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八 数学思想、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文化

2019年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八 数学思想、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文化

2019年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八 数学思想、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文化
2019年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八 数学思想、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文化

第1讲高考的热门话题——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文化

数学素养解读最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1月第1版)中明确提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大数学核心素养可划分成三类,其中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是数学的物理特性,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体现数学的思维严谨性,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彰显数学的实际应用性.2017~2018年全国卷高考多渠道渗透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高考命题必将以数学核心素养为统领,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因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本专题,将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命题、数学文化与高考命题相结合,选择典型例题深度解读,希望能够给予广大师生复习备考提供帮助.

热点一数列与算法中的数学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数学高考命题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立德树人,激励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

【例1】(1)(2017·全国Ⅱ卷)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顶层共有灯( )

A.1盏

B.3盏

C.5盏

D.9盏

(2)公元263年左右,我国数学家刘徽发现: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面积可无限逼近圆的面积,并创立了“割圆术”,利用“割圆术”刘徽得到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近似值3.14,这就是著名的“徽率”.如图是利用刘徽的“割圆术”思想设计的一个程序框图,则输出n的值为________(参考数据:sin 15°≈0.258 8,sin 7.5°≈0.130 5,3≈1.732).

解析 (1)设塔的顶层的灯数为a 1,七层塔的总灯数为S 7,公比为q ,则依题意S 7=381,公比q =2.∴

a 1(1-27)

1-2

=381,解得a 1=3.

(2)n =6,S =12×6sin 60°=33

2

≈2.598<3.1,执行循环.

n =12,S =12

×12sin 30°=3<3.1,执行循环. n =24,S =12

×24sin 15°=3.105 6>3.1,满足条件.

∴输出n 的值为24. 答案 (1)B (2)24

探究提高 1.第(1)题从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引入,通过诗歌提出数学问题,阐明试题的数学史背景,考查等比数列.

2.第(2)小题以刘徽的割圆术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到程序框图.事实上,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和割圆术都出现在《数学·必修3》(A 版)“算法案例”中,源于教材.

3.这些试题传播了正能量,有利于提升考生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试题的价值远远超出其本身价值.

【训练1】 (1)(2018·江西红色七校联考)《九章算术》之后,人们学会了用等差数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张丘建算经》卷上第22题为:“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注:从第2天开始,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第一天织5尺布,现一月(按30天计)共织390尺布”,则从第2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________尺布.

(2)(2018·成都诊断)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数学家,普州(现四川省安岳县)人,他在所著的《数书九章》中提出的多项式求值的秦九韶算法,至今仍是比较先进的算法,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给出了利用秦九韶算法求某多项式值的一个实例,若输入x 的值为9,则输出v 的值为( )

A.9100

B.9100

-1

C.10100

D.10100

-1

解析 (1)每天织布数依次构成一个等差数列{a n },其中a 1=5,设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 则一月织布S 30=30×5+30×29

2d =150+435d =390,

解之得d =1629,故从第2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16

29尺布.

(2)由程序框图,输出的v 满足

v =x 100+C 1100x 99+C 2100x 98+…+C 99100x +C 100100=(x +1)

100

. 当x =9时,v =(9+1)100=10100

. 答案 (1)16

29

(2)C

热点二 立体几何与概率中的数学文化

【例2】 (1)(2017·全国Ⅰ卷)如图,正方形ABCD 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 A.14

B.π8

C.12

D.π4

(2)(2018·湖南六校联考)刍甍(chúhōnɡ),中国古代算数中的一种几何形体.《九章算术》中记载“刍甍者,下有袤有广,而上有袤无广.刍,草也.甍,屋盖也.”翻译为“底面有长有宽为矩形,顶部只有长没有宽为一条棱.刍甍字面意思为茅草屋顶.”如图,为一刍甍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为等腰梯形,侧视图为等腰三角形.则搭建它(无底面,不考虑厚度)需要的茅草面积至少为( )

A.8 6

B.16

C.8 5

D.14

解析 (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面积S 正方形=4. 又正方形内切圆的面积S =π×12

=π. 所以根据对称性,黑色部分的面积S 黑=π

2.

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概率P =

S 黑

S 正方形

π8

. (2)茅草面积即为几何体的侧面积,由题意知,该几何体中有两个全等的等腰梯形,两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其中等腰梯形的上底长为2,下底长为4,高为22

+12

=5;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高为22

+1=5,因此几何体的侧面积S =2×(2+4)×52+2×12×2×5

=8 5.

