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质学: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结构,物理化学变化,演化历史的学科。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由内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诸如褶皱,断层,节理等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分配规律和演化历史。

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岩层产状类型: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

水平岩层特征:1、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中的表现为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水平岩层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2、水平岩层的成层顺序为上新下老3、水平岩层厚度为该岩层顶底面的标高差4、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面坡度和岩层厚度,厚度相同,坡度越缓,露头宽度越大;坡度相同,厚度大,露头宽度越大。

露头宽度:岩层上下层面在地面上的出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坡向和坡角),岩层产状(倾向和倾角),以及该岩层的厚度。V字形法则:

① 水平岩层的出露形态真实的反映等高线的弯曲特征,地质界线随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② 直立岩层的出露形态不受地形的影响,呈直线状。

③对于倾斜岩层:

相反相同: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反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等高线的弯曲曲率大于地质界线的弯曲曲率。

相同相反: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相同相同: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地层界线的弯曲曲率大于等高线的弯曲曲率。

倾斜岩层的主要特征

1 倾斜岩层的露头形态受产状和地形影响,并符合V字型法则

2 倾斜岩层的地质界限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弯曲也是条带的一种)

3 正常情况下,岩层沿倾向方向逐渐变新

4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产状、地形和岩层厚度

5 倾斜岩层的厚度有三种分别是:真厚度、视厚度、铅直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真厚度。

倾斜岩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

真厚度(h):顶底面之间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H):顶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距离h=Hcosα

视厚度:在不垂直于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的顶底面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埋藏深度:地面某一点到目的层的铅直距离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岩层厚度、岩层产状三者之间的关系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产状基本一致,岩性或所含化石一致或递变。它们是在地壳相对稳定情况下缓慢下降接受连续沉积形成的。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

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有地层缺失,产状一致。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先平稳下降接受沉积,后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区域变质作用等)或差异上升(变形与隆升、剥蚀),沉积间断遭受风化剥蚀,再平稳下降接受沉积。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先地壳平稳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地层后平稳上升,露出地面造成沉积间断,并遭受剥蚀,直到该地区再度平稳下降为沉积区接受新的沉积。

不整合的判别标志:

1.沉积标志:底砾岩、古风化壳、剥蚀面、重矿物、岩性、岩相突变

2.地层标志:地层、古生物突变

3.构造标志:地层产状及构造特征的不同

4.变质作用和岩浆岩特征。

潜山:埋藏在不整合面以下的古地貌高地,包括披覆构造和潜山核两部分

披覆构造:是指剥蚀面以上由于沉积差异和压实差异在较新底层中发育的正向褶皱构造。

应力状态:物体受力时,其内部通过某点的截面上应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将有规律分布,物体所受的这种力学状态称为应力状态。

应变椭球体:在变形前的连续介质中的任意划定一个圆球体,当介质发生均匀变形时圆球体变成了椭球体,这种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

岩石的变形方式:拉伸、压缩、剪切,弯曲、扭转。

岩石的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变形。

岩石的强度:岩石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岩石破裂的两种形式:张裂和剪裂。

岩石力学性质:主要指其屈服应力和破裂强度。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1、内因:①成分,含硬度大的粒状矿物易发生脆性变形。②结构:基底式胶结,强度高;接触式胶结,强度低。③构造:具层理的,易发生塑性变形。

2、外因: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应力作用方式和作用时间、应力状态等。

构造应力场:指地壳内某一瞬时一定范围内的应力状态组成的空间。

褶皱:是岩层受力作用后呈现一系列的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完整性的地质构造。

根据褶皱的形态和组成褶皱的地层将褶皱分为背斜与向斜

背斜是核部由老地层、翼部由新地层组成的褶皱。向斜是核部由新地层、翼部由老地层组成的褶皱。

褶皱要素: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确定其形态的几何要素

褶皱要素包括:1核部2翼部3 转折端4 枢纽5 轴面6 轴迹7 脊、脊线8 槽、槽线

闭合度:背斜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在构造等高线图上,则是最高等高线与最低的闭合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闭合面积:背斜已被闭合部分所占的面积,也就是闭合构造内最低一条完全闭合的构造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指的是平面面积。

闭合背斜:如果背斜的枢纽向两端倾没,成为一个四周被同一岩层包围的背斜。

闭合背斜的要素:①闭合度:是指背斜的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也称闭合差。②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面积。

生长背斜:在普遍沉降沉积的背景上,由于局部隆起形成的背斜。

生长背斜的特征:1、具有上缓陡下陡的构造形态2、同一岩层厚度顶薄翼厚3、同一岩层的粒度顶粗翼细4、连续沉积的顶部位移由浅入深向缓翼方向移动,轴面凸向陡翼。

根据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分类(里卡德)(前为轴面产状,后为枢纽产状)

