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桥工程实验(二)实验报告

道桥工程实验(二)实验报告

道桥工程实验(二)实验报告
道桥工程实验(二)实验报告

姓 名: 报名编号: 学习中心: 湖北中南高级技术学校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 专升本 专 业: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实验名称:土的压缩试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土体的压缩变形与荷载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计算公式

(1)试样初始孔隙比: ()

320

020/72.21)

01.01(m g p p p e =-+=

ω

(2)各级压力下试样固结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1000

100i

i s e e e +-

=

(3)土的压缩系数:()

111

-++--=

kpa p p e e a i

i i i

(4)土的压缩模量:()kpa a

e e o

32101?+=

三、实验内容:

1、实验仪器、设备:DGY —ZH 1.0型杠杆式压缩仪,杠杆比为1∶12 a. 压缩容器::环刀,截面积F=30

2

cm ,直径φ=61.8mm ,高H=20mm 。

b. 百分表

c. 砝码:0.125,0.313,0.625,1.25,2.5,5,10。

d. 台架主体:杠杆装置,加压框架。 天平称量500g ,感量0.01g 。 其它设

备:秒表,削土刀,浅盘,铝盒等。

2、实验数据及结果

3、实验成果整理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根据实验结果,该土的压缩类别如何?

答:根据实验结果,该土的压缩类别为中性压缩土。

实验名称: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应变、挠度及裂缝等参数的测定,熟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的一般过程及其特征,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2.进一步学习常规的结构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方法,培养实验基本技能。3.掌握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基本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

(1)简支梁的截面尺寸150mm X200mm

(2)简支梁的截面配筋(正截面)A6@100,;2A8;2B14

2.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2)钢筋强度等级HRB335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实验中每级荷载下记录的数据

注:起裂荷载为裂缝开始出现裂缝时所加荷载的数值。

第2部分:每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值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根据试验梁材料的实测强度及几何尺寸,计算得到该梁正截面能承受最大荷载为90.2kN ,与实验实测值相比相差多少? 答:最大荷载C30混凝土,

2

14.3/c f N mm =,

11α=,HRB335钢筋,

2

300/y f N mm = ,环境取为一类,保护层厚度取为20mm 。界限的相对受压区

为0.55ξ=,取45s mm α=,h 0=200-45=155mm ,M=1.0×14.3×150×155×0.55

×(1-0.5×0.55)=132.574KN ·m 破坏荷载为138.3KN ,因此实测值略大于计算值。

实验名称:静定桁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杆件应力—应变关系与桁架的受力特点。2.对桁架节点位移、支座沉降和杆件内力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处理分析,掌握静力非破坏实验实验基本过程。3.结合实际工程,对桁架工作性能作出分析与评定。

二、实验数据记录:

桁架数据表格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记录试验微应变值和下弦杆百分表的读数,并完成表格

第2部分:记录试验微应变值和下弦杆百分表的读数,并完成表格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 将第一部分中内力结果与桁架理论值对比,分析其误差产生的原因?

答:由于理论计算的数值均略大于实测值,可能的原因如下:实际的桁架结点由于约束的情况受实验影响较大,并非都为理想的铰接点,因此部分结点可以传递弯矩,而实际的桁架轴线也未必都通过铰的中心,且荷载和支座反力的作用位置也可能有所偏差,所以实际的内力值要与理论值有误差。

2. 通过试验总结出桁架上、下弦杆与腹杆受力特点,若将实验桁架腹杆反向布置,对比一下两者优劣。

答:当承受竖向向下荷载时,上弦受压,下弦、腹杆受拉。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得出,反向布置之后,腹杆由之前的受拉变为受压,但是受力的大小不变。据此为避免压杆失稳,实验中布置的桁架形式更优越,受力更合理,更能发挥材料的作用。

实验名称: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力参数的测量原理。2.掌握传感器、仪器及使用方法。

3.通过振动衰减波形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二、实验设备信息:

1、设备和仪器

2、简支梁的基本数据

三、实验内容:

根据相邻n个周期的波峰和时间信息,并根据公式计算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根据公式:(1)1d f T =

、(2)1

2i i d A t n A t nT ζπ≈+()ln ()

计算上述表格中的频率

和阻尼比,填写到上表中。i A t ()为第i 个波形的波峰幅值,i d A t nT +()为第i+n 个波形的波峰幅值。

四、问题讨论:

1. 在实验中拾振器的选择依据是什么?使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最为关心的技术指标为:灵敏度、频率范围和量程。(1)灵敏度:土木工程和超大型机械结构的振动在1~100ms-2左右,可选300~30pC/ms-2的加速度传感器;(2)频率:土木工程一般是低频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频率响应范围可选择0.2~1kHz ;(3)传感器的横向比要小,以尽可能减小横向扰动对测量频率的影响;

2. 什么是自由振动法?

