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数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亿以内的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本课的知识结构这样有层次地呈现,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利于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生活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而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

百分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数

1、媒体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了,文具店里进来了许多新文具:

书包45.00元文具盒18元彩笔3.50元

橡皮擦0.20元铅笔0.15元日记本3元

2、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标价签,看看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3、引出新课,认识小数

师:像45.00元、3.50元、0.20元、0.15元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长得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都有个小圆点。

师: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来说说它的名字。(生齐读)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其实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二)认识小数,感知意义

1、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1)观察价格签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想一想:这些小数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提示:根据自己的经验,思考购物时是如何付钱的?)生汇报,课件出示如下:

元角分

5元9角8分 5. 9 8

0元8角5分0. 8 5

2元6角0分 2. 6 0

(2)师小结: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当用小数表示的价格不够1元时,整数部分用0表示。(3)师:这些价格签上的小数,你们会读吗?(出示课本中的插图,学生试读)

观察:小数点把小数分为几部分?

小结:小数点把小数分为两部分,小数点左边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为小数部分。读小数时,小数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部分则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

(4)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学生试说,课件出示)

(5)巩固练习.

(6)写小数:

师:对于小数的读法我们已经学会了,那小数又该怎样写呢?(出示题目,学生回答)

小结: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依次写出小数部分。

2、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1)出示1米长的米尺课件。

提问: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1分米)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十分之一米)师指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米)。实际上十分之一米和0.1米表示的都是哪一部分?它们表示的是同一部分,所以,它们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也就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师完成板书。

小结过程: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就是1∕10米,用小数还可以表示为0.1米。

延伸:1分米用小数表示为0.1米,那么3分米用小数怎么表示呢?要求学生回答并叙述过程。

7分米呢?板书

(2)出示1米长的米尺课件。

提问: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厘米?(1厘米)1厘米是几分之几米?(百分之一米)师指出:百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01米)师板书。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1厘米就是1∕100米,用小数还可以表示为0.01米。

延伸:1厘米用小数表示为0.01米,那么3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呢?要求学生回答并叙述过程。教师板书

18厘米,23厘米呢?

小结:像0.1米、0.3米、0.7米这样的小数因为小数部分只有一位数,所以,我们就称它为“一位小数”。观察:一位小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位小数表示的都是十分之几)同样道理:两位小数就可以用百分之几来表示。(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分米,第二位表示厘米)

(3)师:王东的身高1米30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

学生同桌讨论回答.老师板书.

1.3米和1.30米一样高吗?

通过讨论得出一样高.

(三)实际应用,巩固提高

做一做1,2

(四) 课外练习:1.2.

(五)思考题:用2、0、3、5写两位小数,你可以写出多少个?

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十分之几一位小数百分之几两位小数

1分米=1/10米=0.1米1厘米=1/100米=0.01米

3分米=3/10米=0.3米3厘米=3/100米=0.03米

7分米=7/10米=0.7米 18厘米=18/100米=0.18米

教学反思与点评:

1、由于整节课的容量较大,在教学中我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后面有点“赶”教学的感觉,特别是在教授学生较难理解的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环节时,学生思考内化知识不够充分,以至于学生在后来的练习题中完成的不够好。

2、对学生“放”的力度还不够,其实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可以自学完成的,但是我却总感觉不放心。学生一时间回答不出预想的答案就忙于提示或总认为说的不如自己叙述的明白就重复解释,以至于太注重预设而忽视了生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构成 教案

第1节物质的构成 一、目标导航 1.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让学生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3.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能列举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通过学习,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了解扩散现象。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和事实,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要点扫描 《物质的构成》这一节课比较抽象,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物质的构成》是初中科学7年级第4章第1节的内容,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在讲“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时,要从观察方型蔗糖、观察碾碎的蔗糖到观察糖水,来引出蔗糖分子,并且强调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要通过比喻的方法告诉学生。 “分子之间有空隙”,要做好主实验和辅助实验。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要用有刻度的小试管,比如50毫升水和50毫升红色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会明显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黄豆和芝麻的辅助实验很明显,要用黑芝麻。

