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检测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检测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检测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检测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检测标准

GBZ 15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160.1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2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3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5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6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8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

GBZ/T160.10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

GBZ/T160.11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

GBZ/T160.12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

GBZ/T160.13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

GBZ/T160.14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

GBZ/T160.15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

GBZ/T160.16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

GBZ/T160.17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

GBZ/T160.18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

GBZ/T160.1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

GBZ/T160.20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

GBZ/T160.21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

GBZ/T160.22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

GBZ/T160.23 —2004

GBZ/T160.24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

GBZ/T160.25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

GBZ/T160.26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锆及其化合物

GBZ/T160.27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硼及其化合物

GBZ/T160.28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30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GBZ/T160.31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

GBZ/T160.32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氧化物

GBZ/T160.33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

GBZ/T160.34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

GBZ/T160.35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及其化合物

GBZ/T160.36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

GBZ/T160.37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

GBZ/T160.38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

GBZ/T160.3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化合物

GBZ/T160.40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160.41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烃类化合物GBZ/T160.42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3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

GBZ/T160.44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5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

GBZ/T160.46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

GBZ/T160.47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8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

GBZ/T160.4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醇类化合物

GBZ/T160.50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GBZ/T160.51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

GBZ/T160.52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GBZ/T160.53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苯基醚类化合物GBZ/T160.54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160.55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

GBZ/T160.56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

GBZ/T160.57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醌类化合物

GBZ/T160.58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氧化合物

GBZ/T160.5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羧酸类化合物

GBZ/T160.60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酸酐类化合物

GBZ/T160.61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基卤类化合物

GBZ/T160.62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

GBZ/T160.63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4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5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6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酯类化合物

GBZ/T160.67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GBZ/T160.68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化合物

GBZ/T160.6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胺类化合物

GBZ/T160.70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乙醇胺类化合物

GBZ/T160.71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肼类化合物

GBZ/T160.72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胺类化合物

GBZ/T160.73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硝基烷烃类化合物

GBZ/T160.74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GBZ/T160.75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杂环化合物

GBZ/T160.76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

GBZ/T160.77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氯农药

GBZ/T160.78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氮农药

GBZ/T160.79 GBZ/T160.80 GBZ/T160.81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药物类化合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炸药类化合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生物类化合

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操作规程

** 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操作规程 发布日期:** 有效版本:第*版第*次修订 受控状态:受控 受控号:*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修订页 注:修订页用修订表的形式说明质量手册各部分修订状态。受控质量手册的持有者应负责在收到修订页后立即将旧页换下。

1 目的 规范使用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和仪器正常状态。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的操作使用及维护。 3 职责 操作人员按照本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 4 仪器性能 4.1产品概述: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是用于采集大气中总悬浮微粒(TSP、PM10、PM2.5)和各种气体组分(SO2、NO x等)样品的必备仪器。该采样器研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专家及广大用户的意见,应用了当前计算机、传感器及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其技术性能指标符合国家环保部HJ/T 374-2007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和HJ/T 375-2007《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的规定,并在小型便携、流量稳定住等方面有较大的改进,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根据JJG 956-2013 《大气采样器》的要求,该采样器属于B 类仪器。 4.2适用范围: 采样器应用溶液吸收法采集环境大气、室内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采用滤膜称重法捕集环境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TSP)和可吸入微粒(PM10或PM2.5)。可供环保、卫生、劳动、安监、军事、科研、教育等部门用于气态物质和气溶胶的常规及应忽监测。 4.3采样标准: JJG 943- 2011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JJG 956-2013 大气采样器 HJ 93-2013 环埂空气粒物(PM10和PM2.5) 采样器枝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4-2007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5-2007 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6-2007 24小时恒温自动连续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1.采样工作流程 1.1监测项目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设备的运行检查。 1.2.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制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1.2.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1.3现场采样前准备 1.3.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1.3.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 1.3.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 1.4.气态污染物 1.4.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1.5颗粒物采样 1.5.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1.5.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由破损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参数。 1.6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副架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修改要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第 页 共 页

