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1单元 1小石城山记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1单元 1小石城山记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1单元 1小石城山记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1单元 1小石城山记

语文·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

1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诗歌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译文:海边的尖尖的山峰如同剑锋,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

倘若能够把自己身子割成千亿份,撒落在峰头上眺望故乡。

赏析:此诗作于贬谪永州期间。题作“看山”,心实无意欣赏山景,由看山引发的是无比的内心苦痛与强烈的思乡情怀,以“剑铓”描状山峰,已觉构思奇特,而以山峰“割愁肠”形容看山之感受,尤可见刻骨之痛。后二句更是幻出奇想,欲化身千亿散上峰头,使本已强烈的思乡之情倍增千亿。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以情感表达的激

烈程度成为柳宗元谪居酸楚心态的突出代表,而且以其富含哲理的构思方式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苏轼“割愁还有剑铓山”(《东坡题跋》)本此前二句,陆游“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则本此后二句。

文言积累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西京杂记》)

译文:匡衡好学但家贫无烛,邻家有灯烛但烛光穿不过墙来。匡衡于是就在墙壁上凿穿了一个洞来引邻居家的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家中富有并且有很多书,于是,匡衡自愿到他家去做帮工,但不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何不求报酬,匡衡说:“我希望能把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大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苦学多年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逾.越(yú)睥.睨(bì)

窥.视(kuī) 偃.仰(yǎn)

B. 伎.俩(jì) 夷狄.(dí)

嘉.树(jiā) 无垠.(yín)

C. 径.直(jìnɡ) 堡坞.(wù)

贬谪.(dí) 傥.荡(tǎnɡ)

D. 安慰.(wèi) 疏数.(shǔ)

施.设(shī) 更.换(ɡēnɡ)

解析:A项“睥”读pì,C项“谪”读zhé,D项“数”读cù。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西山道口径.北径:一直

B.益.奇而坚益:格外

C.愈以为诚.有诚:真诚

D.有积石横当其垠.垠:边,界

解析:C项,诚:真的,确实。

答案:C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类.智者所施设也②佛印绝类.弥勒

B.①神者傥不宜.如是②诚宜.开张圣听

C.①余未信.之②与信.大义于天下

D.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②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解析:C项①句中的“信”为“相信”,②句中“信”通“伸”,

“伸张”。A项两个“类”字,均是“像”的意思。B项两个“宜”均是“应该”的意思。D项两个“之”均是结构助词“的”。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投以小石

B.有积石横当其垠

C.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D.而列是夷狄

解析:A项状语后臵句,B、C、D三项都是省略句。

答案: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2题。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

余未信之。

(一)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黄茅岭而下逾:越过

B.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

C.其旁.出堡坞旁:旁边

D.其疏数.偃仰数:数目

解析:D项,数:密集。

答案:D

6.下列语句中,不能表现小石城山“风景独特”的一项是() A.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B.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

C.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D.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解析:D项是作者对小石城山不为外人所知的感慨。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像门。

B.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将小石子投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过了很久才消逝。

C.此文与《小石潭记》都属于“永州八记”,此文第1段文字主要写了小石城山的荒凉景象。

D.文章以凝练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景物,并借以抒发自己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

解析:C项“荒凉景象”错,应是奇观景物。

答案:C

8.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其中一条路向西延伸,沿路寻求没有发现胜景。

(2)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

答案: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美好的树木和箭竹,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二)

9.下列各句中,“为”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上为.睥睨、梁之形为:形成,动词

B.又怪其不为.之中州为:出现,动词

C.其气不灵,不为.伟人为:成为,动词

D.及是,愈以为.诚有为:与“以”连用,认为

解析:C项,为:孕育、创造,动词。

答案:C

10.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土断而.川分

B.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C.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解析:A项,连词,表并列;B、C、D三项均为“连词,表承接”。

答案:A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写景,先写小石城山的偏远,再写小石城山的奇貌,后写石门洞的幽深,表现了作者在永州借山水遣忧的情怀。

B.文中作者先写景,并顺理成章地发出了“类智者所施设也”的感慨,为下文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造物者的疑问作好了铺垫。

C.作者对“这儿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而却唯独造就了这些奇妙景致,因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的说法是赞同的,表现了作者的孤寂。

