、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做了一件好事,为了弄明白是谁做的好事,老师询问了他们,他们三人的回答如下:

甲说:“我没有做这件事,乙也没有做”

乙说:“我没有做这件事,丙也没有做”

丙说:“我没有做这件事,也不知道是谁做的”

在老师的一再追问下,他们承认了上面的几句话中,没人都有一半是真话,一半是假话,请你帮老师分析下,究竟是谁做的好事?

22、四个小孩在校园内踢球,不知是谁踢的球把课堂窗户的玻璃打破了,王老师跑出来一看,问“是谁打破了玻璃?”

小张说:“是小强打破的”

小强说:“是小明打破的”

小明说:“我没有打破窗户的玻璃”

小胖说:“王老师,小强在说谎,不要相信他”

这四个孩子只有一个说了老实话

请判断,说实话的是谁,又是谁打破窗户的玻璃的?

23、有A、B、C、D、E五个自然数,其中A>B,E>C>D,D>B,

E>A。那么<<<<

24、甲乙丙丁四个人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售货员,一个是工人,一个是老板,请你根据下面的情况判断每个人的职业1)甲和乙是邻居,每天一起骑车去上班

2)甲比丙年龄大

3)甲和丁业余练武术

4)教师每天步行上班

5)售货员的邻居不是老板

6)老板和工人互不相识

7)老板比售货员和工人年龄都大

25、甲乙丙三人参加数学竞赛,他们分别来自一中,二中,三中,在这次竞赛中他们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现在知道:

1)甲不是一中的学生;2)乙不是二中的学生

3)一中的学生不是一等奖;4)二中的学生得了三等奖

5)乙不是二等奖

请你判断他们各自的学校和获得的奖励

26、某学校设有舞蹈队,民乐队,合唱队,已知:

1)甲没有参加民乐队;2)丙没有参加合唱队

3)每人参加两个队;4)每个队有甲乙丙中的两个人

甲参加队,乙参加队,丙参加队,

27、李老师、王老师、张老师在语文、数学、社会、自然、音乐、图画六门课中,没人分别都教两门,已知:

1)社会老师和数学老师是好朋友

2)王老师最年轻

3)自然老师比语文老师年纪大

4)李老师常常向自然老师和数学老师说天下大事

5)王老师、音乐老师和语文老师常常在一起下棋请分析,李老师教和;王老师教和;张老师教和。

【精品】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题八-小学计算综合(四)(含答案)

小学计算综合(四)一、口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0.025 × 999 × 2.8 × 40 ÷ 2.8 7-(2-2.3) 4.85×3 -3.6+6.15×3

0.025 × 999 × 2.8 × 40 ÷ 2.8 三、解方程或比例。

12-4x=2.4 1.2:7.8=0.4:x 【参考答案】: 一、【答案】: 10000 72 9.95 4 1.4 1213 25 78 275 23 274 9.24 20 1 211 36 0.008 7 21 76 36 0.8 301 0.1 5.77 2.9 13 89.91 54, 17,213,19,710,83,0.66,49,100,1 12 23 1013 二、

【解析】: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4/5=0.8原式得 0.25×0.8+0.025=0.2+0.025=0.225 【答案】:0.225 【易错提示】: 没有找到运算的关键点,直接相乘导致的计算错误。 【解析】: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1÷7=711,71×4=74 。所以原式得9.6-711+7 4然 后利用乘法结合律得9.6-(711-7 4 )=9.6-1=8.6。 【答案】:8.6 【易错提示】:直接运算导致的运算失误。 【解析】: 首先可以观察小括号内分数的分母7和5都是35的因数,可以直接进行约分,避免先通分在计算的繁琐,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得到 75×35+54×35+43=25+28+43=53+4 3 =53+0.75=53.75。 【答案】:53.75 【易错提示】: 运算顺序的掌握以及乘法分配律的正确运用。 【解析】: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22是11的2倍,34是17的2倍,运用乘法交换律可以得到22×115×(34×17 4 )=10×8=80. 【答案】:80 【易错提示】: 忽视运用乘法交换律直接相乘。 【解析】: 运用加法交换律原式得19+11-(2013+20 7 )=30-1=29 【答案】:29

