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

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

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
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

《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2018年更新版)

2018-07-09186次

关键管理规范

完成遵守《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和世界卫生大会相关决议。b)制定书面的婴儿喂养政缴,并定期与员工及家长沟通。c)建立持续的监控和数据管理系统

2.确保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以支持母乳喂养

重要的临床实践

3.与孕如及其家属讨论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4.分娩后即刻开始不间断的肌肤接触,帮助母亲尽快开始母乳喂养

5.支持母亲开始并维持母乳喂养及处理常见的困难

6.除非有医学上的指征,否则不要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提供母乳以外的任何事物或液体

7.让母婴共处,并实践24小时母婴同室。

B.帮助母亲识别和回应婴儿需要进食的迹象。

9.告知母亲使用奶瓶、人工奶嘴和安抚奶嘴的风险

10.协调出院,以便父母与其婴儿及时获得持续的支持和照护。

IBCLC解读2018版《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

2018-05-11阅204转8

分享:

《十项措施》是什么

《成功母乳喂养十项措施》是爱婴医院倡议中最重要的方案,既是认证的金标准,同时也是执行指南。

而「爱婴医院」的称号,是每一所设有产科的医院希望获得的最重要的资格认证,没有之一。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下简称儿基会)启动了爱婴医院倡议1,目的是向卫生机构提供框架以应对不利于母乳哺育的做法。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们国家卫计委积极推动着该项目在中国的落地,并在2014年开展了爱婴医院复核工作2。《成功母乳喂养十项措施》实际指导鼓励新妈妈进行母乳喂养,并使卫生工作者了解如何对母乳喂养提供最佳支持。

《十项措施》的实施效果

《十项措施》推行27年来,在超过152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切实保护、促进、支持了母乳哺育的顺利进行,包括我国7。

《十项措施》更新的背景

1991年

世卫、儿基会第一次发布《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

2016年

所有世卫组织成员国开展了国家一级执行的相关调查,部分国家、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NGO)工作人员也为爱婴医院倡议前25年的挑战和经验教训提供了更多见解。

2017年11月

世卫组织经过标准的「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制定程序」更新了《在提供孕产妇和新生儿服务的机构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哺育》8,里面给出了母乳哺育的十五条重要建议。

2018年4月11日

世卫、儿基会以此为蓝本,对《十项措施》进行了重新修订,该措施附在《在提供孕产妇和新生儿服务的机构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哺育:修订后的爱婴医院倡议实施指南2018》7。

新的《十项措施》解读

1A、完全遵守《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和世界卫生大会相关决议。

新版的调整:《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有效阻止了母乳代用品的侵略性和不当销售行为。遵守《守则》9、10、11一直是爱婴医院倡议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包括在原十项措施中。本次修订将「完全遵守《守则》」的内容明确纳入其中,作为应该执行的首条措施。在该措施的实施部分,强调了医疗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母乳代用品促销或代言。一些变相的形式,如母乳代用品行业和/或其赞助的专业会议,医疗机构和个人均不应该参加。其中卫生专业人员也并不仅限于产科、儿科工作人员,可能为产妇或者新生儿提供营养咨询的营养师、用药服务的药师以及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也同样应该遵守《守则》。更多细则可参考中文版《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常见问题(2017年更新)》12及。

1B、制定书面的婴儿喂养政策,并定期与员工及家长沟通。

政策推动实践,卫生保健提供者和机构需要遵循既定的政策。将十项措施中的临床实践纳入政策是必须的,以确保向所有母亲和婴儿公平地提供适当的照护,并且不依赖于每个照护提供者的偏好。书面政策是确保患者获得始终如一的、基于证据的护理的方法,也是员工问责制的重要工具。政策有助于保持长期地实施,并为所有卫生工作者传达一套标准的目标。

1C、完全遵守《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和世界卫生大会相关决议。

提供产妇和新生儿服务的机构需要将母乳哺育相关临床实践的记录和监测纳入其质量改进/监测系统。早期开始母乳哺育和纯母乳哺育被认为是“前哨指标”(sentinel indicators)。如果前哨指标水平低于80%(或低于国家标准),要评估临床实践和所有管理程序,以确认瓶颈在哪里以及该做哪些调整。

2、确保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以支持母乳哺育。

新版的调整:原十项措施侧重强调为工作人员提供培训,而新的十项措施则将重点放在能力评估上,为的是确保工作人员具备支持母乳哺育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这样才能实现及时和适当的照护。总的来说,培养这种能力的责任在于国家的职前教育体系,如医学生的大学教育。但是,如果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单位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来加强这种能力,例如提供课程或要求工作人员在其他地方接受课程培训。应该掌握帮助宝宝含接乳房、教授母亲手挤奶、如何帮助拒绝母乳哺育的宝宝等20个世卫建议的主题,2年内至少复训一次。

以上两条共四项是《十项措施》的第一部分:关键管理规程。以确保照护始终如一并符合道德

标准,为医院内的可持续实施提供有利环境。

第二部分:重要的临床实践,则主要描述了每位母亲和婴儿应该接受的重要临床照护。

3、与孕妇及其家属讨论母乳哺育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所有孕妇都应该通过在产前服务机构的学习掌握母乳哺育的基本信息,以便做出明智的决定。孕期是向女性宣传母乳哺育重要性的关键时刻,支持他们的决策,并为他们了解“成功母乳哺育的方法”铺平道路。

产前讨论母乳哺育的方案至少包括:

-母乳哺育的重要性;

-关于前6个月纯母乳哺育的全球建议:给予配方奶粉或其他母乳代用品存在的风险,以及6个月后母乳哺育仍然重要的事实;

-即刻和持续肌肤接触的重要性;

-早期开始母乳哺育的重要性;

-母婴同室的重要性;

-良好的含接和依附的基础;

-识别喂养迹象

咨询必须根据产妇及其家庭的个人需求量身定制,解决他们的疑虑和问题。并且需要考虑每个

家庭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只要有可能,关于母乳哺育的谈话应该从第一或第二次产前检查开始。

4、分娩后即刻开始不间断的肌肤接触,帮助母亲尽快开始母乳哺育

肌肤接触是指婴儿俯卧在母亲的腹部或胸部,接触的皮肤要充分裸露。即刻的肌肤接触和早期开始母乳哺育是两个紧密相关的促进措施,需要一起进行以获得最佳效益。肌肤接触促进了新生儿的寻乳反射,有助于新生儿乳房上的爬行直到含接乳房。此外,还有助于扩充新生儿的微生物群并防止体温过低。早期哺乳会激发母乳的分泌并加速生成,建立奶量对于母乳哺育的成功至关重要。此外,早期开始母乳哺育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婴儿死亡率13。

