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省慢病监测系统医疗机构操作方法

省慢病监测系统医疗机构操作方法

省慢病监测系统医疗机构操作方法
省慢病监测系统医疗机构操作方法

省慢病监测系统医疗机构操作方法

山东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网址:http://123.232.112.3:8081(联通用户),http://222.173.63.254:81(电信用户)。密码:666666

登陆后点右上角“修改密码”按钮修改密码。点“注销”即可退出系统。点“关闭”可关闭该网页。

单击页面左侧肿瘤发病监测,点数据管理,点发病数据录入后,网页如下图所示。点页面右侧“工作区全屏”的带方形的按钮,可全屏显示工作区域。确定需要的条件后可点击“查询”,查看已录入的

病例。录入新病例,可在输入患者姓名、身份证号,点击“查询”,看是否已报告,如果已经报告过,就不用再录入,在纸质卡片上注明已报告。如果没有该病人信息,点“新增”后录入,也可不查询,直接录入,待

以后剔重。

点击 [新增] 按钮,录入新数据。其中标*的变量为必填项,不是必填的也尽量填写。

基本信息:

报告地区、报告单位、登记编码、录入日期均自动生成,故无需填写。门诊病例填写门诊号,住院病例填写住院号。姓名与身份证上的姓名相符,为便于剔重,身份证号码尽量填写。性别、民族点下拉框,找到符合的的选项单击即可。出生日期应与身份证号相符,在“出生日期”后面的空白方框内单击即可出现日期选择框,点击“年”选择年份,点击“月”选择月份,再点击日期即可;也可直接录入8位数,例如“19460206”,再点击别处后自动生成所需日期格式。年龄不填,系统自动生成更准确。户籍所在地区,由于只报本县区户籍的病例,故保留“平邑县”无需更改,依次点击“平邑县”后面的两个空白方框处,出现下拉框,前一个显示各乡镇名称,后一个显示该乡镇各村庄(街道)名称,点击所报病例所在的乡镇、村庄(街道)名称即可,户籍详细住址城市

要填写到街道、门牌号,农村填写到村,由于自动生成到村庄(街道),应再手动输入后面的内容。现住地区和现住详细地址,操作方法同户籍所在地区和户籍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电话,如报告的病例是死亡病例的,填写死者亲属的电话。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职业,点击下拉框选择。医保卡号、新农合账号,尽量填写,以利于查漏补报。

发病报告信息(以肺癌为例):

1.诊断:肺癌

2.病理学类型描述:包括形态学、行为学、组织学等级和分化程度,如有病理诊断的一定要填(要求病理诊断率>66%)。

3.ICD-10编码:可查阅《肿瘤命名与编码手册》,查找到肺癌的ICD-10编码,在“ICD-10编码”后面的空白方框内直接录入编码“C3

4.9”。亦可在“ICD-10编码”后面的空白方框内双击,弹出页面“ICD-10编码表”,在“名称”后面录入“肺”,点“查询”后如下图所示,在所列出的编码中选择符合疾病诊断的编码,点击“选择”或相应编码“C34.9”即可。也可在“编码”后面录入编码,点“查询”后操作同前。

4.ICD-O-3解剖学编码:操作方法同ICD-10编码,C34.9。

5.形态学编码:操作方法同ICD-10编码,可直接录入编码8000/3,也可在方框内双击,弹出页面“形态学编码表”,在“名称”后录入“癌”或“肿瘤”,点“查询”,点击点击“选择”或相应编码“8000/3”即可。也可在“编码”后面录入编码,点“查询”后操作同前。

6.组织学等级和分化程度:点击下拉框,单击相应的等级,此例选“9等级或分化程度未确定”。

7.完整编码:自动生成。C34.9 C34.9M-8000/39。

8.TNM分期:不是必填项,未做病理的病例不填。

9.原发部位:一般不填,因为要求报告时报告原发肿瘤。

10.诊断依据:点击下拉框,选择与该病例相符的最高诊断依据。此例选2 X线、超声波、内窥镜、CT。5、6、7、8属病理诊断,如选择这几项中的一项,病理学类型描述必填。0死亡补发病,如果补发病例有详细信息、诊断等,则诊断依据不选0,选择与该病例相符的诊断依据。

