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邑移民,明代山西人的一场重要迁徙

马邑移民,明代山西人的一场重要迁徙

马邑移民,明代山西人的一场重要迁徙
马邑移民,明代山西人的一场重要迁徙

马邑移民,明代山西人的一场重要迁徙

在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大概要算山西洪洞大槐树了。著名移民专家葛剑雄在《山西移民史》的序言《家山何止大槐树》中指出,明初大量的“移民迁自山西各地,不可能都来自洪洞县,更不会全部出于大槐树”。大槐树移民影响再广、意义再深,也只是移民史的一部分,大槐树只不过是对明初山西百万移民潮的一种集体追忆,而更多的迁徙仍然鲜为人知。

有意思的是,在明朝遗留下来的大量官方文献中,如《明实录》《明经世文编》等,并没有特别提到山西洪洞县的移民,更不用说大槐树了,而《明太祖实录》却清晰地记载了朔州马邑圪针沟移民。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进占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但以扩廓帖木儿为代表的元朝军队残部在长城一线活动,时常向明朝守军发动攻击,并掳掠边境居民。同时,以“四大王”为首的蒙古贵族残余势力逃入山西太原西北部的静乐、岢岚山中,以管涔山区为中心,聚众结寨,四处攻掠。两股势力内外呼应,一度十分活跃,严重威胁到明朝的统治。为了达到釜底抽薪、斩草除根的目的,明太祖朱元璋一方面调集大军武力解决,一方面将移民作为清除关外忧患的重要手段。

《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故元四大王寇大同、武州,太原卫指挥桑桂等击之……桂与指挥郑亨等率兵击之,追至牛尾庄(今忻府区牛尾庄),四大王遁走,或其三大王脱忽的帖木儿,送京师(今南京)”。“辛酉,太原都卫奏获胡寇张成等十六

人,上命询胡人潜伏之所,欲用兵剿绝,勿容再聚其寨,外夷人皆令迁入内地”。按照“外夷人皆迁入内地”的政策,朱元璋把归降和被俘虏的蒙古人,全部迁入到京师(今南京)、彰德(今河南安阳)、卫辉(今河南汲县)等地,后来又对蒙古人进行集中安顿,除“隶军籍”外,一般“占籍为民”,即等同于汉民,就地安顿下来。据《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七年四月乙巳,大将军徐达已获故元官属一千三百二十三人,并招致河曲府山谷军民二千九十二户,计五千九百八十八人入奏。上命官属送京师,军民居之塞内”。河曲府又称火山军,据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火山,在河曲旧城北五里,黄河东岸。山上有孔,以草投孔中,焰炎上发,可熟食,不生草木,上有赤砂窟,下有气砂窟,高五六丈”。这也就是许多家谱称其祖先是于明洪武年间从火山县移民而来的缘故,如五台县康氏。

由于蒙古贵族的胁迫,许多地处北边境域的平民百姓也参与了叛乱活动。对此,朱元璋先是采取了既往不咎的态度,如洪武六年八月,他下令:“民人无罪,悉送大同府隶籍,仍以所获牛驴给之”。(见《明太祖实录》),但到了九月,大都督府上奏太原卫官兵捕获从胡寇为乱之民39人后,为断绝“四大王”集团的后援,出于军事上的考虑,朱元璋又下令:“边民被胡寇抄?,因从其为益,不得已也。悉贷之,徙与内地”。据《明太祖实录》载:“(洪武)六年八月,大将军徐达之师至朔州,徙其边民入居内地”。《明史》把此情形之移民称为“漠北移民”。

“漠北移民”的迁出地主要聚集于朔州马邑一带。明代马邑县属大同府辖,县治位于今朔城区神头镇马邑村。清代康熙时《马邑县志》载,马邑县境“西至朔州烟墩村界一十五里”。烟墩村是神头镇一个古老村庄,明代属马邑县管辖。据《朔州地名志》记载其“位于朔城区神头镇7.5公里处,因为村东北角有烽火墩,以狼烟报警,故名”。圪针沟在烟墩村西南隅,此地原来有一条东西方向遍地圪针的大沟,因此叫圪针沟,两地距离只有一里远,故人们习惯把烟墩村圪针沟连在一起称呼。

“漠北移民”的迁入地有三处:一是北平,即今北京市乃至河北、山东一带。因北平为元朝之故都,经元末群雄争斗几乎成为一座空城,退守塞北的蒙古人还时常想策马南下,明朝的北部边境存在巨大的压力,所以必须通过大量移民以实之。据《顺天府志》记载,从塞外移入北平府的约为27万人,而迁往其它府的约为14万人。二是京师即今南京市以及凤阳府(今安徽凤阳)之泗州、虹县等直隶地区。淮河两岸是元末农民战争的首义之区,人口损失非常严重,朱元璋的故乡临濠(今安徽凤阳)更是凄惶之至。《明太祖实录》载:“(洪武六年)九月,上以山西弘州、蔚州、定安、武、朔、天城、白登、东胜、澧州、云内等州县,北边沙漠,屡为胡虏寇掠,乃命指挥江文徙其民居于中立府(今安徽凤阳)”。据统计,洪武初年,马邑周边地区先后迁往安徽省的约有5万余人。三是雁门关以南的今忻州。考察忻州人口的来源、地方志及为数不多的谱谍资料,大都记载着“朔州马邑县圪针沟”,来自洪洞县的却非常少。

忻府区董村镇保存的郝氏家庙《敦伦会简章》及《容谱》称:马邑县烟墩村圪针沟郝完同其本家郝从裕及其表侄张澄、张敬等一同迁来忻州,郝从裕分配到忻府区合索村,郝完分配到忻府区董村落户,他的表侄张澄、张敬来到忻府区高城乡永丰庄,另一表侄张监迁往忻府区秦城乡尹村落户。

忻府区播明镇《赵氏族谱》载:朔州马邑县烟墩村圪针沟村民赵德祥,于明洪武年间迁入忻州来到一个新的村落,为弘扬大明长存,取名为“播明”。有意思的是,十三世赵祥父子三人于清乾隆年间,又返迁回朔州市朔城区北邵庄。据该村赵氏村民讲,他们仍把赵德祥以前的祖坟当做自己的祖坟对待,适时祭奠。后来烟墩村有一姓雷的人,见村中赵氏人丁兴旺,就在赵氏祖坟旁耕种,北邵庄赵家人听说后,父子辈兄弟十五人回到烟墩村跟姓雷的据理力争,说服雷家人,停止耕种祖坟,并且在坟的四角立了石人。忻州市的所有邢氏,均为明朝由朔州马邑县邢家河迁入(以七里河为界,分为南北邢家河,分属朔州市城区南北)。从容谱上初步考证,由朔州迁来忻州的邢氏先祖大约十余人,如邢文秀定居在原平市永兴村,邢大琳定居在忻府区寺庄村,邢大安、邢大仁和邢大聚定居在忻府区牧庄。邢奉先定居在定襄县湖村,邢志文、邢瑞分别定居在忻府区曹小庄、匡村。忻州北关米氏家族,据清顺治三年族谱记载:“余家先代家谱年久失传,迁忻州之后,始于米拳”。再据始祖显妣甲太夫人墓志碑记载:“明洪武三年,米氏时中公,从朔州马邑县三角村,迁家属到忻州入

