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索医养结合与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探索医养结合与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探索医养结合与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探索医养结合与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探索医养结合与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发表时间:2018-03-19T14:27:01.4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作者:郭常松田京发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需求不断增强,致使生育率逐渐下降,进而使多数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1]。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北京100139;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北京 100710)

[摘要]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对“老龄化与健康”问题予以了持续关注,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已成为需长期照护的主要服务对象。而如何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已成为我国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医养结合与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展开进一步探索,以为我国老年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的创建提供思路。

[关键词] 医养结合;老年;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需求不断增强,致使生育率逐渐下降,进而使多数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1]。全球正面临着养老及健康服务体系建立的严峻挑战,因此整合养老服务、现有医疗服务、长期照护服务等资源以促使养老与健康服务模式的创建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老龄化趋势被形象比喻为“银色浪潮”,这股浪潮正席卷着全球,且已成为当今人类需共同面临的课题。自上世纪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始,我国目前已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而在应对该过程时,健康为最核心的问题。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人均寿命高达75岁,而健康预期寿命为68岁,这其中意味着老年人有七年时间与疾病相伴[2]。同时老年人群对于健康需求远高于普通人群,因此为老年人提供全面、适宜的医疗服务并加快对老年健康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已刻不容缓。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亿,且在未来20年将以年均1000万增长速度持续上升,到本世纪中叶,预计老年人口将高达4.7亿,其中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可达到约3750万,我国将迎来老龄化高峰期[3]。2005年“医养结合、持续照顾”概念首次被提出,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学界认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可通过在养老机构设立健康服务平台、在医院设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间展开合作三种途径实施。总而言之,目前对于医养结合与老年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大多在于机构养老功能的提升,但受经济条件限制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在家中度过晚年。因此,在健康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健康照护与居家养老占据非常重要地位。

2.2 国外研究现状

因发达国家较早的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医养结合与老年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也相对较早,但不同国家在探索过程中均融入了长期照护的内涵与概念。美国长期照护的特点在于通过政策支持,向老年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提供优势资源;澳大利亚老年健康保障体系由护理院护理转移到家庭与社区护理;日本作为全球老龄化国家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医养结合与老年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主要包含老年福利中心、日间照护中心、老年公寓、养老院等,其共同点在于将居住在本国40岁以上人口均纳入到长期护理保险中。通过以上国家医养结合与老年健康管理模式总结的经验可发现,政策支持与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为长期照护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3 研究评述

经国内外研究发现我国对于失能老人养老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案包括政策创新、医养结合等,但未形成一套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发达国家对于失能老人机构养老的实践较为成熟,具有参考价值[4]。

3 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发展现状

医养结合与老年健康管理模式实际上是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融于健康管理服务中,是针对于老年群体的个性化健康管理,可为其提供从医院到社区再到家庭的全面管理服务。该模式的服务特点包括在医养结合中融入长期照护理念、将养老模式发展为健康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等。一方面,服务体系的构建还应包含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用健康支撑,结合互联网+健康保险+人工智能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等模块;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对养老院、老年康复中心、日常照护中心等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并鼓励其虚心学习以提高专业水平。

4 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构建医养护一体化协调机制

虽然目前卫生部门负责医养护健康服务的实施,但在面对居家照护、机构养老等后续服务跟进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从人才、组织、财政等方面予以强有力保障,内部协调应将指标的实现与服务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与考核目标,并作为重点治理内容予以推进,外部协调要求上级医养护相关部门与基层政府间理顺关系,并争取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以为医养结合与老年健康管理服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

4.2 建立主体协同发展供给体系

医养结合与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实施需将社区资源进行整合,以构建由政府到市场再到社区的多主体协同服务供给体系[5]。政府不仅需要加大对健康服务项目的财政投入力度,还应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以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此外,还可通过补贴、减免税费等手段鼓励社会积极开办养老机构,以推进社会、企业及政府间的跨界合作。

5 结语

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健康老龄化为我国重要的任务之一,而设立老年养老机构、整合养老与社区医疗资源等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发展健康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的有效途径。因此,医养结合与老年健康管理模式的实施可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减轻养老所带来的社会负担,进而提升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6]。

参考文献

[1]张海悦,王志伟,刘嘉吉,等.某县中医院医养结合服务SWOT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06):459-462.

