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一)00529考纲解读汇报

文学概论(一)00529考纲解读汇报

文学概论(一)00529考纲解读汇报
文学概论(一)00529考纲解读汇报

标准

文案文学概论(一)00529考纲解读

第一章文学观念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艾布拉姆斯)

2.提出文学作品存在层次论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

3.在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时期,最早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论点的思想家是(赫拉克利特)

4.在中国古代,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人是(荆浩)

5.在各种文学观念中,强调“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的是(表现说)

6.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属于(实用说)

7.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属于(实用说)

8.在各种文学观念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的学说为(再现说)

9.“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主要是讲(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

10.由于塑造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材料不同,艺术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文学属于(语言艺术)

11.狹义上的文化是指(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

12.符号论的文化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13.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列宁)

14.“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作出这一论断的古希猎理论家是(亚理士多德)

15.“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毛泽东)

16.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的源泉问题用的是(反映论)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主要文学观念有(再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

2.英国著名的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文化的各方面”包括(物质设备、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社会组织)

3.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精神生活方面、物质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

4.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文化被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涵包括(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6.作家的体验的特性有(情感的诗意化,意义的深刻化,感受的个性化)

二、名词解释题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更正确的名称应该叫作文学学。文艺学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这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

2.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学科之一,它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3.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4.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也就是再现说。

5.经验:指个人的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四、简答题

1.文学四要素理论有何启示意义?

答: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并不复杂,但却把文学活动的要素及其联系揭示得很清楚。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亦即“世界”。生活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这就是“作品”。如果把作品束之高阁,不跟读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所以读者也是文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这就是艾布拉姆斯的关于文学四要素的见解,这也是该理论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理论启示。

2.本文与作品有何区别?

答:过去我们经常把单个的本文看成作品,也就是把置放于书架上的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剧本集看成是文学。实际上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这些集子严格地说只能称为本文,是死的东西,还没有变成活的审美对象,还不是作品。只有在经过读者的阅读、理解和接受后,本文才在读者的头脑中化为栩栩如生的具有诗意的艺术形象,才成为审美对象,这才变成为作品,作品是经过读者阅读、体验、想象的对象,作品是与读者的参与创造分不开的。

3.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是什么?共有哪几个命题?

答: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是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包含着人的个体体验,它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用一句话概括为: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这个文学观念包含了五个主要命题:

(1)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

(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3)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

(4)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

(5)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标准

4.文学有什么文化意义?

答:文化既然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既然人与符号与文化是三位一体的,那么文学的文化意义就必然与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存意义、人与人交往沟通境况以及人所憧憬的理想密切相关,一句话,是与人的精神关怀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的文化意义至少有以下五点:

(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五、论述题

为什么说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答:文学源于生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德意志意识形态》)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社会生活,文学的题材、主题、情景、人物、情节、结构、语言和技巧等都来自生活或生活的赐予、启发和暗示。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生活,不是单純的自然物,而是社会物,这里包含了时代、民族、社会形态、阶级、集团以及法律、宗教、道德、伦理、政治、文化传统等复杂关系。这样,文学之反映不可能仅仅是对于单纯自然物的反映,而往往是一种带有意识形态性的反映。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文学不等于社会生活本身,社会生活必须经过作家头脑的能动的观察、反映、体验、研究、感悟、加工、提炼和描写,一句话,经过艺术的改造,才能转化为文学。在这个过程中,文学创作者的主观精神世界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决不可把文学对生活的反映视为机械的复制和刻板的摹写,必须承认作家主观世界对生活的能动改造。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把文学文本区分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即“精”、“粗”两个层面的清代桐城派文论家是(鼐)

2.人们通常说的“文学语言”是指(加工过的、规化了的书面语)

3.“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提出这个著名的语言定义的语言学家是(萨丕尔)

4.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索绪尔)

5. 主“文学作品的形式应当被感觉为动态的形式”的理论家是(迪尼亚诺夫)

6.“文学语言的特别本事能够产生一种特有方式的客现性和语言的组织性.通过这种本事,作品所产生出来一切的东西都变成一个统一体。”作出这个论断的是(凯塞尔)

7.下列不属于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特性的一项是(具有想象性)

文案

8.语言的语音层面(在诗、散文、小说中都有重要作用)

9.文法层面包括(词法、句法、篇法)

10.“文学中的语言”是指(文学文本的语言)

11.“比喻”所体现的是(相似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三国时期思想家王弼,在继承庄子“言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文学文本构成的三层面说是(言、象、意)

2. 中世纪晚期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提出的诗的四种意义是(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奥秘意义)

3.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提出的著名的文学文本四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多重图式化面貌,再现的客体,意义单元)

4.文学文本组成的三个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文学意蕴世界)

5.作为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的节奏,一般有三种类型,即(长短型,高低型,轻重型)

三、名词解释题

1.文学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可以说,文学文本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小说、散文和剧本等形态。

2.文学文本四层面说:20世纪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了著名的“文学文本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面貌;再现的客体。

3.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它主要表现为:指性、音乐性和陌生化。

4.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的观点,陌生化是与“自动化”相对立的。自动化语言是那种久用成“习惯”或习惯成自然的缺乏原创性和新鲜感的语言,这在日常语言中是司空见惯的。而“陌生化”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或奇异的语言,去破除这种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

5.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毋须外在验证而在自足的特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