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灾减灾文献综述

防灾减灾文献综述

防灾减灾文献综述
防灾减灾文献综述

防灾减灾遥感应用综述

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

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主题部分

洪涝灾害

3.1灾前背景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

洪涝灾害背景数据库的建立是进行洪灾预警预报、灾情

评估和救灾的基础,总的来说其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数据和社

会经济方面的数据,用于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的基础背景

数据库包括:①空间展布式社会经济数据库空间展布式社会经济数

据库是在按行政统计单元获取的社会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利

用空间展布模型展布到空间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数据库,如人

口分布、产业布局、各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公共基础设

施的分布情况等社会经济数据库。展布到空间上的社会经济

指标考虑到了社会经济数据在行政单元内分布的不均匀问

题和洪灾时淹没范围与行政区域不匹配问题,对于灾情分析

和损失评估非常有利。

②本底水体数据库本底水体是在洪水发生之前的常水

位水体分布情况,在洪水发生时是判断洪水淹没的对比水体。洪灾的易发地区应该有详细的本底水体数据库,包括该地区的河流网络、湖泊等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的水文特征信息。本底水体数据库可以在洪水发生之前,通过对洪水可能的发生区域进行一次遥感影像监测,提取相关水体部分数据来建立,本底水体数据库的建立要注意季节和时序性。

③地形数据库地形数据是分析洪水淹没范围、水深等

最主要的基础背景数据,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对分析洪水的水位、水深分布都是非常有效的。

④其它数据库其它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库、土地利

用数据库、历史汛情数据库、历史灾情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也是进行分析的重要参考依据。

3.2灾前预警

洪灾预警从大的方面来讲包括暴雨预警、水情预警、地

质灾害预警、风暴潮预警、灾情预警等等,它是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核心内容之一。气象卫星可实时监测各流域内的气团活动、云系,跟踪降雨带的移动,及时地预报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以及降水量和强降水的中心区域,对流域可能发生的洪灾进行预警,方便各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水库提前开闸放水,重要堤段的加固等。特别是对人员稀少和地面气象资料缺乏的地区,卫星资料能提供唯一的预报依据。

在地形复杂多变的山区和丘陵地区,由洪灾导致的滑

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也会对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

成严重威胁。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经过辐射校正、图像增强、几

何校正、精细配准之后可用于地面的变形监测。通过高分辨

率陆地卫星的同轨或异轨立体成像技术可以构建研究区域

的数字地面模型(DTM),结合当地的降雨数据、植被覆盖信

息、地质构造信息、岩性土壤信息等综合分析后能够判断出

次生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并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时进行

预警。

3.3灾情监测

在防汛中,雨情、水情、工情和灾情是四项最基本的信

息。目前,遥感对于灾情的监测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和实

用化。

雨情监测:雨情的监测是时段降雨量的监测,其相应的

结果有雨强,也有累积降雨量。卫星测雨可以得到雨量在面

域上的分布,目前用来估算降水的气象卫星,既有地球静止

卫星,又有极轨卫星。用于降水量观测的谱带最常使用的是

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而微波图像也是非常重要的数据源。

水情监测:水情一般指流量和水位,根据流量过程可以

计算出某一时段的洪水总量。对于防洪来说,洪峰流量及洪

峰水位非常重要,尤其是洪峰水位。在对水情的遥感监测方

面,遥感具有多个方面的应用:利用陆地卫星对洪水进行监

测,可以将洪水期图像与本底水体图像叠合,确定显示淹没

范围及河道变化;利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调查洪水,利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监测洪水,利用近红外遥感调查河流行

洪障碍物的分布及堤防决口的位置和原因;将遥感与地理信

息系统(GIS)结合,实现对汛情的全天候、准实时的监测与查询,使防汛指挥部门可以快捷方便地看到汛情情况。

传统方式下工情信息的获取一般采用人工调查的方法,

对重点水利工程如水库、河道、城市积水区域、取水口、分水口可以采用仪器原位监测与摄像头图像监视,并将监测信

息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但这种方式成

本较高。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如QuickBird、SPOT等,可以迅速提取绝大多数工情信息。另外,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时间分辨率的提高,遥感技术也可以