D.在这篇仅两段的小文中,柳宗元几乎用了一半的篇幅抒发他被贬谪到永州后游历大自然触景生情的感慨,这也构成了文章有记有议

的独特风格。

解析:C项中说“作者是赞同的”错误,原文的意思是“余未信之”。

答案:C

12.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怀疑创造万物的神有没有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便越发以为真的存在了。

(2)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造物者或者不应该这样做,结果就成了这个样子了。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①。曾伯祖奭,

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想,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②,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子周六、周七,才三四岁。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①系孙:远世子孙。②郁悼:通“郁陶”,忧思郁积。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古为侔.侔:齐等

B.与之图.事图:谋划

C.以男女质.钱质:以人或财物抵押、担保

D.时人义.之义:通“议”,议论

解析:D项,义:认为……有义气。

答案:D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当时流辈咸推之.

B.与.同辈七人俱贬如何与.母偕行

C.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D.吾于.禹锡为执友名动于.时

解析:B项两个“与”都是介词“跟,同”;A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他”;C项第一个“为”是动词“写作”,第二个“为”是介词“被”;D项第一个“于”是介词“与,跟”,第二个“于”是介词“在”。

答案:B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全都直接表现柳宗元的品行才学的一组是()

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②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③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④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⑤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⑥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A.①③④B.②③⑤

C.①④⑤D.③④⑥

解析:②写的是柳宗元遭放逐的经历和体验,③“览之者为之凄恻”从“览之者”的角度即是间接表明柳宗元才学。⑥讲的是观察使裴行立为柳宗元处理善后的事迹。

答案:C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多次升官,又多次遭贬官,起起伏伏,而他一生著述颇盛,坎坷的仕途境遇又造就了他感时伤世的文学创作。

B.王叔文曾经将柳宗元等人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后来运动失败,王叔文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

C.柳宗元不忍心看到好朋友刘禹锡远赴边疆播州任职而不能与年老的母亲团聚,因此主动提出要与刘禹锡交换任职的地方。

D.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间,大胆改革柳州恶俗,并且出私钱将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解析:B项“王叔文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不正确,应该是“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

答案:B

17.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答案: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于是立即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去播州上任。

②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都不以数千里为远来跟随柳宗元学习。

参考译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是后魏侍中济阴公的远世子孙。曾伯祖父柳奭,是唐高宗时的宰相。父亲柳镇,是太常博士,终于侍御史一职。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齐等。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

务。贞元十九年,(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带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恻哀婉。

元和十年,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即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去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都不以数千里为远来跟随柳宗元学习;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当时他的儿子周六、周七才三四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

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四、能力迁移

18.(诚)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名词,真心、诚意)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副词,的确、确实、实在) C.且燕赵……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副词,已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陈涉世家》)(连词,表示假设,如果,果真)

解析:C项,副词,确实、实在。

答案:C

19.(而)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④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⑤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⑧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⑨履至尊而.制六合

⑩而.母立于兹

A.①⑩/②④/⑥/⑧⑨/③⑤/⑦

B.①⑩/②④/⑥⑧⑨/③⑤/⑦

C.①⑩/②④⑧/⑥⑨/③⑤/⑦

D.①⑩/②④/⑥/⑧⑨/③⑤⑦

解析:①⑩代词,你的;②④连词,表并列;③⑤连词,表假设;

⑥连词,表修饰;⑧⑨连词,表承接;⑦连词,表转折。

答案:A

20.(句式类型)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解析:B项“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臵。

答案:B

21.(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描写了一种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虽然作者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

怨”。全诗表面上写隐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

22.(语言运用)请根据给出的例句,另写两个句子,句式一致,并具有一定的内容。

古今有成就者,无不坎坷,但坎坷的形式各有不同:陶渊明不能忍受为五斗米折腰而躬耕归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用自己的高洁品质成就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的传奇。

答案:苏东坡在入朝与远谪的起伏中悟透人生的荒凉柳宗元于荒远的谪居之地迎来自己灿烂的文章诗篇

三纲八目的追求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

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评析: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联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教案全集

