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瘫西医诊疗方案

面瘫西医诊疗方案

面瘫西医诊疗方案
面瘫西医诊疗方案

2014年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繁峙县中医院针灸科

一、概述

面瘫又称Bell’s 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即西医所说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

经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 、MRI 检查正常。(二)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

(1)与痉证的鉴别: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而面瘫主要为口眼歪斜,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无其他肢体症状。

(2)与中风的鉴别: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呙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而面瘫则精神无异,无半身不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遂,语言不利等症,故容易鉴别。

2.西医鉴别诊断

(1)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性面瘫多为双侧性,并常伴有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容易鉴别。

(2)中耳炎、腮腺炎、乳突炎所致之周围性面瘫:多有原发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及病史,鉴别不难。

(三)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运动)。

(四)症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中医综合治疗方法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局部三线法取穴。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0.8—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随症配穴:舌前2/3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寸1针,排列成两排(约针8—10针),留针30分钟。

(2)恢复期

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

0.8—1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

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中线上称为中线;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在面前旁正中一条线上,称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始终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位为主穴。随症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针刺0.5一1.5寸,采用平补平泻、间断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200转/分,捻针2分钟,间隔留针8分钟,重复3次,留针30分钟。

亦可采用阳明筋经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寸1针,排成两排(约针8-10针),留针30分钟。

(3)联动期和痉挛期

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百会、针刺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一1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若面肌跳动选行间、阳陵泉,采用泻法;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若出现倒错或联动,可以采用缪刺法(即在针刺患侧的同时配合刺健侧),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太阳、下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等穴,还可配合艾灸或温针灸或者热敏灸治疗。

随证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瘀证足三里、膈俞。

2.灸法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髎、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20分钟。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3.拔罐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患侧的阳白、下关、巨髎地仓、颊车等穴位。采用闪火法,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1秒钟,不断反复,持续5分钟左右 ,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闪罐1次,每周治疗3-5次,疗程以病情而定。

4.本科特色治疗

名老中医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运用:

(1)刺络拔罐法:分别位于瘫痪侧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经筋所过之处的阳白、颧髎、下关、颊车等部位刺络拔罐。

操作:每次选取两个部位用三棱针点刺3—5个点,速用闪火罐法,观察其出血情况,令每个部位出血3—5ml,留罐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以上部位交替使用。

(2)经筋刺法:以面部瘫痪肌群的经筋透刺和排刺为主,如:阳白四透、承浆透地仓、颊车地仓互透、颊肌排刺、瘫痪肌群围刺等。

操作:以瘫痪经筋透刺、围刺、排刺为主。阳白穴以四枚针分别向上星、头维、丝竹空、攒竹方向透刺,进针1-1.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分钟;攒竹透向睛明,进针0.5寸,手法同前,施术轻柔,以免皮下出血;丝竹空沿眉横刺,进针1.5寸,施术同前;四白、迎香分别透向睛明,进针1.5寸,施术同前;人中、承浆、颊车分别透向地仓,进针1.5-2寸,施术同前;沿颊车至地仓,下关至迎香每间隔1寸刺入1针,以进入皮内为度(浅刺)施捻转平补平泻,总计施术2分钟,以上针刺施术后留针20分钟。

(3)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醒脑开窍针刺法调神,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操作: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施捻转提插的复式手法,施术1分钟;印堂横刺0.3寸,施雀啄手法1分钟;百会斜刺0.3-0.5寸,施平补平泻1分钟;四神聪直刺0.3-0.5寸,施捻转补法0.5分钟。

(二)推拿治疗1.治法:舒筋通络

2.原则:发病一周内面部一般不行强刺激推拿手法,可根据病情,行轻柔和缓的手法及上颈段规范颈椎整复手法。

3.常规推拿手法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顶床边,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用一指禅推法自患侧印堂、睛明、攒竹、丝竹空、阳白、承泣、迎香、下关、颊车、地仓、颧髎,往复施术5分钟;按揉下关、颊车、颧髎、太冲各1分钟;抹前额部1分钟;擦面部,以透热为度(注意不可擦破面部,可用凡士林作介质)。患者坐位,先按揉双风池、对侧合谷各1分钟;继之拿风池穴1分钟。

