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曹操的哭和笑

论曹操的哭和笑

论曹操的哭和笑
论曹操的哭和笑

哭与笑中的权术智慧

—试析《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哭与曹操的笑

内容摘要:本文从《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刘备大量的“哭”与曹操大量的“笑”的表情描写入手,多角度分析“哭”与“笑”的原由,进而揭示出刘备曹操的哭与笑,虽外在形式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哭与笑不仅是两个人物形象内心情感的流露,更大程度上是他们收揽人心的一种手段,是他们权术谋略的外在表现,是统治者用人智慧的体现。以刘备惯用的表情哭与曹操的表情笑为线,就可把两个人物形象作为一个类型进行解读,进而对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新的诠释。哭与笑是人物智慧的外在显现,是统治者收揽人心、调度人才的手段,是从新一种角度剖析人物形象的突破口。

关键词:《三国演义》刘备曹操“哭”“笑”

《三国演义》因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丰富复杂的思想内涵及广泛深远的影响,而受到历代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对于人物形象的研究,在深度,广度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而对于刘备曹操形象的研究也已深入到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化,采用了新角度、新方法。但是这些都立足于对人物的独立个体研究。刘备与曹操两个人物形象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他们在本质上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共性,即都是封建统治者。本文以刘备曹操惯用的表情哭与笑为线,把两个人物形象作为同一个类型——统治者进行分析,揭示哭与笑的本质,进而对两形象进行新的诠释。哭与笑是统治者智慧的外在显现,是统治者收揽人心,调度人才的手段,是从新一种角度剖析人物形象的突破口。哭与笑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哭与笑是一种收揽人心争夺人才的工具

取材于三国历史,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历史在这里只不过是一个故事框架,一个时空断限。历史人物已被重新塑造,历史事件已被重新安排。它不再像历史典籍那样去真实地记录历史、、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对历史精神的阐释全都融合到一起,将三国历史加以演义、虚构、渲染,或者改头换面。

对于曹操,书中描述其出场亮相为:“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操幼时好游猎,善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作者还特意写了他幼年时“愚弄叔父欺骗父亲”的故事为曹操这一性格特征写照传神。与此相映,曹操对桥玄、何隅言其“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等语“闻之不喜”(毛宗岗《三国演义》第一回夹批)而对有知人之名的汝南许勋“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预言则闻之大喜,活化出奸雄的性格特点。对曹操的描写,基于“尊刘贬曹”这一鲜明的立场,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刘备,是作者从主观、客观两方面有意识塑造成的与曹操完全对立的一个人物形象,是一个仁慈爱民、宽厚仁义、礼贤下士的贤明仁君。刘备的出场由作者主导在全知视角,先述其性格特征:“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随之特描写其具有龙凤之姿,帝王之相:生的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并从不同层面强化这一点。言:“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曾言: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其叔父奇而谓之“非常人也”。

一个是奸雄一个是仁君,他们的幼时,一个是出身官宦,达富显贵,一个是卖履谋生,

家境贫寒。但他们都有一共性:素有大志且有权谋。

,刘备是作者着力褒扬美化的人物,是一个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的英雄。然而,与曹操、孙权相比,他既无曹操的雄才大略,又无孙权的祖蔽之功,他靠什么成就了一番霸业呢?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孔明曾言:“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人和”可以说是刘备成就霸业的关键。“人和”包含了争取民心、延揽贤士的内容。那么,刘备是如何实现“人和”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不能不留意到刘备那形形色色的眼泪。在小说中,刘备所流眼泪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都高居小说之冠,堪称一绝。可以这样说,眼泪是塑造仁主明君的一种典型手段。为了突出人物的这一主要特征,作者以眼泪作为载体,从笼络贤士、收取民心、智脱险境、赚取城池几个方面,对人物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充分发挥了眼泪的作用。刘备,世之枭雄,胸襟宽广,礼贤下士,高举匡扶汉室的大旗,吸引了一批性格鲜明且忠诚度极高的良相勇将,辅佐其成就了蜀汉王国。曹操,雄才伟略,挟天子以令诸侯,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网罗人才的本领,手下聚集文武百官,占据半壁江山。刘备和曹操吸引人才的本领可谓不相上下,然而两人在用人之道上却各有千秋。刘备,谦逊有佳,虽胸怀大志却是一个能和下属同甘苦、共患难的上司。因此他不但能够吸引来象关羽张飞、伏龙凤雏这样的世外高人,而且真正能做到用人不疑、充分授权。“人和”的理念被刘备奉为安邦治国的最高境界,这也使得他成为三国中最有人缘的一位君主,下属的忠诚度也最高。可以说“感情留人”的人才观被刘备演绎地淋漓尽致。

眼泪代表脆弱,人大都有同情心,易被感动,尤其是身份地位都高于自己的人,在你面前流泪,你多半会为之所动。刘备借助“哭”来显示自己的无助,借以掩饰内心的权谋,夺取人才的同情与信任,以达到收揽人心的目的。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如刘备三顾茅庐:玄德泣曰:“先生不出...言毕,泪粘袍袖,衣襟尽湿。...”(见三十八回)。他最后终于用眼泪请出了“智绝”,心甘情愿为他争天下。刘备用哭牢牢抓住了诸葛亮的心。尤其在临终托孤中:“...先主传旨 ... 言讫,泪流满面... 先主命内侍 ... 一手掩泪 ... 先主泣曰... ”(见八十五回)。“刘备示意把蜀汉天下交给诸葛亮,这表面上看刘备任人为贤,但实为一种攻心术。”[2]诸葛亮是典型的儒派代表,忠君仁义。刘备深知这一点,于是就把对诸葛亮的信任在临终前表现到极至,而深行“知恩图报”的诸葛亮别无他选,只有为弱君刘禅肝脑涂地耗尽毕生精力了。诸葛亮人性中的“为他”思想决定了他只能做一个佐君人物。刘备用哭为其后嗣换取了一“护身符”。

刘备在赵云面前哭过两次。初次见面就一见钟情。当时赵云在公孙瓒手下,武艺超群,并且与刘备一见如故,在分别时“执手垂泪”,不忍相离。第二次相聚,赵云作为援军,与刘备共同帮助陶谦,后来退了曹兵,陶谦劳军已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而别。后来赵云投奔刘备,证明曾经刘备那两次流泪的效力。再有刘备边哭边摔子一节,分明就是做给赵云看的。有“为他”思想的人,只要对他的价值给予肯定他就会认定帮你,并且知恩图抱的理念也会让其心甘情愿的为你效力。

刘备对徐庶哭。曹操以徐母要挟徐庶,想从刘备手中夺走这个贤才。刘备还是深知徐庶为人,知道留他不住,故在与其临别时痛苦流涕,言不忍与元直离别。哭的感天动地,哭的有理有据。但是从徐庶角度分析,他离开刘备并不是去奔赴断头台,很可能等待他的是高官厚禄。而刘备仅仅是为了离别之苦而对徐庶哭吗?他哭自己失去了一个帮他的贤才,他哭敌人那里很可能增加了这一贤才,他哭,才会哭软徐庶的心,证明他刘备把徐庶看的亲如手足。此处还是印证了前两例的分析,刘备对于人才的控制:先是用眼泪(外在表象)证明自己对人才的重视,以此来激发此类人所共有的“为他”理念,以使他们甘心情愿回报肯定他们的人。