建筑行业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及报告标准格式

( 工程名称 ) 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人: ( 上岗证号 ) 报告人: ( 上岗证号 ) 复核人: ( 上岗证号 ) 审核人: ( 上岗证号 ) 批准人: ( 上岗证号 ) ( 单位名称 ) 二○○年月日 注: 审核人、批准人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可合为一人

声明 1.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2.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3.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无效。 4. 报告中如有改动痕迹或有错页、漏页者即为无效报告。 5. 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的检测报告复印件无效。 6. 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 15 天内向 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 本单位将于 5 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 地址: 邮政编码: 监督电话: 传真: 联系人: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检测依据…………………………………………………… 三、检测设备…………………………………………………… 四、检测概况…………………………………………………… 五、检测结果…………………………………………………… 六、检测结论…………………………………………………… 七、附件:(共页)……………………………………… 附件一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 附件二测点分布示意图 注:页码编排从封面起算

首页 (单位名称)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室内环境检测现场见证单(首页)

二、检测依据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 GB 50325-2001 2. GB 11737-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测标准方法 ------ 气相色谱法》 3. GB/T 1820 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甲醛测定方法》 4. GB/T 18204.25-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5. GB/T 14669-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注 : 检测单位可根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列出相应的规范。 三、检测设备 注: 多台同规格可用一栏 四、检测概况 注: 应包括抽样方式、检测原理和方法 1.氡的测试:预先将检测点房间的门窗关闭24小时,然后进行现场检测, 检测方法采用无源扩散收集法,方法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不大于25% (置信度95%),方法探测下限不大于 10Bq/m3。 2.游离甲醛的测试:预先将检测点房间的门窗关闭1小时,然后进行现场 检测。将空气采样器架好, 放上气泡吸收管,管中加入吸收液,调节采 样器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气体流量进行采样, 样品采集完后,加入显色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doc 118页)

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原始记录表目录 ZHJC/JL001 pH 、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ZHJC/JL00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3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04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ZHJC/JL005 (冷)原子荧光 吸收 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6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8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ZHJC/JL009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0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1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2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3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ZHJC/JL01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 ) ZHJC/JL015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 ) ZHJC/JL016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ZHJC/JL018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ZHJC/JL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ZHJC/JL020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1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ZHJC/JL023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ZHJC/JL024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ZHJC/JL025 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6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7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完整版)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使该设备在两次检定间隔内能保证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相关规定在适当时机,应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 2 核查内容 通用技术要求、流量示值误差。 3 核查依据 3.1 大气与颗粒物组合采样器使用说明书。 3.2 《大气采样器检定规程》JJG956-2000。 3.3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检定规程》JJG943-2011。 4 核查条件 4.1 环境条件:温度:10~35℃;湿度:≤80%RH,电源电压187—242V,49—51Hz。 4.2 皂膜流量计:使用流量200Ml/min—2000mL/min,允许误差不大于±1%。 4.3 中流量校准器:应包括100L/min这个流量点,在此点流量相对误差应不超过±1%。 4.4 温度计:范围0—50℃,分度值不大于0.2℃,示值误差不大于±0.5℃。 4.5 气压计:测量范围87—105KPa,允许误差±100Pa。 5 核查要求 5.1 通用技术要求 仪器应结构完整,各部件齐全并能可靠连接,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缺陷。仪器接通电源后,各按键、开关旋钮应调节灵活、正确,数字显示的仪器应显示清晰,不缺少笔画。 5.2 计量性能要求 流量示值误差:不超过±5%FS。 6 核查方法 6.1 通用技术要求的检查 按5.1的要求,目视、手动检查。 6.2 流量示值误差(气态) 6.2.1 对普通型气路选取上、中、下3点流量值;对恒流型气路只检定恒流点。 6.2.2 用皂膜流量计测定测量,方法如下:被检仪器的入口与皂膜流量计的出口

