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初级生产力

海洋初级生产力

海洋初级生产力
海洋初级生产力

1. 简要说明光合作用中光反应、暗反应的基本化学反应及其作用。

2. 举例说明生产力与现存量、周转率之间是相互有联系,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 结合酶动力学的米氏方程说明光合作用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长率与介质中无机营养盐的关系。

4. 海洋中有哪些HNLC海区?说明这些海区的特征以及浮游植物组成类别上与一般富营养海区的差别。

5. 分析不同纬度海区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6. 为什么沿岸浅海区含有高的初级生产力水平?

7. 什么叫新生产力和f比值?新生产力的光合作用商为什么比再生生产力的高?

8. 如果大洋区和沿岸区初级生产力分别是70 gC/(m2?a)和300 gC/(m2?a),f比值分别是0.1和0.5,则它们的新生产力相差多少倍?

9. 不同海区物理、水文特征与生物组成及新生产力水平有什么关系?

10. 研究海洋新生产力有何理论和实践意义?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1.14C示踪法

2.叶绿素荧光测定法

初级生产力(P)= 叶绿素含量(Chla)×同化指数(Q)

优点:大大减轻工作量与费用,不必每个测站采用14C法

影响因素:藻类适应性;环境营养盐含量;光照条件;温度等。

(三)黑白瓶测氧法

(四)水色遥感扫描法

收获量法、钟罩法、掉落物法等

第二节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一、光

the compensation depth:某一深度,植物24小时中光合作用生产量与呼吸作用消耗量相等,补偿深度上方才有净生产量。

纬度、季节、天气、浊度、时间、海况对补偿深度的影响。

二、营养盐

1浮游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Redfield比值:C:N:P = 106:16:1

海洋整体缺氮,部分海区缺磷

2海水中营养盐含量与浮游植物生长的关系

酶动力学Mechaelis-Menten方程:

μ=μmax · N / (KN + N)

吸收半饱和常数(KN)

种群竞争限制性营养盐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铁限制假说

近岸有陆源补充,大洋表层依靠气溶胶沉降。

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Fe含量低的海区HNLC海域(南大洋大部分海区、赤道太平洋海域、北太平洋亚极区)三、物理海洋学过程对初级生产力的控制

海水的垂直混合与温跃层

the critical depth:海水中,其上方直至海面整个水体的总光合作用产量与浮游植物的消耗量相等的深度。

临界深度上方的平均光强等于补偿深度

临界深度=I0 /K.Ic 即海面光强/补偿光强消光系数

(二)海水辐散、辐聚和海洋锋面

气旋型环流形成辐散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海洋锋面:陆架坡折锋面,低盐锋面,潮汐混合锋面,上升流锋面,

四、牧食作用

过剩摄食(superfluous feeding)

第三节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和总量估计

高值区位于各类辐散上升流区、大陆架和近岸海区,其次是北半球温带亚极区和南大洋锋面区,低值区则出现于南北两半球的热带、亚热带大洋区(反气旋环流、稳定的温跃层),北冰洋海区初级生产力最低。

赤道带的营养盐不缺乏,缺Fe是其主要原因,海域微微型自养生物占了90%,

一)热带、亚热带大洋区

充足的太阳辐照,海水透明度高。

表层海水向环流中心辐聚,混合层深度超过真光层深度。

温跃层在夏季可达100~200 m,冬季增加到400 m左右。

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水域,被称为大洋的“生物沙漠”,但可常年进行光合作用。

固氮种类外,以聚球菌、原绿球菌和其他微微型真核自养生物等适应于低营养盐条件生活的种类为主。

赤道带

赤道海域的营养盐并不缺乏,Fe的缺乏是限制其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微微型浮游植物占总生物量的90%,摄食浮游植物的消费者主要是微小鞭毛虫、腰鞭毛虫和纤毛虫。

赤道带的东部与西部的生产力有差别,大洋东部存在边界上升流,西部形成“暖池”

(warm pool),在温跃层上方又形成盐跃层。

中纬度海区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

三、极地海区

主要环境特征是大部分海域被冰覆盖,平均水温很低,特别是光照条件差、生产季节短。

北冰洋基本上受大陆包围,海冰常年或季节性存在。

北冰洋的初级生产基本上不受营养盐缺乏的限制,而是受光照条件差的限制。

北极鳕(Boreogadus saida)是能量和物质从浮游植物传递至鸟类和哺乳类过程中的关键种。

南极大陆边缘的东风环流与其北侧的南极绕极流之间存在南极辐散锋面,深层水上升带来丰富的营养盐;

东风环流与大陆之间形成海水沿陆架的辐聚下沉即南极大陆辐聚带。

极区海洋随着季节性海冰的融化和向南退缩,附生藻类快速生长,出现硅藻水华。

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南极银鱼(Pleurogramma antarcticum)等是重要种类 上升流锋面

大洋东部上升流区:西风漂流在大洋东部沿大陆西岸流向低纬度,最后逐渐进入信风影响区,表层海水分别受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作用离岸外流,遂使下层海水向表层涌升。

秘鲁上升流和加利福尼亚上升流、大西洋的加拿利上升流和本古拉上升流。

沿岸上升流:风生、地形

估算难度大:面积大、变化快、经费限制、调查手段进步。

20世纪70年代以后,估计值明显增大,主要原因:

⑴漏掉了PDOC ;

⑵忽略了原核和真核超微型自养浮游生物

一般规律:

