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中国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初中《中国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初中《中国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初中《中国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中国地理教案精装版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知识要点:

1.中国的位置与范围(四个端点、经纬度、半球、温度带、时区、东西及南北的长度、海陆位置、国界线、海岸线、岛屿线、周边国家等):

2.中国的海域及分界线:

3.海陆兼备的意义:

4.行政区的划分(区域划分、名称、简称、省会、轮廓等):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中国的位置与范围:

(1)四个端点及经、纬度(见中国填充图):

(93)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东9区)(中俄国界线)

(94)黑龙江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中俄国界线)

(95)新疆帕米尔高原(73°E)(东5区)(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国界线)

(96)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沙、中沙、西沙、东沙群岛由海南省管辖)

(2)周边国家(见中国填充图):

(14个相邻国:俄罗斯(黑、吉、内、新)、哈萨克斯坦(新)、吉尔吉斯斯坦(新)、

塔吉克斯坦(新)、阿富汗(新)、巴基斯坦(新)、印度(藏、新)、尼泊尔(藏)、

不丹(藏)、缅甸(藏、滇)、老挝(滇)、越南(滇、桂)、朝鲜(辽、吉)、蒙古(甘、内、新))(6个隔海相望国: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其它:(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热带和温带;跨5个时区;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陆疆线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千米、岛屿岸线1.4万千米;海陆岸线相交于鸭绿江口和北仑河口;

东西长约5000千米、南北长约5500千米。)

2.中国的海域及分界线:(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北部湾等;

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长江入海口北岸与济州岛、澎湖列岛为界线。)

3.海陆兼备的意义:

(1)东临太平洋,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2)东临太平洋,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

(3)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来往。

4.行政区的划分(见中国填充图):

(1)34个省级行政单位口诀:两湖(湘、鄂)两广(桂、奥)两河(豫、冀)山(晋、鲁),

五江(赣、苏、浙、黑、新)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辽、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

外加一市两特区(香港、澳门),天涯海角寻琼岛。

(2)区域划分(见中国填充图):

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晋冀鲁豫京津;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鄂湘皖赣苏浙沪;北部内陆内蒙古;

南部沿海四省三区:闽粤台广桂澳港;西南三省一市一区:滇贵川渝藏;东北三省黑吉辽;

西北三省二区:陕甘宁青新;

(3)各行政区的轮廓、省会、简称(见中国填充图):

(4)各行政区的特色(见中国填充图):

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江苏(香港);华侨最多的省:广东省、福建省;

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人口密度最小的省:西藏;邻国最多的省:新疆(8个);

跨经度最大的省:内蒙古;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广东省;

跨纬度最大的省:海南省;人口最少的省:西藏自治区(澳门);岛屿最多的省:浙江省;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云南;

面积最小的省:海南省(澳门);邻省最多的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8个)。

本章小结与补充: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一、知识要点: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带来的影响:

4.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5.中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和基本内容:

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意义:

7.中国的民族政策: 8.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1)全中国人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50多圈;(2)2000年统计人口总数达12.95亿,占世界21%;(3)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为世界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有9个(2000年):豫鲁粤川苏冀湘皖鄂;

(4)中国平均人口密度134人/千米(2000年统计),是同期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2.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1)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①人口分布不均;②以云南的腾冲——黑龙江的黑河为线,其东南

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特别是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人口更稠密(东南部面积占全国43%,人口占全国94%;而西北部面积占全国57%,人口占全国6%)。

(2)原因:东部多平原,耕地多,气候好,粮食生产多;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人口、城镇多;

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人口、城镇少。

3.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1)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

(2)原因:人口基数大;民族解放,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

期寿命延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3)带来的影响:①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②人均占有资源量少、人均经济收入低;③用于进一步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财富减少了。

4.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解放前人口增长缓慢;解放后人口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状况。

(2)原因:①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

②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经济基础和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5.中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1)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2)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意义:

(1)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①汉族遍布全国各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②边疆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

③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荣。

7.中国的民族政策:

①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②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③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④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8.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分布:

(1)18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分布(见中国填充图):

壮族(广西)满族(东北三省)回族(宁夏)苗族(贵州)维吾尔族(新)彝族(滇)土家族(湘西北)蒙古族(内蒙古)藏族(藏)布衣族(黔西南)侗族(黔东)瑶族(湘南)朝鲜族(东北东部)白族(滇北)哈尼族(滇南)黎族(琼)哈萨克族(藏北)傣族(滇西)(2)100万人口以下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见中国填充图):

珞巴族(藏南)门巴族(藏南)高山族(台)畲族(浙闽)羌族(川西北)赫哲族(黑东北)

本章小结与补充: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一、知识要点:

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及意义:

2.地形结构特点及利弊:

3.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及特征:

4.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5.特色地形:

6.地震与火山及成因:

7.链接高考——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及意义:

(1)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大雪山→横断山脉(第一、二级);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二与第三级)。

(2)意义:西高东低的地势,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雨量充沛;

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

2.地形结构特点及利弊:

(1)地形结构特点: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包括山地、丘陵、高原)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小(约10%)。

(2)利弊: ①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有利条件;

②山区面积广大,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具有优势;

③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不足;

④山区面积广大,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3.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及地形骨架:

(1)主要山脉的走向(见中国填充图):

东西走向山脉: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巴颜喀拉山、大巴山、大别山、南岭等;

南北走向山脉:贺兰山、六盘山、邛崃山、大雪山、横断山脉等;

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大兴安岭、长白山、千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武夷山、阿尔金山、

台湾山脉等;

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祁连山、小兴安岭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等。

(2)地形骨架(重要地理分界线)(见中国填充图):

①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②中国主要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如下:

昆仑山(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大巴山(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祁连山(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雪峰山(云贵高原与江南丘陵),燕山(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

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

阿尔金山(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六盘山(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

4.主要地形区及特征(四高、四盆、三平、三丘):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连绵——青藏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的原野——内蒙古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地面崎岖、喀斯特地形——云贵高原(多山间盆地即坝子);

地势坦荡、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开阔);地势平坦、一望无际、开阔完整——华北平原;地势低洼、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三丘:东南丘陵(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又称东南沿海丘陵、两广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5.特色地形:

①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8844.43千米)(位于喜马拉雅山);

②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8611千米)(位于喀喇昆仑山);

③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内陆,四周高山环抱)(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

④其它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新疆);库姆塔格沙漠(新甘);巴丹吉林沙漠(内蒙古西部);

库布齐沙漠(内蒙古中部);毛乌素沙地(内蒙古中部);

浑善达克沙地(内蒙古东部);腾格里沙漠(内蒙古南部)等。

⑤中国陆地的最低点: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155米);

6.地震、火山及成因:

(1)成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及大陆内部的板块断裂破碎地带,地壳不稳定。(2)地震分类: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如长白山天池(火山口积水而成)、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喷发的溶岩,堵塞河道而成);构造地震危害最大。

7.链接高考——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寒冷空气的背风坡气温较高;

②影响降水:西高东低的地势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吹入;暖湿空气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

③影响气流运动:东西走向山脉冬季阻挡南下冷气流,夏季阻挡北上暖气流,使山脉两侧气候产生差异;

(2)对河流的影响:

①制约河流的流向: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大河东流入海;山脉是河流的分水岭,影响河流的流域范围;

②影响河流的流速和落差: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大河形成巨大落差;坡度缓则水流平稳,坡度陡则水

流快,易形成峡谷急流。

(3)对植被影响:植被随海拔高度增加形成有规律的垂直变化;山脉的阳坡与阴坡植被产生明显的差异;

(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平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利于居住,聚落、城镇出现早,交通便利,生产发达,便于往来,经济发达;

山区资源丰富,交通不便,开发历史短,经济基础薄弱;

丘陵、盆地经济较发达;

高原地区经济发展较滞后;

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地带,其形成原因有很多因素,但地形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本章小结与补充:(5)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组成:(见:“中国空白填充图”)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与气候

一、知识要点:

1.识别“天气符号”:

2.气温的分布与温度带:

