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人教版教学案:第十九章 第3、4节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高中物理人教版教学案:第十九章 第3、4节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高中物理人教版教学案:第十九章 第3、4节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高中物理人教版教学案:第十九章 第3、4节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第3、4节探测射线的方法__放射性的

应用与防护

1.1912年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发明了威耳逊云室。

2.射线可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使照相乳胶感光,使荧光物质

产生荧光。

3.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

反应。

4.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5.1928年由德国物理学家盖革与米勒研制成功了用于探测射

线的盖革-米勒计数器。

6.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7.放射性同位素有很多应用,如应用它的射线,或把它作为

示踪原子;放射性同位素也有很多危害。过量的射线对人

体组织有破坏作用,同时对水源、空气等也有污染。

一、探测射线的方法

1.探测方法

(1)组成射线的粒子会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为核心,过饱和的蒸气会产生雾滴,过热液体会产生气泡。

(2)射线能使照相乳胶感光。

(3)射线能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2.探测仪器

(1)威耳逊云室

①原理:粒子在云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于是显示出射线的径迹。

②粒子径迹形状:

(2)气泡室: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如液态氢。

粒子通过过热液体时,在它的周围产生气泡而形成粒子的径迹。

(3)盖革-米勒计数器

①原理:在金属丝和圆筒间加上一定的电压,这个电压稍低于管内气体的电离电压,当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后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在电路中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

②优点:G-M计数器非常灵敏,使用方便。

③缺点: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

二、核反应和放射线的应用与防护

1.核反应

(1)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同时产生一个质子。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14 7N+42He→17 8O+11H。

遵循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放射性同位素的定义: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3015P。

(3)发现磷同位素的方程:42He+2713Al→3015P+10n。

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1)应用射线

应用射线可以测厚度、医疗方面的放射治疗、照射种子培育优良品种等。

(2)示踪原子: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要借助于示踪原子。

(3)辐射与安全:人类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对水源、空气、用具等的污染。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云室和气泡室都是应用射线的穿透能力研究射线的轨迹。(×)

(2)盖革-米勒计数器既可以统计粒子的数量,也可以区分射线的种类。(×)

(3)衰变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均满足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4)医学上利用射线进行放射治疗时,要控制好放射的剂量。(√)

(5)发现质子、发现中子和发现放射性同位素3015P的核反应均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6)同一种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半衰期。(×)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如何利用云室区别射线的种类?

提示:利用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区别,直而粗的为α射线,细而长的为β射线。

(2)衰变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有什么不同?

提示:衰变是具有放射性的不稳定核自发进行的变化,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利用α粒子、质子、中子或γ光子轰击靶核发生的变化。所有的原子核都可能发生人工转变。

(3)医学上做射线治疗用的放射性元素,使用一段时间后当射线强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更换放射材料,原来的材料成为核废料,这些放射治疗选用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应该很长还是较短?为什么?

提示:应选用半衰期较短的。因为半衰期短的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当然也不能选用太短的,否则就需要频繁更换放射原料了。

高中物理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教学建议一:改变学习方式 1.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面对社会的多元化和知识结构的更新,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求高中学生应学会钻研教材、查阅收集资料、开拓途 径获得各种相关信息。对于这种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很多学生以前 未曾尝试过。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作业形式给一 些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话题,允许他们相互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 题的途径。在课上留出适当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让 学生相互讨论,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解决问题,以鼓励他们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增强处理和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 2.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 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活跃状态,以最佳的方式 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生愉悦的体验。而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 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 生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着力创设各种有效情境, 如实验、小制作、问题思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速学生完成 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 3.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题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要善于设疑,要敢于怀疑现有事物。课堂教学中,以新教材为依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

新改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试卷(附答案)

