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期末复习归纳总结

三年级期末复习归纳总结

三年级期末复习归纳总结
三年级期末复习归纳总结

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

2.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3.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用乘法验算)。

4.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5.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6.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认数

1.认数、读数、写数。

整千数:数位与顺序,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非整千数: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按顺序整理数。

练习:

(1)口算:2000+4000= 8000-3000= 6000-200= 7000+100=

(2)写一写:两个千加两个百加一个十是多少?

(3)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

(4)967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个位上是()

2.大小比较

比较大小时的数学思考,比较大小的实际应用,非整千数最接近几千。

练习

比较大小:3650和2520, 7890和8790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

1.称一个物体有多重,一般用千克为单位。

2.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

3.千克可以用KG表示,又叫公斤。

4.从秤上读出物品的重量。

5.称比较轻的物品,一般用克为单位。

6.认识天平。

7.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

练习

(1)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克?

(2)2千克=()克

(3)9000克=()千克

第四单元加和减

1.口算两位数加、减。解决与“倍”或“差”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练习

口算:44+25= 32+57= 14+68= 76—64=

2.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练习

手套的价格是12元,帽子的价格是手套的3倍,你能用线段画出来并算出帽子是多少钱吗?

第五单元 24时记时法

1. 24时记时法及它与普通记时法(12时记时法)的联系

2. 联系实际问题求经过时间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包括:求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求非整点时刻间的经过时间。(利用线段图)。

求经过时间:

记忆: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 经过时间

到达的时刻—出发的时刻 = 经过时间

3. 两种计时方式的转化。

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相转化

普通记时法 24时记时法

凌晨1时———————— 1时

早晨5时———————— 5时

上午8时———————— 8时

中午12时———————— 12时

下午1时———————— 13时

下午2时———————— 14时

晚上6时———————— 18时

晚上7时———————— 19时

晚上8时———————— 20时

晚上9时———————— 21时

深夜12时———————— 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记忆: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用钟面上的时刻加上12时。

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用普通记时法表示,就用时刻减去12时。

练习

(1)图书馆的的公告牌上面写着:借书时间:12:00—13:30,15:40—17:00。图书馆每天的借书时间是多长?

(2)用二十四小时计时法表示,:下午2:00,晚上9:00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边与角有什么特点。(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通常把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把正方形的每一条边都叫做边长。)

2. 探索、理解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物体某个面上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该物体某个面的周长)。

练习

(1)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求篮球场的周长。

(2)操场长150米,宽70米,小强绕操场跑一周,小强一共跑了多少米?

第七单元乘法

1.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方法。(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

2. 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是0时的乘法计算。

3. 连乘计算。

练习:

(1)200×3=152×4=261×3=224×5=

(2)124×3×2=115×2×4=

(3)一头牛一天吃20千克草,两头牛两天吃多少千克草?

第八单元观察物体

二年级(上册)教材安排过一次“观察物体”,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适宜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学习“观察物体”,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并用视图表示看到的形状。

1.在知道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础上,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相同的。

3.进行简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1.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

练习

(1)在一个口袋里放3个红球,一个黄球,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

第十单元认识分数

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计算。

1.分数的表示:分子、分母、分数线。

2.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

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

答:知道。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为什么要反复?

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1、理解词语。

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

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

5、学会用“不仅…… 还……”造句。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6、“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变一种说法)

答: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第三课《古诗两首》

1、《山行》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的。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远上的意思是向山的远处伸展。句意: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石子小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的有几户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句意:我停下车子,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的枫林晚景。被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坐是“因为”的意思。“于”是“比”的意思。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句意:月亮渐渐地落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只有江边的枫树、晃动的渔火陪伴着我,难以入眠。

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到是“送到、传到”的意思。句意:在这充满寒意的半夜,只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6、《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7、《枫桥夜泊》写的是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作者张继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听到了乌啼和钟声,勾画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泊:停船靠岸。到:送到,传到。

8、再收集一首有关秋天的诗。《夜书所见》《静夜思》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1、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金波通过描写大树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启迪我们要学习叶子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2、无数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相同的工作指的是: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3、文章第六自然段: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底下的根。

1)这一段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写出大树叶子的特点,分别是:叶子嫩绿、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

2)用一个成语概括“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这句话的意思:叶落归根。

3)怎样理解“绿叶为大树而生。”这句话?

