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详解碳罐功用及故障

详解碳罐功用及故障

详解碳罐功用及故障
详解碳罐功用及故障

详解碳罐功用及故障

车内出现较大的汽油味,或是加速无力容易熄火时,论及故障原因我们经常会看到“碳罐”这个字眼,而这类问题在有问必答中也时有出现,那么“碳罐”究竟是什么装置?有何功用?它究竟在车的哪个位置,车辆产生什么样的故障是与其有关的呢?带着以上诸多疑问,让我们揭开“碳罐”不为人所熟知的“神秘面纱”:

一、碳罐的原理及作用:

碳罐其实是隶属于汽油蒸发控制系统(EVAP)的一部分,该系统是为了避免发动机停止运转后燃油蒸汽逸入大气而被引入的,从1995年起,我国规定所有新出厂的汽车必须具备此系统。首先,我们来看看它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熄火后,汽油蒸汽与新鲜空气在罐内混合并贮存在活性碳罐中,当发动机启动后,装在活性碳罐与进气歧管之间的电磁阀门打开,活性碳罐内的汽油蒸汽在进气管的真空度作用下被洁净空气带入气缸内参加燃烧。这样做不但降低了排放,而且也降低了油耗。

而碳罐就是这个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装置,收集和储存汽油蒸汽的工作主要就是由它来完成的,就像我们人体的“胆囊”用于提供和存储胆汁一样。装在车上的碳罐其实是一个总成,它的外壳一般都是用塑料制造,内部填充用可以吸附蒸汽的活性炭颗粒,顶部还设有用来控制进入进气歧管的汽油蒸汽及空气数量的清洗控制阀,用来净化汽油蒸汽的滤网等。

二、如何找到碳罐

有些碳罐是圆柱形,有些则呈现长方体形,而且在每款车上的安装位置也不尽相同,有装在车架上的,也有装在发动机前罩附近的。安装在车架上的圆柱形碳罐,安装在发动机舱内的长方形碳罐。

虽然碳罐的位置因车款而异,但其实在我们的车上找到它并不是件难事。油箱上一般都只有三根管子,给发动机供油的管子和回油管都是与发动机相关的,而沿着剩下的那个管子顺藤摸瓜就能够找到这么个小小的装置了。由于油箱的油管一般在车底,按照这种方法做如果有难度的话可以考虑另外一种办法:顺着节气门后面接出的管子找,有时电磁阀组件会与碳罐做成一个整体部件,这时会在塑料外壳上发现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而这就是碳罐的所在地。

三、与碳罐相关的故障及注意事项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哪些故障与碳罐相关,以及车主们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问题,以降低由于蒸发控制系统引起的故障:

1、车辆行驶异响

非怠速运转的发动机工作时,时不时可以听到“哒哒”的响声。遇到着这种状况不要惊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找到车上的碳罐电磁阀,判断“哒哒”的响声是不是它发出的,如果是那就不必理会了。因为,碳罐电磁阀在油门打开时会产生断续的开关动作,从而发出声音,而这属于正常现象。(我们翼神炭罐异响也属于这类情况)

2、踩油门唑车,车内油味较大

如果遇到踩油门加速时唑车,且车内的汽油味比较大的故障,此时要格外注意碳罐系统中的管路是否破损。汽油蒸汽会沿着破损处直接排入大气中,造成车内汽油味大。而如果这时管路漏油,造成进入发动机进气道的是空气而不是燃油蒸汽,势必会造成发动机混合气过稀,从而导致不定时的唑车现象。

3、发动机怠速忽高忽低且加速无力

如果发动机启动后,怠速时转速有规律地忽高忽低且汽车加速无力,则要注意是否是由于碳罐的空气入口及过滤网阻塞引起的。因为,此时外界空气不易进入碳罐, 罐内缺少新鲜空气,怠速时,在进气真空吸力的作用下,吸附在活性碳罐内的汽油蒸气被吸入进气歧管,使氧传感器检测到混合气过浓,于是发动机控制单元减少喷油器量,此时可燃混合气的浓度随之减小,导致怠速变低;而随后,由于喷油量减小,氧传感器在下一循环又检测到混合气过稀,于是电脑又增加喷油量,导致怠速接着升高,因此便出现了怠速时转速有规律地忽高忽低现象。所以,出现此种情况时,车主要及时检查碳罐的进气入口是否畅通。