即需要的茅草面积至少为8 5. 答案 (1)B (2)C

探究提高 1.本例第(1)题中全国Ⅰ卷(第2题)以我国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为原型,设计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很好体现数学文化的美学特征.数学美表现为一种抽象、严谨、含蓄的理性美,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数学内容的和谐美、数学结构的形式美、几何图形的构造美、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2.第(2)题以《九章算术》的名题为背景,与几何体的三视图,几何体表面积的计算相渗透,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运算素养,又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应用更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

【训练2】 (1)(2018·郑州二模)欧阳修在《卖油翁》中写到:“(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见卖油翁的技艺之高超,若铜钱直径4厘米,中间有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小孔,随机向铜钱上滴一滴油(油滴大小忽略不计),则油恰好落入孔中的概率是( )

A.2π

B.

C.

12π

D.

14π

(2)我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祖暅,提出了著名的祖暅原理:“幂势即同,则积不容异”.“幂”是截面积,“势”是几何体的高,意思是两等高立方体,若在每一等高处的截面积都相等,则两立方体体积相等.已知某不规则几何体与如图三视图所对应的几何体满足“幂势同”,则该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为( )

A.4-π2

B.8-4π3

C.8-π

D.8-2π

解析 (1)易知铜钱的面积S =π×22

=4π,铜钱小孔的面积S 0=1.根据几何概型,所求概

率P =S 0S =14π

.

(2)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从一个正方体中挖去一个半圆柱.

V 正方体=23=8,V 半圆柱=1

2

(π×12)×2=π,

∴三视图对应几何体的体积V =8-π.

根据祖暅原理,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V ′=V =8-π. 答案 (1)D (2)C

热点三 数学抽象与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最核心素养,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逻辑推理就是要得到数学结论,提出或者验证数学命题的思维过程.数学研究对象的确立依赖于数学抽象,而数学内部自身的发展依赖于数学推理.

【例3】 (1)(2017·全国Ⅱ卷)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向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们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 ) A.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B.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C.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

D.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

(2)(2018·全国大联考)已知函数f (x )=3x

-1

3x +1+x +sin x ,若

x ∈[-2,1],使得f (x 2

+x )+f (x -k )<0成立,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1,+∞) B.(3,+∞) C.(0,+∞)

D.(-∞,-1)

解析 (1)由甲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可推知甲看到乙、丙的成绩为“一人优秀,一人良好”.乙看丙的成绩,结合甲的说法,丙为“优秀”时,乙为“良好”;丙为“良好”时,乙为“优秀”,可得乙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丁看甲的成绩,由于乙与丙一人优秀,一人良好,则甲与丁也是一人优秀,一人良好,丁由甲的成绩可判断自身成绩. (2)由题意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且f (x )是奇函数.

又f ′(x )=2ln 3·3x

(3x +1)2+1+cos

x >0在x ∈[-2,1]上恒成立,函数f (x )在x ∈[-2,1]上递增. 若

x ∈[-2,1],使得f (x 2+x )+f (x -k )<0成立,

则f (x 2

+x )<-f (x -k ?f (x 2

+x )

?x 2

+x

x ∈[-2,

1],k >x 2

+2x , 即k >(x 2+2x )min ,

当x ∈[-2,1]时,y =x 2+2x =(x +1)2

-1的最小值为-1. 故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1,+∞). 答案 (1)D (2)A

探究提高 1.第(1)题对考生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数学核心素养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求解的关键是由条件信息推理判断乙、丙中一人优秀,一人良好,从而甲、丁中一人优秀,另一人良好.

2.第(2)题求解的关键在于:(1)利用定义判断f (x )的奇偶性及x ∈[-2,1]时,函数f (x )单调性,(2)理解存在量词的含义,将命题转化为

x ∈[-2,1]时,k >x 2+2x ,即k >(x 2

+2x )min .题目突出数学逻辑推理与转化化归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训练3】 (2018·烟台模拟)对于函数y =e x

f (x )(其中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若存在实数

T 使得e x f (x )≥T 在(0,+∞)上恒成立,则称函数f (x )具有性质“”.给出下列函数:①

f (x )=2e -2x +1;②f (x )=x 2-2x ;③f (x )=sin x ;④f (x )=1

x

.

其中具有性质“”的所有函数的序号为________. 解析 对于①f (x )=2e

-2x

+1,

e x

f (x )=2e -x

+e x

≥22,取T ≤22时,f (x )具有性质“”.

对于②,令φ(x )=e x f (x ),则φ′(x )=e x (x 2

-2),x ∈(0,+∞).令φ′(x )=0,解得x =2,易知φ(x )在x =2时有极小值e 2

(2-22).

因此函数f (x )具有性质“”.

对于③,易知φ(x )=e x

sin x ―→∞,则③不具有性质“”. 对于④,φ(x )=e x

f (x )=e x

x ,φ′(x )=e x

(x -1)x

2

, x ∈(0,+∞),

易知φ(x )在x =1时取到最小值φ(1)=e ,取T ≤e,f (x )具有性质“”. 综上可知①②④中的函数具有性质“”. 答案 ①②④

热点四 直观想象与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例4】 (1)从点P (-1,3)向直线kx -y +k -1=0作垂线,垂足为N ,则N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易知直线kx -y +k -1=0恒过定点Q (-1,-1). 如图所示,PN ⊥QN .