趣味逻辑推理

趣味逻辑推理100题第81-90题答案 律师所里有托尼、鲍勃、詹姆斯、史密斯四位律师,他们一年接手的案件数如下: 史密斯比詹姆斯接手的案件多;托尼、鲍勃两位律师接手的案件数量合在一起,史密斯、詹姆斯两位接手的案件数量合在一起,恰好一样多;鲍勃、詹姆斯两位律师接手的案件数量合起来,比托尼、史密斯两位律师合起来的要多。 请问:哪位律师接手的案件最多?谁第二?谁第三? 解:

已知: 1、史密斯比詹姆斯接手的案件多; 2、托尼、鲍勃两位律师接手的案件数量合在一起,史密斯、詹姆斯两位接手的案件数量合在一起,恰好一样多; 3、鲍勃、詹姆斯两位律师接手的案件数量合起来,比托尼、史密斯两位律师合起来的要多。 推理: 一、从已知条件1――3推出,鲍勃比史密斯多,因为只把鲍勃与史密斯对调后,就由原来的一样多变成不一样多,鲍勃在多的一边,因此,鲍勃比史密斯多; 二、根据推理一,由于鲍勃比史密斯多,推出詹姆斯比托尼多,否则,托尼比詹姆斯多,鲍勃+托尼就比史密斯+詹姆斯多了,与已知条件2“一样多”相矛盾。 三、从已知条件1知道,史密斯比詹姆斯多。 结论:第一:鲍勃 第二:史密斯 第三:詹姆斯 第四: 托尼

火车上有六位乘客坐在一起聊天。他们的名字分别为阿强、阿力、阿文、阿明、阿虎和阿亮,分别来自河北、山东、江西、安徽、海南和辽宁(名字顺序与籍贯顺序不一定一致)。其中,阿强和河北人是推销员;阿虎和海南人是工人;阿文和山东人是司机;阿力和阿亮曾经当过兵,而山东人从没当过兵;安徽人比阿强年龄大;辽宁人比阿文年龄大;阿力同河北人下周要到江西去旅行;阿文同安徽人下周要到北京去度假。 您知道他们六人分别都是哪里人吗? 解: 已知: 1、阿强和河北人是推销员; 2、阿虎和海南人是工人; 3、阿文和山东人是司机; 4、阿力和阿亮曾经当过兵,而山东人从没当过兵;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一点有关推理的知识,是《课标》指定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学习和生活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的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合情推理,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而归纳推理又多表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明的过程,它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的推理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依据,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例如:14和15是不是互质数时一定要学生这样回答: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因为14和15 只有公因数1,所以14和15是互质数。这样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 小学生学习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小学数学中不少数学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例如,在教乘法交换律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计算多组算式:5×3=15、3×5=15所以5×3=3×5还有:15×4=4×15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左、右两边因数相同,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归纳出乘法交换律。 三、要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 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技能的获得。知识可以用“懂”来描述,技能可以用“会”来描述,都可以立竿见影。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这种“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因此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例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时,学生在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些分数后,提出问题: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哪个分数大?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的猜想,接着验证:取两张相同的纸片,一个折出二分之一,另一个折出三分之一,再比较大小,一目了然,二分之一大于三分之一。接着再推理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哪个分数大?从而得出结论:分子为一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这样再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要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植根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 要想促进学生推理能力更好地发展,除了书本知识外,还有很多活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例如:①大树与影子有什么关系,成什么比例,计算糖水里含糖量可能用什么比例解答,在解答之前,要用变化规律进行猜想,得到合情推理,再进行验证。②用举反例的方式证明结论不成立,如给小明家打电话,若多次接通但无人接听,则由此得出“小明不在家”的判断。③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分圆比赛,就能得出“圆的周长与∏有关系”这一结论。