3.降水与干湿地区:

(1)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1)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温度带的划分及特点:(2)干湿地区的划分及特点:

4.中国的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

5.气象灾害及成因、危害与防御: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识别“天气符号”:一面风旗表示八级风,一道横杆表示2级风,风旗与横杆表示风向。

2.气温的分布与温度带:

(1)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①冬季南北温差大:

(一月平均气温黑龙江—32℃,海南省16℃;秦岭淮河一线约为0℃;一月等温线比七月密集)

原因:◆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比南方低(短),

太阳光热北方比南方少得多,所以南北气温差异大;

◆冬季风(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海南岛、台湾岛外,全国各地都受其影响):

冬季风对南北影响程度差异大,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首当其冲,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

寒冷;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山岭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小。(前

两者是因为海拔高;第三者是因为四周被山岭围绕,阻挡冬季冷空气的侵入;后两者是

因为离冬季强冷空气—寒潮的发源地远,且寒潮南下时受山岭阻挡,势力不断减弱)。

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七月等温线比一月稀疏;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6℃—28℃之间;)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些,但北方的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不了多少。

③气温极值:

◆(漠河):全国全年最冷之地(极端最低气温-52.3℃)(也是冬季最冷之地);其原因是:受纬度

位置的影响,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小(大),全年获香太阳辐射少(多)。

◆(吐鲁番):全国全年最热之地(极端最高气温49.6℃)(被称为火洲)(也是夏季最热之地);

其原因是:受地形影响,盆地地形,四周山岭环绕,冬季冷空气不易侵入;地形闭塞,夏季不易散热且多下沉气流,加剧气候的炎热。

◆(海南岛):全国冬季最热之地,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其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高

(低)太阳高度小(大),全年获香太阳辐射少(多)。

◆(青藏高原):全国夏季最冷之地,平均气温在8℃以下;其原因是:受地形影响,海拔高。

◆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2)温度带的划分(日均温≥10℃的积温为依据)及特点:

①生长期:日平均气温≥10℃的持续期称为作物生长期;

②积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

③温度带的划分及特点(见中国填充图):

◆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小于1600℃);初霜出现在9月初,生长期小于100天,无霜

期91天;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农作物主要有: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东北三省、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1600℃—3400℃);初霜出现在10月初前后,生长期

100—171天,无霜期120—210天;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农作物主要有:春小麦、大豆、

玉米、谷子、高粱;

◆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其原因是:受地形影响,盆地地形,四周山岭环绕,冬

季冷空气不易侵入;地形闭塞,夏季不易散热且多下沉气流,加剧气候的炎热。)(3400℃—

4500℃);初霜出现在11月初,生长期171—218天,无霜期150—240天;作物熟制为一年

二熟或二年三熟;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复种糜子、荞麦等,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

薯等;

◆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南到南部沿海(4500℃—8000℃);初霜出现在12月初—

元旦前后(南部沿海在元旦前后),生长期218—365天,无霜期240—360天;作物熟制为一

年二熟或一年三熟,长江与淮河之间为一年二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长江以南为一年三熟,

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海南省、滇、粤、台的南部(大于8000℃);终年不见初霜,生长期365天,无霜期360天;

作物熟制一年三熟,农作物主要有水稻。

◆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小于2000℃);生长期0—350天,无霜期0—210天;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农作物主要有早熟青稞。

3.降水与干湿地区:

(1)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原因(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

①空间分布即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其原因有:

◆海陆位置: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水汽影响,降水多;西北距海远,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少;

(形成季风与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季风:东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时间分布即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夏秋季节(5月—9月),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其原因是:

与夏季风进退的迟早有关。夏季风的进退与锋面雨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如下:

◆五月中旬,随夏季风增强,锋面雨带从南部沿海登陆,华南即南岭以南出现雨带,降水增多;

◆六月中旬,锋面雨带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淮河流域,出现梅雨天气;

◆七月中旬—8月,锋面雨带到达淮河以北的东北、华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天气(“三

伏”为初伏、中伏、末伏,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致为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

◆九月开始,随冬季风增强,雨季迅速南移至南部沿海;

◆十月,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雨季随之退出大陆而结束。

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少雨区更大;其原因是:与夏季风进退规律的反常有

关。夏季风进退规律的反常与副高的关系: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反常,使夏季风的进退出现反常:

◆若夏季副高发展伸至我国大陆但势力较弱,位置持续偏南时,夏季风也较弱,向北移动慢,北方降水偏

少,南方降水偏多,易造成南方地区特别是江淮地区的洪涝灾害,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若夏季副高势力强大,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偏北时,夏季风也强,向北移动快,北方降水偏多,

南方降水偏少,易造成北方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④雨季长短不同: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⑤我国降水分布的总特点是:每年的春初到夏初,南方多雨湿润,北方普遍干旱;盛夏七月中下旬至八月,

北方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出现伏旱天气。

(2)干湿地区的划分及特点(见中国填充图):

◆湿润地区:年降水总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多为森林景观;

◆半湿润地区:年降水总量400mm—800mm,降水量>蒸发量,多为森林草原景观;

◆半干旱地区:年降水总量200mm—400mm,降水量<蒸发量,多为草原景观;

◆干旱地区:年降水总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多为荒漠景观;

另外:◆我国年降水量最高历史记录——台湾的火烧寮,达8408mm,其原因有:位于东部沿海,台湾山脉的东北部,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位于西太平洋,极易受热带风暴(台风)的影响,加大降水量,受台湾岛倾斜方向的影响,湿润气流易在此积聚回旋上升而降水多。

◆我国年降水量最低历史记录——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仅达5.9mm,其原因有:地处内陆,离海洋

远,盆地四周山岭环绕,阴挡湿润气流深入且多下沉气流,气候干燥。

4.中国的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及原因:

(1)中国气候特征:

①大陆性(受海陆位置和大陆面积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受海陆差异影响),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暖热多雨(除沙漠外,与世界同纬度相比,中国冬季最冷,夏季最热);

②雨热同期(夏季)(季风气候);

③气候复杂多样(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寒气候)(其原因是:复杂多样

的地形;南北跨度纬度大;海陆位置;海陆热力差异等。)。

(2)原因:复杂多样的地形;南北跨度纬度大;海陆位置;海陆热力差异等。

5.气象灾害及成因、危害与防御——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1)寒潮:每年秋未、冬季和初春,来自西伯利亚(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俄罗斯)、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侵

入我国,活动范围大。(除西藏、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海南、台湾等地以外的全国各地;前两者

海拔高,强冷空气不易侵入;后两者离冬季强冷空气(寒潮)的发源地远,且寒潮南下时受山岭

阻挡,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四周被山岭围绕,阻挡寒潮的侵入。)灾害:严寒、大风、霜冻等

天气。

(2)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或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①发源地: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其中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台风次数最多;

②影响地:东南沿海(广东、福建、台湾、海南)登陆,随后影响到沿海其他省区;

③灾害: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夏秋季节)等。

(3)洪涝和干旱(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①成因:◆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春夏多旱,夏秋多涝):

若夏季副高发展伸至我国大陆但势力较弱,位置持续偏南时,夏季风也较弱,向北移动慢,北方降水偏少,南方降水偏多,易造成南方地区特别是江淮地区的洪涝灾害,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若夏季副高势力强大,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偏北时,夏季风也强,向北移动快,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易造成北方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②防御:修建大量防洪旱的水利工程。

(4)沙尘暴:

①多发生在春季,其形成原因:

风力——动力(冬季风);沙源——源于蒙古和我国西部内陆地区的沙漠;

气候——冬末春初,气温上升,蒸发强盛,降水较少,地表干燥;人为因素——植被破坏;

②其影响地区主要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时袭击到江淮地区。

本章小结与补充:

第五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一、知识要点:

1.河、湖的功能: 2. 内、外流域(区):

3. 河流的水文特征(外流河与内流河):(从补给类型、流量大小及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程、

水能与航运、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等方面来分析)4.河流的水系特征:(从流域面积、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即河网密度等方面来分析)

