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酸枣仁与广枣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酸枣仁与广枣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酸枣仁与广枣

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Hu ex H. F. Chou 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枣仁、山枣仁、山酸枣、刺酸枣、野枣仁、野枣核。原植物酸枣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

本品药材性状: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有的两面均呈圆隆状突起;有的一面较平坦,中间有1 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突起。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2,浅黄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本品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功能: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中医临床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降体温,降血脂,降血压,强心,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缺氧,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免疫增强作用,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小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含量有影响,对微循环、对烧伤有影响。

其它药用部位:(1)酸枣根皮:用于便血,烧、烫伤,高血压,遗精,白带,头晕头痛;(2)棘叶:为酸枣的叶,用于胫臁疮,捣敷之,亦可晒研,麻

油调敷,并具有麻醉作用;(3)棘针:为酸枣的棘刺,用于痈肿有脓,心腹痛,尿血,喉痹;(4)棘刺花:为酸枣的花,主金疮内漏,明目。

广枣: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 )Burtt et Hill 的干燥成熟果实。浆果呈椭圆形或近卵形,长2~3cm,宽1.4~2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稍有光泽,具不规则的皱褶基部有果梗痕,果肉薄,棕褐色,质硬而脆,核近卵形,长约 1.3cm,黄

棕色,坚硬,近先端有5(偶有4或6)个显明的眼点,断面5 室,每室各有种子1 枚,种子狭长,先端有4~5个孔眼,长约1~1.2cm,棕色;种仁黄白色,富含油质;气无,味酸。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果实(广枣)为蒙医和藏医习用药材,味甘、酸,性平,功能行气活血,养心,安神;中医临床用于气滞血瘀,胸痹作痛,心悸气短,心神不安。鲜果实、果核(南酸枣)消食滞,清热毒,解酒,收敛,杀虫,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称山枣;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称

酸枣

酸枣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味

酸,平。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本草图经》曰:“酸枣,生河东川泽,今近京及西北州郡皆有之,野生多在坡坂及城垒间。似枣木而皮细,其木心赤色,茎、叶俱青,花似枣花。八月结实,紫红色,似枣而圆小味酸。当月采实,取核中仁,阴干,四十日成。《尔雅》辨枣之种类曰:实小而酸,曰樲枣。《孟子》曰:养其樲枣。赵歧注:所谓

酸枣是也。一说惟酸枣县出者为真,其木高数丈,径围一、二尺,木理极细,坚而且重,邑人用为车轴及匕箸。其皮亦细,文似蛇鳞。其核仁稍长而色赤如丹,亦不易得。今市之货者,皆棘实耳,用之尤宜详辨也。《本经》主烦心不得眠。今医家两用之,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生熟便尔顿异。” 酸枣仁含脂肪油(约32%)、挥发油、黏液质、糖分等。含生物碱:酸枣仁碱A B、D E、F、G1 G2 la、lb、K,其中碱A为欧鼠李叶碱,碱E为荷叶碱,碱la为原荷叶碱,碱lb为甲异紫堇定,碱K为右旋的衡州乌药碱,另有N-甲基巴婆碱、酸枣碱、5-羟基-6- 甲氧基去甲阿朴啡、安木非宾碱D。还有三萜类、黄酮类、枣酸、蛋白质、谷甾醇、苦味质、有机酸、氨基酸以及维生素C、枣仁皂苷(jujuboside )A,B,B1 等。李兰芳等在脂肪油中检出的占总量

88.142%的24个化合物中, 9-十八烷烯酸甲酯(油酸甲酯)含量最高, 为

40.024%;其次为9,12- 十八碳二烯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含量为

28.440%;最低为十六烷酸甲酯,含量为7.236%;这3 个组分的含量即为75.700%。酸枣仁的石油醚提取物中,绝大部分成分为脂肪酸,不仅含有饱和脂肪酸,而且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另有其它类型的化合物如2,4- 癸二烯醇-1 。王身艳等从酸枣仁提取物中分离出8 个化合物,其中两个生物碱:lysicamimine 和juzirine ;3 个中性皂苷:酸枣仁皂苷A、皂苷B和皂苷;阿魏酸;两个黄酮spinosin 和zivulgari n 。白焱晶等从中分离鉴定出酸枣仁皂苷E、白桦酯酸、硬脂酸、

蔗糖和肌苷等。皂苷A、B 主要存在于子叶中,而种皮和胚乳中含量甚微。东北产酸枣仁与云南产均含有镇静催眠作用的酸枣仁皂苷及黄酮皂苷。本品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NH+4 Na+ K+、Mg2+ Ca2+。另有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及磷脂、当药黄素、6''- 阿魏酰spinosin 、6''- 芥子酰spinosin 、6'' -P- 香豆酰spinosin 、2'' -O- 葡萄糖基异当药黄素、vicenin-2、芥菜素6-c-[(6 -O-P-羟基苯甲酰基)[3 -吡喃葡萄糖基(1-2)]、3 -D-吡喃葡萄糖基。含有具有催眠作用的菠菜素及其衍生物。酸枣根的提取液中,水溶性部分含宏量元素,以

Sr、Zn多,不溶性部分含大量的Fe。酸枣肉含多糖,多种微量元素及维

生素

李玉娟等报道,不同产地的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A 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不同生长条件有关。同一产地酸枣仁的生品和炒品酸枣仁皂苷A 的含量差别不明显,说明在炒制过程中酸枣仁皂苷A 含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枣仁的用法历来有生用或熟用的习惯,认为生、熟枣仁作用不同。本草有“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的记载,一直沿用至今。《证类本草》对生、炒枣仁作用不同持有异议。提出是否“以煮汤为熟乎?” ,怀疑生枣仁的醒脾作用。后人临床实践认为生、炒枣仁均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功效不会相反,皆可治

