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比如,幼小的婴儿经常用奶瓶吃奶或喝水,当他只看到奶瓶的一个侧面时,就“知道”那是可以给他提供食物的东西,马上做出吃奶或喝水的反应;婴儿听见妈妈的声音就安静下来或兴奋起来,这些对奶瓶的知觉或对妈妈声音的知觉,已经与经验发生了联系,而他之所以能够和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依靠的就是记忆。还有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婴儿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也反映了婴儿记忆的发展。

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是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系起来,使儿童能够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儿童最初的想象和记忆不容易分开。2岁左右儿童的想象基本上是记忆的简单加工。没有记忆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也难以进行。

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儿童学习语言也要靠记忆。首先,儿童必须记住某个声音所代表的语义,才能理解词语;其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在听别人说完一句话之前,要把这句话前面那部分暂时记住,才能和后面所说的词联系起来理解,自己说一段话时,也要暂时记住前面的内容,才能做到前后连贯。如果儿童说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就暴露了其言语活动与记忆联系的不足。

四、记忆与情感、意志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其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比如,较大的儿童会出现一些与经验有关的恐惧;儿童的意志行动也离不开记忆,意志是有目的行动,行动过程中必须始终记住行动的目标。幼小儿童和失去记忆能力的病人在意志行动中有相似之处,他们往往在行动过程中忘记了性的动机和目的,因而不能坚持完成任务。

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记忆

(一)习惯化:指对刺激物的注意减退现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的习惯化可以作为他对事物是否熟悉,也就是是否能够再认的指标。研究发现,出生1—3天的新生儿已经有了原始的记忆。

(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作为记忆的另一种指标,对条件刺激物作出条件性反应,表明再认的存在。研究表明,出生后1--3天的新生儿,即可以形成由于出现铃声而把头向右转的条件反射。

(三)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不断延长

1岁前再认的潜伏期只有几天;

2岁可能延长到几周;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幼年健忘”;

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二)记忆提取方式在发生变化:

2岁左右出现回忆;

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再认依赖的是感知,回忆依赖的是表象,感知的刺激在眼前,立即可以引起记忆痕迹的恢复;表象的活动还有待于儿童在头脑中进行搜索。所以,再认容易,回忆较难。

(三)记忆容量不断增加——记忆广度、记忆范围、工作记忆

1、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7岁儿童的

记忆还没有达到7个信息单位的广度。

学前儿童的记忆广度

2、记忆的范围: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婴儿由于接触的事物数量和内容都很有限,记忆的范围极小;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与外界交往范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3、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儿童形成工作记忆以后,可以在30秒左右的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它与长时记忆的关系可以形象地用下图表示:

注:信息在感觉记忆和工作记忆中得道最初的编码,然后转到长时记忆中存储,而信息从长时记忆转到工作记忆就是提取。

(四)记忆内容不断变化:

1、运动记忆——又称动作记忆,是指所识记的内容是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儿童最早出现的就是运

动记忆。对喂奶姿势的食物性条件反射、婴儿学会各种动作和技巧,都是依靠的运动记忆。

2、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害怕什

么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婴幼儿对带有感情色彩的东西容易记忆和保持。

3、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比如,婴儿认识自己的奶瓶、认识

妈妈、能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是依靠视觉表象进行的。

4、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在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

5、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是:

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形象记忆(6---12个月)语词记忆(1岁左右)

第三节各年龄段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一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新生儿记忆的特点: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新生儿的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

(二)六个月以前记忆发展的特点:

1、长时记忆开始发生:1—3个月时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2个月婴儿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可

以因积累而形成长时记忆。3个月婴儿在相隔192小时后重新学习,出现了省时反应。

2、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研究发现,4---5个月的婴儿在14天的潜伏期之后对大多数刺激物能够再认;5个月婴儿有24小时的记忆。重学法研究发现,5---6个月婴儿有48小时的记忆。

(三)六至十二个月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用条件反射、习惯化或成对比较等方法进行的试验,都证明了这个特

点。婴儿对社会性刺激和社会性交往的记忆迅速发展,婴儿的认生越来越明显。

2、开始出现工作记忆: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二、一至三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1.5---2岁左右,语言真正发生后,再认的内容和性质也迅速发生变化。

(二)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这里涉及到表象和表征两个概念。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

和符号表象两种。具体表象就是形成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主要是大脑皮层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符号表象是运用语言、文字或其它符号所形成的客观事物的象征性形象。如“苹果”一词在头脑中的形象,它是大脑第二系统的活动,研究认为,儿童1岁以后就可能产生最早的符号表征能力。