5.湖泊(湖泊的特征与湖泊的分类):

6.主要河流与湖泊: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河、湖的功能:

①大地的动脉——河流;②大地的明珠——湖泊;

③为人类提供水资源、水能资源、航运、灌溉、水产等;

④湖泊对河流水量具有调节作用(主要对湖泊下游调节作用大,其调节作用大小取决于湖泊面积的大小,

使河流流量变化减小。);⑤给人类带来洪涝等水灾。

2.内、外流域(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及200等降水量线):

(1)外流河与外流区: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外流河;外流河流域称外流区(流域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域);(2)内流河与内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3.河流的水文特征:

(1)外河流的水文特征:

①分属三大水系: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北冰洋(额尔齐斯河);太平洋(其余);

②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夏汛冬枯),北方河流有断流现象;

③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④补给类型有:大气降水、地形雨、台风雨、地下水、湖泊水、季节性冰雪融水、高山冰川融水等。

⑤内部差异较大,其中:

◆东北地区(黑龙江、松花江):流量丰富、汛期较短、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小、冰期长(湿润区);

(有两个汛期:春汛,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夏汛,大气降水补给。)

◆秦淮以北(辽河、海河、黄河):流量较小、汛期较短、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冰期短(半湿润区);

◆秦淮以南(长江、珠江):流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变化小、含沙量小、无冰期(湿润区);

◆西南地区(努江、澜沧江):流量丰富、汛期较长、水位变化小、含沙量小、无冰期(湿润区);

(2)内河流的水文特征:

①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的干旱、半干旱区;②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③补给类型主要有:高山冰川融水、山地降水等;

④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山地降水多,河流流量较丰富;夏季过后,水量渐减以至断流;

⑤流程较短,中途消失在沙漠或汇入内陆湖泊(因为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戈壁

广布,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农业灌溉用水,使水量迅速减少,所以流程较短,中下游常出现断流);4.湖泊:

(1)湖泊分布的特征:分布范围广而相对集中,主要有两大湖泊分布区: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

高原湖泊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2)湖泊的分类(见中国填充图):

①按流域特点分两类湖泊:

◆外流湖:分布在外流区,与外流河相通,湖水可流进也能排出。

◆内流湖:分布在内流区,为内流河的终点,湖水只能进,不能排出。

②按性质分两类湖泊:

◆咸水湖:湖水输出主要通过蒸发,湖水只能进,不能排出,盐分较多,盐度较高(如青海湖、纳木错等);

◆淡水湖:湖水输出是地表径流,湖水可进可出,含盐分少,盐度较低(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③按成因分七类湖泊:

◆构造湖(地壳断裂下陷而成如青海湖.纳木错.艾丁湖、鄱阳湖、洞庭湖、兴凯湖、呼伦湖、滇池、日月潭);

◆火山湖(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如:长白山天池);◆泻湖(河水外泄而成,如:洪泽湖、太湖);

◆堰塞湖(火山喷发的溶岩堵塞河道而成,如:镜泊湖);◆河迹洼地湖(河流干涸,低洼地积水而成,如洪湖);

◆冰蚀湖(冰川侵蚀而成);◆冰碛湖(冰川携带物沉积形成洼地积水而成)。

5.主要河流和湖泊(见中国填充图):

(1)主要湖泊:

①青海湖——我国面积归大的湖泊(咸水湖);②纳木错——我国海拔最高的湖泊(咸水湖);

③鄱阳湖——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④艾丁湖——我国陆地最低点(海拔—155米)(咸水湖);

(2)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京杭运河、长江、黄河、珠江)(见中国填充图):

(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及200等降水量线)

①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水源补给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每年7—9月

为汛期,10月后水量大减,且中下游河道经常断流。

②京杭运河——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1800千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自北向南依次经过京、津、冀、鲁、苏、浙六个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自古是南北交通重要通道,其航运能力仅次于长江。现在,其航运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境内(山东济宁——浙江杭州)。主要城市:(1)北京(2)济宁(3)镇江(4)杭州(5)南京

③珠江——

◆发源于云南的乌蒙山,流域西起云贵高原,北起南岭山地,经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入南海;流经云、

贵、桂、湘、赣、粤6省区,通航里程1200千米,仅次于长江;支流众多,水系稠密,由西江、东江、北江三大水系组成。

◆珠江的水文特征:

水量丰富(珠江流域地处多雨区,雨量充沛。年径流量仅次于长江。);

水位平稳(季节和年际变化小。雨季长,又有台风雨影响,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小,径流量变化不大。)河流含沙量不大(流域区内植被覆盖率高,石灰岩分布广。);

◆水能资源开发:珠江流经丘陵地区,多峡谷急流瀑布,水能资源丰富;水能梯级开发最突出。

◆珠江沿岸主要港口及干支流名称(见中国填充图):

(1)广州(2)三水(3)梧州(4)桂平(5)柳州(6)南宁(7)蔗香(8)珠江(9)东江(10)北江(11)西江(12)漓江(13)柳江(14)浔江(15)黔江

(16)红水河(17)郁江(18)左江(19)右江(20)北盘江(21)南盘江(22)黄泥河◆珠江干支流水电站(见中国填充图):

(23)鲁布革(黔)(黄泥河)(24)天生桥(桂)(红水河)(25)龙滩(桂)(红水河)(26)岩滩(桂)(红水河)(27)大化(桂)(红水河)(28)新丰江(粤)(东江)

④长江——

◆发源于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6621米),向东海奔去。干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干流流经11个省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流经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分段及水文特征: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为界点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游流经在第一、第二级阶梯上,中下游流经第三级阶梯;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江阔水深、水流缓、支流少。

◆长江主要支流有(见中国填充图):

四川的金沙江、岷江、嘉陵江;贵州的乌江;湖南的湘江(洞庭湖);湖北的汉江;江西的赣江(鄱阳湖水系的五大支流:饶河、信江、抚河、赣江、修水)等。

◆长江干流各河段的名称(见中国填充图):

两大源头河(沱沱河、当曲);通天河(两大源河汇合处—青海省的玉树);金沙江(玉树—四川的宜宾);长江(宜宾—入海口);川江(宜宾—宜昌,主要流经在四川);荆江(湖北的枝城—湖南城陵矶);峡江(四川的奉节—湖北的宜昌,也是三峡所在河段);杨子江(江苏的镇江—扬州);

◆巨大的水能(落差与水量大小):长江是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我国水能理论蕴藏量达6.8亿千瓦,可开发量3.8亿千瓦,居世界水能第一位。其分布不均,水能可开发量的地区分布如下:西南67.8%,中南15.5%,西北9.9%,华东3.6%,东北2%,华北1.2%。

源头至入海口的落差达6621—10=6600米;

源头至宜宾,河长约2500米,落差却约达6200米,是长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

四川盆地以东,度江穿越于巫山中,河水切割侵蚀巫山而形成三峡(重庆的瞿塘峡、重庆与湖北的巫峡、湖北的西陵峡),峡谷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葛洲坝、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相继建立,长江水能更多的被开发利用而造福全人民。长江干支流水电站的分布如下:

◆长江干支流水电站(见中国填充图):

(8)隔河岩(鄂)(长江)(10)葛洲坝(鄂)(长江)(11)三峡(川鄂)(长江)(17)二滩(川)(金沙江)(18)龚嘴(川)(大渡河)(19)铜街子(川)(岷江)

(20)都江堰(川)(岷江)(21)宝珠寺(川)(嘉陵江)(22)安康(陕)汉江

(23)东风(黔)(乌江)(24)乌江渡(黔)(乌江)(25)风滩(湘)(沅江)

(26)五强溪(湘)(源江)(27)柘溪(湘)(资水)(28)东江(湘)(湘江)

(29)万安(赣)(赣江)(33)丹江口(鄂)(汉水)

◆防洪与灌溉:

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危害最严重,其洪流有: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及洞庭湖、鄱阳湖和汉江三股,特别是三股洪流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而出现特大洪水。