完整二年级趣味数学间隔问题及参考答案.docx

间隔问题参考答案 1.夜深了,客厅里只有两对父子在看足球决赛,客厅里至少有几个人? 答:客厅里至少有 3 个人。 2.工人师傅把一根塑料管锯成 4 段,要锯几次?每锯一次要 2 分,一共要多 少分? 4-1=3(次) 2 ×3=6(分) 3. 学校要在门口的小路上插彩旗,从头到尾共插了8 面,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 3 米。你知道,这条小路有多少米吗? 8-1=7(段) 3 ×7=21(米) 4.把 20 米长的丝带平均剪成 5 段,你知道要剪几次吗?平均每段长多少米? 5-1=4(次)20 ÷5=4(米) 5.爸爸把一截钢管截成 8 段,每截 1 次用 2 分钟,截成 8 段要几分钟? 8-1=7(次)2×7=14(分) 6. 伐木工人们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 6 段要 30 分,平均每锯一次要用多少分? 6-1=5(次)30 ÷5=6(分) 7. 大家要在晚会会场的一条通道旁挂彩灯,从头至尾共挂了10 盏,相邻彩灯之间相距 4 米,请问,晚会会场的这条通道长多少米? 10-1=9(段) 4 ×9=36(米) 8.幼儿园在活动场地的一边摆了 6 盆花,每两盆花之间相距 10 米,活动场地的 这条边有多长? 10米 6-1=5(段)10 ×5=50(米) 9.工人师傅们在步行街的路的一边放了一些椅子,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有 18 把,每两把椅子中间有一座雕塑,这条步行街共有多少座雕像? 18-1=17 (段) 17 ×1=17(座)

10.墙上的挂钟 2 时敲 2 下, 2 秒敲完; 4 时敲 4 下,几秒敲完? 4-1=3(次)2×3=6(秒) 11.石塔湖小学准备在圆形花坛边上放 8 盆鲜花装扮校园,每两盆花之间相隔 1米。这个花坛的一圈长多少米? 8×1=8(米) 12.时钟 4 时敲 4 下, 3 秒敲完; 8 时敲 8 下,几秒敲完? 3÷(4-1 )=1(秒) 1 ×( 8-1 )=7(秒) 13.小东从一楼到三楼用了 2 分,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到六楼需要几分? 2÷(3-1 )=1(分) 1 ×( 6-1 )=5(分) 14.赵阿姨家住在四楼,她每上一层楼要走 9 级台阶。赵阿姨从一楼走到四楼一共要走多少级台阶? 9×(4-1 )=27(级) 15.游乐园内的正方形花圃周围共摆放了 8 盆鲜花,每两盆鲜花之间间隔 2 米。这个正方形花坛一周长多少米? 8×2=16(米) 16. 学校开运动会,鲜花仪仗队的同学是这样站队的,两名男生中间站 1 名女生,男生共 16 名,女生有多少名? 16-1=15 (名) 17.一根绳子在中间打了 3 个结,然后把两头也系在一起,这根绳子分成了几段? 3+1=4(段)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二年级趣味数学题1 1、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 2、狐狸用50元的假钞买走了老山羊店里一件45元的皮衣,老山羊还找给狐狸5元钱,那么你知道老山羊损失了多少元钱吗? 3、24人排成一排,一、二报数,报二的人向前走两步,问:原地不动的人有几个? 4、在巷子的一边有5盏灯,每两盏灯之间相隔8米,这条巷子有多长? 5、10辆车排成一队,从前往后数,黑色轿车是第6辆,那么,从后往前数,它在第几辆? 二年级趣味数学题2 1、找规律写数 628、629、630、()、()、() 106、108、110、()、()、() 525、530、535、()、()、() 521、531、541、()、()、() 192、292、392、()、()、() 2、用1、2、3三个数字,可以写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3、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2倍,这个数可能是()、()、()、()

4、一个四位数,最高位上的数是2,百位上的数是最高位上的数的一半,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的3倍,个位上的数与百位上的数相同,这个数是()。 5、一个四位数,右边第一位数是3,第三位数是2,十位上的数字是百位上数字的3 倍,这四个数字之和是13,这个四位数是多少? 6、小东有10元人民币,小华有16元人民币,小华给小东几元钱,两人的钱就同样多? 二年级趣味数学题3 1、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 2、二年级给一年级9本书后,两个年级的书就同样多。二年级的书原来比一年级多多少本? 3、两个工程队共有100人,如果从甲队调20人到乙队,两个工程队的人数就一样多。两个工程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4、下面是有关数的排列,你能找到它们的规律吗?哪一行和其他三行的规律不同?试试看,千万不要失去机会。()行 (1) 6 、7 、8 、9 、10 (2) 5 、 6 、7 、8 、9 (3) 2 、 4 、 6 、8 、10 (4) 3 、 4 、 5 、 6 、7 你能找到这些数的排列规律吗?找到以后在括号里填出合适的数。