[2]铁月刚,褚艳霞."医养结合"模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06):85-86.

医养结合实施方案精编

医养结合实施方案精编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明水县中医医院 “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老龄人口相关保障体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经研究,特制定本院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养老服务事业为宗旨,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要求,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养老服务业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为全县老年人搭建方便快捷、品质优良、普惠实用的新型养老服务平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 探索我院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服务结合新模式,通过整合现有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创新运作模式、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各方资源,满足居家、社区及机构集中养老等老年人群不同层面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让广大

老年人能够及时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2017年10月-12月) 进一步摸排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度,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确保每年开展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到位,保障镇域内65周岁老年人每年都接受至少一次健康体检;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为老年人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运动、健康饮食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对老年人“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加强健康教育;将计生特扶对象家庭医生制度落到实处,与特扶对象签订契约,指定一名家庭医生,为特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方便特扶老人就医问诊。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范围,为辖区内自愿签约的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 (二)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2018年1月)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联系,强化医疗康复功能,为县内1家敬老院提

医养结合养老院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西方发达国家建造了大量老年福利机构。养老产业是一个与众多行业相关联的朝阳产业,产业链延伸甚广,包括老年人用品、养老金融产品、医疗保健、养老机构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能带动养老保险、老年地产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 基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养老问题日渐严峻,在此基础上,中国出现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

(1)家庭照顾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也称家庭照顾)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要和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 (2)机构养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投入,尤其是在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下,机构养老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种营造类家庭气氛的养老机构纷纷成立,致力于让老人在晚年获得更多家庭的温暖与感觉。此外,各种机构更加重视以人为本,以客为主的服务建设,要让老人真正成为机构的主人,从而使老年机构照顾的质量有了保证。机构服务观念的改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机构照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社区养老 社区照顾,是指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式支持网络并联合正式服务所提供的支援服务及措施,让有需要的人在家里得到照顾,从而能够过正常生活,达到与社区的融合。 图表:中国养老模式比较

3. 家庭照顾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子女压力 3.“空巢”率的提高,使得老年人被边缘化,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 3.帮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 4.市场化的养老方式可有效提高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 3.社区养老福利色彩较浓,一般情况下,收费标准较机构养老低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现状及发展综述 摘要 为了解国医养结合研究动态,文章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必要性及意义、模式、实施困境和发展对策四个方面展开。通过研究发现,学界普遍认为,就我国老龄化现状、家庭变迁、老年人实际需求而言,医养结合势在必行。目前主要存在四种运行模式,即设模式、转化模式、合作模式、输出模式,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输出模式是我国未来探索的重点。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理念、制度、政策、人才等制约因素,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供给主体、顶层设计、服务延伸、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今后研究应更加重视方法的综合、多元视角的引入以及研究容的延伸。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综述 人口老龄化及其所伴随的健康问题对现行养老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居家养老及医养分离的机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需求。对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而言,除生活供养外,更需要医疗保健的照顾,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在老年人照顾方面,养老联手医疗服务已成为政策倡导的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政策推动及部分地区的实践探索,学界对于医养结合的关注越来越普遍。 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的现状 国关于“医养结合”这一概念的研究是在“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推动下开始的,针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健康所带来的影响。1995年10月,在全国老年医疗保健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邬沧萍教授以《健康老龄化的科学含义和社会意义》为主题作了会议报告(耿爱生、文娴,2014),认为“健康老龄化”不仅是一种医疗保健目标,更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涵,应当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诠释(邬沧萍、向群,1996)。此后,诸多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养老模式之间的关系。宏(2005)认为,养老模式是影响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关键因素,经济与生活均独立的老年夫妻有最明显的健康优