1)直立水平褶皱(Ⅰ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近水平,倾伏角0~10°。

2)直立倾伏褶皱(Ⅱ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倾伏角为10°~70°。

3)倾竖褶皱(Ⅲ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 ~80°,枢纽倾伏角为80°~90°。

4)歪斜水平褶皱(Ⅳ区):轴面倾角为80°~10° ,枢纽近水平,倾伏角为0°~10° 。

5)平卧褶皱(Ⅴ区):枢纽倾伏角和轴面倾角均为0°~10° 。

6)斜卧褶皱(Ⅵ区):枢纽和轴面两者倾向及倾角基本一致。轴面倾角为10°~80° ,枢纽在轴面上的侧伏角为10°~80° 。

7)歪斜倾伏褶皱(Ⅶ区):轴面倾角为10°~80°,枢纽倾角为10°~80° 。

根据轴面及两翼产状分类1)直立褶皱2)斜歪褶皱3)倒转褶皱4)平卧褶皱5)翻卷褶皱

等倾(斜)线分类

等倾(斜)线:正交剖面上褶皱层上、下界面相同倾斜点的连线

I类:等斜线向内弧呈收敛状,内弧曲率总是大于外弧曲率,故外弧倾斜度也总是小于内弧倾斜度。根据等斜线的收敛程度,再细分为三个亚型:

IA型:等斜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各线长短差别极大,内弧曲率远大于外弧曲率。为典型的顶薄褶皱。

IB型:等斜线也向内弧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真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大于外弧曲率,为典型的平行褶皱。

IC型:等斜线向内弧轻微收敛,转折端等斜线比两翼附近的要略长一些,反映两翼厚度有变薄的趋势,内弧曲率略大于外弧曲率。这是平行褶皱向相似褶皱的过渡型式。

Ⅱ类:等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即相邻褶皱面倾斜度基本一致,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Ⅲ类: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向内弧撒开,呈倒扇状,即外弧曲率大于内弧曲率,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紧闭向斜及其间平缓开阔的背斜组成的褶皱组合。

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即侧向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为纵弯褶皱作用。

纵弯褶皱作用的基本特征:

(1)有一个既不拉伸也不压缩的中和面。

(2)随着岩层褶皱的加剧,弯曲凸侧转折端附近岩层变薄并发生与层正交,呈扇形排列的楔形张节理。凹侧若岩层为脆性,则因挤压往往产生逆断层,若岩层为塑性,则厚度变大。

3)若岩层中夹有塑性岩层,可以形成次级小褶皱。

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和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褶皱,称为横弯褶皱作用。

纵弯褶皱作用和横弯褶皱作用的主要区别是:

1、两者形成的外力作用方式不同。

2、前者形成的褶皱中各有单层有中和面,总体无;后者形成的褶皱各个单层和总体都无中和面。

3、两者形成的层间滑动规律不同,前者相邻的上层向上滑动,相邻的下层向下滑动;后者形成的规律于此相反。

4、前者形成的层间小褶皱规律性好,后者差。

5、夹塑性岩层时前者形成顶厚褶皱,后者形成顶薄褶皱。

6、前者形成的褶皱的组合多成平行状,规模大;后者多形成孤立穹窿或短轴背斜。

底辟构造:地下高塑性的岩层或岩体在构造力或重力差异作用下向上拱起或刺穿上覆岩层而形成的构造。

影响褶皱作用的主要因素:岩层的层面和厚度、岩石的力学性质、外力作用方式、基底构造对褶皱作用的影响。

褶皱形成时代的确定:研究褶皱的形成时代通常采用角度不整合分析法、岩性厚度分析法、同位素年龄测定法。

滚动背斜:是在生长断层活动时由于两盘之间的差异压实作用和下降盘沉积层的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弯曲现象。

节理:是岩石受力发生破裂,两侧的岩石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的基本特征:分布的普遍性,发育不均性,以及方向性和组系性.

原生节理:指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次生节理:指在岩石形成以后由于某种原因而形成的节理。

构造节理的分类:几何分类1.走向节理;2.倾向节理;3.斜向节理;4.顺层节理成因分类张节理、剪节理。

张节理:岩石受张应力超过抗张强度,形成的节理。与主压应力平行。

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超过抗剪强度,形成的节理。与主压应力斜交。

剪节理的基本特征:(1) 产状稳定,延伸较远。

(2) 平直光滑,有时具剪切滑动擦痕。未被矿物充填时是平直闭合缝,如被充填,脉宽较为均匀,脉壁较为平直。

(3) 发育于砂、砾岩等岩石中的剪裂,一般穿切砾石和胶结物。

(4)常常组成共轭“X”型共轭裂隙,锐角平分线指示主压应力方向.往往成等距排列。

(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

(6)剪节理的尾端变化有:折尾、菱形结环和节理叉。

张节理的基本特征:

(1)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弯曲,若干条呈侧列。

(2)裂缝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3)在胶结程度中等的砾岩或砂岩中常常绕砾石或粗砂粒而过, 如切穿砾石,破裂面也凹凸不平。

