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药师参与10例恙虫病会诊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10例恙虫病会诊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10例恙虫病会诊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10例恙虫病会诊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10例恙虫病会诊病例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会诊的恙虫病病例分析,为药师会诊此类患者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恙虫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用药史及临床特征。结果:患者均有发热,病程长,临床表现各异,均有焦痂,有多种抗生素暴露史;10例患者中9例调整抗感染方案后治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恙虫病表现多样,出现多器官损害,临床药师会诊时要认真阅读病例,仔细询问病史和用药史,细心查体,给出恰当的会诊方案。

标签:恙虫病病例;会诊;临床药师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急性自然免疫源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高热,被恙螨幼虫叮咬处皮肤出现焦痂或溃疡,出现淋巴结肿大和皮疹[1]。并发多器官损害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可危及生命[2]。回顾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恙虫病患者10例,根据临床资料及回访记录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人,女4人,年龄36~65岁,发病前6周均有野外、草地活动史。10例患者均有发热和外院就诊经历,入住我院后分别在急诊科5例,泌尿外科1例,ICU 1例,内分泌科1例,消化内科2例。患者的特异性焦痂如图1所示。

焦痂分布在右肋缘下1例,耳后1例,腋下3例,腹股沟3例,右前臂1例,左前臂1例。患者因既往有肾结石手术病史、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等而收入相应专科。淋巴结肿大5例。10例患者均有野外劳作史。实验室检查显示:WBC正常8例,升高2例,中性粒细胞(%)>75% 8例。肝功能检查显示:总胆红素升高2例,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例。1例出现口腔白斑,咽拭子涂片及培养为白色念珠菌。

10例患者因反复发热,外院及入院后就诊,会诊前均有头孢菌素、喹诺酮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抗生素暴露史,有2例患者因出现休克考虑高热加重入住重症监护室,使用美罗培南及替考拉宁等。

1.2 恙虫病诊断标准

①有野外、草地活动史;②发热伴焦痂及溃疡;③淋巴结肿大、皮疹[3];

④外斐氏反应OXK>1:160。具备其中3项可作恙虫病诊断。

临床药师会诊制度流程

临床药师会诊制度流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剂科 临床药师会诊制度 临床药师进行药物治疗学会诊(简称“药学会诊”)已经成为医疗机构临床药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加强会诊工作中临床药师管理,规范会诊过程中临床药师行为,明确临床药师在会诊中的职责和责任,制订本制度。 1、药学会诊是指临床科室或医院其他部门因为患者疾病治疗原因要求临床药师 现场给予药物治疗学建议或药学帮助的情况,分为急诊会诊、普通会诊、全院会诊【1】及院外会诊。 2、药剂科指派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临床药师进行药学会诊 工作。 3、药剂科对参加药学会诊的临床药学人员实行内部资格认定和准入制度。 4、药剂科鼓励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药学会诊工作,并对临床药师参与药 学会诊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纳入《临床药师绩效管理制度》。 5、临床药师接收的药学会诊信息分为医政处/药剂科会诊通知和临床科室的会 诊请求,接收会诊信息的方式分为书面的《会诊单》和电话会诊请求。 6、临床药师参加药学会诊原则上参照《医院会诊制度》进行,即:急诊会诊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到场;普通会诊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24小时内到达会诊科室进行会诊;

全院会诊按照要求到达会诊场所,院外会诊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42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7、会诊药师参加药学会诊应认真阅读病例,全面了解患者疾病状况和药物治疗情况,并实施药学查房。 8、会诊药师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并针 对其用 药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会诊结束后临床药师应认真填写《药学会诊记录》,附件。 9、会诊过程中,出现会诊药师本人不能解决的专业问题或与药剂科有关的其他问题,会诊药师应立即汇报药剂科主任协调解决。 附件:《药学会诊记录》 【1】 全院会诊:是指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 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需要医院主管部门组织多学科会诊专家进行会诊的情况。 会诊记录 申请科室:申请时间:年月日时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剂科 药学会诊记录 急诊会诊□普通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 会诊药师: 记录日期: 档案编号:

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恙虫病(scrub typhus或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sushi,Ot,原称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l tsutsugamushioi)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临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严重者可发生死亡。本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东亚各国流行较为广泛。恙虫病在我国呈广泛分布,大部分省份都曾有病例报告。我国恙虫病疫情在80年代末期达到高峰,年报告约2500例。1989年后不再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近年来许多地区开始网络直报,全国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北方地区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多次出现局部暴发疫情。由于医务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故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为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该病的发现、报告、诊断、治疗、个人防护、实验室检测和疫情调查与处置工作,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各级医疗机构正确开展恙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报告病例。 (二)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恙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疫情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恙虫病病原体是恙虫病东方体,原属于立克次体科(Rickensieae)的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后经研究发现,该病原体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明显不同于该属其它立克次体,从而将其另立一属,称东方体属(Orientia),将恙虫病立克次体改称为恙虫病东方体。 1. 生物学特性 (1)形态结构 恙虫病东方体在宿主细胞的细胞核附近的胞质内寄生,行二分裂繁殖。经Giemsa或Guneinez染色光镜下可见立克次体,大小为0.3-0.5μm×1.2-3.0μm,在电镜下可见其多形态,呈圆形、椭圆形、短杆状及哑铃状等。 (2)培养特性 恙虫病东方体的分离和鉴定常采用小白鼠,培养多采用鸡胚卵黄囊和组织细胞。鸡胚培养时,多采用7-9日龄,行卵黄囊接种,濒死收获即可获丰富的恙虫病东方体。恙虫病东方体多采用Vero和L929培养。 2. 恙虫病东方体的分型 (1)血清型 恙虫病东方体存在抗原型的多样性和混合型。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已从患者、媒介昆虫及啮齿动物中分离到百余株恙虫病病原体,公认的标准型为Karp、Kato和Gilliam 3个血清型,在中国均有分布,据目前文献报道,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以Karp型为主,长江以北地区以Gilliam型居多。 (2)基因型

恙虫病58例报告及误诊分析

恙虫病58例报告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恙虫病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12~2013年收治的58例恙虫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误诊原因。结果入院初步诊断恙虫病25例,误诊有33例,误诊率达57%;该病早期易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支气管肺炎、血液病、急性胃肠炎、胆囊炎、药物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律失常等疾病。33例误诊病例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恙虫病特异性焦痂确诊,其中12例外斐试验阳性;经及时诊治,预后良好。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对本病应高度重视,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格检查,合理分析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多科会诊,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恙虫病及减少误诊极其重要。 标签:恙虫病;发热;误诊;胃肠炎;胆囊炎 恙虫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叮咬处皮肤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为特征,表现多样、复杂、合并症较多,本地既往发病少,近年来发病增多,医务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一旦发生本病,容易误诊。我院在2012~2013年共收治恙虫病58例,其中入院时收入内科33例,均误诊,首诊误诊率达57%,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8例患者均生活在农村,其中男25例,女33例;年龄33~82岁,平均48岁;诊断按照第7版《传染病学》标准[1],发病在10月2例,11月53例,12月3例,发病高峰为11月;所有病例否认既往有血液、心、肝、肾等疾病史。 1.2 临床症状体征所有病例均有发热,体温在38.0~41.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伴明显头痛及全身酸痛。其中伴咳嗽、咯痰26例,呼吸困难4例,胸闷、心悸16例,腹痛、呕吐、腹泻7例;便秘1例;神志恍惚、重听4例。主要体征:伴有肝脾肿大者8例,均无压痛。伴结膜充血12例。肺部湿罗音5例,墨菲征阳性5例,脑膜刺激征阳性5例,相对缓脉14例。58例均可见一个焦痴或溃疡,皮损分布于颈段8例,腋窝及胸腹背部12例,腹股沟、会阴部38例;皮损附近有淋巴结肿大,多在腹股沟、腋下,大小不一,个别大于2cm,活动性好,有压痛6例,伴有皮疹18例,为充血性暗红色斑丘疹,多发生在胸腹背部,少数可发生于四肢。 1.3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3.5~1 2.5×109/L),白细胞正常42例,升高5例,下降11例;血小板计数减少者3例;蛋白尿(+)以上者6例;肝功能ALT升高≥正常值12例,≥正常值2倍者5例,AST升高10例,无总胆红素升高;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升高18例,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19例,C反应蛋白升高24例,无肌酸激酶、CK同工酶升高,肾功能尿素氮升高2例,无肌酐升高;血清外斐反应(+)22例(>1:160)。