“千里长江,险在荆江(湖北的枝城——湖南的城陵矶)”,

其洪涝原因有:河段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其防御措施有:修建荆江分洪工程;裁湾取直工程;加固荆江大堤等。

长江易发生洪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不均;上、中游间落差巨大;中上游森林滥伐滥砍现象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中游湖泊水面缩小,分洪蓄水能力降低(人为填湖、占河道和蓄水区开垦耕地与城市建设等);

中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泄洪能力弱;近年河流泥沙量的大增,河床逐渐抬升。

防洪是长江治理的首要任务,包括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裁湾取直工程、营造防护林和保持水土等办法。

◆黄金水道——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是中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流,占全国内河航程的2/3,四季通航,被称为“黄金水道”,三峡未修建之前,各河段的通航能如下:上海—武汉3000吨位以上;武汉—重庆1000—3000吨位;重庆—宜宾500—1000吨位;

其航运发达的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具有巨大的运输价值: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沿江平原和度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长江干流沿岸工业中心和城市众多,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开发长江航线的措施:一方面疏浚长江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一方面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经济带,充分发挥其“黄金水道”作用。

◆长江沿岸主要港口(见中国填充图):

(1)上海(2)镇江(3)南京(4)九江湖口(5)武汉(鄂)(6)城陵矶(滇)(7)枝城(鄂)(9)宜昌(鄂)(12)涪陵(渝)(13)重庆(14)宜宾(川)(15)攀枝花(川)(16)玉树(青)(30)芜湖(皖)(31)张家港(苏)(32)南通(苏)

⑤黄河——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文明的发祥地);中国的一条害河(洪涝灾害严重);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雅拉达泽峰(5214米),呈“几”字形向渤海奔去。干流全长5500千米,

是我国第二长河(其长度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第二位,但其水量远不如长江、珠江,故不称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

◆干流流经9个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流经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有:源头—约古宗列曲、洮河、湟水、渭河、汾河、泾河。

◆黄河分段及水文特征: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旧孟律为界点分为上、中、下三段,上中游流经第一、第二级阶梯上,下游流经第三级阶梯;上游:河源水清、峡谷段水能丰富、河套段水流平缓;中游多支流、多峡谷、含沙量大;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成“地上河”。

◆母亲河的奉献——水能与灌溉:

上中游水能的梯级开发,大型水利枢纽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

引黄灌溉历史悠久:上游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称;中下游的引黄入晋、引黄济青等。千百年来,黄河的哺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痛苦的回忆,中国的忧患——黄河的水土流失与水患灾害:

水土流失:黄河中游流经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较多,加上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产生强烈的水土流失而使黄河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地上河”与水患灾害: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慢,致使用权大量泥沙沉积,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一遇暴雨,河水猛长,两岸河堤极易决口,泛滥成灾;

治理黄河: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加强水土保持是治黄之本。主要措施:中上游生物措施(造林种草)和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相结合;

治理黄河水患(下游)的主要措施:兴修水利,上拦下排;退耕还林、还草、还蓄洪区;加固堤坝;

◆黄河断流的原因:

天然来水量少(黄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在400mm左右,河系的径流量少,水资源不丰富。另外,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

工农业用水量大(黄河沿岸大多城市的工业以煤炭、钢铁、纺织、化学等耗水量大的工业为主,节水型工业较少,农业灌溉基本以漫灌为主。另外,在工农业生产中,存在人为的浪费水现象);

人口生活用水量大(黄河流域人口密集,生活用水量极大,而人的节水意识不强);

华北地区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漏斗区,黄河径流极易从土质疏松的地方下渗;

近年来,由于大气增温,地面蒸发强烈,黄河径流水路途长,在途中减少量逐渐增多。

◆黄河沿岸主要港口、干支流名称和水电站(见中国填充图):

(1)旧孟津(6)河口(14)湟水(15)洮河(16)约古宗列曲(17)汾河(18)渭河(19)泾河(2)小浪底(豫)(黄河)(3)三门峡(豫)(黄河)(4)天桥(晋)(黄河)

(5)万家寨(晋)(黄河)(7)三盛公(内蒙古)(黄河)(8)青铜峡(宁)(黄河)

(9)盐锅峡(甘)(黄河)(10)刘家峡(甘)(黄河)(11)大峡(甘)(黄河)

(12)李家峡(青)(黄河)(13)龙羊峡(青)(黄河)(20)八盘峡(甘)(黄河)

本章小结与补充:⑥其它河流、水电站: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知识要点:

1.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各种自然资源的概况:(1)水资源和水能资源;(2)土地资源;(3)矿产资源;(4)海洋资源;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见课本数据)

①种类多而全:②总量丰富:③人均资源量不足:④时空分布不均:

2.各种自然资源的概况:

(一)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其原因是:受夏季风降水

影响的不同);夏秋多雨,冬春少雨,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

(2)华北地区缺水最严重,

其原因是:水资源分布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人口密集,城市多,工农业发达);

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等);

解决办法: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如南水北调、引黄入晋、引黄济青等);

兴修水利(如水库等),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节约用水(如发展节水农业:包括灌溉

技术的改革,喷灌、滴灌代替过去的漫灌、畦灌等);

防止水污染;开采地下水;研究海水淡化技术等。

(3)水能的开发:

我国水能储量大(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量大),地区分布不均:

◆我国水能理论蕴藏量达6.8亿千瓦,可开发量3.8亿千瓦,居世界水能第一位。

◆分布不均,水能可开发量地区分布:西南67.8%,中南15.5%,西北9.9%,华东3.6%,东北2%,华北1.2%。

◆长江水系水能最多,其次有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珠江水系。

水能开发的主要方式——修建水电站:

◆各大江大河的水电站分布(中国空白填充图);

◆水电的优势:

发电成本低,收益大,可再生清洁能源,且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改善自然环境等综合效益。

◆水电的不足:建坝拦水的工程量大,工期较长,投资多,建坝后易淹没农田,要移民且受降水量变化的影

响大,枯水期发电量受限制。

(二)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分布不均(东部季风区的耕地:北方旱地、南方水田;西北非季风的草地:自东向西的草甸草原、草原、

荒漠草原、荒漠;三大林地:东北最大原始林、西南第二大原始林、东南人工次生林;)。2.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降水多);草地——高原地区(海拔高,降水少);

林地——山地地区(地势不平坦,降水较少);建筑用地。

3.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草原资源普遍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等。

4.对策:

①基本国策:珍惜与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

②措施:

◆加强管理(政策法规);◆开源(积极稳妥地开发利用国家荒地、沿海滩涂等土地;加强宜林荒地、

荒山的植树造林;保护和合理开发沼泽地;)与节流(严格控制工业、交通、城建和生活用地)结合。

◆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如: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培育优良牧草、改变靠天养畜的落后经营方式;

营造护田林、防风林、水源林等多种防护林,减少土地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灾害)。

(三)矿产资源:

1.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总特点: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表现为:

①北方多煤炭、石油、铁矿,南方多有色金属,其中:有色金属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及以南地区,

主要产地有: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突出,南岭有色金属集中地,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丰富,甘肃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产地。

②常规能源资源分布的总规律如下:

东北地区石油第一,煤炭第二;西南地区水能(占60%)和天然气第一;

华北地区煤炭第一(占60%),石油第二;华东和东南地区常规能源缺乏;

西北地区石油和煤炭丰富;海上石油丰富;

2.石油、天然气的生产与分布(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①集中产地:东北和华北,西北储量丰富;

②远景储量:新疆、黑龙江、山东、辽宁(合占85%);

③探明储量:黑龙江、山东、辽宁、河北(合占70%);

④累计总储量在5亿吨以上的油田:大庆、辽河、华北、胜利、中原、大港;

⑤中国石油、天然气主要产地(见中国填充图):

(1)大庆(2)吉林(3)辽河(4)二连浩特(5)大港(6)胜利(7)中原

(8)延长(9)靖边(10)陕北(11)长庆(12)玉门(13)彩南(14)克拉玛依(15)吐哈(16)塔北(17)塔中(18)江油(19)渠县(20)重庆(21)泸州