小学数学计算题80以内×1位第81~100篇及答案

1、77×4= 2、78×6= 3、79×6= 4、72×6= 5、67×9= 6、68×9= 7、69×6= 8、76×6= 9、79×3=10、66×4=11、80×9=12、80×6=13、69×6=14、77×4=15、71×7=16、75×7=17、68×8=18、74×6=19、78×8=20、72×4=21、66×3=22、70×4=23、72×9=24、79×4=25、69×9=26、76×6=27、71×8=28、76×3=29、73×8=30、67×9=31、73×5=32、72×7=33、70×5=34、78×3=35、77×5=36、77×3=37、76×4=38、77×8=39、77×5=40、71×5=41、74×3=42、76×3=43、69×7=44、79×6=45、68×9=46、66×4=47、76×5=48、66×4=49、75×7=50、69×6=51、74×6=52、75×7=53、74×3=54、67×9=55、66×3=56、69×5=57、70×5=58、75×9=59、73×7=60、76×5=

1、67×9= 2、66×4= 3、76×5= 4、72×7= 5、76×4= 6、67×6= 7、79×6= 8、74×9= 9、73×9=10、77×9=11、73×8=12、66×7=13、73×7=14、69×9=15、72×8=16、76×7=17、67×7=18、78×6=19、69×7=20、69×5=21、74×6=22、67×6=23、73×8=24、76×4=25、74×7=26、68×6=27、74×8=28、76×8=29、75×4=30、80×8=31、79×8=32、71×5=33、77×6=34、68×4=35、73×3=36、71×4=37、78×7=38、70×6=39、76×5=40、77×8=41、80×6=42、72×7=43、71×8=44、71×5=45、71×3=46、76×4=47、71×7=48、68×3=49、74×5=50、77×6=51、73×7=52、66×9=53、79×8=54、69×4=55、73×8=56、66×5=57、68×4=58、69×5=59、76×5=60、66×3=

趣味逻辑推理100题第71-80题问题详解

趣味逻辑推理100题第71-80题答案 小明一家要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点灯,要有一个人拿着灯。 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灯的燃料只够点燃30秒。 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解: 已知: 1、小明过桥要1秒, 2、小明的弟弟要3秒, 3、小明的爸爸要6秒, 4、小明的妈妈要8秒, 5、小明的爷爷要12秒, 6、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 者而定, 7、灯的燃料只够点燃30秒。 推理: 一、小明和他的弟弟先过桥,然后小明返回来,共用3+1=4秒; 二、第二次是小明的妈妈和爷爷过桥,然后小明的弟弟返回来,共用12+3=15秒; 三、第三次是小明和爸爸过桥,然后小明返回来,共用6+1=7秒; 四、第四次是小明和弟弟最后过桥,共用3秒; 这样四次过桥共用4+15+7+3=29秒,在燃料用完前全家都 过了桥。

三位男士志刚、建华、天明分别和秀兰、丽梅、爱英结为夫妻,并且每个家庭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做豆豆、棒棒、壮壮,我们并不知道他们之间确定的配对关系,只知道如下几条线索:天明不是爱英的丈夫,也不是棒棒的父亲;秀兰不是建华的妻子,也不是豆豆的母亲;如果兰兰的父亲是建华或天明,爱英就是壮壮的母亲;如果爱英是志刚或建华的妻子,丽梅就不是豆豆的母亲。 请问:这三个家庭是如何搭配的? 解: 已知: 1、天明不是爱英的丈夫,也不是棒棒的父亲; 2、秀兰不是建华的妻子,也不是豆豆的母亲; 3、如果兰兰的父亲是建华或天明,爱英就是壮壮的母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吉林省公主岭市岭西小学景标 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一点有关推理的知识,是《课标》指定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学习和生活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的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合情推理,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而归纳推理又多表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明的过程,它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

的一些体会。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的推理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依据,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例如:14和15是不是互质数时一定要学生这样回答: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因为14和15 只有公因数1,所以14和15是互质数。这样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小学生学习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小学数学中不少数学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例如,在教乘法交换律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计算多组算式:5×3=15、3×5=15所以5×3=3×5还有:15×4=4×15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左、右两边因数相同,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归纳出乘法交换律。三、要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技能的获得。知识可以用“懂”来描述,技能可以用“会”来描述,都可以立竿见影。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

