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伤科外用止痛方

骨伤科外用止痛方

骨伤科外用止痛方
骨伤科外用止痛方

骨伤科外用止痛方

在骨伤科外用方中,各门各派都有其独特用药。而大多数外用药的配方,都含有生川乌、生草乌等剧毒药物。常用的外用配方有四生散。

四生散

【处方】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各等份

【用法】打极细粉末

【主治】此散加活血散瘀、凉血止血药外敷治疗新伤瘀肿。

加温经散寒之药治疗陈旧性损伤或风湿痹痛。

常用的外用药酒都是在此基础上加药味而成。均取其止痛之功也。我临床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入一味雪上一支蒿,定其名为五虎定痛散,其止痛效果更著。

五虎定痛散

【处方】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雪上一支蒿各等份

【说明】上二方均可单独外敷,止痛效果均佳。

【注意】用量不宜太大,容易皮肤过敏。也可泡酒外擦,忌内服。

雪上一枝蒿民间又称其为磨三转。言其在土碗内加

酒磨三转,其酒可以内服,超过三转内服就会要命。其对于跌扑肿痛、风湿红肿,特别是各种内外伤疼痛,内服外搽具有立竿见影的奇特疗效,但毒性很大,用之得当治病,用之失当致命,民间常因误服或服用过量而导致中毒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以前在老家是曾亲眼见两个服用含有雪上一枝蒿药酒中毒的病人,此二人均只喝了一口。还未送至医院就已经死亡。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积水潭医院作为一个以骨科为重点的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较多,通过多年的使用经验,对我院骨科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进行分析如下: 1、骨折用药: 常用中成药有回生第一丹、伤科接骨片、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等。 这四种药组成中都含有当归、血竭、土鳖虫、自然铜、乳香, 都有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的功效。 回生第一丹、伤科接骨片含朱砂,有开窍醒神,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骨折后兼烦躁不眠者;回生第一丹中的麝香辛芳走窜,入十二经,引药力直达病所,接骨效果最好;另外麝香开窍散 回生第一丹 当归、血竭、土鳖虫、自然铜、乳香、麝香、朱砂。 伤科接骨片 三七、 土鳖虫、自然铜、红花、 乳香、没药、甜瓜子、冰片、朱砂、海星、鸡骨、马钱子 接骨七厘片 土鳖虫、 骨碎补、当归、血竭、乳香、没药、煅自然铜、酒大 黄、硼砂。 骨折挫伤胶囊 猪骨胶、土鳖虫、自然铜、血竭、红花、乳香、没药、炒黄瓜子、当归、大黄。 活血 化瘀,接 骨 止痛

瘀强,对外伤等引起的神志昏迷有较好的醒脑回苏效果,对骨折初期和中期都有较好的疗效;伤科接骨片中含三七、马钱子,又有较强的活血止痛效果,止痛力强。 与回生第一丹相比,伤科接骨片多了海星、鸡骨,接骨七厘片多了骨碎补,骨折挫伤胶囊多了猪骨胶,都可用于接骨续筋,所以更适用于骨折中期。而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组成中的大黄兼能通便,对于骨科手术后有便秘者能起到一定作用。 2、急性软组织扭挫伤用药: 常用中成药有七厘散、活血止痛胶囊、三七伤药片、三七胶囊等等。 这四种药都能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治疗跌打损伤,外 伤瘀血,青肿疼痛等。 七厘散和三七胶囊还可用于外伤出血的止血。七厘散中有血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推荐下载)中医骨伤科总结

(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的全部内容。

总论 一、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1、晋·葛洪《肘后卒救方》: 1)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3)首创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 2、《刘涓子鬼遗方》:论述痈疽、金疮方面内容较详细的第一部方书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1)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 2)提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地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创伤骨科里程碑,代表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已形成 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 2)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3)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整复手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 4)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5)提出了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 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6、《普济方》:是15世纪以前治伤方药的总汇 7、清·吴谦《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二、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1、损伤的分类 (一)损伤的概念: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二)分类方法 1)按照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 3)按照受伤时间分类 a.新伤: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b。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4)按照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 a.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b。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按照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情况