(22)成都(23)茫崖镇(24)花土沟(尕斯库勒)(26)冷湖(27)南阳(28)苏北

(29)汉江(30)渤海(31)东海(32)南海(33)北部湾(34)三亚(35)华北(任丘)

⑥石油化工中心(见中国填充图):

(36)沈阳(37)大连(38)石家庄(39)洛阳(40)银川(41)石河子(42)乌鲁木齐

(43)格尔木(44)拉萨(45)茂名(46)湛江(47)南京(48)广州

⑦我国主要油气管道:大庆—大连,大庆—秦皇岛—北京,任丘—北京,胜利—青岛,胜利—南京。

⑧天然气集中产地:陕西的靖边;四川的成都、江油、渠县、泸州;青海柴达木盆地的茫崖;重庆;

3.煤炭的储量与产量:

①集中产地: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②探明储量: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合占95%);

③远景储量:新疆,内蒙古,陕西,山西(合占81%);

④探明储量100亿以上煤矿:内蒙古的东胜、伊敏、霍林河、准格尔;

陕西的神木—谷府、黄陵、铜川;山西的大同、平朔、西山、阳泉;安徽的淮南、淮北;

山东的兖州;黑龙江的鹤岗;贵州的六盘水;宁夏的灵武;河南的平顶山;

⑤主要煤矿分布(见中国填充图):

◆六大露天煤矿:(5)伊敏(6)霍林河(7)元宝山(11)准格尔(14)平朔(31)小龙潭

◆中国煤炭主要产地:

(1)鹤岗(黑)(2)双鸭山(黑)(3)鸡西(黑)(4)铁法(辽)(5)伊敏(内蒙古)(6)霍林河(内蒙古)(7)元宝山(内蒙古)(8)准格尔(内蒙古)(9)石嘴山(内蒙古)(10)东胜(内蒙古)(11)西山(晋)(12)阳泉(晋)(13)大同(晋)(14)平朔(晋)(15)晋城(晋)(16)神(木)(谷)府(陕)(17)黄陵(陕)(19)铜川(陕)(20)峰峰(冀)(21)开滦(冀)(22)兖州(鲁)(23)京西(京)(24)灵武(宁)(25)平顶山(豫)(26)淮南(皖)(27)淮北(皖)(28)徐州(苏)(29)萍乡(赣)(30)六盘水(贵)(31)小龙潭(滇)(32)乌鲁木齐(新)

◆中国矿产探明量分布:

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有:钨,锑,锌,钒,钛,稀土;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的有:锡,钼,煤,汞,磷;锰探明量:广西,湖南,贵州,辽宁(80%);锑探明量:湖南,广西,贵州,云南(80%);

铜探明量:江西,西藏,云南,甘肃(60%);磷探明量:贵州,云南,四川,湖北(70%);

◆我国矿业开采规模居世界第三位。

(四)海洋资源——乌金的储存库(石油)、天然的蛋白质仓库(鱼类)、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

1.我国海洋渔业发达的原因:

①大陆架宽而浅,太阳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水温适宜,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

②有众多河流注入近海,带来丰富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海洋鱼类提供足够的饵料;

③有寒暖洋流交汇。

2.东海——天然鱼仓,舟山渔场——中国量大的渔场,其原因是:

①大陆架宽而浅,太阳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②有钱塘江河水注入,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海洋鱼类提供足够的饵料;

③有寒暖洋流交汇(沿岸流与日本暖流);④位置适中,是多种经济鱼类回游的必经之路。

3.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

◆我国最大盐场——天津长芦盐场的成因:

①有适于晒制海盐的宽阔的沙质海滩;②晴天多,风力大,蒸发旺盛。

◆我国第二大盐场——台湾的布袋盐场的成因:

①地处泥砂海岸段,沙滩广布,便于积水晒盐;②冬半年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有利晒制海盐;

③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温高,蒸发强烈;④地处台湾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

◆我国第三大盐场——海南的莺歌海盐场的成因:

①地处泥砂海岸段,沙滩广布,便于积水晒盐;②冬半年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有利晒制海盐;

③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强烈;④地处五指山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

4.海洋资源的保护:①禁止过度捕捞;②防止海洋污染。

本章小结与补充:

第七章:中国的农业

一、知识要点: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为什么我国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3.提高粮食生产的主要措施

4.林业——“141”工程

5.畜牧业

6.农业开发的潜力(即发展方向)(1)分类:

7.我国农作物的类型 8.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2)主要牧区与牲畜: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①农业生产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②农业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2.为什么我国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①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②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③粮食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④自然灾害频繁,粮食生产不稳;⑤人口增长过快,耕地少且面积不断减少,人均粮食产量增长缓慢;

⑥粮食生产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

3.提高粮食生产的主要措施:

①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②科学种田,提高粮食生产的单产量和质量;

③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方针,因地制宜,广开

生产门路,使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

④建立一大批商品粮生产基地(自然条件优越、生产力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实现生产专业化、

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的种植技术的经营管理办法,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

4.林业——“141”工程(见课本说明):

5.畜牧业(放牧和饲养牲畜):

(1)分类:

◆牧区畜牧业(利用牧区天然草场放牧);

◆农耕区畜牧业(利用农作物秸杆、加工副产口及部分粮食饲养动物)。

(2)主要牧区与牲畜: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牦牛);

前两者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后两者位于青藏高寒地区,它们都具有降水较少,广阔的天然草原的特点;此外宁夏的滩羊。

6.农业开发的潜力(即发展方向):

在农业用地面积不可能有较大辐度增加的前提下,农业生产发展潜力有:

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国耕地大多是中、低产田,所以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产量潜力大);

②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我国农业产值结构较单一,种植业占主导地位,畜牧业比重不高,林地和渔业比重太小,所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潜力大,在保证粮食生产同时,加快其他部门发展,促进农业多种经营。)③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④科技兴农;7.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8.我国粮食生产分布特点(见中国填充图):

9.小麦的生长特性与分布(见中国填充图):

春小麦:春季播种,夏季生长,秋季收割,生长期较长(100天左右);冬小麦:秋季播种,冬季生长,春季收割,生长期较短;

13.其它纤维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我国是生产丝绸最早的国家,素有“东方丝绸”之称号:

桑蚕茧:我国丝绸工业主要原料,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是生丝和绸缎的三大产区,浙江杭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府”,此外江苏的苏州、重庆、成都较出名。

榨蚕茧:辽宁是我国最大产地,山东第二,此外内蒙古、河南的南阳地区、贵州的遵义较为著名。

◆我国麻类与麻纺工业较发达:

黄麻:生产麻袋的主要原料,杭州是我国最早、最大的麻袋纺织工业中心,此外,赣、湘、豫、广东、闽等产麻地,都建立了大型麻袋工业企业。

苎麻:主要分布在赣、湘,此外,桂、川、广东等地,湖南的株洲是我国最大的苎麻纺织厂;

亚麻:是麻纺织工业中最年轻的部门,主要分布黑、吉、宁、冀、甘、内蒙古等东北、华北地区;

17.我国农作物的类型:(待抄)本章小结与补充:

一、知识要点: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2.中国工业的发展特点:

3.中国工业的发展前景:

4.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5.主要工业中心: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交通、商

业和国防的现代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

2.中国工业的发展特点:

(1)保持较高较快的增长速度(比较工业产品的增长倍数);(2)形成独立、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3)工业布局趋向合理化:一方面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广大内地大力建设了新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同时乡镇企业遍地开花。

3.中国工业的发展前景:

①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足够力量,加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发展,如加速塔里木盆地油田的开发、

三峡工程的建设等;

②努力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加工工业的发展,并尽可能在科技力量较强的北京、上海、南京、

天津、成都、重庆、广州、大连等城市建立和发展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③在进一步搞活和发展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和扶植乡镇企业的发展。

4.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1)辽中南地区——北方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资源丰富:煤、铁、石油;交通便利:铁路、近海运输、公路、输油管道联系东北;)

