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知识点总结(精)

元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知识点总结(精)

元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知识点总结(精)
元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知识点总结(精)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氯元素

1.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

2.原子结构

性质:最外层有7e-,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Cl-,性质很活泼,表现为典型的非金属性。强氧化性

自然界中有没有游离态的氯,氯元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二、氯气(Cl2)

(一)物理性质:

1.颜色:黄绿色。

2.闻气味:刺激性气味,(有毒,请注意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3.密度比空气大。

(二)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与钠反应:2Na + Cl2 == 2NaCl 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

与铁反应:2Fe + 3 Cl2 == 2FeCl3 Fe作还原剂 Cl2作氧化剂现象: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烟(而不产生火焰),溶于水为黄色溶液。

与铜反应:Cu + Cl2 == CuCl2 现象:红热的铜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但不会产生火焰),溶于水为蓝色溶液。

结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①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与绝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②把变价金属从0价氧化为最高价。如:CuCl2、FeCl3注意:例如:干燥的氯气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所以可用钢瓶储存氯气

2、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1氯气与氢气的反应:H2 + Cl2 === 2HCl

a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呈白雾状

白雾——生成的HCl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氢氯酸)小液滴。

b现象:H2、Cl2混合光照:发生爆炸,产生白雾。

(2)与磷反应:氧气不足:2P + 3 Cl2 ==2PCl3(白雾液态

氧气充足:2P + 5 Cl2 ==2PCl5(白烟固态(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3、氯气与水反应:Cl2+H2O ===HCl + HClO(次氯酸)

次氯酸的性质:

1、弱酸性:酸性:HClO < H2CO3

2、不稳定性: 2HClO=2HCl+O2↑

3、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4、漂白作用:能漂白一些有色物质,可用做漂白剂。

氯水(新制)的成分是什么?

氯水是含Cl2、HCl、HClO三种溶质的混合溶液,其中含有三种分子(H2O、Cl2、HClO)和四种离子(H+、Cl-、ClO-、OH-)

久置氯水相当于稀盐酸:实验室中使用的氯水只能现配现用,并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久置氯水成分:分子:H2O 离子:H+,Cl-, OH-

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褪色

结论与解释:氯水有漂白性,氯水中的HClO有强氧化性

有色纸条或布条不褪色、有色花瓣褪色

结论与解释: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花瓣中的水与Cl2反应生成了HClO

4、氯气与碱的反应

2NaOH+Cl2==NaCl+NaClO+H2O 工业上和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尾气

2Ca(OH2+2 Cl2==CaCl2+Ca(ClO2+2 H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Ca(ClO2,CaCl2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

漂白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 、 Ca(ClO2+2HCl=CaCl2+2HClO漂白粉、漂粉精、漂白液等必须密封保存,并要避光防潮。为什么?

5、与盐溶液的反应

与FeCl2、NaBr、KI等盐溶液反应(表现氯气的强氧化性)

2Fe2+ + Cl2 === 2Fe3+ + 2Cl- Cl2 + 2Br- === 2Cl- + Br2 Cl2 + 2 I- === 2Cl- + I2

6、氯气的实验室制备

7、跟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三、氯离子的检验

方法: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含Cl-.

原理:Cl- + Ag+ = AgCl

酸化原因:CO32- + 2Ag+ = Ag2CO3

Ag2CO3+2H+= CO2 + 2Ag+ +H2O

成盐元素——卤素

第ⅦA族元素:F、Cl、Br、I、At

1、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2、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单质 F2 Cl2 Br2 I2(从左到右)

F2、Br2 、I2 的化学性质与Cl2相似。都有氧化性。

1.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3.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F2> Cl2> Br2> I2

4.和H2化合的能力逐渐减弱

5、HX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6、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7、HX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8、单质和水反应的能力逐渐减弱

高一化学氯气知识点总结.doc

高一化学氯气知识点总结 氯气,化学式为Cl。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易压缩,可液化为黄绿色的油状液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可用作为强氧化剂。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一化学氯气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化学氯气知识点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

