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特征及统计分析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特征及统计分析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特征及统计分析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特征及统计分析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特征及统计分析

【摘要】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民意的呈现中透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关键及社会矛盾的纠结点是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舆情检测分析表明,我国相当多的政府机构及官员对于网络背景下的社会政治相当不适应,社会的政治紧张度正处在一个高位运行的情势中,亟需构建社会的“安全阀”机制及对民众的精神抚慰机制。

【关键词】网络舆情统计分析民意表达监督机制

我们正处在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而民意历来是社会情势的晴雨表。因此,从民意的呈现中透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关键以及社会矛盾的纠结点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一年多以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和北大方正共同开发基于第三代搜索技术的舆情分析平台,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计算”民意,把网络舆情、民意数字化,建立如同股市指数一样的“舆情指数”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舆情、民意的变化法则。

2009年度舆情监测的主要发现

全年舆情热点事件呈两个小高峰分布,5月份舆情热点事件最多,10月份则平均舆情指数最高。整体来看,全年舆情热点事件呈两个小高峰的M型分布,其中5、6、7三个月的舆情事件个数最多,为第一个高峰期,一定程度上说明网络热点事件频发与季节变化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度;11月由于“临时性强奸事件”等事件的拉动,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其余月份基本上维持在20个左右,网络空间处于基本稳定的阶段运行。全年来看,总体舆情指数可以表现出全年12个自然月网络空间的总体压力值,舆情指数越高表示网络空间的压力越大。如果说每月的舆情总指数代表了每月的网络空间的压力,那么每个事件的平均指数则说明了事件本身的烈度。经过平均化计算,全年单月平均舆情指数最高的月度是10、5、6、11等几个月度。

全年所有舆情指数在90分以上的舆情热点事件总计20个。分别是:“躲猫猫”事件、“邓玉娇案”、“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上海交通管理部门钓鱼执法”、“纸币开手铐死事件”、“河南农民张海超开胸验肺”、“杭州飙车案”、“绿坝遭遇杯葛”、“29岁市长事件”、“重庆打黑风暴”、“浙江湖州临时性强奸事件”、“内蒙古豪车女检察长”、“奥巴马女郎蹿红网络”、“甲型H1N1流感肆虐”、“湖北石首群体事件”、“国庆阅兵”、“贵州习水嫖宿幼女案”、“吉林通钢股权调整引发打人致死事件”、“力拓间谍门”、“2009年全国两会”。以

上事件基本上反映出2009年影响力最大的网络热点事件,无论点击率、评论数量和网民情绪共振度都是全年所有热点事件中最为强烈的,因此值得研究和深思。

全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争议”、“官员”、“最牛”、“死亡”等词的频次最高。为了更好地为舆情预警做必要的准备,我们把全年发生的60分以上的舆情热点事件的新闻源(第一篇新闻报道或者第一个帖子)抓取下来,进行词频分析,结果显示700次以上的词为“争议”、“官员”、“最牛”、“死亡”和“言论”等,主要涉及的是一些争议性话题和负面性新闻信息,涉及到的主体主要是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和其中的公职人员,说明这些词一旦进入网民视阈,极易刺痛网民“绷得最紧的那根弦”,引起网民的心理共鸣,进而引起网民的意见啸聚,成为网络热点事件。

全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烈度分布:以黄色警戒界别为主。根据通用的警戒分类方法,我们将舆情指数为90-100分之间的热点事件的警戒级别划分为红色;80-89分之间的划分为橙色;70-79分之间的划分为黄色;60-69分之间的划分为绿色。达到红色警戒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数量占到全年总数的8.1%,橙色警戒的占到总体

30.5%,黄色警戒的比例最大,为35.8%,绿色警戒的为25.6%。总体来看,全年所有事件的平均舆情指数为77.1,说明2009年全年整体舆情状态是相对祥和的,处在黄色的警戒级别上。

政府部门及个别官员的行为不当是目前网络热点事件集中领域。从下图可以看出,政府部门行政不当是网络热点事件最为集中的领域,占到总体的1/5,其中主要是公检法系统的不当行为造成网民的口诛笔伐;其次是个别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占到总体的近1/5;再次是国际事件,以上三个领域占到了总体的一半以上;还有1/10以上的事件是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引起网民的反弹或支持等。

公检法系统、职能部委、外国等主体是网络热点事件主要关涉主体。在网络热点事件中,虽然网民是事件的主体,但作为事件本身来讲,研究其关涉主体对于网络舆情的传播和预警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对2009年全年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关涉主体的梳理看出,公检法系统(包含城管)、职能部委、外国、市政府、县级官员等主体是全年网络舆情的主要关涉主体,以上五类主体占到了总体的近60%,尤其是公检法系统,占到了总体的1/5。

全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分布出现了向县级等行政区域转移的趋势。通过检测分析表明,全国级事件占38.2%,直辖市等一线大城市占30.2%,县级及以下占17.5%,地级市占12.3%,省区占1.9%。中央、一线大城市和县级及以下为网络热点事件发

生的重点行政级别,三者占到了总体的80%以上。从我们上半年的监测数据来看,网络热点事件出现了由中心城市向级别更低的县级区域转移的趋势。

负面信息更能引起网民的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人们对外部信息安全的天然禀赋,人们对外部世界可能影响信息安全的负面性信息具有天然的接近性和高关注度,通过我们对全年的网络热点事件进行信息倾向研究发现负面信息更能引起网民的关注,占到总体的64.2%,即占到了总体的2/3,正面信息仅为9.8%,多为提升国民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的正面消息,这个发现对我们目前主旋律的宣传思维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全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首发主体:传统大众媒体与网民的比例是2:1。我们将2009年全年的网络热点事件的首发媒体进行统计,发现传统媒体依然是设置网民议程的主体性的议程设置者,占到了总体的2/3,而网民设置的议程仅占到总体的1/3,也是议程设置的重要主体。

