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鼠疫防治手册(定稿)

鼠疫防治手册(定稿)

鼠疫防治手册(定稿)
鼠疫防治手册(定稿)

鼠疫防治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鼠疫防治手册》编辑委员会名单

编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国林王祖陨丛显斌冮森林刘俊刘振才

宋志忠李超吴得强张春华范蒙光林祖华

俞东征高崇华海荣董兴齐樊振亚

编审:齐小秋沈尔礼肖东楼

2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鼠疫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明显回升,人间病例迅速增多。鼠疫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新流行的20种传染病之一。我国鼠疫疫情严峻,在11类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除蒙古旱獭疫源地外,其他10类疫源地都处于不同程度活跃状态,新的疫源县不断增加,四川、贵州已确定为新的疫源省。人间鼠疫也有局部散发和暴发流行,对我国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构成威胁。鼠疫防治工作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鼠疫防治手册》自1956年印发以来,于1965、1983、1991年先后3次修订,为我国鼠疫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经过近10年的发展及实践,国内外涌现出许多新成果、新经验。为适应新形势下鼠疫防治工作的需要,应广大鼠疫防治工作者的要求,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委托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鼠疫防治手册》再次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以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1991年版《鼠疫防治手册》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为指导,以近十年来国家颁布的有关鼠疫法令、法规、标准、工作方案为依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俄罗斯1992年版《鼠疫防治手册》,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手册》有关内容,密切结合我国鼠疫防治实践,力求语言通俗易懂,方法标准可靠,技术全面系统。突出实用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实为广大鼠疫防治工作者、医疗卫生和卫生管理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也可供科研、教学参考。

参加本次《鼠疫防治手册》修改的同志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遗漏和不妥之处仍可能存在,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改。

在此,向参加本次《鼠疫防治手册》修订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卫生部鼠疫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有关专家、教授及参加审稿的专家:刘云鹏、汪诚信、李书宝钟宁祥、杨瑞馥、李玉贵等表示衷心感谢。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2001年10月

3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鼠疫流行史

第二节鼠疫流行现状

第三节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

第二章鼠疫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第一节目的、任务和组织

第二节人间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1 人间鼠疫流行史调查

2 发生人间鼠疫时的流行病学调查

第三节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1 动物鼠疫流行病学特点

2 动物鼠疫流行史调查

3 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

第四节鼠疫监测

1 监测目的和任务

2 监测范围和要求

3 人间鼠疫监测

4 动物鼠疫监测

第五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三章鼠疫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第二节宣传教育

第三节预防性灭鼠灭蚤

第四节预防接种

第五节卫生检疫

第六节疫情报告

第七节疫区处理

1 组织和管理

2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

3 鼠疫预测预报危险地区的应急处理

4 特殊情况下疫区处理

5 鼠疫疫情发生时其他有关部门职责

6动物鼠疫疫区处理

第八节控制鼠疫工作标准和考核方法

第四章鼠疫宿主及媒介控制技术

第一节鼠疫宿主控制

1 要求

2 我国鼠疫宿主动物生物学简介

3 化学药物灭鼠

4 器械灭鼠

5 生态和生物灭鼠

4

6 灭鼠效果考核

7 鼠药中毒急救措施

第二节鼠疫媒介控制

1 与鼠疫有关的媒介生物学简介

2 灭蚤时间和地点

3 物理方法灭蚤

4 化学药物灭蚤

5 灭蚤效果考核

6 灭蚤药物中毒急救措施

第五章鼠疫临床

第一节临床症状

第二节临床诊断

第三节鉴别诊断

第四节鼠疫治疗

1 治疗原则

2 治疗方案

3 预防性投药

第五节鼠疫隔离病院

1 建立隔离病院的要求

2 病人入、出院的处理

3 病愈出院标准

4 医护工作

第六章鼠疫检验

第一节鼠疫菌简介

第二节鼠疫实验室

第三节鼠疫细菌检验

1 基本要求

2 鼠疫菌检验和鉴定程序简图

3 疑似鼠疫的取材、保存和运输

4 鼠疫菌判定

5 鼠疫菌复判

6 鼠疫菌的鉴定

7 鼠疫菌种的保存

8 常用培基及其鉴定

第四节鼠疫血清学检验

1 鼠疫抗体检验

2 鼠疫抗原检验

第五节鼠疫菌基因检测

1 核酸探针技术

2 聚合酶链式反应

5

附录

1 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办法

2 全国鼠疫监测工作方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鼠疫诊断标准(GB 15991-199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 15978-199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GB 15992-199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 16882-199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

(GB 16883-1997)

6

第一章鼠疫概述

鼠疫(Plague)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原发于啮齿动物并能引起人间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媒介主要是蚤类,由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a pestis)引起。鼠疫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曾席卷过世界广大地区,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鼠疫为甲类传染病。

第一节鼠疫流行史

公认的世界鼠疫大流行有3次:

第1次世界鼠疫大流行:发生在公元6世纪(527-565),几乎蔓延到当时世界所有著名国家,死亡约1亿人。这次大流行导致东罗马帝国的衰退。以“汝斯丁(Justinian)瘟疫”载入医学史册。

第2次世界鼠疫大流行:发生在14世纪(1347-1350),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这次大流行欧洲死亡2500万人,占当时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医学史上称为“黑死病”。

第3次世界鼠疫大流行:发生于19世纪末(1894年),持续到20世纪中叶,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几乎遍及当时全世界沿海各港埠城市及其附近内陆居民区。本次大流行初期(1894年),日本学者北里氏和法国人耶尔森氏发现了鼠疫菌,随后(1897年)绪方氏又从跳蚤体内分离出鼠疫菌,从而初步明确了鼠疫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使人类与鼠疫的斗争进入了科学阶段。

在我国,据推测在公元6世纪第1次世界鼠疫大流行时就有流行,但开始有可靠记录的是14世纪大流行,1300万人死于本次鼠疫流行。

第二节鼠疫流行现状

20世纪中叶(50—70年代),由于城市家鼠鼠疫流行被控制,受第3次世界鼠疫大流行波及的国家和地区,人间鼠疫呈急剧下降趋势。鼠疫病例多发生在有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的地区,呈散发或较小范围的暴发。

80年代以来,鼠疫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活跃,尤其是进入90年代,这种趋势更加明显。1980—1999年,非洲、美洲和亚洲有25个国家报告人间鼠疫病人35136例,其中死亡2899例。1984年,1988年和1990-1996年鼠疫病例出现3个高峰且呈明显递增趋势。 1990-1999年10年间全世界报告病例数26491例,为20

7

年间报告病例总数的75.4%。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鼠疫列为近20年来重新流行的急性传染病之一。

亚洲鼠疫流行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蒙古、越南、缅甸、尼泊尔、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其中越南和缅甸最为严重。

印度自1963年后无病例报告,1994年突然在苏拉特市暴发流行,据WHO 报道,此次流行印度报告病例876例,死亡56例。该疫情在印度国内引起了巨大的社会恐慌,几十万人逃离疫区,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国际社会将这一事件称为“苏拉特风暴”。

美洲鼠疫主要发生在巴西、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和美国。近50年来几乎每年都有流行,其中巴西鼠疫流行较严重。美国鼠疫病例也一直维持在每年20例左右。

非洲大陆及马达加斯加岛为世界鼠疫自然疫源地组成部分之一。近20年来鼠疫在26个国家比较活跃。其中以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民主刚果流行最为严重。

在我国,整个20世纪共发生过7次较大规模鼠疫流行,二战期间还曾遭受过鼠疫细菌战的侵害。

1900-1949年的50年间,我国鼠疫分布于20个省区501个县(市、旗),发病人数1155584人,死亡1027048人。新中国成立后(1950--1999年)的50年间,我国发生人间鼠疫7937例,死亡2728例。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建国初期(50年代初),1950—1954年病例数占全部病例数的87.06%。

进入90年代,我国的鼠疫疫情同世界形势一样,也呈明显上升趋势。1980-1989年全国人间鼠疫患者共102例,1990-1999年上升到371例,是前10年的3.6倍。2000年鼠疫病人254例,是1955年以来发病人数最多的一年。截止目前,除蒙古旱獭疫源地没有发现动物鼠疫流行指征外,其他10类疫源地都有不同程度流行。特别是云南家鼠疫源地、西部旱獭疫源地、北方沙鼠疫源地呈持续活跃,常伴有人间鼠疫散发或局部暴发流行。因此,加强鼠疫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第三节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

有动物鼠疫存在和流行的地区为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亚洲、美洲、非洲的53个国家。