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 *** 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 *** (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高一化学氯气制取方法 电解 1.工业生产中用直流电电解饱和食盐水法来制取氯气: 2NaCl+2HO=通电= H+Cl+2NaOH 2.实验室通常用氧化浓盐酸的方法来制取氯气: 常见的氧化剂有:MnO、KMnO、Ca(ClO)、Co2O3 发生的反应分别是: 4HCl(浓)+MnO =加热=MnCl+Cl+2HO 16HCl+2KMnO=2KCl+2MnCl+8HO+5Cl [这两个反应用的盐酸比较稀的话,反应将不再进行,没有盐酸可用一种非还原性酸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代替,也可产生氯气。] 4HCl+Ca(ClO)=CaCl+2HO+2Cl{此反应需要的盐酸很稀,1mol/L便可以剧烈反应。} H++ClO-+Cl-=H2O+Cl2

氯的知识点汇总

氯的知识点汇总 一、氯元素 1.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NaCl 的形式存在。 2.原子结构 性质:最外层有7e-,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Cl-,性质很活泼,表现为典型的非金属性。强氧化性 自然界中有没有游离态的氯,氯元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二、氯气(Cl2) (一)物理性质: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比空气重 分子量大于29),有毒(请注意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易液化,能溶于水(1:2.26),但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二)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与钠反应:2Na+ Cl 2NaCl 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 与铁反应: 2Fe + 3Cl 2 3 现象: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烟(而不产生火焰),溶于水为黄色溶液。 与铜反应:Cu + Cl 22 现象:红热的铜丝在Cl 2中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但不会产生火焰),溶于水为蓝色溶液。 结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①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与绝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②把变价金属从0价氧化为最高价。如:CuCl 2、FeCl 3 注意:干燥的氯气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所以可用钢瓶储存氯气;CuCl 2固体加水后,浓溶液呈绿色,稀溶液呈蓝色,CuCl2溶液的颜色随溶液浓度的不同而略有不同【浓溶液(黄色、黄绿色、绿色)稀溶液( 蓝色 )】。 2、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1)氯气与氢气的反应:H 2+Cl a 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呈白雾状 白雾——生成的HCl b 现象:H 2、Cl 2混合光照: (223(白雾)液态 氧气充足: 2P+ 5 Cl 25(白烟)固态(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磷在氯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同时发生产生白色烟雾 (3)氯气与水反应:Cl 2+H 2O===HCl + HClO (次氯酸) 3、次氯酸的性质: a 、弱酸性:酸性:HClO< H 2CO 3 b 、不稳定性:2HClO =2HCl+O 2↑ c 、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 、漂白作用:能漂白一些有色物质(有色纸条、布条、花瓣褪色),可用做漂白剂。 氯水(新制为淡黄绿色)的成分:氯水是含Cl 2、HCl 、HClO 三种溶质的混合溶液,其中含有三种分子(H 2O 、 Cl 2、HClO )和四种离子(H +、Cl - 、ClO -、OH -)久置氯水相当于稀盐酸:实验室中使用的氯水只能现配现用,并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久置氯水成分:分子:H 2O 离子:H +,Cl -,OH - 结论:氯水有漂白性,氯水中的HClO 有强氧化性,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花瓣中的水与Cl 2反应生成了HClO 4、氯气与碱的反应 2NaOH +Cl 2==NaCl +NaClO +H 2O 工业上和实验室中常用NaOH 溶液吸收氯气尾气漂白液的主要成分。 2Ca(OH)2+2Cl 2==CaCl 2+Ca(ClO)2+2H 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Ca(ClO)2。 漂白原理: Ca(ClO)2+CO 2+H 2O =CaCO 3+2HClO 、Ca(ClO)2+2HCl =CaCl 2+2HClO (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 漂白粉、漂粉精、漂白液等必须密封保存,并要避光防潮。为什么?