4、发动机熄火或不易启动

此时,则要注意检查可能导致问题出现的碳罐电磁阀。如果电磁阀一直处于关闭状态,那么碳罐内的汽油蒸汽会越聚越多,最终充满整个碳罐,其余的汽油蒸汽只能逸入大气中了,污染环境浪费燃油。反之,如果电磁阀一直处于开的状态,发动机的进气道的混合气就一直在处在加浓状态,而同时发动机的控制单元由于此时还没有控制碳罐电磁阀工作,也就不会发出降低喷油量的指令,这样便会造成热车时混合气过浓引起发动机熄火,以及热车熄火以后不易启动的现象。

5、加油不宜过满或过快

车主们要注意的第二点是每次加油不要过满,在添加到快满的时候记得要慢一些。加注过满容易造成活性碳罐系统中的管路进入汽油,这些液态燃料进入碳罐不仅是对碳罐本身构成危害,而且会顺着管路流入进气道引起火花塞“淹死”,造成汽车加油就熄火直至无法启动的严重后果。而加油过快的话,如果膨胀的蒸汽加之汽油顶出来的气体来不及释放,就会产生呛油。

总结:通过这次与碳罐的接触,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的车主了解碳罐以及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在日常使用中有的放矢地防止使用不当的情况发生,并且在相关故障发生的时候,能够自我诊断,从容应对。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心得体会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心得体会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严重程度高于经济危机。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我国如何在控制疫情的同时,提振经济、保障民生,成为普遍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应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步伐,深入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培育绿色新动能,促进经济复苏。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体系涵盖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但并非三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有助于统筹三者关系、促进其协同发展的综合性概念。在新时代,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以绿色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为核心,统筹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产品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培育与商业模式创新,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和就业机会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代价,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目标的经济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需以六大子体系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主要由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金融体系、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绿色贸易体系和绿色消费体系等六大子体系构成,各子体系之间存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大势所趋和机遇所在,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由于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市场主体容易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过度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损害他人利益,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面临着较大的外部性阻碍。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前期投入大、融资难、投资短期回报低、回报周期长、市场不明朗等实际困难。单纯依靠市场主体的自发行动,无法有效克服环境外部性和市场机制失灵问题。同样,单纯依靠政府推动绿色发展,也面临资源配置效率低、政策成本高等政府失灵问题。加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内在要素的关联性、复杂性,更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政策工具,形成系统的政策架构,为其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由此,需从市场、政府和公众三个主体维度,建立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治理体系。针对市场主体的政策,如绿色金融、绿色税收、绿色补贴、排污收费、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等,发挥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主体绿色创新、投资、生产和经营的积极

《低碳经济作业》word版

1.SWOT方法是对系统或机构的()进行分析,然后寻求最优的发展战略。 (多选 ) A内部优势 B内部劣势 C外部机遇 D外部威胁 2.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是()。 (多选 ) A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 D减少人口 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技术支持中,主要包括的技术有()。(多选 ) A精细生产技术 B替代技术 C减量技术 D再利用技术 4.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碳强度(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 (判断 ) 正确错误 5.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当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第十位。 (判断 ) 正确错误 6.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力是指政府行为。 (判断 )

正确错误 7.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蕴含了节能减碳的价值品质。 (判断 )

正确错误 8.( )的利用,开创了人类的新纪元,把人类社会带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单选 ) A煤炭 B石油 C水电 D核电 9.把煤在汽化的条件下,或者是其他工业条件下,转化为清洁的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技术是指()。 (单选 ) A煤清洁技术 B煤替代技术 C煤净化技术 D煤转变技术 10.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重心要向()领域倾斜。 (单选 ) A消费市场 B生产市场 C研发部门 D销售部门 11.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不包括()。 (单选 ) A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 B确立公益最大化原则 C可过度开发原则

D 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12.简述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简答 )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社会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这一科学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本质的首要范畴,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这一科学论述,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上,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两型社会”等发展目标日益清晰。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战略部署,要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 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我国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根据这个新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使生态文

