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像检查技术

影像检查技术

1. 增感屏对影像效果有何影响? 答:①增加影像对比度,使用增感屏所获照片对比度高于无屏的照片影像。②降低影像清晰度,这是使用增感屏的最大弊端,主要是荧光体的光扩散、屏-片的密着状态、X线斜射效应等原因造成。③影像颗粒性变差。 2. 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胶片γ值、X线质(kV)、X线量和灰雾。 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即使是对X线吸收差异较小的脂肪和肌肉组织在照片上也能辨别。X线质(kV):高kV摄影时影像表现出低对比度的影像效果,低kV摄影时影像表现出高对比度效果。X线量:一般认为mAs对X线照片对比度没有直接的影响,但随着X线量增加,照片上低密度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灰雾越大、照片对比度越低。 3.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有那些? 答:主要有管电流毫安秒(mAs)、管电压(kV)、摄影距离、屏-片系统、胶片的冲洗处理等。mAs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的X线摄影曝光范围内,密度与X线曝光量成比例。D与kVn成正比,同时kV的改变会改变图像对比度。摄影距离 X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摄影距离增大,X线的强度下降,照片的密度减低。屏-片系统 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或胶片的感光度越高,所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4. 散射线的抑制和排除各有哪几种办法?请简单写出各种办法的原理. 答: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排除方法: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 原理: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大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面积,并将与X线束方向不同的焦点外X线吸收掉。 滤过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如铝板、铜板等,置于X线管窗口处,吸收原发射线中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从而减少散射线。 空气间隙法:是利用空气可吸收能量较低的X线及X线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在增加体-片距后,一部分与原发射线成较大角度的散射线射出胶片外,同时到达胶片的散射线强度大大减少。 滤线栅法:滤线栅是将薄铅条夹持在易透过X线的填充物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摄影时,置于人体与胶片之间,使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此时因散射线与铅条成角,不能透过铅条间隙,大部分被吸收掉,减少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有效地改善了胶片对比度,提高了影像质量。 5. 试述X线透视与普通摄影检查主要优缺点 答:X线透视的优点:①可以同时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立即得到检查结果;②在检查中还可以转动被检查者,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动态变化;③若需要记录病变影像时

,可以在透视下选择最佳角度进行点片摄影,供复查对照或作为教学、科研资料保存;④使用影像增强器可将荧光影像亮度输出增强几千倍,可以在明室下透视,影像分辨力较荧光屏有很大提高,可观察细小结构和厚度较大的部位,适于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等工作的开展,所用管电压较高,管电流较小,利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的防护。缺点:影像细节显示不过清晰,若用荧光屏透视不能留下永久记录。 普通摄影:优点①照片影像的空间分辨力较高,影像清晰;②对于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差异较小的病变比荧光屏透视容易显示;③照片可作为永久记录,长期保存,便于复查对比和会诊;④接受的X线剂量较少,利于防护。缺点:①照片是二维影像,前后方向的组织结构互相重叠,必要时需作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摄影或斜位摄影;②照片仅是瞬间影像,不能实时动态观察器官的运动功能情况。 6. 试述数字化X线检查主要优点及其类型、原理 答:类型:DR、CR、DSA。 CR的原理:以X线成像板(IP)作为载体记录X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由激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优点:①输出数字影像,有图像后处理功能,输出的影像不像屏-片系统影像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加工的;②作为影像信号探测器的IP与影像显示和存储功能不像屏-片系统是一体的,而是分离的,其影像可透过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实现远程会诊;③数字化存储图像比照片法存储图像优越。 DR的原理:将X线穿过人体后由平板探测器(FPD)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优点:①影像清晰度优于CR;②噪声远比CR少,且安装了除噪设备;③检查速度快于CR,摄片间隔时间仅5s;④FPD的量子检测效率达60%以上,可减少曝光量;⑤图像后处理功能改善了影像细节的显示;⑥可根据观察者视觉特性来处理影像。 DSA的原理:将造影前的图像和造影图像分别透过影像增强器增强,经摄像机扫描而矩阵化,再经模/数转换数字化,两者相减获得数字减影影像数据,最后经数/模转换成减影影像。优点:影像中减除了骨骼和软组织结果,即便是浓度较低的对比剂充盈的血管在减影影像中也具有较强的对比度。 8. 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试述MRI检查的优点 答:①无电离辐射,因而对人体安全、无创;②对脑和软组织分辨力极佳,解剖结构和病变形态显示清楚、逼真;③多方位成像,能对被检查部位进行轴、冠、矢状位以及任何倾斜方位的层面成像且不必变动病人体位,便于再现体内解剖结构和病变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④多参数成像,T1加权