《公开课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椒江区云健小学丁丹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2~5页“负数”。 【教材分析】 负数这个教学内容是学生“数”概念认识的一次拓展。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丰富了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教材中没有出现正式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第介绍了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书上也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也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数学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六年级下册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今天将六年级下册的学习材料让四年级学生上,起点非常难把握。根据简要的前测,发现四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负数有了少许的认识。本节课,将从数据分类入手认识负数,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多元表征相反意义的量,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 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和“0”的内涵。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课件、学习纸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师: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听明白了吗? 课件出示:(1)白天(黑夜);(2)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3)电梯上升5层(电梯下降5层);(4)气温是零上15℃(气温是零下15℃);(5)在银行存入1000元(在银行取出1000元);(6)小红表现好加了10分(小红表现不好扣了10分);(7)商场赚了5200元(商场亏了5200元);(8)顺时针旋转90度(逆时针旋转90度)。 师: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反应很敏捷!真棒!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教案

《物质的构成》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所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沃德说过“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因此,本节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亲历一个全新的探究过程,建构新知:即“情境——探究——交流”过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有关细胞学说的知识以后,更深的从微观层次上去认识物质的本质,能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并能解释一定的现象。分子是化学基本概念的组成部分,是化学的基础,因此这节内容在教材的地位非常明显。本节内容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重点难点也随之明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子性质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关于分子间隙的有关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探究事物的基本方法。知道要借助仪器,探究实验等等。然而七年级的学生理解分子的抽象定义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粒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让学生经过分组实验、自主探究;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进行全面观察和总结,让学生建构起对分子的正确认识。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内容的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确认分子比细胞小的多。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描述和解释现象的综合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合作精神及团队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信念。 实验准备: 分组: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方糖放大镜筷子玻璃棒试管(加标签)烧杯量筒水酒精(已染色)大米花生 教师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一套针筒研钵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认识负 数》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 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基于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教材先编排“生活中的负数”,再编排“正负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悟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而产生了负数。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把运动引入数学中来,使学生初步感知数量的方向性和相对性。通过对0的进一步认识,感悟到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分界线,或者两种相反变化的原始状态,为以后函数的学习作铺垫。 基于学情分析 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或听说过负数,从生活中学数学,又有趣味性又有挑

战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另外,学生经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3、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知道数可以分为正数、0、负数,理解分类讨论的思想。 4、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学习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评价任务: 1、借助课前游戏,能举例说出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能用正负数准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能准确把数分为正数、0、负数三类。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一课》语文教学实录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一 课》语文教学实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文本解读】 浓浓的爱国情意在本课多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几个字上表露无遗。文本看似浅显,但其实内蕴的那股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意如果无法得到彰显,那么,整堂课的教学必然走向失败。本课的教学不仅有了优秀的课堂设计,而且教师的激情显然每时每刻都在牵动着学生的心,引领着学生真正走进了一个爱国的殿堂。 【教学实录】 一、课前“知识快餐”,介绍背景 (著名爱国将领和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在美国考察期间,有一次,他和一名使馆人员去邮局往国内寄东西。邮局职员看了邮单后故意问:“你是哪国人?”吉鸿昌理直气壮地回答道:“我是中国人!”那职员冷笑道:“地球上已找不到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同行的使者却低声劝道:“吉先生,你为何要说自己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自己是日本人,这样就能受到礼

遇。”吉鸿昌怒不可遏,大声斥道:“你觉得中国人丢脸吗?我却觉得当中国人很光荣。”回到寓所,吉鸿昌越想越气,当即找到一块半尺来长的硬纸板,亲自用毛笔在上面用英文写了5个大字:“我是中国人!”无论是外出,还是出席宴会,他都把它佩戴在胸前。)师: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想,一定有很多同学,深有感触地对自己说道:“一定要做个豪迈的中国人”吧?但大家可曾思索过,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多么可悲的时代啊!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竟到了连自己的国籍都不能堂堂正正说出口的境地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上海外滩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不能忘记“圆明园”那场空难性的烈火与洗劫,更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这种种的种种,让无数的百姓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当时,在我们的台湾,那里也正经历着一次空前的大劫难。 (出示关于台湾被日本人侵占后的背景资料。)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难忘的一课》便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 (读题。) 情感的积淀是上好一节成功公开课的坚实基础,

