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版画语言_形式美_的再认识

对版画语言_形式美_的再认识

对版画语言_形式美_的再认识
对版画语言_形式美_的再认识

53

作为美学重要的范畴,形式美一直是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极其被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纷争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形式的问题,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他们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系形式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

在他看来,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体,由于形式,质料才能得以成为某确定的事物。而这一点,恰与版画艺术的语言表现需要相吻合。

众所周知,版画作品被界定为“印痕美”,这就凸现出版画艺术对“形式与质料”的先天的依赖性。那种认为版画创作与其他画种一样“应重内容轻形式”的提法多少有点牵强。本来版画的制作性、技

术性、媒材的丰富性就强于其他画种,这无疑更增强了艺术家对版材媒体的物性探索和研究制版、印刷技艺的兴致。因此,对版画艺术形式美的关注,有不言而喻的意义。

而且,任何艺术门类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同一艺术门类的不同阶段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观其发展轨迹,“由简到繁、由繁到变”似乎是不变的程式。上世纪30年代中国新兴版画曾经对中国革命产生过重大影响。那个时代的版画作品,刀法简练、 墨色酣畅,确有鼓舞人心的视觉冲击力。如李桦的《怒吼吧中国》、古元的《减租会》等。

对版画语言“形式美”的再认识

文/胡卫国

在版画艺术的创作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这不仅取决于版画语言的独特性,更是人们审美的需要。版画语言是指在版画艺术创作中包括材质、刀法、韵味等有别于其他绘画的造型手段。形式美在版画艺术中往往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绘画美学

古元 《减租会》

李桦 《怒吼吧中国》

54

李桦的《怒吼吧中国》发挥了线的表现力,人物动态激烈,尤其是对面部表情与双手的刻画,使得人物形象充满了张力,观众似乎能听见被缚者的怒吼,看得见他喷薄欲发的力量。古元的《减租会》发挥了构图的威力,“千夫所指”的是一个欲辩无词、惶恐委琐的地主形象,真实再现了当年减租会的热烈场面。这些,都是艺术家很好地利用了“形式美”的结果。

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实主义成为唯一赖以遵循的创作方法,这时期的版画创作,大多具有明确的思想主题,浓郁的生活气息,画面也由简到繁,以满足更多人的审美需求。

力群的《春夜》,已经没有了战争年代那种“揭露”与“控诉”,而是转向了“风和日丽”、“春风化雨”般的形式美,多了几分诗意与抒情。画中尽管没有一个人物形象,但窗外的尚未消融的积雪与窗内橘黄色的灯光形成对比,依旧有着温暖人心的艺术力量。这样的作品,还有李焕民的《初踏黄金路》、吴长江的《高原牧场》等。

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被称为是新兴版画的转型时期。改革开放不仅使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文艺事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下,在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的原则下,容纳其他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相互学习,开展竞赛,形成了新时期艺术创作的基本格局。

在当代,对版画形式美的认识已使不

少艺术家大胆打破传统制版、印刷的规

程,冲破版材的限制,他们用多种材料任

意拼合,有时甚至用实物转印,创造出独

特的肌理效果与浅浮雕般的立体图式;或

在媒材和技法上进行综合,不仅打破了版

种的界线,而且有时借助其他画种的手

段,以实现其创意的物化来表现个人的生

命体验,实现对版画语言的纯化。这些都

是对版画形式美再认识的结果。

张敏杰的《舞蹈》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作品。作者用中国传统民族舞蹈形式,将

舞蹈动作模式化并重复于画面,这种特有

的节奏细密的刀法以及同类色的运用,突

破具体时空的思维,显现出作者对近乎纯

形式的韵味和超现实的东方情调的追求。

作者说:“我想通过民族舞蹈形式反映人

类与大自然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民

族舞蹈形式”亦即作品“形式美”的体现。

如果说张敏杰的版画作品还有较明显的

“形式”可循的话,那么王华祥的版画作

品中怪异的造型、晦涩的构图则传达出了

另一种令人回味的“图式”。

王华祥的版画作品中令人玩味的“怪

异”和“晦涩”的图式可归纳为四个系列:

一为贵州人系列;二为“近距离”系列;

三为寓言与象征系列;四为拆解古典系

列。我们不妨对这位当代版坛有很大影响

力的艺术家的作品形式美进行一番剖析。

早期的“贵州人”系列和“近距离”

系列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在前一个系列

中,明确地表示了他作为贵州人的地域身

份、情感体验与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这

是他与现实对话的开始。这一时期的作

品,尽管塑造的形象折射出一种对现实的

思考与质疑,但其形式完全是写实的;在

后一个系列中,他表达了对变化中的大环

境的理解与揣度,或者说一个艺术家对周

边人物的理解与揣度。这些人物包括了他

熟悉的朋友、同事。这一时期,艺术家所

用的表现形式,同样是写实的。这一点难

能可贵。在当时的西方观念与外来艺术样

式泛滥的文化背景下,他和其他“新生代

艺术家”一起,坚持用朴素的文化目光关

注身边的人和事,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和现实主义的形式美来表现生活。

从“寓言与象征”这一系列的作品开

始,王华祥利用黑白版画的主观性进一步

强化了象征性,作品开始打上了“抽象”

的烙印。也可以说从这一时期开始,艺术

家更钟情或醉心于“形式”所带给他的创

作灵感。舞动的线、抽象的造型、夸张的

构图无不体现出艺术家对“形式”的迷恋。

而拆解古典系列则依然表现出贯穿在此前

作品中的揶揄、讥讽、调侃的主观态度,

试图在画作中将古典图像与当代流行图像

搅拌在一个视觉空间里,体现出一种全新

的“形式美”。同时将某些后现代式的拼

贴与解构的方法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来。如

《鸾凤和鸣》、《月静山空》、《欢乐颂》、《飞

龙在天》等。王华祥利用版画的语言和形

式与当代生活进行对话,又与古典艺术对

话,不得不说是他得益于对版画形式语言

和版画媒材的熟练驾驭。

当然,很多艺术家也意识到,有时过

分依赖媒材,单纯强化制作感与工艺性,

也为版画带来了负面影响。因为版画毕竟

是艺术而不是单纯的技术,版画家应该是

艺术家而不是工匠。这是版画创作中不容

回避的问题,但这与一般意义上“内容与

形式”的问题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前者

限于艺术作品技术层面的美学(形式美),

后者则更多地涉及到艺术家深入生活体验

生活的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勿庸置疑,在国际版坛的大格局中,

我国版画的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

不小差距,其形态的转换,也尚未进入成

熟境地。对版画材质的迷恋,导致部分艺

绘画美学

力群 《春夜》王华祥版画作品

55

水画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只要山水画永远存在下去,那它就会永远地追求“远”的意境之美。