疗失眠症,生、炒枣仁对神经衰弱均有效。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生、炒枣仁皆有明显镇静催眠作用,二者并无差别。有人认为枣仁久炒油枯,失去镇静效力,生枣仁对大鼠无兴奋作用。建议枣仁生用。然而,如今枣仁炮制仍有生枣仁、炒枣仁、焦枣仁之分,临床上有生用、炒用或生、炒各半混合使用之别。认为枣仁既可生用,又可熟用,应视临床需要而定,不能机械地断定只能生用,或只能熟用。

现代研究表明,酸枣仁、叶、肉、根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中枢抑制作用。酸枣仁在临床上常用,多用作安神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目前认为,酸枣仁皂苷和黄酮可能为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酸枣叶、肉、根在民间多用。酸枣在我国分布广泛,药材蕴藏量大,但枣仁采收、加工较烦琐,且药材量少,若加大对其叶、肉、根的研究、开发,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酸枣的同属植物及易混品:(1)枣:又名枣子、枣树、刺枣、红枣树、枣子树;果实(大枣)椭圆形或球形,长2~3.5cm,直径

1. 5~2 . 5cm ,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有不规则皱纹,基部凹陷,有短果柄,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气微香,味甜,种子长椭圆形,个大,等于酸枣仁的1.5~2 倍,表面褐色,光泽显著,纵纹较多;分布于全国各地,果实(大枣)用于血虚气弱,脾胃虚弱,泄泻;根用于关节酸痛,胃痛,吐血,血崩,月经不

调,风疹,丹毒,瘾疹;树皮用于痢疾,泄泻,崩漏,咳嗽,刀伤出血;叶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疮疖;果核用于臁疮,走马牙疳;(2)无刺枣:又名大枣、大甜枣。分布于华东及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形态、功效同枣;(3)印

度枣:又名滇枣、弯叶枣、褐果枣,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4)滇刺:又名缅枣、酸枣,干燥成熟种子扁圆形,长5~8mm宽

4~6mm厚1~3mm 一面隆起,另一面较平坦,中间无纵线纹隆起,表面棕黄色或棕色,平滑有光泽,无裂纹,或少数有裂纹,质坚硬,破开种皮后有白色种仁1 枚,富油性,气微,味淡微酸;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福建、台湾有栽培,种子(理枣仁)为云南习用品种,其它地区不用,不可作酸枣仁药用;(5)缅甸枣仁:其植物来源较复杂,主要为滇刺枣作砧木与滇枣作接穗嫁接后之果实的种子;核果球形或长椭圆形,长2.5~4cm,味甜,干燥种子类圆形,宽4~6mm厚1~2mm长5~8mm外表红棕色至淡棕色,有光泽,一端有小凹陷(为种脐),另一端有一小突点(为合点),两者之间的线状种脊不很明显,其种皮内有半透明胚乳,子叶呈淡黄色,少油性,显得菲薄,气微,味微甘;分布于云南;(6)枳椇:又名,拐枣、南枳椇,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种子(枳椇子)用于醉酒,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7)俅江枳椇:分布于云南,西藏;(8)北枳椇:又名枳枣、酸枣、北拐枣;干燥种子扁平圆形,背面稍隆起,腹

面较平,直径3~5mm厚约2mm表面棕黑色或红褐色,油滑光亮,基部有椭圆形点状的脐,顶端有微凹的合点,腹面有1 条纵行而隆起的种脊,两面对称,平坦,中央无纵线纹,种皮厚约1mm坚硬难碎,胚乳乳白色,油质,其内包围有2 片肥厚的子叶,淡黄色至草绿色,气微弱,味苦涩;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9)光叶毛果枳椇: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

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浙江称其为毛枳椇,种子在浙江作枳椇子

入药;(10)紫荆(豆科):种子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4~5mm,

宽3.5~4mn,厚约2mn,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两面微隆起,顶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下端有微凹陷的圆形种脐,种脊位于边缘一侧,种皮坚硬,胚乳白色,子叶2,浅黄色,油润,基部有短小的胚根,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各地,果实用于咳嗽,孕妇心痛;山东有发现以其种子伪充酸枣仁药用;(11)药材市场造假:用小扁豆掺枣红色染料,加水煮成熟透饱满,然后晾干,用菜油搓擦光亮,掺入正品或直接出售;鉴别:酸枣仁有脐及两道竖纹,扁豆则无。