2、表征:则是指表象这种形象形成的过程。

(三)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短时记忆由于语言的发生发展出现重要变化。1岁时儿童的短时记忆能保持30---40秒,而1.5岁以后,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有缩短的趋势。因为1.5岁时语言发展的转折期,语言的急剧发展影响了短时记忆的发展。也就是说,儿童起初的记忆是大脑高级神经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在一岁半时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发生了,他干扰了原有的第一信号系统的记忆,而第二信号系统的机制又没有成熟,不足以完成记忆任务,所以1岁半时儿童的短时记忆有下降的趋势。

(四)出现初步的回忆:1---2岁的儿童用行动表现出初步的回忆能力,比如,他们喜欢做藏找东西的游戏,他们常常能够替成人找到东西。

1岁左右,能够回忆几天或十几天前的事情;

2岁左右,可以保持几个星期;

3岁以后,能够达到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延迟模仿:1岁半至2岁的儿童,常常出现并非当时的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为,这就叫延迟模仿。

三、三至六岁儿童记忆的特点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概念: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无意记忆;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记忆叫有意记忆。

2、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3岁前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还不会进行有意识记,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而且无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比如,给小、中、大三个班的幼儿讲同一个故事,事先不要求识记,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年龄越大的幼儿无意识记的成绩越好。各年龄幼儿对10张图片进行无意识记,其效果随年龄增长有所提高,见下表:

不同年龄儿童无意识记图片的效果

3、影响无意识记的因素:

▼客观事物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幼儿在无意中记住。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对幼儿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都容易成为幼儿注意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容。

▼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如果识记对象是幼儿活动中的主要对象,那么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手、口、眼、耳、鼻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无意识记的效果较好;

▼活动动机。活动动机不同,识记的效果也不同。把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做,另一组是为了在游戏中和别人竟赛,结果,幼儿在竟赛性游戏中积极性较高,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

4、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在日常生和各种活动中,成人经常向他们提出记忆的任务,并要求他们记住,这是促使有意识记发展的手段;

▼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幼儿在三种不同动机下有意识记的效果

由上表知,幼儿完成实际的任务时识记的效果最好。这是因为幼儿实际的记忆效果能够得到老师和小朋友集体的平价,受到赞许和奖励,这种赞许和奖励是对幼儿实际的强化。

(二)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1、幼儿相对较多的运用机械记忆。有两个原因:第一,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

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第二,更重要的是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对许多识记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

2、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许多材料证明,幼儿对理解了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对不

熟悉的、无意义的材料识记效果较差。

3、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概念:形象记忆:指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语词

记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识记材料,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

2、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

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效果的比较

3、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4、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头脑

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

思考:为什么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比语词记忆的效果好?

(四)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1、幼儿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系统化。比如,一名6岁儿童在1分钟时间内正确记住了17

位数字:81726354453627189,他是经过思考,抓住了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进行的记忆。他发现,

每两个数字之和都是9,去掉最后一个9,其余的数字排列都是对称的。

2、语言的参与,使记忆过程的意识性和条理性都有所提高。同时,4.5----5岁幼儿开始能够进行间

接识记,即利用中介物帮助识记。

第四节记忆的保持和遗忘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一)什么是保持?就是把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在记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就没有记忆。

(二)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保持阶段,头脑中储存的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就“量”的变化而言,保持的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最明显的就是“遗忘”;“质”的变化,是由于每个人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因而会溢出来的内容会发生多种形式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家长或老师每天教孩子很多新知

识,而不关心孩子是否真正记住了,也许孩子当时也能记住所教的知识,但过不了多久,全忘了,实际掌握的并不多。这就是不注意孩子记忆的质量所造成的。

二.根据遗忘的规律科学的组织复习

(一)什么是遗忘?就是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二)遗忘的规律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过程,总结了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过程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三)科学的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为了减少遗忘,必须及时复习;若等到忘得差不多了再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结果是事倍功半。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连续进行的复习叫集中复习,复习之间间隔一定时间的复习,称分散复习。研究表明,学习同一门课程时,分散复习的记忆效果比集中复习的记忆效果好。

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回涨现象。是说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在幼儿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我们要注意运用这一规律进行教育。

2019.4 思考题:

1、简述记忆与知觉、想象、思维、语言之间的关系。

2、儿童的记忆在什么时候发生?发生的指标是什么?

3、解释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词记忆。

4、3---6岁儿童的记忆表现出哪些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力?

5、遗忘的规律是什么?谈谈如何根据这些规律科学的组织复习?