(三)中药治疗(本科特色治疗)1.中药内服方

a 急性期(初期):

选方:焦树德教授“正颜汤”加减治法:散风活络,化痰解痉

方药:荆芥9g 防风9g 全蝎6-9g 白僵蚕10g

白附子6g 白芷9-12g 钩藤20-30g 葛根12g 鸡血藤15g 红花6-10g 蜈蚣1-2条 当归12g 山药20g 甲珠2g (冲)(风热者加黄芩10g 菊花12g )

用量:每日一剂,3-5剂为一疗程加减变化:

兼高血压偏头痛者,加石决明30g (先煎)或草决明30g (先煎)蔓荆子12g

兼头晕肢麻者,加天麻12g 白芍15g 杜仲炭12g

兼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加全瓜蒌30g 酒炒大黄6g 大云10g b.恢复期:

选方:参芪四物汤加减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方药:黄芪20g 山药20g 党参12g 当归12g-15g

白芍12g-18g 川芎6g 生地12g 白芷8g

葛根10g 鸡血藤12g 苍术12g-15g 丹参12g-20g 茯苓10g 甘草6g 2.中药外洗方(适用于急性期)

方药:桂枝30g 防风20g 赤芍15g 鸡血藤20g

用法:水煎约500ml ,待药液温度适宜时,热敷患部,每天两

次,每次热敷2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连续使用3-10天。

(四)其他疗法

1.TDP 红外线灯照射(针灸后加用效果更佳)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2.搀针:a.部位:内颊车穴(口腔颊粘膜),第1次治疗双侧均划割,以后划患侧即可;b.针法纵向划割4-5下,见血即可,以免损伤大血管,每周一次。

3.穴位埋线:适用于面瘫经久不愈者。四、面瘫病的中医治疗难点

1.在针刺治疗时如何把握补泻手法的运用。

2.针灸治疗面瘫病的最佳作用时间点。

五、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及临床体会

1.针刺补泻手法的时机选择对疗效尤为重要,经临床观察,患者面部筋脉弛缓者施用补法,筋脉拘急或伴有板滞者施用泻法;患病初期,虽然面部筋脉弛缓,仍用泻法或先泻后补法;患病日久面部筋脉拘急或自觉面部发紧者,仍用泻法,然后扶正,否则邪闭难愈。

2.有的人认为面瘫病初期不宜做针灸治疗,然而临床实践证明,对于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越早疗程越短,后遗症越少。只要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即可,让患者知道针灸可激发人体自身抗病能力,具有广泛的良性调整作用,可用于疾病的各个阶段。

3.顾护正气

顾护正气是治疗过程中随时必须注意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病因:本病多脉络空虚)正气不足易致邪留,同时也延缓病愈时间。因此,治疗过程中尤其是急性期,祛邪勿忘扶正,不论用针法还是用中药,均以中病即止,切忌针药攻伐太过,以免损伤正气。所以取穴时,足三里与三阴交表里相配,益气活血,用于治疗面瘫各个阶段。恢复期以参芪四物汤为主方加减,以党参,黄芪补血,四物汤补血活血。

4.局部与整体结合

本病病位虽在面部,但治疗要遵循整体观念。针药联合运用的目的也在于全身的治疗。故取穴方法也应以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包括健侧选穴)相结合,面部取穴少而四肢背部选穴较多,病侧选穴少而健侧选穴多(不同时期必须灵活应用)。

