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自主建构的相关研究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自主建构的相关研究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自主建构的相关研究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自主建构的相关研究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自主建构的相关研究

周娟

【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3(000)017

【摘要】本文以西部少数民族青少年为调查对象,探讨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和重要作用。着重从青少年自身、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自主建构对人格完善发展的具体影响。提出当代青少年同一性教育、研究中的一些启示,倡导加强对青少年自我认知的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完善自我同一性,促进人格健康。

【总页数】1页(234-234)

【关键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人格发展

【作者】周娟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

【相关文献】

1.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J], 李朝霞; 龙羽

2.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J], 李朝霞; 龙羽

3.青少年的发展课题与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J], 张日昇; 陈香

4.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建构对其从业后心理资本之影响作用 [C], 吴静

5.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一个犯罪青少年的个案研究[J],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形成及影响因素

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性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艾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为我们认识、研究青少年问题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自我同一性问题,关系到青少年发展的方方面面。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较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生的发展周期与发展课题

但在此,“危机”有着 者说是 会 艾里克森认为,每一个发展阶段的课题的解决与前几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及后几个阶段发展的可能性有密切的关系。 在这八个发展阶段中,青少年期是艾里克森聚焦的发展阶段。正是在论及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时,艾里克森提出了他的自我同一性理论(egoidentity)。他对这一阶段的研究是他全部理论的基石,也是他最大成就之所在。 二、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同一性确立对角色混乱。

这个阶段发生在12——19岁左右。 艾里克森正是因为对这一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 艾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体现了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个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发展的时间维度。而自我同一性的 确立(identityachievement 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尝试性的选择,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他这样做了,他们也就获得了一种同一性,长成大人了。获得同一性,标志着这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满意的结局。 如果年轻人不达到同一性的确立, 就有可能引起统一性扩散或消极统一性发展。 统一性扩散指个体在同一性确立的过程中,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谈到青少年自我同一性问题时特别强调,到了青春期,个体会认真回答这个永恒的问题:“我长大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断追问自己,“我是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这个人怎么样?”,“我要到哪里去?”青少年既关心自己的未来,也关注社会。他们在寻找自己未来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自己对自己以及对社会应该担当的独立权利和义务。他认为,青少年确立自我同一性的目的在于要解决好如何健康成长的问题。 精神分析学代表人物埃里克森对自我同一性是这样理解的,他认为自我同一性是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个体的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 每个人在青春期都会探索并尝试去建立自己稳定的自我同一感(自我同一性)。 青少年有四种同一性状态: (1)同一性获得。青少年已经体验了探索,仔细考虑过各种同一性问题,选择了自我投入的目标和方向并对特定的目标、信仰和价值观做出了坚定、积极的自我投入。同一性获得者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最佳状态,这样的青少年通常表现出更高的自主和自尊水平,具有更高的自我发展潜力,对外部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2)同一性延缓。这类人正在经历艾里克森预言的危机,正在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方向。他们要做出一个承诺,但是现在仍然在各种选择之间犹像不决。他们往往具有更高的焦虑水平,并通过拒绝、发泄和认同来控制焦虑,同时表现出较低的决断性。 (3)同一性早闭。 这类青少年并没有经历过危机或者探索,而过早地做出了投入,但这种投入是非自觉的,是以别人对他的期望为投入方向的,是父母或权威人物等重要他人为青少年的未来发展目标做的决定。这类人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通常会表现出高水平的专制性,低水平的自主性和外控的行为方式。 (4)同一性扩散。 这类青少年没有仔细思考或解决同一性问题,也没有详细计划将来的生活方向。他们既没有对各种选择进行探索,也没有做出投入。他们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没有方向且缺乏心理活力,外向性较差,在人际交往上容易出现障碍。