11.诊断日期:一般以“由医生第一次诊断或第一次由病理报告提交

癌症的日期”作为诊断日期。

12.报告日期:即医生填卡日期。

13.报告人:及填卡医生。

14.死亡日期:未死亡的不填,死亡补发病例应填写。已死亡的病例,应将报告卡左上角沿线剪下,已示区别。

15.死亡原因:未死亡的不填,死亡补发病例应填写。死亡原因可以不是肿瘤,如某人患肿瘤,但可能死于自杀、车祸或其他疾病或情况,死亡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因此,肿瘤死亡率<发病率。

录入完成后点“提交”按钮保存。

[提交] 按钮 : 录入完后提交。

[暂存] 按钮 : 录入过程中若因需必须中断则可暂存已录入的信息。(一般不用)

[新建] 按钮 : 新增录入信息。

[删除] 按钮 : 删除此报告卡信息。

[返回] 按钮 : 返回发病数据列表查询页面。

点页面左侧的“数据导出”,填好限定条件后点“查询”,可列出所需要的已录入的病例。

单击页面左侧“统计查询”,出现“汇总查询”和“明细查询”,点击“汇总查询”或“明细查询”,限定条件后点查询,可查到相应内容。

随访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肿瘤病例随访,各乡镇将已完成随访的病例的随访情况录入系统。选择好限定条件后点查询,出现所需病例,点击需要编辑随访结果的病例序号后的小方框,然后点击“编辑随访结果”按钮,进入随访结果填写页面,编辑随访情况。

传染病监测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传染病监测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传染病监测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提要:疾病监测是一种长期、系统地收集某些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和各种影响因素的方法。传染病监测是对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和变动趋势及有关因素进行连续、系统准确地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变动趋势,预测未来疾病发生的水平和规模,为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通过定期、定点的系统监测,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自然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开展防治工作、评价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疾病监测监测系统策略 一、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建立的背景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灾难,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发展滞后,信息不通,决策迟缓,指挥不灵等薄弱环节。党中央及时提出要加强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系统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应急反应的敏感性。卫生部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尽快制订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卫生部的直接领导下,在详细全面业务需求分析基础上,建立综合疾病监测信息模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通过对疫情报告业务流量重组和改造,建立了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案数据库为核心的全新业务模式,完成了适合多层次,多部分专业用户的软件应用开发和技术整合,利用信息安全技术在互联网上构建虚拟专用网络,利用高性

因病缺勤追踪制度完整

. 学校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为了保障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效防止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早期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校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1、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2、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 3、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4、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5、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6、各班主任负责每天班内因病缺课同学的联系工作,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学生凭医疗机构痊愈证明方可返校。 7、学校疫情报告人对因病缺课情况进行统计,并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8、学校突然出现大量学生不明原因缺课时,要及时上报教育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或疾控中心)。

. 因病缺课检测领导小组 组长:郑思军 副组长:吴静 组员:彭虎银罗贵友潘克恒 及各班班主任 平正乡礼村小学 2016年9月

. 因病缺课监测实施方案 为加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确保传染病疫情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治疗,发挥传染病防控监测哨点作用,我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以及《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1、基本信息采集:各班班主任提供本班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住址、监护人、监护人联系电话等。并于新学年开学第一周以电子表格的形式报送负责人。负责人每学年汇总学生基本情况并导入“江苏省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预警系统”。 2、因病缺课病因追查:学生生病不能来校上课时,及时向班主任请假,并将准确病情告诉老师;班主任发现学生未来校时,及时与家长联系或家访,做好学生患病及就医情况记录。 3、因病缺课登记:各班班主任或指定的负责学生,每天上午10:30以前到张爱侠主任那里认真填写当天本班因病缺课的人数、、缺课课时、主要病情、治疗情况等内容,没有因病缺课的情况也要报告(即零报告),班主任老师要给予积极的配合。如果因漏报或迟报造成严重后果,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4、张主任每天汇总全校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并于上午12点前录入“江苏省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预警系统”。 5、一天内同一班级出现相似症状三人或以上时,或者连续三天内有多个学生(五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时,班主任应当立即上报卫生院,卫生院要当天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或手填表格上报区市疾控中心。 平正乡礼村小学 2016年9月