六、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

中医症候疗效根据中医症候积分来评定。即(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100%。

治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面部功能正常,治疗指数>90%。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面瘫的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的中医治疗方案 面瘫又名口僻,多由于素体阴亏或体弱气虚引起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或风寒上扰于面部而致,相当于西医的面神经炎。 诊断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风寒证 症候:起病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畏风恶寒,或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肌肉关节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化痰通络。 方药:三白五虫汤 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炒地龙15克、全蝎10克、蜈蚣(另包)2条、防风10克、川芎10克、钩藤20克、黄芪30克。上药除蜈蚣外,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剂。蜈蚣放瓦上焙焦,研为细末,分2次用药汤冲服。 方中选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可祛风散寒,疏风通络、活血和营;用“五虫”(即蜈蚣、全蝎、僵蚕、蝉蜕、地龙)取其性能走窜,搜风通络之功;用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祛风;黄芪益气扶正祛风。诸药相合,使邪去正复,风寒得除,经络得养,血脉流畅,“面瘫”乃愈。 2、风热证 症候:起病骤然,口眼歪斜,头痛面热或发热恶风,心烦口苦,耳后疼痛,口干咽痛,大便干,小便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加味牵正散 全蝎7g、白附子7g、僵蚕7g、蜈蚣2条、地龙7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防风10g、钩藤10g、连翘15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 方中选白附子辛温升散,祛风化痰通络,治头面之风,为君药;全蝎、白僵蚕、地龙祛风止痉,其中白僵蚕并有化痰作用,全蝎又善通络;蜈蚣、钩藤祛风通络;当归、白芍、川芎、

2018年面瘫 诊疗方案

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诊疗方案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方案为基础,参照“十五”规划教材,结合我院设备、人才实际,融入科室专家的个人经验制定。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鼻炎,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如迎风乘车、窗下入睡等。 (2)症状:首先症状为患侧耳后、耳下或乳突区疼痛,1~2日出现面部表情肌的瘫痪,3~4日达高峰。多在洗漱时感到面肌活动不

灵、羞明流泪、口角漏水,进食时挟食,发现面部歪斜而来就诊。 (3)体征: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病侧额纹减少或消失,眼裂变大、闭眼不全或不能,试闭眼时病侧眼球向上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尔(Bell)现象。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 (4)除面部表情肌瘫痪外,由于面神经损害部位不同尚有如下表现: 鼓索神经近端病变: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 镫骨肌神经近端病变: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与听觉过敏。 膝状神经节病变: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与听觉过敏,还有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为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膝状神经节炎,称为Ramsay-Hunt综合症。 (5)脑CT、MRI检查正常,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急性期 1.风寒阻络证:起病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畏风恶寒,或头痛鼻塞,面肌发紧,或面部有蚁行感,面肌跳动,肌肉关节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 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

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情况。 2.遵医嘱艾灸,风寒袭络证者取翳风、四白、颊车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 4.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面瘫病 西医病名:面神经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四、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中医面瘫诊疗规范

中医面瘫诊疗规范 一.概述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口眼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春季。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手足阳明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 中医观点: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 西医观点:相当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由感染、病毒、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等,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 二.临床表现 (一)中医临床表现 1.起病突然,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 2.常有受寒史或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3.一侧面肌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 4.病侧不能皱眉、闭眼、露齿、鼓颊等。

5.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6.肌电图检查:多表现为单向波或无动作电位,多相波减少,甚至出现正锐波和纤颤波。 7.病理学检查:面神经麻痹的早期病变为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二)西医临床表现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三.中医证候分型 1.风寒袭络:见于发病初期,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见于发病初期,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风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 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 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 1. 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 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 风痰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作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 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主穴:攒竹四白阳白太阳颊车承浆地仓翳风合谷 ( 面部穴位取患侧,循经取穴取双侧) 配穴:风寒证者,配风池;风热证者,配曲池;风痰证者,配丰隆。 操作: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面瘫早期治疗以浅刺轻刺为主,不宜使用电针,针刺量不宜过强。肢体远端的穴位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发病当日即可采用针灸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病程,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 .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脸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2015面瘫中医诊疗方案(参考模板)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2015年) 疾病名称: 中医诊断:面瘫病 西医诊断:面神经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1、证型:风寒袭络证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针刺治疗: 取穴:风池、太阳、阳白、翳风、地仓、颊车、列缺、合谷。 操作:诸穴施调法,留针30分钟,1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药:面瘫1号方 方剂组成:全蝎、僵蚕、白附子、地龙、防风、川芎、桂枝、甘草 中成药:中风安口服液 中药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血栓通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2、证型:风热袭络证

面瘫中医诊疗方案

. 2014年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面瘫又称Bell's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即西医所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