平均产量:印度洋80 gC/(m2·a)>大西洋69>太平洋46

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新N来源:

A. 上升流或梯度扩散;

B. 陆源供应(如径流);

C. 大气沉降或降水;

D. N2固定(某些原核浮游植物的固N作用)。

再生N:真光层中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氨态N、尿素N和氨基酸N等)。

r:颗粒态营养元素下沉出真光层之前的循环次数

r =(1-f)/f

新生产力的研究方法

15N法,沉积物捕集器法,234Th/238U不平衡法,f比推算法,遥感法

五、新生产力的研究意义

新生产力研究有助于从更深层次阐明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

新生产力的研究对阐明全球碳循环过程有重要意义

新生产量水平反映海洋真光层净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新生产力是海洋渔业持续产量的基础

新生产量在总量上维持真光层生物群落平衡的基础上向真光层之外输出的生产力,这部分经输出量并不影响群落原有的平衡状态。

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模拟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模拟研究 0引言 人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干预和破坏环境、改变全球气候的历史。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和矿物燃料的广泛利用,以及陆地植被破坏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特别是CO2浓度的急剧增加等带来了全球变暖等严重问题[1],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而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相比,森林植被具有最广泛的分布面积、最高的生产力和最大的生物量累积,其在全球碳平衡中的巨大的贡献也日益被人们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地圈、生物圈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缓冲器”和“阀”的功能,在陆地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研究渐渐成为森林碳循环研究中的主流方向之一,并已在区域或全球尺度上对森林生态系统当前及未来的碳存储模式做出了一些预测。其森林碳循环模型按空间尺度可分为斑块尺度的森林碳循环模型和区域尺度的陆地碳循环模型[2]。本文在对此两大类的模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英国爱丁堡大学Williams等[2]提出的斑块尺度SPA(Soil-Plant-Atmosphere)森林碳循环模型,以栅格数据为主,其他数据资料为辅等多源数据将该模型从空间尺度上进行了扩展,并利用机群图像并行技术来解决扩展后模型计算量大、计算时间过长的缺点,基于上述条件建立了新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RSPA模型(RegionSoil-Plant-Atmosphere),通过该模型对2004年三明市的森林生态系统多种森林植被的生产力做出了评估、预测与模型结果验证。 1 SPA模型简介 SPA模型是植被冠层尺度生理生态学的过程模型[3-6],它是以光合作用-气孔导度-蒸腾作用耦合模型为基础,涉及生理、生化和物理等机理,结合了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和水文学等多种自然科学方法来模拟森林的呼吸、光合、水量平衡、碳的分配之间的关系。在该模型中,植被的冠层被分为若干层次,并且规定植被之间的能量传输必须通过冠层,其冠层层次是具有垂直结构的,不同垂直高度上的植被生理生态学特性都不相同。它是通过逐层计算各通量,最后累加为冠层水平通量。该模型根据植被的生理、物理过程分为两个大的子模块。物理子模块主要包括冠层辐射传输、叶片边界层传导、地表能量平衡、土壤水热传输、根系水吸收等子模块;生理模块包括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气孔导度、植被水力等子模块。SPA模型通过对各子模块模拟循环耦合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模拟与预测,该循环的关键过程如碳循环、水循环和氮循环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主要包括冠层截流、蒸发、植被蒸腾、光合作用、生长和维持呼吸作用、碳在地上与地下器官中的分配、凋落、分解及氮

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及根系动态对不同草地恢复措施的响应

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及根系动态对不同草地恢复措施的响应 草地生态系统是最重要、碳分布最广泛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平原,是吉林省内重要的草地生态系统。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对自然的干扰日益频繁,松嫩草地逐步盐碱化,且盐碱化程度日益严重。为解决松嫩草地现状,已有学者通过一定恢复措施,并测量地上部分多种指标来评价各恢复效果,而从植物整体角度对草地恢复进行的研究少见报道,特别是忽视了草地地下部分的重 要性。 本实验以松嫩重度退化盐碱草地为实验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六种组合恢复措施,分别为:自由放牧(free grazing,FG)、不翻耕(no ploughing,NP)、只翻耕(only ploughing,OP)、翻耕加施肥 (ploughing+fertilizer,PF)、翻耕加覆盖(ploughing+mulching,PM)、翻耕、覆盖加施肥(ploughing+mulching+fertilizer,PFM),共4次重复。本实验采用向内生长土环法测定地下净初级生产力,采用改进根窗法测定根系动态(如根系 寿命、根系周转率和同生根生存曲线等)。 区别于以往单一恢复措施,本实验补充了多种组合恢复措施对重度退化盐碱 草地恢复中,地下根系部分的响应数据,为今后盐碱草地的治理与恢复提供了数 据支撑。现根据三年恢复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三年恢复实验,实验样地主要建立了一年生植物种群,其中虎尾草和碱蓬相对密度较高;而后两年出现 多年生植物星星草,但相对密度较低;虎尾草的相对密度最高值达到99.4%,碱蓬相对密度最高为89.6%。 PFM组合恢复措施下的植被覆盖度、物种密度以及ANPP都要显著高于其他