用来获取洪涝灾害发生期间的工程险情信息,进而对其未来

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和预警。

3.4抢险救灾

抢险救灾是抗洪斗争中的核心,及时、高效的救灾行动

能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挽

回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损失。灾情信息是否详细、能否及时和

准确地发布对于抢险救灾的成果至关重要,遥感数据作为重

要的数据源,在灾情信息的获得以及救灾的指挥调度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

遥感能够在大的区域尺度上对洪灾地区进行监测,在第

一时间发回大量的灾情和险情信息,如淹没的大致区域、水

毁情况、群众受围困情况、重要工程(如交通动脉、大坝等)的运行情况等信息,使得指挥中心能够迅速响应,针对灾情采

取应对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抢险救灾。同时,遥感也能提

供灾区的路况信息,方便群众和财产进行转移,为救灾指挥

调度提供依据。在救灾的过程中,航空摄影遥感和航空雷达

遥感由于具有能够全天作业、灵活和高分辨率的特点而大显

其功。

3.5灾害评估

灾害评估工作包括淹没区分析、致灾水体特征分析、损

失评估、轻重灾区的划定等。

在近红外的遥感影像上,清澈的水体呈黑色,因此可以

选择近红外波段的影像来区分水陆界线,确定地面上有无水

体覆盖。如TM影像的多光谱数据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地面水

份状况信息,TM5、7波段(中红外)反映水体,并对水陆分界

特别敏锐。另外在侧视雷达影像上,水体呈黑色,图像上水陆交界部位由于形成角反射器现象而使得水陆界线异常明显,

而且微波又具有一定程度上穿透地物(如植被)的能力,所

以用雷达影像来确定洪水淹没的范围也是有效的手段。利用

遥感影像识别出地面的水体以后,结合洪灾前的背景水体信息,将洪水期水体与常水位水体影像进行叠加运算,就可以

确定洪水的淹没区,淹没面积可以直接在遥感影像上进行量算。如果将遥感获取的洪水淹没范围图与灾前建成的数字正

射影像及数字专题地图相叠加,在适当获取行政区划边界、

人口地理分布、工农业产值分布、房屋、道路、电力、通讯设备等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快速进行淹没地区类别、受灾人口及

分布、受灾面积、房屋损失、农作物损失及其它受灾情况的精确统计,得到受灾分类统计图,进行灾情损失分析、评估。

利用灾区的微等高距地形图或DEM,通过一定的数学方

法对其进行高程内插和曲面拟合,可以求出不同高程下的淹

没面积、容积,建立高程-面积-容积模型,当灾区的淹没面

积确定以后,即可根据此模型求解出淹水深度及致灾水量。

此外,通过遥感手段也可以直接探测出致灾水体的一些特征,比如水深、泥沙含量等。TM1,2波段对水体有一定的穿

透性,有助于探测水深,并有利于区分混浊的洪水与清澈的

湖水等背景水体;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如蓝光和绿光对水体穿

透能力较强,可反映出水面下一定深度的泥沙分布情况,根

据图像上水体灰度变化情况便可推断出水体的泥沙含量。

农作物的减产估算是洪灾损失评估的重要部分,在遥感

中,植物反射光谱的红光区(R)及近红外区(NIR)对植物生

理反应最敏感,由它们各种组合构成的植被指数则是植物长

势及产量的精良监测器,也是作物估产的依据。作物致灾病

害时,R与NIR的组合关系发生变化,使其能成为减产估算

的指标。比如TM影像就具备了进行减产估算的信息基础,其

多光谱数据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植物长势信息:TM4是绿色植

物的近红外强反射区,其强反射与TM3的强吸收形成鲜明对

照,通常4、3波段之比成为表征植物长势的最佳指标,称为植

被指数或比值植被指数。减产估算也可回避产量构成因素.

