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南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生平简介郦道元(约公元466,469,470或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郦道元生平简介郦道元是非常著名的地理学家,他的官员之路虽然比较坎坷,但是也曾经担任过御史中尉、鲁阳郡太守等职位,而且执法非常的严格,后来还做过关右大使,只不过最终都没能发挥他的才智而已。
郦道元简介中介绍到他出生的时间并不是很明确,大约有466年、469年以及472年等几种可能,他的字是善长,家在范阳涿州地区,他的父亲是平东将军,在年纪还比较小的时候他就读过很多的书,还曾经跟着父亲一起到山东地区探访和寻求水道,后来又游遍了秦岭、淮河以北等范围广泛的地区,四处考察河渠的情况,还同时搜集周围人们的风土人情和各地的故事传说,而他的一生中创造的最出色的作品就是《水经注》四十卷。
另外郦道元简介中还介绍到他的文笔非常的出色,而且描写的也非常生动,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是一部非常出彩的地理作品,同时也可以看成是一部优美出色的山水散文集,可以说是他开创了国内的游记文学,所以他的作品对后世散文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除此之外他还写有《本志》等书籍,但是却都已经在流传的时候丢失了。
在527年的时候长安城发生了兵变,而这时候郦道元也被敌人包围,当时他们已经到了水尽粮绝的时刻,而他的亲人都被人杀死,郦道元在去世之前一直大声斥责敌人,但是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郦道元传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是个非常著名的人,他从小就跟随父亲一起四处游历,同时还到处查看水渠的情况,寻求新的水道,在长大之后在朝廷中担任过御史中尉等职位,但是最终却也没能让他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而他写过许多的作品,但是流传下来的却只有《水经注》四十卷。
根据他的生平人们编纂出《郦道元传。
《郦道元传》中介绍了他的基本信息和生平事迹,据说他开始的时候继承了永宁候的爵位,但是后来却被降位了,身为御史中尉的他个性十分的严肃,执法严格,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而他后来也被参奏罢免了官职,到了500年的时候他担任冀州长史,在这个地方管理时间长达三年。
郦道元的生平郦道元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人物生平出身官宦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2年)壬子,郦道元生于涿州郦亭(今河北省涿州市道元村)的一个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北魏太武帝时期,任给事东宫,后来他以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
郦道元少年时期,因父亲郦范担任青州刺史,便跟随父母居住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
为官经历太和初年,郦道元承袭永宁侯爵位,依例降为伯这一等级。
太和十七年(493年)秋季,北魏迁都洛阳,郦道元担任尚书郎。
太和十八年(494年),跟随魏孝文帝出巡北方,因执法清正,被提拔为治书侍御史。
御史中尉李彪认为道元执法公正严厉,自太傅掾引进为书侍御史。
李彪被仆射李冲所弹劾,郦道元也被被免职。
景明年间(500—503年),郦道元被下放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刺史于劲,乃是顺皇后的父亲,西征关中的时候,也没有到过此州。
郦道元在那里为官三年,为政严酷,人们非常敬畏他,以至于奸人盗贼纷纷逃往他乡,冀州境内大治。
后来郦道元又做了鲁阳郡太守,上表朝廷建立学校,推崇教育,教化乡民。
朝廷下诏说:“鲁阳原本是南部边境的地区,没有设立过学校。
现在可以在那里设立学校,使鲁阳像西汉文翁办学那样成为有文化教养的地区。
”郦道元在鲁阳郡的日子,老百姓佩服他的威名,不敢违法。
延昌年间(512—515年),郦道元为东荆州刺史,以威猛为政,就像在冀州一样。
当地百姓到朝廷向皇帝告状,告他苛刻严峻,请求前任刺史寇祖礼回来复任。
名家名篇:郦道元人物评传郦道元(?—527)字善长。
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典籍要介《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地理名著。
共四十卷(原书于宋代已佚五卷,今天四十卷,乃经后人割裂改编而成)。
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水经》记载水道一百三十七条,每水各成一篇(今只存一百二十三篇)。
郦道元亲临考察,广泛吸取前人有关山川地理著作中的精华,对原书作了补充和发展,记述了大小一千余条水道的源流经历,沿岸的山川景物,地理情况,以及建置沿革、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注文比原书文字多二十倍,自成一部巨著。
其引用之书多至四百三十七种,还采录了不少汉魏时的碑刻,所引书及碑刻今多不传。
文字凝炼描写细腻堪称一部散文绝作。
其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极大。
苏轼曾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寄周安《孺茶诗》)。
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也说:“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
柳柳州游记,此其先导耶?”现有《四部丛刊》影印本,《四部备要》本。
另有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永乐大典》影印本,1958年商务印书馆用《基本丛书》本纸型重印本。
1955年科学出版社影印出版了《水经注疏》。
传世名篇江水(节选)【题解】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
主要描写三峡中巫峡之风光——奔腾的江水,奇峻的山势,以及峡中四时景物的变化。
从四川巫山县大溪口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为巫峡,又称大峡,绵延40公里。
【原文】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郦道元不知大家对郦道元是否熟悉,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郦道元的写作素材,欢迎查阅,谢谢。
1、郦道元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
郦道元故居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境内。
在郦道元兄弟五人中,道元为长,承袭其父永宁侯爵位,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害于关中(今陕西临漳县)。
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以卓越才能成为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
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前期的首都,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北魏都城于公元493年南迁至此)担任过骑都尉、太傅掾、书侍御史、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职,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担任过冀州镇(今河北省冀县)东府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值鼎盛时期。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
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
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骚动。
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
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2、严谨求实的郦道元(1)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故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元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
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郦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2) 郦道元对所得各种资料先进行分析研究,再亲自实地考察,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生长在范阳郡琢县(今河北琢县)的一个官吏世家。