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加权像;对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敏感;⑤除了能进行形态学研究外,还能进行功能、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9. 影响CT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有哪些? 答:CT检查前的准备、噪声、伪影、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隙现象、CT分辨力、窗宽和窗位、图像重建的数学演算方式。 10. 试述CT检查基本方法 答:平扫、增强扫描(分为常规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延迟增强扫描)、造影CT(包括血管造影CT和非血管造影CT)、特殊扫描技术(包括薄层扫描、靶扫描、高分辨力扫描)、定量CT。 11. 螺距:等于X线管旋转一周(1s)检查床移动的距离与扫描层厚的比值。 12. 螺旋CT:采用滑环技术,X线管和探测器不间断360°旋转,连续产生X线,并进行连续的数据采集;同时,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使扫描轨迹呈螺旋状的扫描方式。 13. 多层螺旋CT:是指安装有多排探测器的螺旋CT设备,X线管每旋转一周,即可完成多层面的容积数据采集并重建出多个层面的图像。 14. X线造影检查:将能吸收X线的物质人工引入体内,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15. 软X线:40kV以下管电压产生的X线,因其能力低,波长较长,穿透物质的能力较弱,称软X线。 16. X线扫描噪声:是因为透过人体到达探测器的X线光子数量不足,使光子在矩阵内各像素上的分布不均匀所致。 17. 伪影:是指在扫描过程中由于设备或病人的原因而产生的一些与被扫描的组织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这些异常影像降低了图像质量,甚至影响病变的分析诊断。 18. 密度:是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 19. 影像灰度:若所获得的被检体影像不打印成X线照片,而是直接在影像显示器上显示,则显示器上的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黑化程度称为影像灰度。 20. 增感屏的增感率:指在照片上产生密度为1.0时,无屏和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21. 胶片的γ值:也称对比度系数,是指胶片特性曲线直线部分的斜率。 22. H-D曲线的平均斜率:是指连接胶片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Dmin+0.25和Dmin+2.0)的连线与横坐标夹角的正切值。 23. X线对比度:X线透过人体后,部分被吸收和散射,高吸收区域透过的X线与低吸收区域透过的X线形成强度分布的差别,这种透过人体组织后形成的X线强度的差异成为X线对比度。 24. 照片对比度:指照片上相邻两处的密度之差。 25. 右前斜位:

X线方向由左后方射向右前方。 左前斜位:X线方向由右后方射向左前方。 26. 骨骼X线摄影时应注意:①根据需要病人取立位、坐位或卧位,应尽量使病人处于最舒适的位置;②被检查部位必须放于暗盒中心,四肢、脊椎摄影时,长轴应与胶片长轴平行;③拍摄范围要全,要包括软组织,四肢骨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腰椎要包括下部胸椎,胸椎要包括下部颈椎或上部腰椎;④两侧对称的部位,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拍摄对侧,或一张胶片包括两侧结构;⑤一般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要时还要拍摄斜位、切线位和轴位;⑥摄影时中心线除注明需要特殊角度外,均须与暗盒垂直。 27. 中心线体表位置:踝关节: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处;膝关节:正位对髌骨下缘,侧位对胫骨上端;髋关节:同侧髂前上棘征与耻骨上缘连线的中点向下作垂线5cm处。 28. 颈椎正位:仰卧位,上颌门齿咬合面和乳突尖部连线垂直台面,中心线向头侧倾斜7°-10°,对准甲状软骨下方。颈椎侧位:立位,颈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头部向后仰,中心线对准第四颈椎。颈椎张口位:仰卧位,头向后仰,尽量张口,中心线对准上下门齿中点。此位置能从口腔中显示寰椎、枢椎和寰枢关节及齿状突影像。 29. 头颅后前位:病人俯卧位,头部正中面和眶耳线与暗盒垂直,中心线对枕外隆凸下方3cm投照。侧位:病人俯卧位,头部侧转,矢状面平行台面,瞳间线垂直台面,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cm处。 30. 腰椎前后位: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脐孔上方2cm处,通过第三腰椎。 31. 心脏正位与胸部正位摄片的区别:①平静呼吸下曝光,②要远距离(2m)和短时间摄影,③心脏摄片中心线较低,要对准第6胸椎。 32. 心脏斜位:右前斜位:从后前位向左旋转450~550,右前胸壁紧靠暗盒,同时服钡。左前斜位:从后前位向右旋转550~650,左前胸壁紧靠暗盒。 33. 软X线摄影设备:钼靶、铑靶X线机。乳腺检查多用侧斜位(MLO)、轴位(CC) 34. 何为离子型及非离子型对比剂,并列出药名。 答:化学结构上它们都是三碘苯环的衍生物。离子型对比剂进入体内,离解为正、负离子,并分别以原形排出体外。代表药:低渗以碘克酸,高渗以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对比剂在体内不离解,一个分子对比剂在溶液中只有一个粒子。代表药:单体以碘苯六醇(欧乃派克)、碘普罗胺(优维显)。双聚体以碘曲仑(伊索显) 124. 碘过敏试验方法:①口服试验。②眼结膜试验。③口含