新改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 1.在一次摩托车跨越壕沟的表演中,摩托车从壕沟的一侧以速度沿水平方向飞 向另一侧,壕沟的宽度及两侧的高度如图所示。若摩托车前后轴距为1.6m,不计空气阻力,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托车不能越过壕沟 B.摩托车能越过壕沟,落地瞬间的速度大小为 C.摩托车能越过嫁沟,落地瞬间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的正切值为5 D.在跨越壕沟的过程中,摩托车与人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2.弹簧振子作简谐运动,时刻速度为v,时刻也为v,且方向相同.已知小于周期T,则() A.可能大于四分之一周期B.一定小于四分之一周期 C.一定小于二分之一周期D.可能等于二分之一周期 3.如图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间距均为1.0m的六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 的平衡位置.一列简谐横波以2.0m/s的速度水平向左传播,t=0时到达质点a,质点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t=1.0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4.0s<t<5.0s这段时间内() A.质点c保持静止B.质点f向下运动 C.质点b的速度逐渐增大D.质点d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4.在北京走时准确的摆钟,搬到海南岛后走时将() A.变慢,调准时应增加摆长B.变快,调准时应增加摆长 C.变慢,调准时应减小摆长D.变快,调准时应减小摆长 5.关于光的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的衍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

B.只有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叠加后才能发生衍射 C.光的衍射没有否定光直线传播的结论 D.光的衍射现象为波动说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6.空间有一水平匀强电场,范围足够大,场中有一粒子源,某时刻释放出速度大小相同的同种带电粒子,速度方向沿垂直于电场的竖直面内各方向,粒子的重力不计,如图所示,则() A.同一时刻所有粒子的动量相同 B.同一时刻所有粒子的位移相同 C.同一时刻所有粒子到达同一等势面上 D.同一时刻所有粒子到达同一水平面上 7.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拖车与汽车脱钩,而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各自受的阻力不变,则脱钩后,在拖车停止运动前( ) A.汽车和拖车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B.汽车和拖车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C.汽车和拖车的总动量增加 D.汽车和拖车的总动能减小 8.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相干水波的波峰和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分别为5cm和6cm,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时刻M、O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2cm B.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 C.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 D.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9.如图所示为某时刻的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沿相同方向传播的波形图,M为a波与b 波的交点,且a波上的M 质点正在向上运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515315718.html,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谈 作者:王光智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8期 摘要:长期以来,高中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这是因为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坎从知识的尝试、难度和广度,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方面,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理念性以及综合性都比初中有明显的质的变化。 关键词:激发兴趣;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91-01 高中物理教学难的问题较为普遍,多数高中生感到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随着高考物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高考成绩偏低,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了害怕心理,有些学生认为高中物理难学,直接影响着高中物理教学,解决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古人说得好,"欲善其终,必先善其始"。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笔者就高一物理教学难的成因及对策做一探讨。 1.加强物理实验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还是帮助学生揭示物理规律,甚至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它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高中阶段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但若借助实验手段,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效果。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比较容易了,才会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的想要努力学好它。例如,我在讲"机械波"这节课时,我都会用机械波演示仪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反复演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出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还包括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先后顺序,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和波源起振方向的关系。每次通过练习反馈,都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顺利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又如,我在上"力的合成"这节课时,改在物理实验室上,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发现、总结出两个力的合成规律,即分力与合力所满足的关系。这样,通过实验手段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在做中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观察和亲手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掌握了物理知识,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总结能力。 2.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附高中物理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我是_____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____的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课(概念课或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和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 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 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但是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讨论后会回答: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 追问: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这些现象主要有: (1)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 (2)使照相底片感光。 (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1、威耳逊云室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威耳逊云室”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提问:(1)构造是什么? (2)基本原理是什么? (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 学生活动:讨论并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1)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 (2)学生对于这一问题可能回答不明确,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讲清云室实验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水蒸气遇冷凝结,会形成很小的雾珠,这时它需要有凝结的核心。云和雾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空气中没有任何尘埃或离子,水蒸气就是达到过饱和状态,也不能马上凝结。但是如果这时由于某种原因在空气中产生了离子,那么过饱和的水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立即凝结成雾珠。离子是看不见的,可是雾珠是看得见的,因此可以根据出现的雾珠来推测产生离子的情形。云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

