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7月整理)上海高中化学方程式[全].doc

(2020年7月整理)上海高中化学方程式[全].doc

(2020年7月整理)上海高中化学方程式[全].doc
(2020年7月整理)上海高中化学方程式[全].doc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1、NaCl 2Cl Na 22??→?+点燃

2、22CuCl Cl Cu ??

→?+点燃

3、32FeCl 2Cl 3Fe 2??→?+点燃

4、HCl 2Cl H 22??

??→?+点燃(光照)

5、32PCl 2Cl 3P 2??→?+点燃

6、523PCl Cl PCl →+

7、HClO HCl O H Cl 22+→+

8、O H 2CaCl ClO Ca Cl 2OH Ca 222222++→+)()( 9、HClO 2CaCO O H CO ClO Ca 3222+↓→++)( 10、O H NaCl NaClO Cl NaOH 222++→+

11、↑++?→?

+?

2222Cl O H 2MnCl MnO HCl 4 12、O H 8Cl 5KCl 2MnCl 2HCl 16KMnO 22224+↑++→+(浓)

13、2O HCl 2HClO 2+??

→?见光

第二节 氯化氢

14、↑+→+HCl NaHSO SO H NaCl 442(浓) 15、↑+?→?

+?

HCl SO Na NaCl NaHSO 424 16、↑+?→?+?

HCl 2SO Na SO H NaCl 2424

2(浓)(14、15结合) 17、33HNO AgCl AgNO HCl +↓→+

18、33NaNO AgCl AgNO NaCl +↓→+ 19、33KNO AgCl AgNO KCl +↓→+ 20、↑++→+2223CO O H CaCl CaCO HCl 2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1、O H Cu H CuO 22+?→?

+?

22、O H 2NO 4CO HNO 4C 2223+↑+↑→+

23、O H 3NO NH NO Zn 4HNO 10Zn 4234233++?→?+?

)((极稀)

24、4243324SO H 15PO H 6P Cu 5O H 24CuSO 15P 11++→++ 25、O H 3KCl Cl 3HCl 6KClO 223+↑→+(浓)

26、O H 3NO NH NO Mg 4HNO 10Mg 4234233++?→?+?)((极稀)

27、O H 31SO K SO Fe 9SO Cr SO H 31O Fe 6O Cr K 2423423424243722+++→++)()(

28、↑+↑+→++2223CO 3N S K S C 3KNO 2 第四节 卤族元素 29、HF 2F H 22→+ 30、HBr 2Br H 22→+ 31、HI 2I H 22→+

32、22Br NaCl 2Cl NaBr 2+→+ 33、22I KCl 2Cl KI 2+→+ 34、22I KBr 2Br KI 2+→+

35、33NaNO AgBr AgNO NaBr +↓→+ 36、33KNO AgI AgNO KI +↓→+

37、2Br Ag 2AgBr 2+??

→?光照

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

第一节 摩尔

38、22CO O C →+

39、↑+→+22H MgCl HCl 2Mg 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40、22H ZnCl HCl 2Zn +→+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41、O H 2SO Na SO H NaOH 224242+→+ 第四节 反应热

42、kJ 5.393CO O C 2

2+??→?+(气)(气)(固)点燃

43、kJ 6.483O H 2O H 2222+→+(气)(气)(气) 44、kJ 6.571O H 2O H 222

2+→+(液)(气)(气) 45、kJ 3.131H CO O H C 2

2-+?→?+?

(气)(气)(气)(固) 第三章 硫 硫酸

第一节 硫

46、S Cu S Cu 22?→?+?

47、FeS S Fe ?→?

+?

48、S H H S 22?→?+?

49、2CS C S ??

→?+高温

50、22SO O S ??

→?+点燃

51、O H 3SO K S K 2KOH 6S 32422++?→?

+?

第二节 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52、↓+?→?

?

S H S H 22 53、2222SO 2O H 2(O 3S H 2+??→?+点燃

足)

54、↓+??

→?+S 2O H 2(O S H 2222点燃不足) 55、↓+??

→?+S 3O H 2SO S H 2222点燃

56、HBr 2S Br S H 22+↓→+

57、↑+→+S H FeCl HCl 2FeS 22 58、4224SO H CuS S H CuSO +↓→+ 59、HAc 2PbS S H PbAc 22+↓→+ 60、O H NaHS NaOH S H 22+→+ 61、O H S Na NaOH NaHS 22+→+

62、O H 2S Na NaOH 2S H 222+→+(60、61结合) 63、HCl 2FeCl 2S FeCl 2S H 232++↓→+

64、↑+→+S H FeSO FeS SO H 244

2(稀) 65、3222SO H O H SO ?+

66、3O V 22SO 2O SO 25

2?

??

→←+ 67、4223SO H O H SO →+

68、↑++→+22424232SO O H SO Na SO H SO Na 69、O H SO Na NaOH 2SO 2322+→+ 70、32CaSO CaO SO →+

71、O H CaSO OH Ca 2SO 2322+↓→+)(

72、23232HSO Ca O H CaSO SO )(→++

73、O H 2S 3S H 2SO 222+↓→+

74、42222SO H HCl 2O H 2Cl SO +→++ 75、42222SO H HBr 2O H 2Br SO +→++

76、42424422SO H 2SO K MnSO KMnO 2O H 2SO 5++→++ 第三节 硫酸的工业制法

77、↑+??→?+23222SO 8O Fe 2O 11FeS 4高温

78、3O V 22SO 2O SO 25

2?

??

→←+ 79、4232SO H SO O H →+ 第四节 硫酸 硫酸盐

80、O H 2SO 2CO SO H 2C 22242+↑+↑?→?+?

(浓) 81、O H 2SO 3SO H 2S 224

2+↑?→?+?

(浓) 82、O H 2SO PO H SO H P 22434

2+↑+?→?+?(浓) 83、O H 2SO S SO H S H 224

22++?→?+?

(浓) 84、O H 2SO CuSO SO H 2Cu 2244

2+↑+?→?+?

(浓) 85、HCl 2BaSO SO H BaCl 4422+↓→+ 86、NaCl 2BaSO SO Na BaCl 4422+↓→+ 87、NaCl 2BaCO CO Na BaCl 3322+↓→+ 88、↑++→+2223CO O H BaCl HCl 2BaCO

89、↑++→+222333CO O H NO Ba HNO 2BaCO )(

90、↑++→+2223232CO O H S Na SO H CO Na 91、42232SO H 2O SO H 2→+ 92、42232SO Na 2O SO Na 2→+ 93、423CaSO 2O CaSO 2→+

94、O H 6SO 3SO Fe SO H 6Fe 22234242+↑+?→?+?

)((浓)

95、O H SO Na SO Br SO H 2NaBr 22422242++↑+?→?+?

(浓) 96、↑+?→?+?

HCl 2SO Na SO H NaCl 2424

2(浓) 97、O H 11C 12O H C 2SO

H 1122114

2+??