明建设融入和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更加自觉地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基础性位置,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范畴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一对孪生姐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时,提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两个概念。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的基础,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就谈不上人们的生活活动;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生活活动,也就没有必要进行生产活动。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决定文明形态的形成。 纵观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每一次生产方式的大发展、大变革, 都伴随着文明的更替,都使人类的物质生活更加丰裕、精神生活更趋丰富。现代社会,以生态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系统管理科学和复杂系统工程、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等为特色的科学技术进步方兴未艾, 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决定性要素,直接催生和引发了生态文明这种新型文明形态的兴起与实践。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越进步, 生活方式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越重要。对于我国来说,形成新型的生活方式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效益体现,它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态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深化对生态文明与生活方式关系的系统研究,探索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探索新的生态文明形态的形成将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哪些变化,探索如何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在对两者关系的深入把握中,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新的生活方式形成。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点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点 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进程,我们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制定并实施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全面绿色转型路线图、时间表与优先序,筑牢相关制度基础,引领中长期政策导向,投资布局零碳未来,不断积累经验、优化和创新发展路径。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纲领性文件,是激励各地加快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对“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35年建成美丽中国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经济危机频发、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尽管一些研究给出诸如“停止增长”的解决方法,如美国学者鲍丁的“宇宙飞船经济学”、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提出的“零增长”对策、赫尔曼·E·戴利的“稳态经济”等,但在实践层面,发展产生的问题最终仍需在发展中解决,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西方,国际组织、政府和学界相继提出了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包容性增长等概念和转型方向,并用于指导实践。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难言成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这是我国立足于基本国情、结合国际趋势、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作出的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自身情况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落实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自1992年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九五计划”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进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精修订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社会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这一科学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本质的首要范畴,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这一科学论述,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上,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两型社会”等发展目标日益清晰。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战略部署,要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的思想日益成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 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根据这个新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和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自觉地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基础性位置,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范畴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一对孪生姐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时,提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两个概念。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的基础,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就谈不上人们的生活活动;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生活活动,也就没有必要进行生产活动。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决定文明形态的形成。纵观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每一次生产方式的大发展、大变革,都伴随着文明的更替,都使人类的物质生活更加丰裕、精神生活更趋丰富。现代社会,以生态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系统管理科

循环低碳发展新方式

循环低碳发展新方式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煤炭生产消费所带来的生态环保问题同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大量矸石外排,占用土地;矿井瓦斯当作废气排空,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矿井水大量抽采,造成了地下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煤炭开采引起土地塌陷,严重破坏地表生态。如何摆脱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快速实现“两个转变”,已成为决定煤炭工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梧桐庄矿积极践行冀中能源集团“绿色开采、打造生态矿山”的发展新理念,瞄准高端定位,确立了“建绿色环保生态持续矿井,创安全高效和谐发展企业”的战略定位,通过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工程,解决了矸石堆积如山、地表沉陷、三废排放这些困扰煤炭开采业多年的问题。 用水不排水———创新保水开采技术,实现废水零排放。 建设生态矿山,必须要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梧桐庄矿是一个极其典型的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水压高、突水量大,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构成巨大威胁。梧桐庄矿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利用掌握的先进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一是利用先进探测手段,查清地下水系,科学安排生产,减少采矿活动对地下水系的影响。二是利用注浆技术,控制地下水的径流,减少

地下水涌出。三是利用充填技术,控制含水层下沉,保护地下水系。四是应用采煤新技术,矿井涌水量由建井初期的每分钟17.5立方米减少至5立方米,有力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使每分钟5立方的水经过过滤、净化处理后,用于矿井防尘、注浆、绿化等各个方面。由于排水量的大大减少,仅排水一项,每年矿井就可以节省排水电量约2187.81万千瓦时,节省排水电费约1700万元,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1812.5吨,减排“碳”5950.8吨。另外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保水开采技术的采用,矿井地下水位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矿井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这对于极端缺水的华北地区,意义非常重大。 排矸不提矸———创新煤矸置换技术,实现了矸石零排放。 科学有效治理矸石,解决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排放,是建设绿色低碳生态矿山的重要一环。梧桐庄矿实施矸石饱和充填技术,对工业广场的永久保护煤柱用矸石进行充填,并采用从地面注浆站经过预埋注浆管进行注浆,实现了饱和充填,提前采出了大量煤炭资源,既解决了矸石不升井,消除了矸石排放的污染,又缓解了副井提升排矸压力。 产煤不烧煤———创新水源热泵技术,实现废气零排放。 梧桐庄矿循环利用矿井水的自然热能,依靠水源热泵技术,完成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资料讲解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 径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社会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这一科学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本质的首要范畴,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这一科学论述,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上,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两型社会”等发展目标日益清晰。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战略

部署,要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 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根据这个新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和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自觉地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基础性位置,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范畴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一对孪生姐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时,提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两个概念。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的基础,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就谈不上人们的生活活动;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生活活动,也就没有必要进行生产活动。

公需科目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答案 96分

公需科目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答案96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2006年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 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A.10% B.20% C.30% D.5% 2.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A.进口 B.出口 C.进出口 D.生产 3.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 4.截止2010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吨二氧 化碳。 A.7.5亿吨 B.8亿吨