答:赞扬了叶子的内在美。大树和叶子是不可分的整体。大树因为有了叶子而更茂密,叶子因为大树而有了价值。

4、“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得叶子吧”中大树指的是我们的生活、社会、国家等,句子号召我们做一个无私奉献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5、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

答: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6、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答:假如我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我会想我和大树是一个整体,是大树给了我生存的价值。我会对大树说,谢谢你。我会对人们说,希望你们都来做美的叶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我们生活的这棵大树作出贡献。

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

1、《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

2、文章第四自然段: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中心词是:热闹非凡。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大豆、高梁和榛树叶子。

2)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当作人来写的,这种写法叫做拟人。

3)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3、“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了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这是一个比喻句。你能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银灰、血红、橘黄、金黄

答:乌黑、鲜红、雪白、天蓝、草绿、土黄……

4、仿照第四自然段的总分方法写一段话。

秋天的果园热闹非凡。满树的苹果涨红了脸,像是在向我们微笑;香蕉笑弯了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石榴咧开了小嘴,像在乐呵呵地演唱。

5、练习说话:只有……才……例句:只有平时认真学习,期末才能考出好成绩。

6、背诵: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黄金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7、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答: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8、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北大荒的美?

答: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第六课《西湖》

1、《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西湖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2、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答:一是明月东升,二是华灯倒映湖中,三是琴声“悠扬”。

3、近义词:犹如-宛如-好像-仿佛

例句: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4、造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上的黄叶象一只只蝴蝶飘落下来。

5、写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课文中写到得景物有:连绵起伏的山、平静的湖面、、环湖树、白堤苏堤、三个小岛。

7、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把句子换个说法)

答: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呀。

8、理解“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9、西湖十景有: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柳浪闻莺、断桥残雪、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映月、宝石流霞、黄龙吐翠。

10、“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苏指“苏州”,杭指“杭州”。

11、课文采用由远到近的描写方法。

第七课《拉萨的天空》

1、背诵全文。尤其是最后一段。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中插图上的建筑叫“布达拉宫”。

2、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答: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3、课文中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有: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

4、拉萨:日光城重庆:山城昆明:春城哈尔滨:冰城苏州:姑苏城南京:石头城济南:泉城

5、“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拉萨由于地势与天空更近,更能让人感觉到天空的蓝,仿佛拉萨的一切都被蓝所浸润、包容,更能让人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境地。“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则进一步描绘了蓝天如水的美妙境地。

6、“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句子用“白云和蓝天”“草地和蓝天”对比的手法,更突出了天空的“蓝”。

第八课《蒲公英》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采用拟人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有不同,从而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实事

2、用“嘱咐”造句。例:出门前,奶奶嘱咐我多穿衣服。

3、课文把蒲公英比作了降落伞。因为它能随风飘荡。

4、ABCC式词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得意洋洋议论纷纷

5、思考:蒲公英种子去了几种地方?结果怎样?

6、假如你是太阳公公,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和湖泊里的种子?

参考:你们别看那儿金光闪闪、银花朵朵,很漂亮,但那并不适合你们生长,落到沙漠和湖泊,不仅没有财富和快乐,而且还会使你们丢掉性命,还是到泥土中去生长吧。

第九课《三袋麦子》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猴、小牛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个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2、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小猪:憨厚可爱。小牛:勤俭节约小猴:聪明能干

3、理解“迫不及待”:着急的不能再等待。

4、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

参考:小猴的做法更值得提倡,因为他有长远打算,而且聪明能干。

小牛的做法可以赞成或不赞成,理由要成立。

5、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吃一半,种一半)

6、续写课文,想一想小猴会用丰收的麦子做什么?

提示:本着小猴聪明能干的品质进行续写,参考例文《小猴卖烧饼》。

第十课《哪吒闹海》

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封神演义》,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故事。

2、哪吒闹海是要为老百姓出口气,他的两件法宝是混天绫和乾坤圈。

3、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故事。

4、哪吒闹了三次: 1)一闹摇晃水晶宫,动词有:跳、取、摆、掀

5、理解“称霸一方”在一定的区域内倚仗权势,欺压别人。

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

第十一课《第八次》

1、这是一篇外国历史故事。课文讲述了古代的英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侵略军取得最后的胜利。体会到布鲁斯的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百折不挠的精神。

2、布鲁斯终于成功的原因是失败后不气馁,不丧失信心,鼓起勇气继续努力。

3、初步理解详写与略写。文中详写蜘蛛第八次结网,其余略写。

第十二课《卧薪尝胆》

1、这是一篇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表现了越王勾践励志图强的精神。同时告诉我们只有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躺在柴草堆上舔苦胆。

理解“受尽屈辱”: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3、会用“建议”造句。例: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学习上的建议。