而把“减产因素”诸如淹水面积、深度、历时、作物物候期等作

为主要研究对象,据此可根据经验统计数据或按减产因素与

减产率的关系建立的减产数学模型进行减产估算。如减产率

模型用作物不同生长期的减产函数计算减产率,减产率的计

算公式为:

y=khα·tβ(%)

其中h为淹水深度,t为淹水历时,k为系数,α、β为指数,k、α、β为经验数值,因地区、作物和物候期的不同而不同,由三者就能确定唯一的减产率计算模型。将不同作物各

个生长期的减产率乘以其淹水面积再求和即可计算出该作

物的减产量。

3.6与GIS集成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获取与分类提取是遥感最能发挥作用之所在,作为

数据源的提供者,遥感技术提供的是一种数据支持,其本身

不具有分祈功能,而GIS在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及分析方面具备强大的功能,目前绝大多数的防洪减灾管理信息

系统及灾情评估系统都以它为信息平台。如果将地理信息系

统中所存赌的空间信息作为遥感图像的辅助数据源,并结合

地理信息系统中包含的人文、社会、地理特征数据,则可以既快速更新GIS数据,又可以改善遥感分类精度和可信度,形

成具有地理特征的数据分析结果,有效进行洪水淹没模拟、

辅助分洪决策、损失估算等工作。遥感数据还可以与地理信

息系统以及其它空间数据相结合,辅助进行空间分析,帮助

完成科学的决策。如将遥感影像图与数字地面模型(DEM)

叠加,评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可以预测淹没面积、确定蓄洪能力的大小、进行分洪区的选择,为分洪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在地理信息系统整体支持下,还可以确定最佳防洪方案、预

估受灾面积、预估损失代价、确定安全区域、提供合理疏散路

线、辅助制定疏散方案等。

3.7建立灾害模型

模型的作用主要包括对过程进行模拟以及预测预报未

来的发展趋势等,洪涝灾害模型不仅能够模拟洪水的发生与

发展过程,还能够对洪水未来的演化进行预测,为后续工作

的开展提供依据,因此建立合乎实际的洪灾模型具有重要的

意义。

洪灾模型是建立在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大量统计数据的

基础上,用数学方法高度抽象和反演而获得的,在实际应用

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其进行修正,以使其最大限度

地与实际过程相符合。洪灾模型具体包括了很多的专业模型,例如洪涝灾害预报模型、洪水演进模型、危险度评价模

型、洪水淹没范围计算模型、洪涝灾害淹没损失评价模型等

等。洪灾过程中,结合洪涝灾害的背景数据库,在各种洪灾模

型与GIS系统的支持下进行实时的计算,以期快速得到各种

评价结果,就可以为安排灾中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

的决策支持。遥感数据在于获取信息的速度快,是这些模型

计算的主要驱动数据之一;而GIS为模型计算中其它数据的

快速获取提供了保证,GIS强大的空间分析方法也大大缩短

了以往手工信息处理的时间,GIS丰富的数据表达能力有助

于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表达数据和预测结果。例如在1998年全

国特大洪涝灾害监测中,建立在遥感、GIS和分析模型基础之

上的洪水速报系统,能够快速地进行洪水地动态监测、农作

物损失地评估、防洪工程的有效性分析、长江洪水蓄洪分洪

的必要性分析、防洪减灾的决策建议以及灾后的重建规划等

等。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划分为泥石流、滑坡、崩塌、碎屑流、水毁、沙害、冰雪害、翻浆及沼泽土等9类,其中泥石流、滑坡、崩塌是主要的地质灾害。

沙尘灾害

沙尘灾害泛指由浮尘、扬沙和沙尘暴等沙尘天气所造成的灾害。我国属于中亚沙暴区,其中,西北大部分地区,整个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部,都是沙尘灾害的多发区域,而沙尘灾害的影响区域则远远大于上述范围。沙尘暴传统的地面监测方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不能很好地刻画沙尘暴过程。而卫星遥感技术则可以从空间上捕捉沙尘天气动态信息,且时间分辨率高,是目前监测、跟踪、分析沙尘天气的最有效手段。