小学二年级上数学思维拓展趣味题教案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 教师:学生: 日期: 2012 年12 月2 日时段: 课题趣味题 学情分析基础较好,需要协助思维延伸,通过趣味性的数学建立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方法游戏化学习 个性化辅导过程 例1:有3只猫同时吃3只老鼠共需3分钟,那么100只猫同时吃100只老鼠,需要多少分钟? 随堂练习一: 4个小朋友同吃4只梨,需要用4分钟吃完。那么12个小朋友同时吃12个梨,需要几分钟才能吃完? 例2:红红去北京参加竞赛,参加竞赛的同学为了欢迎她,每人都和她握了一次手,红红记得一共握了49次手。请问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竞赛? 随堂练习二: 宁宁参加旅游团,结束前他与所有的旅客单独进行合影,一共拍了33张照片。请问这个旅游团一共有多少名旅客? 变形题:

小明暑假和父母去北京旅游,他们和旅游团的每一个人合照一次像,一共 照了15张照片,参加旅游团的共有多少人? 例3:20名同学排好队,老师说:1至5名同学向前迈一步,15至20名同 学向后退一步,问:有多少人原地不动呢? 例4:一只船上坐着一家人,数一数,有3个爸爸、3个儿子,他们至少有 几人? 例5:一个正方形有4个角,剪去1个角,还剩几个角? 三、本次课后作业: 四、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 学生签字: 五、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非常好○好○一般○需要优化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非常好○好○一般○需要优化 教师签字: 教导主任签字:___________ 龙文教育教务处 龙文教育课堂检测 1、如果每人的步行速度相同,3个人一起从学校走到公园需要2个小

时,那么9个人一起从学校走到公园需要几小时? 2、一只蜗牛沿着9米高的竹竿往上爬,白天往上爬2米,夜晚又退回1米。请仔细想一想,这只蜗牛什么时候才能爬到竿顶 3、河里有一排鸭子,2只前面有2只,2只后面有2只,2只中间有2只,共有几只鸭子? 4、小象、小熊、小猪被困在一个孤岛上,为了能回到陆地,它们做了一只小木船。这只木船能载90千克的重量,而他们的体重分别是60千克、50千克、40千克。它们要怎样才能安全回到陆地? 5、小冬骑在牛背上赶甲、乙、丙、丁4头牛过河。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过河需2分钟,丙牛过河需5分钟,丁牛过河需6.分钟,如果每次只能赶2头牛过河,那么小冬把这4头牛都赶到对岸,最少要用几分钟?

小学数学计算题50以内加法第91-100篇及答案

1、19+13= 2、27+16= 3、19+19= 4、21+20= 5、16+20= 6、24+15= 7、25+21= 8、20+21= 9、22+19=10、29+16=11、17+13=12、24+16=13、26+17=14、16+14=15、20+21=16、24+17=17、22+21=18、17+21=19、22+14=20、24+14=21、18+13=22、27+18=23、28+14=24、28+19=25、26+18=26、17+18=27、26+16=28、27+21=29、28+19=30、29+17=31、16+20=32、25+13=33、28+17=34、29+14=35、25+18=36、27+19=37、26+14=38、24+16=39、24+16=40、25+14=41、28+21=42、16+18=43、20+20=44、23+21=45、26+15=46、19+21=47、24+16=48、29+13=49、29+16=50、28+14=51、28+16=52、18+14=53、18+13=54、24+21=55、23+20=56、26+21=57、22+18=58、22+16=59、27+20=60、16+13=

1、22+13= 2、21+18= 3、26+19= 4、16+20= 5、24+16= 6、20+18= 7、29+19= 8、29+15= 9、16+16=10、22+18=11、22+21=12、19+17=13、20+13=14、16+16=15、28+18=16、20+21=17、28+14=18、18+21=19、16+18=20、26+14=21、24+21=22、26+19=23、22+14=24、29+15=25、19+17=26、21+20=27、27+20=28、25+20=29、29+20=30、20+13=31、20+14=32、20+21=33、26+17=34、28+13=35、21+18=36、25+13=37、29+19=38、27+14=39、17+16=40、17+14=41、16+13=42、29+15=43、25+16=44、21+17=45、25+20=46、24+13=47、28+19=48、17+13=49、20+19=50、16+21=51、26+20=52、29+13=53、17+17=54、18+21=55、28+17=56、22+16=57、27+20=58、28+21=59、29+21=60、23+13=

