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吸收线缝合固定在手指关节面骨折的临床应用

可吸收线缝合固定在手指关节面骨折的临床应用

可吸收线缝合固定在手指关节面骨折的临床应用
可吸收线缝合固定在手指关节面骨折的临床应用

骨折治疗原则

骨折治疗原则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 2.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 3.功能锻炼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 (一)骨折的复位 1.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功能复位的标准是:1)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l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地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4)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l/3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左右。 2.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 手法复位的步骤为: ①解除疼痛: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后者多用于儿童; ②肌松弛位:麻醉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位,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 ③对准方向:骨折复位时,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④拔伸牵引: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牵引,矫正骨折移位。 术者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位,根据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分别采用反折、回旋,端提、捺正和分骨、扳正等手法予以复位。 (2)切开复位: 1)切开复位的指征: ①骨折端之间有肌和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②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功能者; ③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④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⑤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2)切开复位的优缺点:切开复位的优点是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萎缩或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缺点主要有; ①可能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②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易于发生感染; ③所用的内固定器材不当,术中可能发生困难或影响固定效果,可发生无菌性炎症,内固定器材的拔除,大多需再一次手术。 (二)骨折的固定 1.外固定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也有些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加用

踝关节康复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遵循循序渐进的治疗原则,采取早期被动活动为主主动活动为辅,后期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的治疗方法。其过程如下 2.1 早期阶段(术后1~3周) 术后置踝关节于跖屈小于10度,接近垂直位。术后3~7d做患足足趾的主动活动,既能促进消肿又能为以后的锻炼做准备。一般在术后7d,创伤炎症开始消退, 局部疼痛缓解。这时让患者在做足趾活动的同时,做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方法:一手扶住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足前部,做踝关节屈伸活动,同时嘱患者做相应肌肉收缩运动。每日早晚各锻炼50~100次。 2.2 中期阶段(术后4~6周) 此期骨折已基本稳定,骨折处已有纤维组织粘连原始骨痂形成。 踝关节从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渐过度到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鼓励患者做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同时辅以外力来增加踝关节活动范围。每日早、中、晚各锻炼100次左右。同时鼓励患者做髋及膝关节的功能活动。此期踝关节活动已基本达到正常。 2.3 后期阶段(术后6~12周)此期骨折已处于临床愈合期,嘱患者扶拐下床做患肢部分负重功能活动,并逐渐增加负重量,至术后12周离拐完全负重行走。 踝关节骨折术后因开始康复过迟,导致关节周围关节囊及韧带粘连挛缩,严重影响踝关节的伸屈功能恢复。由于大多患者术后将踝关节置于跖屈位,所以踝关节的背伸功能障碍优为突出。作者对本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循序渐进与被动、主动相结合的原则,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体会如下: 4.1 早期阶段,术后置踝关节于跖屈小于10度,接近垂直位,有效避免了关节囊及韧带在踝关节跖屈位粘连挛缩,为以后的背伸

功能康复打下基础。术后3~7d做患足足趾的主动活动,逐步进行适量的肌肉收缩,恢复其唧筒作用,有利于血液循环,利于渗出的吸收,促进肿涨的消退。7d后,创伤炎症开始消退,局部疼痛缓解。采取以被动活动为主主动活动为辅的康复方法。被动活动及能有效恢复踝关节活动范围,又尽量减小了踝关节在活动时对踝穴产生的挤压应力,保持了骨折固定后的稳定性。被动活动踝关节其作用类似于CPM的作用机制。从而增强了患者的康复信心。 4.2 中期阶段,强调踝关节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的原则。只有主动功能锻炼才能有效防止肌肉的萎缩,恢复肌肉的张力,协调肌肉间平衡支配能力,为患肢负重做好充分准备。辅以被动活动能保证踝关节活动范围。 4.3 后期阶段,骨痂已基本形成,骨折已稳定。此阶段在加强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的同时,使踝关节部分负重。这增加了踝穴应力,有利于骨折愈合,防止骨质疏松,也有利于肌力恢复。患肢逐渐加大负重力度,至术后12周完全负重。本组踝关节术后康复治疗遵循从被动到主动再逐渐负重的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防止了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踝关节骨折手术后康复计划 1期(0~2周) 1.术后1~3天,开始主动和被动屈伸活动足趾。每次5分钟,每天4~5次。 2.术后1~3天,开始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每组20次,休息1分钟后,开始第二组,持续2~4组,直到感觉疲劳为止。每天2~3次。还可行直

可吸收缝合线的发展背景

一、可吸收缝合线的发展背景 1、手术缝合线 不可吸收缝合线: 无法被组织吸收,后期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拆线,容易留 下疤痕,主要有丝线,合成纤维,棉纤维,麻纤维和 金属线等手术缝合线 可吸收缝合线:能够通过降解成为机体可吸收的物质避免体内因长期存在 外来异物而产生炎症反应及其他一些不良影响,同时也避 免了二次手术 可讲部分:使用非吸收缝合线缝合表皮,尤其是面部皮肤,会留下疤痕。对于内脏器官的缝合,使用可吸收缝合线显得尤为重要,它避免了二次开刀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了伤口的感染机会,同时也加快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各类外科手术中都在追求使用可吸收缝合线 二、可吸收手术缝合线 1、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特征 根据现在医用发展的需求,理想的可吸收手术缝合线应满足以下条件: (1)抗张强度:能够将单根缝线拉断的最小气力。抗张强度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拉力值,而非线性的区间。有效抗张强度指的是缝线绕圈或打结后的抗张强度。 (2)缝线直径:粗细方面选择的原则是,在能够承受伤口张力的条件下,选择尽可能细的缝线。 (3)结构:结构指的是缝线是单股(单丝)还是多股(编织线)。多股缝线都是经过编织的。这种缝线易于操作但是会增加感染和组织反应几率。容易引起感染是由于其具有虹吸作用使细菌和异物渗进。细菌深藏于编织线内部能够逃避宿主巨噬细胞吞噬。因此,单丝线(尼龙或聚丙烯)更适用于缝合污染的伤口。但是,单丝线不易操作。 (4)摩擦系数:为保证缝合、打结时操作方便,作结后持结性能良好。摩擦系数低的缝线(如聚丙烯缝线)能够很轻易地滑过组织,线结但也越容易松脱,应多打几个结。 (5)一定机械性能:如适当的机械强度,有一定的延伸度,柔软性和弹性