自我发展与团队管理复习题

自我发展与团队管理复习题 一、判断题: 1. 在自我评估过程中, 需要诚实和实事求是。 ( ) 2. 从长期、中期到短期目标是一个从一般到持殊的过程。离目标越近 , 就需要考虑得越具体越精确。 ( ) 3. 一般人类的右脑“主管”逻辑分析、文字表达、线性思维等活动。( ) 4. 正式学习机会的学习比非正式学习机会学习的效果要好。 ( ) 5. 六顶思考帽中红帽思考方式是指从情感和感觉的角度思考问题。 ( ) 6. 如果你的工作很忙 , 对别人强加给你的工作说“不”。( ) 7. 对于普通的管理人员来讲 , 他们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表明他们的工作是有效果的。( ) 8. 活动跟踪表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一天的工作时间利用情况,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管理工具。( ) 9. 会议能够使人人到场 , 是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最好方式 , 所以我们都要采用会议的形式进行沟通。 ( ) 10. 一个成功的工作报告必须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 ( ) 11. 采用面对面的沟通时 , 通常从沟通对象获得的信息不仅仅来自语言 , 还来自人的形体语言。 ( ) 12. 工作报告的陈述者认为工作报告就是向人们灌输信息的过程。 ( ) 13. 提问是抓住听众注意力最好的方法之一。 ( ) 14. 只要有良好的团队, 就会有良好的决策。 ( ) 15. 领导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所以它们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 ( ) 15. 领导在团队中一般扮演三种角色: 完成任务、建设团队、发展个人。 ( ) 17. 团队中成员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 , 如果没有信任 ,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就不可能。 ( ) 18. 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领导者就是服务者, 两者没有本质区别。( ) 19. 团队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一个团队只属于其中一种类型。 ( ) 20. 现在灵活的工作模式使团队成员之间很难相互了解或举行定期会议 , 所以说这些工作模式是不好的。 ( ) 21. 能够共同协作是团队工作的优势之一。 ( ) 22. 一个团队的发展通常经过一系列阶段才能成长起来 , 所以在团队的形成阶段,成员之间是相互信任的。 ( ) 23. 在团队的不同阶段, 团队、任务和个人需要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 ) 24. 团队领导必须确保批评是针对事实, 不要针对个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团队成员间融洽的气氛。 ( ) 二、单项选择 1.“一个原因不只造成一个结果 , 一个结果也绝不是肇因于一个原因。”这句话体现的思考方式、方法是 ( ) 。 A. 基于逻辑的思考法 B. 直接思考法 C. 水平思考法 D. 垂直思考法 2.( ) 不属于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 A. 自由想象 B. 想法越离奇越好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针对电影《风雨哈佛路》片段的探讨及自我情况分析解读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针对电影《风雨哈佛路》片段的探讨及自我情况分析 林亚南1 (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自我同一性是美国心理学家E.H.Erikson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自我同一性问题涉及到青少年发展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探索自我和同一性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核心。本文对电影《风雨哈佛路》中个别人物及笔者本人自我同一性形成问题进行分析,将片中主人公Liz与她的朋友Chris进行对比,探讨了片中主人公自我同一性确立成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风雨哈佛路;自我同一性;同一性获得;同一性扩散 看完电影《风雨哈佛路》,让我产生思绪种种。许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将关注重点放在了Liz悲惨的出身和生活上,从小生活在贫民窟的Liz,父母吸毒,母亲患有精神分裂,从小开始乞讨,在垃圾桶里捡吃的,上学的次数屈指可数。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了收容所,Liz和她的朋友Chris开始了流落街头的生活……我固然敬佩她没有被如此艰苦黑暗的经历打垮,但更令我深思的是,是如何强大的力量使她能够在经历彷徨、绝望后始终不放弃心中的爱与希望,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呢?片段中结尾Liz的”Yes,I do”是如此坚定,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其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呢?下文将进行探讨。 一、J.E.Marcia提出同一性发展的四种状态 Marcia将Erikson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操作化,根据Erikson自我同一性理论中的两个主要维度/变量——探索和投入的程度将青少年划分为四种同一性状态,即: 表1. Marcia提出同一性发展的四种状态 1[作者简介]林亚南,女,汉族,1991年生,辽宁丹东人,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现场管理方案)自我发展与团队管理作业

(现场管理方案)自我发展与团队管理作业

自我发展与团队管理作业1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24分) 1.在自我评估过程中,需要诚实和实事求是。() 2.从长期、中期到短期目标是一个从一般到持殊的过程。离目标越近,就需要考虑得越具体越精确。() 3.学习的机会很多,包括正式学习机会和非正式学习机会。() 4.一般人类的右脑"主管"逻辑分析、文字表达、线性思维等活动。() 5.思维导图符合右脑思维的范畴。() 6.正式学习机会的学习比非正式学习机会学习的效果要好。() 7.只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和严格的控制,就能完成工作任务。() 8.六顶思考帽中红帽思考方式是指从情感和感觉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一个原因不只造成一个结果,一个结果也绝不是肇因于一个原因。”这句话体现的思考方式、方法是()。 A.基于逻辑的思考法 B.直接思考法 C.水平思考法 D.垂直思考法 2.高效团队建设中的5W1H是指:who(我们是谁)、where(我们在哪里)、what(我们成为什么)、when(我们什么时候行动)、how(我们怎样行动)、why(我们为什么)。可以通过明确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来建立高效团队。下面这段话所对应的是()。 “每一个团队都有其优势和弱点,而团队要取得任务成功又面对外部的威胁与机会,通过分析团队所处环境来评估团队的综合能力,找出团队目前的综合能力对要达到的团队目的之间的差距,以明确团队如何发挥优势、回避威胁、提高迎接挑战的能力。” A.why(我们为什么) B.when(我们什么时候行动)