?→?浓 第四章 碱金属

第一节 钠

98、O Na 2O Na 422→+

99、222O Na O Na 2→+

100、NaCl 2Cl Na 22??→?+点燃

101、S Na S Na 22??

→?+研磨

102、↑+→+22H NaOH 2O H 2Na 2

103、↑++→++242242H SO Na OH Cu CuSO O H 2Na 2)( 第二节 钠的氧化物

104、NaOH 2O H O Na 22→+

105、↑+→+2222O NaOH 4O H 2O Na 2 106、3222CO Na CO O Na →+

107、232222O CO Na 2CO 2O Na 2+→+ 108、O H NaCl 2HCl 2O Na 22+→+

109、↑++→+2222O O H 2NaCl 4HCl 4O Na 110、O H CO NaCl 2HCl 2CO Na 2232+↑+→+ 111、O H CO NaCl HCl NaHCO 223+↑+→+

112、O H CO CO Na NaHCO 222323+↑+?→?

? 113、O H CO Na NaOH NaHCO 2323+?→?

+?

114、O H 2CO Na CaCO OH Ca NaHCO 2232323++↓→+(少量))( 115、O H NaOH CaCO OH Ca NaHCO 232

3++↓→+(足量))( 116、NaCl 2BaCO BaCl CO Na 3232+↓→+ 117、NaCl 2CaCO CaCl CO Na 3232+↓→+

118、O H 2CO 2CaCl HCl 2HCO Ca 22223+↑+→+)( 119、O H 2CO Na CaCO NaOH 2HCO Ca 232323++↓→+)(

120、O H SO NaCl HCl NaHSO 223+↑+→+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121、O Li 2O Li 422??→?+点燃

122、22KO O K ??

→?+点燃

123、MX 2X M 22→+(M 表示氧族元素,X 代表卤族元素) 124、MH 2H M 22→+

125、↑+→+22H MOH 2O H 2M 2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本章内容、性质特殊,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均融在其他章节中。

第六章 氮和磷

第二节 氮气

126、232N Mg N Mg 3??→?+点燃

127、322NH 2H N 催化剂

高温高压

???→←+

128、NO 2O N 22??

→?+放电

129、22NO 2O NO 2→+ 130、422O N NO 2?

131、NO HNO 2O H NO 3322+→+ 132、322HNO 4O H 2O 3NO 4→++ 133、3222HNO 4O H 2O NO 4→++ 第三节 氨 铵盐

134、Cl NH HCl NH 43→+ 135、3433NO NH HNO NH →+

136、O H 6NO 4O 5NH 4223+??

→?+?

催化剂

137、O H N O NH 222

3+??→?+点燃

(纯) 138、O H 2CaCl NH 2OH Ca Cl NH 22324++↑?→?+?

)( 139、↑+↑?→?

?

HCl NH Cl NH 34(固)

140、Cl NH HCl NH 43→+

141、↑++↑?→?

?22334CO O H NH HCO NH 142、O H 2SO Na NH 2NaOH 2SO NH 2423424++↑?→?

+?

)( 第四节 硝酸

143、O H 2O NO 4HNO 42223++↑??→?光或热

144、O H 2NO 2NO Cu HNO 4Cu 22233+↑+→+)((浓) 145、O H 4NO 2NO Cu 3HNO 8Cu 32233+↑+→+)((稀)

145、O H 2NO 4CO HNO 4C 2223+↑+↑→+

146、↑+?→?+?

344

23HNO NaHSO SO H NaNO (浓) 147、kJ 907O H 6NO 4O 5(NH 42Rh

Pt 2

3++??→?+-(气)(气)(气)气)高温高压

148、kJ 113NO 2O NO 22

2+→+(气)(气)(气) 149、kJ 136NO HNO 2O H NO 33

22++→+(气)(液)(液)(气) 150、O H NaNO 2NaOH 2NO NO 222+→++ 第六节 磷 磷酸

151、32PCl 2Cl 3P 2??→?+点燃

152、52PCl 2Cl 5P 2??→?+点燃

153、3252HPO O H O P ??→?+冷水

154、43252PO H 2O H 3O P ??→?+热水

155、↓+?→?+?

4434

2243CaSO 3PO H 2SO H 3PO Ca (浓))( 156、↓+?→?+?424242243CaSO 2PO H Ca SO H 2PO Ca )((浓))(

157、24243243PO H Ca 3PO H 4PO Ca )((浓))(→+

化学 第二册

第一章 硅

第二节 硅及其重要的化合物

158、22SiO O Si ?→?

+?

159、↑+→++2322H 2SiO Na O H NaOH 2Si

160、↑+??

→?+CO 2Si C 2SiO 2高温

161、32CaSiO CaO SiO ??→?+高温

162、O H SiO Na NaOH 2SiO 2322+→+ 163、O H 2SiF HF 4SiO 242+→+

164、NaCl 2SiO H O H HCl 2SiO Na 44232+↓→++ 165、O H SiO H SiO H 23244+???→?干燥空气

166、32322232CO Na SiO H O H CO SiO Na +↓→++ 第三节 硅酸盐工业简述

167、↑+??→?+232232CO SiO Na SiO CO Na 高温

168、↑+??→?+2323CO CaSiO SiO CaCO 高温

第二章 镁 铝

第二节 镁和铝的性质

169、MgO 2O Mg 22??

→?+点燃

170、322O Al 2O 3Al 4?→?

+?

171、↑+→++222H 3NaAlO 2O H 2NaOH 2Al 2

172、22MgCl Cl Mg ??

→?+点燃

173、32AlCl 2Cl 3Al 2??→?+点燃

174、232N Mg N Mg 3??→?+点燃

175、32S Al S 3Al 2??→?+点燃 176、Cu MgSO CuSO Mg 44+→+

177、Hg 3NO Al 2NO Hg 3Al 23323+→+)()(

178、↑+??→?+222H OH Mg O H 2Mg )(沸水

179、↑+??→?+?

232H 3OH Al 2O H 6Al 2)(沸水

180、C MgO 2CO Mg 22+??

→?+点燃

181、Fe 2O Al O Fe Al 23232+??→?+高温

182、V 6O Al 5O V 3Al 103252+??→?+高温

183、W O Al WO Al 2323+??→?+高温

184、Cr 2O Al O Cr Al 23232+??→?+高温 第三节 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

185、↑+??→?23CO MgO MgCO 煅烧

186、O H MgO OH Mg 22+?→??

)( 187、22OH Mg O H MgO )(缓慢

??→?+

188、32MgSiO SiO MgO ??→?+高温

189、↓+→+2222OH Mg CaCl OH Ca MgCl )()( 190、↑+??→?22Cl Mg MgCl 熔融电解

191、↑+??→?232O 3Al 4O Al 电解

冰晶石

192、O H 3AlCl 2HCl 6O Al 2332+→+

193、O H 3SO Al SO H 3O Al 23424232+→+)(

194、O H NaAlO 2NaOH 2O Al 2232+→+

195、424323342SO NH 3OH Al 2O H NH 6SO Al )()()(+↓→?+

196、O H 3O Al OH Al 22323+?→?