粤教版选修2教案全集(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一单元 1 、《小石城山记》 【教学目标】 1 、感受小石城山的特点。 2 、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3 、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说到唐宋山水游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就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幻灯片一)…… 讲读课文 一、一读文章:品景 教师范读。 二、二读文章:品情 ⑴设问:请大家齐读课文,重点思考作者在第二段中以什么作为议论的话题? 学生读第二段。 明确:“造物者的有无”。 ⑵设问:此句中的“智者”与第二段中的“造物者”所指是否同一呢? 明确:第一段的“智者”和第二段的“造物者”所指应该一样,都指创造美景的神灵或上苍,还包括“神者”,这样可以避免行文的重复。可以看出,“类智者所施设也”一句在文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⑶设问:作者在本段中对造物者有无的怀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课文的原字句回答。(幻灯片五) 小组讨论。 提问。明确: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久疑;二是诚有,三是果无乎。 三、三读文章:品境 ⑴设问:眼前的景物如何引发作者的联想?或者说景物的处境和柳宗元的身世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 齐读一遍课文。 提问。明确:景美但无人问津,才高却被弃置(被放逐天涯)。 ⑵设问:可以看出正是内在品质和外在处境的相似,使柳宗元由景入情产生联想。现在回头再看,这些景物还是单纯的自然之景吗?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汇了自己的感情,我们甚至可以从景物中找出一种来作为柳宗元品格和处境的写照,这是哪一种景物呢? 明确:“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哪一句提示你?——“益奇而坚”,比起前两种景物而

浅析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方法

浅析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方法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观念在高中时期教会学生受益终身的阅读技巧,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对散文阅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是每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的责任。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 标签: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方法 1.以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方法的提出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散文的主要观点理论是形散而神不散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近二十年来,散文创作随着时代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新时代下,散文中的“神”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中心思想和文章主旨,它的含义得到了拓宽,包括情绪、意蕴等。注明学者陈剑晖提出,散文的生命在于诗性,这种诗性是建立在个人的存在上的,人的生命本真性和人内心丰富的世界,则是诗性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新的教材大大的改善了原本已经不合时代的散文出现几率,一些新的名家的散文逐渐在书本中有了一席之地。这种文章的出现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学习范围,帮助学生们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们的知识接触面也比以前更加宽泛,这种新形式,拓宽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学习积极性。 2.提高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方法 要培养散文的阅读技能,必须要改变,有一个自我锻炼和练习的过程。文本是散文阅读的中心,要指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文本中,通过与文本交流理解散文的内涵。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培养思维、处理信息和提高审美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多方对话;老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合散文阅读的环境;老师要指导学生有侧重的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 2.1根据文章结构理顺文章思路, 首先,进行文章的整体分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全文内容的把握,进行文章框架的大体了解,形成了对文章的初步认识。 其次,学生对一些重点段落进行针对性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把控文章的结构层次以及行文的思路。针对文章的内容,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思考分析,划分好层次,理清楚文章之间的联系。 最后,学生要在文中提取出重要线索,文章的线索就是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到行文思路就把控好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在文章中,不论是处于局部还是整体,我们都需要了解到,文章的线索就是文章的命门,是它将整篇文章串联起来,从而表达出主体思想的。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进学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 一、文章简析 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进”,即长进、进步。“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解”,辩解,论析。“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二、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第1段):写先生训示。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行成于思毁于随治具毕张占小善 率以录庸扬有司 2、翻译句子 行成于思毁于随 盖有幸而获选,熟云多而不扬

3、分析课文 作者先提出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学子提出“业精”“行成”的“进学”标准。这是韩愈对于“学”的问题长期体察、思考所形成的真知灼见,以此勉励弟子进学,希望世人进学。接着称颂政治清明,“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对英才的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指出人才可以尽展其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所以.只怕自己不成才,而不怕有司不明、不公,勉励诸生“进学“。但细究一下.作者言“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注意“有幸”二字,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当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作者不谈无幸的一面,而让下段学生所言自己的遭遇证之。从而使得本段的结旬中“患”与“无患”所揭示的尖锐对比,实际上已经暗伏了与字面相反的意思。因此,“幸”字是理解本段真意的一个关键字。 第二部分(第2段):虚拟学生诘难。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有年披记事者要玄捐兀兀苴 罅绍 2、翻译句子 焚膏油以继晷 补苴罅漏 3、分析课文。 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有力的反驳,分两层完全推倒先生的说法。 第一层从“先生欺余哉”至“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学生赞颂先生业精、行成。注意“可谓”所领的几个总提句,分说四个不同的方面。“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言勤于所业。 1、是博学,广泛阅读,“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细大不捐”; 2、在博学的基础上,还精益求精,“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抓住重点.掌握关键,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学有所专的目的; 3、还持之以恒,“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言劳于卫道。“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言文章之著。此前三者论“业精”。“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言“行成”。 第二层从“然而公不见信于人”至段末。 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显然不是因为先生和许多无幸获选者学业不精、德行不成。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作业:完成《第二教材》的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粤教版 高二语文 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