江西省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碳储量估算

江西省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碳储量估算生态过程模型模拟和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是目前估算区域尺度森林NPP 和碳储量的可靠、有效方法。本研究以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及生理生态模型(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 BEPS),估测了森林LAI及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其变化的影响因素;利用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数据,估算了江西省森林1988-2011年碳储量变化及江西省森林碳汇潜力;利用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分析了江西省森林植被NPP及其与林龄之间的关系;利用GWR模型、森林清查样地碳储量数据,模拟了江西省2006 年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MODIS返照率数据及4-尺度几何光学模型反演江西省森林植被的LAI,经验证该方法反演的LAI值较为可靠。LAI反演结果表明,江西省植被LAI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植被类型平均LM差异较大,常绿针叶林(5.73)>常绿阔叶林(4.58)>针阔混交林(4.01)>落叶阔叶林(3.19)>灌木林(1.94);2000-2012年,江西省森林LAI 值年际波动明显,2000-2007年LAI值整体上波动上升的趋势,2008年由于特大冰雪灾害,LAI值明显降低,2008年LAI相比2007年降低了26.7%,至2012年,LAI 值基本恢复到雪灾前2007年的水平。 说明江西省森林植被在遭受雪灾损害之后植被冠层能较快恢复。2、生理生态模型(BEPS)模拟江西省森林2001-2010年NPP时空变化,结果为:江西省森林植被NPP多年平均值为522.71 gC·m-2·a-1,不同森林类型的NPP值差异较大,常绿阔叶林最大,达到903.32 gC·m-2·a-,其次为常绿针叶林(732.52 gC.m-2·a-1),针阔混交林(566.94 gC·m-2·a-1),落叶阔叶林(561.89

海洋氮循环中细菌的厌氧氨氧化_洪义国

Mini -Review 小型综述 微生物学报Acta Micro biologica Sinica 49(3):281-286;4M arch 2009ISSN 0001-6209;CN 11-1995 Q http : journals .im .ac .cn actamicro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03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4510301001692);中科院院长专项启动基金(07Y Q091001) *通信作者。Tel :+86-20-89023345;E -mai :jdgu @hkucc .hku .hk 作者简介:洪义国(1974-),内蒙赤峰人,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环境与分子微生物学的研究。E -mail :yghong @scsio .ac .cn 收稿日期:2008-09-30;修回日期:2008-12-08 海洋氮循环中细菌的厌氧氨氧化 洪义国1,李猛2,顾继东 1,2* (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 (2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香港) 摘要:细菌厌氧氨氧化过程是在一类特殊细菌的厌氧氨氧化体内完成的以氨作为电子供体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一种新型脱氮反应。厌氧氨氧化菌的发现,改变人们对传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反硝化细菌并不是大气中氮气产生的唯一生物类群。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菌厌氧氨氧化与全球的氮物质循环密切相关,估计海洋细菌的厌氧氨氧化过程占到全球海洋氮气产生的一半左右。由于氮与碳的循环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推测,细菌的厌氧氨氧化会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另外,由于细菌厌氧氨氧化菌实现了氨氮的短程转化,缩短了氮素的转化过程,因此为开发更节约能源、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废水脱氮新技术提供了生物学基础。关键词:厌氧氨氧化(Ana mmox )细菌;海洋氮循环;厌氧氨氧化体 中图分类号:Q9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1-6209(2009)03-0281-06 氮是生命活动必需的元素,是组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以及氨基酸、维生素等小分子化合物的重要成分。氮通过在自然界中的不断循环,维持着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和物种的不断进化。通过科学家们大量的长期的研究,目前对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了基本的了解 [1] 。传统的观点认为,大 气中的氮气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硝化(Nitrification )和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 ),氨(NH 3)只能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被氧化成亚硝氮(NO -2)或硝氮(NO - 3),NO -2或NO -3再被还原成氮气(N 2)释放。近年来,微生物家发现了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能够以NO -2 作为电子受体将NH 3氧化成N 2的过程,而且认识到这一过程在自然界的氮循环中可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改变人们对传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近十年来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 1 厌氧氨氧化的发现缘于偶然 长期以来,NH + 4的氧化一直被认为是在绝对有氧条件下进行的。1977年,Broda 根据热力学反应自由能计算和生物进化关系的分析,推测自然界中可能存在化能自养微生物将NH + 4氧化成N 2,但一直没有找到实验证据 [2]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荷 兰Delft 一个酵母厂的污水脱氮流化床反应器中,工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反应器中有NH + 4消失,且随NH + 4和NO - 3的消耗,有N 2生成。这一发现与原来认为的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去除NH + 4 的认识相违背。Delft 大学的微生物学家Gijs Kuenen 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研究,Kuenen 认为这一神秘的现象一定是由一种特殊的微生物作用完成的,而且这种微生物的发现可能为废水处理提供新的方法。如果这种微生物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那么这种代 DOI :10.13343/j .cn ki .wsxb .2009.03.009

基于遥感资料估算全球植被总初级生产力_袁文平

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 128基于遥感资料估算全球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袁文平1*,刘曙光2 (1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 2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 资源观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摘要:植被初级生产力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开始,对其的模拟直接关系到对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的准确性,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关键议题之一。以全球涡度相关碳通量观测资料为基础,我们发展了一个简单的光能利用率模型(EC-LUE模型),用于估算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该模型的驱动变量仅为:归一化植被指数、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波文比。利用全球范围内近50个涡相关站点的验证表明,EC-LUE模型可以解释超过70%的GPP变化,能够很好的刻画GPP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其模拟能力超过了MODIS-GPP产品。基于MODIS的植被指数产品和全球气象数据,我们应用EC-LUE模型估算了全球范围的GPP变化。结果显示,全球年平均GPP为125Pg C,与其它同类研究结果极为接近。全球GPP表现出了极强的空间和时间变异性。 Global estimate of vegetation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based on MODIS and global meteorology data YUAN Wen-ping, LIU Shu-guang (College of Global Change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2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通讯作者简介:袁文平 联系方式:wyuan@https://www.doczj.com/doc/556470480.html,