2018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计划

2018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计划 物理教学要注意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 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注意讲清思路,渗透 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注意加强实验,以提高学 生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下面是2018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8高中物理老师教学计划(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 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 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 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 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 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 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

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 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 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 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 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 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 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 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 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 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 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 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 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章静电场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 1.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只受静电力作用时,它不可能出现的运动状态是()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匀变速曲线运动 D. 匀速圆周运动 2. 如图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零.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6 eV和5 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m点时,其电势能变为-8 eV时,它的动能为() A.8 eV B.13 eV C.20 eV D.34 eV 3. 下列粒子从静止状态经过电压为U 的电场加速后,速度最大的是() A. 质子() B. 氘核() C. α粒子() D. 钠离子(Na + ) 4. 对关系式U ab = Ed 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式中的d 是a 、b 两点间的距离 B. a 、b 两点间距离越大,电势差越大 C. d 是a 、b 两个等势面的距离 D.此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5.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荷量很小)固定在P 点,如图所示.以E 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U 表示电容器的电压,W 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A. U 变小,E 不变 B. E 变大,W 变大 C. U 变小,W 不变 D. U 不变,W 不变

6. 如图所示,有三个质量相等,分别带正电、负电和不带电小球,从平行板电场中的P 点以相同的初速度垂直于E 进入电场,它们分别落到A 、B 、C 三点() A. 落到A 点的小球带正电,落到B 点的小球不带电 B. 三小球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C. 三小球到达正极板时动能关系:E KA >E KB >E KC D. 三小球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关系:a A >a B >a C 7. 一束正离子以相同的速率从同一位置,沿垂直于电场方向飞入匀强电场中,所有离子的轨迹都是一样的,这说明所有粒子() A. 具有相同的质量 B. 具有相同的电荷量 C. 电荷量和质量的比相同 D. 属于同一元素的同位素 8. 某一电场中的电场线分布如图1352,则电场中A、B两点间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为() A.E a 大于E b ,φ a 高于φ b B.E a 大于E b ,φ a 低于φ b C.E a 小于E b ,φ a 高于φ b D.E a 小于E b ,φ a 低于φ b 9. 下列对物理现象、概念认识正确的是:() A.由于地球大气阻力作用,从高空下落的大雨滴落地速度大于小雨滴落地速度 B.以匀加速运动的火车为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成立,这样的参考系是非惯性系 C.汽车在通过水库泄洪闸下游的“过水路面”最低点时,驾驶员处于失重状态 D.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容器的电容都是用比值法定义的 10. 下列物理量中哪些与检测电荷q 无关() A. 电场强度E B. 电势U C. 电势能E p D. 电场力F 11. 如图所示,电子由静止开始从A 板向B 板运动,当到达B 板时速度为v ,保持两板电压不变,则() A. 当增大两板间距离时,v 增大 B. 当减小两板间距离时,v 变小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5 19.3探测射线的方法同步训练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5 19.3探测射线的方法同步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7高二下·武威期末) 分别用α、β、γ三种射线照射放在干燥空气中的带正电的验电器,则() A . 用α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带电荷量将增加 B . 用β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电荷量将先喊少后增加 C . 用三种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电荷都将消失 D . 用γ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带电量将不变 2. (2分)(2017·洛阳模拟) 如图所示为研究某未知元素放射性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在薄铝片和荧光屏之间有图示方向的匀强电场E,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荧光屏的某一位置上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若撤去电场后继续观察,发现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没有变化;如果再将薄铝片移开,观察到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大大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可能为() A . β射线和γ射线 B . α射线和β射线 C . β射线和X射线 D . α射线和γ射线 3. (2分)同位素是指() A . 核子数相同而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B . 核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C . 质子数相同而核子数不同的原子 D . 中子数相同而核子数不同的原子 4. (2分) (2017高二下·江津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玻尔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导致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 B . 可利用某些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来设计防伪措施 C . 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射线都能在电场或磁场中发生偏转 D . 观察者与波源互相远离时接收到波的频率与波源频率相同 5.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β射线比α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 B .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由核本身决定,与外部条件无关 C . 核反应堆和太阳内部发生的都是核裂变反就 D . 氢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放出光子后,核外电子的动能最终会变小 6. (2分)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 A . 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能量 B .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能量 C . 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 . 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 7. (2分)(2017·西宁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B . 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C . 重核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要比轻核聚变时多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193探测射线测射线的方法教案3

** 探测射线的方法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 (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 (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1)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教学过程: 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 (一)引入新课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α、β、γ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各有那些特征?