那么,《林泉高致》中所谓的 “三远”是什么?郭熙在“远近游目”和“饱游饫看”的审美视象积累之后,他将这种诗化的意境概括、凝炼为山水画创作的“三远”

范式:“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林泉高致?山水训》)郭熙根据视点的不同和观察点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总结了“三远”。 “三远”并不完全是透视学概念上的仰、俯、平视角度,而是山水画创作者以移步换景的远近游目方式对秀美山河等自然物象进行的整体观察,是游于真山真水,对真山真水之意境的全面把握之后,凝炼、整合出的画面构成原则与典型意境范式。郭熙生动传神地将每一种观察方法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并进一步地总结了各种观察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

对郭熙《林泉高致》中“三远”的思索

文/李 芳

北宋中后期的郭熙是继五代以来全景山水画创作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前人绘画创作经验和自己的绘画实践后,在理论上创立了“三远论”。它不仅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对空间关系的处理,而且还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郭熙以其卓越的成就把五代以来相对成熟的山水画论推向了极致。

郭熙的《林泉高致》是继南朝宗炳《画山水序》以来的又一艺术理论高峰。他把五代以来相对成熟的山水画推向了顶点。《林泉高致》是郭熙艺术实践、创作经验的心得与集成,是对北宋及前代全景山水画绘画实践和美学思想所做的完整的理论总结。对郭熙的理论研究,对《林泉高致》的理解,从始至终都难以回避“三远法”。“三远法”的意义之重,影响之远,在画论史上的地位之显赫,使得后人在对它的研究过程中难以超越,往往从研究逐渐演化为一种遵从与默认,某种角度上已把它异化为一种格式。

中国山水画的至高精神境界是“清淡、超逸”。中国老庄哲学的精神境界核编辑:郑钢岭

作者简介:胡卫国,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教

绘画美学

心也是“清”、“淡”、“虚”、“无”。这样,中国山水画境界与老庄的精神境界就不期然而然地紧密联系了起来,两者之间的联系媒介便是本文将要重点阐述的“远”。中国山水画自从诞生以来,便与“远”结下了不解之缘。“远”的发展成为山水画的自觉,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与中国的隐士和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庄子精神境界是分不开的。“远”是中国山水画的要求,是山水画必不可少的意境。“远”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是画家所追求的最高的精神境界,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境界,又是老庄哲学与山水画精神境界相联系的媒介。正是因为山水画具有了“远”的意境之美,山术家陷入空有满腔情感而无从表现的尴尬境地。那种疏离生活、淡化主题思想的倾向,仍然与其他文艺部门一样,是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版画家缺少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缺少雄厚的生活积累,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更高的艺术表现力,乃是使版画难得有激动人心的力作产生的重要原因。

如何面对这一现状是许多版画艺术家亟待解决的难题。但纵观美术史,每一时

代艺术门类的进步无一不是在前人基础之上的扬弃。艺术家固然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但就版画这一“印痕美”而言,艺术家必须一如既往地对版画作品的“形式美”进行不懈试验、探索,使技艺更趋精良,才能谈得上扬弃,才能为艺术家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劳动成果的顺利转换提供平台与保障。

参考文献:

[1]邱紫华.东方艺术与美学[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4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4]李允经.中国现代版画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论设计艺术中的形式美

论设计艺术中的形式美 一件优秀设计作品的美感和对受众的视觉冲击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设计中的形式美因素,形式美既是一种时代潮流的体现,也是艺术风格的体现。对形式美的应用与表现反映了设计中对美的内在规律性的把握,是设计者在设计中表现美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好的设计就是美的。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我们现在研究形式美在各个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时,更应该注意到这种影响对设计风潮的意义。从定义上来说,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 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简单来说我们平常所看到的自然景物或者人为景观,例如高大的杉树、耸立的高楼大厦、巍峨的山峦尖峰等,它们的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给人以上升、高大、威严等感受;而水平线则使人联系到地平线、一望无际的平原、风平浪静的大海等,因而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等感受。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在以后的应用中不自觉的按照这种法则进行设计,逐渐形成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艺术创作的范围很广,根据数学中举证的原理,我选择了产品设计、建筑艺术、平面艺术和雕塑与绘画这几个具体的方面举例来说明形式美在设计中的表现。 1.产品设计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代写硕士论文沿用本身的材料美,维持材料特征,从而创造出新的使用形式,就数芬兰的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他的作品是应用当地材料,结合现代工业精神与波罗的海地区传统进行创新,已成为国际上驰名的芬兰产品。“创造一种新的造型形式来表现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的依据有产品的特有的功能、设计师平时的审美素养和设计技巧、现代时尚的审美趣味、现代先进的制造技术、入机工程学的原理。不同的经营理念导致产品个性异样化与风格统一化并存的状况。”这便是对产品设计中体现形式创作的精辟解释。 2.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例如希腊帕提农神庙,它距今已经有2400年的历史了,在建筑风格上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在形式上具有造型端庄,比例匀称的特点,千百年来的建筑设计师们在对希腊帕提农神庙进行了研究后一致认为,希腊帕提农神庙之所以这样美,就是因为他的长、宽和高都符合形式美的法则。由于形式美在建筑艺术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家帕拉第奥在谈到建筑的形式美时,甚至认为“美产生于形式,产生于整体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 3.雕塑与绘画中的形式美

常用的八种语言表达方法

常用的八种语言表达方法 〖简洁明快〗 (1)、简洁:指准确、中肯、不重复、不啰嗦。 简明:就是简洁、明快,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话。用最少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容。 古人云:“文贵简,”“文约而事丰。”即“言简意赅”。 (2)、文章不在长短,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就是好文章。 语言大师老舍说: “中国的语言是最简练的语言。你看我们的诗吧,就用四言,五言,七言,最长的是九言。” (3)、“言简意赅”例文。 千古流芳的文章, 多数都是“言简意赅”。 例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空照,清泉石上流。” {这几句话,无修饰,简单描写(白描手法)却包含信息多,让人回味无穷。} 例2、老舍说:“如‘对他这样说法,我同意!’为什么不说:‘我不同意他的话呢?’为什么要白添那么多字。” 例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直”、“圆”均为简单的字,却很传神。} (4)、怎样才能做到“语言简洁”?

