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期末试题

湖南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期末试题

湖南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期末试题
湖南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

1、色与形的逐渐变化会使画面产生 (起伏 ) 感、(韵律) 感。

2、红+黄= 橙色;红+蓝= 紫色;黄+蓝= 绿色。

3、写出制作布艺品的三种方法:(打结、捆扎、缝纫。)

4、人体的结构为 (头部)、(胸部)、(髋部)三大部分再加上(四肢)。

5、古建筑多用(石、砖、木)等材质建造,多以(柱、梁、枋、檩、斗拱)和(重檐合理结),体现(对称、均衡、节奏)的美。

6、古建筑指 (清朝)及以前的各类建筑,包括( 城池、桥梁、工事)等,一般指年代久远的(亭台楼阁、庙宇祠塔)。

7、偶戏的种类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

9、一种颜色通过加黑或加白可以改变其(明度)。

10、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11、暖色主要是指(红)、(黄)、(橙),冷色主要是指(蓝)、(绿)、(紫)。

12、色彩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紫色是由(红)和(蓝)调配而成,绿色是由(黄)和(蓝)调配而成,橙色是由(红)和(黄)调配而成,这三种颜色也被称为(间色)。

13、色彩的明暗深浅变化是受(光)和(色)影响的。

14、在色彩明度中,浅的是指色彩明度(高),深的是指色彩明度(低)。一种颜色可通过加(黑)减弱明度,加(白)提亮明度。

15、(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它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16、墨色变化是中国画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用清水与墨调和可得到(焦)、(浓)、(重)、(淡)、(清)等不同的墨色,这也就是中国画的“墨分五色”。

17、泥塑作品的制作方法,有:(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技法。

18、(暖)色给我们以热烈的感觉,(冷)色给我们带来明快、温馨的感觉,(蓝)色给我们带来凉爽、清净的感觉。

19、中国画的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等等,用墨用色包括:(浓、淡、干、湿)等方法。构图讲求(疏密得当)。其中(写意),是一种粗放的画法,它以意造型,笔墨简练,作画一气呵成。与工笔形成鲜明对比。

20、中国画表现动物的方法有:(勾染法、中锋破笔法、破笔点染法、勾线点染法、丝毛法)。

21、(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构图通常是指画面的(布局)。 22、(陶瓷)是中

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它包括(陶器)和(瓷器)两个部分。

22在用线条描绘老居民门前的抱鼓石时,采用不同疏密的线条组织,能使画面(有黑、白、灰)的层次。

23新闻图片反映出(真人、真事、真景),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和(情感)的冲击力。

24建筑与家具制造中常用一种节点连接工艺,叫(榫卯结构),是中国人又一项伟大的发明。

25、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色彩有冷暖之分,冷色给人以冷的感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2“侗族风雨桥”不是少数民族建筑。 ( )

3报头一般由文字、画面和尾花组成。 ( )

4、绿色是暖色,橙色和蓝色是冷色。 ( )

5、民间绘画又称“农民画”,作者都是各族农民。( )

6书写有趣的文字的时候,字体要严肃、复杂。( )

三.将下面的中国话“青蛙”的作画正确步骤的序号写在括号里。(12分)( )中锋勾出青蛙的后退。

( )笔尖上蘸稍浓的墨点出青蛙的头。

( )细线勾出眼睛、嘴和腹部。

( )勾出青蛙的前腿。

( )浓墨画出脚爪扩身上的花纹。

( )点一点较长的点完成青蛙的身子.

四、金鱼的画法步骤:

1、用中锋蘸墨画出鱼头和脊背。

2、用侧锋拖抹出舒展的大尾巴。

3、勾出嘴、眼、鳃、鳍和肚皮。

注意墨有浓淡变化

五年级美术上册试卷【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美术试卷 一、填空。(20分) 1、()是由某种形的宽窄、粗细、大小之间或某种色的深浅之间逐渐变化,排列而成。 2、()是我们观察景物时与视线同样高度的一天假想的水平线。我们所看见的物体都会产生()、()、()的透视现象。 3、早在14世纪,意大利画家()就开始观察鸟类,并尝试着造一架会飞的机器。 4、()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那时,也被称作“牙签”。它的取材有用牛骨薄皮的,也有用厚纸板的。 5、()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广泛用于彩灯、风筝等工艺品的制作。制作它时,要先( ),再( ),( ),然后( )或( )。 6、()的视平线在画面中部。( )以表现视平线以上的景物为主,视平线在画面上部,( )以表现视平线以下的景物为主,视平线在画面下部。从房子的底部往上看,房子的宽度看起来越来越( )。 7、()是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定期、连续发行的出版物。 8、( )是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装饰有彩绘纹样的陶器,是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