-十三种养生中药

一、何首乌——滋补良药 推荐明星:王菲。王菲生产后的调理秘方中,何首乌是一味主药。每天吃,使她恢复了孕前的身材。 青春奇效:何首乌最青春的功能是乌发,经炮制后,它可以补肝肾、益精血,而且不寒不燥,实为乌发良品。后来西医研究又发现了它降脂、降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体内细胞氧化的功能。 如何使用: ● 首乌洗发:何首乌60 克,用水煎煮,水色成浅黄即可使用,先用普通洗发水洗净头发,然后用何首乌汁浸洗。 ● 首乌蛋:何首乌60 克、鸡蛋2 只。将何首乌洗净、切片,放人砂锅内,加进鸡蛋,煮至蛋熟,捞出去掉蛋壳,再放锅内煮片刻,加盐、味精即可。 二、黄芪——最能补气 推荐明星:赖雅妍。台湾“大长今”每到换季之时,就用黄芪水沐浴,以增强抵抗力,防止感冒。 青春奇效: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可以用来缓解气虚乏力、中气不足。现代研究发现,黄芪还能增强代谢,使机体细胞生长旺盛,同时消灭体内自由基,预防衰老。 如何使用: ● 代茶饮:黄芪5~6 片,用沸水冲泡饮用,可以缓解身体困倦、无力、气短。 ● 煨枣:取大枣30 个、生黄芪30 克,一同煨煮。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三、人参——补充元气 推荐明星:袁咏仪。她表示怀孕时,妈妈教她用水冲蜜糖和人参喝,所以产后的袁咏仪中气十足。 青春奇效:提及人参的抗衰老功能,是最没有悬念的一个。据现代药理研究,人参可以激化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提高脑力和体力的作用,并能迅速消除疲劳。 如何使用: ● 人参茶。人参片3 克,用沸水冲泡后代茶饮。能强心安神,迅速消除疲劳。 ● 人参粥。人参3 克、粳米100 克,用文火煎熬至熟。适宜在秋冬季早晚空腹食用,用来补充元气,调和五脏。 四、三七——调血妙品 推荐明星:姚明。姚明最近一次受伤为胫骨有骨裂的迹象,为了促进愈合,营养师开出了用三七炖肉鸽的食疗配方。 青春奇效:在中医史上,三七很早就出名了,但一直被作为止血、定痛、消肿的伤科补品来关注。近些年才发现,它还可以扩张血管、清除血脂、恢复血管弹性,在心血管病的防治方面,甚至比人参还有明显的优势。 如何使用: ● 三七鸡。将母鸡1 只加调料蒸至8 成熟时,加入三七粉6~9 克蒸熟即成。可以大补气血,益色养颜,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萎黄、产后血虚者。 “生活熟补” 三七的用法,素有“生活熟补”之说,它的意思是指:用生的三七,有活血、止血作用;用熟的三七则有生血、补血作用。 五、剌五加——强壮要药 推荐理由:在《实用补养中药》中记载,刺五加属于补气药,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体质虚弱,滋补强壮。

八大中药养生作用

八大中药养生作用 一、何首乌——滋补良药 何首乌最青春的功能是乌发,经炮制后,它可以补肝肾、益精血,而且不寒不燥,实为乌发良品。后来西医研究又发现了它降脂、降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体内细胞氧化的功能。 如何使用: ● 首乌洗发:何首乌60 克,用水煎煮,水色成浅黄即可使用,先用普通洗发水洗净头发,然后用何首乌汁浸洗。 ● 首乌蛋:何首乌60 克、鸡蛋2 只。将何首乌洗净、切片,放人砂锅内,加进鸡蛋,煮至蛋熟,捞出去掉蛋壳,再放锅内煮片刻,加盐、味精即可。 二、黄芪——最能补气 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可以用来缓解气虚乏力、中气不足。现代研究发现,黄芪还能增强代谢,使机体细胞生长旺盛,同时消灭体内自由基,预防衰老。 如何使用: ● 代茶饮:黄芪5~6 片,用沸水冲泡饮用,可以缓解身体困倦、无力、气短。 ● 煨枣:取大枣30 个、生黄芪30 克,一同煨煮。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三、人参——补充元气 人参的抗衰老功能,是最没有悬念的一个。据现代药理研究,人参可以激化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提高脑力和体力的作用,并能迅速消除疲劳。 如何使用: ● 人参茶。人参片3 克,用沸水冲泡后代茶饮。能强心安神,迅速消除疲劳。 ● 人参粥。人参3 克、粳米100 克,用文火煎熬至熟。适宜在秋冬季早晚空腹食用,用来补充元气,调和五脏。 四、三七——调血妙品 在中医史上,三七很早就出名了,但一直被作为止血、定痛、消肿的伤科补品来关注。近些年才发现,它还可以扩张血管、清除血脂、恢复血管弹性,在心血管病的防治方面,甚至比人参还有明显的优势。 如何使用: ● 三七鸡。将母鸡1 只加调料蒸至8 成熟时,加入三七粉6~9 克蒸熟即成。可以大补气血,益色养颜,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萎黄、产后血虚者。 “生活熟补” 三七的用法,素有“生活熟补”之说,它的意思是指:用生的三七,有活血、止血作用; 用熟的三七则有生血、补血作用。 五、剌五加——强壮要药 推荐理由:在《实用补养中药》中记载,刺五加属于补气药,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体质虚弱,滋补强壮。 刺五加可以养血、安神、滋补、强壮身体,在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交战中,都有一定疗效。 如何使用: 椒盐刺五加叶。将新鲜刺五加叶用清水浸泡5 小时,泡去苦味。挤干水后放入盐、味精、花椒粉腌渍,加鸡蛋和淀粉拌匀,放入油锅中煎炸后食用。可以促眠、强身。 六、灵芝——补气益血

治妇科病最常用的7种养生中药

治妇科病最常用的7种养生中药 治妇科病最常用的7种养生中药。女人天生爱美,然而受妇科病的困扰,严重了影响了美丽与健康。这是因为妇科病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容颜,使脸上长痘痘、肌肤暗淡无光等。人们往往采用中药治疗方法。下面介绍治妇科病最常用的7种养生中药。 1、当归:李时珍认为,当归是女人调血的要药。从我国南北朝开始,当归就被视为补血活血珍品。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极其重要。 2、枸杞子:是我国最早记载的一味妇科用药,可滋阴养血,益肝补肾,能明目润肤,乌发养颜。《重庆堂随笔》评价它:“专补心血,非他药所能及。”《中药大辞典》认为它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3、黄芪:能够增强皮肤营养和皮肤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肤老化,促进毛发生长,防止脱发。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和叶酸等,具有全面营养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够补中益气,对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有疗效。 4、白芍:《日华子本草》评价它:“治风补涝,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后诸疾。”《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对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有效果。 5、珍珠:珍珠历来是名贵的中药材,对皮肤有特殊的滋养保健作用,能保持颜面细腻白嫩,并可促进人体细胞再生,防止衰老,延缓皱纹产生。中医认为,它具有养阴安神、镇心熄风清热、解毒生肌等功效,可治眩晕、耳鸣、烦躁、头痛、失眠、惊悸等病症。 6、芦荟:对女性来说,芦荟是最熟悉不过的美容佳品。中医看来,芦荟能治疗清热、通便、热结便秘、妇女闭经等症。 7、川芎:川芎在唐朝《日华子本草》中有着很高的评价:“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对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等有效。壮筋骨,调众脉,养新血……”《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以上7种中药都是最常见的药材,在治疗妇科病方面有很好的治病养生疗效。有些中药可以用来泡水喝。女性朋友选择中药时,一定根据自身体质及症状等因素而定。