一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之点。要删繁就简、大力压缩,消除多余的话,选项用精要的词语。 二是,语句结构要清爽,用语法知识,清理句子结构,去掉病句,准确表情达意。 三是,不用产生歧义的句子,如:“校长、付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这就是表意不明确。} 四是,熔炼含蓄的词语,以求“言简意赅”之效果。 为了“简洁”,可选适当的成语或词组代句子;还可以运用适当的词,代词组。 (1)、什么是生动形象? 所谓生动形象,即指语言要讲究文采,力求精美、新鲜、活泼,感染力强。 (2)、如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一是,要精心锤炼词语。

用的词语不死板、不平淡。语言要新颖、活泼,给人以鲜明、活脱之印象。 二是,文章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只有首先说服了自己,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必须做到语言精确,感情真挚。 三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手法,化笼统为具体;化抽象为形象。 巧用修辞,能使表达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如:“问世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短短的一句比喻,就便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愁思之切; 又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一景色描写,顿生情趣。 再如,恰当的借代,能使表达,简明精练,,妙趣横生。 如鲁迅在《故乡》中,用“圆规”来借代“楊二嫂”,令人忍俊不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排比,可以强调感情的表达,也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等等。

版画自编教材

《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程丛书——黑白木刻教程》结构大纲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雷务武潘丽萍 序 木刻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木刻黑白木刻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于印刷流通的绘画艺术,中国古时是印刷术萌芽之地,制版印刷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木刻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常用刻绘印刷的图象取代手绘的缓慢操作,印刷的发明产生了图形的附属美化功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印刷技术是伟大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解决了文化传播与流通的途径问题,它传播了技术、经验、方法,记载了历史,同时它还将图形作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播了美的内容、美的观念。印刷图形在实践其文字说明功用的同时,以美的形态呈现于纸张上,内蕴着根基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表现方式之一。中国传统木刻起源于唐代,发展在宋代,兴盛于清代,延续了5个朝代的变更,但是其艺术的本身仍然没有脱离复制木刻的范畴。

随着制版印刷术的进步,木刻的功能作用减退,欧洲的黑白木刻脱离了复制传播的唯一功能,独立成为了具有个性主观意识的印刷艺术,艺术家们发现了版画语言的趣味性,发现了内涵在版画当中的艺术本质,创作木刻的概念终于成立了。黑白木刻首先在创作理念上脱离了传统的复制绘画的身份,溶入了个人情感表现,黑白语言不再以复制画稿为目的,而转向黑白语言的自由表现,发掘黑白本身的语言潜能。观念的改变是黑白木刻独立成为版画艺术的基础,随着工具技术的革新,黑白的语言魅力尽显。 黑白木刻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国画对当时的木刻影响深远,古代的画师和工匠共同完成木刻作品,线稿的勾画由得力画师承担,单刀线刻是其特点,并把这种简便易行的印刷艺术用于生活中的教育、宣传、祈福等方面,黑与白以其最常用的语言形式深入民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整个中国进入抗击强暴、力争自由的革命狂潮,全新的以创作为目的的黑白木刻形式从欧洲传入中国,引起当时进步艺术青年的强烈心灵震撼,带有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新兴木刻艺术崛起,中国的木刻实现了从复制木刻到创作木刻的里程碑式的转折。革命木刻成为时代的强音,黑白语言展示出空前的活力,工具的改良使黑白木刻形式语言得到很大的发展空间,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由于其特有的革命性和斗争性,这一时期的黑白木刻多以富力量感的大块黑白为主,刀味与木味的朴素结合更好地表达了主题和强烈的情感。以黑白为主导的木刻艺术在工具和形式语言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这种彻底的释放是黑白木刻形式语言得到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版画走向成熟阶段,对工具的进一步熟悉、对黑白艺术语言的进一步探索使作品日趋完善。八十年代开始,艺术的发展走向多元化的空间,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发展背景和宽松的艺术氛围下,版画也展现出新的活力,突破以往的单一和概念,在题材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尝试全新的突破,出现了木版以外的三版(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以及电脑版画和综合版画。黑白木刻在当代的意义已截然不同,摆脱了沉重的革命责任的黑白木刻可以更专注于黑白本体语言的思考,丰富的版种衍生出多样的版画形式语言,但黑白木刻一直以其语言的纯粹性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 木刻的功能变化--- 传统木刻以图象的方式实践着重要的社会功能,通过插图、纸马、门神等形式实现美化书籍、记录工序流程、辅助叙述故事情节、辟邪招福等功能,可见实用性是传统木刻的普遍特点。传统木刻通过线条的复制,主要实践的是传统审美意识下的相对固定的图象模式效果,以实用功能为制作主线,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创作木刻的独立样式,但是传统木刻经过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积累贡献了非凡的成果。 新兴木刻运动在中国兴起,带来的是创造木刻的独特视觉表现,同时由于其形式的表现张力和新兴木刻本身的思想精神,新兴木刻的实际功能发生全新的改变,以宣扬革命的思想、表现作者真实情感为目的。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如果说美学的内涵中心是和谐,那么由此派生的对称律则是形式美法则的核心。艺术设计中平面构成的诸多法则如重复与发射,条理与反复,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等,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即“对称律”。对称狭义上是指同形、同量、同结构的均衡形态,广义上则应理解为均衡的变化统一,和由此产生的连续、统觉等视觉形态和规律。 一、和谐与对称 对称的形态,一般是会形成和谐的,但和谐的感觉未必都是由和谐引起的。为了对艺术设计形式美法则的核心——对称,做进一步的论述,有必要先对和谐这个美学内涵中心做讨论。 1、和谐 和谐即协调,是事物在矛盾对立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实现的统一。人的和谐感觉是与自然的和谐规律相统一的,它是一个合理的自然的运作规律。艺术设计者正是提取了自然和谐形成的要素,运用点、线、面组织成各种形式法则来实现设计意图的,因此和谐之美不仅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而且是可以运用它去创造我们心目中的美。公元前6世纪,由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创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用数学研究乐律,指出了弦长与音色的比例美。他们注意到了很多自然物如植物,动物乃至人体上均有着一种协调的规律,并总结出形成这种和谐状态的比例,即“黄金律”,其比值为1:1.618,也称“黄金分割”。在欧洲最典型的有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和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其建筑整体与局部都符合此比律。这个比律虽然不是中国人总结出来的,但我们的祖先不论是在建筑方面或者其它的设计方面,均不自觉的体现出“黄金律”这个形式法