所以点N 在以PQ 为直径的圆上. 因此圆心坐标为(-1,1),半径r =2.

所以点N 的轨迹方程为(x +1)2

+(y -1)2

=4(x ≠-1). 答案 (x +1)2

+(y -1)2

=4(x ≠-1)

(2)(2018·惠州调研)在△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AB =3,AC =13,AD =7. ①求BC 边的长; ②求△ABC 的面积.

解 ①设BD =x ,则BC =2x ,如图所示. 在△ABD 中,有cos ∠ABD =

AB 2+BD 2-AD 22AB ·BD =9+x 2-7

2×3x

在△ABC 中,

有cos ∠ABC =AB 2+BC 2-AC 22AB ·BC =9+4x 2-13

2×3×2x

且∠ABD =∠ABC ,即9+x 2

-72×3x =9+4x 2

-13

2×3×2x ,得x =2,

即BC =4.

②由①可知,cos B =12,B ∈(0,π),得sin B =3

2,

∴S △ABC =12·AB ·BC ·sin B =12×3×4×3

2

=3 3.

探究提高 1.第(1)题中,若设点N (x ,y ),联立直线方程,消去k 求得点N 的轨迹,使得求解复杂化;注意到直线恒过定点Q (-1,-1),作出图形,利用几何直观,则可直接写出轨迹方程.

2.第(2)题主要考查推理与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由余弦定理,转化成同一个角的三角函数,构建方程,利用代数运算求解.

【训练4】 (1)(2018·华师附中联考)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

?x -y +4≥0,x ≤2,x +y +k ≥0,

且z =x +3y

的最小值为2,则常数k =________.

(2)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是以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为基础进行设计的.如图所示,会标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直角三角形中较大的锐角为θ,那么tan ?

????θ+π4=________.

解析 (1)作出不等式组????

?x -y +4≥0,x ≤2,x +y +k ≥0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

中阴影部分所示,

由z =x +3y 得y =-13x +z

3

结合几何直观知,当直线y =-13x +z

3

过点A 时,z 最小.

联立方程,得?

????x =2,

x +y +k =0,得A (2,-2-k ),

∴z min =2+3(-2-k )=2,解之得k =-2. (2)依题意得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1,5,

于是有5sin θ-5cos θ=1? ????0<θ<π2,则sin θ-cos θ=15. 从而(sin θ+cos θ)2=2-(sin θ-cos θ)2

=4925,

则sin θ+cos θ=7

5

故tan ? ????θ+π4=tan θ+11-tan θ=sin θ+cos θcos θ-sin θ=-7. 答案 (1)-2 (2)-7

热点五 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核心素养

数学建模——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数据分析——针对研究对象获取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过程.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例5】 (2017·全国Ⅱ卷)海水养殖场进行某水产品的新、旧网箱养殖方法的产量对比,收获时各随机抽取了100个网箱,测量各箱水产品的产量(单位:kg),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1)记A 表示事件“旧养殖法的箱产量低于50 kg”,估计A 的概率;

(2)填写下面列联表,并根据列联表判断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箱产量与养殖方法有关:

(3)根据箱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对这两种养殖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 附:

K 2

=n (ad -bc )2

(a +b )(c +d )(a +c )(b +d )

解 (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知,旧养殖法的箱产量低于50 kg 的频率为(0.012+0.014+0.024+0.034+0.040)×5=0.62,则事件A 的概率估计值为0.62. (2)列联表如下:

K 2

=200×(62×66-38×34)100×100×104×96≈15.705>6.635,

故有99%的把握认为箱产量与养殖方法有关.

(3)由箱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旧养殖法的箱产量平均值(或中位数)约在45~50 kg 之间,新养殖法的箱产量平均值(或中位数)约在50~55 kg 之间,且新养殖法的箱产量分布集中程度较旧养殖法分布集中程度高,可知新养殖法的箱产量高且稳定,从而新养殖法优于旧养殖法.

探究提高 1.本题以现实生活中的水产品养殖方法作为创新背景,试题的第(1)问是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事件的概率;第(2)问是根据整理的数据进行独立性检验;第(3)问根据箱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比较两种养殖方法的优劣.有效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性和创新性相结合是历年高考靓丽的风景线,全国卷概率与统计解答题尤为明显,体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概率与统计问题需要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加工,揭示数据提供的信息及呈现的规律,进而分析随机现象的本质特征,发现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从而考查数据分析数学核心素养.