9、( )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二、选择题(10分) 1、()是明清两代皇宫,旧称“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 A、圆明园 B、北京故宫 C、布达拉宫 2、( )是指是色彩的明暗度、深浅度。 A、明度 B、暗度 C、亮度 3、中国风筝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 )(在今山东省)风筝是中国风筝的主要代表,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就设在这里。 A、潍坊 B、济南 C、烟台 4、()就是以四个画面分格来完成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情节曲折以及它的结局,会让人会心一笑。 A、四格幽默漫画 B、漫画 C、分格漫画 5、()是用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制造的器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A、陶器 B、铜币 C、青铜器 三、连线(20分) 《粉笔生涯》林风眠《钢铁·汗水》凡·高

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哆来咪 (活动一)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3 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4 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 2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战国时的编钟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 二.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 三.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工具材料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活动二) !

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青花瓷》教案

《青花瓷》教案 ——秦文平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自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课题《青花瓷》是学生比较陌生的知识点,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呈现,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个“中心对称图案的方法”,学生可以在纸盘上随意画出任何图案,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图形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美术内容的要求以及结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本文的教学目标作简要的阐述。 1、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艺术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认识瓷器及青花瓷器的特点。? ?? ??? 3、学习用蓝色水笔画青花瓷用具。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结合本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设计为:感受瓷器及青花瓷器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设计为:设计青花瓷器花纹图案。? 四、教法与学法 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且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这决定着学生有可能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因此,我引导学生运用了观察学习法,通过观察图片,与学生一起探讨青花瓷的特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创造过程中的问题。

(二)学法: 1. 自主学习法。着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 合作学习法。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使学生互学互鉴,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不断得到启发,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将围绕以下7个环节来对教学过程进行具体解说。 (一)瓷器的历史和认识?? 1、说说china的中文含义,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为什么? 揭示课题:瓷器。 (二)告知课前学习结果:瓷器的悠久历史 1、瓷器被称为china 2、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中国被称为瓷国。 3、瓷器有哪些器型 (三)主要讲解青花瓷盘 1、观察发现青花瓷盘 (1)观察青花瓷盘的图案,从内容、结构、画法、色彩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讲解。 (2)找找青花瓷盘上不同类型的纹样,它们分别在盘子的什么部位?

五年级上册美术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美术试题 一、填空(每空5分,共80分) 1.在色相环上,两个相对的颜色互为-----------,补色对比是色彩对比效果最为强烈的一类对比色,如红色与---------色,黄色与--------色,蓝色与----------色。 2.趣味文字可以从-------------、-----------等方面进行创意变化。 3.--------------和--------------相结合是重要的构图法则之一。 4.旅游资源就其属性可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两种。 5.“陶瓷”是-----------和-------------的总称。 6.--------------------是瓷器的故乡。 7.陶瓷艺术的美,体现在------------上,陶瓷艺术的美;体现在------------上;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上。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邻近色: 2.对称式纹样:

五年级上册美术试题(答案) 一、填空(每空5分,共80分) 1.在色相环上,两个相对的颜色互为补色,补色对比是色彩对比效果最为强烈的一类对比色,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蓝色与橙色。 2.趣味文字可以从字形、字意等方面进行创意变化。 3. 多样和统一相结合是重要的构图法则之一。 4.旅游资源就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 5.“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6.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7.陶瓷艺术的美,体现在器形上,陶瓷艺术的美;体现在纹饰上;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釉色上。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邻近色:在色相环上,相临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 2.对称式纹样:中心线两边的形象完全相同,称为对称式纹 样。