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 .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 (1)与痉证的鉴别: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而面瘫主要为口眼歪斜,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无其他肢体症状。 (2)与中风的鉴别: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呙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而面瘫则精神无异,无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症,故容易鉴别。 2.西医鉴别诊断 (1)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性面瘫多为双侧性,并常伴有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容易鉴别。 (2)中耳炎、腮腺炎、乳突炎所致之周围性面瘫:多有原发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及病史,鉴别不难。 (三)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运动)。 (四)症候诊断

青盲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廖穆熙邴媛媛 电话:010—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方案附录1 护理方案附录2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郁气滞证:视物模糊,视野中央区或某象限可有大片暗影遮挡;心烦郁闷,口苦胁痛,头晕目胀,舌红苔薄白。 (二)肝肾不足证: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大便干,舌红苔薄白。 (三)气血两虚证:视力渐降,日久失明,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 (四)气滞血瘀证:视神经萎缩见于外伤或颅内手术后,头痛健忘,舌暗红有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视物模糊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跌倒/坠床评估等,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2.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协助服药到口,防止漏服、误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肾、眼、神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太阳穴、肾俞、肝俞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太阳穴。 6.遵医嘱艾灸,取光明、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二)心烦郁闷 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室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面瘫中医诊疗方案

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方案 沈艳平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中医病名:面瘫、吊线风、口僻、歪嘴风 症状: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第一版(杨期东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西医病名:面神经麻痹 诊断依据: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二)疾病分型 面瘫可分成两型:

(1)中枢型 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2)周围型 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说话不清晰等。 (三)辨证分型 (1)风寒袭络:常有受寒史,急性起病,一侧面部板滞,闭眼不能,口角歪斜。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弦。 (2)风热袭络:常有患侧耳内、耳后完骨及面颊部疼痛及发热,起病较缓,一侧面部板滞,闭眼不能,口角歪斜,口苦,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可伴恶风,头痛。舌质红,舌苔黄燥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二、治疗方案 (一)内治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6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60例疗效观察【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系2009年以来收集的门诊病例,共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5岁,平均38岁,11~40岁者有43例,40岁以上者17例。 1.2 治疗方法选用5%GS 200ml+地塞米松10mg(3天后改为口服药,并逐渐减量,1周后停药)肌注VitB1 0.1g, 每日2次;VitB12 0.5mg,每日2次肌注;口服维生素B1 20mg,地巴唑10mg, 每日3次。外敷中药具体方法:大斑蝥3只去足翅,大巴豆3枚去壳,鲜生姜6g 去皮,捣为泥状,均匀摊在4~5cm大小6~8层纱布上,以患侧下关穴外敷,待3~4h去掉,此时出现水泡,按无菌损伤,将水泡下缘消毒抽液。 1.3 疗效标准治愈:面瘫消失;好转:面瘫基本消失;无效:面瘫略有减轻或无变化。

1.4 结果治愈48例,占80%,好转7例,占11.7%,无效5例,占8.3%,总有效率91.7%。 2 讨论[1,2] 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麻痹,通常认为本病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内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或因风湿性面神经炎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而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神经麻痹,VitB族营养面神经,外用药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如所用中药贴敷根据《本草纲目》风寒袭络,血引不畅的机理,以祛风活血、血活风自灭的配方。斑蝥辛寒有大毒,外用蚀肌、散结、解毒之功,可使皮肤充血,发泡,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的作用,故以之为主。巴豆辛热解毒,与斑蝥合用,一则发挥巴豆辛散,破寒滞经络之功能;二则寒热相抵;生姜能温通血行、驱散肌寒、助巴豆之功;三药合用,破血而不伤血,驱风而不伤正,从而达到血活风熄的目的。通过中药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较为显著,此法使用方便,无副作用,故适合各级医院应用。加用口服西药,地巴唑可使受损的神经修复,恢复传导功能。本组病例的治疗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各位护士长: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要求,若科室有收治33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就需执行此方案,请各科室护士长认真组织学习跟本科室有关的中医护理方案,并按方案执行,每月需汇总一次,跟优质护理服务资料一起上交护理部。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情况。

2014面瘫中医诊疗方案计划

2014年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面瘫又称Bell’s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即西医所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 (1)与痉证的鉴别: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而面瘫主要为口眼歪斜,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无其他肢体症状。 (2)与中风的鉴别: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呙斜,