(4) 一般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

(5)发育稀疏,很少密集成带。(5)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结环状,有时也追踪“X”型共轭剪节理形成锯齿状张节理、单列或共轭雁列式张节理,有时也呈放射状或同心圆状组合。

节理组:由同一时期,相同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方向相互平行或大致平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排节理。如平行型、斜列型。

节理系:由同一时期,相同应力作用下,产生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节理组合而成。如‘X”型、环型,放射型等。

节理的分期:就是区分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的先后关系。常利用切断错开,限制中止、相互切错等现象。

节理的配套原则:①据羽状剪节理②据追踪张节理③据节理的共轭关系及组合关系

与水平挤压有关的节理:1)早期平面共轭剪节理系2)晚期平面共轭剪节理系3)横张节理

断层:岩石沿断裂面有显著位移的破裂构造。地壳中最主要的变形构造之一

断层要素:断层面、断层带、断层线、断盘、断距:

断层与相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断层与岩层走向关系: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

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相当点:指未断前的一个点在断层位移以后分成的两个点。

相当层:指同一地层由于断层移动而分别在断层的两盘出现。

推覆构造:规模巨大(10公里以上)并且上盘沿低角度波伏起伏的断层面远距离推动的逆冲断层叫做推覆构造。

飞来峰:逆冲断层上盘被剥蚀,使下盘岩石出露,如果上盘岩石被剥蚀成孤岛状,则称为飞来峰构造窗:这种由上盘岩块环绕,四周以断层线为界的下盘局部露头称为构造窗。

生长指数:是同一岩层下降盘地层厚度与上升盘地层厚度的比值。

断层的组合:平面组合类型平行式、雁行式、帚状、环状、放射状、斜交式

剖面组合类型a-阶梯状;b-地堑;c-地垒;d-”Y”字型;e-叠瓦状;f-花状

地堑: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及其所夹持的下降断块形成的构造

地垒: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背倾斜的正断层及其所夹持的抬升断块形成的构造

正断层特点:上盘下滑、倾角大、角砾棱角明显、垂直走向有拉长。

正断层的形成的地质条件:1、局部性拉伸作用 2、背斜转折端处局部拉长3背斜的转折端4高塑性岩体上拱。

逆断层的特点:逆断层:上盘上升、倾角小、角砾棱角不明显或被压扁、断层两侧岩石有强烈积压、揉皱现象,垂直走向有缩短。

逆断层形成的地质条件:

1、水平挤压有利于逆冲断层的发育(区域性的水平挤压)

2、高塑性岩体上拱课形成高角度逆断层

3、差异升降可形成。

平移断层:断面平直有擦痕、近直立、延伸远,常有较大的派生构造

平移断层的地质条件:

1、由侧向挤压中不同的岩块在垂直于纵向逆断层或褶皱枢纽方向上不等程度的推进而形成。其规模一般不大,常终止于褶皱倒转翼或逆断层上,其旋向无一定规律。

2、由侧向挤压作用产生的平面X型扭裂面发展而成的平移断层,一般规模较大,旋向具有一定规律,其较前一种更为普遍。

断层的识别标志:

1、地貌标志①断层崖②断层三角面③错动的山脊④串珠、带状分布的湖泊和泉水

⑤地震震中的线状分布,线状分布的矿体、矿脉

2、构造标志①构造不连续性②强变形带的出现如强烈劈理化带和强烈碎裂带

③标志物的错断:包括岩层、岩脉、不整合面、先期断层和侵入体边界等。

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的确定:

1、地层学特征:包括括地层的新老、重复、缺失、变厚、变薄,变宽、变窄等。

2、断层两侧的派生现象:即分支构造的性质和方位。

3、断层旁侧的牵引构造。

4、断层面上的特征:擦痕,阶步,反阶步等。

5、断层带破碎物的特征;即断层角砾以及构造透镜体的排列分布情况。

6、生长断层两盘的厚度。

7、平移断层的收敛、分散作用和升降活动

断层效应:指断层活动引起的岩层视错动。受断层面产状、断层真位移,地层产状,观察剖面的控制。

同一断层在不同截面上显示出不同的特征的现象就是断层效应。

确定断层的形成时期 1断层切割地层2断层与不整合的关系3断层与岩浆岩体的关系4断层带物质测年5两盘地层厚度

生长断层:在沉积过程中发育的断层,称为生长断层

生长断层的基本特征:

1.一般为走向正断层

2.平面上距离多具等距性,剖面上发展具旋回性

3.剖面形态上常呈上陡下缓的犁式;

4.上盘生长地层明显增厚,这是同沉积断层最基本的特征和识别标志;

5. 断距随深度增大,地层时代越老,断距越大;