五年级上册美术期中试题1答案

座 位 号 姓 名 准考证号 试 场 班 级 学 校 县 区 >>>>>>>>>>>>>>>>>>>>>>>>>>>>>>>>>>>>>>>>>>>>>>>>>>>>>>>>>>>>>>>>>>>>>>>>>>>>>>>>>>>>>>>>>>>>>>>>>>>>>>>>>>>>>>>>>>>>>>>>>>>>>>>>>>>>>>>>>>>>>>>>>>>>>>>>>>>>>>> >>>>>>>>>>>>>>>>>>>>>>>>>>>>>>>>>>>>>>>>>>>>>>>>>>>>>>>>>>>>>>>>>>>>>>>>>>>>>>>>>>>>>>>>>>>>>> >>>>>>>>>>>>>>>>>>>>>>>>>>>>>>>>>>>>>>>>>>>>>>>>>>>>>>>>>>>>>>>>>>>>>>>>>>>>>>>>>>>>>>>>>>>>>>>>>>>>>>>>>>>>>>>>>>>>>>>>>>>>>>>>>>>>>>>>>>>>>>>>>>>>>>>>>>>>>>> >>>>>>>>>>>>>>>>>>>>>>>>>>>>>>>>>>>>>>>>>>>>>>>>>>>>>>>>>>>>>>>>>>>>>>>>>>>>>>>>>>>>>>>>>>>>>>>>>>>>>>>>>>>>>>>>>>>>>>>>>> 密 封 线 内 禁 止 答 题 密 封 线 内 禁 止 答 题 榆阳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五年级美术试题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一、选择题。(10分) 1、法国画家莫奈长期迷恋于阳光与色彩的表现,在《干草垛》系列作品中,他对不同时段的( A ) 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A 、阳光 B 、色彩 C 、雪 2、中国画《三个游泳者》的作者是 ( C ) 。 A 、莫奈 B 、李焕民 C 、 田黎明 3、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纤夫》描写的是( A )穷苦劳动人民的生活。 A 、俄国 B 、法国 C 、中国 4、下列作品中属于农民画的是( A )。 A 、《播种》 B 、 《拾穗者》 C 、《初踏黄金路》 5、、( A )是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特点最鲜明的清末民间建筑。 A 、陈家祠 B 、孙中山纪念堂 C 、南越王墓 6、法国画家莫奈的《麦草堆》是由( B )幅画组成的。 A 、3 B 、4 C 、5 7、表现藏族人民喜迎和平解放后第一个丰收年的心情的作品是( C )。 A 、《播种》 B 、《拾穗者》 C 、《初踏黄金路》 8、( C )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 A 、梅兰芳 B 、陈绍华 C 、库淑兰 9、作品《画像砖中的农耕》绘制时代是( A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10、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油画《错误的镜子》中眼睛所见的主体是( C )。 A 、镜子 B 、眼睛 C 、蓝天白云 二、填空题。(10分) 1、莫奈(法国)是 印象 画派的代表人物。 2、同一物象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有不同的色彩光影变化,冷色调的光线会使物象的色调_更冷___, 暖色调的光线会使物象的色调 更暖 。 3、伏尔加河纤夫是一幅__油画__ 1873作者是__列宾___ 。( 1844-1930)是俄罗斯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他两度到伏尔加河沿岸长时间观察纤夫们的生活,画了大量的速写。经过反复推敲之后完成此画。列宾笔下的纤夫虽然经历了沙皇统治下深重的苦难,却依然具有坚强的毅力。 4、民族纹样的主要特点是造型 夸张概括 ,构成有繁有简,色彩 对比鲜明强烈 。 5、《瓶花》是一幅 水彩画 。 作品取材于常见的花朵,画面以 红 、 白 、 蓝 三色为主, 造型简洁、高雅,似乎从中透出阵阵幽香。 三、连线题。(10分) 《初踏黄金路》 刘荣红 《拾穗者》 萧淑芳 《狮子娃》 库淑兰 《瓶花》 李焕民 《播种》 米勒 四、判断题。(10分) 1、初踏黄金路是一幅油画。 ( × ) 2、南国初夏是版画作品,作者 郑爽。 ( √ ) 3、叠色剪纸的色彩搭配很关键,颜色和明度反差大的搭配就醒目,反差小的搭配则和谐。 ( √ ) 4、彩塑的制作方法有.捏、接、贴、压、戳、绘 ( √ ) 5、单独纹样有繁有简,有大有小,有均齐式也有平衡式,有适合形也有不规则形,一般不与其他纹样产生结构上的关系。 ( √ ) 五、创作题。(10分) 以“童眼看世界”为主题,画一幅自己眼中的世界并附一句话。 —— 第1页 —— —— 第2页 ——

2018湘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复习

五年级上册美术复习 一、填空题 第 1 课哆来咪 1.音符、形体、色彩(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构成了一种有节奏的美好旋律。 2.颜色的(渐变)是因为在颜料中(有序地)加入了不同比例的其他颜料。 3.色彩与形状的渐变能使画面产生(起伏感)、(韵律感)。 4.渐变的形式有(颜色渐变)、(形状渐变)、(方向渐变)、(大小渐变)、(位置渐变)。 5.俄罗斯套娃是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 6. 渐变方法如今已被广泛的运用于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领域。 第 2 课家乡的古建筑 1.我国的古建筑多用(砖)、(石)、(木)等材质建造。多以(柱)、(梁)、(枋)、(檩lin)、(斗拱)和(重檐)合理结构,体现出对称、均衡、节奏的美。 2.在用(线描)方式作画时,不同(疏密)的线条组织,能使画面有(黑)、(白)、(灰)的层次。 3. 古建筑指(清朝及以前)的各类建筑,包括城池、桥梁、工事等,一般指年代较久远的亭台楼阁、庙宇祠塔。 第 3 课小记者