【训练5】 (2018·昆明质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响应国家号召,某市2017年清明节期间种植了一批树苗,两年后市园林部门从这批树苗中随机抽取100棵进行跟踪检测,得到树高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1)求树高在225~235 cm之间树苗的棵数,并求这100棵树苗树高的平均值和方差(方差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2)若将树高以等级呈现,规定:树高在185~205 cm为合格,在205~235 cm为良好,在235~265 cm为优秀.视该样本的频率分布为总体的概率分布,若从这批树苗中随机抽取3棵,求树高等级为优秀的棵数ξ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3)经验表明树苗树高X~N(μ,σ2),用样本的平均值作为μ的估计值,用样本的方差作为σ2的估计值,试求该批树苗小于等于255.4 cm的概率.

(提供数据:271≈16.45,305≈17.45,340≈18.45)

附:若随机变量Z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则P(μ-σ

解(1)树高在225~235 cm之间的棵数为:

100×[1-(0.005×3+0.015+0.020+0.025+0.01)×10]=15.

树高的平均值为:0.05×190+0.15×200+0.2×210+0.25×220+0.15×230+0.1×240+0.05×250+0.05×260=220.5.

方差为:0.05×(190-220.5)2+0.15×(200-220.5)2+0.2×(210-220.5)2+0.25×(220-220.5)2+0.15×(230-220.5)2+0.1×(240-220.5)2+0.05×(250-220.5)2+0.05×(260-220.5)2=304.75≈305.

(2)由(1)可知,树高为优秀的概率为:0.1+0.05+0.05=0.2,

由题意可知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

P(ξ=0)=C030.83=0.512,

P(ξ=1)=C130.82×0.2=0.384,

P(ξ=2)=C230.8×0.22=0.096,

P(ξ=3)=C330.23=0.008.

故ξ的分布列为:

所以E (ξ)=3×0.2=0.6.

(3)由(1)的结果,结合参考数据, 可知μ=220.5,σ=17.45,

所以P (X ≤255.4)=P (X ≤μ+2σ)=1-1-0.954 4

2=0.977 2.

故该批树苗小于等于255.4 cm 的概率是0.977 2.

浅谈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浅谈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落 实 浅谈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教育要学生带走的不仅是书包里的东西,还有超越书本知识的人的素养。”“人们在掌握知识时,如果没有理解意义,那么,在知识被淡忘后,它就很难留下什么;如果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理解了对它生命的意义,即使知识已被忘记,这种意义定可以永远地融合在生命之中。”数学是每一个孩子从求学开始都必须要学习的主课,它教给孩子们的不应只是冰冷的数学知识,更重要是要教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王尚志教授曾经举过一个发人深省的例子:一所“985”高校,学生的高考数学平均分在125以上,入学后的10月份组织学生做过的高考题目的考试,平均分降到100;到同一年的12月再考一次同样的题目,平均分只有及格。这说明很多题目学生做过就忘了,考那样的题目,高中那样的教法,没有多大积极意义,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实的提高。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输出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学生,高考制度与高中课程的改革,应该给学生脱颖而出的机会与条件。中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升学考试,更是为了把数学本身的学科意义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操作,认知情感当中,提高学生的数学

素养。所以,作为数学老师,除了教知识,更要去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与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数学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修订者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通俗的说,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或者说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以及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对于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通过抽象概括,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并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对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表述和论证,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

2020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汇编全集

第1讲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A 组 基础达标 1.若点? ????sin 5π 6,cos 5π6在角α的终边上,则sin α的值为________. 2.已知α∈? ????0,π2,2sin2α=cos2α+1,那么sin α=________. 3.(2019·榆林模拟)若sin ? ????A +π4=7210,A ∈? ?? ??π4,π,则sin A =________. 4.若函数f (x )=2sin ? ????2x +φ-π6(0<φ<π)是偶函数,则φ=________. 5.已知函数y =A sin (ωx +φ)+B (A >0,ω>0,|φ|<π 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那 么φ=________. (第5题) 6.已知sin ? ????α+π3=1213,那么cos ? ?? ??π6-α=________. 7.在距离塔底分别为80m ,160m ,240m 的同一水平面上的A ,B ,C 处,依次测得塔顶的仰角分别为α,β,γ.若α+β+γ=90°,则塔高为________m. 8.(2019·湖北百校联考)设α∈? ????0,π3,且6sin α+2cos α= 3. (1) 求cos ? ????α+π6的值; (2) 求cos ? ????2α+π12的值.