粤教版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 8.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还走:转身跑 B.大臣固争之,莫能得固:坚持

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的开展方法探讨

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的开展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8-09-07T16:57:28.6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6期作者:冯莉[导读]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遇到了困境,需要进一步寻求突破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11102 摘要:散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时至今天,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遇到了困境,需要进一步寻求突破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困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散文阅读教学在各个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散文阅读课程的引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都有所提高。但是散文阅读在高中学校的开展也有许多的问题,学校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才能充分体现散文阅读的价值。 一、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世纪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媒体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而且还能给学生开辟新的学习途径。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散文的表达方式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一直以来,“形散而神不散”,它是散文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观点,它能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限制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主题内容,能够让师生体会到作者文章表露的心理动态与情感流露,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对问题解析。二、高中散文阅读方法 在高中散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散文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学习锻炼、累积经验、逐渐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散文阅读过程中,它的重点内容是文本,在教学时,老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要做好正确的思路指导,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此外,在学习不同类型的散文时,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究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方法。 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对散文进行略读,要在宏观的角度上对总体文章进行分析。并且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全面地对文章的题目、段落、文体等内容进行分析,要分析文章的主体结构、弄清楚文章各个段落的内容以及写作手法,分清段落层次。当对文章的内容与思路全面地理解清楚以后,然后再对文章的每一段进行具体的分析,在此过程中,对于文字的每一段落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分析,要提取文章中的段落与要点。同时,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选择文章的线索,也就是作者在写文章时的思维轨迹,将作者的思路找出,并且全面掌握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对于散文阅读而言,作者情感的表达连接了文章的情感,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从文章段落到整体文章,通常会有贯穿其中的线索。因此,只有理解文章段落的条例后,才能全面地了解文章主体意思。 2.把握关键语句,点出文章主旨。关键语句是散文阅读过程中需要寻找的重点,因为散文中的关键语句包含了作者的中心情感。例如“这”、“此”词语代表的是代性词。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它对于作者情感的表达有重要作用。而文章的主旨构思就焦点而言,它属于一篇散文的文眼,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都会按照自己文章的焦点将想法与思想归纳在文章中,然后再统一对思想进行整合,从而能够让文章顺畅。散文中,“文眼”体现出来的意思多是概括情感、富含哲理的词语,同时也是阐述感同身受的语句,它不会固定在文章中某一个段落。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不同的文章特点,选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以及阅读技巧,以保证学生能全面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重视审美认知的发展性,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标准体系。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重视审美认知的发展性特征,不能让学生一次性掌握审美能力、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将他们的审美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任何事物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呈现一定的发展性特征,都是一个从认识到认知的熟练的过程,都是一个从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不能渴望一蹴而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审美标准体系。学生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阅读起来就会获得真正的感受和感悟。 4.强化审美内在驱动,优化学生审美秩序。审美是一种思想和心理实践活动,是一种感知和体验,不能够仅靠理论讲解和方法培养能够达到效果,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体悟找到感觉、逐步顿悟。高中散文阅读审美教育需要强化他们的内在驱动,需要进行一定的程序优化指导,让学生逐步找到感觉、学会顿悟。例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教师先让学生整体阅读,感知基本的思想,对于一些思想和认识教师不必急于暴露给学生,也不必强加给学生,而是逐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逐步理解去其中的文句和思想。再让学生换位于苏轼,想象水与月,逐步和生活与人生靠拢,体会其中的哲思,体会这种“身处逆境依然保持放达乐观,依然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参考文献 [1]郭丽娟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分析[J].东方教育,2015,(9)。 [2]梁先军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10)。 [3]刘洁清用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提高语文质量[J].成功(教育版),2013,(4)。