然而同是哭,曹操却与刘备有不同的哭法。刘备对活着的人哭,为揽其心,而曹操是

对死去的贤才哭,为的却是收揽活人的心。曹操有过两次典型的哭:哭典韦,哭郭嘉。

十八回中:“曹操忽于马上放声大哭。众问其故,操曰...”曹操先用哭声引起谋臣智士的惊奇,然后再做自己哭的文章。哭的是曾为他送命的典韦。哭完并亲自祭拜他,向活着的现正为他效力的人证明,他曹操对为他出过力的人是多末重视,也想以此来告诉身边的贤才为他决不会白效力:厚葬,赡养家属,并受到他永远的悼念。这些做法操都屡试不爽。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做出来给人看的,目的很明显,让活人对他效忠,为他竭尽全力,为他卖命。曹操根本不是那种重情重义的人。哭,绝不是没目的的一时感伤的外在表现与流露。关于曹操哭郭嘉,则是在兵败赤壁之后。有学者认为曹操哭郭嘉是他对这场败仗沉痛而深刻的反思,也是对幸免于死的众谋士的嘲弄和批评。笔者认为曹操深通统军用兵、收揽军心之道,他这样哭逝去的谋士,为的是让活着的现身边为他效力的人内心惭愧、自责。人一旦有了自责心理以后往往会想方设法开脱这种心理,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弥补以前的过失。以前没做好的会想尽办法做好,以让自己良心上得到平衡。故由此曹操收揽人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曹操是作者着力丑化的人物,是最鲜明的奸雄形象。写曹操的笔触几乎都在写他的奸诈,阴险,狠毒。并且对于曹操的表情描写要比刘备丰富,多次写到哭与笑。在《三国演义》里有曹操的三笑三哭:其中三笑出自华容道:一笑为狂妄的笑,笑的是周与诸葛智谋不足,结果引出赵云. ;二笑为无奈的笑,想掩饰头一笑的尴尬,结果引出.张飞.;三笑为绝望的笑,以为自己已经脱离了险境,结果引出关羽。曹操,虽爱惜人才,但却是“宁要我负天下人,莫要天下人负我”。其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法宝是金钱和事业。“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冲着高薪和能够得到事业发展的舞台,一大批能人投奔到了曹操营下。“金钱留人,事业留人”让曹操在人才管理上游刃有余。然而随着刘备的去世,其赖以留人的感情也失去了依托,那些没有受到刘备恩泽的人才,除了看到后主的昏庸无能,并没有看到蜀国的前途,自然也没有了投奔蜀国的理由。随着诸葛亮等一批老臣的相继去世,蜀国的人才也凋零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尴尬局面。可见单凭感情留人是不能够持久的。

曹操“金钱留人,事业留人”的人才观似乎更切合实际,操作上也具有可持续性,因此魏国的强盛要长久的多。但是时间一长,手下人的忠诚度却常常出问题,随着司马氏的强大,臣子们纷纷倒戈,这正是下属对上司缺乏感情的真实写照。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在人才任用方面向来都是求才若渴,知人善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看看三国演义中关于对待许攸的一段描写:“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在平定荆襄时,’入城至府中坐定,即召蒯越近前,抚慰曰:吾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也。‘另外徐晃,张辽,张郃,庞德,贾诩,文聘,韩蒿,王粲等都是降将,但是曹操都能够推心置腹,委以大任,成就大业。而刘备在“凤雏”庞统的对待方面呢?作为荆襄名士,早已有水镜先生和诸葛亮介绍过了。但是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就让他去当了一个小小县宰。到头来还是几个月后在张飞面前使出一点手段,才不至于明珠暗投。幸亏‘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否则孔明也会遭庞统之祸了。又岂能出山?可叹刘备竟是此等注重外表之人!曹操是以文才和胸襟吸引了其优秀的谋士和猛将;但是刘备则是重武将而轻谋臣,以其不羁更吸引了草莽英雄的心

刘备要与曹操争天下,从始点看处于弱势,所恃者只有人和,即靠仁义收买人心,扩充实力,以实现鼎足三分的目的。因此刘备故意反曹操之道而行,别人施暴,他行仁;别人用强,他示弱;别人使诈,他显忠。他处处从反面做文章,看上去是不合时宜,实际上是因时而变,待机而动,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使他从失败走向胜利,实现了自己的政治

目的。正如夏志涛先生所指出的:“刘备“在其低声下气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努力,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宽厚仁慈的形象,以弥补政治上的不利。”[1]故,刘备示弱,把“哭”作为他的面具与工具,而曹操作为刘备的一个反面形象,示强。主要把“笑”作为他的面具与工具。作者笔下的二人物实为一个整体的二分化:好与坏,忠与奸,仁与恶,示弱与示强,哭与笑。故刘备与曹操的哭与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一种手段,一种面具。只不过是外在形式不同而已。

二哭与笑是对付敌人的武器

曹操兵败赤壁后在逃亡的路上曾有三次典型的大笑。有学者认为他这是为掩饰内心的胆怯,是为自己找台阶下。笔者认为这三次笑同样也是为抓军心,稳军心,并保住自己的权威。其一,兵败后大笑,让士兵们感到他们的领帅傲岸无畏。这样的心理就不会导致士兵四散逃散。中心统帅必须稳。故曹操选择笑这一武器,稳自己、稳军心。其二,曹操在被问及笑的原因时,三次都是笑诸葛亮无谋,然后说出自己如果是诸葛亮会运用的计谋,后果真应其说,诸葛亮的计谋与他的陈述吻合。这样曹操自己虽吃了败仗,但并不失军心。大家都认为他们的统帅是虎落平阳,只是处于一时的困境而已,他们的统帅改日定会重振雄风的。于是曹操的笑让手下更坚定了追随他的信心。其三,这种敢于笑傲挫折的神情,使曹操能够从每一次失败后迅速站起。有时还能换来其非凡的清醒和坚韧,将适才的失败迅速转化为反戈一击的大好机缘,从结果上看本非得以的失败竟具有欲擒故纵的奇效。曹操对于哭与笑都有其出神的运用,而刘备则是把哭的智慧发挥到极至。拿下荆州后,鲁肃多次前来索要。刘备跟其有约在前,如果立口否认,则刘备会失信于人,如果应了前面的约定,拼力得来的荆州便会拱手让与东吴。两难的境地下,刘备的哭又一次发挥了作用。鲁肃是忠厚善良之人,见不的眼泪,看到刘备这样为难,不忍心再逼迫刘备。但东吴要他的说法,于是刘备也借着哭,分析他的处境,给他回东吴的说法。这样鲁肃反觉着是东吴的不对,是周虞的不对。故刘备让鲁肃轻松的回了东吴。哭走了敌人,保住了荆州。

《三国演义》以史书与民间传说为基础,然后按照作者的道德理想和审美标准,加以重新构造。这种创作特点不同于作家根据自我生活经验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具体说也就是他不可能写出真实细腻的生活实感与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而必须按因长期的历史积累而形成的道德评价与在前人那里早已完型的性格特征。这种人物形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重要人物基本上都有一个以某种道德品质为核心的主要性格特征,它在性格中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3]“作者对这种类型化形象的描写往往带有模式化倾向,情感描写激烈而简单,所产生的是静穆,明快与单纯的雕塑式美学效果。”[4]而哭与笑的表情描写恰是这种雕塑式人物形象的一个动态点化。作者通过哭与笑的描写,使人物那种定性的性格,那种稳定的道德品质在文中不停地显现,进而呼应文中开始对刘备,曹操性格的定性。同时也使人物形象有了动感效果,不呆板直立。进而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深刻。

不难看出,罗贯中是想把刘备塑造成一名仁义君主的,这跟他向主张皇室正统有关。在争霸天下的群雄中,刘备是东汉皇族后代,人称刘“皇叔”,所以罗贯中把他作为正面主角,用了很多细节来烘托他的仁义宽厚。比如刘备的“哭”,罗贯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写刘备的哭:请诸葛亮,哭得衣襟尽湿:怜庶民,刘备大恸;慰虎将,边哭边摔儿子;脱虎口,哭拜新娘子;白帝托孤,泪流满面……但是,物极必反,在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作为群雄相争的主要人物之的刘备,经过了那么多战争的磨炼,见过那么多的生离死别,竟然还那么爱哭,就显得十分可疑。

社会历史层面:文学形象曹操不是历史人物曹操的照相式复制品,二者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但他却是历史人物曹操基本特征的演绎:既是雄才大略、志在统一的杰出政治家,又是

极端利己、残民以逞的封建统治者;既精通韬略、长于用兵,又师心自用、果于杀戮;既以周公吐哺律己,又嫉贤妒能……这个二律背反式的人物,同他的时代价值,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更重要的是,曹操形象集中涵盖了千百个同类型的封建统治者的品性,因而具有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历史真实性。通过他的角色定位,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将会更深刻地认识封建社会和封建政治家。