答:在实验中采用初位移或初速度的突卸或突加载的方法,使结构受一冲击荷载作用而产生自由振动。

电力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电力工程基础 实验二: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的意义 2、熟悉matlab中电力元件库 3、了解matlab进行电力系统仿真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1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一般由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和电力负荷构成。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一般是由电力系统元件的数学模型组合构成。MATLAB为电力系统的建模提供了简洁的工具,通过电力系统的电路图绘制,可以自动生成数学模型。 1.1电力系统元件库 启动和退出电力系统元件库 启动电力系统元件库的方法有几种,下面介绍两种最简单的方法。 (1)利用指令窗口(Command Windows)启动:在指令窗口中键入powerlib单击回车,则MATLAB软件中弹出电力系统元件对话框(powerlib) (2)利用开始(Start)导航区启动: 单击开始按钮,选择仿真(Simulink)命令,再选择电力系统仿真命令(SimPowerSystem),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电力系统元件库(Block Library)命令即可 2.电力系统元件库简介 在电力系统元件库对话框中包含了10类库元件,分别是 电源元件(Electrical Sources) 演示教程(Demos)、 线路元件(Elements) 附加元件(Extras) 电力电子元件(Power Electronics)

电机元件(Machines) 电力图形用户接口(Powergui) 连接器元件(Connectors) 电力系统元件库模型(Powelib_models 电路测量仪器(Measurements) 1)电源元件 ●(1)直流电压源元件(DC Voltage Source) ●直流电压源元件在电力系统中可以用来实现一个直流的电压源,如操作电源 等。MATLAB软件提供的直流电源为理想的直流电压源。 ●(2)交流电压源元件(AC Voltage Source) ●交流电压源可以用来实现理想的单相正弦交流电压。 ●(3)交流电流源元件(AC Current Source) ●MATLAB软件提供的交流电流源为一理想电流源 ●(4)受控电压源元件(Controlled Voltage Source) ●MATLAB软件提供的受控电压源是由激励信号源控制的,激励源可以是交流激 励源也可以是直流激励源。 ●(5)受控电流源元件(Controlled Current Source) ●(6)三相电源元件(3-Phase Source) ●三相电源元件是电力系统设计中最常见的电路元件,也是最重要的元件,其 运行特性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三相电源元件提供了带有串联RL支路的三相电源。 ●(7)三相可编程电压源元件(3-Phase Programmable Voltage Source) ●三相可编程电压源是可以对其进行编程的三相电压源,它的幅值、相位、频 率、谐波均可随时间进行变化,应用非常灵活。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幅值、相位、频率、基频分量进行实时变性编程的三相电压源;此外,还可以提供两个谐波分量,作用于基频信号。 2)线路元件 线路元件库包括各种线性网络电路元件和非线性网络电路元件,线路元件共有4类分别是: 支路元件(Elements) 断路器元件(Circuit Breakers) 变压器元件(Transformers) 输配电线路元件(Lines) (1)支路元件(Elements) 支路元件用来实现各种串并联支路或者负载元件,它包括12种元件

燕山大学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带数据)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及输出时域函数的表达式。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3.了解各项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 实验步骤 1、按图1-2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注:图中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已经对地接了100k 电阻。不需再接。 2、将信号源单元的“ST ”端插针与“S ”端插针用“短路块”接好。将信号形式开关设为“方波”档,分别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 ”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1V ,周期为10s 左右。 3、将方波信号加至比例环节的输入端R(t), 用示波器的“CH1”和“CH2”表笔分别监测模拟电路的输入R(t)端和输出C(t)端。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 4、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得出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惯性环节对阶跃信号的实际响应曲线。 5、再将各环节实验数据改为如下: 比例环节:;,k R k R 20020010== 积分环节:;,u C k R 22000== 比例环节:;,,u C k R k R 220010010=== 惯性环节:。,u C k R R 220010=== 用同样的步骤方法重复一遍。 四、 实验原理、内容、记录曲线及分析 下面列出了各典型环节的结构框图、传递函数、阶跃响应、模拟电路、记录曲线及理论分析。 1.比例环节 (1) 结构框图: 图1-1 比例环节的结构框图 (2) 传递函数: K S R S C =) () ( K R(S) C(S)

《电力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电力工程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一:供电系统常用设备的了解

一、实验目的 1、认识供电系统各种常用电器设备在供电系统中应用; 2、了解常用电器设备的结构; 3、掌握常用电器设备的功能。 二、实验内容 1、电力变压器的认识 2、互感器的认识 3、熔断器的认识 4、隔离开关的认识 5、负荷开关的认识 6、断路器的认识 7、开关柜的认识

三、实验步骤 1、电力变压器 (1)功能:将电力系统的电能电压升高或降低,以利于电能的合理输送、分配和使用。 (2)型号: (3)结构

图1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图2干式电力变压器 (4)分类 ◇按用途分:有升压和降压变压器; ◇按相数分:有单相和三相变压器; ◇按绕组材料分:有铜绕组和铝绕组变压器; ◇按绕组型式分:有双绕组、三绕组和自耦变压器; ◇按调压方式分:有无载调压和有载调压变压器; ◇按绕组绝缘和冷却方式分:有油浸式、干式和充气式; ◇按容量系列分:有R8系列和R10系列。 2、互感器 (1)功能:互感器是按比例变换电压或电流的设备。互感器的功能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100V)或标准小电流(5A或1A,均指额定值),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化。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

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型号: 1.1 低压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的型号由字母符号及数字组成,通常表示电流互感器绕组类型、 绝缘种类、 使用场所及电压等级等。字母符号含义如下:第一位字母: L--电流互感器。 第二位字母: M--母线式(穿心式); Q--线圈式; Y--低压式; D--单匝式; F--多匝式; A--穿墙式; R--装入式; C--瓷箱式。 第三位字母: K--塑料外壳式; Z--浇注式; W--户外式;