6. 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

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称解析(20 分) 视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指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侧伏向:线状构造所在平面指示线下倾的走向。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倾伏向: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下倾斜的方位,通常用方位角表示。倾伏角: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线应变:物体内部一点,在一定方向上的相邻指点排列成质线,质线上的相邻质点方向的相对位移造成线变形,对线变形的度量称为线应变。 剪应变: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在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称之为角剪切应变,其正切称为剪应变γ。 剪裂角: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σ 1 的夹角。 共轭剪裂角: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 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 非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变形特征不同。非均匀变形分连续变形与不连续变形两种。 应变椭球体: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 1 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椭球体, 以这个椭球体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特点即应变椭球体。 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轴一致,这种变形叫共轴递进变形。 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发生了改变的变形:应变,称为旋转变形。 非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始终保持不变的变形,称为非旋转变形。 有限应变:物体变形的最终形状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 劈理:劈理是一种潜伏在分裂面将岩石按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劈理域:劈理域通常指由层状硅酸盐或不容残余物质福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带或薄膜。透入性构造:指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现象,反应地质体的整体发生了变形或变质作用。 非透入性构造:指那些仅仅产出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其个别区段的构造,如节理断层之类连续劈理: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辩劈理域和微劈理,均称为连续劈理。 不连续劈理: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的间隔,用肉眼就能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称为不连续劈理。 拉伸线理:拉伸线理是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现状构造A 型线理。 交面线理:交面线理是两组面理相交或层理相交的线理,长平行于同期褶皱的枢纽方向,B 型线理。 窗棂构造:窗棂构造是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棂柱表面有时被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通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通过EMP途径生产乙醇不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落与菌苔 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落。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选择性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就是连续培养法 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培养基一次加入,不补充,不更换。 7恒化培养法与恒浊培养法 恒化培养法,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的培养方法 恒浊培养法,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度,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的培养方法 8随机培养法与同步培养法 同步培养法,使被研究的微生物群体处于相同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随机培养法,在一般培养中,微生物各个体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9碱基转换与颠换 碱基转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叫做转换 颠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嘧啶,或者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置换,叫做颠换。 10 转化与转导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中科院大学-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1应变椭圆:在二维应变中,初始为单位半径的圆,经均匀变形后为一椭圆。 1.2石香肠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的岩系互层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强硬层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平行排列的长条块段状,即石香肠。 1.3窗棂构造:由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状的大型线状构造,他代表横向上挤压缩短。 1.4褶劈理:发育于具有先存次生面理的岩石中,它是一组切过先存次生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 1.5伸展褶劈理:是褶劈理的一种,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的晚期褶劈理,与糜棱面理成小角度(约35°)相交,其运动方向反映沿糜棱面理的伸展方向,所以叫伸展褶劈理 1.6.A-线理:是指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由于其与最大应变主轴A轴一致,顾又称A 型线理,如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1.7.S-C-C’面理:S-C面理:组构是一种普遍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组合形式,即由S面理和C 面理组成。其中,S面理是先于C面理的挤压面理,C面理是形成稍晚的剪切面理。 1.8A型褶皱:指褶皱枢纽与A线理平行的褶皱,常发育于强烈韧性剪切带中。褶皱轴与a线理具有等同的运动学意义,即指示物质运动方向。 1.9鞘褶皱: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1.10.眼球构造:强硬的碎斑(porphyroclast)与其周缘的弱的基质的动态重结晶的集合体或优选定向,形成不对称的眼球构造。可分为σ型和δ型。残斑的拖尾指示剪切方向。 1.11压力影构造: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常产出于低级变质岩中。压力影构造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矿物组成 1.12雪球构造:剪切带中常伴随同构造期的石榴石等轴矿物的变斑晶(porphyroblast)在剪切作用过程中生长,即边旋转边生长,类似于滚雪球,形成螺旋式尾巴,指示相反剪切方向。 1.13双重逆冲构造:它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 1.14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 岩石圈板块沿转换断层相对运动,但板块体积恒定不变。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全断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侧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 1.15剪应变(shear strain):在二维应变中,某直线与由它顺时针转90o所成直角在变形后的改变量ψ的正切叫该直线的