“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明水县中医医院 “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老龄人口相关保障体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经研究,特制定本院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养老服务事业为宗旨,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要求,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养老服务业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为全县老年人搭建方便快捷、品质优良、普惠实用的新型养老服务平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

探索我院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服务结合新模式, 通过整合现有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创新运作模式、 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各方资源,满足居家、社区及机构集中养老等老年人群不同层面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让广大老年 人能够及时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实现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的目标。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2017年10月-12月) 进一步摸排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度,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 人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确保每年开展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到位,保障镇域内65周岁老年人每年都接受至少一次健康体检;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宣传活动,为老年人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运动、健康 饮食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对老年人“三高”、糖尿病等慢性

病加强健康教育;将计生特扶对象家庭医生制度落到实处,与特扶对象签订契约,指定一名家庭医生,为特扶老人提 供上门服务,方便特扶老人就医问诊。进一步扩大家庭医 生签约服务人群范围,为辖区内自愿签约的高龄、重病、 失能、部分失能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 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 理服务项目。 (二)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2018年1月) 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 老机构的联系,强化医疗康复功能,为县内1家敬老院提 供基本医疗康复服务。我院为县域内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 诊绿色通报,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及时的医疗问诊、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等服务;发挥镇卫生院专业医疗 特长,定期去敬老院坐诊、出诊,为敬老院内住养老人提 供医疗卫生服务,缓解老年医疗护理供需矛盾突出的现状。 (三)依托明水县敬老院促进居家医养结合发展。(2018年1月-2018年11月)

医养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

兰州辅仁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2) 第二章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3) 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 (5) 第四章结论 (6)

第一章总论 1、优秀的团队:兰州辅仁医院医疗团队长期服务于兰州新区医疗、医药行业,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其中90%以上具有大学以上学历,9%以上取得副主任及以上职称。更有兰州市专家为我院提供长期的技术、理念培训和支持。 2、项目建设地址:兰州新区中川镇商贸一条街向东延伸段 ⑴符合政府用地整体规划; ⑵环境清静优雅,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交通便利; ⑶周边没有污染企业,与各类污染源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3、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兰州辅仁医院占地约1200平方米,住院部、门诊楼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设置病床120张,其中医养结合项目设置病床40张;拥有固定资产2600万元,医疗设备先进,拥有CT、DR、原装进口彩超机、数字X光机、全自动生化仪、腹腔镜、多功能麻醉机、除颤仪、功能齐全的监护仪、呼吸机、碎石机及救护车等一批先进的诊疗设备和设施,以及健身器械、康复理疗设备等配套设施和生活娱乐设备。 4、投资估算:经计算,本院共投入资金3000万元,其中包括土地租用费50万元/年、建安费150万元、设备设施2600万元、运营流动资金200万元。 5、财务分析:本项目以“医+养”为核心,经营过程中侧重于收