试验。④皮内试验。⑤静脉注射试验:最有效的方法,使用30%碘制剂1ml,行缓慢静脉注射。15min后产生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喷嚏、气急、荨麻疹、甚至休克等,为阳性反应。 125. 普通胃、十二指肠造影的检查要点:①立位观察胃泡内有无软组织肿块影。②钡剂通过食道下段和贲门的情况,有无受阻、绕流、分流和走行位置的改变。③胃底壁的厚度和柔软性,在深呼吸下可见胃泡的均匀膨大和缩小。④右前斜位观察贲门下的连续曲线是否自然。⑤仰卧位时胃底充盈钡剂,可显示其充盈相的轮廓;俯卧位时,胃底充气,可显示胃底粘膜,这些位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126. IVP检查的步骤:①病人仰卧于检查床正中,摄腹部平片。②置两个椭圆形压迫器于脐两旁,相当于输尿管经过处,压迫两侧输尿管通路,或骨盆抬高10°~15°。③经肘前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20ml,1min内注完。④注射完毕后5~7min摄第一片,即刻冲洗胶片,以观察摄影位置、条件以及肾盂、肾盏显影情况。15min摄第二片,30min摄第三片。如一侧肾盂、肾盏显影不佳,应延长摄片时间。肾盂积水按常规时间摄片不显影时,可在数小时后再摄片。⑤如双侧肾盂、肾盏显影满意,去除腹压带则输尿管和膀胱充盈,摄全尿路片。⑥膀胱病变需加摄左右斜位片。⑦肾下垂患者全尿路片采取立位。 127. QC:质量控制;QA:质量保证;QM:质量管理;MTF:调制传递函数。 128. 平扫:称为普通扫描,是指不用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 129. 动态增强扫描:是指静脉团注法注射对比剂后在短时间内对感兴趣区进行快速连续扫描。 130. HRCT(高分辨力CT):具有极好的空间分辨力,对显示小病灶及病灶的细微变化优于常规CT扫描,一般是在常规CT的基础上对感兴趣区进一步检查或用于小器官或小病灶的检查。 131. 定量CT(QCT):是指利用CT检查来测定某一感兴趣区内特殊组织的某一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常用来测定骨矿物质含量,监测骨质疏松或其他代谢性骨病病人的骨矿物质。 132. MPR(多层面重建):是在横断面图像上按需要任意划直线,计算机将一系列横断层面重组,获得该直线断面的二维重建图像,包括冠状面、矢状面和任意角度的斜位面图像。 133. SSD(表面遮盖显示):是通过计算被观察物体的表面所有相关像素的最高和最低CT值,保留所选CT阈值范围内像素的影像,但超过限定CT阈值的像素被透明处理,重建成具有立体视觉效果(三维)的两维图像。 134. OML(听眦线):或称眶耳线,眼外眦与