274《爱如茉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学期教材,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父母间温柔、细腻的感情,如一脉涓涓细流,在你心里流动;如一缕淡淡花香,驻足你的心房。 文章中,没有感人肺腑的爱情表白,没有卿卿我我的浪漫举动,作者只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了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妈妈住院了,却不忘嘱咐“我”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爸爸吃;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便直奔医院;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妈妈怕惊动爸爸不敢翻身,连手脚都麻木了……传神细节,细腻笔触,让我们感受到如茉莉般淡淡的温情、浓浓的爱!文章事小情真,感人至深。 【设计理念】 茉莉,平淡无奇却幽香缕缕,洁白无暇又象征美好。寄托人们最质朴的感情和最美好的心愿,因此本文把“爱”与之蓖美,映衬了人们之间关爱之情的美好与伟大。课文以“爱如茉莉”为题,简洁、含蓄,让人顿觉一股清新、芬芳之气扑面而来。那么,真爱到底是什么呢?怎样把孩子眼中的“父母之爱”以及夫妻之间的“关照之爱”,以一个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小学生,使他们得到教益与启迪。对此,我感到,实施情境教学是落实本篇课文教学的优选方案。 此外,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本课以

朗读贯穿始终,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认真品味父母们那平淡朴实的爱,同时将这种爱延伸到生活中,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一次震撼、一次洗礼。 当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以本为本,只有超越文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学中,我注重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为目标,以仔细研读为重要手段,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基本标点中品味作者抓住细节的写法,明白“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都蕴含着朴实的父母之爱,并学习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描述身边普通而又平凡的“爱”。整个教学中我主要分如下几步展开: 激疑导入,初悟茉莉之美 读文释疑,感悟情感之美 深化主题,领悟爱的真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揣摩细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真切体会爱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是真爱必须付出真心;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受到情感的熏陶。

物质的构成教案

物质的构成(第一课时)(校公开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有关细胞学说的知识以后,更深的从微观层次上去认识物质的本质,能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并能解释一定的现象。分子是化学基本概念的组成部分,是化学的基础,因此这节内容在教材的地位非常明显。本节内容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重点难点也随之明确。 教学重点:理解分子性质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关于分子间隙的有关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探究事物的基本方法。知道要借助仪器,探究实验等等。然而七年级的学生理解分子的抽象定义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粒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让学生经过分组实验、自主探究;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进行全面观察和总结,让学生建构起对分子的正确认识。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内容的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确认分子比细胞小的多。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描述和解释现象的综合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合作精神及团队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信念。 实验准备: 分组: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方糖放大镜筷子玻璃棒试管(加标签)烧杯量筒水酒精(已染色)大米花生 教师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一套针筒研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故事:山上、庙里,有两个小和尚,一个小和尚每天挑水、念经;而另一个小和尚则每天砍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优质课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 要和方便。 2.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揭示相反意义的量 1.玩一玩:相反的游戏。 2.说一说:照样子写反话,再与附近的同学或家人一人说一句,另一人说反话。向前走100 米(向后走100米);小明存入银行200元,();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5米,冬季水位();③本学期我校五年级转进2名学生,六年级;。(揭示:相反意义的量。)二、揭示正负数 师:你会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比如,我们以最后一个信息为例:“本学期我校五年级转进2名学生,六年级转出2名学生。”五六年级学生增减变化情况表年级人数五年级2人,六年级 师:你觉得这样能表示清楚吗?请你想个办法试着表示。 汇报、展示。 介绍:数学家们也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介绍负数的历史: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用“红和黑”两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两种相反的量。1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刘徽除了用两种不同颜色来区分外,还用摆放位置的正与斜来区分。到了十三世纪, 人们开始用画斜杠的方法来表示,还用加符号的方法来表示。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欣赏哪种方法? 介绍:400多年前法国数学家吉拉尔首次用“+”和“-”来表示,一出现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直沿用至今。 师:用吉拉尔的方法进行表示,五年级的变化记着+2人,六年级记着-2人。我们把这些数贴到黑板上。会读这个数吗?符号叫作正号,读作正二,+2,也可以省略“+“号写成2。像+2或者写成2,像这样的数,我们称为正数。 师:这是什么数?会读吗?像负二这样的数我们称为负数。 (板书:负数) 这个符号称为负号。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负数。 (板书课题) 三、用正负数来表示气温和海拔高度 1.回顾温度计 师:气温的测量中,我们常常用到正数和负数。这是一个温度计,你们会看 温度计吗? 师:温度计的左边表示摄氏度,右边表示华氏度,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在温测气温时用华氏度,我们国家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教案 兴华小学张双爱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资料和文中的描写,体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并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3.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作者难忘的情感。评论 学情分析: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有比较高的感悟能力,能体会到字里行间作者表达的感情。但是,对台湾的那一段历史不太了解。 重点难点: 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难忘的情感。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台湾的课文吗?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 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曾有一位船员,他在这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堂令他终生难忘的一堂语文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高雄真挚崇高火热闽南语诸葛亮光复 /2、出示主要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以后,()在(),见到()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的民族精神。 三、精读课文,在台湾光复的背景下理解情感 1、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是哪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这三次分别在哪里出现?请拿起笔在书中用线画出来。 3、学生汇报 (1)ppt出示: (2)齐读