1.(新闻图片)反映出真人、真事、真景。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和情感的冲击力。 2.(大场景)变现规模和气势,(特写)能突出和强调主体。 3. 常见的三种拍摄角度:(平拍)、(仰拍)、(俯拍)。 4. (平拍)是指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拍摄。(俯拍)是高于被拍摄者向下拍摄。(仰拍)是指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 5. 可以通过(裁剪)照片,使照片上的主体更加鲜明。 6. (期号)、(编者)、(编制时间)是手抄报必须拥有的内容。 7. (报头)是读者对报纸的第一印象。 8. (新闻图片)和(插图)能丰富文章的主要内容。 9. 装饰字的方法:(单线)、(双钩)、(填字)。 第 4 课搭建框架 1.生活中运用了搭建框架原理的器具:(书架)、(鞋柜)、(画架)等。 2.建筑与家具中常用的一种节点连接工艺,叫(榫卯结构)。它由(榫头)和(卯眼)构成。 3.距今约 7000 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结合完好的榫卯结构遗物。 4.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结构就是(榫卯结构)的典范。 第 5 课深浅变化 1.用笔的轻重、皴线的疏密,决定颜色的(深浅)。(重而密)色就深,(轻而疏)色就浅.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课程安排表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 2 9.2--9.6 《哆来咪》 3 9.9--9.12 《哆来咪》《家乡古建筑》 4 9.16--9.20 《家乡古建筑》 5 9.23--9.27 《小记者》 6 9.29--9.30 《小记者》 7 十一放假 8 10.8--10.12 《搭建框架》 9 10.16--10.18 《深浅变化》 10 10.21--10.25 《水墨动物》 11 10.28--11.1 《水墨动物》《布艺温馨》 12 11.4--11.8 《布艺温馨》《飞行梦工厂》 13 11.11--11.15 《飞行梦工厂》《快乐陶吧》 14 11.18--11.22 《快乐陶吧》《水墨风景画》

15 11.25--11.29 《水墨风景画》 16 12.2--12.6 《皮影》 17 12.9--12.13 《青花瓷》 第1 课哆来咪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3、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4、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 教学准备玻璃杯7 个,颜料等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课件出示计时器,放背景音乐。 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湘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二、班级学情 学生已经进入五年级,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且愿意学,还有一部分学生特别爱好。为此,只要扬长避短,适时点拨,点滴渗透,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会有可喜的增长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 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和的特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同时进一步扩大学生美术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动手操作的一些课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具体为:1、通过精美剪纸艺术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增加学生对美术和特产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获得美术知识。 2、将二年级时学习的对线条的认识提高到线条的装饰运用当中,进一步巩固二年级学习的内容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继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将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设计课教学,打破美术教学中以绘画为中心的单一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和创造能力。 4、绘画方面侧重于彩笔画 二、教学重点: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一些水调的颜料不太适合他们的实际,因此绘画的重点是彩笔画。不过比起一年级来在绘画的构思、造型、着色和复杂程度都要大得多,它关系到学生绘画基本功的进一步加强。因此在本学期教学当中要把彩笔画放到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将绘画与手工项结合的设计课教学,既要顾及学生手工的质量,两者都是重要的部分,同时制作过程的指导和时间的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由于教材画面较小,教师教学中应该准备一些大幅的范画挂图或用粉笔在黑板上作演示,使学生都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克服这一方面的不足,教师教学当中应该准备一些必要的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五、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因为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由于美术课经常要用刀和其它工具,白小心容易误伤自己和他人,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尤其要防止学生持刀玩耍,甚至斗殴。另外还要注意杂物的清扫,保持教师的卫生和整洁。