相连,仪器稳定后,分别调节采样流量到相应检定点,通过皂膜流量计测得实际流量Q (mL/min ),同时记录实验环境气温和气压。 6.2.3 将Q 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流量Qs 为: Q s =Q ×T s ×T P P P s V ?-)( (1) 式中:Q s —标准状态下的流量,mL/min ; Q —实际流量,mL/min ; P —检定环境大气压,KPa ; P V —与检定温度相应的水饱各蒸气压,KPa ; P s —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101.315 KPa ; T —检定环境下的热力学温度,K ; T s —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温度,293.15K 。 6.2.4 每点测3次,取3次的算术平均值,按(2)式计算检定点示值误差,取最大检定点示值误差[δa]max 。 δa= %100?-s s Q Q Q (2) 式中:δa —检定点示值误差; s Q —某一检定点标准状态流量算术平均值; Qs —标准状态下的流量。 6.3 流量示值误差(颗粒物) 6.3.1 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工作点为100L/min 。 6.3.2 取下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切割器,安装上一张洁净滤膜。将中流量校准器与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连接,确保气路密封不泄漏。严格遵守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操作规定,采样器通电后,将采样流量调至采样器工作点。 6.3.3 将中流量校准器与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相连接后,启动采样器运行10min ,读取中流量校准器的读数,重复测量10次。 6.3.4 按公式(3)计算流量示值误差。 δ= %100?-Q Q Q o (3) 式中:δ—检定点示值误差;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完整版)2020型空气采样器作业指导书

南通同源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1目的 指导检测人员正确使用崂应2020型智能空气采样器采样。 2范围 适用于检测一室采集空气中气态和蒸汽态的各种污染物气体。 3职责 3.1检测人员负责仪器的正确使用。 3.2检测一室仪器管理员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 4内容与要求 4.1工作原理 采样器是以采样泵抽取样品,采用不同的稳流措施及同步计时的方法,达到定量采集大气中气态或蒸汽样品,用于分析其中的污染物组分。采样器由可调节流量计、定时控制器、采样系统及电源构成。 4.2技术指导 4.2.1采样流量:0.1-1.0L/min,分辨率0.1L/min; 4.2.2采样时间:99h59min内任意设置,分辨率1min; 4.2.3数据存储:200组; 4.2.4功耗:小于20W(不含加热器)。 4.3工作条件 4.3.1工作电源:AC(220±22)V,50Hz或DC12V,3A; 4.3.2环境温度:(-20—45)℃; 4.3.3环境湿度:(0—95)%RH; 4.3.4大气压力:(86—106)kPa; 4.3.5适用环境:非防爆场合; 4.3.6用交流电工作时,电源接地线应良好接地; 4.3.7野外工作时,应有防雨、雪、尘以及日光暴晒等措施。 4.4使用方法 4.4.1采样前准备 4.4.1.1将干燥筒内装入3/4的有效变色硅胶,如果硅胶变色超过2/3应该及时更换硅胶。 4.4.1.2将吸收瓶内装入10ml的吸收液,并将其正确地放置在吸收瓶支架上,正确连接管路,防止倒吸。 4.4.1.3选择干燥、避光处,将采样器放置在平稳的三角支架上。 4.4.1.4确认电源AC(220±22)V,50Hz后,接通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看采样器有没错误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 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

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1)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 2)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 3)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附加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 4)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有错划掉,盖监测人印章。 6、样品转移、交接 工作结束后,现场监测人员应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安全、规范运输样品,及时与样品管理员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 二、采样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采样前检查气密性时要接干燥瓶,吸收瓶不能接以防倒吸。