实施:出生后尽早帮助和鼓励母亲和婴儿进行早期不间断的肌肤接触。(建议1)8。建议立即(5分钟内)开始肌肤接触并不间断地持续至少60分钟。剖宫产局部麻醉(硬膜外)或者全身麻醉后足够警觉的母亲同样可以施行肌肤接触。

5、支持母亲开始并维持母乳哺育及处理常见的困难。

新版的调整:关于如何为母乳哺育提供实际支持的措施5,不再强调单一的手挤奶,而是扩大到关注哺乳姿势、哺乳的问题等,并确保母亲为潜在的母乳哺育困难做好了准备。

虽然母乳哺育是一种自然的人类行为,但大多数母亲需要实际帮助,来学习如何母乳哺育。频繁的辅导和支持有助于建立母亲的信心。应该向母亲提供哺乳姿势、判断含接、判断摄入情况、管理乳房肿胀、预防乳头破溃、疼痛的方案等帮助,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无法亲喂,应教授手挤奶的方法。

6、除非有医学上的指征,否则不要为母乳哺育的新生儿提供母乳以外的任何食物或液体。

新生儿的胃很小,容易充满,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给新生儿提供除母乳以外的任何食物或液体都会干扰奶量的建立。产后住院期间补充母乳之外的食物,前6周内可能完全停止母乳哺育的几率增加两倍14。另外,食物和液体可能含有有害细菌并有发生疾病的风险。补充配方奶粉会明显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落15。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6、母乳哺育医学会均有对补充情况的说明,母乳哺育医学会还制定了补充的临床方案供参考17。

即便计划“混合喂养”的母亲,也应该被告知在生命的头几周纯母乳哺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乳汁供应并确保婴儿能够从乳房吮吸和移出乳汁。对于坚持或必须配方奶粉喂养的母亲,单独教授他们如何安全配制和储存配方奶粉以及如何充分回应孩子的喂食迹象。

7、让母婴共处,并实践24小时母婴同室。

当母亲和婴儿在一起24小时后,母亲很容易学会识别喂食迹象并作出反应,以及母亲更多地亲近婴儿,均有助于建立母乳哺育。

即便婴儿因为医疗照护需要转移到特殊病房,应该尽量保证母亲可以和婴儿更多的接触,比如继续母婴同室、不设限的探视、或者在婴儿身边手挤奶。

8、帮助母亲识别和回应婴儿需要进食的迹象。

认识并响应婴儿的饥饿感和喂养迹象并准备喂食是母乳哺育的一部分,也是母亲与婴儿增进关系的方法。顺应喂养(也称为按需喂养)对婴儿喂养的频率或时间长度没有限制,并且建议母亲在婴儿饥饿或婴儿有需求时进行母乳哺育。

9、告知母亲使用奶瓶、人工奶嘴和安抚奶嘴的风险。

新版的调整:关于使用奶瓶、奶嘴,措施9 现在侧重于辅导母亲如何使用,而不是之前的完全禁止。原因在于指南制定过程中发现,产后初期使用奶瓶、奶嘴的健康足月儿的母乳哺育率和未使用几乎没有差异,因此完全禁止证据不足18。但有许多原因仍提示需谨慎使用,包括卫生、口腔发育和对喂食迹象的识别。对母亲和其他家庭成员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咨询,使他们能够在使用或避免安抚奶嘴和/或喂奶瓶和奶嘴之前做出明智的决定,直到成功实现母乳哺育。长期以来,安抚奶嘴一直用来抚慰心烦意乱的婴儿,它还可以减少疼痛。然而,如果安抚奶嘴取代了哺乳,会减少婴儿刺激乳房的次数,这可能导致母乳的产量降低。使用奶嘴可能会影响母亲识别喂食迹象的能力。

奶嘴和奶瓶会干扰早产儿学习乳房上的吮吸。若医学表明早产儿需挤出的母乳或其他食物,则杯子或勺子的喂养方法比奶瓶和奶嘴更可取。(建议11)8。另一方面,对于不能直接进行母乳哺育的早产儿,建立母乳哺育前,非营养的吮吸和口腔刺激可能是有帮助的。(建议9)8。非营养吸吮或口腔刺激可以使用奶嘴、戴手套的手指或尚未产生乳汁的乳房。

10、协调出院,以便父母与其婴儿及时获得持续的支持和照护。

新版的调整:措施10 关于出院后护理,更多侧重于强调提供产妇和新生儿服务机构的责任:规划出院和转诊,以及协调和努力加强社区对母乳哺育的支持。

母亲需要持续的支持才能继续母乳哺育。尽管院内应该为母亲提供基本的母乳哺育支持,但在出院后的几天和几周内,母亲很有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此时母乳哺育支持尤其关键,从而克服早期发生的母乳哺育挑战。出院后及时获得支持有助于维持母乳哺育率。

《十项措施》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在总结过去25年的爱婴医院倡议实施的经验时7,很多经验教训在新十项措施的执行过程中仍然值得注意和规避,比如:

国家层面是否建立可持续执行的程序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

实施过程中所需资金是否纳入了财政预算;

在个别机构,爱婴医院的重点往往是取得“爱婴”称号,获得“爱婴医院”的认证后,是否持续落实政策;

措施中的每一项都能有效改善母乳哺育,是否能坚持将十项作为“一揽子计划”实施,以达到实现最佳效果;

……

《十项措施》的局限

爱婴医院倡议的核心目的:确保母亲和新生儿,在入住提供产妇和新生儿服务的机构之前或期间,得到及时和适当的照护,以便建立最佳的新生儿喂养方式,从而促进母婴健康和发展。同时,这只是一个全球标准,或者说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最低标准”。所以对于很多机构和卫生工作人员,母婴亲善还有更多可以做,比如《十项措施》未涉及的“关爱母亲”,以确保产妇身心健康;以及爱婴社区、爱婴儿科或爱婴医师办公室等等,这些对母乳哺育的支持也至关重要,但超出了《十项措施》的范围。