高三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综合测试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爆满出类拔粹筹码备受青睐 B. 呕气众口铄金渎职感恩戴德 C. 修缮委屈求全嬗变冒然行事 D. 胡诌文恬武嬉座落名门望族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他这次旅游回来,真是大开了眼界。在小组交流时,他侃侃而谈 ....,让大家羡慕不已。 B. 在这次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交流会上,大家交流了各自的阅读心得。交流场面热烈, 大家兴味盎然,不亦乐乎 ....。 C. 深秋的夜晚,凉风习习,大家在田埂上说着,笑着,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神情,都感到 大快人心 ....。 D. 王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在场所有的学生都听得出神入化 ....。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请王教授签名。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依法加强食 品药品监管,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 B.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 C. 对“只差一点”享受不了低保、而实际生活又十分困难的家庭,一些上海市基层政府部 门启动专项帮困资金和多方联动机制,一对一、点对点上门为他们排忧解难。 D. 目前,各类广告中存在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的现象较为严重,谐音广 告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混淆视听”,而像滥用人名作为品牌等等行为,正反映着当前社会的浮躁。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宋代散文充分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文学遗产,它的笔法和布局很有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宋代散文正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它的风格特征。 ①还善于发挥虚字的作用②儒雅舒缓而曲尽其妙③平易自然而流畅婉转④如《醉翁亭记》就将“也”的艺术特点发挥到了极致⑤它的语言以明白如画见长⑥常通过洋洋洒洒的铺叙来呈现对象 A. ④①⑥③②⑤ B. ②③⑤⑥①④ C. ③②⑥⑤①④ D. ③①④⑥②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唐代古文运动和宋代新古文运动都以反对贵族的骈文浮靡文风为出发点,高举起恢复先秦两汉古散文传统旗帜,但是两者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从理论指导思想来看,唐代古文运动是以倡导儒道思想为其立足点,标榜文以“志道”、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素材整理 清远博爱学校高风云 成由勤俭败由奢——《时评两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这篇时评从2003年发表至今也已近十年,可是我们改变这种奢侈消费 的现状是否改变了呢?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没有!我们现在已超过 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欧洲奢侈品消费国。因此,今天 我们学习《月饼消费要讲文明》这篇文章,除非引发我们的许多思考,并身体力行地厉行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应用角度】“勤俭节约、节约是一种美德、消费观”等。 【精彩运用】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缓和,有些人把勤俭 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 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 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便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就连那 的中秋月饼在包装上都“变异”了。面对如此现状,我们不得不再来 重温祖宗遗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爱好高雅,其实就是一种修炼——《论“雅而不高”》 一个人立身于世,难以免除世俗化的污染。怎么办?爱好高雅, 其实就是一种修炼。比如琴棋书画,皆可陶冶情操。正如培根所说:“特雷梅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高 谈阔论时,知识可作装潢。”他还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

慧,演算使人思维周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 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专业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专业知识 当我们用知识将自己武装起来而后,“雅”便会凸显在举止言谈当中。而举止言谈儒雅,可以让人感到你知书达理,富有教养,同时也能让 对方如沐春风,身心通泰,从而达到你的交往本意。 【应用角度】“雅与俗”“追求高雅”“高雅与修养”等。 【精彩运用】其实,雅俗之别只是学识、修养不同所表现的陶冶 气质有所不同而已。但好事者总是以自认为的雅和俗,对我辈凡夫俗 子划圈子、分层次,说高深、道荣辱,搞得我辈缺乏定力、心浮气躁者,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搞出好多笑话,还要转过身去甜甜地说声“谢谢”。人只要活得真实,就无所谓雅或俗;只要有不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就能活出真性情,活出生的乐趣,死的坦然。 善待一切生命,实现人生价值——《呼唤生命教育》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又是短暂的。生命的存在,又是实现我们一 切人生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我们要善待生命。我们不仅要对自 己的生命负责,还要学会善待其他的一切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 侵犯和危害他人的生命和违反健康的权利。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 一棵柔嫩的小草,我们都应该以珍爱之心去对待,去呵护。这样,我 们的一生将会是美丽和充实的一生。 【应用角度】“善待生命”“生命的价值”“尊重一切生命”等 【精彩运用】尊重和善待一切生命,会让我们自觉地为完善自我 和急遽服务其他生命而不断努力。而正是在坚持着这一努力中心线的 同时,我们会制做一个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人,会做一个正确认识 困难、坚强无畏的人,会做一个面对诱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的人......一个人的存在,如果让自己和他人感受到了幸福,那么,他的一生也就无所心痛与一生牵挂,价值从而实现了他人生的大 半价值。

粤教版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教案合集(精编教案)

