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新完全版)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新完全版)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新完全版)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新完全版)

第五章、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

名词解释:

1、感觉:是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感觉是知觉的第一个阶段,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即时、直接的反映。

2、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其中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绝对阈限,而在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3、颜色视觉:个体能察觉颜色是依赖于各种色彩的物体反射到视觉感受器上的光线,大脑对光线进行加工,产生了颜色视觉。

4、明度视觉:是最基本的视觉。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睛的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

5、运动视觉:是感觉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视觉。人类的运动视觉常常会忽视静止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格外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

6、注意: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即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

7、辨认与识别:主体从外界获得的感觉信息,与存储的知识相互匹配,赋予知觉对象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种途径,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8、原型匹配:各种事物被抽象为某种信息储藏在记忆中,人们在对物体进行知觉时会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原型。

9、二可图形:一些模糊的、不稳定的图形,它们可使单一的图像在知觉和辨认上产生多种可能。

10、错觉轮廓:也称为主观轮廓。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11、不可能图形:这种图形看似合理,但是无法在三维空间中构造出来。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

12、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变。

13、似动:是一种实际上没有动而知觉为运动的错觉。

14、识记:就是去记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则以内在的机制出发,称为编码,就是主体将感知到的信息有意或无意转变为大脑可以接受的形式的过程。

15、保持:即储存,把信息以一定的方式保存在大脑中,知识的存储也可以称为知识的表征,就是以某种方式存储知识。

16、回忆:即提取,是一个解码信息的过程。

17、图式:是关于事物、人、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

18、重学节省:是记忆的两种再作用之一。即我们对于那些曾经记忆的信息,即时不能再现,甚至不能再认,但再次学习时,学习的时间和遍数都能减少。

19、正负迁移:指前后记忆的信息相互之间存在影响。有时,先学的内容能促进后学的内容,即正迁移;先学的内容会干扰后学的内容,即负迁移,二者主要取决于刺激元素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20、技能:是一种程序性记忆,以组块的形式保存在人的记忆中,它的外在表现是

主体可以不通过有意识地控制,而自动执行某些行为。

21、仿样:是模仿的一种,即有意识地按照现成的式样造物,是设计艺术中的一种现象,也是艺术设计的重要手段。

22、共性文化自觉(131):是指同一文化群体中的个体或是文化具有类似性的不同群体之间对于某些共性文化的觉察和崇尚,在设计艺术中常反映为对共性文化中器物的仿样。

23、优势文化崇拜:是社会阶层较低的文化群体对于层次较高的文化群体以及弱势文化群体对于强势文化群体的崇尚与模仿。

24、表情:是情绪最外显的表现形式,是由于躯体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运动而产生的。

简答:

1、什么是感觉?其类型包括?(P82-83)

答:是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感觉是知觉的第一个阶段,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即时、直接的反映。

现代心理学将感觉分为外受、内受和本受三类。外受指通过感觉器官感受身体外的事物变化;内受是人对自身肉体内部变化的感受;本受即运动觉,是人对自身运动的感觉。

2、简述视觉的种类。(P85-87)

答:颜色视觉:个体能察觉颜色是依赖于各种色彩的物体反射到视觉感受器上的光线,大脑对光线进行加工,产生了颜色视觉。

明度视觉:是最基本的视觉。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睛的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

运动视觉:是感觉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视觉。人类的运动视觉常常会忽视静止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格外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

3、简述“韦伯定律”。(P83)

答:认为:所能觉察的强度的最小差别,和背景强度成正比。反之,当额外刺激的强度不能引起个体的感觉,则是一种感觉上的适应,即“习惯于”一定水平的刺激。

4、简述吸引注意力的常用方法。(P91-93)

答:一是提供产品价值,尤其是使用价值的有效信息;

二是体现目标消费者参照群体的支持性特点;

三是刺激性的信息,刺激消费者的感官;

四是利用知觉特性,包括大小刺激、对比刺激、活动刺激和颜色刺激。

5、简述“遗忘曲线”。(P111)

答:首先,人们最初对于所学习的材料遗忘得很快,额外的学习次数可以提高记忆,对抗遗忘;

其次,两三天后,遗忘曲线开始保持稳定,记忆基本形成。

6、简述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P118)

答:外界刺激被人所感觉后,进入感觉记忆,只有那些被主体注意到、经过感觉登记的信息才能进入到短视记忆;在短时记忆做中,部分输入的信息丢失,其他信息通过加工处理后进入长时记忆,短时记忆非常容易受到干扰而丢失,因此记忆主体不得不不断复述以保证它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中;长时记忆是较为稳定的记忆,但是部分长时记忆如果很少回忆也会逐渐丢失或难以回忆;长时记忆在需要时也会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作为信息加工的材料。(建议大家结合图5.44,就一定能记住)

7、简述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方法。(P119-120)

答:一是通过不断重复的背诵;

二是“理解式记忆”,即将新信息结构化,使这些信息与人脑长时记忆中有组织的信息结合起来,或者说将它叠加进“语义网”中。

8、简述斯金纳的学习理论。(P121-122)

答:小步子原则: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许多片段知识所构成的教材,把这些片段知识按难度排成序列,循序渐进地学习;

积极反映原则:要对所学内容做出积极的反应;

及时强化(反馈)原则:对学习的反应要及时强化,使获得反馈信息;

自定步调原则: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

低错误率:尽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

9、如何保持技能?(P123-124)

答:技能的保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

(1)额外练习,即在技能形成之后仍保持不断的练习;

(2)区分不同类型的技能,不同类型的记忆保持的时间不尽相同;

(3)个体差异性。不同个体的记忆能力并不相同,同一个个体出于不同年龄阶段,教育程度不同也存在差异。

10、什么是习惯?有哪几种类型?(P124-125)

答:习惯是人们在既定情境下的固定反应,有些习惯是人类先天具有的,这些带有先天倾向的习惯被称为“本能”;更多习惯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熟悉化的过程,这些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二是人不断学习形成的习惯。

11、简述人造物式仿样的三种情况。(P127-129)

答:一是对历史上已有的同类物的形式或样式的仿样;

二是对已有的、具有类似功能、结构或其他相似之处的物品设计的仿样;

三是对同一时期的先进的或层次较高的同类设计的效仿。

12、简述仿样产生的心理、生理机制。(P130-131)

答:人的行为常受到习惯势力的引导,人造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物,要符合人的目的性常常不得不以人的习惯作为设计前提;

另一方面,设计仿样能降低人们的认知负荷,为人们再认提供必要的提示,提高设计物的易学性。

13、简述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P141-144)