D.9亿吨 5.城市人一年的碳排量可以被多少棵大树吸收() A.10棵 B.15棵 C.20棵 D.25棵 6.全世界的不可再生能源资源贮量在()标准煤左右 A.一万亿吨 B.一万一千亿吨 C.一万两千亿吨 D.一万三千亿吨 7.()目前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7%或全部发电量的17% 是一项已具备竞争力的低排放并能提供大量电力的技术。 A.风能 B.核能 C.热能 D.水能 8.及时关闭电脑和显示器的电源可减少其二氧化碳排放的()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D.六分之一 9.()既是总资源库,又是总废物处理场。 A.太空 B.大海 C.环境 D.森林 10.下列不能被循环再利用的物质或材料是() A.报纸 B.化肥 C.钢材 D.塑料瓶 11.发达国家中,()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12.自然存在的主要温室气体包括() A.二氧化碳、臭氧 B.水蒸气、二氧化碳 C.氧化亚氮、甲烷

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 1、“循环经济”一词是()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2、(),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2005-06-01 2006-05-01 2007-03-01 2008-04-01 3、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 10% 15% 20% 25% 4、到2010年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 10% 15% 20% 25% 5、《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温室气体排放量至2050年进一步减少()%。 75 80 83 85 6、欧盟成员国中,()是循环经济最早实施者。 英国 德国 意大利 波兰 7、英国的Jerwood-Salters环境奖用于资助在绿色化学方面卓有成就的()。 科学家 环境保护组织 环境保护人员 年轻学者 8、截至2009年12月7日,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家有()个。175 177 183 192 9、我国循环经济实践的特点之一是()。

加强实施 灵活机动 工业带头 规划先行 10、循环经济就是要转变社会经济系统以()模式为基础的增长方式。 线行物质代谢 传统发展 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国营经济 11、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废物排放指标之一为()。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工业废水排放量 森林污染物排放量 生活垃圾排放量 12、产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重点是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集中地区和农业示范区。 轻工业 软件业 旅游业 重化工业 13、天津滨海经济开发区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推行产业共生理念,围绕主导行业发展()。 配套产业 静脉产业 集群产业 基础产业 14、《循环经济促进法》由哪个机构审议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环境保护部 15、《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间起施行?() 2008-08-29 2008-12-01 2009-01-01 2009-07-01 16、下列哪种物质或材料不能循环再利用?() 化肥 报纸 钢材 塑料瓶 17、下列哪个行业是高耗水、高污染行业?() 造纸. 汽车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习题及答案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一.单选题(红色标记为正确答案) 1、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 A ) 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成都 2、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3、在使用生物乙醇减排方面( C )走在了世界前列。 A、印度 B、中国 C、巴西 D、南非 4、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 C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D、碳排放考核 5、2007年中国全国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C ) A、% B、% C、% D、10% 6、低碳经济理念是在(B )的背景下产生的。 A、经济危机

B、气候变化 C、全球合作 D、知识经济 7、( B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产业规模 B、科技进步 C、绿色革命 D、节能减排 8、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9、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D )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10、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C )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 11、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C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 B、“V”形

心得体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最新)

心得体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最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也应作为X城市群建设的行动指南。X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城市间联动性差、环境问题突出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成为X 城市群经济发展由“量”到“质”的突破口,是实现城市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的必然选择。 现代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 现代经济体系要求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 现代经济体系要求低碳发展。低碳发展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

展的内在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现代经济体系要求循环发展。循环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经济增长换挡降速、结构性矛盾凸显、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问题相互交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任务更加迫切。 现代经济体系要求永续发展。永续发展是涉及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概念,以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的永续发展为前提,并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为推动城市群的永续发展,应在坚持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忘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健全一系列资源核算和生态补偿机制。 X城市群现代经济体系建设面临的困境 重化工企业密集,结构体系安全隐患突出。在以往的经济体系下,X城市群将石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这种以石化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生产模式,不仅污染大,而且随着石化能源的减少,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绿色循环发展的需要。 能源结构不合理,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偏大。在X城市群的能源结构体系下,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在工业生产中依然占有很大比重。X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下) 课程的考试60分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下)课程的考试 一、单选(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 A.国家节约计划 B.国家节约行动 C.国家节水行动 D.国家节水计划 2.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下不属于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的是()。 A.2018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5% B.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C.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 D.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 3.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改革试点。 A.国家森林体制 B.国家公园体制 C.国家城市公园 D.国家地质公园 4.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划定()。 A.生态红线 B.保护红线 C.生态保护红线 D.基本红线 二、多选(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下属于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治理的是()。 A.全面整治黑臭水体