通过学生回忆三种放射线的本质以及三种粒子的基本特征,既用引导新课,也为后分析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阅读教材83页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呢?(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呢? (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使照相底片感光;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学习三种核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1、威耳逊云室 阅读教材“威耳逊云室”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提问: (1)构造是什么? (2)基本原理是什么? (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 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 说明:这种云室是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1869~1959)在1912年发明的,故叫做威耳逊云室。 在云室看到的只是成串的小液滴,它描述的是射线粒子运动的径迹,而不是射线本身。观察α、β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两种径迹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教案

第一章静电场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

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高中物理是一门部分学生感觉比较难学的科目,同时也是部分教师感觉比较难教的课程,因而尽可能地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以往的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自主学习,结果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以致“学生负担过重”和“学生厌学情绪”这两大难题长期难以解决。 新课程标准更能体现学习效果的优化,学生能在新的理念下,通过新的教法,在新课堂中自主性探究、创新,并能体验学习中的快乐,更注重个性化的学习。文章提出在教学要注重实效,不拘泥于课本的知识,要积极挖掘教材资源,用好教材,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提高教学效率是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如何紧跟新课程标准的步伐来调整、改善自己的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去创造性地运用新课程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一堂好课的开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发现、产生以及运用)总是存在于情境之中的。有效的学习来自有趣的心灵,有趣的心灵源于有效的情境,有效的情境促进有效的教学。学生是不能超越具体的情境来获得某种知识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2.适当降低起点。高中的教育,肩负着培养合格公民和为高校输送人才的双重责任。但当前的高考,竞争又十分激烈。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重视和加强教学的基础性,这同时也是新课程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因此,在当前的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抛弃原有的“繁难偏旧”,重视和加强基础教学,适当降低教学起点,不让任何一个学生的思维游离在课堂之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3、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任何人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更何况高中学生还只是一群大孩子,要让他们学好物理首先就是要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我认为只要教师肯动脑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不是件太难的事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渗透学习方法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公式、定律,应介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高中物理的“电场”概念的学习可以与学过的重力场概念加以类比,把电场力和重力,电场强度与重力场强度,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电势能和重力势能进行类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知识的联系。学过这一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力和能为两条主线,对电场知识进行疏理组成知识网络。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将一章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以某一线索为主组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呈现给学生。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得到得是“鱼”,缺少了知识结构如何形成这一思维过程得体验即“渔”,学生要将其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还需要进行转化和整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知识整理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提示,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或是小组协作完成,使他们逐步养成知识整理归纳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增加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究。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反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反馈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反馈 东北师大附中张凤莲 一、教材的优点 1.物理思想上过去重视物理知识的传输过程,现在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推动过程,整个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注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从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说→实验验证→外推斜面90°→得出结论。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在经典力学中吸收前辈经验理论,发展自己的学说体系。) 2.学生过去是被动接受,应付大量的试题(能够提高解题能力),现在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的教学活动,新教材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课程中的作用。 这样的过程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内容新颖,引进现代信息 (加入了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行为等合乎时代潮流的内

容)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思维空间,新教材的“选择性”很强(“做一做”、“实验”、“科学漫步”中的计算机软件、传感器) 5.紧密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体验,三维目标同等强调。 (做飞标,体验摩擦力,体验超重和失重) 二、教材章节的习题配备问题 1.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9页第3题 原题要求平均速度,实际只能求的是平均速率。容易造成概念混淆。 2.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第27页第4题 第5题计算求解过程必须用到下一章《机械能》的知识“机械能守恒定律”,否则无法解答,严重存在“知识越位”现象,此题在20XX 年版里有,到20XX年版时删掉了。仍保留的第4题解决本题时也需要用还没有学的动能定理或者机械能守恒,也建议去掉,或者置于动能定理一节的“问题与练习”中。 3.选修3-4第55页第3题 教参答案给错了:甲:,乙:。正确答案:乙: 4.选修3-4第十三章第4节第59页第3题讲到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学生理解起来曲率和曲率半径不太容易,这个问题数学学科老师