几种常见中药的养生之道

浅谈中医食疗养生之道 摘要:近年来中医食疗养生热潮不断掀起,吸引了各方人士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自古以来养生理论和实践的记载进行研究,结合“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理论,分析人的体质、年龄层以及四季气候对营养需求的异同,对食疗养生之道进行了阐述,告诫人们饮食需要遵循养生之道才能维持人体身体健康。并提出芦荟与枸杞子这两味药材对于养生存在极大意义,提倡它们的药用、食用价值应广为人知。 关键词:中医;食疗养生;芦荟;枸杞子 引言 “养生之谈”乃是人类文明历史中的一大课题,而中国医学者从古至今没有放弃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并为现代人们留下了无数养生食疗之道的知识宝富,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对于养生食疗之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通过结合古今养生食疗之道的精髓,对现代养生食疗之道进行新的阐述,提倡养生对食物的选择必须了解人的身体情况以及食性,两者必须相符,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维持身体机能平衡。 1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学问博大精深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医学的历史颇为深远,中国的养生之道也在几千年前就远远流传。养生历史印迹中,书籍是最有力的证明者,谈养生且从这些历史书籍谈起。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书中记载: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随后,秦汉历史时期出现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的《黄帝内经》,它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求“上医治未病”;汉代马王堆出土的《养生图》中也出现了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养生思想则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脏腑经络为基础;此外,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把养生称为“养性”,是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求“内外病悉皆不生”,而延长人的寿命…… 2 中医自古以来盛行的养生秘诀 古人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此说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金字塔。中医自古认为,食物与中药一样,都具有“四期”、“五味”的不同性能,每一种饮食都有各自的营养热性,必须因体质、因病症及四季节气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饮食,紧急食人妨碍疾病治疗与预后的食物;此外,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过食酸则伤肝过食咸则伤肾过食苦则伤心,过食辛则伤肺,过食甘则伤脾。因此,每天饮食必须谨遵这些道理,才能做到有效防病长寿,免除病痛之苦。 2.1中医中依据四季节气的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中,《黄帝内经》谈到人如何才能长寿时,就明确指出“智者之养生——必须四时而逆寒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说明了人体健康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只有顺从春夏秋冬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适应一年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人体才能保持健康,人类才能够长寿。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不同季节服用不同药物,他指出春季宜服小续命汤,夏季宜服肾蛎汤,秋季宜服黄芪汤,冬季宜服保健药汤。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馊之味。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在和食品,例如:草药类的枸杞子、于禁、丹参、元胡等,食物类的大枣、葱、香菜、花生等;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

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基本理念和知识

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基本理念和知识 一、基本理念和知识 1.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保健活动。 2.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3.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4.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5.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6.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7.药食同源。常用药食两用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8.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9.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10.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11.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12.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13.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14.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15.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16.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17.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18.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19.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20.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21.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生理周期,养生保健各有特点。 22.不抽烟,慎饮酒,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23.人老脚先老,足浴有较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24.节制房事,欲不可禁,亦不可纵。 25.体质虚弱者可在冬季适当进补。 26.小儿喂养不要过饱。 三、常用养生保健内容 27.情志养生: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养生方法。 28.饮食养生:根据个人体质类型,通过改变饮食方式,选择合适的食物,从而获得健康的养生方法。 29.运动养生:通过练习中医传统保健项目的方式来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常见的养生保健项目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 30.时令养生:按照春夏秋冬四时节令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 31.经穴养生: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运动等方式,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养生方法。 32.体质养生:根据不同体质的特征制定适合自己的日常养生方法,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 四、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33.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34.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保健常用中药概述

保健常用中药概述 曹颖 广东省劳动厅公共营养师培训讲师、高级考评员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 副教授、副主任护师 医学学士、MBA e-mail:pheba163@163 2018年3月 要紧内容 ?保健食品中药的功能 ?人参的要紧功用 ?西洋参与人参在功用上的区别 ?绞股蓝的作用 ?党参要紧功用 ?黄芪要紧功用 ?甘草要紧药理作用 ?冬虫夏草要紧功用 ?枸杞子要紧功用 ?灵芝的要紧作用 ?天麻要紧功用 ?菊花要紧功用 ?葛根要紧功用 ?三七要紧药理作用 ?红花要紧功用 ?川芎要紧功用 ?决明子要紧功用 ?薏苡仁要紧功用 ?罗汉果成分 一、人参 ?基源:五加科人参的根《本草经》 ?药品种类: –生境区分:野山参、移山参、园子参 –炮制区分:红参、糖参、生晒参、鲜参 ?成分: –皂甙类:原人参二醇及三醇、齐墩果酸等共30种 –挥发油类:要紧为倍半萜类,近30种 –含氮成分:胆碱、三磷酸腺苷、多肽,19种氨基酸 –其他:多种维生素、酶、黄酮、多糖、微量元素锌、铜、锰、钴、锗等20余种 ?药理: ?1、双向调剂中枢经功神能:抗疲劳,改善学习经历,安全冷静,放松肌肉,抗惊厥,促进