8

亚洲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越南、老挝、尼泊尔、伊朗、伊拉克、蒙古、叙利亚、土耳其、北也门、巴基斯坦、阿富汗、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亚洲部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孜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23个国家。

非洲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南非、赞比亚、坦桑尼亚、扎伊尔、毛里塔尼亚、马达加斯加、摩洛哥、津巴布韦、埃及、纳米比亚、利比亚、肯尼亚、刚果、加纳、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塞内加尔、博茨瓦纳、安哥拉、牙买加、马拉维、莫桑比克等22个国家。

美洲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8个国家。

在我国,截至2000年底,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陕西、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四川、贵州等19省(区)273个县(市、旗)(注:不包括台湾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疫源地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

表1-1中国各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主要传播媒介和分布

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km2) 主要宿主主要媒介分布

松辽平原达乌尔黄161918 达乌尔黄鼠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黑龙江、吉林、辽宁、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蒙古

内蒙古高原长爪沙138702 长爪沙鼠秃病蚤蒙冀亚种内蒙古、河北、宁夏、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近代新蚤东方亚种陕西

同形客蚤指名亚种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408381 喜马拉雅旱獭斧形盖蚤青海、甘肃、西藏、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谢氏山蚤新疆、四川

帕米尔高原长尾旱710 长尾旱獭谢氏山蚤新疆

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天山山地灰旱獭、长11310 灰旱獭谢氏山蚤新疆

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长尾黄鼠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

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2810 阿拉善黄鼠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宁夏、甘肃

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9

锡林郭勒高原布氏66414 布氏田鼠原双蚤田野亚种内蒙古

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光亮额蚤指名亚种

呼伦贝尔高原蒙古35198 蒙古旱獭谢氏山蚤内蒙古

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滇西山地齐氏姬鼠1600 齐氏姬鼠特新蚤指名亚种云南

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大绒鼠

滇西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137590 黄胸鼠印鼠客蚤云南、福建、广东、广西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贵州、江西、浙江

青藏高原青海田鼠21000 青海田鼠细钩黄鼠蚤四川青海

鼠疫自然疫源地直缘双蚤指名亚种

合计985633 13 种14种(亚种)19省、自治区

第二章鼠疫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第一节目的、任务和组织

1目的查清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掌握调查地区鼠疫人群中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掌握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空间分布、结构、性质及流行规律;尽早发现疫情或流行指征;制定预防和控制鼠疫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2 基本任务

2.1 掌握人及动物鼠疫流行动态、流行趋势。

2.2 查清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和范围。

2.3 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宿主、媒介的生态学规律和鼠疫菌特征。

2.4 研究鼠疫菌、宿主、媒介在疫源地内的相互关系,动物鼠疫的空间分布,疫源地的空间结构和鼠疫菌在自然界的保存机理。

2.5 研究动物鼠疫的感染机制、传播途径以及动物鼠疫向人类传播规律。

2.6 研究预防及控制鼠疫的途径和方法,制定预防和控制鼠疫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3 组织

3.1组织形式

凡有鼠防任务的省(区),应根据调查任务,确定调查队的人数,且采取以

10

下三种组织形式:

3.1.1 以各省(区)、市(地、盟)、县(市、旗)为主,每年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和专业人员情况及设备条件,组成调查队(组),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完成一定的调查任务。

3.1.2 由国家统一抽调各省(区)专业人员组成调查队,到指定地区进行调查工作。

3.1.3 各省(区)或地区之间联防协作,互相支援,派出调查队,协助对方开展调查工作。

3.2 准备工作

3.2.1 调查队在工作前应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及指标。

3.2.2 做好各种资料、图表、物资器械及交通工具的准备工作。

3.2.3 调查工作队应配备现场简易实验室,实验室应能进行细菌学检验及血清学检测。

3.3 调查队组成及任务

调查队设正副队长。队长由知识全面,有一定组织能力,责任心强,具有主管医(技)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技术人员担任,全面负责调查队的行政、业务、政治思想工作。副队长协助队长负责行政、后勤供应管理工作。

调查队下设各专业工作组:

3.3.1 流行病组:应包括流行病学、地理景观学等专业人员。主要进行动物鼠疫流行范围、强度、流行季节、宿主动物、传播媒介的调查工作。

3.3.2 检验组:包括细菌学、血清学等专业人员,负责实验室的建立,各种材料的检验工作。

3.3.3 动物、昆虫组:应包括动物学及昆虫学等专业人员,负责动物、昆虫的鉴定及生态学观察工作。

3.3.4 后勤组: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3.4 调查队的装备

3.4.1 流行病调查设备:调查工具、罗盘、绘图仪、皮尺或钢卷尺、方格纸、硫酸纸、铅笔等。

3.4.2 检验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冰箱、水浴锅、显微镜、玻璃器皿、动物解剖器械、试剂药品。

3.4.3 消毒器械药品:手提高压消毒锅、喷雾消毒器、污物筒及消毒药品。

11

3.4.4 防护服装:每人至少应配备三套防毒服及防蚤服装。

3.4.5 动物、昆虫调查仪器设备:显微镜、解剖镜、望远镜、测量仪、标志用器具、捕鼠检蚤器械、游标卡尺、放大镜、鼠袋等。

3.4.6 医疗用品:诊疗器械、药品。

3.4.7 生活用具:营具、炊具、餐具等。

3.4.8 交通工具:适合野外工作的车辆

3.4.9 其他装备:操作台、桌、椅、发电机等。

第二节人间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1人间鼠疫流行史调查

1.1调查内容

1.1.1 时间和范围包括人间鼠疫发生和终息时间;发生人间鼠疫的地区,及波及地区。

1.1.2 防治情况包括人间鼠疫患病人数、死亡人数、患者症状及病型(腺型、肺型、败血型、皮肤型等)防治处理情况。

1.1.3 流行过程是否有动物鼠疫流行,病死动物种类、数量和发现的具体地点,鼠疫的传播途径及过程,鼠疫发生的原因。

1.1.4 社会情况发生鼠疫时的人口动态,战争及重大社会变革等,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人群免疫情况等。

1.1.5 当时的自然情况当时的气温及温度情况,鼠疫发生季节,其他气象因子,如旱灾、洪涝、虫灾等自然灾害。

1.2 调查方法

鼠疫流行史调查可根据需要组织专门的考察工作队,也可以结合平时鼠疫防治工作来进行。

1.2.1 查阅历史档案、各种地方志、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加以考证和澄清。

1.2.2 走访经历过疑似鼠疫的人及其家属,特别对当地老人、医务工作者、猎人及牧民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访问。可进行个别访问或召开座谈会,了解当时情况。

1.2.3 注意了解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习惯,如狩猎、剥食动物、露宿、赤足劳作、天葬、火葬及土葬形式等。

1.2.4 收集当地人口动态、社会变革、自然灾害情况等。

12

1.2.5 当地古旧建筑废墟、遗迹,对鼠疫流行史调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发生人间鼠疫时的流行病学调查

2.1 调查内容

2.1.1 核实诊断

对鼠疫患者的诊断,按第五章第二节进行,主要依据流行病学线索、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三个方面加以综合判定。如细菌学不能得出结果时,亦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结果予以判定。

2.1.2 确定疫区范围

根据病人在传染期内的活动情况,迅速查明疫区范围,并逐一登记接触者。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对接触者应采取的措施和范围,以及消毒、杀虫和灭鼠范围。

2.1.3 追溯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

判定病人感染日期,调查病人活动情况,病人之间或与染疫动物接触情况,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途径。

2.1.4 查明鼠疫发生和蔓延的条件是否继续存在

调查鼠疫的流行季节,动物及媒介昆虫种类和密度等,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鼠疫的扩散和蔓延,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

2.1.5 其他因素的调查

环境卫生情况,是否有人为撒布疫蚤、疫鼠的情况,当地居民预防接种情况等,以便制定出本地区的处理措施。

2.2 调查方法

2.2.1 询问

询问对象主要是病人、病人家属、邻居、同事或知情人。询问内容应包括:

①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或工作性质、居住地址等。

②发病经过,如发病时间及地点、初步诊断、治疗经过等。

③与染疫动物接触情况,如野外耕作、放牧、狩猎、剥食或玩耍病死动物等。

④发病前10天曾到过哪些地区,这些地区是否为疫区。

⑤是否接触过急性高热病人或急死病人。

⑥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及流行的原因。

⑦病人的卫生习惯及居住区周围环境卫生状况等。

⑧采取的防疫措施情况及病人以往预防接种情况等。

13

2.2.2 现场调查

2.2.2.1 对与鼠疫有关的各种流行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观察。如对肺鼠疫应了解居住卫生状况,与病人及健康人接触情况,人群密集活动情况等。对腺鼠疫应了解直接接触的染疫或病死动物详细地点,注意周围是否有死亡动物或动物残骸。