传染病监测

传染病防控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传染病的监测系统 谢学勤: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基本概念 疾病监测是一种长期、系统地收集某些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和各种影响因素的方法。传染病监测是对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和变动趋势及有关因素进行连续、系统准确地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变动趋势,预测未来疾病发生的水平和规模,为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注重或重视传染性疾病的监测,除国际共同监测的传染病病种外,各国在这方面患有自己规定的监测病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共同监测的传染病,主要有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等五种疾病。我国根据本国的的发病特点,又增加了登革热病种作为同步予以监测的对象。为防止艾滋病的传入和蔓延,我国卫生部门又把艾滋病列为国境检疫监测的传染病,2003年我国又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为法定传染病监测,到目前为止,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6种。 二、监测目的 通过定期、定点的系统监测,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自然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开展防治工作、评价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如下: 1.估计人群中传染病发生的频率与人、时、地三间分布。 2.动态监测传染病的发展趋势。 3.从长期监测的资料分析,通过人群中、的变化,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4.找出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组和低危人群组,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5.估计传染病蔓延的危险因素。 6.验证传染病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偏差,更准确地预测。

7.为制定控制策略确定突破点。 8.充分地为社会服务,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和为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信息。 三、监测的方式和基本概念 1.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 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的划分依据是上级单位接受检测报告的方式。 下级单位常规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各国的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被动监测。如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监测病种和报告方式即属此类。这种常规监测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即不能包括未到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人,对于诊断的疾病可能错误分类,特别是发生了某种异常的疾病时更是如此。 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资料,或者要求下级单位尽力去收集某方面的资料,称为主动监测。我国卫生防疫单位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以及按照统一要求对某些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进行重点监测,努力提高报告率和报告质量,均属主动监测。如SARS流行期间建立发热门诊对人群进行的监测。 2.常规报告系统与哨点监测系统 常规报告系统是指诸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由传染病义务报告人上报传染病病例。 则属于抽查。如:我国在全国13个重点省市建立的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选择某些大城市或者开放城市中的一些区域,抽样检查人群血清的HIV感染情况。 美国有一个由120个医生组成的流感样病例监测系统,由自愿参加的医生组成,美国直接向传染病防治中心(CDC)报告其诊断的流感样病例。这类系统被称之为哨兵医生(Sentry doctor)报告系统。 3.静态人群和动态人群

学校因病缺勤、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学校 因病缺勤、缺课登记追踪制度责任领导:* 责任人:*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有效遏制学校传染病的流行,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因病缺勤登记与病因追踪制度具体内容 教职工、学生因身体状况请假或缺勤,如有发热、咳嗽或其他可疑的不适症状时,科室部负责人、班主任要对该职工或学生进行症状问询,并填写《水浸坪乡天鹅九年制学校因病缺勤人员登记表》(如出现症状明显的疑似传染病例时,需汇报学校防控办公室,联系卫生院或市疾控中心或120送往就诊)。对缺勤在家的学生,班主任应通过电话等形式,保持联系,咨询该生离校返家后治疗情况、与疫区人员、传染病病人接触情况,详细记录其缺勤原因及相关情况。病愈返校学生,询问身体恢复情况,查看医院诊断证明材料,验证解除隔离材料。 二、康复复学制度 对已确诊或者疑似传染病的教职工、学生,班主任要及

时报告给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做好登记工作,及时上报教育局、或疾控中心。对治疗完毕后要求返校的教职工或学生,必须提供正规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康复证明)由班主任报送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检查核实后方可返校。 三、实行报告责任制 班主任每天须认真填写《水浸坪乡天鹅九年制学校因病缺勤人员登记表》并按要求及时上交。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做好全校传染病疫情的统计工作,对各办公室、各班报告来的有传染病疑似症状和体征的师生进行筛查。对传染性疾病应当按规定程序进行报告,不得缓报、瞒报、漏报。 四、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对拒不执行登记制度或瞒报、隐瞒、谎报的教职工、学生,将视情节,对其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甚至追究法律责任;对执行制度不力造成传染病扩散的人员,将依法依纪查处。 ********* 2020年3月29日

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及上报

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及上报 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及时掌握我市学生疾病发生情况,及早采取防控措施,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逐步建立我市学校疫情预警系统,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和泰州市卫生局、教育局《转发省卫生厅办公室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学校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的通知》(泰卫防[2013]36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做好我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及上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监测目的 1. 及早发现疫情,尽快采取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 2. 建立和完善我市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预警系统和管理机制。 二、监测内容 1. 学生每天因病缺课人数:每天只要因病缺课1学时即计为因病缺课,计为1人。 2. 学生每天因病缺课率:因病缺课人数/应出勤人数。 3. 学生因病缺课天数:因病缺课者4小时以上计为一天,不足4小时的计为半天。 4. 监测疾病症候群:发热、咳嗽、头痛、咽痛、腹痛、腹