农业病虫害

将遥感等高科技用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防治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感技术用于农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最终期望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早期预报,即通过遥感图像提取生境中与病虫害爆发有关的主要环境要素及其变化,来推断病虫害最有可能发生的区域;第二,灾情监测和评估,即当病虫害已经在局部区域造成危害时,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受害植被相关信息,快速、准确地判断出灾情发生状况(分布、面积和程度),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点、面防治措施,这样既可阻止病虫害进一步蔓延又可减少环境污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结合,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蝗灾的防治中应用遥感和GIS技术能够实现如下功能: (1)利用遥感技术实时、快速、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对飞蝗在不同发育阶段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全程跟踪监测,获得飞蝗及其栖息地的实时信息; (2)利用GIS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建立蝗灾信息数据库,对灾情进行实时、快速、全面的分析处理,从宏观上及时掌握灾情; (3)将遥感与GIS技术两者相结合,可以获得飞蝗衍生地特征、蝗灾历史踪迹等蝗害有关数据并进行集成和分析,进而掌握蝗灾的范围、程度以及灭蝗的最佳时段等重要信息。

3.6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运用遥感手段对干旱进行监测,具有

大范围、宏观、动态监测的优势。通常,下垫面分裸土、部分植被覆盖和全植被覆盖。对于裸土,热惯量法和微波遥感法能够得到较好的结果;全植被覆盖条件下,作物缺水指数法、供水植被指数法比较适用。如何解决部分植被覆盖条件下旱情

的监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在用热红外遥感监测土壤水分时尤为必要,

因为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部分覆盖在生长期中占有很长时间,而双层模型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

基于裸露地表的监测方法1、热惯量法热惯量是物质热特性的一种综合量度,反映了物质与周围环境能量交换的能力。土壤的热惯量与土壤含水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从土壤温度昼夜的变化幅度来推求土壤含水量。其表达式为:P= C(1-A)/ΔT0;其中,P为热惯量,ΔT0为昼夜温差,A为全波段反照率,C为常数。2、微波遥感法微波遥感主要是根据目标物的介电特性进行土壤湿度监测的,水的介电常数为80 dB,干土的介电常数为3 dB,差别很大。就是说土壤介电常数对土壤含水量十分敏感,这是利用微波遥感测定土壤水分的理论基础。

基于全植被覆盖地表的监测方法1、距平植被指数(AVI) 距平植被指数(AVI)法定义为NDVI与NDVI之差,通过多年遥感资料计算出某一地点某一时刻的多年年平均植被指数,然后用当年该时刻的植被指数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异来判断当年作物长势,进而判断出作物受旱程度。1994年肖乾广等对AVI进行了分级,-0.2<距平植被指数<-0.1表示干旱的出现,-0.6<距平植被指数<-0.3表示重旱。2、植被状态指数(VCI) 由于AVI(距平植被指数)、SVI(标准植被指数)算法需要大量连续的遥感资料积累,且对干旱、降水动态变化不能进行有效监测,1990年Kogan 对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植被状态指数(VCI)定义

为:IVC=INDVi-INDVminINDVmax-INDVmin×100其中IVC为VCI,INDVmin和INDVmax为最小、最大ND-VI值。3、作物缺水指数(CWSI) 距平植被指数法和植被状态指数法由于需要有长时间连续的NDVI资料,给研究和应用带来了较大困难, 1981年Idso等提出了作物缺水指数(CWSI),定义

为:(dT-dT1)/(dTn-dT1),dT为作物冠层温度与气温差,dT1代表作物冠层温度与气温差上限(作物完全停止蒸腾的状态),dTn代表下限(作物水分充足,处在潜在蒸发的状态)。

基于部分植被覆盖地表的监测方法1、温度条件指数(TCI)其原理是植物受到水分胁迫时,植物关闭叶片气孔,降低因蒸腾所造成的水分损失,进而地表潜热通量降低,感热通量增加,造成植物冠层温度的升高。即用植物冠层温度可以作为干旱发生的指示器。2、双层模型植被部分覆盖时,土壤和植被的热特性不同,对地表的蒸散贡献不同,显然再用单层模型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就诞生出将地表蒸散细化为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分别建立冠层、土壤表面的热量平衡方程,即经典的双层模型