答: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包含两类,一类是生理反应,一类是体验。前者包括表情和生理变化。

表情是情绪最外显的表现形式,是由于躯体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运动而产生的。

生理变化,是指人脑中的脑干、边缘系统控制着情绪的表现,并且通过皮层唤醒、内脏通道和躯体通道表现。

体验,是情绪心理的主观成分,是一种多水平的整合,可以发生在感觉、认知、思维、意识以及潜意识等水平之上。

14、高级情感如何定义?包括那些种类?(P145-149)

答:高级情感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复合的、与社会相关的情感。主要包括了道德感,即人们从道德原则以及社会规定的道德范畴出发认识客观现实的各种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理智感,即人在认识现实的过程中产生的感情;美感,即人们感知、创造美时所产生的情感。

分析:

一、阅读以下文字和图片,回答并分析:(P115,图5.43。文字:P115,第二段、10-13行)

1、文字中所述内容,涉及设计艺术心理学的什么问题?

答:涉及设计艺术心理学“原型”和“图式”的问题。原型和图式代表了人们对于所认知事物的期望。

2、这个例子体现了这种问题的那些方面?

答:一方面,与原型符合的物体能更快、更准确地被辨认;与图式相符的事件、情形使人们感觉合乎情理,顺理成章。另一方面,与原型不符的设计虽较能引起注意,但可能导致人们感到不习惯或过于古怪;图式差别很大时,人们就会感到迷惑,需要补充这一图式。

设计师设计时,从两个方面考虑:若要节省用户学习认知时间,须尽可能近似原型以及符合常规图式;若要引人注意,或有所突破,则应主动摆脱原型束缚。

二、阅读以下文字,回答并分析:(P139,詹姆斯-兰格理论)

1、此论断的名称、提出者。

答:此论断的名称是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

2、此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理论从生理状态来解释情绪现象,认为情绪是身体对直接随着对现存事物

的知觉而产生的变化的感觉,并非由于人们对外界刺激的知觉产生情感,而后引起相应的生理变化。基于此,情绪定义为“身体各部分发生变化而带来的有机体的一种复杂状态”。

3、此理论的提出,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意义和影响。

答:首先为我们理解人们对于设计物的情感体验的层次性提供了依据。对于设计物,人们最先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最为本能的情感体验,它来自直接的感知。我们在分析人们对于设计艺术产生的情感的时候,不应将他们对于设计物的本能情绪反应排除在设计艺术的情感之外。

三、阅读以下文字,回答并分析:(P150,立普斯的移情论)

1、此论断的名称、提出者。

答:次论断的名称是:利普斯的移情论;

提出者是利普斯

2、此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认为,移情作用是外射作用的一种。外射作用就是把在我的知觉或情感外射到物的身上去,使它们变为在物的。美学的移情是一种审美的移情,审美的快感是出于对审美对象的欣赏,必须物我合一,并且是一种双面的。

3、此理论的提出,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意义和影响。

答:设计艺术,特别是那些更富艺术修养的设计师的作品,也具有类似艺术作品的“移情”现象,其设计之物能使观看着产生某种情感体验,与单纯的艺术作品不同的是,职业设计师所激发的情感体验常常是具有目的性的,有意识的,它们的情感不见得是设计师本人的情感的表达,而更可能是设计师通过其美学修养、艺术素质,以及对用户的分析和了解,有意激发的情感体验。

论述:

1、如何理解艺术设计中情感的特点?(P153-154)

答:第一,艺术设计中的情感是具有功利性、目的性的情感。设计艺术本质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某种功能的需要而进行的,无法如纯艺术作品那样超脱功利,甚至于有时这种情感的激发正是为了使该产品更加符合功利性的需要。

第二,设计中的情感是一种综合性、交互性的情感体验。人—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可称之为人与物互动中的情感体验,它是设计艺术中情感的重要组成,人们通过直接与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感受到物的特质,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而这些情感体验还能反过来影响人与物之间的交互行为。

第三,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层次性,它既包含了那些直接通过感知引起人们生理变化,而产生的情绪,即感性的情感,也包含与更深刻的社会意义相联系,而产生的更高层次的情感,即理性的情感。这样多层次的体验,提供了设计师在进行情

感设计时进行创意的多种可能性。

第四,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样性特点。由于艺术设计复杂的目的性,其可能激发不同类型、层面的情感体验,不仅是审美带来的愉悦感,还有许多其他的类型的情感。

2、历史上对美感的解释有哪几种?请分别举例说明。(P147-148)

答:第一类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美感”是纯粹的主观感受和精神力量。如利普斯的“移情说”,认为美感的产生是主体的审美心理加在审美物质对象上的结果,认为客观事物的美是主体的知觉和情感外射而成的。因此有些现象、物、人虽然并不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美”的特征,但由于审美心理的作用,也能使人产生美感,例如夹在旧相册中的老照片,能勾起人们甜蜜的回忆,使人产生美感。

第二类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美感来自审美对象的特征。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感来自对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认识与感受,他认为艺术作品不仅需要有美的内容,还需要有美的形式,审美对象性质不同,所引起的快感也不尽相同。

美学家李泽厚则将美感划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悦耳悦目,以生理为基础但又超出生理的感官愉悦,如对简洁、统一、秩序等的偏好即是遵循人的生理特性;二个是悦心悦意,即通过耳目,走向内心的愉悦。三个是悦志悦神,将审美体验上升到道德层面。

3、结合理论,谈谈你如何理解情绪的评价和认知。(P140-141)

答:认知心理学者提出,在知觉和情绪之间还存在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阿若德的“评价理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他认为,情绪是产生于大脑皮层水平上进行的评价,是一个知觉——评价的过程。

还有两个理论分支,一个是认知——激活理论,另一个是纯认知理论。认为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是认知,环境刺激必须经“认知”的加工,做出合理解释后,才能称为情绪。

理论对我们的提示在于,情绪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自人对周围情境的认知,那些与主体无关的情境对人不会产生多大影响;而那些对人具有保护或益处的情境通常能使人产生愉快、舒畅、兴奋、安宁等正面情绪;反之,负面情境会导致负面的情绪,甚至应激行为。

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多层次性,情绪情感对于人的行为的重要驱动作用,是设计师利用合理的设计激发用户多种情感体验,即情感设计的基础。

4、结合你的实际经验,谈谈经济机制对设计仿样的产生的作用。(P133-134)