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模拟及影响因子分析

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模拟及影响因子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植被净第一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能够将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中的生产能力表现出来,是诠释地表碳循环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NPP可以判断植被固碳能力的强弱,衡量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在评价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估算地球支持能力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以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为研究对象,结合Landsat TM遥感影像、CRU气象数据和图强林业局植被分类图,采用CASA 模型,模拟估算出1987年到2011年图强林业局森林资源在7月份的NPP产量,参考相关研究结论并进行详细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由于1987年的森林大火,森林遭到大面积烧毁,NPP产值受到了严重影响。自此以后,南北的NPP 产值有着明显的区别,北部出现大面积NPP产值较低的区域,直到2005年南北差异不再明显。 从1988年开始NPP产值逐步回升,到2010年达到峰值5.748× 1011gC。综合模拟数据进行分析,估测出图强林业局7月份的NPP 总产值可以达到5.6×1011gC以上。 (2)针对不同树种的NPP统计分析,表明图强林业局7月NPP产量的主要来源为白桦树,约占总产值的50.1%,落叶松和樟子松约则分别约占34.6%和9.9%。从单位NPP产值上分析,表明为白桦>落叶松>樟子松。 (3)进行控制实验对比实际估算值得知,植被要素和降雨要素对产量都存在影响。降水过少的导致产量减少,但植被对水分的吸收是有最适值,降雨量超过最适值的时候产值便几乎无变化。

海洋细菌的分离与培养5

海洋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制药工程王凯 指导教师曲田丽 摘要:本文自青岛城阳区海西村海域距离海岸50m处采集海泥和海水样品,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方法进行海洋细菌分离,共分离出4种海洋细菌分别为X1、X2、X3、X4。再以6种病原细菌,6种病原真菌为供试靶标菌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分离的海洋细菌X4对番茄早抑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最高抑菌率达84.7%。 关键词:海洋细菌;分离;培养;活性测定 Isolation and Cultivation the Marine Bacteria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ang kai Tutor Qu Tianli Abstract:The mud and sea water of this experiment was come from the city of Haixi Village of Chengyang Qingdao sea,where away off the coast 50m, then use separation-plate -dilution method and flat culture isolated four species of bacteria. Then use six bacteria, six fungi as the bacteria tested target for bacteria bioassay. At last the marine bacteria had best effect on Alternaria solani,the inhibitory rate was 84.7%. Key word: Marine bacterium; Separation; Raise; Active determination

海洋初级生产力

1. 简要说明光合作用中光反应、暗反应的基本化学反应及其作用。 2. 举例说明生产力与现存量、周转率之间是相互有联系,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 结合酶动力学的米氏方程说明光合作用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长率与介质中无机营养盐的关系。 4. 海洋中有哪些HNLC海区?说明这些海区的特征以及浮游植物组成类别上与一般富营养海区的差别。 5. 分析不同纬度海区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6. 为什么沿岸浅海区含有高的初级生产力水平? 7. 什么叫新生产力和f比值?新生产力的光合作用商为什么比再生生产力的高? 8. 如果大洋区和沿岸区初级生产力分别是70 gC/(m2?a)和300 gC/(m2?a),f比值分别是0.1和0.5,则它们的新生产力相差多少倍? 9. 不同海区物理、水文特征与生物组成及新生产力水平有什么关系? 10. 研究海洋新生产力有何理论和实践意义?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1.14C示踪法 2.叶绿素荧光测定法 初级生产力(P)= 叶绿素含量(Chla)×同化指数(Q) 优点:大大减轻工作量与费用,不必每个测站采用14C法 影响因素:藻类适应性;环境营养盐含量;光照条件;温度等。 (三)黑白瓶测氧法 (四)水色遥感扫描法 收获量法、钟罩法、掉落物法等 第二节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一、光 the compensation depth:某一深度,植物24小时中光合作用生产量与呼吸作用消耗量相等,补偿深度上方才有净生产量。 纬度、季节、天气、浊度、时间、海况对补偿深度的影响。 二、营养盐 1浮游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Redfield比值:C:N:P = 106:16:1 海洋整体缺氮,部分海区缺磷 2海水中营养盐含量与浮游植物生长的关系 酶动力学Mechaelis-Menten方程: μ=μmax · N / (KN + N) 吸收半饱和常数(KN) 种群竞争限制性营养盐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铁限制假说 近岸有陆源补充,大洋表层依靠气溶胶沉降。 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Fe含量低的海区HNLC海域(南大洋大部分海区、赤道太平洋海域、北太平洋亚极区)三、物理海洋学过程对初级生产力的控制 海水的垂直混合与温跃层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制造的有机物质成为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primary production)。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的生产量称为次级生产量或第二性生产量(second production)。 总初级生产量(GP)= 净初级生产量(NP)+ 呼吸消耗(R) 净初级生产量(NP)= 总初级生产量(GP)- 呼吸消耗(R) 初级生产量常以每年每平方米生产的有机物干重(g/ m2.a)或固定的能量值(J/ m2.a)表示。 生态系统内单位面积现存的有机物就是生物量(biomass),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的累计量。其单位为(g/m2)或(J/ m2)。 对生态系统中的某一营养级来说,总生物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化为: dB/dt = NP-R-H-D (H为被较高营养级动物所取食的生物量;D为死亡所损失的生物量)。 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受温度和雨量的影响最大,并因气候的不同而异(见表,书214页)。同时也随生态系统的发育而变化。 对于动物种群来说,转化为次级生产量(肉、奶、蛋、毛皮、骨骼、血液、蹄、角、内脏等)的能量收支可用下式表示: C = A+FU C:从外界摄取的能量,A:被同化的能量,FU:以粪便、热量等形式损失的能量。 A =P+R P:次级生产量,R:呼吸消耗。因此, P = C-FU-R (一)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因为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第一次能量固定,所以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就称为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Primary Production)。 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是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了(呼吸过程和光合作用过程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剩下的部分才以可见有机物质的形式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这部分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而包括呼吸消