初期: 活血化瘀: 1肢伤一方: 【组成】:当归、芍药、桃仁、红花、黄柏、防风、川木通、生地、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行气活血,祛痰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起者【歌诀】肢伤一方当芍桃红柏防通生地草加入乳香活气血用于初期跌打好 2桃红四物汤: 【组成】: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生地黄12g 桃仁10 g、红花6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淤,用于骨折脱位损伤初期之瘀血未消者。 【歌诀】:四物汤中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3大成汤、 【组成】:木通、枳壳、厚朴、当归、芒硝、大黄、苏木、红花、陈皮、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遂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腹胀等症。。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 4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15g 、瓜蒌根9g 、当归9 g 、红花6 g 、甘草6 g 、穿山甲6 g 、大黄30 g 、桃仁15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歌诀】复元活血主桃红花粉柴胡黄草充益以当归炮山甲损伤瘀血酒煎攻 5鸡鸣散: 【组成】:归尾桃仁大黄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逐瘀。治骨折损伤初期淤血停滞,疼痛难忍,并见大便秘结者。 【歌诀】鸡鸣散中用大黄,归尾桃仁酒煎汤,胸腹挫伤痛难忍,攻下逐瘀是良方。 6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2g 芒硝9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瘀,行气导滞。治疗脊柱骨折后腹胀痛、便秘,陈伤血瘀、创伤腹膜血肿,脑震荡。 【歌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7柴胡疏肝散

中医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

中医骨伤科常用120首方剂 1、十灰散(《十药神书》) 【歌诀】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功效】凉血止血。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组成】大黄、芒硝、当归、木通、枳壳、厚朴、苏木、川红花、陈皮、甘草【功效】攻下逐瘀。治跌仆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花花公子拜天地) 【歌诀】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功效】清热解毒。治骨关节感染初期。 4、四生丸(《妇人良方》) 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乌药(10g)缩砂(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歌诀】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组成】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甘草、白酒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歌诀】血府桃红四物汤,牛膝桔梗四逆散。 【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生地、当归、枳壳、柴胡、桔梗、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胸中血瘀证。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组成】黄芪、当归 【功效】补气生血。血虚阳浮发热证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江苏无橘,木瓜接宾 【歌诀】鸡鸣散就是准绳方,苏叶吴萸桔梗姜;瓜橘槟榔晨冷服,脚气浮肿效非常。【组成】槟榔、木瓜、紫苏叶、桔梗、吴萸、生姜 【功效】行气降浊,宣化寒湿。 10.金铃子散(《圣惠方》) 【歌诀】金铃子散酒玄胡,肝郁化火诸痛除。 【组成】金铃子(川楝子)延胡索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三钱(9g),酒调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活血,泻热止痛 11.抵当汤(《伤寒论》) 水蛭(熬)30个,虻虫30个(去翅足,熬),桃仁20个(去皮尖),大黄3两(酒洗)。

骨科常用中药

骨科20个备考方剂 1★桃红四物汤 主治:股骨颈、锁骨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 2★舒筋活血汤加减 主治:股骨颈骨折中期 功效:和营止痛、接骨续筋 方药: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3★壮筋养血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后期: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 4★田七二龙二仙汤 股骨颈骨折术后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干预 主治:活血通络、续筋接骨 方药:田七、生龙骨、地龙、仙茅、仙灵脾、鹿角胶、龟板胶、牛膝加减。 5★桃核承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兼大便不通者,功效:活血泻热通腑; 方药:芒硝大黄甘草桃仁桂枝 6★补阳还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平素体虚,伤后失血致气血虚损者, 功效:补气活血。 方药:当归赤芍川穹地龙黄芪红花桃仁 7★三仁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见纳差痞满,以湿热为主的患者 功效:清利湿热 方药: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 8★补中益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以气血两虚为主 功效:补中益气、活血养血 方药: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9★六味地黄丸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后期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10★温胆汤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围手术期)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方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11★五味消毒饮 主治:疔疮初起痈疡疖肿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方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 12★当归补血汤 主治:血虚发热证 功效:补气生血 方药:黄芪、当归 13★和营止痛汤加减 主治:锁骨骨折瘀血凝滞证, 功效: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方药:当归、赤芍、丹参、川断、牛膝、木瓜、木香、骨碎补、丝瓜络、桑枝。 14★壮筋续骨汤加减 主治:锁骨骨折肝肾不足证 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杜仲、枸杞子、山茱萸、黄芪、骨碎补、断续、当归、丹参、巴戟天。 15★身痛逐淤汤 主治:风湿痹病血瘀气滞证: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秦艽,桃仁,红花,川芎,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16★独活寄生汤 主治:风湿痹病寒湿痹阻证: 功效: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人参,当归,干地黄,白芍,川芎,肉桂,茯苓,细辛,防风,秦艽、甘草。 大秦艽汤 /当归拈痛汤 主治:风湿痹病湿热痹阻证: 功效: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或当归拈痛汤加减。 17★大秦艽汤:方药: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秦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细辛。18★当归拈痛汤: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 19★右归丸 主治:风湿痹病肝肾亏虚阳虚证: 功效: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肉桂,枸杞子,鹿角胶,当归,菟丝子等。20★虎潜丸。 主治:风湿痹病肝肾亏虚阴虚证: 功效: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知母,黄柏,熟地,锁阳,龟甲,白芍,陈皮,干姜,虎骨等