大脑蛋白合成、脑内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加,神经纤维生成 ?2、改善心血管功能:强心,调整心律,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 ?3、造血系统:爱护骨髓造血功能,增加RBC、Hb、PLT,抗血小板集合 ?4、增强适应性,抗应激:爱护各种休克损害,提高耐缺氧、耐寒、耐高温、抗辐射、保肝、抗突变等功能 ?5、内分泌系统: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提高甲状腺功能,抗利尿作用 ?6、增强免疫功能,对抗免疫抑制剂,有抗过敏作用 ?7、阻碍代谢:双向调剂血糖,促进蛋白合成,降血脂 ?8、抗衰老: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褐素、皮肤色素沉着,改善雌二醇/睾丸酮比值 ?9、抗肿瘤:促进杀伤细胞杀瘤功能,诱生干扰素、白介素2,促进肝癌细胞分化,逆转、扶助正气,减少抗瘤药物毒性 ?10、缓解吗啡戒断症状 ?11、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临床应用: ?1、抗衰老:减少老年斑、色素沉着,改善脱发,使皮肤白润。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经历力减退,疲劳综合症,性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 ?2、心血管疾病: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心肌炎 ?3、急慢性肝炎:能降酶、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白球比例,改善食欲 ?4、代谢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5、支气管哮喘 ?6、恶性肿瘤 ?7、贫血 ?性味功能: –甘微苦平。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 –元气虚哀,津液不足,疲劳倦力,食少无力,虚脱休克,虚劳喘咳,气血不足,小儿惊厥。 ?用法用量: –1、保健用——1.5 ~3g,参糖或参片含嚼服,每周休息1~2天,连服数月或数十日–2、治病用——常隔水炖,3~6g,每日1剂 –3、救急用——10 ~12g,加五味子9g,麦冬15g,水煎服(或亡阳虚脱:人参15 ~20g,或加熟附子;休克:人参9 ~12g,水煎服) –4、药膳——红参须3 ~6g,熬瘦肉汤,或加枸杞子,白木耳 ?注意:实热病、躯体壮实,夏季不用。 ?量过大可见鼻血、便血、烦躁、兴奋。

10大常用养生保健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年发布了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结果。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8.55%,即15~69岁的人群,每100个人中有近9人具备了基本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了解基本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和知识,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了解常用养生保健内容与方法。 这个调查结果提醒我们,正确的养生方法还需要大力普及。在此,让我们重温《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一起跟随中医养生保健专家来学习其中推荐的十种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1. 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解读】中医有个健齿功法叫作“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有谚语形容叩齿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上下牙齿反复相互咬叩60~360次,不仅能强健牙齿,对身体其他器官也是很好的锻炼。经常叩齿,能使经络畅通、强肾固精。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使皱纹减少,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2. 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类经?摄生类》指出:“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呼吸吐纳,可调理气息,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 3. 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因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有一种唾液腺激素,能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延缓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衰老,预防老年性疾病,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唾液中还有一种过氧化物酶,可以抑制致癌物质的毒性。唾液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及润肌减肥等多项功能。 4. 搓面法: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十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搓面疗法是用手轻轻搓擦面部的一种民间疗法,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可防治一些身体疾患。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就说:“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产生。 5. 梳发: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这套保健养生功法中医叫作“拿五经”。先是用五指分别点按人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称之为“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功能,增强分泌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经常梳头,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此外,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 6. 运目法: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十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十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这个方法有助于预防眼病。具体做法是:闭目转睛,左右各7次,然后忽然睁大眼睛快速查看物体,自觉眼内有热气。转动眼睛时口鼻短暂闭气,睁眼时尽力用口呵出浊气,吸入清气,各7次。通过眼睛的主动运动,使眼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有助于消

冬季中药养生配方

冬季中药养生配方 冬季中药养生配方 风寒感冒: 艾叶15、苏叶15、桔梗10、麻黄10、生姜5片。风寒感冒者往往喷嚏、流鼻涕、周身紧痛、恶寒、口淡、没有胃口、恶心呕吐、大便溏烂。在感冒的急性期在家泡泡脚能帮助尽快恢复。 防手脚冰凉: 当归羊肉汤:当归、生姜、葱白适量与羊肉同熬即可。太子参鸡汤:太子参、生姜、大枣、葱白与鸡同熬即可,这两款药膳都有温经活血、通筋活络、益气养血的作用。另外,还可用茄子根、秦艽、路路通、桑枝、桂枝单方或组合熬水泡洗。 护肤: 胡桃芝麻饮胡桃30克,芝麻20克,牛乳、豆浆各200毫升,白糖适量。将胡桃仁、芝麻研为细末,与牛乳、豆浆混匀,煮沸饮服,白糖调味,分作2份,早晚各1份,每日1剂。可补益虚损,生津润肠,润肤消斑。 防冻疮: 当归四逆汤(当归15克,桂枝12克,赤芍10克,细辛、通草、甘草各6克,大枣8枚)煎服。使阳气通、寒气散、气血通畅,则冻疮痊愈。 活血御寒:

以15克西洋参、10克田七和约50克猪蹄,加水炖1小时而成的汤,也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骨关节炎患者。 防口干舌燥: 将莲子芯用开水沏还可以有效地去火,不要过浓也不要过淡,日饮二三次可预防口干舌燥、虚火上升、嗓子疼痒、声音嘶哑、脑觉昏沉等。同时还可治疗咳嗽。 冬季养生中草药 1、黄芪 补气升阳、益精固表、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泡水当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茶能补中盖气,而且补而不腻,可改善气虚和贫血,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若熊再加上枸杞、党参、茯芩等药材一起冲泡,效果更好。 2、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咳、喘咳、咯血、失音等症。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大汗虚脱者服用不错。西洋参补气,性凉,所以服用后不会上火,气阴两虚之人尤宜。气虚之人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呼吸短促、动则汗出、声音低微等;而阴虚则会表现出一派虚热之象,如舌质红、口干舌燥、眼干、手心发热等。这类人服用西洋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西洋参切成片,或者去药店买些现成的西洋参片,每天拿两片