评价刘备恐怕都有一条,此人城府极深。城府是什么呢?是指待人处事的心机,说白了就是心里装得住事儿,有什么不轻易表现出来。心里咬牙切齿,表面没事儿一样;内心鸿鹄之志,人前装傻充楞;你这儿急赤白脸,他那儿推拿太极。这当然是一种性格,按现在说人的血质是不一样的,有的一点就着,有的三脚踹不出个屁来;有的总是心潮澎湃,有的一贯心静如水。大千世界,人的脾气秉性各异。但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特别是在政界,就值得把玩了。

刘备从小就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当然这有两种理解,一是当时与他交往的多是一些混混、无赖,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不跟他交往,层次高的他又交往不上,所以,跟这些人没多少话可说;二是从小就显示出政治家品性,不能什么话乱说,嘴上不把门,贵人语迟,一言九鼎,祸从口出。这可能就是今后成大事的潜质,或者说是有城府的一种最基本表现。

刘备的心思特重,陈胜、吴广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在嘴上,他却把它装在心里,更何况他还是有“种”的皇族远支。心思重才能想得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才能坚韧不拔、忍辱负重、冲破艰险,达到辉煌的彼岸,才能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亲人,特看重哥们义气和百姓的拥戴。

刘备特别能装,他装过死,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过;他装过弱智,在曹营显得无所事事,整天摆弄菜园子,捉虫子浇大粪;他装过懵懂,曹操跟他青梅煮酒论英雄,他吓得筷子都掉到地上了,还跟没事儿一样;他装过无辜,曹操抓住吕布,本想把吕放了,刘备悄悄跟曹操说你忘了他怎么对待丁建阳和董卓,这二人都是吕的义父又都被吕布所杀,结果曹操斩了吕布;他装过健忘,他跟孙权借荆州,人家三番五次找他要地,他总说想不起来了,弄得孙权一点没脾气。

所有这些,都是刘备取得成功并最终加冕帝王的手段。设想他如果一天咋咋呼呼,心急火燎,到处显摆,脸皮子稀薄,绝对没有他的江山。他可以说是开创了(并非首创)成大业者或曰野心家的行为及心理模式,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城府”是这些人必备的素质和潜能到这里就得往深里问一句了,为什么这些人偏要采取这样一种行为模式?阴了巴叽,暗地里使劲儿,厚着脸皮,难道就不能阳光点儿?就不能斗在明处、活得有尊严?这显然是不行的。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允许他们那样做,那样做了只能一事无成。在集权专制的条件下,你要想获取权力和地位,就必须采取非阳光的手段,阴险、狡诈、残忍、无赖,成者王侯败者贼,不成功便成仁,于是就演出了一出出阴险相争的恶剧。它尽管也塑造出不少豪杰和英雄,但那只是恶剧的陪衬。

所以,是历史和政治要求刘备等人去那样做,返回来“城府”颇深的刘备又造就了历史。正基于此,无论是对其人格还是细节上的探讨,都具有了批判的意义。无论刘曹二人的性格有何不同,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时刻都在想着如何利用一切资源打倒对手,争取更大的利益,更多的地盘,最终把天下据为己有。

三哭与笑是掩饰内心的面具

刘备入赘东吴,孙权企图用联姻来软禁刘备,把刘备做人质来威胁西蜀。刘备自知此去是远赴鸿门宴。一到江东,他立即讨好乔国老与吴国太。在孙权伏兵宴上准备杀刘备时,刘备的眼泪又一次派上了用场。“玄德跪于国太前,泣而尽告其情”,结果保住了性命。后来

刘备决定逃回荆州,但却身无所倚,于是入见孙夫人,“暗暗垂泪”。在诉苦一番后,还泪如雨下。孙夫人秉性刚烈,胜过男儿,这种个性见不得眼泪,见不的别人脆弱,见不的人有难处,极具同情心,。刘备的哭正好把孙夫人的这种意识激出来。况且,从孙夫人角度,这是在帮自己的丈夫。最后刘备在孙夫人的掩护下,顺利的走出吴国国境,平安离开,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曹操与刘备既是友又是敌,文中关于二人较量有一典型描述。青梅煮酒一节。此时的曹操处于强势,但刘备表面上弱,实为韬诲之计。文中写曹操着力于写他的笑。曹操有五笑:初见刘备一笑;当刘备谓袁术为英雄是4,操二笑;刘备谓袁绍为英雄时,操三笑;刘备举至“如张鲁,张绣,韩遂等钡=辈皆何如?”时,操鼓掌大笑,此是四笑;当刘备以闻雷饰惊时,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此是五笑。此五笑,在强度上逐步递增,而曹操对于刘备的警惕逐步减弱。这五笑,是曹操一步一步的试探。而刘备的表现更是典型。示弱,示弱,还是示弱。一步一步的抬高曹操,贬低自己。曹操的笑从表面上震慑住了刘备,掩饰了内心对刘备的猜忌。

综上所述,刘备与曹操的哭与笑本质是相同的,内涵是丰富的。刘备和曹操实质上是人类两种智慧的化身。他们之间的较量以哭与笑的形式展现出来。从两种智慧的较量中,更能看出两者是共同存在的,是不可分割的。哭与笑使刘备与曹操人物形象得以完善和深刻,并拉近了两人物形象在本质上的联系。从哭与笑中能透视出人类的智慧,也更能启迪读者自身的思维。刘备与曹操实质上是同一个统治者的不同面,只不过作者把统一的人物形象纯粹化,仁就从头到尾的仁,奸就从头到尾的奸。这种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有的学者形象的称为“脸谱化”。如果要把这平面化的脸谱形象立体化,那末刘备曹操合起来就是一个非常饱满立体的统治者形象。

注释

[1]夏志涛,《中国古典小说导论》,125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2]魏崇新,《刘备非儒家理想之仁君论》,102页,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8期。

[3]闵虹,《论〈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完整化特征》,194页,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1期。

[4]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辞典》,98页,巴蜀书社,1982年版。

参考文献:

[1]夏志涛,《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2]霍雨佳,《〈三国演义〉的用人艺术》,海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

[3]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辞典》,巴蜀书社,1982年版

[4]韩湖初、陈良运,《古代文论名篇选读》,中国书籍出版社,1985年版

[5]汪龙麟,《速读中国文学名著》,蓝天出版社,1983年版

[6]张燕瑾,《中国古代小说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

[7]梅新林、韩伟表,《〈三国演义〉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前瞻》,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3期。

论曹操的管理思想

论曹操的管理思想 社会学院10(2)班 41号汤蕾 摘要:东汉末年,三足鼎立,曹操凭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独霸一方的枭雄。曹操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据性的人物。他诡谲、狡诈、冷酷、残忍,但同时他也是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的,他运筹帷幄,征讨四方,广纳贤士,擅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建立霸业于国,以大局为重,不计较私人仇恨,通过自己在经济,行政,文化,人才以及军事方面的独特的管理方式,把一方水土治理的井井有条,是当世当之无愧的“英雄”。 关键词:以礼教化;大气豁达;知才善任;唯才是用;文武兼重 一、经济管理思想 1、实行屯田制 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196年(建安元年),他决定推行屯田制,颁布《置屯田令》。屯田的基层组织为屯,每屯约有五六十人,由屯田司马管理。屯田组织自成系统,不隶属郡县,官员有典农中郎将(相当于郡守)、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大司农。屯田农民称屯田客。屯田客用官牛耕种的,要将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给国家,用自己牛耕种的,交百分之五十。屯田农民不再负担徭役和兵役。屯田制的推行,使许多流民重归土地,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生计问题,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对曹操势力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2、抑制土地兼并 曹操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颁布的《抑兼并令》,主要内容: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于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丝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直接来源于董仲舒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儒学是包含了一些道家、法家思想在内的新儒学,毕竟要抑制土地兼并光靠德治是不行的,更需要有法治做后台,这也就是所谓的“阳儒阴法”,也因此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行政手段则体现法家思想。 3、奖励农耕 曹操注意招回流亡人口,分给无主荒地,或贷给耕牛,帮助和鼓励他们从事生产。关中地区因遭受军阀破坏,有十万多家流入荆州。后来这些人想重返关中,但苦于无犁、牛等生产资料。曹操便采纳为觊建议,实行食盐专卖,以其收入购买耕牛和农具,贷给归还的农民,帮助他们恢复生产