地震预测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展,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愈加严重。地震发生后,采用现代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灾区的全面景观,根据震害分类分级及影像模型,判读图像,在1~2天内确定灾情,为快速评估地震损失,救灾减灾提供决策。

火山监测

尽管目前我国火山活动性较弱,但长白山、五大连池、台湾、腾冲以及西昆仑阿瓦库勒等地火山潜在喷发性都很强,无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

我国对火山的监测预报工作也不容忽视。但由于火山地带环境复杂,常规监测很难奏效,所以遥感技术在此便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国内外环境工作者利用遥感技术对铁路灾害、森林火灾、霜冻、土壤侵蚀等灾害进行监测,也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 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 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 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周琴 2008105020311 1.文献综述 1.1概念的界定 “倦怠”这个词,最早在美国作家Greene(1961)的小说中出现,它的词源为burnout”,其含义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1]。随后,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Fredenbeger)在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用来描述个体由于长期工作使得自身的压力得不到缓解和释放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疲惫不堪,从而使得他们工作能力下降,工作满意度过低,无工作成就感等现象。而Maslach则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为不能很好的缓解自己在工作上遭受到的各种延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并且,他把职业倦怠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现象,”它经常出现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身上。这种定义标准被使用的最多,以后很多学者对倦怠的界定都是基于这个定义演化而来。虽然Pines早期在关注教师倦怠问题的同时,就提出了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但国外还是很少有关于学习倦怠的实证研究的。直到80年代,国外有学者对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进行研究,如,Fines&Kafry(1980)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2]。但是国外关于学习倦怠的这类研究并不多,而且,他们对学习倦怠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引用“倦怠”的概念而来,Pines(1980)和Meier(1985)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学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精力耗损,对自己所学课程及学校的各种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同学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漠和疏远、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不如自己预期的那么好而对自己的课程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我国对学习倦怠的研究相对多一点,主要有: 台湾学者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1],这个定义与职业倦怠的定义很相似。 杨丽娴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压力太大或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产生的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心理和行为,进而产生一系列逃避学习的行为。 祝靖媛认为学习倦怠是个体在学校环境中,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而出现的一种身心资源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状态以及随后可能产生的与学习有关的逃避行为。 李永鑫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由于长期遭受学业压力或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行为或状态,这种症状表现被称为学习倦怠。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外对学习倦怠的理解,都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校因为长期遭受到学业压力而没有得到缓解或释放,或者是对学习失去兴趣,而产生的身心疲惫的状态,进而产生一系列逃避学习的行为的消极心理和行为。 1.2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 现有很多研究显示学习倦怠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比较严重,从李永鑫、谭亚梅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初步研究》[3]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从总体上来看,

文献综述样文及模板

XXXX 大学XXXX 学院 文献综述 从教师角度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 性的提高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批阅教师 成绩 2011年11月 ● 中文标题“黑体、加粗、二号”字,不超过 两行,最长为35个全角汉字 ● 居中,段后1行 ● 填写时用“宋体、加粗、三号”字, 居中, 单倍行距 ● 填写后下划横线保持左右端对齐