海洋浮游细菌研究

海洋浮游细菌研究 1 引言 海洋细菌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生态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海洋细菌的群落结构与种类组成直接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同时细菌群落结构又与其栖息的环境密切相关.海洋细菌的分类鉴定及其群落结构的分析方法包括表型鉴定法和分子遗传学鉴定法两大类(金光,2011),表型鉴定法包括细菌形态和生理生化水平、细胞组分水平、蛋白质水平上的鉴定,分子遗传学鉴定法是在核酸水平上的鉴定,包括核酸杂交、PCR 技术、16S rRNA序列分析、全基因组测序等.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最早是由Fischer和Lerman于1983年创立的,是根据在不同浓度的变性剂中DNA片段解链行为的不同而导致电泳迁移率发生变化,从而将片段大小相同而碱基组成不同的片段分开.近年来PCR-DGGE 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细菌的群落结构分析中. 大亚湾位于南海北部,是广东省重要的养殖基地,也是大亚湾核电站和惠州港所在地.由于近些年该海域污染日趋严重,海洋环境状况发生显著变化,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也会发生明显变化.目前有关大亚湾浮游细菌方面的报道不多,尚未有浮游细菌DNA指纹及分子多样性方面的报道.为了了解大亚湾海域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以及分子多样性,本文采集了大亚湾海域表层水样,利用PCR-DGGE技术对浮游细菌的DNA指纹进行了研究,以揭示DGGE技术等分子手段在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上的应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在广东省大亚湾海域设置的9个采样点(图 1).S1~S3位于大亚湾澳头海域,该海域毗邻惠州市澳头镇,是重要网箱鱼类养殖基地;S4~S6位于大鹏澳海域,该海域位于深圳市大鹏镇,湾内有鱼类和贝类养殖区,同时也是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所在地;S7~S8位于大亚湾湾口,受到养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分别于2010年12月15日(2010年冬)、2011年6月8日(2011年夏)采集表层水样,每个采样点采集水样9 L,并在现场用中性鲁哥试剂固定.固定的水样先用孔径为10 μm网筛过滤,然后再依次用GF/A滤膜(Whatman)以及 0.2 μm 聚醚砜滤膜(Millipore)过滤,滤膜上的样品置于1.8 mL SET裂解缓冲液(20% 蔗糖,50 mmol · L-1 Tris-HCl pH 7.6,50 mmol · L-1 EDTA)中,储存在-20 ℃待分析.

总初级生产力(gpp)

创新助手报告——主题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6-28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1) 2.2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4)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4)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5) 3.1.6 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5) 3.1.7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8) 3.1.8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12) 3.2 学位论文 (17)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7)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17)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18)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18)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19)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21) 3.3 中文会议论文 (23)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23)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24)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25)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25) 3.3.5发文较多的人物 (26) 3.3.6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26) 3.4 外文期刊论文 (27) 3.4.1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27) 3.4.2 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28) 3.4.3 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 (28) 3.5 外文会议论文 (28) I

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对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相对贡献

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对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相对贡献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 relationship, BEF)成为了生态系统研究的中心问题。BEF实质上就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效应,而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PP)作为体现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指标,是研究BEF的有效途径。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有关群落物种多样性(speciesdiversity, SD)与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关系的研究,但仍未获得一致性的结论。很多研究认为生态系统功能主要受植物群落中关键功能群或主要功能型组成的驱动,其作用应大于群落物种丰富度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特性各异,其功能属性和对干扰的反应也不同,由特性相同或相近的物种组成的各种功能群对生态系统功能应该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推测,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组成成分,功能群多样性(functional group diversity, FGD)对初级生产力也有影响,且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应该存在互补性,甚至其贡献可能大于物种多样性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 我们通过在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期7年(2007-2013年)的一项刈割强度(设不刈割、中度刈割和重度刈割3个水平,分别以NC、MC和HC表示)和施肥(设不施肥和施肥2个水平,分别以NF和F 表示)控制实验,基于物种的生活周期、经济类群和生产性能划分植物功能群为“G1”和“G2”功能群,分别采用目前最常用的丰富度指数(R)(分别用 Rs、RG1和RG2代表群落物种、功能群G1