[复习]浅谈曹操的复杂性格及其成因

[复习]浅谈曹操的复杂性格及其成因浅谈曹操的复杂性格 谈起那个战火纷飞、尔虞我诈、阴谋与阳谋共存,英雄与枭雄并起的三国乱世,多少豪杰浮于眼前,这些人物形象丰满而个性鲜明:智诸葛、猛张飞、义关羽、憨鲁肃、帅吕布、狡司马……其中,有个人不得不提,这个人物是英雄,枭雄,还是奸雄,历史上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在我看来,曹操,不是一个简单地大坏蛋,也不是一个恶德恶性的容器,也不像上面提过的人那样性格鲜明,而是一个活的有着复杂性格而以奸为性格主导的人物。他给我的感受就是:他是一个多面体的十分矛盾的人,很难让人理解透,但是不得不承认他这个人又是那么的真实。 《三国演义》写了曹操的一生, 从孩提之时直到死亡。他一生都在活动着, 斗争着。封建时代的英雄的事业心、权势欲, 政治上的阴谋野心, 旺盛的精力, 卓越的政治和军事的才能, 圆熟的政治斗争的手段, 使他先后战胜了许多的敌手, 成为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权臣。皇帝在他手里只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傀儡, 皇帝的宝座随时随地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拉到自己的屁股下面来。人人都说“乱世出英雄”,纵观曹操一生,确实是曹操怀着一颗奸雄的心,也确实做出了不少枭雄想做却做不到的英雄事迹,他收黄巾,讨董卓,败袁术,战张绣,破陶谦,平张邈,灭袁绍,定乌桓,降刘棕,走赤壁,克马超,战孙权,收张鲁,封魏王。 下面我们来看看曹操的复杂性格究竟表现在哪里, (一)、惨无人道但又悲天悯人 在看《三国演义》时,大多数人不喜欢曹操,是因为曹操太残忍,太凶狠,杀人如麻,不像刘备那样的仁君,也做不出像为救助百姓而拖垮军队进程,在曹操的世界观里,只要能活命,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比如说为了保住自己小命,不惜恩将仇报,残忍杀害吕伯奢一家,毫无人味,这是他“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

论曹操的高一作文精选5篇

论曹操的高一作文精选5篇 曹操,一个用兵谨慎,爱民如子的好君王;一个赤胆忠心,严于律己的好臣子;一个奸诈无比、足智多谋的好将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写曹操的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曹操的高中作文篇1 不论是京剧唱词,还是巷头故事,还有文学作品,曹操都被骂为“白脸奸雄”、“曹瞒狗贼”,可是又有谁又去欣赏这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谁又去了解他背后的孤独、寂寞? 我欣赏曹操,欣赏他的粗犷豪放,用兵如神。官渡之战,打得本初落花流水。可惜四世三公,竟成黄粱一梦!北征乌丸,东临碣石,他挥笔写下了豪迈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河澹澹……”多么壮丽的篇章!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是后人对他的赞叹。一次战乌丸,使曹操这个名字青史留名。 我欣赏曹操,欣赏他的求贤若渴,苦觅贤才。江东赤壁,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将东吴围个水泄不通。大战在即犒赏三军喝了个酩酊大醉,把酒临风,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岁月不饶人,华发早生,贤才的重要曹操比我们都要清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不就是你的心事吗?在大江上,所有愁绪都化作金樽中的美酒一倾而尺,随着江水东流不回,只有那船只的影子打在水面,仿佛一片黑黝黝的山影。月亮如一块玉壁沉入江面。寂静的夜里,只有那雄浑的声音一遍遍诉说着心中的寂寞,在江中飘荡。只叹曹公大意,公瑾运筹帷幄,文韬武略,八十万大军号谈笑间灰飞烟灭。孟德败了,可是他的《短歌行》却永传于世,他求贤若渴的精神感动了天下贤士,曹公手下

猛将如云,谋士如雨。 我欣赏曹操,欣赏他的老当益壮。迟暮之年,可仍怀雄心壮志,激流勇进,毫不亚于大耳碧眼。你仍用话语表达着自己的愿望:“老骥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列士暮年,壮心不已。”你须发苍苍,却仍迸发着无限的精力。东征仲谋,西讨孟起,北伐张鲁,中稳朝纲。为魏国的建立和三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如今曹公早已远去,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曹公,仍低吟着他的诗句。我忽然感到,曹公并未走远。 写曹操的高中作文篇2 三国是一个传奇的时代,天下三分,群雄逐鹿,在这片土地上,充斥着无数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无数豪杰在这里演绎着自己的故事,乱世之中,谁能称雄?在我心中,真正的英雄只有一个。 有人说,他是奸臣,是枭雄,心狠手辣,扰的国家鸡犬不宁,我说,他是天才,是英雄,在他的领导下,百姓生活幸福安定。 孰是孰非,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的功绩配得上这“英雄”二字。 年少时的他,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又是何等的眼光敏锐,在天下一片大乱之际,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混乱的漩涡中抓住了最重要的机会,他礼贤下士,广交天下豪杰,身边的将领谋士越来越多,兵力日益强大。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大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乱世,是他最好的舞台,那些所谓的英豪在他面前都是跳梁小丑,他笑了,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统一全国的那天,这,是他的时代。 他的军队,永远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有一次,他行军经过麦田,他下令任何军士不得毁坏麦子,违者立斩,但走了一会,他的马突然受惊,踏坏了一片麦田,这时,他竟拔出剑来,要自刎于此,被手下诸将慌忙拦下,于是他便将头

搞笑夫妻荤笑话大全爆笑

搞笑夫妻荤笑话大全爆笑 1、去理发店把齐肩短发烫成了大波浪,心情美美的回到家,老公看见了,赶紧招呼女儿过来,父女俩把我的头发拨来拨去的。我:“你们干嘛?” 老公:“肚子饿了,看看鸡窝里有没有鸡蛋。” 2、跟老婆感慨:“我啊,一直就是数学太差,当年要不是因为我数学差,我就考上一本了!” 老婆冷笑一声:“老娘要不是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太差,我还上清华了呢!” 3、第一次陪老婆出摊卖睡衣,老婆的闺密也跟着,老婆闺密看我不怎么说话,也不怎么和顾客交流,叫劝解到:不要害羞嘛。 我说:没害羞啊。 她又说:像咱们这样,出来卖,就要放得开。 我:。。 4、今天感冒了,回家便钻进被窝休息进入免打扰睡眠模式,老婆见我感冒严重,便兴冲冲的去厨房忙活了,半小时后,回来端着姜糖水过来,瞬间,我感动的稀里哗啦。。。 然后,然后老婆就端着姜汤水自己喝了起来。。。说怕被我传染,先预防着。。。 5、老婆早上穿完裙子后接着穿安全裤,一边穿一边感慨:“做女人容易吗,夏天穿个裙子还得穿个安全裤” 结果老公悠悠的来了一句:“当男人容易吗?好不容易掀个

裙子看见个安全裤。” -------------------- 1、早上起床WC,不小心把老婆弄醒了,她看了时钟,啪的给我一巴掌:都快8点了,你怎么不叫我起床,迟到了怎么办? 我委屈的说今天是周未。 她啪的又给我一巴掌:你知道是周末,起床不能小点声吗?不能让老娘多睡会儿?。。。 2、小两口去公园散步,看到有人在地上练习书法。老婆觉得有趣,看了一会儿,便跟老公提议:“要不你也练练这地上书法吧,既不要什么成本,又能锻炼身体,修身养性。” 不料,老公想了想,郁闷地说:“你要嫌我懒就直说,不就是想让我在家经常拖地嘛。 3、今天中午挺热,去吃饭的时候,隔壁桌坐了小两口。 看样子,男的特别怕那个女的。 女的对男的说:“太热了,要不咱让老板把风扇开开吧。老公,你热不热?” 男的说了句:“热不热都行!” 这哥们过得是有多惨啊,冷暖都不能自知了。 4、4岁的儿子学得不乖被老婆修理还反抗,我恶狠狠的对好帖说:你敢打我老婆我就揍你妈! 5、老婆给女儿喂奶,女儿可能呛到了咳嗽了一下把老婆给啃了。。现在俩人都在哭,我都不知道安慰哪个。。 ----------------------- 1、老婆盯着我看了半天,说“老公,你脸小,长的真小气~”