从教师角度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 研究背景 [包括研究意义、课题的来源等等]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其中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教得很费力,但学生学习效果却不好。往往教师在课堂上费劲心思,设计了很多活动或游戏,想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把知识变得生动易掌握,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似乎都很投入,学生也积极参与,但下课后却一问三不知(龙艳春, 2005 )。最终,有的学生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学习英语非常吃力,一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而小学英语教师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针对上述种种现状,探求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迫切。 …… 2.研究现状 2.1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成为一种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并且不断完善。其主要研究内容为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师的特点有什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有哪一些?其中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有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普遍关注的趋势之一是强调教育效果,效果本位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新的方法论,效果本位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向联系,有效的学习时间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教师的态度和期望,激发学生的动机等。除此之外,国外试图考察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并找寻改善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案,他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 页面设置:上/下、左/右页边距均为3厘米,页眉和页脚边距为 ● 一级标题为“黑体、加粗、四号”字 ● 段前、段后均13磅,行距为“多倍行距=1.73” ● 正文一律采用“宋体、小四号”字,西文文字或字符 采用“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字,1.5倍行距 ● 段首缩进2字符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文献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文献学 【名词解释】 1.《三体石经》 2.《穆天子传》 【老师笔记】“信史”,即可信的历史。《穆天子传》虽然影响很大,但传说的成分更多。因此,它不是信史。 【百度解释】记述周穆王事迹而带有虚构成分的传记作品。又名《周王传》﹑《周穆王游行记》,是西周的历史神话典籍之一。。作者不详。为晋咸宁五年(279)汲县民盗掘魏襄王墓所得竹书之一。共6卷。前5卷记周穆王驾八骏马西征之事﹔后1卷记穆王美人盛姬卒于途中而返葬事﹐别名《盛姬录》。后虽有人疑为伪书﹐但一般认为它是周穆王至魏襄王间的传闻记录。 西晋初年(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汲冢竹书”,竹简长二尺四寸(古尺),每简四十字,用墨书写。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由荀勖校订全书六卷。 3.善本 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无文字讹误,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善本的完整定义: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2)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者不在内)。 (3)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前的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抄本。(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9)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 4.类书

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研究 开题报告 专升本0401 赵娜 指导老师:秦金亮教授一.选题意义 当今世界激烈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我国现处知识经济文明的时代,高科技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教育就更显其重要,而在这首当其冲的就是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然而对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幼儿教师又有多少关注呢。“教育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于教师能否激活学生内在的生命活力⑴。”同样地,幼儿教育能否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于幼儿教师能否激活幼儿内在的生命活力。要想激活幼儿内在的生命活力,幼儿教师需要自身展现生命活力。“因为生命活力的激发需要有活力的生命⑴。”那么如今的幼儿教师是否具有有活力的生命,一则调查让我们堪忧。陈珠玲在对广州市和深圳市的120名幼儿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忙而且特别累、“保育事故”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过多、工作时间过长、存在较强的自卑感和职业厌恶感、……⑵。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幼儿教师很难拥有强烈的工作热情,更别提具有活力的生命力了。在我们对幼儿教师做预调查时,我们也发现很多教师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在情绪上缺乏热情和活力;在工作上回避困难,遇事推诿,缺乏进取心,认为工作没有意义,觉得前途暗淡。这些就是明显的职业倦怠表现。职业倦怠或称工作倦怠最早是由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他采用“倦怠”一词来描绘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程度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⑶。而在众多的文献中,最为广大学者引用的是Maslach和Jackson的职业倦怠的定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症状⑷。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成为一种科普性的知识。但是在对各个行业(主要是服务业)的人们进行倦怠研究时,常常把它看作是以静态的形式存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状况、表现、以及原因分析,以此作为管理者进行调整、改进的依据。然而职业倦怠并不是以静态的形式存在的,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倦怠并不只是在某一时期出现,它是运动的、发展的,随着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不断运动、不断发展。显然,它是以动态形式存在的,它是个运动体。在对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主要也局限于了解职业倦怠的状况、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避免或应对的策略。只把握了它的静态形式,对于它的动态意义没有过多的关注。事实上,职业倦怠作为一个运动体,在各种力的作用下进行运动,当然它的运动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那么它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是直线上升、螺旋上升,还是……。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把教龄、年龄作为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而本文主要是研究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中职业倦怠的特点。 二、文献综述 1.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职业倦怠研究 1.1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倦怠”一词从Freuderberger提出至今已有三十一个年头,在这漫长的三十一年内,它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论《飘》中的现实主义 文献综述 引言 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的长篇小说《飘》。该书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依然盛销不衰。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以战争的发展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斯嘉丽与维希礼和巴特勒之间的纠葛和恩怨。小说整体上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史为中心,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此外,小说里还表现了对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既是对当时南北战争中美国人的生活的生动刻画,也表现了当时战争中美国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它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一、国内对《飘》的相关评论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在《飘》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长期存在着接受与研究的严重脱节。即使是近年来这部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评价,并正式进入文学史(以毛信德的《美国小说史纲》和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为代表),但对《飘》的研究也还是流于表面和简单。仅以中译本的序言水平就可见一斑:1990 年中国刮起了重译《飘》的旋风,一时出现沪本、京本、浙本三个版本的热闹场面,却没有一个本子的序言水平超过几十年前傅东华的译序。 《飘》作为一部富有争议的小说,吸引了许多文学工作者的目光。目前已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对《飘》进行了分析和欣赏。 张玉霞在《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一文中认为,要对《飘》的持久魅力作出合理阐释,在整体的历史、文化的广阔视野关照下,必须回到细致的文本研究中去。张玉霞介绍了两个路径:1、把《飘》置于通俗文学发展进程中考察。从文类所属来看,它是历史小说与浪漫言情故事两个类型的交叉。偏重于形式要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在于——优秀通俗小说的特征是“模式与模式突破”,即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具有承继、超越的双重性。而通俗小说的创作及接受两方面都受之影响。可以运用小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并结合通俗小说类型研究来深入剖析《飘》的叙事结构特点。2、从创作流派及本土背景考察作为南方文学的《飘》,在解构与重建南方文化方面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张淑英在《〈飘〉的流行与寂寞》一文中提到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 在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提到,《飘》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他认为在人物塑造上,《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女主人公斯嘉丽实际上成了表现南方神话的理想人物。从客观上讲,米切尔美化了正在崩溃的南方庄园经济,表现出对农奴主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处理时代背景和人物对话时,米切尔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人读起《飘》来感到真切动人。