南理工机械院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1模拟控制系统在阶跃响应下的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根据等效仿真原理,利用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分立元件构成电子模拟器, 以干电池作为输入信号,研究控制系统的阶跃时间响应。 二、实验内容 研究一阶与二阶系统结构参数的改变,对系统阶跃时间响应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 1.一阶系统阶跃响应 a. 电容值1uF,阶跃响应波形: b. 电容值2.2uF,阶跃响应波形:

c. 电容值4.4uF,阶跃响应波形: 2?—阶系统阶跃响应数据表 U r= -2.87V R°=505k? R i=500k? R2=496k 其中

T = R2C U c C:)=「(R/R2)U r 误差原因分析: ①电阻值及电容值测量有误差; ②干电池电压测量有误差; ③在示波器上读数时产生误差; ④元器件引脚或者面包板老化,导致电阻变大; ⑤电池内阻的影响输入电阻大小。 ⑥在C=4.4uF的实验中,受硬件限制,读数误差较大3?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a.阻尼比为0.1,阶跃响应波形: b.阻尼比为0.5,阶跃响应波形:

4.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数据表 E R w ( ?) 峰值时间 U o (t p ) 调整时间 稳态终值 超调(%) 震荡次数 C. d. 阻尼比为0.7,阶跃响应波形: 阻尼比为1.0,阶跃响应波形: CHI 反相 带宽限制 伏/格

四、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在二阶模拟系统中 设置开关K1和K2 ,而且必须 同时动作? 答:K1的作用是用来产生阶跃信号,撤除输入信后,K2则是构成了C2的 放电回路。当K1 一旦闭合(有阶跃信号输入),为使C2不被短路所以K2必须断开,否则系统传递函数不是理论计算的二阶系统。而K1断开后,此时要让 C2尽快放电防止烧坏电路,所以K2要立即闭合。 2.为什么要在二阶模拟系统中设置 F3运算放大器? 答:反相电压跟随器。保证在不影响输入和输出阻抗的情况下将输出电压传递到输入端,作为负反馈。 实验2模拟控制系统的校正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校正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1.1 实验一结构化需求分析 一.实验类型 图书馆管理系统 假定校图书馆需要你设计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要求包括以下功能: ●图书管理员可以管理馆藏图书,包括每本图书的藏书编号、书名、编著者、 ISBN号、出版社、出版时间、入馆时间、馆藏数量(如果馆藏数量为1,则标明为孤本图书)、在馆数量、学科类别等(或其它你认为有用的信息); ●管理员可以查询、统计所有图书、每一类图书或每一本书的借阅记录; ●图书管理员可以管理所有读者的信息,包括读者类型(学生、教师、社会人 士)、姓名、图书证编号、办证时间、证件状态(正常、挂失、冻结)等信息; ●图书管理员可以查询和统计所有读者、每一类读者或每一个读者的借阅记录; ●读者可以通过本系统查询馆藏图书; ●读者可以通过本系统借阅读书。但对于孤本图书或在馆数量为1的图书则不 准外借; ●管理员可以对超期未归还图书的读者发送电子邮件进行提醒,对于超期一年 不归还图书的读者冻结其图书证; ●读者可以通地本系统归还图书。如果图书超期,则自动计算罚款金额。二.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流的分析技术 2.掌握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3.熟悉项目开发计划和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制定方法。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用结构化数据流分析技术进行软件系统需求分析,得出系统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2.正确运用图表工具进行表示。 3.按规范正确编写软件文档。

四.实验步骤 1.理解所承担项目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内容。 本软件项目是面向中小型学校、单位机构对于图书管理的基于服务的一款便捷式软件。能满足一系列常用图书管理的功能模块,提供简介、准确的操作性,可以很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数据错误,统计错误,系统逻辑错误。并且规模小,很容易进行推广。 ●本项目的参与对象有图书管理员及读者。 ●对于读者,能通过该软件浏览馆藏的所有图书。读者在图书馆找到自己喜欢 的书后,能自行通过该软件操作完成借阅操作。若读者是第一次借书,必须通过图书管理员进行添加读者记录,登记读者信息。读者在登陆后方能完成借阅操作,对于孤本图书(即图书馆中馆藏只有一本的图书)则拒绝进行借阅操作。在规定期限内,读者可以通过该软件完成还书操作,对于超期的图书,应将扣除一定罚款金额,对于超期一年不归还图书的读者冻结其图书证。 并且读者能修改个人信息。 ●对于图书管理员,能管理自己和比自己低一级管理权限的管理员。一级管理 员能完成维护管理员的基本信息和二级管理员的一切操作。二级管理员则能维护自己的信息和添加读者、添加图书的功能。管理员可以对超期未归还图书的读者发送电子邮件进行提醒,对于超期一年不归还图书的读者冻结其图书证; 2.按照系统的功能及性能要求,系统的作业范围等,确定软件系统的开发环境(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程序设计语言等)。 根据软件编程经验,本系统将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使用Eclipse开发工具,java窗体应用程序,操作系统使用Win8。 3.绘制数据流图、功能分析图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 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专业适用) 2014年至2015 年第 1 学期 班级11环境1班 姓名吴志鹏 学号1110431108 指导教师高林霞 同组者汤梦迪刘林峰吴渊田亚勇李茹茹 程德玺