泻、呕吐、红眼、皮疹、受伤、其它。 5. 监测疾病种类:感冒、气管炎、肺炎、水痘、风疹、麻疹、腮腺炎、胃肠道疾病、心脏病、眼病、牙病、耳鼻喉疾病、泌尿系疾病、神经衰弱、意外伤害、结核、肝炎、其他传染病、原因不明疾病。 6. 因病缺课主要症状或疾病原因人次数:一学生因同一疾病缺课超过1天,症状和疾病均计为1人次。 三、监测学校 按照江苏省和泰州市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今年我市全面开展因病缺课监测工作,所有学校均纳入监测范围。各学校要建立因病缺课监测管理工作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每所学校安排两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因病缺课监测工作,其中一人为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另一人为学校考勤负责人,负责因病缺课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因病缺课监测以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为主,其不在岗时,由考勤负责人负责。各学校收到此文后,立即将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人员登记表(表1)上报至兴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科。 四、报告方式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的报告方式为网络直报。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建立并更新了因病缺课监测网络报告系统,为因病缺课管理建立了便捷的数据录入、统计平台。请各校及时更新本校上报软件。如发现既有资料与实际不符,请及时来人来函至询(电话:80791380,邮箱:xhwsjc@https://www.doczj.com/doc/5517042795.html,)。各学校通过登录监测系统网络直报本校因病缺课信息,具体登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传染病监测(同名3898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传染病监测(同名38982)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 ——传染病监测 一、单选题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施日期。( B ) 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D. 2004年1月1日 2、甲类传染病是指( D ) A. 鼠疫、炭疽 B. 鼠疫、艾滋病 C. 霍乱、炭疽 D. 鼠疫、霍乱 3、下列传染病中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是:( C ) A. 艾滋病 B. 白喉 C. 肺炭疽 D. 伤寒和副伤寒 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传染病疫情( C )报告人。 A. 重要 B. 兼职 C. 责任 D. 义务 5、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C )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 A.2个月 B.5个月 C.6个月以上1年以下 D.1年以上2年以下

6、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有瞒报、缓报、谎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情况时,应向当地(B )报告。 A. 政府部门 B. 卫生行政部门 C. 疾控中心 D. 公安机关 7、在我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A )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 检验. 采集样本. 隔离治疗等预防. 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必须 B. 自愿 C. 特定情况下 D. 可以拒绝 8、甲类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 D ) A.城镇2小时. 农村6小时 B. 城镇2小时. 农村12小时 C.城镇6小时. 农村12小时 D. 城镇农村均2小时9、除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C )内进行网络报告。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2小时 10、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传染病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A ) A. 2小时 B. 6小时

因病缺课监测工作总结

2015年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总结 为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及时有效地了解掌握学生疾病发生的动态变化,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现将2015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贯彻执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因病缺课监测工作小组,校医专职负责,各班主任为小组成员,制定制度,明确职责。 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1、基本信息采集:新学年开学第一周由班主任提供本班学生基本情况,以电子表格的形式报送校医。校医及时汇总学生基本情况并导入“江苏省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 2、因病缺课病因追查:学生不能来校上课时,及时向班主任请假,告知病情。班主任发现学生未来校时,能够及时与家长联系或家访,做好学生患病及就医情况记录。 3、因病缺课登记:各班主任每天上午9点30前填写学生缺课报告单送至医务室,没有缺课的情况也要报告,以校信通形式实行零报告,各班主任都能够积极配合。无因漏报或迟报造成严重后果事件的发生。

4、网络直报:校医每天汇总全校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并与上午10点前录入“江苏省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 5、疫情上报:如班级内同一班级出现相似症状三人或以上时,或者连续三天内有多个学生(5人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时,班主任应当立即上报分管校长和学校医务室。校医要当天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或电话通知上报疾控中心。今年11月,我校三(1)班8名学生2天内同时患上水痘,校医接到班主任的报告后,立即进行了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并电话上报校领导和区疾控中心。及时对三(1)班进行停课处理,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进行了防控,因上报及时处理得当,有效阻止了疫情在班级、学校扩散蔓延。 三、质量控制 每学期开学初对各班主任进行因病缺课网络直报的内容、流程培训。不定时抽查核实各班上报的缺勤人数和名单,如发现有缺报漏报情况直接和班主任的绩效考核挂钩,确保学生因病缺课上报的质量。今后,我校还将一如既往将因病缺课监测放在卫生工作首位,逐步完善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确保学生生身体健康,营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2015年12月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总结