粤教版选修2(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1 、《小石城山记》 【教学目标】 1 、感受小石城山的特点。 2 、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3 、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说到唐宋山水游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就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幻灯片一),它们写于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到永州的十年之间。我们曾学过《小石潭记》(幻灯片二),这是作者写水的,那我们今天来看《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记》,看作者是如何写山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三次鉴赏品读,力图领悟作者的感情和信念,并感受文章中的意境。 二、检查预习,字词、句式(幻灯片) 三、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山水游记,全文由两个段落构成,在大家预习和上一节课解决字词疑难的基础上,能不能看出这两个段落各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思考这个问题,可参照课文的旁批。 明确:第一部分,记叙和描写,描绘小石城山的景致;第二部分,议论与抒情,作者面对景物时的联想和思索。本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自然形成了写景和议论两个段落。[板书:景情] 讲读课文 一、一读文章:品景 ⑴我们在介绍山水游记的文体特征时讲到,作者描绘景物的关键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那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抓住小石城山的什么特点来描绘的?请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幻灯片三) 教师范读。 明确:“奇”。[板书:奇] ⑵设问:小石城山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划出原文的句子。 提问。明确:三个方面。小石城山的形状,山洞的深窈,山石树木分布的情态。 ⑶设问:小石城山的美景在作者眼里真是天然造化、鬼斧神工,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发现了如此的美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明确:“类智者所施设也”。这么鬼斧神工的奇丽风景只有神灵才能创造得出来,绝非人力所能为,作者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 二、二读文章:品情 面对如此奇丽之景,作者不仅发出“类智者所施设也”这样的感叹,而且更进一步在第二段通过议论表达联想和思索,下面我们来看作者是如何议论的。 ⑴设问:请大家齐读课文,重点思考作者在第二段中以什么作为议论的话题? 学生读第二段。 明确:“造物者的有无”。 ⑵设问:此句中的“智者”与第二段中的“造物者”所指是否同一呢?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讲课稿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 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6、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 已! 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桐叶封弟辩》 1、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 译:如果不恰当,即使改变十次也不算什么缺点;关键是要恰当,不随意更改,更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呢!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一、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自然衔接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5册。每册统一安排4个单元,即每册第一单元是活动单元,第二单元是文体单元,第三单元是文体单元,第四单元是语体单元。具体安排如下表。 册别活动文体文体语体 语文1 认识自我传记散文① 古典诗歌① 语文2 体验情感诗歌散文② 文言文① 语文4 感悟自然科学小品小说① 古典诗歌② 语文3 关注社会议论文小说② 文言文② 语文5 走近经济新闻戏剧文言文③ 我们的选修课程目前设计和编写了14册。如下表 一、诗歌与散文系列 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唐宋散文选读》 3、《中国现代诗歌选读》 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二、小说与戏剧系列 5、《短篇小说欣赏》 6、《戏剧欣赏》

7、《电影文学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系列 8、《新闻阅读与写作》 9、《传记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10、《说话的艺术》 11、《语言文字规范与应用》 12、《常用文体写作》 五、文化论著研读系列 13、《〈论语〉选读》 14、《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 二、课程性质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强调语文的课程性质是“工具性”。90大纲认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2000大纲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课程结构方面 1、课程标准以模块为学习单元。 旧的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是以学期为学习单元,3年6个学期6册教科书。

新的课程标准,语文课成是以模块为学习单元,1个学期2个模块,5个学期,10个模块。 2、课程标准开设大量选修课 在高中阶段语文的10个模块中,5个模块必修课5册教科书10学分;5个模块选修课10多本教科书,学生可以选修4个模块4册教科书得8个学分。 四、课程教法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多数是从“教”的角度提出要求的,例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等等。 新的课程标准,除了从教师的角度提出要求外,还从“学”的角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形成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那就是“三线两结合”。 所谓“三线”就是用“活动”、“文体”、“语体”三条线组编必修课教科书单元。所谓“两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活动”与“阅读”、“写作”、“口语”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和谐结合。 Ⅳ 两种活动的结合 一、两结合的第一个结合是指两种活动的结合。即在必修课中设计和安排了两种活动。一种活动是“单元活动”。“单元活动”,即每一册的第一单元都设计为“活动单元” ,每一册必修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宋散文选读》鞭贾 练习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市之鬻.鞭者(yù) 其贾. 宜五十(jiǎ) B .蹇.仄而不植(qiān ) 则遬. 然枯(sù) C .举之翲.然若挥虚焉(piāo ) 马踶. 不已,坠于地(dì) D .余曷.不至于公卿(kě) 拳蹙. 而不遂(cù) 解析:选C 。A 项,“贾”读“ɡǔ”;B 项,“蹇”读“jiǎn ”;D 项,“曷”读“hé”。 2.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 B .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 C .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D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 解析:选D 。“栀”“蜡”名词作动词。 3.下列对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市之鬻鞭者.②泽者.蜡也 ?????③举之翲然若挥虚焉.④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选C 。者:……的人/表判断;焉:句末语气词。 4.与“以求贾技于朝”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 .持以夸余 B .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 C .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 D .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 解析:选C 。A 项,省略句;B 项,判断句;C 项,介宾结构后置句;D 项,省略句。“以求贾技于朝”是介宾结构后置句,因此选C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市之鬻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 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五万而后可。有富者子,适. 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 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然若挥虚焉。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 黄而泽。且贾者云。”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则遫.然. 枯,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富者不悦,然. 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最新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3.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 4.探究文本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2.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 3.探究文本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文体知识】: 一、明确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⑴形散:①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③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⑵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①抒情散文②记叙散文③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①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②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③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七、散文的语言:①质朴、自然、平实;②生动、形象、明快;③深刻、隽永、含蓄;④华丽、优美、典雅;⑤幽默、诙谐、辛辣 第一讲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 理解词义、句意 一、考点解读与突破: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见《新课标》(学生)P50 理解词义、句意见《新课标》(学生)P55 二、要点总结: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见《新课标》(学生)P51、53 理解词义、句意见《新课标》(学生)P56、58