2014年4月

目录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 1实验二静置沉淀实验----------------------------------------------------------------- 5实验三混凝实验---------------------------------------------------------------------- 8一、实验目的 ------------------------------------------------------------------------- 15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表面曝气叶轮的氧总传质系数和充氧性能测定方法 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 二、实验原理 曝气是指人为地通过一些机械设备,如鼓风机、表面曝气叶轮等,使空气中的氧从气相向液相转移的传质过程。氧转移的基本方程式为: d/dt=K La(s-)(1)式中d/dt:氧转移速率,mg/(Lh); K La:氧的总传质系数,h-1; s:实验条件下自来水(或污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 :相应于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曝气器性能主要由氧转移系数K La、充氧能力OC、氧利用率E A、动力效率Ep四个主要参数来衡量。下面介绍上述参数的求法。 (1)氧转移系数K La 将(1)式积分,可得 1n(s—)=一K La t+ 常数(2)此式子表明,通过实验测定s和相应与每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后,绘制1n(s—)与t关系曲线,其斜率即为K La。另一种方法是先作-t曲线,再作对应于不同值的切线,得到相应的d/dt,最后作d/dt与的关系曲线,也可以求出。 (2)充氧性能的指标 ①充氧能力(OC):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 表面曝气时:OC(kg/h)= K La t(20℃)s (标)V (3) K La t(20℃)= K La t 1.02420T(T: 实验时的水温) s (标)=s (实验) 1.013105/实验时的大气压(Pa) V:水样体积 ②充氧动力效率(Ep):每消耗1度电能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该指标常被用以比较各种曝气设备的经济效率。 Ep(kg/kW·h)=OC/N (4) 式中:理论功率,采用叶轮曝气时叶轮的输出功率(轴功率, kW)。 ③氧转移效率(利用率,E A):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与供给的氧量之

路基路面实验报告

实验一:土的重型击实实验 (一)、实验目的: 用重型标准击实法,测定土的含水量与质量密度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二)、实验仪器: 重型击实仪、台秤、盛土器、直尺、塑料盆、铲子 (三)、实验步骤: (1)取适量土样,将土样制备成大小合适的颗粒,称重并加水至规定含水率拌匀 (2)用直尺量得击实仪上盛土圆筒的直径和高度 (3)将击实仪放在坚实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含水率为11%)倒入筒内(约1/3桶),用圆铁饼稍加压紧,然后启动击实仪进行击实,规定击实次数为98次 (4)用直尺量出压实后土样距筒上沿的高度,根据公式算出体积及湿密度 (5)根据公式求出干密度、含水率 (四)、实验数据处理: 1、按下面公式计算击实后的干密度 (计算至 kg/m3) : =/(1+ω) 其中,——干密度(kg/m3) ——湿密度(kg/m3) ω——含水量(%) 2、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 系线,曲线上峰值点的纵坐标、横坐标分别对应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如下:

实验二:野外承载板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适用于在现场土基表面,通过承载板对土基逐级加载的方法,研究土基的蠕变现象。 (二)、实验原理 1、路面弯沉仪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表架组成。贝克曼梁由铝合金制成,上有水准泡,其前臂(接触路面)与后臂(装百分表)长度比为2:1,长度为5.4m,前后臂分别为3.6m和1.8m,弯沉值采用百分表量得。 2、 理想弹簧用于模拟普弹形变,其力学性质符合虎克(Hooke)定律,应变达到平衡的时间很短,可以认为应力与应变和时间无关:σ= Eε 其中σ为应力;E为弹簧的模量。 理想粘壶用于模拟粘性形变,其应变对应于充满粘度为η的液体的圆 筒同活塞的相对运动,可用牛顿流动定律描述其应力应变关系: 。 将弹簧和粘壶串联或并联起来可以表征粘弹体的应力松弛或蠕变过程。

VB实验报告 常用控件设计

南京工程学院 电力工程学院 2010/ 2011 学年第 2 学期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VB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常用控件设计 实验学生班级 实验学生姓名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时间 2011年4月25 日 实验地点电力工程基础实验室 实验报告成绩: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电力工程学院二OO七年制

说明 1. 实验报告为实验的重要考核依据之一,每个实验必须定一份实验报告. 本实验报告原则上要求手写。 2.本实验报告各项内容的具体格式、字数可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验具体情况提出具体要求。各项内容可另附页,为便于归档,附页尺寸不得大于本实验报告尺寸,并注意粘牢于附页粘贴处。 3. 实验报告封面中的“实验名称”应为实验教学大纲上所列的规范名称,“实验地点”应写出实验室的具体名称。请确认无误后再填写。 4. 实验报告的建议格式为: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三、本次实验内容 (一)实验项目名称(按本次实验各项目填写) 1、原理或接线图 2、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实验预习过程中所遇到问题 …… 四、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具体实施步骤、 实验原始数据、计算过程与结果、数据曲线、图表等。具体 格式按指导教师要求) 五、实验结论(主要内容包括本实验小结、实验体会或疑 问等。具体格式按指导教师要求) 5. 实验成绩由实验预习、实验表现、实验报告三部分组成。其中前两项各占总成绩的30%。实验报告成绩依据报告的科学性、全面性、规范性及书写态度综合考核。实验报告采用百分制,占实验总成绩的40%,教师请阅本报告后需签字并给出实验报告百分制成绩。 6. 实验报告需按要求时间以班级为单位交给指导教师,最长时间不得超过两周,实验报告如有明显抄袭者或不交者,实验总评成绩按 0 分记。

清华大学精仪系--控制工程基础--实验内容与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一)直流电机双环调速系统实验,此时必须松开连轴节!不带动工作台! 1. 测试电流环特性 ,由于外接霍尔传感器只有一套,有五套PWM 放大器有电流输出(接成跟随器方式,其电流采样输出为25芯D 型插座的17(模拟地),19脚,但模拟地是电流环的模拟地,不是实验箱运算放大器OP07的地!所以,只能用万用表量测。多数同学可用手堵转,给定微小的输入电压(小于±50mV )加入到电流环输入端,再加大就必须松开手,观察电机转速能否控制?为什么?如果要测试电流环静态特性,必须用台钳夹住电机轴,保证电机堵转。所以此项实验由教师按图22进行,这里只给出以下数据: 图 22 电流环静态特性实验接线图 (1)霍尔传感器的校准 利用直流稳压电源和电流表校准霍尔传感器,该 传感器为LEM-25,当原边为1匝时,量程为25A ,而原边采用5匝时, 量程为5A ;现在按后者的接法实验,M R 约500Ω。 (2)然后利用它来测试PWM 功率放大器的静态传递系数。电流环的静态特性如表2所示。注意电机是堵转的!