消炎镇痛膏(百益)的说明书

消炎镇痛膏(百益)的说明书 风湿跌打疾病对于人类的危害是很大的,大多数中老年人容易患上这类疾病,主要的的原因是由于年轻的时候过于操劳所造成的。因此,治疗风湿疾病是刻不容缓的。药物治疗风湿疾病的效果非常明显,关键要选对药选好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治愈风湿疾病,服用消炎镇痛膏(百益)就能帮助您很好的治愈风湿疾病。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消炎镇痛膏 商品名称:消炎镇痛膏(百益) 拼音全码:XiaoYanZhenTongGao(BaiYi) 【主要成份】薄荷脑、樟脑、冰片、麝香草脑、颠茄流浸膏、盐酸苯海拉明、水杨酸甲酯。辅料为:橡胶、黄凡士林、羊毛脂、氧化锌、脂松香、轻质液状石蜡、香精。 【性状】本品为乳白色或乳黄色片状橡胶膏、芳香。

【适应症/功能主治】消炎镇痛。用于神经痛,风湿痛,肩痛, 扭伤,关节痛,肌肉疼痛等。 【规格型号】7cm*10cm*6s 【用法用量】贴患处,一日1-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2.皮肤破伤处不宜使用。3.皮肤过敏者停用。4.本品含盐酸苯海拉明。哺乳期妇女慎用。5.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6.儿童、老年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9.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有效期】36 月 【执行标准】WS3-B-1614-93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2021261 【生产企业】南通百益制药有限公司 【★药品类别】本品为慢性软组织扭挫伤类非处方药药品。 在治疗风湿跌打的药物当中,消炎镇痛膏(百益)可以说是如今最好的药物之一,它采用纯天然药物制作而成,对人体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主要功能用于治疗风湿跌打等各种疾病,拥有非常好的效果。消炎镇痛膏(百益)的出现是医学界的一大创新,打破了风湿治不好的梦魇,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外科常用中成药

秦皮接骨胶囊 【功效主治】 活血散瘀疗伤接骨止痛用于跌打筋骨扭伤瘀血肿痛 【成份】 秦皮川西小黄菊龙骨川贝母 【性状】 秦皮接骨胶囊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淡黄色的粉末气微味微苦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粒一日次 【贮藏】 密封 【包装规格】 每粒装.g 活血止痛胶囊 【功效主治】 活血止痛胶囊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 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粒一日次 【禁忌】 孕妇及六岁以下儿童禁用肝肾功能异常者禁用 【注意事项】 .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饮酒不适者可用温开水送服 . 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 对活血止痛胶囊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 活血止痛胶囊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 请将活血止痛胶囊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活血止痛胶囊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 师 【包装规格】 .5g 治伤消瘀丸 【功效主治】 治伤消瘀丸消瘀退肿用于骨骼与关节损伤和瘀肿疼痛 【成份】 治伤消瘀丸主要成分为马钱子(沙炒)麻黄蒲黄泽兰土鳖虫(炒) 骨碎补(去毛)香附(制)赤芍五灵脂(炒)乳香(制)没药(制)自然铜(煅飞)等味

【性状】 治伤消瘀丸为灰黑色小粒水丸味苦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粒一日次 【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贮藏】 密封 【包装规格】 每粒重g 骨龙胶囊 【功效主治】 骨龙胶囊散寒镇痛活血祛风强筋壮骨用于慢性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份】 骨龙胶囊主要成分狗腿骨穿山龙 【性状】 骨龙胶囊为胶囊剂内容品为棕褐色的粉末气微腥味苦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粒一日次 【贮藏】 密封 【包装规格】 每粒装.g*36 香丹注射液 适应症: 扩张血管,增进冠状动脉血流量。用于心绞痛,亦可用于心肌梗塞等。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2ml(1支),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10~20ml (5支—10支),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 偶见皮疹、心动过速等。 相互作用: 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