原始记录书写要求

一.书写要求 1. 记录表格使用炭素,蓝黑墨水填写或计算机打印(必须保证记录的原始性),字体要书写工整,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纯蓝墨水填写;分析结果报告单要求必须打印。所有打印的记录不能手工改错,如果改错,须重新打印。 2.每项监测任务的所有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表格,均应使用同一个编号,即本次监测任务的唯一性标识。 3.手写的记录表格如有空格,则划斜线和加盖“以下空白”印章:打印的记录表格如有空格,不得手划斜线,在最后一个监测分析数据下方如有空格,应在紧邻下一空格内加盖“以下空白”印章或手填“以下空白”。 4.记录表格整体框架和要素原则上不得变动,但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列宽、行高,也可进行个别相邻格的合并或拆分等。如使用者认为整体框架和要素确需变动或修改,应按照有关程序规定进行。 5.原始记录填写应在一格中的下半部,不得涂改、刀刮。如需修改,应在错误处划一斜线(应能看清原记录数据),并加盖本人私章,并在此格上部书写正确的数据,每页原始记录改错地方不应超过三个。 6.所有落款应签姓名不得盖章,签姓名用全称,签名字体工整、消晰、整齐原始记录单“分析人”一栏,未持证人员不能单独签名,应将姓名签在持证人员之后:分析人员只有1人时,该分析人员不得在校核或审核处签名。 7.原始记录中相对偏差取一位有效数字或整数,修约规则为只入不舍,加标回收率取整数。 8.原始记录和分析结果报告单中,当测试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或最低检出浓度时,应填报为“未检出”,并在记录中注明方法检出限或最低检出浓度。容量及重量分析项日,如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悬浮物、氯化物、石油类,全盐量。矿化度、溶解性总固体等低于检测下限时,以“

环境检测报告

环境检测报告

监测报告 **监字[2011]第*号 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 ***** 2011年2月15日

1、报告无本站检测专用章无效; 2、报告须填写清楚,涂改无效; 3、监测委托方对监测报告有异议,须于收到本监测报告之日起 十日内向我站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4、本报告仅对当日采集样品负责; 5、本报告不得用于广告宣传; 6、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本报告; 7、报告无CMA章无效; 9、报告无骑缝章无效。 监测站 电话: 传真: 邮编: 地址:

1、监测目的 为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市国控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为环境管理和监督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依据《全国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年**月**日至**日对**有限责任公司**厂固定污染源进行第*季监督性监测,依据本次监测数据编写此监测报告。 2、监测依据 2.1**监发[2008]**号,关于转发《全国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 2.2《**省工业污染源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监测实施细则》。 2.3国家有关监测分析方法、规范及污染物排放标准。 3、监测内容 3.1监测项目:粉尘、苯可溶物、苯并[a]芘。 3.2监测点位和频率 在各污染源除尘设施后设一个采样点,采样点位符合《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相关要求,每个监测点均采3个样品,具体见表1。 表1 焦化厂污染源废气监测情况一览表 4、监测方法 废气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环境空气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 72页)

环境空气检测作业指导书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检测试验中心 二〇一五年

目录 一、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 (1) 二、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 (9) 三、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14) 四、环境空气二硫化碳的测定 (22) 五、环境空气一氧化碳的测定 (25) 六、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 (27) 七、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 (32) 八、硫化氢的测定 (37) 九、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 (43) 十、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48) 十一、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54) 十二、固定污染源废气苯可溶物的测定 (59) 十三、废气铬酸雾的测定 (64) 十四、硫酸雾的测定 (67)

一、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 一、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79-2009。 二、适用范围 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测定。 2、本标准的方法检出限为0.36μg/10ml 吸收液。当吸收液总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24L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15mg/m3。当吸收液总体积为 50ml,采样体积288L 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06mg/m3,本标准测定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范围为 0.024 mg/m3~2.0mg/m3。 三、干扰及消除 1、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氮氧化物浓度 30 倍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 2、空气中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正干扰。 3、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 0.25mg/m3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时在采样瓶入口端串接一段(15~20)cm 长的硅橡胶管,可排除干扰。 四、测定原理 空气中的二氧化氮被串联的第一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空气中的一氧化氮不与吸收液反应,通过氧化管时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氧化氮,被串联的第二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生成的偶氮染料在波长 540nm 处的吸光度与二氧化氮的含量成正比。分别测定第一支和第二支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计算两支吸收瓶内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浓度,二者之和即为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以二氧化氮计)。 五、仪器设备 1、常用的实验室仪器。 2、分光光度计。 3、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 0.1L/min~1.0L/min。采样流量为 0.4L/min 时,