60例恙虫病临床分析

60例恙虫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恙虫病临床特点,加深对恙虫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60例恙虫病作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加以总结。结果:60例患者发病前均有草地坐卧史。60例均有发热,占100%;57例有焦痂,占95%;50 例浅表淋巴结肿大,占83%;有并发症15例,占25%;误诊6例,误诊率为10%;外斐反应阳性48例,阳性率为80%;四环素治疗31例,发热在24 h消退29例,48 h消退2例,阿奇霉素治疗29例,发热在24 h 消退25例,48 h消退1例,72 h消退3例,治愈率为100%,60例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复发。结论:恙虫病只要诊断正确,及时规范治疗,预后良好。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与传统四环素治疗,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标签:恙虫病;临床特点;治疗;阿奇霉素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该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恙螨幼螨叮咬人体传入病原体——恙虫病立克次氏体后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国内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各省及西南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一般自5月开始出现病例,以6~9月为高峰,但也有呈全年型,甚至冬季型者[1]。临床主要以发热,皮疹,焦痂或溃疡,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999-2009年本院收治恙虫病患者60例,男51例,女9例,比例为5.6∶1;年龄24~60岁;职业:工人52例,退休8例。发病前均有草地坐卧史,其中45例患者均来自昆明郊区呈贡县王家营。发病季节为6~9月47例,10~12月10例,2月3例。 1.2 临床表现60例均有发热现象,其中,中高度发热(T 38~40 ℃)58例,超高热(T>40 ℃)2例,同时有胃寒、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的症状。其中伴腹痛、腹泻1例,伴咳嗽咳痰15例,伴尿频尿急2例,伴咽痛5例,伴胡言乱语、烦躁1例。焦痂57例,分布部位:腹股沟31例,腘窝10例,小腿内侧2例,脐部1例,阴囊5例,腋窝3例,上臂2例,颈部1例,背部1例。以上均为单个呈现,尚有1例分布在双侧肩胛部位呈现2个。浅表淋巴结肿大50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34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腋窝淋巴结肿大5例,頜下淋巴结肿大1例。诊断标准:(1)根据流行病史;(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羌虫病诊断标准[2]。 1.3 辅助检查 1.3.1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1:160 54例,OXk<1:80 4例。 1.3.2 器械检查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3例,窦性心率不齐3例。胸部X 线检查提示:肺炎4例,支气管周围炎11例,腹部B超检查提示:脾肿大10例,肝肿大2例,腹腔积液1例。胸部CT检查提示:胸腔积液,腹腔积液1例。 1.4 并发病例并发急性支气管周围炎11例,其中10例伴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肺炎4例,其中1例伴低蛋白血症1例伴尿路感染. 1.5 误诊病例2例误诊为急性肺炎,1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1例误诊为急性尿路感染,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 2 结果 经确诊后31例病例给予口服四环素治疗,每次0.5 g,每天4次,疗程10 d,29例病例给予阿奇霉素0.5 g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疗程10 d。四环素治疗病

临床药师会诊制度流程

临床药师会诊制度流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剂科 临床药师会诊制度 临床药师进行药物治疗学会诊(简称“药学会诊”)已经成为医疗机构临床药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加强会诊工作中临床药师管理,规范会诊过程中临床药师行为,明确临床药师在会诊中的职责和责任,制订本制度。 1、药学会诊是指临床科室或医院其他部门因为患者疾病治疗原因要求临床药师 现场给予药物治疗学建议或药学帮助的情况,分为急诊会诊、普通会诊、全院会诊【1】及院外会诊。 2、药剂科指派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临床药师进行药学会诊 工作。 3、药剂科对参加药学会诊的临床药学人员实行内部资格认定和准入制度。 4、药剂科鼓励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药学会诊工作,并对临床药师参与药 学会诊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纳入《临床药师绩效管理制度》。 5、临床药师接收的药学会诊信息分为医政处/药剂科会诊通知和临床科室的会 诊请求,接收会诊信息的方式分为书面的《会诊单》和电话会诊请求。 6、临床药师参加药学会诊原则上参照《医院会诊制度》进行,即:急诊会诊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到场;普通会诊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24小时内到达会诊科室进行会诊;

全院会诊按照要求到达会诊场所,院外会诊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42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7、会诊药师参加药学会诊应认真阅读病例,全面了解患者疾病状况和药物治疗情况,并实施药学查房。 8、会诊药师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并针 对其用 药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会诊结束后临床药师应认真填写《药学会诊记录》,附件。 9、会诊过程中,出现会诊药师本人不能解决的专业问题或与药剂科有关的其他问题,会诊药师应立即汇报药剂科主任协调解决。 附件:《药学会诊记录》 【1】 全院会诊:是指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 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需要医院主管部门组织多学科会诊专家进行会诊的情况。 会诊记录 申请科室:申请时间:年月日时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剂科 药学会诊记录 急诊会诊□普通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 会诊药师: 记录日期: 档案编号:

建立临床药师会诊实践与体会

建立临床药师会诊实践与体会 发表时间:2012-08-01T17:39:52.0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6期供稿作者:华鹏1* 刘汝林2 王学昌1 [导读] 探讨临床药师会诊实践在培养临床药师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华鹏1* 刘汝林2 王学昌1 (1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11;2昆明医学院附一院云南昆明 650011)【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会诊实践在培养临床药师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实践活动中所会诊的病例。结果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有利于发挥药物治疗方面的优势,根据患者病情特点,提供用药方案,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结论临床会诊可发挥临床药师应有的作用,有利于临床药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临床药师会诊药学监护 1 分析药物间相互作用的临床症状 患者应用多种药物,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临床症状异常时,要调整用药,避免进一步损害,同时改善患者的症状。例1,男,46岁,2010年11月23日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没有其他病史,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临床用药:尼莫地平4m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iv,qd;2010年11月24日,患者咳嗽,痰量增多,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ivgtt,ql2h;2010年12月4日,临床考虑混合真菌感染,加用氟康唑注射液0.2g,ivgtt,qd,临床症状好转;2010年12月5日,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1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5U?L,一谷氨酰转肽酶(GGT)243U?L~,血尿素氮(BUN)2.1mmol?L~,血肌酐(Cr)35mmolL;给予甘草酸二铵(甘利欣)150 m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qd;2010年12月9日体温开始上升,超过38.5℃;2010年12月11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2.81×109?L~,中性粒细胞(N)0.627,红细胞(RBC)3.86×109?L~,血小板计数(PLT)269×109?L~。2010年12月11日,临床药师参加会诊,药师面临问题:对患者出现体温异常增高如何解释,与用药是否有关,如何进一步治疗。临床药师分析:尼莫地平注射液辅料中含有乙醇,头孢哌酮含有四硫四氮唑侧链,应用时,将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血中乙醛积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另外氟康唑注射液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轻度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偶可出现肝毒性。如肝功能出现持续异常,或出现肝毒性临床症状时,均需立即停用。根据患者现没有真菌感染的症状,建议临床停用加重肝损害的药物氟康唑注射液,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建议临床停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可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40mg,q6 h,另外停用甘草酸二铵,改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 2 对基础性疾病危重患者及时选择用药 患者有多种基础疾病,用药受到限制,及时选择有效、安全的药物,使病情好转。例2,女,74岁。2010年12月30日,以左颊面部肿痛4d、恶心、呕吐、黑便2d入院,患者肾病综合征6a,对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过敏。血常规:WBC4.2×109?L~,N0.844,RBC2.72×109?L~。肾功能:BUN 34.45mmol?L~,Cr580~umol?L~。临床对症治疗用药外,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1.5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bid,ivgtt,抗感染疗效不佳;2011年1月4日,患者出现兴奋、烦躁、幻觉,间断肢体不自主震颤,无意识障碍。2011年1月5日,胸部x线片示:右肺感染。抗感染药换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bid,ivgtt。2011年1月7日,痰培养: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曲霉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临床继续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011年1月14日,患者症状加重,胸部x线片示:右肺上叶、左肺下叶见斑片状磨玻璃影,双侧胸膜见新月状液体密度影。临床药师面临的问题:如何控制患者感染症状及如何对曲霉菌感染用药。临床药师分析,正常状态下吸入曲霉菌孢子不一定致病,只有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慢性疾病的患者吸入曲霉菌才引起致病,特别在器官移植、白细胞减少、接受免疫抑制药、糖皮质类激素治疗的患者常见,患者出现神经系统改变,如谵语、幻觉、淡漠,甚至昏迷,头颅CT检查除外脑血管病,也是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结合患者的病历及临床表现,临床医生应及时抗真菌治疗,报道先发抗真菌治疗是对已有真菌感染迹象,但尚无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抗真菌治疗,对高危患者可能有益[1]。建议临床应用醋酸卡泊芬净,该药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不存在多烯类药物的细胞毒性,急性肾衰竭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卡泊芬净有可能在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首日给予卡泊净芬70mg,随后50mg,qd,iv。2011年1月20日,透析后,BUN7.0mmol?L~,Cr132umol?L~。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2011年1月23日,患者各项指征均好转,出院。 3 根据临床症状及时完善用药方案 临床用药单一、局限,临床药师应用充足的药物治疗资源,完善用药方案,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例3,男,76岁。类风湿关节炎病史20a,5a前诊断为肺气肿,2011年3月19日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入院,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氨溴索30mg,qd,ivgtt。患者症状未见减轻;2011年4月6日,患者胸闷气喘,稍动即喘,双肺可闻及细哮呜音及湿哕音,血气分析:pH7.44,动脉血氧分压(PaO2)82mmHg(1mm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临床药师面临的问题:如何用药更好控制气喘症状。临床药师建议,加强抗感染治疗,可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1g,q8h,iv,大剂量氨溴索能够抗炎,缓解气道痉挛,减轻肺氧化损伤,祛痰,与常规药物合用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控制率。给予氨溴索90mg,qd,iv,甲泼尼龙80mg,qd,ivgtt。同时加用胸腺肽注射液1.6mg,qd,ivgtt。2d后,患者症状好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换为头孢哌酮/舒巴坦3g,ql2h;2011年4月11日,根据患者症状甲泼尼龙减量为40mg,qd,ivgtt;2011年4月15日,患者症状进一步好转,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甲泼尼龙改为20mg,qd,po;2011年4月20日,患者症状好转出院,甲泼龙逐渐减量。例4,男,78岁,陈旧性脑出血,泌尿系感染,2011年5月31日,尿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阿米卡星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美洛培南敏感。临床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ql2h。2011年6月9日,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2011年6月13日,再次尿细菌培养,结果和上次一样。临床药师面临的问题:如何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高治疗效果。临床药师根据临床症状和患者用药的安全,建议美洛培南0.5g,q8h。2011年6月22日,患者尿常规正常,尿培养无细菌生长,患者症状好转出院[2]。 2006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我院按照该管理办法的规定,在之前的基础上建立了药师参与临床用药会诊的制度。经过3年多的发展,临床药学室逐渐从1名药师开始探索临床药学融入本院医疗的工作方式开始,发展至今已有6名专职临床药学的药师。本文对2010年1~12月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总结经验,逐步提高临床药师会诊质量,现报道如下:

临床药师参与唑来膦酸致全血细胞 减少的会诊案例分析

Pharmacy Information 药物资讯, 2018, 7(3), 52-56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559903126.html,/journal/pi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559903126.html,/10.12677/pi.2018.73010 Analysis of One Case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Participating in the Zoledronic Acid Induced Pancytopenia Consultation Case Bin Cao*, Guowen Cao, Jie P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Received: Apr. 30th, 2018; accepted: May 15th, 2018; published: May 22nd, 201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participating in clinical treatment through clinical consultation. Methods: The pharmacist was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a consultation with a case of patients with pancytopenia induced by zoledronic acid and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ir medications. Results: Clinical pharmacists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assisting physicians in the treatment of drug-induced diseases. The opin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consultations were clinically approved. Conclusions: The participation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clinical rounds and consultations not only improves the level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ut also ensures that patients perform safe, effective, and rational clinical drug use. Keywords Zoledronic Aci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Pancytopenia, Case Analysis 临床药师参与唑来膦酸致全血细胞 减少的会诊案例分析 曹斌*,曹国文,潘杰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江苏苏州 收稿日期:2018年4月30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15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22日 *通讯作者。

临床药师参与10例恙虫病会诊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10例恙虫病会诊病例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会诊的恙虫病病例分析,为药师会诊此类患者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恙虫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用药史及临床特征。结果:患者均有发热,病程长,临床表现各异,均有焦痂,有多种抗生素暴露史;10例患者中9例调整抗感染方案后治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恙虫病表现多样,出现多器官损害,临床药师会诊时要认真阅读病例,仔细询问病史和用药史,细心查体,给出恰当的会诊方案。 标签:恙虫病病例;会诊;临床药师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急性自然免疫源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高热,被恙螨幼虫叮咬处皮肤出现焦痂或溃疡,出现淋巴结肿大和皮疹[1]。并发多器官损害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可危及生命[2]。回顾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恙虫病患者10例,根据临床资料及回访记录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人,女4人,年龄36~65岁,发病前6周均有野外、草地活动史。10例患者均有发热和外院就诊经历,入住我院后分别在急诊科5例,泌尿外科1例,ICU 1例,内分泌科1例,消化内科2例。患者的特异性焦痂如图1所示。 焦痂分布在右肋缘下1例,耳后1例,腋下3例,腹股沟3例,右前臂1例,左前臂1例。患者因既往有肾结石手术病史、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等而收入相应专科。淋巴结肿大5例。10例患者均有野外劳作史。实验室检查显示:WBC正常8例,升高2例,中性粒细胞(%)>75% 8例。肝功能检查显示:总胆红素升高2例,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例。1例出现口腔白斑,咽拭子涂片及培养为白色念珠菌。 10例患者因反复发热,外院及入院后就诊,会诊前均有头孢菌素、喹诺酮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抗生素暴露史,有2例患者因出现休克考虑高热加重入住重症监护室,使用美罗培南及替考拉宁等。 1.2 恙虫病诊断标准 ①有野外、草地活动史;②发热伴焦痂及溃疡;③淋巴结肿大、皮疹[3]; ④外斐氏反应OXK>1:160。具备其中3项可作恙虫病诊断。

恙虫病诊断标准2010-9-23

附件1: 恙虫病诊断标准 (一)疑似病例诊断: 1、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发热+淋巴结肿大或皮疹+明确排除其他疾病。 2、无法获得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同时具备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皮疹,并明确排除其他疾病。 (二)临床诊断病例: 1、疑似病例 + 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2、明确流行病学史 + 发热 + 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三)实验室诊断病例: 1、疑似病例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PCR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到病原体(三者之一) 2、临床诊断病例 + 外斐氏试验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PCR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到病原体(四者之一)