则。应当讲,自古希腊一直到今天,这个比例充分显示了它在造型艺术中的价值。 这究竟为什么呢,据研究,人们看到以这种比例构成的物体时,心理的节律是和谐的,心情是愉快的。因为他找到了两个事物之间恰到好处的距离。这种比例作为人们的一种审美尺度,便很自然的与心理感觉联系在一起了。与物如此,对人也是这样,所谓“中庸之道”即是“恰到好处”,而非简单的不偏不倚。《论语?雍也》有云:“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即说此意。 人们的审美心理与自然规律相协调,所以从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这个角度来审视,几何形便是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和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化归纳,这其中蕴含的各种美法则都离不开一个中心法则——和谐,以上谈的是和谐律的本源。下面谈一下由和谐律派生出来的对称律等形式美法则。 2、对称 那么究竟什么是“对称”呢,为什么它是形式美规律的核心,这须从起源上进行探讨。对称的概念是很宽泛的,最初是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如人们陈列物品时,总习惯于左右匀衡的摆设,这是人的行为规律。再如,人的面部器官左右两边分布相同,这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规律,随着这一概念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这个定义逐渐严谨起来,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如在数学上,它的意义是对称变换,在物理学、地质学中研究晶体的对称性质,则有了对称中心、对称轴、对称型等概念。而在艺术设计中,对称这个概念则是从形式美法则中归纳出来的。从视觉上讲,它是均齐之美;从心理感觉上讲,它是协调之美,其它形式美法则均是与之相联系的。从本源上讲,对称规律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相适应的。从人类孩提时期制作工具、物品的时候起,就逐渐感觉到对称的形成要适合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要求,使人感觉到方便和舒适,久之便自然的对此产生一种美的感觉。格罗塞在《艺

大班优秀语言活动教案三篇

大班优秀语言活动教案三篇 导读:本文大班优秀语言活动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聪明的乌龟》【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资料,重点了解乌龟是怎样机智地对付狐狸的。 2.学习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尽量表现作品所蕴含的幽默感。【活动准备】[由整理] 故事磁带、图片。【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故事。――有一只聪明的乌龟战胜了狡猾的狐狸。这天,老师就讲一讲聪明的乌龟的故事。――完整欣赏故事录音一遍。――故事里有谁乌龟对付狐狸的办法聪明吗 2.幼儿看图片分段讨论。――观察第一、二、三幅图,说说狐狸和乌龟发生了什么事。――观察第四幅图。狐狸想吃乌龟,乌龟怎样办――观察第五幅图,引导幼儿重点讨论:乌龟怕摔、怕火,为什么还让狐狸把它摔到天上,扔进火盆呢(鼓励幼儿两两结伴有表情地分主角对话) ――观察第六幅图,引导幼儿讨论:乌龟喜欢水,为什么狐狸说要把它扔到水里,它反而哭了呢你认为乌龟听了狐狸的话心里会怎样想它的情绪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观察第七、八幅图,引导幼儿看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3.主角对白。――教师既当叙述人,又当狐狸,与理解力、表现力都比较强的幼儿进行绘声绘色的对白。――在前一轮对白的示范下,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对白。重点引导幼儿注意讲述时的语气、语调和表情。帮忙幼儿理解乌龟的聪明机

智。推荐 1.活动前幼儿已对乌龟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一些了解,这样幼儿就能理解乌龟的聪明与机智了。 2.为了使讨论的问题情境集中在乌龟如何机智地对付狐狸上,开头的乌龟救青蛙这一部分能够一带而过。 3.“主角对白”要将狐狸貌似狡猾,实乃愚蠢:乌龟表面可怜,实则机智的内涵表现出来。主角对白可集中在“狐狸实在饿,慌了”直到结尾这部分进行。附:聪明的乌龟一只狐狸,肚子饿得咕咕叫,它东奔西跑地找东西吃,看见一只青蛙正在捉害虫,心里想,先拿这只青蛙当点心,填填肚子也好。狐狸一步一步轻轻地跑过去,再跑上两步就要捉到青蛙了,但是,青蛙正在捉害虫,一点儿也不明白。这事儿让乌龟看见了,他急忙伸长脖子,一口咬住狐狸的尾巴。“哎哟,哎哟,谁咬我的尾巴”狐狸叫了起来。乌龟回答了吗没有。它张嘴说话,不是就放了狐狸吗乌龟不说话,一个劲儿地咬住狐狸的尾巴不放。青蛙听见背后狐狸在叫,就连蹦带跳地跑到池塘边,“扑通”一声跳到水里去了。狐狸没吃到青蛙,气坏了,回过头来一看:“啊,原先是一只乌龟,我没吃到青蛙,就吃乌龟也行。”乌龟可聪明了,把头一缩,缩到硬壳里去了。狐狸没咬着它的头,就去咬它的腿,乌龟又把四条腿一缩,缩到硬壳里去。狐狸没咬着他的腿,一看,还有条小尾巴呢,就去咬它的小尾巴,乌龟再把小尾巴一缩,也缩到小硬壳里去了。狐狸实在饿慌了,就去咬乌龟的硬壳壳,“格崩,格崩”,咬得牙齿都发酸了,还是咬不动。狐狸说:“乌龟,乌龟,我要把你扔到天上去,‘啪嗒’一下摔死你。”乌龟说:“谢谢你,谢谢你,