中药养生汤

补中益气汤 方名: 补中益气汤(补养之剂) 总结:补中升阳 编号:027 组成:黄芪15、人参15、白术10、灸甘草15、当归10、陈皮6、升麻6、柴胡12、生姜9片、大枣6枚 歌诀: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 主治 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 2.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3.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 4.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加减:1.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3.肺热咳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 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胀-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术。 17.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8.阴虚-去升柴,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 黄,天寒加干姜。 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归经:

足太阴阳明药 方义:1.肺者气之本,黄芪-补肺固表为君。 2.脾者肺之本,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 3.白术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 6.升麻-以升阳明清气;柴胡-以升少阳清气==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阴浊降。 6.加陈皮者-以通利其气。 7.生姜-辛温;大枣甘温==用以和营 ,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 先建其中,中者何?脾胃是也。 变化方:1.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 3.加苍术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术益胃汤,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无味,大便溏黄。 4.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治欱食劳倦所伤,满闷短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 5.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 6.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自汗短气,口渴无味。 7.加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名顺气和中汤,治清阳不升,头痛恶风,脉弦微细。 8.加羌活、防风、细辛、川芎-名调荣养 汤,治劳力伤寒,体热,恶寒,微渴,汗出,身痛,脉浮无力。 煎服法:姜三斤,枣二枚,煎。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补中益气汤 【来源】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 【组成】黄芪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当归身0.6克(酒焙干或晒干)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加减】病甚劳役、热甚者,黄芪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1.5克、炙甘草1.5克;若恶热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黄芩0.6~0.9克;恶寒冷痛,

常用十种养生方法

常用十种养生方法 1.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中医上讲肾主骨,牙齿也是骨头的一部分。因此叩齿不仅有利于牙齿坚固,也能起到强肾的作用。在做叩齿的时候,最好同时做咽津法,既健脾又调胃。 2.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呼吸做到平稳,是掌握闭口调息法的要领。这样可以使得氧气分布全身,久而久之让气血畅通,利于五脏六腑的协调工作。该方法建议早上做,因为此时阳气处于上升阶段,可以事半功倍。 3.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4.搓面法: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面部经络丰富,坚持做搓面法,还有利于延缓皮肤衰老。另外,用搓热的手心蒙双眼,这种类似熨烫的方法对于明目有一定好处。

5.梳发: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梳发时应用手指肚接触头皮,用力适度。长期梳发,易于毛发黝黑、乌亮。 6.运目法: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肝开窍于目,因此运目法对于肝脏健康有益,此外还有利于降低白内障的发病几率。 7.凝耳法: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净,驱除杂念。 肾开窍于耳,做凝耳法的时候,配合牵拉捏耳朵,对于强肾效果更佳。 8.提气法:在吸气时,稍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再缓缓呼气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于气的运行。 提气法在于让体内的气往上走,一定程度上抵消地心引力的作用。吸气的时候搭配脚跟抬起离地的动作,效果更好。 9.摩腹法:每次饭后,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摩腹法在力度上一定要轻柔,力道太大揉痛肚子,可能事与愿违。 10.足心按摩法: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足心按摩法最好在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后进行。也可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以搓热双脚但不伤及皮肤为宜。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的功效。也可在泡脚后按摩足三里穴和涌泉穴,可达到健脾养胃固肾的功效。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doc

中医是祖国的文化瑰宝,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中医健康教育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对生命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地生人的观念,即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种现象,生长壮老死是生命的自然过程的观念。 (二)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即人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息息相应的观念。 (三)中医对健康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脏腑相关、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念;介绍法于

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介绍病、证、症的关系及中医学分析疾病的基本方法及特点。 (五)中医的诊治手段。 介绍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和辨证原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的内治和外治方法以及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方面一些具有特色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足浴、刮痧、膏方等,着重介绍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介绍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和辨识体质的方法;介绍不同体质(平和、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的特征及其相应的日常养生方法。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介绍中医学的顺应自然、阴阳平衡理念和思想;介绍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

则。 (二)中医养生保健常用方法。 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时令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时令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的相应的养生方法。 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和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产生疾病的道理;介绍常用调摄情绪的方法。 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的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合理的饮食方式,尤其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 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的认识以及动静结合的养生观念;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常用的运动养生方法,分别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经穴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经络的认识以及经络在人体中的作用;介绍常用穴位的部位、养生保健功效、按压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常见多发慢性病中医药保健方案

高血压中医干预方案 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有关高血压病症状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这些论述对现代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高血压的预防 (1)合理膳食:以低糖、低脂、优质高蛋白质和高纤维素为原则。减少膳食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蛋黄、蟹黄、鱿鱼、沙丁鱼、脑髓、鱼卵等),提倡多食牛羊肉、禽肉、鱼肉、豆制品和奶制品这些优质蛋白质,因为膳食鱼类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较高的膳食鱼类及海产品,尤其对舒张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多食富含钾的蔬菜和水果(香蕉、苹果、柑橘),增加钙的摄入量,提倡多食奶制品、豆制品和海产品,因为钙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低盐饮食,少吃咸菜及腌制品。少饮可乐、雪碧等含糖量高的饮料,提倡饮用绿茶。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提倡多吃海藻类和食用菌类(香菇、蘑菇、喉头姑、银耳、黑木耳和茯苓),提倡多吃一些杂粮和薯类。粗细均衡搭配,做到有粗有细,不甜不咸,吃好早中餐,晚餐不宜太饱。 (2)控制体重:体重和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它与肥胖有着先天的“亲密”联系,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 (3)戒烟限酒:烟草中尼古丁能引起小动脉痉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因此应不吸烟及尽早戒烟。同时有研究显示随着饮酒量的增加,高血压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平均比非饮酒组高0.55倍。 (4)适量运动:坚持有恒、有序、有度,即长期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按个人具体情况进行的适量适度运动对健康有利,应避免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只有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主要消耗脂肪,而高强度的运动主要利用糖原,增进食欲明显,不利于饮食控制。每周可运动3~5次,每次30~45分钟。每天可做10分钟的“深呼吸,下蹲起”的动作。深呼吸是通过腹式呼吸,使膈肌下降,使腹部内脏器官受到温和的按摩,改善