(3)这三句话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第一次是台湾老师认真、吃力地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二次是我和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三次是我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研读第一次 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在第一次。 (1)①台湾教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 “一笔一画”是什么样子呢?找同学来表演一笔一画 同样是一笔一画,有什么区别吗:? ②从一笔一画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为什么写的吃力?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理解光复。(出示台湾光复资料)ppt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措施奴役人民群众,让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耻辱,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才被归还中国。 (3)被日本统治的50年,日本人为什么不准许台湾人讲国语? (4)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5)50年啦!才重回祖国怀抱的激动!都凝注在笔端(反复朗读) 怎么读好这句话?(不对,他们初学国语,国语不太熟练,怎会读得如此流畅?读得好,就是这样,吃力地,生疏地,但非常认真的!) 师引读:50年没说这样的话了——。 女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 50年了,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说中国话了。 男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50年的耻辱,现在终于能这样痛快地说出来了。 全体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50年,风雨飘摇的50年啊,台湾的人民过着的是怎样的日子啊,如今终于光复解放了,心情怎能不激动?再读。 全体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5、研读第二次 (1)请同学们说说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想想孩子们为什么一点儿也不觉得意外?

情意深深 爱意浓浓——《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情意深深爱意浓浓——《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Deep affection and deep love -- teaching case of "love like jasmine"

情意深深爱意浓浓——《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情意深深爱意浓浓——《爱如茉莉》教学案例情意深深爱意浓浓——《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苍南龙港五小张春霄 平常我们都觉得小孩子不懂事,更不懂爱,尤其是父母之间的爱。其实不然,在上完《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以后,我被孩子那颗细腻而真诚的心深深地打动了。我惊叹他们的深邃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佩服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赞美他们那种美好而纯洁的心灵。当我看着那一双双可爱的眼睛时,我一次次地感动,一遍遍地震撼!是啊,谁说学生不懂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爱的课堂,细心聆听他们的声音吧! 片段一:

师:同学们,当你细细研读课文的时候,文中的哪些地方让 你深深感动?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六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 交流: 生1读:“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 蹑手蹑脚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我被这里深深地感动了。 师:为什么? 生1:从轻轻、蹑手蹑脚这几个词,可以看出爸爸对妈妈是 多么的关爱!他生怕惊醒了妈妈,让妈妈睡不好觉。这个动作虽 然像小偷,可我真的好感动!这位妈妈好幸福!(同学们响起了 掌声) 师:你真会读书,连这细微的动作都能捕捉,真不简单啊! 还有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2读:“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 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爸吃。记住,要 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我从 这里知道妈妈处处为爸爸着想,哪怕自己生病了,还想着爸爸吃 饺子,还说等他吃了饺子再告诉他生病的事,多么伟大的妈妈呀!我觉得真爱就是彼此付出,彼此关心,默默地为对方付出。(学 生都在默默地听着,似乎都若有所思)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组成》教案