水质初级生产力测定—“黑白瓶”测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SL354—2006 水质初级生产力测定—“黑白瓶”测氧法 1水质初级生产力测定——“黑白瓶”测氧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水体中不同深度悬挂可曝光和不可曝光测定初级生产力的装置,经过24h曝光,以测定的溶解氧计算出单位时间、单位水柱日均生产力,作为评价水体富营养化水平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湖泊、水库、池塘等静水水体以及水流缓和的河流水域中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模拟条件和实验室环境可以等效采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初级生产力 primary productivity: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水体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有机物的能力。通常指水中初级生产者藻类和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率。 2.2水柱日生产力 productivity at a day on square meter water column:是指每平方米垂直水柱中初级生产者生产有机物的平均日生产力,以 g(O2)/m2·d表示。 2.3“黑白瓶”(black and white bottle):本标准所指“黑白瓶”是可以进行曝光的(白瓶)和不可曝光的(黑瓶)测定初级生产力的装置。 3 方法原理:水体初级生产力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水体初级生产力测定—“黑白瓶”测氧法是根据水中藻类和其他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水生生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生物化学原理,测定初级生产力的方法。该方法所反映的指标是每平方米垂直水柱的日平均生产力[ g(O2)/m2·d]。 4 试验器具 4.1 黑白瓶:容量在250~300ml之间,校准至1ml,可使用具塞、完全透明的温克勒瓶或其他适合的细口玻璃瓶,瓶肩最好是直的。每个瓶和瓶塞要有相同的编号。用称量法来测定每个细口瓶的体积。玻璃瓶用酸洗液浸泡6h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黑瓶可用黑布或用黑漆涂在瓶外进行遮光,使之完全不透光。 4.2 采水器:可使用有机玻璃采水器。 4.3 照度计或透明度盘。 4.4 水温计。 4.5 吊绳和支架:固定和悬挂黑、白瓶用。形式以不遮蔽浮瓶为宜。 4.6 测定溶解氧的全套器具和试剂(按GB7489—87《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执行)。

海洋有机物和海洋生产力

海洋有机物和海洋生产力 本章重点:(1)海洋中的溶解有机碳、颗粒有机碳的组成、含量、分布和运移规律;(2)海洋的初级生产力和中国近海及其主要河口(长江口、黄河口和珠江口)的有机物质。 1 海洋中溶解有机物质(DOC) 海洋中有机物质大致可分为:①溶解有机物质;②颗粒有机物质(碎屑);③浮游植物;④浮游动物;⑤细菌。 1.1 海洋中溶解有机物的组成、含量和分布 海水中溶解有机物总含量的测定,是海洋化学家长期关心的问题,至今未得到满意解决,通常是使有机物质氧化,随后测定它的一种组成元素(一般为C、N和P),然后将结果表示为有机碳、有机氮和有机磷。图6列出了不同海区溶解有机磷分析的平均值和(或)典型范围值。 图6 南海DOC的垂直分布 (a)14号站(b)8号站(c)1号站 海水中具体的溶解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有:氨基酸、腐殖质、碳水化合物、烃和氯代烃、以及维生素。表15列出了海水中的各种烃和氯代烃的浓度。

1.2 海洋中有机物的供给源和移出 海洋是一个开放体系,从物质全球变化的角度而论,对有机物质,内源为主,外源为辅。但随着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外源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气输入的突出例子是含氯农药,是DDT及其衍生物进入海洋的主要途径。 2 海洋中的颗粒有机碳(POC) 海洋中颗粒有机碳一般是指直径大于0.45μm的微粒的有机碳,包括海洋中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悬浮颗粒和沉积物微粒。 2.1 海洋中POC的含量和分布 2.2 海洋中POC的运移规律 POC的运移规律包括来源:(1)陆地和大气输入;(2)在海洋中现场生成:碎屑(粪粒、碎片)的直接形成,细菌的吸附和聚凝,有机分子聚集,在无机矿物颗粒上吸附和胶体絮凝。图26和28表示了海洋中有机物随深度的变化和天然烃循环的有关过程。

初级生产力

初级生产力 一、填空题 1.浮游生物及初级生产力测定中,在湖泊或水库设置采样断面时,如水体呈圆形或接近圆形,应从此岸到彼岸至少设两个的采样断面;如果是狭长的水域,至少应设三个、间隔均匀的断面。 2.浮游生物及初级生产力测定时,采样频率一般全年应不少于次,条件允许时最好是,必要时可增加采样次数。 3.叶绿素a测定中,在水样采集后,最好立即进行样品的,如不能立即进行,则应将水样保存在低温(0~4℃)避光处,在每升水样中加1%碳酸镁悬浊液lml,以防止酸化引起溶解。 4.测定地表水中叶绿素a时,采集水样量一般根据的分布量而定,湖泊和水库采样 m1,池塘采样 ml,若其较少也可采集1000m1。5.采用黑白瓶测氧法时,在采样前,应先用水下照度计测定的深度,分层分组挂瓶。如无水下照度计,可用测定水体的深度。 6.采用黑白瓶测氧法时,在采样的同时应记录当天的水温、水深、、以及的分布生长情况。 二、判断题 1.测定叶绿素a的水样抽滤完后,如不能及时测定,可将滤膜放入普通冰箱冷冻中保存1~2d。( ) 2.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时,以纯水作空白吸光度测定,对样品在750nm、663nm、645nm和630nm波长下的吸光度进行校正。( ) 3.测定叶绿素a的水样,在冷冻情况下(-20℃)最长可保存30d。( ) 4.叶绿素a在水中含量的结果表达单位为mg/m3。( ) 5.采用黑白瓶测氧法中,在采样灌瓶结束后,应立即固定初始瓶的溶解氧。( ) 6.采用黑白瓶测氧法中,在采样时要注意不使水样曝气或有气泡残存于水样中,可采取沿瓶壁直接倾注或虹吸法注入水样。( ) 7.采用黑白瓶测氧法进行湖泊、水库和池塘等静水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测定,无论什么天气、什么时候都可进行。( )