4、由这篇课文可以想到的格言:有志者事竟成。

5、课文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6、你觉得越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参考:越王是个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的人。我想说:越王,我很佩服你。

第十三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1、这是一篇科学故事。法国雷奈克医生通过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说说雷耐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参考:巴黎发生流行疾病,法国医生雷奈克思索拯救大家的办法,突然受到玩跷跷板的孩子的启发,创造出了听诊器的雏形,后经改进的两端喇叭状的空心木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4、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例:如果我们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今天早上,果然下雪了。

5、雷奈克有什么样的品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

第十四课《东方之珠》

1、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赞美了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2、理解词语: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举世闻名、人流如潮。

3、课文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写作特色是用词讲究、描写传神。全文的中心句式“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4、课文标题使用双引号的作用是说东方之珠代指香港。

5、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第十五课《小露珠》

1、这是一篇童话,讲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美了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2、背诵课文。

3、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答:小露珠象钻石那么闪亮、象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所以小动物们都喜欢,它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所以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4、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例: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人们穿的越来越多。

5、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小露珠的形成、消失过程,

第十六课《石榴》

1、这篇课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讲了石榴成熟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理解词语:驰名中外、郁郁葱葱、紧偎、张望、红白相间。

3、背诵第四段,能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

4、了解拟人的写法。例: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5、作者写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叶子、花、果实

6、课文对石榴花作了重点描写。先写其颜色是“火红”的;再写其数量是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最后写其形状好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

第十七课《石头书》

1、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谈话,介绍了许多岩石的知识,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刨根问底:指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聚精会神:形容精力很集中。文中“读书”的意思是研究化石。

3、课文通过6次对话揭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其中,雨痕、波痕和矿物就是石头书上的字,化石是石头书上的画,石头书上的学问很多。因为石头一层一层的,有字、有画,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知识,所以石头像书。

4、形成化石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5、初步认识写人物对话时,提示语的三种安排形式和神态描写。

6、填空: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______,地上有______,还有_______.后来,这里变成了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第十八课《小稻秧脱险记》

1、这是一篇科普性童话故事。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3、课文可以分为遇险和脱险两大部分。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杂草对庄稼的危害和除草剂能保护蹈秧免受侵害。

5、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例:1)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2)操场正在进行激烈的拔河比赛。

6、文中的“毛毛雨”指的是除草剂。

第十九课《航天飞机》

1、这是一篇科学童话,用拟人手法介绍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

2、理解词语:无影无踪、自由自在、航天飞机。

3、作者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了航天飞机的?

答:从外形特点、飞行特点(高度和速度)、功能作用来介绍。

4、航天飞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答: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

5、与一般的飞机比,航天飞机哪些地方比它更好?

答:它比一般飞机飞的高、飞的快,可以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

6、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式来介绍说明的?(做比较)

7、以“航天飞机的自述”为题,练习写一段话。

第二十课《军神》

1、这篇课文谢的是刘伯承年轻时一次眼睛负重伤后,坚持不用麻药,忍着剧痛手术治疗的事,表现“军神”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2、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答:因为他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3、课文写医生的态度变化说明他被刘伯承感动了,是侧面描写,为了衬托刘伯承的精神。

4、填空:《军神》一文最后一节从关上、俯下、亲切、注视可以看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十分敬佩。《军神》一文中的年轻人指,他自称自己是一名。手术后,沃克医生却称他是“军神”,原因是___ _ 。

第二十一课《掌声》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人都要掌声,尤其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需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理解词语:经久不息。背诵最后一段。

3、说说小英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答:小英以前自卑、沉默,后来变得自信乐观,是因为大家的鼓励和关心她才有了这些变化。

4、大家的掌声中包含了什么?关心、鼓励。既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5、为什么小英忘不了那次掌声?因为它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6、掌声在课文中响起了几次?代表了什么?

答:两次,第一次是对小英上台的鼓励,第二次是对小英演讲成功的肯定。

第二十二课《金子》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

2、理解词语:谋生蜂拥而至、埋头苦干、倾盆大雨若有所悟。

3、文中“金子”指的是勤劳的品质。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第二十三课《每逢佳节倍思亲》

1、这是用文包诗的形式。课文表达了唐朝诗人王维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词语:天各一方、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4、佳节是什么意思?文中指的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你还知道哪些佳节?

答:佳节是美好的节日,文中指重阳节,在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还有春节、中秋、元宵等节日。

5、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什么意思?