C.what(我们成为什么) D.where(我们在哪里) 3.()不属于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 A.自由想象 B.想法越离奇越好 C.数量不限 D.不要批评 4.在您的工作面临各种选择时,除了选择离开以外,您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进行改变。下面不属于改变境遇的情况有()。 A.承担一些他人的事务以节省他人的时间 B.改变您的想法 C.改善您的工作环境 D.持有极积态度 5.关于学习周期的阶段与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A.获得经验--思考经验 B.反省--从经验中找出规律或得出结论,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 C.理论化--实践和具体做些事情 D.应用--以理论化的结果指导行动或调整做事方式 6.个人的目标按时间划分,分为三个阶段,那么一般来讲中期目标的时间段是()。A.3-5年B.10年C.5-10年D.1-3年 7.某人做了一个测试,结果如下: 问:他人的反应让您吃惊吗?答:经常; 问:他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您是否并不太在意?答:经常; 问:有关工作的进展状况,您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吗?答:经常; 问:您能预见到他人会有怎么样的反应吗?答:很少; 问:您能正确理解他人的情感吗?答:很少。 通过上述测试结果,可以判断该人在情商方面()。 A.自我认知水平较高 B.需要加强自我认知水平 C.需要加强社会能力的认知水平 D.社会能力的认知水平较高 8.以下反馈中()不是建设性的。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ego-identity)是西方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的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然后提出了自我同一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概念,与自我和人格的发展密切相关。 自我同一性本质上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内涵: (1)最基本的层面; (2)个人同一性; (3)社会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将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征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人格框架,即情感和态度一致、需求和能力一致、目标和信念一致。 “自我同一性”的本义是身份的认同。它是指个体试图将与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结合成一种独特的“统一的自我风格”,并决定协调和区别于他人。一个简单的理解可能是统一他们的“众多人格”,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它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对与自我发展有关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自我肯定和反思。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

要发展任务。埃里克森认为,人类必须经历心理社会进化的八个阶段,即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这些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这八个阶段是密切相关的。人的发展经历了这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核心任务。当该任务被妥善解决时,就会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恒等式。核心任务处理的失败或失败会导致个人身份的不完整和不连贯,而处理的成功和失败是两个极端。例如,婴幼期的最佳状态是基本信任状态,而最坏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状态。核心任务的结果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 的方式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 1950年,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其出版的《童年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了自我同一性这一概念:“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为他人所知觉到的个体自身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简单来说,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关于“我是谁”以及如何定义自己的思想或观念。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个体在青少年阶段的重要发展任务。那么如何在青少年阶段获得自我同一性具有重大意义。 一、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因素及获得方式 1、家庭因素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生理、心理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父母的期望。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能够有开放的交流和民主的气氛会有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对有关自我的发展进行思索,自主地选择自我的发展道路。相反,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或滥用权威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过于溺爱的父母事事都替子女做出安排,不给孩子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而过于严厉的父母可能会使孩子屈从自己的意愿,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有可能使青少年长期处于早期完成状态或扩散状态。 2、学校教育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

学校是青少年人际交往最主要的途径。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另一个侧面是“一体感”或“连带感”,如果青少年在家庭尤其是在学校集体中找不到这种一体感,或象马斯洛所称之为的归属感,他们就会向校外寻找这种归属感,结果很容易被一些流氓小团伙拉下水,从而选择消极同一性。 校园应该给青少年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校园人际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影响集中表现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人际氛围。再次,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要提倡积极向上,民主开放,健康自由的校园文化,改善青少年的社会心理环境 3、社会文化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社会要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主流文化,这种文化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前提和背景。有研究者认为,青少年是社会变化的指示器,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是积极昂扬的还是消极颓废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代青少年的主导心境;其次,社会中应该具备良好的榜样,青少年很容易对社会中或者学校中的榜样进行模仿,例如现在较为广泛的“追星”现象。那么学校和社会应尽可能的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来引导青少年;社会还应该为青少年创造民主包容的社会氛围,为青少年创造自由发挥的社会环境,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民主、和谐、自由的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个体认知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 1950年,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其出版的《童年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了自我同一性这一概念:“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为他人所知觉到的个体自身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简单来说,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关于“我是谁”以及如何定义自己的思想或观念。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个体在青少年阶段的重要发展任务。那么如何在青少年阶段获得自我同一性具有重大意义。 一、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因素及获得方式 1、家庭因素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生理、心理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父母的期望。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能够有开放的交流和民主的气氛会有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对有关自我的发展进行思索,自主地选择自我的发展道路。相反,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或滥用权威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过于溺爱的父母事事都替子女做出安排,不给孩子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而过于严厉的父母可能会使孩子屈从自己的意愿,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有可能使青少年长期处于早期完成状态或扩散状态。 2、学校教育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 学校是青少年人际交往最主要的途径。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另一个侧面是“一体感”或“连带感”,如果青少年在家庭尤其是在学校集体中找不到这种一体感,或象马斯洛所称之为的归属感,他们就会向校外寻找这种归属感,结果很容易被一些流氓小团伙拉下水,从而选择消极同一性。 校园应该给青少年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校园人际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影响集中表现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人际氛围。再次,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要提倡积极向上,民主开放,健康自由的校园文化,改善青少年的社会心理环境 3、社会文化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社会要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主流文化,这种文化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前提和背景。有研究者认为,青少年是社会变化的指示器,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是积极昂扬的还是消极颓废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代青少年的主导心境;其次,社会中应该具备良好的榜样,青少年很容易对社会中或者学校中的榜样进行模仿,例如现在较为广泛的“追星”现象。那么学校和社会应尽可能的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来引导青少年;社会还应该为青少年创造民主包容的社会氛围,为青少年创造自由发挥的社会环境,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民主、和谐、自由的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个体认知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客观我是客观而真实的自我存在。这二者会处于一种不一致的状态,这种不一致可能是自我膨胀,也可能是过渡自卑。在青春期个体中经常开展人生观和人生理想的讨论,充分把握青春期个体的思想动态并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人生理想的教育,帮助他们修正不正确的和不切实际的想法,使每