2.2.2.2 对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的种类、密度进行调查。(详见本章第三节)

2.2.2.3 病原学及血清学检验。(详见第六章第三、四节)发生人间鼠疫的情况下,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除大力搜集病死野生动物外,还要捕捉一定数量的主要宿主动物及其体外寄生昆虫,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并对病人及其接触者根据病型采集样本,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对可疑尸体及病死动物应取材进行检验。以查明传染源,传播途径,并明确诊断。

第三节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1 动物鼠疫流行病学特点

1.1流行范围

动物鼠疫的流行范围,是指一次动物鼠疫从开始到终止时流行的范围。与疫源动物的活动、分布、栖息等生态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还与一定的景观特点有关。查清动物鼠疫流行范围对疫区处理及控制鼠疫有重要的意义。

1.2流行强度

1.2.1 散发:散发是流行强度最小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出现在疫源地的各个地区和各个不同时期。也就是说只要有鼠疫自然疫源性的存在,不可避免地要有动物鼠疫的散发。动物鼠疫的散发往往是不容易发现的,只有在相当大范围内检验了大量的宿主和媒介材料后,才有可能发现少量或个别染疫者,有时甚至检不出鼠疫菌,只能以少数血清学阳性个体反映动物鼠疫的存在。

散发通常出现于以下情况:①主要宿主动物数量较少,空间上没有高度集中的地段,单位面积的平均密度也低,抗性较高的宿主动物数量相对稳定。②媒介蚤的数量较少或很少。③往往是在非流行高峰季节。④通常出现于动物鼠疫流行过后或者是下次流行的前夕。

1.2.2 流行:流行是动物鼠疫经常见到的一种表现形式,要比散发的强度和范围明显的增大。能较容易地从宿主和媒介中检出鼠疫菌,血清学阳性率和阳性滴度要明显高于散发。流行主要出现于主要宿主集中分布的地段,其中相当一些地段是最适生境,也就是流行频次最多的地方。

14

流行通常在以下情况出现:①当主要宿主数量上升到一定水平并呈连续分布,媒介蚤数量也达到足以起到传播作用时。②一般多见于流行高峰季节,但有些优生境各月都可出现流行。③一般都以检出菌为准,检出率在一个监测地区不低于0.2%;当然,同是流行,检出鼠疫菌株数量及流行持续时间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生境内有较大区别。④虽未检出鼠疫菌,但在疫源地内连续检测的情况下,从主要宿主或牧犬血清中用间接血凝查到鼠疫FⅠ抗体,其阳性率或其中1份以上的血凝滴度达到所规定的标准(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见附录13),说明在调查区,当年曾发生或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1.2.3 大流行:是指在整个疫源地范围或大部分地区同一年代出现的强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的流行。其主要特点是:波及面广;疫鼠种类和数量多;持续时间长,持续数月或全年各月都有疫鼠疫蚤检出;各类生境都有流行,许多疫点互相连成一体,难以分清疫区与非疫区的界线;流行来势猛烈,往往有许多点同时发生,甚至很难鉴别起始时间;有些地方疫情波及到家栖鼠类,对人群构成严重威胁;一般会出现人间鼠疫病例。

1.2.4暴发流行:是指短时期在局部范围内出现强度很大的流行。其特点是突然发生;流行速度快;染疫宿主和媒介数量多。主要在下述情况时出现:①主要宿主数量高度集中,密度很高,种群中敏感个体占优势。②动物鼠疫从毗邻疫区传播到数量高度集中的地段,引起较短时期的暴发流行。③鼠类在最适生境内出现高密度,同时处于流行高峰季节时,常出现局部地区的暴发流行。④在大流行时的鼠类高密度地段,往往有局部的暴发。⑤在同一地区,如果重复出现暴发流行时,往往是在频发生境内,而且间隔时间至少要1年以上,因为只有宿主动物数量和种群结构达到足以使鼠疫迅速传播时,才有可能发生另一次暴发。

暴发流行时最突出的特点是鼠疫菌检出率很高,一般都在5%以上。暴发流行与通常所称的流行有时很难截然分开。如果在流行开始阶段短期内检出大量染疫动物时,常被视为暴发;如开始时未被及时发现,等流行高峰过后,疫鼠数量减少时才检出又可认为是一般的流行。因此,专业工作者应从当时当地的环境、宿主与媒介的变化、检菌和血清学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才可以判断其流行强度。

1.3流行季节特点

有些动物鼠疫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特点,这主要由主要宿主动物及其媒介蚤类的生态学特点所决定。季节更替导致外环境变化,是影响宿主和媒介的主要

15

原因。因而,不同种类动物有不同的流行季节特点。此项工作可通过全年连续不间断的调查和长期的资料积累,经过统计分析,才能发现动物鼠疫的季节特点。

1.4流行的周期性与间断性

动物鼠疫年际间的流行表现出时起时伏的变化。一般是间隔数年或数十年出现一次大的流行,可以视为周期性特点。但它是不规则的,间隔时间少则3~5年,多则10~20年或更长,而且每次流行的范围大小不同,地点也不完全一致。随着生产发展,经济开发,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变,会使鼠疫周期性的特征出现新的变化。但疫源地内动物鼠疫时起时伏的流行规律,在相当长时期内会继续存在下去。

1.5 疫源地的空间结构

一般来说,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有的生境或地块动物鼠疫流行严重、频繁、持续时间长,有的生境或地块则为断续流行,有的则为偶然流行,有的甚至从未发现流行,这种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鼠疫存在、变动的不平衡是一个普遍现象。所谓鼠疫疫源地结构的研究,就是要弄清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动物鼠疫的存在和变动的不平衡现象及其机理,对指导鼠疫监测和控制等防治工作将有很大的裨益。

2 动物鼠疫流行史调查

对一个地区进行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开始时,应区以前的动物鼠疫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和掌握。主要是通过查阅当地的地方志、已出版发行的鼠疫流行史、专著、论文及防疫机构的档案材料进行调查,对一些疑难和不清楚的情况可通过对知情人进行采访调查,从而掌握所调查地区发现病死动物(鼠、旱獭等)种类、数量、时间、地点、所在地理生境及已记载的历史流行的详细情况。

3 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

3.1 地理景观调查

3.1.1地貌调查

在野外对于各类地形的识别与描述是流行病学自然地理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山地:

海拔高度(m)相对高度(m)

高山3500~5000 >1000

16

中山1000~3500 500~1000

低山500~1000 100~500

丘陵海拔高度不同50~100

平原:

冲积平原:海拔高度不同,地面起伏10~20m。分布于河流沿岸,面积较大。

湖积平原:海拔高度不同,地面起伏10~20m。分布于湖岸,面积狭窄。

洪积平原:地面起伏10~20m,分布于大山山麓,由山脚向外倾斜。

台地:可分布于不同的高度,由于地质构造或大片水平岩层所形成的平坦地面。

垅岗:相对高度在20~200m,是延伸呈带状的高地,为不宽的冲沟所切割,多见于平原中。

残丘:可分布于不同高度,相对高度在50m以上。是由丘陵被侵蚀而成,多孤立于平原上。

盆地:四周皆为山地,中央平坦,地面起伏10~20m。多为冲积、洪积或湖积平原所形成。通常在盆地外侧山地边缘有丘陵。

阶地: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常呈阶梯状,每级间高差几米至几十米。

河漫滩:与河床相接,洪水期被水淹没,常有积水洼地和牛轭湖出现。

冲沟:系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沟,深度不一,几米至几十米。

砂丘:分布于河、海沿岸和干旱地区。相对高度几十米以下。植被复满而固定的称固定砂丘;部分植被复盖的称半固定砂丘;无植被复盖称流动砂丘;延长成梁状或垅状的称砂梁或砂垅。

关于山地和丘陵坡度与坡向的描述,除了记述倾斜角度和坡向之外,应说明其坡面微小地形的变化。坡度描述可按以下分级:悬立(75°~90°)、很陡(45°~75°)、陡(30°~45°)、斜(15°~30°)、缓斜(5°~15°)、极斜(2°~5°)。坡度与坡向的测定通常用罗盘或倾斜仪,海拔高度的测定通常用高度表进行。

