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造学结课论文 永动机的设想

创造学结课论文 永动机的设想

创造学论文——永动机的设想

专业:自动化

姓名:韩**

学号:**********

创造学论文

——永动机的设想

永动机的想法起源于印度,公元1200年前后,这种思想从印度传到了伊斯兰教世界,并从这里传到了西方。进而风靡全世界。然而经过了世界上无数优秀科学家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和尝试,永动机最终被科学界否定,1775 年法国科学院就决定不再刊载有关永动机的通讯。1917 年美国专利局决定不再受理永动机专利的申请。永动机热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是,永动机真的无法实现吗?为什么直到今天还有无数的永动机迷们始终“执迷不悟”的沉迷其中呢?

太阳系的运行,原子核内部永不停息的运动,以及中国古代出现的神秘的木牛流马不都是一台一台的永动机吗?

因此,无数的专家学者始终坚信,永动机在整个宇宙都是可以实现的。对于我们生活的地球来说,唯一的解释是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

初中时,我从物理课本上了解到了关于永动机的历史,

曾经辉煌一时的代表作

(本文所有图片摘自百度)

同时也得到了永动机无法实现的结论。毫不夸张的说,我当时很失望,很不愿意接受。我曾私下拿着亲手画的永动机图去找过物理老师,结果被物理老师留在办公室里果断批评了半节课,同时再次被强行灌输了关于“永动机绝不可能实现”的“真理”。之所以这里的真理上加了引号,是因为我从办公室出来时依然坚信我的设计的可行性,虽然现在看来是那么的幼稚。

我认为无论永动机最终能否真正实现,对永动机的研究都体现出了一种当今社会缺乏的探索精神,如果从小对孩子加以很好的引导,那么将对我国将来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永动机不仅有很大的吸引力,较强的趣味性,而且启蒙意义非常重大。可惜现在的社会大部分孩子的好奇心往往都被老师或是家长无情的扼杀。

国民党军队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1948年在国共内战的许蚌会战被俘之后,送至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至1975年释放期间,在所內潜心研制永动机“东方红发动机”,十分有名。最终当然也以失败告终。

最原

始的

猜 想

从永动机的历史上来看,虽然没有一台永动机在研发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永动”,但很多由它延伸出来的理论或是实践上的创新却帮助工厂企业实现了系统节能,大幅提升了系统性能,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因此,谁能说历史上有关于永动机的所有研究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谁又能断言现在的永动机迷们对永动机的不懈痴迷只是毫无意义的浪费时间和精力呢?

对于永动机爱好者而言,开发永动机是怀疑精神和实证精神的完美诠释,是一个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人的内涵体现。

当前我国高学历人才不少,然而真正能灵活利用所学理论的人不多,许多人学了高等数学,也能解给定的微分方程,但确不会给一个简单的实际系统建立微分方程,这无不是一种悲哀,他们的卷面成绩与实际能力形成巨大反差,他们往往表现为知识体系呆板、分裂,没有任何的灵活运用能力。因为这些都是需要长期思考磨练思维才能实现的。他们与我利用虹吸原理

设计的永动机

国许多永动机爱好者相反,他们学而不思。

而很多永动机爱好者是夜以继日的思考,不断地探索着,尝试着。有可能他们的知识储备较少但他们至少是怀着极大的热忱,怀着一颗牺牲的心在努力。有些人也许把它当成了生命的追求,一生的梦想,这难道不令人感动吗?这难道不比那些空有一肚子理论,却无任何作为的人强得多吗?这难道不比那些拥有满屋子文凭却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的砖家更加的令人钦佩吗?

在当代中国,产生这样一群自以为正确就可以随意嘲讽他人的人并不奇怪,然而对这群人默许,冷漠旁观,甚至推波助澜的话,那就是民族的悲哀。无数永动机爱好者在舆论的嘲笑中前进,这到底是固执还是坚强,到底是偏执还是悲壮。

伟大并不意味着必须有所成就,成就也不一定伴随着伟大。在无数次绝望中重生,在无数坎坷中前进,在垂暮之年回首往事,坚信没有背叛自己的灵魂,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多么“伟大的异

想天开” 利用地表与外太空的气压差 构思永动机的失败案例

吗?