大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大气采样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目录 (一)氟化物采集与计算 (二)硫酸盐化速率采集与计算 (三)大气降水采集 (四)二氧化硫溶液富集采样与计算 (五)氮氧化物溶液富集采样与计算 (六)灰尘自然沉降量采集与计算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小时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测定。 2、一般事项 测定方法中共同的一般事项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3、方法要点 空气中氟化物与浸渍在滤纸上的氢氧化钙反应而被固定,用电极法测定,求得石灰滤纸上氟化物的含量,反映在放置期间空气中氟化物的平均污染水平。 4、器材 4.1石灰滤纸法标准采样装置 4.1.1采样盒:外径13厘米,内径12.6厘米,高2.5厘米(不含盖)的平底 塑料盒,具盖及塑料环状长垫(外径12.5厘米,内径11厘米)。 4.1.2防雨罩:采用盒口直径30厘米、盒高90厘米的搪瓷盒,盒底用铁皮焊 一个直径13厘米、高3厘米的圈,可安装采样盒。 5、操作步骤 5.1取一张石灰滤纸,平铺在平底塑料采样盒底部,用塑料环状长垫压好滤纸 边,再用具有弹性的塑料条沿盒边压紧,将滤纸固定好,盖好盒盖,携至采样点。 5.2采样时将装好石灰滤纸的采样盒的盒盖取下,采样盒装入采样防雨罩的盒

底铁圈内并固定,使石灰滤纸面朝下暴露在空气中。 5.3样品放置时间为七天至一个月。放样品和收样品时应记录核对放样品地 点、采样盒编号及放、收样品时间(月、日、时)。 5.4收样品时,取下采样盒并旋紧盒盖,携回实验室。 6、计算 )/(S3n)3100 氟化物[μgF/(100cm2.d)]=(W-W 式中:W-样品石灰滤纸中氟含量(μg) -空白石灰滤纸中平均氟含量(μg/张) W S-样品滤纸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cm2) n-样品滤纸在空气中放置的天数,准确至0.1 天。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含硫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硫)的测定。 2、一般事项 测定方法中共同的一般事项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3、方法要点 碳酸钾溶液浸渍过的玻璃纤维滤膜嚗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硫酸雾、硫化氢等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测定生成的硫酸盐的含量,计算硫酸盐化速率。其结果以每日在100cm2碱片面积上所含三氧化硫毫克数表示。 4、器材 4.1塑料皿:内径72mm,高10mm。 4.2塑料垫圈:厚1-2mm,内径50mm,外径72mm,能与塑料皿紧密配合。 4.3塑料皿支架:将两块1203120mm聚氯乙烯硬塑料板成900角焊接,下面 再焊接一个高30mm,内径78-80mm的聚氯乙烯外管,外管上钻孔眼,互成1200,各眼距塑料板面15mm,使用时将塑料皿倒装在支架的聚氯乙烯外管内,用三个铜螺栓固定塑料皿。 5、操作步骤 5.1将碱片毛面向下放入塑料皿,用塑料垫圈压好边缘,装在塑料袋中携至 现场,采样时使滤膜面向下固定在塑料皿支架上。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使本实验室大气采样设备在两次校准的有效期内,量值维持良好的置信度,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实验室对大气采样设备的期间核查。 3 权责 仪器设备管理员或具有设备操作经验的检测检验人员负责该设备的期间核查,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有监管职责。 质量负责人审核期间核查结果并负责组织处理核查发现的不符合项目。 4 技术依据 JJG956-2000 大气采样器鉴定规程 5 核查 5.1核查条件:环境温度在10-35℃之间,相对湿度不大于85%;大气采样器应在此条件下放置lh 以上。 5.2核查内容与方法 5.2.1外观检查。 查看大气采样器设备外观是否良好,仪器设备铭牌上的产品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制造日期、制造厂名等标志、标示是否齐全。 5.2.2 流量示值误差 将大气采样器进气口与皂膜流量计出气口连接,调节大气采样器流量至常用流量(Q 示 ),仪器设备稳定后,用皂膜流量计测定实际流量,测量2次,计算平 均值(Q 校),流量示值误差等于(Q 示 -Q 校 )/ Q 校 ×100%。 5.2.3流量稳定性 将大气采样器进气口与皂膜流量计出气口连接,调节大气采样器流量至常用流量,启动大气采样器1分钟后,用皂膜流量计测定初始流量(Q 初 ),普通型大气 采样器60分钟后测定最终流量(Q 终 ),恒流稳定性大气采样器8小时后测定最 终流量(Q 终),流量稳定性(Q 初 -Q 终 )/ Q 终 ×100%。