高中物理-探测射线的方法课后训练

高中物理-探测射线的方法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用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其中粒子在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直而粗的是( ) A.α粒子B.β粒子 C.γ粒子D.以上都不是 2.关于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下述正确的是( ) A.威耳逊云室内充满过饱和蒸气,射线经过时可显示出射线运动的径迹 B.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粗而直的是α射线 C.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细而长的是γ射线 D.威耳逊云室中显示粒子径迹原因是电离,所以无法由径迹判断射线所带电荷的正负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威耳逊云室和盖革—米勒计数器都是利用了放射线使气体电离的性质 B.盖革—米勒计数器除了用来计数,还能区分射线的种类 C.用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时,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弯曲的是β粒子的径迹 D.根据气泡室中粒子径迹的照片上记录的情况,可以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 4.在威耳逊云室中,关于放射源产生的射线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γ射线的能量大,容易显示其径迹 B.由于β粒子的速度大,其径迹粗而且长 C.由于α粒子的速度小,不易显示其径迹 D.由于α粒子的电离作用强,其径迹直而粗 5.带电粒子进入云室会使云室中的气体电离,从而显示其运动轨迹。如图是在有匀强磁场的云室中观察到的粒子的轨迹,a和b是轨迹上的两点,匀强磁场B垂直纸面向里。该粒子在运动时,其质量和电荷量不变,而动能逐渐减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先经过a点,再经过b点B.粒子先经过b点,再经过a点 C.粒子带负电D.粒子带正电 能力提升 6.用盖革—米勒计数器测定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405次,若将一张厚纸板放在计数器与放射源之间,计数器几乎测不到射线。10天后再次测量,测得该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101次,则下列关于射线性质及它的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射源射出的是α射线 B.放射源射出的是β射线 C.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5天 D.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2.5天 7.用α粒子照射充氮的云室,摄得如图所示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是α粒子的径迹,B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 B.B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 C.C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B是新核的径迹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就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与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要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实验就是物理学的基础,也就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 1、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凡就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瞧、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与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2、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与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从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教材内容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就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就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就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 第二,还要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与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与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习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自学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与能力基础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增多有明显的独立性与兴趣倾向,学习自觉性与独立性比强,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课堂中常希望独立思考求解,学习气氛比较沉闷。这给教师了解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加强讲解的目的性与针对性,特别就是讲解时要注意反馈系统运用,如作业、讨论、考试中的反馈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精品教案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2 7.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 第一节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3 7.2 分子的热运动 5 第二节分子的热运动 6 7.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8 第三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8 7.4 物体的内能11 第四节物体的内能12 第八章气体14 8.1 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14 第一节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 14 8.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16 第二节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16 8.3 气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8 第三节气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9 8.4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21 第四节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22 第九章物体和物态变化25 9.1 固体25 第一节固体25 9.2 液体26 第二节液体26 10.1、2 功和内能热和内能29 第一节功和内能热和内能30 10.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30 第三节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31 10.4 热力学第二定律 32 第四节热力学第二定律33 10.5 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35 第五节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35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7.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 (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 (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单分子油膜法估算测量分子大小,让学生体会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 (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教学教具 (1)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离子显微镜下看到钨原子分布的图样; (2)演示实验:演示单分子油膜:油酸酒精溶液(1:20O),滴管,直径约20cm圆形水槽,烧杯,画有方格线的透明塑料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一)热学内容简介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 (2)热学的主要内容: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3)热学的基本理论: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量守恒规律。 (二)新课教学 1、分子的大小: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 (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演示: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如图1所示。 提问: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看物理课本上彩色插图,钨针的尖端原子分布的图样:插图的中心部分亮点直接反映钨原子排列情况。经过计算得出钨原子之间的距离是2×10-10m。如果设想钨原子是一个挨着