B.加大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C.严禁“洋垃圾”入境 D.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 2.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变革是指()。 A.结构 B.质量 C.效率 D.动力 三、判断(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我们要致力于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正确 错误 2. 高质量发展应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低、资源环境成本高、经济社会效益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正确 错误 3. 在平衡发展与保护关系方面,习总书记表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正确 错误 4. 绿色发展是指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 正确 错误

低碳循环发展五年计划(1)

低碳循环发展五年计划 “低碳循环发展”,是一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全世界经济、政治等多方讨论的热点议题。在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主办的“地球高峰会议”上,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做法。联合国亦出文对破坏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行为进行了制约,155个国家联合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若以哲学的观点来看待“低碳循环发展”,其并不是一尘不变的,也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态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科技事业的不断更新迭代,事物呈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所取代。 当前,全国正进行着低碳循环发展的改革,在这条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传统的发展方式容易导致资源的大量非正常损耗,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由此,绿色发展是全社会首要关注的问题,绿色发展能够使得土地资源、水资源、可再生、不可再生的能源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煤炭消耗总量,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逐步形成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激发经济新活力,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创造物质条件。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而Xx 作为东北老公也基地重要城市,受到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影响较深,尽管近几年在xx在产业结构转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但仍旧存在着不足之处。能源损耗、环境污染问题日渐成为制约xx经

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改变能源结构。 在改变能源结构的过程中,有“三要”尤为值得关注:一要以优化结构为核心,努力降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在结构中的比重,开拓企业科技创新手段、加强新能源开发技术。二要依托于保留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以此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企业能源技术进步,生产效益上升。三要积极引进新能源技术,提高风能、太阳能灯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转变传统的碳基能源结构,打造多元化能源结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缓解温室效应。 二、优化产业结构。 Xx应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新技术代替落后技术,坚持技术改造,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如:金融、物流、旅游等,将低碳经济发展与xx经济结构相结合,建立起xx市以低碳循环技术带动企业产业升级的体系。 三、推进环保企业发展。 企业要加速改革能源利用结构,以新能源代替旧能源,以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在绿色、环保的道路上发展。传统工业生产企业也借助新兴能源技术,帮助企业改革转型,尽快融入到环保型企业的队伍中来。 四、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企业要率先树立起绿色生活消费理念,开展各职工部的宣传教育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作业题及标准答案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作业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1. 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进入上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在( ABCD)。 A气溶胶 B制冷剂 C发泡剂 C发泡剂 2. 碳基能源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AB )等温室气体是造成大气褐云、灰霾、酸雨和温室效应的罪魁 祸首。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氧气 D氢气 3. 人口增长对下列哪些资源具有巨大压力(ABCD)。 A土地B森林C水资源D能源和物种资源 4. 2010年4月,UNDP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中国走向低碳之路的一揽子政策选择,建议渐进实施碳税制度。 (错误)。 5. 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是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法。(错误) 6. 循环经济的低碳模式本质是一种经济控制模式,按照减量化原则,通过源头控制减少CO2排放,即减 碳。(正确) 7.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 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正确) 8.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B)即指人们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经济成本可以承受。 A认知性B可行性C可操作性D可承受性 9. 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D) A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 B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C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机制 D低碳技术创新 10. 煤的精细生产高效利用属于(A) A降碳技术 B零碳技术 C消碳技术 D高碳技术 11、循环经济的特征不包括(D) A观念先行性B技术先导性C物质循环性D主体单一性 12、低碳经济的特征有哪些? 答:1、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资源节约的特征;2、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征; 3、低碳经济具有低排放性,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征。 13、“低碳经济”概念首次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 14、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 1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心得体会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心得体会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心得体会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严重程度高于经济危机。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我国如何在控制疫情的同时,提振经济、保障民生,成为普遍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应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步伐,深入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培育绿色新动能,促进经济复苏。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体系涵盖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但并非三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有助于统筹三者关系、促进其协同发展的综合性概念。在新时代,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以绿色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为核心,统筹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产品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培育与商业模式创新,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和就业机会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代价,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目标的经济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需以六大子体系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主要由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金融体系、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绿色贸易体系和绿色消费体系等六大子体系构成,各子体系之间存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大势所趋和机遇所在,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由于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市场主体容易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过度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损害他人利益,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面临着较大的外部性阻碍。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前期投入大、融资难、投资短期回报低、回报周期长、市场不明朗等实际困难。单纯依靠市场主体的自发行动,无法有效克服环境外部性和市场机制失灵问题。同样,单纯依靠政府推动绿色发展,也面临资源配置效率低、政策成本高等政府失灵问题。加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内在要素的关联性、复杂性,更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政策工具,形成系统的政策架构,为其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由此,需从市场、政府和公众三个主体维度,建立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治理体系。针对市场主体的政策,如绿色金融、绿色税收、绿色补贴、排污收费、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等,发挥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主体绿色创新、投资、生产和经营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政府的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提升绿色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稳定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针对公众的政策,如环境信息公开、宣传、教育、培训等,旨在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和绿色价值观的形成,赋能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监督、推动绿色经济转型和增长,践行绿色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当前,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针对政府主体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但针对市场主体和公众主体的绿色发展政策尚存短板,应作为未来我国绿色发展政策制定和完善的重点。 1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继续教育5分卷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教育5分卷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教育5分卷 1.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 )。 (多选 A雷雨 B冰雹 C台风 D寒潮 2.众所周知,()产业属于低碳行业。 (多选 A知识密集型 B技术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产业密集型 3.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 (多选 A被动力 B源动力 C主动力 D协动力 4.未来的发展观应是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为主旨,并以其作为衡量其它一切方面发展 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 (判断 正确错误 5.2010年4月,UNDP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中国走向低碳之路的一揽子政策选择,建议渐进实施碳税制度。