民间中医骨伤秘方

以下秘方来自民间中医,偶得之,尝验证确有特效,曾有双足腓胫骨粉碎骨折恢复未出三个星期,远非西医术所能比及。共十一则,均为骨伤科外用方,基本概括了治伤科各种骨折秘方,计有黑膏方、红膏方、药醋方、地龙散、破伤风御风膏、复骨散、南星散、逐瘀消肿散、羊胆接骨丹、五色散、粉碎骨折壹天接合方。秘方本非余所创,不敢私***享,特献于此供诸君参阅: 一:黑膏方 槐花、乳香、没药、儿茶、龙骨、檀香、山慈菇、血珀、血余、陀僧、煅然铜、川白蜡、生地、赤芍、土别、当归、血竭、钩藤、防风、加皮、红花、川芎、樟脑、续断、牛膝各二钱,为细末,白芨末一两五。将上药末搅匀,用猪油四两拌和装入有盖瓷盅封口后,用炭火煮约半小时,出白烟后再慢火煎十分钟,待凉后放至潮湿地方十天,启用时加梅片一两五拌匀。 二:红膏方 降香、白芨、灵仙、血竭、乳香、没药、儿茶各二两为末,白蜡四两、松香二两、猪油二斤。将白蜡松香猪油同熔化,待冻后搅成糊状,加入上药末和梅片一两、樟脑三两拌匀。如白蜡一时找不到可用凡士林和蜜蜡代替。 三:药醋方 山甲、南星、白蔹、白凡、细辛、赤芍、桔梗、续断、碎补、红花、归尾、加皮、生地、防丰、地骨皮、花粉、甘草、牛夕、桂枝、白芷、姜黄、白芨、钩藤各二钱,加黑米醋同煎上药。 四:地龙散 地龙十条、琥珀一钱、象皮(煅)一钱、梅片一钱、珍珠粉一钱、金蚂蟥十条、土别一钱、田七一钱、乳香一钱共为末,用蛋清调药适量敷之,每三天换一次。 五:破伤风御风膏(内服方之一) 生地、荆芥、当归、吴于、银花、蔓荆子各二钱,白芷一钱、川芎一钱、石膏一钱煎服。六:复骨散 松节二两研末、生鸡仔一只(半斤至一斤),把松节炒焦,再将生鸡仔(干,勿粘水)去净毛捣烂,然后与松节炒用,加酒三四两煮滚饮酒,然后将渣与白芨末一两和匀敷伤处二天(小儿不饮酒只敷药)。主治双脚粉碎性骨折(即双足腓胫骨折)一次见效,后用其它消肿接骨药至全愈。七:南星散 南星二钱、枝子二钱、乳香二钱、没药二钱、姜黄二钱、大黄二钱、生半下一钱、田七五分、黄连三钱、川芎一钱、梅片三分、驳骨丹三钱各药生研为末,水调煮热敷之。治鹰嘴骨折(即肘关节)。 八:逐瘀消肿散 虎骨、骨碎补、蝼蛄、土别、红花、生地、黄芩、黄柏、归尾、赤芍各三钱,白芨一两、苏子二钱共为末酒调煮熟敷之。 九:羊胆接骨丹 黄连一钱、象皮(煅)二钱、朱砂二钱、大黄二钱、红花三钱、碎补三钱、田七二钱、血珀一钱、降香三钱、白芨四钱、珍珠粉一分、煅然铜一钱、羊胆四个后入共为末,用灰面与酒煮熟敷之。(注意此药敷一夜,天明即除,不宜太久!) 十:五色散(内服药之二) 人中白一两、肉桂二钱、防杞二钱、羌黄一两、当归二两,陈皮、白芷、桃仁、赤芍、乌药、独活、秦艽、单叶蔓荆叶、百草双、生地、丹皮、廷胡、碎补、紫荆花、蔓荆子各五钱共为末,每日二钱,水酒冲服均可。 十一:粉碎骨折壹日接合

云南白药关节止痛膏说明书

云南白药关节止痛膏说明书 关节止痛膏(云南白药)活血,消炎,镇痛,对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用于关节扭伤及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节止痛膏说明书,欢迎阅读。 关节止痛膏商品介绍 通用名:关节止痛膏 生产厂家: 西双版纳制药厂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176 药品规格:7cm10cm*4 药品价格:¥8元 关节止痛膏说明书 【通用名称】关节止痛膏 【商品名称】关节止痛膏(云南白药) 【拼音全码】GuanJieZhiTongGao(YunNanBaiYao) 【主要成份】辣椒流浸膏、颠茄流浸膏、薄荷油、水杨酸甲酯、樟脑、碘、碘化钾、盐酸苯海拉明。 【性状】关节止痛膏(云南白药)为淡棕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消炎,镇痛,对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用于关节扭伤及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规格型号】7cm10cm*4 【用法用量】外用,贴患处。一次1~2片,持续12小时,一

日1次。 【不良反应】偶有皮肤过敏反应。 【禁忌】孕妇及皮肤破损处禁用。 【注意事项】1.关节止痛膏(云南白药)含有刺激性药物,忌贴于创伤处,有皮肤病者慎用。 2.皮肤过敏者停用。 3.禁止内服。 4.小儿,年老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7.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8.如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使用关节止痛膏(云南白药)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运动员慎用)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 【药理毒理】 【药代动力学】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包装】复合膜包装。2贴/袋,2袋/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176 【生产企业】西双版纳制药厂有限公司