第6课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7】: 第6课艺术美与形式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 欣赏、判断 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 [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举例出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美。 自然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参岑) 社会美:社会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直接形态,如物质环境、物质产品、人的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话语谈吐等,这类社会美是形之于外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我们的审美活动大都体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社会美的另一种形态是间接形态,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时代精神、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等,这类社会美并不体现在某一具体现象上,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的现象,经过分析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总之,这类社会美我们无法直接欣赏,只能间接地进行体味,这无疑增加了欣赏活动的难度。 (2)、罗丹的《欧米艾尔》,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这种作品的艺术美呢? [讲述] 《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但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美”或是“凄美”。 [提问] 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讲述] 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 二、展开新课 1、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比较、分析 (1)《开国大典》的摄影相片与油画作品比较

第七课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

第七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版画的相关知识,体会版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2.体验、感受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3.尝试用木版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版画的欣赏及木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教学难点】 版画的欣赏及木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木版画制作的相关工具。 2.教师准备:课件、木版画制作的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 以木版画制作录像的一个片断导入本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三)讲授新课: 1.版画的起源与发展 ·版画是绘画和印刷工艺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造型艺术,是画家运用各种制版方法和印刷手段完成的艺术作品。 ·版画起源于印刷术的出现,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 利用中外版画作品简介版画的发展概况 ·版画的制作是画家在平面的版上,通过刻、画、贴、封堵、腐蚀、感光制版等手段,或造成版面的凹凸不平,或对油墨的吸收与排斥,或造成油墨的封堵与漏印,经过印刷机或手工着色印刷,便能在纸上产生出丰富多彩的印痕肌理,具有独特的印刷美感。 2.版画的分类 a.按制版印刷方式与材料的不同,分四类: 木版画(凸印版画):产生于公元7世纪中国简介发展概况 铜版画(凹印版画):起源于15世纪的德国和意大利简介发展概况石版画(平印版画):产生在19世纪,随着1789年德国人森纳菲尔德发明石版印刷术发展起来 丝网版画(漏印版画或孔版画):最年轻的版画简介发展概况 把不同版种制版印刷方法和多种材料综合运用:综合版画 b.按版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黑白版画、套色版画、油印版画、水印版画、创作版画、复制版画、电脑版画、木口木刻、木面木刻、拓印版画、独幅版画等。 举例介绍 c.按版画材料的不同还可细分为:麻胶板画、塑料板画、石膏板画、

室内设计语言表达方式整理

【室内设计语言表达方式整理】 A 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 B 专业能力和设计水平 C 设计应贵在设计生活,注重综合功能设计 ◆新颖的简约风格设计作品体现 1、重视文化内涵,利用界面色彩、质感、造型和光的穿插创造丰富的妙趣横生的空间 2、利用陈设艺术品巧妙的点缀,赋予简约空间一定得文化定位,体现业主的文化品位和个性 3、对项目设计定位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作品体现独到的地域文化特色 4、塑造温馨、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人性化) 语言描述: 1、阳光穿透室内每一个角落,通透空间,富有自然气息 2、减轻墙体的重量,坎入式衣柜起到隔墙作用;在视觉上有效的减轻了墙体的重量,节约了空间 3、遐想、体味统一,概括的设计;宁静的内心感受到平正、整体和大气 4、平添一份温情、柔和的气氛 5、白色充分渲染了家的洁净和纯粹,同样带给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梦幻般宁静的感觉……,体现一种纯粹的审美,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味。 6、简洁朴实的线条来体现,运用天然的材质,简洁、干净利落的家具组合;让空间的属性更加明显、充满自然的灵性,透露出纯净、静谧(MI)的气息。 7、用建筑的语言表现室内空间,呼吁多余的装饰。简约的空间美感,在灯光魅影的衬托下,在点、线、面得巧妙结合中自然体现、重新诠释。简练利落的线条,明亮纯洁的色彩美,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内容修饰,生活得真谛也许就是简单幸福就好。 8、以其理性,富有哲理的设计手法和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赋予这个新住宅一种轻松活跃而又充满理性秩序的空间范围。 9、设计要求体现一种既入世又脱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0、儒雅且不失大气,沉稳且内涵丰富。 11、以建筑本身为依靠,视觉上力求简洁;空间组织构架严谨,突出现代建筑与中式文化符号的相容性、和谐性。 12、室内以浅色调为主,毫不夸张。 13、硬朗的块面与简洁的线条尽显时尚的风采,迎合了现代的审美观念,柔和的色彩使人随意、放松的心情驻留在房间里。 14、舒适、放松和富有魅力的生活场所。 15、中庭不但改变了一般“大进深、小开见”房间的采光缺陷,而且给住宅提供了一至三层的共享空间,提升了住宅的品味,为创造“生态”住宅提供了条件。 16、室内布局空间生活得细节更加合理,提高人居空间的生活品质。 17、体现成熟稳重的味道 18、在这个绿色缺乏的年代,设计将阳台的假山流水与室内的人造旱景连接起来,达到动静结合的目的。 19、朴实得元素,和谐的造型,只为打造一个清新自然的居家环境。淡雅的浅色作为主基调,加上黑檀的烘托,块面得处理,配以时尚简约的家具,在渲染气围的同时,彰显了与众不同的情怀。 20、当简约邂逅了文化,才真正有了精神和灵气。 21、生活的格调,使生活不再平凡、不再无生气,考虑家庭的和谐气氛。 22、方正气派,以简约内涵中的意境传达家居风情。 23、风格是什么,是每个人写在心底的风景,风景是什么,是每个人心中感悟的自然和文化;无论表现形式如何,其实内心的感动是一致的。