青少年自我统一性发展

青少年自我统一性发展与反社会行为成因 青少年同一性发展 探讨这个问题的主要是埃里克森,儿童在进入青少年期的时候由于身体和心理各方面的变化会出现统一性危机,他说成功的解决同一性危机取决于个体是否解决了此前在儿童期中的危机;没有一种健康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以及勤奋感的话,要建立一种和谐的统一感就有困难;青少年解决同一性危机的方式,会影响到他或她成年期中的危机所作努力的效果。从所有可能的以及想象的到的关系中,年轻人必须在个人问题上,在职业方面,在性领域,以及在意识形态方面作出一系列范围更小的决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同一性状态: 同一性达成:个体在经历危机和探索阶段之后作出了抉择; 从多种测量指标来看,达成同一性的人都要比其他人在心理上更为健康;他们的成就动机、道德推理能力、与同龄人的亲密关系、反思能力,以及职业成熟度等测量指标上的得分都最高 缓冲时期:个体正处于危机和探索时期; 处于缓冲期的个体,在焦虑指标上得分最高,在于权威有关的方面表现出了最高的冲突水平,而且自身是最不坚定也最没有威严的。 同一性阻滞:个体做出抉择,但未经历一个危机和探索时期 同一性阻滞的个体最容易服从权威,表现出最多的成见,并且对于他人的赞许由最为强烈的渴望,自主性水平最低,同父母的关系最为紧密 同一性混乱:个体没有作出坚定的选择,也不试图去做这样的选择。 同一性混乱的个体,表现出最多的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他们最容易社会退缩,而且表现出和同龄人的亲密关系水平是最低的。 同一性建立与人格特征:同一性达成者的青少年,在外倾性维度上的得分较高而在神经质上的得分较高;阻滞的青少年开放性维度上的得分较低;同一性混乱的青少年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较高,开放性和宜人性维度上的得分较低;人格可能影响了同一性的发展。 同一性发展与教养方式:同一性发展良好的个体更可能来自充满温情的家庭,而非对个体过分加以限制的家庭;缺少来自父母的温情,往往会于出现抉择方面的问题有关,出现同一性混乱;缺乏父母对个体的鼓励,则同在进行大范围探索方面出现问题有关。 同一性危机解决:构建同一性既是心智过程,也是一种社会过程,关键在于青少年同他人的交往;重要他人的反应,就塑造和影响了青少年发展中的同一感;年轻人所在的社会(尤其是那些对青少年具有影响力的个体)在塑造青少年自我感中所发挥的作用;青少年构建了一种同一性,社会则赋予了青少年同一性。 同一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同一性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文化中,在同一社会的不同亚文化中,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之中都会有所不同;年轻人所接触到的选择越多,以及必须做出抉择的领域越多,在建立同一感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问题也越多;当前青少年经历长期而艰难同一性危机可能性比以往大得多Kroger(1993)。 心理社会缓冲期:现代社会中同一性发展必然存在的复杂性,创造了对于心理社会缓冲期的需求;即青春期中一段不会受到过度责任和义务约束的“隔离时期”,而这样的责任和义务会妨碍年轻人追求他们自我发现;美国社会鼓励青少年在学校里度过较长的时间,从而给她们一段缓冲期,他们可以认真思考未来的计划,而不必急于作出无可挽回的决定。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研究及对教育的启示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研究及对教育的启示 自从1963年艾里克森将同一性概念引入心理学,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一种能力。自我同一性是行为的建筑师,行为所凭借的蓝图就出于自我同一性心灵,主体行为是自我同一性的外在表现。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失败会导致自我发展的无目的性、无意义性,会使青少年丧失发展的动力源泉。临床心理学家也认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主题的失败可能预示着日后发展中的各种心理障碍。自我同一性的获得是个体毕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不可逾越的重要里程碑,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内也有学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健康人格进行理论探索,认为自我同一是健康人格的本质特征。 同一性形成始于婴儿依恋的出现、自我感的发展、独立倾向的出现,止于老年阶段对人生的回顾与自我整合。已有关于同一性发展的研究主要针对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的个体。Marcia和其他同一性研究者认为,个体的自我同一性状态有一条发展路径,即由同一性扩散发展到提早成熟或延缓状态,最后达到同一性获得。通过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发展变化的跨文化研究和追踪考察,研究者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趋势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大多数研究者发现,个体在18岁之前一般不能建立前后一致的同一感,并且18- 21岁之间最能体现出同一性状态的个体差异。也就是说,尽管整个青少年期都存在对自我的探索,但自我同一性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青少年中期或晚期,直到青少年晚期个体才会建立起稳固的同一感,特别是20岁左右这一时间是建立稳固同一感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早期的个体大部分处于同一性扩散、提早成熟和延缓状态,而很少有人达到同一性获得状态。研究发现从高中到大学这一时期,达到同一性获得状态的人数增加,而处于同一性扩散的人数减少;大学高年级比大学一年级和高中学生更可能达到同一性获得。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路径可能是波动的,如前进或倒退,也可能是稳定的。研究发现个体的同一性发展是一个不断丧失与获得的过程,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的个体不断地由一种同一性状态向另一种同一性状态转换。这说明,在某一时期已经明显解决的同一性危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至少没有最终解决。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个体与社会互相调节的过程,因此,影响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因素有个体内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国内对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因素的考察集中在社会环境因素,其中包括: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大众传媒和群体交往等。 (一)家庭因素。郭金山的研究发现,相互支持,帮助,关心,自由表达、鼓励资助和独立的家庭环境促进大学生同一性的发展,形成高级的成熟的同一性状态;而缺乏支持、关系疏远的家庭环境可能使学生形成混乱的同一性状态;王树青,张文新的研究发现,溺爱型、权威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在获得状态上得分均较高,权威型还有较高的早闭状态得分,专制型教养方式有较高的扩散状态得分和最低的获得状态分数。 (二)学校环境。江南发的研究发现,学校规模越大,班级人数越多对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的不利影响越大;按能力编班比按常态编班对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的不利影响较大;男女同校、同班以及学校声望的高低对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有不同影响。 (三)大众传媒。陈卓然、丁家永的“大众传媒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媒介接触影响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印刷媒介有利于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过多地接触电子媒介不利于他们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对电视、报纸、课外书、网上信息中的知