新政策的落地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作为一位保护、促进、支持母乳哺育的母乳哺育支持者,尽我们所能加快脚步,现在开始施行全新的《十措施》吧。

无论您是政策制定者,还是医务工作者、普通家庭,您对新的十项措施有什么其它解读十分期待和各位的交流。

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版)

2018-04-24阅139转2

分享:

本文刊于:中华儿科杂志, 2018,56(4) : 261-266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18版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不仅为母亲和儿童带来很多健康益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意义。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中低收入国家6月龄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37%,高收入国家婴儿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更短[1]。

制定“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版)”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宣传、指导并推动母乳喂养,尽早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制订的母乳喂养目标。为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16年9月成立指南制定工作组,确定在全面检索文献的基础上,获取相关研究并经过严格的文献评价以制定循证医学指南。本指南目标人群为普儿科医生、儿童保健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和各专业护理人员、全科医生,本指南6月龄内婴儿适用。

一、制定过程

1.构建临床问题(略)

2.检索证据(略)

3.评价证据

采用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价分级工作组(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working group,GRADE)评价证据,将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个等级,将推荐强度分为“强推荐、弱推荐”两个等级(表1)。

4.形成推荐意见(略)

5.撰写初稿和外审(略)

6.指南传播、实施与评价(略)

7.更新(略)

二、推荐意见

本指南参考有相对普遍指导意义的证据制定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指南使用者可不拘泥于指南的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对6月龄内婴儿的母乳喂养进行个体化诊治和处理。

(一)哺乳准备

推荐意见1:母亲乳头内陷或乳头扁平不影响哺乳,不推荐孕期进行乳头牵拉或使用乳垫(强

推荐,高质量)。

推荐说明:1994年的一项多中心RCT[5](n=463),纳入至少一侧乳头内陷或扁平的孕25~35周的单胎孕妇,结果显示:孕妇牵拉乳头或使用乳垫与否,产后6周母乳喂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6%比44%,45%比45%,P均>。2013年的一项RCT(n=90)[6],纳入至少一侧短乳头(< mm)的单胎孕妇,结果显示:使用乳垫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后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比%,p="">

推荐意见2:对患有抑郁症的孕产妇提供母乳喂养的专业支持有助于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强推荐,低质量)。

推荐说明:一项系统评价[7](纳入48项研究,n=71 245)显示:母亲孕期抑郁症可加重产后抑郁症状,孕期及产后抑郁症均可缩短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推荐意见3:母孕期对父亲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强推荐,中等质量)。推荐说明:一项RCT[8](n=59)显示:当父亲接受婴幼儿护理及母乳喂养知识的专业培训课程后,与仅接受婴幼儿护理知识课程者相比,两组间母乳喂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 比41%, P=。

推荐意见4:返院随访、家访、电话随访等产后随访系统可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强推荐,高质量)。

推荐说明:一项RCT[9](n=328)显示,与常规随访对照组相比,产后由母乳喂养支持团队提供返院随访、家访、电话随访和24 h及时回应的干预组产后6周的母乳喂养率更高,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比%, 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 ~,P<>

推荐意见5:母婴机构应有明确的母乳喂养书面政策,并应常规传达给员工,每位员工应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及技巧帮助实施母乳喂养;母婴机构应向孕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益处及实施方法,并规划和协调出院后母婴相关服务,以便父母及婴儿获得母乳喂养的持续支持(强推荐,极低质量)。

推荐说明: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母婴机构内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指南,更新1989年的WHO和UNICEF发布的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强调母婴机构及其人员的责任[10]。

(二)早期建立母乳喂养策略

推荐意见6:新生儿娩出后宜尽早吸吮(<30>

推荐说明:WHO专家建议:出生后的10~30 min新生儿吸吮反射能力最强,因此吸吮应在产后30 min内进行,有利于新生儿生后早期建立母乳喂养[10]。

推荐意见7:新生儿生后尽早(<1>

推荐说明:Cochrane系统评价[11](纳入14项RCT,n=887)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生后立即或早期与健康足月婴儿进行肌肤接触的母亲产后1~4个月时具有更高的母乳喂养率[风险比(RR)=, 95%CI:~]。

推荐说明:Cochrane系统评价(纳入1项RCT,n=153)[12]显示,健康足月婴儿母婴同室组较母婴分室组的母乳喂养率高(RR=,95%CI:~。

(三)母乳喂养有效性的评估方法

推荐意见9: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可用于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弱推荐,极低质量)。推荐说明:生后24~48 h,新生儿即排出墨绿色的胎粪。横断面研究[13](n=73)显示,足月健康新生儿粪便次数为~次/d,粪便转黄时间3~15 d,粪便转黄延迟提示母乳量不足。

推荐意见10:根据婴儿尿量可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弱推荐,极低质量)。

推荐说明:《实用儿童保健学》[14]指出婴儿尿量与年龄有关。生后第1天尿量较少;随着母乳分泌量的增加,婴儿尿量逐渐增加。新生儿出生后每天尿6~7次提示母乳量充足;如果婴儿尿量不足[<~>

推荐意见11:采用生长曲线监测体重增长速率是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强推荐,低质量)。

推荐说明:队列研究[15](n=108 907)显示,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后6 h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另一项队列研究[16](n=121)显示,出生1周内新生儿体重平均下降%(0~%),体重下降程度与喂养方式有关,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配方乳喂养者1周内体重下降分别为%、%和%。当母乳喂养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10%时应警惕可能为母乳摄入不足。新生儿期后,母乳量充足的婴儿体重应稳步增加。因此,评估婴儿体重增长速率是衡量母乳摄入量的最重要标准,评价方法可参考“中国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建议”[17]。

推荐意见12:采用母乳喂养评估量表可早期发现需要哺乳支持的母亲(弱推荐,低质量)。推荐说明:一项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scale,BSES)

用于评估母乳喂养的研究[18](n=308)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中总克朗巴赫系数为,分半信度系数为,重测信度为,内容效度为。

(四)母乳喂养过程中常见问题处理

【乳房充血肿胀及乳腺炎】

推荐意见13:指导乳母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可预防乳房充血肿胀(弱推荐,低质量)。推荐说明:一项Cochrane系统评价[19](纳入13项研究,n=919)比较了临床常用方法对治疗产后乳房充血肿胀的作用。该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总体质量不高,结果显示针灸、超声、刮痧、穴位按压、热或冷敷对乳房充血肿胀疗效不确定。专家认为采用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可预防乳房充血肿胀,但治疗乳房充血肿胀可以依据不同的经验疗法。