201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传染病监测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 ——传染病监测 一、单选题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施日期。( B ) 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D. 2004年1月1日 2、甲类传染病是指( D ) A. 鼠疫、炭疽 B. 鼠疫、艾滋病 C. 霍乱、炭疽 D. 鼠疫、霍乱 3、下列传染病中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是:( C ) A. 艾滋病 B. 白喉 C. 肺炭疽 D. 伤寒和副伤寒 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传染病疫情( C )报告人。 A. 重要 B. 兼职 C. 责任 D. 义务 5、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C )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 A.2个月 B.5个月 C.6个月以上1年以下 D.1年以上2年以下

6、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有瞒报、缓报、谎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情况时,应向当地(B )报告。 A. 政府部门 B. 卫生行政部门 C. 疾控中心 D. 公安机关 7、在我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A )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 检验. 采集样本. 隔离治疗等预防. 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必须 B. 自愿 C. 特定情况下 D. 可以拒绝 8、甲类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 D ) A.城镇2小时. 农村6小时 B. 城镇2小时. 农村12小时 C.城镇6小时. 农村12小时 D. 城镇农村均2小时9、除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C )内进行网络报告。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2小时 10、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传染病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A ) A. 2小时 B. 6小时

因病缺课监测工作总结

2015年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总结为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及时有效地了解掌握学生疾病发生的动态变化,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现将2015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贯彻执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因病缺课监测工作小组,校医专职负责,各班主任为小组成员,制定制度,明确职责。 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1、基本信息采集:新学年开学第一周由班主任提供本班学生基本情况,以电子表格的形式报送校医。校医及时汇总学生基本情况并导入“江苏省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 2、因病缺课病因追查:学生不能来校上课时,及时向班主任请假,告知病情。班主任发现学生未来校时,能够及时与家长联系或家访,做好学生患病及就医情况记录。 3、因病缺课登记:各班主任每天上午9点30前填写学生缺课报告单送至医务室,没有缺课的情况也要报告,以校信通形式实行零报告,各班主任都能够积极配合。无因漏报或迟报造成严重后果事件的发生。

4、网络直报:校医每天汇总全校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并与上午10点前录入“江苏省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 5、疫情上报:如班级内同一班级出现相似症状三人或以上时,或者连续三天内有多个学生(5人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时,班主任应当立即上报分管校长和学校医务室。校医要当天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或电话通知上报疾控中心。今年11月,我校三(1)班8名学生2天内同时患上水痘,校医接到班主任的报告后,立即进行了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并电话上报校领导和区疾控中心。及时对三(1)班进行停课处理,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进行了防控,因上报及时处理得当,有效阻止了疫情在班级、学校扩散蔓延。 三、质量控制 每学期开学初对各班主任进行因病缺课网络直报的内容、流程培训。不定时抽查核实各班上报的缺勤人数和名单,如发现有缺报漏报情况直接和班主任的绩效考核挂钩,确保学生因病缺课上报的质量。 今后,我校还将一如既往将因病缺课监测放在卫生工作首位,逐步完善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确保学生生身体健康,营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2015年12月

传染病监测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传染病监测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提要:疾病监测是一种长期、系统地收集某些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和各种影响因素的方法。传染病监测是对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和变动趋势及有关因素进行连续、系统准确地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变动趋势,预测未来疾病发生的水平和规模,为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通过定期、定点的系统监测,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自然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开展防治工作、评价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疾病监测监测系统策略 一、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建立的背景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灾难,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发展滞后,信息不通,决策迟缓,指挥不灵等薄弱环节。党中央及时提出要加强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系统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应急反应的敏感性。卫生部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尽快制订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卫生部的直接领导下,在详细全面业务需求分析基础上,建立综合疾病监测信息模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通过对疫情报告业务流量重组和改造,建立了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案数据库为核心的全新业务模式,完成了适合多层次,多部分专业用户的软件应用开发和技术整合,利用信息安全技术在互联网上构建虚拟专用网络,利用高性能计算,海量存储和快速统计方法,实现大用户量并发网络应用要求,极大地改善了基层网络环境,提高了基层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与监测能力。 二、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的工作模式 三.传染病监测系统在某县麻疹暴发中的应用 如下图1、2所示,通过传染病监测系统的报告,我们可以知道此次麻疹暴发的具体的