数学题目-逻辑题-有趣的数学逻辑题-

1、S先生、P先生、Q先生他们知道桌子的抽屉里有16张扑克牌:红桃A、Q、4,黑桃J、8、4、 2、7、3,草花K、Q、5、4、6,方块A、5。约翰教授从这16张牌中挑出一张牌来,并把这张牌的点数告诉P先生,把这张牌的花色告诉Q先生。这时,约翰教授问P先生和Q先生:你们能从已知的点数或花色中推知这张牌是什么牌吗于是,S先生听到如下的对话: P先生:我不知道这张牌。 Q先生:我知道你不知道这张牌。 P先生:现在我知道这张牌了。 Q先生:我也知道了。 听罢以上的对话,S先生想了一想之后,就正确地推出这张牌是什么牌。请问:这张牌是什么牌 2、有A、B、C、D、E、F和G等七位国务议员能参加Ⅰ号、Ⅱ号、Ⅲ号议案的表决。按照议会规定,有四位或者四位以上议员投赞成票时,一项议案才可以通过。并且每个议员都不可弃权,必须对所有议案作出表决。已知: (1)A反对这三项议案 (2)其他每位议员至少赞成一项议案,也至少反对一项议案 (3)B反对Ⅰ号议案 (4)G反对Ⅱ号和Ⅲ号议案 (5)D和C持同样态度 (6)F和G持同样态度 问题: (1)赞成Ⅰ号议案的议员是哪一位 A.B B.C C.D D.E E.G (2)Ⅱ号议案能得到的最高票数是: A.2 B.3 C.4 D.5 E.6 (3)下面的断定中,哪一个是错的: A.B和C同意同一议案; B.B和G同意同一议案; C.B一票赞成,两票反对; D.C两票赞成,一票反对; E.F一票赞成,两票反对。 (4)如果三个议案中某一个议案被通过,下列哪一位议员肯定投赞成呢: A.B B.C C.E D.F E.G (5)如果E的表决跟G一样,那么,我们可以确定: A.Ⅰ号议案将被通过; B.Ⅰ号议案将被否决; C.Ⅱ号议案将被通过; D.Ⅱ号议案将被否决; E.Ⅲ号议案将被通过。 (6)如果C赞成Ⅱ号和Ⅲ号议案,那么,我们可以确定: A.Ⅰ号议案将被通过; B.Ⅰ号议案将被否决; C.Ⅱ号议案将被通过; D.Ⅱ号议案将被否决; E.Ⅲ号议案将被通过。 3、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请写出过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重点—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重点—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一、我会填。(每题6分,共30分) 1.小刚、小强和小丁在100米赛跑中取得了前三名的成绩。已知小刚不是第一名,小强不是前两名。第一名是()。2.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分别戴着1顶红帽子、1顶蓝帽子和1顶黄帽子,甲看见1人戴红帽子,1人戴蓝帽子,那么甲戴()帽子。 3.胖胖、笨笨和圆圆是三只可爱的小猪。它们比赛赛跑。笨笨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胖胖快。”请你猜一猜,()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4.用3、0、6这三张数字卡片,能摆成()个不同的三位数,分别是()。 5.猜年龄。 年龄最小的是(),年龄最大的是()。 二、在方框里填上1~9使算式成立,所填数字不能重复。(12分)

三、走进生活,我会推理。(共58分) 1.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各是几?(15分) 2.李叔叔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送给3位小朋友。根据下面的对话,你能猜出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15分)

3.小芳、小丽、小明、小强四人同住在一幢四层的楼房里。已知小芳住的比小丽住的楼层高,比小明住的楼层低,小强住顶层,你知道他们分别住第几层吗?请填在下边房子里。(12分) 4.小熊家的一罐蜂蜜被偷了,有嫌疑的是小毛、小球、小飞、小米4只小老鼠,现在调查出是体重最重的那只小老鼠偷的,偷蜂蜜的是哪只小老鼠?(16分)

答案 一、1.小丁【解析】也可以这样推理,第一名不是小刚,也不是小 强,那第一名就是小丁。 2.黄 3.圆圆胖胖 4.4360、306、630、603 5.小冰小华 二、 【解析】先肯定能填出的数字是4、2、6、8,再确定第2道算式中的十位上只能填1,还剩下3、5、7、9,而只有9-3=6,如果被个位借“1”后,就是5,所以9和3填在第3道算式里。第2道算式中5和7位置可互换。 三、1.口答:B是3,C是1。 2.口答:小华分到的是白气球,小春分到的是红气球,小宇分到的是蓝气球。