?)( 197、O H 3AlCl HCl 3OH Al 233+→+)(

198、O H 6SO Al SO H 3OH Al 22342423+→+)()(

199、O H 2NaAlO NaOH OH Al 223+→+)( 第四节 硬水及其软化

200、23223HCO Ca O H CO CaCO )(→++

201、O H CO CaCO HCO Ca 22323+↑+↓?→??

)( 202、O H CO MgCO HCO Mg 22323+↑+↓?→?

?)( 203、O H 2CaCO 2OH Ca HCO Ca 23223+↓→+)()(

204、O H 2OH Mg CaCO 2OH Ca 2HCO Mg 223223+↓+↓→+)()()(

205、4224CaSO OH Mg OH Ca MgSO +↓→+)()( 206、423324SO Na CaCO CO Na CaSO +↓→+

第三章 铁

第一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 207、432O Fe O 2Fe 3??→?+点燃

208、FeS S Fe ?→?+?

209、32FeCl 2Cl 3Fe 2?→?

+? 210、2432H 4O Fe O H 4Fe 3+??→?+高温

(气) 211、↑+→+22H FeCl HCl 2Fe

212、Cu SO Fe SO Cu Fe 2424+→+)()(

213、O H FeCl HCl 2FeO 22+→+ 214、O H 3FeCl 2HCl 6O Fe 2332+→+

215、4224SO Na OH Fe NaOH 2FeSO +→+)( 216、NaCl 3OH Fe NaOH 3FeCl 33+↓→+)( 217、3222OH Fe 4O H 2O OH Fe 4)()(→++

218、O H FeO OH Fe 22+?→?

?

)( 219、O H 3O Fe OH Fe 22323+?→?

?)( 220、O H 2FeCl HCl 2OH Fe 222+→+)(

221、O H 3FeCl HCl 3OH Fe 233+→+)( 222、O H Fe H FeO 22+→+ 223、O H 3Fe 2H 3O Fe 2232+→+ 224、O H 4Fe 3H 4O Fe 2243+→+

225、O H 2NO NO Fe HNO 4Fe 2333+↑+→+)((稀)

第二节 炼铁和炼钢

226、232CO 3Fe 2CO 3O Fe +??→?+高温

227、↑+??→?23CO CaO CaCO 高温

228、FeO 2O Fe 22??

→?+高温

229、2SiO Fe 2FeO 2Si +??

→?+高温

230、MnO Fe FeO Mn +??→?+高温

231、CO Fe FeO C +??

→?+高温

232、32O Al Fe 3FeO 3Al 2+??→?+高温

233、243PO Ca Fe 5CaO 3FeO 5P 2)(高温

+??→?++

第四章 烃

第二节 甲烷

234、↑+??→

?+?

432CaO

3CH CO Na NaOH COONa CH 235、O H 2CO O 2CH 2224+??

→?+点燃

236、HCl Cl CH Cl CH 324+?→?+光

237、HCl Cl CH Cl Cl CH 2223+?→?+光

238、HCl CHCl Cl Cl CH 3222+?→?+光

239、HCl CCl Cl CHCl 423+?→?+光

240、24H 2C CH +??

→?高温

第四节 乙烯

241、O H CH CH OH CH CH 222C 17023+↑=??→?--。

浓硫酸

242、Br CH Br CH Br CH CH 22222-→+=

243、33222CH CH H CH CH -??

→?+=?

催化剂

244、Cl CH CH HCl CH CH 2322-→+=

245、O H 2CO 2O 3CH CH 22222+??

→?+=点燃

246、OH CH CH O H CH CH 23222--??→?+=一定条件

催化剂

247、一定条件

催化剂??→?=22CH nCH n 22]CH CH [-

第五节 烯烃

248、??

?→?=一定条件

22CH nCH n 2]CH CH [- 249、2222CH CH CH CH Br Br CH CH CH CH --=→-+=-=

250、2222CH CH CH CH Br Br CH CH CH CH -=-→-+=-=

251、??

?→?=-=一定条件

22CH CH CH nCH n 22]CH CH CH CH [-=- 252、??

?→?=-=一定条件

22CH C CH nCH n 22]CH C CH CH [-=- 第六节 乙炔

253、↑≡+→+CH HC OH Ca O H 2CaC 222)(

254、O H 2CO 4O 5CH CH 2222+??

→?+≡点燃

255、CH CH Br CH CH 2=→+≡

256、CH CH Br CH CH 2-→+=

257、222CH CH H CH CH =??

→?+≡?

催化剂

258、33222CH CH H CH CH -??

→?+=?

催化剂

259、CHCl CH l HC CH CH 2=??

→?+≡?

催化剂

第七节 苯 芳香烃

260

?→?

+Fe

2Br H B r

+

3

CH Br Br

Br

Br 33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261

2

C

60SO H 24

2NO HO 。

浓???→?-+O

H 2+

262

H

3??

?→?-+C

80~C 703..H SO HO O

H 2+

263

?

??→?+催化剂

2H 3264、

3???→?-+

4

2SO H 2NO HO 3浓O

H 32+2

NO 2

O 2

265、

3

-+H SO

HO 33O

H 32+HO 3H SO 33

第八节 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

266、1681883416H C H C H C +?→?

?

267、84104188H C H C H C +?→?

? 268、634104H C CH H C +?→?

? 269、6242104H C H C H C +?→?

? 第五章 烃的衍生物

补充课程 卤代烃

270、HBr OH CH CH O H Br CH CH 23NaOH

223+??

→?+?

271、NaBr OH CH CH NaOH Br CH CH 23O H 232

+??→

?+?

272、O H NaBr CH CH NaOH Br CH CH 22223++↑=?→?

+?

273、Cl CH CH H CHCl CH 2322??

?→?+=一定条件

274、??

?→?=一定条件

CHCl nCH 2[]n 2CHCl CH - 第一节 乙醇

275、↑+→+25252H ONa H C 2OH H C 2Na 2

276、↑+→+225252H Mg )O H C (OH H C 2Mg 277、↑+→+235252H 3Al )O H C (2OH H C 6Al 2

278、CuO 2O Cu 22?→?

+?

279、CHO CH Cu OH H C CuO 352+→+

280、O H 2CHO CH 2O OH H C 223Cu

252+?→?

+?

(278、279结合) 281、O H Br CH CH HBr OH CH CH 22323+→+

282、O H CH CH OH CH CH 222C

170SO H 234

2+↑=???→?。

浓 283、O H CH CH O CH CH OH CH CH 223223C

140SO H 2342+----???→?。

浓 284、O H 3CO 2O 3O H C 22262+??

→?+点燃

285、乙烯水化制乙醇:OH CH CH O H CH CH 23P

T 222、一定催化剂

??→?+=

286、卤代烃水解制乙醇:NaBr OH CH CH NaOH Br CH CH 23O H 232

+??→

?+?