(判断 正确错误 6.森林覆盖率是实现低碳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判断 正确错误 7.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内容,不是衡量其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判 断 正确错误 8.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行动是从防止海洋()污染开始的。 (单选 A石油 B废弃物 C酸雨 D飓风 9.()法、德、荷、瑞士等国签订了“保护莱茵河不受化学污染公约”。 (单选 A1974年 B1975年 C1976年 D1977年 10.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营销模式是()。 (单选 A产品营销模式 B市场营销模式

C绿色营销模式 D持续营销模式 11.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还要归于()。 (单选 A产业内部结构升级 B构筑光伏产业发展的管治体系 C技术进步与创新 D积极拓展国内应用市场 12.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哪些措施? (简答 13. (填空 14.可持续发展理念自1972年首次提出以来,已深入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特别是以可持续发展 (填 空 15. (填空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练习考试题 含答案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气候)。 2.中国在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 3.“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 4.(碳交易)是指允许企业对政府规定的碳排放权利进行买卖的市场行为。 5.(生态文化)就是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 6.日本独创的一种“鞭打慢牛”的促进企业节能的措施是(“领跑者”制度)。 7.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施行?(2009.1.1) 8.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二氧化硫) 9.一般混合动力车的混合动力指的是(油--电混合动力)。 10.(环境监测技术)是监测有害物质排放量以及分析已排放有害物质的成分和技术含量。 11.(森林)是巨大的碳储存库。 12.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低碳革命)。 13.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节能减排)。 14.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机制。制定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是引导、推进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开展节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合理的能源(价格政策)尤为重要。 15.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16.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17.“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森林植被)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 18.下列属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是(造纸)。 19.我国现有不节能建筑的比例是(95%)。 20.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绿色政绩考核制度)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列能源中,属于新型能源的是(原子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22.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是指认知性、可行性和(可承受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 2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顺应发展趋势原则,资源高效利用原则,生态环境友好原则)。 24.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发展观的改变)。 25.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全社会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政府(能源管理,能源服务,能源监测,能源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26.《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那些活动的总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 27.下列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是(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28.低碳经济的特征(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资源节约的特征.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征,低碳经济具有低排放性,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征)。 29.属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众、中介机构,自然界、太阳能)。 30.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靠(绿色发展,科技进步)。 三、判断题 3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气温突变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32.提出低碳经济的目的,就是有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从而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 33.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地实践,创新,提高的过程。(√) 34.推行低碳技术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 35.发展低碳经济,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减排指标要求的一种体现。(√) 36.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37.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地、森林水资源、能源、物种等方面。(√) 38.发展循环经济应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资源化优先的原则实施。(×) 39.坐公交车出行不属于绿色消费行为。(×) 40.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和环境污染日趋严峻是设计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依据。(×) 41.生态补偿本质上是让生态破坏者承担外部成本,让生态投资者享受生态投资的无偿回报。(×) 42.2007年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