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1]

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为了保障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效防止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早期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校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1、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2、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 3、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4、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5、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6、各班主任负责每天班内因病缺课同学的联系工作,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学生凭医疗机构痊愈证明方可返校。 7、学校疫情报告人对因病缺课情况进行统计,并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8、学校突然出现大量学生不明原因缺课时,要及时上报教育部门

和卫生行政部门(或疾控中心)。

因病缺课检测领导小组组长:王东强 副组长:张爱侠 组员:汤占勇夏雨 及各班班主任 首羡镇和集小学 2011年9月

因病缺课监测实施方案 为加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确保传染病疫情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治疗,发挥传染病防控监测哨点作用,我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以及《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1、基本信息采集:各班班主任提供本班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住址、监护人、监护人联系电话等。并于新学年开学第一周以电子表格的形式报送负责人。负责人每学年汇总学生基本情况并导入“江苏省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预警系统”。 2、因病缺课病因追查:学生生病不能来校上课时,及时向班主任请假,并将准确病情告诉老师;班主任发现学生未来校时,及时与家长联系或家访,做好学生患病及就医情况记录。 3、因病缺课登记:各班班主任或指定的负责学生,每天上午10:30以前到张爱侠主任那里认真填写当天本班因病缺课的人数、姓名、缺课课时、主要病情、治疗情况等内容,没有因病缺课的情况也要报告(即零报告),班主任老师要给予积极的配合。如果因漏报或迟报造成严重后果,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4、张主任每天汇总全校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并于上午12点前录入“江苏省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预警系统”。

因病缺勤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因病缺勤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学生因病缺勤登记既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的常规工作,又是体现对学生的全面关爱,维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各类传染病疫情的重要举措,特制订本制度。 一、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应认真按照学校晨检、午检工作的要求及时对学生进行晨检,对晨检、午检中学生高热或疑似传染疾病及时登记在晨检、午检表上并及时报告学校主管领导。 二、学生因病缺课,班主任应对学生病因作具体记录,并对学生的病况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并填写《学生考勤记录本》以便随时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三、学生因患传染病而隔离治疗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对其各方面予以关心。学生病后复课,班主任应查验医生开具病愈复课证明,并作记录。 四、对因病缺课的学生作好病因、缺勤记录,学校要认真登记备案,凡学生患各类传染病的,其复课要严格把关,必须查验医生开具的病愈复课证明,手续完备符合复课条件的,方能允许其复课,并记录其复课时间。 五、《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表》与《晨检记录表》一并存档。以便跟踪处理。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承诺书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服务,群防群控,稳防稳控,有效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控制疾病传播,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关于加强新冠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2020〕号)和《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期间,本人郑重作出以下6项承诺: 一、全面如实反映自身情况,积极配合当地网格工作组工作,服从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 二、严格遵守有关要求,对符合医学观察条件的,自觉做好居家观察或服从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到指定地点集中观察; 三、减少出行,避免参加集会、聚会,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做好防护,戴口罩,不买卖、不捕杀、不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四、带头发动身边群众积极提供疫情线索,劝阻、制止未按要求实施居家医学观察的人员,并向村委(居委)或当地政府报告; 五、不信谣、不传谣,不做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六、本人如有违反上述承诺的,自愿接受相应处罚。 承诺人:年月日

学校晨检及因病缺勤上报系统

学校晨检及因病缺勤上报系统 学校晨检制度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评价方案》和《传染病防治法》,防止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保证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特制定晨检制度如下: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组长(一把校长): 副组长: 小组成员:全体教职工 2、工作小组:各位班主任教师。 二、晨检资料与基本要求: 1、晨检主要检查学生个人卫生状况,包括:头发、指甲、面部脖子、衣着以及有无病症或病兆等。 2、具体要求: (1)头发整洁,干净,无异味,无头虱,不烫发,不染发。 (2)指甲干净,无长指甲,无藏有污垢,无指甲油。 (3)面部、耳部、脖子干净。 (4)手干净,无皱裂现象。