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

教学重点: 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简介《三国演义》的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2、掌握基础知识。 3、划分课文层次,分析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我国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许多人物至今还被人们津津津乐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三国人物?他们又具有怎样的性格?(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是的,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我们了解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赵云的勇,等等。而这此人物之所以能长久地、鲜活地活跃在大家脑海里,是因为作者采用各种描写手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今天就来听听曹操和刘备的一段对话,看看从中显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2、简介《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有关的传说、戏曲等资料,经过综合加工再创作而成。小说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写到黄巾起义被镇压,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各军阀乘机割据。后写曹操杀董卓,平袁绍,统一北方。接着写曹操指挥大军南下,南方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称帝,相互攻战。后写司马氏推翻曹魏统治集团,建立西晋王朝,先后灭掉了蜀、吴,全国统一。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阴险狡诈的曹操,宽厚仁爱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义勇武的关羽,刚烈粗犷的张飞等,在人们心目中都成了某种典型人物的代表。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3、阅读课文导读,了解本文的中心内容。 导读中点明本文主要写曹操和刘备一场精彩的对话,这场对话既是智慧的较量,又是一场特殊的心理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课文节选自第二十一回,当时曹操位居汉相,势力强大,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极为恐惧,就秘密下诏给国舅董承,设计谋杀曹操。董承联络刘备聚义图谋,刘备参与了这一行动计划。当时,刘备为豫州牧,势力弱小,被曹操安排在相府左近宅院居住,实际上受到监视,随时有被杀的可能。在这种情势下,刘备只能

青梅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青梅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青梅煮酒论英雄读后感(一)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是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对刘备说的英雄标准。他认为只有他与刘备比较出众,而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位,也可称为英雄。 一、关羽,是忠义的化身,至今仍是我们中国的武圣。他有勇有谋,对刘备忠心不二。他温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而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太骄傲,才会造成败走麦城的事情发生。所以我们做人不能骄傲。 二、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长坂坡一声吼,吓退了曹操十万雄兵。你们别看它是一介武夫,但粗中有细,在江州之战中,他就用计捉住了严颜。但他爱喝酒打人,并因此遭人所害。 三、赵云,一身都是胆,武艺高超,人称“常胜将军”。当年在长坂坡,从曹军中杀进杀出,救回刘备的妻儿。之后,他又截江救阿斗。还在汉水之战中救出了黄忠和部将。曹操在山头观战,叹道:“当年长坂坡的那个英雄,威风还在啊!”我非常佩服他的高超武艺。公孙瓒曾称赞他一人能抵百万雄兵,刘备也封他为虎威将军。所以我认为他是三国中一位堪称完美的将军。 四、周瑜,东吴的一位儒将,他的才华非常出众,但他心胸狭窄,容不下比他聪明的人,死之前还说:“既生瑜,何生亮”。

还有其他许多英雄:勇猛无比,但见利忘义的吕布;老当益壮,立功无数的黄忠;又勇又忠,深得曹操信任的许褚……这些英雄都令我十分敬佩。 “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中这一位位英雄的成功、失败,也给予了我许多启示。我爱读三国! 青梅煮酒论英雄读后感(二) 想必大家都读过《三国演义》吧!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真我受益匪浅啊! 《三国演义》中的二十一回“煮酒论英雄”讲的是:有次曹操请刘备喝酒,在酒桌上,曹操问刘备现在天下谁是英雄,刘备说好多个当时有名的人物。曹操都不认同。刘备反问曹操认为天下谁才算是英雄?曹操对说:“天下英雄,就只有你和我而已!”刘备以为是身份败露,筷子都吓掉了。正好天上打雷,刘备借口说是被雷吓的。曹操也信以为真。我认为曹操算得上英雄。曹操,人们都骂他“奸雄”,曹操的奸,我不反对,但雄我很赞成,曹操在患病的情况下继续带兵,忍着疼痛抵挡刘备的军队。 人们说曹操狂妄,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付我”的大逆不道的话,但是哪一个君主不狂妄的。有人说,曹操杀了不少人,但哪场战斗没有血腥?没有人牺牲?哪个君王没杀过人?我认为孔明也是英雄,因为孔明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料到了三天后必有大雾,大胆的以三日期限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能七擒孟获,又七纵,正是他运用到了欲擒故纵的战术,才让孟获心悦诚服,归顺于

论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洽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 1.顺“道” 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反之,你如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各个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2.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先秦儒家提倡“行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天下之民归心”,“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大悦而将归己。”《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国家心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西汉贾谊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国家的安危存亡兴坏,定之于民;君之威侮、昏明,强弱,系之于民;吏之贵贱,贤不肖,能不能,辨之于民;战争的胜败,亦以能否得民之力以为准。”这些思想历代都有,逐步成为管理国家的准则。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要得人才,先得民心,众心所归,方能群才荟萃,故《管子》把从事变革事业,注重经济建设,为人民办实事,视为聚拢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叫做“德以合人”,“人以德使”。 我国素有“求贤若渴”一说,表示对人才的重视。能否得贤能之助,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得贤人,国无不安广…&失贤人,国无不危”。诸葛亮总结汉的历史经验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晏子春秋》则把对人才“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视为国家的“三不祥”,其害无穷。在治生学方面,我国也有重视人才的传统。司马迁提倡“能巧致富”,他说:“巧者有余,拙者不足”,“能者辐辏,不肖者瓦解”。唐代陆贽说:“夫财之所生必因人力,工而能勤则丰富,拙而兼隋则篓空”。西晋的傅玄说:“夫裁径尺之帛,形方寸之木,不任左右,必求良工”。凡能工巧匠,或对生产建设有重大贡献者,如春秋时发明木作工具的

浅谈曹操的文学成就

浅谈曹操的文学成就 宁殷1338130333 摘要;曹操这一历史人物虽然世人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是一个传奇。他是一个具有文才武略的政治家,不仅自己积极从事创作,开创新局面。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也不断延揽人才,网罗贤士,形成了以其曹氏父子为中心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字;个人风格诗歌成就名篇分析散文特点 正文: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开建安风气之先的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文学事业上,把文学看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延揽天下文士,奖掖文学人才,给作家们以较高的社会地位,为其创作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他更以自己的创作,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曹操的作品明人张溥辑有《魏武帝集》,收令,教,乐府,古辞等140余篇。中华书局校勘本《曹操集》收录诗歌122首,文章152篇,较为完备。 曹操在文学上历来最被人推崇的,是他的诗。相传曹操“登高必赋”,每赋“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的诗现存的都是曾经配乐演唱的乐府歌辞,且大都是乐府相和歌辞——一种利用管乐和弦乐相和伴奏,主要在宴会上演唱的歌曲的歌词。这与他一生爱好音乐并精通音律有关。但曹操亲自写作乐府歌辞供乐工演唱,不仅仅是爱好问题。他的乐府诗往往突破旧题的限制或自创新题,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思想感情,在娱乐性的歌辞中融入个人的人生感慨,而又不太顾及诗的整体结构的严密,凡此均反映了他在艺术上也不受传统习惯束缚的“通脱”性格。 曹操今存二十一首乐府诗,其中艺术形式上有三言,四言,五言,而以四言居多。其五言诗善于叙事,描写,并融入自己的感情,推动了五言体的新发展。其四言诗成就更高,继承了“国风”和“小雅”赋比兴的手法和抒情的传统,使中衰了七百年的四言诗重放光彩。语言运用上朴质,自然又遒劲有力。既学习乐府民歌的表达方式,不事雕琢,不求辞藻,真率自然,恰当地结合自己的性格个性,无论写事抒情,都掷地有声。内容上除《气出唱》《陌上桑》等是表现仙游题材,《短歌行周西伯昌》是歌咏历史题材的以外,大都是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生活感受。 下面,笔者会通过几首比较突出的作品来浅谈一下曹操的文学创作。 从曹操的乐府诗中可以看到诗人的打着个人印记的激情,这不仅仅是汉代民歌中所没有的,在仅存的几篇汉代文人所作乐府相和歌辞中也看不到。其最典型的例子,应当数《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诗当是曹操为宴会而创作的乐府歌辞,因此并不以思想的深邃见长。从内容上看,第一节所表达的人生短暂,只能借酒消愁的感叹,与以下展示的期待天下贤才归于他麾下而成就功业的愿望,二者之间实存在着尖锐的冲突。因为面对短暂的人生,像曹操这般具有雄才伟略的乱世英雄也只能无奈地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么他希望才智之士助其建功立业的宏伟目标,其本身是否有价值也就存在极大的疑问。不过,如果考虑到这是一首在宴会上演唱的乐歌,也就可以理解,其第一节乃是劝与宴者放怀痛饮,第二第三节对与宴者表示其深厚的感情,包括原先对他们的怀念和由于他们的到来而产生的喜悦,末节