答:每到节日的时候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第二十四课《孙中山破陋习》

1、文章讴歌了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

2、陋习指不好的风俗习惯,在文中指缠足,破是废除的意思。为什么要废除?因为它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

3、“姐姐缠了脚,还能下地干活吗?”(换一种说法)姐姐缠了脚,不能下地干活了。

4、“含着眼泪”更能表现妈妈的无奈和内心的痛苦。“深深地刺痛”更能表现姐姐缠足这件事对孙中山幼小心灵的影响。

5、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

古诗

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2、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4、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6、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成语

1、自然风光:

大雨滂沱夕阳西下一帆风顺草长莺飞连绵不断湖光山色夏天、小河、钓鱼:

烈日当空垂柳鸣蝉满头大汗清澈见底喜出望外

“根”的成语:

根深本固浇树浇根根深叶茂叶落归根

2、民族建筑、山水风光:

高堂广厦玉宇琼楼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3、带动物的成语:

雏鹰展翅老马识途鱼贯而入倾巢而出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群龙无首狡兔三窟

4、卧薪尝胆成语歌:

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奋图强救亡图存卧薪尝胆催人奋进羽翼丰满报仇雪恨

5、城市繁华:

大街小巷人头攒动风驰电掣车水马龙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巧夺天工

6、“风雨”的成语:

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呼风唤雨栉风沐雨未风先雨见风是雨凄风苦雨暴风骤雨

7、军人生活、气概:

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刮骨疗毒传为美谈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运筹帷幄好谋善断

8、勤奋学习: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

谚语、名言、对联

1、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熟能生巧,业精于勤(荒于嬉)。

——《古今贤文劝学篇》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其他知识点

1、椰果靠在大海中漂流传播种子;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的种子带刺,能挂在野兔等动物身上传播;豌豆的种子能自身弹射;葡萄的种子靠小鸟传播。

2、昆明(春城)哈尔滨(冰城)济南(泉城)广州(羊城)潍坊(鸢城)

重庆(山城)鞍山(钢都)成都(蓉城)南京(石城)景德镇(瓷都)

宜兴(陶都)自贡(盐都)拉萨(日光城)

3、关羽红脸忠勇;

包公黑脸正直;

秦桧白脸奸诈;

孙悟空猴脸红、黑忠勇与正直

课外句子积累

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春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复习留言条、请假条格式

驾照考试科目一-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及技巧

驾照考试科目一-考试知识点总结 归纳及技巧 驾照考试科目一 理论考试的一些记忆技巧 以下七种情形可以扣留驾驶证: 1、累计积分达十二分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4条) 2、饮酒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 3、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道路交通安 4、驾驶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 5、驾驶拼装的机动车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0条) 6、造成交通事故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 7、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 行车制动、发动机制动、驻车制动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1、行车制动与驻车制动器都是汽车的制动,他们的功能不一样。 2、行车制动是用于行车过程中,使汽车停止和减

速。指脚刹(脚制动)。 3、驻车制动,一般叫做手刹,(个别也有用脚操作,如别克GL8),他的作用就是在停车时,给汽车一个阻力,使汽车不溜车。驻车制动,也就是手刹或者自动档中的停车档,锁住传动轴或者后轮。 4、驻车制动比行车制动的力小很多很多,仅仅是在坡路停车不溜车,就可以了。而行车制动则必须让汽车在高速运动中停下来 5、发动机制动,是指通过发动机进行牵制车辆 的速度,这点在下长坡时最有效。 记忆技巧: 1、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需要停车排除时,驾驶人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 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如果是高速路上警告要在车后面的150米 之外)。 2、上高速路的车最低时速是要求60公里,最高不得超过120公里,如果高速路同方向有2条车道,右侧车的速度范围为60公里到100公里,左侧车的速度范围为100公里到120公里。如果有同方向有3条的车道,最右侧的速度范围为60公里到90公里,中间的为90公里到110公里,最左侧的为110公里到120 公里。所以超车当然是要从左侧超车。 3、只要涉及到罚款的题目不是选罚20到200就是选罚200到2000。20 到200 的罚款可以和警告同时处罚,200到2000的罚款可以和扣留机动车同时处罚。 4、扣车与吊销驾照题目选题方法,只要是车有问题就扣车,如果是人有问题就吊销驾照。 5、我现在没有驾照,却驾驶我表哥的车,又被交警抓了,我要处200到2000 元的罚款,15日以下的拘留。我表哥也要处200到2000的罚款,并被吊销驾驶证。 6、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城市道路的最高速度为30公里,公路的最高速度为40公里,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城市道路最高50公里,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公路最咼为70公里。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 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