2000-2015年宁夏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000-2015年宁夏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 的响应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全球分布最广最脆弱的的生态系统,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宁夏境内半数区域为草地,草地作为宁夏重要的战略资源及特色养殖畜牧业的基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宁夏位于干旱半干旱过渡带上,草地生态系统尤为脆弱,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便有学者注意到宁夏草地退化、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小的诸多草地发展趋势。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对宁夏草地生产力进行大尺度长时序的准确监测,从而掌握宁夏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对草原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Anusplin、反距离权重和样条函数三种插值方法对气象因素进行空间化,并对比其插值精度,将CASA模型作为草地NPP估算手段,分别引入了草地多年实测数据和MOD17A3数据对估算结果进行可靠性检验,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 2000-2015年宁夏草地的多年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降水变化的响应,以探究草地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三种插值方法中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出现了“牛眼效应”,其他两种插值法能较好模拟宁夏气温降水的空间梯度分布特征;而Anusplin气象要素插值法明显具有较高的插值精度,其中气温插值精度最高,空间变化最为细腻。 (2)基于Anusplin插值法的CASA模型与基于IDW插值法的CASA模型均能对宁夏草地NPP进行良好的估算;基于Anusplin插值法的CASA模型估算值与多年实测均值及全区总产草量的相关性最高,其估算值更接近实际情况,进而说明提高气象要素的插值精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CASA模型NPP的估算精度。(3)将MOD17A3NPP数据作为验证数据,对不同类型草地NPP的基于Anusplin插值法的

海洋细菌活性物质

海洋细菌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刘拥微生物与生化药学2111007135 海洋是生命之源,人类物质资源的天然宝库。海洋生物量约占地球生物总量的80%,生物种类20万种以上,蕴藏着丰富的药用资源。但是,目前人们对海洋生物的认识仍相当有限,利用率仅l%左右。海洋生态环境十分独特,海洋的特殊环境如高压、低营养、低温(特别是深海)、无光照以及局部的高温和高盐等,造成了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使海洋微生物产生了与陆地微生物不同的代谢系统和防御体系,特别是从海洋微生物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常常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和特异的生理功能,在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保健等方面具有独特效应,已成为开发新药、特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海洋细菌是海洋微生物中的优势类群,同时具有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潜力,由于海洋细菌具有独特的代谢途径和遗传背景,故可产生出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天然活性物质,所以为寻找能解决目前疑难杂症的药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微生物工业化生产新药开辟了一条崭新道路。海洋细菌活性物质的研究,是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 1 海洋细菌资源 海洋中常见的细菌主要属于以下几个系统类群: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类群、革兰氏阳性细菌类群(包括高G+c和低G+c)、噬纤维菌属一黄杆菌(Cytophaga-Flavobacterium)类群、浮霉状菌(Planctomycetales)/衣原体类群、疣微菌(Verrucomicrobiales)类群及一些人工尚未培养成功的系统类群等。其他一些细菌类群也存在于海洋生态环境中,但研究报道较少?。早期人们从海水中分离得到的海洋细菌有9o%以上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对这些细菌的研究较多也较集中。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海洋中同样存在许多革兰氏阳性细菌,但大多分布于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共生系统中,并常在系统学上形成独特的分支。海洋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包括产芽孢和不产芽孢的属群,主要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Paenibav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微球菌(Micrococcus)、梭菌属(Clostridium)、八叠球菌属(Sarcina)、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放线菌属(Actinomycetes) 。 2 海洋细菌药物研究 2.1 抗菌活性物质 抗菌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物质三类,其中主要以抗细菌活性物质为主。许多海洋细菌可产生抗生素,包括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vterium)、微球菌属、着色菌属(Chromatium)、钦氏菌属(Chainia)、Madurmacetes等菌及许多未定菌。已报道海洋细菌产生的抗生素有溴化吡咯、a—n— pentylquinolind、magnesidins,istamycins,aplasmomycins,ahermicidin,macmlactins,diketoplperazines、3-氨基一3一脱氧一D一葡萄糖、oncorhynco|ide、maduralide、salinamides、靛红、对羟苯基乙醇、醌、thiomarinds BC、trisindoline、pyrolnitrim等,其中有些种类在陆生菌中从未见过。Jaruchoktaweechai等从海泥里分离出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Sc026,并从其培养液中分离出3个大环内酯化合物对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活性。Fudou等从海藻中分离出一种新属黏细菌Halisngium luteum,其培养液的丙酮浸膏中分离出一个新的抗真菌抗生素—Haliangicin。