籍……”后来又携带长子米荣与荣之妻黄氏南迁平遥县落户五里庄,而把妻子甲太夫人及次子米拳与拳之妻李氏留在北关定居。

经考证,朔州马邑《徐氏家谱》也有相关记载:“洪武初年,马邑县烟墩村圪针沟徐氏兄弟三人……连家眷迁于五台县东堰村,谨按五台无东堰村而有东冶镇”。

而据网友提供,《五台县神西乡刘家庄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始祖德顺从朔州马邑县迁移到五台县刘家庄定居,至今已有610余年,繁衍二十四世,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分支繁盛,分布宽广,人口众多。

从忻府区温村崇明氏古钟(明成化年间铸)知:忻府区温村东门梁氏旧居在雁门塞外,具体在哪个地方没讲,但据当地老年人流传:是来自马邑县烟洞村。很可能这个烟洞村就是圪针沟所在地烟墩村。

此外,忻府区双堡郜氏、奇村镇石家庄段氏、解原村刘氏、兰村乡北场村张氏、乔村马氏、五台县怀荫村赵氏、东冶徐氏(著名人物有徐润弟、徐继畲、徐向前)……从他们的谱谍上看,都是从朔州马邑县迁来的。

由此看来,过去马邑县的中心,包括现在的朔州市区、朔城区东南部紧临山阴的神头镇、滋润乡、南榆林乡、贾庄乡、沙楞河乡一带,紧临桑干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明初“漠北移民”最理想的聚集地,也是现今许多忻州居民的祖籍地。

到了明洪武廿一年(1388年),山西境内的“四大王”等人被迫出降,蒙古人及其无辜汉民百姓的内迁活动才告一段落。从此,移

民活动的性质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即从以军事性质移民为主转为以屯垦性移民为主。洪洞大槐树移民活动便拉开了历史序幕。

虽然马邑与著名的洪洞大槐树相比知名度不高,但其在明代移民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祖国大江南北诸多姓氏根在朔州马邑是相当多移民的故乡或出发地的说法长期得到移民及其后裔的认同。北京首届3+2都市母亲河—桑干(永定)文化研讨会上,朔州、大同等地移民后裔就举行了纪念活动;忻州徐氏、米氏、郝氏、冯氏等家族曾多次到朔州寻根问祖,开国元帅之一徐向前祖籍也在马邑。马邑是百万移民后裔魂牵梦萦的故园,更是忻州人当之无愧的寻根圣地!(张俊赟作者系忻州师院区域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云南四川汉族均属山东军户移民后裔,严驳四川“填山东”之说

严驳四川“填山东”之说 莱州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属于县级市,现有人口86万,约占山东总人口一亿人的0.85%,不过是一个小县城而已。可有人拿小县城来代表整个山东,故意夸张明初四川“填山东”之说,纯属别有用心的谣言。 明朝初年尤其是洪武年间,莱州府的人口并不稀少,起码与山东西部地区相比是这样,可称得上“地狭人众”。那为什么今天相当多的莱州居民中自称四川移民后裔?可是,洪武二年四川移民莱州之事在《明实录》、《明史》等正史中基本没有提到。不难看出,这种民间传说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可信度较低,疑云重重。史实是官方编纂的史书,相比之下更可靠,史学价值更高。 一、四川移民传说的可信度低,疑云重重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明初洪武四年(1371年)才派兵征蜀并平定四川,洪武二年四川仍然在明玉珍之子明升统治之下。再者,四川在当时是典型的人口稀少地区,明初45%的县因为人烟稀少都撤并了,为此在历史上有了著名的“湖广添四川”的大移民!四川本身地广人稀,是典型的移民接纳区,怎么还向莱州移民呢? 洪武二年四川移民莱州之事在《明实录》、《明史》等正史中基本没有提到,倒是有莱州居民被朝廷迁往东昌府(今山东省聊城市一带)的记载,原因竟然因为莱州人口相对较多。 洪武二十五年(1392),山东东部的人口开始向东昌府迁移。是年二月,“监察御史张式奏徙山东登莱二府贫民无恒产者五千六百三十五户就耕于东昌。”4三年后,山东布政使司向明廷请求:“青、兖、济南、登、莱五府,民稠地狭;东昌则地广民稀。虽尝迁闲民以实之,而地之荒闲者尚多。乞令五府之民,五丁以上田不及一顷、十丁以上田不及二顷、十五丁以上田不及三顷并小民无田耕种者,皆令分丁就东昌开垦闲田,庶国无游民,地无旷土,而民食可足也。”最后,“上可其奏,命户部行之。”七月,“山东布政使杨镛奏:青、兖、登、莱、济南五府民五丁以上及小民无田可耕者,起赴东昌编籍屯种,凡一千五十一户,四千六百六十六口。” 见到莱州几种自称洪武二年移民的族谱的记载,大多到现在宗族中长支仅传了20代左右,少的才15代,这与630多年的时间不相符。如莱州城西程氏的家族,据民国五年(1916)修《程氏族谱》载,“世传原籍河南”,“南宋之季避乱于蜀”,“明洪武二年(始祖程钮)由四川成都东门里铁碓臼程家东迁山东莱郡,卜居于城西十八里处。” 按照胶东其他土著居民的家谱,630年能传25—28代。反过来,如果代数是正确的,按20代左右前推,移民迁入的时间应在明朝中期即“弘治二年”前后还差不多。还有一个问题是,有的宗族自称是洪武二年四川移民的后代,但有别的县的族谱证明是胶东大族。如:莱州林家北流村碑依据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林姓由四川迁此立村,村西临河,河水北流,故取村名林家北流,后简称林家。一九八二年,因重名而恢复原名:林家北流。”莱州

欧元区最强经济体!2017爱尔兰移民经济现状大好!

