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备课教案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备课教案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备课教案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

教学目标:

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

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

积极参与统计活动,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完成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夏天都有哪几种天气吗?谁来说一说?

生:阴天、晴天、雨天。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天气有关的知识-----统计。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图,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各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小组合作统计这个月的天气情况,要给学生充分的统计时间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讨论一下,统计数据时如何做到不重不漏。

3、交流各自的统计方法和结果,重点交流学生不同的统计方法。

4、根据统计情况,让学生填写统计表,然后观察统计表,说一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5、用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课堂小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并适时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需要认真观察,细心的去数数,有些学生由于粗心得不出正确的统计结果。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二年级上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二年级上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数学备课组要积极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任务。那么具体的备课工作计划怎么制定呢?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上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一)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们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将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要求,以备课组为阵地,深入学习和研究,加强实践,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尽可能地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环境,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帮助教师将课改理念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努力提高我备课组老师教学的整体水平。本学期教研主题——立足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一)工作目标 1、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2、立足课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任务。 4、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并参加各级的评比。 (二)主要措施

1、以学习为窗口,提高自身素质。 (1)本学期,组内老师要继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认真研读各类专业书籍,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其他学习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教材的把握能力。 (2)积极参加上级教学研究部门组织的各项论文、案例、课题的撰写,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2、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重视二度备课:备课要在“细”字上下功夫,必须吃透教材、吃透教学参考书和配套作业本,全面领会教材的内涵,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备课切忌单一的“拿来主义”,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2)要加强对“常态课”的研究,思考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每个老师随时做好推门听课准备,切实做好“教学工作六认真”。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要聚焦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精心设计练习,认真实施每一堂课教学任务。 (3)作业要精心挑选,精心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课业负担要合理,练习设计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求教师把作业先亲自做一遍,对每次作业中存在问题及时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备课教案 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厘米的正1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 方体等。

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行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二年级的全体数学老师,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新课标的出台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还学习了一些其他教育教学理论,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深入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 我组研究的课题是“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全组人员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经常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案,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我们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老师们在上课时能结合新的理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设计情趣横生的生活数学,使学生学的有趣,学的轻松。在教学乘法口诀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通过亲自编口诀,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三)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手机短信”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 本组共有5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平时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严格执行互听互评课制度,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平时每周写好一篇理论摘记,每学期写一篇的教学论文,使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不断反思中提高。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科目数学 班级二(1)班 任课教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

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上册教案

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本册难点: 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3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4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6的乘法口诀…………………………………………………………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4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8的乘法口诀…………………………………………………………3课时9的乘法口诀…………………………………………………………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完整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组计划

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实验小学:刘维 一、指导思想: 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主阵地,我们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坚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主线,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手段,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思想道德教育。在这学期,我们将通过理论学习、备课与说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与学生辅导等活动,把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数学学科教学效益与质量。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 1、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数学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制定本组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2、按要求,本学期集体备课6次。课题研究2-3次。组织出好2次试卷。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及课改前沿信息,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加强良好学科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用赏识、鼓励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注意利用学科知识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一定的激励策略,让好生更想学,中下生对数学的学习也充满自信和兴趣,切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对那些“后进生”要分层要求,多创设条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继续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主要研讨选定的6节课,科学地制定出“三维目标”,确立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然后着重研讨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策略或探究如何上更具特色更有实效性。上完课后,对此课进行二次讨论和修改。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

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行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二年级的全体数学老师,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新课标的出台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还学习了一些其他教育教学理论,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深入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 我组研究的课题是“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全组人员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经常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案,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我们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

训练为主线,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老师们在上课时能结合新的理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设计情趣横生的生活数学,使学生学的有趣,学的轻松。在教学乘法口诀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通过亲自编口诀,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三)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手机短信”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 本组共有5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平时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严格执行互听互评课制度,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

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研室和学校工作计划的总体安排,以教研室、教导处、教科室的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南,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基础,重点以理念更新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素质教育。 二、工作重点 1、配合教导处工作,督促常规教学。课前一定做到有计划、有备课、课后有反思、作业布置合理、批改及时、更正到位、认真细致完成好各项常规工作。组内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相互检查和学习。及时反馈总结各种情况并正确做出改进,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2、做好课堂知识提升工作。要不断发现有潜力的学生,提高优秀率。同时要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从作业、练习的合理安排和批改反馈等各方面着手,认真落实班级补差情况,有针对性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组织教师全面开展各项教学研讨活动,讲究活动实效性,为提升“质量”服务。继续开展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一个月开展两次,一次以“研讨课”为研究载体的集体备课,采取行政领导蹲点参与集体备课的形式,另一次以“教学困惑