最新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2、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各内容的设计要领 3、学习设计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需要的教具 教学课时:十八课时 教学方法: 观摩、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2、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3、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数学教育目标 数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 2、年龄段目标 以小、中、大班为界,指一年内的阶段发展目标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指一次教育活动中所应追求的主要目标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 1、认知方面的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初步的、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地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 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和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2、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培养幼儿自己独立选择和参与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有热自我意识的建立。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会让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协商。 3、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不仅是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幼儿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准备。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一)、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 1、感知集合 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进行物体的分类

儿童记忆的特点分析

儿童记忆的特点分析 1、记得少,忘得快 儿童记忆的范围和记忆保持的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扩大和延长的。1岁左右的儿童记忆的范围很小,起初只能认妈妈、亲人,然后才能再认周围的事物。他们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例如将他们和一起生活的亲人分开一个月,再相见时就不认识了;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堂课上能学会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不久就忘了。 2、记忆缺乏目的性 上学前儿童的记忆很难服从一个有目的活动,他们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只对形象鲜明的对象,引起兴趣的事物或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能记住。要年幼儿童将记忆专门作为有目的活动是困难的。5、6岁的儿童有意识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如大人委托他做某件事,他会运用简单的记忆方法,如重复大人说的话来记住这件事。进入小学后,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识记的能力得到较快发 展。 3、记忆方法呆板 成人的记忆一般是通过对要记忆事物的理解,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屏弃事物非主要部分,进行意义识记,而儿童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不会进行这种分析,较多地对事物表面进行机械识记。例如成人和儿童同时遇到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成人记住的是这个人的相貌特征,而儿童记住的可能是这个人的衣着颜色等等。但是学前儿童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识记,对他们能理解的事物 也会进行一些意义识记。 4、记忆不精确 儿童记忆的精确性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年幼儿童记忆不精确表现在记忆不完整、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例如幼儿听了一个故事,他只记住感兴趣的某个细节,整个故事的情节却记不住,或者把另外故事的情节也混在一起。又如一个母亲问幼儿园回来的孩子,今天舅舅到幼儿园看你了吗?他回答说是的,事实上他舅舅今天没有来而是前几天来过,他被母亲一问就认为今天来过了。这是由于记忆不精确加上以臆想来补充记忆而造成的。随着年龄的 增长这种情况是会改变的。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剖析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把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记忆规律的运用 教学准备: 1.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记忆力的表现 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 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 教学课时: 6 课时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自我分析】我们已经探讨了学前儿童哪几方面的心理特点?什么是注意?什么是感知觉? 刚才你们的心理活动是属于什么心理过程?什么是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是记忆的内容。 (二)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复杂而又积极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恢复(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又密不可分的环节,还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征与联系,是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 保持——暂时联系的痕迹在脑中保留,表现为巩固已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再认——事物重新呈现时能够再认识; 回忆——事物不在当前时能够回想起来; 再认或回忆——在不同条件下暂时联系的再次活跃。 这三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基础,再认、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够加强识记和保持。 由于记忆,人们才能保存过去的反映,使当前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人能积累和扩大、完善或修正原有的经验,使其对行动更具指导价值;有了记忆,先后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统一的过程。 二、记忆的种类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3岁以前的幼儿,其记忆大凡不能永久保持;3岁以后才会出现终生难忘的记忆。 2、英国心理学家巴拉德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比较困难的材料的回忆成绩,记忆之后1—2天内最佳,而不是如我们大家认为的在记忆刚刚完成的时候。 3、3岁前的幼儿更加倾向于没有目的、不需要付出努力的记忆,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5—6岁时,幼儿也会有目的的去记忆,也能够在记忆的时候付出努力,就记忆效果而言,整个幼儿期都是没有目的,不需付出努力的记忆方式要好。所以,家长常常会惊异于孩子什么时候认识这个字的,也许是在你无意中跟孩子讲路牌的时候,也许是你拿着本书随口告诉孩子书名的时候,也许是你带孩子上超市问他想吃什么的时候,也许是.....孩子就是在这些不经意间记住了很多东西的。 4、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好于语词记忆,也就是说,如果你让孩子分别记忆10张图片和10个与图片内容相同的词语,孩子对图片的记忆效果更好。 5、5—6岁的幼儿在记忆时会采用诸如反复背诵、整理材料、意义识记等记忆策略。 三岁前幼儿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1、记得少,忘得快 儿童记忆的范围和记忆保持的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扩大和延长的。1岁左右的儿童记忆的范围很小,起初只能认妈妈、亲人,然后才能再认周围的事物。他们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例如将他们和一起生活的亲人分开一个月,再相见时就不认识了;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堂课上能学会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好久就忘了。 2、记忆缺乏目的性