第二节 苯酚

287、

2Br r

288、

+

-2NO HO 3O

2

289、

+

-H SO HO 33

O

2

290

O

H 2

291→

+O H CO 223

NaHCO

292

3

2

CO

3

NaHCO

293、2→

Na

2

H

294

?

?→

?

+催化剂

2

Cl

295高温、加压

催化剂

?

?→

?

O

2

第三节醛

296、OH

CH

CH

H

CHO

CH

2

3

Ni

2

3

?

?→

?

+

297、

3

4

2

3

3

NO

NH

AgOH

O

H

NH

AgNO+

?

+

298、O

H

2

OH

)

NH

(

Ag

O

H

NH

2

AgOH

2

2

3

2

3

+

?

+

299、O

H

NH

3

Ag

2

COONH

CH

OH

)

NH

(

Ag

2

CHO

CH

2

3

4

3

2

3

3

+

+

+

?

?→

?

+热水浴

300、

4

2

4

NaSO

)

OH

(

Cu

NaOH

2

CuSO+

+

301、COOH

CH

O

H

2

O

Cu

)

OH

(

Cu

CHO

CH

2

3

2

2

2

3

+

+

?→

?

+?

302、OH

CH

H

HCHO

3

Ni

2

?

?→

?

+

303、O

H

2

NH

7

Ag

4

HCO

NH

OH

)

NH

(

Ag

4

HCHO

2

3

3

4

2

3

+

+

+

?

?→

?

+热水浴

304沸水浴

浓盐酸

?

?

?O

2 307、链状式:

]

OHCH

H

C[

2

3

6

O

nH

2

+

沸水浴

浓盐酸

?

?→

?

+nHCHO

OH

H

nC

5

6

308、乙炔水化法制乙醛:CHO

CH

O

H

CH

CH

3

2

?

?→

?

+

≡催化剂

309、乙烯氧化法制乙醛:CHO

CH

2

O

CH

CH

2

3

P

T

2

2

2

一定

催化剂

?

?→

?

+

=

310、2—丙醇氧化制丙酮:

O

H

2

CH

C

CH

2

O

CH

CH

CH

2

2

3

3

2

3

3

+

-

-

?

?→

?

+

-

-

?

催化剂

OH

第四节乙酸

银氨溶液制备

n

311、O H H COOC CH H C HO COOH CH 2523SO

H 52342+??

?→←-+?

浓 312、O H COOCH CH CH HO COOH CH 233SO

H 3342+??

?→←-+?

浓 313、?

???→←+4

2SO H 3COOH CH 2浓 OH CH OH

CH 22-- 2

323

CH COO CH CH COO CH --O H 22+

314、COOH CH 2O CHO CH 2323??

→?+催化剂

315、丁烷氧化法制乙酸:O H 2COOH CH 4O 5CH CH CH CH 223P

T 23223+??→?+、一定催化剂

第五节 酯

316、O H H OSO CH CH OH CH CH H SO HO 2323SO

H 2334

2+??

?→←+-?

浓 317、O H ONO CH CH OH CH CH NO HO 2223SO

H 23242+??

?→←+-?

浓 318、523SO

H 2523H C HO COOH CH O H H COOC CH 4

2-+??

?→←+?

浓 319、

?

??

?→←+4

2SO H 3COOH CH 3浓O

H 32+ OH

CH OH CH OH

CH 22--- 2

332

3CH COO CH CH COO CH CH COO CH ---

320、

?

??

?→←+4

2SO H 3317COOH H C 3浓O

H 32+OH

OH CH OH

CH 22--- 2

331733172

3317CH COO H C CH COO H C CH COO H C ---

321、

?

???→←+4

2SO H 3517COOH H C 3浓O

H 32+OH OH CH OH

CH 2

2--- 2

351735172

3517CH COO H C CH COO H C CH COO H C ---

322、

?

??

?→←+4

2SO H 3115COOH H C 3浓O H 32+OH

CH OH CH OH

CH 22--- 2

311531152

3115CH COO H C CH COO H C CH COO H C ---

第六节 油脂

323、P

T 2H 3、一定催化剂

??→?+ 2

33

1733172

3317CH COO H C CH COO H C CH COO H C --- 2

351735172

3517CH COO H C CH COO H C CH COO H C ---

324、

+???→←+?

COOH H C 3O H 33517SO H 24

2浓 OH OH

CH OH

CH 22--- 2

351735172

3517CH COO H C CH COO H C CH COO H C ---

325、

+

+COONa

H

C

3

NaOH

3

35

17

OH

CH

OH

CH

OH

CH

2

2

-

-

-

2

35

17

35

17

2

35

17

CH

COO

H

C

CH

COO

H

C

CH

COO

H

C

-

-

-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

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

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

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

.....CH

..3.Cl..,.沸点为

...-.24.2

....℃.).氟里昂(

....CCl

...2.F.2.,沸点为

....-.29.8

....℃.).

氯乙烯(

....CH

..2.==CHCl

......,沸点为

....-.13.9

....℃.).甲醛(

...HCHO

....,沸点为

....-.21..℃.).

氯乙烷(

....CH

..3.CH

..2.C.l.,沸点为

....12.3

....℃.).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环己烷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溴乙烷C2H5Br 乙醛CH3CHO

溴苯C6H5Br 硝基苯C6H5NO2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特殊:苯酚(C6H5OH)、苯甲酸(C6H5COOH)、氨基酸等在常温下亦为固态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三硝基甲苯(俗称梯恩梯TNT)为淡黄色晶体;

☆部分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变质的苯酚为粉红色;

☆2,4,6—三溴苯酚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但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苯酚溶液与Fe3+(aq)作用形成紫色[H3Fe(OC6H5)6]溶液;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

☆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

☆乙炔无味

☆苯及其同系物芳香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

☆一卤代烷不愉快的气味,有毒,应尽量避免吸入。

☆二氟二氯甲烷(氟里昂)无味气体,不燃烧。

☆ C4以下的一元醇有酒味的流动液体

☆C5~C11的一元醇不愉快气味的油状液体

☆C12以上的一元醇无嗅无味的蜡状固体

☆乙醇特殊香味

☆乙二醇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丙三醇(甘油)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苯酚特殊气味

☆乙醛刺激性气味

☆乙酸强烈刺激性气味(酸味)

☆低级酯芳香气味

☆丙酮令人愉快的气味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

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

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2)无机物

①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

...、—COOH的有机物反应

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

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2Al + 6H+ == 2 Al3+ + 3H2↑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上海高中高考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上海高中高考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 ) ≤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 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 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 常温常压( 1 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 ≤ 4 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 )4]亦为气态 3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 ,.沸.点.为.-.2..4..2.℃.).甲.醛.(.H.C.H.O.,.沸.点.为.-.2.1.℃.). (2)液态:一般N(C)在5~16 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 H3(CH2)4CH3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 或17 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 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 ☆乙烯稍有甜味( 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 ☆乙炔无味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 册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生物第一册书 细胞水平: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 细胞学说:德国施莱登、施旺提出。 进化论: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描述法与比较法(生命科学发展早期),实验法后逐渐成为主要研究手段。 分子水平: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 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等。 脑科学:“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是各国科学家提出的三大目标,“了解大脑、认识自身”是21世纪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 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称为结合水。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绝大多数)。 水的基本作用:1·溶剂 2·运输营养物质、代谢 3·参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 4·体温调节 5·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的重要组分 2·调节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4·维持血液酸碱度