答:从宏观来看,设计仿样能降低某些设计由于样式率先创新带来的附加价值,加速设计的普及化进程,最终能降低产品的成本,提供能适应更多人购买能力的大众产品。

从微观来看,仿样具有资本投入少、技术要求低、创新时间短的优势,能降

低设计开发的成本,降低风险。

5、结合你的实际经历,谈谈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对改进记忆的启示的看法。(P122-123)

答:现代认知心理学对于记忆机制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改进记忆的方式和策略,包括:

减少认知负荷。图文并茂的资料容易引起人们的喜欢;改进学习信息的组织结构;

分解任务,分别训练。分解任务包括分段法和分项法。前者按照阶段顺序将一个任务分解成几段,并对每段进行充分训练,最后再整合一个整体训练;分项法则是按照最终需要协同操作的多个成分分别进行练习。

提供结果的信息。根据斯金纳的理论,及时提供给学习者其行为的反馈,能帮助他认识到操作的质量,学习者根据反馈的结果,避免再次重复错误的操作,而反复重复正确的操作。

精细性复述。将学习材料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联系起来,将信息嵌入到原有的语义网中,并为回忆提供更多的提取线索。

指导性训练。对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应及时纠正,以免转化为长时记忆。

实例学习。通过一定的示范或例子提高学习的效果。

对应一致性。目标信息和学习者之间的反应应当存在一致的对应关系,每次学习者所接收到的信号应该是一致的。

6、结合实例,论述两种以上的“错觉”在设计中的运用。(P104-109)

答: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人在已被证明错误的方式下体验刺激。如错觉轮廓。错觉轮廓也被称为主观轮廓,是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其在设计艺术中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使用于电子显示器上点阵图数字,点阵图的单位里的像素点越多,我们就感觉显示越清楚。

再如,******

7、结合你的实际经历,分析“阈限”理论在设计中的作用。(P83-85)

答: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其中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绝对阈限,而在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韦伯定律认为,所能察觉的强度的最小差别,和背景强度成正比。设计师对产品进行造型设计、包装和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设计对主体的刺激达到他们的阈限以上,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此外,差别阈限对艺术设计而言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某些负面的因素降低到阈限以下,使个体不易察觉。差别阈限常被运用在设计换型中,设计者常常会对产品进行阈限范围内的改变,使消费者能逐步接受这种变化。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含答案)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想象、情绪、情感等。 2.视觉重要的特性包括颜色视觉、运动视觉和明度视觉等。 3.现代心理学则将感觉根据承受的不同分为三类:外受、内受和本受。 4.感觉等级、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构成了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 5.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 支,它是研究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6.设计心理学一般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 7.优越欲、同步欲和换购欲是三种主要的现代购买动机。 8.态度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对特定对象的预先反应倾向。 9.消费者满意度(CSI)的英文全写是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 10.所谓移情是指将自身置于他人的情绪空间之中,感受别人正感受着的情绪。 11.气质包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方面的内容。 12.社会文化广义地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13.根据设计的心理学原则,控制器与显示器应协调一致。 14.产品的个性化造型设计,就是根据消费者个性的差异性设计出代表这种差异性的 新款产品。 15.产品设计中运用最多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消费者的认识规律和情感规律。 16.增强消费者的广告记忆,一般的心理策略有适当减少广告识记材料的数量、 突出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利用形象记忆的优势、设计鲜明特征、合理地 重复广告和注意广告重点材料的系列位置。 17.新产品的扩散过程,是指消费者接受新产品,并且不断在消费者总体中展开 的过程。 二、选择题(将符合题意的标准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每题1分共15分)。 1.错觉是错误的A。 A感觉 B 知觉 C 感知 D 经验E投射 2.设计艺术中最常使用的错觉现象包括:ABCDEF。 A两可图形 B 形态错觉 C 错觉轮廓 D 不可能图形E恒常性造成的错觉F似动和主观颜色 3.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要点包括ACDEF 。 A小步子原则 B 大步子原则C积极反应原则 D及时强化(反馈)原则E自定步调原则F低错误率 4.高级情感主要包括CDE 。 A责任感 B 情绪感C道德感 D理智感E审美感F体悟感 5.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 B 法需对每一条意见进行辨别力检验。 A实验法 B 态度总加量表法 C 语义分析量表法 D 访谈法E投射法F问卷法 6.发散性思维三因素的趋势是A B E 。 A发散性 B 流畅性 C 独特性 D 变异性E变通性F新颖性 7.与消费者需要有关的概念有A B C D E F 等。

设计心理学试卷

武汉工业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设计心理学课程考查试卷 学号:班级:姓名: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从消费需要上看,儿童从社会性的需要逐渐发展为纯生理性需要;从消费行为上看,儿童从模仿性消费发展为带有个性特征的消费。() 2、炫耀性消费是指通过消费显示消费者的财富、权力和身份,从而使消费者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的消费行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目前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炫耀消费大国。() 3、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涉及所有与设计相关的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人对设计物的基本心理反映、消费者心理和设计者心理等方面。() 4、社会阶层的划分主要考虑经济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因素。同一社会阶层的消费者,一般会形成共同的需求、价值观,但这并不直接影响其消费心理。() 5、设计心理学借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较为普遍,这些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测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等。() 6、设计者在进行产品设计或者分析评价产品时都应该考虑到受众的视知觉特性,它包括形态知觉、空间知觉、色彩知觉、质料知觉等因素。() 7、在儿童玩具的开发设计和广告宣传中,设计者必须把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家长的愿望和市场竞争有机的结合起来。() 8、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行为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一系列相关因素影响的联系行为,这包括心理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等。() 9、伊斯兰教的审美特征突出表现在其装饰纹样上,具有细密工整、精巧华丽的特点,最流行的色彩是绿色、白色、黄色。() 10、在老年人使用的产品设计中,功能优化、操作高科技化、设计人性化,是衡量设计成功的主要因素。() 二、论述题(每题40分,共80分。) 1、举例论述男性与女性的消费心理。 2、结合设计案例,试分析视知觉特性(形态、色彩、肌理等)与设计的关系。

(完整版)《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适用层次、专业: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学时:32 学分: 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设计构成 一、课程的教程目标与任务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工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本课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研究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的心理,及其通过意识如何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有效探索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关系的方法,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以实现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的目的。 二、课程讲授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设计心理学概述(4学时) 1.具体内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等。 2.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并在设计中广泛拓展思路,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3.重点: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 4.说明:提高设计心理学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中的感觉和直觉(6学时) 1.具体内容: (1)围绕“视觉生产的设计”剖析用户的感觉和知觉。 2.基本要求: 对用户的感觉和直觉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应用于产品设计实践。 3.重点难点: 重点:感觉

