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子见齐宣王”阅读答案及翻译

“孟子见齐宣王”阅读答案及翻译

“孟子见齐宣王”阅读答案及翻译
“孟子见齐宣王”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mo n):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放桀,武王伐纣放:释放

B.贼仁者谓之贼贼:戕害

C.五旬而举之举:攻克

D.诛其君而吊其民吊:慰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日不知其亡也 B.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吾其还也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C. 武王伐纣,有诸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劳苦而功高如此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

②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③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④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

⑤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

⑥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最新2019】中考文言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全文详细翻译-范文模板 (2页)

【最新2019】中考文言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全文详细翻译-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考文言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全文详细翻译 齐宣王在他的雪宫接见孟子。王说:“有修养的贤者也有这种乐趣吗?”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得不到这种乐趣,就会埋怨君主。得不到乐趣就怨君主,固然不对;但作为百姓的君主而不能与百姓一起欢乐,也同样不对。以百姓之乐为乐的,百姓也会以君主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的,百姓也会以君主之忧为忧。能跟天下同乐,跟天下同忧,做到这步而不能施行王道仁政的, 简直不可能。从前齐景公向晏子求教说:‘我准备到转附,朝儛两处去游览, 再顺着海滨南行,直到琅邪,我该怎样加强修养才能跟古代圣君的巡游相比呢?’晏子回答说:‘问题提得多好啊!天子到诸侯国视察叫做巡狞。所谓巡狞,就是巡视诸侯守卫的疆土。诸侯去朝拜天子叫做述职。所谓述职,就是报告他所承 担的职责。没有跟事情不相关联的,春季巡察农耕而补助贫困的农户,秋季巡 察收获而帮助歉收的缺粮户,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来游历,我怎能得休息?我王不来巡视,我怎能得到赏赐?巡游又考察,诸侯应效法。’如今就不是这样,国君出游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民吃不到食物,劳苦者不得喘息。人们怒目而视,怨声不绝,百姓(被迫)作恶。(这种巡游)背逆天意,欺虐百姓,吃喝挥霍 如流水。真是‘流连荒亡’,诸侯们都为此担忧。丛上流往下游乐而忘返叫做 ‘流’;从下游往上游乐而往返叫做‘连’;无节制地打猎叫做‘荒’;无休止地酗酒叫做‘亡’。古代的圣君,既没有这种‘流连’,的癖好,也没有这种 ‘荒亡’的表现。这就只有看王的选择决定了。’景公很高兴,在都城作了充 分的准备,再驻扎郊野。于是打开仓廪,赈济贫困。又召集乐官说:‘给我创 作出君臣同乐的乐曲来!’这就是《徵招》、《角招》之曲。歌词中有‘爱护国君究竟有什么过错’的字样,即‘畜君何尤’,所谓‘畜君’,就是爱护君主的意思。”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谏太宗十思疏 腾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病梅馆记 第三册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书愤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声声慢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促织 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蜀道难 将进酒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奕秋 第六册 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导学案

第二单元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 (第三课时) 主备_ 曾小勇 审核 孙吉红包科领导________编 号 _ 35 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小 组_________使用时间 __________ 一、【文题解读】 “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意思是:齐宣王在他的雪宫当中接见了孟子。 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前319-前301年在位。 雪宫:齐国的离宫,据说宫中有苑囿台池以及大批禽兽。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整体感知课文选段。 3、同组合作,根据课下注释梳理文意。 1 、给加点字注音: 朝儛.( ) 放.于琅邪.( )( ) 秋省敛..而助不给 ( ) ( ) ( )睊睊..胥馋( ) ( ) 民乃作慝( ) 徵招 ( )( ) 2、找出通假字,并进行解释。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 ( ) 景公说,大戒于国 ( ) 畜君何尤 ( )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遵海而南 ( ) 乐酒无厌谓之亡 ( ) 出舍于郊 ( )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3.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Ⅰ 教材助读 Ⅱ 预习自测 预 习 案 Previewing case

4、解释下列常见实词 遵海而南 ( )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 ) 秋省敛而助不给 ( )( ) 为诸侯度 ( ) 民乃作慝 ( ) 师行而粮食 ( ) 惟君所行也 ( )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 )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 ) 非 无非事者 (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 )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 )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 修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 )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 ) 4、特殊句式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 ) 善哉问也! ( )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 ) ——我思考,我收获!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行文思路怎样? ○学○习建议 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翻译课文,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结合自 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Ⅱ质疑探究 Ⅰ 学始于疑 探 究案 Exploring case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通过课文《庄暴见孟子》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今天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同学们可以动手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 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弃之为数,小数也。不 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 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台子上》)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如有萌 焉何哉(萌芽,此处喻苗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技艺) B.通国 ..之善弈者也(全国)使弈秋诲二人弈.(下围棋)