外耳孔的连线。瑞氏线,即眶下缘与外耳孔的连线。 135. 简述HRCT扫描的基本条件 答:①CT机的固有空间分辨力<0.5mm。②层厚为0.5~1.5mm。③图像重建使用高空间分辨力算法。④应用512×512矩阵,如矩阵仅有320×320时,可通过靶扫描缩小显示野来减小像素的大小。⑤扫描用高电压和高电流。即120~140kV,170~220mA。 174. 简述肝脏多期扫描的方法 答:注射对比剂开始后25-30s嘱病人屏气,行全肝连续螺旋扫描,为肝脏动脉期,此期持续20-45s;扫描后,病人恢复呼吸。于对比剂注射开始后60s嘱病人再次屏气行全肝第二次连续螺旋扫描,此为门静脉期;扫描后病人恢复呼吸;于对比剂注射开始后2min,嘱病人再次屏气行全肝第三次连续扫描,此为肝实质平衡期扫描。此后还可根据需要作不同时相的延迟增强扫描。 180. 运动伪影:发生在相位编码方向上; 化学位移伪影:发生在频率编码方向上。化学位移伪影:在低场强设备不显著,随场强增大,伪影越明显。 混淆伪影:是指图像中出现所选FOV以外的解剖结构影像。 181. 磁敏感性:是指物质可被磁化的能力。 不同组织成分磁敏感性上的差异,将导致它们中的质子在进动频率及相位上的差异,使这些组织、成分彼此间的界面上因相位离散效应而出现低信号环影,称磁敏感性伪影。 182. MRI对比剂:常用的是二乙三胺五乙酸钆(Gd-DTPA)马根维显;正常人静脉注入0.1mmol/kg。 183. MRI对比剂与质子相互作用来影响质子的T1和T2弛豫时间,一般是使T1和T2时间都缩短,但程度不同,二者中有一种为主。 细胞外对比剂: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钆剂属此类。 184. 顺磁性对比剂浓度低时,主要使T1缩短并使信号增强;浓度高时,则组织T2缩短超过T1效应。 185. Gd-DTPA在器官中的浓度与该器官的血供丰富程度成正相关,血管丰富的器官则T1缩短信号增强,不丰富的组织器官强化则不明显。 186. 投射或导弹效应:是指铁磁性物体靠近磁体时,因受到磁场吸引而获得很快的速度向磁体方向运行,如剪刀、铁磁性氧气活塞、镊子等较小铁磁性物体飞行速度相当快,可对病人和工作人员造成灾难性甚至致命性危害。 187. MRI绝对禁忌包括心脏起搏器、铁磁性或电子镫骨植入物、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止血夹。 188. MRI检查的安全要求:①检查前对病人及家属详细宣传MRI检查的安全性问题。②在检查室外位置明显处宣传检查的注意事项。③被检查者及家属填写病人安全检查调查表。④了解病人体内有否金属异物或假体。属于绝对禁忌

与某些相对禁忌的病人严禁进行MRI检查。女性病人如带有铁磁性金属节育环,应于检查前取出。⑤严禁将金属物品,特别是铁磁性物质带入检查室内。⑥严禁病人和检查操作者、医师以外的人员进入检查室。⑦对有精神紧张、恐惧者除详细解释以消除病人心理障碍外,对检查时梯度场产生的噪音要在外耳内填塞棉球等以减少噪音。向病人解释可能产生身体发热的原因。并嘱咐病人闭眼以减少恐惧。允许有家属陪同检查。⑧对不能合作的病人及患儿要给予镇静剂,待入睡后进行检查。⑨对育龄妇女要了解是否妊娠,妊娠三个月内者应延期或停止检查。⑩对需要增强MRI检查者,应向家属及病人解释所用对比剂的目的、意义及反应,绝大多数增强MRI检查者无任何反应。 189. MRI增强扫描: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的扫描。 190. 简述脊柱检查的体位、线圈、序列选择 答:线圈:颈胸腰联合线圈 序列选择:常规选用SE(自旋回波)、FSE(快速自旋回波)、GRE(梯度回波)序列,IR(反转恢复)序列也较常用。 体位:颈椎:病人仰卧于线圈上,头先进,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臂置于身体两侧或双手交叉于胸腹前,使病人体位舒适。注意头不可过仰,尽量使颈部与线圈紧贴,固定头、颈位置。 胸椎:病人体位与颈椎检查时相同,头先进,双上肢上举过头或置于身体两侧,双腿平放于坡垫上,使病人体位舒适。腰椎:病人体位与颈椎检查时相同,双肩应尽量上抵,使联合线圈下部能包括骶尾部。 227. MRA检查的主要技术:时间飞跃法(TOF法)、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相位对比法(PC)、黑血技术。TOF法对于慢速血流不敏感。CE-MRA不依赖于流动现象成像。CE-MRA检查的优点:成像速度快,应用范围广,可大范围成像,空间分辨率及对比度高;对慢血流敏感;运动伪影少,无流动伪影。 228. 心脏MR检查成像方位:包括四腔心、左室长轴位、右室长轴位和心脏短轴位等。 229. MR水成像的优点:①为无创伤性技术,无需插管,也无操作的技术等问题。②安全,不用对比剂,无对比剂副反应问题。③获得多层面多方位图像。④适应证广,不适于作ERCP、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等病人均可用此方法。 230. MRCP检查的优缺点及应用。 答:优点:安全、无创,检查速度快,适应证广,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并可多角度成像。 缺点:受空间分辨率和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使胆胰管轻度狭窄显示不可靠;很难显示壶腹;MRCP检查过程中无法进行治疗;梗阻的良恶性鉴别不如ERCP。 应用:各种胰、

胆管病变检查。 238. MRS: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进行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