糖类:人们将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谁接的最简单的糖,eg:G、果糖核糖。 双糖: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eg: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多糖:由许多G分子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复杂的糖类,eg:淀粉、纤维素、肝糖原、肌糖原。 淀粉:植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糖原:存在于动物体内,不溶于水,是动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储存形式。纤维素: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结构糖 脂质:俗称脂类物质,其共同特性是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脂肪酸主要是由碳和氧组成的长链。如果长链中碳和碳之间是以单键(C—C)相连,我们称其为饱和脂肪酸;若碳原子之间存在双建(C=C)连接,则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结构大分子。 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也是机体合成某些激素(eg:雄激素、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D等物质的原料。 动脉粥样性硬化:多余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沉积在动脉的内壁上,使其管腔狭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造成机体各种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最新沪教版化学高一上复习资料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论和实心球模型,都是错误的 汤姆孙: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质子决定元素种类;质子和中子决定原子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的书写 熟练背出1-18号元素 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 过滤的操作(p24页的思考题) Ca2+、Mg2+、SO 42-离子除杂顺序:Na 2 CO 3 在BaCl 2 之后 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 2O→(通电)2NaOH+H 2 ↑+Cl 2 ↑ 阴极:H 2和NaOH(酚酞变红) 阳极:Cl 2 (检验: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l-的检验:加AgNO 3,产生不溶于稀HNO 3 的白色沉淀Ag++Cl-→AgCl↓ 氯化氢不使干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盐酸使干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前者无H+) 制HCl和Cl 2 方程式及实验装置系列(注意:1微热方程式2除杂3尾气吸收)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与水不能喷泉,HCl可以(1:500) 氯气与铁反应方程式现象,条件;注意与Fe与HCl反应产物区别 氯气与钠,铜,氢气反应方程式,现象,条件 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注意可逆符号) 新制氯水成份:三分子四离子;久置氯水成份。 HClO a.强氧化性(氯水滴在紫色石蕊试纸的现象) b.不稳定性(HClO见光分解方程式) c.弱酸性Ca(ClO) 2+2CO 2 +2H 2 O→Ca(HCO 3 ) 2 +2HClO 氯气与NaOH,漂粉精(制法,使用,失效)方程式;漂粉精主要成份,有效成份 溴和碘的提取:2I-+Cl 2→I 2 +Cl-。 Br 2 深红棕色液体,密度>水,易挥发,有毒,水封。 I 2紫黑色固体,蒸气呈紫红色,易升华用于分离碘,I 2 的检验:淀粉。 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氯水,溴水,碘水。 Br 2和I 2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用于萃取,仪器:分液漏斗

上海高中化学有机化学方程式

一、烃 1.甲烷 烷烃通式:C n H 2n -2(n ≥1) ⑴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⑵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CH 4+Cl 2 CH 3Cl+HCl 二氯甲烷:CH 3Cl+Cl 2 CH 2Cl 2+HCl 三氯甲烷: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 四氯化碳:CHCl 3+Cl 2 CCl 4+HCl 2.乙烯 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H 2C=CH 2↑+H 2O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副反应:2CH 3CH 2OH CH 3CH 2OCH 2CH 3+H 2O 烯烃通式:C n H 2n (n ≥2) ⑴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C 2H 4 +3O 2 2CO 2+2H 2O 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⑵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 2C=CH 2+Br 2 CH 2Br —CH 2Br 与氢气加成:H 2C=CH 2+H 2 CH 3CH 3 点燃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浓硫酸 170℃ 点燃 催化剂 △ 一定条件 图1 乙烯的制取 浓硫酸 140℃

与氯化氢加成: H 2 C=CH 2+HCl CH 3CH 2Cl 与水加成:H 2C=CH 2+H 2O CH 3CH 2OH ⑶聚合反应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C=CH 2 n 3.乙炔 乙炔的制取:CaC 2+2H 2O HC ≡CH ↑+Ca(OH)2 (电石的制备:CaO+3C CaC 2+CO↑) 烯烃通式:C n H 2n-2 (n ≥2) ⑴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C 2H 2+5O 2 4CO 2+2H 2O 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⑵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C ≡CH+Br 2 HC=CH Br CHBr=CHBr+Br 2 CHBr 2—CHBr 2 与氢气加成:HC ≡CH+H 2 H 2C=CH 2 与氯化氢加成:HC ≡CH+HCl CH 2=CHCl ⑶聚合反应 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n CH 2=CHCl n 乙炔加聚,得到聚乙炔:n CH n 4.苯 苯的同系物通式:C n H 2n-6(n ≥6) 2-CH 2 点燃 图2 乙炔的制取 催化剂 △ Br —CH C CH=CH 一定条件 2500℃~3000℃ 电炉 一定条件

(完整word)上海市高中化学实验专题

化学实验改革后的实验主要内容如下: [备注及猜想] 化工生产: 工业制硫酸 1.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原理及工业设备

2.尾气的吸收,可用氨水吸收 2NH 3 + H 2O + SO 2 ??→ (NH 4)2SO 3 NH 3 + H 2O + SO 2 ??→ NH 4HSO 3 将生成物用稀硫酸处理后,可制得化肥(NH 4)2SO 4,并回收了SO 2。 3.生产简要流程 侯氏制碱法原理和简单流程 实验背景:无水碳酸钠,俗名纯碱、苏打。它是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还常用作硬水的软化剂,也用于制造钠的化合物。它的工业制法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 一、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是: 总反应为: 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 3微小晶体再加热,制得纯碱产品: 答案:化学反应原理: 32243NH CO H O NH HCO ++→

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饱和 总反应 : 32234()NaCl NH CO H O NaHCO NH Cl +++→↓+饱和 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 ??→+↑+ 二、氨碱法(又称索尔维法) 1.原料: 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 2.步骤: 先把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 32243NH CO H O NH HCO ++→ 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 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饱和 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 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 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 ??→+↑+(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 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石灰乳[Ca(OH)2]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 CaO +H 2O → Ca(OH)2, 2NH 4Cl +Ca(OH)2 → CaCl 2+2NH 3↑+2H 2O 其工业流程图为: 其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如图所示:

上海市2020-2021版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上海市2020-2021版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3分) 1. (2分)化学无处不在,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A . 食盐既可以做调味剂,又可以做防腐剂 B . 纯碱既可以做清洗品,又可以做发酵粉 C . 漂白粉既可以做消毒剂,又可以做漂白剂 D . 酒精既可以做饮料,又可以做燃料 2. (2分) (2016高三上·吉安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Li2O ②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③盐酸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④Fe(OH)3、FeCl2、H2SiO3都不能直接用化合反应制备 ⑤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它具有漂白性.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 3. (2分) (2016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 B . Al、Fe、Cu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 . 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