B 组 能力提升 1.计算:3cos10°-1 sin170°=________. 2.(2019·衡水模拟改编)设函数f (x )=2cos (ωx +φ)对任意的x ∈R ,都有f ? ????π3-x =f ? ????π3+x ,若函数g (x )=3sin (ωx +φ)+cos (ωx +φ)+2,则g ? ?? ??π3的值是________. 3.已知函数f (x )=sin (ωx +φ)(ω>0)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为? ????π2,0,且f ? ?? ? ?π4=1 2 ,那么ω的最小值为________. 4.已知函数f (x )=sin ? ????ωx +π5(ω>0),f (x )在[0,2π]上有且仅有5个零点,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f (x )在(0,2π)上有且仅有3个极大值点; ②f (x )在(0,2π)上有且仅有2个极小值点; ③f (x )在? ????0,π10上单调递增; ④ω的取值范围是???? ??125,2910.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序号) 5.(2019·浙江卷)已知函数f (x )=sin x ,x ∈R . (1) 当θ∈[0,2π)时,函数f (x +θ)是偶函数,求θ的值; (2) 求函数y =??????f ? ????x +π122+??????f ? ????x +π42 的值域. 6.(2019·临川一中)已知函数f (x )=M sin (ωx +π 6)(M >0,ω>0)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其中A (0,1),B ,C 为函数f (x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且BC =π. (1) 求M ,ω的值;

最新如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数学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 二、数学素养形成的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

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无疑为小学阶段发展人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个人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平。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数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所包含的潜在的数学特征。所以应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让学生深深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数学分析,寻求数学解决。只有这样的数学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并逐渐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 2、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3、培养估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

数学与文化 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与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韩承金 [导学新概念] ァ「吡册第一单元安排的是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的阅读,《数学与文化》是其中的第一篇。阅读科技说明文和科 技论文,需要提要钩玄。“提要”就是提炼出文章论述的要点,“钩玄”就是探索文章更精微的内涵。换言之,提要就 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钩玄就是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因此,学习本单元,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提要钩玄,加深对文 章的理解,增强对文章概括分析的能力。 ァ妒学与文化》一文,主要阐述了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 分的数学的特点,读后可让我们感觉到数学对于人类的积极 作用。阅读时要把握提示语,提取概括句。更重要的是对每 一个特点作仔细的分析,找到数学与文化的关系、数学与人 类的关系。 ァ。圩柿舷允酒粒 ァ”贝笫学所所长张恭庆院士将数学的作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概念、思想、理论 和方法。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离开了数学, 便无从产生和发展。第二个层次是直接应用于工程技术、生 产活动,这类例子是大量的。第三个层次,是作为一种文化,对全社会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民族数学修养的

高低,对这个民族的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 数学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世界 上很多经济学家,常常是先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后才研究经 济的。有人曾用概率统计法研究《红楼梦》作者的语言习惯,发现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是很一致的。说明曹雪芹曾创作了 后四十回,至少留下了后四十回的部分手稿。原苏联曾有人 对《静静的顿河》一书的真正创作者提出过疑问。有人用概 率统计法研究该书的用词习惯,发现与肖洛霍夫其他著作的 习惯是一致的,因而认为此书确是他写的。 --《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 回顾过去的一个世纪,数学学科的巨大发展,比以往任何时 代都更牢固地确定了它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的地位。数 学正突破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领域渗透, 并越来越直接地为人类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作出贡献。同时,对于当今社会每一个有文化的人士而言,不论他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学习数学、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现代社会对数 学的这种需要,在未来的世纪中无疑将更加与日俱增。 --《蚁迹寻踪及其他数学探索》(美) [教学设计ABC] ァ∩杓艫 一、导语设计

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 一、教学过程要从激发学生自发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只是配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发挥作用。这一教学思想虽然在上学时已经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出口而难于落实,学习了核心素养之后不仅从思想上,更从“从学出发”为抓手,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二、课堂教学要从“片面教授”提升为“全面发展”,应以传播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良好习惯,这些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因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最终落脚点。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的认同感。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基础学科,其根本的目的不是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技巧,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成长要从经验积累上升为科学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数学学习尤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要多问多学多积累,并要勤于笔耕,善于思考,将教学研究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总之,通过学习数学核心素养,思想方面让我更加明白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教师工作的特殊意义,实践方面我会通过研读课堂教学纪实和点评找到差距,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会受益匪浅。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 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 我觉得: 一、教学过程要从激发学生自发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只是配合学生的成长和 发展而发挥作用。这一教学思想虽然在上学时已经了解,但在实际 教学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出口而难于落实,学习了核心素养之 后不仅从思想上,更从“从学出发”为抓手,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成长要从经验积累上升为科学研究。 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数学学习尤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会遇到的问题,要多问多学多积累,并要勤于笔耕,善于思考,将 教学研究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 总之,通过学习数学核心素养,思想方面让我更加明白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教师工作的特殊意义,实践方面我会通过研读课堂教 学纪实和点评找到差距,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会受益匪浅。 1.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是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是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 数学课程目标,特别需要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养,整体认识数学课 程内容结构一主线一主题一关键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感悟、理解 抽象、推理、运算、直观的作用,得到新的数学模型,改进思维品质,扩大应用范围,提升关键能力,改善思维品质。 2.主题(单元)教学 3.抓住数学本质 我国一位著名数学家反复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吧书读薄,读薄就是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 学核心素养。 4.问题引领发现、提出可题与分析解问题 在关于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大讨论中,问及在数学和数学教育中什么最重要时,著名数学家P.Harmous在一篇总结文章中强调可题是 关键",数学概念、定理、模型和应用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 结形成的'。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强调发展学生发现、提出回题与 分析解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 重点。 5.创设合适情境 创设合适情境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另一关注点。首先要对“情境要”有个全面的认识,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 史情境。情境铎的基本原则是便于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 循序渐进,进而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6.掌握学情,加强“会学“指导 授之于鱼,不如受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读理解、质疑提问、理总结、表达交流。以“数学迥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 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