重症恙虫病的诊断标准 (初稿) 一、在恙虫病流行季节,发病前3周内症到过恙虫病流行 区,或有野外活动史。 二、临床表现 1.持续高热体温可高达41℃以上,伴寒战、畏寒 2.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3.局部淋巴结肿大 4.皮疹 5.肝脾肿大 6.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 ⑴肝功能衰竭: ①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 于正常值上限10倍(≧171umol/L)或每日 总胆红素上升大于17.1umol/L ②出血倾向明显,PT延长3秒以上、PTA≦ 40%,且排除其他原因 ⑵肾功能衰竭 ①少尿(尿量<400ml/d)或无尿(尿量 <100ml/d) ②血肌酐(血肌酐平均每日上升≧44.2u mol/L)和尿素氮升高 ③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⑶呼吸衰竭 ①可出现呼吸浅促、困难,口唇紫绀部分患者有 呼吸节律改变 ②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啰音 ③PaO2<60mmHg 伴或不伴PaCO2>50 mmHg ⑷心功能衰竭 ①气促、烦躁、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 ②双肺布满湿罗音和哮鸣音 ③第一心音减弱,频率快、同时伴有舒张期奔马 律 ④血压持续下降<90/60mmHg ⑸休克 ①血压降低:收缩压<90 mmHg、脉压<20mmHg ②皮肤苍白、厥冷,脉率快 ③意识模糊 ④少尿(尿量<400ml/d)或无尿(尿量<100ml/d)⑹DIC ①出血 ②血小板降低<109 /L ③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④纤维蛋白原减少 ⑤3P试验阳性 治疗原则: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衰竭重症患者,在病原治疗的基础上,予脏器支持治疗,有条件者建议转ICU治疗。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感染性休克的报道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感染性休克的报道 发表时间:2013-07-23T09:54:07.2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丁鹏强 [导读] 感染性休克又称脓毒性休克,有感染史,尤其急性感染、有近期手术、创伤、器械检查及传染病史。 丁鹏强(东莞市康华医院药剂科广东东莞 52308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药物治疗中发挥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药物治疗的经过。结果临床药师在临床中开展工作,可以从患者药物选择、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寻找切入点。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中能起到积极作用。【关键词】临床药师感染性休克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会诊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30-02 感染性休克又称脓毒性休克,有感染史,尤其急性感染、有近期手术、创伤、器械检查及传染病史。广泛非损伤性组织破坏和体内毒性产物的吸收也易引起感染性休克[1]。现将笔者参与治疗的1例感染性休克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体会报道如下,就临床药师开展工作的切入点与同行们探讨。 1 临床资料 患者曾某,女性,80岁,因“摔伤致右髋骨肿痛,活动受限2天”于2012年4月12日14时入住骨科。入院时体格检查:T:37.1℃ P:104次/分R:22次/分,BP:90/60mmHg。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患者入院当日于16时突发血压下降,血压最低降至70/50mmHg,请内科会诊后,考虑为“低血压原因待查“转入内科治疗。转入内科后,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WBC:15.4*109/l, N:88%,PLT:42*109/l。肾功能,CR:240umol/l,BUN:6.93mmol/l,UA:630umol/l。血气分析,pH.T :7.38,pCO2:24.7mmHg, PO2:58.4mmHg,HCO3act:14.4mmol/l,HCO3std:16.9mmol/l;在内科行补液扩容治疗。患者于4月12日当晚23:55突发气促,烦躁不安,HR:145次/分,R:25次/ 分,BP:160/90mmHg,血氧饱和度85%,双肺可闻及大量哮鸣音,考虑为急性左心衰。立即予以速尿针80mg静推,硝普钠20mg微泵泵入,吗啡5mg静推,西地兰0.2mg静滴等治疗后,患者气促减轻,无烦躁,双肺哮鸣音消失。但患者尿量少,血压85/56mmHg。 患者于第二天即4月13日早上复查血常规、血生化及血气分析示;血常规,WBC:11.5*109/l,N:94%,PLT:15*109/l。肾功能,CR:320umol/l,BUN:29.08mmol/l,UA:558umol/l。血气分析, pH.T:7.36,pCO2:24.7mmHg,PO2:89.5mmHg, HCO3act:15.4mmol/l,HCO3std:17.4mmol/l。体格检查,T:38℃,HR:125次/分,BP:75/45mm Hg。结合患者的病史,综合各辅助检查及体格检查,考虑该患者诊断为“感染性休克”。4月12日晚的急性左心衰应该是由于感染性休克所诱发 [1]。由于具体感染部位尚不明确,应此治疗上改用泰能、氨曲南联用加强抗感染治疗。 患者于4月15日早上复查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示:血常规,WBC:10.6*109/l,N:87%,PLT:8*10E9/l。肾功能,CR:299umol/l,BUN:38.09mmol/l,UA:846umol/l。CRP :363.46mg/l。体格检查,T:38℃,HR:90次/分,BP:120/75mmHg。患者感染情况有所好转,血压也已经恢复正常。 4月16日早上患者再次复查血常规、血生化及咽拭子检查示:血常规,WBC:13.1*109/l,N:81%,PLT:8*109/l。肾功能, CR:211umol/l,BUN:35.86mmol/l,UA:813umol/l。CRP:104.12mg/l。咽拭子试验真菌阳性。体格检查,T:37℃,HR:70次/ 分,BP:115/70mmHg。患者的感染情况及肾功能均有所好转。由于患者咽拭子试验真菌阳性,因此给予氟康唑针抗真菌治疗。但血小板计数依然很低,因此预备配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给患者补充血小板。至4月22日早上查房,患者无发热、咳嗽、咳痰,精神食欲好,大小便正常。体格检查: T:36.6℃,HR:70次/分,BP:120/70mmHg。复查血常规及血生化示:血常规,WBC:15.3*109/l,N:89%, PLT:199*109/l。肾功能,CR:70umol/l,BUN:10.27mmol/l,UA:275umol/l。CRP:45.8mg/l。咽拭子试验真菌阴性。血培养无菌生长。患者炎症情况及肾功能均已有明显好转。患者血小板计数已恢复至正常范围,因此主管医生也取消了原定的配血小板治疗。由于担心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诱发二重感染,因此主管医生于4月21日停用了泰能与氨曲南,改用阿米卡星针静滴,用量为400mg Qd。 该患者入院后主要治疗药物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泰能)针0.5g,ivgtt,q8h,氨曲南针 0.5g,ivgtt,q8h,以上两者后改为单用阿米卡星针400 mg,ivgtt,qd;氟康唑氯化钠针 100ml,ivgtt,qd。 但4月26日患者复查血常规示:WBC:21.1*109/l,N:95%,PLT:11*109/l。考虑患者的感染情况又有所加重,因此主管医生急请临床药师会诊该病例,探讨下一步治疗方案。 2 会诊意见 临床药师了解了该患者的病史资料后,认为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患者诊断明确。目前下一步主要目标是控制患者感染情况、升高血小板,防止因低血小板血症而引发的自发性出血。临床药师提出的意见如下: 1)、患者住院期间已出现过肾功能不全病史,虽然患者4月22日的生化检查示,患者肾功能指标已基本恢复正常,但根据4月22日的生化检查单计算得出,患者的肌酐清除率为45.5 ml/min。属于中度肾功能损害。阿米卡星作为浓度依赖性抗生素,虽然每天一次大剂量使用可以减少肾毒性反应,但患者年事已高,合并有中度肾功能损害。因此建议先将阿米卡星针的用量减少至200mg qd,以减少对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同时由于患者之前已经超剂量使用了阿米卡星针4日,因此建议主管医生急查肾功能五项,为下一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 2)、临床药师认为血小板降低常见的原因包括: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障,②、血小板消耗增多,如:DIC,③、血小板破坏增多,如:感染,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功能亢进[2]。综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分析后排除了上述的①、②、④这三个原因,结合4月24日患者血培养验出有大肠杆菌,应此综合考虑应该是由于败血症控制不佳引发的感染性休克而导致患者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1]。因此建议主管医生等肾功五项结果出来后调整使用抗生素。 2.1 肾功能五项复查结果 主管医生当日急查肾功五项,报告单显示,患者又出现了肾功能损害,其中CR137umol/l ,BUN19.15mmol/l,胱抑素升高为3.55mg/l. 2.2 抗生素的选择 根据患者4月26日肾功五项报告单显示,不排除是由于使用了阿米卡星而加重了患者肾功能损害。同时自从使用阿米卡星4天以来,患