现代物理能量守恒定律就在限制人的思考,简直就在扼杀人。宇宙下任何运动都至少是能量守恒的`或者是能量多余的,因为宇宙本就是巨大能量场所!能量守恒定律只能对于整个宇宙或者是完全密封任何能量都无法穿透的场所。

在资料中记载,我国古代就出现过一种类似于永动机的装置,只不过它并未引起国人的充分关注,而是一直以儿童玩具的身份出现,它就是“饮水鸟”。前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别莱利曼编著的《趣味物理学续编》中提到,一个中国人曾将这个涂了颜色、看不见内部奥秘的“饮水鸟”赠给爱因斯坦,并对他说,科学家不是说永动机不可能吗,现在就让你瞧瞧这台永动机。当爱因斯坦看过并明白其原理时,十分惊叹“饮水鸟”的巧妙设计。因此这个玩具就被叫做“爱因斯坦也吃惊的玩具”。到今天我们仍能在一些装饰房间或其他地方的装饰品中看到它。

饮水鸟图

饮水鸟在近代曾引起了西方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爱因斯坦等人用自己所谓的很多科学理论去解释饮水鸟的原理。自以为正确,却没有发现该鸟喝不到水一样运动!

爱因斯坦的理解是,它之所以能不停地点头喝水,是因

为它包含着复杂的物理学原理。原来“饮水鸟”内的液体是乙醚一类易挥发的液体,在高温里很容易蒸发,而液体的饱和蒸汽所产生的压力又会随温度的改变而剧烈的改变。

a.头部受冷,气压下降,尾部的液体因为吸力沿颈部上升。这样头的重量在增加,尾部的重量在减轻,重心位置发生变化,当重心超过脚架支点而移向头部时,鸟就俯下身到平衡位置。这个位置可以通过鸟嘴的重量来调试。

b.头部降低,内部发生两个变化。一是“饮水鸟”的嘴浸到了水,这样鸟头被打湿。二是上下的蒸汽区域连通,两部分气体混合,没有了气压差,但由于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蒸汽的温度略有上升。这时上升到头部的液体,在本身的重量作用下流向下端尾部。

c.尾部变重,头部向上翘,液体全部集中到尾部,同时,头部的蒸汽因为粘到的水又开始冷却。如此循环

以至无穷

而我们的学者认为水也可以实现饮水鸟的永动,温差的作用不过是为了能更好的看到效果而已。2个球中间一管子。液体能抬台上去。在加上温差,让液体向上运动的更块,导致失去平衡。然后又再次失去平衡,本在上面的液体被从

管子里流向大球,于是动作又重复了。

很多永动机迷们认为这就是永动机!西方之所以不承认那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推翻自己亲自得出的结论——“永动机无法实现”。因为他们是先否定有永动机后才看到小鸟的。于是怎么也不愿意自己打自己脸,死活的不承认而已。

现在很多国家公认饮水鸟是美国人发明的。因为该鸟在100年前突然消失在中国孩子手里,而美国贝尔实验室于1945年推出了饮水鸟,并于1946年在美国申请了专利。现在只有一部分人仍持饮水鸟为中国古代玩具的看法。

随着电磁方面科学技术的持续飞速发展给这一课题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执着于永动机的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电磁式永动机。

一种磁式永动

机的设想

下面列出一种新式的磁式永动机的设计图,来源于网

络,至少我没有找出它的缺陷在哪里。论文做的比较仓促,所以这个烫手的山芋就只能抛给周老师了。

这种磁永动机是直径较大的、高度较小的磁永动机,其定子A 为数个工作内表面磁化为N 极的半圆弧形臂齿组合而成的,其能将定子的S 磁场驱赶到做功区域以外的轴两端和A 的背面;转子B 磁片也紧密相连,其工作表面能产生正时针旋转的N-N 推力外,其背面的S 磁场也能产生正时针旋转的S-N 拉力。这就是该磁永动机的主要原理,这也是它有可能创造历史的原因。

科学家在研究粒子的时候发现,一个旋转的粒子,你叫它不旋转都不可能,这说明旋转和运动是物质的本性。地球是有自转的,这种自转来源于地球的内部,如果说是外力的作用,那天王星,滚动的前进就无法解释了,所以,星球的自转来源于自身内部的结构。这也说明星球的内部,是完全由能量物粒子结构成的物质。我们只要明白了地球内部自网络热议的

磁式永动机

转的原因,我们是完全有可能创造出永动机出来的。在理论上是可以创造出永动机来的。我们把无数个运动的粒子,在快速的旋转压缩中结构成一个球形物质,这个球形物质,就是永恒旋转的。这就好比一群人,按顺序组成一个圆周,然后一起用同等速度跑,他们就可以围着圆圈转。一个人就好比是一个运动的粒子。

我认为永动机是可以造出来的,但现在的科技水平还造不出永动机来,只有到了科技足够发达的时代,我们才有可能创造出永动机来。但这并不能否定现在的永动机迷们的付出会得到回报,至少永动机的研究已经为工业节能和设备改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贡献会持续下去。

学号:**********

姓名:***

专业:自动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