3.1.2植被调查

植被是流行病学自然地理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植被和地貌是划分景观的主要标志。

植被分类通常按类型、群系组、群系、群丛组、群丛和层片六个等级。因

17

为植物种类很多,若没有详细的植被图,划分是很困难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必要的。只要我们从动物的生活条件(阴蔽所、食料等)出发去进行植物调查,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简单得多。

在大区域内的高级植被的分类,很容易识别也容易找到参考文献,往往可凭常识给予一定的名称,如针阔混交林、草甸草原等。在具体调查范围内可以按地植物学中记载多度的方法记载1~3种建群种或优势种植物。在样地或样方内以目测方法记出:数量很多的(COP3)、数量多的(COP2)、数量相对多的(COP1)。以建群种或优势种植物名称确定一般群落名称,如兔毛蒿—羽茅草原群落、羊草草原群落等等。然后,要对优势种或建群种植物生长情况加以描述(如高度、层次、密集程度、复盖度等)。此外,还应注意对动物生活意义特别大的,那怕是数量不多的植物种类,例如豆科植物等。如果是耕作区,则要记述作物的种类。

在进行植物调查的同时,要采集建群种或优势种以及具有特殊意义植物种类的标本。同一种标本至少应采3份,按规格登记好并系上标签。采集标本应备用采集筒和标本夹。

3.1.3 水文、气候、土壤的调查

一般去当地有关部门查找即可,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可不作重点。

3.1.4 鼠疫自然疫源地地理景观地图的绘制

进行自然疫源地调查时,通常应首先绘制调查区1:10 000比例尺的地理景观地图即生境分布图,一般情况下范围为10 000km2。最终绘制此图时,首先到测绘部门购买或索取调查地区的1:25 000比例尺的地形图,然后用“方格法”或用缩放尺进行放大,做成1:10 000的地形图。从我们索取的地形图上,还不能表示出我们所要求的生境图的许多要素,如植被等,因而就需要通过补测的办法把它们绘在图上。因为许多自然要素的分布地点和范围,需要比较准确地表示在地图上,因而还需用简易的方法如步测或臂长尺目测法等实测,概算出不同生境的面积和所占的百分比,为动物鼠疫的流行病调查和分析打下基础。

调查结束后,该图应是一张疫源地调查的综合图。内容有:生境的分布,人类患病率,宿主、媒介的生物学指标(种类、密度等),疫点、血清学阳性点、样方分布等。同时应有地图的基本要素,如图名、比例尺、图例、经纬线等。

3.2 宿主调查

3.2.1 动物区系组成

通过动物区系调查,可以推测该地区是否有疫源地的存在。内容包括:调

18

19

查区动物名录,种类组成,弄清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以及动物的分布与地理生境的关系等。种类组成调查应以所获鼠类为基础,对个别种类要专门收集鉴定,计算出各种鼠类的比例。

3.2.2宿主数量调查

主要宿主数量及其变动的调查是宿主调查的重点。调查多是选一定的样地,通过抽样调查,来代表调查区宿主的总体数量和分布情况。

宿主调查选定样方后,应首先绘制一个1:1 000比例尺的样方调查图,根

据任务的要求,还可绘制一个包括样方内生境的1:2 000的比例尺的宿主空间分布图。宿主调查结束后,应将样方内鼠洞和捕获鼠的情况标在样方图上。

3.2.2.1 旱獭密度调查: 采用定点两次目测法与不同生境境内设置若干块

观察样地。样地面积大小依观察者用望远镜能清晰观察到的范围为准;样地边界依地形地物(如山脊线、林缘、巨石、谷溪等)划定。

观察时间选在旱獭洞外活动高峰时刻,即日出后3h 和日落前3h 一段时间

内进行,每次观察1.5~2h 。遇阴雨天顺延。

观察者宜隐藏在预先选定的视野开阔,又不致引起旱獭警觉的角落,用望

远镜不断巡视样地内旱獭出没位置,记录洞外活动獭数。以两次观察到地面活动最多獭数为样地内实有獭数。

观察完毕后,用测绳丈量样地面积。为方便计,只测出样地最大横轴和最

大纵轴的长度(m )。两最大轴之乘积,即为样地面积(常用公顷表示1hm 2 = 10 000m 2)。

旱獭密度计算:

旱獭密度(只/ hm 2)=

)样地面积((只)

两次观察所见最高獭数2hm 3.2.2.2 黄鼠及长爪沙鼠密度调查: 采用单公顷一日弓型夹于不同生境内

设置若干块样地,每一样地面积为1 hm 2(100m 3100m 或50m 3200 m ),样地四周边缘应有明显标志,样地间距应超过200m 。

对鼠洞口过多的样地,可于黄鼠和长爪沙鼠洞外活动停止或减弱的傍晚,将样地内洞口全部无遗漏地用泥土或草皮等物加以堵塞,次日清晨对所有被盗开的洞口,一律安放零号或一号弓型夹,进行捕鼠。若洞口不多,可直接于清晨布放鼠夹,不需预先堵洞。

布夹后,每隔2h 检视鼠夹一次,傍晚收回全部鼠夹。在检夹过程中及时取

20

下被捕鼠,再将鼠夹重新在原洞布好,继续捕鼠。发现新盗开洞口立即补放鼠夹。

鼠密度计算:

鼠密度(只/ hm 2)=

)样地面积(一昼捕鼠数(只)

2hm 3.2.2.3 黄胸鼠及其他小型啮齿动物密度调查:采用一夜夹(笼)法或夹线

法。对家栖鼠可在傍晚时分,于建筑物内沿墙根和墙角布放踏板鼠夹或鼠笼,次日清晨收夹,记录无效夹(笼)(无效夹宠是指收检时发现诱饵脱落、空击及丢失的夹笼)数及捕获鼠数和鼠种。居民住宅每标间(15m 2)布夹(笼)1个;厂房、仓库等大型公用建筑物可于鼠类经常活动处所,按15m 2布夹(笼)1个。

对野栖夜行鼠应在不同生境内于傍晚,按直线每隔5m ,布放踏板鼠夹1

盘,次日清晨收夹,记录无效夹数及捕获鼠数和鼠种。所用之踏板夹应型号统一,诱饵一致。

鼠密度计算:

鼠密度(捕获率)(%)=100)()()(?-数

笼无效夹数笼布夹只一夜捕鼠数 3.2.2.4田鼠数量调查:在监测区内,按各类生境面积0.2%~0.5%比例分层抽取样方。每一样方在鼠密度>100只/ hm 2时,以0.25hm (50m350m)为单元;在鼠密度<100只/ hm 2时,以1hm (100 m3100m)为单元。查在样方内查洞时发现的鼠洞,全部堵塞;于早7~8时对盗开的洞口每个洞口布夹一盘,布夹时间为12h ,每2h 巡视一次,巡视时取下捕到的鼠并将鼠夹在原洞口重新布夹,连续捕打。

鼠密度计算: 捕鼠数

鼠密度 =

样方面积(hm 2)