治半失能老人、失能老人或有较严重疾病的老年患者为主,进而以规模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 6、研究结论:经研究,本项目的建设宜居充分,建设地址和条件较好,建设方案可行,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项目能及早运营,努力取得预期的社会和经营效益。 在医院开发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空间实施医养结合项目。这样既可以有效利用既有医疗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又可以为医养结合项目提供更多配套服务,拓展项目服务内涵。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1、项目建设背景 政策背景: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方针,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养老体系建设压力巨大,新区政府高度关注。 2、养老体系现状:市场空白、支持体系薄弱 ⑴市场需求充足,无养老病床老年人口基数巨大,且每年保持快速上升的趋势;城市“4-2-1”家庭格局的增多,都是催生养老需求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健康状况低下,更对机构养老服务提出了高要求。 ⑵支持体系薄弱,难以全方位满足入住老人需求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分别隶属于民政和卫生2个体系,相对应的养老院更多的只提供养老服务,也就是生活照料为主,在诊疗护理存在严重不足。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增加养老病房及养老机构加强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等多种方式)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1.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细分为“居家/社区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养老机构以医养机构”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 2.随着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与慢性病患病并发现象的日益普遍,当前“医”“养”分离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 3. 创新性提出了构建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筹资模式即“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 金划拨支付与个人缴费相结合” 目前北京、安徽、青岛等城市率先推出了医养结合模式,如:二、三级医院办养老病房、养老机构增设医务室、社会资本等多种模式。 4.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包括: 服务对象及内容:一般养老机构服务所有老年人群,而医养结合机构主要服务于患有 慢性疾病、急性疾病的恢复期、智力残疾、肢体残疾以及肿瘤晚期的老年人,为他们 提供生活、护理、医疗及康复服务。简单的理解就是在养老中增加了医疗照护,在医 疗中加入了养老服务。 服务提供者: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数量庞大,单方面强调, 由某一主体来实现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是非常不现实的,老龄问题是整个社会需要面 对的问题,需要将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方 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医养结合体系。 服务模式的实现:政府主导,统筹安排。将部分医疗机构进行功能转变,转型为老年 人医院、康复医院或者护理院。传统养老机构可以与附近的医疗机构联合,建立双向 转诊等合作。同时政府应近距离规划养老和医疗的位置。 人员及机构准入:在养老机构中应增加与医疗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而医疗机构 转型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由于老年人的生活护理任务较重,应适当增加护理员的岗位。通过人员的调整,即节约人力资源,又可以使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对于医养 结合的机构,应具有基本医疗、康复、基础护理、公共卫生及急救等功能的医疗水平。 服务性质:目前对于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性质,主要界定为养老机构的一种,需要达 到民政部门制定的养老机构准入标准。但是,随着医养结合服务的深入发展,其医疗

2020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精选范文、公文、论 文、和其他应用文档, 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老龄人口相关保障体系,提升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快速增长的老 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经研究,特制定本院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 意的养老服务事业为宗旨,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要求,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养老服务业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为全县老年人搭建 方便快捷、品质优良、普惠实用的新型养老服务平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 质量。 二、工作目标 探索我院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服务结合新模式,通过整合现有医疗 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创新运作模式、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各

方资源,满足居家、社区及机构集中养老等老年人群不同层面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让广大老年人能够及时享受到高 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 进一步摸排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度,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确保每年 开展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到位,保障镇域内65周岁老年人 每年都接受至少一次健康体检;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为老年人 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运动、健康饮食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对老年人“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加强健康教育;将计生特扶对象家庭医生制度落到实处,与特扶对象签订契约,指定一名家庭医生,为特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方便特 扶老人就医问诊。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范围,为辖区内自愿签约 的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 病床等上门服务,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 (二)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 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联系,强 化医疗康复功能,为县内1家敬老院提供基本医疗康复服务。我院为县域内养 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报,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及时的医疗问诊、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等服务;发挥镇卫生院专业医疗特长,定期去敬老院坐诊、出诊,为敬老院内住养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缓解老年医疗护理供需矛盾突 出的现状。 (三)依托明水县敬老院促进居家医养结合发展。(2018年1月-2018 年11月) 依托敬老院,以智能信息化养老为平台,建立医、养、护、便等综合服 务体系的日间照料中心,通过高质量、高效能、高素质的康复师、护师、生活 指导服务队等服务团队,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免费上门体检和精 神慰藉、养生保健知识培训、康复理疗、文娱活动等贴心服务,真正实现了老 有所养,老有所医。