推荐意见14:乳母患乳腺炎时应及时寻求乳腺外科医生的专科治疗,采取排空乳房、休息、镇痛等对症支持措施,必要时用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暂停乳房喂养,但应排空乳房(强推荐,极低质量)。

推荐说明:医护人员和乳母应尽早发现产后乳腺炎,症状不严重时可直接行乳房喂养;当症状严重、发热、怀疑菌血症、败血症、乳房脓肿等时需暂停乳房喂养,但应排空乳房[20]。【新生儿低血糖】

推荐意见15:早吸吮和早接触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强推荐,低质量)。

推荐说明:Cochrane系统评价[11](纳入3项RCT,n= 144)显示,对于健康新生儿及其母亲,早吸吮和早肌肤接触的新生儿较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生后75~180 min血糖水平更高(均

数差, 95% CI:~。

推荐意见16:高危新生儿生后1 h内应监测血糖(强推荐,极低质量)。

推荐说明:“美国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指南”[21]建议:新生儿出生24 h内,血糖水平应持续> mmol/L;出生>24 h,血糖水平应持续> mmol/L,低于上述水平则为低血糖。高危儿易发生低血糖,出现激惹、呼吸急促、肌张力降低、喂养困难、呼吸暂停、体温不稳定、惊厥或嗜睡等临床症状时,均应在生后1 h内监测血糖,以后每隔1~2 h复查,直至血糖浓度稳定[21]。推荐意见17:无症状低血糖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有临床症状或血糖<>

推荐说明:“美国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指南”[21]建议:在没有口服葡萄糖凝胶制剂的情况下,无症状低血糖可以继续母乳喂养,有临床症状或血糖< mmol/l时应予以静脉输注葡萄糖。无症状低血糖可以继续母乳喂养(每次间隔1~2="" h)或按1~3ml/kg(最高不超过5="">< mmol/l应予以静脉滴注葡萄糖,起始量按10%="" 葡萄糖2="" ml/kg,以1="" ml/min="" 静脉推注;而后以6~8="" mg/(kg·min)静脉滴注维持,并于20~30="" min="">

【母乳相关性黄疸】

推荐意见18:按需哺乳(频率≥8次/24 h)有助于预防母乳相关性黄疸的发生(弱推荐,低质量)。

推荐说明:一项针对健康足月儿的横断面研究[22](n=98)显示,哺乳频率<8次4="" h的婴儿较≥8次/24="" h者母乳相关性黄疸发生风险更高%比%,=""><>

推荐意见19: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不应中断母乳喂养(强推荐,低质量)。

推荐说明: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23](n=209)显示,母亲产后1个月时仍坚持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发生率较低(19%比42%, P<;而院内临时中断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发生率较高(64% 比36%,=""><>

推荐意见20:对于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当胆红素水平低于光疗界值时,不建议光疗和其他治疗(强推荐,极低质量)。

推荐说明:专家建议如果新生儿一般情况好,体重增长符合正常速率,尿、粪便的颜色和量均正常,胆红素水平低于光疗界值,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不需要治疗[24]。

推荐意见21:对于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当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指征,允许母亲在婴儿光疗间歇期进行母乳喂养并照顾新生儿(强推荐,中等质量)。

推荐说明:一项针对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指征而接受光疗的RCT[25](n=34)显示,光疗1 h 的婴儿在3 h间歇期间进行母乳喂养,其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与连续性光疗组婴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μmol/(L·h), P>]。

推荐意见22:对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可常规预防接种(强推荐,极低质量)。

推荐说明:尽管尚无对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预防接种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报道,但亦无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进行预防接种带来危害等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推荐,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时,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26]。

【牛奶蛋白过敏】

推荐意见23:鼓励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应回避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并补充钙剂(强推荐,极低质量)。

推荐说明:世界过敏组织2010年和欧洲胃肠营养肝病学会2012年关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管理指南中,均建议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应鼓励母亲继续哺乳,但母亲的饮食宜回避牛奶制品,同时补充钙制剂(800~1 000 mg/d)[27-28];若母亲饮食回避后婴儿症状无缓解时,建议转诊至专科咨询治疗。、

【母乳分泌不足】

推荐意见24:医护人员应帮助乳母分析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同时增强乳母坚持哺乳的信心(强推荐,低质量)。

推荐说明::乳母常担心乳汁分泌不足从而造成早期终止母乳喂养。但母乳分泌不足的原因较多,应积极寻找原因。一项预测乳汁分泌相关性的纵向研究[29](n=123)显示,婴儿体重降低与乳母自认为乳汁分泌不足之间无相关性(48 h:r=-,自认为乳汁分泌不足与实际乳汁分泌不足之间无相关性(2周:r=)。母乳喂养自信心不足会导致乳母主观认为乳汁分泌不足,促进母乳喂养需要增强乳母的自信心。

推荐意见25:不推荐乳母摄入过多液体(包括汤类食物)以增加母乳分泌量(弱推荐,中等质量)。

推荐说明:一项Cochrane系统评价[30](半随机RCT,n=210)显示,乳母过多补充液体不

能提高母乳分泌量。

【婴儿体重增长不足】

推荐意见26:母乳喂养婴儿的体重增长不足时,应详尽分析母亲与婴儿双方的原因,必要时转诊至相关专科(强推荐,极低质量)。

[31-32]: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体重增长不足时需仔细进行临床评估与随访,寻找母婴双方原因。医生应根据病因进行母乳喂养指导,严重者转诊至相应专科。

【母乳的家庭贮存】

推荐意见27:母亲可将乳汁短期(<72 h)贮存于冰箱冷藏室(≤4=""><><-18>

推荐说明: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署(AHRQ)建议乳汁的“最佳”存储为≤4 ℃条件下72 h[33];乳汁保存在<-18>

推荐意见28:母亲均应直接乳房喂养,需要时可泵出乳汁用奶瓶喂养,但不建议频繁泵乳(强推荐,低质量)。

推荐说明:2016年的一项1 116位乳母泵乳次数与哺乳时间关系的队列研究[35],结果显示频繁泵乳是早期终止母乳喂养或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HR分别为(95% CI: ~)和(95% CI: ~)。另一项泵乳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36]显示,母亲完全泵乳喂养时婴儿1月龄终止母乳喂养的风险为HR=(95%CI:~ ;婴儿6月龄时HR= (95%CI: ~)。