一般将来时知识点总结

一般将来时知识点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般将来时的用法 1)shall用于第一人称,常被will 所代替。 will 在陈述句中用于各人称,在争求意见时常用于第二人称。 Which paragraph shall I read first Will you be at home at seven this evening 2)be going to +不定式,表示将来。 a. 主语的意图,即将做某事。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b. 计划,安排要发生的事。 The play is going to be produced next month. c. 有迹象要发生的事 Look at the dark clouds,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torm. 3)be +不定式表将来,按计划或正式安排将发生的事。 We are to discuss the report next Saturday. 4)be about to +不定式,意为马上做某事。 He is about to leave forBeijing. 注意:be about to 不能与tomorrow, next week 等表示明确将来时的时间状语连用。 不同表达法的区别 be going to和will 用于条件句时, be going to表将来,will表意愿。 If you are going to make a journey, you''d better get ready for it as soon as possible. Now if you will take off your clothes, we will fit the new clothes on you in front of the mirror. be to和be going to be to 表示客观安排或受人指示而做某事。 be going to 表示主观的打算或计划。 I am to play football tomorrow afternoon. (客观安排) I''m going to play football tomorrow afternoon. (主观安排) 一般现在时表将来 1)下列动词:come, go, arrive, leave, start, begin, return的一般现在时表将来。主要用来表示在时间上已确定或安排好的事情。 The train leaves at six tomorrow morning. 2)倒装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 There goes the bell. = The bell is ringing. 3)在时间或条件状语从句中。 When Bill comes (不是will come), ask him to wait for me. I''ll write to you as soon as I arrive there. 4)在动词hope, take care that, make sure that等后。 I hope they have a nice time next week. Make sure that the windows are closed before you leave the room. 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 意为:"意图"、"打算"、"安排"、常用于人。常用词为 come, go, start, arrive, leave, stay等。 I''m leaving tomorrow. Are you staying here till next week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教案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 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3、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 能力。 4、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二是氯离子的检验,三是卤素简介。第一课时安排学习氯气的性质,重点学习氯气的强氧化性。对于氯气强氧化性的学习,主要从铜丝、铁丝、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氯气与水的 反应等方面入手。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 实验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引入]瑞士著名化学家舍勒自1773年开始致力于研究,当时叫做黑锰矿,黑锰矿就是MnO2,舍勒在研究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当时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时,很快就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舍勒简直兴奋到了极点,因为当时人们很少看到有色气体,但很快兴奋变成了厌恶。这种黄绿色气体源源不断地产生,几乎使舍勒窒息,极为难受,受科学家和职业本性的驱使,舍勒对这种气体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它有一魔术般的本领,把鲜艳的花朵或翠绿的叶子放进其中,美丽的色泽很快被褪去了,将蚱蜢放进去蹦达几下,就死去了。这种黄绿色的气体就是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CI2

氯气具有怎样的性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提问]根据引入的资料,讲出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展示]装氯气的集气瓶。让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毒性等方面进行归 纳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黄绿色;气味:刺激性气味; 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形成液氯;有毒 [提问]对于有毒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 [学生活动]参照课本P77图4-15,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闻气体的方法。 [提问]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请大家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推测氯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讲解]大家经过讨论分析出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那我们能否通过化学 实验进行验证呢?接下来,我们通过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来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2. 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演示实验]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的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学生]铜丝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Cu+Cl2= CuCl2 [提问]请大家分析氯气的活泼性,以及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 [学生]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可判断出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根据反应中氯 元素有0价降低为-1价,说明氯气表现了氧化性。 [视频]观察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的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学生]铁丝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2Fe+3Cl2= 2FeCl3 [提问]铁与氯气反应得到的是高价的金属氯化物,而不是氯化亚铁,可推断氯气 的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反应中表现出强氧化性。 [板书]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变价