医养结合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养结合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简要说明 一、方案说明 1.服务对象及内容:一般养老机构服务所有老年人群,而医养结合机构主要服务于患有慢性疾病、急性疾病的恢复期、智力残疾、肢体残疾以及肿瘤晚期的老年人,为他们提供生活、护理、医疗及康复服务。简单的理解就是在养老中增加了医疗照护,在医疗中加入了养老服务。 2.服务提供者: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数量庞大,单方面强调,由某一主体来实现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是非常不现实的,老龄问题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将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方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医养结合体系。 3.服务模式:(1)二、三级医院设立老年养护病房。 (2)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3)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4)居家养老。老年人在家中由家人照顾日常生活,民政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政府规定范围内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4.建设内容:项目拟投资XXX,利用现有**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区域一体化以“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家庭医生责任制及居家养老”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设,将医疗信息化向养老机构延伸,在养老机构建立卫生室,建设基础医疗信息系统(患者管理系统、病历系统),互联网医疗服务中心(线上门诊、远程会诊,远程检验诊断、远程心电诊断、家庭医生服务等),呼叫中心,医疗协同中心(转诊、转验、药品配送),搭建养老数据平台,与临床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提供面向居民的签约、分级诊疗服务,加强与医保的合作,促进社区医疗+养老综合业务运营平台的形成。 建设融合专业化服务机构(生活服务+医疗服务)+呼叫中心+网上敬老院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模式,联通辐射区域社区居家养老。 通过为老年人提供统一的服务热线,以及可选择的有一键通功能的老人智能通讯终端,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支援、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法律维权等服务项目的综合服务系统。 项目拟在养老机构引进的设备包括通讯设备等日常设备以及骨科康复减重步态训练器、糖化血红蛋白仪、移动X线机、超声诊断扫描仪、心电图仪、肺功能机、脑电图机等专业医疗设备。 5.服务模式的实现:政府主导,统筹安排。将部分医疗机构进行功能转变,转型为老年人医院、康复医院或者护理院。传统

医养结合四种模式(汇编)

医养结合怎么搞?山东四大模式效果好 近日,省卫生健康委明确各地学习推广全省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进一步做好示范省创建工作,对各地探索形成的居家、社区、机构、综合等4种服务模式以及各种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梳理。 据介绍,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全省医养结合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因地制宜,着力改革创新,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扎实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青岛、淄博、枣庄、烟台、济宁、日照、滨州、菏泽等地及省立三院等单位,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 一、“居家医养、医护巡诊”模式 此种模式针对居家医养为主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采取家庭医生签约、医疗机构派驻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方式,通

过设立家庭病床、建立健康档案等,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同时,将家庭病床的医护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大力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服务保障。有条件的地方,可发挥村居卫生计生专干优势,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需求评估、政策宣传、健康指导、信息收集等医养结合随访服务。 典型做法 青岛市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通过基本公卫和长期护理保险,有针对性地开展医养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为健康老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通过长期护理保险的“家护”和“巡护”,对失能老人进行居家医疗护理、生活护理。鼓励医护人员多点执业,引导诊所、门诊部等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开展居家医养服务,收到了家庭减负担,医保少支出,机构得发展的三方共赢效果。 济宁曲阜市针对失能半失能、长期卧床、空巢、孤寡、残障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由医护、康复等人员联动,提供基本医疗、康复训练、中医保健、健康指导、心理疏导和基本公共卫生等居家医养服务。建立了家庭病床制度,明确了服务内容与服务规范,并将家庭病床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减轻了居家老人医疗费用负担。 二、“社区医养、智慧服务”模式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 文件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文件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也相继出台很多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六)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健全医疗保险机制。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完善医保报销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问题。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2.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二)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 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各地要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

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国办发〔2017〕52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等11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16〕18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扎实有效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建立起医养结合体制机制,结合自治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自治区卫生与健康大会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健康养老服务事业为宗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为全区老年人搭建方便快捷、品质优良、普惠实用的新型医疗养老服务平台,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 2017年,自治区、地(州、市)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试点地区先行先试,重点指导、政策倾斜,非试点地区参照本方案同步推进,乌鲁木齐市、巴州和克拉玛依市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确定伊犁州、昌吉州、哈密市为自治区级医养结合试点地区,其他地