D .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则H2Si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 4. (2分) (2020高一上·石嘴山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B . 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Cl3溶液和FeCl2溶液 C . 除去FeCl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FeCl3 ,可加入足量铜粉,然后过滤 D . 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不仅有MgO,还有Mg3N2 5. (2分) (2016高三上·襄阳期中)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滴加KI溶液时,当有2molI﹣参加反应,则生成1mol白色沉淀 B . 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氧化性 C . 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H2SO4是氧化产物 D . 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还原性:Cu+>I﹣>SO2 6. (2分) (2019高一下·嘉兴期末) 向100 mL FeI2溶液中逐渐通入Cl2 ,其中n(I2)、n(Fe3+)随通入n(Cl2)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还原性强弱:Fe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2008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解析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5~12页)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66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K-39 Cu-64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会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 A.淀粉的含量B.二氧化硫的含量C.亚硝酸盐的含量D.甲醛的含量 2.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B.Cl-的结构示意图 C.乙烯的结构简式C2H4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 37Cl 3.植物及其废弃物可制成乙醇燃料,下列关于乙醇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再生能源B.乙醇易燃烧,污染小 C.乙醇只能在实验室内作燃料D.粮食作物是制乙醇的重要原料 4.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A.NaOH B.SiO2C.Fe D.C3H8 5.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试验事实的总结 C.化学家提出的假设都能被试验证明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正确选项) 6.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F2、K、HCl B.Cl2、Al、H2C.NO2、Na、Br2D.O2、SO2、H2O 7.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A.CH2=CH-CH=CH2 1,3—二丁烯B. C.甲基苯酚D.2—甲基丁烷 8.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下列某化合物2g,产生氧气1.6g,此化合物是 A.1H216O B.2H216O C.1H218O D.2H218O 9.设N 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电子数为0.5N A

高中化学参考书推荐

※基础: 1. 《高考学业水平考试课课通高一化学同步精讲与精炼(朱观华编,上海社会学院出版社) 无论知识点还是题目都特基础,因此推荐大家在自己预习时候配套使用。 2. 《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 这个很基础,基本学校里的配套练习都用这个,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懂的。

※中等: 1.《走进新课程课课练化学》(文汇出版社) 这个是分年级的,和教材同步。题目的设置上是层层递进的。平时可以同步做。 2. 《新教材全解金牌教练》(吉林教育出版社) 上海教材同步,内容递进,全面。

3. 《新标准精编教辅丛书最新版绿面书化学能力训练与提高》(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等难度,配有范例精讲,有题目多种解法,每个范例还有评注提出解题关键和注意点,并且配有训练题、单元测试,和上海教材配套。关键还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薄,刷起来比较有成就感。还有解析非常详细。 4. 《高中知识清单》(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全国教材配套,概念配例题,比较详细,讲解清晰。 5. 《公式定理大全高中化学及时查》(机械工业出版社,冯建设主编) 概念,基础,全国教材配套,上海可选用。 6. 《图解基础知识手册高中化学》(刘来刚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全国教材配套,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教好,疑点难点规律总结较好(基本为易错点、易考点),例题均有详细解析。就是有些图总结的很怪:比如俯视仰视刻度线对于读数的影响,四大基本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哈哈,可能是和我的习惯画法不同吧。特点:除了正常目录(按知识体系分)之外,还有概念和知识点索引,是按拼音首字母排列的,方便查找。 以上4-6都属于真个高中知识点详析的书,建议从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同步的翻翻,做做题,高考复习的时候也可以用。 7. 《课标本教材完全解读王后雄学案》配苏教版(人教版等)高中化学分册分为必修1,必修2等

(完整word)2019年上海市高中化学等级考模拟试卷1

2019年上海市高中化学等级考模拟试卷1 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H-1 Ba-137 Fe-56 Cl-3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40分) 1. “玉兔”号月球车用Pu 23894 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Pu 2389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Pu 238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B . Pu 238 94 与Pu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C . Pu 23894 与U 238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Pu 23894与Pu 23994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 2. 我国国产航母的甲板上大量使用了特种钢材料。关于这种特种钢材叙述正确的是 A.是纯净物 B.有很高的硬度和韧性 C.怕高温和高潮湿 D.不会含有碳元素 3. 下列过程中,仅破坏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食盐熔融 B.氯化氢溶于水 C.金刚石粉碎 D.石英熔融 4. 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促进水的电离,且溶液显酸性的是 A.氯化氢气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明矾 D.醋酸钠固体 5. 有机物一般不具有的特点是 A .反应比较复杂,且反应速率较慢 B .副产物较多,且产率较低 C .非电解质,不易导电 D .熔点高,不易燃烧 6. 下列物质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Al ②Al 2O 3 ③Al(OH)3 ④NH 4HCO 3 ⑤NaHS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③④⑤ D.全部 7. 下列有关过氧化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只含有极性键 B. 是直线形分子 C. 属于极性分子 D.只有氧化性 8.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9. 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不需要的实验步骤是 A .用热空气吹 B.氧化 C.蒸馏 D.灼烧

上海高中化学方程式全

高 考 总 复 习 之 高 中 化 学 方 程 式 总 结 化学第一册 第一章 卤素 第一节氯气 1、 2Na Cl 2 —点燃 > 2NaCI 占燃 2、 Cu Cl 2 > CuCI 2 点燃 3、 2Fe ■ 3CI 2 ----- ' 2FeCb 6、PCI 3 CI — PCI 5 7、CI 2 H 2O > HCI HCIO 8 2Ca (OH ) +2CL t Ca (CIO ) 2 +CaCL +2出 9、Ca (CIO ) 2 C02 H 20》CaCO 3 4 :;2HCIO 10、 2NaOH CI 2 > NaCIO NaCI H 2O 11、 4HCI MnO 2—■' MnCI 2 2H 2O CI 2 12、 2KMnO 4 16HCI (浓)> 2MnCI 2 2KCI 5CI 2 8H 2O 13、 2HCIO 见光 > 2HCI O 2 第二节氯化氢 14、 NaCI H 2SO 4(浓)> NaHSO 4 HCI 15、 NaHSO 4 NaCI 一- Na 2SO 4 HCI 16、 2NaCI H 2SOH 浓)」Na 2SO 4 2HCI (14、15 结合) 17、 HCI AgNO 3 > AgCI S'HNO 3 18、 NaCI AgNO 3 》AgCI b :;'NaNO 3 19、 KCI AgNO 3 》AgCI 」」;'KNO 3 4、 H 2 ' Cl 2------------- 点燃(光照)、2HCI 5、 占燃 2P+3CJ -------- 、 2PCI 3