论曹操

论曹操 ——从史传到《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 曹操,乱世时期一颗星光灿烂的明珠;曹操,战争与政治熏陶下的一个优秀人物;曹操,大智大勇与奸诈无比的矛盾化身。出身宦家,力求除宦;初讨黄巾,安身立命;胸怀大志,所向披靡。恭迎献帝,首倡义师;许下屯田,流民归附;北征乌丸,荡除不轨。举贤用能,不避其瑕;唯才所宜,不求其全;知人善任,不问其身。袁氏败亡,北方遂平;南谋孙刘,赤壁遗恨;克成洪业,天下三分。行军伍间,尚能作赋;立战阵前,激昂吟诗;攻城拔地,大修学堂;陷州夺池,整齐风俗;整顿经济,兴修水利;文武兼施,天下升平。其人伪诈,其好残杀;屠城徐州,血洗邺城;诛杀名士,只报一恨;枉杀名臣,只为已思;假梦杀姬,自欺欺人;与仓官谋,借头安心;凡此之类,不胜枚举。晋室一统,以此为基;曹操之功,实不可没;错过虽多,掩瑜千秋功过,后人评说。曹操,这个《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人物,毁誉参半,说曹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曹操太复杂,而且对曹操的看法和评价始终没有断过论争。甚而至于将历史中的曹操和《三国演义》小说中的曹操放在一起,越搅越乱,越乱越不能够认识曹操的真面目。我这里说曹操,将选取两个角度对曹操谈谈看法,力求能够让大家对曹操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 曹操;事家;政治家;残忍;奸诈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前言 (3) 第二章从史传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形象 (3) 2.1曹操的历史真面目 (3) 2.1.1史籍中对曹操的评价 (3) 2.1.2曹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4) 2.1.3曹操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 (5) 2.1.4曹操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 (6) 2.1.5曹操是一个性格复杂的男人 (7) 2.2曹操之丰满的文学形象 (8) 2.2.1曹操的文学形象的形成 (8) 2.2.2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 (9)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荤笑话大全笑破你的肚子精选

荤笑话大全笑破你的肚子精选 荤笑话大全笑破你的肚子精选一是不是背后有什么故事今天下班回家碰见室友发现他身上的香味和我女朋友身上的竟然香味一模一样。这个人渣,为了勾引老子可真的下了血本啦。 这是被绿了的节奏? 我骗女朋友说我今晚不回去了,然后就趁着天黑偷偷进门,没开灯,只听女友一声,你来啦!瞬间我就被强行扒光了,我默默地忍了!第二天趁她没醒,我赶紧上班走了。 我知道你们会邪恶… “我可以进去吗?”“不行!”“就进去一下下,保证不动,马上就出来,好吗?”“真的不行!”“你看我这多难受啊,头都进去了,就让我再进去一点呗,就一点。”“你有病啊,电梯满了你看不出来啊!” 荤笑话大全笑破你的肚子精选二 好好端端的躲在别人家衣柜干嘛呢 昨天听见邻居在骂他老婆,说她就知道天天在被窝里躺着,家里什么也不收拾,弄的到处乱七八糟。骂的那叫一个难听,堂堂一大老爷们儿什么话都骂的出口,要不是因为外面太冷了,我真想从大衣柜里冲出来揍他一顿。 精尽兔亡 从前有两只小白兔,帮老爷爷收完胡萝卜,老爷爷高兴地拿出几个萝卜奖励它们。一只兔子拿着萝卜满意地走了,另一只却

跟老爷爷说:我不要萝卜,您给我一些种子吧。老爷爷欣慰地点了点头说:把你的邮箱给我。第二天,兔子精尽兔亡了。 荤笑话大全笑破你的肚子精选三 1 有次跟女票啪啪,69。。。可能是坐起来的姿势比较舒服,正给这货口着,突然放了个屁,尼玛,你能想象屁股离你不到5厘米对着放屁的吗,现在想起来都臭。 2 表姐交往了个老外男友,过年带回农村老家见亲戚。 到了三大爷家里,问三爷:这个是来到咱们村的第一个外国人吧? 三爷思考了片刻说:不是,小日本早来过。 3 新任女朋友用手帮我撸,感觉很爽。 问到:你手上功夫那么好啊。 她说:多年锻炼出来的,熟能生巧嘛。 我说:哎哟,你阅男无数啊。 她幽幽地说:不是,我曾经也是个男的。 4 这几天姨妈来了肚子很疼跟男朋友聊天说我感觉姨妈在我肚子里跳钢管舞男朋友边笑边说你姨妈挺性感啊...... 5 宿舍一姐妹问我们说:“男朋友和我闹矛盾了,是不是我逼太紧了?”大家听完就笑了。这二货没明白,就好奇的问说:“你们笑啥啊?”我就挑明白地说:“是嫌你逼太松了。”、、、 6 一对情人办事时,男的每每到兴奋时总喜欢说:'看我不弄死你!"几天未见,女找到男单位。男问:"有事吗?"女柔声道:"没啥事,就是····不想活了·····" 7 lz男!和女朋友异地,昨天晚上跟女朋友那个干柴烈火…

1.中国文化简论

第一章简论 文化的含义—用中文在google上检索有两亿多条。用culture来检索有五亿多条。它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大家都常用这个词,但能认真反思这个词的人可能不多。 我们都会见过很多事物被冠以“文化”之名: 传统文化、新兴文化;经典文化、流行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 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都不一样,吃的讲究也不一样。其实这种文化只是一种习俗。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什么叫企业文化?营造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在追求高效益,更大利润的同时,让职工感受到精神文明层次的一种需求或者说在企业职工中形成这么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而不是仅仅追求物质和利益的追求。 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酒文化。仅仅是了解酒的各种品牌,酿造的过程,就能说了解了酒文化?这是不够的。酒文化里包含什么内容呢?比如说跟酒文化联系起来,你会想到什么?酒不醉人,人自醉。那是酒的一种功能。其实酒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交流.外国人到中国来,发现中国人喜欢在酒桌上谈生意。你不跟他喝酒,他不跟你谈生意的。酒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还有促进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功效。拉近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效果。古代,李白喝酒就能写诗歌。对他而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是消愁的一个工具。不是光是尝试其味道而已。而是抒发他自己的情感的辅助工具。曹操也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何以解愁唯有杜康是杜甫写的诗词)杜康是一个人的名字,是个酿酒的大师和高手。他酿的酒非常好喝。对于古人而言,酒的含义太多了。 竹文化。并不是你见过竹林你就了解了竹文化。竹子在中国人的心目这代表着一种品格。它被人格化了。竹子的特点是什么?它是非常笔直的。它有非常正直的品格。它中间是空的。代表什么呢?代表一个人很虚心,很谦虚。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品质的一种向往。这时竹子有了内涵,这种内涵既有价值观的东西,有审美观的东西。比如,红楼梦里有很多作为装饰用的植物。林黛玉选了有竹林的潇湘馆。她肯定是在竹子这种植物中找到一种寄托。她的审美与这种植物的审美相契合了。当然这不是刚才所说的正直的品格,香妃竹,传说眼泪落在竹子上面形成了这种斑点,所以,竹子也跟林黛玉很爱哭的特性相符,有一种情愫在里面。所以说价值观和审美观都在文化中体现出来。 汽车文化、青铜器文化…汽车怎么会有文化呢?其实它在物质生产过程当中体现出一种价值,我们对它物质文化内涵的一种挖掘。 所以文化这个词的含义非常之多。 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我们从中国字“文化”来进行追踪溯源。 一、文化的含义 1.“文化”寻根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测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社会关系、人伦规范、风土民情(精神层面)),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这是最早的文和化并用的依据。 在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zhū]。”意思是圣人治理天下,先用文化来教化去统治百姓,然后再用武力。先礼后兵。凡是用武力的情况都是对方不降服你,不服气。用文的手段,用文化的手段来治理他们,如果他们还不服气的话,就用暴力的手段来镇压他们了。这是讲圣人治国的方法。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晋束哲《补亡诗·由仪》 这里说是文化武力内外有别,对自己国家国内应该用精神层面道德修养制度层面来进行教化。武功用于对外,不能靠讲道理,靠教化来解决。要靠武力征服他们了。 从这两句话来分析,最早的“文化”是指国家的文教治理的手段。它是与武功(镇压)相对的东西。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释义: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这句话也可以从这里深受上述观点的影响。 “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唐孔颖达《周易正义》 圣人所看到的人文,这里的人文是与天文相对的。指人类社会的种种。它是指诗书礼乐之谓。诗—诗