3.2.3 主要宿主动物的繁殖观察

用各种方法捕获的鼠类,首先观察生殖器官,雄性睾丸下降情况,雌性有

否阴道栓塞,乳腺及乳头等。然后解剖观察睾丸大小,储精囊大小,精子成熟情况,胚胎数,吸收胚胎数,子宫斑等。了解交尾期,怀孕产仔期,哺乳期,幼鼠分居期及性成熟期。

3.2.4主要宿主动物活动调查

动物鼠疫的疫区处理范围和灭鼠范围的确定,主要以主要宿主动物的活动

和迁移距离为依据。所以应从多方面积累材料,以便提出合理的方案。其观察方法随宿主种类不同而不同。

鼠疫防控应急预案

巴彦花镇中心卫生院鼠疫防控应急预案 鼠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甲类传染病,包括动物间鼠疫和人间鼠疫。我国动物间鼠疫分布广泛,人间鼠疫每年都有发生和流行。随着人口流动和商品流通的日益频繁,防控形式严峻,因此鼠疫预防控制工作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保证在鼠疫疫情发生和流行时能及时、高效、有序处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社会安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案。 一、鼠疫疫情报告 (一)鼠疫疫情的报告范围 1、初诊为鼠疫病人、疑似鼠疫病人和原因不明的发热急死病人(以下简称急死病人)。 2、发现大量自毙鼠或10天内在同一地点范围内连续发现3只以上原因不明死鼠。 (二)疫情报告人 中心责任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每一位公民均为义务报告人。 (三)疫情报告的时限、方法和程序 发现鼠疫病人、疑似鼠疫病人或急死病人时,应在6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二、疫情的处理 接到疫情报告后,必须迅速派出人员在1小时内抵达现场,并准备足够的治疗、消毒、灭蚤、灭鼠等药品、器械和服装,以备应急之需。 三、鼠疫防控 当辖区内发生鼠疫疫情时,中心根据工作的需要成立领导小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划定疫区,确定隔离范围和控制对策,迅速动员群众参与预防控制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疫情的确定 (一)对病人、疑似病人和急死病人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细菌和血清学等方面情况加以判定。对鼠类等动物和蚤类等昆虫,可根据细菌学或特异性敏感的血清学检验来判定。 (二)确定疫情的时限 对鼠疫疑似病人,应当在2日内作出明确诊断。疾控中心对检验材料应当在24小时内提出初步报告。 五、疫情的控制 (一)人间鼠疫疫情的控制措施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卫生院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科室姓名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E. 以上都不是 2.鼠疫出现过()次世界大流行 A.2 B.3 C.4 D.5 E.6 3.鼠疫杆菌属于()科、()属 A. 棒状杆菌、棒状杆菌 B. 肠杆菌、沙门氏菌 C. 棒状杆菌、肠埃希菌 D. 肠杆菌、耶尔森菌 E. 棒状杆菌、耶尔森菌 4.有关鼠疫病原学下列描述哪项不正确() A. 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B. 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C. 无芽孢、无鞭毛 D. 早期培养可有荚膜 E. 最适PH值;6.9~7.2 5.鼠疫大流行的特点是() A. 发病急、病程短 B. 病死率高 C. 传染性强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6.鼠疫属于()传染病 A. 自然疫原性疾病 B. 乙类传染病 C. 病毒性传染病 D. 非传染病E以上都不是 7.人间鼠疫多发生在() A. 1-3月 B. 4-6月 C. 6-9月 D. 9-12月 E. 以上都不是 8.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 蚊虫 B. 鼠蚤 C. 昆虫 D. 家禽 E. 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的易感人群()A. 鼠疫自然疫源地居住的人群 B. 进入疫区的人群 C. 从事动物屠宰、皮毛运输的人群 D. 从事相关科研的人群 E. 长期卧床的人群 10. 关于鼠疫传播途径的描述哪项最合适() A. 通过带菌的鼠蚤 B. 通过皮肤 C. 通过呼吸道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11.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最高是下列哪个类型()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以上都不是 12.鼠疫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链霉素 D. 红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3.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但不破溃 D.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E. 以上都不是 14.鼠疫分型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皮肤型鼠疫 15.下列关于鼠疫诊断依据描述最恰当的是()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E. 以上都不是 2.鼠疫出现过()次世界大流行 3.鼠疫杆菌属于()科、()属 A. 棒状杆菌、棒状杆菌 B. 肠杆菌、沙门氏菌 C. 棒状杆菌、肠埃希菌 D. 肠杆菌、耶尔森菌 E. 棒状杆菌、耶尔森菌 4.有关鼠疫病原学下列描述哪项不正确() A. 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B. 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C. 无芽孢、无鞭毛 D. 早期培养可有荚膜 E. 最适PH值;~ 5.鼠疫大流行的特点是() A. 发病急、病程短 B. 病死率高 C. 传染性强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6.鼠疫属于()传染病 A. 自然疫原性疾病 B. 乙类传染病 C. 病毒性传染病 D. 非传染病 E以上都不是 7.人间鼠疫多发生在() A. 1-3月 B. 4-6月 C. 6-9月 D. 9-12月 E. 以上都不是 8.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 蚊虫 B. 鼠蚤 C. 昆虫 D. 家禽 E. 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的易感人群() A. 鼠疫自然疫源地居住的人群 B. 进入疫区的人群 C. 从事动物屠宰、皮毛运输的人群 D. 从事相关科研的人群 E. 长期卧床的人群 10. 关于鼠疫传播途径的描述哪项最合适() A. 通过带菌的鼠蚤

B. 通过皮肤 C. 通过呼吸道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11.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最高是下列哪个类型()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以上都不是 12.鼠疫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链霉素 D. 红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3.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但不破溃 D.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E. 以上都不是 14.鼠疫分型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皮肤型鼠疫15.下列关于鼠疫诊断依据描述最恰当的是() A. 流行病学依据 B. 临床表现 C. 细菌学诊断 D. 血清学诊断 E. 以上都正确 16. 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告的时限是() A. 城市2小时,农村4小时 B. 城市4小时,农村6小时 C. 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 D. 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 E. 城市24小时,农村36小时 17.预防性服药一般服用()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磺胺药 D. 链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8.鼠疫流行波及中大城市或波及2省,属()级疫情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E. 五级 19.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疫情的法定报告人() A. 个体医生 B. 检疫人员

怎样预防和治疗鼠疫

怎样预防和治疗鼠疫? 鼠疫是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传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原来在鼠类和其他野生啮齿动物中流行。跳蚤叮咬病鼠或其他患病动物后又咬人,就可能将病原体——鼠疫杆菌传播给人。肺鼠疫病人的痰里含有大量鼠疫杆菌,可以借飞沫传播,这样便造成人间鼠疫的流行。鼠疫的潜伏期2~7天。发病急,病情凶险,传染性强,如果得不到适当治疗病死率极高。如果在自然疫源地内发生自然灾害,由于灾民的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恶化,啮齿动物集中于灾民临时居住区域并大量死亡,导致跳蚤游离侵袭人类,这些都是造成人间鼠疫,甚至鼠疫大流行的因素。 主要症状:鼠疫发病急,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部发红、眼红、皮肤有出血点等。鼠疫可分几个类型。腺鼠疫最常见,特征为腹股沟部、腋下、颈部淋巴结迅速肿大,极度疼痛,坚硬,推之不易移动,晚期可化脓、溃破,未经适当治疗者终将转化为败血症或肺鼠疫,多于1周内死亡。肺鼠疫多见于冬季或流行高峰,表现为咳嗽、血痰等肺部炎症体征,有较强的传染性。败血症型最为凶险,表现循环衰竭或休克。这两型病人多于发病后1~3天内死亡。 预防措施:为预防鼠疫,应灭鼠、灭蚤、搞好环境卫生,做好个人防护。灭鼠时,人切忌误服灭鼠药,尤其是儿童。发现疫情后疫区应予封锁,立即上报,进行消毒、灭鼠、灭蚤、检疫等紧急防疫处理。病人应隔离。接触者要检疫9~l2天。疫区人员和来疫区工作的人员都要进行预防接种鼠疫菌苗。治疗措施:发病后1天内开始治疗疗效很好,治疗过晚后果极差。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疗效佳,首选措施为链霉素、四环素联合应用。备用药为磺胺类。要特别注意保护心脏和抗休克、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病因 (一)传染源: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 (二)传播途径: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此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 鼠疫是鼠疫杆菌引发的致死性极高的恶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该病发病急,传染性强。但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鼠疫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下面,为大家介绍鼠疫防治的基本知识: 鼠疫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部发红、眼红、皮肤有出血点等。鼠疫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四型。 肺鼠疫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 一、传染源: 鼠疫主要在啮齿动物中循环进行,形成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中主要是鼠类和旱獭,肺鼠疫患者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杆菌,因而成为重要传染源。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传染源有:一是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如旱獭等;二是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等;三是鼠疫病人。 二、传播途径:

人感染鼠疫菌的途径也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鼠疫病人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四、疫情控制: 鼠疫可防可控可治,早期发现疫情,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因此,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确定疫情报告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早治疗。 (一)、避免在鼠疫疫源地,接触鼠及旱獭、特别是病死旱獭有感染鼠疫的危险。 (二)、坚持“三不”制度: 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及其它病死动物 2.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 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 (三)、坚持“三报”制度: 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要报告; 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 3.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 1、鼠疫是一种什么病?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国际检疫中被列为第1号法定的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鼠疫本来是啮齿动物的传染病,当鼠间流行鼠疫时,就会出现大批的病鼠和死鼠,鼠死以后,它身上吸有含鼠疫菌血液的跳蚤离开死鼠,找到活的动物吸血就发生传染。如果叮咬了人,人就会染上鼠疫病。 2、鼠疫的传染源有哪些? 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一是染疫地动物;二是鼠疫病人。 作为传染病的染疫动物主要是啮齿动物,如褐家鼠和黄胸鼠等,是家鼠鼠疫疫源地内,人间发生腺鼠疫流行的主要传染源。鼠疫病人特别是肺鼠疫患者,可通过飞沫向外排菌,引起肺鼠疫流行;腺鼠疫或其它型病人出现菌血症时,也可通过媒介昆虫的作用,成为腺鼠疫的传染源。 3、怎样预防人间鼠疫? 在鼠疫疫源地区的居民,要在严格个人防护(穿长筒靴、袜等)和施行预防接种的情况下,进行耕作、放牧及其他野外活动。严禁打猎,严禁剥食鼠、狐狸、旱獭、野兔等动物,禁止小孩玩鼠。 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如在外发现病死鼠或其他动物。发现症状与鼠疫相似或原因不明的高烧昏迷病人,应及时报告就近的卫生院、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并就地隔离治疗。 在疫情地区必须做到三报”和三不” 三报”指:报送自然死鼠、病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及不明原因高热急死病人;报告鼠疫病人。三不”指:不私自捕猎旱獭、鼠类;不剥、食鼠类和其它病死动物皮和肉;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 对已判定为鼠疫疫区”的地区,要做好预防接种,积极做好疫区处理(消毒、灭鼠、灭蚤)和家屋及周围环境的灭鼠灭蚤,并搞好环境卫生。 4、鼠疫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给人? 鼠疫菌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给人: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 XXX学校二年级 鼠疫是自然疫原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鼠疫流行,也曾经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鼠疫防控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逐步了解和掌握了鼠疫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当前,我国的鼠疫疫情与世界疫情走势一样,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新疫源地不断出现,流行范围逐步扩大;二是有些鼠疫疫源地静息多年后重新活跃;三是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四是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增加。尤其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毒力强、侵袭力高,疫情形势更为严峻。随着航空、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便利,拉近了大城市与各鼠疫疫源地间的距离,加大了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的可能。一旦感染鼠疫,将会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各个城市,严重危害当地广大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给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2009年我省湟源县发生了鼠间鼠疫现疫流行,经过及时采取得力的处理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目前为止,未再发生鼠间鼠疫疫情。由于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决定了鼠疫的危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鼠疫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面加强鼠疫防控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骚。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二、鼠疫自然疫源地 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骚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中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具有这种自然医源性的地区就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三、鼠疫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 针对我国的鼠疫流行情况,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1号传染病,并先后制定了《国家鼠疫控制应急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法防控鼠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防控鼠疫的基本原则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密切合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依靠群众,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制定长远防控规划,依靠科学,加强监测,长期预防,坚持不懈。落实以灭鼠灭蚤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大幅度降低主要宿主密度。 五、鼠疫容易发生的季节 人间鼠疫的流行季节主要取决于各类疫源地内啮齿动物鼠疫流行季节变动。南方黄胸鼠疫源地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北方一般以4—10月为主要发生季节。

鼠疫防治及对策

鼠疫防治现状及对策 我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区内丘陵遍布,沟壑纵横,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全区共有13个乡镇350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面积2314.5km2。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为5.5℃,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属于典型的农业区。全区人口203793人,其中城镇户口约86568人,农村户口约117225人,。近几年来由于高速公路及铁路在我区的建设,再加三大露天煤矿的生产和建设,人员流动十分平凡,区内交通更加便利。 鼠疫流行情况 清道光七年(1827),某镇东5里处的麻黄头村发生鼠疫,传染迅速,全村十死八、九甚至有绝户者。《山西疫事》记载,民国六年(1917年),内蒙古伊克昭盟发生鼠疫,很快传入我县,蔓延麻黄头、三层洞等14个村,死亡122人。为控制鼠疫传染,县署设立防疫分局,下设隔离所、疫病院、检查队、消毒队、掩埋队、城乡检疫所等,开展鼠疫扑灭工作。疫病扑灭后,机构随之解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鼠疫传染防治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1974年至1982年,县卫生部门组织人员连续9年在20余村开展鼠疫疫源检测,累计捕鼠3万余只,检测7000余只,均未发现阳性疫源。此后,我区境内再无鼠疫病例发生,但每年按照山西

省卫生厅指示,捕获鼠类进行血清检测,以提前做干预性工作。2002年至2005年,每年区防疫站按时、按量、保质完成300个鼠疫血清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连年受到省卫生厅地病处的嘉奖。“十一五”以来,区卫生防疫部门认真执行《山西省鼠疫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每年5月至8月,开展为期四个月的鼠疫监测工作,覆盖境内重点控制区国土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到2012年累计检验黄鼠血清标本1240份,结果全部为阴性。鼠疫监测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2013年至2016年共检验黄鼠血清标本873份,结果全部为阴性。 鼠疫防治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目前的主要防治策略是:严密监视和有效遏制人群周边动物鼠疫疫情,防范人间病例发生,有效控制人间鼠疫疫情流行。 平鲁区鼠疫监测面临的新情况 (一)我区鼠疫监测队伍有两位技术骨干准备退休,新成员专业技术不足,面临鼠监任务存在“青黄不接”的可能,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考虑一下鼠监人员问题和对新成员的鼠监专业技术知识培训问题。 (二)我区鼠疫监测组装备落后,鼠监专用车已接近报废,检验设备也老化,防护用品简单,需要上级给予支持配备。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测试试题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2、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蚊虫 B.鼠蚤 C.昆虫 D.家禽 3、鼠疫的临床分型中,最为凶险。 A.腺鼠疫 B.肺鼠疫 C.败血症鼠疫 D.其他类鼠疫 4、在鼠疫的血清检查中,可对鼠疫感染做出快速诊断的是。 A.接血凝法(PHA)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C.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 D.荧光抗体法(FA) 5、是消灭鼠疫的根本性措施。 A. B. C. D. 6、鼠疫是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A.野鼠 B.鼠蚤 C.蚊子 D.家鼠 7、鼠疫耶尔森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是哪种细菌: A.G-,需氧菌 B.,厌氧菌 C.需氧菌 D.厌氧菌 8、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道的时限为 A.城市2小时内,农村4小时内 B.城市4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C.城市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D.城市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 9、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极高,最严重的临床类型是。 A.肺鼠疫 B.腺鼠疫 C.败血症型鼠疫 D.肠鼠疫 二、是非题 1、鼠疫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2、鼠疫杆菌对抗菌素中的青霉素很敏感。() 3、鼠疫杆菌耐热但不耐寒,在-30度低温下即可死亡。() 4、鼠疫不存在有隐性感染及带菌现象,隐性感染者和带菌者不可作为传染源传播鼠疫。() 5、鼠疫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一般无年龄、性别差异。不同人群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与传 染源接触的机会。() 6、肺鼠疫为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俗称“黑死病”。() 7、对鼠疫接触者应检疫7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4天。() 8、检测鼠疫患者或动物血清中F1抗体,急性期间隔两周的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或一次滴度》1:100时有诊断价值。() 9、鼠疫疫苗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 10、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三、填空题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全省县以下农村卫生人员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培训前卷) 姓名单位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2、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蚊虫 B.鼠蚤 C.昆虫 D.家禽 3、鼠疫的临床分型中,最为凶险。 A.腺鼠疫 B.肺鼠疫 C.败血症鼠疫 D.其他类鼠疫 4、在鼠疫的血清检查中,可对鼠疫感染做出快速诊断的是。 A.接血凝法(PHA)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C.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 D.荧光抗体法(FA) 5、是消灭鼠疫的根本性措施。A: A. 拔除鼠疫的自然疫源地 B.:预防接种 C: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D.:开展流行病学检测 6、鼠疫是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A.野鼠 B.鼠蚤 C.蚊子 D.家鼠 7、鼠疫耶尔森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是哪种细菌: ,需氧菌 B.,厌氧菌 C.需氧菌 D.厌氧菌 8、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道的时限为 A.城市2小时内,农村4小时内 B.城市4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C.城市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D.城市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 9、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极高,最严重的临床类型是。 A.肺鼠疫 B.腺鼠疫 C.败血症型鼠疫 D.肠鼠疫 10、腺鼠疫病人出现标准不包括 A:全身症状消失后3—5天观察无复发。 B:淋巴结肿大完全吸收或仅残留小块能够移动的硬结。 C:体温恢复正常。 D:抗体检测阳性 二、是非题 1、鼠疫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2、鼠疫杆菌对抗菌素中的青霉素很敏感。()

3、鼠疫杆菌耐热但不耐寒,在-30度低温下即可死亡。() 4、鼠疫不存在有隐性感染及带菌现象,隐性感染者和带菌者不可作为传染源传播 鼠疫。() 5、鼠疫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一般无年龄、性别差异。不同人群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取 决于与传染源接触的机会。() 6、肺鼠疫为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俗称“黑死病”。() 7、对鼠疫接触者应检疫7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4天。() 8、检测鼠疫患者或动物血清中F1抗体,急性期间隔两周的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 以上增长,或一次滴度》1:100时有诊断价值。() 9、鼠疫疫苗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 10、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三、简答题 1、鼠疫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什么? 2、鼠疫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3、鼠疫的临床类型有哪些?