5.2.4采样时间误差 将被检大气采样器的时间设定为5min,起动被检大气采样器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被检大气采样器停止工作时停止秒表,每台大气采样器检定两次,取其平均值为t,设定时间与测量平均值t之差即为采样时间误差。 6 期间核查结果的判定 6.1仪器外观良好、设备标识、标志齐全; 6.2流量示值误差不超过±5.0%; 6.3流量稳定性普通型1小时内,恒流稳定性8小时内流量变化不超过5.0%; 6.4采样时间误差不超过±0.2%。 7 结果的处理 7.1仪器核查结果符合6条中各项要求为正常,允许继续使用。 7.2仪器核查结果任何1项不符合6条要求为不正常,不正常设备需停止使用,经修复后再次核查正常或鉴定合格后使用。

室内环境检测全步骤

检测全步骤 (一)采样前一天准备工作 1.采样点的选取:氨、甲醛、苯、TVOC一层和顶层必测,其他均匀分布,氡在低层 2.现场检测方案的编写 3.应检查大气采样器是否运转正常,电量是否充足,电量不足或欠压及时充电。 4.检查大型气泡吸收管、具塞比色管、苯活性炭管、TVOC采样管是否完好无损,若有损坏及时更换;检查上述实验仪器编号是否完整、清晰、唯一,若有缺失,及时修补完整。 5.检查大型气泡吸收管、具塞比色管是否已经用蒸馏水洗净并烘干。 6.检查苯活性炭管、TVOC采样管(Tenax TA吸附管)在采样前是否已活化,苯活性炭管活化条件为 350℃ 10min,TVOC采样管活化条件为300℃ 10min。 7.采样管的核查记录。要求在标准大气压采样管的阻力在5-10kP 8.准备好采样记录、见证记录、委托书,现场采样描述,备案表,检测方案并放在文件夹中,采样时携带。 (二)采样前一小时准备工作 1.首先记录化学分析室的温湿度记录表 2.配制氨吸收液并将吸收液装入大型气泡吸收管 ①所需实验仪器和试剂: a.已配制好的氨吸收原液[C(H 2SO 4 )=0.005mol/L], b.100ml容量瓶(专门用于配制氨吸收液,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若内壁留