1V;得到通频带400Hz. 2.根据给定参数,利用MATLAB设计速度环的校正装置参数,画出校正前后的Bode图调,到实验室自己接线,教师检查无误后,可以通电调试;首先,正确接线保证系统处于负反馈,如果正反馈会产生什么现象?如何通过开环特性判断测速反馈是负反馈?对此有正确定答案后方能够开始实验。 (1)在1 β和β=0.4~0.5时分别调试校正装置的参数,使其单位阶跃输入的 = 响应曲线超调量最小,峰值时间最短,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特征值; 能够用A/D卡把数据采集到计算机中更好! (2)断开电源,记录最佳的校正装置参数; (3)测试速度环静态特性,为加快测试速度,可直接测试输入电压和测速机电压的关系;在转速低的情况下用手动阻止电机的转动,是否会影响转速? 为什么?分析速度环的机械特性(转速与负载力矩的关系曲线称为机械特 性),从而说明系统的刚度。 (4)有条件的小组可测试速度环频率特性(只测量幅频特性)。 (二)电压-位置伺服系统实验 开始,也必须脱开电机与工作台的连轴节!直到位置环调试好后,再把连轴节连接好! 1.断开使能,手动电机转动,检查电子电位计工作的正确性! 2.让位置环开环,利用调速系统,观察电子电位计在大范围工作的正确性,可利用示波器或万用表测试电位计的输出。 3.位置环要使用实验箱的头2个运算放大器,所以必须注意注意位置反馈的极性;为保证位置反馈是负反馈,必须通过位置系统开环来判断,这时位置调节器只利用比例放大器,如果发现目前的接线是正反馈后,怎么接线? 4.将位置环的位置反馈正确接到反馈输入端,利用给定指令电位计,移动它,使电机位置按要求转动。正确后,即可把连轴节连接好,连接连轴节时用专用内六角扳手。这时应该断电! 5.按设计的校正装置连接好,再上电。测试具有比例放大器和近似比例积分调节器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之; 6.测试输入电压-位置的传递特性曲线; 7.用手轮加小力矩估计系统的(电弹簧)刚度。 三、实验报告要求 (一)速度环实验 1.对速度环建模,画出速度环方块图,传递函数图 2.画出校正前后的Bode图,设计校正装置及其参数; 3.写出实验原始数据,整理出静态曲线和动态数据; 4.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分析速度环的特点,并写出实验的收获和改进意见; (二)位置环实验 1.对位置环建模,画出位置环方块图,传递函数图;

过程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成绩________ 过程控制工程 实验报告 班级:自动化10-2 姓名: 曾鑫 学号:10034080239 指导老师:康珏

实验一液位对象特性测试(计算机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对象特性的曲线的测量的方法,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对象模型参数的求取方法。 二、实验项目 1.认识实验系统,了解本实验系统中的各个对象。 2.测试上水箱的对象特性。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 1.水泵Ⅰ 2.变频器 3.压力变送器 4.主回路调节阀

m in y ?——被测量的变化量 m ax y ——被测量的上限值 m in y ——被测量的下限值 2) 一阶对象传递函数 s e s T K G τ-+= 1 00 K ——广义对象放大倍数(用前面公式求得) 0T ——广义对象时间常数(为阶跃响应变化到新稳态值的63.2%所需要的时间) τ——广义对象时滞时间(即响应的纯滞后,直接从图测量出) 五、注意事项 1. 测量前要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下,反应曲线的初始点应是输入信号的开始作阶跃信号的 瞬间,这一段时间必须在记录纸上标出,以便推算出纯滞后时间τ。测量与记录工作必须 2. 所加扰动应是额定值的10%左右。 六、实验说明及操作步骤

1.了解本实验系统中各仪表的名称、基本原理以及功能,掌握其正确的接线与使用方法,以便于在实验中正确、熟练地操作仪表读取数据。熟悉实验装置面板图,做到根据面板上仪表的图形、文字符号找到该仪表。熟悉系统构成和管道的结构,认清电磁阀和手动阀的位置及其作用。 2.将上水箱特性测试(计算机控制)所用实验设备,参照流程图和系统框图接好实验线路。 3.确认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4.运行组态王,在工程管理器中启动“上水箱液位测试实验” 阶液位对象。 按钮观察输出曲线。 6.在 会影响系统稳定所需的时间)。 7.改变u(k)输出,给系统输入幅值适宜的正向阶跃信号(阶跃信号在5%-15%之间),使系统的输出信号产生变化,上水箱液位将上升到较高的位置逐渐进入稳态。 8.观察计算机中上水箱液位的正向阶跃响应曲线,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9.改变u(k)输出,给系统输入幅值与正向阶跃相等的一个反向阶跃信号,使系统的输出信号产生变化,上水箱液将下降至较低的位置逐渐进入稳态。 10. 为止。 11.曲线的分析处理,对实验的记录曲线分别进行分析和处理,处理结果记录于表格2-1。 七、实验报告