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 地理知识点总结了一篇又一篇,每次都是以不一样的视角去告诉学生,如果考试是这样考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必须要记住,今天也不例外,每块知识都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一定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 一、生态问题 1 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 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审计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00930100756)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1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或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管活动 (1)审计主体:审计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2)审计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领导和相关领导的授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3)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4)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主要包括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内部的预算计划、经济合同等 (5)审计目的:社会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6)审计本质: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管、评价、鉴证活动 2审计的特征: (1)独立性: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2)权威性:权威性是审计机构正常发挥作用的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其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萌芽的思想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 “上计”制度日趋完善 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82 年12月4日五届人大通过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1983 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1988 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最新外研版(新)八年级上册英语各模块知识点归纳总结

英语初二上册重点知识点讲解 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 1.pair n. (相关的)两个人,一对,一双,一副 a pair of socks一双袜子 a pair of gloves一副手套two pairs of trousers两条裤子 e.g.A pair of teenage boys are watching a football game.两个青少年正在看足球赛。 2.correct (1)v. 改正,纠正 e.g.The teacher returned to her room to correct exercise books.老师回到房间去改练习本。 Correct the spelling.纠正拼写。 (2)adj.正确的;恰当的 e.g.correct pronunciation 正确发音 Do you have the correct time?你的表走得准吗? 3.advice (1)n.意思是“意见,建议”,为不可数名词,可用some,much,a piece of,pieces of等修饰,不能说an advice或many/a few advices。 (2)表示“有关……的建议”时,用介词on,接名词、代词或由疑问词引导的不定式。 advice on what to do next. 我们去征求一下他的意见下一步该怎么办。 e.g.Let’s ask for his 常见搭配: take/follow one’s advice接受某人的建议 ask for advice 征求意见 接受(拒绝)某人的建议 accept/refuse one’s advice offer advice to sb. 向某人提供建议 拓展: advise vt.建议 常见搭配:advise sb. to do sth.

审计学知识点整理

审计方法演进: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要素: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财务报表(鉴证对象)、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2.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5.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2.权利和义务: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3.完整性: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管理层的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明确的认定: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隐含的认定: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索有关.如经济萧条。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驾照科目一知识点总结

【累计积分】:记分周期12个月,一年满12分的,扣留驾驶证,参加科目一学习并接受考试。 ※记12分:①驾驶车型不符、饮酒后驾驶、事故后逃逸。②未悬挂车牌,故意遮挡车牌,使用伪造的车牌、驾驶证和行驶证。③高速上倒车、逆行。④超速50%以上。⑤4h未休息,休息少于20min。⑥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 ※记6分:①违反交通信号灯。②违法占用应急车道。③驾驶证暂扣期间驾驶。④不按规定避让校车。 ⑤以欺骗手段补领驾驶证。 【普通公路的最高时速】:无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30,公路40。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城市道路50,公路70。 ※最高30公里/小时:①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和窄桥。②掉头、转弯、下陡坡。③雾雨雪沙尘冰雹泥泞。④进出非机动车道、牵引故障机动车。 【高速公路的最低时速】:最低60,最高120。标牌红高蓝低黄建议,地面黄高白低。 ①同方向三车道:左110,中间90,右60。②同方向二车道:左100,右60 ③低能见度下: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危险报警闪光灯 <200米:最高60公里每小时,与前车保持100米以上。 <100米:最高40公里每小时,与前车保持50米以上。 <50米:最高20公里每小时,从最近出口尽快驶离高速。 【安全距离】:①发生故障后普通公路放警告标志车后50-100米,高速公路车后150米以外。 ②交叉路口、铁道路口、急弯路、窄路窄桥、陡坡、隧道50米以内不得停车。 ③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站30米以内不得停车。 ④车速>100公里,跟车距离100米以上。车速<100公里,跟车距离>50米。 【交通处罚】:应自行撤离而未撤离造成交通阻塞的罚款200元。 ※扣留机动车:未悬挂车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未携带行驶证和驾驶证。 使用其他车辆的号牌、行驶证、保险标志和检验合格标志的,予以收缴,扣留机动车,罚款2000-5000。 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行驶证和驾驶证的,予以收缴,罚款2000-5000,处15日以下拘留。 补领驾驶证后,继续使用原驾驶证的,予以收缴,罚款20-200。 ※扣留驾驶证: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初次酒驾。 ※吊销驾驶证:假一吊二撤三醉五逃终身。醉驾五年,醉驾出事故终生。 ①将机动车交给驾驶证被暂扣或被吊销的人驾驶,罚款200-2000,并吊销驾驶证。②驾驶拼装或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行驶,予以收缴,强制报废,罚款200-2000元,并吊销驾驶证。③超过规定时速50%的罚款200-2000元,并吊销驾驶证。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n-·180°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n-条对角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