微生物学(朱军)中英文版期末考试及考研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指一般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成 2.分类:①原核:细菌,放射菌,蓝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③非细胞类: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3.微生物的特点:①小(体积微小)微米级:光学镜纳米级:电子镜 ②简(结构)单细胞,简单多细胞,非细胞③低(进化地位低)原核,真核,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4.发展史:①史前期(朦胧阶段)②发展期(形态描述阶段)③初创期(生理研究阶段)④奠基期(生化研究阶段)⑤发展期(分子生物学阶段) 5.微生物与人的关系:医疗保健、工业、农业、生产、环保 ①与工业的关系:a.食物罐藏防腐 b.酿造工作 c.纯种厌氧发酵的建立 d.液体的深层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建 f.代谢调控发酵技术 ②与农业大作用:a.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 b.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 c.以菌作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 d.以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 ③与环保的关系:a.促进许多重大问题的突破 b.促分子生物学的三大来源和技术之一 c.刺进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 d.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6.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快,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第一章 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细胞的形态可分为三类:球状,杆状,螺旋状 3.细菌的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步骤: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1min→碘液媒染1min→95%乙醇脱色0.5min→番红复染1min 阳性菌(G+)→紫色阴性菌(G-)→红色 4.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肽聚糖单体、网状结构; 5.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6.磷壁酸:占40%革兰氏阳性菌所特有成分七主链由数十个磷壁酸苷油或磷壁酸核糖醇组成有的还有D-Ala和还原糖所组成的侧链 7.磷壁酸的特点:①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②储藏元素③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④赋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⑤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一种酶)的作用 8.外壁层:位于肽聚糖层的外部,包括脂多糖,外膜蛋白,磷脂 9.脂多糖(Lps)的功能:①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②与磷壁酸相似,吸附二阶阳离子以提高这些离子在细胞表面浓度

构造地质学考试简答题

1。什么是构造地质学 答:地质学中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 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答: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可由内或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但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3。何谓地质构造 答: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4。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答:研究方法处常规的地质研究方法外,还有以下几方面:(1)地质制图;(2)显微构造与组构的几何分析;(3)实验构造地质学(模拟实验)。 | 5。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答: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理论上在于阐明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指导产生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6。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 答:(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 7。水平岩层有哪些特征 答:(1)地层未发生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之上,当地形切割轻微时,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地形切割强烈,较老岩层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2)出露和分布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3)其厚度就是该岩层顶底面标高和底面标高之差;(4)出露宽度受岩层厚度及地面坡度的影响。 8。什么叫地质图规格齐全的地质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颜色或花纹将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按比例投影并绘制到地形图或水系图上的图件。 )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作业题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 第二章 一、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 3、什么是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二、 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2、何为视倾角、视倾向?真倾角与视倾角如何换算? 3、“V”字形法则的内容和应用条件是什么? 三、 1、哪些标志可用于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真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三者有何不同?

3、如何求取岩层的厚度、埋藏深度和露头宽度? 四、 1、整合与不整合反映在地壳运动性质上有何不同? 2、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有何异同? 3、嵌入不整合、超覆不整合,非整合各指什么? 4、何为古潜山? 5、哪些标志可用于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6、怎样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7、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三章 一、 1、什么是内力?其与外力有何关系? 2、什么是应力?分为几种?怎样确定其正负? 二、 1、什么叫变形?什么叫应变? 2、线应变与扭应变的正负值是怎样规定的? 3、泊松效应指什么? 4、应变椭球体指什么? 三、

1、何为弹性、塑性? 2、岩石变形方式有哪几种? 3、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有何特征?各包括哪几种变形方式? 4、什么是递进变形? 5、岩石变形可分为几个阶段? 6、弹性变形有何特征? 7、何为松弛?何为蠕变? 8、塑性变形有哪些基本的机制? 9、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哪两种? 10、为什么剪裂角小于90°?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1、外界因素怎样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的变形? 四、 1、何为构造应力场?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2、在理想情况下,变形图像与应力网络有何对应关系? 3、边界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一、 1、什么是褶皱、背斜、向斜?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褶皱有哪些基本要素?各表示什么?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第三版 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一)补充简答题 1.简述如何确定褶皱在空间的方位? 答:褶皱在空间的方位可由褶皱的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两翼产状和翼间角确定。两翼和轴面的产状要测量其倾向和倾角。垂直面状要素的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倾角,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所指岩层向下倾向的方向即为倾向。翼间角为褶皱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过两翼两个拐点处的切线的夹角。枢纽产状要测量枢纽的倾伏和侧伏。倾伏包括倾伏向和倾伏角。前者指枢纽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其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侧伏包括侧伏向和侧伏角,前者指轴面的走向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轴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对于规模较小,出露完整的褶皱,可以从露头上直接测量以上各要素。对于规模较大,出露不完整的褶皱,往往需要系统测量其褶皱面的产状,然后通过计算方法或赤平投影方法才能较精确地确定其枢纽和轴面的产状。 2.简述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 答:重力滑动构造是由重力作用引发的滑动推覆构造,它是某些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成因。重力滑动构造基本结构为:下伏系统、滑动面、润滑层、滑动系统。分带:后缘拉伸带、中部滑动带和前缘推挤带。形成条件为:一定的坡度;滑动系统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应由软弱层和孔隙流体的参加。下伏系统构造较简单,基本保留了早期或基底构造的特征;滑动面沿原始地质界面(如层理面、不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或破裂面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均呈弧形,剖面上常呈犁式、铲式或勺形。润滑层能降低滑动摩擦力,使滑动系统长距离搬运,常由软弱岩层或面理化岩层构成,如泥岩层、煤层、膏岩层、片岩、片理化的蛇纹岩、辉绿岩等。中部滑动带岩层和构造比较复杂,往往为一系列互相叠置或切割的滑体、滑块,褶皱,断层发育。前缘推挤带常又一系列逆冲断层叠置而成,后缘拉伸带常出露下伏系统的岩层。 3.蠕变和塑性变形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两者的区别是:蠕变是岩石在一较小恒定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塑性变形是岩石在超过其弹性极限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蠕变是缓慢发生的,