《信息检索》实习题目及答案11年

《信息检索》实习题目 一、OPAC检索 1、利用“中图分类法”查找自己所在专业的分类号TH,并记录。再使用书目查 询系统查找该分类下的一本图书,写出该书的书名机械创新设计、作者高志,黄纯颖主编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编、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2010、索书号TH122/825(2)、馆藏复本数3、ISBN号978-7-04-029158-2/CNY、馆藏地自科一库[2楼东部](写一个即可) 2、查找作者姓“李”、索书号为“H31”的图书,记录下检索的结果数量 1314,再在结果中检索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记录下检索结果的 数量7,并写下任一检索结果的作者谢春锦,葛磊,李惠芳编著 、书名现代海关英语、出版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索书号H31/765、在图书馆中 有效的馆藏地点北京路校区北京路校区书库及馆藏复本数5、可借复本数5。 3、分类号是“TP311.1”的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图书程序设计?写出此类书其中一 种图书的书名高级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作者谢兴生、出版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和索书号。 TP311.13/1292 4、自行熟悉OPAC中“我的图书馆”各项功能,并写出今年所借阅的前两本书的 书名材料力学习题详解:《材料力学·第四版》(刘鸿文主编)理论力学解题方法和技巧,如果可能请进行续借。 二、电子图书检索 1.利用“读秀学术搜索”打开并阅读书名包含“竞争情报”,作者为“王知津” 的图书,写出该书的书名竞争情报”、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2,并从书中查阅竞争情报的概念:为达到竞争目标,合法而合乎职业伦理地搜集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信息,并转变为情报的连续的系统化过程。 2.利用“读秀学术搜索”检索二本有关美国前总统的图书,写出图书的书名、 著者、出版社。 白宫领袖美国已故37位总统从政生涯研究【作者】冯祥英著北京市:团结出版社 美国总统全书【作者】(美)威廉·A. 德格雷戈里奥(William A. DeGregorio)著;周凯等译 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7 3.利用“读秀学术搜索”找出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图书,写出其中2本图书的书 名、作者和出版社。 《机械制图》蒋淑蓉,范志勇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机械设计》作者:孙志礼主编 4.利用“读秀学术搜索”检索出有关“纳米”的图书有多少种,并从结果中选 择一种图书查找其江苏省图书馆收藏该书情况。255 江苏省 ?苏州大学图书馆 ?东南大学图书馆 ?无锡江南大学图书馆

南京理工大学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姓名欧宇涵 914000720206 周竹青 914000720215 学院教育实验学院 指导老师蔡晨晓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2017年1月

实验1: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构建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研究阻、容参数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 3、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并计算其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 完成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电路模拟实验,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阶跃响应特性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1)比例环节 图1-1 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图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s U s U i O =)()(,其中1 2R R K =,参数取R 2=200K ,R 1=100K 。 步骤: 1、连接好实验台,按上图接好线。 2、调节阶跃信号幅值(用万用表测),此处以1V 为例。调节完成后恢复初始。 3、Ui 接阶跃信号、Uo 接IN 采集信号。 4、打开上端软件,设置采集速率为“1800uS”,取消“自动采集”选项。 5、点击上端软件“开始”按键,随后向上拨动阶跃信号开关,采集数据如下图。 图1-2 比例环节阶跃响应

(2)积分环节 图1-3 积分环节模拟电路图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S T V V I I O 1 -=,其中T I =RC ,参数取R=100K ,C=0.1μf 。 步骤:同比例环节,采集数据如下图。 图1-4 积分环节阶跃响应 (3)微分环节 图1-5 微分环节模拟电路图 200K R V I Vo C 2C R 1 V I Vo 200K

软件工程 实验报告

院系:计算机科学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2013级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组员:司少武(1135) 兰少雄(1136) 张宇(1133) 纳洪泽(1132) 指导教师:刘卫平 2015年 12月 26 日

聊天室 1 前言 即时消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即时消息系统[1](Instant Messenger,IM)是一种在后 PC 时代兴起的,以Internet 网络为基础的,允许交互双方即时地传送文字、语音、视频等信息,能够跟踪网络用户在线状态的网络应用软件。即时消息系统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人们都有渴望社交,获得社会尊重、实现自我的需求,这正是即时消息软件风行的原动力,而物质文明的日益发达所带来副作用,又使得人们习惯与周围的人保持距离,以致人们更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扉,在网络中可以跨越年龄、身份、行业、地域的限制,达到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零距离交流。从这点上讲,即时消息系统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文化,大大拓展了个人生活交流的空间。 本工程的主要内容 随着互联网逐步普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网络的支持,而聊天室是人们最常见,最直接的网上交流的方式。本聊天系统以聊天交流为主,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借助网络进行人际交往的平台,也是网络与现实最贴近的实用型网站。本文所介绍的网络聊天系统是基于开放的JAVA应用程序开发设计的,其主要特性是能动态、实时的完成信息的传递,且具有高效的交互性,更有效的处理客户请求,且具有脱离数据库技术方法,易于维护和更新的特点。 2 需求分析 本系统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当用户聊天时,将当前用户名、聊天对象、聊天内容、聊天语气和是否私聊进行封装,然后与服务器建立Socket连接,再用对象输出流包装Socket的输出流将聊天信息对象发送给服务器端当用户发送聊天信息时,服务端将会收到客户端用Socket传输过来的聊天信息对象,然后将其强制转换为Chat对象,并将本次用户的聊天信息对象添加到聊天对象集Message中,以供所有聊天用户访问。 接收用户的聊天信息是由多线程技术实现的,因为客户端必须时时关注更新服务器上是否有最新消息,在本程序中设定的是3秒刷新服务器一次,如果间隔时间太短将会增加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负担,而间隔时间长就会让人感觉没有时效性,所以经过权衡后认为3秒最佳,因为每个用户都不可能在3秒内连续发送信息。 当每次用户接收到聊天信息后将会开始分析聊天信息然后将适合自己的信息人性化地显示在聊天信息界面上。