C.思援弓缴 而射之(收缴)虽与之俱 .学(一起) D.使弈秋诲 .二人弈(教导,指导)思援 .弓缴而射之(取过来)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C.通国之善弈者也 D.为是其智弗若与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弗若之矣”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B.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C.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D.虽与.之俱学 4.下列各句中的解释或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弈秋”是当时的围棋高手。“秋”是他的名 字,因善下围棋,所以叫“弈秋”。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 B.文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后概括为成语“一曝十寒”。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考试试题A解答及评分标准 专业、班级:任课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中的“吾其还也”应解释为:( C ) A.我们期盼回去啊B.我们已经回去啦 C.我们还是回去吧D.我们还要回来的 2.“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中“何兴之暴也”应理解为:(A )A.他的兴起多么突然啊B.他为何产生残暴之心啊 C.是什么让他暴跳如雷啊D.为什么他要实施暴行啊 3.“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一句中“属”字通( B )字。 A.阻B.嘱C.祝D.助 4.“会当凌绝顶”后面一句是( D )。 A.一览群山小B.一览名山小C.纵览江山小D.一览众山小 5.成语“梨花带雨”见于谁的作品?( C ) A.孟子 B.王维 C.白居易 D.陶渊明 6.窦娥的三桩誓愿不包括:( D ) A.血溅白练 B.六月飞雪 C.三年亢旱 D.诛杀奸人 7.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成书年代是:( D ) A.唐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8.以下哪一句不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A ) A.感于哀乐,缘事而发。B.温柔敦厚。 C.乐而不淫,哀而不伤。D.思无邪。 9.“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这句诗出自:( D ) A.《黑夜》B.《黑眼睛》C.《远和近》D.《一代人》 10.被曹禺认为“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是( B )。 A.周朴园B.周繁漪C.鲁侍萍D.鲁大海 11.著名诗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 C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B.《致大海》C.《西风颂》D.《我曾经爱过你》 12.作者鲁迅对阿Q的批判态度是( D )。 A.麻木不仁B.哀其不幸C.怒其不争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3.有“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美誉的诗人是( C )。 A.华兹华斯B.歌德C.普希金D.雪莱 14.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现当代诗歌流派“朦胧诗群”的代表?( C ) A.杨炼B.北岛C.余光中D.舒婷 15.汪曾祺出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B )。 A.《受戒》B.《邂逅集》C.《羊舍的夜晚》D.《大淖记事》 16.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其词收在哪本词集里?( C ) A.《如梦令》B.《易安居士集》C.《漱玉词》D.《声声慢集》 17.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 C )。A.《土地》B.《泪水》C.《我爱这土地》D.《祖国》 18.以下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是:( A ) A.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晒罗B.威尼斯商人C.亨利四世D.浮士德19.《变形记》的作者是:( C ) A.格里高尔B.尤奈斯库C.卡夫卡D.海明威 20.以下不属于英国“湖畔派”之一的诗人是:( B ) A.华兹华斯B.雪莱C.柯勒律治D.骚塞

庄暴见孟子教案)