鼠疫防治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鼠疫防治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学校:丰都中心小学班级:三年级(3)班教师:杨洪艳时间:2019年3 月27 日学习目标 1、了解鼠疫症状、发病原因、传播方式等基本常识; 2、通过学习,掌握鼠疫的预防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鼠疫的基本常识;难点:鼠疫的预防。 教学内容 一、认识鼠疫: 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病死率极高。1992 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9 个国家,共1582 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我国29 例,集中在西双版纳。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中国证实的鼠疫疫源地分布在17个省(自治区)、216 县,动物鼠疫不断。人间鼠疫由1985年二个省区(青海、西藏)扩大至云南、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六个省区。我国防治鼠疫的工作仍非常重要。 二、鼠疫的基本类型和症状表现: 1、肺鼠疫是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该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简述鼠疫常识: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 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2、腺鼠疫 占85?90%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也可几个部位淋巴结同时受累。局部淋巴结起病即肿痛,病后第2?3天症状迅速加剧,红、肿、热、痛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成块,剧烈触痛,病人处于强迫体位。4?

鼠疫防控指南与防控措施

鼠疫防控指南与防控措施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腺鼠疫:潜伏期2-8天,病人应隔离至症状痊愈后一月;腺鼠疫、皮肤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痊愈后经菌检3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肺鼠疫:潜伏期1-3天,病人隔离至症状痊愈后并经痰检菌6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1)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Sh 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2)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3)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4)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5)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6)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7)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8)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瞻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2、接触史 (1)患者发病前10天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2)在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人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3)患者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具有临床表现(1)及(4)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 3、实验室检验结果 (1)患者的淋巴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髓端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2)上述标本中针对鼠疫菌caf1及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 (3)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反相血凝试验中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菌F1抗原。 (4)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检测,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二、诊断原则 1、具有临床表现(1),或具有接触史(1),同时出现临床表现(2)至(8)中任何一项者为急热待查. 2、发现急热待查患者具有接触史(2)或(3)项,或实验室检查结果(3)项,应作出疑似鼠疫诊断。 3、急热待查或疑似鼠疫患者,获得实验室检查结果(1)项或实验室检查结果(2)+(3)项或实验室检查结果(4)项,应作出|确诊鼠疫诊断, 三、排除鼠疫诊断 1、在诊疗过程中,确诊为其它疾病,可以解释所有的临床表现,且针对鼠疫进行的所有实验室检验结果均为阴性。 2、在疾病过程中未确诊鼠疫,发病30天后,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检验结果仍为阴性,或达不到演度升高4倍的标准。 四、防控措施 1、鼠疫是甲类传染病,疫情发生后,应尽快向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

鼠疫防治知识试卷-推荐下载

鼠疫防治知识试卷(医疗) 姓名:单位:科室: 职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鼠疫的传染源是(染疫啮齿动物)(肺鼠疫病人) 2、(任何人)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都应立即向疾病控制机构或医疗卫生部门报告。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 3、鼠疫的病源微生物是(鼠疫耶尔森氏菌) 4、我国鼠疫流行有最猛烈的三个疫源地。它们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滇粤闽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5、肺鼠疫在临床上常分为(原发性肺鼠疫)和(继发性肺鼠疫)两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腺鼠疫的好发部位是() A.肺部 B.肝脏 C.脾脏 D.腹股沟淋巴结 2、鼠疫在我国传染病法中为哪一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3、对鼠疫或疑似鼠疫的患者,只要标本量许可,首先要做哪项检查() A.尿培养

B.血培养 C.粪培养 D.反向血凝试验 4、对鼠疫患者的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对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都要采取严密隔离措施 B.在9天内与鼠疫患者同室工作和生活的人也应该隔离 C.凡已经确诊的各型鼠疫患者可在一室隔离 D.以鼠疫病人的住宅为中心,划定隔离圈进行隔离 5、关于鼠疫的流行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鼠疫主要在啮齿类动物中流行 B.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关系密切 C.病死率较低 D.鼠疫发病与职业有关 6、治疗鼠疫的首选抗菌药物是() A.青霉素 B.链霉素 C.氯霉素 D.磺胺嘧啶 7、对鼠疫的描述下列哪项不对() A.鼠疫为人畜共患传染病 B.鼠疫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C.近10年来,全球鼠疫流行呈上升趋势 D.我国已经消灭了鼠疫 8、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为() A.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但不破溃 D.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9、下列哪项是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染病动物 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 D.以上都不是 10‘对怀疑为腺鼠疫的病人,应首先做哪种检查 A.尿培养

鼠疫防控宣传资料.doc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是国际性检疫传染病之一。人与患有或死于鼠疫的野生动物接触才有可能得病,通过跳蚤叮咬也可得病,肺鼠疫病人也可称为传染源。 二、鼠疫是怎样传播给人的? 鼠疫的传播途径:一是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二是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三是通过剥食患有鼠疫病死动物时,鼠疫菌直接进入创口感染,引起腺鼠疫、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 三、旱獭是一种什么动物? 旱獭,俗称为“哈拉”,是一种食草动物,主要生活在草原上。旱獭的个体随年龄、季节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体重也从几斤到几十斤不等。旱獭是一种冬眠动物,常于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在洞内冬眠。 四、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和感染途径? 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传染源有:(1)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如旱獭等;(2)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等;(3)鼠疫病人。 人感染鼠疫菌的途径也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鼠疫病人传播。 五、怎样发现鼠疫疫情?什么是“三不三报”制度? 鼠疫可防可控可治,早期发现疫情,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因此,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乡村医生

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确定疫情报告员,认真“三不”、“三报”制度。 “三不”制度:(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及其它病死动物;(2)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 “三报”制度:(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要报告;(2) 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3)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XXX小学

鼠疫防治手册(定稿)

鼠疫防治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鼠疫防治手册》编辑委员会名单 编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国林王祖陨丛显斌冮森林刘俊刘振才 宋志忠李超吴得强张春华范蒙光林祖华 俞东征高崇华海荣董兴齐樊振亚 编审:齐小秋沈尔礼肖东楼 2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鼠疫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明显回升,人间病例迅速增多。鼠疫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新流行的20种传染病之一。我国鼠疫疫情严峻,在11类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除蒙古旱獭疫源地外,其他10类疫源地都处于不同程度活跃状态,新的疫源县不断增加,四川、贵州已确定为新的疫源省。人间鼠疫也有局部散发和暴发流行,对我国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构成威胁。鼠疫防治工作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鼠疫防治手册》自1956年印发以来,于1965、1983、1991年先后3次修订,为我国鼠疫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经过近10年的发展及实践,国内外涌现出许多新成果、新经验。为适应新形势下鼠疫防治工作的需要,应广大鼠疫防治工作者的要求,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委托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鼠疫防治手册》再次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以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1991年版《鼠疫防治手册》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为指导,以近十年来国家颁布的有关鼠疫法令、法规、标准、工作方案为依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俄罗斯1992年版《鼠疫防治手册》,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手册》有关内容,密切结合我国鼠疫防治实践,力求语言通俗易懂,方法标准可靠,技术全面系统。突出实用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实为广大鼠疫防治工作者、医疗卫生和卫生管理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也可供科研、教学参考。 参加本次《鼠疫防治手册》修改的同志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遗漏和不妥之处仍可能存在,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改。 在此,向参加本次《鼠疫防治手册》修订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卫生部鼠疫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有关专家、教授及参加审稿的专家:刘云鹏、汪诚信、李书宝钟宁祥、杨瑞馥、李玉贵等表示衷心感谢。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2001年10月 3