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实验准确度), c.10ml刻度吸管1支(专门用于吸取氨吸收原液[C(H 2SO 4 )=0.005mol/L] ), d.10ml刻度吸管1支(专门用于吸取氨吸收液[C(H 2SO 4 )=0.0005mol/L]), e.刻度吸管管架1个(用于放置刻度吸管), f.滤纸1张,撕成四等份, g.100ml小烧杯1个(盛放50ml蒸馏水的),胶头滴管1个(吸取蒸馏水的), h.洗瓶1个(装满蒸馏水), i.250ml烧杯1个(盛废弃液)。 ②配制氨吸收液[C(H 2SO 4 )=0.0005mol/L]步骤 取出专门吸取氨吸收原液的10ml刻度吸管,用氨吸收原液洗涤2次量取10ml氨吸收原液→至100ml容量瓶中→盖上氨吸收原液试剂瓶玻璃塞→将10ml 刻度吸管放回刻度吸管管架→在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2cm,再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盖上玻璃塞,旋转15度,上下翻转10次,翻转时旋转容量瓶→配制完成。 ③将10ml氨吸收液装入大型气泡吸收管 取出专门用于吸取氨吸收液[C(H 2SO 4 )=0.0005mol/L]的10ml刻度吸管,用氨 吸收液洗涤2次,在盛放氨吸收液的容量瓶中量取10ml氨吸收液→打开大型气泡吸收管管帽,注入10ml氨吸收液(注意,注入溶液时,将刻度吸管末端管尖靠在大型气泡吸收管下部内壁上)→盖上大型气泡吸收管管帽→继续盛装下一个大型气泡吸收管,直至达到采样所需数量,并多做一个试剂空白和一个室外上风向空白。(例如:若采样点为10个,则需加12个大型气泡吸收管的吸收液)若是氨吸收原液数量不够,可多配几瓶或是在容量瓶中氨吸收液不够10ml

FDC-1500防爆大气采样器操作规程

FDC-1500防爆大气采样器操作规程 一、目的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FDC-1500防爆大气采样器操作的适用操作。 三、技术参数及工作条件 流量范围0.1~1.5 L/ min、20~500m L/ min或0.1~3. 0L/ min 负载能力>1000 Pa 流量稳定性≤5% 定时范围0~99小时59分内任意设置 连续工作时间>8小时 工作噪音≤65dB (A) 电源采用Ni-MH2.0A/H×5节镍氢电池组外形尺寸137mm×88mm×45mm 仪器质量0.8 Kg 显示器3位LED显示 使用环境a、储存温度:-40~55℃ b、工作温度:-10~40℃ c、相对湿度:≤95 % b、大气压力:80kpa~110kpa e、仪器重量:500g 防爆型式矿用本质安全型(2004138) 防爆标志ExibⅡA,CMC:(2000)量认(国字)(T1919)号 防爆合格证(证号:2044138) 执行标准Q/320925JDA001-2001 四、操作方法 采样器主要部件及面板各键功能介绍如下: 1、进出气接嘴:主要连接检测管、预捕器。 2、流量计:观察流量计浮子中部位置就能读出采样流量值。 3、显示屏:显示“00~99”分钟内预置的采样时间,显示时间单位为min,采样器工作时 计时器开始倒计时。 4、开关键:启动或关闭采样器电源。 5、时间设置键:按动此两键可在“00”~“99”分钟内任意设置,“×10”键为十位数时间,“×1”键为个位数时间。 6、自动键:时间设置好后,按下该键,采样时间到后采样自动停止工作。 7、手动键:按下该键,采样器开始工作,时间长短可随采样需要人为设置(一般大于100 分钟以上),手动停止。 8、流量调节钮:根据采样流量要求,调整该旋钮,观察流量计达到所需流量。选定好采样 地点,将采样器固定在专用三脚支架上,根据采样对象及环境情况,调定好采样时间、采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可编辑修改word版)

1目的 为使该设备在两次检定间隔内能保证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相关规定在适当时机,应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 2核查内容 通用技术要求、流量示值误差。 3核查依据 3.1大气与颗粒物组合采样器使用说明书。 3.2《大气采样器检定规程》JJG956-2000。 3.3《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检定规程》JJG943-2011。 4核查条件 4.1 环境条件:温度:10~35℃;湿度:≤80%RH,电源电压187—242V,49—51Hz。 4.2皂膜流量计:使用流量 200Ml/min—2000mL/min,允许误差不大于±1%。4.3中流量校准器:应包括 100L/min 这个流量点,在此点流量相对误差应不 超过±1%。 4.4温度计:范围 0—50℃,分度值不大于0.2℃,示值误差不大于±0.5℃。 4.5气压计:测量范围 87—105KPa,允许误差±100Pa。 5核查要求 5.1通用技术要求 仪器应结构完整,各部件齐全并能可靠连接,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缺陷。仪器接通电源后,各按键、开关旋钮应调节灵活、正确,数字显示的仪器应显示清晰,不缺少笔画。 5.2计量性能要求 流量示值误差:不超过±5%FS。 6核查方法 6.1通用技术要求的检查 按 5.1 的要求,目视、手动检查。 6.2流量示值误差(气态) 6.2.1对普通型气路选取上、中、下 3 点流量值;对恒流型气路只检定恒流点。6.2.2用皂膜流量计测定测量,方法如下:被检仪器的入口与皂膜流量计的出口