上学前儿童的记忆很难服从一个有目的活动,他们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只对形象光鲜的对象,引起兴趣的事物或引起剧烈情绪体验的事能记住。要年幼儿童将记忆专门作为有目的活动是困难的。5、6岁的儿童有意识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如大人委托他做某件事,他会运用简单的记忆方法,如重复大人说的话来记住这件事。进入小学后,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识记的能力得到较快发展。 3、记忆方法呆板 成人的记忆大凡是通过对要记忆事物的理解,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屏弃事物非主要部分,进行意义识记,而儿童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不会进行这种分析,较多地对事物表面进行机械识记。例如成人和儿童同时遇到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成人记住的是这个人的相貌特征,而儿童记住的可能是这个人的衣着颜色等等。但是学前儿童也 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识记,对他们能理解的事物也会进行一些意义识记。 4、记忆不精准 儿童记忆的精准性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年幼儿童记忆不精准表现在记忆不统统、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例如幼儿听了一个故事,他只记住感兴趣的某个细节,整个故事的情节却记不住,或者把另外故事的情节也混在一起。又如一个母亲问幼儿园回来的孩子,今天舅舅到幼儿园看你了吗?他回答说是的,事实上他舅舅今天没有来而是前几天来过,他被母亲一问就认为今天来过了。 这是由于记忆不精准加上以臆想来补充记忆而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是会改变的。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学习资料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 特点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记忆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以下我们从记忆的意识性(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理解性(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以及记忆的发展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根据儿童活动有无目的,可以把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做无意记忆。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学前儿童记忆的基本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无意记忆占优势 (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而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在一项实验里,实验桌上画了一些假设的地方,如厨房、花园、睡眠室等等,要求幼儿用图片在桌上做游戏,把图上画的东西放到实验桌上相应的地方。图片共15张。图片上画的都是儿童熟悉的东西,如水壶、苹果、狗等等。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儿回忆所玩过的东西,即对其无意识记进行检查。另外,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要求幼儿进行有意识记,记住15张图片的内容。实验结果表明,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 (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提高,幼儿无意识记继续有所发展。例如,给小、中、大三个班的幼儿讲同一个故事,事先不要求记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年龄越大的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越好。

(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幼儿的无意识记,不是由于幼儿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的,而是幼儿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附带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副产物。事实证明,幼儿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效果越好。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 ①客观事物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物理特点,容易引起幼儿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幼儿在无意中记住。 ②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对幼儿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都比较容易成为幼儿注意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容。比如,感人的道德故事比空洞的道德说教容易使幼儿记住。 ③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如果使识记对象成为儿童活动任务中的注意对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对该对象的认知,那么,对这种对象进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比如,发给幼儿15张图片,每张图片中央画有幼儿熟悉的物体,图片的右上角画有同样醒目的符号,如△,+,○等。把幼儿分为两组,一组的任务是按物体的特点分类,如把猫和狗放在一起,另一组的任务是按符号分类,如把有△符号的放在一起。分类完毕后,要求幼儿回忆各图片上的物体。结果,按图片所示物体分类的幼儿,平均记住10.6个物体;按符号分类的幼儿,平均只记住3.1个物体。说明由于活动中辨别的主要对象不同,对图形的无意识记效果也不同。 ④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多种感官参加的无意识记效果较好。比如,同一年龄班的幼儿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学习同一首歌,第一次,甲组边看图片边听

第四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四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的概念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二)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 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和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2.颜色知觉 3.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 4.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 (二)听觉的发展 1.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2.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3.言语听觉 “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的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 (三)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1.视触觉的协调 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手眼探索活动的协调。手眼协调活动是婴儿认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 手眼协调动作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西。 2.动觉 (四)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2.时间知觉 三、幼儿观察的发展 (一)观察与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如果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会逐渐形成稳定、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