欧元区最强经济体!2017爱尔兰移民经济现状大好! 爱尔兰生活品质非常高,生活环境优良,享有“翡翠绿岛”的美誉,是天然大氧吧,有着“欧洲硅谷”“凯尔特之虎”等美称,在世界最容易从事商业活动的国家中排名第三,且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全球投资者最喜欢的国家。【永铭国际】指出,很多投资人移民爱尔兰,其经济发展、金融环境以及税务优势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 2017爱尔兰有望蝉联欧元区经济增长最快经济体 从1970年初开始,爱尔兰的生产率大幅增长,超过大部分的发达经济国家。2000年,爱尔兰的劳动生产率已经接近美国的水平。 2016年爱尔兰GDP实际增长5.2%,而2015年爱尔兰的GDP增长达到了7.8%。截止至2016年爱尔兰已经连续3年赢得了欧元区变现最好的区域的奖项。在一项最新的经济展望中,Davy公司预测2017年爱

尔兰经济增速将一如既往,延续往年的神话,连续四年成为欧元区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根据Davy公司的最新预测,2017年爱尔兰国内生产总值(GDP)增 长率将从之前估计的3.7%上升至5%。而这一数字远远高于目前普遍 认为的欧元区整体1.7%。英国退欧公投之后,爱尔兰的各项指标, 特别是与出口领域相关的指标表明2017年初的增长比预期要快。Davy公司认为,2016年底引进的200亿欧元知识产权资产人为压低 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但今年,这种影响将刺激爱尔兰的GDP增长。避税天堂爱尔兰独受跨国企业“偏爱” 与美欧动辄30%的企业所得税相比,以12.5%企业所得税闻名的爱尔 兰一直受到跨国企业的“偏爱”。由于爱尔兰企业税极低以及一些对企业友好的政策,很多全球500强的高科技企业,包括互联网、IT、制药等跨国公司都把欧洲总部设在爱尔兰。比如制药公司百利高(Perrigo)和爵士(Jazz)。 当然,低税不是爱尔兰全部的优势。【永铭国际】表示,除了企业税低的优势外,人才的质量也是爱尔兰受企业主喜爱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爱尔兰拥有的大学生数量占人口比例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最高。此外,其地理优势使得在当地的投资并不只是纯粹地局限于爱尔兰市场。爱尔兰是走进5亿人口的欧洲市场的‘桥头堡’。企业可以通过

明代双籍进士的分布、流向与明代移民史

明代双籍进士的分布、流向与明代移民史 摘要:本文首先对王毓铨关于明代“贯”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同时认为朱保炯、谢沛霖把找不到户籍籍别记载的明代进士归类为“仅有乡贯”者的做法不当。明代没有纯粹的乡贯。既有户籍(现籍),又有乡贯(祖籍)的明代进士是“双籍进士”。通过对有明一代数以千计的、占进士总数十分之一强的双籍进士的历朝和地区分布的统计,以及这些进士祖籍的流动分析,有助于我们拓展进士空间流动和移民史研究的视野,进一步了解明代的科举、人才、人口政策,以及这些举措在巩固边防,稳定全国政治,促进京城和边远地区的文化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明代进士户籍·籍别·乡贯移民史 一、籍贯的界定和问题的提出 朱保炯、谢沛霖先生在他们编纂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以下简称《索引》)的“编例”中指出:“明朝进士,籍贯有户籍、乡贯之分,户籍又有各种籍别”。部分进士,“户籍、乡贯并有”。然作者没有说明何为户籍?何为乡贯?学术界对明代的籍贯分类似也未作界定[1]。王毓铨先生虽然为此写过专文,且观点影响了一代学人,但他的释义是:明代的籍是役籍,贯是乡贯[2],无意间排斥明代最基本的贯——户籍(现籍)住址,也就是说,将乡贯(祖籍)取代了现籍。明朝并不存在所谓的“籍贯”制度,说明代的“籍”指役籍,“贯”指居住地也都可接受。但问题是,在历史文献中,大量的明代人物既有祖居地,又有现居地。要研究这些人物,就自然引出了对于“贯”的双重意义之讨论,贯有乡贯,又有户籍登记住址。本文讨论的“籍贯”和提出的“双籍”问题都基于此。 明代的户籍可理解为今天的户口所在地。对于当时大多数人来讲,户口所在地往往同时也是祖居地、出生地,故一般意义上讲的明人的籍贯、地贯、本籍、地籍、贯址、贯(特定场合也包括乡贯),就是户籍,即户贴、黄册上登记的地址。事实上,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洪武年间的户贴”填写的“贯”,无一不是户口登记上的住址[3]。对明代的科举人口,包括双籍进士而言,其报考地也是以户籍登记地为准。明代户籍填报中的籍别,是“职业身份” 的划分[4],或称封建役籍[5]。但籍别没有任何地理、地名意义。我们对明代人物进行籍贯和空间分布研究时,完全可以对此置之不理。否则,有可能对明人的户籍、籍别、乡贯纠缠不清。明代的乡贯,系原籍、祖籍,即祖上原先居住占籍的地方。我与王毓铨先生的役“籍之所在必有其乡贯”的观点不同,乡贯与“一个人的出生地、居住地、他的户役役籍所在地”没有必然的联系。否则,王文谈到的湖南茶陵岂不成了李东阳的出生地、居住地、役籍所在地?其实,李东阳曾祖以下,就生于北京、居于北京、赋役于北京。当然,如上所述,对当时多数人来讲,祖居地可能也是其出生地、居住地,但从《索引》数以万计的明代进士的籍贯分析,凡有户籍的必有其役籍;有役籍的也必有其户籍(史料缺载者除外)。反之,止有乡贯的,就找不到役籍。至于户籍、乡贯并有者,其役籍必与户籍并列,而与乡贯不沾边。故“户役役籍所在地”应该是户籍籍贯所在地,不能解读为乡贯籍贯所在地。王先生曾举例永乐十年民籍进士——云南太和县的杨荣和江西泰和县的王嗣先,他把这里的太和与泰和分别当作他们的乡贯[6]。其实,太和及泰和应该分别是杨氏和王氏的户籍(现籍)籍贯(见《索引》第1713、311页),也是一般意义上的明人籍贯所在地。 《索引》作者又在“编例”中说明,明代部分进士“仅有乡贯”,并举洪武二十一年进士、