(完整word版)髌骨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的选择 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占全部骨折损伤的10%[1]。髌骨是全身最大 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髌骨为膝关节伸膝装置的中间结构,有着重要的生物力学性能。髌骨位置表浅,只有皮肤、薄层皮下组织及髌前滑囊在髌骨之上,故髌骨易因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而损伤。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繁多,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的目的是保留髌骨、骨折解剖复位,重建其伸膝装置、术后早期活动及尽早恢复膝关节功能。 Heppenstall[2]提出的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①骨折的复位尽量达到解剖复位;②骨折应用可靠的内固定,直至骨折端愈合;③应重视重建膝关节的连续性;④尽量完全恢复膝关节的生理运动功能。治疗方法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膝关节的功能锻炼,本文通过探讨各种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供临床参考。 1、髌骨骨折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略呈三角形,尖端向下,位于股四头肌腱内,是伸膝 装置中的一个重要组件。髌骨上连股四头肌,下通过髌腱连接于胫骨结节,一部分股四头肌腱膜纤维延续过髌骨表面并与髌腱融合。髌骨上只有皮肤、很薄的皮下组织和髌前滑囊覆盖,这种解剖特点使髌骨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和摔倒时容易损伤。髌骨后方是软骨面,与股骨两髁之间软骨面成关节,其中央有一纵嵴与股骨髁滑车的凹陷相适应,并将髌骨后软骨面分为内外两部分,内侧者较厚,外侧部较宽。其内侧的纵嵴又将内侧部分分为内侧面及内侧偏面。髌骨的力学作用是机械性地使股四头肌通过髌韧带对胫骨施加作用力, 以改变 其作用方向[3]。Kaufer[4]明确指出其生物学机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它作为伸膝装置的中间结构,将股四头肌产生的拉力传向髌腱;其次它有效的增加了伸膝装置对于膝关节屈伸轴点的杠杆力臂,从而增大了股四头肌的力矩,加强其机械效益。髌骨为膝关节提供了伸膝装置的弯矩作用力臂, 增大了股四头肌的作用力矩, 在膝关节屈曲早期, 伸直时髌骨可增加股四头肌力臂30% , 到弯曲30°时增加15% [5]。髌骨随其运动受力亦不相同,当膝关节伸直时,髌骨受到来自股四头肌的轴向拉力和髌腱的反向作用力, 受力为张应力,而当膝关节处于屈曲位时, ,髌骨关节面与股骨关节接触,髌骨受多个方向力的作用, 除了前方的轴向拉力外, 还有来自后方与股骨髁相抵的压力, 此时受力为压应力,髌骨关节呈三点受力。三点受力导致髌骨前方产生为张力,同时被股四头肌的收缩而加强。Carpenter等[6]研究证实, 正是屈膝时作用在髌骨上的三向受力进而导致了许多骨折的发生。 2、髌骨骨折的分型 AO 根据髌骨骨折的部位和是否损伤伸膝装置, 将髌骨骨折分为关节外骨折、波及部分关节面骨折, 以及波及关节面和伸膝装置骨折 3 型[7] 。王鹏建等[8]根据骨折块大小、数量进行量化性分型:Ⅰ型: 骨折无移位或移位距离< 5 mm ,髌骨关节面移位< 2 mm , 或虽有移位, 但骨折位于髌骨下极且未涉及关节面。Ⅱ型: 骨折为2 块, 呈横形、斜形或纵形,位于髌骨体中部, 移位距离≥5 mm , 髌骨关节面移位≥2mm。Ⅲ型: 粉碎性骨折, 移位距离≥5 mm , 髌骨关节面移位≥2 mm。其中, Ⅲ型又分为ⅢA、ⅢB、ⅢC 3 个亚型。ⅢA 型: 骨折为3 块, 骨折块≥10 mm2 ⅢB 型: 骨折为4 块以上, 大部分骨折块≥10 mm2 ⅢC 型: 骨折块数目多, 大部分骨折块< 10 mm2 。此种分型在临床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准确率不高。而杨占辉等[9]针对髌骨和髌骨骨折的特点, 提出有移位髌骨骨折的术中分型及分型标准, 将有移位髌骨骨折分为5 型, 不包括无移位髌骨骨折且在术中进行骨折分型,此种分型对于需要手术的病人在术前即不能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刘宝平等[10]认为儿童的套袖型骨折及髌骨骨软骨骨折也应纳入髌骨骨折。

强生缝线详解(可吸收与不可吸收区别)