论王阳明的自我同一性发展

论王阳明的自我同一性发展 【摘要】自我同一性是西方引进的概念,其最新研究模型——双环模型理论,深入具体地探讨了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该文以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的特殊成长经历为线索,探讨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轨迹,既可从个体层面上验证双环模型的解释力和合理性,也为全面了解王阳明的独特个性及其心学理论的奥义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王阳明;自我同一性;双环模型;同一性发展轨迹 On the Developmental Track of Wang Yangming’s Self-identity ——Confirmatory study on the Dual-cycle model of the West XUYuan-yuan PENGYan-qin (Psychological Department, Educational Institut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Abstract】Self-identity is a concept introduced from the West. About self-identity there is the latest model-the dual-cycle model theory, which discusses in-depth the specific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dividual self-identity. The article takes Wang Yangming,a great thinker in Ming Dynas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and display the developmental track of his self-identity.Therefore, the dual-cycle model can get enough validation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Besides, this can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Wang Yangming’s unique character and his profound Theory of Mind. 【Key words】Wang Yangming; Self-identity; The dual-cycle model; Developmental track of self-identity 0引言 王阳明是明代最有影响的儒学大家,其建构的心学体系影响深远。但这位大思想家的人生经历却是万分坎坷。他青年时期兴趣广泛,泛滥诸家之学,无所不窥,从“溺于词章之学”,从事“宋儒格物之学”,后又“求诸老释”、“归本儒学”,及至“龙场悟道”,才终于结束了其波澜动荡的早期思想,后以心学体系开启了新的思想格局[1]。这些经历源于王阳明少年时期即已产生的对自我和社会予以关注和探索的倾向。对自我同一性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探究,将有助于理解王阳明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思想成熟和人格完善的。