第十九章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第四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 第四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学习目标] 1.知道探测射线的几种方法,了解探测射线的几种仪器. 2.知道核反应及其遵循的规律,会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 3.知道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了解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一、探测射线的方法(阅读教材P73~P75) 1.探测方法 (1)组成射线的粒子会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为核心,过饱和的蒸气会产生雾滴,过热液体会产生气泡. (2)射线能使照相乳胶感光. (3)射线能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2.探测仪器 (1)威耳逊云室:①原理:粒子在云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于是显示出射线的径迹. ② (2)气泡室: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如液态氢. 粒子通过过热液体时,在它的周围产生气泡而形成粒子的径迹. (3)盖革—米勒计数器: ①优点:G-M计数器非常灵敏,使用方便. ②缺点: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 拓展延伸?———————————————————(解疑难) 不同探测方法的对比 威耳逊云室和气泡室都是依据径迹探测射线的性质和种类,而盖革—米勒计数器只能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 1.(1)射线中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一些现象,可以显示射线的存在.() (2)云室和气泡室都是应用射线的穿透能力研究射线的径迹.() (3)盖革—米勒计数器既可以统计粒子的数量,也可以区分射线的种类.() 提示:(1)√(2)×(3)× 二、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阅读教材P76~P78)

1.核反应 (1)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①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同时产生一个质子. ②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147N +42He →178O +11H . (3)遵循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放射性同位素的定义: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 ①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3015P. ②发现磷同位素的方程:42He +2713Al →3015P +10n . 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1)应用射线:应用射线可以测厚度、医疗方面的放射治疗、照射种子培育优良品种等. (2)示踪原子: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要借助于示踪原子. (3)辐射与安全:人类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对水源、空气、用具等的污染. 拓展延伸?———————————————————(解疑难) 1.放射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合理应用放射性的同时,又要警惕 它的危害,进行必要的防护.过量的放射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和自然产生破坏作用.如图是世界通用的辐射警示标志. 2.(1)衰变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都属于核反应.( ) (2)在用到射线时,利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和天然放射性物质都可以.( ) (3)用放射性同位素代替非放射性的同位素来制成各种化合物做“示踪原子”.( ) 提示:(1)√ (2)× (3)√

高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一般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一、教学方法的制定依据 物理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一种是“万能”的,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其使用条件和范围。只有选择的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实际,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般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选取教学方法时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明确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同时要重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要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受到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的制约。对于本源性知识,如力的概念、功的原理等,一般采用观察、实验、探究的方法比较合适。对于派生性知识,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则比较适合论证、推理、分析的方法。 3.根据教师本人的特长和经验 作为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扬长避短,采取与自己相适应教学方法。 4.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归根到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以便做到有针对性的选取教法。 此外,教法的选取还受到教学时间、教学设备条件的制约。 二、高中物理常用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方法的含义——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方式来分类,并考虑物理学科的特点,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教师通过语言,辅以演示通过建立物理情境,描述物理现象,阐述物理规律等,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它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一般包括讲述、讲解等方法。 讲述法:多用于对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过程的描述,对所要掌握的物理知识建立一个清晰的物理情景,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在“述”。 讲解法:运用说明、分析、论证、概括等手段讲授物理知识,以揭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内在联系。重在“解”。 讲授法的注意事项: 1.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观点正确,概念准确,对学生有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 2.讲授要有逻辑性。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要注意学生的认知心理,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 3.讲授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抑扬顿挫语速适中。 4.讲授中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已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再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时候,让学生坐在座位上用力推课桌,看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可以感受到,桌子在推自己,用力越大,身体后仰的越厉害。 用笔再用力写下“牛顿第三定律”这几个字。再用力握笔写字时,会发现笔杆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有时手指的肌肉会压下一个坑,是肌肉变性。 用力拍桌子,学生会感觉到,用力越大越感觉到疼,因为在手对桌子施加力的时候,桌子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