浅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 浅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摘要】数学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渗透有关核心素养的教学。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能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学科起也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个人的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温床。【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探究能力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般认为,数学素养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

. 法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合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拥有的特定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核心素养不是单纯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当中的知识或者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简单来说,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一种基于基础数学知识发展起来的高于具体数学知识技能的一种素养。它反映了当前学习数学的本质和思想,会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二、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本质和价值,教学中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提升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方向标,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方向,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做法和想法。 1.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目前很多

教师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课模式。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接手一个新班级,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情况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了解学生的途径中,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或者偏见需要正确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不排斥这门学科,慢慢地产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

渗透数学文化,孕育核心素养

渗透数学文化,孕育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02-26T21:19:46.4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31期作者:王志东[导读] 数学文化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浙江省诸暨市浣东街道双桥小学311832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十分重要,渗透数学文化是教学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让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从“双基”走向“四基”的重要举措。基于此背景,对“倍数和因数”一课的教学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文化倍数和因数数学文化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渗透数学文化是教学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数学这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其特殊的价值,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思维,就此形成良好的数学品格,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继承数学文化。以下,以“倍数和因数”一课的教学为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充分探索数学之奇妙、发现数学之趣味、体会数学之真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品格进行论述。 一、触摸数学“神奇”,调动学习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驱使学生展开探究学习的关键助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尚小,常常会对新奇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而这种好奇是学习新知不可缺少的关键动力,所以,需要教师有效保护。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的奇妙,能够主动地走进数学世界,驱动新知探索。 在教学“倍数和因数”一课时,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我以“完美数”导课。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和“数”相关的知识,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完美数”吗?学生纷纷摇头表示疑惑,也从未听说过,但是通过他们的双眸,我可以发现其中闪动着光亮,很显然他们对这一问题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师: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6的因数包含1、2、3、6,同时,1+2+3=6。根据这个实例,我们可以发现,除了6本身之外,所有的因数相加在一起等于6,如果能够在数学上满足这一条件都称为“完美数”。师:在经过老师的介绍以后,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呢?生1:刚才提到了因数,这是什么?生2: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完美数?生3:完美数究竟有多少个呢?师:大家想了解这些问题吗?那么就让我们开启探索之旅吧! 以上教学片段中,借助“完美数”进行情境导入,能够使学生基于内心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奇妙,他们饱含强烈的好奇,积极踊跃的提问,这种发现问题以及积极探索的意识,同样也展现了数学的理性精神,而且这些也会成为推动学生持续高效学习的关键助力。 二、突显生本地位,经历探究之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显“生本地位”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有效地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在“倍数和因数”一课的教学中,借助“完美数”进行情境导入之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究之旅的。 1.组织动手操作,自主发现概念。 对于儿童而言,动手操作才是开展学习最主要的方式,这一点不仅与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相吻合,而且通过动手操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多感官刺激,这样就能够在大脑中架构更清晰、更丰满的表象,有利于概念的建立,也有利于推动思维的发展。教学中,在揭示“倍数和因数”这一些概念之前,我先带领学生展开动手操作:首先借助12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将其拼接成为一个长方形,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每行应该摆几个?能够摆几排?以乘法算式列出自己的摆法,开展组内交流。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化地对“倍数和因数”的相关概念进行感知,从而为接下来的数学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2.借助数形结合,把握概念本质。 数形结合就是充分利用数和形之间所呈现出的对应关系,以实现相互转化,顺利解决问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数形结合可以改变数学问题的抽象状态,既易于理解也易于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材知识,把握恰当的契机有效渗透这一思想。教学中,在学生进行自主操作探究之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引导:你们小组使用了怎样的摆法?具体的乘法算式怎样?还可以选择哪些算式表示其他摆法?然后集中展示这三种摆法以及相对应的算式。这样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摆长方形这一方式,不仅能够找到相对应的算式,还能够带领学生亲历由形到数,然后回归到形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也能够为相关概念的建立积累丰富的表象素材,为接下来的理解提供有力的形象支撑。 3.引导自主学习,促进探究发现。 每一个儿童都渴望自己是发现者,也是探索者,如果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得,就不需要教师代替这一思维过程,而应为其创造丰富的契机,使其可以主动获取,不仅有助于满足他们对于探索的现实需求,还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也是保障终身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品格。 师:现在我们得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乘法算式,今天我们需要认识的新朋友,他们就藏在这些算式中,大家可以翻开书本读一读,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生1:在算式3×4=12中,我们可以了解3和4都是12的因数,倒过来,我们也可以说12、13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生2:我也知道在算式2×6=12中,2和6都是12的因数,12既是6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这样的话1×12=12,也可以说1和12都是12的因数,12既是1的倍数也是12的倍数。生3:不仅如此,因为2×5=10,所以2和5都是10的因数,10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生4:那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如果a×b=c,a和b都是c的因数,反过来,c不仅是a的倍数,也是b的倍数。 …… 师:大家回答得真的特别棒,不用老师教,自己就能够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使用字母完成概括,真的太厉害了! 以上片段中,当学生已经具备之前的动手操作经验之后,再理解倍数以及因数自然可以做到水到渠成。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阅读课本,就能够自主提炼出倍数以及因数的含义,还能够主动表达个人见解,通过交流以及分享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感受数学之“真”,训练严谨思维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严谨性,数学内容具有较高的逻辑性以及系统性,推理以及描述过程需要保障严谨规范。所以,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在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思维的严谨性集中体现于语言精准、思考缜密,同时也应当做到条理清晰,言必有据。