浙师大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资料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学院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实验项目名称: Matlab语言基础实验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之一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Matlab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 2、熟悉Matlab的数据表示、基本运算和程序控制语句 3、熟悉Matlab绘图命令及基本绘图控制 4、掌握Matlab软件求拉普拉斯变换与逆变换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MATLAB工作环境平台 Command 图1 在英文Windows 平台上的MATLAB6.5 MATLAB工作平台 ①命令窗口(Command Window) 命令窗口是对 MATLAB 进行操作的主要载体,默认的情况下,启动MATLAB 时就会打开命令窗口,显示形式如图 1 所示。一般来说,MATLAB的所有函数和命令都可以在命令窗口中执行。掌握 MALAB 命令行操作是走入 MATLAB 世界的第一步。命令行操作实现了对程序设计而言简单而又重要的人机交互,通过对命令行操作,避免了编程序的麻烦,体现了MATLAB所特有的灵活性。 在运行MATLAB后,当命令窗口为活动窗口时,将出现一个光标,光标的左侧还出现提示符“>>”,表示MATLAB正在等待执行命令。注意:每个命令行键入完后,都必须按回车键! 当需要处理相当繁琐的计算时,可能在一行之内无法写完表达式,可以换行表示,此时需要使用续行符“…”否则 MATLAB 将只计算一行的值,而不理会该行是否已输入完毕。 使用续行符之后 MATLAB 会自动将前一行保留而不加以计算,并与下一行衔接,等待完整输入后再计算整个输入的结果。 在 MATLAB 命令行操作中,有一些键盘按键可以提供特殊而方便的编辑操作。比如:“↑”可用于调出前一个命令行,“↓”可调出后一个命令行,避免了重新输入的麻烦。当然下面即将讲到的历史窗口也具有此功能。 ②历史窗口(Command History) 历史命令窗口是 MATLAB6 新增添的一个用户界面窗口,默认设置下历史命令窗口会保留自安装时起所有命令的历史记录,并标明使用时间,以方便使用者的查询。而且双击某一行命令,即在命令窗口中执

南理工 机械院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页眉 实验1 模拟控制系统在阶跃响应下的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 根据等效仿真原理,利用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分立元件构成电子模拟器,以干电池作为输入信号,研究控制系统的阶跃时间响应。 二、实验内容 研究一阶与二阶系统结构参数的改变,对系统阶跃时间响应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 1.一阶系统阶跃响应 a.电容值1uF,阶跃响应波形: b.电容值2.2uF,阶跃响应波形: 页脚 页眉

,阶跃响应波形:电容值c.4.4uF 阶系统阶跃响应数据表2.一稳态终值U(∞)(V)时间常数T(s) 电容值c(uF)理论值实际值实际值理论值0.50 2.87 1.0 0.51 2.90 1.07 2.90 2.2 2.87 1.02 2.06 2.90 2.87 4.4 2.24 元器件实测参数=505kU= -2.87V R? R=496k? =500kR?2o1r其中 T?RC2U(?)??(R/R)U rc21页脚 页眉 误差原因分析: ①电阻值及电容值测量有误差;

②干电池电压测量有误差; ③在示波器上读数时产生误差; ④元器件引脚或者面包板老化,导致电阻变大; ⑤电池内阻的影响输入电阻大小。 ⑥在C=4.4uF的实验中,受硬件限制,读数误差较大。 3.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a.阻尼比为0.1,阶跃响应波形: b.阻尼比为0.5,阶跃响应波形: 页脚 页眉 ,阶跃响应波形:0.7c.阻尼比为

,阶跃响应波形:阻尼比为1.0d. 阶系统阶跃响应数据表4.二ξR(?)峰值时间U(t) 调整时间稳态终值超调(%)震荡次数pow M()t)t(s V()(s UV)N psps6 62.7 2.8 0.3 0.1 2.95 454k 4.8 1 0.5 0.5 3.3 52.9k 2.95 11.9 0.4 1 0.7 0.3 0.4 24.6k 3.0 2.7 2.92 1.0 1.0 2.98 1.0 2.97k 2.98 页脚 页眉 四、回答问题

电力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电力工程基础课程实验》 实验报告 院-系:工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2013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谢鸿龄

三段式电流电压方向保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三段电流保护的原理。 2.掌握三段电流保护逻辑组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逻辑框图 三段式电流电压保护一般用于单电源出线上,对于双电源辐射线可以加入方向元件组成带方向的各段保护。反时限对于任何相间故障,包括接近电源的线路发生故障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切除,但保护的配合整定比较复杂,主要用于单电源供电的终端线路。 WXH-822装置设三段电流电压方向保护。每一段保护的电压闭锁元件及方向元件均可单独投退,通过分别设置保护软压板控制这三段保护的投退。其中电流电压方向Ⅰ段可以通过控制字选择是否闭锁重合闸。过流Ⅲ段可通过控制字YSFS 选择采用定时限还是反时限,(若为0,则过流Ⅲ段为定时限段,若为1~3,则过流Ⅲ段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反时限段),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255-4)和英国标准规范(BS142.1996)的规定,本装置采用下列三个标准反时限特性方程,分别对应延时方式的1~3。 反时限特性方程如下: 一般反时限: t I I t 1 )(0.14 0.02-= (1) 非常反时限: t I I t 1 )(13.5 -= (2) 极端反时限: p p t I I t 1 )(80 2 -= (3) 上式中,Ip 为电流基准值,取过流Ⅲ段定值Idz3;Tp 为时间常数,取过流Ⅲ段时间定值T3, 范围为0.05~1S 。其中反时限特性可由控制字YSFS 选择(1为一般反时限,2为非常反时限,3为极端反时限)。 方向元件采用90?接线,按相起动。为消除死区,方向元件带有记忆功能。动作的最大灵敏角可以通过控制字选择为-45?或者-30?,动作范围120?~-30?或者105?~-45?。方向元件动作区域如图2-1所示: 方向元件动作区域