第三节物质的组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式的含义;知道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和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2.知道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符号及其化合价;认识化合价和离子电荷的关系; 3.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常见的简单物质的化学式; 4.学会对简单物质的命名; 5.学会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 6.学会阅读自主学习;初步形成对事物的进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处理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2、认识定量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 2、体科学计算的规范和严谨。 学习重点: 1.记忆部分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写出部分物质的化学式; 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元素的质量或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 【教学课型】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化学式与物质的组成 课堂学习: 一、引入:用实物投影仪投影一张名片,让学生了解名片上的有关信息。[问题情景]自然界千万种物质有没有自己的名片呢?你能帮他们设计他们的名片吗?请大家设计物质水的名片。 [学生交流]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展示同学的设计成果。 [师生讨论] 名片中的化学式能反映出物质的许多信息,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化

学式? 二、师生互动: [学生比赛]分4—6个小组进行书写知道的物质化学式比赛,然后展示学生的比赛结果。 [问题情景] 以上都是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你们能分析出化学式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讨论] [师生整理] 化学式是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的组成的式子。 [教师设疑] 为什么以上的物质有着他们所特有的化学式呢?这还需要从物质的微观来认识这个问题。 [实验展示] 化学书图3—24 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示意图 [教师设疑] (以写出水的化学式为例) 1.从构成水的微观可知,在水分子存在的原子的种类有哪些? (确定水的元素组成) 2.从构成水的微粒可知,在水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多少? (确定水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让学生分析金属铁和氧化铜的微观构成得到它们的化学式 [小结] 1.可见化学式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以物质的组成为依据的。[教师讲解]在自然界中,不同地方的水的组成总是相同的,因此都可用“H2O” 表示。事实上,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也就有了它的固定的 化学式,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式也就不同。化学式是 全世界一致认同的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符号。 [练习]根据物质的组成情况,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认识负数》公开课优秀课堂设计课堂实录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认、读、写正负数。 2、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体会数系扩充的必要性以及数意义发生的变化。能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认、读、写正负数,能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引入。 1.播放天气预报视频,从天气预报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关于温度,用什么测量温度? 3、温度计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在谈话中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 1、认读零上温度。 (1)今天为了继续研究温度计中数学,老师请电脑帮忙画了一个温度计,知道这是几摄氏度吗?(认读0℃、1℃、3℃、5℃、10℃)(2)课前老师从天气预报中获知几个城市的温度: 临沂:零上6℃

上海:零上12℃ 海口:零上26℃ 温度计液面应该在哪? 2、认读零下温度。 (1)零上的刻度表示零上的温度,生活中有没有比0℃低的温度? 课件出示北京冬季某一天,请你估一估此时大约多少摄氏度?学生估计,教师出示:零下6℃。 (2)温度计只有零上刻度,不够用了怎么办? (3)零下6℃水银柱的液面在温度计什么地方? (4)总结在温度计上找零下温度。 (5)在作业纸上表示零下21℃,零下39℃。 3、认识正负数。 (1)温度计上0为分界线,0以上的刻度零上的温度,温度计上0以下的刻度零下的温度,在温度计上这些数的含义我们能清楚知道,如果把温度计隐去,这些数的含义还明确吗? (2)以零上10℃与零下10℃为例请你设计两个简单的符号,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 (3)明确用“+”,“-”表示。 (4)认识正负数,教读正负数的读法。 (5)用正负数表示其它零上零下温度。 4、相反意义的量。 (1)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它们的意义相反,在数学上叫做相反