文献检索复习题(名解-简答)

文献检索复习题(名解-简答)

文献检索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二次文献信息: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文献,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 2.学科化服务:指图书馆设专人与某一学科专业作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的收集和提供文献信息的服务。 3.网络电子图书:以电子图书形式发行,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交易为主要支付手段的图书。 4.专利文献: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地区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审批专利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其出版物的总称。 5.引文分析法: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的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

6.书目数据库:是指存储某些或某一个领域的二次文献书目数据的一类数据库。 7.个性化导读服务:又称阅读指导服务,是图书馆针对各类型读者,采取各种措施主动诱导读者的阅读行为,提高其阅读意识,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益的一种教育活动。 8.双词频控制检索:指对一个检索项中的两检索词分别实行词频控制,也就是一个检索项使用了两次词频控制。是针对单项双词组合检索而设置的。 9.专利法:专利法是确认发明人(或其权利继受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规定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的法 10.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具体的说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 11.参考数据库:指为用户提供信息线索的数据库,它可以指引用户获取原始信息。参考数据库包括书目数据库(Bibliographic Database)和指南数据库(Referral Database)。

银行职员工作压力研究综述开题报告

(一)核心概念及其研究背景 压力是一种动态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个体要面对与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相关的机会、限制及要求,并且这种动态情境所产生的结果被认为是重要而又不确定的。压力是个体对各种刺激做出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综合模式。与压力相关的几种主要因素是压力源、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紧张状态。工作压力(Work stress)也称工作应激(Job stress)、职业应激(Occupational stress)、职业紧张、工作紧张。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银行渗入中国的步伐越来越快,同时,国内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展,处于金融服务行业的银行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外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银行内部的压力也就相应变大。很多银行职员由于工作压力而精力消耗,从而十分容易导致其工作人员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若员工所面临的压力常年积聚,而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控制,那么员工就会产生工作懈怠、影响员工自身精神状况的同时也对银行的日常运作造成消极影响。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减员分流、工作流程的变革和新产品的不断推出等措施,增强了市场竞争优势,给银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员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心理压力。人们在关注效率时,往往忽视了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对组织的影响。职业倦怠症这只看不见的隐形杀手在日益消耗和阻碍着银行发展的步伐。 如果银行能够准确地了解银行职员承受压力的成因、来源,并能够足够重视如何为柜台员工减轻工作压力,这将对提高银行日常运作效率有积极的作用。培养一支“主动、高效、健康”的优秀员工队伍,进行压力和情绪的管理,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重视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有益于引导银行职员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合理地通过多种方式释放自身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促使银行通过建立规范化、定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竞争和升迁环境,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关心员工需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围有关特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围,它反映一定时期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围的原始文献的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