? 相连,仪器稳定后,分别调节采样流量到相应检定点,通过皂膜流量计测得实际流量 Q (mL/min ),同时记录实验环境气温和气压。 6.2.3 将 Q 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流量 Qs 为: Q =Q×T ×(P - P V ) (1) s s P s T 式中:Q s —标准状态下的流量,mL/min ; Q —实际流量,mL/min ; P —检定环境大气压,KPa ; P V —与检定温度相应的水饱各蒸气压,KPa ; P s —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101.315 KPa ; T —检定环境下的热力学温度,K ; T s —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温度,293.15K 。 6.2.4 每点测 3 次,取 3 次的算术平均值,按(2)式计算检定点示值误差,取最大检定点示值误差[δa]max 。 δa= Q - Q s Q s ? 100% (2) 式中:δa—检定点示值误差; Q s —某一检定点标准状态流量算术平均值; Qs —标准状态下的流量。 6.3 流量示值误差(颗粒物) 6.3.1 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工作点为 100L/min 。 6.3.2 取下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切割器,安装上一张洁净滤膜。将中流量校准器与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连接,确保气路密封不泄漏。严格遵守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操作规定,采样器通电后,将采样流量调至采样器工作点。 6.3.3 将中流量校准器与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相连接后,启动采样器运行 10min ,读取中流量校准器的读数,重复测量 10 次。 6.3.4 按公式(3)计算流量示值误差。 δ= Q o - Q ? 100% Q (3) 式中:δ—检定点示值误差;

崂应2050型空气智能TSP综合采样器操作规程

** 崂应2050型空气/智能TSP综合采样器操作规程 发布日期:** 有效版本:第*版第*次修订 受控状态:受控 受控号:*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修订页 注:修订页用修订表的形式说明质量手册各部分修订状态。受控质量手册的持有者应负责在收到修订页后立即将旧页换下。

1 目的 规范使用崂应崂应2050型空气/智能TSP综合采样器,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和仪器正常状态。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崂应2050型空气/智能TSP综合采样器的操作使用及维护。 3 职责 操作人员按照本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 4 仪器性能 4.1产品概述:崂应2050型空气/智能TSP综合采样器是用于采集大气中总悬浮微粒(TSP、PM10、PM2.5)和各种气体组分(SO2、NO x等)样品的必备仪器。该采样器研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专家及广大用户的意见,应用了当前计算机、传感器及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其技术性能指标符合国家环保部HJ/T 374-2007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和HJ/T 375-2007《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的规定,并在小型便携、流量稳定住等方面有较大的改进,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根据JJG 956-2013 《大气采样器》的要求,该采样器属于B 类仪器。 产品型式批准证书号:CPA2016C744-37号。 产品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编号:CMC 鲁制02000015 号。 4.2适用范围: 采样器应用溶液吸收法采集环境大气、室内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采用滤膜称重法捕集环境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TSP)和可吸入微粒(PM10或PM2.5)。可供环保、卫生、劳动、安监、军事、科研、教育等部门用于气态物质和气溶胶的常规及应忽监测。 4.3采样标准: JJG 943- 2011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JJG 956-2013 大气采样器 HJ 93-2013 环埂空气粒物(PM10和PM2.5) 采样器枝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4-2007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