2021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详案《一个人》

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详案《一个人》 要让孩子理解本次活动的寓意的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然而对于孩子们,这些道理光用嘴巴说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我想通过故事、谈话、图片欣赏等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针对我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完整的叙述能力及记忆力的坚持性缺乏等特点,我将本来要学习朗诵诗歌的重点放在了仿编诗歌上,同样帮助幼儿很好的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同时也能感受和运用诗歌优美的语言。 1.能认真观察画面,并尝试着把四幅图连起来编一个故事。 2.尝试看图编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团结的力量大,体验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知道小朋友之间要友爱。 1.幼儿用书、CD。 2.教具准备:关于诗歌的课件(一棵树、森林;一只鸟、许多鸟;一条河、大海;一棵草、许多草);一个人的图片 一、观察图片,引出活动。

教师请幼儿观察图片理解"一"的概念,引出主题。 二、根据课件观察图片,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第一幅图,提问: --图上画了什么? --如果一棵小树离开了森林,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孤独) 2.请幼儿把图上的内容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3.教师请幼儿观察第二幅图,提问: --图上画了什么? --小鸟为什么要聚在一起? 4.请幼儿把图上的内容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5.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后两幅图,并说出相应的句子。

三、学习诗歌句式:一个人,就像……;只有……才会,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 四、听诗歌,跟着朗读。 五、谈话讨论: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什么?那许多人有可以做什么?为什么?(引导幼儿理解一个人的孤单,许多人的快乐。) 六、拓展延伸:一个人还像什么?尝试创编。 一个人就像一支彩笔,只有很多颜色才能画出美丽的图画;一个人就像一滴雨,只有聚在一起才能流成一条小河;一个人就像一片树叶,只有回到妈妈怀抱才能把树妈妈打扮漂亮。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判断 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 [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举例出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美。 社会美:社会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直接形态,如物质环境、物质产品、人的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话语谈吐等,这类社会美是形之于外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我们的审美活动大都体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社会美的另一种形态是间接形态,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时代精神、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等,这类社会美并不体现在某一具体现象上,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的现象,经过分析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总之,这类社会美我们无法直接欣赏,只能间接地进行体味,这无疑增加了欣赏活动的难度。 [提问] 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讲述] 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 二、展开新课 第一环节、 知识点一、艺术美艺术美定义和美术形象定义 提问:自然美或者社会美可以代替艺术美吗?为什么? (首先,社会美与自然美本身的形式与内容,无论是在历时性方面还是在共时性方面都难以做到完全一致。社会美的内容是普遍的、自由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常被特定的情势所限定,常常是不自由的、偶然的,缺乏普遍性的。例如“勇敢”品质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在不同情况

应用文书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即古人所称的“笔法”,今人称之为表达手法、表现方法。 人们写文章的表达方式通常有五种,即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由于受应用文书的文体特点和写作目的的制约,应用文书语言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说明、叙述和议论。 本节介绍应用文书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说明、议论和叙述。 一、说明 所谓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状态、性质、特点、功能、成因、关系、功用等属性,加以客观的解释和介绍的表达方式。 (一)说明的作用 以说明的方式来介绍背景材料和环境,可以为叙述起好铺垫作用。总结、简报、调查报告、工作报告对某些基本情况的介绍,表彰、处分决定或通报对有关人员或单位的介绍等,常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条例、规定、制度、公约等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章文书、介绍信、证明信等专用书信以及启事、经济合同、广告等,也常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用说明方式来介绍背景,交代情况,可以为议论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应用文书说明的特征 1. 应用文书的说明常与议论、叙述结合使用。 2. 应用文书常多种说明方式同时使用。 (三)应用文书常用的说明方法 1. 比较说明 即是利用相同事物、事理之间的异同,或不同事物、事理之间的异同来突出说明被说明对象的方法。例如: 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俄国的贝加尔湖,由于污染,湖中的水生物至少比50年前灭绝了一半。 用于比较说明的事物之间一定要有可比性,且比较的标准要一致。否则,对客观事物的说明就会出现片面性乃至错误。 2.. 举例说明

即是列举具体的例子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通常有典型举例和列举性举例两种。前者能使被说明的事物更为具体、清楚;后者能使被说明事物的范围更清楚。 举例说明要求所选例子真实、具体,有代表性,否则不能达到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明的目的。 3.. 数字说明 即是用数据来说明事物、事理的方法。例如: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由1544.3元提高至4377.2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708.6元提高到1926元,扣除价格因素,平均实际增长5.7%,是建国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4.. 分类说明 即是对事物或问题,按同一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不同的方面,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例如: 营业税设置了三档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税率为3%;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税率为5%;娱乐业多属于高消费的范围,因此规定了5%至20%的税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税务机关可在税法规定的幅度内实行较高的税率。 5.. 定义说明 即是简要说明事物的概念或本质属性的方法,即讲明事物、事理“是什么”。 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给“人”下的定义:“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 定义说明“是”的前面和后面的内容可以互换。 6. 引用说明 即是引用一些有关的论述、文件资料来说明事物或问题的性状、特点、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除上述的说明方法外,应用写作还偶尔使用比喻说明、描写说明等。 二、议论

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欢迎秋爷爷

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欢迎秋爷爷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散文诗中水果娃娃的高兴的心情,并能创造性地学习散文诗。 2、引导幼儿在理解散文诗的基础上,有表情的朗诵散文诗。 3、学习仿编散文诗,初步掌握仿编散文诗的技巧。 活动准备:歌曲《秋天多么美》;与散文诗内容相符的图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听歌曲:《秋天多么美》,幼儿自由表演。 2、谈话: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美不美?为什么说秋天美?(引导幼儿说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3、秋天这么美呀,是因为有秋爷爷,秋爷爷走到哪儿,哪儿就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看(出示与散文诗内容相符的图画),秋爷爷又来到了哪里了?水果娃娃们高兴吗?他们是怎么高兴的?(请小朋友们学学各种水果高兴的样子)

4、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好,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小朋友想听吗?――播放散文诗录音(或老师有表情地朗诵)。 5、请小朋友说说各种水果娃娃们高兴的样子(尽量按照散文诗里的句子)。为什么山楂娃娃点亮小红灯,柿子娃娃挂起大灯笼?帮助幼儿体会山楂、柿子对秋爷爷的爱心。 6、果园里还有什么水果娃娃(其他的植物也可以),你能说一说它是怎么欢迎秋爷爷的吗?(请幼儿自由创编散文诗) 7、请小朋友画一画各种水果娃娃的高兴劲儿(或自己创编的散文诗内容)。 8、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小朋友们要多吃蔬菜和水果,才能长的高,才能身体棒,是吗?除了多吃蔬菜和水果外,小朋友们还要怎样?(引导幼儿说出锻炼身体) 9、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块儿到外面去活动活动吧。――听音乐(秋天多么美)走出室外。 附:散文诗《欢迎秋爷爷》 “秋爷爷要来了!” 水果娃娃们听了这个好消息,可高兴了!