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请各位同学按照下列知识点仔细阅读教材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法约尔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关系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亚当·斯密管理思想 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马萨诸塞车祸 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欧文的人事管理 ?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 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功利主义道德观 基本观点: ?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社会契约道德观 基本观点: ?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合乎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以社会利益为中心 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自律 超越法律 视人为目的 重视利益相关者利益 影响管理道德因素的个人特性 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 ?自信心 ?自控力 影响管理道德因素的组织结构 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 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 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 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社区福利投资 社会慈善事业 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具体表现 ?跨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国外直接投资(FDI)发展迅猛 ?同国旅游人数快速增加 ?跨国并购进程加快 全球化下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球化的一般环境 ?政治与法律环境 ?经济和技术环境 ?文化环境 全球化的任务环境 ?供应商 ?销售商 ?顾客 ?竞争对手 ?劳动力市场及工会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和国际直接投资 全球化组织模式考虑的因素 “全球一体化压力”和“本地化反应压力”

八年级上册英语外研版各模块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英语外研版各模块知识点归纳总结

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 advice take/follow one’s advice接受某人的建议ask for advice 征求意见accept/refuse one’s advice接受(拒绝)某人的建议 offer advice to sb. 向某人提供建议 try to (1)try to do sth .努力做某事try doing sth.试着做某事 try/do one’s best to do sth. 尽某人的全力做某事 5.as…as possible/one can time at a time一次,每一次at one time曾经,一度 at times /from time to time 有时,偶尔on time 准时 all the time 总是,一直in time及时,迟早 ①It’s time for sb. to do sth./It’s (high) time sb. did sth. Suggest

(2)形容词比较级用法 ①表示两者进行比较时用形容词比较级,最明显的提示词是than,其结构为“A…+比较级+than+B”。 ②有表示程度的副词a little,a bit,a few,a lot,much,even,still,far,rather,any等修饰时,用形容词比较级。 ③比较级前面可以加上表示具体数量差别的结构,表示具体“大多少”,“小多少”,“长多少”,“短多少”等。 ④表示“两者之间最……一个(of the two)”时,常用“the+比较级”结构。 ⑤表示“越来越……”,用比较级重叠结构,即“比较级+and+比较级”,多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时用“more and more+形容词原级”。 ⑥表示“越……就越……”时,用“the+比较级,the+比较级”结构。 Module 4 Planes, ships and trains 形容词最高比较级用法 ①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人或物进行比较时,用最高级形式。形容词最高级前必须加定冠词the,句末常跟一个in/of短语来表示范围。(of表示同范围,in 表示不同范围)