执业中药师题-骨伤科常用中成药_0

执业中药师题-骨伤科常用中成药 1、舒经活络,活血散瘀的常用中成药是 A.七厘散 B.云南白药片 C.舒筋活血片 D.跌打丸 E.活血止痛散 2、七厘散中含有的毒性药物是 A.马钱子 B.朱砂 C.香加皮 D.磁石 E.砒石 3、服药期间忌食蚕豆的是 A.云南白药 B.舒筋活血片 C.活血止痛散 D.接骨七厘片 E.接骨丸

4、七厘散减轻肠胃反应的方法是 A.空腹服用 B.饭前服用 C.饭后服用 D.睡前服用 E.以上均可以 5、舒筋活血片不宜过量或持久服的原因是方中含有 A.鸡血藤 B.红花 C.香加皮 D.自然铜 E.络石藤 6、过敏体质慎用的是 A.舒筋活血片 B.接骨七厘片 C.活血止痛散 D.接骨丸 E.云南白药

7、运动员慎用的是 A.七厘散 B.接骨七厘片 C.云南白药 D.活血止痛散 E.舒筋活血片 8、接骨丸适用于 A.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筋伤骨折,瘀血肿痛 B.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C.跌打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 D.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 E.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9、七厘散适用于 A.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筋伤骨折,瘀血肿痛 B.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C.跌打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 D.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 E.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10、舒筋活血片适用于

A.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筋伤骨折,瘀血肿痛 B.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C.跌打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 D.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 E.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11、接骨七厘片的功能是 A.活血化瘀,接骨续筋 B.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C.活血止痛,解毒消肿 D.舒经活络,活血散瘀 E.化瘀消肿,止痛止血 12、接骨丸的功能是 A.活血化瘀,接骨续筋 B.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C.活血止痛,解毒消肿 D.舒经活络,活血散瘀 E.化瘀消肿,止痛止血 13、七厘散的功能是 A.活血化瘀,接骨续筋

中医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骨伤科 专科技术与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1、手法整复 一、作业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 二、适应症: (一)骨折。 (二)脱臼。 三、禁忌: 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 诊疗床或坐椅、常备外用药消炎止痛膏、百草伤膏等。 五、作业方法: 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 六、护理指导: (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四)施术期间请勿随意移动身躯,若觉疼痛请患者随时告知医师或护理人员,以免发生危险。 (五)施术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症状,请患者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六)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感染疾患、伤口、肿瘤等宜慎

用施术者,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七)若有伤口应依无菌操作技术予以消毒。 (八)施术部位若有酸痛红肿等反应,立即告知护理人员。 七、异常状况及处理 (一)晕倒 1.发现晕倒病人,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由医师决定处置方式。 2.立即使病人平卧,采头低脚高姿势。 3.注意保暖,给予温热开水或茶。 4.若已晕厥,可用指甲掐人中、百会、合谷、足三里、内关等穴, 一般即可苏醒过来;若症状不能缓解,则依生命急救复苏术抢救。(二)疼痛 1.请病人勿惊慌,放松心情,以免肌肉收缩加剧。 2.操作手法后可能会有稍酸痛情形发生,若有此种情形应随时告 知医护人员。

2、骨折小夹板固定术 一、目的 四肢骨折复位后,采用相应型号的杉树皮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的肢体,以达到骨折固定的目的。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含关节内和近关节骨折经手法复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须配合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闭合者。 二、用物准备 杉树皮,桃花纸,绷带,布胶带,树皮剪,镰刀,消炎止痛膏,金黄散等。 三、操作方法 骨折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贴敷消炎止痛膏,桃花纸安放于适当的位置,放上修剪好的杉树皮小夹板。布胶布缠扎夹板,绷带包扎,再用布胶布缠扎即可。 四、注意事项 1. 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抬高原则是患部高于心脏水平,其远侧高于患部,如怀疑患肢有筋膜间室综合征,则不宜抬高。 2. 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1~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 3. 观察夹板固定部位远端肢体的运动。 4. 防止骨突皮肤受压,如发现骨突处疼痛,及时打开夹板检查。 5. 及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夹板后的7天内复诊,进行夹板调整,更换贴敷膏药。