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各地区的分布详情

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各地区的分布详情 洪洞大槐树移民在河南地区的分布详情: 河南省简称豫,地处黄河中下游、华中地区,向有“中原”、“中州”之称,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明置河南布政使司,辖八府,一直隶州,十一属州,九十六县。(《明史·地理志》)元朝末年,河南是兵荒天灾的重点地区,明初该地区土地荒芜,人口稀少,到处都是一片残景,朱元璋说:“今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又说:“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据成化版<河南省志>载,洪武年间,在河南所辖十府十二州八十八县中,有十三个州县,户数都在一千零一户之下。山西与河南邻近,河南地广人稀,山西地狭人众,河南自然是山西移民的重点地区之一。据历史文献记载,洪洞大槐树移民迁于彰德府、怀庆府、开封府、卫辉府、大名府、归德府者居多,其它河南府、汝宁府、南阳府也不少。自山西往河南移民的次数也为最多,主要为洪武年间所迁,其次为永乐年间所迁。从时间上看,早在洪武二年就有向河南的移民,民国二十四年李敏纂修的《汲县志·大事记》里说:“士人传闻则以为洪武二年(移民)”。汲县《李氏族谱》亦载:“盛,明洪武二年自山西泽州府凤台县头村迁汲。”民国二十二年《孟县志-大事记》载:“明洪武三年,徙山西民于河北,而迁至孟州者十九,皆山西洪洞籍。”从《明史》、《明实录》的记载看,洪武年间,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五年十二月,三次移民,永乐年间元年八月一次移民,共四次大批的往河南地区移民。至于小批的则有鹿邑县《刘氏家谱》载:“始祖原籍山西省洪洞县枣林庄,明洪武二十年迁至河南归德府鹿邑县西南二十五里褚固堆村。”偃师县游殿村道光年间《滑氏家谱》载:“吾滑氏聚族邙上,自明洪武六年由山西迁徙而来,至今四百余载。”洛宁县城关余庆村乾隆九年《全翁李公墓志铭》记载:“追溯古籍,洪洞县其桑梓焉,前明太祖三年十月诏迁豫。”洛阳市马营村《李氏墓碑》记载:“公生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人也,至洪武三年迁居河西马营村”。辉县穆营村《穆氏家谱》载:“穆氏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穆家营。”温县招贤村《牛氏家谱》记载:“始祖牛鹏于永乐四年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温。”舞阳县王楼村咸丰四年《王氏祖碑》载:“祖原籍山西洪洞大槐树,自明初迁民,有诏兄弟三人,各挈铜佛相居于此,建修楼房,因名村日三楼。”以上家谱、碑文对明朝洪洞移民始祖迁往何地作了详尽的记载。 据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王兴亚教授《明初山西民到河南考述》一文所载,山西洪洞移民分布大名府所属诸县:清丰、南乐、内黄、濮阳、滑、浚、长垣等县。卫辉府所属诸县:汲、怍城、新乡、获嘉、淇县、辉县。怀庆府所属:河内、修武、济源、温、孟县。开封府所属六州,三十六县,包括后来的归德府、南阳府所属诸县。民国版《新安县志·民族》记载:“新安率为汉族,其氏族之由来,咸云迁自山西洪洞。一有谱牒足证者,如:横山吕:洪武初由洪洞迁入新安;芦院裴:山西闻喜迁新安芦院。回龙山(俗名寺坡山)张:……于恭帝末迁山西晋阳洪洞,六世孙琮,于明永乐初随文恕迁洛阳}廛河里,清初迁于新安。克昌邵:系明永乐由洪洞迁新安。辛庄孙:洪武初孙廷,由洪洞迁新安。城内许:洪武初许启伦由洪洞迁新安。横沟常:洪武初常福由洪洞迁新安。侯沟侯:先由云南迁洪洞,洪武初由洪洞迁新安。北关龚:洪武初龚大郎由山西夷山迁新安。邱沟邱:其先山西翼城人,元末邱德仲始迁新安。王庄王:南宋时由山西洪洞迁往河南新安下石井,洪武初王十二始徙王庄。韦庄翟:洪武初翟宗南自洪洞迁新安。庙头邓:洪武初邓奈由洪洞迁新安。城西街郭:洪武初郭奈由洪洞迁新安。东阳镇兰:洪武初兰锦由洪洞迁新安。石寺刘:洪武元年刘义从洪洞迁新安。石寺柳:洪武初柳旺由洪洞迁新安。石寺贾:贾政元末由洪洞迁渑池,洪武初迁新安。石井街:洪武二年于大公由洪洞迁新安。石井徐:洪武二年同于姓由洪洞迁新安时为姻亲。石井赵:系出宋某节度使后,元末由山西垣曲大赵村迁渑池石门即今之赵沟,又徙新安。羊义张:张聪于明初山西闻喜迁新安。高平寨郭:洪武初由洪洞迁邑西之南庄,明末郭三光徙高平寨。火虫驿王:洪武中王兴由山西洪洞迁新安。滩子沟介:元末介老八由山西介休迁滩子沟。西关董:洪武初由山西高平迁芮城后徙新安。骆岭李:洪武初由洪洞迁新安骆岭又迁栗园。车箱马:洪武初由洪洞迁罗家河,又徙济远之毛田,后徙新安盐仓,又徙车箱沟。流水沟冯:明初冯自勉兄弟三人由洪洞迁新安。王岭王:明初由洪洞迁新安。

华人移民海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全球家园 华人移民海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近年来,很多人都在抱怨,中国越来越多的富人、精英卷款移民他国,对经济造成极大损失。到底为什么这些富豪在功成名就之时选择去移民海外,背井离乡;源源不断地向外移民到底会对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财富的不安全感和子女教育成主因 海外投资,有房产投资、金融产品投资等,举例海外房产投资,许多国家将房产投资结合国家移民,解决投资与移民的需求,韩国投资移民,采用的方式是投资房产获得移民身份,即投资50万美金购买政府指定房产即可获得移民身份。 而韩国政府指定的房产,主要是在中国近距离1小时的东方夏威夷且拥有世界顶级国际教育的优美岛,永久产权且具有高回报率房产。 此外,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为45%,是国际上最高的个税率之一,不仅高于中国香港、新加坡,也高于美国、加拿大等最受中国富人青睐的移民国。 此外,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重视子女教育,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现有的教育体系过于死板僵化,重考试唯分数,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 美英等国一流私立寄宿学校与高等学府的教育模式,对中国的富人阶层具有强大吸引力。 让子女享有真正一流的教育,是中国有钱父母移民的一个重要动机。 高精尖人才并未流失 观察者网作者认为,中国真正尖端的人才很少会选择移民。 作为稀缺人才,他们在国内的待遇也会相当不错;相反,若移民他国,由于语言文化不通很难融入西方主流社会,不一定能获得像国内一样理想的职位。 在大部分西方国家内,无论是军、政、科哪一领域,涉及国家机密的核心职位不会开放给出身中国的移民。 换言之,尖端人才移民国外也只能做到本行业的中低层,无法走上巅峰。 缺少了经济、事业成就的吸引力,高端人才不太可能愿意移民西方世界,为西方国家奉献自己的学识。 要强调的是,尖端人才并不等于高学历的人,而是在国内高精尖产业领域内能够找得到理想职位的人。 就算有博士文凭,却因种种原因找不到理想工作,因此移民他国求发展,实质上是被中国人才市场挑剩下的人,能不能算“高端人才流失”有待商榷。