20、2HCI CaCO^ —CaCl 2 H 2O CO2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21、CuO H2——-Cu H 2O 22、C 4HNO3「CO2 4NO22H2O 23、4Zn 10HNO3(极稀)一-4Zn (NO/2 NH 4NO3 3H 2O 24、11P 15C U SO424H2O > 5CU3P 6H3PO4 I5H2SO4 25、KCIO3 6HCI (浓)> 3CI2 KCI 3H2O 26、4Mg 10HNO3(极稀)一4Mg ( NO 3)2 NH 4NO3 3H 2O 27、K 262O 7 +6Fe3O4 + 31H 2SO4 t Cr2 (SO4) 3 + 9Fe2(SO4) 3 + K 2SO4 + 31H 2O 28、2KNO 3 3C S—;K2S N2 3CO2 第四节卤族元素 29、H2F2> 2HF 30、H2 Br2—;2HBr 31、H2I2> 2HI 32、2NaBr Cl2> 2NaCI Br2 33、2KI Cl2> 2KCI I2 34、2KI Br2> 2KBr I2 35、NaBr AgNO 3—;AgBr b ::;NaNO 3 36、KI AgNO 3 > Agl』";KNO 3 37、2AgBr —光照> 2Ag B Q 第二章摩尔反应热 第一节摩尔 38、C O2r CO2 39、Mg 2HCI > MgCI 2 H2

高中化学竞赛用书推荐

高中化学竞赛用书推荐 常规/高考类: 化学岛 用户名: 密码:woaihuaxuedao 以下是另一个公邮 icholand. 密码:huaxuedaogongyou 提供公共邮箱的目的还是方便大家交流,如果遇到超出流量限制的问题,可以直接把邮件转发出去。 尽管以前有XX的Gbaopan。。但是貌似很多人并不清楚密码。。 附上: 部分优秀资料帖索引 《高中化学重难点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后雄老师主编);历年高考试题汇编(任何一种,最好有详细解析的,比如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中化学读本》(很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甲种本化学教材,最近有更新版本);《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龙门书局,施华、盛焕华主编)南师大化科院创办的《化学教与学》每年的十套高考模拟题题型新颖质量比较高,可作为江苏预赛的模拟卷,不少5月份预赛原题就出自本套模拟题。 初赛类: 比较经典的有《化学高考到竞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主编,比较老);《高中化学奥林匹克初级本》(江苏教育出版社,段康宁主编);《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辅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苏建祥主编);《高中化学竞赛热点专题》(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肖鹏飞、苏建祥、周泽宇主编,版本比较老,但编排体系不错);最新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评析·高中化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宏佳主编,以历年真题详细解析为主,可作为课外指导);《最新竞赛试题选编及解析高中化学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化学竞赛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三本,王祖浩、邓立新、施华等人编写,适合同步复习),还有一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奥林匹克竞赛同步教材·高中化学》(分高一、高二和综合卷,综合卷由严先生、吴先生、曹先生等参加编写,绝对经典),还有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化学培优教程》AB教程、《金牌教程·高一/二化学》(邓立新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江苏省化学夏令营使用的讲义是马宏佳主编的《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标准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简明扼要,但由于不同教授编写不同章节,参差不齐;春雨出版的《冲刺金牌·高中化学奥赛辅导》(任学宝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冲刺金牌·高中化学奥赛解题指导》(孙夕礼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赛前集训·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施华编著,体现他的竞赛培训思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比较新颖的包括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林肃浩主编的竞赛系列《高中化学竞赛实战演练》(高一、高二)、《高中化学竞赛解题方法》、《冲刺高中化学竞赛(省级预赛)》、《冲刺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高中化学竞赛解题方法》、《决战四月: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教程(通向金牌之路)》《金版奥赛化学教程》(高一、高二、·综合)都是近年来体系、选题新颖的竞赛资料,足见浙江省对化学竞赛的重视,端木非常推荐。南京教研室刘江田老师2010年5月份主编的《高中化学竞赛全解题库》(南京大学出版社)选择了近年来省级赛区真题和各地新颖的预赛题,解析详细,适合缺少老师指导的同学参考。 决赛类: 比较经典的有《高中化学奥林匹克高级本》(江苏教育出版社,段康宁主编,完全按照大学的思路);《金牌之路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以及配套解题指导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主编);《高中化学竞赛决赛辅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苏建祥主编);《历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分析》(学苑出版社);《最新国际国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化解题题典》(吉林教育出版社),还有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化学培优教程》“专题讲座”,《高中化学奥赛一

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化学试卷

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化学试卷一、选择题 1.(3分)以下处理废塑料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A.制备垃圾袋等产品 B.用于发电 C.催化热解形成小分子有机物 D.直接填埋 2.(3分)关于锂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电容量大,质量轻 C.不可循环充电使用D.废旧锂电池是干垃圾 3.(3分)下列元素中,在自然界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是()A.碳元素B.氮元素C.硫元素D.氯元素4.(3分)下列微粒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的是() A.H3O+B.O2﹣C.O D. 5.(3分)通过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C﹣H的共用电子对偏向C原子 B.正四面体结构 C.非极性分子 D.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6.(3分)常温下,将铁片放到浓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呈黄色 B.铁片变轻 C.铁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D.铁片表面产生致密的氧化膜 7.(3分)将SO2通入含有I2的淀粉溶液中,体现SO2的() A.漂白性B.还原性C.氧化性D.酸性氧化物

8.(3分)某种植物适合在碱性土壤中生长,若将其种植在酸性土壤中,则应该添加的化肥是()A.KCl B.K2CO3C.NH4Cl D.(NH4)2CO3 9.(3分)关于75%酒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够消毒、杀菌B.必须避光保存 C.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D.可直接用于制乙烯 10.(3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能量总和大于反应物能量总和 B.生成2mol H2O(l)要吸收571.6kJ C.2H2O(g)→2H2(g)+O2(g)﹣571.6kJ D.2H2(g)+O2(g)→2H2O(l)+Q Q<571.6kJ 11.(3分)下列化工生产中,能产生H2的是() A.氯碱工业B.合成氨工业C.硫酸工业D.纯碱工业 12.(3分)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乙炔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2+2H2O→Ca(OH)2+C2H2↑ C.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H2S杂质 D.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13.(3分)下列对于判断溶液是否部分变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A B C D 目标溶液Na2SO3FeSO4KI NaOH 选用试剂BaCl2KSCN AgNO3广泛pH 试纸 A.A B.B C.C D.D

上海高中化学方程式[全]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第一册 第一章卤素 第一节氯气 点燃 1、2NaCl22NaCl 点燃 2、CuCl2CuCl2 点燃 3、2Fe3Cl22FeCl3 点燃(光照) 4、H2Cl22HCl 点燃 5、2P3Cl22PCl3 6、PCl3Cl2PCl5 7、ClHOHClHClO 22 8、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9、Ca(ClO)2CO2H2OCaCO32HClO 10、2NaOHCl2NaClONaClH2O 11、4HClMnO2MnCl22H2OCl2 12、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 见光 13、2HClO2HClO2 第二节氯化氢 14、NaClH2SO(4浓)NaHSO4HCl 15、NaHSO4NaClNa2SO4HCl 16、2NaClH2SO(4浓)Na2S O42HCl(14、15结合) 17、HClAgNO3AgClHNO3