海洋滩涂沉积物环境中几类主要细菌的动态分布

【收稿日期】2007204206【作者简介】薛超波(19772),男,硕士,从事微生物学检验研究,Email: xuechaobo2001@https://www.doczj.com/doc/556470480.html, 文章编号:10052376X (2007)0520426203 【论 著】 海洋滩涂沉积物环境中几类主要细菌的动态分布 薛超波1,2 ,王国良2 ,金珊2 ,陆彤霞 2 (1.舟山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浙江舟山 316000;2.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摘要】 目的 研究宁波市宁海县贝类养殖滩涂中异养细菌、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和硫酸还原菌等几类细菌的动态分布及异养细菌的菌群组成。方法 异养细菌的计数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和硫酸还原菌的计数采用M P N 法;并参照O liver 提供的海洋细菌鉴定检索图、《海洋调查规范》和《一般细菌常用鉴定 方法》提供的图式将分离到的细菌鉴定至属。结果 滩涂沉积物环境中异养细菌的数量波动在8.00×103 ~7.60 ×104CF U /g (湿重),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动在5.00×102~5.00×104个/g (湿重),氨化细菌的数量变动在3.00×105~5.00×107个/g (湿重),硫酸还原菌的数量分布在9.00×104~9.00×106个/g (湿重),温度的变化对这几类细菌的数量分布没有直接的影响。所分离的细菌经过鉴定,可归于15个属与肠杆菌科的部分属,其中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的部分属、梭状芽胞杆菌属(C lostridium )、芽胞杆菌属(B acillus )、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 )、假单胞菌属(Pseudo m onas )等为优势菌属。沉积物中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硫酸还原菌的检出率均为100%,且含量很高。结论 经过多年不间歇的养殖后,宁海贝类养殖滩涂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应尽快调整养殖容量并对养殖环境进行重新布局。 【关键词】 养殖滩涂;异养细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硫酸还原菌 【中图分类号】R117 【文献标识码】A The dynam i c d istr i buti on of som e ma i n bacter i a i n the mar i n e shoa l m ud XUE Chao 2bo 1,2 ,WANG Guo 2liang 2,J I N Shan 2,LU Tong 2xia 2 (1.Zhoushan M unicipal Center for Prevention D isease and Control,Zhoushan 316000;2.Faculty of L ife Science and Technol 2ogy,N ingbo U niversity,N ingbo 315211) 【Abstract 】 O bjecti ve To study the dynam ic distributi on of heter otr ophic bacteria,a mmonifying bacteria,denitrif 2ying bacteria,sul phate reducing bacteria,and the m icr ofl ora of the heter otr ophic bacteria in the marine shoal mud .M ethods The method of agar p late count was used t o study the nu mber of heter otr ophic bacteria (HB ),while the quantitative distribu 2ti on of denitrifying bacteria (DB ),a mmonifying bacteria (AB )and sul phate reducing bacteria (SRB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od of MP N.The Bacterial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t o the genus level according t o the references .Results The HB nu mbers ranged fr om 8.00×103CF U /g t o 7.60×104 CF U /g,while the numbers of DB,AB and SRB ranged fr om 5.00×102t o 5.00×104cell/g,3.00×105t o 5.00×107cell/g and 9.00×104t o 9.00×106cell/g,res pectively .Temperature had no obvi ous effect on the nu merical distributi on of the above menti oned bacteria .A ll the is olated bacteria mainly bel ong t o 15genera,s ome genera of Enter obacteriaceae,and the p redom inant genera were s ome genera of Enter obacteriaceae,Cl ostridi 2u m,Bacillus,Corynebacteriu m,Phot obacteriu m and Pseudomonas .The positive detecti on rates of DB,AB and SRB were 100%,and the contents were high,t oo .Conclusi on It was i m portant t o regulate rati onal breed capacity and distribute a ne w breed envir on ment . 【Key words 】 Rearing shore;Heter otr ophic bacteria;Ammonifying bacteria;Denitrifying bacteria;Sul phate reducing bacteria 滩涂微生物是滩涂生态系统的主要分解者,在滩涂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数量、生物多样性与代谢活动等可以作为滩涂土壤质量评价和滨海环境监测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作者于2002年以宁波市宁海县内的的滩涂为代表,研究了滩涂沉积物环境中几类主要细菌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旨在为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滩涂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背景材料。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的采集 本次实验在宁海县设置了两个调查位点,即大佳何和双盘涂。其中大佳何滩涂未进行养殖,涂面上污物较多,生物种类很丰富,底质类型为砂质;而双盘涂滩涂为当地重要的滩涂贝类养殖区,养殖种类主要为缢蛏和泥蚶,底质类型也为砂质。从2002年4月至12月,我们每逢双月前往当地进行定 点定位连续采样,在每个站位设置了两个平行位点, 刮去涂面1c m 后,分别在表层(5c m 处)和底层(20c m 处)两个断面采集泥样。泥样放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当天带回实验室处理。1.2 培养及计数方法 准确称取泥样5g,置于装有45m l 无菌陈海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灭菌的T ween 280水溶液(终浓度为5ppm ),充分振荡做成悬浮液,梯度稀释后接种。异养细菌的计数采用2216E 固体培养基平板倾注法计数;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硫酸还原菌的计数采用液体培养基,MP N 法计数。1.3 细菌分离和鉴定 每批样品以平板涂布法分离细菌,随机挑选菌落,划线分纯后,参照O liver 提供的海洋细菌鉴定检索图、《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和《海洋调查规范》提供的图式鉴定至属。1.4 数据处理 应用Excell 和SPSS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在对细菌群落组成进行统计分析时,按照MAG AURRAN 所阐述的方法,以香农指数(Shan 2non index )作为指标计算各样品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 6 24Chinese Journal of M icr oecol ogy,Oct ober 2007,Vol .19No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