第五章 幼儿的记忆练习题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再认 表象 无意记忆 意义记忆 二、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_________的反映。记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环节,记忆恢复的两种形式是和。 2、根据记忆是否有目的、任务把记忆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根据材料内容把记忆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根据材料是否需理解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________。 4、在幼儿的记忆中________记忆占主要地位,________比重最大。 5、从儿童记忆发展的顺序看,最早出现的是记忆________,最晚出现的记忆是________记忆。 6、记忆的保持的相反过程是________。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最早对遗忘现象作了研究、绘制了遗忘曲线。得出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________遗忘的发展是________因此学习后要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幼儿生病时去过医院,以后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这种心理活动是() A.记忆 B.想象 C.思维 D.感觉 2. 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 A再认B 再现C保持D识记 3.最早提出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艾宾浩斯 D.班杜拉 4.儿童最早出现的是( ),最晚出现的是() A 情绪记忆 B 语词记忆 C 形象记忆 D 动作记忆 5.在不理解意义的情况下,幼儿也能背诵唐诗,这是() A意义记忆B 逻辑记忆 C机械记忆D 理解记忆 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后()内进展最快。 A 31天 B 6天 C 1天 D 20分钟 7、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8、冬冬跟妈妈逛商店,看到商店招牌上的字,高兴地说:“妈、这字我认识、老师教过我们。”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 像“幼儿园、“汽车、“飞机、“火车等都是具体形象的概念,宝贝对这些具体形象记忆深刻,但要将这些具体形象与它的概念联系起来,还需要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 2.以机械记忆为主,不善于理解记忆宝贝的大脑就像一架照相机,可以不假思索就拍摄下周围的一切。 即便对所要记忆的内容根本不理解,但在成人的反复教导下,仍然能够将很多东西保留在他的记忆深处。 比如,宝贝不理解唐诗、英语单词等,但仍能背诵很多唐诗、英语单词。 机械记忆有利于帮助宝贝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会理解记忆。 3.记忆活动容易受情境或情绪影响宝贝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记忆活动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差异。 宝贝心情愉快,记忆效果良好;心情沮丧,则有可能什么都记不住。 一些伴随动作或能给宝贝较强情绪体验的内容可以强化宝贝的记忆,使宝贝记忆的效果更好。 4.记忆精确性差且很容易遗忘宝贝的记忆特点是很容易遗忘,尤其3岁前的宝贝,因此一般人记不住3岁以前的事情,心理学称之为“人类幼年健忘。 这个年龄段的宝贝回忆的精确性较差,宝贝的回忆往往是片段的、

不完整的,常常会出现丢失细节、颠倒时空或者将人物事件与时空随意组合等情况。 5.记忆内容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当宝贝见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1岁以内的宝贝根本回忆不起来;2岁左右的宝贝可以回忆几天以前的事;3岁左右的宝贝可以回忆几个星期以前的事。 比如爸爸在外学习1年后回到家中,小宝贝可能就不要爸爸抱,因为他已经忘记了爸爸的模样,把爸爸当成了陌生人。 6.记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3岁以内的宝贝记忆没有目的性,凡是他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事物他都能记住。 因此,父母如果不记得把某个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了,如果宝贝曾经看到父母拿到这个东西并且放在某个位置,他的记忆深处还会保留当时的情景,于是,宝贝很可能十分轻易就能帮着找到。 2.帮助宝宝理解3岁以前宝宝的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因为他的理解能力不够,妈妈在给宝宝讲故事或者学儿歌的时候,应该多给宝宝讲解详细内容,帮助宝宝理解其中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多和宝宝一起回忆也许宝宝并没有记住以前发生的事情,但是如果父母多和宝宝一起谈论以前的事情,一起念以前学过的儿歌,能够帮助宝宝回忆,巩固他的记忆。 而且,和宝宝一起谈论以前的事情,跟他一起分享他的生活,还能够帮助他更深地了解自己。 4.循序渐进宝宝记忆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简单到复杂,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试题

第五章幼儿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看到“五星红旗”四个字,头脑中就会立刻浮现出五星红旗的形象,这属于( )。 A.形象记忆 B.感觉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2、研究发现,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进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会遗忘 D.起伏不定 3、下面符合幼儿记忆发展特点的是( )。 A.以有意记忆为主 B.以词语逻辑记忆为主 C.以无意记忆为主 D.以意义记忆为主 4、在欢度“六一”儿童节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春天在哪里》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一种识记是( )。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 D.意义记忆 6、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 D.运动记忆 7、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害怕什么都是()的结果。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机械记忆 D.运动记忆 8、婴儿的“认生”现象,是( )的结果。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词语逻辑记 D.运动记忆