氯的知识点

个电子,是元、砹(At)等,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氯(Cl)、溴(Br)、碘(I)卤族元素包括氟(F)A元素。素周期表中的第Ⅶ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物理性质:要点1][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化学性质:要点2][)是双原子分子,原子的最外层有七个电子,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单质是强氧化剂。氯气(Cl 2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氯,所有的氯元素均以化合态存在,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海水或陆地的盐矿中。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1 (产生棕黄色的烟)2NaCl(产生白烟)②Cu+Cl CuCl 如:①2Na+Cl222 ③2Fe+3Cl(产生棕色的烟)2FeCl 32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注:)与非金属反应(2 H+Cl可用于工业制盐酸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如:①22 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H+Cl2HCl(会发生爆炸)——22 (氯气不足;产生白雾)3Cl2P2PCl(氯气充足;产生白烟)+5Cl2PCl ②2P+5232磷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雾是PCl,烟是PCl 532HClO =光照= 2HCl + O↑(3)与水反应:Cl+HO = HCl+HClO 222(4)与碱反应NaClO+H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Cl+2NaOH = NaCl+22(用于制漂粉精)+2HOCaCl 2Cl+2Ca(OH)= Ca(ClO)+22222 (漂粉精的漂白原理)↓+2HClO Ca(ClO)+CO+HO = CaCO3222。Ca(ClO),其有效成份是将氯气通入Ca(OH)溶液中制备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CaCl、Ca(ClO)2222↓+ 2HClO ===CaCO 漂白原理:Ca(ClO) + HO+CO32 22)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5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使湿润的淀粉-KI= 2FeCl2FeCl+Cl②2KI+Cl = 2KCl + I如:①22 2 23 O = 2HCl + HSO检验)③SO+Cl+2H42222氯水的成分及性质:要点[3]次O = HCl + HClO (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Cl + H22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氯酸),大部分是以Cl2-+-- OHClOHClOHO、Cl、、H;、Cl、、)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注意:(122- +-、OH 久置氯水则几乎是盐酸溶液(H)、ClO、H 2①一元弱酸,比H CO弱32(2)HClO的基本性质②不稳定,2HClO =光照= 2HCl + O↑2③强氧化性; ④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 (3)几种漂白剂的比较 漂白剂HClO NaO(HO)SO 活性炭 2222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知识点总结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知识点总结 一.氯元素 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 族,原子结构: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二.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 2+4HCl (浓) ===△ MnCl 2+2H 2O +Cl 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 +Cl 2 ===点燃 2NaCl 现象:大量白烟 2Fe +3Cl 2 ===点燃 2FeCl 3 现象:棕黄色的烟 Cu +Cl 2 ===点燃 CuCl 2 现象:棕黄色的烟 Cl 2+H 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 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 2+H 2O == HCl +HClO 2HClO ===光照 2HCl +O 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 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17 2 8 7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 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三.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 AgCl ↓+HNO3 NaCl+AgNO3== AgCl ↓+NaNO3 Na2CO3+2AgNO3==Ag2CO3 ↓+2NaNO3Ag2CO3+2HNO3== 2AgNO3+CO2 ↑+H2O Cl-+Ag+== AgCl↓

高中知识点总结

高中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选修1-1,选修2-1,选修2-2 必修一 1.集合;(子集?,真子集?,交集∩,并集∪,)补: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数 ⑴定义域(x的范围),⑵值域(y的范围,换元法,反函数法,数形 结合法,单调性法)一般画图作⑶映射⑷单调性(最大(小)值 f(x))对勾函数⑸奇偶性 补:函数的图像(上下,左右,扩大缩小) 3.指数函数 4.对数函数 5.幂函数 必修二 1.空间几何体 ⑴结构(多面体,旋转体,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台,圆锥,球) ⑵三视图,直观图

⑶表面积,体积 2.点,直线,平面的关系,判定,性质 3.直线的斜率,倾斜角, 4.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 一般式) 5.直线的焦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6.圆 ⑴方程(标准,一般) ⑵圆心,半径 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7.空间直角坐标系 必修三 1.算法的概念 2.程序框图 3.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4.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5.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6.秦九韶算法与排序,进位制 必修四 1.三角函数 ⑴任意角的弧度制,(弧长公式),三角函数 ⑵诱导公式,图像与性质(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 2.平面向量 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 ⑵向量坐标运算(平行,垂直) ⑷向量的数量积 3.三角恒等变化 ⑴和角,差角公式 ⑵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必修五 1数列 ⑴等差数列,通项,中项,前n项和 ⑵等比数列,通项,中项,前n项和 方法:1.求通项的方法