2016年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年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48分) 1、童谣和童画,将______、______、______ 生动地融为一体。 2、 ______ 、______ 、______ 被称为三原色。三间色:______ 、______ 、______ 。 3、对比色:红色——()黄色——()蓝色——() 4、墨分五色,即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5、杭州城市起源的见证—— ___ 。 6、敦煌石窟现存有壁画彩塑的洞窟共______个。 7、中国传统门饰内容上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博古杂宝等。 8、适合纹样包括______式、______式、______式、______式、______式。 9、门饰以______ 技法为主。北方______为多,南方则以______、______为主。 10、色轮里______的色彩为类似色,______的色彩为对比色。 11、类似色在同一环境货画面配合时产生______、______的感觉,对比色则会产生______、______的色彩效果。 12、敦煌石窟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四个石窟,其 中 ________ 最大。 13、宋代画家()的《溪山行旅图》,成功的运用了()和()之间的 ()关系,画中的山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显得很小。 二、我会判断:(每空2分,共10分) 1、中国传统门饰是民居建筑中装饰艺术最为精美的,装饰手法繁多,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适合纹样是指将一种纹样适当地组织在某一特定的形状或空间中具有装饰效果的纹样。() 3、斯韦思林杯和考比伦杯是世界篮球赛男、女团体赛最高奖项。() 4、飞天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艺术形象。() 5、飞天因为能歌善舞,全身又充满香气,故又称“香气神”。() 三、我会选:(每空2分,共12分) 1、右图的作品名称是() A、《指墨柳塘双鸭》 B、《登高》 C、《睡猫图轴》 D、《小猫图》 2、右图的作者是() A、张大千 B、潘天寿 C、齐白石 D、徐悲鸿 3、下面这幅画是()的作品,是中国画里的什么表现方式() A、张大千 B、龚贤 C、张择端 D、花鸟画 E、泼墨画 F、指墨画 4、给下面的颜色找找对比色 红---()蓝---()紫---() A、灰 B、绿 C、橙 D、黄 5、捏泥巴的方法有()。 A、搓、揉、压 B、剪、撕 C、画、贴 6、以下中国画哪幅是表现唐太宗接见吐蕃王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的场景()

湘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复习精选文档

湘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知 识点复习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五年级上册美术复习 一、填空题 第 1 课哆来咪 1.音符、形体、色彩(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构成了一种有节奏的美好旋律。 2.颜色的(渐变)是因为在颜料中(有序地)加入了不同比例的其他颜料。 3.色彩与形状的渐变能使画面产生(起伏感)、(韵律感)。 4.渐变的形式有(颜色渐变)、(形状渐变)、(方向渐变)、(大小渐变)、(位置渐变)。 5.俄罗斯套娃是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 6. 渐变方法如今已被广泛的运用于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领域。 第 2 课家乡的古建筑 1.我国的古建筑多用(砖)、(石)、(木)等材质建造。多以(柱)、(梁)、(枋)、(檩lin)、(斗拱)和(重檐)合理结构,体现出对称、均衡、节奏的美。 2.在用(线描)方式作画时,不同(疏密)的线条组织,能使画面有(黑)、(白)、(灰)的层次。 3. 古建筑指(清朝及以前)的各类建筑,包括城池、桥梁、工事等,一般指年代较久远的亭台楼阁、庙宇祠塔。 第 3 课小记者

1.(新闻图片)反映出真人、真事、真景。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和情感的冲击力。 2.(大场景)变现规模和气势,(特写)能突出和强调主体。 3. 常见的三种拍摄角度:(平拍)、(仰拍)、(俯拍)。 4. (平拍)是指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拍摄。(俯拍)是高于被拍摄者向下拍摄。(仰拍)是指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 5. 可以通过(裁剪)照片,使照片上的主体更加鲜明。 6. (期号)、(编者)、(编制时间)是手抄报必须拥有的内容。 7. (报头)是读者对报纸的第一印象。 8. (新闻图片)和(插图)能丰富文章的主要内容。 9. 装饰字的方法:(单线)、(双钩)、(填字)。 第 4 课搭建框架 1.生活中运用了搭建框架原理的器具:(书架)、(鞋柜)、(画架)等。 2.建筑与家具中常用的一种节点连接工艺,叫(榫卯结构)。它由(榫头)和(卯眼)构成。 3.距今约 7000 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结合完好的榫卯结构遗物。 4.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结构就是(榫卯结构)的典范。 第 5 课深浅变化 1.用笔的轻重、皴线的疏密,决定颜色的(深浅)。(重而密)色就深,(轻而疏)色就浅.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期末试卷附答案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期末试卷 (总分:25分)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1分) 1、荷兰画家德*库宁的油画作品《无题》主要以()和色彩构成画面。 A 几何形状 B 涂抹色块 C 粗放线条 2、色彩的三原色是:()、黄、蓝。 A 红 B 绿 C 紫 3、油画作品《光之间》是俄国画家()的作品。 A列维坦B马蒂斯C康定斯基 4、拼贴画《吉他》的作者是() A修拉B毕加索C马蒂斯 5、()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的种类的名称。 A色相B色调C色阶 6、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其中()和皮影戏是最主要的两种。 A杖头偶戏B手偶戏C木偶戏 7、一个人的表情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A五官 B身体 C四肢 8、捏泥巴的方法有()。 A 搓、揉、压 B剪、撕 C画、贴 9、帕特农神庙位于()卫城的最高处。 A 罗马 B 雅典 C 开罗