(2)京津塘地区——轻重工业都很发达的、北方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资源丰富:铁、石油、海盐、统一的电网;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近海运输;靠近山西能源基地,输油管道连接东北,华北的油田。)

(3)沪宁杭地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雄厚的技术力量,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资源丰富:煤、铁及有色金属)

(4)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靠近香港和东南亚,侨乡很多,有利引进外资、

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为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业和制造业。)

本章小结与补充:

第九章:中国的交通

一、知识要点:

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中国铁路交通干线分布:

3.高速公路:

4.水运:

5.航空运输: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方式的特点、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等情况分析考虑)

◆运输方式的特点:①运价:空运—陆运—水运;②速度:飞机—火车—汽车—船舶;

③运量:火车—轮船—汽车—飞机;

2.中国铁路交通:

◆如何区分火车运行的车次和时刻表:

车次:车次有来、去两个方向,从北京为起点开出的列车编为单次(来),驶向北京的列车编为双次(去);

其他铁路线始发站的列车,远离北京的为单次,驶近北京的为双次。

时刻表(读课本图表回答):北京到上海的列车13次,21次,461次,途中各需要的时间分别为:

本章小结与补充:

一、知识要点:

1.历史上四大米市:

2.中国主要商业中心:

3.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4.旅游业的优点、作用或好处:

5.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十大旅游胜地)(填充图):

6.旅游区的建设与保护: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一)中国的商业:

1.历史上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江。

2.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上海是全国最大商业中心,其次是北京、西安、天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等。

3.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①周围有一个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即服务区;②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二)中国的旅游业:

4.旅游业的优点、作用或好处:

(1)优点:“无烟工业”——不需要工业原料且无污染;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

(2)作用或好处:

①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和创汇;②带动工业、农业、建筑、商业、邮电、运输、文化等行业发展。

5.旅游区的建设与保护:(见课本48页)

本章小结与补充:

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

一、知识要点:

1.区域的划分: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征不同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各区域的概况(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区域的划分: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征不同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北方地区:

(1)分界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2)黄土地:北方地区分布有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有含沙量大的黄河及华北平原等,被称为“黄土地”,开发历史悠久,现在是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黄土高原则以谷子(小米)为主,耕地多为旱地,大部分耕地为中、低产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还有较多的盐碱地、砂地,需要改造。(3)黑土地:东北平原北部,土壤中富含腐殖质,以肥沃的黑土著移,被移为黑土地,大规模开垦历史较晚。过去,黑龙江省北部的荒漠被称为“北大荒”。现在,这片黑土地是我国春小麦、玉米、高粱、甜菜的主要产区,因人口不多,当地消费粮食有余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而发展为“北大仓”。

(4)色彩各异的景观:冬季的北国风光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银装素裹景色;夏季农作物茁壮成长,大地是笼罩在“青纱帐”,一片新绿;秋季玉米黄,高粱红,田地里色彩斑斓。

(5)森林宝库:针叶林(红松、落叶松)、落叶阔叶林(白桦、紫椴)及东北之宝:人参、貂皮和鹿茸。(6)温带果园——苹果、葡萄、梨、杏、柿等温带水果重要产区;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产量最大。此外枣、粟、核桃等果树众多。

(7)兴修水利,防治水患:本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少雨,夏季7、8月雨量集中且多暴雨(快行冷锋),河流易泛滥成灾。兴修水利,防治水患,是本区一大重要任务,如黄河、海河、淮河、辽河等河流的治理防洪问题。

(8)全国型能源生产基地(煤、石油等)和工业区及工业中心:

山西: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油田,是全国最主要的石油工业之一。以沈阳、鞍山、本溪等为中心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其中鞍钢、沈阳机械、大连化工和船舶制造、长春汽车、哈尔滨的电机制造等,都是国家重工业的骨干部门;

京津唐轻重工业与高科技产业基地,其中主要工业部门和主要工业中心有:首钢、燕山石油化工、天津制碱、开滦煤矿、唐山钢铁等重工业及轻纺工业和新兴电子工业等;

(9)北方的生活习俗:

主食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地区以小麦为主食;

房屋建筑注意防寒、保温——窑洞(利用黄土的直立性,挖窑洞居住,既可节省建筑材料,又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溜冰、冬泳是北方人冬季爱好的运动项目;

(10)首都北京介绍:3.南方地区(秦淮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2)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的农耕制度: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此外,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3)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适宜植桑、养蚕,是我国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的椰子;

◆南部沿海地区出产有香蕉、荔枝、桂园、菠萝等水果◆琼、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柑橘是本区产量最大的亚热带和热带水果,且分布也是最广;◆两广、闽、台、琼盛产甘蔗;

◆经济林木种类多:茶树、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等;

在丰富的植物资源基础上,发展了制糖、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4)紫色盆地和紫色土:

◆紫色盆地的成因:四川盆地温暖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底,它们所含的铁、铝等矿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久而儿之,形成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所以称为“紫色盆地”。

◆紫色土的形成及特性: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经过风化而成;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土壤肥沃,尤其是盆地西北部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土壤更是肥沃;四川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菜、甘蔗、柑橘的重要产区。

(5)红色丘陵——红壤:

◆形成: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

◆特性: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

◆改造: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

◆利用:种植适宜酸性土壤中生长的经济林木,如: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

(6)水稻土:多分布于平原地区,河流冲积,长期种植水稻,发育成为含有机质丰富、肥沃的土壤,多呈青灰色。

(7)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红色沙漠”:

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森林植被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有些裸露的红壤丘陵,土壤成片、成块地流失而被人们称为“红色沙漠”。

(8)有色金属和水能丰富:

(9)沿海与内地工业的发展——两大工业地带:

◆长江沿江地带——以沪宁杭为中心的综合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的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以沿海开放城市(广州、宁波等)和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为中心的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管理方法,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的制造工业,上海浦东新区建设成为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10)南方的生活习俗:

列表比较南、北方代表性的地理事物:(课本69页的表格)

初一体育课全套-教案

第一周第1课时 课题: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 重点:明确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难点:争取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任务:1、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3、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内容:1、古希腊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有的呢地认识: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我国先秦时期在《吕氏春秋》中用形象地比喻阐释了“生命在于 运动”的真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你必须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并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只有残疾阿体育锻炼,才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 并得到益处。应具有积极、乐观和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并把这种 态度和精神渗透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的现状在课本上做出选择题1——10题算出分 数,对应评价参考标准看看自己在哪一种类型当中!!! 4、课堂常规: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认真上好体育课。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开展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以及竞赛活动的基础。 上好体育课,使课内外体育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端正学习态度,既要重视上好体育基础知识课,又要重视上好 体育实践课,使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很好的结合 起来。 (2)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自己观察老师或同学的示范,细心领会新学 的动作要领,并自觉积极的进行学习,在练习中要勤于动脑,善于思 考。 (3)要遵守课堂纪律和学习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 因病因事不能上课时,因事先请假;上课前要做好准备,有条件的 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课(或轻便装和软鞋底);要提前2—3分钟 到指定地点集合;课中要服从指挥,听从老师和小组长的调动。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初中音乐《民族乐器》优秀教案

初中音乐《民族乐器》优异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三首例外民族乐器借鉴形式乐曲的赏析,让学生突破狭小的民族观,从世界大文化的高度,积极理解“乐器借鉴”这个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 2、使用Cakewalk电脑作曲软件让学生探究在多媒体计算机中实行“乐器借鉴”,从而加深对“乐器借鉴”这个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 1、重点了解例外民族乐器借鉴的形式。 2、指导学生使用音色在多媒体电脑中实行例外民族乐器借鉴。 教学准备: 1、多媒本硬件: (1)多媒体计算机一台; (2)多媒体投影仪一台,银幕; (3)KB——410雅玛哈一台及功放、音箱等。 2、多媒体软件:《例外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 多媒体运行环境:Windows98下Microsoft Office 2000中的Power Point 及Cakewalk Express Go1d 6.0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欣赏音乐片段,考虑: (1)作品名(2)作曲者(3)什么乐队演奏 2、感悟:为什么中国民乐队演奏这首曲子,在什么地方演出(看影片文件)