南理工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南理工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成绩:《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12月《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仿真实验一、已知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G(s)?10 s2?5s?25借助MATLAB和Simulink完成以下要求:(1) 把G(s)转换成零极点形式的传递函数,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 num1=[10]; >> den1=[1 5 25]; >> sys1=tf(num1,den1) 零极点形式的传递函数:于极点都在左半平面,所以开环系统稳定。(2) 计算闭环特征根并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求出闭环系统在0~10秒内的脉冲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分别绘出响应曲线。>> num=[10];den=[1,5,35]; >>

sys=tf(num,den); >> t=[0::10]; >> [y,t]=step(sys,t); >> plot(t,y),grid >> xlabel(‘time(s)’) >> ylabel(‘output’) >> hold on; >> [y1,x1,t]=impulse(num,den,t); >> plot(t,y1,’:’),grid (3) 当系统输入r(t)?sin5t时,运用Simulink搭建系统并仿真,用示波器观察系统的输出,绘出响应曲线。曲线:二、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6s3?26s2?6s?20G(s)?4频率范围??[,100] s?3s3?4s2?2s?2 绘制频率响应曲线,包括Bode图和幅相曲线。>> num=[6 26 6 20]; >> den=[1 3 4 2 2]; >> sys=tf(num,den); >> bode(sys,{,100}) >> grid on >> clear; >> num=[6 26 6 20]; >> den=[1 3 4 2 2]; >> sys=tf(num,den); >> [z , p , k] = tf2zp(num, den); >> nyquist(sys) 根据Nyquist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工程实验报告剖析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实验装置和上位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电路模拟和软件仿真研究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完成各种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3.在上位机界面上,填入各个环节的实际(非理想)传递函数参数,完成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软件仿真研究,并与电路模拟研究的结果作比较。 三.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箱,利用实验箱上的模拟电路单元,参考本实验附录设计并连接各种典型环节(包括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比例积分微分以及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注意实验接线前必须先将实验箱上电,以对运放仔细调零。然后断电,再接线。接线时要注意不同环节、不同测试信号对运放锁零的要求。在输入阶跃信号时,除比例环节运放可不锁零(G可接-15V)也可锁零外,其余环节都需要考虑运放锁零。 2.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必须在熟悉上位机界面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上位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功能。以比例环节为例,此时将Ui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O1(D/A 通道的输出端),将Uo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I1(A/D通道的输入端),将运放的锁零G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G1(与O1同步),并连好U3单元至上位机的并口通信线。接线完成,经检查无误,再给实验箱上电后,启动上位机程序,进入主界面。界面上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通道接线情况完成“通道设置”:在界面左下方“通道设置”框内,“信号发生通道”选择“通道O1#”,“采样通道X”选择“通道I1#”,“采样通道Y”选择“不采集”。 ②进行“系统连接”(见界面左下角),如连接正常即可按动态状态框内的

微机线路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微机线路继电保护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学院年级、专 业、班 姓名学号 实验课程名称电力工程基础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微机线路继电保护实验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微机保护装置及其定值设置。 2)掌握采用微机保护装置实现三段式保护的原理、参数设置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三段式电流保护是分三段相互配合构成的一套保护装置。第一段是电流速断保护、第二段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第三段是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第一段电流速断是按照躲开某一点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第二段限时电流速断是按照躲开下一级相邻元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整定,第三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则是按照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但由于电流速断不能保护线路全长,限时电流速断又不能作为相邻元件的后备保护,因此,为保证迅速而有选择地切除故障,常将电流速断、限时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组合在一起,构成三段式电流保护。 电流速断部分由继电器1、2、3组成、限时电流速断部分由继电器4、5、6组成和过电流保护由继电器7、8、9组成。由于三段的启动电流和动作时间整定得均不相同,因此,必须分别使用三个电流继电器和两个时间继电器,而信号继电器3、6、9分别用以发出I、II、III段动作的信号。 三段式电流保护优点:接线简单、动作可靠,切除故障快,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快速切除故障的要求。所以在电网中35kV、10kv及以下的电压配电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三段式电流保护范围说明图 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接线图 三段式电流保护展开图 三、实验设备 电源屏,NFL641微机线路保护装置,MDLA断路器模拟装置,DL-802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PC机,实验导线若干。 4.1 定值管理 本装置的整定值均以数字形式存放在CPU 插件的E2PROM 中,可同时存放32套不同的整定值,以适应不同的运行方式。正常选择0区定值。 4.2 定值及软压板清单 4.2.1 定值说明 序号定值名称范围单位备注 1 控制字一0000~FFFF 无参见控制字说明,装置自动生成 2 控制字二0000~FFFF 无参见控制字说明,装置自动生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