移民顾问的工作职责

移民顾问专题汇总 待遇: 工资待遇:底薪+提成+奖金+超额奖金(季度奖+年中奖+年终奖) 1.达到基本考核要求:年薪25万以上 2.达到中等考核要求:年薪40万以上 3.达到高级考核要求:年薪60万以上 移民顾问工作职责 1、主要是为中国有准备投资、移民、美加澳的高端客户提供相应咨询及规划; 2、利用自身的销售技能、沟通技能和专业知识将潜在客户发展成为公司客户,促进签约业绩; 3、为客户提供移民的技术支持,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及方案的实施等; 4、积极配合各部门工作,跟进客户的移民申请进度; 5、解决客户疑问,协调客户关系及定期 企业对移民顾问要求 以下内容来自看准网企业对移民顾问的职责要求 要求A 岗位要求: 1.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的英语水平 2.1-2年以上高端行业销售经验, 有出色的个人业绩,手上有客户的优先,有海外留学或生活

经历者优先。 3.熟悉投资移民政策及办理流程;负责解答客户疑问,了解客户需求,维护客户关系 4.善于拓展客户渠道,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及沟通能力 5.形象好,气质佳,普通话标准,为人正直,诚恳 6.较强的团队意识,能承受压力,完成任务 7.工作认真细致,有条理性、逻辑性 8.性格开朗,做事稳健,执行力强, 热爱销售工作,具有良好的销售能力、销售技巧和敬业精神 9.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0.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各类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 11.具有较强的工作主动性、责任感和事业心, 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客户服务意识 岗位职责: 1.与客户进行高水准的电话沟通及面对面咨询,并为客户量身设计移民方案 3.跟进客户,进行回访并登记,确定客户移民需要的个人资料,了解个人背景 4.对符合移民资格的客户做好相关咨询解答,促进签约 5.耐心解答客户疑问,了解客户要求,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协助文案,指导已签约客户准备全套海外移民材料在客户维护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客户需求,加深客户感情联系,建立客户满意度,并善于对客户进行二次销售 6.挖掘潜在的客户,拓展客户渠道;积极开发、及时回访潜在客户,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7.积极配合、参与市场部策划的高端渠道活动,并在这些高端活动中积极挖掘潜在客户 8. 协助渠道经理维护及发挥渠道资源及开拓客户群 10.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训,最终成为高級咨询顾问

近代东北移民历史

东北的历史就是200年左右的移民史,明朝以前的东北大概只到现在的辽阳。满清入关时,满族总人口不足二十万,能打仗的不过七万人。而明朝有两亿人,由于李自成以及袁崇换的冤案,离间了很大一部分汉人,张献忠在四川杀人如麻,当地百姓更是自发的帮助满清灭了张氏。可见满清入主中原,主要是汉人的功劳,否则,就是他人口再涨十倍也无法征服大明。抗击满清主要是在辽东和长江中下游。当年袁崇换实施“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保辽土”策略,训练“关宁铁骑”,屡挫满清,宁远(今辽宁兴城)一仗,奴尔哈赤三千铁钾军全军覆没,并为此送了命,而宁远城内参战的竟有70%是百姓。可见从明朝开始,戍边的移民已经对国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满清政府为了防止东北进一步汉化,阻止向东北大量移民。真正的移民开始于清末民明初,这一点北洋政府尤其是张氏父子(张作霖、张学良)功不可没。到20年代中期,张氏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建银行、办学校,在北满(黑龙江)积极屯军垦(东北军垦的经验被毛泽东全盘吸收了),只用了10年时间,东北的经济在中国举足轻重,铁路85%国有化,电信设备98%国有化,而此时中国大江南北从北京到南京,从上海到广州铁路和电信设备95%都控制在洋人手里,象样的民族工业极其有限。东北大学教授的工资是北大的六倍,约3000现大洋,超过总统段其瑞,1927年可以生产马达(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北欧的设备),1930年亚洲第一部带空调的火车在大连诞生。所有这些成就令国人羡慕,国父孙中山曾深刻地检讨过:“搞三民主义这么些年,民生竟还不如东北的张氏父子”。很多人说东北的繁荣是日本人的功劳,其实这太高看日本人了,1929年,日本人也承认,不用半年,满铁的股份就会全部落入中国人手里,而当时苏联经营的中东铁路,更是苟延残喘,也正是因此才引发了30年的“中东路事件”,张学良急于收回中东铁路而酿成军事冲突。九一八以前,日本在东北的投资很少,唯一的“投资”是军事上的,但后来又发现被张作霖欺骗而反目成仇。日本占领东北以后,确有不少投入,但大都以战养战,东北百姓没享受到什么好处。出于政治原因,20年代的东北开发史某种程度一直被隐瞒,致使不少中国人甚至东北人也并不了解东北当时的成就,竟把东北经济的光环儿错误地套给了日本人,张大帅九泉之下岂能瞑目。幸好现在有些资料也逐步公开,我们多少也能知道些事实真相。 再往下谈谈东北移民对近代中国政治深远影响。这一点也是本文的重中之重。由于东北成功的开发史,使得东北三省政治态势来发生了几千年都没有过的质的变化。由于北洋政府和张氏父子有组织、有目的地、整车皮地从山东、河北甚至河南、安徽等地近似疯狂地以每年三百万人口的速度向东北大量移民,使得黑龙江和吉林的人口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这对俄国和日本的满洲战略是致命的打击。九一八后不久,日本就有组织地以每年三十万人的速度向东北移民,但截止到1945年,东北的中国移民多达四千五百万,而日本人只有二百六十万,尽管他们已经成为东北最大的少数民族。20年代,日本曾公开唆使大量韩国人移民到吉林,与东北的移民对峙,最终导致吉林“宝山路”事件,使得朝鲜人至今和东北人存在隔阂。20年代根本就不存在吉林延边地区,这是日本为阻止东北中国化而从朝鲜移民认为造成的。有些历史问题,鉴于民族政策的敏感性,至今也不能真相大白。在此声明,本人对朝鲜族同胞没有任何恶意。由于这几千万的东北移民,使得日俄的所谓“满洲问题国际化”成为镜花水月,在四十年代日本曾想利用满汉情结离间东北人和关里的中国人,至于满族人如何表态我不甚清楚,但东北的汉人是不吃这一套的。1945年,苏联红军占领东北,之所以放弃了吞并吉黑两省的野心,就是因为这些抡锄头把子的山东、河北的老乡已遍布东北三省的每个省市和村落,老毛子为时已晚。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一次成功地从以军事手段从关里打到关外,这最后一次却是让憨厚、朴实的中国农民彻底征服了白山黑水,直倒黄龙。中国当时有什么,没好枪,没好炮,没好政府,没好军队,唯一的资源就是人。