难点:知觉和知觉模式 4.说明: 通过图片测试知觉,通过测试让学生熟悉知觉模式。 (三)认知与学习(4学时) 1.具体内容: 人的认知理论以及人的记忆相关概念。 2.基本要求: 掌握设计中的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可用性设计。 3.重点难点: 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 4.说明: 设计心理与需求心理的内在交互思维模式及思维判断,最终使工业产品设计具有 可用性。 (四)设计情感(6学时) 1.具体内容: 情绪与情感的界定,情绪的表达以及情感的特殊性和层次性。 2.基本要求: 掌握情绪有哪些作用,理解设计情感的特殊性,结合设计实践,明了情绪体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3.重点难点: 重点: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难点:情绪产生依托情感表达。 4.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心理交互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产品设计,最终影响到消费者。(五)情感设计(8学时) 1.具体内容: 情感肌肤、情感的设计策略以及设计情感的表达。 2.基本要求: 掌握通过设计使人们产生快感和恐惧感的几种方式,并能够运用典型设计作品加以说明,理解产品的“使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最新设计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最新设计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心灵) 1.菲利德伦德尔在《论艺术和鉴赏》一书中说:“艺术是关于 的,所以任何一项科学性的艺术研究必然属于心理学范畴。” 2.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 3.设计心理学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 设计研究问题 4.(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正在进入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发展 的时代。 5.设计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它在(方法)论上是更加宽 容的,但是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6.心理学不是对人类常识的描述,因为常识不是与人类(行为)相互一致的知识。 7.设计心理学的艺术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对象)的性质上。 8.设计心理学的人文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概念)的抽象上。 9.布卢诺斯奇在《人类的升华》中写道:“人类是独一无二的,他之 所以独特是因为科学和艺术同样都是他的(精神)的可塑性表现”10.对麦克尔·怀特而言,(科学)就是探索、它提出问题,它是想象 力的发挥,它是分析。 11.(达芬奇)被誉为第一位集合了科学与艺术大成的人物。 12.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表现活动、概念活动和情感活动是一 起进行的。 13.艺术家普遍认为视觉事物是绝不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

14.科学家认为,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再现艺术,描述和解释也只 是将(经验)的大体轮廓呈现出来。 15.科学的创造: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 16.艺术的创造:直观、表象---意象形态---(形象) 17.阿恩海姆认为,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中,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 18.19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19.19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艺术的起源和功能。 20.19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艺术史)角度研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21.设计是围绕着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 22.德拉克山认为心理学学科的特别之处就是研究(心理),必定是自我反省式的。 23.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因为它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24.在审美研究中,人们看画展的行走方式、停留时间和观看引起的 身体姿势变化,都可以作为(行为)的变量,其变化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 25.心理学不仅是行为的科学,对人类意识体验的研究,也为了了解 人类(心理)活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知识。

设计心理学-徐健

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单 (试卷封面) 院系艺术学院专业MFA 学生姓名徐健学号136199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 授课时间13年月6至13 年6月周学时学分 2 简 要 评 语 考核论题 总评成绩 (含平时成绩) 备注 任课教师签名: 日期: 注:1. 以论文或大作业为考核方式的课程必须填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简要评语”栏缺填无效。 2. 任课教师填写后与试卷一起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 学位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灾害后的设计心理学应用分析 ---韩国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在美国空难为例 学位类型:MFA 学号:136199 姓名:徐健指导老师:许继峰 内容摘要:随着环境与气候的日益恶化,大自然已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亮起了“红灯”。近年来,世界范围的冰雪、洪涝、干旱以及飓风,局部地区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这类事件发生突然,影响大,涉及面广,伤害及损失严重,给全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文拟介绍重大灾难对人们设计心理的影响,以便使设计者能事先了解人在灾害面前会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环境、交通工具、安全性能等方面进行设计,达到全面提高使用者心理素质的作用。 关键字:灾难、心理问题、应用 科学的进步使人类具有了预报、预防、减轻了一些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的能力。但只要出现灾害,就会有人员、财产损失,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巨大破坏性不仅在物质方面的经济损失,而且表现在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胁,尤其重要的是它能给人的心理带来强烈和显著的影响。作为一名设计者,我们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巧,通过设计出更安全的环境、产品性能等措施来减轻灾害所带来的痛苦和损失,抚慰人民的心灵创伤。 一、韩国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在美国空难介绍 2013年7月6日,韩国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在美国旧金山机场着陆时遇险的一幕传遍世界,在带给无数人深深震撼的同时,尤其牵动着众多中国人的心。因为这架航班的291名乘客中有141人来自中国,其中包括两个赴美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学生团。据报道,事件造成三人死亡,180多人受伤,其中数人伤势严重。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向《环球时报》证实,两名死者均是中国公民。韩亚航空进一步透露,不幸遇难的是两名90后中国女孩。 《洛杉矶时报》报道称,在旧金山总医院就医的乘客中,伤势危急的人数已从10人下降到5人。医生介绍,比较严重的伤包括骨折和脊柱受伤,这是由于飞机坠地的冲击力造成的。有的人头部受伤,可能导致出血或者造成脑震荡。斯坦福大学医院收治的45名伤员中也有人脊柱受伤,还有人内出血。“中国乘客家人焦急等待消息”,《今日美国》报7日以此为题称,中国国内对这次事故非常关注,乘客家属急切等待他们亲人的消息,许多微博用户在网上发帖,希望乘客安全。这架航班上包括多名中国高中生,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日益开放,中国学生飞赴国外近年来已成日益寻常的全球现象。另据中国教育部消息,经核查,失事客机上共有70名中国师生。其中:浙江江山中学教师4人,学生30人;山西太原市第五中学教师5人,学生17人;太原外国语学校教师1人,学生13人。据了解,3名遇难者为浙江江山中学学生。