问题”为突破口进行研讨交流,全体数学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挥集体智慧,取长补短。以专家工作室为龙头,组织开展各项教研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气氛。 4、学生特色活动安排。组织各类有针对性的学生活动,充分体现数学趣味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规范数学学科知识竞赛及重点知识过关。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做适当调整,制订出各年级竞赛和知识过关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方案,使操作过程更清晰、更规范,真正提高二年级的教学质量,真正做好培优工作。 分月安排: 九月份: 1、根据教研组计划,制定备课组计划。 2、召开期初备课组工作会议,明确本学期教学重点工作。 3、配合教导处进行教学五认真检查——“备课”。 4、定期开展备课组活动。 5、参加与中学教研共同体主题活动。 6、配合教科室组织开展“太阳雨”教师论坛。 十月份: 1、定期开展备课小组活动。 2、根据教研组要求参加数学学科竞赛活动。 3、配合教科室组织开展“太阳雨”教师论坛。 4、四十周岁以下教师课堂展示。 5、开展推门听课活动。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备课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备课 一、本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理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理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绘画线段、

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 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 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笔算数学与解决问题数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 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中需要准的教具和学具: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备课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

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全册

目录 一、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 (3) 2.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5) 3.认识米用米测量 (7) 4.认识线段 (9)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 (12) 2.两位数减两位数 (18)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5) 整理和复习 (33)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35)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37) 2.直角的初步认识 (39) 四、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42) 2.5的乘法口诀 (47) 3.2、3、4的乘法口诀 (50) 4.乘加乘减 (52) 5.6的乘法口诀 (56) 6.复习与整理 (58) 五、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 (60) 2.轴对称图形 (62) 3.镜面对称 (64) 六、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 (70) 2.倍的认识 (74) 3.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76) 4.8的乘法口诀 (80) 5.9的乘法口诀 (86) 6.乘法口诀表 (92) 整理和复习 (94) 看一看摆一摆 (95) 七、统计 统计 (99) 八、数学广角 1.排列和组合 (105) 2.简单推理 (107) 九、总复习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111) 2.表内乘法的复习 (113)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115) 4.观察物体的复习 (118) 5.统计的复习 (119)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内容标准】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通过亲自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发展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一年级“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1.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3.线段教学时,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注意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教学课时】4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周五返校的时候,我们完成了上学期的“拍卖活动”,3名同学用自己平时累计的分数,换取了自己心仪的礼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当时的美好瞬间。(幻灯片出示)。那么这个学期,我们将会继续延续我们的“拍卖活动”,周五的时候,我和大家说过,这个学期的礼物,在我给定的范围内,让大家自主的来选择,这样避免了我一人独断专行的弊端。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将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要求,以备课组为阵地,深入学习和研究,加强实践,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尽可能地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环境,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帮助教师将课改理念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努力提高我备课组老师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2、立足课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任务。 4、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并参加各级的评比。 三、主要措施: 1、以学习为窗口,提高自身素质。 (1)本学期,组内老师要继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认真研读各类专业书籍,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其他学习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教材的把握能力。 (2)积极参加上级教学研究部门组织的各项论文、案例、课题的撰写,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2、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重视二度备课:备课要在“细”字上下功夫,必须吃透教材、吃透教学参考书和配套作业本,全面领会教材的内涵,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备课切忌单一的“拿来主义”,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2)要加强对“常态课”的研究,思考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每个老师随时做好推门听课准备,切实做好“教学工作六认真”。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要聚焦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精心设计练习,认真实施每一堂课教学任务。 (3)作业要精心挑选,精心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课业负担要合理,练习设计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求教师把作业先亲自做一遍,对每次作业中存在问题及时整理。 (4)关爱“学困生”,制订切实有效的帮困措施并落到实处。要充满爱心,耐心细致地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教育他们改进方法,促使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观察物体(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头大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木头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着重讨论侧面的不同点。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木头大象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通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出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亲身实地的观察,更加清楚直观学习本课。)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小兔子和小猴子给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张照片,请大家猜猜这两张照片分别是谁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 (1)同学们做的太好了,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一个茶杯,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茶杯,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 (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册各单元的基础知识。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复习、系统训练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号数学的信心,促进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法与学法: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减法和表内乘法,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75-8 = 36+40= 42-9= 54+8= 48-40= 52-7= 36+4= 50-20= 57-20= 84-7= 75-6= 84-60= 2、谈话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学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 教材第101页第1题. ①指名读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在这些号码中都蕴含着数字编码的思想,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运用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事物,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事物蕴含的客观规律,也便于我们分类查询和统计。 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字编码思想,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应用。教材首先从老师点名的情境引入,说明我们可以用数字编码来区分班上的每个学生。接下来,例1和例2通过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例3和例4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两个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或字母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例3是让学生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例4是让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书籍编一个书号,和例3相比,更复杂一些,是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进行编码,这种编码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比如汽车的车牌号、火车的车次、飞机的航班号以及商品的型号等,从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