市级及以下论坛是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集中首发论坛。研究表明,网络热点事件的首发主体中1/3左右来自网民,网民发布信息主要依赖的是论坛,因此研究网民发帖集中的论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我们对以网民为首发主体的信息进行研究,市级及以下论坛是网民作为首发主体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主要原发地,占到总体的37.5%,这一点在网络预警中尤其值得关注;其次是天涯、猫扑等主流论坛,占到总体的20.6%;再次是地方新闻媒体论坛,占到总体的15.7%。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虽然很多议题的首发论坛是市级及其以下论坛,但这些信息只有经过网络搬运工向主流论坛搬运后,被主流化以后才成为热点事件,即存在一个信息差序流动和主流化的过程,大致是沿着这个传播路径实现了影响力和信息流的转移:市级以下论坛—网络搬运工—天涯等主流论坛—网络搬运工—各类论坛,这种传播路径存在一个重要的信息结点—主流论坛和一个重要的信息桥—网络搬运工,因此研究网络搬运工和网络意见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平均每个网络舆情热点议题存活时间为16.8天,大多数集中在两周以内。经过相关搜索,我们大致圈定了每个热点议题的存活天数,经过加权平均计算,我们计算出每个议题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6.7天。网络热点事件的存活时间大多集中在1~15天的短期,即网络上更多的是喧嚣,说明网民对一个变化不大的议题专一度不高,议题对网民来说“保鲜期”不长,除非该议题信息系统中又有新的变量和元素的介入,如周正龙拍虎照事件。持续在一个月以内的议题占到总体的85%,但还需要注意,60天以上的超长议题还是存在的,占到总体的3.1%,如重庆打黑风暴。

全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意见的多元性分布:平均每个议题的意见类型为1.7个,单一化程度高。经过相关搜索,我们大致圈定了每个热点议题的意见类型(我们选取的是主要意见类型而不是百分之百全部的意见),经过加权平均计算,我们计算出每个议题意见多元指数为1.68,即2009年全年的每一个网络热点事件中平均的意见个数为1.68个。调查发现,一半左右的网络热点事件中意见类型比较单一化,大多数一元化、一边倒的意见类型(一致反对或者讨伐的,当然也有个别事件是一致支持和赞成的),占到总体的51.1%,还有一些是二元对立、争议性较大的议题,占到了总体的39.9%,这种意见类型分布多为尖锐对立争议性较大的事件,一般最后通过争论变为一元化的意见结构。以上数据说明意见类型相对单一的网络事件容易成为网络热点事件,从个人事件上升为公共性事件。

中国社会的政治紧张度正处在一个高位运行的情势中,亟需构建社会的“安全阀”机制及对民众的精神抚慰机制。从2009年5月份舆情热点事件的激增、总舆情指数的高企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社会的政治紧张度正处在一个高位运行的情势中。如果我们把舆情热点时间的数量比喻成社会“火药桶”的数量的话,那么,平均舆情指数则是每个“火药桶”的TNT当量。在这种政治紧张度居高不下的社会背景下,对于社会而言,我们亟需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一个社会表达与宣泄的“安全阀”——让人们有苦有地方说,有不满有地方宣泄,社会的紧张能够借助某种娱乐和消遣得到一种社会代偿性的满足与精神抚慰。而网络无疑是最为便捷且成本低廉的“安全阀”与“代偿性满足”的表达与宣泄空间。因此,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给网络的表达以更大的话语空间,给网络的内容呈现以更宽容的文化尺度。

当前舆情热点的纠结点在于公权力的实际使用与公民意识的觉醒及民众权利的矛盾与冲突。在前述2009年的舆情热点态势的定量呈现中,无论是热点事件的由头,还是热点事件的关涉主体;无论是网民评论与跟帖中的高频词,还是网络流行语及热点人物,都显示着公权力及公权力行使者对其的某些不当的使用与人民群众日益觉醒的公民意识和维权行为的冲突。公权力和官员,是一个社会的法纪标尺。在社会转型和道德失落的年代,人们对于公权力和官员往往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提出更迫切的要求。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的公权力机关及官员,似乎并没有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如前所述,2009年造成中国网络热点事件的原发帖近一半始作于市级以下的基层网站、贴吧,它所表达的一个明显事实是,今天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的成长速度要远高于基层官员的民主意识和执政水平以及公权力机构在机制体制构建方面民主化进程的速度。这种不平衡是造成今天官民冲突最为重要的缘由。用制度来约束我们的官员,用改革和发展来完善我们的政治机制与体制,无疑是当前中国社会政治发展中必须破解的“哥德巴赫猜想”。

“草根”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议程的重要推动者、设置者,传统的政治生态和游戏规则正在被打破。网络的崛起,给了每一个公民一个可以向社会表达的“麦克风”,而网聚的力量又使昔日被忽略、甚至被轻视的那种“一盘散沙”式的民意得以集中表达。这一政治力量借助网络的崛起,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生态中最重要的改变。它改变着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比,改变着社会政治的游戏规则,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改变就是社会议程设置的肇始者、推动者越来越多地开始向着民众“草根”的方向倾斜。统计表明,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的议程设置的“份额”中,草根的分量已经三分天下,这是一种巨大的政治改变,已经并且日益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政治现实。