设计心理学重点归纳

设计心理学重点归纳 1.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使设计领域的学者和设计师来世关注设计—— 赫伯特.A.西蒙。 2.问题求解:在复杂情境子啊的不断作出决策的思维活动。 3.诺曼将人脑信息中对产品的情感体验从低到高分成三个阶段: a.本能水平的设计:本能的、生理性反应; b.反思水平的设计:是有高级 思维活动参与,以记忆、经验等控制的反应; c. 行为水平”则介于两者之间。 4.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 1.是基础部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其中生理基础是主体切心理活动 和行为的内在物质条件,环境基础是心理话动相行 产型品赤在物质条件。 2.是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理念等,这是人的心理活动和相应行 为的驱动机制。 3.是个性心理:包括人格和能力等;它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素,并使个体 的心理、行为存在独特性和稳定性。 4.心理过程:普通心理学将其划分为知、情(情绪和情感)、意(意志或意动) 三个部分。心理过程的发生,是主体认知内、外环 境的刺激或信息,在动力系统的驱使下,受个性心 理的影响而产生相应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全过程。 5.移情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移情现象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这 种象征作用即通过人化方式将生命灌注于无生命的事物中。主要的代 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市美时我们把 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市美对像上去。非自身的信感写市定对象融为体政 者说对于市美好单价种心领神公的“肉模仿”,即“由我及物”或“由 物及我”。 6.距离说:认方审美要保持定的距离,即所谓的“距离产生美",要摆脱功利的、 实用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距