(州、市)至少设1个市(县)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2017年底,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的医疗机构达到80%以上;50%以上的养老院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所有养老院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医疗、养老服务体系高度融合,充分彰显医养结合产业效能。通过开展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建立完善医养结合工作长效机制,打造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医养结合健康服务新模式,逐步构建起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三、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统筹协调和协作配合,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建立自治区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秘书长担任召集人,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自治区民政厅主要领导为副召集人,相关委办、厅局分管领导为成员,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为联络员,自治区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家庭发展处,各地也要建立本级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四、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进居家层面医养结合 1.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医改办发〔2016〕1号)《关于做实做好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7〕164号)和

医养结合可行性报告

*****医院 医养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医院

目录 第一章总论 (2) 第二章项目建设 (4) 第三章市场分析 (8) 第四章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 (9)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 (13) 第六章环境保护 (17) 第七章节能减排 (18) 第八章组织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劳动安全 (20) 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与招标情况 (23)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4)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26)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29)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连城县******养老生态园 2、建设规模和内容:新建连城县*****养老生态园,床位数***张。主要内容为养老生态园*栋**平方米,颐养公寓*栋**平方米,服务中心*栋**平方米,辅助用房**平方米,配套建设室外活动场所、停车场、供排水、供电、道路地坪、绿化景观等设施。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亩(其中:建筑面积***亩,生态种植用面积**亩),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3、建设地点:连城县莲峰镇*****村 4、项目负责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问题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成为了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充分利用***镇优美的宜居生态环境,构筑“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养老社会服务与保障体系,提出于连城县莲峰镇***,建设连城县****养老生态园。项目总投资****万元,规划用地面积***亩(其中:建筑用面积**亩,生态种植用面积***亩),建筑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敬老院、颐养公寓、服务中心和医疗、室内健康娱乐、办公等用房,配套建设辅助用房、室外活动场所、停车场、供排水、供电、道路地坪、绿化景观等设施。 二、编制依据 1、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意见》;

2020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2020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范文(一) 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民革中央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民革中央提交的37篇提案中,《关于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民革中央认为,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养老问题则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社会热点之一。健康与养老产业(以下简称康养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被打造成为我国又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份提案源自民革中央去年的调研。去年4月和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率民革中央调研组分别赴四川攀枝花和河北秦皇岛,就健康与养老产业发展问题展开调研。 调研组发现,由于我国康养产业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目前各地尚未形成集养老、医疗、休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与养老服务体系,致使相关产业无法得到突破性发展。调研结束后,民革中央在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2020年12月,由民革中央与四川省政协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四川攀枝花召开。论坛达成了《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攀枝花共识》,并推动240亿元的21个攀枝花康养产业项目成功签约,总计签约意向高达400多亿元,为康养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针。 找准切入点,就能推动经济发展。针对当前康养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民革中央提出,将康养产业定位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康养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涉及医疗、社保、体育、文化、旅游、家政、信息等多方面,可以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健康与养老产业对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健康老龄化’巨大刚性需求的长久之计。”民革中央参政议政部有关负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龙王乡卫生院与龙王乡敬老院 合办医养结合医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目前,世界上主 要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西方发达国家建 造了大量老年福利机构。养老产业是一个与众多行业相关联的朝阳产业,产业链延伸甚广,包括老年人用品、养老金融产品、医疗保健、养老机构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能带动养老保险、老年地产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 基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养老问题日渐严峻,在此基础上,中国出现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 (1)家庭照顾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也称家庭照顾)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要和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 (2)机构养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投入,尤其是在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下,机构养老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种营造类家 庭气氛的养老机构纷纷成立,致力于让老人在晚年获得更多家庭的温暖与感觉。此外,各种机构更加重视以人为本,以客为主的服务建设,要让老人真正成为机构的主人,从而使老年机构照顾的质量有了保证。机构服务观念的改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机构照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社区养老