临床药师工作记录表应用

随着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和服务职能的改变,以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临床药师制度的提出,临床药师以促进合理用药为核心参与临床工作,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已成为医院药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这项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临床药师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还没有规范统一的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查房的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文档记录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临床药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介绍如下。 1各类文档记录 1.1查房日志查房日志是以随笔的形式记录查房过程中接触到的临床信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采用活页形式的记录本,方便查房时以手持方式正反面书写,大小以能装入白大衣口袋为宜,以便随时进行其他操作。查房日志一般以日期为顺序,记录各床号病人的基本情况,是查房工作的原始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病人诊疗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如新收治的病人需记录病人姓名、病历号、诊断、拟实行的治疗方案。原有病人需记录在诊疗过程中病人症状的改变、当前的检验值(尤其是阳性值和有意义的阴性值)、用药方案、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另外,在查房日志中还可记录临床医生对病人诊断、治疗的各类分析,即临床思维,以利于临床药师回去进一步学习;还需记录临床医生咨询的问题、或需进一步查询资料来回答的问题、临床药师认为可能存在用药问题(如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不恰当的给药方式等)需进一步与医生沟通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在查房结束后通过继续寻找证据或与医生讨论解决。查房日志是临床药师开展工作的基础,有快捷、及时的特点,在查房日志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其他标准化文档。 1.2药历药历是以查房日志为基础,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病例,以治疗时间为顺序,以药学服务为中心内容而归纳整理的一份临床药学工作文件。它不是病历的重复书写,体现药师工作特色是药历书写的主线[1],完整地写出有质量的药历有利于后期的学习和总结。本院以美国SOAP模式药历为参考,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自拟了一份药历格式(见表1,因篇幅所限,主要将表头内容展示出来供读者参考,并非完整表格,以下同),主要包括药历首页、药物治疗日志和治疗药物总结。其中药历首页部分包括病人的体重、既往用药史、诊断、治疗原则等;药物治疗日志则以日期为顺序,记录病人每天的各类检查结果(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体格检查)以及用药信息与治疗结果,并对所用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进行评价,对可能存在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同时记录临床药师进行用药干预的过程。