设计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定义: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设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设计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与其他心理学的研究类似,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应围绕与设计活动相关的人(主体)的心理和行为来进行。最主要的是设计师(设计主体)和消费者(设计客体)两类。这是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的研究对象。 具体研究对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部分,及影响设计活动中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 2心理过程,设计活动中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包含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3.个性心理,在设计活动中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包含动力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帮助设计师发展创造行思维,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审美情趣和设计能力,提升设计师的心理素质。 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因素 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设计心理学的历史以及相关学科 20世纪40年代战争中人机工程学和心理测量等应用心理学科得到迅速发展,战后转向民用。消费者心理、行为研究盛行。优秀的职业设计师反对单纯以样式为核心的设计,想要真正为使用者设计。学科:工业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广告心理学:针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职业设计师的用户心理研究格雷夫斯:《为人民设计》《人体测量》,可用性工程、可用性设计,赫伯特· A. 西蒙有限理性说、设计思维,唐纳德· A. 诺曼《日用产品的设计》、《情感设计》,感性工学态度量表、仪器测量。 格式塔心理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 人物:惠特海姆、考夫卡、科勒。理论:心理场,视知觉一系列法则: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 人物:弗洛伊德、荣格。主要理论:意识与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现代心理学则将感觉根据承受的不同分为了三类:外受、内受和本受。 感觉的功能 1、生存需要,帮助人类适应外界环境; 2、获得各种生物意义上快乐体验。 阈限: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 绝对阈限: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 差别阈限: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 杨格-赫尔姆霍兹理论三原色理论 人的眼睛具有三种类型的颜色感受器,能对红、绿、蓝三种色光产生基本感觉,其他颜色都是这三种颜色加减混合得到的,三种色光混合在一起获得白光。 拮抗加工理论 所有的视觉体验产生于三个基本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拮抗成分,红绿、黄蓝、黑白,也称为互补色,互补色之间具有拮抗作用,当一个成分疲劳或过度刺激,就会增加拮抗成分的相对作用。 知觉的定义 1、知觉是对感觉经验的加工处理,是认识、选择、组织并解释作用于我们的刺激的过程。 2、知觉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感觉,知觉组织,辨别与识别客体。 知觉的四个特征 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知觉组织 一切知觉经验,都必定是某种分门别类的加工过程的最终产品,这种分门别类的工作就是将感觉信息组织到一起使人们能形成连续知觉的过程。 知觉组织的六个规律 简洁律、恒常律、图与底、错觉轮廓、整体特征优于局部:接近律和相似律、深度知觉 知觉的恒常性 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变。两可图形 两可图形是一些模糊的、不稳定的图形,它们使人们能对单一的图像在知觉和辨认上产生多种可能。 错觉轮廓:错觉轮廓也被称为主观轮廓,是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深度知觉产生的原因 1、主体:人双眼提供的视差和视轴辐合是产生深度知觉的重要生理机制。 2、客体:所观测对象的图形为感知提供了深度线索。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图像中的元素,增加或减少图像的深度。 深度知觉的线索 1、大小:大的物体比小的物体显得更近; 2、质地:组成质地的单元大的比小的显得近,例如建筑效果图中运用地板砖来表现室内空间纵深; 3、插入:阻挡其他物体的不透明物体显得更近; 4、焦距:细节清晰的物体比模糊的物体显得近; 5、饱和度:高饱和度的颜色比低饱和度的颜色显得近。 错觉分类:长度错觉、分割错觉、对比错觉、变形错觉。 模板说 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各种经验知识的模板(Template),人们识别时将刺激信息的编码“模板”进行比较,刺激与模板存在最佳的匹配时,再认对象就得到了识别。原型说 人们对物体的识别是一种“原型匹配”的过程,当刺激与某一原 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该刺激纳入此原型所代表的范畴, 从而得到识别。 即使某一范畴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外形、大小等方面的一定差 异,这些个体仍可与原型相匹配而得到识别 人们无法寻觅到合适的原型的时候,一方面会造成识别障碍, 另一方面可能寻找最接近的原型,来做出判断。 注意 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具体来说, 就是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注意的特征:大 小、对比刺激的活动、活动刺激静态和动态、颜色刺激明亮 和暗淡。 记忆的分类:表象系统(形象记忆)和言语系统(词语逻辑 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表象系统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记忆,而言语系统 是以概念、命题为内容的记忆,这是两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 系的系统。 情景记忆接受和贮存关于个人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 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具象的;个人的 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须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包 括个人所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 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纵这些符号、概 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组织知识。——抽象的,约定俗成 可用性设计的八个原则 1.按照人的尺度设计。 2.考虑人的极限。 3.形成自然匹配。 4. 易视性和及时反馈。5.容错性。6.易学性7.简化性。8.兼容性、 灵活性与可调节设计 心理尺度:研究并使设计遵循人的尺度 人的尺度是指人体各个部分尺寸、比例、活动范围、用力大 小等,它是协调人机系统中,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 人的尺度通常是基于人体测量的方式获得的, 它是一个群体的概念,不同民族、地区、性别、年龄的群体 的尺度不同。 它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时期同一类型群体的人的尺度 也存在很大差异。 情绪与情感 就脑的活动而言,情感(Feelings)和情绪是同一物质过程的 心理形式,是同一事件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因此,有 些心理学家并不严格区分情感和情绪。 情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A中等愉快水平比过高或过低的情绪状态更易于使问题求解 工作达到最优效果:类似”耶克斯-道德训曲线”B兴趣和愉快 为智力操作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__美的产品更好用,美使人 心情愉快,从而提高作业的工作效率C:惧怕和兴趣都在新异 刺激作用下发生,但兴趣是刺激新异刺激的动力,惧怕是破坏 性最大的情绪,刺激引起个体是兴趣惊奇惧怕以及兴趣和惧 怕间的流动程度和倾向,依赖于刺激新异程度的大小和个体之 间的差异性D痛苦情绪因其压抑效应对智力起到干扰延缓的 作用E愤怒也是一种负面情绪,但它释放后能起到比痛苦更 好的操作效果,然而,如果愤怒不能释放,则和其他负面情绪一 样最操作起到负性作用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使人们体验适度正面情绪的设计的基本特征归纳为:1.造型整 体而较简洁;2.对称、均衡的形体;3.要素、部件明确、一目 了然;4.要素排列与分布规律而有秩序,变化富有节奏;5.一 致调和的色彩体系;6.一定的熟悉度,即看起来并不完全陌生 设计情感 设计情感特指与人造物的设计相关的人类情感体验,它包含 了一切人与物交互过程中因人工物的设计而带来的情感体 验。 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首先,设计是实用的艺术,因此,设计的情感体验不像纯艺 术作品常常首先是艺术家本人情感表达,设计的情感体验则 是与该设计的目的性相关。 第二,设计情感不仅取决于“用”的结果,还与过程密切相关。 第三,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层次性,——感性的情感与 理性的情感。 最后,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由于其复杂的 目的性,其可能激发不同类型、层面的情感 理解层面的设计情感 在这个层面上,设计的物环境符号带给人的情感体验来自人 们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人通过对设计物上所富含的信息,内容 和意味的理解和体会而产生的情感. 包括1自我形象的表达 2对物以及使用方法蕴含意味的领悟和反思3叙事性的解读 4象征和符号物品,能传递消费者的身份地位个性爱好价值观 和生活方式 情感肌肤 设计师并不是专业技术专家,对“小盒子”内部运行情况的 了解也是极有限的;但他们又是职业性穿梭“外观前线”的 沟通者,设计师的职责要求他们将产品的各种本质属性转换 成合适的外壳,使用户在不了解产品内在世界的前提下,依 然能控制、喜欢、信任它。 基本情感 基本情绪是人们与人生俱来德,包括8-11种,分别为兴趣、 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悲伤、恐惧以及害羞、轻 蔑和自罪感,它们具有独立的生理特征,即不同的外显表情、 内部体验和生理神经机制和不同的适应功能。 复合情感 1、由2-3种基本情绪混合而成,如敌意、焦虑; 2、基本情绪与内驱力以及身体感觉混合而成的,如痛觉,灼 烧感; 3、感情-认知结构与基本情绪的混合,如道德感,理智感等。 快乐的情感设计策略 1、感觉愉快:来自感觉上的满足的愉快; 2、驱力愉快: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产生的快感,例如饥渴等到 缓解等; 3、玩笑中的愉快:来自会意和意义的解读,往往是在超出必 然逻辑的的变式和类比,能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 4、自我满足的愉快:这是最纯粹、最典型的快乐,来自人类 通过活动获得成功,增强自信,达到理想和愿望,以及获得 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高 层级的需要的满足。 交互快感 体验令用户能对物品发生交互,能选择、改变、控制、操作 物品及其相应的使用方式,从而获得自我实现的愉悦。这种 愉悦感来自人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变周围的环境,使其更适 合自己的需要。 痛苦产生的原因 痛苦作为最普遍、最一般的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包括物理 刺激和心理因素。 1、物理刺激能引起生理上的痛苦,例如刺眼的光、灼热以及 破坏,反应了机体对环境变迁的不适。 2、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 分离:心理上的分离不仅仅包含形式的分离,例如亲人 之间的别离,也包含缺乏与他人的交往,对外界的需求 无法获得应答时的所感受的孤独和不满。 失败:失误或预期不能达成,不能受到外界的认可。不 公正的待遇。 悲伤的程度:悲伤的程度依次为遗撼、失望、难过、悲痛、 哀痛等 点的感觉规律 1)空间或面上的唯一的点常作为视觉中心; 2)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点在一起的时候,视觉上两点之间 有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作用,引导人的视线在两点之间往 复; 3)当两点形状、大小不同时,大点首先吸引人注意,而后视 线仍会停留在大点上。 4)形状类似,大小相等的点会做为一个连接的整体被认知(接 近律,相似律); 5)大小呈规律变化的点规则排列时候给人运动感和空间进深 感。 直线的分类及其情感蕴含 平面的线包括了几何线和非几何线两类,其中几何的线包括 直线、折线和曲线,曲线发展到极端就是圆——最圆满的线; 非几何的线包括了各种随意的线,此外还有三维的线,例如 螺线等。 情感 直线:反映了运动的最简洁状态,常使人感觉紧张,目的明 确,理性而简洁。 水平线、垂直线和对角线: 1、直线形态中最单纯者是水平线,水平线常使人联想到站立 的地平面,它是“具有冷感的基线。寒冷和平坦是它的基调”。 2、垂直线与水平线是完全对立的线,垂直线挺拔、高扬“表 示无限地暖和运动的最简洁的形态”。——温暖、简洁;垂直 线还给人以生长、生命力的情感体验,由于向上高扬动势, 它还给人以威仪和肃穆。 3、两条直线交叉形成了折线,折线也由于所含角度的区别带 有冷暖的情绪。形成直角的折线是最带寒冷感的折线,并且 也最为稳定,表现一种自制和理性;锐角的折线最紧张,并 且也是最温暖的角,表现积极和主动;超过直角以后,它向 前推进的紧张程度逐渐缓和而趋向平稳、安逸,并伴随着一 种慵懒、被动,以及一种正走向结束的不满与踌躇 中性曲线:中性曲线是最平淡的曲线,它是圆周的一段,其 扩张程度在整个长度上都是相等的。 双曲线 双曲线看起来和轨迹线类似,但是在特性上存在很大不同, 开始时直而快,但速度并不是慢慢减小的,而是向着起点转 折回去,并且它的能量集中在一点上。 悬链曲线:悬链曲线是真正的重垂曲线,重垂位于最低点 矩形四边的情感蕴含 矩形四边上的作用强于下(例如更粗、更重、更长等),那 么图形给人的感觉比较轻松,稀薄、失去了承受重量的能力; 反之如果下的力量超出上的力量,那么会产生“稠密感、重量 感和束缚感” 结构的情感 形和体对人们情感的激发,一方面来自要素本身的情感特性, 但更重要的还是来自造型要素组合时的尺度、比例和构成 ——即结构的情感。 人们对于结构的情感受到两种相反的应力的作用,其中一种 应力使形体趋向“良好”;另一种力则是一种破坏整体的应力, 它不断向外突破,试图打破整体的完美结构。 完全符合良好结构的形,人们会本能地感觉愉悦,舒适,放 松和平静;而打破良好结构的形则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产生 一定的张力和动感。 不同色相的情感体验 红色: 喜悦温暖愤怒兴奋危险刺激 粉红: 温暖女性安静甜蜜温馨 橙色: 快乐满足暖和力量积极亲近 褐色: 可信赖稳重严肃敦厚忍耐乏味沉重 蓝色: 寒冷信赖智慧宁静稳定 绿色: 安静生命力新鲜满足松弛 紫色: 孤独不自然不安全神秘。它具有红色火热的一 面和蓝色宁静的一面,因此它的体验和蓝与红的比例息息相 关。 蓝紫色感觉庄严、高贵;红紫色感觉力量和兴奋。 白色: 冰冷安全单纯干净轻盈 黑色: 力量恐惧深闷坚固危险 灰色: 平淡,无刺激,安宁、乏味 固有色:某些物体的色彩已成为固有概念,例如红旗、白雪、 蓝天、绿树等,这称为这些事物的“固有色”。