妇科病最常用的7种养生中药

妇科病最常用的7种养生中药 女人天生爱美,然而受妇科病的困扰,严重了影响了美丽与健康。这是因为妇科病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容颜,使脸上长痘痘、肌肤暗淡无光等。人们往往采用中药治疗方法。下面介绍治妇科病最常用的7种养生中药。 一、当归 李时珍认为,当归是女人调血的要药。从我国南北朝开始,当归就被视为补血活血珍品。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极其重要。 当归的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二、枸杞子

是我国最早记载的一味妇科用药,可滋阴养血,益肝补肾,能明目润肤,乌发养颜。《重庆堂随笔》评价它:“专补心血,非他药所能及。”《中药大辞典》认为它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枸杞子的功效: 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三、黄芪 能够增强皮肤营养和皮肤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肤老化,促进毛发生长,防止脱发。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和叶酸等,具有全面营养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够补中益气,对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有疗效。 黄芪的功效: 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四、白芍 《日华子本草》评价它:“治风补涝,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后诸疾。”《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对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有效果。 白芍的功效:

常用中医养生谚语

常用中医养生谚语 1、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2、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3、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4、冬不蒙首,春不露背。 5、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6、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7、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8、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9、表壮不如里壮。 10、小孩不蹦,必定有病。 11、有钱难买老来瘦。 12、百病从口入,病从虚处发。 13、感冒是百病之母。 14、裤带越长,寿命越短。 15、英雄只怕病来磨。 16、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17、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18、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 19、衣服常洗换,强如上医院。 20、牙不剔不稀,耳不掏不聋。 21、苍蝇嗡嗡叫,疾病快来到。 22、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23、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24、蔬菜是个宝,赛过灵芝草。 25、能忍者长寿。(常山) 26、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27、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28、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29、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30、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31、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32、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33、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34、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 35、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36、饮前洗手,饭后漱口。 37、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38、饭后一百步,强如上药铺。 39、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40、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41、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42、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43、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44、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 45、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最新保健常用中药概述

保健常用中药概述

保健常用中药概述 曹颖 广东省劳动厅公共营养师培训讲师、高级考评员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 副教授、副主任护师 医学学士、MBA e-mail:pheba163@https://www.doczj.com/doc/5518926461.html, 2009年3月 主要内容 ?保健食品中药的功能 ?人参的主要功用 ?西洋参与人参在功用上的区别 ?绞股蓝的作用 ?党参主要功用 ?黄芪主要功用 ?甘草主要药理作用 ?冬虫夏草主要功用 ?枸杞子主要功用 ?灵芝的主要作用 ?天麻主要功用 ?菊花主要功用 ?葛根主要功用 ?三七主要药理作用 ?红花主要功用 ?川芎主要功用 ?决明子主要功用 ?薏苡仁主要功用 ?罗汉果成分 一、人参 ?基源:五加科人参的根《本草经》 ?药品种类: –生境区分:野山参、移山参、园子参 –炮制区分:红参、糖参、生晒参、鲜参 ?成分: –皂甙类:原人参二醇及三醇、齐墩果酸等共30种 –挥发油类:主要为倍半萜类,近30种 –含氮成分:胆碱、三磷酸腺苷、多肽,19种氨基酸 –其他:多种维生素、酶、黄酮、多糖、微量元素锌、铜、锰、钴、锗等20余种 ?药理: ?1、双向调节中枢经功神能:抗疲劳,改善学习记忆,安全镇静,松弛肌肉,抗惊厥,促进大脑蛋白合成、脑内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加,神经纤维生成

?2、改善心血管功能:强心,调整心律,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 ?3、造血系统:保护骨髓造血功能,增加RBC、Hb、PLT,抗血小板聚集 ?4、增强适应性,抗应激:保护各种休克损伤,提高耐缺氧、耐寒、耐高温、抗辐射、保肝、抗突变等功能 ?5、内分泌系统: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提高甲状腺功能,抗利尿作用 ?6、增强免疫功能,对抗免疫抑制剂,有抗过敏作用 ?7、影响代谢:双向调节血糖,促进蛋白合成,降血脂 ?8、抗衰老: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褐素、皮肤色素沉着,改善雌二醇/睾丸酮比值 ?9、抗肿瘤:促进杀伤细胞杀瘤功能,诱生干扰素、白介素2,促进肝癌细胞分化,逆转、扶助正气,减少抗瘤药物毒性 ?10、缓解吗啡戒断症状 ?11、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临床应用: ?1、抗衰老:减少老年斑、色素沉着,改善脱发,使皮肤白润。治疗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疲劳综合症,性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 ?2、心血管疾病: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心肌炎 ?3、急慢性肝炎:能降酶、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白球比例,改善食欲 ?4、代谢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5、支气管哮喘 ?6、恶性肿瘤 ?7、贫血 ?性味功能: –甘微苦平。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 –元气虚哀,津液不足,疲劳倦力,食少无力,虚脱休克,虚劳喘咳,气血不足,小儿惊厥。 ?用法用量: –1、保健用——1.5 ~ 3g,参糖或参片含嚼服,每周休息1~2天,连服数月或数十日–2、治病用——常隔水炖,3~6g,每日1剂 –3、救急用——10 ~12g,加五味子9g,麦冬15g,水煎服(或亡阳虚脱:人参15 ~20g,或加熟附子;休克:人参9 ~ 12g,水煎服) –4、药膳——红参须3 ~ 6g,熬瘦肉汤,或加枸杞子,白木耳 ?注意:实热病、身体壮实,夏季不用。 ?量过大可见鼻血、便血、烦躁、兴奋。