10、在制作树叶拼贴画、纸工拼贴等学习活动中,为了使画面更有(),就要先拼摆后粘贴。 A、创意和独特性 B、平整和干净 C、方便性 二、判断题(共15小题,每题1.5分) 1、抽象画始于20世纪初,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是最著名的早期抽象画家。() 2、色彩的亮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 3、绘画时只能用直线进行绘画和斜线。() 4、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 5、水粉笔或水彩笔用完后不用洗干净。() 6、在色彩中,不同色相组合会给人的感觉都一样。() 7、民间绘画又称“农民画”,作者都是各族农民。() 8、中国画一定要用铅笔进行绘画。() 9、色彩有冷暖之分,冷色给人以冷的感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10、牛文的作品《东方红太阳升》属于中国画作品。()

湖南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 1、色与形的逐渐变化会使画面产生 (起伏 ) 感、(韵律) 感。 2、红+黄= 橙色;红+蓝= 紫色;黄+蓝= 绿色。 3、写出制作布艺品的三种方法:(打结、捆扎、缝纫。) 4、人体的结构为 (头部)、(胸部)、(髋部)三大部分再加上(四肢)。 5、古建筑多用(石、砖、木)等材质建造,多以(柱、梁、枋、檩、斗拱)和(重檐合理结),体现(对称、均衡、节奏)的美。 6、古建筑指 (清朝)及以前的各类建筑,包括( 城池、桥梁、工事)等,一般指年代久远的(亭台楼阁、庙宇祠塔)。 7、偶戏的种类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 9、一种颜色通过加黑或加白可以改变其(明度)。 10、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11、暖色主要是指(红)、(黄)、(橙),冷色主要是指(蓝)、(绿)、(紫)。 12、色彩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紫色是由(红)和(蓝)调配而成,绿色是由(黄)和(蓝)调配而成,橙色是由(红)和(黄)调配而成,这三种颜色也被称为(间色)。 13、色彩的明暗深浅变化是受(光)和(色)影响的。 14、在色彩明度中,浅的是指色彩明度(高),深的是指色彩明度(低)。一种颜色可通过加(黑)减弱明度,加(白)提亮明度。 15、(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它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16、墨色变化是中国画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用清水与墨调和可得到(焦)、(浓)、(重)、(淡)、(清)等不同的墨色,这也就是中国画的“墨分五色”。 17、泥塑作品的制作方法,有:(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技法。 18、(暖)色给我们以热烈的感觉,(冷)色给我们带来明快、温馨的感觉,(蓝)色给我们带来凉爽、清净的感觉。 19、中国画的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等等,用墨用色包括:(浓、淡、干、湿)等方法。构图讲求(疏密得当)。其中(写意),是一种粗放的画法,它以意造型,笔墨简练,作画一气呵成。与工笔形成鲜明对比。 20、中国画表现动物的方法有:(勾染法、中锋破笔法、破笔点染法、勾线点染法、丝毛法)。 21、(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构图通常是指画面的(布局)。 22、(陶瓷)是中 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它包括(陶器)和(瓷器)两个部分。 22在用线条描绘老居民门前的抱鼓石时,采用不同疏密的线条组织,能使画面(有黑、白、 灰)的层次。 23新闻图片反映出(真人、真事、真景),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和(情感)的冲击力。 24建筑与家具制造中常用一种节点连接工艺,叫(榫卯结构),是中国人又一项伟大的发明。 25、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色彩有冷暖之分,冷色给人以冷的感觉, 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2“侗族风雨桥”不是少数民族建筑。( ) 3报头一般由文字、画面和尾花组成。( ) 4、绿色是暖色,橙色和蓝色是冷色。( )

五年级上册美术试题:测试题--湖南美术出版社 (含答案)