驾照考试科目一知识点归纳

2014 驾照考试科目一知识总结易错题易错标志交通标志大全 一、知识总结 驾照有效期:6年,10年,长期。 禁止停车:站,30m,口,50米。 仪表:1,方向盘左侧操纵杆为灯光信号,下拉为左转,上提为右转。2,右侧操纵杆为刮水器,上下搬动前玻璃,往前为后玻璃。3 ,前后玻璃:形状像扇形的为前玻璃,方形为后玻璃,刮水除霜均如此。 标志标线:1标志:黄色,警告(注意);红色,禁止;蓝色:指示(圆圈,方向;长方形:车道)。2标线:实线禁止跨越。白色,同向,黄色,对向。 驾照:吊销,2年(醉酒吊销5年,醉酒营运吊销10年);撤销3年;逃逸终身。期满前90日,申请换证。延期最多3年。 车道车速:1,无道路中心线,城市30,公路40;2,同向1车道,城市50,公路70。3,同向两车道,城市60,公路80。4,高速:二车道左侧100,三车道从左到右110,90,60。加速车道,尽快60。5,高速无限速标记,不得超120。 能见度车速:200米,60;100米,40;50米,20,尽快驶离。 高速进出:1,进,左转灯,加速车道。2,出,右转灯,减速车道。 变更车道:1,开转向灯,公路50m,高速150m;2,高速出口1KM处,不得超车,向右变道。 3,交叉路口:虚线区按导向箭头。 自动挡车:1,停车,P档(P挡外不可拔钥匙);2,启动,踏下制动踏板,P挡至其余挡。 3,陡坡,L挡。 环岛:1,驶入,无需开转向灯(驶入为默认转弯)2,驶出,右转向灯。 信号灯:6分。红灯,若安全可右转。 会车:1让,停,减速;2,有障碍:无障碍方先行;3优先:直行>左转>右转;4,夜间,远光变近光,视线右移。 行车困难----停车。 故障,后方警告标志:1 ,白天,道路,报警闪光灯,50-100米;2,高速,150米。 事故逃逸:1,致死伤不逃,3年以下;2,肇事逃逸,3-7年;3,逃逸致人死亡,7年以上。 事故责任题:1,机动车次要责任,40%,2,高速无责任,5%,3无责任,10%,4,对方故意,无责任。 无证驾驶:1,无证驾驶(或被扣,吊销),200-2000,15日拘留;2,交由无证或吊销的人,200-2000,吊销驾照。 超速处罚:(安徽)1,20-50%,100,高速200;2,50-100%,500,高速1000;3,100%,2000;4,超速50%;扣留(不是吊销)驾驶证。 饮酒醉酒:1,饮酒;1000-2000,扣6月驾照;2,饮酒营运,5000;3,醉酒:拘留,罚金。 罚款:校车,三年经验,50元。未安全技术检验,警告或200元罚款。(警告均为20-200元)车型不符,300元。 扣分:1,12分:饮酒,使用其他车辆行驶证,车速超50%;2,6分:违法占用应急车道,信号灯,不避让校车。 灯光使用:1,转向灯:用在停车,起步,超车,变道;2,雾灯:雾天使用;3,危险报警闪光灯:雾天或者夜间停车;4,前照灯:分为远光灯和近光灯,远光用在无照明条件的情况下,近光用在照明条件差的情况下。 转向失控:1,允许直线,不可紧急制动;2偏离直线,连续踩踏放松制动踏板。 侧滑:1,最易侧滑:下雨开始时;2,泥泞侧滑,向侧滑的一侧转动方向盘。 碰撞:先制动后转向;尽力避免侧面相撞;避免身体被方向盘抵住;撞击力量小或不在驾驶员一侧,不跳车。

心理测量学重点知识整理

1、著名美国学者波林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奈的10年。 2、比奈与其助手西蒙发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介绍的就是第一个智力量表——比西量表。 3、心理测量的性质:(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4、心理测验的种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1.能力测验 2.学绩测验 3.人格测验 (二)按测验的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分类 1.文字测验 2.非文字测验 (四),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测验 2.诊断性测验 3.预示性测验(五)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1.速度测验2.难度测验(六)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1.最高作为测验2.典型作为测验 (七)按测验的性质分类 1.构造性测 2.投射性测验(八)按测验的应用分类1.教育测验 2.职业测验 3.临床测验 5、下面是两种常见的排列方式: 1.并列直进式 2.混合螺旋式 6、对测验项目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7、误差的种类:一种是随机误差,又叫可变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此种误差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无规律可循。另一种是系统误差,又叫常定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此时测值虽然一致,但不正确。8、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把任何一个测验成绩都看做是真分数和测量误差的和,即:X=T+E (这里X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T是假设的真分数,E是测量误差) 9、估计信度的方法:①再测信度②复本信度③分半信度④同质性信度⑤评分者信度 10、信度系数有两个实际用处:一是用来评价测验,二是用来对分数作解释。 11、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校标效度。 12、测验间法:①相容效度②区分效度③因素效度 13、分数的合成类型:①项目的组合②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③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14、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形式的测量可分为:物理测量、胜利测量、社会测量(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心理测量。 15、测量的参照点:a) 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b) 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16、Stevens将量表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a)命名量表: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b)顺序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所测量的心理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等的次序相符合c)等距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差不仅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所测量心理特性上的排序,而且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该特性上的差异程度d)比率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比率能够反映对应个体在测量心理特性上比率 17、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1918年,桑代克曾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是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1、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一种科学手段 2、难度: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3、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4、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5、真分数:就是在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值。 6、信度:人们通常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称之为信度。 7、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准确测量的程度。 8、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英语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一、短语: 1.have conversation with sb. 同某人谈话 2.connect …with… 把…和…连接/联系起来 3.the secret to… ……的秘诀 4.be afraid of doing sth./to do sth. 害怕做某事 5.look up 查阅 6.repeat out loud 大声跟读 7.make mistakes in 在……方面犯错误8.get bored 感到厌烦 9.be stressed out 焦虑不安的10.pay attention to 注意;关注 11.depend on 取决于;依靠12.the ability to do sth. 做某事的能力 二、知识点: 1. by + doing:通过……方式(by是介词,后面要跟动名词,也就是动词的ing形式); 2. a lot:许多,常用于句末; 3. aloud, loud与loudly的用法,三个词都与“大声”或“响亮”有关。 ①aloud是副词,通常放在动词之后。 ①loud可作形容词或副词。用作副词时,常与speak, talk, laugh等动词连用,多用于比较级, 须放在动词之后。 ①loudly是副词,与loud同义,有时两者可替换使用,可位于动词之前或之后。 4. not …at all:一点也不,根本不,not经常可以和助动词结合在一起,at all 则放在句尾; 5. be / get excited about sth.:对…感到兴奋; 6. end up doing sth:终止/结束做某事;end up with sth.:以…结束; 7. first of all:首先(这个短语可用在作文中,使得文章有层次); 8. make mistakes:犯错make a mistake 犯一个错误; 9. laugh at sb.:笑话;取笑(某人)(常见短语) 10. take notes:做笔记/记录; 11. native speaker 说本国语的人; 12. make up:组成、构成; 13. deal with:处理、应付; 14. perhaps = maybe:也许; 15. go by:(时间)过去; 16.each other:彼此; 17.regard… as … :把…看作为…; 18.change… into…:将…变为…; 19. with the help of sb. = with one's help 在某人的帮助下(注意介词of和with,容易出题) 20. compare … to …:把…比作… compare with 拿…和…作比较; 21. instead:代替,用在句末,副词; instead of sth / doing sth:代替,而不是(这个地方考的较多的就是instead of doing sth,也就是说如果of后面跟动词时,要用动名词形式,也就是动词的ing形式) 22.Shall we/ I + do sth.? 我们/我…好吗? 23. too…to:太…而不能,常用的句型是too+形容词/副词+ to do sth.