目前相当多的政府机构及官员对于网络背景下的社会政治相当不适应,他们害怕、厌恶甚至拒绝网络中的民意表达和舆论监督。由于传统政治的惯性,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依旧以传统的方式面对网络背景下的社会和社会变故。他们对于来自网络的民意表达往往显得无所适从,缺乏应对危机、面对民意的素质和能力。他们或者竭力堵塞民意的表达,或者显得慌张失措。在多数网络热点事件中,草根的意见表达几乎成为唯一的意见表达,它显示我们的公权力机构还不善于和民众通过网络来实现对话和沟通,说明我们官员对于网络舆情的调控能力很低。实际上,政府机构及官员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如何有效地将自己的话语参与到网络环境下的社会对话中去,这种对话与沟通,虽然不能统一人们的思想,但至少可以使网络舆论的表达更加多元和平衡,它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社会共识的达成提供一种必要的参照系,并且也可以分散和缓解单一化的网络意见对于社会现实某种破坏性压力。(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本文是基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和北大方正共同开发的第三代搜索技术的舆情分析软件平台所汇集的数据资料撰写)

注释

①衡量某一热点议题的“舆情指数”主要由以下几个维度的指标构成,并赋予相应的权重计算而成:a.时间维度:反映某一议题的舆论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变化情况;b.数量维度:反映某一议题帖子的多少(总贴数和平均每天的贴数);c.显著维度:反映某一议题帖子在论坛总帖子中的比例;d.集中维度:反映某一议题帖子在不同网友之间的分布;e.意见维度:反映某一议题帖子各种不同意见的分布情况。舆情指数在0—100之间,指数越大,表明该议题的社会影响度越大;舆情指数为60分是该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议题的“临界值”。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多瑞科舆情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多瑞科舆情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是公众意愿在网络上的延伸。迫切需要在网络舆情研判不突发事件应急舆论引导之间建立无缝隙、灵敏、高效的切换不对接机制。必须在主导、引导、疏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斱面改进工作斱法,高度重规提升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所谓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戒不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它具有自由性不可控性、互劢性不即时性、丰富性不多元性、隐匿性不外显性、情绪化不非理性、个性化不群体极性化等特点。网络舆情对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构成了现实挑戓。 加强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政府应搭建网络媒体环境下信息自由传播的平台,以自由传播为原则,限制传播为例外,实现利益相关群体间的信息互劢和交流沟通,从而促进共识意见的达成,帮劣化解危机。 第一,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搭建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主渠道传播平台,使网络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突发事件信息公开。以应急管理政务内网、应急管理政务外网、应急管理公众服务网及电子信息资源库为基本架构,基本形成应急管理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的应急管理系统,完善电子政务内部和外部的办公环境。 第二,及时公开突发事件信息,减少信息沟通环节和信息噪音。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利用网络新闻、电子公告、网络论坛等形式及时、准确地发布突发事件的最新、最真实的消息,以此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对公众进行正确引导。同时遏制谣言存在的空间,帮劣公众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及其危害程度,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仸度。

第三,提高政府善用网络新媒体的技能,避免“瓦釜效应”。各级政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觃律,主劢接近和善用新媒体,借劣舆情监控系统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 主劢观察网络舆情和民意的变化,加强运用新媒体管理危机的能力。同时,应充分警惕它可能造成的“瓦釜效应”。所谓“朝议无黄钟,遂使街谈尽瓦釜”,即在缺乏富有意义的重大议程时,由于商业利益驱使戒某些不良趣味的诱因,一些卑微、琐细的议题可能造成巨大影响,最终导致大众轻信盲从和广泛传播。应该建立和完善网民丼报受理制度、网络新闻信息公众评议制度,对网络新媒体传播加以监督。充分发挥微博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功能微博的出现,使得个人成为信息发布不社交网络的个体终端,微博的传播衍生出裂变性、主劢性、即时性的特征。微博开辟了政府发布信息的新通道。近年来,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网络新闻发布会和网络新闻发言人也遍地开花,微博成为应急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要善用微博,不时俱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沟通系统,重规微博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功能建设。 图:《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2.0系统》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篇一: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被称作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作为双刃剑的网络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舆情危机,正如一网友所说:“每个人都是一羽话语蝴蝶,同频共振即可掀起舆论风暴。而互联网给了每个人一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作家、新闻发言人,蝴蝶又有了麦克风,更容易形成话语声浪、文化波涛”。所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现状: 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一方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种传媒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煽动某些事件;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如果一时不能获得消息或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消息,就会通过网络等获取信息。“一边是随心所欲的发布信息,一边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发布的是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怎样传播,获取信息的人们的怎样反应??这些都属于网络舆情的范畴,如何及时地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并根据其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党委政府维护自身形象、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地区已经意识到网络舆情对一个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建立起了最基本的舆情监管体系,可以开展网上舆情的采集、分析、处理等,但只局限于小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近年来发生的如贵州瓮安、云南孟连、湖北石首等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事件发生后,尽管在网络中某些言论的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辱骂、