鼠疫的防治措施

工伤保险与鼠疫的防治措施 按照“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工伤保险制度,维护因工伤残及含职业病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减轻其后顾之忧,同时,促进企业建立起安全生产机制,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制定防治措施如下: 一、工伤保险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对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安全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各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2、建立机制,促进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通过工伤保险的奖惩机制促进安全生产和工伤、职业病的预防。有专人负责工伤保险制度,及时掌握情况,制定并落实工作制度和具体措施。 3、项目部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职工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加强工伤预防和发展康复事业,通过缴费手段和费率机制将企业安全与本企业经济利益相联系,将工伤预防、监督、咨询、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二、职业病的防治 1、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项目部项目经理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3、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保障劳动者享有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组织职工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4、前期预防措施 (1)完善职业健康体检制度和企业内职业病预防制度,争取在源头上控制事故的发生。 (2)配合上级劳动卫生监督部门定期监测生产环境。 (3)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劳动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使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4)劳动场所配备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5)施工中涉及到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5、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措施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卷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成绩: 单择题(每题5分,共100分) 1.鼠疫的临床分型中,( )最为凶险。 A.腺鼠疫 B.肺鼠疫 C.败血症鼠疫 D.其他类鼠疫 2.鼠疫主要以( )为媒介而传播。 A.蚊虫 B.鼠蚤 C.昆虫 D.家禽 3.鼠疫是我国法定( )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4.鼠疫大流行的特点是() A.发病急、病程短 B.病死率高 C.传染性强 D.以上均正确 E.以上均错误 5.鼠疫属于()传染病 A.自然疫源性疾病 B.乙类传染病 C.病毒性传染病 D.非传染病 E.以上都不是 6.人间鼠疫多发生在() A.1‐ 3 月 B.4‐ 6 月

C.6‐9 月 D.9‐12 月 E.以上都不是 7.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的易感人群() A.鼠疫自然疫源地居住的人群 B.进入疫区的人群 C.从事动物屠宰、皮毛运输的人群 D.从事相关科研的人群 E.长期卧床的人群 8.关于鼠疫传播途径的描述哪项最合适() A.通过带菌的鼠蚤 B.通过皮肤 C.通过呼吸道 D.以上均正确 E.以上均错误 9.鼠疫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头孢菌素 C.链霉素 D.红霉素 E.以上都不是 10.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但不破溃 D.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1 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E.以上都不是

11.鼠疫分型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肺鼠疫 B.腺鼠疫 C.败血症型鼠疫 D.肠鼠疫 E.皮肤型鼠疫 12.下列关于鼠疫诊断依据描述最恰当的是() A.流行病学依据 B.临床表现 C.细菌学诊断 D.血清学诊断 E.以上都正确 13. 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告的时限是() A.城市2 小时,农村4 小时 B.城市4 小时,农村6 小时 C.城市6 小时,农村12 小时 D.城市12 小时,农村24 小时 E.城市24 小时,农村36 小时 14.预防性服药一般服用() A.青霉素 B.头孢菌素 C.磺胺药 D.链霉素 E.以上都不是 15.鼠疫流行波及中大城市或波及2 省属()级疫情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E.五级 16.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疫情的法定报告人() A.个体医生 B.检疫人员 C.普通村民 D.疾病预防控制人员 E.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

鼠疫防治科普知识

鼠疫防治科普知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鼠疫的危害性及传播途径。 2.让学生掌握有关鼠疫的防治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懂得如何防治鼠疫。 三、教学时间:2016年4月20日 四、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是国际性检疫传染病之一。人与患有或死于鼠疫的野生动物接触才有可能得病,通过跳蚤叮咬也可得病,肺鼠疫病人也可称为传染源。 (二)鼠疫是怎样传播给人的? 鼠疫的传播途径:一是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二是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三是通过剥食患有鼠疫病死动物时,鼠疫菌直接进入创口感染,引起腺鼠疫、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三)旱獭是一种什么动物? 旱獭,俗称为“哈拉”,是一种食草动物,主要生活在草原上。旱獭的个体随年龄、季节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体重也从几斤到几十斤不等。旱獭是一种冬眠动物,常于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在洞内冬眠。

(四)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和感染途径? 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传染源有:(1)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如旱獭等;(2)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等;(3)鼠疫病人。 人感染鼠疫菌的途径也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鼠疫病人传播。(五)怎样发现鼠疫疫情?什么是“三不三报”制度? 鼠疫可防可控可治,早期发现疫情,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因此,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确定疫情报告员,认真“三不”、“三报”制度。 “三不”制度:(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及其它病死动物;(2)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 “三报”制度:(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要报告;(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3)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鼠疫的防控措施

鼠疫的防控工作 1、用5%来苏或石炭酸水溶液喷雾消毒鼠疫患者房间,所需消毒液为 300mL/m(上标始)2(上标终),每天消毒一次。肺鼠疫房间每天消毒两次。 2 、棉衣、被褥等棉制品用蒸气消毒或0.105MPa20min高压消毒。单衣、夹衣可用5%来苏儿水溶液浸泡24h,洗净后晒干。不能用浸泡或蒸汽消毒的衣物、皮毛类、书籍,可用甲醛熏蒸,药量为50mL/m(上标始)3(上标终),密闭24h,或用环氧乙烷熏蒸,所需药量为1.5~2.0mL/L。方法是待消毒的物品装入塑料袋内,倒入环氧乙烷,用铝夹封好袋口,于大于15℃的室温作用16~24h自然气化消毒。手表、收音机等贵重物品用75%酒精擦拭,或用环氧乙烷熏蒸,作用16~24h消毒。 3 、餐具煮沸消毒,粮食、食品用炒、煮和曝晒方法消毒。 4 、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用5%来苏儿水溶液浸泡或漂白粉(200~400g/kg)消毒24h后掩埋。垃圾焚烧后掩埋。 5 、运送患者的车辆用5%来苏儿水溶液喷雾消毒。 6 、患者入隔离室前用0.1%新洁尔灭擦洗全身,穿上专用服装。换下来的衣物按(第2条)消毒。解除隔离时,换上消毒过的服装方可出院。 7 、鼠疫尸体消毒用5%来苏儿水溶液浸泡的棉花堵塞尸体有孔处(口、鼻、耳、肛门、阴道等)。用5%来苏儿水溶液浸泡过的布单包尸体,用车送至火葬场或坟地。尸体火葬烧成灰后用土掩埋。土葬时,必须远离水源,深埋2m以上,尸体周围撒入生石灰后立即掩埋。

8、护送尸体和埋葬人员均需带口罩、穿防护服,送葬结束后按第2条规定进行消毒。 9 、出入隔离室的医护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做好个人防护,离开隔离室用5%来苏儿或5%石炭酸水溶液喷雾消毒,依次脱下防护服装(眼镜、衣服、口罩、手套、胶靴等),装入指定容器,按第2条规定消毒。 10、解除隔离前,衣物、用具、污物必须按第2条消毒。房间密封后用甲醛或环氧乙烷按第2条要求的用量及作用时间消毒。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培训后卷)

青海省全省县以下农村卫生人员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培训后卷) 姓名单位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E. 以上都不是 2.鼠疫出现过()次世界大流行 A.2 B.3 C.4 D.5 E.6 3.鼠疫杆菌属于()科、()属 A. 棒状杆菌、棒状杆菌 B. 肠杆菌、沙门氏菌 C. 棒状杆菌、肠埃希菌 D. 肠杆菌、耶尔森菌 E. 棒状杆菌、耶尔森菌 4.有关鼠疫病原学下列描述哪项不正确() A. 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B. 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C. 无芽孢、无鞭毛 D. 早期培养可有荚膜 E. 最适PH值;6.9~7.2 5.鼠疫大流行的特点是() A. 发病急、病程短 B. 病死率高 C. 传染性强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6.鼠疫属于()传染病 A. 自然疫原性疾病 B. 乙类传染病 C. 病毒性传染病 D. 非传染病E以上都不是 7.人间鼠疫多发生在() A. 1-3月 B. 4-6月 C. 6-9月 D. 9-12月 E. 以上都不是 8.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 蚊虫 B. 鼠蚤 C. 昆虫 D. 家禽 E. 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的易感人群()

A. 鼠疫自然疫源地居住的人群 B. 进入疫区的人群 C. 从事动物屠宰、皮毛运输的人群 D. 从事相关科研的人群 E. 长期卧床的人群 10. 关于鼠疫传播途径的描述哪项最合适() A. 通过带菌的鼠蚤 B. 通过皮肤 C. 通过呼吸道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11.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最高是下列哪个类型()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以上都不是 12.鼠疫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链霉素 D. 红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3.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但不破溃 D.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E. 以上都不是 14.鼠疫分型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皮肤型鼠疫 15.下列关于鼠疫诊断依据描述最恰当的是() A. 流行病学依据 B. 临床表现 C. 细菌学诊断 D. 血清学诊断 E. 以上都正确 16. 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告的时限是() A. 城市2小时,农村4小时 B. 城市4小时,农村6小时 C. 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 D. 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 E. 城市24小时,农村36小时 17.预防性服药一般服用()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磺胺药 D. 链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8.鼠疫流行波及中大城市或波及2省,属()级疫情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E. 五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