骨科常用药方

[配方]桃仁9 红花6牛膝 6当归12白芍6川芎12乳香 5没药 5薏苡仁9 茯苓12 泽泻12 桂枝6 白术12(黄芪12)三七8血竭2骨碎补10麦冬10甘草6 四物汤:补血、养血;当归(10g) 川芎(8g) 白芍(12g) 熟地(12g) 桃红四物汤:当归 15g、川芎 10g 白芍 10g 熟地 15g、桃仁 9g (打碎)、红花 10g 四君子汤;补气。益气健脾。党参12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 麻子仁丸;治脾约,燥热津亏便下难,枳朴大黄蜜杏芍,润肠泄热便下来 四逆散:调和肝脾。只烧干柴。解:只(枳实),烧(芍药),干(炙甘草),柴(柴胡)。 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人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 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各9g 桃仁12g红花9g枳壳赤芍各6g柴胡3g 甘草6g桔梗4.5g 川芎4.5g牛膝9g 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半两(15g)瓜蒌根,当归各三钱(各9g),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钱(各 6g),大黄酒浸,一两(30g),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15g) [配方]苏木、当归、三棱、川椒各10g,鸡血藤、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桑寄生、续断、天仙藤各15g。 [用法]将上药加水1500毫升,煮沸20--40分钟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盆内,先以蒸汽熏蒸患处,稍温,用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处。每剂药用2天。 [功效]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接骨续损。适用于四肢骨折后期关节功能障碍者。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 金铃子散(《圣惠方》)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 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当归2钱,苏木末2钱,落得打2钱,川芎6分,红花5分,乳香1钱,没药1钱,三七1钱,炒赤芍药1钱,陈皮1钱,地鳖虫3钱,紫荆藤3钱。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熟地 15 克、当归 15 克、白芍 10 克、川芎 8 克、桃仁 9 克、红花 6 克

外用止痛药膏有哪些

外用止痛药膏有哪些 止痛药除了常见的口服药物之外,还有外用的止痛药膏。在我国古代,就有将膏剂运用于止痛方面的记载。而在欧美国家中,止痛药膏用得比较多的就是在早期的骨性关节炎治疗上,止痛药膏的历史和运用都有一定源流。那么外用的止痛药膏有哪些呢?了解了这些对于日常常见的跌打损伤有着一定的帮助。 关节止痛膏——三九唯康 麝香追风膏——金寿制药 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 田七镇痛膏——三九唯康 麝香壮骨膏——唯康药业

伤湿止痛膏——羚锐 通络祛痛膏——羚锐 狗皮膏——同仁堂 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通过药理改造可在身体表面使用,称为外用止痛药。 局部外用的各种NSAIDS 乳胶剂、膏、贴剂,使用时只需直接涂抹或敷贴在疼痛部位,便可以通过皮肤迅速深入渗透、快速有效止痛;同时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安全性高,使用也方便。

辣椒碱乳剂也可减轻关节疼痛和压痛。 我国的骨关节诊治指南中指出:膝骨性关节炎,在采用口服药前,建议首先选择局部药物治疗。对于中重度疼痛者可联合使用局部外用药与口服NSAIDs。 2013 年的AAOS 指南,也强烈推荐局部外用止痛药。 外用止痛药膏,量一定要足。要想达到理想的止痛消炎作用,外用药膏的使用量一定要充足。 就拿扶他林药膏来说,如果病人省着用,一周也用不完一支,那几乎是不可能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的。正确的做法是,每次至少要用2克药膏,每天要用5 次,一支药膏两天内要用完。 贴膏药,时机位置要对 局部外用止痛药也包括膏药和贴剂等。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消炎止痛类膏药,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即皮肤表面有红肿热痛时;第二类是红外热疗类膏药,适用于损伤慢性期,即皮肤表面没有红肿热痛时。 假如用反了,急性期用了红外热疗类膏药,就会越用越肿,越用越重,加重关节病的进展。所以,选择膏药时,一定要看清楚功效。 普通膏药,哪儿疼就贴哪儿。如果是红外热疗类膏药,选择最疼的位置贴上去就可以了。 但有一类膏药是透皮贴剂,膏药贴在皮肤上,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后,身体任何疼痛的部位都可以获益。这类膏药一般贴在前臂的外侧、肩部、前胸上缘,其他部位尽量不贴。 贴膏药前,一定要看说明书,看它建议贴在什么位置。 贴膏药,记得撕 很多人贴膏药时,为了让膏药贴的面积大一点,会使劲地抻膏药。但是这样会使膏药的张力变大,皮肤容易起水疱。

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治疮疡剂 (一)解毒消肿剂 (1)连翘败毒丸: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疮疡 (2)牛黄醒消丸: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热毒郁滞,痰瘀互结所致痈疽发背,瘰疬流注,乳痈,乳岩,无名肿毒。 (3)如意金黄散: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热毒瘀滞肌肤所致肿痛,丹毒流注。 (二)生肌敛疮剂 (1)生肌玉红膏:解毒、祛腐,生肌。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疡。 (2)紫草膏:化腐生肌,解毒止痛。热毒蕴结所致的溃疡。 (3)拔毒生肌散。拔毒生肌。热毒内蕴所致的溃疡。 (三)清热消痤剂 (1)当归苦参丸:活血化瘀,燥湿清热。湿热瘀阻所致的粉刺,酒皶。 第二节:治烧伤剂 (1)清解收敛剂 京万红: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祛腐生肌。水火电灼烫伤,疮疡肿痛,皮肤损伤,创面溃烂。 第三节:治瘰核乳癖剂 (1)内消瘰疬丸:化痰,软坚,散结。痰湿凝滞所致瘰疬。 (2)小金丸: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瘿瘤、乳岩,乳癖。 (3)阳和解凝膏:温阳化湿,消肿散结。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所致的阴疽,瘰疬未溃,寒湿痹痛。 (4)乳癖消胶囊: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痰热互结所致的乳癖、乳痈。 第四节:治痔肿剂 (1)地榆槐角丸:疏风凉血,泻热润燥。脏腑实热,大肠火盛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2)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湿热瘀阻所致的各类痔疮、肛裂。 第五节:治疹痒剂 (一)祛风止痒剂 (1)消风止痒颗粒:清热除湿,消风止痒。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所致湿疮,风疹瘙痒,小儿瘾疹。 (2)消银颗粒:清热凉血,养血润肤,祛风止痒。血热风燥型白疕和血虚风燥型白疕。

