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始皇 教案

秦始皇 教案

第1节、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课标要求】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授课提纲】

一、秦统一六国

1、原因: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⑴客观条件:

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

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⑵主观条件:

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

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

2、过程:(10年)远交近攻、分化离间

1)先灭弱韩:前230年“先取韩以恐他国”

2)离间灭赵:前228年郭开诬李牧,赵括代廉颇

3)水灌灭魏:前225年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

4)王翦灭楚:前223年秦王知错能改,姜是老的辣

5)北灭燕国:前222年荆轲刺秦,无功不返

6)完胜灭齐:前221年孤掌难鸣,一败涂地

3、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简要介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1)皇帝制度

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2)三公九卿制

(3)地方:郡县制

问题:秦统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廷尉李斯坚决反对,主张郡县制。想一想,如果你是秦朝的一位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采取哪种统治方式治理地方呢?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官职是世袭的。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其官职是由皇帝直接任。可以起到强干弱枝,避免国家重新陷于分裂的局面。

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秦代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巩固统一、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P18))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破坏了文化

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

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全国进行焚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

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

2、急建长城:伟大建筑,暴政见证(五年,40多万民工)

3、大兴土木:阿房宫、骊山陵(140多万人/年)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

加上修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百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

?苛捐杂税,加上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如同水深火热,由于原来的秦国变法,被东面其他国家称为“虎狼之国”,现在统一后,暴政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国”。法律相当严厉,特别是当时的野蛮的肉刑制度,常将犯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

4、刑法严酷:

5、赋税沉重:

前221年统一,前209年秦末农民战争,前207年秦亡(14年)

秦始皇勤于政务,富于实干精神,是具有高度行政能力的政治家。他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为实现理想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韧与执著。但在他的性格与举止中也有刚愎、偏执、暴虐

的一面。他从事的征战和兴建的工程多数具有深远的进步意义,但却征调太急,赋税过重,刑法严酷,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他相信人终有一死,却又耗费巨资寻药求仙。这都是他性格中自相矛盾的地方,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呢?

四、评价秦始皇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

史实——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1、功:

①国家统一:结束诸侯割据,统一全国

②政治: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③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文化: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

⑤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2、过:

①暴政: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

②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教材问题参考答案】

[议一议]

三公之间如何制衡?为什么会有这种制衡?

提示:丞相是中央政权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官吏监察,并协助丞相处理政事。三公的

任免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三者分权独立,他们只对皇帝负责;又互相制约,难以形成个人专权的局面,从而大权被皇帝一人独揽。

[想一想]

郡县制与以前的分封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它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实行?

提示:分封制下的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只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役、劳役等义务。显然,皇帝对诸侯的管理是有限的,诸侯对其封地的权力容易造成诸侯割据。在郡县制体制下,官吏的任免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官吏不再是哪一级诸侯的臣属,而是直接对皇帝负责,变成了皇帝的臣属。通过郡县制,中央的命令可以一级一级地下达,一直到达乡里;同时郡、县的主要官吏,职责各有分工,相互牵制,难以形成个人专权的局面,这样更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制。而且,皇帝还可以通过各级负有监察之职的官员和每年年终对官吏的考核,加强对各级官吏的控制。

[想一想]

秦王朝迅速覆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忍受的极限;向人民征收大量的赋税,制定了严酷的刑法,逼迫人们不得不铤而走险。

[自我测评]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统一措施?秦王朝为什么仅历经二世、在短短15年后就灭亡了?

提示:首先,“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标志着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秦始皇通过统一,间接地破除了长期分裂割据所形成的狭隘的诸侯国家观,改变了古代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初步树立起了新的大一统的国家观。其次,他进行了重大的政治改革,包括建立以君主专制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地方制度,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发展影响极大。第

三,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改善和发展交通事业等。所有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覆灭原因参见上题。

【补充材料】

1、赢政小传(前259—前210)

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子楚做人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嬴政的父亲子楚,因为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很高。

子楚在赵国很不得意,但吕不韦却改变了他的命运。吕不韦当时已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很会投机,见到子楚便觉得他奇货可居,将来可以借他赚取功名利禄(这就是现在“奇货可居”这个成语的来历)。吕不韦很熟悉秦国的内幕,知道安国君虽然最宠爱华阳夫人,但她却没有儿子,便打定注意要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那么以后在太子安国君即位后,子楚也就是太子了,自己肯定能利用特殊的政治资本赚来无数的钱财。主意已定,吕不韦便付诸行动了。他拿出了1000金作为本钱,其中的500金送给子楚,让他广交朋友,500金则用来购买奇珍异宝,然后带着去了秦国。华阳夫人接受了吕不韦替子楚交给她的礼物,又听说了子楚对她和安国君的态度,便对子楚有了好感。于是,华阳夫人便利用安国君的宠爱,说服他立子楚为继承人。

事情办成了,子楚的处境和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给了子楚足够的钱财,还让吕不韦做他的师长,扶助子楚。为了更好地笼络子楚,吕不韦还给子楚送去一个擅长歌舞的美女,因为是在赵国的都城,所以历史上称她为赵姬。后来,赵姬给子楚生下一子,这就是嬴政。开始他姓赵,因为出生在赵国;又因为是生在正月,所以名字叫正,后来改为政。等到回到了秦国,才改成了国姓嬴。