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教育资料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属感冒范畴)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 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 3、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 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 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应早期鉴别。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

糖尿病 (中医属消渴证范畴) 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典型病人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特点,即:“三多一少”。 2、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均有良好疗效。 【预防与保健】 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注重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膳食方面:严格控制饮食,忌摄入过多热量,这是降低血糖,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进食的总热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作性质而定。患者可常食猪肾、黄鳝、猪脊肉、淡菜、田螺、山药、玉米须、蘑菇、苦瓜、南瓜等食物。食用植物油,少吃盐,禁食各种糖类,戒烟禁酒。 2.心理、运动、精神方面:对糖尿病要有正确认识,应树立治疗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防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破损.防止尿路感染等。做好劳逸安排,适当参加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还可根据病情体质分别选练内养功或太极气功,配合放松功、虚明功等,每天1—3次,每次15—30分钟,以晨起、午后或夜间为宜。 3.①中医药防治方法:糖尿病口渴、多食、多尿,可将黑大豆炒香加天花粉等份研细。每日2次;每次15克内服,有清热、生津、止渴、降血糖功能。④中成药常用消渴丸,金芪降糖片。除此还可采用推拿康复法,一般可推脊椎两侧,并由下而上,摩擦背部,擦背部俞穴,捏捻脚趾。

介绍几种与中医养生有关的中药

第9卷第06期·总第110期 2011年03月·下半月刊 91 介绍几种与中医养生有关的中药 沈小满 林汉钦 关键词:中医养生;中药;中医养生学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11.06.064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06-0091-02 中医养生文化是我国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警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科学思想是中医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其中中药的应用在中医“治未病”的养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现将几种与中医养生有关的中药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以便让更多的人从传统中医中药养生文化中受益,使自己的生活更快乐更健康。 1 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作用 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病证。 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有右旋柠檬烯、柠檬醛、?-月桂烯等挥发油和橙皮苷,橘皮素,新橙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还含肌醇、?-谷甾醇、维生素B 、对羟福林等成分,具有调节平滑肌,促进消化液分泌,抗胃溃疡、利胆、保肝、平喘祛痰、抑制子宫平滑肌、兴奋心脏、升压与降压、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3~10g ;入丸、散可酌减。 注意事项:①内有实热者及气虚、阴虚燥咳者宜慎用,吐血者慎用;②不宜超量用药。 常用养生方:①咽炎(梅核气)、急慢性胃炎:陈皮、干姜各10g 大枣(炒)7枚。放入茶杯中,用开水200ml 冲泡,加盖放10min 后服用,饭前饭后均可,也可作保健茶长期服用。②慢性气管炎:陈皮1.5g ,榭寄生3g ,加入茶杯中,开水200ml 冲泡,加盖饭前饭后服均可。 2 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活血散瘀作用 适用于油腻肉积,肠炎,急性菌痢等引起的消化不良病证;也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现代药理研究:山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及有机酸、磷脂、维生素、核黄素等。具有促进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缓心率,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强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对于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另外,山楂还具有抗菌、降压、收缩子宫、抗血小板聚集、抗癌、提高自身免疫 力等作用。 常用养生方:①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类型的人:生山楂3个(相当于中药饮片山楂片9~12片),大枣10枚,黄牛肉500g ,猪蹄250g ,鲫鱼一条(3~4两大),加水1.5~2L 的冷水,用紫砂锅慢火炖8~12h 而成。此汤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有益的氨基酸和胶原蛋白,可补益人体的气血,尤其补益人体的元阳之气,此汤三锅下肚,脸色红润,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②高蔻脂血症:山楂、玉米须各15g ,水煎代茶。③消化不良、纳呆食减、口臭:薄荷5g ,山楂6g ,藿香3g ,白豆蒄1.5g ,共制粗末,以沸水冲泡,代茶饮。 3 三七——具有化瘀止血,补血活血,消肿定痛作用 可改善心脏血液循环,适用于各种有出血性与瘀血性的疼痛。 现代药理研究:三七含有达玛烷型总皂苷、黄酮苷、氨基酸等,其止血的活性成分是三七氨酸,此外还有绞股蓝苷Ⅹ、Ⅶ,人参炔三醇。三七有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的双向作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并含有止血活性成分三七酸,能够促进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造血功能;能够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提高氧利用率,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管流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抗炎、镇痛、镇静、保肝、抗衰老、抗辐射、抗菌及抗肿瘤等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研末吞服,每次1~2g ;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注意事项:本品性温,治出血而见阴虚口干者,须配滋阴凉血药同用。 常用养生方:①、预防脑梗,可治眼底出血症:三七粉2g 调米汤饭后送服,一天2次;②、预防心梗、脑梗、可治颈椎动脉型高血压:三七与洋参按1:1研末,米汤送服,每次5g ,一天2次;③、伤口日久不愈或手术后疤痕过大:三七粉适调米醋外敷伤口。 4 大枣——具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作用 可用于脾虚乏力,食少便溏,血虚萎黄,血虚脏躁等病证。民间有“天天吃红枣,一生不显老”之说,在《本经疏证》中也提到“《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共有113个方)用枣者达58方……”。可见大枣在医圣张仲景的眼中是一味相当有药用价值的中药。 作者单位:福建漳州市中医院药剂科(漳州363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