消炎止痛膏治疗烧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消炎止痛膏治疗烧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07-31T15:57:31.4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0期作者:刘晋李风鸣韦超 [导读] 探讨消炎止痛膏治疗高频电刀致烧伤的临床疗效。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560) 【摘要】目的:探讨消炎止痛膏治疗高频电刀致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由电刀导致烧伤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单纯应用硫酸镁以及烧伤膏外敷,观察组40例则采用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消炎止痛膏治疗外科手术中电刀导致的烧伤具有疗效确切、康复速度快的优点,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频电刀;消炎止痛膏;烧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147-02 高频电刀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器械之一,其作为一种高频大功率设备,通常用于取代传统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并能够达到快速切割与迅速止血的目的,具有刀口齐、止血及时彻底、省时省力的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电子外科手术器械[1]。但高频电刀的应用同样可产生诸多并发症,如在靠近皮肤表面进行切割时极易导致烧伤的发生,尤其是缺乏对电刀工作原理了解的低年资医生,高频电刀的应用无疑带来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2]。本组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观察,探讨消炎止痛膏治疗高频电刀致皮肤、组织烧伤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外科手术因高频电刀导致烧伤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的目的、方法、内容、风险均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明确为高频电刀致烧伤的患者,已排除药物过敏、精神疾病、严重皮肤缺损患者。80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24岁~72岁,平均年龄(39.6±4.5)岁,手术部位为头颈部8例,胸背部9例,腹部31例,会阴、肛周24例,四肢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试验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硫酸镁以及烧伤膏进行外敷,硫酸镁直接采用容生制药生产的硫酸镁注射液涂抹,而烧伤膏可选择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组采用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选用杭州仁德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吉翔消炎止痛膏,国药准字为Z33021092,规格为 7cm*10cm*4贴/盒,每日1贴,共治疗7d,治疗7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治疗7d后评估两组患者烧伤治疗效果,其中显效为患者烧伤部位无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无皮损等不良事件发生;有效为烧伤部位存在有轻度的肿胀、发热、疼痛症状,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基本无影响;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基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共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度与比较满意度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获取患者调查资料均采用SPSS 19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烧伤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烧伤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讨论 烧伤是高频电刀应用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正确掌握高频电刀的使用方法,手术中安全应用高频电刀是提高手术质量以及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的主要手段,但对于已经导致烧伤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治疗。药物外敷是目前临床治疗皮肤组织烧伤的主要手段,但不同药物种类往往疗效存在明显差异,本组研究通过对照研究发现,采用消炎止痛膏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消炎止痛膏的应用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而通过回顾分析可知,消炎止痛膏作为一种纯中药软膏,将独活、生天南星、生草乌、皂荚、芒硝、水杨酸甲酯、冰片等药材通过现代药学技术进行处理[3],制成膏剂后利于患者涂抹,最重要的是保留药

骨伤科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骨伤科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考试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骨伤科类中成药适用于()类疾病 ? A.痹病 ? B.跌打损伤 ? C.软组织损伤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按功效分类骨伤科分为() ? A.接骨续筋 ? B.补肾壮骨 ? C.疗伤止痛 ?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3 . 骨伤科类中成药适用范围的正确说法是() ? A.中医学某些病症 ? B.西医学某些病症 ? C.中医西医两者都适用 ? D.中医西医两者都不适用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骨伤科类中成药的特点包括() ? A.多为非OTC类 ? B.多为妊娠禁忌药 ? C.外用药较多 ? D.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 .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其中正确的()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基础 ? A.药品名称 ? B.用法用量 ? C.性状 ? D.注意事项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 痹病又称痹症所称的邪气包含() ? A.风、寒 ? B.正气不足 ? C.湿、热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寒湿痹阻典型的临床症状是() ? A.关节冷痛 ? B.关节热痛 ? C.关节红肿 ? D.出汗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一般膏药贴敷正确的时间是() ? A.8小时 ? B.12小时 ? C.24小时 ? D.48小时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疗伤止痛剂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所致局部瘀血、肿胀疼痛,以及闪腰岔气等,属西医学的()? A.软组织损伤和急性腰扭伤 ? B.骨折 ? C.痹病 ? D.以上都是