嬴政刚出生,秦国和赵国便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第二年,赵国在秦国围攻时想杀死子楚,结果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重金贿赂了守城门的官员,逃出了邯郸城。嬴政和母亲在外祖母家的掩护下,逃过了杀身之祸。六年后,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这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太子就是子楚。此时,秦国和赵国的关系也恢复到以前的友好状态,嬴政和母亲得以回到秦国。安国君在位时间很短,仅一年多便死了。子楚即位,就是秦庄襄王。刚即位,便让吕不韦做了相国,还封为文信侯。但子楚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三年便死去了。

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政事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嬴政做了秦王之后,吕不韦的权势更大了,而且还取得了“仲父”的称号。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他还召集许多门客,让他们搜集史料,最后辑成了《吕氏春秋》一书。赵太后在先前被吕不韦送给子楚之前和吕不韦很要好,现在虽然地位尊贵,但子楚已经死去,守寡时间一长,便和吕不韦又重新走到了一起。此时,秦始皇已经长大,吕不韦也害怕他和太后私通的事被发觉,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便给赵太后找了个替身,这就是嫪毐,让他冒充宦官进宫,在净身时赵太后买通了执行的人,让这个假宦官进去供赵太后享乐。

这样,在嬴政的身边有了两个对他政权构成威胁的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就是嫪毐。公元前239年,嬴政满二十一岁,再过一年就要举行加冠礼,然后就可以亲政了。而吕不韦和嫪毐却在此时向他示威:吕不韦公开拿出了《吕氏春秋》,嫪毐则依仗赵太后的势力,私自分土封侯。嬴政不动声色地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而嫪毐却等不及了,他想乘机叛乱,杀掉嬴政,结果被早有防备的嬴政平息,自己被捉,最后处以车裂酷刑,诛灭三族。赵太后则被软禁起来,经过群臣的劝说,嬴政亲自把母亲接回咸阳。

除掉嫪毐的第二年,嬴政又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赶出咸阳,让他到自己的封地洛阳。两年后,嬴政为了避免吕不韦和其他国家串通作乱,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中对吕不韦大加斥责:“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却能封土洛阳,食邑十万?你和秦国又有什么亲缘,却

得到仲父的称号?你快给我滚到西蜀去吧!”吕不韦知道自己去也是最后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杀了。

2、修建郑国渠

修水渠计划是韩国的“疲秦计” ,秦国组织10万人修建郑国渠。连通了泾河、洛水,灌溉关中大片良田。后嬴政识破了韩的阴谋,下达“逐客令”。李斯规劝后,秦王幡然醒悟,撤销“逐客令”。而“疲秦之计”也成了强秦之策——知错就改

3、秦王赢政的举贤用能

大梁人尉缭向秦王提出离间诸侯的建议被采纳,但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不高,称嬴政是“ 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 “ 少恩而虎狼心。”打算不辞而别,嬴政却再三挽留,委以重任。……嬴政读到韩非著作时非常赞叹,不惜为此大举进攻韩国;在听信谗言迫使韩非自杀后追悔不已。

秦国在讨论对楚的战役中,李信说要二十万就可以灭楚,老将王翦则坚持六十万才行。嬴政采用李信的意见发兵二十万攻楚,结果失败。嬴政知道自己用人失误,亲自向王翦道歉,并恳请王翦统军伐楚。王翦将兵六十万,到达楚地后坚壁不出,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有人向嬴政告状,嬴政坚持不换主将。王翦待机成熟,一鼓作气灭了楚国,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

4、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破坏了文化

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秦

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全国进行焚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

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

5、秦始皇是个好同志

伟大的秦始皇并非完人,小毛病不多大毛病不少,比如他不顾保健医反对天天吃毛氏红烧肉,就是肥肉多辣子多那种,结果死于心力衰竭。再比如他经常不按司法程序处理问题,导致中国此后两千多年一直到今天仍习惯于有法不依。爱吃红烧肉是我考证出来的,相关证据待获得诺贝尔后再公布,不依法办事是比秦始皇小一百岁的司马迁用事实阐述的。比如秦灭赵国以后,嬴政亲率咸阳军区官兵未经地方公检法许可,把他小时候在外公家避难时结怨的仇人全部活埋。

司马迁还记录了几起秦始皇得上更年期综合症后发生的不光彩的行为,比如他埋怨丞相李斯过于奢侈的言论被身边的服务生泄密后,就把当时在场的服务生全杀了。再比如有一回他视察新农村,赶上大风天没法过河耽误了工作,他就迁怒于湘山的树木,派了三千名农民工把湘山剃成了葛优。“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司马迁没说湘山多大范围,也没说砍下多少立方米木材。我估计湘山一定比崇祯皇帝上吊的煤山小,否则三千人即便是用油锯也难以砍秃的。当然,这件事怎么说也是始皇帝不对,这些树木要是长到现在能做多少双一次性筷子呀?