5年级上册《美术》期末考试试卷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分数________ 一、填空(每空2分共10分) 1、 ( )会使人产生冷暖的联想。( )、橙色、黄色使人联想到火焰和太阳等热烈、温暖的物象,而 ( )、蓝色、紫色又会使人联想到天空、海水、冰雪这些宁静、寒冷的场面。 2、服装造型的三大要素是( )、( )和( )。 3、利用废料制作的关键是( )。 4、( )、( )、( )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二、选择(每空2分共10分) 1、色彩的冷暖对比能使色彩明快、活泼。红色的对比色是()。 A、绿色 B、黄色 C、紫色 2、红色与蓝色混合渗化会变成(),这种由两种颜色调和出来的颜色,我们又把它叫做间色。 A、橙 B、绿 C、紫 3、()是一种优质天然奇石,石质细腻,可以雕琢出多种不同的艺术形象,耐人寻味。 A、玉 B、石膏 C、雨花石 4、1875年,()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了电话。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5、()是我国传统的戏剧,称为“国粹”。 A、黄梅戏 B、豫剧 C、京剧

三、判断(每空2分共10分) 1.中国古代的编钟是一种具有极高观赏性的艺术瑰宝。() 2.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3.电话亭一般由顶罩、亭壁、亭柱、基座及电话等部分组成。() 4.大多数飞机都由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和动力装置五个主要部分组成。() 5.京剧人物扮演的角色分别叫生、旦、净、末。()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民间花灯的品种大致可以分为哪四类? 2.说说你知道的中国古建筑。(最少说出3个) 五、绘画小能手(60分) 你都见过哪些古建筑?亭、台、楼、阁、榭、桥……选择一处古建筑,用线描的方法画一画。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全册)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哆来咪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 教学准备 玻璃杯7个,颜料等 教学程序 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二、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三、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四、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全

第1课哆来咪 教材分析: 本课综合了音乐美术两个学科及其多个学习领域, 本课学习巧妙地将音高、色彩、形体的渐次推移融合在一起,借助音乐旋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艺术作品,由于形和色渐次变化所产生的一种韵律、节奏的美感。将学科性很强的美术学习知识点,转换为有趣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制作、绘画、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2.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3.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 2.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战国时的编钟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二.讲授内容 (活动一)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活动二)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三.认识色彩渐变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色彩卡片让同学找规律。 2.讨论:怎样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找同学讲。 3.学生讨论后,教师展示色彩渐变中的色相渐变。 4.中间简单回顾色彩属性,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 5.出示明度渐变图片,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 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 四.体验效果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五.尝试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色系运用所学色彩渐变规律创作一组装饰画 六.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着重强调调色练习的问题。) 七.赏评拓展 1.赏评作业。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白板上展示学生的作业。 2.展示生活中的渐变现象及运用渐变色装饰的生活用品。