网络舆情分析概述

舆情分析也称倾向性分析(Orientation Analysis)、观点分析(Opinion Analysis)或者统计调查,是借助于技术手段对大众就某一个(些)事物或者某一个(些)事务的看法进行了解。 传统的舆情分析,通常采用采样调查方式,也称为民意调查或者市场调查,被广泛地应用于选举预测、产品市场预研、市场评估等领域,更有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来提供这样的调查服务。采样调查的渠道包括电话采访、面对面采访、邮寄问答表格等。但这些做法都存在人力消耗大、采样数量偏少的问题,还有答卷及答题的可选项设计可能存在偏差,被调查者也由于各种原则隐匿个人真实想法等问题。所以,传统舆情分析的研究点在于如何设计问卷、如何确定样本量和样本选择方法等。 随着互联网各类应用中对用户生成内容功能的支持,尤其是互联网社交网络、博客、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的兴盛,个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日益畅通,手段日益便捷。更可贵的是,信息的流动不再是单方向的。报纸的信息流动是从报纸到读者,而在互联网应用中,可以方便地通过“评论”、“回复”等技术手段,使信息流动变成双向的,甚至评论和回复成为信息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地丰富原有信息的内容。例如,在淘宝应用中,人们通常会将评论的内容作为对商品描述的一个补充。 因此,从互联网上主动地收集信息,用数据挖掘方法或者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来分析信息中用户的观点,成为当前舆情分析的一种非常重要和直接的手段,也就是“网络舆情分析”。 1、网络舆情分析简介 网络舆情分析用数据说话,跟踪网络舆情的起源和演变,最终是为了给出建议性结果,它渐渐成为政府、企业乃至个人都需要的舆情应对基础。网络舆情分析有2个工作重点:一是还原舆情发展过程,找到舆情产生的根源;二是预测,分析出网络舆情的未来走向,再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应对方案。 网络舆情分析的主体是网络舆情分析师,对此,各界有多层次的解读。 网络舆情分析面临着与传统舆情分析完全不同的问题和研究难点。传统舆情的样本存在内容有效性较高但样本数量少的问题;在网络舆情分析中,则存在信息数量巨大但信息有效性差的问题。信息有效性差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难以确定信息来源,其次信息中的观点大都是附带的,很多并非有意为之。但正因为如此,网络舆情分析具备传统舆情分析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无答卷设计问题,信息中反映的观点较为真实;二是数据多,成本低廉,采样广泛,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信息来源不确定的问题,宏观上能更好地反映真实舆情。网络舆情分析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在于能长时间重复地进行舆情分析,对舆情趋势及其变化的把握更为及时。 由于网络舆情分析具备传统舆情分析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因此,网络舆情系统理论上可以有更全面和细致的分析成果。但由于网络舆情系统的分析是基于在互联网中收集到的文本等信息,而同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现阶段存在很大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预案与处置(通用)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预案与处置 近年来,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不及时、不规范、不正确而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事件的公正处置和善后,给单位、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为切实增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应对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减少和消除舆情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巩固提升政府公信力,营造良好、积极的舆论环境和氛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类市场主体、政府机关都应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 一、预案建立范围和响应原则 一般预案适用于规范、指导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已经或者知晓即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传播,可能引起公众普遍关注,进而损害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形象或影响社会稳定且涉及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如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都应建立专项舆情应对预案。 响应原则是:舆情应对要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协作配合、讲求方法的原则,迅速掌握动态,及时准确反应,保障公众安全,适度公开透明,尽力控制风险。 二、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置突发事件舆情危机。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并设副组长1-2名,由分管对外宣传和重点领域的分管领导

担任。同时领导小组下设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成员由业务部门、宣传报道、后勤保障等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总体负责舆情危机处置工作;查清事件真相,确定事件性质;决定舆情危机处置各项具体措施;对事件处置进行评估、总结,提出对事件当事人的处理意见。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牵头组织收集、汇总舆情信息并进行研判、分析和评估,及时向领导、相关部门、上级机关通报网上舆情;加强与当地宣传部门和相关媒体的联络,分析舆情信息发展的趋势,及时向领导小组提供处置建议;与新闻媒体沟通,如有媒体采访,由办公室统一协调,业务部门工作积极配合、协助;审核并统一发布以单位名义发布的调查信息;根据需要通报网 上评论引导信息,组织和协调针对性网上评论工作;组织开展舆情应对业务培训。对舆情危机及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展开相关调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初步结论,对涉及舆情危机处置提供法律支持。 其他相关部门职责: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能的舆情,快速开展调查(督查),做好源头化解工作;提出处置建议和发布的答复内容,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根据需要及时研究并提出引导口径,组织开展网上评论。 舆情监测员的职责:尽早发现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是有效处置和正确引导的关键,各单位应建立网络监测员队伍,配合做好媒体、论坛的网上巡查,发现舆论并在其他平台上或更大范围扩散的,及时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管理学院2011级行政管2班姓名艾尼瓦尔·吾斯曼学号20112555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开放、互动、自由的环境,公众可以随时在这个公开的环境中表达意见和看法。而公民在网络上表达观点和看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近几年以来政府部门和社会看重对网络舆论和网络舆论监督管理,同时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和管理。作者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文献,就现在网络所拥有的表象分析,对于舆论所表达的概念,还有出现的问题及其必要性展开梳理,期望能为网络舆论的治理提供全面的总结资料。 关键字:网络舆论、网络论舆监管、文献综述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or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ffairs offers an open, interactive, free environment, the public can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at any time in the open environment. While citizen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in the network also had a negative impact of some of the inevitabl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ocial harmony, so in recent ye ars sinc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al valu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opinion manag ement network, while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he authors col lected a lot of literature, the concept of a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necessity, status, and its im pact on the conduct of the system comb, hoping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inform 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目录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1) 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 (3)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3) (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3) (三)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4) (四)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必要性 (4) (五)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内涵 (4) (六)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5) 二、国内外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研究现状 (6) (一)国外网络舆论监督管理的研究现状 (6) (二)国外对于网络舆情引导监督和管理的主要特点有 (7) (三)国内网络舆情监管的研究现状 (8) 三、我国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9) (一)应对网络舆情的态度被动,行动速度迟缓 (9) (二)网络舆情监管部门执行网络法规刚性不强 (9) 四、网络舆情有效监管的路径选择 (10) (一)政府信息公开 (10) (二)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10) (三)完善对网络舆情预防和处理 (11) (四)完善网络立法 (11) (五)提高全民的综合素养 (12) 参考文献 (12) 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舆情分析报告范文