自我管理与团队管理之我见

自我管理与团队管理之我见 管理简单地说就是管人理事,管理的对象通常也是他人。我认为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甚至是内因性的决定因素,因此首先要做好自我管理或个人管理,再做好他人管理或团队管理。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对于自我管理,我认为先做人再做事;对于团队管理,我认为先管好人再管好事。以下仅为个人之见。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自我管理是基础。 正人先正己,管人先修身。一个人能做什么,能做多少、多好,都首先取决于他自身综合素质。最重要的素质是个人品德,包括忠诚度、责任心、诚信、坚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等等,其次是专业与管理能力。关于专业技能,要学习并拥有一定专长,最好是知己所长,用己所长;关于管理,要学习沟通管理、时间管理等基本管理技能和方法,做好个人的目标规划管理。做人长久,做事一时,因此要先立人后立业,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以德服人。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管理见真功。 现在的工作基本是组织化运作,需要团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这里的团队可大可小,可从一个公司,到一个部门、一个班组;或者说一个大的团队,也可以分成若干小团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普遍需要做好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首先是队伍管理,先管人再管事,包括明确分工职责、工作流程、激励与绩效考核等,确立制度标准,做到人尽其才,责权利统一,有组织有纪律。 其次是目标管理,大到公司愿景,小到某件事情的完成时间与质量等要求,都要提前明确,能够量化的尽量予以量化。一项大的工作任务及目标可以分解为多个小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明确目标后,就要制定实现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好具体落实和过程管理。要完成目标,执行力是保证。这要求团队成员具有相应的技能和态度,合理分工,共同协作,确定可操作的标准与流程;实施过程中做好进度控制与计划调整、问题沟通与处理,以及相关资源的合理分配。 沟通管理非常重要,甚至是团队管理的关键因素。团队离不开沟通,沟通的顺畅与否关系到目标的实现甚至是整个团队的成败。有效沟通中,上级对下级的及时指示与指导、下级对上级的及时汇报和反馈都非常重要。

自我同一性

论文答辩稿 1.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1 当前关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问题的意义 艾里克森认为,剧烈的社会变迁使人们更容易发生认同危机,结果导致稳定的丧失,个人价值的改变和不确定情绪的出现。中国目前的现代化进程,使人们置身于快速的社会文化变迁当中,这种具有全球性、流动性特点的社会文化变迁使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痛苦不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 大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需要在诸多领域进行探索并达成选择,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让他们体验到更大的同一性的压力,也更容易在确立同一性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因此当前关注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 问题的提出2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压力感关系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期是一个非常压力时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转变与潜在的压力,然而并非所有的青少年都会经历一个“动荡的十年”。为什么有些青少年对压力更易感呢?换句话说,如何解释青少年在应对压力和个人问题上的个体差异呢? 艾里克森(1958,1963,1968)认为同一性的功能之一是为个体提供主观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自我同一性的一致感能够让个体有效地适应生活中的改变。 后继的研究者Michael D.Berzonsky认为同一性这一自我结构是个体解释生活经验的认知框架。 那么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压力感是否有联系? 自我同一性是否作为一种综合的心理功能,影响个体的心理压力感? 大多数研究者发现,在18~21岁之间最能体现出同一性状态的个体差异。特别是20岁左右是建立稳固同一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处于这一关键期的一个特殊群体,这是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压力感的关系的重要原因。 问题的提出3