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长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存折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通过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然后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用具:温度计、课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选取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正负数。通过6个城市同一天的温度和存折收支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产生的意义。 3、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2、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难点体会负数的重要性。理解负数的含义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完整版)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执教人:刘志龙时间:2010年4月16日 【教材分析】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六课。课文以“爱如茉莉”为题,简洁、含蓄,让人顿觉一股清新、芬芳之气扑面而来,急于披文以体察具体内容。 初读《爱如茉莉》,你会如饮山泉,清淡中有丝丝甜意;再读《爱如茉莉》,你会如品香茗,丝丝甜意中有淡淡芳香;三读《爱如茉莉》,你会如饮甘醴,淡淡芳香中有缕缕心香;四读《爱如茉莉》,你会觉得每一个字眼儿、甚至是每一个标点都在传情、在释放着如茉莉一般的生命的芬芳和光泽…… 真爱到底是什么?从文中我们不难体会到:爱是对亲人的片片思念/爱是费尽心思编织的美丽谎言/爱是轻轻的叮嘱/爱是心情的坦然/爱是亲密的牵手/爱是阳光的恬淡/爱如茉莉洁白纯净/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设计思路】 以“爱”贯穿始终,从细节中感悟爱如茉莉。 1、以“爱”导入,以不同的人对爱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揭示课题《爱如茉莉》。 2、品读文本,感悟“爱”,引导学生阅读文中的细节、重点字、词、段,领悟“爱如茉莉”。 3、联系生活,深化“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感人的真爱。 【教学重、难点】 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爱如茉莉”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二、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 四、学习生字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以“爱”谈话,揭示文题。 1、师板书:爱 人间的真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也是永恒的。不同的人对“爱”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所表达的方式也不同,请同学们说说你眼中的真爱是什么?同学们对爱的理解可谓异彩纷呈,可在映子的眼中,爱就像那平淡无奇却芳香宜人的茉莉花。(师板书:爱如茉莉) 2、出示图片简介茉莉 茉莉花:花白色,有光泽,香味浓郁。 你能简单说说茉莉留给自己的印象。 3、朗读课题。 用作者的话说茉莉花“平淡无奇”,可她为什么又说爱如同茉莉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揭开谜底。 二、品读文本,感悟“爱”。 1、其实,“爱如茉莉”这句话真正出于谁之口?(妈妈) 2、一开始我赞同妈妈的说法吗?(嗤之以鼻)请你找出依据,那就是说我认为茉莉平淡无奇。(师板书:平淡无奇) 3、作者对妈妈的比喻难以理解,可在文中的结尾她又发自肺腑地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本,

物质组成的表示 教案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扬中市长旺中学施正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式的含义;知道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和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2、知道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符号及其化合价;认识化合价和离子电荷的关系; 3、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常见的简单物质的化学式; 4、学会对简单物质的命名; 5、学会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元 素的质量分数); 6、学会阅读自主学习;初步形成对事物的进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2、认识定量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 2、体科学计算的规范和严谨。 【教学课型】多媒体课 【教学课时】3-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1、化学上用什么来描述物质的组成。 2、写出你所知道物质的化学式 【新授】阅读思考:1、什么叫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演示讲解:如课本图示说明化学式能反映物质组成 讨论交流:思考根据物质的化学式你能得到有关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哪些信息? 小结点拨:2、化学式的含义?表示物质和物质的组成元素 ?揭示物质中原子或离子的个数关系 如为“分子式”,则还可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及其分子的构成。 如:“H2O”“2H2O” 联想与启示: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请试着书写出铝单质、氦单质、金刚石;氧气、氮气等物质的化学式,体会这些物质的化学式的写法有什么差异,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 小结:如何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一) 一、单质的化学式 (1)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 v金属单质单质

(完整版)《负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2。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一张练习纸、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三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三亚20摄氏度。 师:这天三亚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三亚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哈尔滨零下20摄氏度。 师:和南京比,哈尔滨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三亚、南京、哈尔滨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20摄氏度和零下20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20摄氏度记作+20摄氏度或20摄氏度,规定零下20摄氏度记作-20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20”读作正二十,在写的时候,只要在20前面加一个“+”——正号,“+20”也可以写成20。“-20”读作负二十,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20。(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这天三亚的气温是+20℃,哈尔滨的气温是-20℃。 4、练习。 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师: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师:看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师: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二、教学例2。 1、引入。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同样的各地的海拔一样吗?(出示例2)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吗?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2、小结。 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1、出示卡片。(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像+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