中国民乐队演奏传统西洋乐曲是属于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由此引发课题——例外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 二、新课导入: 1、质疑:为什么会出现例外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现象呢说明:借鉴的生命力 每一种民间乐器都有其富于美感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一个民族的人们对自己的民间乐器都有很深的感情,但对异族乐器都抱有一定的新鲜感和猎奇感,所以,民族乐器通过借鉴能够体现音乐作品新的风貌,民族情感在乐器的借鉴中能够焕发新的光彩。 三、作品赏析,揭示例外民族乐器借鉴的形式 作品一: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排箫演奏与杨琴演奏的比较 借鉴形式:用东方乐器表现西方民族情感 分析:这种借鉴的特点(相同点及例外点) 作品二: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 管子独奏与二胡协奏曲的比较 借鉴形式:用西洋乐队烘托东方乐器 讨论:A、这首乐曲表现什么情感 B、管弦乐队的加入起到什么作用 C、这种借鉴的意义 作品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借鉴形式:用西洋独奏乐器和乐队表现东方情感 讨论:A、这种借鉴好不好,为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学时代》音乐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单元 中学时代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第周) 教学内容: 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配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的即兴表演。教学过程: 1.、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绪。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演?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 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曰短的桀纣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联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拍击节奏,在“三角铁”出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最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樱花》教案.doc

《樱花》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来家早上好我是来自08级4班的刘璋,我今天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教唱课《樱花》,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教材分析 《樱花》是选自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8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内容。 歌曲采用日本的传统的“都节调式”,节奏平稳,旋律自然流畅的单乐段曲式。歌曲《樱花》是一首古老的日本民歌,它用通俗而简练的语言,表现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阳春三月结伴前往山陵园圃欣赏樱花的愉悦心情。 二、学情分析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我将从生理和心里两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生理方面:8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的保护。 心理方面:学生的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所以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三、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新课标的内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 定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和艺术魅力,增进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愿望和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完整的聆听、体验、感受和模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3)知识与技能 在演唱和欣赏的歌曲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自然流畅的背唱歌曲;尝试用日文演唱《樱花》,体会其独特的音调特征 四、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的三维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自然流畅的背唱歌曲;尝试用日文演唱歌曲 难点:学习日本的传统的“都节调式” 五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大的部分 第一,导入 我运用问题导入法,提问:学生对日本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再由老师总结:同学们看待事情要从多方面看,日本对中国是犯下了不可弥补的错误,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视它的优秀文化音乐传统接下了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熟悉的日本民歌 第二,新课教学 a.欣赏歌曲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樱花让学生聆听,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随后进行讨论 b.学唱歌曲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学生跟着轻声唱谱,用“啦”代词模唱,然后填词演唱,最后自然流畅的背唱歌曲 c.日文学唱运用多媒体播放日文版本《樱花》的歌曲视频,再带音调的朗诵歌词,最后尝试连贯的演唱 d.都节调式音阶由mi,fa,la ,si,do`,mi`组成又称“都市传统音乐”具有特殊的日本风格。 第三,拓展延伸 通过多媒体播放《划船曲》、《咿呀呀欧雷欧》、《小伙伴》、《飞驰的雄鹰》这些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 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 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 执教:陈国庆 时间:周二第四节课 班级:初一(4)班 课题:江苏民歌 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具:电子琴、竖笛、录音机、录音带等 教学目的:1、欣赏一组江苏民歌,了解江苏的地理位置,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2、进一步了解号子、山歌、小调、的体裁特点,体会节奏、旋律在表达作品内容、 情感方面的作用。 3、通过听、看、唱、奏、说等多种形式的参与,通过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让学 生了解、感受江苏民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对比分析江苏民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导入: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三、说说江苏民歌: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回去搜集江苏民歌,现在就请大家来说说你们所知道的江苏民歌。(学生讲述) 四、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1、《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 2、《拔根芦柴花》(听录音) 3、《月儿弯弯照九州》(教师演唱) 五、欣赏、分析一组江苏民歌。(老师语言导入) 1、《打麦号子》 a、听录音。 b、启发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作用、演唱形式等。 c、教师领,学生合,念说白部分,体会歌曲铿锵的节奏和炽热的感情。 2、《唱唱扬州三把刀》和《无锡景》 a、听两首歌的录音。 b、带领学生演唱或演奏这两首歌的旋律。 c、对比这两首歌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d、学习用江淮方言唱《唱唱扬州三把刀》;用吴方言唱《无锡景》。 3、《搭凉棚》 a、听录音。 b、启发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的体裁特点、表现手法、歌词风格等。 六、表演江苏民歌选段。 1、分组准备(自选歌曲、自定形式) 2、各组汇报。 3、全体同学演唱《茉莉花》。 七、反馈练习(见课本) 八、小结课堂。

人教版初中音乐红旗颂(教案)

《红旗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的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了解管弦乐曲。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所表达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音乐资料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作品的相关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欣赏《红旗颂》,抒发学生们对祖国以及“国旗”、“国歌”的热爱之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2、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红旗颂》,先让学生们伴随着上课铃声和《红旗颂》一起进入课堂。 一、导入:介绍各国的国旗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红旗颂》。 二、新课教授:让学生完整听一遍红旗颂,听完之后回答问题,说出感想。

1创作背景: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2介绍作品曲作者: 吕其明(1930.5—) ,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以其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一批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杰作,开一代先河,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3作品体裁: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交响诗只有一个乐章,一个主题贯穿始终。 4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管弦乐队。 弦乐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木管乐器组:单簧管、双簧管、大管、长笛; 铜管乐器组:小号、圆号、长号; 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军鼓。 乐队的编排形式:乐队编排是多种多样的。按惯例,交响乐团根据不同种类乐器的声音微妙程度和演奏的难度来排列乐器组。弦乐器身居高位,木管乐器随后,铜管乐器其次,打击乐器则排在最后。

初中音乐《红河谷 鼓声》优质课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验经典外国音乐作品,能以积极的态度演唱《红河谷》,品味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 (1)在体验中学唱歌曲,感受风格与特点。 (2)在探究中感受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演唱形式)对表现歌曲情感的作用。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同演唱形式与风格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到的作用。 (2)能够准确并完整演唱《红河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红河谷》。 难点: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以及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播放《青春舞曲》音乐片段,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做律动(杯子节奏)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刚才我们演唱的歌曲是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青春舞曲》,说起民歌同学们并不陌生(展示图片,介绍民歌,同时复习之前学唱过

的民歌),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继续学习世界民族音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 (播放课件) 生:加拿大 师: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人说:“ 我们国家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但又丰富多彩得地理” 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设计意图:一系列问答,使各学科间的知识融会贯通。)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 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学习、感受与探索 1 、欣赏教师范唱歌曲《红河谷》,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歌曲是几拍子的? 2 、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生:拍 师:拍的含义以及强弱规律是什么?