自我同一性理论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

自我同一性理论对青少年人格发展 的影响 口徐微冷珊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本丈简要的解析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阐述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着重探讨了自我同一性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具体影响,从性格特征、社会信任感、社会性合作等方面阐述了一些看法,为加强青少年自我认知的教育,完善自我同一性,促进人格健康提供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自我同一憔青少年人格发展 1.自我同一性 自我的精神分析理论是Ef i ks on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起源,Ef i k s on被称为I q一性之父。埃罩克森将自我同一性看作心理社会现象,认为I司~‘性植根丁个体和共有的文化之内,部分是意识的,部分是无意识的,它给个体的生活以一致感和连续感,也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特性。同,‘性包含冲突并有其自己的发展阶段,同一性依靠于过去并决定于未来,它植根于儿童期,是对投射和自居作用整合的完形。埃里克森提出J,终生的自我捌‘性形成与发展的观点。 2.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在艾罩克森看来,同一性的产牛有两个来源:(1)青年人对童年身份的肯定或否定;(2)他们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首先,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它主要表现为主观我和客观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和谐统一方面。如果二者处于‘种小一致的状态,有可能自我膨胀,也可能是过度自卑。如果个体对自我的发展没钉做过思索、规划和希望,他的自我同一性就会长期处于扩散状态。 其次是学校教育观念和方式的作用。学校是青少年人际交往最丰要的途径,如果一味以应试为中心,会剥夺青少年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自我同—性确立的另一个侧面是“一体感’或“连带感”。如果青少年在学校集体巾找不到这种一体感,或像马斯洛所称的归属感,结果很容易选择消极同一性,从而出现问题并给社会带来危害。 第■是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父母是儿童早期认I司的对象,父母与子女之间开放的交流和民t的气氛会有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自主地选择 自我的发展道路。如果父母的价值观、人 牛观、f卜活态度是错误的或混乱的,势必 会影响孩子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同时,青 少年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部源丁.他们 所生活的背景文化。一个社会的丰流文化 是积极向上的,还是消极颓废的,这在一 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代青少年的丰导心境。 3.自我同一性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 影响 3.1对青少年社会性合作的影响 、合作是当代中国青 年参与和谐社会 \建设的实践理念,通过合作意识的培养与 合作平台的构建,青少年才能在彼此互助、 相互合作的集体性态势中,获得人格、事业 的发展。自我间+性发展较好的个体有一 种对他人对社会的连带感和门属感,即个 体感到自己从属丁.某一个社会或集团,他 接受自己所属社会或集团的价值观念,可 以容忍社会的一些不足。他了解社会的期 望,并按照一定的社会角色规范去j,事,与 他人合作,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感 受到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对他人是有意义和 有价值的。青少年j F处于合作性发展的关键 时期,如何与他人合作、与社会共融贯穿青 少年成长的整们立程。在自我与他人相交涉 的细微环节上,离4i开合作与合作精神,这 是一种人乍价值观的构建。由此可以看出, 『司一性的确寺,关系到他能否更好地适应 社会,能否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各项发展。 3.2对青少年意志品质形成的影响 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意 志的作J}j体现在为事业奋斗的过程巾,而 且在调整情绪、自我激励、增进心理健康 面同样具有霞要作用。自我同一性良好 意味着有一种连续性、前后‘致统含感, 这样的话,青少年一旦采取决定,有充分的 根据,经过周密思考,就会百折不回,不是一 遇到困难便怀疑预定的目的,不加分析就放 弃对预定N的的追求。因为他们的内外一 致,F1标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要做什 么。I司‘性延迟的青少年对情绪反应较为敏 感,耐受性较低,遇到一点挫折就:f二脆放弃, 追求安逸。同一性扩散的青少年白卡性低, 易受外界影响,被动顺从社会握力,受暗示 性强,表现为盲从,行为动机不是从自己 已形成的观点和信念产生的。 3.3对青少年信任感的影响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第一阶段 就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具有信任感 的儿童敢丁.希望,富丁理想,具有强烈的 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 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同一性完成的人丰 动进取,自信乐观,小顾价值系统的必然 矛盾,而孥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同一性拒斥的人往往独断、不灵活、没有 耐性。有些人的语青有明显的排外性,他 把任何不同的意见看作是一种威胁;有些 人怕被那些他们在感情和自尊上依赖的 人拒绝,总是处于一种高度戒备,避免受 伤的紧张的应激状态。艾里克森指出,如 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在的环境剥夺J,他 在未来发展中获得同一性的可能,这个儿 童就会以令人吃惊的方式抵抗这个社会。 3.4对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良好的价值感的培育正是学生健全 人格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心理学家张春兴 认为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的感受, 认为自己重要,有价值,因而接纳自己,喜 欢自己,即是个体对自身的重要性价值的 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自我I司。。性的形成 过程也是建立一个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 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 置。如果一个青少年无法认『司自己,接纳 自己,认为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那么,他 的自我价值感必然很低。这样的话,自我 同。性发展不良的青少年可能会极力寻 求他人的认可,没自.自己的主见和自信, 他们的自我评价建立在他人所承认的基 础上,他们为外在的标准而活。与其他青 少年相比,他们较易附合他人而缺少自 主,很少会自己思考,小会沉思。更加严重 的是,同一性拒斥的青少年对臼我的评价 较低,自尊心较低,难以承担自己的社会 责任。而同一性完成或j F在探索的青少年 有较高的自尊和自信,他们承认自己的存 在是有价值的,理想中自我和现实中的自 我往往比较相似,这意味着自我接受、喜 欢自己、对自己的价值有适当的评价。◆ w w w.guanf j gua ncha.CO m管理观察。总第391期