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山东地区的分布详情

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山东地区的分布详情 山东省简称鲁,地处黄河下游,黄海、渤海之滨,元属中书省,明置山东布政使司,辖六府,十五属州,八十九县。(《明史-地理志》)元末明初,山东地区人口与山西地区人口不相上下,而土地面积却比山西大多了,由于元末战乱及灾荒,再加上朱元璋北伐,“靖难之役”的两次战争,靖难之役,山东军民抵抗燕军最为顽强,山东参政铁弦数败燕军于山东境内,民众也多自发抵抗燕军,南军李景隆在德州、济南地区与燕军反复拉锯作战,燕王胜后,对这些地区的民众进行了残酷的屠杀,造成山东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所以山东地区是移民的重点地区,往山东的移民洪武、永乐朝较多。在《明史》、《明实录》记载的18次移民中,往山东地区的移民记载有:洪武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五年十二月两次,永乐元年八月,永乐五年五月两次,共四次大批移民。但大量的家谱、碑文及地方志记载永乐朝为多。主要迁往东昌府、济南府、兖州府、莱州府、德州府的最多。据叶涛《移民·山东人·山东民俗》调查,在鲁西南一带,大约半数以上的村庄是明代建立的。 《滕县县志资料》记载:滕县人民政府地名办公室于1980年对全县1801个自然村作了全面的普查和考证,1983年11月东部山区8个公社划出后,滕县今存的1223个自然村地名档案材料中,通过核计其立村年代为战国以前的34个,汉代18个,隋代4上,唐代27个,宋代45个,元代45个,明代687个,清代365个,民国10个,建国后26个,无考据的4个。共1261条,其中明初立村较为集中,数量较历代为多。以现存户藏的425份族谱和碑文中,115份记载为明初迁入滕籍,225份明确记载为明洪武、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也有记载为平阳、临汾的。按:明初平阳府治临汾,辖洪洞,为同一地区)迁发来滕者,占明代迁滕立村的50%。今全县22个乡镇,经核查均有山西洪洞移民后裔之村庄,最少的1村(党山乡),最多的25村(级索镇),一般乡镇约为10个村庄左右。从今滕县自然村1223条档案中,有碑谱确证为山西洪洞籍的225条,滕县民间广传为“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种说法虽不尽然,亦有它的来历。以光绪三十三年《滕县乡土志·氏族》记载的滕县门户较大的望族十二姓,其中黄、张、王、侯、杨氏五族祖籍系山西洪洞县,黄氏族谱具体到喜鹊村,迁滕纪年系明初洪武间,即说明这一点,同时也说明洪洞迁民来滕后发展的大户族系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可观的。滕县史志办徐文潮同志对滕县碑、谱记载洪洞迁民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级索镇刘沟村《刘氏族谱》,没有记载迁滕年代;永丰乡《刘氏族谱》,明初迁;泉上村《刘氏族谱》,明朝迁;前赵庄《赵氏族谱》,洪武二年迁;彭庄《赵氏族谱》,洪武年迁;韩庄,韩氏族谱》,洪武年迁;后杨岗《杨氏族谱》,洪武年迁;北杨楼《杨氏族谱》,洪武年迁;道沟《徐氏族谱》,洪武年迁;王波《王氏家谱》,洪武二年迁;子崖《王氏家谱》洪武年迁;郝屯《王氏家谱》,洪武年间迁;董庄《王氏家谱》,洪武年间迁;千佛阁《王氏家谱》,洪武年间迁;羊二庄《满氏家谱》,明初迁;前潘楼《牛王庙碑铭》,明初迁;时庄《泰山庙碑记》,洪武年间迁;翟庄《翟氏族谱》,洪武年间迁;西宗庄《宗氏族谱》,明朝迁;前杨岗《马氏家谱》,洪武年间迁;牛集《牛氏家谱》,洪武年间迁;姚庄《周氏家谱》,洪武年间迁。望冢乡小刘庄《刘氏族谱》,明初迁;邱村《邱氏族谱》,明初迁;马村《马氏家谱》,洪武年间迁;刁村《刁氏祖碑》,明初迁;西谢庄《谢氏家谱》,洪武年间迁。姜屯镇刘楼《刘氏家谱》,洪武二年迁;侯颜庄《侯氏族谱》,洪武年间迁;孙村《孙氏族谱》,洪武年间迁;大彦《孙氏家谱》,洪武年间迁;解庄《解氏祖碑》,洪武年间迁;满园《满氏族谱》,明初迁;戚庄《戚氏族谱》,元初迁;西马场《马氏族谱》洪武二年迁。大坞镇吴楼《吴氏族谱》,洪武年间迁;战河《战氏族谱》,洪武元年迁。西岗镇东庄《王氏家谱》,清康熙年间迁;杜庄《杜氏族谱》,正统五年迁;两河岔《满氏祖墓表》,永乐年间迁;费庄《费氏家谱》,洪武年间迁;卓楼《卓氏墓表》,洪武年间迁。枣庄城区记载洪洞迁民的族谱统计:

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十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一、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 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二、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三、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一位移民葡萄牙二十年的华人的感受

一位移民葡萄牙二十年的华人的感受 隆安IISC 移民葡萄牙生活了二十几年,很喜欢这儿。这儿自然环境很好,青山绿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除了冬天阳光少些,气候真是没啥可抱怨的。葡萄牙人大都很有礼 貌,不管在哪儿,你都会被礼貌地接待。葡萄牙人的彬彬有礼是多年的文化教育使然,你很少看见葡萄牙人大声说话和对别人不礼貌,不管心中多么不快。 当然,葡萄牙人和所有国家的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但不仅仅是对外国人的,因为葡萄牙以前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但是葡萄牙的现代社会,并不是你的钱多少,你的权有多大,而是体现在一个人的修养上的。 每每回国,在餐馆里看到服务员被人呼来唤去,听到谁谁有权有钱就是大爷,心中着实不习惯。在葡萄牙,你可以贫穷,但你的人格和别人是平等的。大学里的清洁工和教授不同的是工资,地位至少在表面上是平等的。做好本职工作,你就是自己的主人。 在葡萄牙,没有人能气势凌人地对别人指手划脚,训斥别人,不管你的官有多大,你多有钱。纵使是别人有错该受到处罚,那也是有规则有法律可依,逃脱不掉的,因为在葡萄牙! 葡萄牙社会是比较平等的,至少比现今的中国社会要平等得多。在葡萄牙,任何带种族歧视的语言都是违法的,很多知名人士和政客都为曾在私下里开有关种族的玩 笑而丢了工作和前途。如果是公开的,不仅丢掉工作,可能要受刑处罚。其实在葡萄牙,一切的歧视语言都是不允许的,你可能为此而获得严重后果! 当然,任何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一般来说,葡萄牙的主流生活文化是酒馆文化。大部分的社交,特别是年轻人的社交都是在pub and night club里进行的。在葡萄牙,你,特别是年轻人,如果不和同伴去酒馆和夜总会,那就是没有融入主流文化。 对葡萄牙人来说,吃是次要的,喝酒是重要的。所以当你看到纵使是平时中午都不舍得吃饭的学生,在Pub里把钱当纸一样从口袋里掏出花掉时没有必要吃惊。当然成家后去酒吧的