2.求前n项和公式方法 2.解三角形 ⑴正弦,余弦定理 ⑶射影定理 大边对大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二倍角公式,两角和与差公式,辅助角公式 3.不等式 ⑴一元二次不等式 ⑵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

富集在海水中的氯

课时作业(十一)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水处理包括水的净化、软化、杀菌消毒、去离子、蒸馏等。其中常见的杀菌消毒剂包括氯气、臭氧、漂粉精、活性炭等。2012年伦敦奥运会用臭氧、活性炭对游泳池进行消毒和净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臭氧、活性炭处理水的原理相同 B.氯气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用氯气消毒的水可以用于配制化学试剂 C.氯气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性,等体积的两者混合会提高漂白的效率D.漂粉精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且它的使用会增加水的硬度 解析:臭氧处理水是利用其氧化性,活性炭处理水则是利用其吸附性,A项错误;氯气消毒的水含有氯气、盐酸、次氯酸等成分,配制化学试剂时会使试剂变质,B项错误;氯气和二氧化硫虽都具有漂白性,但等体积的两者混合发生:SO2+Cl2+2H2O===H2SO4+2HCl,失去漂白性,C项错误。 答案:D 2.(2013年安徽江南十校)美国宇航局“凤凰”号火星登陆器的显微、电子化学及传导分析仪对两份土壤样本的分析发现,火星北极区表层土壤可能含有高氯酸盐,可创造不利于任何潜在生命的恶劣环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有高氯酸盐的土壤不利于生命存在与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关B.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C.可以考虑用加入亚铁盐等还原性物质的方法改善这种土壤 D.一定条件下高氯酸盐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高氯酸盐中氯元素显+7价,由题给情境可知高氯酸盐应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不利于生命存在,A 正确;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未必具有强氧化性,如H3PO4,B错误;亚铁盐可还原高氯酸盐生成氯化物,氯化物不具有强氧化性,C正确;高氯酸盐中氯元素显+7价,浓盐酸中氯元素显-1价,二者反应可生成0价的Cl,即生成氯气,D

氯的知识点

卤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等,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个电子,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ⅦA元素。 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要点1]物理性质: 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要点2]化学性质: 氯气(Cl2)是双原子分子,原子的最外层有七个电子,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单质是强氧化剂。 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氯,所有的氯元素均以化合态存在,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海水或陆地的盐矿中。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如:①2Na+ Cl2 2NaCl(产生白烟)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 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 (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 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②2P+3Cl2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 磷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雾是PCl3,烟是PCl5 (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 + O2↑ (4)与碱反应 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将氯气通入Ca(OH)2溶液中制备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CaCl2、Ca(ClO)2,其有效成份是Ca(ClO)2。漂白原理:Ca(ClO)2 + H2O+CO2 ===CaCO3↓+ 2HClO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①2FeCl2+Cl2 = 2FeCl3 ②2KI+Cl2= 2KCl + I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③SO2+Cl2+2H2O = 2HCl + H2SO4 [要点3]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Cl2+ H2O = HCl + HClO (次氯酸),大部分是以Cl2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 注意:(1)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H2O、Cl2、HClO、H+、Cl-、ClO-、OH-; 久置氯水则几乎是盐酸溶液(H+、Cl-、H2O、OH- ) ①一元弱酸,比H2CO3弱 (2)HClO的基本性质②不稳定,2HClO =光照= 2HCl + O2↑ ③强氧化性; ④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 (3)几种漂白剂的比较 漂白剂HClO Na2O2(H2O2)SO2活性炭 漂白原理氧化漂白氧化漂白化合漂白吸附漂白