设计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设计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一什么是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我们可以说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过程和接收过程人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 因此,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师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的目的 开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是心理学里两个较为基础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 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 善,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 3.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知觉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 下,以及个体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关系 知觉特性 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三、知觉选择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许多对象中优先地把某些对象区分出来予以反映,或者在一个对象的许多特性中优先地把某些特性(如对象的标志、性质)区分出来予以反映。 四、知觉的整体性及两方面含义

设计心理学复习题

1 1.认知模型: 2.归属感: 3.问卷法: 4.色彩联觉: 1. 结合你的专业,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谈一谈好的设计的标准是什么?。 答题要点: 从设计的本能、行为、反思三层次进行论述,需论及设计的物理特征、功能特征以及设计的信息、文化意义。 要求结合自身专业进行论述 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方法 表述规范,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1.下图是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充分表现了画家对于残酷战争的恐惧与憎恶之情。请运用你心理学中所了解的形式心理,参照《格尔尼卡》,运用抽象形式的构成手法,来表现一种从容、和平、安逸的情感。 要求:1,形式能够充分表现主题 2,运用铅笔,以点线面构图,画幅长宽比例不限。 2.下图是斯塔克的柑橘榨汁机,是反思层次上设计的经典案例。请你以该作品为基础加以微调,尝试绘出设计创作草图,力求能够体现设计师的名言:

“我的榨汁机不应该用来压榨柠檬,它应该用来启动谈话。” 格式塔心理学也可以被成为“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代表人物是惠特海姆.考夫卡和苛勒,它源于视知觉方面的研究,又不限于视知觉,其应用范围超出了感知觉的限度,包括了学习.记忆.情绪.思维等许多领域。(完形) 在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法是研究者依靠自己的感官和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特定对象进行研究以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按照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可以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两种研究。(观察) 艺术设计中的叙事要素包括:_______.设计的观看者和消费者.物品设计的结果.设计的意味.设计物为传递意味而显现出的内容.设计师与观看者之间的联系等。(设计师) 问卷法就是事先拟定好所要了解的问题,列成问卷,交受访者回答,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作为设计依据的方法。其包括三种问卷: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以及。(混合式问卷) 对赖特的作品“流水别墅”的建筑外观风格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使用者因素等进行资料搜集、分析以及评定等一系列研究,这就是“”法,它被认为是设计调查行为中的一项重要的方法。(案例研究法) 笔记本电脑的外观美感、重量、尺寸等因素会影响到使用者的体验,这属于影响用户体验中的因素。(产品) 设计心理学的定义: 是设计艺术学和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消费者或用户)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2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新完全版)

第五章、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 名词解释: 1、感觉:是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感觉是知觉的第一个阶段,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即时、直接的反映。 2、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其中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绝对阈限,而在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3、颜色视觉:个体能察觉颜色是依赖于各种色彩的物体反射到视觉感受器上的光线,大脑对光线进行加工,产生了颜色视觉。 4、明度视觉:是最基本的视觉。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睛的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 5、运动视觉:是感觉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视觉。人类的运动视觉常常会忽视静止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格外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 6、注意: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即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 7、辨认与识别:主体从外界获得的感觉信息,与存储的知识相互匹配,赋予知觉对象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种途径,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8、原型匹配:各种事物被抽象为某种信息储藏在记忆中,人们在对物体进行知觉时会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原型。 9、二可图形:一些模糊的、不稳定的图形,它们可使单一的图像在知觉和辨认上产生多种可能。 10、错觉轮廓:也称为主观轮廓。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11、不可能图形:这种图形看似合理,但是无法在三维空间中构造出来。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 12、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变。 13、似动:是一种实际上没有动而知觉为运动的错觉。 14、识记:就是去记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则以内在的机制出发,称为编码,就是主体将感知到的信息有意或无意转变为大脑可以接受的形式的过程。 15、保持:即储存,把信息以一定的方式保存在大脑中,知识的存储也可以称为知识的表征,就是以某种方式存储知识。 16、回忆:即提取,是一个解码信息的过程。 17、图式:是关于事物、人、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 18、重学节省:是记忆的两种再作用之一。即我们对于那些曾经记忆的信息,即时不能再现,甚至不能再认,但再次学习时,学习的时间和遍数都能减少。 19、正负迁移:指前后记忆的信息相互之间存在影响。有时,先学的内容能促进后学的内容,即正迁移;先学的内容会干扰后学的内容,即负迁移,二者主要取决于刺激元素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20、技能:是一种程序性记忆,以组块的形式保存在人的记忆中,它的外在表现是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2)

《设计艺术心理学》 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练习题集: 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2.距离说 3.实验心理美学 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 5.感性工学 6.有限理性 二、问题与讨论 1.简要论述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工程学的发展阶段及发生转变的原因。 2.目前国内外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现状如何?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1)心理美学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哲学家们的思辨。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迷狂说”,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说”,中国古代老子、庄子提出的“虚静说”、“天人合一说”,以及之后出现的“顿悟说”、“意境说”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发表《美学》一书,标志着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许多重要的美学论断仍是由哲学及所提出来的,他们的美学理论主要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通过抽象思辨来探讨“美”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及其规律等问题; (2)心理美学受到科学心理学影响而倾向实证研究之后,成为了现代科学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相比,较重视探索情绪、情感及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感受、体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3)实验心理美学,早期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将心理实验引入到心理美学研究中,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从他开始,心理美学进入实验心理美学的