《高二美术绘画模块》第9课风姿独特异彩纷呈—版画

《风姿独特异彩纷呈——版画》一课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普及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学会学习:学习、探究版画的艺术语言。 2、学会做人:感受生活以及表现生活的艺术作品的美感,培养热爱生活 的美好情愫。 3、学会爱美:感受版画简洁、概括、有力的艺术语言,增强对版画的兴 趣和爱好。 4、学会创造:学会如何表达画面主题,如何运用版画技法,做到内容与 形式的统一。 教学要点:重点:以生活为题材的木刻版画创作技法。 难点:创作构思以及纸版画拓印技巧、吹塑纸版画制作技巧、黑卡纸版画雕刻技巧等。 兴趣点:欣赏版画的作品时学生对生活题材内容的丰富性及学生作品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会极感兴趣;木刻版画创作过程的乐趣及作品成功的 满足感。 知识要素:1、版画的艺术语言 2、版画稿的设计步骤 3、木刻版画、吹塑纸版画、纸版画拓印、黑卡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技能要求:初步掌握木刻版画、吹塑纸版画、纸版画拓印、黑卡纸版画的创作技巧教学准备:版画教学欣赏与制作图例,有关的工具与材料。 作业内容:选择某种形式(如木刻版画、纸版画拓印、吹朔纸版画、黑卡纸版画等)进行简易版画的创作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生活为题材,结合优秀版画作品的欣赏以及版画知识的介绍和基本技能的练习来激发学生学习版画的兴趣的课程。首先是版画作品欣赏,让学生体会以生活为题材的版画创作的成功典范,初步感知版画的艺术语言。然后,学生自我归纳、介绍版画艺术的有关基础知识,使学生对版画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知过程。最后是动作操作,设计、制作版画。本课教学由浅入深,从感知、认知、理解为先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通过展示作业体现教学成果。

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

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我不想生气》活动目标: 1.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会生气。 2.了解生气会给人带来不良影响,学习并尝试较好地调节自己生气的情绪。 活动准备: 运用“我不想生气”绘本的PPT,安静、愉快的音乐各一。 活动过程: (一)小兔生气了 1.观察封面图片:这只兔子看起来心情怎么样? 你从哪里感觉到它很生气? 2.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生气成什么样子了——(1)看图片1-3:你看出来小兔子怎么样了,谁来表演一下小兔子生气时的样子。 (2)我们来听听小兔子是怎么说的。(幼儿边看PPT,听教师讲述画面内容) 3.小结真的,从别人的表情、动作可以感觉到一个人的心情,看来小兔子真的好生气呢。 4.猜测小兔子会因为什么事情这样生气呢? 5.看看,小兔到底为了什么事情生气呀!(幼儿看PPT,听教师讲述画面内容) 6.小结被人嘲笑、错怪,有人故易来捣乱,是会很生气呢。 (二)我也会生气 1.你也有这样生气的时候吗?你遇到什么事情会特别生气呢,请你把它记录在小纸片上。 2.告诉大家你会为什么事生气? 3.老师这里有个生气的大火球,让我们把让人生气的这些事装到球里去吧。 (三)我不想生气 1.你感觉人生气了,心里装了个大火球舒服吗?生气对人有些什么影响呢?

2.一直生气可不好,可不能让生气的大火球伤到我们自己,那生气的时候,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不生气呢? 3.看看小兔子有些什么好办法吧:阅读故事图片6~7 (1)幼儿边看PPT,边听教师讲述画面内容 (2)呼——吸——,请幼儿学着做安安静静地独自呆着,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去和关心你的人说说你这么生气到底是为什么。 (3)你知道了什么新的方法?让我们随着小兔子一起来试一试: 4.阅读故事图片8,体会气消后的愉快心情 (1)呵呵,这些办法真不错,看!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大火球不知时候自己会瘪掉。因为嘛,我们生气得连为什么生气都忘记了呀!哈哈,这真的好可笑! (2)你生气的大火球还在吗?原来,生气是可以用有用的办法赶跑的,我们都不想生气,让我们愉快地和大家再见吧。