谈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谈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 养的认识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谈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摘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关注和切实落实的重要任务。应用意识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最核心的素养之一,却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被老师忽略。小学是培养公民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应用意识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等,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加上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依据,导致很多教师还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学生打造成一台台“考试机器”,认为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自然而然会把知识应用到生活、学习当中。殊不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是一时半刻的事,而应该贯穿到我们的每一节课,把关注学生的应用意识作为我们课堂的常态。面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小学是培养公民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切记不要忽略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每一次课改,都会引起轩然大波。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很多教师故步自封,不想改变现状。我们想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过来,能够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我们必须先转变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虽然近几年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的课堂变化较大,纯数学问题基本消失了。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仍在,我们难免还只会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否掌握。很多教师只在教学公开课或示范课上做做样子,在平时的课堂上基本上都弱化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甚至直接忽略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务必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把该理念作为课堂常态。习惯成自然,若教师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像呼吸一样自然,把课堂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有用、要用数学”。我们在转变我们自己教学观念的同时,也可以适当改变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走出教室,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室里完成的模式,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上课,先集体辨认方向,再分小组体验校园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回到教室后我再鼓励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描述校园内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之后,不仅更容易理解知识点,也掌握了该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一举两得。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个专题

2018年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中考专题诠释 选择题是各地中考必考题型之一,2017年各地命题设置上,选择题的数目稳定在8~14题,这说明选择题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三、中考典例剖析 考点一: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 根据表中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与函数y的对应值,可得p的值为() A.1 B.-1 C.3 D.-3 对应训练 1.若y=(a+1)x a2-2是反比例函数,则a的取值为() A.1 B.-l C.±l D.任意实数 考点二:筛选法(也叫排除法、淘汰法) 分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的特征,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择支这一信息,从选择支入手,根据题设条件与各选择支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对选择支进行筛选,将其中与题设相矛盾的干扰支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结论的方法。使用筛选法的前提是“答案唯一”,即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就是人们在初中数学课堂实际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数学、用数学所必备的一种修养和品质,其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等方面.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全面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 “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 二、具有创新精神,合理提出猜想,渗透核心素养 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例如:《圆的周长》,在探究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接着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并让学生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最后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三、进行合理提炼,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构建面积公式这个数学模型时,首先应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探究图形面积的一种简单方,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这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量进行分析,并初步得出:当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时,这两个的图形的面积相等。于是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底乘高。接着提出如果要去测量现实生活中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田地,你认为数格子的方法合适吗从而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计算。 又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当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规律后,教师提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纷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并重点提出a+b=b+a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讨论a和b可以是哪些数,这样不仅关注学生了运算定律的形式化表达,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数学与文化

数学与文化 〔导学新概念〕 高六册第一单元安排的是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的阅读,《》是其中的第一篇。阅读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需要提要钩玄。“提要”就是提炼出文章论述的要点,“钩玄”就是探索文章更精微的内涵。换言之,提要就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钩玄就是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因此,学习本单元,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提要钩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对文章概括分析的能力。 《》一文,主要阐述了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数学的特点,读后可让我们感觉到数学对于人类的积极作用。阅读时要把握提示语,提取概括句。更重要的是对每一个特点作仔细的分析,找到的关系、数学与人类的关系。 〔资料显示屏〕 北大数学所所长张恭庆院士将数学的作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概念、思想、理论和方法。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离开了数学,便无从产生和发展。第二个层次是直接应用于工程技术、生产活动,这类例子是大量的。第三个层次,是作为一种文化,对全社会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民族数学修养的高低,对这个民族的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数学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世界上很多经济学家,常常是先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