构造地质学总复习自编解析

第一章 1.(1)构造叠加:已变形的构造又再次变形而产生的复合现象。 (2)构造置换: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2.构造变形的六种基本类型。 (1)伸展构造:水平拉伸应力或垂向隆升导致的水平拉伸应力下形成的构造。(裂谷、地堑-地垒、盆-岭构造、变质核杂岩等) (2)压缩构造:水平挤压形成的构造(褶皱、逆冲断层) (3)升降构造:岩石圈地幔物质垂向运动,导致地壳的上升和下降,区域性的隆起和拗陷(山系、高原;盆地) (4)走滑构造:顺直立剪切面水平方向(走向)滑动或位移形成的构造 (5)滑动构造:重力失稳引起的重力滑动构造(大型的平缓断层) (6)旋转构造:陆块绕轴转动形成的构造 各有特性,存在交叉和过渡 第二章 1.(1)真倾角与视倾角: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为倾角,即在垂直倾斜平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视倾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视倾角(假倾角)。 (2)倾伏向与倾伏角: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即倾伏向。直线的倾斜角,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3)岩层的面向:面向是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系中岩层由老变新(由底面至顶面)的方向。 (4)砂岩墙:是碎屑岩墙的一种,是穿插贯入于沉积岩等岩石中的板状和脉状砂岩体。(5)平行不整合:又称假整合,主要表现是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一致,但因时代间断而地层缺失。 (6)角度不整合:主要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褶皱形式和变形强弱程度不同,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和性质不同,上下两套地层的构造方位不同,上下两套地层的变质程度和岩浆活动也常有明显差异,上覆地层的底面切过下伏构造和不同时代地层的界面。 2.简答。 (1)确定岩层面向的原生沉积构造的标志。 交错层理:前积纹层的顶部多被截切,与层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渐变缓收敛,与地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 递变层理: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层理的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常是突变的,没有明显的界面。 波痕:沉积物表面由于水和空气流动而形成的波状起伏不平的形态。(粉砂岩、砂岩、碳酸盐岩) 层面暴露标志:未固结的沉积物暴露在水面之上时,其表面会留下各种成因的暴露标志。(泥裂、雨痕) 生物标志 底面印模 p14 (2)“V”字形法则。

矿山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矿山地质学期末考试复 习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采二地质报告 (班级内部资料,坚决打击侵权行为) 第六章 煤层厚度:与之间的垂直距离。 煤系:指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瓦斯:矿井瓦斯通常指赋存在煤层及岩层中并能涌入矿井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是一种无毒、无味、无颜色,可以燃烧的气体,难溶于水。 相对瓦斯涌出量:平均每产1t煤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立方米每吨。 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内从煤层和岩层以及采落的煤(岩)体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立方米每天。 煤与瓦斯突出:在地应力与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由煤体和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称为煤于瓦斯突出。 岩溶陷落柱:是指由于岩溶和坍塌作用形成的镶嵌在煤系中在杂乱无章的碎石堆集体,简称陷落柱。 断煤交线:断煤交线是指煤层底板与断层面相交的线。 矿山压力:矿体或采掘空间周围的岩体,称为围岩。存在于采掘空间围岩内的力,称矿山压力。 煤层顶板依据(跨落的难易程度)的划分。 答: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不稳定岩层,厚度一般 为~,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比较容易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最新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 何谓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细胞型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有病毒和亚病毒 细胞型微生物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古生菌 真核微生物有真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 2.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什么?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盛,繁殖快 适应强,宜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微生物的分类 一、名词解释 1. 菌株:同种微生物中不同来源的个体的总称。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即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2. 纯培养: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 二、简答题 1. 何谓细菌分类的双名法? 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 属名和种名斜体、必要,后面正体,可省略。 第三章原核微生物 一、简答题 1.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各有哪些?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气泡 2. 简述革蓝氏染色与细菌细胞壁的关系。 在革兰氏染色中,经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细菌内形成深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对于革兰氏阴性细菌,这种复合物可用乙醇从细胞浸出,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则不易浸出。究其原因,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脂质含量低,网格紧密,用乙醇脱色时,引起细胞壁肽聚糖层脱水,网状结构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从而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外逸,保留初染的深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较薄,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381427182024157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标√,错误标×) 1. 如果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则在地形地质图上,地层露头线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2. 倾斜岩层的产状由走向和倾向就可确定()。 3. 岩层走向加上或减去90°就是岩层的倾向()。 4. 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是该岩层的走向线()。 5. 对称波痕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 6. 泥裂在剖面上一般成“V”字形,其“V”字形尖端指向岩层顶面()。 7. 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主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其细层的收敛方向指向岩层的底面方向()。 8. 水平岩层在地面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9. 两套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且两套地层的走向线平行,则该两套地层之间一定是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10.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1. 节理的分期就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 12. 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张性结构面(如羽状张节理)与断层的锐夹角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13. 同沉积褶皱是在岩层形成后受力变形而形成的()。 14. 因为在与最大主应力成45°夹角方向上的剪应力最大,因此剪裂面沿此方向发育()。 15. 同沉积断层的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其弧形顶端指示断层本盘的运动方向()。 16. 正阶步的陡坎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17. 当断层的走向与褶皱的走向一致时,该断层为走向断层()。 18. 缝合线构造的锥轴方向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轴()。 19. 褶皱的横截面(或正交剖面)必定垂直地面()。 20. 形成同沉积褶皱的作用主要是横弯褶皱作用()。 21. 枢纽断层是指与褶皱枢纽平行的断层()。 22. 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如果发现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则一定是逆断层()。 23. 最小主应力铅直,最大主应力和中间主应力水平,按照安德森断层形成模式,这种应力状态下可形成逆断层()。 24. 在剖面上表现出花状构造特征的一定是走滑断裂()。