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及作业流程

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及作业流程 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发展对临床药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临床药师的角色也在逐渐变得更加丰满和多元化,工作范畴也得以进一步扩展。由于老龄、慢性病、妇女和儿童等人群特殊健康要求的增加,各国政府日益重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临床药师将成为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一员,药师除了关心医疗机构中的病人,也要服务于门诊所、家庭病床护理站等社区服务机构的病人。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在本书第七章“药学服务”、第十章“门急诊药房的药品调配”、第十一章“住院调剂室的药品调配”、第十九章“临床药学”、第二十一章“临床药理”和第二十五章“医院药学信息”等章节有详尽阐述。本节将结合临床药师主要岗位的工作内容探索其作业流程。 一、熟悉疾病诊疗操作规律 获准上岗的临床药师熟悉诊疗操作常规是必修课,可能早已熟记于心,但每个医疗单位、不同病房科室的诊疗流程既有统一规范又各具特点,约定成俗。临床药师上岗时首先要深入明辨,如有必要可再跟班作业一周,这期间熟悉疾病诊疗操作的规律。 1.熟悉诊疗作业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急诊制度,门诊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病种疾病收治范围的规定,请示报告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入院、出院、转院、转科制度,检诊制度,医嘱制度,处方制度,查对制度,会诊制度,危重伤病员抢救制度,临床病例讨论制度,施行手术的制度,医疗、医药费用管理规定,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办法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等制度。 2.了解、熟悉医疗网络数据传输及录入、导出过程,熟悉医疗网络生成医疗文书的方法,掌握医护工作站(终端)使用方法,熟悉医疗网络操作规程和制度。 二、病房岗位临床药师的作业流程 各医院可根据属性和规模配属病房岗位临床药师,各有分工,一般侧重于小儿用药、抗感染用药、心内科用药、疼痛治疗用药、抗凝用药、神经精神及肿瘤化疗用药等方面。住院临床药师重点编配于呼吸感染性疾病科、儿科、外科、肿瘤/骨髓移植料、精神科和其它内科病房。 临床药师8:00上班后浏览或打印一份该病区各病人的简要情况,其中包括病人姓名、床号、身份号、性别、年龄、主要疾病、用药及实验室检查的最新数据和结果,需要更详细的数据时,再随时从网络上调出查阅。通过这些资料临床药师可掌握该病区病人的基本情况,重点巡视病房的某些病人,交谈、了解情况和进行用药教育;对需要调整剂量的药品,可预先查阅资料或进行计算。临床药师每天8∶30或9∶00到病房查房,和主治医师(或上级医师)、住院医师及床位护士讨论每个病人的情况和处置。先由住院医师介绍病人基本情况并提出需讨论的某些问题,大家发言探讨,由主治或上级医师给出当天医嘱。查房后药师的干预措施(如更改剂量、换药或停药)应输入网络工作站或电脑以备统计工作量或供进一步研究用。如有需要,药师下午也可去病房。其余时间做资料查询或参加病例讨论、会诊。详细作业流程如表20-2。

临床药师会诊制度

临床药师会诊制度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剂科 临床药师会诊制度 临床药师进行药物治疗学会诊(简称“药学会诊”)已经成为医疗机构临床药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加强会诊工作中临床药师管理,规范会诊过程中临床药师行为,明确临床药师在会诊中的职责和责任,制订本制度。

1、药学会诊是指临床科室或医院其他部门因为患者疾病治疗原因要求临床药师 现场给予药物治疗学建议或药学帮助的情况,分为急诊会诊、普通会诊、全院会诊【1】及院外会诊。 2、药剂科指派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临床药师进行药学会诊 工作。 3、药剂科对参加药学会诊的临床药学人员实行内部资格认定和准入制度。 4、药剂科鼓励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药学会诊工作,并对临床药师参与药 学会诊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纳入《临床药师绩效管理制度》。 5、临床药师接收的药学会诊信息分为医政处/药剂科会诊通知和临床科室的会 诊请求,接收会诊信息的方式分为书面的《会诊单》和电话会诊请求。

6、临床药师参加药学会诊原则上参照《医院会诊制度》进行,即:急诊会诊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到场;普通会诊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24小时内到达会诊科室进行会诊;全院会诊按照要求到达会诊场所,院外会诊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42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7、会诊药师参加药学会诊应认真阅读病例,全面了解患者疾病状况和药物治疗情况,并实施药学查房。 8、会诊药师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并针对其用药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会诊结束后临床药师应认真填写《药学会诊记录》,附件。 9、会诊过程中,出现会诊药师本人不能解决的专业问题或与药剂科有关的其他问题,会诊药师应立即汇报药剂科主任协调解决。 附件:《药学会诊记录》 【1】全院会诊:是指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