三、局限性

本指南制定过程中存在以下局限性:(1)由于语言限制,只检索中文和英文文献,未检索灰

色文献;(2)因缺乏中国人群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故较难根据本土证据结果形成推荐意见;(3)因伦理因素,部分构建问题缺乏证据,致少数推荐意见参考来源于经典专着、专家意见或其他指南。

利益冲突声明本指南推荐意见的形成与任何药商和器械商没有利益关系与冲突

本指南制定专家组成员名单(略)

WHO《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

WHO《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 要求每个妇幼保健机构都应做到: 1.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并常规的传达到所有的保健人员。2.对所有的保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这一政策。 3.要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4.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奶。 5.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6.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婴儿喂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7.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 8、鼓励按需哺乳。 9、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剂。 10、促使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一、早早吸吮 婴儿娩出后,产妇适当休息调整,即应担当起养育婴儿的重任,及时让婴儿吸吮乳头,这对产妇和乳房充盈都是十分重要的。分娩之

后尽快给宝宝喂奶,最好是在分娩后第一个小时之内,之后每当宝宝出现饿的迹象就给他喂一次奶。宝宝饿的表现有努嘴、用鼻子拱乳头等。如果想试探宝宝是不是饿了,可以把手放在他的脸颊上,如果宝宝张着嘴扭过头来找你的手,那就说明他已经嗷嗷待哺了。 除白天让婴儿有足够的哺乳次数外,还应注意夜间喂养。夜间泌乳素的产生是白天的50倍。通过频繁的乳头刺激,既有利于反射地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又有利于泌乳系统分泌更多的泌乳素,有利于增加乳汁,乳母康复,也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据临床对比观察,早吸吮比晚吸吮的泌乳状况要好得多。 二、母婴同室 有人曾认为,婴儿刚刚娩出,那频繁的哭闹声会影响乳母休息,故采取母婴分离的办法,只是在喂奶时才让婴儿回到母亲身边。其实,这样做对乳母、婴儿均不利。母子触摸、婴儿哭闹、母子对视、婴儿气味等,不仅可以增进母婴感情,而且还是一个个良好的刺激信号,可有效地刺激泌乳系统,解除下丘脑的抑制,导致泌乳素增高,乳汁分泌自然,状如涌泉。 三、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尤其重要 据临床观察,凡是产妇重视母乳喂养者,多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主动设法尽快喂养,饮食状况良好,情绪较为稳定,心情舒畅。

市人民医院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

市人民医院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 一、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并常规的传达到所有保健人员。 二、对所有保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这一政策。 三、要把有关母乳喂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四、帮助乳母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五、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六、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喂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七、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其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 八、鼓励按需哺乳。 九、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 十、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

给这些组织。 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母乳喂养的方法 1.提早开奶正常分娩的健康母亲于产后0.5~1小时内可尝试喂哺自己正常的足月儿,虽然此时母亲的初乳很少,但新生儿有力的吸吮是促使泌乳的最好方法,也促进母婴的相互适应。 2.按需哺乳新生儿期只要母亲感到奶胀或小儿饥饿哭吵即可喂乳,一般每日喂哺10~12次。当乳量增加后,婴儿睡眠时间逐渐延长,自然进食规律出现,随着年龄的增大,两次哺乳间隔时间逐渐延长,生后2个月内昼夜7 ~ 8次,每2.5~3小时喂一次;3 ~ 4个月大约 6 次,夜间可减少一次。喂哺时两侧乳房轮流,先从一侧开始,这侧乳房排空后, 再喂另一侧,每次哺乳应尽量让婴儿吸奶到满足为止,时间约为15 ~ 20 分钟为宜。 3.正确的哺乳姿势母乳喂哺乳姿势可各种各样,但应母婴均感到舒适,乳母将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下方

托起乳房,将乳头刺激婴儿的上、唇,引起觅食反射,婴儿应含乳晕的大部分,使婴儿在吸吮时充分挤压乳晕下的乳窦,使乳汁排出。同时有效地刺激乳头上的神经末梢,促使泌乳和摄乳反射。喂哺完毕,将婴儿抱直, 头部靠在母亲肩上, 轻拍背部促使胃内空气排出, 然后保持右侧卧位, 以防呕吐。 二、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1.母亲在孕期就应该建立自己喂养孩子的信心,并作好具体准备,如孕晚期每日用温开水擦洗乳头,向外轻拉几次,使乳头皮肤坚实及防止乳头内陷,以利小儿吸吮。 2.乳母应注意营养、睡眠充足、心情愉快、生活有规律、不随便服药,每日应较平时增加能量700~1000kcal和水分1~1.5升。 3.母亲的乳头应经常保持清洁,防止乳头、乳房疾病的发生。 4.母乳量不足时,常有哺乳前乳房不胀,哺乳时小儿吞咽声少,哺乳后小儿睡眠短而不安,常哭闹,体重不增或增加缓慢。需找出原因加以纠正。 5.不应让婴儿口含乳头睡觉,不仅不卫生,且易引起窒息、呕吐,同时还会影响婴儿牙床的发育而致畸形。 6.因为各种原因需暂停哺乳时,应定时将乳汁挤出,以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