2016中国十大移民服务机构排名

2016中国十大移民服务机构排名新鲜出炉无论是为了投资置业还是子女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国门,踏上世界舞台。历经十几年的积淀和浮沉,中国移民行业已经涌现出一批市场口碑佳、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机构。中国移民行业协会最新发布了“2016中国十大移民服务机构排名”,通过权威评测系统综合全国各大合法中介公司平台,详细可对比信息的网站,包括移民资质、联系方式、网址、所办项目、持牌律师、员工人数、注册时间、公司介绍等等,同时参考移民客户的评论、口碑,横向对比。最终产生中国十大移民服务计划机构最新排名,可以说上榜的这些机构都是中国目前最具人气和影响力的移民机构,可谓实至名归。 NO.1侨外移民 外集团是经国家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的具有《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许可证》资格一家专事“出国移民定居”业务的机构,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设在首都北京。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侨外集团已经帮助成千上万个家庭及个人完成移民海外、出国留学的梦想,成为享誉国内出国移民行业的知名品牌。侨外集团的业务范围包括:为公民出国定居、投资移民、继承财产和其他非公务活动提供信息介绍、法律咨询、沟通联系、境外安排、签证申办及相关服务;其中移民、定居、留学服务涵盖了加拿大、美国、新加坡、英国、马耳他、香港、澳门等当前最具吸引力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 NO.2善浦移民 善浦始创立于2007年,以“让移民创造更大价值”为使命,致力于为中国

公民提供以瓦努阿图、美国、新西兰移民留学、安家置业、海外投资及高端商旅等服务为核心业务,是全球诚信移民服务领军品牌和中国投资理财诚信示范十强企业。善浦拥有成都、北京、新西兰、瓦努阿图4家全资子公司。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善浦已成功帮助上万名中国高净值人士移民瓦努阿图、美国、新西兰,成功率高达99%。善浦以专业诚信,客户为本的发展理念为立足之道,迅速成为全球移民服务行业中的翘楚!经过十年的专业沉淀和积累,善浦深深扎根于瓦努阿图、新西兰、美国等国,成为当地移民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企业,善浦良好的发展基础和雄厚实力为每一位移民客户打造最完美的移民方案和海外投资计划,并提供丰富的后续服务和保障,确保让每一个移民客户都能实现出国无忧的梦想。 NO.3环球移民 环球移民专业品牌创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2002年获得了公安部较早颁发的因私出入境资格认证,是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理事单位。环球移民经过20多年的专业积淀,在广大客户中建立了诚信、公正、高效的良好信誉,是稳居中国移民行业前列的尊贵品牌。 环球移民是全球护照项目、海外购房移民、投资移民、创业移民的行业开拓者和领跑者,成功帮助超过358231个客户拿到各国签证、绿卡及全球护照,成功率在99%!各项目平均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

洪武移民山东知多少

洪武移民山东知多少 一、前言 山东地区是中国历代以来一个人口稠密及经济发达之区,纵然经历元末明初的战乱,洪武年间山东的人口密度,约为河北及河南两省的1.5倍。此地区应为人口迁出区,不过,洪武年间山东却是明太祖移民政策的接纳区,无论是军籍移民或民籍移民。山东的人口分布呈现东密西稀的格局,位於山东西部的东昌府成为洪武时期山东主要的移民迁入区,造成山东西部人口稀少的原因,不外乎此地区为元末明军北伐之战区,就是归咎於元末发生的天灾。不过,明初亦有几处收获较丰的地区,永乐十年(西元1412)江西与山西分别进嘉禾,代表这两地区年熟之象,故明初迁民,山西籍移出最多。 明洪武初期的移民主要目的为安抚元末群雄的降兵降民、蒙古官兵与塞外边民,迨至洪武后期则是希望尽快恢复农村经济,促进社会繁荣,以达到稳固政权的目的。这两种移民政策虽都有移民迁入山东,然而,洪武后期才是山东地区出现大规模移民的时期,因为就《明太祖实录》的记载,山东真正规模性的移民似乎是洪武二十一年(1388)后才展开。明代经过洪武时期的移民垦荒政策,土地生产力恢复,加以政治升平,纵使经过「靖难之役」,明成祖亦延续太祖的移徙政策,致使全国各地人口急速的攀升。不过,就山东全省而论,从洪武二十四年至嘉靖五年(1391-1526),山东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仅3.1‰。洪武二十四年至万历十八年这两百年间(1391-1590),明朝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在6‰以上,山东这样的人口增长率与其相比显然偏低。山东地区人口增长缓慢主要是明代中期登、莱两州人口减少所造成,此二府人口减少主要是居民跨海迁入辽东半岛,由此可见,山东在接受移民迁入的同时亦有人口向外迁出。 二、东昌府的山西人 洪武初年北方边境俘获的将士和降民大都被迁往政治要地,东昌府则是山东例外地区之一,这说明东昌府的空旷与萧条。位於山东西部的东昌府不仅接受邻近省份的移民也同时接纳来自山东东部青、莱及登州的移民。东昌府的移民中除了山东境内的人口流动有明确的数量记载外,对於山西人的移入记载往往依附在河北及河南的记载中,以致无法得到正确的数据。洪武年间东昌府接受移民的时间,从地方志的乡土资料是延续不断的,如果使用「以县为单位平均分配」的方法加以揣测统计可得知从洪武二十二年到二十八年(1389-1395),东昌府接受了6686户山东东部的移民,剩余22376户为山西移民,约合111880人。以《民国.茌平县志》记载为例,移民的原籍方面,山西移民与山东东三府移民之比为20:7;再者,洪武年间,土著9里,占总屯、里数的25%,即代表土著人口占总人口的25%,而土著村庄仅占自然村总数的5.8%,造成人口数与自然村比例差异如此大的原因可能是:1、村庄大小不同;2、洪武二十四年(1391)的户口中已包含一批较早迁入的移民;3、有一些移民未被洪武二十四年的户口所包括。由土著里(社)与移民屯数量推测,洪武年间东昌共有40170户,约合200850人,接受移民总数约29840户,合147400人,约占总人口的73.4%;土著约10690户,合53450人,约总人口的26.6%,可见东昌府是一个人口重建式的移民区。 三、兖州府:西部重建东部补充 (一)、兖州西部

国人应该知道的15个历史典故

国人应该知道的15个历史典故 导读:国人应该知道的15个历史典故 1、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6、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