(5)衣服、鞋、帽干净,整洁,身上无异味。 3、学生病症、病兆检查:以学生是否发烧为主要决定方式。 三、班主任晨检职责: 1、发现本班学生个人卫生状况不贴合要求的,应及时进行教育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让学生放学回家后做好个人卫生,及时换洗脏衣服。 2、发现带有病症或病兆的学生,劝阻该生不要进入教室并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由家长亲自陪同学生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3、经医院确诊已患有传染病,要按照文件的规定精神将学生停课隔离治疗。 学生治疗病愈,凭医生的病愈证明方可回校,经校长批准后方可上课。 4、班主任教师每日要认真填写《晨检日报表》将本班学生缺勤状况、原因及时填入表内,在当日上午第三节课前(大课间活动课时)交送卫生室。 5、如本班学生有患传染病的,班主任教师应及时按《疫情报告制度》上报,并认真填写《学生传染病患病报告单》。 四、卫生保健教师(大夫)职责: 1、每一天验收、整理《晨检日报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如发现学生患有传染病,按文件规定及时上报。 3、在发生传染病例时,要及时采取消毒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4、要检查医院病愈复课证明、严格执行传染病隔离期限。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学生因病缺 课监测工作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逐步建立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的预警系统,根据《传染病预防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江苏省中小学校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等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及早发现疫情,尽快采取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 2、建立我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预警系统和工作机制。 二、监测内容 1、学生每天因病缺课数:每天只要因病缺课1学时即计为因病缺课,计为1人。 2、学生每天因病缺课率:因病缺课人数/应出勤人数。 3、学生因病缺课天数:因病缺课者4课时以上计为一天,不足的计半天。 4、监测疾病症候群:发热、咳嗽、头痛、咽痛、腹痛、腹泻、呕吐、红眼、皮疹、受伤、其他。 5、监测疾病种类:感冒、气管炎、肺炎、水痘、风疹、麻疹、腮

腺炎、胃肠道疾病、心脏病、眼病、牙病、耳鼻喉疾病、泌尿系疾病、神经衰弱、意外伤害、结核、肝炎、其他传染病、原因不明疾病。 6、因病缺课主要症状或疾病原因人次数:一学生因同一疾病缺课超过1天,症状和疾病均计为1人次。 三、因病缺课资料的收集 1、明确资料收集责任人。因病缺课监测管理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指定兼职老师负责因病缺课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2资料收集程序。 (1)学校各班级班主任当天记录班级因病缺勤人数、姓名、缺课天数、主要症状等内容。 (2)每班如发现确诊传染病病例或班级出现相似症状3人或以上时,应及时向学校因病缺课监测负责人报告。同时,学校因病缺课监测负责人每天对每个班级学生因病缺课情况进行登记,计算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率。 四、报告 学校因病缺课监测负责人每天下午4点前及时登录并上报学生情况。 五、质量控制 1、人员培训:学校因病缺课监测负责人对全校班主任进行进行疾 病预防、监测培训, 2、资料汇总与统计:学校因病缺课监测负责人对全校班主任登记 的名单进行核实,有漏缺的班级及时通知,予以改正。

因病缺课监测制度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晨检制度 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构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学生因病缺课监测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防控传染疾病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班主任为本班学生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工作人员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 二、学生每天上午8:00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晨检,由班主任负责检查本班学生出勤及健康情况;各部门负责人每天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晨检。 三、晨检中一旦发现师生中有发烧(体温超过37.5℃)、头痛、咳嗽或身体异常有可疑症状者要立即报告学校安保室,并马上将患者(要戴上口罩)送至隔离室,再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四、晨检时间以外如发现有可疑症状者,全校师生人人有责任及时报告。 五、坚持追踪及电话随访制度。各相关责任人(班主任及各部门负责人)对发热、头痛、咳嗽的师生,做到每天追踪了解病情变化及诊治情况,对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患者或疑似病例,应对其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隔离,医学观察12天。班主任要对发热、咳嗽的学生情况进行追踪,每天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班主任及各部门负责人要将患病师生情况及时报校安保办公室。 六、实行疫情快报制度。相关责任人要将可疑情况2小时内上报学校防控学生因病缺课监测领导小组,再由学校防控学生因病缺课监测领导小组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卫生行政部门。对缓报、瞒报、漏报者,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华山镇长庄小学 2011.9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为切实加强我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严防疫情输入,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提高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加强管理,明确责任,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一、建立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防控工作责任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 二、校长为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全校监测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领导监测工作组开展工作,检查落实各部门监测工作情况。 三、学校副校长为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的主管责任人,管理好学校各处室及分管范围内的监测工作,对所负责的工作负领导责任。 1、组织师生进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2、组织建立健全学生因病缺课监测防控各项制度,将监测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3、组织检查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防控情况,及时排除有能力排除的隐患,确实不能排除的,及时向校长报告。 4、加强对学生的学生因病缺课监测防控管理,特别是要加强晨检、消毒、报告的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四、各部门(教导处、学生处、总务处)的领导为所管部门的