五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大全300道 人教版(含解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大全300道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循环小数8.1818……的循环节是() A. 18 B. 181 C. 818 2.下列各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A. 43.5÷5.06 B. 100.6÷9.7 C. 3.65×4.5 3.爸爸给小明新买了12个羽毛球,花费了19.4元,那么1个大约()元。 A. 1.6 B. 1.65 C. 1.62 4.商是循环小数的算式是()。 A. 7.8÷1.6 B. 15÷12 C. 8÷6 D. 5.4÷0.18 5.6.33636…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表示是() A. B. C. 二、判断题 6.两个数相除,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7.判断对错. 0.757575是循环小数. 8.26.653653是循环小数。 9.1.1414141是纯循环小数。 10.8÷0.012=8000÷12。 三、填空题 11.一个数的4倍是3.6,求这个数,列式为________ 12.计算: (1)704÷0.8=________ (2)490÷0.7=________ 13.用简便方法计算 2.38÷2.5÷0.4 =2.38÷________ =________ 14.直接写得数 0.75÷15=________ 3.2+1.68=________ 7.5-(2.5+3.8)=________ ×5.6=________ 8.1- =________ × =________ 0.375×4=________ ÷ =________ 15.填上适当的数. 0.78÷0.13=________÷13=________

8.4÷0.12=84÷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 6.25÷2.5=________÷25=________ 0.45÷0.5=45÷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 四、计算题 16.直接写出得数。 1.4×1= 6.2-2= 0.68×1000= 25÷0.1= 63÷9= 65÷1000= 7.2÷0.8= 44.3+55.7= 17.直接写出得数。 8.1+0.9= 0.2×0.4= 9.1÷0.7= 1.2×0.99×8= 3.57-0.7= 4.5÷0.45= 3.8×0.1= 3.8×8.2+3.8×1.8= 五、解答题 18.牛奶每瓶2.3元,妈妈给了明明36元去买牛奶。明明可以买多少瓶牛奶? 六、综合题 19.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水1.8千克,请计算: (1)一年(按365 天计算)浪费多少千克水? (2)把这些水分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15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小数部分“18”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循环节就是18. 故答案为:A 【分析】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的无限小数叫循环小数.其中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循环节.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43.5÷5.06≈8.60 100.6÷9.7≈10.37 3.65× 4.5≈16.43 因为16.43>10.37>8.60, 所以得数最大的是选项C. 故选:C. 【分析】先根据小数乘除法运算的计算法则求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即可求解. 3.【答案】C 【解析】【解答】19.4÷12≈1.62(元)

小学数学培养推理能力

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教学策略 周爱东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一点有关推理的知识,是《课标》指定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课标》(修改稿)的第三页倒数第一行,就有明确的规定:“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觉、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课标》还具体地作出了解释“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合情推理,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而归纳推理又多表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知识结构、逻辑推理及相互间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是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乌辛斯基早就指出:“所谓智力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因为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而获得逻辑意义。数学中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都是遵循科学的逻辑性构成的。 “数学作为一种演绎系统,它的重要特点是,除了它的基本概念以外,其余一切概念都是通过定义引入的”。这种演绎系统一方面使得数学内容以逻辑意义相关联。另一方面从知识结构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形式中得到的研究方法(如逻辑推理等),再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 我们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长=宽 因此得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数学中的这种推理形式一旦被学生所熟识,他们又会运用它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判断和推理。

小学奥数50道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小学奥数50道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50道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

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1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13.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 14.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找回

