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新闻理论范畴的逻辑系统)【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新闻理论范畴的逻辑系统)【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新闻理论范畴的逻辑系统)【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新闻理论范畴的逻辑系统)【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

第二章新闻理论范畴的逻辑系统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湖南大学2009年研;中南财大2007年研]

答: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新闻的特征有:①陈述事实;②具有新意;③报道及时;④公开传播。新闻的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2.新闻来源[上海财大2009年研;复旦大学2008年研]

答:新闻来源,又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

3.新闻要素[暨南大学2013年研;华南理工2013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

答: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都以W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个W。

4.双向传播模式

答:双向传播模式是指信息传递方向既有从传播者传向受众,也有从受众传向传播者。

其中受众向传播者的信息传递,称之为信息反馈。双向的传播模式可以通过三条途径传到受众:①通过新闻机构(即通过大众传播工具);②听别人告诉(即通过群体传播和亲身传播);

③自己亲自经历或亲眼目睹。

5.硬新闻与软新闻[南开大学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

相关试题:(1)软新闻[中南财大2010年研;湘潭大学2009年研;黑龙江大学2006年研]

(2)硬新闻[暨南大学2011年研;上海财大2010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

答:按照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可以把新闻分成硬新闻与软新闻。

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市场行情,疾病流行,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同时还要求报道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延缓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不过软新闻很讲究写作技巧,需要写出情趣。不同的新闻媒介对新闻有不同需要。一般来说,严肃的高级报纸(在中国以党报为代表)以刊登硬新闻为主;大众化通俗报纸(在中国以晚报、都市报为代表)有更多的软新闻。

6.新闻活动

答: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如在茶坊中,在车船上,在亲戚朋友聚会时,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互打听新闻。信件、传真和电话中也有新闻。现在,手机短信正成为人们相互传递新闻的重要途径。另外,开会、听报告、研究工作,同样可以了解到不少新闻。这些都可以算作新闻活动。

7.新闻书

答:新闻书的发行周期比手抄新闻长,但它沿用了古代印刷书籍的办法,用铅字印刷,可以大量地发行。据现有资料,最早的新闻书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发行。新闻书在市场上设摊公开发售。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兼有商业行情。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本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8.突发性新闻

答: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例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空难、火灾、车祸等等),突然爆发的战争,突然生变的政局,不期而至的天灾(地震、海啸、暴风),等等。这类新闻常常是新闻媒介的主角。它有明确的发生时间。

9.新闻框架[人大2013年研]

答: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新闻框架”(news frame)的学术概念。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

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一般而言,新闻事件大都具有复杂的多种属性,由于时效性和新闻文本特性的要求,新闻记者不可能在一篇报道中事无巨细地罗列这些属性,而只能抓住事件的若干主要属性,并把它纳入到一定的框架之中。

10.公共传播[复旦大学2013年研]

答:公共传播是指政府、企业及其他各类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与公众进行信息传输和意见交流的过程。公共传播是信息在当代社会的一种传递方式,包括新闻传播(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和舆论传播(口头议论、道德评议等),也包括多媒体视频音频和网络媒体等最新传播形式。公共传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①人际层面的公共传播,如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或工作人员、专家与公众进行的面对面交流。②群体层面的公共传播,如在学校、商场、某个社区或组织内召开的小范围的座谈会。③组织层面的公共传播,如在某个单位、公司或组织内传递信息。④大众层面的公共传播,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因特网等大众传媒传递信息。在公共传播中,新闻或信息发布机制和新闻发言人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1.延缓性新闻

答: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例如,天气渐渐热起来了,物价在慢慢降低,青少年的平均体重逐步增加等。它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以“近来”、“最近”、“近日”之类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述。

12.狭义信息[江西师大2009、2007年研]

答: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正如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在其名著《信息论》中所指出:“接收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就是我们对外界环境中的种种偶然

性进行调节并在该环境中有效地生活着的过程。”这里所讲的随机不确定性或称偶然性,是指现实生活中所出现影响人们的生存、发展的多种变动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信息这一概念指狭义信息即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能消除随机不确定性,这对受信者而言太重要了,这也是信息的全部意义所在。

13.新闻信息[人大2004年研]

答:新闻信息是指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新闻传播活动所传播的信息,只是信息世界中极少的一部分信息,即含有新闻价值的信息。由新闻信息观入手,几位学者对新闻提出了新的定义:①新闻是向公众传播新近事实的讯息;②新闻是传播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③新闻是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信息。这些定义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新闻传播活动实质上是信息的传受活动,新闻信息才是新闻传播的本质规定。

14.新闻的主体[上海大学2013年研]

答:新闻的主体是新闻的躯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新闻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内容比导语更详尽、充实,篇幅比导语长些,是“新闻的展开部分”。新闻主体的功能是解释或深化导语,补充新的内容。写主体时要注意主干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15.新闻传播起源的“好奇说”[北大2006年研]

答:新闻传播起源的“好奇说”是唯心论者对于新闻起源的一种观点。“好奇说”单纯地从人类的好奇心理甚至生理需要去解释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该观点认为,人总是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理。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形成报刊的最根本的条件是

好奇本能。正是这种好奇心,产生了新闻传播活动。这种观点试图从人的心理或生理上去寻找新闻产生的根源,用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或人的欲望本能来解释新闻这一意识形态的物质根源,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16.新闻本位观念[人大2013年研]

答:新闻本位的观点注重新闻事实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客观公正,新闻本位是针对言论本位而言的,是指新闻媒体从新闻的一般原则出发考虑问题,开展报道活动,而不是从其他因素考虑来“做”新闻。新闻本位观具体包括:①新闻不是宣传、不是广告、不是艺术,它是告知性的传播而不是劝服性的传播。②新闻报道只考虑真实性、时效性等新闻价值要素。③报道新闻事实是媒体的主要任务,而且新闻事实是经过报刊记者独立采访获得的,而不是单纯的转译和转载。④新闻评论有一定的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立场,是非判断不受政治派别的操纵。⑤新闻活动是在一定的经济独立基础上进行的,不受任何政党的资助。

17.广播

答:广播是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广播电台最早是娱乐工具。1920年8月31日,美国底特律8MK实验电台广播了一条关于密执安州州长的新闻。这条新闻被认为是最早的广播新闻。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向匹兹堡的KDKA电台颁发营业执照,根据美国商务部记载,这是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11月2日晚上8点,KDKA电台开始播音,KDKA电台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掀开了世界新闻事业新的一页。1940年12月30日,延安的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XNCR,发射功率约300瓦,这是中国共产党所创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纪念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