知识点归纳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一.必记单词 1. anyone pron.(不定代词)任何人 nothing pron. (不定代词)没有什么,没有一件东西 something pron.(不定代词)某事;某物 everyone pron. (不定代词)每人;人人;所有人 someone pron.(不定代词)某人 anywhere adv. (不定副词)在任何地方 2. wonderful adj. 精彩的;绝妙的 3. few adj. & pron. 不多;很少 quite a few 相当多;不少 Notice:few, a few, little,a little用法 a few + 可数名词肯定句 a little + 不可数名词肯定句 few + 可数名词否定句 little + 不可数名词否定句 4. most adj., adv. & pron. 最多;大多数 5. myself pron.我自己;我本人 yourself pron.你自己;您自己 yourselves pl. 你们自己 Notice:反身代词 第一、二人称的反身代词由物主代词加-self构成。第三人称的反身代词由 代词宾格加-self构成。 Ourselves 我们自己himself 他自己herself 她自己itself 它自己 Themselves 他们自己 6. hen n. 母鸡 pig n. 猪 bird n. 鸟 duck n. 鸭 7. seem v. 好像;似乎;看来 8. bored adj. 厌倦的;烦闷的 9. diary n. 日记;记事簿 10. activity n. 活动 11. decide v. 决定;选定 decide to do sth. 决定去做某事 12. try v.& n. 尝试;设法;努力 Notice: try to do sth.与try doing sth.辨析 try to do sth.(尽力、设法去做某事)表示想尽一切办法要把某事办成,强调付出一定的努力设法去完成 try doing sth.(尝试着做某事)表示一种尝试、做做看的想法,不一定付出

氯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氯及其化合物 一、氯元素的原子结构与自然界的存在 氯元素位于周期表__周期__族,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 二、活泼的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体,毒,溶于水。 2、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单质的反应:与钠反应方程式。现象是。与铁反应方程式。现象是。与铜反应方程式。现象是。 ②与氢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氯气与氢气的爆炸实验。 思考:在初中我们是如何定义燃烧的?现在通过氢气与氯气的燃烧实验,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③与水的反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说明:氯气与水反应很微弱,且未可逆反应。 思考:氯水的成分及性质?氯水的保存方法? ④次氯酸的性质: a、一元弱酸(比弱) b、强氧化性(应用:) c、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⑤与碱的反应Cl2 + _NaOH —。(常用于除去多余氯气)离子方程式:。漂白液主要成分是。漂白粉的制法:。其主要成分:,有效成分:。漂白原理:ClO-+ H+= HClO(实际漂白者),

Ca(ClO)2+_HCl(稀)= 。Ca(ClO)2+CO2+H2O = 。 思考:抗洪救灾中防疫部门,向灾民发放的漂白粉片或漂粉精用于饮用水消毒。漂粉精为何要密封保存在阴暗处? (一)卤素的原子结构 共同点:原子的最外层均为个电子,都易个电子 不同点:核电荷数逐渐;电子层数逐渐; 原子半径依次,得电子能力逐渐;单质 氧化性逐渐。 (二)单质的物理性质:随卤素核电荷数增加,其原子结构递变而使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呈规律性变化.从F →I2 2 1、颜色逐渐,状态从→→。 2、单质的溶解性——除氟外(与水剧烈反应)在水中溶解度都较,都易溶于有机溶剂,右表列出Cl2、Br2、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三)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性及递变性) 由于最外层均为个电子,极易电子,因此卤素都是剂,在自然界均只以态存在.但随着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渐,得电子能力渐,其氧化性逐渐,主要表 现:。 【例1】下列有关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物质B.红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设计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1)本节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氯是比较典型的非常重要的非金属元素。通过对氯气等内容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而且对学习其他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作用。 (2)本节内容是学习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基础。 (3)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4)使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进一步巩固。 2.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盐酸、氯化钠等。对生活中见到的氯气、漂白粉用于自来水消毒等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学生对物质反应的理论等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3)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浓厚。 二、教法、学法分析 “引导---探究”式教学法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讨论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发现新问题—再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三、三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社会生活,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指导学生探究氯气与水、铁的反应,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化学眼光能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体会化学知识的价值。 体会实验中的相互合作,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设置、对今后教学的影响,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 确定本节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与氯水的成分分析 难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操作。