强生缝线是否可吸收 ---爱惜康缝线详解 关于Ethicon 强生公司成立之初,最早的产品目录中记载着可吸收并经过灭菌处理的缝合线,即4种肠线和4种丝线,用于手术中的伤口缝合。 1944年,Ethicon(爱惜康公司)作为强生集团的子公司宣告成立,其产品开始使用棉、麻等天然纤维,并研发了人工合成的可吸收和不可吸收两大缝线系列以及不锈钢针,满足了手术领域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 二战后,爱惜康生产的手术缝线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由15%升至70%以上,在美国市场其占有率更是超过了80%,成为世界品种最齐全的缝线制造商。90年代,爱惜康凭借良机,从事多元化经营,研发出更为先进的产品技术。公司于1995年收购了全球最好的运动创伤公司-Mitek外科产品公司,使其产品范围扩大到骨科领域。1998年,爱惜康通过引进Dermabond皮肤粘合剂,进入了皮肤伤口吻合的新领域。2002年,公司又推出全球第一种也是当时唯一的抗菌人工合

成可吸收缝线“薇乔抗菌缝线”,用于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从而启动了外科缝线的新理念。 1996年,爱惜康丝质缝合线工厂在中国上海闵行经济开发区落成,生产各种医用丝质缝合线,其产品不仅供应中国市场,还远销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地区。 快薇乔 抗菌薇乔 优点: ? 使用方便,打开包装即可使用; ? 针和缝线一体,粗细一致,没有针眼;针尖十分锋利;无明显组织损伤; ? 抗菌薇乔,大大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 ? 一次性使用,不会生锈;出厂时已经过灭菌处理; ? 手感好,打结牢固;在缝合过程中,针与线不会滑脱; ? 病人恢复快,减少住院天数,节省费用。 快薇乔TM VICRYL Rapide ?--提供更舒适和短期的伤口支撑,皮肤及粘膜的专用线 快吸收 快薇乔是化学合成可吸收缝线中吸收最快的缝线

踝关节术后早期康复训练

踝关节术后早期康复训练 内固定术后早期锻炼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减少后期关节活动受限,减少并发症。内固定术后2-3天待疼痛缓解后, 采用部分美国西阿尔巴马大学运动医学中心踩关节康复方案并积极行踝关节屈伸活动。 美国西阿尔巴马大学运动医学中心踝关节康复方案: 踝泵:足趾先向下, 后向上, 增加踝关节的活动范围与循环, 持续而慢速活动。踝关节字母表:舒服坐位, 下肢伸直于身前, 拇趾”描绘”英文字母表, 注意踝关节的活动 踝关节环转运动:以拇趾作为指针, 包括踝关节在内的顺时针、逆时针运动。 内翻外翻活动范围:坐位, 足底与地板平行。转动足底使其朝向或远离面部 跟键牵拉:双手持毛巾末端并绕过足底, 慢慢牵拉毛巾至极限 跟键牵拉:膝关节屈曲位,坐位, 膝关节屈曲90度, 双手持毛巾末端并绕过足底, 慢慢牵拉毛巾至小腿后侧有牵张感, 维持5秒钟。 跟键牵拉胖肠肌:面墙直立, 一足位于另一足前。双手扶墙, 身体倾斜。前膝屈曲, 后腿伸直并维持双足后跟紧贴地面。维持此位置至小腿后侧有牵张感后再维持5秒钟。 跟键比目鱼肌牵拉:面墙站立, 一足位于另一足前。双手扶墙, 身体倾斜。双膝微曲, 保持双侧跟骨位于地面, 膝关节屈曲直至感觉小腿后侧有牵拉感。维持5分钟。 足弓牵拉:坐位, 足置于可乐瓶、高尔夫球或其他相似的物品, 轻中度下压, 由足跟滚至足趾并反复, 每足交替重复。 腘绳肌键:站立, 患肢置于床缘或桌缘, 支撑腿伸直。身体慢慢向前倾斜直至感觉膝关节或后背有牵拉感, 维持20秒, 休息。 早期的肿胀和疼痛以及后期的关节活动受限均是踝关节骨折术后易出现的问题, 而早期合理的康复锻炼治疗可以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通过肌肉的收缩来促进血液循环、消肿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是局部的微环境向有利于关节软骨修复的方向发展, 同时减轻疼痛、消除肿胀、避免关节血肿肌化粘连。术后采用美国西阿尔巴马大学运动医学中心踩关节康复方案则更安全更有效的功能锻炼方法, 对于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1

骨折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号:XXX-009 版本号:XXX-09 XX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骨折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制单位:XX车间 XXX年2月16日编制 XXX年1月16日修订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几种骨折急救法 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难免有跌、坠、撞、扭伤等不幸发生,轻者造成软组织损伤,重者会发生骨折,现场急救是保存伤员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创伤发展和预后影响极大。 前臂骨折:用一块从肘关节至手掌长度的木板或用一本16开杂志,放在伤肢外侧,以绷带或布条缠绕固定,注意留出指尖,然后用三角巾把前臂悬吊胸前。 上臂骨折:把长达肩峰至肘尖的衬垫木板或硬纸板。放在伤肢外侧,以绷带或布条缠绕固定,注意留出指尖,然后用三角巾把前臂悬吊胸前。 上肢骨折如无固定器材,可利用躯干固定,将上臂用皮带或布带固定在胸部,并将伤侧衣襟角向外上反折,托起前臂后固定。 锁骨骨折:可用三角巾固定法,先在两腋下垫上大棉垫或布团,然后用两条三角巾的底边分别在两腋窝绕到肩前打结,再在背后将三角巾两个顶角拉紧打结。 肋骨骨折:可用多头带固定之,先在骨折处盖上大棉垫或折叠数层的布,然后嘱伤员呼气后屏息,将多头带在健侧胸部打结固定。 大腿骨折:用一块相当于从足跟至腋下长度的木板放在伤肢外侧,然后用6~7条布带扎紧固定。