文献综述统一格式

文献综述统一格式 1、使用word文档制作 2、论文题目:用宋体、小二、加粗、居中 正文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顶格 3、作者:XXX 指导老师:XXX 用楷体、四号、居中 4、正文:宋体、小四号、1.25倍行距 5、【参考文献】及内容用宋体、五号 6、页脚:插入页码,居中,奇偶页均同 样例:第 1 页(共4页),五号,宋体 7、页边距设置上:2.5cm 下:2.5cm 左:3cm 右:2.5cm 页眉页脚:系统默认格式 8、A4纸型,单面打印 9、电子文稿的基本格式 (1)标题的层次 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 (2)插图和表格 1)插图的图续应放在插图的下方,居中排印。图用图1,图2表示 2)表格的表头应放在表格的上部,居中排印;表格用表1,表2表示,表格的左右边框线应去掉;表格中的文字结束时,不使用“。”。 (3)公式 公式应单占一行并居中排印,末了不必加标点符号;一行如有两个以上式子的,可用标点符号隔开,解释公式中的变量应以“式中:”作为标识,左顶格排印。其基本格式为: X+Y=C

式中:X代表。。。。。。; Y代表。。。。。。; C代表。。。。。。。 (4)数字 文稿中的纯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注释 1)明确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集中排列在文末。 2)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 9.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文后。 (2)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 (3)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4)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

文献综述规范与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 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 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 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 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 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 3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 2000 字左右的设计方 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 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 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 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 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学期末考试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文献:所谓的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古人最初把文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后发生变化,专指典籍和文字资料。(《辞海》定义文献为: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后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以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辞源》则定义: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熟悉掌故的人。……后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 2、文献学: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或者说“文献”的学问化、学科化就形成了“文献学”郑鹤声、郑鹤春先生最早提出“文献学”概念:“续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赵国璋、潘树广主编的〈文献学辞典〉解释文献学为:“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科。在我国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即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含目录、版本、辨伪、校勘、注释,编纂和辑佚等)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一指现代文献学。) 3、总集:总集是汇集了两个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和多个朝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一般来说,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如《文选》便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后面的简答题作进一步介绍) 4、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一般分他人编集和作者自编两种。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三种。分类即按作品的内容来分类编排,如《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分体即按作品的体裁或文体来编排,如《李太白文集》;编年即按作品写作年代顺序来编排,如《稼轩词编年笺注》。 5、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某几位作者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作单行本。 6、丛书: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名称,用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丛书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汇抄”等。按内容来分,丛书主要分为综合性丛书和专科性丛书两大类。综合性丛书是指包罗各种各类著作的丛书,如《四库全书》;专科性丛书是指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某一类别的丛书。 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类书采辑古典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又分为若干子目,以供读者读书或写作时查阅、征引。在古代,类书还有帮助人们应付科举考试的功用。如《皇览》《北堂书钞》《初学记》《太平广记》等。 8、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的地方文献。它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查找地方文献的工具书性质。它可以说是“地方史与地理的结合”。其种类很多,有府志、州志和县志等。如《元和郡县图志》《大清一统志》《浙江通志》。 9、目录:目、录两词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也称书录或序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将目与录二者结合在一起,即把一部书的篇名或一批书的书名与叙录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换言之,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它分为一书目录和群书目录,前者如《诗》《书》之序,《周易》之《序卦传》;后者如《别录》和《七略》。 10、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与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的专门学术,它是目录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它也是编次群书目录,介绍图书主旨,说明学术源流,指导求书治学的专门学术。 11、叙录:又称解题、提要,列于书后,是用以提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如《别录》《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等。 12、六分法:“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它创始于《七略》。据〈汉书〉载,刘向等进行大规模校书工作时,其分工在一开始就按学术性质分为六类,即经传类、诸子类、诗赋类、兵书类、数术类和方技类。这六类分别对应于〈七略〉中的六艺略、诸子类、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 13、四分法: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成熟于东晋时的李充。曹魏时期,秘书郎郑默制成国家内部藏书目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