小学四年级奥数逻辑推理趣味题

1、传说唐僧去西天取经,路上遇见3个人,其中有2个人是“说谎国”人,有1人是“老实国”人。唐僧想知道,他们谁是老实国人,于是问他们3人:“你们是哪个国家的人?” 第一个人说:“我是老实国人。” 第二个人说话的声音很小,唐僧没听清楚。 第三个人说:“第二个人是说自己是老实国人,我是老实国人。” 根据他们的回答,你能判断谁是老实国人吗? 解析:假设第三个人说的是真话,与题目条件相背,排除。 假设第三个人说的是假话,第一个是老实人说老实话,成立。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操场上踢足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窗,有人问他们时,他们的回答如下: 甲:玻璃是丙也可能是丁打碎的;乙:是丁打碎的; 丙:我没有打坏玻璃丁:我才不干这种事 老师知道,有三位同学是不会说谎的,请问是谁打碎了玻璃? 解析:(假设法)一一假设假设乙说谎(因为有三个同学说真话)丁 3、在一星期的七天中,狼在星期一、二、三讲假话,其余各天讲真话,狐狸在星期四、五、六讲假话,其余各天都讲真话。 (1)狼说:“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狐狸说:“昨天也是我说谎的日子。”那么今天星期几?假设狼说的是真话四 (2)一天,狼和狐狸都化了装,使人不容易认它们。一个说“我是狼。”另一个说:“我是狐狸。”那么先说的是狼还是狐狸?这一天是星期几? 解析:假设第一句话是真话,第一只是狼,所在的日子是在四,五,六,日,现在来推断第二句话,如果在四,五,六,狐狸说的是假话,所以“我是狐狸”是假话。如果是在星期日,“我是狐狸”是真话,同样,与狐狸的身份相符。假设成立。 假设第一句话是假话,第一只是狐狸,狐狸在四,五,六说假话,现在来推断第二句话,狼在四五六说真话,第二句“我是狐狸”是真话,与我们的假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设计 快乐运算 青岛华侨国际小学袁蓉蓉 活动目标: 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 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 乐趣。 活动重点与难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活动过程: 一、数学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生:想?! 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背越轻了。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块

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下去的。后来,小狐狸到了外婆家。小朋友,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呢? 生:0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块马铃薯。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同学们,你们认为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来想问题,有趣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都来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去想问题(板书课题)

小学数学能力练习题(有答案及解析)

小学数学练习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选择题(请在答卷卡上填涂信息点,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下面四个算式中( )的结果最大。(a 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 A. a -56 B. a ×56 C. a +56 D. 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C 【考核知识点】分数计算 【解析】一个数加上一个不为零的数要大于减去这个不为零的数;一个不为零的数乘小于1的数比它本身要小,所以C 答案结果最大。 2. 周长都相等的圆、正方形和三角形,它们的面积( )。 A. 圆最大 B.正方形最大 C. 长方形最大 D. 一样大 【参考答案】A 【考核知识点】图形面积 【解析】周长一样,圆的面积最大;面积一样则长方形的周长最长。 3. 如图,E 是梯形ABCD 下底BC 边的中点,则图中与阴影三角形CDE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共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参考答案】C 【考核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因为E 点是BC 边的中点,所以BE =EC ,三角形ABE 、三角形DBE 、三角形AEC 的面积都与三角形DEC 面积相等。 4. 白菜2元一斤,菜心3元一斤,小亮有10元钱,则他可以买( )。 A. 1斤白菜4菜心 B. 2斤白菜2菜心 C. 2斤白菜3菜心 D. 4斤白菜1菜心 【参考答案】B

【考核知识点】价格问题 【解析】利用“单价×数量=总价”即可以一一排除,得出答案为B 选项。 5. 下面各数,在读数时一个“零”字也不用读的是( )。 A. 620080000 B. 35009000 C. 700200600 D. 80500000 【参考答案】B 【考核知识点】大数的读写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以大数的读写知识点。大数的读写,先四位为一级,从右往左先分级,对于同一级的中间连续有多个0,只需读一个0,每级末尾的0不用读。 二、判断题(请在答卷上填涂信息点,判对则填A ;判错则填B 。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一件工程,20人去做,15天完成;如果30人去做,10天就可以完成。 ( ) 【参考答案】A 【考核知识点】工程问题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把工作总量看成1,即每个人的工作效率是1÷20÷15= 300 1。因此当30人做,所需时间为1÷( 3001×30)=10天。 2. 27 化成小数后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 ) 【参考答案】B 【考核知识点】循环小数 【解析】任何一个最简分数化成小数时,分母如果只包含2和5的因数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和5以外的因数就只能化成无限循环小数。 3.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25平方厘米。( ) 【参考答案】B 【考核知识点】图形的面积 【解析】如下图,当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5厘米后,增加的面积应该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可知增加的面积不只是25平方厘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