论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与形式美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56122614.html, 论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与形式美 作者:刘迪诺 来源:《北极光》2016年第04期 摘要:纵观艺术设计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审美、功能设计一直都是设计的核心与灵 魂。无论是早期设计的笨拙、朴素,还是中期的趣味各异,亦或现代艺术设计的温情与艺术,都传达了人们对于作品审美的期待。完善的功能设计固然十分重要,但也需要完美的形式加以承载。对称美、形式美在艺术设计作品中的表现不可谓不深刻,因此,本文重点就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与形式美进行了探讨,以更好地满足艺术设计作品对于审美的诉求,迎合受众的审美习惯。 关键词:艺术设计;对称美;形式美 艺术设计依据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对生活用品、环境、方式等加以设计,试图迎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与情趣。作为人类自我意识的结晶,艺术设计凝聚着人们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人们的创造性思想加以传达。为满足受众对于艺术设计作品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要求作品必须利用一种规律、和谐、流畅、有序的形式美感传达信息,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与愉悦感。 一、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 明确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对称艺术形式,对作品文化、精神内涵加以挖掘,促进人们对于作品形式、构成与深层次内涵的理解,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一)平面设计中的对称美 通常而言,平面设计需要通过视觉语言,实现沟通与传播,因此,视觉符号的运用方式十分关键,为了使设计者所表现物象能够为受众迅速、准确的理解,必须对此类元素加以设计,将设计信息深深地植入到其脑海之中,达到瞬间传达信息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视觉元素与图案创意表现成为吸引受众目光的关键。分析人们的视觉印象不难发现,缺乏内容、审美价值、无意义的图案很难吸引受众的兴趣,要求所设计内容,如构图、排版、色彩、点线面等都必须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满足受众观赏需求,引起受众的兴趣。而富有对称感、韵律性、流畅化的“内容”在艺术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就心理学视角而言,即格式塔心理学所谓的“力的图式”,也就是说,要求物体间组合形成均衡的“力的图式”,这样才能为人们带来视觉美感与心理享受,而均衡的对称性能够带给人们美感,并从心理上与受众产生共鸣。因此,“对称美”已成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设计大师的关注和运用。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有设计师采用轴对称形式,将现实中难以出现的状况呈现在观众面前,带给大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可以采用左右对称的美女,引发受众的兴趣,继而对产品加以关注,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与套色版画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与套色版画 黑白木版画制作过程2--刻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绘画模块 学校:大连市一0八中学 授课人:李冬冬年级:高一课时:1课型:新授 学生分析:普通高中课程不是高考的平台,更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美术家,因此,由于生源特点不同,比如没有绘画造型的基础等,教学中就要注意针对性,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木版画能产生出学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启发学生的趣味性和创造性才能上好版画课。 教材分析:木版画制作过程基本分为:1.画稿,2.刻板,3.印刷。计划每一步骤为一课时,本节课进行木版画制作过程第二步--刻版的教学,是木版画的重要步骤,是从画稿到成品中间的飞跃过程。黑白木刻的艺术魅力集中体现在黑白灰的巧妙构成与刀法刻痕的丰富变化,具有强烈的刀味、木味、和印味。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与鉴赏,学生们能基本了解黑白木刻应脱离对自然物象的再现模仿,强调主观感受和形式美感的自由表现,才能产生黑白木刻艺术的独特效果。而本节课对木刻艺术的刀味、木味的体会,会让同学们发现木刻刀法的力度之美,从而激发内心的审美意识和创作冲动。 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黑白版画的刻制方法,培养以刀代笔的造型方式。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木版画的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提高

审美感知能力。 道德情感价值观:加强教材与生活联系,根据题材进行德育渗透,提高修养。 重点:学习木版画的制作方法步骤2--刻板 难点: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刀代笔的造型方式 关键:要体现黑白木刻的语言特点,强调刀的表现力。 教学分析: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实践,发挥木版画的艺术趣味和学生的创造性,突出艺术学科特点,欣赏作品,动手实践,熟悉不同的用刀方式,培养以刀代笔的造型方式。落实技法,放开思路,鼓励优点,肯定成绩。启发学生依靠直觉感受、想象和灵感来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中获得审美体验,掌握方法技巧,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适当地进行分组式教学与辅导,培养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讲述法、欣赏法、实践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导入:我们上一课学习了画稿,各组同学根据已有的图案内容,进行黑白的控制与转化,都已经画好了黑白稿。下面我来考考大家啊。 提问:1、版画从形式上分,可以分为凸版、凹版、孔版、平版、混合版等。我们今天研究的木刻版画属于那一种?(木版画属于典型的凸版画,是在木板上用刀雕刻出凹凸形,在凸版面上着色印刷而把图形转印在纸上完成作品,俗称木刻。)

语言表达类答题模板

语言表达类答题模板 语言连贯方法指导 (1)语言表达“连贯”考查的是考生在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能力。 语言表达要做到前后衔接通顺,文从句顺,语意畅达,具体来说就是能调整词 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做到话题统一,能鲜明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语序 合理,衔接紧密妥帖;注意前后呼应。 (2):保持语言连贯的三条件:①统一的话题②合理的句序③上下文语意的呼应 (3)语句排序衔接性:乱句排序题①瞻前顾后,嵌入式的句子,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连贯。②把握层次。多个句 子的排序,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调整。 如果标点符号已经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③遵循事理。无论叙事、 状物还是在说明,在行文时都要遵循事理。叙事要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说 明也应按事理的逻辑安排顺序,表述更要符合时间先后、空间位置、逻辑思维 顺序。④关注语言标志。A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 设、或递进、或因果……B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 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 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C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 词语、副词等。D 关键词语、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E 陈述对象、议论角度一致。 F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形式)。⑤重复出现的词语。⑥具有指示性的标 点符号:冒号、分号、破折号等。定位选句①话题要统一②表达要合乎事理、 语境③表达要语脉贯通。简单地说:现把语言连贯之排序类型题目的做题思路 及方法总结为“排序题四字经”如下:把握中心,确定龙首。瞻前顾后,时间为 主,空间为辅,逻辑帮助。代词前串,话题相连。整散有别,考虑对仗。关联 词语,串联语序。还有标点,定状语序。关注语段的时空顺序或逻辑顺序,确 立相邻句子。一个语段有时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展开的;有时是按照 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展开的,如由远(近)及近(远),由外(内)到内(外), 由上(下)到下(上),等等;有时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事理顺序来展开的,如由 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因到果,由现实到联想、想象,由现象到本 质,等等。 (4)根据语境补文字:①整体把握。了解整个语段所写的内容和中心,确定语境。 ②注意上下句。上下句是解题的突破口,它指引着思考的方向。③拟写答案。 要求补写的内容大都在试题提供的材料中,在规定的语境中将材料中的有效信 息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注意字数的限制。 (5)串台词:就是串联节目与主题、节目与节目的简短语句。串台词的主要作用是在节目之间承上启下,寥寥数语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突出主题,把握节目基 调和调动观众情绪等。①要把握整体材料,揣摩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材 料的写作切入点。②所写串联词要主要承上启下,寻找两则材料的最佳结合点; 过渡要自然,语言不突兀。③语言要简明得体,要起到串联节目、推动活动有 序进行的作用,还应根据题目具体要求突出亮点文采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