优秀教案《孟子见梁襄王》 一、课文悟读 孟子爽快、耿直,掺和着火辣辣的呛味,语出惊人。对人语王“不似人君”“不见所畏”,对王言“今大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言下之意是梁襄王也在“嗜杀人者”之列。其语言犀利尖锐均毫无讳饰遮掩之态,孟子对梁襄王的藐视也可见一斑。读之,顿生快感,倍觉清爽。 孟子在转述他与梁襄王的对话时,三言两语就呈现出对话双方的内心世界,简笔勾勒,其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便活了起来。梁襄王仅三句问话就已将其性格凸现于读者眼前了;其惶惑之态,在“卒然问”中流露出来,他虽有贪得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还伴有些许糊涂和怯懦。三句问话还步步暗合了孟子严密的逻辑思路,即:施仁政一天下归附统一一社会安定。 两相对照中,更见孟子之儒雅风范以及挥洒自如的大气。对答中的双重否定句“天下莫不与也”与强烈的反问句“其如是,孰能御之”“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等,其言辞中充溢着不容置疑、居高临下的气势。这正是孟子文章“气充辞沛”的一种诠释。 孟子艺术化地宣扬了“仁政”的政治主张,既生动形象,又情理深至,令人信服。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习以为常的事理来说明“仁政”(即“王道”)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增添了其说理的魅力。 二、亮点探究 1.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其本体与喻体是如何相联的? 探究学习:文中将人民盼望不嗜杀人的君主来解救这一本体比作七八月间的枯苗需雨。民如枯苗,君泽如雨,一旦仁君出现,百姓如同枯苗遇“沛然下雨”,便“浡然兴之”不可阻止;君施仁爱,民心如水,民之归附,则如“水之就下”不可抵抗。本体和喻体一一对应,运用自然界习以为常的现象,生动地阐述了统一天下的道理,二者紧密相联。 2.从梁襄王的三句问话中可看出其形象如何? 探究学习:梁襄王的三句问话:“天下恶乎定?”“孰能一之?”“孰能与之?”语调上扬,语气轻而短促,从中可体味出梁襄王虽有贪得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精神状态是低下的,“卒然”问话中流露出惶惑,表现出涉世不深的窘态。 3.孟子见梁襄王后,出来对他人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反映了孟子怎样的个性?他对梁襄王的态度是怎样的? 探究学习:在孟子犀利、泼辣、不留情面的言辞中,流露着鲜明的爱憎感情,孟子的率真、耿直的性格鲜活地表现了出来。他对这个国君印象不佳,轻慢而藐视。 4.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探究学习:孟子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回答梁襄王“孰能一之?”的问话,“嗜杀人者”显然是凶残、暴戾的典型;“不嗜杀人者”乃善良、仁爱者的特征,这种人才能统一天下。这是孟子对执政者的谏言。孟子在回答梁襄王“孰能与之”时,力透纸背地分析社会现状“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进一步指出暴政无处不在的现实,又以“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一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施“仁政”的君主出现后,百姓拥戴的场面,且“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不可阻挡。孟子在文中是以“不嗜杀人者”的话题来抒发所主张的“仁政”思想的。 5.文中出现的“之”字有哪几种用法? 探究学习:文中出现的“之”有14处,可归为4种用法:①代词,如:“望之不似人君”,“孰能一之”;②结构助词,如:“今夫天下之人牧”;③补足音节助词,如:“则苗浡然兴之矣”; ④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如:“由水之就下”。 三、选题设计

孟 子

一、孟子及《孟子》简介 (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授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体系,提倡“民贵君轻”“仁政”。孟子长于辩论,善用譬喻,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其散文对后世有重大的影响。孟子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是即孔子后有一位如家代表。 (二)、《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共七篇(各篇分上下)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注:《四书》包括《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二、(一)、《攘鸡》文章背景简介 《攘鸡》出自《孟子?滕文公下》。讲述了孟子以邻有攘鸡者之事,来说明有过错的事要及时改正,不可拖延怠时。 (二)、课文及翻译 题目:《攘鸡》攘,本指扣留自己家跑出的家畜,与偷不同;本处伟偷得意思。攘鸡既偷鸡。 正文:戴盈之(宋国大夫)曰:“什一(孟子主张的古代天赋法,即征收农产品的十分之一),去关市之征(指在关市征收的商业税),今兹(今年)未能。请轻(减轻)之(代指天赋和商业税),以待来年(明年)然后已(停止,指完全废止),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者,代词,指前面的人),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行为)。?曰:…请损(减少)之,月攘一鸡,以待(等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非义,不和道义,不对的),斯(则)速已矣,何待来年?” 文章翻译:戴盈之说:“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免去关卡和市场上对商品的征税,今年不能实行了,就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废止(现行的税制),怎么样?” 孟子回答道:“现在有个每天偷邻居家的鸡的人。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方法。”(他)说:“请允许我减少偷鸡的次数,每月偷一只鸡,(用这种行为)等到第二年,这样以后就停止(偷鸡的行为)。” 如果知道它是不对的,就应该立刻停止,为什么要等第二年?” (三)、关键字词: 1、郑玄注:攘,盗窃也。攘,盗窃,窃取。 2、(戴盈之)赵岐注:宋大夫。 3、(什一)古代田赋法,即征收农产品的十分之一。 4、(去关市之征)去掉在市场上征收的商业税。去,去掉。 关市,位于交通要道的集市。征,抽税。 5、(今兹)今年。高诱注:兹,年也。 6、(轻之)使田赋和关市之征减轻些。轻,用作动词,使…… 减轻。之,指上文的“什一”和“关市之征”。