舆情分析报告范文 舆情信息范文一 群众认为复活端午节光放假还不够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作为第一个法定节日的端午节,如何让端午节焕发活力是个值得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广大群众认为,zhèng fǔ部门不能简单放假了事,应和相关的民俗组织一道,营造节日氛围,搭建吸引群众参与的平台。相关组织应围绕所在不同地区和城市特点,举行一些群体性娱乐活动,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让其成为端午节最突出的标志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端午节成为一个别人"抢不走、夺不去"的民族节日。 公众拥护省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仍担心学生成绩下降考学难 近日,省教育厅再次出台素质教育新举措,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深得人心,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十分担心,改革来得太快太急,配套措施跟不上,突出综合素质,倡导个性化发展容易分散学生精力,使老师、学生都想"松一口气",放松约束要求,最终导致成绩下降,影响就学。再者,开发学生潜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注重于某几门感兴趣的课程短时间不一定有收获,又容易导致偏科,影响成绩。不公开考试成绩,学生无法进行比较,心中无数,容易产生错误判断。公众呼吁,教育部

门应想方设法解决一下考生多和学校少的矛盾,切实改善教育大环境;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就学观念,引导到职业学校就读,学一技之长,不要都在"一本"、"重点"上扎堆。 舆情信息范文二 群众热议应届生应聘"雷事" 近日来,新一轮的"应聘大战"逐渐拉开帷幕,众多2016届毕业生走上求职舞台。在大部分应聘者极力展示自己能力的同时,应聘人的回答雷倒众考官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些"雷事"一经报道,引来群众热议。 雷事一简历雷同度高,模板泛滥。 肖婷是全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的面试官,还没开始面试,两个名字就被她重重画了线。"这俩人就像是动画片里的葫芦兄弟遮上姓名后,一样的学校、一样的专业、一样的考试成绩,甚至是完全相同的擅长弹吉他、会打网球"她说。一问才知,校园网上有一份简历模板,两个人只改了名字和专业,其他的直接就使用了。他们甚至连模板的内容都懒得背,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 群众普遍认为,这种雷同简历的出现,并不仅仅是大学生"变懒"的表现,这其中还包含着很大的"不负责任"在里面,作为跨出校园,步向社会的"招牌",都

网络舆情分析要点

网络舆情分析要点 当前有大量采用软件实现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也有人工方式的网络舆情监测。网络舆情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以“以铜为镜,可正衣冠”,全面把握网络舆情是搞好公共关系前提。 一、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与搜索引擎 1、关注角度 关注角度不同,网络舆情监测与用户的关注度直接相关,一般特别关注与自己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国际、国内、地方、行业舆情;而搜索引擎是中性的,只收集自认为多人关注的、比较重要的信息。 2、信息范围 舆情监测所采集的信息范围是定向的,是用户关注的特定区域、特定领域的网站,针对这些网站可以做到全面采集和准确精确。搜索引擎的收集面向整个互联网,采集量约占整个互联网信息量的40%。 3、更新频率 舆情监测用户可以自己设置采集的更新频率,对于舆情高发的载体网站可以做到分钟级的更新。搜索引擎采集频率以日计。 二、网络舆情的人工分析方法 1、信息线索的获取 进入自己所关注角度的圈子,收听微博、微博搜索与监听。当前的主流的微博平台有新浪、腾讯、搜狐微博、网易微博、凤凰微博等。 2、网络事件的筛选 (1)主流网络媒体 事件在主流网络媒体的曝光量,表现为新闻采写量、转载量。当前的主流网络媒体新浪、腾讯、网易、搜狐、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 (2)论坛 关注主流论坛的热贴排行、是否置顶、点击量、回贴量。当前的主流论坛有天涯、搜狐、网易、新浪、凤凰网、凯迪社我、强国论坛、百度贴吧、中华网论坛、西祠胡同。 (3)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的收集情况分析,主要包括从主流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排行榜可以发现当前网民的关注焦点。当前主流搜索引擎有百度、google、有道、搜狗、搜搜等。 根据以上三点,从搜索引擎的网页收录量、主流网站的资讯量、论坛的发贴量跟贴量、微博话题量转发量、博客量进行统计排名,就可以发现热点的网络事件。 三、事件跟踪 事件从新闻线索开始,真实度确认,报道深入,网络与传统媒体的扩散、发酵,可见度增大。传统传媒与网络平台的互动;网民持续的参与,从话题到议题、趋同的意见,不断提高影响力,形成网络舆论;话题的扩展,影响深度加深,影响社会、文化、政治。 为了对社会的发展形成正面作用,关键是首先要确保事件真实、完整,其次是议题是建设性的、而不只是情绪上的发泄;还是网民是独立思考的。

舆情管理篇_第十八章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

舆情管理篇 第十八章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 第一节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一、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第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煤矿、非煤矿山发生火灾、瓦斯爆炸、冒顶、透水、坍塌等安全生产事故;尾矿坍塌事故;公路铁路民航、航运等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第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第四,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暴力恐怖案件;爆炸案件;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劫持飞机、火车、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案件;恶性刑事案件。 第五,境外涉我突发事件。主要指在境外发生的,可能对我国公民和机构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根据《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本书所介绍的事件范畴,属于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突发事件。此外,国务院2011年公布的《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中,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和一般重大(Ⅲ级)等三级。 此外,还可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罕见性与不确定性的程度对其进行分类。 从罕见性的角度来说,有的重大突发事件的类型往往有一定的前兆,并因其发生的频率相对较多,而使得人们对这类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因此,对其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可参照先前处置经验并遵循某种规律。而有的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如十年不遇或百年不遇的事件等,或是由于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的变迁而突然爆发,而完全没有先例,因此很难提前预测、预警,一旦发生,往往令应对工作措手不及。显然,这两类事件的应对策略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从不确定性的角度来说,在网络舆情事件中,有一些事件由于影响因素少,因素之间的作用简单,事件的不确定性低;还有一些事件的影响因素多,因素之间作用复杂,事件的不确定高。事件的不确定性越高,可供选择的情景演变路线越多,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就越难,也越难做出有效的决策对其加以控制;而事件的不确定性越低,事件发展的趋势就越明朗,也就更容易准确预测并对其加以有力控制。这两类事件的应对策略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根据这两个维度,又可以把重大突发事件分为四类: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范文及写作方法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范文及写作方法 一般格式标题页: 1、标题 2、客户(委托人) 3、调研公司 4、日期内容目录 执行性摘要:1、目标的简要陈述 2、调研方法的简要陈述 3、主要调研结果的简要陈述 4、结论与建议的简要陈述 5、其他相关信息(如特殊技术、局限、背景信息) 分析与结果(详细):1、调查基础信息 2、一般性的介绍分析类型 3、表格与图形 4、解释性的正文结论与建议 调查方法: 1、研究类型、研究意图、总体的界定2、样本设计与技术规定a、样本单位的界定b、设计类型(概率性与非概率性,特殊性) 3、调查问卷a、一般性描述b、对使用特殊类型问题的讨论 4、特殊性问题或考虑5、局限a、样本规模的局限b、样本选择的局限c、其他局限(抽样误差、时机、分析等) 附录:1、调查问卷 2、技术性附录(如统计工具、统计方法) 3、其他必要的附录(如调查地点的地图等)2一般写法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