试论曹操的人才思想

1996年10月第19卷第4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 y(Social Science) Oct.1996 Vol.19No.4试论曹操的人才思想 关玉生 摘 要 本文从“不念旧恶”,“失晨之鸡,思补更鸣”、“不惟德修”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曹操的人才思想,并指出其人才思想不仅对曹魏集团的建立与巩固有 重要作用,就是对今天也有某种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人才 求贤 唯才是举 曹操其人,过去我是从小说中认识的。因而,每每接受的是一个“残忍”、“奸诈”的形象。近来读史,我发现曹操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子,历史真实的曹操和艺术加工过的曹操是两码事。在曹操的性格特点中,既有残忍和奸诈的一面,又有大度、爱才、节俭和多情善感的一面。特别是他的人才思想,不但过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是现在也有某种借鉴意义。 一、关于管人的官要具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的思想。曹操的这个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掾属官员的选拔之中。三国曹魏集团的掾属是分管人事的机构,正职叫掾、副职叫属。在其中任职的崔琰、毛王介等人,都是曹操亲自遴选的。崔琰,性耿直敢言,知人善知,具有美好的声誉。曹操于是选他担任东西曹的掾和属。授职之时,特发了一道手令:“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率时者已。故授东曹,往践厥职。”(《三国志》魏书、崔琰毛王介等传)从曹操的这个手令,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对掾属官员选拔的基本要求:那就是要选具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给社会作出表率,起到影响人、教育人的效果。 手令中所提到的伯夷是商末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孤竹国君死后,与其弟叔齐三相让国,弃国逃走;史鱼是春秋时的卫大夫,临死对其子说:我数言遽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而不能退。为人臣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治丧正堂、殡我于室足矣。死后,报告卫君,卫君按照子鱼生前要求擢用遽伯玉,而斥退弥子瑕。伯夷在历史上以谦让著称,史鱼则是公正无私的典型。曹操用“伯夷”和“子鱼”比作崔琰,既是对崔琰的褒肯,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宣示。 毛王介,在担任县吏时,就以公正廉洁著称,被曹操发现后,亦让他担任东曹掾的职务。由于他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得罪了权贵,据说,有一次曹操之子曹丕找到毛王介,要求任用他的一个亲属,被毛王介拒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有人以西曹地位高于东曹为由,要求裁并东曹只保留西曹,想把毛王介排挤出去。曹操了解到实情后,特地下了一道手令:“日出于东,月盛于东,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三国志》魏书、崔琰毛王介等传)不但

论曹操的功与过

论曹操的功与过 由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影响,曹操早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对于他的功过,可谓是争论许久了。最近,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打着回复历史原貌的大旗,大肆贬刘扬曹,造成一时间的思想混乱。 其实凡是读过上述两本书的人都清楚,曹操是人雄。这点不夸张;刘备亦是人雄,诸葛亮也是人雄。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能在同一时代聚集如此多的英雄,恐非三国时代莫属,也就无怪乎三国故事能源远流长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了。 曹操作为三国时代的一个特殊人物,首先是具有其时代特色的。他也忠君爱国,忠得是刘氏的国君;爱的是汉王朝。那个时代,君国是不分家的,所谓忠君即是爱国,这与我们现在是完全不同的。曹操的早期活动是完全履行这一准则的,无论是他除洛阳北都尉;还是后来征讨黄巾大起义,都是出于这一思想的。曹操对于汉室来说,的确是有功之臣。但是,随着军力的扩张,权利的增加,他也就逐步走向了具有独裁特色的统治。作为今天的人看待,皇帝是否应姓“刘”的这一问题不算重要,但是在整个封建王朝来说,这是最重要的问题,这是关系到一个人是否是忠、是奸的大问题,失去了这一大前题,任何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明朝的皇帝是姓朱的,那么到了大清朝,为了恢复明朝,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即连孙中山先生不也提出“驱除鞑虏”吗?这又怎能说和姓不姓刘不重要呢?我们可以不管呢?说

到底,曹操还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终其一世,仍为汉臣。同样是汉朝人王莽,没有不说他是奸臣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反汉,他成立了新朝。但是在历史上,王莽对汉朝其实也是立有大功的,王莽为夺取汉室天下,万事模仿昔时圣人周公的言行,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谦恭天下士。当时,人们无不相信王莽是周公再生,近50万人士上书请求皇上给王莽加官晋爵。皇上降旨加封,王莽坚决固辞。但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最后连皇帝都死在了他的手上,无怪白居易写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也就是说,我们要等等,等这个人在历史舞台上将自己的面目全部演出后,再盖棺定论。如果没有光武中兴,那么王莽不也算是一代开国之君了吗?同样,作为同时代的董卓,也是大家公认的奸臣,为什么呢?他残杀皇室、后宫、大臣、百姓,将大汉王朝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最终他要的是篡汉。曹操为保汉室江山,毅然逃官回归故里起义兵讨伐董卓,这算是正义之举,是史书上浓墨重笔的地方。但是,曹操当上了丞相、魏王后,又是如何呢?一样是残杀皇室、后宫、大臣、百姓,同时还想谋篡汉,那么相比下他又与董卓有什么区别呢? 王莽依靠的是文治,曹操依靠的是武功。他从征袁绍、灭吕布、讨张绣、诛袁术、伐刘表可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从军事上来说,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军事家。说到这里,我补充一点,我们往往在称赞曹操的军事天才的时候,不由得很是瞧不起刘备。为什么呢?因

论曹操诗歌风格

论曹操诗歌风格 内容摘要:曹操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文以四言诗成就突出,继承了汉乐府的写实主义精神。在汉末动乱时代,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写下了二十余首诗。本文结合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对其中的一些代表作进行了分析。诗歌真实的反映了纷乱的社会现实,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士兵的疾苦深表同情和怜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求,迫切要求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曹操的诗上继先秦两汉民歌的优良传统,下开建安时期“梗概多气”的现实主义诗风,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人们论及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时,往往笼统地以“悲凉慷慨”、“梗概多气”加以概括。其实,曹操特殊的精力和地位,使他的诗歌与其他建安诗人相比,颇具独到之处。诗人将昂扬的奋斗向上的精神与沉郁悲凉的心境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古朴苍凉、沉雄顿挫、慷慨激昂,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曹操诗歌艺术风格 慷慨激昂博大雄伟 古朴苍凉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人。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建安文坛的杰出领袖。曹操的诗今古二十余首,都是乐府歌辞。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

于下品。我觉得这种品评有失偏颇:汉武帝罢工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二四百年,弄少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又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被子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①。其诗虽然没有华丽的文彩,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实在是值得我们深究的。本文试图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浅述。 一、沉雄顿挫慷慨激昂 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面对复分配而矛盾交织的社会现实,没有悲观厌世,而是始终洋溢着积极向上的豪情,在他的诗歌中,诗人善于描写社会现实,揭露矛盾,更善于表现自己积极的社会现实,揭露矛盾,更善于表现自己积极诉社会理想,处处灌注着要求建功立业的进取心和统一天下的雄心。这使得他的抒情诗具有强烈的鼓舞力量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诗风粗犷刚健,气韵沉雄。如《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二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全诗在深沉忧郁的气氛中激荡着一种慷慨昂扬的情绪。诗歌开篇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低沉感伤。诗人对月把酒,思

煮酒论英雄》剧本

《煮酒论英雄》剧本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曹操的亭子下。 人物曹操:汉丞相。 刘备:皇叔、侯爵将军。 【幕启。 刘备许褚和张辽两人突然到我的菜园子里,不容我更衣,就让我过来。丞相,这是为何? 曹操你在家做了一件好大的事! 刘备(疑惑地)请大人指点。 曹操种菜!我待你不薄,为何如此? 刘备(放心地)我只是闲来无事,消遣罢了。 曹操哦,原来如此。 刘备丞相为何让我到这?有什么事吗? 曹操(自豪地)记得前几年,我们征讨张绣,烈日炎炎,将士干渴难耐,腿都软了,没力气走路了,我心生一计,指着前方说:看,前方有一片梅林,坚持一会儿吧!将士们跑了过去,虽然连一颗梅子都没有,但是营地到了。 刘备(恭敬地)这望梅止渴一事肯定是流传千古啊!曹操那我再问问你,你知道天下有哪些英雄吗?