WHO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 一、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并常规地传达到所有保健人员。 二、对所有保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这一项政策。 三、要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四、帮助母亲喂在产后的半小时内开奶。 五、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六、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任何食物和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七、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 八、鼓励按需哺乳。 九、不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 十、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本院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 一、制定母乳喂养制度,组织所有保健人员及医务人员学习并执行。 二、对所有保健人员及医护人员进行母乳喂养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8学时,使其能实施母乳喂养制度。 三、帮助母亲喂在产后的半小时内开奶,皮肤接触至少30分钟。 四、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 五、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六、鼓励按需哺乳,让孩子随时想吃随时喂。 七、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任何食物和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八、要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九、禁止向母亲推销或免费提供代乳品,禁止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 十、建立并公示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WHO和ANICEF联合声明:国际代乳品销售守则 一、禁止对公众进行代乳品、奶瓶、橡皮奶头的广告宣传。 二、禁止向母亲免费提供代乳品。 三、禁止在卫生保健机构中使用代乳品,奶瓶、橡皮奶头。 四、禁止公司向母亲推销上碠产品。 五、禁止向卫生保健工作者赠送代乳用品作为礼品或样品。 六、禁止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宣传人工喂养,包括在产品标签或包装上印上婴儿图案。 七、向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的资料必须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 八、有关人工喂养的所有资料,包括产品的标签应该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代价和危害。 九、不适当的产品(如加糖炼乳),不在推销给婴儿。 十、所有产品都必须是高质量的,同时需考虑到使用这些食品的国家的气候条件和贮存条件。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 1.有书面的母乳喂养规定,并常规地传达到全体卫生人员。 2.对全体卫生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有关规定。 3.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孕妇。 4.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5.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6.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7.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 8.鼓励按需哺乳。 9.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人工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 10.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 1、禁止对公众进行代乳品、奶瓶或橡皮奶头的广告宣传。 2、禁止向母亲免费提供代乳品样品。 3、禁止在卫生保健机构中使用这些产品。 4、禁止公司向母亲推销这些产品。 5、禁止向卫生保健工作者赌送礼品或样品。 6、禁止以文字或图画等形式宣传人工喂养,包括在产品标签上印婴儿的图片。 7、向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的资料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8、有关人工喂养的所有资料包括产品标签都应该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代价与危害。 9、不适当的产品,如加糖炼乳,不应推销给婴儿。 10、所有的食品必须是高质量的,同时要考虑到使用这些食品的国家的气候、条件及储存条件。

促进母乳喂养的具体措施 1、成立母乳喂养领导小组,制定《母乳喂养实施细则》。 2、对全院职工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对专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指导孕产妇实行母乳喂养的能力。未接受培训人员不得上岗。 3、成立孕妇学校,对孕妇及其家属授课,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掌握基本的哺乳技巧。 4、产后1小时内,帮助正常母婴拥抱,进行皮肤接触,协助母婴开奶,吸吮,接触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给婴儿哺乳。正常新生儿每天离开母亲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 6、帮助母亲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教会暂分离的母亲频繁挤出母乳的方法,保持乳房泌乳。 7、除人乳外,不给新生儿添加任何食物及饮料(有医学指征除外)。 8、禁止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吮橡皮奶头,以免产生乳头错觉,影响母亲喂养。 9、严格执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拒绝接受奶粉商赠的母乳配方奶粉。 10、建立母乳喂养随访小组,建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及咨询电话,开展产后家庭访视,追踪指导纯母乳喂养6个月,并推迟断奶时间。

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

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 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母乳中特别是初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丰富营养,是任何乳制品不可替代的优质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项措施 1. 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并常规地传达到所有卫生人员; 2. 对所有保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实施这一政策; 3. 要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4. 帮助母亲在产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5. 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6. 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喂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证; 7. 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 8. 鼓励按需哺乳;

9. 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 10. 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母乳喂养的十大问题 一、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 1、对孩子的好处: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物,能够满足6个月内婴儿全部营养的需要;增加婴儿抵抗力,降低婴儿患病率;有利于婴儿智力发育。 2.、对母亲的好处:促进乳汁分泌;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和贫血;能够帮助妈妈恢复体型;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几率。 3、对家庭的好处:方便、经济、安全、卫生;增加母婴感情;增进家庭和睦。 4、对社会的好处:有利于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有助于小儿智能、社交能力的发育。 二、什么是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和继续母乳喂养到两岁或以上的重要性?

纯母乳喂养:除母乳外,不给婴儿添加任何食物和饮料,包括水。 母乳是婴儿必须和理想的食品,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最适宜婴儿消化,完全能满足6个月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需要,不必添加牛奶、果汁甚至水。 6个月后母乳不能提供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可进行辅食添加,但母乳仍可为婴儿提供众多营养物质和免疫物质 三、分娩后皮肤早接触、早开奶有什么重要性? 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和新生儿早吸吮,可促进催产素的分泌,刺激母亲早下奶,同时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新生儿与生俱来的觅食和吸吮反射,在刚生后一小时内最强烈,是新生儿吃奶本能得以强化的最佳时期。 母亲乳房的微生物和初乳,共同促进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形成,对新生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护。 四、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1、按需哺乳即当婴儿饿了或母亲觉得奶胀了就应喂哺,哺乳的时间、哺乳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不受限制。

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

《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2018年更新版) 2018-07-09186次 关键管理规范 完成遵守《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和世界卫生大会相关决议。b)制定书面的婴儿喂养政缴,并定期与员工及家长沟通。c)建立持续的监控和数据管理系统 2.确保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以支持母乳喂养 重要的临床实践 3.与孕如及其家属讨论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4.分娩后即刻开始不间断的肌肤接触,帮助母亲尽快开始母乳喂养 5.支持母亲开始并维持母乳喂养及处理常见的困难 6.除非有医学上的指征,否则不要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提供母乳以外的任何事物或液体 7.让母婴共处,并实践24小时母婴同室。 B.帮助母亲识别和回应婴儿需要进食的迹象。 9.告知母亲使用奶瓶、人工奶嘴和安抚奶嘴的风险 10.协调出院,以便父母与其婴儿及时获得持续的支持和照护。 IBCLC解读2018版《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 2018-05-11阅204转8 分享:

《十项措施》是什么 《成功母乳喂养十项措施》是爱婴医院倡议中最重要的方案,既是认证的金标准,同时也是执行指南。 而「爱婴医院」的称号,是每一所设有产科的医院希望获得的最重要的资格认证,没有之一。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下简称儿基会)启动了爱婴医院倡议1,目的是向卫生机构提供框架以应对不利于母乳哺育的做法。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们国家卫计委积极推动着该项目在中国的落地,并在2014年开展了爱婴医院复核工作2。《成功母乳喂养十项措施》实际指导鼓励新妈妈进行母乳喂养,并使卫生工作者了解如何对母乳喂养提供最佳支持。 《十项措施》的实施效果 《十项措施》推行27年来,在超过152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切实保护、促进、支持了母乳哺育的顺利进行,包括我国7。 《十项措施》更新的背景 1991年 世卫、儿基会第一次发布《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 2016年 所有世卫组织成员国开展了国家一级执行的相关调查,部分国家、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NGO)工作人员也为爱婴医院倡议前25年的挑战和经验教训提供了更多见解。