初中体育课全套教案

七年级体育课教案 课堂常规及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上体育课应注意什么,怎样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可以达到全面锻炼身体、掌握知识、方法,促进身心发展、增强体质的目的。 重点:常规教育与安全教育 大家好!祝贺你们顺利的进入了七年级下期了,你们是否意识到你们成熟了,成为了一名好少年。少年时代美妙而珍贵,它不仅富于幻想,而且还是长知识、长身体的 黄金阶段。幻想是 理想的翅膀;身体则是理想和知识的载体,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讲述《课堂常规》及注意事项。 1、对老师有礼貌。上课铃响,体委整队,静候上课。要求;快、静、齐。因故迟到要喊报告。下课时按老师要求整队,听老师下达口令后才下课。 2、不迟到,不早退。如有特殊情况要有班主任或医生证明。提前向教师请假并按老师的要求参加适当的活动、见习或全休。 3、上体育课要穿轻便的服装和鞋子,尽量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携带小刀、钥匙、胸针、钩针等硬物。补充重点对运功服、运动鞋的要求必须要做到。 4、注意安全。严格按老师教授的方法练习,未经允许不随意动器材,不做与课无关的动作,同学间要互相鼓励,做好保护、帮助,听从体委和组长的指挥。重点强调对安全的注意,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5、爱护公共财物。课前按老师要求布置好场地器材,练习是要爱护使用器材,课后要认真清点归还器材。 二、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 在体育锻炼中,你会尝试到锻炼的愉快、竞争的刺激、合作的欢乐,体验到勇敢与顽强、胜利与失败、挫折与勇气、拼搏与成功给你带来的兴奋和快乐,而且你会切实的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促进作用。经常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还可以调节神经活动的灵活性。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初中音乐课教案

初中音乐课教案《歌唱祖国》第二节 初中音乐课教案《歌唱祖国》 第二节 课题听赏歌曲 授课时间第四周 教学用具录音机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型复习 课时 1 教学目标欣赏体验:学生通过自身的聆听和感受,自由展开联想,想像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从而达到音乐美的效果。 教学重点欣赏过程中根据音乐节奏速度、音色等变化,所产生各种情绪反应, 引发具有个性色彩的想像和联想。 教学难点在欣赏感悟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一段简单音乐剧 要求表情动作形体与音乐要接近最好吻合。 课后自我分析: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及参与作品的演唱、 演奏等艺术创造活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逐步具备开朗性格 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大有益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 动备注 一、起始准备 发声练习: 二、音乐兴趣活动复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划拍视唱 2、击拍数数 3、听辨填空 4、律动表演 三、复习歌曲:《歌唱祖国》 1、第一遍练唱时:学生随着伴奏、指挥,用饱满 伴奏和指挥,在学生中挑选有有力的、连贯抒情的声音演唱 能力有特长的学生担任。 2、第二遍演唱时学生站成合唱队的形式演唱 老师做观众 3、小结歌曲的演唱,给你鼓励 四、精选几个短小片段听赏体验:学生简记听每个小片段时所想 1、柔和婉转的旋律:(体验宁静的感觉) 起的任何词汇和感受。 2、简洁明快的旋律:(体验欣喜欢快 的感觉) 3、流畅清脆的琶音(感觉是潺潺流水 的小溪还是奔腾的江河) 4、雄浑的音响和跌宕起伏的旋律: (预示的是一场暴风雪还是一片 艳阳天?) 五、听赏: 自我激励能使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是任何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动力。 1、《义勇军进行曲》学生听赏 发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 怒吼,至今仍鼓励着亿万中华儿女,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他的声音, 心中仍会升起一种无比自豪、无比 骄傲的感觉。 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学生敞开心扉,写出听后感表达 战火纷飞的年代,民不聊生,饥饿、自己的感受 寒冷侵袭者人们、、、、、 两军对峙充满了浓烈的血腥味、、、 3、小结学生的听后感,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 六、拓展:用音乐治病 1、选择有消除悲哀、忧郁、苦闷、《春江花月夜》、《蓝色多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案

环球之旅(1)《亚洲之声》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2、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和语言形式作不 同的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唱日本民歌《樱花》以及了解日本的民俗风情日本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难点:总结音乐特征。 教学方法:视听与语言介绍及歌唱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采用提问导入新课 师:就世界范围来讲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 生:亚洲 师: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同学一同来了解我们亚洲的民俗风情及其亚洲的音乐特点,首先让我们到日本来看看吧。(放映有关日本民俗风情的幻灯片) 师:介绍《樱花》,从花名,名花,日本国花,介绍日本赏樱的民俗(樱花节)以及讲述樱花节的由来,展示对樱花的喜爱与赞颂,赏花的欢乐。

师:欣赏一次歌曲,分析歌曲写作的特点(一字一音为主) 二、学唱《樱花》欣赏日本传统音乐《春之海》 师:播放歌曲,并欣赏音乐的同时介绍或想象春日赏樱的活动。 师:学生小声哼唱,注意句未长音的长度。 师: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学唱歌曲。 师:采用集体演唱,小组唱,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日本民歌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生:好的,它的主要特征是:1、运用了日本传统的都节调式。2、歌词与乐音的关系大多为一字一音。 1 师:现在有个游戏请同学们来做一做,就是将“3、4、6、7、i”这个都节调式的五声音阶填入下面的括号中来现场创作音乐。 生:好的,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具有非常好的音乐创作灵感,对他的精彩表现给予掌声鼓励。 师:下面让同学们欣赏一首日本传统音乐《春之海》,它是一首尺八与筝的二重奏,该曲作家是日本民间音乐名家。尺八是中国传入日本的竖吹乐器,是日本重要的传统吹奏乐器。筝也是日本重要的传统乐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初中音乐青春舞曲优秀教案

初中音乐青春舞曲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特点。 教学过程: 1、聆听《青春舞曲》。 2、提问:(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3、再听两遍《青春舞曲》。请学生打开课本,百年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当听第二遍时,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收歌曲。 4、引入音乐活动(一)——编配打击乐伴奏。

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5、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6、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7、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情况而定)。 8、音乐活动(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9、全班分成机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0、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 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上学期刚开学的第一周,我在7、2班上音乐课。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那节课是让同学们学唱歌曲《青春舞曲》(第一课时)。就在学唱乐谱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就是这件事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从而也引出了本案例。 二、情景描述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第一节课,上课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并做了精美的课件,心想这节课学生一定会喜欢,应该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铃声一响,我自信地走进了教室,随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常规课堂行为的结束,我们进入了导入学唱新歌《青春舞曲》的环节。我作了如下地导入:首先我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维吾尔族的舞蹈,同学们马上就说出这是维吾尔族的舞蹈。然后,我让学生说了一些他们所了解的民族舞蹈,学生回答的也丰富多彩:西藏舞、傣族舞、壮族、蒙古族等。接着,我对学生做了如下提问:“根据大家自己所了解掌握的知识,大家说说看为什么维吾尔族的舞蹈从动作音乐表达上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学生都纷纷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最后我概括的作了一下结论:不管音乐还是舞蹈它们的起源都离不开劳动?——维吾尔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且是一个非常勤劳的民族。 根据自己个人的教学经验,从学生的眼神中我可以得知,他们这时很想去感受一下维吾尔族的音乐,于是我说:“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维吾尔族的歌曲。”在欢快地歌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做着律动,

很认真的听完了一遍。然后,我们又一起学唱了歌曲。接着,我说让我们试着唱一唱乐谱,我给大家伴奏,就在大家唱的高兴时,忽然听到教室前面的一个角落冒出一句“不和谐的声音”。 随之,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我一听这腔调就知道是孙同学耍的“洋相”了。说起来有趣,这位同学在课余时,经常在走廊上将会唱的歌曲用口哨吹出动听的旋律来,并以此为傲。他的家庭条件比较差,整天穿着比较脏的衣服,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所以同学们都有点看不起他,我从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感受到同学们在嘲笑他。 就在这一刹那,我想了许多关于如果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的方法,如果不制止他这种行为继续让他吹那么整个教学效率就会降低。如果像以前一样,对于违反了课堂常规的同学进行严厉批评,那么原本轻松的课堂气氛就会变的很不愉快了。 正当我打算先停下来,插点有气氛的话题的时候,我把目光投向了孙同学,我发现他低下了头,还用音乐课本挡住了自己的脸在等待“挨批”。我的心被触动了。在刹那间把他的行为再反思了一下:这一行为到底有没有闪光点?“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应该“鼓励创造”。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可能他是属于“乱来”,但至少这也是他的一个过人之处,我何不借机来鼓励其他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呢?“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不能扑灭他本能的“创造火花”,更不能歧视他行为上的偏差。相反,我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挖掘学生音乐创作潜能的开发,于是,我心平气合的对孙同学说:“刚才,我们被你突然的“袭击”吓了一跳,这是你的不对了,但我觉得你吹得口哨很优美别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 二、教学过程 (一)欣赏《蓓蕾之歌》 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讨论) 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 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 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 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 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X X 和X X .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 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 2、分析歌曲:音乐结构:(AB) 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 演唱形式:(齐唱) 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 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 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 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名师精品教案 2017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