因病缺勤追踪制度汇编

学校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为了保障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效防止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早期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校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1、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2、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 3、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4、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5、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6、各班主任负责每天班内因病缺课同学的联系工作,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学生凭医疗机构痊愈证明方可返校。 7、学校疫情报告人对因病缺课情况进行统计,并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8、学校突然出现大量学生不明原因缺课时,要及时上报教育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或疾控中心)。

因病缺课检测领导小组 组长:郑思军 副组长:吴静 组员:彭虎银罗贵友潘克恒 及各班班主任 平正乡礼村小学 2016年9月

因病缺课监测实施方案 为加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确保传染病疫情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治疗,发挥传染病防控监测哨点作用,我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以及《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1、基本信息采集:各班班主任提供本班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住址、监护人、监护人联系电话等。并于新学年开学第一周以电子表格的形式报送负责人。负责人每学年汇总学生基本情况并导入“江苏省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预警系统”。 2、因病缺课病因追查:学生生病不能来校上课时,及时向班主任请假,并将准确病情告诉老师;班主任发现学生未来校时,及时与家长联系或家访,做好学生患病及就医情况记录。 3、因病缺课登记:各班班主任或指定的负责学生,每天上午10:30以前到张爱侠主任那里认真填写当天本班因病缺课的人数、姓名、缺课课时、主要病情、治疗情况等内容,没有因病缺课的情况也要报告(即零报告),班主任老师要给予积极的配合。如果因漏报或迟报造成严重后果,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4、张主任每天汇总全校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并于上午12点前录入“江苏省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预警系统”。 5、一天内同一班级出现相似症状三人或以上时,或者连续三天内有多个学生(五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时,班主任应当立即上报卫生院,卫生院要当天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或手填表格上报区市疾控中心。 平正乡礼村小学 2016年9月

因病缺课监测报告制度

因病缺课监测报告制度 由于学校是传染病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等事故易发场所,为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正常生活学习,及时了解学生健康状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的要求,学校必须开展因病缺课监测工作。 二、学校因病缺课监测工作小组由校医/保健老师专职负责,各班级班主任为成员,建立学生因病缺课登记本,落实日报告工作、周报告工作、特报工作。 三、日报告工作: 1、每天由班主任或班级指定人员如实填写“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每天登记表”。 2、学校卫生室每天定时(下午3点前)对每个班级的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进行检查,将各班学生因病缺课情况认真核实并汇总后,填写“学校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每天汇总表”。 3、校卫生室根据当天对所有班级因病缺课监测汇总情况,计算统计分析学生因病缺课率。 四、周报告工作: 学校卫生室在周五上午12点前,填写“学校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周汇总表”及“学校症状监测统计表”,登陆“学校症状监测系统”,在周五4点30分前将数据进行网络报告,

并将该报告打印存档。 五、特报工作: 学校学生在同一天内出现同一症状或同一疾病患病人数超过5%或同一班级出现相似症状3人或以上时,学校因病缺课监测人应开展症状病因调查,并填写学生因病缺课症状调查表,当天通过“学校症状监测系统”上报并电话报当地医院防保科。 六、开展因病缺课培训: 学校因病缺课监测人在每学期开学初对班主任进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具体培训,每学期两次,保证每人都能了解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并按要求填写学生因病缺课登记簿。 七、检查评比: 1、学校因病缺课工作小组每月对学校的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情况进行检查一次。 2、校卫生室因病缺课监测人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定期每周一次,不定期随时检查。 3、每学期末根据各班完成此项工作情况,经校领导小组综合评价分出等级,并纳入班级总体考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