9、我们对公式、定理等的记忆,就是()。 A.形象记忆 B.词语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10、没有自觉的记忆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是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 D.意义记忆 11、在不理解古诗含义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 12、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A.再认 B.再现 C.保持 D.识记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再认和再现是识记与保持的( )。 A.前提 B.基础 C.结果 D.证卿 2、下列有关幼儿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B.词语记忆发展速度大于形象记忆 C.形象记忆效果好于词语逻辑记忆 D.意义记忆效果好于机械记 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记忆的过程包括(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再现 三、判断题 1、形象与词的结合,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 2、幼儿记忆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词比记忆生疏的事物和词的效果好。 3、幼儿机械识记的效果比意义识记效果好。 4、遗忘的进程总体上的特点是先慢后快。 5、幼儿在游戏中的有意记忆效果比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有意记忆效果好。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2、环节包括识记、保持、恢复。恢复又包括两种形式:再认、再现(回忆) 【简答】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 2. 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 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儿童最原始的想象和记忆不易区分。 3. 记忆与言语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要靠记忆,儿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离不开记忆。 4 ?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记忆的发展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记忆使情感丰富, 意志活动稳定。 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从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判断个 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指标有关。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个指标:1.习惯化;2?条件反射;3?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 1. 习惯化不学而能。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2 .自 然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人工条件反射出生1?3天的新生儿即可形成。采用 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有不同,但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简答】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1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2.记忆的潜伏期延长,即长 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3?由“幼年健忘”至U出现可保持终生的记忆。幼年健忘:指3岁前的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1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2?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3?再现在两岁左右出现,再认和再现的差距随年龄增长而缩小; 4. 再认依赖感知;再现依赖表象。 (三)记忆容量的增加1.记忆广度。人类短时记忆广度为7± 2个信息单位(组块),儿童不是一开始就具有人类记忆广度的;2.记忆范围扩大,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 信息加工熊力增强;3.工作记忆能力增强。工作记忆:指在短时间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 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来联系起来的记忆。 (四)记忆内容的变化从记忆内容看,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1?运动记忆(2周左右)。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2?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新生儿已有明显表现;3.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依靠表象进行;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 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4?语词记忆(1岁左右)?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 逐渐发展。 【简答】三、记忆策略的形成 震忆策略的形成和记忆有意性的发展密切联系. 包括对记忆的计燃和使用记忆的方法。常见记忆策略有: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 ?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 ?问接的意义识记。 第三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记忆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以下我们从记忆的意识性(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理解性(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以及记忆的发展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根据儿童活动有无目的,可以把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做无意记忆。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学前儿童记忆的基本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无意记忆占优势 (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而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在一项实验里,实验桌上画了一些假设的地方,如厨房、花园、睡眠室等等,要求幼儿用图片在桌上做游戏,把图上画的东西放到实验桌上相应的地方。图片共15张。图片上画的都是儿童熟悉的东西,如水壶、苹果、狗等等。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儿回忆所玩过的东西,即对其无意识记进行检查。另外,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要求幼儿进行有意识记,记住15张图片的内容。实验结果表明,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 (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提高,幼儿无意识记继续有所发展。例如,给小、中、大三个班的幼儿讲同一个故事,事先不要求记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年龄越大的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越好。

(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幼儿的无意识记,不是由于幼儿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的,而是幼儿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附带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副产物。事实证明,幼儿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效果越好。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 ①客观事物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物理特点,容易引起幼儿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幼儿在无意中记住。 ②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对幼儿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都比较容易成为幼儿注意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容。比如,感人的道德故事比空洞的道德说教容易使幼儿记住。 ③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如果使识记对象成为儿童活动任务中的注意对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对该对象的认知,那么,对这种对象进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比如,发给幼儿15张图片,每张图片中央画有幼儿熟悉的物体,图片的右上角画有同样醒目的符号,如△,+,○等。把幼儿分为两组,一组的任务是按物体的特点分类,如把猫和狗放在一起,另一组的任务是按符号分类,如把有△符号的放在一起。分类完毕后,要求幼儿回忆各图片上的物体。结果,按图片所示物体分类的幼儿,平均记住10.6个物体;按符号分类的幼儿,平均只记住3.1个物体。说明由于活动中辨别的主要对象不同,对图形的无意识记效果也不同。 ④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多种感官参加的无意识记效果较好。比如,同一年龄班的幼儿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学习同一首歌,第一次,甲组边看图片边听歌

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教案

第六单元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道学前儿童记忆发生的指标和时间; 2.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3.知道0~3岁、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4.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力培养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3岁前、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以及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难点: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课堂讨论、处理作业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课时4课时 第六单元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讲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二、记忆的分类 (一)按保持时间划分 根据记忆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保存下来,大约的存储时间是1秒左右。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1秒到1分钟之间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的记忆。 (二)根据内容划分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将记忆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言记忆。 1.运动记忆——又称动作记忆,是指所识记的内容是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儿童最早出现的就是运动记忆。 2.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害怕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情绪记忆出现也较早。 3.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比如,婴儿认识自己的奶瓶、认识妈妈,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学前期,形象记忆处于优势地位。 4.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儿童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语词记忆的发展最晚。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根据儿童活动有无目的,可以把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做无意记忆。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学前儿童记忆的基本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1.无意记忆占优势 (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而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 (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提高,幼儿无意识记继续有所发展。例如,给小、中、大三个班的幼儿讲同一个故事,事先不要求记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年龄越大的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越好。 (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幼儿的无意识记,不是由于幼儿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的,而是幼儿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附带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副产物。事实证明,幼儿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效果越好。 (4)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 ①客观事物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物理特点,容易引起幼儿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幼儿在无意中记住。 ②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对幼儿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都比较容