自我发展与团队管理作业

自我发展与团队管理作业4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只要有良好的团队, 就会有良好的决策。( ) 2. 领导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所以它们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 ) 3. 领导方式只有五种, 没有其他的方式。( ) 4. 做出决策就表明这个事件的结束。( ) 5. 领导在团队中一般扮演三种角色: 完成任务、建设团队、发展个人。( ) 6. 团队合作是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 ) 7. 如果团队成员的能力很强, 但是他又不情愿工作, 那么对这个成员应该选择命令型的领导方式。( ) 8. 团队中成员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 如果没有信任,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就不可能。( ) 9. 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领导者就是服务者, 两者没有本质区别。( ) 10. 授权的过程中领导就不应过问成员的工作进度。( ) 11. 团队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一个团队只属于其中一种类型。( ) 12. 现在灵活的工作模式使团队成员之间很难相互了解或举行定期会议, 所以说这些工作模式是不好的。( ) 13. 能够共同协作是团队工作的优势之一。( ) 14. 优秀的团队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 ) 15. 一个团队的发展通常经过一系列阶段才能成长起来, 所以在团队的形成阶段,成员之间是相互信任的。( ) 16. 在团队的不同阶段, 团队、任务和个人需要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 17. 团队中有各种不同的角色, 这些角色在传统的工作描述中都能看得出来。( ) 18. 团队领导必须确保批评是针对事实, 不要针对个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团队成员间融洽的气氛。( ) 19. 团队中出现冲突, 就说明这个团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 20. 团队之间的期望就是想得到对方的商业机密。( )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2分)

请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

请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八个阶段 (1)信任对不信任(0~1岁) 第一阶段是婴儿期。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是人对周围现实的基本态度,是健康人格的根基。它在第一年就开始形成,而后逐渐发展。新生婴儿必须依靠别人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如果能从父母及他人那里获得满足,就会对现实、对人生产生信任感。如果,没人理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不信任感。如果这种不信任感扩展下去,就会形成缺乏安全感、猜疑、不信任、不友好等人格品质。 (2)自主对羞怯(2~3岁) 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该阶段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孩子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开始摆脱过去的依赖状态,产生了自主的欲求,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不愿别人干预,如想自己穿衣、吃饭、行走、大小便等。如果父母或成人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表扬鼓励孩子,那么,孩子将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养成自主、自立的人格特征。相反,如果对孩子过分溺爱和限制,什么事都由成人代做,孩子将体验不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能独立、没用,产生羞怯、疑惑等。 (3)主动性对内疚(4~5岁) 第三阶段是幼儿后期。这时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知觉动作能力也得到较快发展。因而,儿童特别好奇,好问,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如果成人能耐心对待并细心回答他们的问题,适当评价鼓励他们的活动和建议,就可发展他们的判断能力,形成大胆地创造精神。反之,成人急躁、粗暴,不耐心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设想,甚至过分限制、讥笑,就会形成胆怯、懊悔、内疚等人格特征。 (4)勤奋对自卑(6~11岁) 第四阶段是学龄期。进入小学,儿童追求自己学习上获得成功和得到赞许。若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了成功与赞许,他们就会继续勤奋努力,乐观进取,养成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品质。如果屡遭失败,

个人与团队管理作业及答案

个人与团队管理第1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团队:一个组织在特定的可操作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一致努力的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共同体。 2.共同愿景:是一种描绘组织目的、使命和核心价值理念的,浓缩的未来发展“蓝图”,是一个组织最希望实现的美好前景。 3.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整体的价值观、信念和奋斗意识,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奋斗的思想意识。 4.团队凝聚力:也称内聚办,是指一个团队之中的成员围绕在团队,尽心于团队的全部力量。 5.团队士气:就是团队的成员对自身所在的团队感到满意,愿意成为该团队的一员,并协助达成团队目标的一种态度。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下面说法中不属于团队特点的是( B )。 A 职责明确 B 成员有时不具有决策 C 信息沟通充分 D “机构”具有不确定性 2、团队成员角色中的( D )具有很高的分析技能。 A 倡导者 B 组织者 C 建议者 D 开发者 3、团队成员角色中的(B )倾向于了解所有成员的看法。 A 倡导者 B 联络者 C 建议者 D 开发者 4、( A )在员工参与决策方面功能不足。 A 自我管理型团队 B 多功能型团队 C 虚拟型团队 D 问题解决型团队 5、在信任的五个维度中,罗宾斯认为最重要的是( A ) A 正直 B 能力 C 忠实 D 一贯 E 开放 6、希望自己在某个组织中有一定的位置,以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这是团队成员的( D )。 A 责任意识 B 自豪意识 C 亲和意识 D 归属意识 7、当团队的主要任务是作出高质量的复杂决策时,团队规模最好为( C )。 A 3-5人 B 5-7人 C 7-12人 D 12-15人 8、建设团队文化最有利的阶段是( C )。 A 成立阶段B震荡阶段 C 规范化阶段 D 高产阶段 D 调整阶段 9、以下表现中不属于团队在高产阶段的表现的是( A )。 A 个别成员会挑战领导者B团队成员具有一定的决策权 C 团队成员分享信息 D 团队成员有完成任务的使命感 10、不属于团队规则内容的是( D )。 A 团队的战略B团队的约束 C 团队成员的角色 D 团队成员的沟通方式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团队构成的“5个P”是( ABCDE )。 A 目标B人员 C 团队定位 D 职权 E 计划 F 沟通 2、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内部因素包括( ABC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