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期末复习卷

高二语文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期末复习卷 2006.6 班别姓名学号 一、阅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 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 ..,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山殊可过.过:过访,游览。 B.猥.不敢相烦猥:鄙,自我谦称。 C.多思曩昔 ..曩昔:从前,往昔。 D.白鸥矫.翼矫:矫健。 2.下面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与山僧饭讫而.去 B. 斯之.不远 襟三江而.带五湖藏之.久矣 C. 足下方.温经 D. 因.驮黄檗人往 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近腊月下,景气 .. ..和畅 B.复与疏钟相间 C.非子天机 ..清妙者 D.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与山僧饭.讫而去 B. 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 C. 村墟夜.舂 D. 步.仄径,临清流也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与尹师鲁第一书试题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10 与尹师鲁第一书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见绐.(dài)惶.迫(huāng)愚懦.(rú) B.怪骇.(hài)诛.死(zhū)怨嗟.(j īe) C.欢戚.(qì)砧.斧(zhān)鼎镬.(huò) D.枕藉.(jiè)襄.州(xiāng)咽.喉(yā n)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旧疾江湖流连 B.眨谪感激宝重 C.叹赏史册时事 D.庭趋切责老婢 3.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去:距 离。 B.莫苦相尤.否尤:怨尤,责难。 C.日知进道.而已道:道路。 D.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益:更 加。 4.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才明白这个老奴懒 惰没去见你,(我)被欺骗了。 B.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只好再三托 付王君贶给你写信顺带告知我的情况,接着 就派人向西给你送信了。 C.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 否:在路上没有捎信的地方,不知王拱辰 曾写信转达了我的意思没有? D.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然而师鲁你又说我 对朋友不了解。 5.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以:表原因的介词,“因”“由于”。 B.方喜得作书以.奉问。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 C.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 以:以为,认为。 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 二、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6.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俟.到夷陵写去俟:等待。 B.感激 ..不避诛感激:同现代汉语“感激” C.则戚.戚怨嗟戚:悲戚。 D.安道亦以为然.然:对。 7.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产生难以忍受的困 苦愁怨,将它诉诸文字。 B.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用这些话来告 诫安道千万不要写悲伤的文字。 C.自言我为大不为小:自言自语地说:我以大 事为主,不拘小节。 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我)到夷 陵县之后勤于政事,改掉了在洛阳时懒散的毛病。 8.对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道与.予在楚州与:连词,“和”。 B.又常与.安道言与:连词,“和”。 C.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之:代词, “这件事”。 D.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之:结构助 词,“的”。 9.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最能体现作者泰然心境 的一组是() ①感激不避诛死。②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 ③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④自言我为大不为小。⑤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散文与诗歌阅读