审计知识点总结

审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起源的根本点在于两权的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几个词语:宰夫,御史大夫,上计律。 2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意大利的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是提供给企业股东),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提供给债权人)。 3法律规章制度分三个层次 (1)法律法规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法》 (2) 准则会计准则审计准则 (3)规章制度(略) 4审计的特点 (1)独立性审计最本质的特征。表现在·经济独立·组织独立·工作独立 (2) 公正性(3)权威性 5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重点在于鉴证 6审计的对象(略) 7审计的总目标(1)合法性即会计报表的编制要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2)公允性即会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的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3)管理当局的认定(5个) ·存在或发生的认定·完整性的认定·权利和义务的认定·估价和分摊的认定·表达与批露的认定 8,具体目标 (1)存在性(2)完整性(3)金额(4)所有权(5)披露 (审计的目标具体在课本第9到12页) 第二章 1我国审计是行政性的须向国务院负责我国最高审计机关是审计署 2审计分三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审计) 3审计的法定业务四个 (1)(1)审计会计表报,出具审计报告(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表报(3)办理企业的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 关报告(4)办理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审计业务,出具相应的审计报 告 第三章 1重要性水平(p38) 指允许错报的最大差额重要性水平越高,意味着他允许错报的金额就越大,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少。即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可能有道小计算

八年级上册英语外研版(新)各模块知识点归纳总结(完美)解析

英语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 1.pair n. (相关的)两个人,一对,一双,一副 e.g.A pair of teenage boys are watching a football game. 两个青少年正在看足球赛。 2.correct (1)v. 改正,纠正 (2)adj.正确的;恰当的 3.advice (1)n.意思是“意见,建议”,为不可数名词,可用some,much,a piece of,pieces of等修饰,不能说an advice或many/a few advices。 (2)表示“有关……的建议”时,用介词on,接名词、代词或由疑问词引导的不定式。 e.g.Let’s ask for his advice on what to do next. 我们去征求一下他的意见下一步该怎么办。 常见搭配: take/follow one’s advice接受某人的建议 ask for advice 征求意见 accept/refuse one’s advice接受(拒绝)某人的建议 offer advice to sb. 向某人提供建议 拓展: advise vt.建议 常见搭配:advise sb. to do sth. advise that sb. (should) do sth. e.g.My teacher advises me to leave now. 老师建议我现在就离开。 We advise measures(should)be taken to stop pollution at once. 我们建议立即采取措施以阻止污染。 4.We should always speak English in class. 我们应该总是在课堂上说英语。 should是情态动词,意思是“应该”。通常用来表示现在或将来的责任或义务。 should/shouldn’t do sth. 5.Let’s try to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让我们一起尽可能地说英语。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