工程地质期末复习简答题(归纳)

一 1.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要点: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2.简叙各褶曲要素。 要点:核:组成褶皱中心部位的岩层。翼:中心岩层动外的岩层。转折端:从翼向另一翼过 渡的弯曲部分。枢纽:组成褶皱岩层的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轴面:由各岩层枢纽所连成的面。 3.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及柱状图各自反映了哪些内容? 答: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平面图是反映一表地质条件的图。 是最基本的图件。地质剖面图是配合平面图,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质条件,它对地层层序和地质构造现象的反映比平面图更清晰、更直观。柱状图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各地质年代的 地层特征、厚度和接触关系的图件。 4.何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要点: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5.保障围岩稳定性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要点: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以下两种: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二是提高岩体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提高。前者主要是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 后者主要是加固围。 论述题(10分) 分析褶皱区如何布置工程建筑。(工程地质评价) (1)褶皱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 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厂房、路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岩层的坍落、漏水及涌水问题。 (2)在褶皱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与岩 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 (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的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翼部。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稳定, 而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可能塌落,向斜核部则是储水较丰富的地段。 二 1.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 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 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野外鉴别矿物的步骤? (1)找到矿物的新鲜面,矿物的新鲜面能真实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2)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3)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经典题目判断题

2020届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经典题目 题库整理 判断题 1.内毒素是G-菌的外壁物质。( √ ) 2.抗生素的抗微生物效果一般低于消毒剂和防腐剂。( × ) 3.血球计数板可以检测酵母培养液中所有酵母细胞个数,而平板倾注法只能测定活细胞个 数。( √ ) 4.在细菌生长曲线中,稳定期的细胞数目处于稳定,是因为此期细胞不再增殖。( × ) 5.做固体培养基常加2%琼脂作凝固剂,做半固体培养基时,琼脂加入量通常是1%。( × ) 6.稀释平板测数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计数标准是选择每皿中菌落数在10-100个的 稀释度进行计数。( × ) 7.细菌中紫外线引起的突变是由于相邻鸟嘌呤分子彼此结合而形成二聚体的突变。( × ) 8.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 物。( × ) 9.自发突变是指那些实验室中由于加入诱变剂所发生的突变。( × ) 10.内生菌根的真菌可进入根的皮层间隙和细胞内部,在根外较少,不形成菌套。( √ ) 1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在观察标本中观察到了一段线状的细菌。( × ) 12.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氨态氮作为氮源。( × ) 13.发酵是微生物以无机物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 ) 14.蓝细菌是好氧细菌,通过糖酵解过程,利用光能产生它们的糖类。( × ) 15.固氮酶只有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有活性,所以固氮菌均为厌氧菌。( × ) 16.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后会使F-菌株转性变为F+菌株。( × ) 17.Parastism是指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面或体内并对后者产生危害作用的现象。 ( × ) 18.大肠杆菌存在与否常作为判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鉴定该菌时V.P (V oges Proskauer)实验和M.R (Methyl Red)实验结果应该是,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 ( × ) 19.在培养根瘤菌时常加1/200000的结晶紫抑制G+细菌的生长。( √ ) 20.所有的原核微生物都具有鞭毛。( × ) 21.真菌中除环状质粒外还有线状质粒存在。( √ ) 22.在没有高压蒸汽灭菌设备情况下,不可能进行培养基质的彻底灭菌。( × ) 23.烟草花叶病毒的2130个壳粒反向缠绕成杆状病毒粒子。( × ) 24.促进扩散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机制,通过特异性载体蛋白可将营养物质进行逆 浓度梯度运行。( × )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答:地质构造简称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答:构造地质学(广义):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及其成因机制,以及其相互间的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学科。构造作用或构造运动常是其它地质作用的起始或触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构造地质学说通常也就成为地质学的基本学说。 构造地质学(狭义):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 答:石油构造地质学研究内容相当广泛,既包括结构,建造方面,也包括变形,改造方面。石油地质构造研究是石油地质研究的一根重要支柱,是评价油气远景不可缺少的依据,构造变形和演化是成藏和保存的一个控制因素。 第二章 一、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答:层理: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变化所显现出来一种成层构造。 地层:是指同一个地质时代的岩层组合。 岩层: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层面(顶、底)限制的岩性大致相同的层状岩体。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