散文与诗歌阅读 1、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备课资源,所以不从教学常规来谈。 2、根据自己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选取一个比较小的角度来谈。 3、有些问题思考的还不够深入和缜密,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4、我的谈话主题是:高中语文第三册古代诗歌与散文解读教学 二——六 先:我们先一起来看新课程标准:阅读目标、阅读教学和阅读评价中的一些文字。 后:新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并列,阅读重视的是理解。 阅读:理解与鉴赏(有的阅读学将阅读作为一个大的概念,包括了理解和鉴赏。) 文学阅读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是理解,第二是鉴赏。对于某篇文章要了解其中的各句各段及全文的旨趣,这是属于理解的事;想知道每句每段或全文的好处,这是属于鉴赏的事。(《叶圣陶集第十六卷》)这第一步便是理解,第二步则是鉴赏。 七、 解读与理解 1、理解的价值。理解是从自身活动和外在世界中获得意义。人在理解中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失去理解,人生变成一片无意义的阴影。理解是构成人存在的一种基本状态。狄尔泰说,自然需要说明,人则必须理解;理解是在你中再发现我自己。 2、解读的价值。理解借助语言文字表达流露,成为解读。所谓意义解读,也就是人际之间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解释。一旦失去了对意义的探求与表达,人自身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也就丧失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3、文学的解读是两个视界的融合。文学作品有它自己的世界,解读者也有他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解读者的理解中发生接触后,融合为新的世界——意义。真正的理解没有随意性,总是受到两个视界的限制,一个是作品的视界,一个是读者或解释者的视界。八、 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 九、 语文文学解读是针对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教学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因而既遵循文学解读规律,又遵循教学规律。 文学作品意义的丰富性和解读过程的个人性使解读产生的意义必然是多元的。文学解读教学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自主解读的基础上平等对话,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存留己见;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培养文学解读能力,形成多种解读方法。 十、 文学解读深受解释学的影响。传统解释学理论认为,解释的目标是恢复作者原意。由于读者与所要理解的对象处于不同的历史环境中,这就要求读者克服时空距离,摆脱历史的成见,以求保持解释的客观性。现代解释理论认为,解释的目标是出于现代的需要,解读的时空距离无须克服,而是要利用它,因为意义是在时空距离中展开的,既可看清自己,又能看清前一代人;成见更无须摆脱,正是它使理解的历史性成为可能,开拓出新的意义领域,意义的创造是读者参与的结果。文学解读也先后出现了三种理论:作者理论、文本理论和读者理论。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个文官的死》教案3篇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个文官的死》教案3篇

《一个文官的死》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把握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题,品味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2. 通过分析典型人物的个性化对话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归纳概括人物的鲜明个性,理解小说的主题。 3. 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对话、心理描写。 2. 小说的典型细节。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介绍作者引入课文。 提问:?什么是“小人物”?描写这类人物的小说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契诃夫的小说有什么特色? 1. 关于作者:(幻灯片2)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契诃夫的小说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状况。 2. 创作背景:(幻灯片3) 19世纪后期,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盛行,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政府暴戾无道,扼杀自由;百姓饱受压制,怨声载道;整个社会被恐怖笼罩,人心惶惶。上尊下卑的封建烙印死死地将人束缚住,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官场中强者倨傲专横,弱者唯唯诺诺。各种各样的恐惧感、焦虑感压抑着人们,重逾千斤。在这种情况下,《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等小说便应运而生。本文写于1883年。 (二)破题: 一看题目,就使读者产生一系列的疑问,扣人心弦,既是全文内容的概括,也给人一种沉重感。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文本助读(20份,含答案)

第1课小石城山记 当帝王将相浓缩成墨迹,干瘪地居于书橱一隅;当金碧辉煌化为砾土,卑微地栖居于人们脚下;唯有你——柳宗元,无论命运起伏跌宕,生活悲喜无常,你的文字,依旧是那么鲜艳明亮。跨越历史的迷雾,拂去时光的尘埃,经久不衰。宦海浮沉,你独具慧眼,你的笔尖沧桑之感,怜惜之情。第一次与小石城相遇,你便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幽思。小石城幽美却偏僻荒凉,你才华横溢却壮志难酬。 有时,人与自然总是那么容易相融,心心相通。人在自然中得到慰藉,自然之景在人的思维中得到升华。就让我们跟随着柳宗元的贬官之旅,去荒蛮远僻的永州,领略小石城的山行埤堄,水生动然;去荒蛮远僻的永州,感受失意者柳宗元的不戚贫贱,宠辱不惊。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二人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的作品集有《河东先生集》;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游记系列有《永州八记》,它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依次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作者在作品中把一山、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摄入笔端,用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中,山水诗始于谢灵运,山水游记散文应该说始于柳宗元。 二、背景资料 柳宗元曾与刘禹锡等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变革失败后被贬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