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

《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2018年更新版) 2018-07-09 匚186 次 关键管理规范 1.a)完成遵守《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和世界卫生大会相关决议。 b)制定书面的婴儿喂 养政缴,并定期与员工及家长沟通。c)建立持续的监控和数据管理系统 2.确保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以支持母乳喂养重要的临床实践 3.与孕如及其家属讨论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4.分娩后即刻开始不间断的肌肤接触,帮助母亲尽快开始母乳喂养 5.支持母亲开始并维持母乳喂养及处理常见的困难 6.除非有医学上的指征,否则不要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提供母乳以外的任何事物或液体 7.让母婴共处,并实践24小时母婴同室。 B.帮助母亲识别和回应婴儿需要进食的迹象。 9.告知母亲使用奶瓶、人工奶嘴和安抚奶嘴的风险10.协调出院,以便父母与其婴儿及时获得持续的支持和照护。IBCLC解读2018 版《成功促进母乳喂养 项措施》 2018-05-11?? nhdanny ??来源??阅?204??转?8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十项措施》是什么

成功母乳喂养十项措施》是爱婴医院倡议中最重要的方案,既是认证的金标准,同时也是执行指南。 而「爱婴医院」的称号,是每一所设有产科的医院希望获得的最重要的资格认证,没有之一。 1991 年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下简称儿基会)启动了爱婴 医院倡议1,目的是向卫生机构提供框架以应对不利于母乳哺育的做法。自上世纪90 年代至今我们国家卫计委积极推动着该项目在中国的落地,并在2014 年开展了爱婴医院复核工作2 成功母乳喂养十项措施》实际指导鼓励新妈妈进行母乳喂养,并使卫生工作者了解如何对母乳喂养提供最佳支持。 十项措施》的实施效果 十项措施》推行27 年来,在超过152 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切实保护、促进、支持了母乳哺 育的顺利进行,包括我国7 十项措施》更新的背景 1991 年 世卫、儿基会第一次发布《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

促进成功母乳喂养十项措施

促进成功母乳喂养十项措施 母乳是新生儿最佳天然食品,母乳喂养为生命提供了最完美的开端。以下是OK的促进成功母乳喂养十项措施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并常规地传达到所有保健人员。 二、对所有保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这一项政策。 三、要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四、帮助母亲喂在产后的半小时内开奶。 五、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六、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任何食物和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七、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 八、鼓励按需哺乳。

九、不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 十、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一、制定母乳喂养制度,组织所有保健人员及医务人员学习并执行。 二、对所有保健人员及医护人员进行母乳喂养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8学时,使其能实施母乳喂养制度。 三、帮助母亲喂在产后的半小时内开奶,皮肤接触至少30分钟。 四、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 五、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六、鼓励按需哺乳,让孩子随时想吃随时喂。 七、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任何食物和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八、要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九、禁止向母亲推销或代乳品,禁止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 十、建立并公示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一、禁止对公众进行代乳品、奶瓶、橡皮奶头的广告宣传。 二、禁止向母亲代乳品。 三、禁止在卫生保健机构中使用代乳品,奶瓶、橡皮奶头。 四、禁止公司向母亲推销上碠产品。 五、禁止向卫生保健工作者赠送代乳用品作为礼品或样品。 六、禁止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宣传人工喂养,包括在产品标签或包装上印上婴儿图案。

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

一、有书面的母乳喂养规定,并常规的传达到全体卫生人员。 二、对全体卫生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有关规定。 三、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急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四、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奶。 五、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新生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六、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事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七、实施母婴同室。 八、鼓励按需哺乳。 九、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工乳头,或使用乳头做安慰物。 十、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1、本院促进母乳喂养的十条规定,每个职工一份,确保母乳喂养的推行。 2、全院职工(包括新工作人员、临时工等)进行有计划的母乳喂养技术及国际双十条的培训考核,时间不少于22小时(18小时理论,4小时操作),产科、儿科、专职人员经考核持考核合格证上岗。 3、产前门诊做好乳房护理,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坚持4——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下发宣传材料,并看录相使产妇及家属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4、医护人员帮助母亲(剖宫产后有应答时)在产后30分钟内哺乳,母乳皮肤接触30分钟。 5、医护人员在产后6小时内进一步指导母亲喂奶(体位、含接),示范挤奶及发放挤奶技术的书面材料,告诉母亲需与婴儿分开时要经常挤奶,保持泌乳。 6、不允许新生儿吃母乳以外的食物及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7、母婴24小时同室,在有医疗操作时,母婴分开不能超过1小时,如超过1小时必须有母婴分离指征。 8、鼓励母亲按需哺乳,喂奶的时间、次数不受限制。 9、不允许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吮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不允许产妇把人工奶头及奶瓶带入医院。 10、把出院的产妇通过书面转给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医院设立24小时母乳喂养热线电话(2875626),通过以上形式来解决出院后坚持4——6个月的母乳喂养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标准 1.有书面的母乳喂养规定,并常规地传达到全体卫生人员。 2.对全体卫生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有关规定。 3.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4.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5.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新生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6.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7.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 8.鼓励按需哺乳。 9.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人工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 10.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医院母乳喂养规定 1、本院制定促进母乳喂养的规章制度,并传达到全体工作人员。大力宣传和执行国际促进母乳喂养的有关规定。 2、本院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实施母乳喂养规定的技术培训,合格后上岗工作。 3、医护人员必须做好孕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的宣传工作,如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的方法等。 4、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并进行皮肤接触30分钟以上。 5、医护人员必须教会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离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6、无医学指征,医护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给新生儿喂代乳品或饮料。 7、无医疗上的需要一律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 8、鼓励母亲要不定时、不定量的按需哺乳。 9、一律不要给新生儿用奶瓶及橡皮奶头,不要宣传、馈赠、推荐和使用母乳代用品。 10、母婴出院后,由随访小组负责母乳喂养情况的随访,设热线电话,继续为母乳喂养的母亲提供咨询服务。

《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 1.不得向公众推销母乳代用品。 2.不得免费派发母乳代用品样本予孕妇或母亲。 3.不得在医疗保健机构内推销上述产品。 4.母乳代用品公司的营业代表不得接触孕妇或母亲。 5.不得向医护人员赠送礼物或样品。医护人员也不应把此类物品转派给孕妇或母亲。 6.不可用文字或图片(包括货品上的婴儿图像)美化人工喂哺。 7.给予医护人员的资料必须有科学根据和合乎事实。 8.有关人工喂哺婴儿的一切资料必须列明母乳喂哺的益处和优越性,以及人工喂哺的代价和不良影响。 9.不应推介不适合婴儿食用的产品。 10.所有制造商及分销商应遵守本守则的条文,即使该地区尚未实行本守则。