小腿骨折:可用两块由大腿至足跟长的木板,分放于小腿内、外侧,或仅用一块木板放于大腿、小腿外侧,然后用绷带缠绕固定。 胸腰椎骨折:病人不宜站立或坐起,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抬动病人时不要让病人的躯干前屈,必须仰卧在担架或门板上运送。 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头仰卧固定在正中位(不垫枕头)。两侧垫卷叠的衣服,防止颈部左右转动。勿要轻易搬动,否则有引起脊髓压迫的危险,发生四肢与躯干的高位截瘫,甚至死亡。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及特征 1.3.1可能发生的季节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可能发生。

骨折固定

现场骨折固定 现场骨折固定是创伤救护的一项基本任务。正确良好的固定能迅速减轻病人疼痛,减少出血,防止损伤脊髓、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也是搬运的基础,有利于转运后的进一步治疗。如不固定,在搬动过程中骨折端会刺破周围的血管、神经,甚至造成脊髓损伤截瘫等严重后果。 当受到猛烈的外力撞击、旋转、弯曲和肌肉过度牵拉时,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裂,称为骨折。 临床表现: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特有体征:畸形(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具有以上三个骨折特有体征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骨折。 骨折分类: 根据骨折处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分为: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2.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 1.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边疆性部分中断 2.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边疆性全部中断 骨折固定的目的: 1、减少伤病人的疼痛; 2、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 3、减少出血、肿胀; 4、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 5、便于搬动病人。 骨折的急救原则 a.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 b.有大出血者,要先止血。 c.骨折部位未固定之前,严禁搬动或运送伤员。搬运脊柱骨折的伤员,尤其要小心,防止损伤其脊髓。 d.已暴露的骨头严禁送回组织内,其伤口周围应作清洗消毒处理,然后用纱

布将伤口包好。 e.防止休克。并发休克、颅脑或脏器损伤时,应紧急处理。 f.现场的条件和骨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固定方式。固定要牢固,不能过松、过紧。 g.骨折的关节突出处要加衬垫,以加强固定和防止皮肤压伤。 h.急救处理和包扎固定后,应立即送往医院。 操作要点:1、置伤病人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2、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加衬垫,固定时操作要轻;3、先固定骨折的上端,再固定下端, 绑带不要系在骨折处; 常见骨折的急救方法 一、颈椎骨折: 症状:同脊柱骨折,只是骨折后如发生 瘫痪,其位置较高。有时可使呼吸肌麻 痹致伤员死亡。 处理:禁止乱加搬动。运送时,必须有 一人牵引并固定头部,头两侧垫上沙袋 或衣服,不屈不伸,以免造成颈髓损伤 引起高位截瘫。 固定时,伤员应仰卧,尽快给伤员上颈 托,无颈托时,可用沙袋或衣服填塞头、颈两侧,防止头左右晃动,再用布条固定。 二、锁骨骨折: 多由摔伤或车祸引起。锁骨变形,有血肿,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锁骨固定带:伤病人坐位,双肩向后,安放锁骨固定带。 三角巾固定:先在两腋下各垫上一块棉垫,将三角巾折叠成4横指宽条带,以横“8”字形缠绕两肩,使两肩尽量往后张,胸往前挺,在背部交叉处打结固定。两肘关节屈曲,两腕在胸前交叉,再用一条三角巾,从上臂肱骨下端处绕过胸廊,两端相遇时打结。 “T”这字夹板固定:预先做好“T” 形夹板(直板长50厘米,横板 长55厘米)。用“T”字形夹板贴 于背后,在两腋下与肩胛部位垫 上棉垫,再将腰部扎牢,然后, 固定两肩部。

可吸收缝合线简介(仅限借鉴)

可吸收缝合线简介 一、缝合线简介 医用缝合线是一种用于人体手术缝合的线型材料,根据生物降解性能,可分为非吸收缝合线(金属线、棉线、聚酯、聚丙烯等)和可吸收缝合线(羊肠线、聚乙交酯等);从其物理形态来看,可以分为单股和多股;根据原材料的来源分为天然缝合线(动物肌腱缝线、羊肠线、蚕丝和棉花丝线)和人工合成缝合线(尼龙、聚乙烯、聚丙烯、PGA、不锈钢丝和金属钽丝);根据医生手法,还可分为普通线和倒刺线。 天然可吸收线是由健康哺乳动物的胶原或人工合成的多聚体制备而成,通过人体内酶的消化来降解缝线纤维。人工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则先是通过水解作用,使水分逐渐渗透到缝线纤维内而引起多聚体链的分解。与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相比,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植入后的水解作用仅引起较轻的组织反应。 由于天然肠线有抗原性、组织反应较强以及收速率难测等缺点,人们致力于研制人工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主要包括聚乳酸(PLA)缝合线、聚乙醇酸(PGA)缝合线、聚乳酸乙醇酸酯(PLGA)缝合线、聚对二氧环已酮(PPDO)缝合线等,应用范围广泛,从胸腹部伤口缝合以至眼科手术中的应用等。 二、HS产品优势 PPDO可吸收缝合线是由聚对二氧环已酮(PPDO)材料纺制而成的一种单股结构可吸收缝合线,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可生物降解,易于加工成型等优点,是目前唯一可提供最长伤口支持时间的可吸收缝合线,是医用缝合材料领域的新产品。 1. 单丝结构表面光滑圆顺,克服了编织结构缝合线表面磨擦系数大而导致缝合时易损伤组织的缺点;穿透性强,能顺滑穿透组织,使组织准确对合,不造成损伤。最适宜采用连续缝合技术的手术。 2. 单丝结构在缝线材料上避免了细菌的栖身,消除了因缝线而引起的感染。 3. 具有优良的强度和韧性,抗拉强度大,对伤口的支持力时间长,在组织中保持的强度比其它可吸收缝合线大一倍,手术四周后仍保持原强度的50%以上。这一特性使它最适用于愈合较慢组织的缝合,如筋膜闭合、骨科、腹部缝合以及糖尿病患者、癌症患者、肥胖患者的手术。 仅供借鉴# 1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指导原则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 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五年十月 目录 一、前言 二、适用范围 三、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二)研究资料 (三)生产制造信息 (四)产品的风险分析资料 (五)产品技术要求