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教学反思实效性研究实验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实效性研究》,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质量――××××教学反思实效性研究的调查报告》等。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11.5突发事件舆情应对预案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预案 为提高政治责任感和新闻敏感性,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负面舆情,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切实维护企业形象和利益,特制订本预案。 第一条突发事件定义 突发事件,指项目在生产经营工作中突发的人身伤亡、安全质量、自然灾害、企地纠纷以及突发性重大经济纠纷,重大经营管理问题,群体性上访问题,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经济案件等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的事件。 第二条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一)组织领导 项目经理部成立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办公室,全面负责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和现场管理工作。 办公室主任:项目经理、党委书记 办公室副主任:副经理、安全生产总监等 组员:安质环保部部长、作业队队长等 (二)项目舆情应对办公室主要职责 1.突发事件发生后,统一负责现场管理工作,快速确定现

场指挥人员,并第一时间向公司报告。 2.及时为公司舆情应对现场领导小组提供事件处置新闻线索和进展情况,为公司现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参考。 3.落实办理公司舆情现场应对工作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4.加强日常员工思想教育,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不传谣、不造谣,不私自接受采访,不发表有损企业利益的言论。 (三)处置程序 1.突发事故(事件)发生后,项目员工要第一时间告知项目经理部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以电话、传真等方式在第一时间向分管宣传工作的公司领导和宣传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 2.突发事故(事件)发生后,项目舆情应对办公室立即进入工作状态,统一负责现场管理工作,快速明确突发事故(事件)现场指挥人员,并在未经公司舆情应对领导小组授权同意下不得发布新闻信息。 3.突发事故(事件)发生后,公司领导小组应立即对事故(事件)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处理,确立报道规模、手段、方式和报道基调。

完整word版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大河湾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正确引导、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 件舆情,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第一时间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准确信息并慎报原因,情况较为复杂的舆情信息,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评议猜测或随意解读时,根据具体调查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舆论主导权。 (二)全局利益原则。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负面舆情信息时,坚持以维护党委政府形象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目标,把群众利益、大局利益始终放在优先位置。(三)口径一致原则。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做到步调统一、口径一致、权威发布,避免说法不一、自相矛盾,造成于己不利的后果。 (四)疏堵结合原则。注意把握对外信息发布的分寸和节奏,尊重事实,循序渐进,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传媒,在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的同时,及时删除各类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谣传信息。 (五)协作协调原则。充分发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团队协作、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分类分级 (一)诱发舆情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1.事故灾难类:主要包括失火、爆炸、交通运输事故、建筑安全事故、电气水事故、煤气中毒、危化品事故等。 2.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类: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饮食卫生安全事件。 3.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引起的网络类:主要包括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不正问题引发的网络炒作事件等。 (二)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性质、规模、发布平台级别和影响力,舆情分为一般(Ⅲ级)、较大(Ⅱ级)、重大(Ⅰ级)三个级别,分别用黄色、橙色、红色表示。Ⅲ级(黄色):指在本市内的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性质较为严重,影响范围较大。 Ⅱ级(橙色):指在自治区内的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性质恶劣,影响范围大。 Ⅰ级(红色):指在国家级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性质恶劣,影响范围极大。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 成立萨马街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挥全镇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一)萨马街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组长:张丽萍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对网民和生活中的社会事件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网络舆情通常涉及社会的热点事件,因而经常在网络中快速传播,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因而,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网络数据,通过聚类的方法发掘网络舆情中的热点问题。实验证明该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热点挖掘能力和及时的能力。 标签: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统计方法 一、舆情信息的获取 舆情分析的第一步是要对网页中的信息进行抓取,第二步是对抓取的网页的信息进行预处理。 对网页信息抓取主要采用网络爬虫,爬虫的主要作用是将互联网上的网页下载到本地形成一个互联网内容的镜像备份。它既可以爬取网页链接,又可以爬取网页的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它通过关键字的搜索将对应的统一资源定位为相关的网页页面进行抓取,通過对其进行文本和图像的解析,提取对应网页的文本和图像信息并进行保存。本文中主要提取的是网页的文本信息。 而中文分词是把中文中的汉字系列分割为一个个独立的中文词汇。由于中文词汇与词汇之间的界限远不如英文单词那样清晰,因此,中文分词也是一个技术难点。当前中文分词主要是从主要包括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和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是事先通过一定的方法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字典,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待分词的词汇与数据库字典中的词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分词的方法。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是通过词汇出现的频率和在文中的含义等信息对汉字的这些特征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分词。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比较准确,但缺乏灵活性,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能对词的语意进行识别,但由于算法的不完善,准确率不高,因此,在实际中通常是将这两种结合来实现分词。 中文分词的词性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形容词和副词常表示事物的状态和特征,因而经常能表明作者对事件的喜怒哀乐之情;动词一般就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它是对事物采取的动作的直接体现。这些词在舆情分析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档特征的提取 一个网页的文本通过分词后会有成百上千个中文词汇,如果直接对其分类会影响分类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在分类前要去除一些无关的词语,留下最能代表文档特征的一些分词作为文档的特征。文档特征提取最主要的方法是把文档的内容和词频进行结合。