易成为幼儿注意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容。比如,感人的道德故事比空洞的道德说教容易使幼儿记住。 ③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如果使识记对象成为儿童活动任务中的注意对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对该对象的认知,那么,对这种对象进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 ④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多种感官参加的无意识记效果较好。比如幼儿学习儿歌时,单纯通过听觉识记的效果不如视听通道同时进行识记的效果好。说明多种感官参加有助于提高无意识记的效果。 ⑤活动动机。活动动机不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不同。有研究表明,儿童在竞赛性游戏中积极性较高,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成人在日常生活和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经常向他们提出记忆的任务。在讲故事前,预先向幼儿提出复述故事的要求,背诵儿歌时,要求他们尽快记住。这一切,都是促使有意识记发展的手段。 (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幼儿意识到识记的具体任务,影响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比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担任“顾客”的角色,“顾客”必须记住应购物品的各种名称,角色本身使幼儿意识到这种识记任务,因而也就努力去识记,记忆效果也有所提高。活动的动机对幼儿有意识记的积极性和效果都有很大影响。在实际生活中,

(完整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 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 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 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 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 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 (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 1、无意学习。(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 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启示:应该让孩子与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课本上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生活中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3、不顺序性。(并非一定要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启示:兴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习什么,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学习方式: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 (启示:正确理解学习,学习是个大概念,无所不包,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鼓励孩子多动手。) 三、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6-12岁) 从三个方面穿插讲的:1、注意力,2、记忆力,3、思维方式

(完整word版)第五章幼儿的记忆试题

第五章达标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看到“五星红旗”四个字,头脑中就会立刻浮现出五星红旗的形象,这属于( )。 A.形象记忆 B.感觉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2、研究发现,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进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会遗忘 D.起伏不定 3、下面符合幼儿记忆发展特点的是( )。 A.以有意记忆为主 B.以词语逻辑记忆为主 C.以无意记忆为主 D.以意义记忆为主 4、在欢度“六一”儿童节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春天在哪里》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一种识记是( )。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 D.意义记忆 6、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 D.运动记忆 7、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害怕什么都是()的结果。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机械记忆 D.运动记忆 8、婴儿的“认生”现象,是( )的结果。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词语逻辑记 D.运动记忆

9、我们对公式、定理等的记忆,就是()。 A.形象记忆 B.词语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10、没有自觉的记忆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是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 D.意义记忆 11、在不理解古诗含义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 12、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A.再认 B.再现 C.保持 D.识记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再认和再现是识记与保持的( )。 A.前提 B.基础 C.结果 D.证卿 2、下列有关幼儿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B.词语记忆发展速度大于形象记忆 C.形象记忆效果好于词语逻辑记忆 D.意义记忆效果好于机械记 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记忆的过程包括( )。 A.识记 B.保持 C.再忍 D.再现 三、判断题 1、形象与词的结合,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 2、幼儿记忆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词比记忆生疏的事物和词的效果好。 3、幼儿机械识记的效果比意义识记效果好。 4、遗忘的进程总体上的特点是先慢后快。 5、幼儿在游戏中的有意记忆效果比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有意记忆效果好。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历年试题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历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 A.形象记忆占优势B.语词记忆占优势C.意义记忆用得多D.机械记忆效果好 2.幼儿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A.机械记忆效果好 B.意义记忆效果好 C.两者都在发展D.两者不可比较 3.整个幼儿期,占主要地位的记忆是() A.语词记忆 B.形象记忆 C.有意记忆 D.意义记忆 4.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作() A.动机性遗忘 B.临时性遗忘 C.幼年健忘D.不完全遗忘 5.在幼儿记忆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形象记忆 B.语词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6.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B.幼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C.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D.幼儿机械记忆的效果优于意义记忆 7.从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看,儿童最晚出现的记忆是()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D.语词记忆 8.儿童最晚出现记忆的是 ( ) A.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 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9.最能体现幼儿记忆发展中质的飞跃的方面是( ) A.无意识记的发展B.有意识记的发展C.机械记忆的发展D.意义记忆的发展 10.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的记忆形式是() A. 运动记忆 B. 情绪记忆 C. 形象记忆 D. 语词记忆 11.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转变期,约出现在( ) A.2—3岁 B.4—5岁 C.5—7岁 D.7—8岁 12.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13.幼儿记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语词记忆占优势 B.形象记忆占优势 C.机械记忆效果好 D.意义记忆用得多 14.令人感兴趣的是,幼儿有一种特殊的( ) A.适应现象 B.对比现象 C.前摄抑制现象 D.记忆恢复现象 15.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16.一天,玲玲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曲时,高兴地说:“妈妈,我也会唱,幼儿园老师教过我们。”又有一天,玲玲跟妈妈逛商店,指着货架上的玩具说:“妈妈,我们幼儿园里也有这样的玩具。”玲玲的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 )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17.反映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的是( ) A.有意识记的发展 B.无意识记的发展 C.机械记忆的发展 D.意义记忆的发展 18.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揭示的“遗忘规律”表明,遗忘进程的总趋势是()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不快不慢 D.均衡发展 19.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是() A.5±2个信息单位B.6±2个信息单位C.7±2个信息单位D.8±2个信息单位