(六)产品的注册检验报告 (七)临床评价 (八)产品说明书和标签 四、名词解释 五、参考文献 六.起草单位 七.编制说明 ………………………………………………………….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旨在帮助和指导申请人对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产品注册申报资料进行准备,以满足技术审评的基本要求。同时有助于审评机构对该类产品进行科学规范的审评,提高审评工作的

质量和效率。 本指导原则是对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一 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申请人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 但不包 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 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它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 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所涉及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以下简称“可吸收缝线”)是由健康哺乳动物的胶原或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加工而成,可被活体哺乳动物组织吸收。涵盖的材料包括聚乙醇酸()、乙交

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它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康复治疗的基础。早期正确的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3.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和促进骨折愈合,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一、骨折的复位(一)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每一部位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一般认为功能复位的标准是;①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 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③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④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 (二)复位方法骨折复位方法有两类,即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 1.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获得满意效果。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粗暴的手法和反复多次的复位,均可增加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愈合,且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对于骨折的复位,应争取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如不易达到时,也不能为了追求解剖复位而反复进行多次复位,达到功能复位即可。手法复位的步骤为: (1)解除疼痛:即使用麻醉解除肌痉挛和消除疼痛。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后者多用于儿童。采用局部麻醉时,即将注射针于骨折处皮肤浸润后,逐步刺人深处,当进入骨折部血肿后,可抽出暗红色血液,然后缓慢将2%普鲁卡因10ml(需先作皮试)或O.5%利多卡因10 ml注入血肿内,即可达到麻醉目的。 (2)肌松弛位:麻醉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位(图61—24),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有利于骨折复位。 (3)对准方向:骨折后,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失去连续性,可使之移动。因此,骨折复位时,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4)拔伸牵引: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以各种方法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绝大多数骨折都可施行手力牵引(图61-24),也可将骨牵引的牵引弓系于螺旋牵引架的螺旋杆上,转动螺旋进行牵引,称螺旋牵引(图

几种常见骨折的临场固定方法

几种常见骨折的临场固定方法 (一)锁骨骨折固定: 1.在两腋下各垫上一块棉垫或毛巾。 2.用“8”字绑带法或锁骨带固定两肩部。 3.两肘关节屈曲,两腕在胸前交叉,再用一条三角巾,从上臂肱骨下端处绕过胸廊,两端相遇时打结。 (二)前臂骨折固定: 固定时,必须做到肘关节屈曲成直角,腕关节稍向背屈,掌心朝向胸部。 1.取两块长短适当的木板(由肘至手心),垫以柔软衬物。 2.将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前臂掌侧与背侧(只有一块夹板时放在前臂背侧),并在手心放棉花等柔软物,让伤员握住,使腕节稍向背屈。 3.上下两端扎牢固定。 4.再屈肘90度,拇指向上,用大悬臂带吊起。 (三)肱骨骨折固定: 固定时,要达到肘关节屈成直角,肩关节不能移动。 ●夹板固定法: 1.木夹板两块置于上臂内、外侧(如只有一块夹板时则放在上臂外侧)。 2.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上下两端扎牢固定。 3.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小悬臂带吊起。

●躯干固定法: 1.现场无夹板时,可用三角巾躯干固定。 2.三角巾折成约10-15公分宽(将三角巾叠成三折的宽带,其中央要正对骨折处)的带子,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屈肘90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胸前。 (四)股骨(大腿)骨折固定: 1.伤员仰卧,伤腿伸直。 2.用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 3.外侧由腋窝到足跟,内侧由腹股沟到足跟(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到外侧),将健肢靠向伤肢,使两下肢并列,两脚对齐。 4.关节及空隙部位加垫,用五至七条三角巾或绑带将骨折上下两端先固定,然后分别在腋下,腰部及膝、踝关节等处扎牢固定。 5.必须使脚掌与小腿呈垂直,用“8”字形包扎固定。 6.脱去伤肢的鞋袜,以便随时观察血液循环。 (五)小腿骨折固定: 1.两块由大腿中段到脚跟长的木板加垫后,放在小腿的内侧和外侧(只有一块木板时,则放在外侧),关节处垫置软物 2.用五条三角巾或布带分段扎牢固定。首先固定小腿骨折的上下两端,然后,依依固定大腿中部、膝关节、踝关节并使小腿与脚掌呈垂直,用“8”字形固定。 上述方法只适用于骨折后的临场救护,如果现场没有任何材料或

踝关节骨折健康教育(借鉴资料)