他作过御史中尉,断案处事一贯严猛,当时的“权豪”都很怕他。
那些掌握政权的封建大贵族们对他恨之入骨,千方百计要把他置之死地。
当时北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新的矛盾,关中有了乱事。
那些对他怀恨的封建大贵族,阴谋策划,故意派遣他到当地平定乱事,结果被围于阴盘骚亭(在陕西临湮县东)。
亭在山岗上,山上无水,终于水尽力绝,竟被杀害。
他至死没有向“权豪”屈服,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
邮道元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2.《水经注》40卷,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水经注》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中国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项中国之最。
《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
《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
3.《水经》是一部以全国河道为纲的地理著作。
《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
著者和成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争议颇多。
《隋书·经籍志》载“《水经》三卷郭璞注”,《旧唐书·经籍志》改《隋志》之郭“注”字为“撰”,郭成为作者。
但《新唐书·艺文志》称为桑钦撰,宋以后人的著作大多称为桑钦。
关于郦道元的文学常识摘要:1.郦道元的简介2.郦道元的代表作品3.郦道元的文学成就4.郦道元的影响与评价正文:1.郦道元的简介郦道元(470 年-527 年),字子山,南朝梁国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突出,尤其是在地理学和散文方面的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郦道元的代表作品郦道元的代表作品是《水经注》,这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地理学专著。
全书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载了我国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地貌、历史古迹等,对后世的地理学、历史学、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郦道元还有《郦子山集》等其他文学作品传世。
3.郦道元的文学成就郦道元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他是我国山水散文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水经注》以真实的自然山水为背景,以优美的散文描绘了河道水系的景色,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散文风格,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他在地理学方面的贡献。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江河流经地区的详细记载,为后世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被誉为“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3)他在文学评论方面的成就。
郦道元在《郦子山集》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为后世的文学理论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4.郦道元的影响与评价郦道元的影响与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后世散文创作的影响。
郦道元的山水散文风格对唐代王之涣、韩愈等散文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对后世地理学研究的影响。
郦道元的《水经注》为后世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许多现代地理学家都对其进行研究和解读。
(3)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影响。
郦道元在《郦子山集》中提出的文学评论观点,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郦道元简介Li DaoyuanLi Daoyuan郦道元(844年-930年),字参同、号陇西居士,唐代文学家、地理学家、采访使者,是中国历史上地理著作《三秦记》的作者。
他以详实的记载和广博的知识见称,被誉为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经历郦道元出生在唐朝的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市),出身于一个文化世家。
从小聪慧好学,颇具才华,在当地颇有声望。
据记载,郦道元年轻时游历了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和收集各地的地理和文化信息。
这些早年的经历对他后来的地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秦记》的创作和影响郦道元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是他的地理著作《三秦记》。
这部著作总结了郦道元多年的地理考察和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西北地区的地理概况、历史变迁和人文风情。
《三秦记》以系统的方式描述了三秦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地方特色以及文化遗产等内容。
这部著作不仅具备极高的学术价值,也为当时的地理学研究树立了典范。
《三秦记》的出版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这部著作填补了唐代地理学研究的空白,为后来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三秦记》还通过对地理和文化的深入观察,为当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引。
郦道元的学术思想和贡献郦道元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地理著作《三秦记》中。
他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诸多关于地理学的原理和概念,并且通过实证研究加以佐证。
郦道元的学术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观察郦道元强调地理学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观察和研究地理现象。
他通过实地考察和收集各类资料,以系统的分类和整理方式呈现了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
他的观察方法为当时的地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史地结合在《三秦记》中,郦道元将地理和历史相结合,强调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他通过对历史沿革和地理特点的分析,揭示了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活动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性。
这一思想在后来的地理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三秦记》中,郦道元不仅着重描述了地理特点,也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历史和人文遗产。
郦道元简介中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郦道元(466或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中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
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水经》是汉魏时的一部地理专著,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郦道元认为《水经》虽记述了河流但未记述水道以外的地理情况,而且地理现象是经常变化的,所以他决定以水道为主,进而描述经常变化中的地理情况,使《水经》的内容更详尽,更符合实际。