小学低年级学生记忆特点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人们过去见过的、听过的、嗅过的、尝过的、触摸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对象及动作等,都可以在头脑里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现或回忆出来,这都是记忆现象。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记忆就是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是人们进行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们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记忆在智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人的智力结构中的诸因素都离不开记忆,没有记忆,无论是观察、想象、思维或注意都无法进行,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小学生记忆力的辅导,以提高小学生的智力水平。 小学生记忆的特点(一)小学生记忆量的发展小学生记忆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两个方面。 1、记忆广度是指儿童在单位时间内所记住材料的最大数量。儿童的记忆广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扩大。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同时识记15个单词,学前儿童平均只能识记3个——5个,而小学儿童平均能识记6个-8个。小学高年级儿童所能记忆的材料的数量增加较快。 2、记忆保持时间是指从识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回忆之间的间隔时间。洪德厚(1984)对儿童记忆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记忆保持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延长,记忆保持时间在8岁、10岁、12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儿童是否对材料感兴趣,对记忆对象的感知是否清晰,记忆对象能否引起儿童的情绪体验,以及对识记材料是否理解等。一般而言,凡是儿童感受兴趣,引起儿童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儿童易于理解的事物

记忆保持时间较长一些。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因素。 (二)小学生记忆质的发展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正在发生着本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1、小学生无意识和有意识记的发展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目的,且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指有预定目的,并付出意志努力的识记。小学生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有意识记的增长速度更为明显。一般来说,小学生入学时,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意识记效果赶上无意识记效果,最后有意识记的效果超过无意识记的效果,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2、意义识记在逐步发展从记忆方法上说,小学生意义识记正在逐步发展乃至占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小学生主要采取机械识记的方法,中高年级小学生比较多地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也不会进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学习功课时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到了中高年级,由于他们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在学习活动中运用意义识记的比例逐渐增大。 3、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逐渐占优势,所学课本的内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词、数字或符号,所以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渐渐地占主导地位。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

第5章第2节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第5章第2节幼儿的 记忆与幼儿的活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五章第二节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 动 一、活动的性质与幼儿的记忆 请你想想,在活动中怎样才能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要提高幼儿的记忆效果,主要依据下列因素: (一)活动材料的性质 如前所述,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特点,易引起幼儿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幼儿的无意中记住。如:爸爸下班带回来几个气球,其中只有一只是大红色的,这只大红色的气球很易被孩子记住。 (二)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对幼儿生活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都易成为幼儿无意记忆的内容。如:幼儿想去“水上世界”玩,在玩的过程中,情绪愉快使幼儿久久不忘,总想再去。 (三)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追求的对象 如果使记忆材料成为幼儿活动中的主要对象,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不能离开对该对象的认知,那么;对这种对象进行记忆的效果也较好。如:在幼儿园里,孩子经常在园内活动,却不知有几种树。老师组织幼儿开展“找春天”活动,并要比谁找到的“春天”(内容)多,孩子自然而然记住了幼儿园有多少树。 (四)活动中感官可参加的数量 多种感官参加的记忆效果较好。如:认识桔子,老师让幼儿看看、嗅嗅、摸摸、尝尝,要比只一味让幼儿看,老师讲,记忆效果好。 二、幼儿的兴趣、积极性与记忆 (一)活动动机 活动的动机对幼儿记忆的积极性和效果有很大影响。一些专门的测验和实验,把幼儿带到实验室里,简单要求他们完成记忆任务,幼儿对这种活动缺乏积极性,不感兴趣,记忆效果就较差。而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记忆效果就比较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