中医骨伤科学(详细)

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一、选择题 (一)A型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新石器时代已产生的外科手术器械为()。 A. 曲针 B. 小针刀 C. 铍针 D. 砭镰 E. 刀 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的是( )。 A.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B.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C.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D.《吕氏春秋》 E.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新石器时代已出现外伤科名医( ) A. 神农 B.黄帝 C.伏羲 D.扁鹊 E.俞跗 4、首次记载髋关节脱臼分为前后脱臼两类的是( ) A.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B.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C. 宋慈《洗冤集录》 D.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E.王肯堂《证治准绳》 (二)B型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每一问题后面的括号内) 1、古代人创造的下列疗法是: (1)古代人在伤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由此产生的疗法是()。 (2)古代人采用舞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产生的疗法是()。 A. 热熨疗法 B .按摩疗法 C.外用药物疗法 D.导引疗法 E.手术疗法 2、下列有代表性的专著是: (1)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是()。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是()。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 《诸病源候论》 D.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E.《伤寒论》 3、下列诊治方法的最早记载是: (1)创伤后严重并发症“伤痉”(破伤风)的最早记载()。 (2)世界上最早记载应用水银(水银膏)治疗外伤感染的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阴阳脉死候》 D.《周礼·天官》 E.《肘后救卒方》 4、我国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是: (1)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 (2)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是()。 A. 《五十二病方》 B. 《黄帝内经》 C. 《诸病源候论》 D.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E.《伤寒论》 (三)D型题(在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相互间有特殊联系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西汉名医淳于意留下的“诊藉”记录了两例完整的伤科病案是()。 A. 堕马致伤 B. 金镞致伤 C. 举重致伤 D. 跌仆致伤 E. 蹉跌致伤 2、明·薛已在《正体类要》的突出贡献是哪两项?( ) A. 气血学说 B. 引经药 C. 用药歌 D. 三焦辩证 E. 平补法

老中医:贴膏药注意要点以及起泡的处理方法

膏药是一类极为常用的外用药,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等特点。家庭中常用的有黑膏药(如跌打膏、镇痛膏、狗皮膏等)及橡皮膏(如伤湿止痛膏、消炎镇痛膏等)。贴膏药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其中的学问不少。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四点: 掌握好适应症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不可随意“通用”。例如,因受风寒引起的慢性腰痛和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以散寒祛风、舒筋活血、止痛;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愈者,可用拔毒膏拔毒消肿、去腐生肌;橡皮膏类膏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风湿痛、腰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均有一定的疗效;救心膏是选用活血化瘀、芳香去湿的中药如麝香、冰片、红花、乳香、没药等再加上硝酸甘油制成的敷贴膏药,一旦出现心绞痛症状,可立即取一片贴于心前区,一般5~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 方法要正确在贴膏药之前,应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拭干,然后再贴。贴膏药应剃净汗毛或尽可能避开汗毛较多的地方,否则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时带起汗毛会引起疼痛。冬天气候寒冷时,橡皮类膏药往往不易粘贴住,这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敷一下,以便粘贴牢固,增加治疗效果。烘烤方法也有讲究,如使用黑膏药类膏药,应先将膏药放在酒精灯、蜡烛等微火上加温或将其漂浮在开水上面软化,等烘烤后的膏药不烫皮肤时再贴于患处。

患处必须用温水洗净,擦干,否则膏药贴不牢固。此类膏药可持续贴1~2周。 部位要选准有的膏药必须贴于特定部位,如小儿暖脐膏治小儿寒积腹痛,须贴于肚脐上,未满月小儿则应贴于脐下小腹部;十香暖脐膏治脘腹冷痛,可贴于脐腹,也可贴于痛处;再如阳和解凝膏,使用时要贴在颈项后的大椎穴。有禁忌症者切勿滥用。 贴膏药处起泡怎么办? 多数人贴膏药后并无明显不适,有部分人会感到局部发热、发痒,这属于正常反应,可以不管。也有些人贴膏药1~2小时后局部红肿热痛、甚至起泡、渗出。这时要去掉膏药,如果泡小,涂些碘伏,避免感染即可。如果泡大,要到医院用消毒针管将泡内液体抽出。一般一周以后,起泡处会结痂脱落。 在贴膏药时,为了尽量减少上述过敏反应的发生,应忌口一些食物,如韭菜、香菜、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对氧化锌胶布、药物过敏的人和孕妇要减少或不用膏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