完整版相似知识点总结

相似 【知识脉络】 【基础知识】 I.有关相似形的概念 (1)形状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是相似三角形。 (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系数)。 n .比例的性质(注意性质立的条件:分母不能为0) (1)基本性质: ① a:b c:d ad be :② a:b b:c b2 a c. 注:由一个比例式只可化成一个等积式,而一个等积式共可化成八个比例式,如ad be , 除了可化为a: b c: d , 还可化为a c b: d , c: d a: b , b:d a : c , b : a d : c。 a—,交换内项) c d a c g匸,(交换外项) (2)换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b d b a d-.(同时交换内外项) c a 川.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基础图形:

定理:如上图,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IV .相似三角形 (1)概念: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S”表示,读作“相 似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注: ①对应性:即两个三角形相似时,一定要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写比 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②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③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一样; ④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 对应边成比例。 (2)判定: 根据相似图形的特征来判断。(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或两边的延长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④.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设计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安排在(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主要讨论硅、氯、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延续。本节是在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所学的离子反应、分类思想、原子结构及氧化还原理论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且对学习其他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作用。同时通过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史话、实验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氯是海水中富集的一种元素,资源丰富。而且漂白粉、食盐等含氯化合物大家都比较熟悉,与日常生活比较贴近。学习时,容易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容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有效地降低了学习难度,较好的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氯气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氯气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形成科学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以及严谨求实、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尊重科学的思想,了解化学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氯元素的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进一步确立内因是决定物质性质的根本原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碱的反应 四、教学模式与策略: 教学模式:“布点”教学模式、“问题—研究”模式(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研究),“诱思探究”模式 教学策略: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集体激励、类比、对立思考、转换思考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演示相结合、实验探究法。 五、课前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师研究教材,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初步研究进行课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给出预习提纲。准备学生实验仪器和药品。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指导。 2、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根据预习提纲完成知识点预习。

高一化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导学案.doc

高一化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导学案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课时氯气[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氯存在形态以及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2.能正确说出氯气的物理性质。3.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4.知道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能正确列出氯水的主要成分。 1.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________,氯原子最外层有____个电子,容易____________电子而形成cl-,表现为典型的____________性,其单质氯气具有很强的 ________性。2.氯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是 ____________,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的盐矿中。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气体,经研究确认其为氯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知识点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探究活动]1.学习气体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水溶性等方面进行探究讨论。通过直接观察能够认识气体物质的 ____________;嗅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照下表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空格: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装满氯气的集气瓶嗅闻氯气 加水振荡 [归纳总结](1)氯气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____________,在低温和加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态(________)和固态。[迁移应用]1.cl2可用于消灭田鼠,为此,可将cl2用软管通入到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 )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易液化⑤可溶于水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③④⑤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氯气用排水法收集b.闻氯气气味时,用手轻轻在集气瓶口扇动,使少量氯气飘进鼻孔c.氯水和液氯都是纯净物d.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知识点二氯气与单质的反应 [探究活动]1.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氯气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把变价金属(如fe、cu)一般氧化到________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明反应现象:(1)与钠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与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与铜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知识知识点总结

综合知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政治理论和时事政治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人们关于人与世界关系得总的看法或基本观点,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者说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现实是在人通过感觉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世界的物质性:马克思关于物质的科学定义揭示了各种具体物质的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它包括感性、理性的认知形式和情感、意志等复杂的心理形式。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在意识产生和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对人类的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得客观的,联系得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的存在,都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是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的原因在于,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最终会战胜旧事物。第二,新事物优于旧事物。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会得到人们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识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表现在,第一,法用普遍联系观点看世界,形用孤立观点看世界。第二,法用变化发展,形用静止不变观点,第三,法认为茅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否认矛盾的存在。其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复习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大基本属性。它们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因为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其特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了普遍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的状态。其辩证关系表现在:第一,量变时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得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得积累就不可能发生质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的引起质变。第二,质变引起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方面。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是辩证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辩证发展的环节,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事物发展是不断的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发展呈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消极性和直观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一元的。实践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历史过程,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它包括物质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主要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主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