踝部骨折健康教育 一、定义 踝部骨折(fracture of ankle joint):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如外翻、内翻或外旋等。根据暴力作用的大小,方向和受伤时足的位置而产生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骨折。踝关节是负重关节,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若对位不好,将形成创伤性踝关节炎,伤踝僵硬疼痛,行走困难、痛苦甚大。 二、临床表现 踝部受伤后,局部肿胀明显,淤斑、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活动障碍,检查可在骨折处扪多局限性压痛。外伤后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关节肿胀、瘀血、畸形,有些可听到骨擦感。 三、治疗 1、石膏或支局固定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

四、护理 (一)体位护理:观察踝关节固定后的摆放位置。因踝部骨折肿胀较甚,应抬高患侧小腿略高于心脏的位置,以利于肿胀消退。 (二)康复训练 1、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0-2周)。 手术后1~3天, 将患者骨折肢体吊起, 大概与肢体呈30度角, 可增加患处血液循环, 利于消肿, 同时静脉滴注消肿止疼类药物, 加速手术部位的恢复, 在此期间, 可指导患者进行跖趾关节与趾间关节的屈伸运动, 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幅度不可过大, 以避免对患处造成二次伤害。在手术后的4~7天, 可指导患者进行患处足趾的主动运动。 2、术后中期的康复训练(3-6周) 在患足不负重的情况下, 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 每日早中晚各锻炼100次左右, 也可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与髋关节的活动, 避免发生痉挛等症状。

3、术后后期的康复治疗。(术后6周以后)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前期与中期的康复情况, 调整并指导患者进行踝 关节进行负重训练。首先应在双拐的支撑保护下进行踩地轻量负重, 负重小于10公斤, 当双拐负重适应后可转变为单拐负重, 然后过渡到完全负重。 五、出院指导 1、遵医嘱继续合理用药;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2、功能的锻炼::要强调自主性的功能锻炼,要反复不间断的进行,锻炼中要循序渐进,耐心细致。其活动范围要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次数由少到多,切不可采取粗暴的被动性活动。在锻炼时以损伤部位如骨折、脱位、软组织断裂处不发生疼痛、肿胀为原则。 3、饮食指导: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多饮水,防止尿路感染,预防便秘。 4、复诊:1个月、3个月后X线片复查,检查骨折愈合情况。

几种常见骨折的临场固定方法

几种罕见骨折的临场固定办法 令狐采学 (一)锁骨骨折固定: 1.在两腋下各垫上一块棉垫或毛巾。 2.用“8”字绑带法或锁骨带固定两肩部。 3.两肘关节屈曲,两腕在胸前交叉,再用一条三角巾,从上臂肱骨下端处绕过胸廊,两端相遇时打结。 (二)前臂骨折固定: 固按时,必须做到肘关节屈曲成直角,腕关节稍向背屈,掌心朝向胸部。 1.取两块长短适当的木板(由肘至手心),垫以柔软衬物。 2.将两块夹板辨别放在前臂掌侧与背侧(只有一块夹板时放在前臂背侧),并在手心放棉花等柔软物,让伤员握住,使腕节稍向背屈。 3.上下两端扎牢固定。 4.再屈肘90度,拇指向上,用年夜悬臂带吊起。 (三)肱骨骨折固定: 固按时,要达到肘关节屈成直角,肩关节不克不及移动。 ●夹板固定法: 1.木夹板两块置于上臂内、外侧(如只有一块夹板时则放在上臂外侧)。 2.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上下两端扎牢固定。

3.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小悬臂带吊起。 ●躯干固定法: 1.现场无夹板时,可用三角巾躯干固定。 2.三角巾折成约1015公分宽(将三角巾叠成三折的宽带,其中央要正对骨折处)的带子,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屈肘90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胸前。 (四)股骨(年夜腿)骨折固定: 1.伤员仰卧,伤腿伸直。 2.用两块夹板放于年夜腿内、外侧。 3.外侧由腋窝到足跟,内侧由腹股沟到足跟(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到外侧),将健肢靠向伤肢,使两下肢并列,两脚对齐。 4.关节及空隙部位加垫,用五至七条三角巾或绑带将骨折上下两端先固定,然后辨别在腋下,腰部及膝、踝关节等处扎牢固定。 5.必须使脚掌与小腿呈垂直,用“8”字形包扎固定。 6.脱去伤肢的鞋袜,以便随时观察血液循环。 (五)小腿骨折固定: 1.两块由年夜腿中段到脚跟长的木板加垫后,放在小腿的内侧和外侧(只有一块木板时,则放在外侧),关节处垫置软物 2.用五条三角巾或布带分段扎牢固定。首先固定小腿骨折的上下两端,然后,依依固定年夜腿中部、膝关节、踝关节并使小腿与脚掌呈垂直,用“8”字形固定。 上述办法只适用于骨折后的临场救护,如果现场没有任何资料或者伤病比较严重的,一定要等急救人员的到来,不要擅自对伤者

2021年踝关节骨折康复训练

1、术后02周 欧阳光明(2021.03.07) 根据损伤和手术特点,为使踝关节可以愈合牢固,有一些患者需要石膏托或支具固定24周。 固按期间未经医生许可只能进行下述练习,盲目活动很可能造成损伤。 (1) 手术后13天: 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年夜规模地活动足趾,但绝对不成引起踝关节的活动。5分钟/组,1组/小时。 开始直抬腿练习:包含侧抬腿和后抬腿,避免肌肉过度萎缩无力。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每次46组。一天训练23次。练习时有可能因石膏过重无法完成。 (2) 术后一周: 膝关节的弯曲和伸直练习:因组织制动,可能影响膝关节活动,要重视。1520分钟/次,一天一次即可。