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而面瘫则精神无异,无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症,故容易鉴别。 2.西医鉴别诊断 (1)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性面瘫多为双侧性,并常伴有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容易鉴别。 (2)中耳炎、腮腺炎、乳突炎所致之周围性面瘫:多有原发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及病史,鉴别不难。 (三)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运动)。 (四)症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中医综合治疗方法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0.8—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周围性面瘫临床常见中西医疗法

周围性面瘫临床常见中西医疗法 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临床常见的中西医疗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A 组采用西药疗法,B组采用中药疗法,C组采用针灸疗法,D组采用中西医联合疗法。分析4组临床疗效,找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3.33%,B组总有效率为66.67%,C组总有效率为70.00%,D组总有效率为96.67%。A 组总满意度为66.67%,B组总满意度为73.33%,C组总满意度为76.67%,D组总满意度为1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疗法联合用于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疗法;临床效果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1]。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少。该疾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一定影响。本文将对周围性面瘫临床常见中西医疗法进行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周围性面瘫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患者各30例,A组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31.5±3.1)岁,采取西药疗法;B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1.6±4.1)岁,采取中药疗法;C组男12例,女18例,采取针灸疗法;D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9.6±4.9)岁,采用中西联合疗法。比较4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类型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西药疗法临床医生为A组患者采取西药疗法,口服B族维生素,一次20mg,一日三次,或甲钴胺0.5mg,一日一次,一周三次,可适当配合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或强的松口服。 1.2.2 中药疗法临床医生为B组患者采取中药疗法,以牵正散为基本方,并添加:白附子10g,胆南星12g,蜈蚣3条,天麻15g,地龙12g,甘草6g。 1.2.3 针灸疗法临床医生为C组患者采取针灸疗法,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俞穴为主[2]采用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常用穴:牵正、地仓、下关、合谷。备用穴:迎香、水沟。

2012针灸科(面瘫病、头痛、肩凝症)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一、概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 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中医观点: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主要是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西医观点:面瘫由感染、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 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 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 (一)中医鉴别诊断 1.中风病:可有口舌歪斜,同时伴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偏身麻木。 2.口僻:可有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 (二)西医鉴别诊断 1.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瘫痪明显者 一目了然,极轻者鉴别困难。可以依靠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一靠表 情运动,周围性者瘫痪更加明显,而中枢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痪。 二靠掌颏反射,周围性面瘫时无或减弱,中枢性面瘫时有或亢进,但 此法不太可靠。三靠将其它体征联系起来判定,则最为可靠。 2.2、Ramsay 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多发性 神经病变,表现为突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耳疼痛,鼓膜、外耳道、耳 廓疱疹;可能有听力下降、听觉过敏、耳鸣、眩晕等。其他全身表现 有发热、口唇疱疹、淋巴结肿大、Horner综合征、颈部皮肤感觉迟钝 等。其中“面瘫、耳痛、疱疹”被视为Ramsay Hunt综合征的三联 征。与贝尔面瘫比较,Ramsay Hunt综合征面瘫严重、预后较差。值

面瘫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2015 年) 疾病名称: 中医诊断:面瘫病西医诊断:面神经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1、证型:风寒袭络证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针刺治疗: 取穴:风池、太阳、阳白、翳风、地仓、颊车、列缺、合谷。操作:诸穴施调法,留针30分钟,1日1次,10次为1疗程;方药:面瘫 1 号方方剂组成:全蝎、僵蚕、白附子、地龙、防风、川芎、桂枝、甘草中成药:中风安口服液中药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参酮IIA 磺酸钠注射、血栓通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2、证型:风热袭络证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针刺治疗: 取穴:风池、太阳、阳白、翳风、地仓、颊车、曲池、外关、合谷。操作:诸穴施调法,留针30分钟。1日1次,10次为1疗程。方药:面瘫 2 号方方剂组成:全蝎、僵蚕、白附子、银花、连翘、蜈蚣、地龙、川芎、甘草、栀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范文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情况。 2.遵医嘱艾灸,风寒袭络证者取翳风、四白、颊车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阻络证 风热阻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