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文言虚词练习(一)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图穷而匕见 4、余闻而愈悲 5、庄宗受而藏之 6、温故而知新 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8、徐而察之 19、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0、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1、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文言虚词练习(二) 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 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12何以哉?(《曹刿论战》) 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文言虚词练习(三) 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课文《庄暴见孟子》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被其文言文的句式难住了,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一起来学习一下。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孟子》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 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举

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庄暴见孟子【翻译】: 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可来回答。”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 有一天,孟子被齐宣王接见,(孟子向宣王)说:“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能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孟子)说:“只要君王(果真)很爱音乐,那么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当今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孟子)问道:“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说:“(自己欣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而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回答:“不如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于是孟子又)说:“请让我给君王谈谈关于欣

《孟子·梁惠王下》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孟子·梁惠王下》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译文) 《孟子·梁惠王下》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孟子见齐宣王日:“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 其亡也。”王日:“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日:“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 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日不可, 勿听;诸大夫背日不可,勿听;国人皆日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 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日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日因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 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日:“于传有之。”日:“臣弑其君可乎?”日:“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 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日:“或谓寡人勿取,或 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 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日:“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

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 王是也。以万乘之圆伐万乘之因,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日:“诸侯多谋伐 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日:“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日:‘汤一征,自葛①始。’夭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 而征,北狄怨。目:‘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 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 时雨降,民大悦。书日:‘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 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 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 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 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m?on?):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放桀,武王伐纣放:释放 B.贼仁者谓之贼贼:戕害 C.五旬而举之举:攻克

2019庄暴见孟子作业练习参考答案语文

庄暴见孟子作业练习参考答案 庄暴见孟子作业练习参考答案——通过课文《庄暴见孟子》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今天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庄暴见孟子作业练习参考答案”,同学们可以动手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庄暴见孟子作业练习参考答案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王语( )暴以好( )乐( ) 独乐乐( ) 管籥( )之音疾首蹙( )頞( ) 庶几(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其庶几乎! 庶几:---------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语:--------诸:--------- C、未有以对也对:------- D、举疾首蹙頞頞:------蹙:-------- 3、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A、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B、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C、今王鼓乐於此 D、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例:举疾首蹙□而相告 A、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D、聊举数人以训汝 例:今王鼓乐於此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声如洪钟。 C、噌吰如钟鼓不绝。 D、顾谓御史书曰:秦王为赵王鼓瑟。 4、下面无通假字的一句是 A、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B、今王田猎於此 C、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D、直好世俗之乐耳 5、辨析下列句式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A、直好世俗之乐耳句式:--------------译文: ---------------------------------- B、他日,见于王句式:--------------译文: ------------------------------------- 6、“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一句的正确译文是 A、我并不是爱好古代君王的音乐,只是爱好现在的流行乐曲罢了。 B、我并不是能爱好古代君王的音乐,但特别爱好现在流行的音乐。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题(答案)

高考文言虚词(18个) 高考文言虚词“而”练习(一)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_______ 《伶官传序》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 《论语》 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_______ 《伶官传序》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_______ 《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_______ 《六国论》 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 《劝学》 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_______《愚公移山》 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_______《伶官传序》 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答案:1~2连词,表承接“来”“就”。3~6连词,表并列“和”“并且”。7~8连词,表转折“却”。9~11连词,表递进“而且”。12~13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4.连词,表因果“因而”。 高考文言虚词“何”练习(二) 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 3.豫州今欲何至_______________ 《赤壁之战》 4.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 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_______________ 《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_______ 《伶官传序》 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_______________ 《石壕吏》9.今日之事何如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 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_______________ 《五人墓碑记》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全文)

[标签:标题] 篇一:高中文言文全部课文原文与翻译高中文言文翻译 ~~~~~~~~~~~~~~~~~~~~~~~~~~目录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 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勾践灭吴(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腾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 第三册卫风〃氓xx风〃无衣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归园田居并序)迢迢牵牛星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山居秋暝登高蜀相书愤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声声慢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促织xx(节选) 第五册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其三)阁夜登岳阳楼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奕秋妾第六册 ) (节选报xx书 )(节选xxxx列传 ) (节选屈原列传 )节选信陵君窃符救赵(《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译文《左传》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xx夜缒而出。见xx曰: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不知;不仁;失其所与,因人之力而敝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公曰:“不可。子犯请击之。 ”亦去之。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 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 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烛之武答应了。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 贵国使臣来往经过,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供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训练 (一)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译: 4.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2分) (1)(2) 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3分) 6. 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 7.《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掇:(duō)拾取,采取。(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佳木秀而繁阴()(2)遂书以名其亭焉()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作文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原文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 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