社区照顾,是指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式支持网络并联合正式服务所提供的支援服务及措施,让有需要的人在家里得到照顾,从而能够过正常生活,达到与社区的融合。 综上所述,机构养老模式能较好的适应中国目前的国情,人口结构等状况,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 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机构养老服务的开展。随着机构养老模式在中国大范围的成功推广,机构养老服务将成为今后中国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2015.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会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八部门共同起草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13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说,《意见》提出了医养结合的发展目标:到2017年,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 《意见》部署了推进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一是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及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等,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三是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四是优化政策环

医养结合的18种模式

医养结合的18种模式 “医养结合”是指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护老中心和老年医院相结合,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日前,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推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20年工作计划》,各专项行动重点任务中,涉及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职业健康促进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等,有不少与大健康有关,在康养旅居大行其道的今天,同样值得卫生行业之外的旅游业界人士关注。 一“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模式 “大养老+小医疗”型 该模式是在养老机构的基础上新建小型医疗机构、新增医疗服务,以养老为主、医疗为辅。 目前大部分养老机构采取这种模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该模式存在明显缺点:内设医疗机构只能开展门诊业务,不能解决在养老机构直接住院问题;同时医疗机构运营成本高,仅医务人员的工资就给养老机构带来很大负担,养老机构难以长期支撑。 调研发现,许多已经申请办理了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试运行一段时间内坚持不下去而“人走楼空”。 “医疗、养老并重”型 这种模式多为新建的医养结合机构或医院转型为养老机构或护

理院,强调医和养并重发展。新建的大型养老机构,同步配套建设综合医院或护理院,实现医疗、养老并重发展;一些资源闲置的医疗机构将富余资源转型为养老服务,以开设老年专护病房或者直接转型为护理院、康复中心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型的医护服务。 调研发现,该模式将医疗与养老资源融为一体,形成以医促养、以养助医的运营态势,能基本实现非危急重病老年人在机构内医养共享。 “大医疗+小养老”型 这种模式多数是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新建小型养老机构,通过配备相关设施、增加护理人员等举措,在医疗机构内部又新建了一个医院下属的专业养老机构。 调研发现,此模式是利用高端医疗资源兴办养老机构,优点是养老环境条件好、医疗保障好,比较高端,但也存在明显缺点:一方面对现有医院资源的利用不经济甚至浪费,另一方面是养老费用较高,经济条件中下等的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大医疗+小康复”型 这种模式多数是规模较大医疗机构新建小型康复机构,如老年科室或康复科、康复中心,以医疗为主、康复为辅,多数是在原有的医疗机构新增康复、养护功能,构建医疗、照护、康复等相互衔接的服务体系。 调研发现,该模式多数发展较好,但在“医、康、养一体化”体系中“养”的比重较小。 “两院一体”型 该模式多数是将地方政府建设的敬老院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托管运营,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实现“一体化”,或者由乡镇卫生院直接

医养结合四种模式

医养结合怎么搞山东四大模式效果好 近日,省卫生健康委明确各地学习推广全省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进一步做好示范省创建工作,对各地探索形成的居家、社区、机构、综合等4种服务模式以及各种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梳理。 据介绍,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全省医养结合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因地制宜,着力改革创新,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扎实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青岛、淄博、枣庄、烟台、济宁、日照、滨州、菏泽等地及省立三院等单位,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 一、“居家医养、医护巡诊”模式 此种模式针对居家医养为主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采取家庭医生签约、医疗机构派驻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方式,通过设立家庭病床、建立健康档案等,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同时,将家庭病床的医护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大力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服务保障。