母乳喂养三个十条

母乳喂养三个十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 1、禁止对公众进行代乳品、奶瓶或橡皮奶嘴的广告宣 传。 2、禁止向母亲免费提供代乳品样品。 3、禁止在卫生保健机构中使用这些产品。 4、禁止向母亲推销这些产品。 5、禁止向卫生保健工作者赠送礼品或样品。 6、禁止以文字或图画等形式宣传人工喂养,包括在产品 标签上印婴儿的图片。 7、向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的资料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真实 性。 8、有关人工喂养的所有资料包括产品标签都应该说明母 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代价与危害。 9、不适当的产品,如加糖炼乳,不应推销给婴儿。 10、所有的食品必须是高质量的,同时要考虑到使用这些 食品的国家的气候条件及储存条件。

WHO《促进母乳喂养的十点成功措施》 1、有书面的母乳喂养规定,并常规的传达到所有的卫生 人员。 2、对全体卫生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有 关规定。 3、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4、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5、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 何保持泌乳。 6、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 学指征。 7、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新生婴儿24小时在一起。 8、鼓励按需哺乳。 9、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安慰物。 10、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 这些组织。

医院母乳喂养规定 1、成立医院母乳喂养小组,制定各项常规制度,认真执 行WHO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 2、组织全院职工学习母乳喂养知识,提高宣传和指导母 乳喂养的技能。 3、广泛粘贴和散发母乳喂养宣传手册,使孕妇和家属认 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4、为孕妇做好乳房保健,并帮助母婴在产后30分钟内接 触、吸吮、开奶。 5、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教会产妇哺乳姿势和正确的挤 奶方法。 6、鼓励按需哺乳,不给新生儿添加母乳以外的任何食 品。 7、改善产科环境,取消代乳品,奶瓶及橡胶奶头。 8、提高产妇住院期间护理及膳食质量,使产妇精神愉快 的哺乳婴儿。 9、建立儿科,防保科为核心的母乳喂养随访组织,帮助 出院的母亲坚持4-6个月的母乳喂养。

2021年促进成功母乳喂养十项措施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母乳是新生儿最佳天然食品,母乳喂养为生命提供了最完美的开端。以下是整理的促进成功母乳喂养十项措施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 一、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并常规地传达到所有保健人员。 二、对所有保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这一项政策。 三、要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四、帮助母亲喂在产后的半小时内开奶。 五、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六、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任何食物和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七、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 八、鼓励按需哺乳。 九、不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 十、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医院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 一、制定母乳喂养制度,组织所有保健人员及医务人员学习并执行。 二、对所有保健人员及医护人员进行母乳喂养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8学时,使其能实施母乳喂养制度。 三、帮助母亲喂在产后的半小时内开奶,皮肤接触至少3分钟。 四、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 五、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六、鼓励按需哺乳,让孩子随时想吃随时喂。 七、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任何食物和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八、要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九、禁止向母亲推销或免费提供代乳品,禁止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 十、建立并公示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WHO和ANICEF联合声明国际代乳品销售守则 一、禁止对公众进行代乳品、奶瓶、橡皮奶头的广告宣传。 二、禁止向母亲免费提供代乳品。 三、禁止在卫生保健机构中使用代乳品,奶瓶、橡皮奶头。 四、禁止公司向母亲推销上碠产品。 五、禁止向卫生保健工作者赠送代乳用品作为礼品或样品。 六、禁止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宣传人工喂养,包括在产品标签或包装上印上婴儿图案。 七、向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的资料必须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 八、有关人工喂养的所有资料,包括产品的标签应该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代价和危害。 九、不适当的产品(如加糖炼乳),不在推销给婴儿。 十、所有产品都必须是高质量的,同时需考虑到使用这些食品的国家的气候条件和贮存条件。 1

爱婴医院母乳喂养的复习知识点培训考试卷.doc

2015年章丘市人民医院医院母乳喂养知识培训试题 一、单选题(29题,每题1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β-内酰胺类药物可以进行母乳喂养,但是有出现过敏反应的风险 B.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可少量进入乳汁 C.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D.使用甲硝唑剂量顿服大于2g时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2、日龄25天的新生儿,发育正常,母乳喂养,进食良好。大便黄色,小便正常,血清胆红素8mg/dl,其余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A) A.继续母乳喂养,定期随诊B.光照疗法C.停用母乳D.药物治疗 3、鹅口疮患儿喂养过程中,以下错误的是:(D) A.局部用药可在两次奶间隔期间进行B.继续母乳喂养 C.婴儿口腔或母亲乳头疼痛时也可将奶挤出来,再用匙喂D.停止母乳喂养 4、6个月母乳喂养婴儿,腹泻3天,蛋花汤样便,伴发热,尿少,应采取的措施是:(C) A.给予抗菌素治疗B.立即停用母乳,改配方奶喂养 C.继续母乳喂养,同时进行病原性检查及对症治疗D.增加辅助食品种类 5、晚发型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D) A.一般单纯母乳喂养B.大约2/3母乳喂养的婴儿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至第3周C.血清胆红素主要为未结合(间接)型D.诊断后应停喂母乳至少7天 6、先天性唇腭裂患儿母乳喂养应该:(D) A.由于唇、腭裂患儿吸吮力的低下,每次吃进的乳汁可能相对较少 B.重症者可将挤出的乳汁用特殊的奶嘴或奶瓶喂养 C.更严重的唇腭裂患儿可将母乳挤出,采用少量多次缓慢用汤勺喂养 D.以上都正确 7、苯丙酮尿症患儿喂养错误的是:(A) A.不能母乳喂养 B.应当立即开始饮食治疗,需要中断母乳喂养一段时间而采用专用配方奶粉喂养 C.在停用母乳喂养期间,必须通过挤奶来维持正常的泌乳功能 D.当查血苯丙氨酸浓度达到正常时,采取部分母乳喂养,同时加用低苯丙氨酸的配方奶,并定期检测血苯丙氨酸的含量 8、关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极低出生体重儿应首选母乳喂养 B.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应持续至6个月以上 C.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低出生体重儿,应选择婴儿配方奶喂养,或作为母乳的补充 D.对能够母乳喂养、但无母乳强化剂的早产儿,可给予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各50%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