年夜腿肌肉练习:抗阻伸膝、抗阻屈膝。练习年夜腿的绝对力量,选中等负荷(完成20次举措即感疲劳的负重量),20次/组,组间休息60秒,24组/天。 2、术后2周 如果患者踝关节没有石膏固定,即可以开始下述练习,如果佩戴石膏,要经医生检查,去石膏或支具后练习踝关节的活动,练习后继续佩戴石膏或支具。 (1)、主动活动踝关节:包含屈伸和内外翻。缓慢用力,最年夜限度。但必须无痛或略痛,避免过度牵拉造成不良后果。1015分钟/次,一天2 次。训练前热水泡脚2030分钟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强度不超出6的水针灸,以提高组织的延展性,利于练习。 (2)逐步开始主动踝关节屈伸练习:逐渐加力,时间同上。23个月内和好脚踝一致即可。 (3)内外翻练习:必须在无痛或微痛的规模内,增加活动度和活动力度。因组织愈合尚未完全愈合,不成过度牵拉。时间同上。训练前热水泡脚2030分钟或水针灸20分钟,强度控制在6以内,以提高组织的延展性,利于练习。

常见骨折固定方法

常见骨折固定方法 前臂骨折固定 夹板固定用两块木板,加垫 上臂骨折固定 夹板固定用一块木板放于上臂外侧,从肘部到肩部,放衬垫,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上下两端,屈肘位悬吊前臂,指端露出以便检查血液循环。 躯干固定现场如无夹板或其他可利用之物,则用三角巾或宽布带将上臂固定于躯干。 首先将三角巾折叠成宽带或用宽布带通过上臂骨折上、下端,绕过胸廓在对侧打结固定,然后屈肘位将前臂悬吊于胸前,指端露出以便检查血液循环。 大腿骨折固定 夹板固定用两块木板,一块长木板从伤侧腋窝到外踝,一块短木板从大腿根内侧到内踝;在腋下、膝关节、踝关节骨突处放棉垫保护,空隙处用柔弱物品填实;用七条宽带固定,先固定骨折上下两端,然后固定腋下、腰部、髋部、小腿及踝部;以“8”字法固定脚踝(即将宽带置于踝部,环绕足背交叉,再经足底中部绕回至足背打结);最后露出趾端以便检查血液循环。如只有一块木板,则放于伤腿外侧,从腋下到外踝,内侧夹板用健肢代替,两下肢间加衬垫,固定方法与以上同。 健肢固定用三角巾、腰带、布带等五条宽带将双下肢固定在一起,两膝、两踝及两腿间隙之间垫好衬垫,以“8”字法固定足踝,并露出趾端以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小腿骨折固定 夹板固定用两块木板,一块长木板从伤侧髋关节到外踝,一块短木板从大腿根内侧到外踝;在膝关节、髋关节骨突处放棉垫保护,空隙处用柔软物品填实;用五条宽布带固定,先固定骨折上下两端,然后固定髋部、大腿、踝部;以“8”字法固定足踝,并露出趾端以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健肢固定与大腿健肢固定相同,可用四条宽布带或三角巾固定。 骨盆骨折固定 使伤病员呈仰卧位,两膝下放置软垫,膝部屈曲以减轻骨盆骨折的疼痛;用宽布带从臀后向前绕骨盆,捆扎紧;在下腹部打结固定;在两膝之间加放衬垫,用宽布带捆扎固定。 颈椎骨折 ,分别置于前臂的外侧、内侧,用三角巾或绷带在骨折上、下端捆绑固定;屈肘位,用三角巾悬吊伤肢于胸前;露出指端以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就便器材固定也可用书本、杂志等垫于前臂下方,超过肘关节和腕关节,用布带捆绑固定;屈肘位,用三角巾悬吊伤肢于胸前;露出指端以检查末梢血液循环。可用颈托、脊柱板固定:双手牵引头部恢复颈椎轴线位,上颈托或自制颈套固定;保持伤病员身体长轴一致位侧翻,平移至脊柱固定板;将头部固定,双肩、骨盆、双下肢及足部用宽带固定在脊柱板上,以免运送途中颠簸晃动。

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

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一.、一般情况处理 当患者出现昏迷,或合并内脏及颅脑损伤时,首先要抓紧时机判断伤员有无心脏骤停、窒息、大出血、休克及开放性气胸等紧急病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急救,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可进行骨折复位。 二、复位 1、力争早期复位 过长地拖延时间,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若伤肢局部肿胀严重,甚至形成皮肤水泡,复位更加困难。此时应力求争取骨折复位,如果消极等待肿胀消失,往往延误复位的时机。 2、复位的标准 复位应争取以解剖学对位,或接近解剖学对位,以骨折修复后不影响病人肢体的功能为原则。临床应酌情,尽最大努力使患肢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⑴上肢:肱骨骨折,较多的缩短畸形和侧方移位,略超过5°~10°的成角,对患肢功能影响都不大。尺挠骨骨折要求较严。侧方移位不可超过50%,成角畸形在5°~10°以下时,对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影响不大。尺挠骨必须同时整复。 ⑵下肢:下肢骨折缩短应不超过2cm为宜,过多的缩短,会出现破行,日久会引起髋部和腰部疼痛。旋转移位,应尽力矫正,下肢的内旋或外旋,均会影响下肢行走的步态。 ⑶儿童:儿童骨折整复要求较宽,一般15°以下成角及旋转畸形,以及轻度的缩短或侧方移位,在儿童发育中,均可靠强大的塑形能力得到代偿,日后可无明显功能障碍。 ⑷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拆线经过关节面者,复位要求较高,应争取解剖学复位。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较满意的解剖学复位者,则应酌情考虑手术复位内固定。 3、复位方法 具体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 ⑴手法复位: 应用最广泛,较安全。在适当有效的复位后,必须认真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外固定后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验证复位结果。如复位不良应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2.牵引复位:

骨折固定现场急救

骨折固定现场急救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手指口述部分(随机选两项进行考试) 骨折固定的目的: 1.避免骨折端刺伤血管、神经、皮肤; 2.固定肢体,减轻疼痛,使病人安静; 3.便于运送,避免在搬运和转运过程中增加病人痛苦。 判定骨折的几种简单方法: 1.疼痛:突出表现是剧烈疼痛,受伤处有明显的压痛点,移动时有剧痛,静止时则疼痛减轻。根据疼痛的轻重和压痛点的位置,可以大体判断骨折的部位。无移位的骨折只有疼痛没有畸形,但局部可有肿胀或血肿。 2.肿痛:出血和骨折端的错位、重叠,都会使外表呈现肿胀现象。 3.功能障碍:原有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4.畸形:受伤部位或者伤肢与健侧相比失去正常形态,呈现短缩、成角、旋转等。※ 5.反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骨折后有不正常的活动。 6.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端摩擦时可以听到或感到。 备注:骨折类型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或体内空腔脏器不相通。骨折处的皮肤、黏膜完整。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或体内空腔脏器相通。骨折处的皮肤、黏膜破裂损伤,骨折端与外界接触,暴露在体外。 骨折程度分为完全性骨折(骨断裂成三块以上的碎块又称为粉碎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和嵌顿性骨折(又叫嵌插骨折,断骨两端相互嵌在一起)。 固定材料有哪些: 夹板、绷带、三角巾。四肢骨折需特制的夹板,临时没有特制夹板可就地取材,使用硬纸板、木板条、甚至书本、杂志、树枝(粗)、雨伞等。 骨折固定的注意事项: 1.有伤口和出血时,应先止血和包扎伤口,然后再进行骨折固定。如有休克,同时进行抢救。 2.固定力求稳妥牢固,要固定骨折上、下两端和上下两个关节。 3.对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捆绑骨折处的上端,后捆绑骨折处的下端,以免导致骨折端面错位。

髋臼骨折的治疗原则

【摘要】髋臼骨折往往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必须从接诊后即刻起进行复苏和抢救,复苏和抢救原则无太大的特殊性,这里不再叙述。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外乎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应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肢体合并伤、骨折脱位类型、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等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关键词】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资料手术治疗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39岁。骨折原因:车祸伤22例,高处坠落伤了例,房屋倒塌压伤5例。右侧19例,左侧15例。按letoumel 分类[1]:前柱骨折4例,前壁骨折1例,后壁骨折10例,后柱骨折12例,横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4例。合并颅脑外伤6例,坐骨神经损伤3例,髋关节前脱位1例,后脱位6例。本组病例均在伤后1周内手术。 (一)闭合复位闭合复位有时是一个应急性的治疗措施,有时也是一个永久性的治疗方法,但是闭合复位之前,也要仔细评估一下病人的情况、骨折的类型、是否有并发症、是否需要麻醉下复位,一般情况下,任何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和股骨头脱位均应行手法复位,可在急症室内实施,如条件许可,最好在复位床上进行,可用c形臂x光机观察复位情况。股骨头脱位,尤其是后脱位,需要急症复位,使股骨头进入髋臼,防止尖锐的骨折片进一步损伤股骨头的关节软骨面。如果股骨头脱位时间较长,会影响股骨头血运,甚至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于坐骨神经麻痹的患者也应该急症复位,以去除脱位的股骨头对坐骨神经的持续压迫。股骨头一旦复位,即无紧急切开复位指征,最好等2-3d 以后再行手术,在此期间根据三个位置的x线平片和ct片进行仔细的影像学评估,确定骨折类型,并通过在骨盆标本上标记骨折线、钢板和螺钉的位置来模拟手术过程,同时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组织最好的手术医生。当急症手术治疗髋臼骨折时,所有这些有利条件都很难达到,所以说急症切开位内固定是迫不得已才做的事情。 (二)急症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指征 1.难以复位的股骨头脱位如果在全身麻醉下用闭合复位的方法不能使股骨头复位,必须行急症手术复位。 2.脱位复位后髋关节仍不稳定如果髋臼的骨折块很大,即使在后脱位时采用下肢外展、伸直、外旋位牵引,在前脱位时采用下肢内收、屈曲、内旋位牵引,股骨头仍难以包容在髋臼内,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应尽早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将患者快速转送到有能力处理这种情况的医院。 3.进行性加重的坐骨神经损伤症状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髋臼骨折患者,有此种情况的患者为6例,占4%。 4.合并血管损伤很少见,通常由前柱或前壁骨折片刺破髂外动脉引起。 5.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髋臼骨折很罕见,处理步骤和其他放性骨折相同,即清洗、清创和固定。 (三)骨牵引在移位的骨折或股骨头脱位复位之后、制定出最终的治疗方案之前,应给予患肢临时的骨牵引。这时骨牵引严禁安放在股骨大转子上,因为显露髋臼的最佳手术入路是经大转子截骨的方法,一旦将牵引针插入大转子,就会丧失了应用此方法的机会。因此,可以先对患者行股骨髁上骨牵引,当医生决定最终的治疗方法是行牵引治疗而不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再改行股骨大转子骨牵引。如果牵引的时间很长,必须注意防止膝关节僵硬,应用cpm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