难忘的一课

《教材理解》 所谓“难忘”,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本文叙写的是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和孩子们上了一堂语文课,为什么令他终身难忘?联系课文内容可知,这一课有着特定的时间(抗日战争胜利后)、特定的地点(台湾高雄市郊外)、特定的内容(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特定的感受(充满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思)。因此,“难忘”是解开本文的关键。 本文采用了双线并行的结构方式: 一是以方位转换来展开故事:先写“我”在高雄郊外见到一所乡村小学,接着写“我”来到教室窗外,随后写“我”走进教室,再就是参观小礼堂看中国历代伟人像。市郊小学→教室外→教室内→小礼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序次井然。 二是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贯穿全篇,这句话前后三次出现,实际上成为抒情脉络,一层进一层地叩击读者心扉。 上面两条线其实不能视为“并行”,方位转换是便于展开故事,同一句话前后三次出现才是文章主线,也是“难忘”的根本原因-- 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我”看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抗战胜利了,日本军国主义统治垮台了,所以能教学祖国的语言文字,特地选用这一句,充分体现了师生们诚挚的爱国之情。 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是“我”走进教室,跟着师生们一起诵读。“我”是一个普通船员,长期漂泊异国他乡,胸中郁结着怀念祖国的情思。现在,在教室外听到师生诵读这句话,走进教室仍在学习这句话,仿佛一股热流涌进心中,情不自禁地跟着师生诵读起来,传达了“我”和师生们的共同心声,有着一样的爱国之情。 第三次则是“我”在学校的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的画像后,紧紧握住那位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因为台湾“光复”了,中国的伟人画像得以张挂出来,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过去是难得一见的,此时此地,此境此情,自然无法抑制,终于迸发出来,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了。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三次出现,开始是偶然听到,中间是交融一体,后来是喷涌而出,它犹如一根红线贯串全文,织进了“我”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织进了深厚的爱国情思,这一课所以“难忘”,正是难忘在这里。 因此,抓住“难忘”,紧扣三次出现的同一句话,就提纲挈领、百毛皆顺,可以水到渠成地加深理解了。重点优化 《难忘的一课》(第十册)是一篇讲读课文。不少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导学生阅读,并获得了成功。但我想。假如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思维,对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愿意带着课题走进课文呢如果学生真的有了这种需要,我们不防就此一试,即从课题入手,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构建教学过程。 先分析课题:中心词“一课”――言事;题眼“难忘”――传情。由课题可知,课文集叙事抒情于一体。再从教与学方面来分析:教者看到课题会推测,文章叙述了什么事抒发什么情学生读了课题,至少会产生如下猜想:这“一课”讲了哪些事为什么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综上所述,依据文情和学情,可以形成这样一条教学思路:紧扣课题,构建三个板块,指导学生阅读。 [点评:阅读教学从何处入手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章中去,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上文提出的“指导学生阅读”,其用心也在于此。] 一、感知难忘事 1.检查预习后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什么地方作者经历了什么事 2.让学生速读课文,分别找出“上课”和“下课”的有关段落,并想想这两部分各讲了什么事(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小礼堂) 3.让学生再读这些段落,然后讲讲这两件事。 [点评:第一个板块的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重在让学生“感知”难忘的事情。环节2的教学,渗透

负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负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数学优秀教案评选 《负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西平县焦庄金刚小学:张赞扬 2016-4-10

《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知道正负数和0的关系。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联想、猜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概括法等 课前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上 2、左。 3、起立。 下面要加大点难度了,仔细听,看谁反应最快。 1、服装店今年九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伴随着这熟悉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在节目中,老师收集了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资料,并通过温度计来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在科学课上,我们曾经学过一点看温度计的方法,在这,老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在温度计上,有两个计量温度的单位。左边这个表示“摄氏温度,”右边这个表示“华氏温度。”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摄氏度”作为计量温度的单位。所以,只要看温度计左边的刻度。 师:我们先来看看南京,那一天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 师:在摄氏温标里,它规定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 (出示图片:上海零上4摄氏度) 师:那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你是怎么看的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师:它以0摄氏度为分界线,每小格是2摄氏度,那半格是多少摄氏度呢? 师:拿上海的气温和南京的比一比,感觉怎么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4摄氏度) 师:我们再来看北京,北京那一天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北京的气温和上海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呢 师:他巧妙的以0摄氏度为分界线,他说上海的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一个在0摄氏度以上,一个在0摄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 师:那你们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来区分和表示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为了更方便于表示,在数学上采用了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人们规定,零上4摄氏度可以记作+4摄氏度或4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记作-4摄氏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