中国富豪移民数据分析

中国富豪移民数据分析 财富研究公司新世界财富(New World Wealth)近日公布《2015年全球百万富豪移民》(Millionaire migration in 2015)报告。 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65.4万百万富翁中,有9000人移民海外,占总数的1%。中国凭借这一指标,仅次于法国占据了第二位。2015年,从法国移居的百万富翁数量达1万人,占总数32.3万人的3%。意大利占据了第三名,该国百万富翁移民为6000人。随后是印度、希腊、俄罗斯联邦、西班牙和巴西。 报告中,澳大利亚成为对百万富翁们最有吸引力移民国家。悉尼、墨尔本和珀斯的百万富豪明显增多,主要来自中国、欧洲、英国、美国和南非。美国旧金山、西雅图和加拿大温哥华的百万富豪移民则主要来自中国和东南亚。 报告分析认为,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珀斯以及北美的西雅图、旧金山、温哥华,都受益于中国富人移民大量增加,从而使得该地富翁人数大幅攀升。 比如,移入悉尼的富豪人数2015年达到了4000人,富豪人数同比增加了4%。而墨尔本也吸引了3000名富人移民,富豪人数同样增加了4%。而温哥华更因为外国富人移入,富人人数增加达到了8%。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通常都是山清水秀空气好,还少不了有大型的中国城和大量的中国移民,方便富豪们到了海外也能顺利适应当地的生活。 那么到底哪些国家最受中国富翁的青睐呢? 1、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成为对百万富翁们最有吸引力移民国家。悉尼在2015年迎来了4000位百万富翁,比2014年增长了4%,成为全球百万富豪移民城市排行榜首。还有3000位百万富翁选择了墨尔本。目前澳大利亚墨尔本百万富豪人数共66800人,比2014年增长了4%。 自中澳自贸协定去年生效以来,中澳之间往来更为频繁和便利,越来越多的国人被澳大利亚优美的城市环境、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完善的福利系统吸引,进而有了出国移民想法。众所周知,在澳洲投资拥有资产是商业移民和退休移民类别的必要条件,而中国投资者选择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房产。 据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的年度报告显示,在截至2015年6月的12个月里,中国对澳大利亚住宅和商业地产的支出升至243亿澳元(约合1188亿元人民币),而此前两年分别为124亿澳元和59亿澳元。中国人对澳大利亚住宅和写字楼的投资连续两年翻番。同时,这一数据也是美国的3倍多,新加坡的6倍多。 很多中国买家表示,他们购买房产并不是只是为了投资,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澳大利亚的环境,想有一个好的生活方式,倾向于永久居住。

明朝大移民的方法

明朝大移民的方法 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统一了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明朝统治者为了恢复生产,制定了移民垦荒为中心的振兴农业的措施,决计把农民从狭乡移到宽乡,从人多田少的地方移到地广人稀的地方。至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延续五十年的迁民活动。 明朝大移民的方法和步骤大体有、、、等几种。 洪洞大槐树,采用招诱、征派的强迫的办法。再说中原地方好,几年不纳粮,谁也不愿迁去,只好制定徙民条例,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徙。 并规定凡移民者都必须到洪洞县的广济寺办理迁移手续,领取“凭照川资,”然后从这里出发,按官方指派的方向,在官兵的监护下,分别迁往中原各地。甚至如民间传说的那样采用诱骗形式。官方预先张贴告示:除广济寺大槐树底下的人不迁,所有地方的人都迁,也有的传说限定某日凡愿迁者都到大槐树下报道,不愿迁者也必须到那里向官府央情。结果,当成千上万的民众齐聚在大槐树下的时候,官府出其不意,调集大批官兵,一举将大槐树下团团包围,所到之人不论男奴老幼,一个不留全部迁移。凡不从者便绳捆索绑,一串一串连接起来,在官兵的喝遣下不得不依从。那些留在家里的老弱病残,闻讯后赶来。自然是“爷娘妻子奔走相送、牵衣顿足、拦路哭喊"的情景了。 事实是不是这样,从政史资料记载迁山西平阳之民却有数处。洪洞县是平阳人口最多的县份,洪洞县是迁民重点应是无疑问的。而且洪洞县地处交通要道,北通幽燕、东接齐鲁、南达秦蜀、西临河陇,洪洞县北关的广济寺又是唐宋以来的驿站,明朝政府在这里设局派员,集中移民队伍,发放川资凭照,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移民过程:明朝大移民主要是从和江浙一带往中原地区移民。从各种历史资料上证实,明朝大移民最早开始于洪武三年直至永乐十五年,移民十八次。其中洪武年间十次;永乐年间八次。十八个省,五百个县。八百八十一姓。

历史典故:不可不知的典故出处

历史典故:不可不知的典故出处 导读:本文历史典故:不可不知的典故出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中国常见节日和历史典故 ◆春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年画源于唐朝的门神,它和燃爆竹一样,在古代都是用来驱鬼避邪的,现在却成了专为增加喜庆气氛的习俗了。贴“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们把写在红方纸上的“福”字,故意倒贴在门、窗、家俱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

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至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除夕的由来 俗称“年关”,腊刀三十(有的年份是二十九),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是日午后,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整理室内外环境,接着贴春联、门神、半帘子,挂黄钱,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表示除旧。晚上,家家吃青粉烩菜,叫“装仓”,表示全家团聚,人寿年丰。全家老幼饱食后,还要剩厂一些,意在“生活富裕,年年有余”。是夜,全家人彻底不眠,叫“熬年”或“守岁”。小辈给长辈磕头辞岁,长辈要给小辈发“福钱”,也叫“压岁钱”。 ◆元宵节的由来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灯会)。据乾隆十四牛张绍美编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武威县志》载:“元宵,四市竖坊,悬灯,杂扮花鼓.高跷.演百戏。”旧时,金塔寺等地有黄河灯会,情景亦十分壮观。建国后,历年元宵节的灯会胜似往昔。节日之前,企事业职工,纷纷结扎彩门,悬挂花灯。有花卉灯、动物灯、八仙过海灯、西游记故事灯,争奇斗艳,气象万千。有爱好者在灯内装置微型电动机,胜似走马灯。最引人注目的是腾云驾雾的金龙灯,足有lo多米长。是夜,城内和城郊居民,蜂拥而至,万头攒动,人流如潮。武威习俗,观灯时必从龙灯下钻过,祈求合家平安,万字如意。又说龙是吉祥物,钻了龙灯,就会人丁兴旺。农村灯会别有情趣,彩灯古朴典雅,乡土气息浓郁。有用玉米芯制做的火炬灯,也有用山药蛋、萝卜头制做的彩灯。墙头上、马棚下,处处有灯,灯光通明。据史籍记载:武威灯会之盛况,自唐已有,并闻名于长安。故有唐玄宗与道士叶法善夜游凉州灯会流连忘返的传说。武威元宵灯会,不论新俗、旧俗,都要举办3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