有条件的地方,可发挥村居卫生计生专干优势,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需求评估、政策宣传、健康指导、信息收集等医养结合随访服务。 典型做法 青岛市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通过基本公卫和长期护理保险,有针对性地开展医养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为健康老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通过长期护理保险的“家护”和“巡护”,对失能老人进行居家医疗护理、生活护理。鼓励医护人员多点执业,引导诊所、门诊部等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开展居家医养服务,收到了家庭减负担,医保少支出,机构得发展的三方共赢效果。 济宁曲阜市针对失能半失能、长期卧床、空巢、孤寡、残障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由医护、康复等人员联动,提供基本医疗、康复训练、中医保健、健康指导、心理疏导和基本公共卫生等居家医养服务。建立了家庭病床制度,明确了服务内容与服务规范,并将家庭病床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减轻了居家老人医疗费用负担。 二、“社区医养、智慧服务”模式 此种模式适用于人口相对集中、较大规模的城市社区和新农村社区。依托健康大数据中心或“12349”民政养老服务平台等智慧化居家养老系统,通过党建网格员、村居卫生计生专干,对社区居家老人实现日间照料、上门随访等医养

县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县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县医养结合实施方案(一)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我县老龄人口相关保障体系,有效解决我县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根据《成都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府发〔XX〕6号)和《成都市卫生局关于医疗机构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有效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成卫发〔XX〕6号)有关促进医养结合服务的精神,经研究,特制定我县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探索我县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服务结合新模式,通过整合现有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满足居家、社区及机构集中养老等老年人群不同层面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双流县辖区内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有医疗需求时,应积极配合,与养老机构签订诊疗协议、设置老年病科(区)的方式,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申请设置医疗机构。 (一)对居家养老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微型养老机构可以通过由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卫生院)与日间照料中心及微型养老机构等签订协议进行合作,或者以家庭医生提供服务的形式,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 (二)县级医疗机构探索开展老年病专科门诊及老年病科(区)提供老年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开设临终关怀

病床。 (三)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医务室或护理院。 (四)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抓好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将健康管理与基本医疗充分结合,将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健康“防与治”有机结合。 (五)各医疗机构细化分级诊疗管理机制,将老年人的疾病处理落到实处,对在本院能处理的,本院一定要处理好,对需要转入上级医院处理的,通过分级诊疗,按照绿色通道转入上级医院处理。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积极推进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发展,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二)签订合作协议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要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老年病科(区)的医疗护理服务由医疗机构统一管理,要严格依法执业,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三)在养老机构内设置老年病科(区)的医疗机构,应向注册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增加执业地址。县局相关科室要按照老年病专业设置要求,对在养老机构内设置老年病科(区)的场地、设施设备、医务人员数量和资质、工作制度等进行现场审核,符合要求的可单独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

医养结合老年养护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申请建议书

医养结合老年养护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医养结合老年养护院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医养结合老年养护院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国家卫健委2019年12月)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 目录 一、总则 (2) 二、基本要求 (2) (一)机构设置要求 (2) (二)机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设施设备配备、药品配备要求 (3) (三)服务人员资质要求 (3) (四)环境要求 (4) 三、服务内容与要求 (5) (一)基本服务 (5) (二)医疗服务 (5) (三)中医药服务 (8) (四)护理服务 (9) (五)康复服务 (9) (六)辅助服务 (10) (七)心理精神支持服务 (11) (八)失智老年人服务 (11) (九)其他要求 (13) 四、服务流程与要求 (15) (一)服务流程总则 (15) (二)服务接待................................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老年人入院体检.. (16) (四)老年护理需求评估 (18) (五)老年人能力评估 (18) (六)中医评估 (18) (七)制定服务计划 (19) (八)签订服务协议 (19) (九)建立服务档案 (19) (十)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20) 五、附录 (20)

一、总则 为适应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提高其服务质量,规范其服务内容,经广泛调查研究,参考相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遵循全面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各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是指兼具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主要包括养老机构设立或内设医疗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或开展养老服务两种形式。医养结合机构主要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护理、康复、辅助与心理精神支持等服务。医养结合机构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应当分别适用现行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的规范、标准和管理规定。 本指南对医养结合机构应当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作出了规范。服务内容根据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老年人需求确定,医养结合机构可以根据机构资质与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内容。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流程与要求。 二、基本要求 (一)机构设置要求 1.应当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进行备案,并在民政部门进行养老机构登记备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