刘备袁术呢?有称帝之志。 曹操(骄傲地)败军之将,算得上什么? 刘备(笑笑)袁绍,兵精粮足,此人应该算得上了吧。 曹操(依然骄傲地)小气之至,色厉而胆薄。 刘备那孙策呢? 曹操他是靠其父孙坚所成名的。 刘备那我是在想不出谁是英雄了。 曹操所谓英雄,胸怀博大,能伸能屈,腹有良谋。天下只有你刘备,和我曹操才算得上是英雄。 刘备(谦虚地)小的怎敢与丞相相提并论? 曹操你觉得我不会认人吗?我只说几件事,便可见端详。 刘备(不明白)请丞相示下。 曹操(恭敬地)你三弟温酒斩华雄,袁绍三名猛将被斩,你三弟在一回合内斩华雄,当他把华雄的头扔到大堂上时,满堂诸侯皆惊,就只有你,连眼皮儿都没眨。其二,袁术称帝,我奉旨讨逆,诏天下诸侯来援助我,他们坐观成败,唯有你,来帮助我。 刘备是,是。 曹操你的武器不是雌雄双股剑吗?在我看来,一把叫仁之剑,一把叫义之剑,有了这两把剑,还能不

论曹操作文1000字

品曹操 乱世造就英雄,东汉末年的烽火,一代枭雄曹操从这极端中诞生。民间流传中,曹操奸诈、凶残、惟利是图,被许多人称之为“一代奸雄”,是汉朝之大逆臣;与宽厚、仁慈的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我在暑假里几次细细读了《三国演义》后,觉得在罗贯中笔下,曹操的性格是多变的: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他求贤若渴,唯贤是用……远大的理想、超凡的能力以及丰富的人生铸就了这位“治国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极富人格魅力的传奇一生。 我佩服曹操面对失败毫不气馁,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精神。曹操在赤壁之战损兵折将,数十万大军顷刻间灰飞烟灭,不得不率领残兵败将落荒而逃,败走华容,却傲笑不已,问尽天下苍生,谁人能及?生命诚可贵,傲气犹胜许,胜者本无恒,何必再输掉那份顶天的不羁呢?曹操这种豁达进取的性格深深启发了我。每当我遇到难题时,一下子又想不出解答的方法,就不多想,立马放弃了,一点儿也不肯深究,面对失败,总觉得自己不行。 我更佩服曹操为成大业,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的胸襟。他曾与张绣争战多次,并被张绣打得落花流水,儿子、侄儿、及爱将典伟都死于张绣的手下,可以说与张绣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但看到张绣率兵前来向他投诚,他既往不咎,

热情地接待张绣,并立刻委以重任,还与之结为儿女亲家。为天下人树立了不计私怨、宽宏大量的榜样,取信于天下,使众英贤知道他是个讲义气之人,便投靠于他。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焚书不问”、“赦免张辽”、“义释关羽”……曹操宽宏大度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使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终成大业。说来惭愧,我没有曹操这样博大的胸怀:有时为一支笔,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为一句话语,对同学不理不睬……因此在选班干部时、在评先进优秀时,我的票数明显不如别人。我想我缺少的正是这种宽宏与大量,使得我在同学中威信不高。“宰相肚里能撑船”,堂堂男子汉应有曹操这种博大的胸襟。我在曹操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心中一下子豁然开朗、顿觉释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从曹操身上理解了这两句话的含义。它将成为我人生的目标,成为我永恒的追求。 2论曹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题记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3篇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一) 煮酒论英雄想必是很多人都会很熟悉的,它的出处是出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曹操外出见青梅挂满了枝头,望去觉得很美,忽然想到了望梅止渴这一成语典故。恰逢此时又是煮酒的佳节,他就心生一念,何不邀刘备来共饮,借此机会也可试探一下刘备,看他有无称帝和自己共争天下的野心。刘备如约而来,酒席宴上,曹操问天下英雄有哪些,刘备随便答了几个,可都被曹操否定了,相反曹操则认为天下英雄唯有自己和刘备两个人而已。闻此言刘备惊得筷子落地,正逢此时窗外雷声大作,刘备从容的拾起筷子,借口害怕雷声才惊落自己的筷子,这才遮掩了过去,消除了曹操的怀疑。 这则章节和故事是《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读的,就因为它被描写得很具有文学的趣味,意境很美也很有诗意。看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不难知道,曹操是建安时期着名的大诗人,其诗更有建安风骨的美称。他邀刘备来饮酒是想考验刘备,这点是无疑的。不过于此同时这也显示了他诗人的本色。青梅着在枝头,望去景象已经是很美,可以说是赏心悦目的。此等美景激发了曹操诗人的豪兴,想要赋诗一首,但一时间诗思不来,只好暂时作罢,若用青梅煮酒,那当更能突显英雄的本色,所以才有了这一段与刘备的共饮与聚会。我对小说不是很喜爱,这可能是由于个人的偏好吧,《三国演义》的其它章节虽然读过了,但觉得没有什么印象和回味,唯独这一节我却是很喜欢的。对我而言,它是小说中最有诗意的回目和章节。 也正是由此节,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曹操,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军事家。小说毕竟就是小说,它是可以虚构的,但作者罗贯中的尊刘贬曹倾向实在是很严重的。所以曹操被描写成了反面的人物,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代的奸雄。这从影视评书和戏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人们就人云亦云地认为曹操是奸雄了。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三国演义》的熟悉和喜爱毕竟远胜于《三国志》。文学的影响有时会超过和左右历史于此可见一斑。人们对于曹操的认识由于小说的影响虽然是有曲解之嫌,但是依我看这也没有什么关系的,我们不是专门做学问的学者何必当真呢?小说也原本就是共人消遣的和休闲娱乐的,只要快乐那样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实际生活当中许多俗而不雅的人呼朋引类地聚在一起,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往往也自命为煮酒论英雄。这一则也可以想见这典故影响的深远和广泛了。其实说这话的人也未必就知道这典故的出处,或许也有知道的。结果是往往自命不凡,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更是飘飘然,然飘飘了。在醉意朦胧中都认为自己是大英雄,借英雄的豪气还想在多喝几杯。实际上真正的英雄确有着他独具的品格,胸怀坦荡,腹有良谋,行侠丈义,智勇双全,试问当世真能做到者又有几人。英雄不是嘴上的空话,不是凭空的幻想,不是醉意朦胧里的豪言壮语,他是一种优秀的品格,这种品格是超凡人的,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 现代是科学昌明的时代,酿酒业也发达了,也许再也不用青梅来煮酒了。我们谈到青梅煮酒有些印象依稀了,实际上是有名无实了,只留给了诗人的某些诗意的想象和美学的熏陶。不具备英雄资格的人却来煮酒论英雄,实在是有些僭越古人之嫌。不过在酒席之中能够陶然地忘却了现世的烦恼来充一次英雄也无妨。我想这也是我们现世生活的一部分,苦中也有乐。不妨开怀畅饮,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什么不尽人情的话和不尽常理的事在这里都可以尽情的诉说,这酒桌的聚会简直就成了另外的娱乐逍遥的小世界。刘伶的死便埋我的精神虽然未免有些放浪于形骸之外,但这也是尽人情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旷达的风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