《水经注》全书40卷,近30万字。
注文为原书文字20倍,引用书籍430多种。
其内容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
在自然地理方面,所记大小河流有1000多条,从河流的发源到入海,凡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经的急流、瀑布、险滩、湖泊等等都广泛搜罗,详细记载。
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处,瀑布60多处。
所记各种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岭、丘等,低地有川、野、平原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处。
植物地理所载植物品种多达140余种,动物地理所载种类超过100种。
自然灾害中记载的水灾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在人文地理方面,所记的县级城市和其它城邑共2800座,古都180座,小于城邑的镇、乡、村等约有1000处。
交通地理中仅桥梁就记有100座左右。
经济地理方面记载有田水利工程、屯田、耕作制度等;在手工业生产方面,包括采矿、冶金、机器、纺织、造币、食品等。
此外,还有兵要地理、人口地理、民族地理等。
《水经注》除丰富的地理内容外,还有许多学科方面的材料。
郦道元简介本文是关于郦道元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
郦道元故居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境内。
在郦道元兄弟五人中,道元为长,承袭其父永宁侯爵位,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害于关中(今陕西临漳县)。
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以卓越才能成为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
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前期的首都,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北魏都城于公元493年南迁至此)担任过骑都尉、太傅掾、书侍御史、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职,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担任过冀州镇(今河北省冀县)东府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值鼎盛时期。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
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
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骚动。
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
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故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元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
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郦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郦道元生于仕官家庭,父亲郦范作过青州刺史,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书郎,以后历任颍川太守,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看来他一生在政治上还是有所建树的。
郦道元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
出生于官宦世家。
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来以他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
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骑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务。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
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
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叛乱揭竿而起。
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
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
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
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生于仕官家庭,父亲郦范作过青州刺史,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书郎,以后历任颍川太守,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看来他一生在政治上还是有所建树的。
孝昌三年任官右大使时,在阴盘驿(今希临潼附近)为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
郦道元一声生勤于读书和著述。
《魏书》卷八十九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
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但除《水经注》外,其余著作都已亡佚。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
他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
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等广大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并访问当地长者,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及河流的渊源所在、流经地区等。
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础。
通过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现象同古代地理著作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其中很多地理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果不及时把这些地理现象的变迁记录下来,后人就更难以弄明白历史上的地理变化。
因此,应该对此时的地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查阅古代文献,与古代的地理学著作相印证,将地理面貌的历史变迁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
为
此,郦道元决定以《水经》为蓝本,以作注的形式写一本完整的地理学著作。
《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
原文仅1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
为此郦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水经》的基础上,郦道元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学名著。
郦道元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
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
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
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水经》一书写于三国时期,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条。
原文一万多字,文字相当简略,没有把水道的来龙去脉和详细情况说清楚。
郦道元认为,应该在对现有地理情况的考察的基础上,印证古籍,然后把经常变化的地理面貌尽量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郦道元决心为《水经》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