答:海侵层位在垂向剖面中表现为由下向上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所反映的沉积环境由浅水到深水,由氧化到还原,海退层位与此相反。 海侵层位在地质图上表现为新地层的地质界限超过老地层,并盖在其上,形成超覆不整合,海退层位在地质图上表现为新地层的分布面积比老地层小。 3、什么是原始倾斜? 答:由于地形起伏而造成的岩层倾斜叫做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答:同一沉积岩层,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物源供应与沉积环境的不同,常在横向上出现岩性变化,称为横向变化;相反,岩性相同的岩层,也可能不是同一岩层,可能是同一岩层的综合体,包括了相当长的时代,这种现象叫做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答:1)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中的表现为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沟谷处V尖指向上游; 2)地层一般向上变新; 3)厚度h =顶底界线高差; 4)露头宽度(a)= h(厚度)/tg?(坡度) 二、 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答:岩层产状三要素为:走向、倾向和倾角。 走向:面状构造与水平面的交线两端所指的方向。 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 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 2、何为视倾角、视倾向?真倾角与视倾角如何换算? 答:视倾向:截面的走向。 视倾角:面状构造与截面交线与视倾向的夹角。 真倾角与视倾角间的关系:tgβ=cosωtgα,α为真倾角,β为视倾角。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 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3、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现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 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4、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 5、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 6、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7、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 8、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注意:学会将方位角换成象限角 9、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区别:①水平岩层:老下新上,沟谷老,山脊新。倾斜岩层: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②水平岩层: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③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④水平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地缓而宽大,地陡而窄小。倾斜岩层: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条带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10、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 11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 12、V字形法则:①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②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③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13、平行不整合接触特征:1假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在大范围内彼此平行排列;2缺失部分地层有两种情况:一是缺失地层没有沉积,二是缺失地层沉积了,后经地壳上升被剥蚀掉了;3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之间有古生物间断;4在不整合面之上地层的底部常存在有由下部老地层组成的底砾岩;5在起伏不平的风化壳上,往往有特殊的风化残余矿产。 14、平行不整合接触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寂-----上升遭受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15、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褶皱、断裂,往往有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相伴生,同时隆起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角度不整合接触特征:1不整合面上下新老岩层之间的产状明显不同,两者呈角度接触;2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之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3在不整合面上常发育有底砾岩和古风化残余矿产;4由于长期的沉积间断,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的沉积条件发生变化,造成两套岩层的岩性和岩相明显差异;5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岩层的变形要比上覆的年轻地层相对强烈复杂,两套岩层中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往往明显不同。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细菌特殊构造包括、、、等。(本题2分) 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 -5 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本题分) 3.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和四种方式进入细胞。(本题2分) 4.控制有害微生物措施中杀灭的方法有和,常用和方法,抑制的方法有和。(本题3分) 5.证明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的三个著名的实验为、、。(本题分) 6.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和。(本题2分) 1.纯培养是其中()的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 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 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 D.没有代谢废物 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 A. 马铃薯培养基 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3.己糖单磷酸支路和ED途径是进行()替换的一个机制。 A.微生物中DNA合成 B.光合生物中的光合作用 C.某些种类微生物中的能量代谢 D.化学渗透作用 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A.无酶时 B.无ATP时 C. 有细胞色素时 D. 无氧时 5.由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A.除去病原微生物 B.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 C.消灭所有的生物 D.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 6.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A. 核酸 B.酶类 C. 糖类 D.细胞壁 7.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A.病毒 B.真菌 C.革兰氏阴性菌 D.革兰氏阳性菌 8.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质粒,除了()之外。 A.它们是自我复制的DNA环 B.它们有10~50个基因 C.它们是细菌存活所必需的成分 D.它们是接合所必需的成分 9.接合时F因子进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 A.经历裂解 B.快速繁殖 C.变成供体细胞 D.发育出线粒体 — 10.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 A.微生物进化 B.微生物生态学 C.微生物生理学 D.微生物生物化学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试题形式-含答案)资料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试题形式-含答 案)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4分) 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4分) 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4分) 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4分) 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4分) 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4分) 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4分) 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4分) 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4分) 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4分) 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