五年级上册美术期末试卷答案

五年级上册美术期末试卷答案 一、填空 1、安全标识的设计要素包括(色彩)、(图形)及(形状)。 2、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 3、民间木雕雕刻的方法有:(圆雕)、(浮雕)、(半圆雕)、(镂空雕)、(贴雕)等。 4、门饰以(雕刻)技法为主。北方以(彩绘)木雕为多,南方则以(浮雕、)、(镂空雕)为主。 5、中国画按绘画题材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按表现手法可以分为(写意画)、(工笔画)和(兼工带写)。主要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等。主要用墨方法有:(焦)、(浓)、(重)、(淡)、(轻)。 6、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窟)、(东千佛窟)和(榆林窟)四个石窟,其中(莫高窟)最大。 7、色轮里(相邻的色彩)为类似色,(相对的色彩)为对比色。类似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产生(柔和)、(悦目)的感觉;对比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则会产生(强烈)、(灿烂)的色彩效果。 8、色彩会带给我们某种心理感觉,包括味觉感、音乐感、情绪感、(温度感)、(触摸感)。 9、飞天是(佛教中的神仙),又称(香音神)。 10、中国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 1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结构)等美术语言来描绘有特色的历史建筑物。 12、安全标识可以分为(警告)标识、(禁止)标识和(提示)标识等。 13、色彩的三元素是(明度)、(纯度)、(色相)。 二、选择题 1、是我国著名中国画大师( A )。 A、齐白石 B、刘天华 C、张乐平 2、冷色调有( CDF ),暖色调有( ABE )。 A、红 B、黄 C、蓝 D、绿 E、橙 F、紫 3、三原色有(ACE ),三间色有( BDF )。 A、红 B、橙 C、蓝 D、绿 E、黄 F、紫 4、选择一种单色,逐渐加入黑色和白色,属于( A )推移。 A、明度 B、色相 C、纯度 三、名词解释。 1.泥人张:是近现代天津民间彩塑艺术世家的俗称。 2.色相: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大的特征。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测试卷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测试卷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填空: 1.( 对比色)的配合,色彩差别大,往往不容易取得调和.( 对比色)的配合,可以使画面显得鲜艳、明亮。 如果对比色面积相似,也可以用黑、白金、银等色线把色块(分离出来),使画面显得和谐、主题突出。有时在一方颜色中加入(黑色)或(白色),使色彩的明度纯度发生变化,也会使使画面显得和谐、主题突出。 2.三原色是(红、黄、蓝)。暖色有(红、橙黄);冷色有(蓝、绿、紫)。 3.对比色有(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黑与白)。 4.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黄、黄绿、绿)或(红紫、紫、蓝紫)、(黄橙、橙、红橙)。(邻近色)的配合,会使人产生舒适、和谐的感觉。 5.中国画的工具(笔、墨、纸、砚),也就是“文房四宝” 6.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相、纯度、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 7.将纹样适当地组织在一定的形状(如三角形、多角形、圆形、方形、菱形)范围之内,使之达到某种装饰作用,叫做(适合纹样)。 色彩的相貌就是色相。 绘制适合纹样可先定(尺寸)、定(外形)、再定(基本骨架线),最后绘制图案。 8.适合纹样外形和骨架的变化形式有(离心式)、(向心式)、(离心向心结合式)、(旋转式)、(综合式)、(均衡式)。 唐《敦煌藻井图案》是一幅(适合纹样)的图案。 9.(宋体字)的特点是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竖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钝角,笔画转折钝角明显。(黑体字)笔画方头方尾,醒目有力。10.趣味文字的分类有(笔画变化)、(字形变化)、(结构变化)、(象形)、(立体) 11、(美术字)是有图案意味或装饰意味的字体。电脑美术中“反色”效果处理是数以属于(对比色)原理。 11、美术学习记录袋流程是:(准备塑料文件袋)-(自制标签)-(选择作品)-(编号分类)-(汇总作业)-(展示作品)。 13陶瓷艺术包括(陶器)、(瓷器)两个部分。陶瓷艺术的美体现在(外形上)、(纹饰上)、(釉色上)。 14、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观灯)、(猜灯谜)已成为一种习俗。 二、选择题。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美术试题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美术试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填空 1、画中国画的基本工具材料有(笔、墨、纸、砚),即“文房四宝”. 2、对比色配合,可使画面显得鲜艳、明亮,其中绿与(红色)、紫与(黄色)、蓝与(橙色)对比较强烈. 3、墨分五色指(焦)、(浓)、(重)、(淡)、(轻). 4、如果对比色面积相似,可以用(金)、(银)、(黑)、(白)、(灰)等色线把色块分离开来,使画面显得和谐、主题突出. 5、在色环上,(相邻)的色彩,称为邻近色,邻近色在一起,会使人产生(舒适)、(和谐)的感觉. 6、黄色的邻近色有(橙色)、(绿色);紫色的的邻近色有(红色)、(蓝色);橙色的邻近色有(黄色)、(红色). 7、将纹样适当地组织在一定的形状范围之内,使之达到某种装饰作用,叫做(适合纹样).这些形状有(多角形)、(菱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8、物体无论简单或是复杂,都是由(点)、(线)、(面)等基本形体组成. 9、物体的透视现象是指(平行透视)和(远角透视). 10、我们作画时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出物体各部分的(关系). 11、生活环境中的美丽景色是一幅美丽的画,画的时候要注意各个不同物体的(明暗)和(位置). 12、随手书写出来的美术字常用于黑板报、手抄报当中.可以用(水粉)、(蜡笔)或(铅笔)书写. 13、吹塑纸版画,是用五颜六色的(彩塑)为板材制作的. 14、京剧脸谱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种.

二、选择(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红+黄=( C )A、蓝 B、绿 C、橙 2、黄+蓝=( A )A、绿 B、紫 C、橙 3、红+蓝=( C )A、绿 B、橙 C、紫 三、排序 ( 2)把搓好的泥条沿杯底边向上盘筑. ( 1)拍打出一块泥板,用尖刀切出杯底. (3)把泥条一圈一圈往上盘并粘合. 四、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2分). 1、色彩有冷暖之分,冷色给人以冷的感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 感觉.(V ) 2、“ 侗族风雨桥”不是少数民族建筑. ( X ) 3、报头一般由文字、画面和尾花组成. ( X ) 4、绿色是暖色,橙色和蓝色是冷色. ( X ) 5、民间绘画又称“农民画”,作者都是各族农民.( X ) 6、书写有趣的文字的时候,字体要严肃、复杂.( X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