18、NaClAgNO3AgClNaNO3 19、KClAgNO3AgClKNO3 20、2HClCaCO3CaCl2H2OCO2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21、CuOH2CuH2O 22、C4HNO3CO24NO22H2O 23、4Zn10HNO(3极稀)4Zn(NO3)2NH4NO33H2O 24、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25、KClO36HCl(浓)3Cl2KCl3H2O 26、4Mg10HNO(3极稀)4Mg(NO3)2NH4NO33H2O 27、K2Cr2O76Fe3O431H2SO4Cr(2S O4)39Fe( 2S O4)3K2SO431H2O 28、2KNO33CSK2SN23CO2 第四节卤族元素 29、H2F22HF 30、H2Br22HBr 31、H2I22HI 32、2NaBrCl22NaClBr2 33、2KICl22KClI2 34、2KIBr22KBrI2 35、NaBrAgNO3AgBrNaNO3 36、KIAgNO3AgIKNO3 光照 37、2AgBr2AgBr2 第二章摩尔反应热 第一节摩尔 2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硫、氮单质及化合物 (一) 硫单质S: 黑火药的使用:S+2KNO3+3C K2S+3CO2↑+N2↑ 1、硫的物理性质:硫是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2、硫的化学性质: (1) 氧化性(): ①加热硫粉和铁粉的混合物,燃烧生成黑色难溶固体:Fe+S FeS ②将铜丝伸入硫蒸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2Cu+S Cu2S。由上可得:硫和变价金属反 应时,一般会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特例:硫与汞反应:Hg+S HgS(黑色)(该反应可 除地上散落的汞)。由Fe、Cu与Cl2的反应,可得出氧化性的强弱顺序:Cl2>S,所以硫是一 种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③硫和炭在高温时、硫蒸气和氢气在加热时也可发生反应: (2) 还原性():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反应方程式都是:S+O2SO2 (二) 硫化氢H2S: 1、物理性质: 无色、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剧毒,密度比空气略大,能1∶2.6溶于水,得弱酸性的氢硫酸。2、化学性质: H2S中S显-2价,是硫元素的最低价,因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表现还原性。 (1)H2S的燃烧:在空气中点燃H2S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洁净小烧杯,可观察到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小烧杯内壁有水珠,且出现黄色固体,这是因为O2不充足;H2S若在充足的O2中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 2H2S+O2(不足) 2S+2H2O 2H2S+3O2(充足) 2SO2+2H2O (2) 可被卤素单质氧化:H2S+X2→S↓+2HX (X2—指Cl2、Br2、I2)如:H2S+I2→2HI+S↓

2019年最新题库 学年度第一学期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O-16,Br-80,Na-23,S-32,Cl-35.5,I-127) 一、选择题(1—15题为单选题,16—20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处于不同状态下的能量一般是() A.液态>气态>固态B.气态>液态>固态 C.固态>液态>气态D.液态>固态>气态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②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③一种元素只有一种质量数④同位素的性质相同⑤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A.②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③④⑤ 3、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A.NaF B.MgI2C.BaI2D.KBr 4、下列各项叙述中,完全正确的是() A.冰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应属纯净物 B.由同一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5、在相同温度下,S(s)+O2(g)→SO2(g)+Q1,S(g)+O2(g)→SO2(g)+Q2,Q1和Q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Q1>Q2B.Q1<Q2C.Q1=Q2D.不一定 6、关于如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7、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加热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上海市2020-2021版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

上海市2020-2021版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下列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①液氯、氨水、干冰、碘化银均为纯净物 ②CaCl2、NaOH、HCl、IBr均为化合物 ③明矾、水银、烧碱、硫酸均为强电解质 ④C60、C7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 ⑤碘酒、淀粉、水雾、纳米材料均为胶体. A . ①③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②③④⑤ 2. (2分) (2019高一上·南山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 称量固体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B .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结束时,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C .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D . 称量物质时先取小砝码,再依次取较大的砝码 3. (2分) (2018高一上·安平期末)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玻璃、水泥、陶瓷都为硅酸盐产品 B . 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都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C . 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D . 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 4. (2分) (2018高一上·伊春期中) 在下列反应中,HCl作还原剂的是() A . NaOH + HCl = NaCl + H2O B . Zn + 2HCl = ZnCl2 + H2↑ C . MnO2 + 4HCl(浓)MnCl2 + 2H2O + Cl2↑ D . CuO + 2HCl = CuCl2 + H2O 5. (2分) (2018高一上·九江期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PM 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 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 . “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 C .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D . 氢氧化铁胶体可以导电,故氢氧化铁胶体是电解质 6. (2分)已知甲、乙、丙、丁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转化:下列相关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 . ①可能为CH4+Cl2CH3Cl+HCl B . ①可能为Fe+2Fe3+═3Fe2+ C . ②可能为2NO+O2═2NO2 D . ②可能为CO32﹣+H2O+CO2═2HCO3﹣ 7. (2分)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高一化学上学期全套教案汇总上海新教材【精品教案】

高一上学期化学讲义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共2课时) 第2课时相对原子质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加深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明确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区别;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3)复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感受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间关系的教学,体会分析推理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再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三.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相对原子质量”,是放在“原子结构”讲解之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讲解之前的一部分教学内容。看上去教学要求仅为了解层次,但教学要求并不低。 本节课的开头设计,我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但又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以问题解决模式为模版,拉开主线。2

3.流程图说明 (1)引言:“一个原子有多重?”这本身就可作为一个话题引入,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探究活动一中,可结合学生的生活中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 (3)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 五.教学案例 1.引入主题:你知道一个原子有多重吗?科学家的确“称”出了一个原子的质量。 学生参看表格(教材p12),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原子质量非常小。 2.课的展开 (1)学生探究活动一:如何改变因原子质量非常小而引起的使用不便? a.采用其他的单位:类似于采用纳米,使1纳米=10-9米 b.采用一个合理的量作为标准,然后得到相对量。在此即采用了“相对原子质量” ( 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该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在方法上有所回味,并与探究活动一相呼应。 (3)学生探究活动二:完成表格中C/B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6.021023,从而引入“物质的量”概念的复习。 (4)视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物质的量”内容多少、深浅的实际情况,复习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的关系及物质的量与微粒数、质量间的关系,使学生建立(或巩固)对应的桥梁关系。 六.教学反思:本内容属了解性质,但因内容枯燥而要上好很不易。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知道一点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因而本节课上,主要将重心放在“为何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即重在思考方法上的指导)和“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上,使学生能在初中的基础上,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相对原子质量”。 另外,在完成设计的表格后,引出了阿伏加德罗常数,也就可以在此复习初中已涉及的“物质的量”的概念,并可架起微粒数-物质的量-质量的桥梁关系。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共2课时) 第1课时原子结构和同位素(A)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2)知道元素符号角标的意义; (3)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4)知道同位素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认识空间想象、分析推理的方法,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原子中不同电性粒子间的关系,懂得原子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懂得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规律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同位素的概念。 2.难点:同位素的概念。 三.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