阶段; (4)20世纪初与实验心理美学同时兴起的重要理论还有“移情说”和“距离说”,也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美感和审美体验; (5)20世纪现代心理美学蓬勃发展,精神分析学派对心理美学影响最大,该学派重视无意识,强调无意识对于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 (6)其后,心理美学主要沿着科学心理美学和实验心理美学的路线前进,并且将新尽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融入其中; (7)此外,与西方的心理美学流派相比较,俄国心理美学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并且对我国影响较大,如“社会历史文化美学”。P20-25 2.距离说:认为审美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即所谓的“距离产生美”,要摆脱功利的、实用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距离过远或过近都无法引起美感。P22 3.实验心理美学: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P22 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 师格雷夫斯,1951年出版了《为人民设计》(并开始有意识地将人机工程学理论运用到工业设计中。书中介绍了设计流程、材料、制造、分销以及科学中的艺术等。对于他而言,设计师不仅是将美学原则运用于产品的表面,“诚实的设计工作应从内至外,而非从外至内"。书中的第2章主要介绍了人体测量和人机工程学研究,提出人与人的体形和尺度存在差异;在第4章(测试的重要性)中他提出一种可用性测试以了解设计的产品表现如何。格雷夫斯的测试不同于一般人机工程师的测试,虽然组织严格,但没有严格的测试流程,他只是想看看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设计,如何理解其工作模式;或者设计的哪些方面难以理解以便修正。他认为过于正式的测试使人感觉紧张而不可能得到与真实场景类似的结果,而通过询问(焦点小组)可能会获得被误导的答案,因为被试可能会说出你希望的答案,因此测试应使被试尽可能自然,因此他认为观察法,特别是使用情境下的观察非常重要。使被试尽可能自然,因此他认为观察法,特别是使用情境下的观察非常重要。 举例:(他还在书中列举了如何设计测试环境,比如他模拟了一一个客机内部舱位,让“乘客”呆10多个小时(这个时间是那时一个远洋飞机通常航行的时间)以检验人在这一空间中的活 动。在接下来的几个章节中,他利用实例介绍如何在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提高产品使用性,例如针对老年人设计电话时应该考虑到他们难以阅读细小的数字;或者设计飞机场座椅时,应适应不同人身形的需要。除了可用性以外,他还提出设计师应考虑时尚对于设计的影响,一个最有趣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残余造型,即设计师应将“旧”与“新”混合起来,所谓的“新”应是“新的和改进的"。) 虽然格雷夫斯没有在书中明确提出所谓的“设计心理学”,可是书中的许多内容都紧密

2016年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赫伯特.A.西蒙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最早明确提出设计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的学科 唐纳德· A.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并对“可用性设计”和“情感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中的心理学常识,提出了可视性、反馈、限制、一致性、启示性重要的可用性设计法则。 “再认”的过程存在四种模式,唐纳德· A.诺曼提出模板匹配模式 心理学认为“不可能图形”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与空间上的信息。 因素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心理(设计师)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或消费者)心理。 设计心理学应用于:人机界面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用与情感 普通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 提出天人合一说的是庄子。 费肖尔父子最早提出,德国的立普斯进一步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审美时人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这些理论对设计情感的掌握和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距离说:即“距离产生美”,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他同时认为,只有“非功利”地、“纯精神”地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这一观点由于并非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荣格。 强调无意识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的心理学学派是精神分析学派,该学派的创立者是佛洛伊德。 “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可用性工程建立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和软件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 可用性工程的实施步骤:用户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开发,安装(使用与反馈) “可用性”是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 1、将人们的想象及感性等心愿,翻译成物理性的设计要素,具体进行开发设计。 2、以筑波大学原田昭教授为代表人物致力于通过眼睛记录相机、摄像机、计算机、机器人等装置记录和实验,描述人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将感性的艺术品欣赏变成了测量的、数

设计心理学

第一章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无论是什么产品,在设计中包含的四个基本要素——预设用途、限制因素、匹配和反馈。 物品的预设用途为用户提供了改如何操作的线索。平板是用来推的,旋钮是用来转的,狭长的方孔是用来插东西的,球是用来抛掷或上下弹跳的,如果物品的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用户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需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 概念模式:一个好的概念模式能使我们能够预测操作行为的效果。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概念模式,我们在操作时就只能盲目的死记硬背,照别人说的去做,无法真正明白这样做的原因。 心理模式:是指人们通过经验,训练和教导,最自己、他人、环境以及接触到的事物形成的模式。一种物品的心理模式大多来自人们心中认为该物品能做什么和对物品构造的认识。把物品的可视部分称为系统表象。 可视性程度高,控制和被控制之间建立良好的自然匹配关系,每一个控制器通常只有单一的功能,因此信息反馈清晰快捷,整个系统易被用户理解。每当产品的功能总类超出控制器的数量时,就容易出现操作问题。 匹配原则:匹配这一专业术语是指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再此特指控制器、控制器操作及其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以汽车为例,要想把车往右转,你就需顺时针转动方向盘。用户此时必须明辨两种匹配关系:112个控制器中只有一个负责汽车方向;方向盘不是往左转就是往右转。这两种匹配关系都有些随意,但用户会很自然的选择方向盘和顺时针方向,因为它们和所需操作结果之间存在紧密可见的关系,信息反馈也很迅速,用户很容易记住,且永远不会忘记这种匹配关系。 自然匹配是指物理环境类比和文化标准概念,设计出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设计人员可以利用空间类比概念设计控制器,如控制器上移表明物体上移;为了控制一排灯得开关,可以把开关的排列顺序与灯得顺序保持一致。 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科学和信息理论中一个常用的概念,其含义为:向用户提供信息,使用户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操作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章日常操作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观念 通俗物理学——例子,推箱子。 通俗物理学就像心理学和其他领域中的通俗观念一样,虽然是错误的,但是听起来却很有道理。有时这种错误的观念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人类习惯于对外界事物加以解释,这就形成了针对事物作用方式、事件发生过程和人类行为方式的概念模型,即心理模式。这类心理模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的经历,预测我们的行为结果,应对出乎意料的情况。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理模式取决于我们的知识结构,而不论这些知识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是粗浅的还是精深的。 心理模式经常是根据零碎的事实构建而成的,对事实的来龙去脉只有一种肤浅的理解,并依据某种通俗心理学,形成对事物起因、机制和相互关系等各种因素的看法,而这些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