后才研究经济的。有人曾用概率统计法研究《红楼梦》作者的语言习惯,发现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是很一致的。说明曹雪芹曾创作了后四十回,至少留下了后四十回的部分手稿。原苏联曾有人对《静静的顿河》一书的真正创作者提出过疑问。有人用概率统计法研究该书的用词习惯,发现与肖洛霍夫其他著作的习惯是一致的,因而认为此书确是他写的。 ——《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回顾过去的一个世纪,数学学科的巨大发展,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牢固地确定了它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的地位。数学正突破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领域渗透,并越来越直接地为人类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作出贡献。同时,对于当今社会每一个有文化的人士而言,不论他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学习数学、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现代社会对数学的这种需要,在未来的世纪中无疑将更加与日俱增。 ——《蚁迹寻踪及其他数学探索》(美)〔教学设计ABC〕 设计A 一、导语设计 .可以从一般人对数学的认识上导入。我们总以为数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它与文化不会有什么关系,事实却并非如此。(这样导入可引起人们对数学文化的重视) 2.可以从2002年北京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导入。(这样导入有利于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谈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谈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摘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关注和切实落实的重要任务。应用意识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最核心的素养之一,却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被老师忽略。小学是培养公民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应用意识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等,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加上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依据,导致很多教师还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学生打造成一台台“考试机器”,认为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自然而然会把知识应用到生活、学习当中。殊不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是一时半刻的事,而应该贯穿到我们的每一节课,把关注学生的应用意识作为我们课堂的常态。面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小学是培养公民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切记不要忽略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每一次课改,都会引起轩然大波。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很多教师

故步自封,不想改变现状。我们想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过来,能够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我们必须先转变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虽然近几年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的课堂变化较大,纯数学问题基本消失了。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仍在,我们难免还只会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否掌握。很多教师只在教学公开课或示范课上做做样子,在平时的课堂上基本上都弱化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甚至直接忽略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务必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把该理念作为课堂常态。习惯成自然,若教师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像呼吸一样自然,把课堂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有用、要用数学”。我们在转变我们自己教学观念的同时,也可以适当改变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走出教室,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室里完成的模式,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上课,先集体辨认方向,再分小组体验校园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回到教室后我再鼓励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描述校园内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之后,不仅更容易理解知识点,也掌握了该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一举两得。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良好的情境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但很多教师迫于成绩压力,都会以枯燥的复习导入。认为复习导入有助于学生巩固已

2019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_1

2019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因式分解,希望考生在各科复习中,做好安排,冲刺中考。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一项都含有的相同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 确定公因式的方法:公因数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各项的相同字母,而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 提公因式法:一般地,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

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提出多项式的公因式以后,另一个因式的确定方法是:用原来的多项式除以公因式所得的商就是另一个因式. 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在提出“-”号时,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是整式恒等变形的正、逆过程,整式乘法的结果是整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是乘积式. 运用公式法: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两数平方差,等于这两数的和乘以这两数的差,字母表达式:a2-b2= 具备什么特征的两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①系数能平方,

②字母指数要成双, ③两项符号相反. 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关键:把每一项写成平方的形式,并能正确地判断出a,b分别等于什么. 完全平方公式: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的平方.字母表达式:a2±2ab+b2=2 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①它是一个三项式. ②其中有两项是某两数的平方和. ③第三项是这两数积的正二倍或负二倍. ④具备以上三方面的特点以后,就等于这两数和的平方.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两个数的立方和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乘以它们的平方和与它们积的差. 利用立方和与立方差分解因式的关键:能把这两项写成某两数立方的形式. 具备什么条件的多项式可以用分组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第4版答案]数学建模思想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应用(Word可编辑版)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第4版答案]数学建模思想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应用 (最新版)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由于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方式的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利用数学建模思想不断的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核心素养;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还是课堂。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数学建模思想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与数学建模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建模思想发挥的作用 (一)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

知识的传授、公式的推导以及相关定理的证明,相对忽略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缺乏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运用恰能弥补这一不足。如教师在讲授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时候,将生活中与其相关的图形带到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而且还需要让学生通过直观想象,理解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事物感兴趣的时间短,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应用数学建模思想的过程中,牢牢把握数形结合,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数学知识可能只记忆一时,但数学的精神、思想与方法却永远发挥作用,可以受益终生,是数学能力所在,是数学教育根本所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获得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提高不是空泛的,要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有切实做好数学教学,才能为核心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应用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想要促进学生的进步以及学生的稳定发展,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十分重要。 二、数学建模思想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应用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想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在提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