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网络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重要载体之一。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精确研判、有效引导、积极化解,对维护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网络舆情缺乏认识。二是网络舆情平台建设滞后。三是处理网络舆情的方法简单(封、堵、删)。四是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差。五是网络舆情应对技术不够“新”、队伍不够“专”、监管不够“灵”。六是网络舆情应对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 二、舆情应对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形成网络舆情应对合力。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彻底改变看待新媒体的传统思维方式,积极适应网络时代公开透明的舆论环境,建立健全常态化舆情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能职责,配备所需的硬件设施;发挥各单位的作用,建立与宣传、公安、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和良好局面,促进网络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的良性互动。

(二)完善机制,强化网络舆情体系建设。一是规范网络舆情监测,完善日常监测报告制度,要求相关部门把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研判纳入日常业务工作,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二是强化舆情分析,把握舆情事件发展态势。要把握好网络舆情总体态势和发展趋势,掌握舆情发展的走势特点和规律,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而正确预测舆情发展趋势。三是加强舆情研判,健全舆情研判会商制度。通过舆情会商会议,分析舆情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可能引起负面反应的舆情做出预警,把舆情扩散态势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引导,完善网络舆情事件应对措施。建立网络舆情危机预案制度,把握舆情干预时机,提升舆情疏导技巧,化解舆情事件时间压力。在网络舆情潜伏期,及时表态,抢抓第一落脚点;发展期,要冷静面对,有效疏导;在舆情高涨期,要掌握主动,因势利导,引领话题;在舆情回落期,要防止舆情反弹,淡化支节。 (四)注重预防,加强网络舆论阵地建设。一是探索新媒体管理方式。强化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建设,抢占网上话语权,有效形成网络舆论阵地。二是提高新闻发布引导舆论能力。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引导机制和新闻发言人与媒体双向沟通机制,提高党委政府引导舆论的能力。三是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开创官民交流新模式,制度化回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与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613491436.html,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与对策研究 作者:徐崴威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第16期 [摘要]本文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研究出发,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分为形成期、发展期、高峰期、反复期、衰减期五个阶段,并分析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的事件要素、网民要素、媒介要素,运用沉默的螺旋理论、群体极化理论、意见领袖理论及蝴蝶效应分析各要素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各个阶段的表现及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联事件为例,探究事件从突然发生至最后衰减的过程,结果显示,事件主体、网络媒体及网民对舆情的产生、发展、高涨和衰亡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马航客机失联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128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2 1 研究背景 2014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在网民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人都是媒体、个个都有话筒”的时代到来。我国网民数量持续增加,网络使用的普及率逐年上升和网络媒体日益变革,这些客观因素都对网络舆情产生了更加深刻复杂,变幻莫测的影响。微博、论坛、网络评论等网络新媒体迅速兴起,网络舆情信息随时随地互动传播,庞大数量的中国网民已经不再满足于从网上获取信息,他们已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深度介入各种社会现象、问题和事件的孕育、发展、高涨和衰减过程中。在互联网时代,即使一件微小的热点事件,通过网络系统的放大,也能引起“蝴蝶效应”。 2014年3月8日凌晨0时41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以下简称“马航客机”)MH370由吉隆坡起飞,预计当天6时30分抵达北京,客机载239名乘客,包括227名乘客(2名婴儿)、12名机组人员,其中包括中国乘客154名。3月8日凌晨1时20分,失联于马六甲海峡,随后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该事件被称为“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截至目前,马航客机MH370仍未找到。事件发生后,马航公司、媒体及网民在一定程度上对事故的反应影响着事件的发展进程和处理过程,因此对网络信息的迅速收集和即时处理分析,不仅有助于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及时制止谣言的扩散,还有助于应急管理部门掌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展、态势进展和民众心理的状况,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理效果。 2 理论基础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可行性报告

舆情监控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2011年4月

1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述 (2) 1.1 系统背景 (2) 1.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2) 1.3 我国网络舆情现状 (3) 1.4 系统设计方针和原则 (3) 第二章项目可行性分析 (4) 2.1价值分析 (4) 2.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三大模块 (5) 2.2.1 舆情分析引擎 (5) 2.2.2 互联网信息采集 (5) 2.2.3 搜索引擎数据管理 (5) 2.3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先进技术 (5) 2.3.1 网络信息采集技术 (5) 2.3.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舆情智能分析技术 (6) 2.3.3 自然语言智能处理技术 (7) 2.3.4 全文检索技术 (7) 第三章实施方案 (7) 3.1 总体框架 (7) 3.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系统特点 (8) 3.2.1 自定义URL来源及采集频率 (9) 3.2.2 支持多种网页格式 (9) 3.2.3 支持多种字符集编码 (9) 3.2.4 支持整个互联网采集 (9) 3.2.5 支持内容抽取识别 (10) 3.2.6 基于内容相似性去重 (10) 3.2.7 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 (10) 3.2.8 舆情主题跟踪 (10) 3.2.9 自动摘要 (10) 3.2.10 舆情趋势分析 (10) 3.2.11 突发事件分析 (10) 3.2.12 舆情报警系统 (10) 3.2.13 舆情统计报告 (11) 3.3 价值实现 (11) 第四章项目投资 (12)