有人会说你怎么净说小事,像焚书坑儒那么大的罪行为啥不说。这个呢,我有不同看法,第一,焚书不假,不过始皇帝焚烧的都是盗版甚至黄色、反动书刊。今天的非法出版物一旦被收缴除了留下少数供执法人员及家属研究之用外,不也是一律销毁吗?再说始皇帝并没有把

所有人收藏的反动书籍全部烧毁,大学教授的藏书就没事,再反动也不要紧,因为啥?第一去伪存真供学者研究用;第二大学教授有识别能力,不用担心被潜移默化。所以始皇帝焚书非但不是罪恶,反而是根据当时人口多、底子薄,素质差的国情而采取的净化文化市场、凝聚民众意志、建设封建社会精神文明的有力措施。

再说坑儒,司马迁的记录中没有一个字明确说被坑杀的是儒生,根据其前后文,被坑杀的四百多位应该是一群算卦的方士。司马迁借秦始皇的口,指出这些人是因为装神弄鬼妖言惑众坑蒙拐骗才招致杀身之祸的。由此可见,这群方士至少在秦始皇眼中是一群反对伟大王朝反对皇帝主义甚至反人民的邪教徒。这样的人能不镇压吗?何况才杀掉四百多人。有谁知道斯大林肃反杀了多少人,上世纪中叶的反右斗争、镇压反革命、文化大革命又杀了多少人?至于说始皇帝建长城、修驿道、开水渠等基础建设是不体恤民力的暴虐行为的言论就不值得一驳了,说这话的人不过是妇人之仁的睁眼瞎。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钢铁般意志错了吗?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错了吗?眼前不用说,比如三峡工程耗费了多大的人力物力,就说建国初期的重点工程,哪一项不是从老百姓的嘴里省出来的?

有人说这些姑且不论,难道修秦陵建阿房也正确?当然正确。这些要是错了,你说我们现在各个城市正在建的已经建的那些耗资巨大的形象工程、标志性建筑、市府大楼还能千秋万代吗?

判断一件事情对与错、利与弊,一个人好与坏、善与恶,不能只用现代人即所谓民生的狭隘眼光去判断,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当时的意识形态角度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去审时度势。按这个方法分析历史,主观上,秦始皇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为民皇帝,客观上,他的所作所为结束了五百年来绵延不息的战火,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进步所以,秦始皇是个好同志。

知识结构:

一、秦始皇的重大活动:

1、完成统一,建立统一的秦朝

2、采取系列措施,巩固统一的局面

政治:中央集权的制度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军事:出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

思想: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3、暴政——秦朝的灭亡

二、综合评价:(功过)

一、秦始皇的重大活动:

(一)完成统一,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A:背景:

1、客观上: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政治:局部的统一为大统一奠定基础

②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联系的加强,呼唤统一的出现

③民关:民族融合的发展

④民心:人们渴望统一

2.主观上:从力量对比上看,秦国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秦: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兵,并建立向东方扩张的阵地

六国:赂秦,被离间

3.个人因素: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

①即位——亲政——集权:荡平两大政治集团,显示政治才干

②重用人才:李斯、尉缭、王剪父子

④兼并策略: a:收买,离间与军事进攻相结合

b:远交近攻

B:过程:(1)时间:公元前230——221

(2)过程:灭韩——赵——燕——魏——楚——齐

C:意义:

(1)结束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

(2)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3)有利于中央集权大帝国的建立

(二)采取措施,巩固统一:

A、政治:确立起一套较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

1、背景:统一后,秦国的政治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2、内容:

(1)皇帝制: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②皇权至高无上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职能:丞相: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太尉: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

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协助丞相处理政务

特点:三者分权独立,相互制约

最终集权于皇帝

九卿:(略)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郡:郡守、郡尉、监御史

县:县令、县丞、县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亭(负责地方治安)、

3、作用:是加强皇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安定

体现在:(1)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的产生方式:皇帝直接任免,其对皇帝负责(2)官员职责分工,互相牵制,最终集权于皇帝

(3)加强对官员的控制:①通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和监御史)

②考核监察

4、评价:

(1)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基本政治制度的模式

(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3)但在封建社会的晚期,高度的集权带来吏治的腐败,皇帝决策的失误;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人们思想,不利于科技进步的影响。

B、经济:

1、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

2、统一车轨,促进交通

3、大力发展交通:(1)陆路: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驰道

(2)水路:疏通鸿沟+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

C、文化:

1、统一文字:

(1)措施:小篆——隶书

(2)作用:便于政令畅通;促进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

2、焚书坑儒:(1)儒家思想走向低潮

(2)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D、军事

1、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

2、修筑长城,抵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

3、南征越族

(三)暴政——造成秦朝短暂而亡

1、暴政的表现:

(1)政治:严刑峻法,兵役徭役繁重,并开君主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

(2)经济: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3)思想文化:文化专制: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

2、秦的灭亡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2)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二、综合评价:

功:(1)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开创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3)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4)重农抑制商政策,促使农业发展

过:暴政,激化阶级矛盾,造成秦朝的短暂而亡;同时文化专制政策摧残了文化,

总之,秦始皇是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