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文言助读下编46--58译文

46.萧房知人 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汉高祖到了南郑,韩信逃跑离去,萧何亲自去追赶他.汉高祖责备他道:"各位将士逃跑的有十多个,你不去追;你去追韩信,骗人的吧." 萧何说:"一般的将士易得,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国中杰出的人才中没有超过他的,您一定要争夺天下,非韩信这样的人不能与他谋划大事."于是拜韩信为大将, 汉高祖因而成就汉朝的基业.唐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府里的随从人员多有离开的,秦王非常担心.房乔说:"离开的人多不值得可惜,但杜如晦是辅佐帝王的人才,您一定要想治理好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和您一起成此大功的人."于是秦王上表把杜如晦留在幕府,后来杜如晦成为名相.这两个人的去留,是国家更替,整顿乱局所必需的人才.萧何,房乔深识人才,所以说是没人能比的。 47.许允之妻 许允为吏部郎①,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②收③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④,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 于是乃释。 许允担任吏部郎的时候,大多任用他的同乡,魏明帝知道后,就派虎贲去逮捕他.许允的妻子跟出来劝诫他说:"对英明的君主只可以用道理去取胜,很难用感情去求告."押到后,明帝审查追究他.许允回答说: "孔子说'提拔你所了解的人' 臣的同乡,就是臣所了解的人。陛下可以审查,核实他们是称职还是不称职,如果不称职,臣愿受应得的罪."查验以后,知道各个职位都用人得当,于是就释放了他。许允穿的衣服破旧,明帝就叫赏赐新衣服.起初, 许允被逮捕时,全家都号哭,他妻子阮氏却神态自若,说: "不要担心,不久就会回来. "并且煮好小米粥等着他.一会儿,许允就回来了. 48.戴胄谏唐太宗 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太宗曰:"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 下以不信矣."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太宗曰:"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是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别之."太宗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 有个作伪得官者行为败露了,(罪证完备后),戴胄按照法律判处流放并上奏太宗。唐太宗责问戴胄说: "我下了命令,作伪者不自首一经查实就处死,可你现在却只判流放,你这是向天下人宣示我讲话不讲信用,你是卖弄断案权力去讨好人呀?"戴胄不慌不忙地说: "陛下如果立即杀掉他,那就不是我的职权所管得了的。可是, 既然已经移交给我处理, 我敢毁坏法律吗?"唐太宗说: "你自然是恪守法律了,却让我失信于天下人吗?"戴胄说: "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人公布最大的信

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的: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领会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3。学习理解对比在论辩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民本思想和对比手法,课文中词和句子的总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提示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我们初中时期学过孟子的三篇文章,回忆一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都是他的篇目。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又一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众多文章收入初高中语文教材,如:等。 二、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人),孔子孙子子思的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宣扬“仁政”、“王道”,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后世称之为“亚圣”。 《孟子》共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又都分上、下两篇。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三、讲授新知: 1、熟读课文:范读《庄暴见孟子》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掌握节奏。 下列加线的字注意读音: 王语暴(yù)庶几(shùjī)好乐(hàoyuè)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臣请为王言乐(yuèlè,yuèlè,lè,lè)可得闻与(yú)蹙(安页)(cùè)管龠(yuè)

羽旄(máo) 2、分析课文: 诵读开头至“不若与众”。 (1).齐读一遍后,学生复述这部分的大意。 (2).注疏要点。①“庄暴见孟子”——孟子在齐宣王(前341~前324在位)时,曾一度为齐客卿,庄暴因不知如何答对齐宣王“好乐”的说法,所以来问他。 ②“王语暴以好乐”——也可以说成“王以好乐语暴”(齐王把喜爱音乐的事告诉了我)。王,承前章指齐宣王。据此可知庄暴是齐臣。 ③“曰:好乐如何”——上文是庄暴语,此处加一“曰”字,表示说话中有停顿。问“如何”,意思是“好乐”好不好。 ④“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之”,起舒缓语气作用,无义。“庶几乎”,是“庶几于治乎”的省文。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孟子将要借题发挥了——把“好乐”和“治国”联系在一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