第一章项目总述 1.1 系统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通过这种网络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1.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对我们说,如何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正在跃升为全球领先的舆论媒体大国。截至2006年初,电视数量、报纸发行量和30岁以下网民人数均已排名全球首位;现有3000多个电视频道、2000多份报纸和9000多种杂志。在舆情媒体规模、媒体种类等发展迅猛的同时,舆情导向的监测预警显得愈发重要,特别是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既提供了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提倡性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低级的误导性言论,这样就更需要有舆情监测预警的出现,防范误导性舆论的社会危害于未然,把握和保障正确舆论的前进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舆情保驾护航。 2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掌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 ●做好现场舆论引导; ●学会网络舆论引导技巧。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一、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 处理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取决于六个方面: 1.一把手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一把手不理性、不明智,就很难处理好事情,所以一把手是排在首位的关键因素。 2.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尤其是专职的新闻发言人要有对事件做出决断的魄力,要有征服公众的魅力。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会使人们对事件形成一个刻板成见。 4.媒体环境 一个媒体能否有公信力、影响力、权威力,就在于是否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系统、全面、深入地报道。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媒体一定是追逐负面新闻的。 5.受众 受众指的就是人的认识、公众的认识。 6.新闻发言人制度 在对一把手、新闻发言人、社会环境、媒体环境、受众都有深刻地认识的基础上,还应当要有制度作为保障。 要点提示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 ①一把手; ②新闻发言人; ③社会环境; ④媒体环境; ⑤受众; ⑥新闻发言人制度。 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技巧 具体来说,突发事件的现场舆论引导就是管好两个地方:现场舆论引导和网络舆论引导。 1.现场舆论引导技巧 现场舆论引导技巧主要包括: 时间就是生命——第一时间 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这是《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 所谓第一时间,就是要把握好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记者到达前的第一时间、媒体报道前的第一时间、舆论形成前的第一时间。 直接当事人——火源 面对直接当事人,企业要做好四个S: 第一个S是闭嘴,不要争论; 第二个S是把自己想做的、要做的展示出来; 第三个S是保持愚钝; 第四个S是让大家满意。 此外,在新闻发言人领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让自己处于弱势。须知当自己越强势、越强悍时,对方对自己就越具有攻击性,所以新闻发言人要适当地学会处于弱势。 【案例】 ××××事件家属索赔沟通标准手册 2011年11月份一场大火震惊了全国人民,事故方为做好媒体沟通和家属沟通方面的一些工作,制定了一个对当事人的沟通标准手册。 这个标准手册里面主要含有以下内容: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学号:6100114004 姓名:陈文鑫专业:电子商务 新闻背景:南昌大学14年9月1日开始全校实行自主保洁,寝室保洁阿姨全部被请辞,学生们要轮流打扫公共卫生,寝室楼道加公厕,然而在短短时间内,引起了在校学生的强烈反弹和社会网络的激烈讨论。 据钱江晚报记者赶赴南昌采访发现:南昌大学宿舍的卫生情况已经有了好转,事情该怎样发展?这是52岁的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度过的第27个教师节。面庞黝黑、显得有些疲惫的他在自己整洁的办公室里踱步,头也不抬的回绝记者的采访要求说赶着开会。 这位被“上头条”的校长,正与他履新一年的南昌大学共同深陷舆论漩涡——南昌大学“自主保洁”制度,激起校内学生的强烈反弹。 有学生在微博上直言,“我交了学费,不是来掏粪的”.更有学生调侃到,“学校有条韬奋路,我们都是掏粪男孩”,此事迅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还有学生质疑,学校执意推广,破坏了校园民主,相关费用流向也未及时公开。而众多网友则批评,这些90后太娇生惯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并声称“招人不招昌大生”、、、、“自主保洁”为何酿成轩然大波?南昌大学是否存在强行推广?相关费用流向是否公开透明? 学生爆料:目前存在反雇清洁工现象 学校有规定,不分男女,一个学院的学生负责“承包”指定楼栋的卫生,包括厕所》同时,由于同一学院的学生分在不同的宿舍楼居住,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学生们可能被分配去打扫非自己居住的宿舍楼卫生。 学生反应,因为高楼层水压太低,秽物冲不下去,感觉恶心,连午饭都吃不下。 多名学生证实,在目前的“自主保洁”中,存在某些班级摊派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做清洁,以及反雇清洁工和学生工的现象。 校方回应:之前和学生沟通存在误会 舆论的发酵,已然席卷巨大风暴》面对来访的钱江晚报记者,南昌大学单位宣传部部长刘继荣表示,校方感受到巨大的舆论压力:“这几天,学校针对自主保洁开了不少专题会议。 “自主保洁”的提出,源起校长周创兵到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的一次调研。刘继荣介绍,抚州医学院的保洁改革很成功,“全宿舍楼除了两个保安,其他都是学生自主管理。”这让周创兵很受触动。所以才实行这一制度改革。 刘继荣解释说,之前和学生们国沟通存在误会,其实学校从未强制实行轮流打扫,或者强行摊派清洁任务。他出示一份署名为“学生组织联合会”的倡议书,倡议书里表明,学校决定自9月1日开始在全校推行学生公寓自主保洁服务工作,倡议积极参与班级(楼层)值日,认真完成日常保洁任务,积极争当志愿者,努力完成特殊保洁任务,积极参加大扫除。 一位校方知情人士分析,自主保洁走样,学校上下各级都有责任——从学院一级来说,“自主保洁”只是徒增他们的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好处。 制度去向:不会取消,将推广行政人员“自主保洁” 在短短几天时间里,472名学生联盟上书反对,校方却称这些学生只占到了全校的百分之一。外界质疑,学校省下了保洁人员费用支出,是不是太抠门,省下来的钱哪去了。南昌大学学生宿舍与教室管理中心主任李永坚说:“不是学校抠门,实际上,学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